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

2024-11-04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共3篇)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 篇1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

一、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主席第31号令)

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27号令)

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第1号令)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7-2007)5.《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2007)6.《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穗环办〔2014〕124号)

二、办理范围

广州市各类企业提出的危险废物鉴别申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一)环评报告及批复明确为危险废物,但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污染治理设施等途径,使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发生变化。

(二)环评报告及批复未明确为危险废物,但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申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变更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三、需提交的申报材料

(一)危险废物鉴别的书面申请,书面申请需包含鉴别内容、鉴定原因、生产工艺或污染治理设施更改情况说明、联系方式等,书面申请材料需加盖公章。

(二)废物基本情况说明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转移报批等。

(三)由有资质检测机构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出具的危险废物特性检测方案(注:申请时只需提交检测方案,无需事先进行检测)。

四、办理程序

(一)递交申请

需要进行危险废物属性变更、鉴别的企业,以书面形式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二)资料初审

根据企业归属,分别由市、区环保主管部门进行资料初审。初审后如明确属于危险废物的,由初审部门函复申请企业不同意危险废物属性变更;如需开展鉴别工作的,则转入下一阶段。

(三)现场核查

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核实废物的来源、产生过程及工艺、原辅材料等情况。

(四)专家审议 市环保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明确是否需要开展鉴别工作,及论证所涉固体废物的产生源特性、危险废物特性检测方案及具体检测项目等,并出具专家论证意见。

专家论证后如明确不需要开展鉴别工作的,由市环保局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函复申请企业;如需开展鉴别工作的,则转入下一阶段。

(五)特性检测

市环保局将专家论证意见转发申请企业,企业按照专家意见完善申请资料及检测方案,委托有资质机构开展危险废物特性检测工作,并将检测报告报市环保局。

(六)集体审议

市环保局组织召开集体审议会议,根据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情况、专家论证意见、检测报告结果及相关资料,对企业申请进行分析判定,并形成审议结果。

(七)申请函复

集体审议结果将以市环保局名义函复申请企业。具体办理程序流程图详见下图:

五、收费标准:不收费

六、资料受理

联系电话:020-83203667

传真:020-83203680

受理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中路311号广州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11楼技术科(1109室)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 篇2

关键词:危险废物,填埋,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

危险废物是指固体废物中具有毒性、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传染性等有害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与废水、废气不同,从产生、贮存、转移到利用、处理处置各个环节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潜在的环境风险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危险废物如滞留在环境中,可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途径进入水体、大气和土壤,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构成威胁,增加了水、气污染防治的压力,从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对此,UNEP、WHO、OECD等国际组织均提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有效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对危险废物实施重点控制和管理,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压力。

危险废物填埋法,即对废物进行简单的处理或固化后,再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埋入地下。

鉴于危险废物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危险废物填埋项目竣工验收监测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具体项目验收监测的实践,对该类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1 危险废物填埋项目工艺流程简介

危险废物填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包括填埋库区准备阶段、填埋场作业阶段以及封场阶段。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

2 验收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现场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2.1.1 填埋库区防渗情况检查

安全填埋场的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是填埋场项目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所以填埋场必须做好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需根据所建设地点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天然材料衬层、复合衬层或双人工衬层作为其防渗层。具体指标可详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2.1.2 渗滤液导排及收集系统检查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控制标准》(GB 18595-2001)规定:入场填埋的废物含水率应低于85%。符合入场要求的危险废物自身含水率较低,经预处理压实固化后水份流失较少,基本不会产生渗滤液。填埋场的渗滤液主要是由降雨进入填埋区后产生。如不及时排出填埋区的渗滤液,将会影响到防渗层,造成防渗膜破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2.1.3 危险废物收集、运输、暂存

危险废物在收集时,要求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标清废物的类别和主要成份,并严格按《关于加强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形态,采用不同大小和不同材质的容器进行安全包装,并在包装的明显位置附上危险废物标签。通过严格检查,严防在装载、搬迁或运输中出现渗漏、溢出、抛洒或挥发等不利情况。

公路运输是危险废物的主要运输方式,危险废物的运输车辆经过环保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并持有主管部门签发的许可证,运输司机将通过内部培训,持有证明文件。承载危险废物的车辆将设置明显的标志或适当的危险符号,以引起注意。车辆所载危险废物将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制定了应急计划,包括有效的废物泄漏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危险废物暂存方面,贮存场设有符合GB155622.2的专用标志。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在贮存场所内没有混放。贮存场所设有集排水和防渗漏设施。远离焚烧设施并符合消防要求。废物的贮存容器设置明显标志,容器采用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征。

2.1.4 危险废物种类

危险废物填埋项目对入场填埋废物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在环评审批建设阶段,环保主管部门就会核定了该项目所填埋的具体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故在现场检查时,不但要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控制标准》(GB 18595-2001)规定,还要对照环评批复要求,核查实际填埋废物种类及数量。

2.1.5 卫生防护距离

危险废物填埋场需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 m。场界应位于地表水域150 m以外。

3 现场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3.1 监测期间已填埋危险废物的种类及数量

验收监测期间,已填埋危险废物的组成是监测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应汇总已填入厂内的危险废物种类及数量,并有针对性的确定监测项目。填埋项目有其特殊性,不存在额定生产负荷不得低于额定处理量的75%的要求,只需在监测方案和报告中具体说明已填埋的各种废物的数量比例。

3.2 入场填埋危险废物的标准限值要求

可以入场填埋的危险废物也有着严格的控制标准限值要求,如达不到相关标准限值,必须经过预处理方可填埋。这就要求,现场监测时需对填埋废物进行采样,监测其浸出液相关污染物含量。对于已填埋的危险废物,可在报告中具体列表说明企业填埋前各种污染物监测结果。具体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见表1所示。

