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发展

2024-10-12

政务新媒体发展(通用8篇)

政务新媒体发展 篇1

2014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 段赛民

(2014年12月25日)

概述

今天的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样的一个事实: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信息流的传播路径,重构信息传播格局。单一的“信息发布”功能已无法适应社交舆论环境下官民互动与沟通的需要,社交媒体在提升政务信息传播的效率、推动官民对话和舆论引导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2014年9月,国家网信办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网信部门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工作。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各级政务新媒体活跃度继续提升,内容更加趋向于多元化,风格更加亲民,互动更加明显,包括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在内的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以新华政务直通车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涵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全国各级单位政务微博、微信、APP运营数据,是国内首个对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在政务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APP)运营表现进行综合研判的大型政府新媒体研究项目。

一、参考指数说明

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在微博、微信平台通过认证的中央国家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直机关,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市属机关,市辖区、县、县级市政务新媒体账号。

评估时间范围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

评估指标

表1:政务新媒体研究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说明互动

指数互动频率微博、微信、APP被转发、评论数;

微信点赞量互动质量微博、微信、APP在评估期内被评论数和转发数的比值;受众

指数受众数微博、微信、APP粉丝数认证时间账号通过认证天数活跃受众有传播动作的活跃粉丝数传播

指数发布量微博、微信、APP发布信息总条数转发数转发其它新媒体信息数量发布质量发布的原创信息占比成长

指数日均增粉量日均增加粉丝量发布量同比增长发布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原创信息量同比增长原创信息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月均转发+评论量同比增长月均转发+评论量、点赞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内容

指数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在发布量中的占比民生信息民生信息在发布量中的占比“B类”信息“心灵鸡汤、商业抽奖”等信息在发布量中占比的负数集群 指数覆盖度下属单位中开通政务新媒体的比例上级互动转发评论上级单位发布信息的次数下级联动被下属单位转发评论次数

注:成长指数一项中的数值均为某账号考量值和行业平均值的比值

图1:中国政务新媒体排行榜评估体系树状图

二、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分析

(一)中央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微博累计发布内容超过30万条,累计覆盖超过2.3亿人次,微信累计推送内容超过1万次。其中,“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中国政府网”等账号在两大微博平台的覆盖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且排名前十的中国国家机关政务新媒体原创度均达到了90%以上。

(二)省级政务新媒体

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全国各地方省份政务微博累计覆盖超过1亿人次,发布内容超过10万条,被转发评论超过200万次,全国地方省份政务微博开通率达到70%以上(不含港澳台地区);“上海发布”、“北京发布”、“重庆微发布”等账号的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

(三)城市政务新媒体

2014年,各地市政务新媒体在内容建设工作中的整体表现呈现上升趋势,“0发布”的城市微博占比较之2013年同比下降16.5%,“心灵鸡汤”、“商业抽奖”、“灌水”类内容的占比明显走低,民生类信息同比上涨17.9%。

(四)省、市级机关政务新媒体

2014年,“微博矩阵”联动发声成为“大势所趋”,各省级、市级机关政务新媒体成为省级单位政务新媒体的“左膀右臂”,外宣、党建、公安、教育、民政、共青团、交通、司法、旅游、气象、地震等多个系统的政务新媒体发展迅猛,其中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在所有政务新媒体中占比最高,表现最为活跃。

(五)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政务新媒体在迅猛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们共同来关注的问题,比方说发展的不均衡,各地区新媒体发布的数量、质量、互动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信息的沟通和发布趋势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舆论场的要求,专业性和亲和力不足;三是忽视联动功能;四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度还不够高,信息内容存在断层的现象。

三、政务新媒体运营分析

(一)2014年全国政务微博发展情况

1.全国政务微博运营情况概览

如图2所示,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国政务微博认证账号(含新浪微博、腾讯两大平台)达到27.7万个,累计覆盖43.9亿人次,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达到219个,累计覆盖2.7亿人次,省级及以下各级单位政务微博认证账号超过19.4万个,累计覆盖20.8亿人次。

图2:中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增长情况

2.全国政务微博运营成长情况 2014年,“微博国家队”在各大微博平台中均成为传播最为活跃的第一梯队成员,全国27.7万个政务微博累计吸引关注账号超过40亿个,2014年粉丝量累计同比增长达42.1%,我国人均关注政务微博账号为3.2个。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政务微博年发布量达到1782.3万余条,同比增长20.1%,转发评论量达2.3亿条,同比增长17.5%。在发布量明显增长的同时,评论转发比、原创微博量方面也有明显提升。

图3:中国政务微博粉丝增长情况

3.全国政务微博账号职能分布

2014年,共青团、公安、外宣、司法、组织部门的政务微博在全国政务微博中覆盖度最广,表现最为活跃,其中共青团、公安类、政府外宣类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占比较高,构成了政务微博中的第一梯队。图4:全国政务微博账号主要行业系统分布

