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2024-10-03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精选10篇)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1

电视节目《法治天空》节目

法制:什么是法制?通俗的理解就是“依法治国”,其实是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法治:是一个动词,所有人都要受到法律的束缚,用法律来规定人的一些活动,才能使人的生活得到规范。

一.背景分析: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向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封建礼教的深远影响,中国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水平还较弱,中国旧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司法机制,同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格格不入。要彻底扭转顽固的传统观念,在全社会建构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法治思想体系,真正实现法治,仍需漫长而艰难的法制建设。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党政宣传喉舌同时又具广泛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就应承担起普法的责任,利用舆论传媒优势,将法治观念推广到群众中,积极推进社会进步。

从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发展走势上看,以普及法律、弘扬正气为主要宗旨的电视法制节目一直活跃在我国电视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教育与舆论引导作用.特别是这些年,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电视法制节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纵观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都已成为各台的“顶梁柱”,收视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有些省级电视台譬如黑龙江电视台、湖南长沙电视台甚至开办了独立的政法频道。在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代中国,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预测:顺应时代需求和人民呼声应运而生的电视法制节目,其收视前景“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XX电视台到现在为止,总共承办过2期“法治”类型的电视节目,但是都是暂时性的,时效不长,节目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已变得十分单调刻板,逐渐丧失了对观众的吸引力,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节目。为此,我建议我台重新开办一档“法治”类型的电视节目。

二.栏目宗旨: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我们策划在整合原有法制节目资源的基础上,创办一档由主持人、嘉宾、新闻事实组成的多板块的电视法制栏目----《法治天空》(节目名字暂定)。

之所以在栏目名称中使用“法治”一词,而不用“法制”,是因为“法制”仅指一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而“法治”作为表明依法治国的动态概念不仅包括了创制并遵循法律制度即“法制”这一静态概念的全部含义,还代表着“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这样一种深邃的现代法学理念。我们拟开办的这档电视法制节目就是要力求突破宣传法律法规的传统模式,更侧重于引发人们尤其是掌握权力的政法工作人员对“法”这一社会事物的思考和分析,让科学先进的法治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法治天空》的栏目宗旨是: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时,考虑到法治与德治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所以,《法治天空》栏目还将注重法与德的融合,寓德于法、以法明德,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理念,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老百姓,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三、栏目定位

《法治天空》的定位有两个基点:

1.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法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是创作的立足点。离开了法,电视法制节目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栏目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热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道德价值,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

2.加强人文关怀,凸现地域特色。xx电视台只是区域性的城市电视台,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人才资源,都无法与省台相比,根不用说中央电视台了,因此,在栏目的发展定位上绝不能盲目“攀比大台”,而必须扎根地方现实,办出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真正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广大电视受众所认可和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新办的《法治天空》将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发生在我市老百姓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及事件当事人的前途命运,并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多为市民和外来打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帮助,把普法教育的宣传效果落实到实处。

四、栏目要求

立足新闻性、突出思想性、加大监督性、提高可视性、不断社会化。

1.新闻性:指栏目的选题首先应具有新闻价值,真实准确、时效性强且为我市百姓普遍关注,它已经是或者至少可能成社会的热点。

2.思想性:指栏目在传达事件表层信息之外,尤其要加入理性的思考和解说。3.监督性: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所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一切偏离法治轨道和道德准则的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曝光、鞭挞,尤其要对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法律执行情况实行监督,促进我市司法公正和执法公平。

4.可视性:栏目的选题应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有关,为老百姓所普遍关注,而且题材内容要尽可能生动曲折,尽可能包含多一些的故事情节。

5.社会化:指在确保节目质量、完成播出任务之余,加大栏目的宣传推广工作。

五、栏目设置及相应的选题

《法治天空》设立三个独立成篇又相互贯通的节目版块。每周三期,每期为一个固定的版块,节目长度均为30分钟左右,播出时间为周一,周三,周五。1.“举案说法”:以新近发生在我市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一个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件当事人的命运,深层剖析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刻法律或道德价值。该版块主要采用“案情报道+专家点评”的制作模式,但根据选题的性质可综合运用场外调查、演播厅访谈等其他表现手法。(播出时间:周一 PM4:25)2.“律师随行”:以观众来信来电咨询的法律问题或投诉的与法有关的社会焦点事件为报道对象,通过栏目派出随行律师这一特殊形式到现场面对面地向老百姓介绍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该版块将采用纪实手法,跟踪拍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播出时间 :周三 PM4:25)3.“法律咨讯”:把握法治进程,传递最新最快的法律信息,让受众及时了解我市、我省乃至全国法治建设的现状,掌握最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该版块以主持人在演播厅口播的形式,用轻松通俗的语言把同属于一个主题的法律咨讯有机地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播出时间:周五PM4:27)

六、栏目包装

1. 片头一个,长度15″ 2. 宣传片一个,长度20″

3. 三个版块的过渡片花各一个,长度10″ 4. “专家说法”的标版一个,长度2″

5. “相关新闻链接”的标版一个,长度2.30″ 6. 片尾标版,长度30″ 7. 背景音乐

七、栏目可行性预测: 首先,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民众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毌庸置疑的。

