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2025-01-09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通用8篇)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1

李旭中: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推进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既训练学生的语用技能、专业素质,也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健全学生的思想人格。所以,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英美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校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丰富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英美文学教学对学生人格品质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文学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财富和修养,文学作品中不仅蕴含着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认识和反思,也包括了对人类心灵丰富性和精神面貌的认识,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不断考问,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英美文学教学不仅具有人文教育功能,而且通过展示作家本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其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广大高校教育界人士所认可,英美文学已经逐步成为各大高校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及其人生轨迹,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启迪。而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与运用,诸如英美经典电影、西方美学、西方历史文化、西方宗教、风俗礼仪等其他学科知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国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生命、价值、民族尊严和社会责任。

通过对优秀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养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心理。作为世界文化殿堂中的优秀代表,英美文学作品为后人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与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英美文学作品富含优秀的人文思想和道德价值,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善恶、辨别真伪、甄别美丑,增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尚的人格品质。

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催生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所以,英美文学课在教学方法上要服务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这一宗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既要学习作者优秀的艺术创作手法,更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精神内涵的解读。

自主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所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应该以学生讨论为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学会进行复杂的、深入的和富有想象力的辨别,启发和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抓住文学作品故事情节背后所探讨和关注的主题。为使学生养成批评性思辨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教师在分析作品时,也可以多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社会背景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讨论,找出人物在社会生存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让他们分清悲剧性人物形成的原因:是个人悲剧还是社会悲剧或是两者兼有,然后将人物置于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思考。通过这种换位体验,让学生明白何为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所蕴含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身上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更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人文思想或人文精神中,哪些是我们的文化所崇尚的,哪些又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又要使他们能意识到我们国家兴盛、民族复兴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从

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多样性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批判的思维习惯和包容的学术态度,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学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将学生从僵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

为了克服课堂教学时数不足的不利条件,高校在进行英美文学教育时应尝试建立文学阅读的第二课堂。比如,建立流动书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程有关的英美文学名著和文艺理论著作;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生可以在班会上对自己喜爱的诗歌、散文或文学作品片段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话剧、小品等更加灵活的形式强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从而有效突破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经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在对学科进行考核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往英美文学考试的最大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也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为此,高校可以尝试在英美文学课程评价中,采取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运用基本的文学理论方法进行文学文本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力,突破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传统评价模式,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僵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2

一、文学教育及其重要意义

文学教育不同于语言教育, 但又跟语言教育互为依托。语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英美文学教育是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学品味与健全的人格。文学具有抚慰心灵、陶冶情操、塑造伟大人格、开拓人类精神空间的内在价值。文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有“意义”和有“韵味”的语言输入, 使学生耳濡目染于优美的英美文学语篇, 从而帮助学生塑造独特个性, 培养文化宽容精神, 提高鉴赏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 “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关系到国家的强弱, 关系到社会的进退, 关系到人格的高低, 关系到涵养的深浅, 关系到思维的智弱, 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 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过程中, 文学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文学涉猎广泛的题材, 在表达悟识、反思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学习难以取代的。

就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来说, 文学教育虽然费时、费力, 不容易见成效, 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旨在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人文工程。

二、英美文学教学改革途径

现在的英美文学课程课时偏少,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系统, 教学方法单一, 要想通过文学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 就必须探索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1、调整授课学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传统上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操练的语言技能课如听力、口语和阅读等课程, 现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减少课时, 采取教师课堂指导、督促、检查和学生自我操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就为文学教学腾出了教学时间。可以将文学类课程提前到大学二年级, 并贯穿整个大学后三年, 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基本功一定能有较大的提高。

2、增加“文学批评理论”教学

当前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中, 很少出现“文学批评理论”的身影,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文学文本所涉及的话题是复杂的、深入的、丰富多彩的, 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答案。文学教学不是要去寻找各种权威的或正确的解释, 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思考的场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阅读和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文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智慧产生影响, 而文学批评理论的学习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20世纪各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不断涌现, 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批评、读者反映批评、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这些文学批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文学“经典”教学内容和模式。文学理论可以使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 并使我们认识到经典作家要比我们过去对他们的认识复杂得多。

3、改革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专业知识的单向传授,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不强。课堂教学应将教师的讲授与指导、课前小组准备与课堂专题讨论结合起来, 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布置开放性的研究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 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对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检索, 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 这是一个努力探索、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即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施与影视资源,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号召学生运用想象力, 根据名著改编作品并进行舞台表演。