(二)政务微信发展情况

1.政务微信运营概览

本次报告共统计全国17217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截止2014年11月30日,推送内容超过300万次,推送微信文章达到1200余万次,累计阅读量超过15.3亿次,各项数据较2013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

2.政务微信账号分布情况

如图5所示,在统计范围内的全国政务微信账号中,超过半数账号来自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来自党委、人大、政协、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的账号占比也接近两成。

图5:全国政务微信账号分布图

如图6所示,在统计范围之内的政务微信账号推送内容中,政务类信息、民生类信息、文化类信息的占比最高,一些优质政务微信账号中的政务、民生类信息占比在80%以上。

图6:全国政务微信内容分布

(三)政务APP发展状况 1.政务APP平台分布

图7:六大应用商店政务APP数量分布

2.政务APP下载量统计

表2:三大平台下载量前十的政务APP APP名称 360手机助手APP名称 下载量

12306官方版 北京地铁 8670000 390000

12306官方版

QQ应用宝下APP名称 载量 3960000

12306官方版 中国天气通

12330000 2390000 豌豆荚下载量

买火车票-12306订120000 票

广州地铁官方APP 280000 深圳地铁 上海地铁 武汉交警 170000 170000 50000

北京地铁 87000 深圳交警 警民通 深圳天气 天翼警民通 武汉交警

110000 50000 50000 44000 38000

广州地铁官方APP 59000 智慧江苏

56000

上海地铁官方指南 26000 中国铁路订票平台 20000 广东警民通出入境50000 连线 河北交警 40000

广东警民通出入境14000 连线

美天气 34000 南京地铁 20000 首都机场 12000 广东警民通出入23000 境连线

东莞旅游 20000 河北交警 10000 香港政府通知你 23000

从三大平台排行前十的APP来看,12306官方版稳居各大平台政务APP下载量榜首。热门政务APP大致可分如下几类:一是交通类,包括火车、飞机、地铁等;二是公安类,尤为突出的是各地的交警;三是天气类,由气象局推出的应用成为不少人的必备软件。

四、政务新媒体发展趋势

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提速 协调一致共同发声

2015年,“集群力”对于政务新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独唱”的格局将被打破,而“合唱团”将成为大势所趋。

“双微”融合对接 推进政务新媒体综合发展

微博是浅社交、泛传播、弱关系的平台,微信是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平台,根据微博、微信的自身特点,二者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模式将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平台整合能力提升 “政务O2O”时代开启

政务新媒体整合区域内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通过政务新媒体整合信息发布资源,回应群众关切,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密切政府部门与网民关系,扩大政务新媒体群众基础。

(原标题:2014年全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政务新媒体发展 篇2

一、 政务新媒体的定义

要解释“ 政务新媒体”, 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 新媒体”。 目前,国内外尚未对“ 新媒体”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熊澄宇认为,新传媒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2]匡文波提出“ 数字化”和“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标准。[3]可以说,“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与广电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媒体形态,它泛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PDA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的终端设备。 基于此,我们将“ 政务新媒体”界定为指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或政府官员因政务活动、公共事务服务而设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其目的主要用于服务大众、与民交流和网络问政。 当前,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是政务新媒体的主流应用。 随网络技术的不断衍生,政务新媒体的外延也将不断拓展。

2013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搭建政务新媒体平台。 2014 年9 月,国家网信办在《 积极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服务的通知》 中,明确提出“ 在2014 年底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公众号达到6 万个,2015年底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的任务目标。 这意味着政府主导下的政务新媒体建设已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层面。 与之相适应,政务新媒体发展驶上快车道。

二、陕西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 一) 陕西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蹄疾步稳

据统计,当前中国政务微博账号已逾24 万,政务微信账号达10 万之多, 政务客户端快速发展,“ 两微一端” 作为问政、施政的重要平台,在发布政务权威信息、加强官民互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网络舆论、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大放异彩。 陕西省虽然地处西部,但是近年来陕西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可谓蹄疾步稳。 截止2014 年底,陕西政务微博总数已达5005 个,总数位列全国第八。 政务微信公众号564 个,占全国政务微信总数的4.21% ,占泛西北6 省区政务微信总数的22.61% ,位列泛西北6 省区第二。[4]同时,涌现出以@法治西安、@陕西高院、@西安市旅游局、@西铁资讯等政务微博,“ 环保陕西”等政务微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政务新媒体平台,形成陕西政务新媒体中的“ 品牌方阵”。 在《 人民日报》 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2015 年上半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中,西安市司法局官方微博“ 法治西安”获得全国政法系统第二,陕西政法系统第一,成为陕西政务新媒体的一大标杆。