其次,在广电机构改革后,原有三家县级电视台已经整合为一个市级电视台,扩版创办全新的电视法制节目有着比较充裕的人、财、物优势及独到的宣传优势。

《法治天空》强调现场感,侧重案情现场报道,专家评案说法也不采用演播厅访谈的繁琐形式,而由出镜记者或者主持人在采访现场串联完成节目的篇章脉络,所以,制作成本不会很高。另外,由于节目中已有两个版块由联办单位负责采制,从整体而言,《法治天空》不会占用我台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它将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几点,我们预测开办这么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率很高,它将大有可为。

八.人员安排:

演播室主持人 1名 场外记者 2名 录像师 2名 编辑 2名 后期制作人 2名 灯光师 1名

策划人 1名(制作人)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2

关键词:电视节目,法制节目,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电视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 逼迫电视法制节目形态不断创新, 才能够保持现有的收视率, 但法制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别, 有自己严谨的内容体系, 在制作及播出上有严格的限制, 如何创作出既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又能够符合法律要求的节目形态, 是法制类节目思考的方向。国内与法律相关联的节目多达200余个, 其中专业频道多达11个, 饱和式轰炸让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导致法制节目收视率节节下滑。 (1) 虽然法制节目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纷纷下马, 但也有很多法制节目通过创新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如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闯关12》、江西卫视推出的《金牌调解》等, 都是在前期节目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加强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路径研究, 对于该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电视法制节目形态的种类及影响要素

1.1 电视法制节目形态的种类

国内法制节目频道虽然很多, 但按照其播出形态区分可以分为纪实类与说法类。虽然两者都是法制类节目, 但存在本质差异:

1.1.1 说法类

说法类电视节目是以案件分析为背景, 根据法律法规做出科学的评判, 从而向全社会进行普法宣传,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了解法律。如央视的《庭审现场》、《法律讲堂》, 巴中电视的《法庭内外》等。按照节目播出位置区分, 可以分为现场庭审型、演播室访谈型以及课堂讲座型, 其中现场庭审型突出现场感, 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真实的庭审现场, 辅以画外音方式, 使观众有直接的印象, 而访谈型主要是以案件回放方式给予观众更多的启迪。 (2)

1.1.2 纪实类

纪实类法制节目重视新闻性与同步性, 往往采取案件跟踪的方式, 让观众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 给予其更多的心理感受。如央视《法治在线》等。纪实类法制节目大多是以专题片或纪录片的模式播出, 通过随行记者进行现场跟踪拍摄, 以现场连线、跟踪直播等方式进行, 部分法制节目纪录片以情景再现方式还原案件的整个过程, 使观众对案件有更加直观的印象, 还有以侦破故事为主线进行叙述的,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2 电视法制节目的影响要素

1.2.1 观众需求决定节目形态

法制节目制作方与观众存在需求上的一致性, 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决定节目形态, 而法制节目本身存在较强的严谨性, 往往会与部分观众需求产生冲突, 这是决定节目形态的重要因素。

1.2.2 生存压力决定节目内容

法制节目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转, 节目依靠收视率生存的本质没有改变, 法制节目往往也体现出市场需求主体意愿, 会因主体需求不同而出现改变。

1.2.3 普法效果决定节目深度

法制节目除按照市场规律运转外, 还要体现其法律的严肃性、普及性等, 因而普法效果对于节目深度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法律条文极其严格和呆板, 要想从文化视角去解读, 就只能改变其形态而非其内容。

2. 电视法制节目创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同质同类节目较多, 影响播出效果

从国内电视法制节目创作来看, 存在大量的同质现象, 虽然刑事案件五花八门, 但按照法律区分, 无非是刑法、民法、经济法等, 由于经济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而电视节目大多是以民事纠纷及刑事案件为主要播出内容, 是从更深的视角满足观众猎奇或探索需求, 而与观众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合同法、经济法内容等往往很少, 导致节目情节虽然起伏跌宕, 却没有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 也间接影响其播出效果。 (3)

2.2 娱乐元素过于集中, 节目定位有失偏颇

从法制节目播出形态来看, 部分节目过于追求娱乐性, 导致节目定位出现偏差, 某些节目不是为满足普法需求或社会需求, 而是将观众作为完全的服务对象, 即使观众需求不符合法制类节目制作要求, 也会刻意满足, 从而降低法制节目的权威性及影响力。有的法制节目采取夸张的制作方式, 存在过程戏剧化、现场血腥化等现象, 容易对年轻受众产生误导;有的节目为迎合观众需求, 甚至采取隐私揭露方式, 其行为可能存在违法特征。

2.3 哗众取宠现象突出, 法制底线难以把握

法律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道德的重要工具, 但从法制节目形态来看, 部分电视台为保证自己的收视率往往会选择矛盾点较多、观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制作, 如民事纠纷、家庭或邻里矛盾等。由于当前网络传播发达, 即使采取模糊处理方式, 基本上也会让当事人曝光于人群中, 不利于保护隐私。部分电视台放弃法制底线, 人为地将小问题放大, 既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3. 电视法制节目形态的创新模式

上述问题的存在, 要求我们必须对电视法制节目形态进行创新, 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使其兼顾娱乐性、法制性、文化性, 真正成为社会新风正气的宏扬者。

3.1 形式上创新, 突出法制节目的融合性

单纯的法制节目往往很枯燥, 无法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赏需求, 加之各省市人文环境和社会习俗存在差异, 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因而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有效融合。如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利用暑假制作“闯关12”节目向青少年宣传法律知识, 以智力通关方式去保证节目的播出效果。 (4) 该节目就是借鉴娱乐节目的播出形态、融合法律元素, 从而形成新的节目体裁, 赢得稳定的市场收视率。