4、改革评价模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量, 能力评价环节较薄弱。我们应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 包括教师、同伴和学生本人;考核方式应该是多样的, 包括试卷测试、课外学习、课堂汇报、小组答辩、PPT制作, 课程论文写作等。

参考文献

[1]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 《郑州大学学报》, 2005 (5) 。

[2]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 。

[3]戴炜栋:《序言》, 虞建华:《英美文学研究论从第一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英美文学;人文素养;培养

在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美文学教学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是一部分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大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更可以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也都能获得显著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英美文化课程也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英美文学的教学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缺乏对英美文学教学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方面,将英美文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以往的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大班讲座的形式。其次,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英美文学较之于古代文学以及现代文学,教师在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再次,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教师采用填鸭式以及讲座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最后,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重视传授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法或者是语言知识,但严重忽视对作品深层次的内涵的挖掘,这也成为阻碍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要想改变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要论述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塑造以及道德情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水平日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国外相关领域的人文知识以及素养。所以,在高校的英美文化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向大学生传播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习俗等。

二、英美文学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1.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英美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英美国家的语言精髓,学生通过对英美国家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可以获得直接的英语语言材料,深切地感受到英美文学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还可以大大地提升英语水平。此外,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某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对国家以及民族的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的反映。因此,大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有全方位的理解,使视野更加开阔。

2.提高大学生的品位

英美文学中,不乏优秀的作者及作品,如莎士比亚、马克·吐温、弥尔顿等。大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品位,对自我进行不断的完善。此外,文学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教化功能,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增长智慧,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净化灵魂,提高情操。与此同时,英美文学中塑造出的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大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使其具备坚强勇敢、美好善良等优秀品质。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便传达出对冒险精神的推崇。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能灵活、熟练地应用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更需要他们成为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美文学作品涉及英美国家的各个方面以及领域的知识。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对西方各国的文化知识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大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上对西方文化进行审视,从中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较大。其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英语人才的重要一环。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1.提高对英美文学的认识

现阶段,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对课程的性质以及宗旨有个重新的认识,意识到英美文学课程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方面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文学审美品位,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显著的提升。

英美文学教学一方面能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性质及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更要引领大学生认真品读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以及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高低,则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自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应当密切与国外高校学术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英美文学的专业教学构建更多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提升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

3.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课程内容,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实践,创新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英美文学课程,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庚华.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40-142.

[2]于庆焕.浅谈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3(5):69-70,83.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4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提升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大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大学开设英语课不只是让大学生获得比较优异的学科成绩,也不只是让大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毕业证,而是要有效丰富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国际文化交流,最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所谓的英美文学素养从根本上看则是当代学生在文学方面展现的素养。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想提升当代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则一定要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更好的丰富知识储备。语言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文化和语言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一定不会脱离文化,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展现。

所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有阅读到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说出比较流利的英语,因为文学作品当中不光有大量书面语,还有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及方言俚语。所以不难看出,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及素材。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积累词汇正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及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阅读相应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文学作品当中的语境及情感,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

和我国文学一样,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美和人性美,所以能够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及发展。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课前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较好的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兴趣着手,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实际英语教学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趣味性较高的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搜集有关文学作品。然后在进行正式讲课以前,教师让大学生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英美文学作品内容加以展示和分享,也可以学生们共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在教材基础上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有效延伸英语教学的内容,选取那些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培养其英美文学素质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排演英美文学当中的话剧,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表演,从而使其充分感受英美文学及英语的魅力。

(二)有效利用大学第二课堂

目前,为了满足大学生们广泛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而英语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将英语课堂同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有效连接,为大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受到充分的英美文学熏陶,从而一方面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另外,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聘请一些教授或专业人士在学校举办英美文学的讲座,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英美文学知识浇灌,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标在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及能力的意义,不断增加对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抛弃传统的无效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只有不断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才会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水平。大学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则要有效借助猜题,引导学生通过载体去充分揣摩并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些主题当中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另外,大学还要积极从校外聘请一些专业英语教师,不断壮大高校英语教师的队伍,并且要利用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不断培养新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英语教师。

三、结语

认知诗学下英美文学教育论文 篇5

认知诗学下英美文学教育论文【1】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和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知诗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注重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从而能够加深对文本内涵与主旨的理解。