( 二) 陕西政务新媒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正处在发展、探索阶段的陕西政务新媒体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与当前的媒体格局不相适应,与党风政风建设和民心期盼尚存距离。 主要表现为:

1.信息发布理念滞后,舆情导控整体乏力

不少政务新媒体以单向信息传达为主,原创少,转发多;发布信息照搬文件、条例内容,专业术语多,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形式单一,“ 僵尸号”屡见不鲜。 同时,相关单位、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整体联动,致使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舆论强大合力;“ 只管发布,不管回复”、“ 任性发布”、“ 神回复”也成为不少政务新媒体的通病,忽略政务新媒体的沟通、便民、施政价值,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舆论场的要求。

2.运营管理粗放式,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陕西省相当一部分政务新媒体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完整的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在关键时刻问题频现。 在2015 年6 月30 日,陕西榆林市子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子洲交警”,微博发布恶毒攻击“ 土地改革运动”的反动言论,引发网络舆论。 2015 年7 月7 日,陕西干部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中对参加江苏抗洪救灾官兵发表不当言论,并谩骂网友。 诸如此类事件皆源自政务新媒体信息缺乏健全的审核发布机制,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3.运维投入不足,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许多单位或部门仍然未设置专业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团队,甚至是由兼职人员负责官方账号,新媒体素养缺乏,专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政务新媒体出现形式化、空心化倾向。 相关调查显示,近30% 的政务微博账号持续3 个月以上未更新,还有大量政务微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形同虚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应用,政府职能与新媒体功能两者间的适配性亟待评估。

三、积极探寻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突围之道

建设公共服务品牌是社会进步、 政治文明的必然结果。政务新媒体品牌致力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民互动,高效、高品质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 通过设计规划、专业运营打造政务新媒体品牌,是互联网时代实现从“ 管理型政府”到“ 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然之举。 在“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集中打造立足陕西、内容优质、影响辐射全国的新媒体产品,将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陕西形象、讲述陕西故事的一大法宝。

( 一) 首先要秉持服务于民的运营理念

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实逻辑在于新媒体时代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重大突发舆情面前,政府危机应对战术或策略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人安民的初心,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 倘若仅仅出于所谓维护政府形象,势必适得其反。在天津塘沽爆炸案中, @天津卫视、@天津发布、@天津消防等本地官方新媒体表现差强人意,媒体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双双受损,次生舆情引发塔西佗效应。

( 二) 从运维制度上,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是基础保障

制度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为政务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主动发布、网络问政理政、舆情收集回应、网上在线办事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推动信息公开常态化、专业化,完善网民诉求处理答复程序,对网民诉求快速立项分解,明确办结时限,全程跟踪问效,做到“ 线上快应、线下即办”;密切关注相关舆情,科学研判发展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处置措施。

( 三) 从队伍建设上,要专业运营,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陕西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琳认为,应该建立信息发布三级审核机制, 尤其在重大舆情中要严把信息采集、 审核、报送、发布等各个环节。 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力量和日常维护,经常更换口令、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在考核评估方面,建立基于专业机构、媒体、公众三个基本维度的社会评估体系,形成“ 质化考核为主、量化考核为辅”的动态、多元评估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部门单位和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政务新媒体,要科学定位、分类考核,避免“ 一刀切”做法,推动政务新媒体走上重内容质量轻粉丝数量、重解决实际问题轻自我展示满足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四)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发布内容是关键,提升服务效能是目标

发布内容是关键,用户需求作标尺。 政务新媒体编辑要做政务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会议、文件、政策的信息搬运工,要善于把看似枯燥的政务信息转化为“ 接地气”的实用信息。 这对政务新媒体编辑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公职人员的政治素质水平和文化涵养, 又要适度得体利用网络语言,有亲和力但又不流俗。

同时,发布内容要把握时间和频率,注重时效和实效。 信息即时传播的网络时代,舆论引导既要利用首因效应先声夺人但又避免草率回应、结论过早。 在重大舆情面前,做到关键时刻不乱语,重大问题面前不缺位,大是大非上不含糊。[5]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以真诚的态度、最快的速度、精准的尺度传递权威信息。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不同部门间的多元联动,以“ 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在态度”为原则,抓住舆情应对的“ 黄金4 小时”。 面对谣言传播,深挖真相是辟谣的不二法门。 政府及相关部门既要避免管得过宽、用力过猛(如“ 陕西西安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中对涉事医生的免职处置) ,同时,又要克服乱语、失语,防止小事件酿成大舆情(如“ 陕西安康豪华墓” 属于老问题引发新舆情) 。 能够对各种网上舆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允许不同声音的适度存在,分清民意的主流与支流。