3.2 内容上创新, 突出节目定位的娱乐性

法制节目在忠于法律、忠于事实的原则基础上, 选择与观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案例、法律条款进行综合分析, 使节目形态能够有所突破。对于法制节目而言, 要想保持其收视率就必须要加强娱乐元素比例。娱乐元素不仅仅体现在玩乐嘻闹上, 更多的要让观众有参与、有思考, 使他们能够与节目同步, 以有效提升他们观看的乐趣, 使法制节目拥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3 高度上创新, 突出节目制作的法制性

对于法制节目形态来说, 必须要有一定的高度, 不能等同于其他节目, 以无厘头或搞笑的方式去吸引眼球。要维护节目本质的特殊性, 以案例影响力和曲折性去吸引观众、忠于案件事实, 不做任何无原则的加工及评判。要保持法制节目的舆情导向, 最大限度地保持职业操守。要坚持理论向实践转化, 不断将最新的司法解释融合其中, 向全社会进行普法宣传。 (5)

结语

电视法制节目的形态多种多样, 央视、各省市电视台都在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资源, 必须要牢记法制本身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也不能忽视其目标、本质及方向。只有在保持法制内核的基础上, 电视法制节目才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注释

1 李汶龙.评述电视法制节目形态创新路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 03:98-102.

2 孙磊.刍议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实现形态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4:45-46.

3 茹静.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主持策略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 2011.

4 周旭.省级地面频道电视法治节目的生存之道[D].安徽大学, 2014.

论电视法制节目的受众定位 篇3

在信息渠道和服务种类增加后,传播工作者都意识到:要使自己的节目服务于那些最需要的人,而不是最广泛的人。于是,各类节目走向“窄播”,它们“细分”自己的受众以为这是最符合传播规律的做法。

可是,电视法制节目却恰恰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电视法制节目的内容和受众并不需要分得这么细。

以下就从电视产品送达的终端——观众的角度出发,分析收看法制节目的受众的几种最基本需求。

非法律工作者的收视需要及相应的节目类型

非法律工作者指所有法律专业以外的工作者、退休人员。简言之,是那些不从事法律工作的成年人。他们收看法制节目的心理,可简单概括为:获得法律资讯、了解周边环境、了解法律条款、推理娱乐。

法律资讯节目能帮我们了解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观众还能从节目中了解最新案件的发生和进展,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判断。这类法制栏目的最主要目的是服务,它起到实实在在的告知和提示的作用。

北京电视台的《法制进行时》就是这样一个栏目。它有着极强的资讯服务意识、时效性和地域特点。主持人徐滔在电视屏幕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给您提个醒儿。”像早些时候出现的街头诈骗、“碰瓷”或地下通道打劫的情况,栏目都会在第一时间揭示这些骗局的来龙去脉,提醒观众加强自我防范的意识。

同时,人们可能还需要一些帮助他们进行法律知识储备的节目。这类节目应立足全国、关注普通人的法律生存空间。帮助观众逐渐提高认识,扩大法治视野,满足观众从宏观上把握法律动态的需要。收看这类节目,观众不仅能了解特定案件施用的法律依据,还可以洞悉全国各地的法治进展。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偶然、随意和乐于接受的学习过程。

电视法制节目中的领军栏目——《今日说法》就属于这一类。节目除了对案件的讲述外,还要请法律专家依据播放的案例每天给出一个“说法”。它的题材选取极为宽泛。并且,节目的整体风格一直保持着栏目“关心贫弱者,用法律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的关怀和同情。

普通人收看法制节目的另一个需求是娱乐。在以娱乐休闲为目标的法制节目里,观众感受到的过程是紧张和刺激的,而结果却是学到了一些推理和判断的基本方法。法制节目的内容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内容中必然要有冲突、矛盾、争执,甚至是“腥星性”?穴血腥暴力、明星故事、性犯罪?雪的故事以及警察局、犯罪现场这些不寻常的场合。它天然的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这类节目的观众组成比较广泛,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乐于收看。

青少年对法制电视节目的需要

一方面,青少年和关心青少年的所有人都需要电视法制节目。这里将青少年界定为6岁至22岁,即小学、中学、大学中的儿童和青年。他们的需求有一些可以和成年重合,比如推理探案、了解周边环境的需求。但校园毕竟是一个更单纯意义上的社会,在校园的这十几年,又是一个孩子思想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反叛性,易冲动、易受感染,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大多不具备承担后果的行为能力。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很多。

同时,青少年更是需要法律保护的弱者。校园门口发生抢劫时,中学生要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芽大学生怀孕的问题要谁来承担责任?芽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需要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告知和平等的劝服。

另一方面,法制节目应当作为校园教育的补充。与严肃的校园教育相比,媒体教育从形式上可以是轻松的、寓教于乐的。针对青少年所开设的法制栏目能从更广泛的空间里找到接近他们的话题和案例,用平等、尊重、爱护的方式进行表达,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这类节目将帮助他们掌握积极处理问题的方式,预测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同时培养青少年保护自己的意识,使自己免受侵害。

青少年的法制节目目前没有电视台涉及,可能是考虑到这类节目说轻说重很难把握。的确,过多的负面内容会让小观众们心里一片黑暗,而太过积极又不能体现栏目设置的初衷。不过,如果青少年对这类节目的需要是明确存在的,电视台就有责任和义务充当“媒体教育”者,满足青少年自身和所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人的需要。