本文从认知诗学理论出发对英美文学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认知诗学 英美文学 教育策略 课堂设计

引言

英美文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锻炼的一门重要课程,英美文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加深对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

现代英美文学教育对阅读的体验有了更多的关注,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文学体验。

但是由于当前高校的英美文学教育过重,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少,因此导致文学阅读成为一种“阳春白雪”的教学形势,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很多学者都开始加强英美文学教育模式的研究,其中认知诗学理论就是当前文学理论研究中比较热门的一种。

认知诗学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借助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文体学等对文学创作进行批评,从而加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应用认知诗学理论,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认知能力,是增强学生对文学认知体验的有效途径,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可以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产生双重改变。

一、英美文学教育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英美文学教育与汉语文学教育是高校教育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各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尽管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很多学生都觉得英美文学教育的意义不大,对英美文学教育的兴趣不大,所以当前高校英美文学教育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

英美文学教育的边缘化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认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并没有多大帮助,与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在与未来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学科的学习上,对英美文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依旧采用比较陈旧的方式,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以及作家进行介绍的方式来完成英美文学教育的。

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的对象,因此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久而久之,对英美文学课程失去了兴趣。

(三)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关于英美文学的资料更新程度不够,因此导致英美文学教育缺乏最新的资料,而且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由于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因此时间安排比较少,不能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深入教学。

(四)英美文学教育的社会环境不佳

从社会角度来讲,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专心于工作,对文学类课程的兴趣不高,很难静下心来阅读各类文学作品。

因此,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升了,但是精神生活是十分匮乏的。

由此可见,加强英美文学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理论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育体系中还未受到却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认知诗学理论

认知诗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经过了二十年时间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第一个阶段是Tsur提出的认知诗学,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探讨了诗歌欣赏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认为诗歌阅读所使用的概念隐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系统是一致的,这个阶段更加关注心智的诗性特征,强调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心智活动。

认知诗学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将认知诗学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进行结合的过程,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心智风格在文本特征上的体现进行探讨。

认知诗学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则主要是以文学文本的阅读为研究目的,对于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以及体验性进行了强调,从而使得阅读过程更加强调文学阅读的体验性、互动性。

总体说来,认知诗学的目的是利用相关的认知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以文本为导向的阅读模式。

认知诗学“关注文本的阅读”这一特性,与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相通的,但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关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认知处理,强调对阅读过程的体验,强调能够在阅读之后获得什么意义。

在文学功用观方面,认知诗学与传统诗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能够对阅读过程中的心智过程进行聚焦,传统的诗学则注重于阅读的理性以及伦理结果。

三、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育途径

(一)加强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应用

认知诗学为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发挥这一理论应有的功能,首先应在教育资源方面加强改进,教材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但是在教材之外,还应该要选择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外国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体系。

比如以《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为例,在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教育的目标,即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小说的主旨。

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作品展示、讲解的模式,让学生首先接触到各种英美文学作品,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循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小说的内容,从而能够从小说中获得问题的答案。

通过对小说中的语言特色的分析,发现作者十分善于使用黑色幽默语言,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和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能从中获得启发。

在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使得学生能够从网络上阅读到更多优秀作品。

(二)加强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一般是利用传统的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英美文学历史的介绍,这些历史信息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而且一些比较生涩的文学术语,也会加大学生对各种作品的理解难度,当学生接触到文学作品的内容时可能早就已经失去了兴趣,对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讲出自己对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之后的感受,加强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或者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终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以探讨人性的弱点为话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比如某教师选择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狄金森的《我死时听到苍蝇的嗡嗡声》、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部作品进行分析,要将作品中人物的人性弱点的表现形式、产生人性弱点的个人原因以及社会成因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从作品中的社会影射到现实社会,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的分析,同时加强自身教育。

在选取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体裁的作品,打破国别和文体的限制,才能进行更加深刻的教育。

另外,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能力知识层次纳入教学考虑的范围之内,采用主题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英美文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英美文学教育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评价方式的丰富

在认知诗学理论下,更加关注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则主要是体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在评价过程中。

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以及教师对英美文学教育的认知和重视,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之外,还应该要丰富英美文学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机械,一般是通过在期末的时候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让学生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来实现对学生的考核,这种考核比较片面,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也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想象和感受。