主动设置议题,提升服务效能。 政务新媒体通过主动设置议题,与网友积极互动形成新话题,正视焦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本地公众日常需求,提升政府掌上服务职能。 西安市司法局将官方微博定位为打造亲民形象的服务型政务微博,@法治西安运营风格亲民, 注重沟通技巧, 发布内容紧贴舆论需求,特别是,宣传与服务并举,建立“ 西安市司法局新媒体志愿者服务团”,在微博平台上为网民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

编辑手法要灵活,内容形式翻花样。 把握不同政务新媒体的特点,尊重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对信息再加工、再整合,通过微直播、微访谈,或利用图示、图解、视频等“ 接地气”多种传播形式,可以避免信息冗长乏味,增强政务信息传播实效,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效能。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 国家创新治理背景下,“ 两微一端”既可以成为展示地方政府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靓丽风景,也有可能成为网络空间的一道裂缝,甚至在突发事件中成为舆情集中和爆发的箭靶。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新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如何科学地利用新兴媒体使之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实践。 在本质上,这一问题反映的是“ 技术与人、社会的关系”,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终极目标。

注释

1[1]李明德,高如.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研究——基于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J].情报杂志,2015(7).

2[2]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中国记者,2003(5).

3[3]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4[4]陕西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将建智能电子政务平台.[EB/OL].[2015-03-20].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5-03/20/content_12270343.htm.

政务新媒体:要人性,别“任性” 篇3

最近,一些政务微博“任性”的表现引起网络热议: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晒辛苦”“隔空喊话”,为大吃大喝、殴打记者的同行打气撑腰;有的“毅然”为违纪官员点赞,称其“正直、朴实、实干”;有的则连篇累牍上传不适当内容,令人大跌眼镜。遭到舆论抨击后,这些微博“任性”事件大都以当事人被处分收场。

政务微博“任性”事件成为公共舆论热点的背后,是政务新媒体发展蔚为大观的事实。据最新统计,仅新浪微博一家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就超过13万,政务微信也正在迎头赶上。许多地方都针对政务新媒体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涌现出一大批贴近群众需求、反应迅速、务实工作的政务微博、微信。从受众角度来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对早期电子政务主要的批评是“僵尸化”,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今天人们对政务新媒体更多的期待是“人性化”。一些政务微博更新及时了,内容丰富了,但官腔也多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借助网络新技术在新媒体空间滋生蔓延,令人生厌,这是比“任性”问题更为庞大、更为坚固的存在。如何在实事求是的同时,学会用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语言、形式和公众进行沟通,实现“华丽转身”,这是当前政务微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人性,别“任性”。当前,政务新媒体相当一部分人性化不够和极小部分“任性”并存的事实说明,许多政务新媒体虽然进入了网络空间,但仍然没有找准自我定位,说到底是公权力的改革没有到位。政务新媒体虽然变换了更具个性的形式,但还是公权力的延伸,是公权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需要贯彻群众路线等公权力的改革理念,需要谨守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只有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贯彻到政务新媒体领域,让公权力一方面接受新技术的洗礼,另一方面在制度的笼子里守住本分,政务新媒体才能做到拥抱人性,拒绝“任性”,为党和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公信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心区政务新媒体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政务新媒体管理,促进全区政务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微博客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中央、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新媒体是指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视频直播等信息平台上,以机构名义注册开设的新媒体账号,以及公务人员以公职身份开设认证的相关账号(以下简称政务新媒体)。

第三条

政务新媒体是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和公务人员进行对外宣传、推行信息公开、开展政民互动、联系服务群众、开展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在促进政民互动、提升单位城市形象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条全区各街道、各单位应当积极开设、科学运用、妥善管理好政务新媒体。

第二章 设立和关闭

第五条

全区各街道、各单位以机构名义开设政务新媒体账号,应经本单位班子专题会议研究,研究议题包括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运营与管理、舆情风险分析与防范等。经专题会议通过和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开设,并在10 个工作日内报区网管办备案。

公务人员以职务身份开设实名认证的新媒体账号,应当首先报所在单位同意,并报区网管办备案。

第六条

开设政务新媒体的单位应当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总编辑人选和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维护和管理。

第七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在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的平台上设立并开展应用。注册的新媒体账号名称应当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并与本地、本单位名称和工作职责明确关联。

第八条

政务新媒体因工作原因需要关闭的,应当报本街道、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进行公告,及时在平台上注销账号,并在5 个工作日内报区网管办备案。

第三章 信息发布与应用

第九条

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应当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对涉及国家秘密、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要依法依规,科学分析,审慎处理。

第十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及时发布信息,保持账号的活跃度,原则上每月信息发布次数不应明显低于可发布次数。

政务新媒体应当确保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发布信息必须符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不得利用政务新媒体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十)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擅自披露不应对外公开的;有可能影响区域形象的;

包含情绪化的个人观点或看法的;

(十四)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一条

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要语义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在符合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使用网络亲民语言。