青少年法制节目的形式,可以杂糅目前说法节目、推理节目的形式,用讲故事的方法传递信息,再由法律专家或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进行评说。

《今日说法》2003年曾作过一次暑期特别节目:宝贝当家。其中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讲对幼儿的性侵害。对五六岁的小孩子讲这个话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难以把握和讲得明白。《今日说法》采用的方式是:请六七个小朋友来到演播室,主持人一开场就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洋娃娃。然后问:小朋友,你认为身上的什么地方不能被别人摸?芽然后让小朋友指着洋娃娃说自己的想法。最后由一位专家阿姨告诉他们:游泳时,凡是被泳衣遮住的地方就不能被别人摸。要是有人试图这么做,就要想办法找大人帮助。

满足专业人士需要的法制节目

专业人士最初参与节目,是出于媒体的要求。无论是作为现场嘉宾还是节目策划或对内容把关,法律专家都更具有权威性。目前这种参与越来越积极,他们自身也逐渐成为某些法制节目的观众。如果媒体选择的案件比较典型,专业人士守着电视便能了解最新的法律事件,这对法学研究和相关立法都有一定的帮助。一位讲授了多年民法课的老师说:自己只要有空就会看某一个法制节目,因为这个栏目选取的案件涉及前沿法学问题,不仅案件本身能更好地阐释某个法律条文,而且有的案件还提出了目前没有一项特定的法律条款能解释的新问题,对他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供专业人士收看的法制电视栏目受众比较少,像经常收看央视经济频道的《经济与法》的受众可能只有经济界人士和一些法律工作者。而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却很大,可选择的案件范围窄,还要培养一些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编导。但它一旦生存下来,却有着很强的发展潜力,有着不易模仿和不可替代的特点。这是因为:针对大多数人的普法宣传、记录法制建设过程只是法制节目的第一层境界:它还应当突破这个局限,成为引领和推动法制建设工作的一个助力器。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4

关键词:《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特色;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030-02

《今日说法》自1999年开播以来,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宗旨,受众关注度不断攀升,影响力日益增强,充分发挥了法制节目社会动员能力和普法功能,成为法制节目制作中的典范。节目标题既是节目内容的高度浓缩,又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以央视网《今日说法》2015年全年共344期视频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分析特色,总结方法,为电视法制节目标题制作提供思考。

一、《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特色

1.展示平民化视角。第一,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如0929《房价上涨10倍之后》,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房价”入手,命题设疑,“房价上涨10倍”,之后发生了什么?引发兴趣,讲的是没有过户的房屋买卖纠纷,关注房产交易过程中如何分清买卖和人情,避免法律纠纷,通俗易懂,以小见大,使得法律宣传与节目一起深入人心;第二,立足百姓,传递情感,如1113《让校车不再危险》0329《平安是福》,用百姓视角来传递态度表达观点;第三,解析百姓关注热点,如1106《“南京虐童案”调查》0814《女生群殴事件调查》,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深度调查对涉案双方行为和心理进行专业解析,增加节目关注度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普法。

2.侧重故事化表达。《今日说法》每日一案,采用故事化叙事方式举案说法。因而标题的设置也很少直接用抽象的法理法律术语等的表达,而是凸显话题焦点,强化案件情节的曲折性和复杂性,通过设置悬念给受众以想象的空间,强调情节性、可视性与趣味性吸引受众,来配合这种故事化表达。第一,多数用偏正式“**的**”表述,通过修饰与被修饰中心的关系,凸显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或事件关键人物,这种格式的标题2015年共125期,占总数的36%。如0412《武汉郊外的夜晚》1108《出租屋里的悲剧》1229《消失的举报人》1219《残缺的指纹》等;第二,用“**记”“**故事”“****”“**悲剧”“**谜案”的方式,强调故事性,如1125《天价葡萄丢失记》0209《糊涂父母卖子记》0210《遗产**》0622《法官故事》等。

3.体现人文关怀。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如0419《为了一个女孩的尊严》0308《孩子,你别怕》0306《放下你的拳头》0120《九旬老人谁来养》等,站在社会或亲历者的角度,发出呼吁,表现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与关爱;第二,第一人称视角,内心独白的方式,如0205《请判我死刑》0821《我成不了白天鹅》1118《妈妈,您在哪》0528《谁养我老》,直接表达节目主人公的思想和意愿,发出对法律和社会的呼唤,将法与情结合,将新闻事件中的情理渗入其中,关注当事人立场,具有震撼力和抒情性。

4.发挥导向作用。第一,反映新闻事实同时又旗帜鲜明突出立场,发挥社会动员作用。如0626《莫以生命当赌注》暗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引导人们坚持法律约束与道德底线,珍爱生命,不要心怀侥幸。0519《为荣誉求证》讲述见义勇为者被认定的曲折,“为荣誉求证”表达了社会正能量终获得支持与认可;0521《赌徒的深渊》表达赌博终将使人走向深渊,警示人们远离诱惑,动员全社会共同抵制赌博。第二,关注受众心理,恰当设置悬念又不故弄玄虚,避免血腥、怪诞与耸人听闻刺激眼球的标题,如春风化雨般实现满足受众需求与避免低级趣味的平衡,实现“普及法律知识,弘扬道德风尚,宣扬精神文明”的宗旨。