对此,应该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英美文学的理解能力、英美文学基础知识等纳入考核中,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在整体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公平、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英美文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知诗学理论为高校英美文学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加强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本研读,并且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英美文学教育水平和质量。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6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育界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英美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照亮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英美文学对人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将愉悦带给阅读者,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味、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形态,汲取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英美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英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则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所以,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是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修养的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文学素材

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增加文学素材,包括诗歌、戏剧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了解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必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及各家流派,但还是需要阅读部分经典作品或者选读,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了解

西方文化的平台,而不只是学语法、做习题的场所。

2.补充文学知识,阅读经典作品

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利用每节英语课

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英美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了解西方政治、人文风俗、语言习惯、人生哲理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某部作品某个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扩展思维。老师也可以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3.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好的英美国家的作品大多都被搬上了银幕,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全面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让学生摆脱母语羁绊,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看英美影片是学生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部分优秀电影,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样既能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优秀的英语电影,并写出评论。这样既充实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谈论某部英文作品,使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单凭教师一言是不够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美文学的内涵,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师生共同求知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老师和学生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即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场所。因此,应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加入适当的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简明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陈光乐.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4.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 篇7

关键词:文学作品,培养,感悟,文学素质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 对小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应以文本为出发点, 深入文学作品, 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中提高小学生文化品位, 培养审美情趣, 健全人格, 从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着手文本、感悟文学”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的关键所在。“感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 具有情境性、体验性、直观性, 又是一种情感历程, 还是一种审美体验。王崧舟认为:“学生只有在作品中感受并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 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身的审美能力, 文学涵养。” (1) 它指向的主要不是字面的意思, 而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是对语言形象、情味、理趣、气韵的把握和领悟, 是在个体受到语言和语境的触发后才产生的。因此, 学生直接阅读文本, 亲身投入语言环境, 是感悟的前提和基础。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不断地体会, 不断地感悟, 这样才能在认知、情感、审美、道德等方面有所提升, 有所领悟, 有所感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了这样的感悟和提升, 学生才会逐渐从文本中感悟到语文的意境美, 感悟到文学中的真、善、美, 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质。以下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作品在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一) 认识真理, 感悟真理,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1. 认识真理, 感悟真理

文学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外部世界找到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 认识到外部世界真理的存在及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学习来帮助小学生认识真理, 感悟真理, 从而多角度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了解世界。例如, 在朱自清的《匆匆》里, 有这样几段文字: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从文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把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 它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充分说明了时间流逝之快而自己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又把时间的流逝写到了每一个角落“水盆、饭碗、双眼、手边……”, 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时间的远去。当学生读到这些文字时便感悟到了文字中透露出的时间流逝给作者带来的惋惜和感叹, 作品中表现出的时间流逝的客观规律让孩子们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真理, 懂得了生命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 为生命留下痕迹。

2.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例如, 《梳羊角辫的小姑娘》, 文中写到小姑娘“红领巾”助人为乐的事迹, 在学习这个故事的同时, 孩子们从内心自我反省, 自我认识, 从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激励自己像文中人物学习, 改变自我。如, 《少年闰土》, 《小音乐家扬科》虽然这些作品都是从感悟形象入手,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借助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来对照自身, 进行自我反思, 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同时也逐渐了解了人生的善恶、美丑, 并因此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

(二) 陶冶情操, 培养情趣, 感受形象, 净化心灵, 发展思维

1. 陶冶情操, 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 通过文学的陶冶, 铸成审美的心灵。所谓陶冶, 王元骧认为:“以情感来调节情感, 以情感来疏导情感, 以情感来战胜情感, 以高尚的、美好的、健康的情感来改造和排除庸俗的、低级的、不健康的、盲目而放纵的情感, 从而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进入到一种纯净而高尚的境界中去。” (2) 一旦人们的精神上升到这种境界, 就自然会形成对于美与善的向往心理和对于丑与恶的抵制能力。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向人们所提供的正式这样一种高尚的、美好的、健康的情感。学习文学作品, 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 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 在优美的文字及内容意境的感染熏陶下, 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受到美的教育, 培养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感悟文学, 同样, 关键在于文本,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震撼一个人的心灵, 铸就一个人的灵魂,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月光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和她哥哥弹琴时对琴声所表现意境的画面描写, 同时也通过盲姑娘的表情传达了琴声的意境美。文字与画面结合在一起, “波光粼粼的海面”, “轻纱似的微云”, 多么恬静, 多么美好的景象, 让人想象到生活的美好, 大自然的美妙, 周围都是安静而和平的, 为本身穷苦的兄妹俩带来安定的感觉。再从这种安静而甜美的意境想象琴声, 便不难想象琴声的优美动听。“波涛汹涌“则又是另一种意境的表现, 突然变得狂躁, 变得不安, 读者能想象到的自然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琴声。粗放而强烈, 带有毫无修饰的狂野奔放之美。贝多芬通过琴声让兄妹俩想象到了大海, 体会到了音乐中的意境之美。作者则通过对大海的文字描写转而让读者想象到贝多芬琴声的美妙, 体会到音乐的意境美, 这就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文字中所表达的语言之美, 而且感受到了音乐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美, 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审美情趣。