第十二条

政务新媒体应尊重他人着作权,发布他人原创内容应当注明出处或带有明显转载标识,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对于来源不明、来源不合法、内容不准确的信息不予发布。

第十三条

政务新媒体应当积极与网民开展互动,对网民在政务新媒体上反映的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进行答复。要及时转发网管部门和上级政务新媒体推送的重要信息,保持政务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十四条

公务人员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利用个人认证的新媒体发布党务政务信息及案件侦查调查、法庭审理及判决、灾情疫情、统计数据、环保测评等敏感信息。各单位部门应当将公职人员利用个人认证新媒体发布公务信息的行为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范围。

公职人员非以公职身份认证开设的私人新媒体账号,认证信息中不得出现与所在单位、所担任职务及所从事的公务有关的信息,不得发布与履行公务有关的信息。

第四章 管理责任与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

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坚持“谁开设、谁主管,谁应用、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政务新媒体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

第十六条

政务新媒体设立总编辑岗位。总编辑对信息内容负总责,实行“先审后发”三审制原则。要对政务新媒体聘用工作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严格政审制度,加强离职人员安全保密管理。政务新媒体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政务新媒体应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不得依据个人观点和认识,超越工作规范进行发布。凡处理不在规范规定范围的信息时,须报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任何人未经单位授权不得随意发布信息或更改政务新媒体资料。

第十七条

政务新媒体不得刻意追求粉丝数量,不得通过采取非正当手段或发布负面信息、炒作敏感话题等方式进行营销,获取粉丝。

第十八条

加强政务新媒体的安全管理。政务新媒体的密码应当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不得私自泄漏。应当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值班和实时监看,及时发现和处置包括互动环节在内的不良信息内容。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登录密码和使用终端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现政务新媒体账号被盗用或被恶意攻击等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章 奖惩及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区网管办负责落实属地政务新媒体的管理、评比和考核工作。全区各单位政务微信纳入“微天心”微信矩阵,区网管办对纳入管理的区属新媒体账号建立统一台账,每年对其进行考核评比。

第二十条

凡违反上述规定,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等严重不良后果的,政务新媒体责任单位和管理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对所属政务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阵地领导不力,出现严重错误导向,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第二十一条

对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区网管办可以采取责令删除、约谈、警告、通报或者责令关闭等措施进行处置。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政务新媒体发展 篇5

县政务公开办公室:

根据《**县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盐政公开办发〔**〕5号)要求,我局对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自**年1月1日起至今,我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累计发布政务信息22篇,其中部门文件7篇,统计数据1篇,统计分析13篇,统计公报1篇。

**年4月22日我局开通微信公众号,至今共发布动态4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文公开属性标识未全覆盖;二是主动公开事项标准目录清单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三是微信公众号被关注度较低。

三、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职工对发文属性的标注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健全主动公开目录清单,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三是大力推广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主要数据,做好解读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四是严格审核,按照“谁提供、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上网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上网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准确性。

(篇二)

一、总体情况

**市**区现有政府门户网站1个,运行状态良好。

政务新媒体3个,分别是**警务微信公众号、新建南路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区城市管理局抖音号目前三个公众号运行状态均为良好。

二、检查情况

1、网站

7月1日至7月30日,区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数653条,其中包括走进**区6条,占0.92%;新闻动态类292条,占44.72%;政务公开类249条,占38.13%;经济社会类67条,占10.26%;专题集锦类38条,占5.82%;互动平台类1条,占0.15%,并且全部回复。及时查看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系统中的纠错信息,本月纠错信息数为0。

(2)检查情况

**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本月未出现无法访问情况,栏目均按网站评价指标及时更新,互动回复及时,未超出文件规定时间。

无其他特别说明的问题。

(3)整改情况

**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本月运行正常,未出现需要整改的问题。

2、政务新媒体

(1)信息发布情况

新建南路街道办事处7月发布信息34条,**警务7月发布信息22条,**区城市管理局抖音公众号7月发布信息6条。

(2)存在问题

**警务微信公众号、新建南路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区城市管理局抖音公众号本月均未出现无法访问情况,并及时更新,及时回复。

(3)整改情况

未出现需整改情况。

三、政务新媒体管理系统录入情况

(1)省政府政务新媒体录入情况

**区三个政务新媒体(**警务微信公众号、新建南路街道办事处微信公众号、**区城市管理局抖音号)已全部录入省政府政务新媒体管理系统。

(2)系统中自查情况

**区政务新媒体本月自查次数达标,均已及时自查,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无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篇三)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全省政府网站月检查通报制度的通知》要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年12月1日至3日对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进行了自查,现将11月份我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自查情况