二、《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方法

1.设置悬念法。利用与常理的反差拟题,唤起受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受众探究心理。如0901《瞬间消失的巨款》1014《货车,无人驾驶》0914《所有邻居当被告》1206《消失在自家门口的男孩》等,在标题中均突出了一种意料之外,巨款为何能瞬间消失?无人驾驶的货车将会发生什么?什么原因使得所有的邻居都成为被告?男孩为何会在自家门口凭空消失?唤起人们对未知新鲜事实的了解欲望,渲染情节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吸引受众,从而实现最大的宣传效果。

2.数字凸显法。通过强调与凸显案件关键信息的数字特征拟题,直观醒目说服力强,提高标题的新闻价值,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法制新闻节目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排除标题中含数量短语的情况(如0703《一张假借条》),2015年共42期标题运用数字凸显法,占总数的29%。具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涉案数额巨大,如1228《绑匪开价400万》1124《一个饭局二百万》;这种用法其实也可以强调金额之少,如《3毛2毁了一个好官》,但本未见此用法;第二,事件发生在特殊时间点,如0301《案发,大年初八》0125《案发1994》;第三,涉案信息时间之长与时间之短,如0503《保存了20年的证据》0514《鏖战16小时》0405《只有十分钟》0410《丹丹的最后六天》;第四,与线索相关的特殊数字信息,如0917《二十八米刹车印》1203《三十三次通话》0823《尾号5570》1211《三十封情书》;第五,还有一种特殊有价值的方法,即数字对照法,如0212《八个孩子一条命》0722《一杯硫酸,两个悲剧》,在拟题的时候将数字特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意义的对照表达,达成醒目效果。

3.巧用修辞法。巧用修辞艺术拟题,略带文学气息和调侃意味的标题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提高新闻价值。第一,移就法。这是一种词语搭配的创造性使用,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富于变化,饶有情趣。如1109《骑楼城的心病》1216《车祸的谎言》1130《愤怒的工地》等;第二,引用法。直接引用历史典故、影视经典、诗词歌赋等经典元素,将新闻内容与这些元素相结合,增强表现力,如1129《插翅难逃》0527《速度与危情》0411《寻枪》0328《三岔口》等,当然引用法的运用一般需要特定的情节,要把握好法制新闻主题的特点,量力而为,否则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第三,仿拟法,巧妙仿拟翻新人们熟知的语言格式,相较于引用法,更为生动灵活,如0805《碰瓷无间道》0811《此地有银三百两》1224《“小丸子”变形记》1201《手机蒙了我的眼》等,法制性与趣味性结合。

4.巧用疑问法。标题主要通过特指问、选择问和是非问几种形式设置疑问。问题的设置暗含了制作者代表当事人发出疑问寻求解答的潜在思维,是心理学知识的巧妙运用。首先,标题引发受众的探知和解答欲望,把问题作为推进新闻事件的主线,对案件进行抽丝剥茧式剖析,受众观看节目的过程即是参与体验与解惑的过程。如1030《撞人还是讹人》0924《谁是救人者》1118《妈妈您在哪?》0710《谁为倒地负责》0120《九旬老人谁来养》让受众跟随标题的疑问层层深入发现答案,同时,这种疑问又不仅仅是针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疑问,同时也是作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发声叩问,引人深思。

5.警示语劝诫法。结合新闻事件通过形成告诫、劝导和要求等警示语拟题,表明态度立场,制造形成舆论场,实现普法和引导功能。如1113《让校车不再危险》0626《莫以生命当赌注》0313《让正义不再迟来》0306《放下你的拳头》等,对人们行为起到导向作用,理智上启发人,情感上打动人,情理结合,实现宣传法理法规,弘扬法制精神,提高人们的自觉法律意识的传播效果。

6.特殊词汇运用法。这里说的特殊词汇指的是法制事件中一些常用词汇,如致命、追凶、谜案、悬案、疑云等悬疑色彩的词语,使得真实的新闻事件蒙上一层传奇神秘色彩,形成紧张感与镜头感,增强新闻关注度。如0623《致命饮料》0621《滴血追凶》0925《客房悬案》0923《务川迷案》1115《车祸疑云》0615《神秘订货人》0418《伪证迷云》0402《致命追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标题制作方法,必须结合事件本身,适度使用,用不好则成为故弄玄虚,降低节目格调。

以上是2015年《今日说法》节目标题中出现频度较高,且制作手法上能够发现共性的几种方法,总的来看,围绕法制节目主旨,吸引受众关注,注意节目导向是《今日说法》节目标题设置的核心。

三、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思考与启示

电视法制节目以普法为目的,同时倡导人文关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法制节目的成长与发展与我国法制化进程相辅相成。而《今日说法》栏目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其舆论导向作用尤为明显。“因此作为节目的一部分,标题的制作应努力促使节目报道的主题产生强烈的“舆论场”效应”,更好地承担并行使着议程设置的重要社会功能。

从指导思想来看,法制节目本身常与凶杀、暴力、刺激等元素相关联,在满足受众猎奇心理方面有巨大的新闻市场,但法制节目又不同于悬疑小说、警匪片,如果标题的设置,单从迎合市场的角度去运作,不仅会损耗其新闻价值,而且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在法制新闻节目标题制作过程中,既要善于提取关键信息,发挥法制新闻事件本身故事性情节性镜头感的优势,同时又要兼顾法制节目社会舆论引导功能,围绕普法知识设题,体现人文关怀,发挥法制新闻节目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从具体操作来看,有两点想法,第一,针对“一日一案,举案说法”式法制新闻标题制作,更多是对新闻事件的引出。一般情况下和盘托出不如抛砖引玉,适当的隐藏些新闻的内容,留些想象的空间,“简洁明了,意味深长”往往会让观众的关注度更高;第二,引用法标题制作集中于影视作品名称,结合法制节目特性,是否可以适当引用网络流行语,如《山寨包工队盖出“楼脆脆”》等标题,引入新闻事件流行语,增强新闻信息表达的灵活度与感染力。