2. 感受文学形象, 发展想象思维

思维, 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 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唤起联想和想象, 发展想象力, 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 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所以,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 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 几次写到了小女孩划燃火柴后所见到的事物:烤鹅、火炉、圣诞树、奶奶, 而现实中并没有出现这些, 故事通过这些想象性描写, 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感受小女孩可怜的形象, 悲惨的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 感受到了寒冷、饥饿、无人关心的痛苦, 同时也感受到了她期盼中的“温暖、关爱、饱餐”, 学生通过想象进入故事, 成为故事中的主人翁, 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感受文学形象的同时, 既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 又发展了想象能力, 活跃了想象思维, 同时也诱发了创造性思维, 为今后的文学写作埋下伏笔。比如,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个故事让一代代孩子爱不释手, 也让一代代成人留恋, 整个故事其实只是个梦境。故事中到处充满了幻想、想象。在这里, 有长鼻子和眼睛的鸡蛋, 有抽着东方烟斗的毛毛虫……在这里, 可以观赏龙虾四对方阵舞, 可以参加永远不停止的疯狂的午茶会……爱丽丝一天之内就可以变化很多大小不同的身材, 在这里到处都洋溢着真、善、美。它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的世界, 奇妙的世界, 充满想象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有着不同的爱丽丝, 有着不同的奇境, 他们通过想象感受到故事的奇妙, 体会到故事中的乐趣, 领悟到其中的真、善、美。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人无法涉足的多彩世界———想象思维空间, 它通过阅读而来, 它的壮大源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如, 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 英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将孩子们带入了想象的世界, 从作品中感受人物的形象, 发展想象思维, 感悟到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学魅力。

(三) 培养认知能力, 完善健全人格, 提升思想觉悟, 培养道德情操

1. 培养认知能力, 完善健全人格

优秀的文学作品, 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生活, 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 怎样面对生活, 怎样创造生活。文学作品是社会人生的浓缩, 可以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 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完善健全的人格。

例如, 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 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轩敞但又催人泪下, 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 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 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 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 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 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 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作品中到处充满着勇敢、正直、仁慈、坚强、执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到处充满着天真无邪、纯真无暇的童趣。在孩子们灵魂深处深深地烙上了“真、善、美”, 深深地烙上了“勇敢、坚强、正直、仁慈、执着……”

2. 提升思想觉悟, 培养道德情操

思想, 作为人思考的一种方式,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 对于小学生而言, 正确的思想引导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育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改变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 影响着小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表现, 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激发出自觉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

例如, 在李元新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为了整个班, 为了整个潜伏部队,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邱少云像千金巨石一般, 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 直到最后一息, 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邱少云在援朝战争中为了救整个潜伏部队而被大火焚烧牺牲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学生经过深入地体会、感悟, 可以通过文字“千斤巨石”, 揣摩出邱少云坚定的意志力和对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的重要性。它上升到了一种自我牺牲, 舍小我, 为大我的精神。能让学生明白“牺牲”并不只是简单的两个字, 而是要经过思想上甚至肉体上痛苦的煎熬, 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精神的。邱少云这样的思想、行为, 会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 他崇高的形象也同样会鼓舞着每个孩子。读了这篇文章后, 孩子们在今后的思想与道德行为中定会有所进步, 懂得舍小为大, 先人后己, 具有崇高的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精神思想的感染, 道德情操的幻化。从高尚思想转而化为优良的品行, 再以行动提升思想, 提高思想觉悟, 培养道德情操。