(一)**市政府网站自查情况

截至**年11月30日,我市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中备案网站20家。其中,市级政府部门网站1家,县(区)10家,**经开区1家,委、办、局政府网站9家,运行状态正常网站20家。本次对全市处于正常运行的政府网站进行了全面检查,未发现单项否决的严重问题,网站总体合格率100%。

(二)**市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

我市按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要求,继续对全市政务新媒体进行摸底、排查、整改等工作。截至11月30日,**市政务新媒体共计75个,(政务微信49个、政务微博15个、移动客户端3个、其他7个,抖音1个)。其中市直单位政务新媒体共计42个,(政务微信25个、政务微博8个、移动客户端3个、其他5个,抖音1个);

县区政务新媒体共计33个,(政务微信24个、政务微博7个、其他2个)。

(三)政府网站找错留言答复情况

全市政府普查范围网站已全部按要求规范添加了国务院“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入口,收到留言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回复,并对留言认真审核。我市11月未收到留言。

(四)存在问题

11月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运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县区级政府门户网站本级政策解读比例不足;

二是个别政务新媒体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有效互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

三是个别网站存在部分栏目链接打不开、应更新未更新的状况;

四是各县区政务服务平台动态类信息更新不及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政务中心接受媒体采访 篇6

近日,长江海事局政务中心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4月23日上午,中国水运报记者到长江海事局政务中心进行专访,宣传报道政务中心创建“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先进典型事迹。

政务中心负责人田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政务中心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情况,并带领记者参观了受理大厅、制证室、档案室。在专访过程中,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了前来办证的培训机构及个体船员,咨询了其对政务大厅的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还询问了船员对网上申报的有关情况。

政务新媒体发展 篇7

政务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工具, 具有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处置危机等多种优势功能。在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地利用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对社会治理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是一个应广受重视的新课题。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 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2016年的重要工作。

从1998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到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纵观中央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关于社会管理模式的表述, 可以发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化。[1]

所谓社会治理, 是指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政府、民间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多元要素相互协调, 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以追求最大化的治理效能, 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2]

相比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更强调发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一来必然更有利于化解当下社会转型所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 是政府探索社会管理模式理性的选择, 也是关键一步。

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可以说, 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 有利于在社会转型期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有力后盾。

二、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新兴媒体形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在中国, 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开始作为一种确保民众的声音被政府听见的新型载体出现, 之后政府部门又逐渐开始进驻微信、移动客户端等, 政府开始日渐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这一重要平台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 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政务微信, 日趋成为发布政府信息的新媒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和实现政民互动的新渠道。

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 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政务新媒体建设方面, 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据新华网发布的《2015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显示, 2015年以来, 政务新媒体账号数量快速增长, 运营质量稳步提高, 呈现手法日趋新颖, 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政务新媒体“明星账号”, 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支持。

伴随着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发展, 政务新媒体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随着“网络问政”不断走向深入, 政务新媒体的功能日益被广泛关注, 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挥。

三、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政务新媒体功能的发挥——以重庆市的实践与观察为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 我国已进入高速移动互联时代, 2016年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 (2016) 》指出, 新媒体在2015年进一步嵌入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生活中, 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报告也强调, 网络舆论影响着政府决策和中国的政治进程, 中国新媒体战略传播力量在全球传播变局中凸显。可见, 政务新媒体对社会治理创新的巨大功能不容忽视。

(一)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据《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15年12月, 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已高达8.99亿。不可否认,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 移动终端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重庆, 近年来各级部门政务新媒体意识在不断增强。根据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每月联合发布的《重庆微政务月度动态报告》, 已收录在册的全市已开通的部门政务微博、微信就有70余个, 官员开通政务微博、微信的现象也很普遍。其中, @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交巡警、@重庆网警等大批重庆官方政务微博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2016年6月23日, 重庆政务微博“永川组工”在“共产党员”公众号和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政务直通车联合发布的5月全国党务新媒体综合评价榜中位列全国党务新媒体榜第一名;“重庆交巡警”“微万州”“重庆共青团”等政务微信每月总阅读量可达上百万。

以上数据不难说明, 重庆政府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媒体运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深厚的实战经验与亮眼业绩, 吸引了大批网民, 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各职能部门充分重视运用新媒体自身可视化传播的特征, 利用“两微一端”所发送的新闻信息, 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更加充分地呈现新闻内容, 调动市民的各种感官, 便于市民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对于重庆政府信息的公开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加强舆论引导