观看央视法制节目心得体会 篇5

尹吉甫镇玉堤小学六年级彭冰悦

近些年,为了宣传法治,各电视台陆续推出了破案类节目。这本是好事,但正如之前的各类高收视率节目,破案类节目也未能免俗,发展着发展着就变了味。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12套播出的《天网》栏目,这期的节目叫“扔纸条的女孩”。大意是讲述五个花季少女,因遇人不淑、交友不慎,被三个青年男性网友以“介绍高报酬工作”为由骗来并加以控制,准备送到某某岛上从事卖淫活动。在路途中,几个少女多次乘男青年不备,将有眉笔写的“救命,找110„„”字迹的纸条扔给了出租车司机等,以求获得救援。公安机关在接到出租车司机报案后,及时联系驻岛警方,在几名男女青年乘坐的船靠岸后,上船搜索解救出几名女孩,并将意图组织卖淫的三名男性青年抓获。

节目播出时,在讲述“出租车司机拉送该八名男女青年及下车后发现留有一求救纸条”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诸如“神秘”、“离奇”、“一系列怪事”等字眼,而在讲警方接到报案后准备实施解救时,多次提到了解救面临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男女青年外部特征,只知道有七八个人,男性流里流气,女性穿着暴露,这给解救带来了极大困难。再配合上跌宕起伏的音乐,快速剪辑的画面,整个故事紧张刺激,在播到最后警察成功解救出几名女孩后,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长舒了一口气的快感。

因为职业习惯,我不太容易向我父母一样被剧情所操纵。客观看整个事件,无非是司机收到求救信后报警,哪里有那么多所谓神秘与离奇?而警方所称的实施解救面临的重大困难,细想下来更是微不足道。在封闭的船舱环境中,七八个青年人在一起应当是十分醒目的,况且女生还穿着暴露,找到他们又有什么难度?十几个全副武装的民警抓几个小毛孩又有什么惊险可言?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6

三天的调研活动匆匆结束了,时间虽短,可收获颇丰,这次调研不但使课题组成员对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一次检验,对课题下一步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对给予这次活动大力支持的重庆电视台领导及《拍案说法》栏目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99级博士生 邮编 100875)

[责任编辑 木子]

电视法制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篇7

一、探究法制节目出现以上困境的原因, 不能仅局限于节目

形态、内容层面, 首先应从节目创作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寻求出路

随着大环境对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保障和重视, 使得电视法制节目责无旁贷的要求与时俱进, 选择民生价值取向, 考虑受众的要求和兴趣, 真正站在平民立场和视角创作节目。

其实, 国内已有一些法制节目进行了民生化价值取向后取得成功的案例, 比如: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政法报道》, 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 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法制现场》栏目, 它们多采用杂志式板块设置, 内容向更广阔题材领域延伸, 让观众从节目中更容易找到实际生活与法律之间的联系,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收视率。

民生化价值取向的具体策略:

1、常规案件题材由权威叙事向人文叙事转变

刑事纪实类题材一般采取传统“犯罪-破案-缉凶-严惩”的四部曲式叙事形式, 这种常规、权威的叙事方式已经不能完全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 人们对破案本身的猎奇心理已经降温。在这种情况下, 大要案类题材的叙事视角和立场要扭转, 有效的作法是加强人文叙事, 努力去探寻和剖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心路历程、性格成因、成长环境、情感世界、人生际遇、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真正实现“报道一案, 教育一片”的效果, 更契合受众“是什么人、为什么犯罪”的心理期待。

2、拓展题材领域, 由宣传报道型向法律服务型转变

生活中一些熟视无睹的民生问题, 只要从法的立场进行观察, 就会成为鲜活生动、服务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法制节目题材。所以, 民生化价值取向指导下的法制节目可以向民生新闻题材领域适当拓展, 但最好不要丢掉自己的“法制”特色, 向公众提供使用有效的法律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 以此和民生新闻区分开来。

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法治现场》的《男人帮》板块, 就是根据平民百姓的求助类爆料线索, 每天都有几组记者携专业律师, 帮助求助人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化解纠纷, 不能马上解决的, 律师也会给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建议, 甚至帮助调解, 跟踪结果。

3、情感故事法制落点——情与法的糅合

赡养与抚养、家庭暴力、婚姻纠纷、青少年犯罪、邻里矛盾、心理疾病等题材具有现实参照性, 容易让受众与现实生活相对照, 从而起到解惑或者警示的作用。同时, 这些本土化题材具有地域与心理上的接近性, 容易成为当地市民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当我们把这些市井故事娓娓道来, 并在这些故事中植入法理知识, 法制内容就有了感情的“戏份”, 情感故事就有了法的落点, 从而更加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收视心理, 让观众“消费了故事, 也享用了法律”。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的《晓华探案》展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个情与法糅合的百姓故事。

二、法制含量是法制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电视法制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的根本标志