3.3 监测内容中要涉及到地下水监测

危险废弃物填埋场最可能出现的污染事故就是渗滤液渗入地下而污染潜水层。检查填埋场防渗层建设情况,在填埋场作业阶段单从填埋场表面已不可能全面了解,只有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才能准确把我填埋厂防渗层情况。

mL/L

3.4 后评估阶段

危险废物填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不同于其他工业建设项目,其试生产期是在填埋场作业阶段,而非竣工时的封场阶段,而竣工验收监测也必须在填埋场作业阶段就开始介入,并针对项目本身开展监测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业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危险废物填埋项目除在填埋场作业阶段要实施监测工作外,待封场完毕后,还需再进行一次竣工验收监测,也可称之为后评估监测,对比开始填埋阶段和封场阶段项目周边污染物变化情况,这样,危险废物填埋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才最终完成。

4 结语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危险废物鉴别办事指南 篇3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为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位负责人说,危险废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若利用和处臵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十一五”期间,我国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危险废物数量持续大幅度上升,但仍然存在非法收集、转移、利用和处臵危险废物的现象。为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利用处臵行为,《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污染防治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以有效控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以产生、利用、处臵危险废物的单位为监管重点,以落实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为根本”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指导思想,及“十二五”期间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摸清全国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及利用、处臵单位情况,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危险废物管理进一步规范,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经营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5%。发展一批危险废物利用处臵骨干企业,取缔一批非法利用处臵危险废物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的利用处臵设施。大、中城市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臵。有效遏制危险废物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这位负责人指出,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意见》从规范产生和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加强对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环境监管、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基础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二十六项具体措施。《意见》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臵经营活动的行为,对违规经营的,可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或者收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5年内不得再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意见》强调,各省(区、市)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臵单位的监督性检查和抽查,统计各地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并将其纳入对地方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低于60%的地区,要通报批评,暂停对该地区有关环境保护的评比创建活动。

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危险废物。自建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臵设施的,应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按照所在地环保部门要求定期对利用处臵设施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其中对焚烧设施二恶英排放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要将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臵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依法向环保部门申报。

(四)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当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号)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臵的经营活动。要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55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原环保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经营活动情况;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配臵应急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要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其中对焚烧设施排放二恶英情况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防止污染环境。

(五)加强业务培训。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人员对危险废物管理的认识。确保相关管理人员和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运送、暂存、利用和处臵等工作的人员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单位制定的危险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等各项工作要求;掌握危险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安全防护和应急处臵能力。对危险废物填埋和焚烧设施操作人员探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加强对产生单位的环境监管

(六)完善环评审批。建设产生危险废物的项目,应当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分析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或处臵方式,科学预测其环境影响。对危险废物产生强度大以及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分析不清、无妥善利用或处臵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其环评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臵情况,风险防范措施,管理计划等进行核查。

(七)建立监管重点源清单。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于2011年年底前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清单并及时更新。原则上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吨以上的单位列为市级危险废物重点源;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0吨以上的单位列为省级危险废物重点源;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单位应当列为国家级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产生含氰等剧毒类危险废物以及被剧毒化学品污染的废弃包装容器的单位应当纳入市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的重点

(十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废物产生后的分类收集管理并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处臵。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负责从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医疗废物并进行无害化处臵。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十四)加大对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臵单位和设施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小规模医疗废物焚烧处臵设施的监督性监测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的,要在1年内依法淘汰或者关停。各停用处臵设施可用于突发疫情期间应急处臵医疗废物。不具备集中处臵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等偏远地区,自行就地处臵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

六、完善监管机制

(十五)建立风险监管机制。落实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经营情况报告制度,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申报登记工作。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和其他相关调查成果,结合群众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对各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违规可能性的分析,建立健全违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排查,着重防范突发自然灾害引发危险废物,特别是长期堆存的危险废物污染环境事件。

(十六)推行考核机制。在2010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督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指标体系。各省(区、市)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臵单位的监督性检查和抽查,考核各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统计各地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要纳入对地方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低于60%的地区,要通报批评,暂停对该地区有关环境保护的评比创建活动。

(十七)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区域合作,以及与公安、交通、安监、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合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利用和处臵的行为。鼓励建立危险废物应急处臵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各级环保部门的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环评、监测、监察、应急、宣教等部门要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十八)完善危险废物收费政策。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危险废物处理处臵收费政策的制定完善,保证处臵设施的正常运行。

七、创新监管手段

推动地方危险废物相关立法工作。重点针对量大面广的危险废物,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违规风险识别和评估导则。

(二十六)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强含重金属盐类危险废物、阴极射线管的含铅玻璃、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氯化汞触媒和废弃含汞荧光灯等危险废物利用处臵,水泥窑等工业窑炉共处臵危险废物,以及危险废物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等技术的研发,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研发铬渣、砷渣、镉渣和氰渣等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和利用处臵技术,统筹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资源,促进科研单位、企业、政府之间的联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鼓励低汞触媒生产技术在聚氯乙烯行业,无钙焙烧工艺在铬盐生产行业的应用。

(二十七)制定专项规划。环境保护部要抓紧编制全国“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提出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工作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各省(区、市)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积极落实。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环保部门要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监管到位。环境保护部各督查中心要对各省(区、市)执行国家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政策、规划、法规、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情况报环境保护部。

各地要在2011年3月31日前,将本地区落实本意见的实施方案,报送环境保护部备案。

二○一一年二月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 污防 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 意见

上一篇:信息报送:清远市村级换届加强妇女干部配备下一篇:考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