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出品的《2015年中国移动舆论场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移动舆论场渐成社会舆论生成、发酵的主要阵地。相较于传统舆论场, “两微一端”传播场域显性和隐性并存, 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传统媒体融合日渐成熟、依法管网理念继续践行, 移动媒体舆论场在信息发布、议程设置、舆情聚焦舆论场等方面将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 如若处理不当, 很容易对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对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媒体对许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 甚至能够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危机的解决。以8月22日的重庆江北停电事故为例, 鸿恩寺电缆沟道起火导致江北多个区域停电, 3万居民处在8月酷热的高温中无法正常用电, 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事故一出,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立刻全力投入抢修力量连夜抢修, 并于8月23日下午在官方微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上发布信息告知受影响区域恢复供电的确切时间, 还在微博中表达了歉意, 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质疑, 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屏蔽信息或消极回应, 化被动为主动, 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民因为40℃高温停电而产生的无助和愤怒的情绪。

在重庆, 甚至在全国, 诸如此类的“因政务新媒体及时提供信息, 帮助减弱或消除公众的恐慌解决危机”的案例还有很多。政府部门若能高度重视并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积极壮大政务新媒体队伍, 主动引领网络舆论, 可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 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舆论引领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 倾听民众呼声

政务新媒体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多元互动性, 不仅能将政府信息公开给广大民众, 更能将民众的声音反馈给政府, 从而达成有效互动, 推动政府与民众的良性沟通, 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重庆市借力政务新媒体倾听民众呼声的运用实例有很多。

据《重庆微政务动态月度报告》显示, 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重庆平均月转发量超过3万条;万州区政府官方微博月评论数最高时曾达1万多条;“重庆交巡警”“微万州”“重庆共青团”等政务微信的点赞数高达2万多个。

在2016年9月的“一路有你平安建设”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期间, 青春偶像组合TFBOYS成员王俊凯、王源为“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公益代言, 并志愿做一名热心市民, 两位青春偶像的超高人气使得活动颇受关注。@平安重庆发布《来不及解释!@TFBOYS组合王俊凯、王源公益代言“一路有你平安建设”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的微博收获了大批网友的关注, 被转发次数高达25810次, 收获点赞8000多次, 更有近2000名重庆市民参与评论, 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心声。

(四) 树立政府形象

政务新媒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已日益成为政府形象的重要代言。重庆市公安局利用政务新媒体推出的品牌产品“警服蓝”, 就是通过政务新媒体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最佳范例之一。

2016年7月, 正值重庆高温酷暑, 重庆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再次推出了“警服蓝”这一品牌。自7月下旬起, @重庆网警、@平安重庆、@平安渝中、@平安九龙坡等重庆公安系统官微开始陆续发布相关微博, 参与微话题“战高温, 警服蓝”的讨论, 受到了网友广泛的关注。

与此同时, 重庆各公安系统的微信公众号也相继推出微信文章, 配合微博, 双微联动宣传“警服蓝”, 将坚守在烈日下的“焦”警的工作状态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广大网友, 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将各个岗位公安民警们的日常工作状态真实还原, 将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忠诚本色展现在民众面前, 对于树立政府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 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取得了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政务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形式, 其优势和价值在日益凸显,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政务新媒体功能,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无论是重庆, 还是综观全中国, 政务新媒体已日渐搭建起了政府和老百姓互动的新通道,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价值与作用逐渐显现。但不可否认的是, 部分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尚未被充分发挥。如何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 有效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是仍需要探讨和剖析的重要课题。

(一) 及时发布信息, 推进政务公开

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今天, 抢占并抓牢政务新媒体这一对外发布政府信息的重要平台, 通过政务新媒体发布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要信息, 是政府推进政务公开, 从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 重庆市环保局官微为全国政务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5年12月, 重庆市环保局官方微博@重庆环保通过参与微话题“回眸2015.环保”, 对2015年重庆市环保治理的进程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梳理, 针对重庆市环保局2015年开展的环保治理相关工作给人民群众作了简要介绍, 其中就包括重庆市环保局年度工作大事件“淘汰黄标车”。@重庆环保发布微博称, “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国务院、环保部工作要求, 2015年重庆市黄标车淘汰任务总量为17600辆, 实际完成淘汰19789辆, 完成率为112.4%;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淘汰任务量为6400辆, 实际完成淘汰6415辆, 完成率为100.2%, 全部超额完成任务”。重庆市环保局利用政务新媒体公开政务的做法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 效果显著。

(二) 发挥互动功能, 优化政府形象

当今的政务新媒体, 要做的早已不是单纯的信息发布, 更需重视传播效果。政务新媒体运营者是否具有效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 只有网友确实听进去并接受了, 才算真的达到了效果。

2015年11月1日, 百年教育杯“爱在万州”博文大赛在新浪微博平台启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官方微博@万州发布联合新浪微博推出“最美万州畅想生活”的微话题, 发布微博公布参赛细则, 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 该微话题共有45万的阅读量, 讨论次数也高达5284次。@万州发布两天之内转发参赛博文共计96篇, 获得了广泛关注,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篇征文, 转发量高达4402次, 获得了4238个赞, 并有937人次参与评论, 反响相当强烈。万州区人民政府正是通过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互动功能, 不仅优化了政府形象, 更提升了万州的城市形象, 增强了万州市民的城市认同感。