正如央视社教中心原副主任尹力撰文所说:电视法制节目重在“普”根在“法”。提高节目的法制含量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要求, 是服务观众, 提升节目收视率的有效手段。

提高电视法制节目法制含量的有效途径不应是单纯数量上增加节目的法制内容, 为应研究如何有效的让节目所包含的法制内容最大限度的为观众所接受。法制含量是否得到强化, 其标准主要是看观众是否得到更多、更有益的法制内容与服务。

从这个出发点考虑问题, 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

1、是清醒认识节目所关注的法制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其

决定了法制含量的多少。节目所关注的法制事件应具备以下特点:A法制事件的新鲜性;B法制事件的适时性;C法制事件的新锐型;D法制事件的显著性;E法制事件的贴近性

2、是改进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手段, 以创新的理念和崭新的形态为法制内容的有效传播, 法制含量的最大化找到依托。

目前, 电视法制节目的主要形态“同质化”趋向严重, 寻求节目形态创新, 采取“差异化”策略, 往往是节目吸引“眼球”, 求得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时下全国各地电视台每天法制类节目数量不少, 其中, 法制新闻报道类占了多数

涉及刑事案件的数量很大, 公安、执法人员已经成为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主角, 独家、重点甚至猎奇报道的一些稀有奇特、有违伦理、违反常态的个案内容, 已经司空见惯;涉及群众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的民事纠纷, 往往就事论事, 道德评判、价值提升和正确引导明显不足, 一旦触及私人生活空间, 就会涉及当事人隐私……

最大限度发挥电视法制节目的长处, 扭转其不良趋势, 减少负面宣传效果, 需要对案件的报道把握以下准则:

1、在指导思想上, 不能迎合某些观众猎奇心理, 猎奇只能把法制宣传引向邪路, 会使法律宣传的效果适得其反。

2、不宣传作案手段, 不进行过细报道, 对那些属于保密范围

的侦破手段和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的内容, 都不能公开报道,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 注意保护其真实姓名和正面形象, 对未成年犯罪人今后的成长教育负责。

3、在案件报道中, 重点是要让观众知道, 案例触犯了哪项法

律, 为什么要量刑?通过案件观众受到怎样的教育等, 这样才能达到法律教育的结果。

4、在进行案件报道时, 除认真选择典型案例外, 还要遵守法

律和新闻纪律, 对那些不能公开、不宜过早公开的案件, 必须服从有关法律规定, 遵守新闻纪律。对宣传报道与社会效果负责, 认真把关。

总之, 电视法制节目想要解决众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寻求突破困境的出路, 必须坚持选择民生化价值取向, 站在平民立场和视角创作节目, 协调群众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 力戒报道琐碎化、片面化, 真正体现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以及节目的基本普法功能和深刻人文关怀。

摘要: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在推进法制建设、宣传法制成就、弘扬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电视生态环境和生存语境的变化, 传统法制节目较强的政治色彩和教化功能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受众需求, 一些知名的栏目日渐“式微”, 自身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本文浅谈了电视法制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8

关键词: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素质结构

电视编导的素质应当是其具有的同编导职业要求和职业形象相符合的素质品质。这种素质品质会对电视编导的思维、行为以及意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对栏目的质量、倾向、内容等造成影响。对于法制节目来说,其编导的素质应当高于其他编导,这是因为法制节目路需要在重视法制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只有具有良好文化、政治等素质的编导才会对法治精神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从而将其内化为节目的一部分,有效提升节目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结构构成

1.政治素质

作为政治活动主题的个人应当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特别是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编导,更应当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这是由当下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作用决定的,由于法制类电视节目对于法律的普及作用,贯彻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法制节目将法制精神传递给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这与我国的政治目标不谋而合,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当坚持将国家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委会国家的形象,特别是在一些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事件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大局为重。

2.职业道德素质

法制类节目本身就是宣扬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以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当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诚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素质的坚守,传达公平与正义。法制类节目首先应当注意坚持公平与正义,要尊重事实,不能为了获得观众的关注或是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捏造事实。而应当努力通过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来吸引观众。

3.法律专业素质

由于法制类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法律知识,甚至有的栏目中还设置了法律评论的环节。在进行此类法制类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在了解相关法律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坚持严谨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其次还应当准确理解法律的内容,由于在法治类电视节目中对于法律的解读、评价等内容,都是需要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实现。如果编导缺少法律素养,就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误导观众。

二、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出现的问题

1.编导缺乏法律素养

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通常和其他节目的电视编导一样,都是毕业于编导专业。而当下我国编导专业几乎不会开设与法律有关的课程,这就导致许多编导在制作法制类电视节目之前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而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业务繁忙,更是缺少时间关注法律内容,导致缺乏法律素养。这一点在节目中会有很明显的体现,一些法制类节目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法律概念,甚至为了更好地表达节目自创一些法律概念。在叙事过程中,一些编导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还会使用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言,反而忽视了法律的严密性。对于一些法律专业术语也是一知半解,在节目中敷衍了事。此外,一些法制节目对于事件的分析仅仅流与表面,不能支出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也体现了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缺乏法律素养。

2.编导业务水平较低

编导业务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可以从节目中直观地反映出来。随着依法治国在我国进一步的推进,许多电视台都纷纷开设法制类电视节目。这就导致一时间电视机中上演的都是法制节目。但是这些节目的创作往往大同小异,不仅在创作手法、叙事方式上有一定的类同,甚至在专家选择、主持人语言、神态中也十分相像。最关键的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许多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会选择凶杀案件来进行分析,甚至一个案件在不同的节目中轮番出现。一方面浪费了电视资源,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法制类节目制作的品质。