这样的提升源自于作品中的文字, 源自于学生对文字的琢磨, 对文本的感悟, 层层深入, 丝丝入扣。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文学的作用, 它提升思想觉悟, 培养道德情操。同类的作品还有很多, 如《圆明园的毁灭》, 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让学生明白, 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国强则无人能敌, 国弱则遭受欺凌, 在这样的历史文字的熏陶下, 学生便容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道德观,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白杨》中爸爸驻守边疆, 在环境恶劣的大西北扎根, 为祖国的边疆建设奉献青春, 这种奉献的精神同样激励、感动、影响着学生, 使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佩服, 具有奉献的思想,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透露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学内涵, 而这些通过学生感悟、体会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营养,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不断提升思想觉悟, 自我完善道德行为。

总之, 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的关键所在是着手文本。要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 必须从文学作品中深入地分析、理解。着手文本, 着手作品, 才能感悟文学, 才能培养审美情趣、道德情操, 才能发展思维能力, 健全人格, 从而逐渐培养小学生文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崧舟, 《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第25页。

浅谈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育 篇8

关键词:英语教育;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概貌

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的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学本身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要受到历史、政治、和文化的影响。而英美文学的内部其实存在着自身规律,例如英国文学就经历了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而且战后的英国文学也从写实主义向试验和多元化的方向过度。

美国文学的起步较晚,首先它摆脱了英国文学的影子,不再是它的一个分支。进入了二十世纪之后,美国文学才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成为了民族文学。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后,美国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非常鲜明的特色。

二、英美文学的艺术价值

文学是我们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文化表征。我们熟悉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隐含着对生活价值的思考以及取向和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不仅仅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还可以接触到整个支撑西方表层文化的其中最深层的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于西方文化之中,带有根本性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评判,当然还包括西方人经常会使用的视角,以及西方人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同时英美文学也是西方人对时代生活的一种审美表现,它们是西方人民共同创造和使用的英语语言的产物。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语言表意功能很强,文体风格也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英语的丰富表现力和其独特的魅力在很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语言像音乐一样感性的语调以及丰富多彩的语汇,深深地沉浸在其“弦外之音”里。

三、英美文学的研究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对英美文学的研究?因为目前我们国家对英美文学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对英美文学作家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而且还要加强对英美文学中现当代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开展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还可以了解外国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陶冶了情操,对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的选修课,授课的模式往往采用“英美文学+选读”的模式。在英美文学课上,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文学常识,然后在课本上画出重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学生对于教师复述式的授课方式也毫无兴趣,根本不可能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独到的见解。传统的教材中会有一些“片段式”的文学选读作为补充。这些节选自名著中的片段,完全破坏了其完整性,没有上下文的烘托,学生也体会不到文学的魅力。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

五、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改策略

(一)读完整的作品

作品选读虽然是精选自经典作品的经典片段,但由于只是片断,完全破坏了经典作品固有的统一性性,难免给人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真读过雨果的作品,学生才能对雨果的作品有真正的了解,才能说“我读过雨果的书”,才能与别人讨论雨果,也才有可能写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评论性的文章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它的魅力,学生才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二)讲授欣赏作品的方法

在过去的英美文学课上,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学知识。其实,即使不上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文学书籍、或光盘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去思考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上。我们以美国小说为例,在阅读时,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读过作品后,再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按照上述的策略进行教学,英美文学课就可以成为大学课程中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寻找、发现、创造文学作品意义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步地养成对文学作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对文学作品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自身准确的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把他们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拥有真正有用本领才会屹立其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六、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英语课还属于基础的语言技能训练课,课时很多,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学生和教师对四、六级的通过率压力也较大。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接触英美文学,因为英美文学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正因为英美文学是我们科研的重要方向之一,所以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逐年提高,他们开始通过网络逐渐接触到最前沿的英美文学,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都比较强,在此基础之上,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英美文学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大学英语教学应不断增强英美文学的意识,将英美文学完全导入到英语教学中去,适当介绍当代英美著名作家的文学创作,向有能力的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可借鉴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模式,采用各种方法,如研读短篇小说,背诵诗歌,朗读剧本、扮演角色等,使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语言,也了解英美文学,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认识。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此外,在高校中加强英美文学的教学,将有助于我国英语教育的改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Adams, Hazard e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71.

[2]Taylor, John Russell. Review of The Homecoming in Plays and Players, 1953-1968, edited by Peter Roberts, Methuen, 1988.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下一篇:新形势下做好党支部书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