2016年8月, 西南大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时互动的优势, 发布相关微博、微信, 在提出欢迎报考的同学们在评论中写下报考的疑惑及问题的新形式的同时, 还鼓励西南大学在校的学生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给考生, 为考生和在校生搭建了一个在线互动交流的平台, 对考生们顺利填报志愿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同样是善用新媒体发挥互动功能, 优化自身形象的一个典型例子。

放眼全国, 广受网民欢迎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 以细心和妥帖著称, 被网民亲切地称呼为“江宁婆婆”, 俨然被塑造成了一个智慧、贴心的人格化形象, 更是全国政务新媒体学习的标杆。

以上种种, 充分说明政务新媒体运营者必须具备互动意识, 充分发挥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性, 才能真正理解民心、顺应民情、回应民众诉求, 才能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

(三) 完善舆情监测, 化解社会矛盾

目前, 政务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发现舆情的重要源头和舆情回应的第一平台。善用政务新媒体,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迅速披露事件真相, 及时作出有效回应, 已经成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从2015年10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岛大虾事件可以得出一些警示, 38元大虾引发的舆情, 让青岛旅游形象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也殃及山东的旅游形象, 一只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 甚至有网友称要剥夺青岛“全国旅游文明城市”的招牌。这是一次典型的由于应对迟缓和不当导致事件不断发酵的案例, 本来只是个案, 如果及时处置, 不至于对整体旅游形象造成伤害, 也不至于成为黄金周宰客的典型, 成为举国公众对宰客不满的发泄口。

面对舆情, 政务新媒体应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回应, 正视事件本身, 而不是对发酵的舆情采取不理、掩盖等处理方式。同时, 政府部门还需要打通线上线下流程, 构建信息协作机制, 力争做到善用政务新媒体优化社会治理流程。

五、结语

随着政务微博、微信等政务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日渐增强, 不可否认, 政务新媒体已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 不断提高网络问政与科学执政的形式与水平, 各级党政机构任重道远。

摘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显现。因此, 创新社会治理, 以适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利用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对社会治理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是一个应广受重视的新课题。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政务新媒体,网络问政

参考文献

[1]邵光学, 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 2014, 37 (2) :44-47.

政务新媒体发展 篇8

一、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1.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为公众服务的功能还比较缺乏。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电子政务管理中治理和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情况还比较低。

2.基础建设及系统运行维护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更新换代较快,资金需求较大。长期以来,信息化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题尤为突出,投入渠道不畅,投入资金不多,信息化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存在很大缺口。现有设备陈旧老化,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慢,网络体系不完整,配套设施不齐全,信息交换手段落后。

3.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单位对政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缺乏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力度不大,仍然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技术队伍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顺畅、工作进展不迅速、支撑核心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4.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一些单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突出,一些领域又严重缺位,一些单位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大量的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资源效益低下和严重浪费。

5.标准制度与网络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化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权威的国家标准体系,不少领域没有标准,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弱,存在着被攻击等诸多隐患。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二、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1.推进电子政务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建设

(1)推进电子政务技术标准建设工作。为有效支撑我省电子政务工程和建设,防止各地区、各部门的无序发展,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我省“十二五”时期技术标准的阶段实施计划。

(2)加强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规范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国家标准、行政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十二五”时期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制度,实现对电子政务建设有序管理,约束各部门信息公开职责,促进更高层面的业务整合。也是对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有益补充,促进整个电子政务机制逐步完善,使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务实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在省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要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到有利于增强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主要领导亲自抓电子政务工作,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直接决策,系统推进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机构和队伍,加大组织、协调和建设力度,共同促进我省电子政务协调健康发展。

3.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技术队伍的建设。为保障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的顺利开展,应有效地发展和建设电子政务的人才队伍,注重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政府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积极吸引电子政务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子政务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应通过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网络教学、发行手册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及应用等知识的培训,达到提高电子政务技术队伍水平的目的,满足我省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需求。

4.总结交流,提高电子政务的认知度。加强与省内电子政务技术、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發挥电子政务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为我省电子政务推广应用及重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咨询论证。加强与兄弟省市的技术交流,开展电子政务专题调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结合我省的电子政务发展实际情况,撰写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性论文,及时总结推广各省、市、各部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电子政务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外部环境。

5.加强完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力度。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建立健全我省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规定,最终形成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安全管理规定框架体系,将电子政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工作轨道。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定期进行网络和信息的安全检测,切实保障信息资源与网络安全。同时,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依靠标准化的支撑和保障,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先导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实施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导向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效率,确保网络系统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公更安全可靠。

三、结束语

上一篇:有关五年级的英语作文带翻译下一篇:西簧初中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