三、应对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问题的策略

1.提升法律素质

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应当重视对自身法律素质的提升,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学校层面应当为编导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有关的基础性课程。由于编导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能会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组工作,因此提前学习多个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应当为编导专业学生设置一些法律类专业课程供其选择。另一方面,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也应当自觉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制作节目之前可以通过自己看书、查找资料或者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逐渐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

2.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

对于编导来说,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作品受观众欢迎的程度。首先,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应当积极吸取国内外优秀法制类节目的精髓,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其受欢迎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其次,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还应当自觉关注生活中的案件,不仅仅是重案、大案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同样能引起观众的重视。此外,还可以自觉学习与编导业务素质有关的书籍,参加专业素质培训、行业交流会等,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其他从事法制类节目编导工作的编导,并通过交流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并在日常的节目制作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用心制作出优秀的法制节目,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四、结束语

当下,我国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吸引了诸多观众的主义。但是由于许多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法制类节目的需求。因此作为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应当从自身做起,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编导专业素质以及法律素质,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使节目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胡爱华.法制类报纸的特性、效能与发展[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2]杨文斌.基层电视台法制类节目案件报道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05(06)

县领导全国法制宣传日电视讲话 篇9

同志们:

今天,是我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我国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纪念日。今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主题对深入开展好“四五”普法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的宪法理念和宪法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好范文-,找

范文请到]

1986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实施了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使全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氛围初步形成,依法治县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践证明,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大力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工作中既要坚持以往一些有效的“常规”作法,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支持和参与到“四五”普法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使广大公民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普法的义务宣传员,依法治县的推进者。

各部门、各乡镇要把“四五”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按照全县“四五”普法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订本地、本部门普法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实施。

同志们,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开展全民“四五”普法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谱写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篇章,为推进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法制电视节目评价 篇10

亲爱的父老乡亲:

你们好!我是河西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想做一份关于当代农村人口对法制节目观看状况的问卷调查,此活动采取匿名形式。望您能抽空认真填写下面问题。我们对您的合作表示非常感谢!

性别:男□女□

年龄阶段:①18岁以下□ ②18—45岁□ ③45岁以上□

文化程度:①文盲□ 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及以上□ 1.你在本区你接受过法制教育吗?()

A、接受过B、从未接受过

2.您认为我们农村的普法宣传做得怎样?()

A、很好 B、还可以 C、不好 D、没有关心

3.您认为法律对自己的生活具有重要性吗()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可有可无

4.如果您的工资被老板恶意拖欠,您可能会采取以下哪种或哪几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不断纠缠 B、找人教训他一下 C、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D、算了 5.如果您遇到某个需要报警的问题,您会()

A、立刻报警 B、惹不起,还是忍忍吧

C、太麻烦了,还是再商量商量 D、算了,吃点亏吧

6.您认为行政诉讼(即通常所说的民告官)获胜的机会大吗?()A、根本不可能 B、机会很小 C、只要有理就能获胜

7.必要时,您会主动到法院起诉,主动寻求司法帮助吗?为什么?()

A、会,它很有效 B、不会,成本高 C、不会,太麻烦 D、不会,没用 8.请问您知道全国统一的检察院举报电话吗?()

A、没听说过 B、听说过,但记不住 C、知道 D、抄在某个地方 9.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的内容吗?()

A、很清楚 B、清楚 C、看过一点 D、没有关心

10.您主要通过哪种或哪几种方式了解法律信息?(多选)()

A、电视节目 B、报纸 C、网络 D、现场宣传

11.是否喜欢观看或者关注法制类节目?()

A、喜欢观看 B、不喜欢观看 C、无所谓

12.请问您会因为什么观看法制类节目?(多选)()

A喜、欢此类节目 B、为了获得法律知识

C、其他节目不好看 D、随便选择了法制类节目

E、别人在看,我也跟着看

13.法制类节目中您喜欢那种类型的节目()

A、生活类 B、经济类 C、政治类

14.请问您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小时以上

15.您常在那些时间段收看电视(多选):()

A、0点—5点59分 B、6点—8点59 分 C、9点—11点59分

D、12点—14点59分 E、15点—17点59分

F、18点—20点59分 G、21点—23点59分

16.您经常收看哪类电视节目?(多选)()

A、新闻节,农业节目 B、电视剧,纪录片电影

B、C、法制节目,访谈节目 D、科教节目 E、综艺娱乐节目,生活服务节目

17.你喜欢下列哪几种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多选)()

A、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B、张贴普法宣传画 C、开通法律咨询热线电话 D、免费赠送法律书籍资料 E、组织观看法律宣传片(录像,电影)F、在公共场合进行法制宣传图板展览 通过网络进行宣传

18.对法制类节目了解吗()

A、我是法律人士,对法制类节目特别关注

B、一般,知道大概是普法节目

C、不了解,很少接触到

19.你现在收看那些法制节目?(多选)()

A、CCTV—1的《今日说法》B、CCTV—12的《中国法治报道》和《大家看法》C、山东卫视的《说事拉理》D、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

E、CCTV—1的《焦点访谈》 F、太原电视台的《百姓说法》

20.请为您对法制类节目有什么建议?

上一篇:科研实习总结下一篇:《鱼儿好朋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