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2024-10-06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通用8篇)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篇1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以《今日说法》为例

摘要:从创办之初,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超过200多个,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而在电视娱乐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又如何强化法制节目自身的特性?

关键字:法制类节目 《今日说法》举案说法

一、法制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1985年,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法制节目《法律与道德》开播,至今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创办为标志,中国电视法制类节目从1985年至今经历了开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目前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全国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日播法制栏目和专门的法制频道。

然而从创办之初,我国的法制节目就承担着极其重要和多样的社会功能,在法制建设进程中一直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教化普通百姓的责任和使命。但是电视的本质是娱乐,娱乐性是电视这种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②电视法制节目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目类型,它本身受制于法律的严谨、缜密,受制于法院判决的无尚权威,受制于转型期法律不完备条件下的“道德”、“法律”间的冲突。这些特殊的因素又导致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困境。

电视法治节目重任在肩,却有些不堪重负。近年来,电视法治节目普遍遭遇困境,节目收视率下滑。全国200个电视法治栏目,9个专业法治频道,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治栏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经济与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之外,其它法治节目大都处于惨淡经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法治节目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弦更张甚至停办。2007年,全国唯一一个开办20年不间断的法治栏目,山东台的《道德与法治》改名为《天下故事》,脱离法治节目的定位。全国第一个开办的法治频道,长沙政法频道也因为面临节目生产的压力,准备从单纯的法治频道转为包含娱乐、文体等内容的综合频道。④

二、《今日说法》的成功

(一)《今日说法》介绍及节目定位

《今日说法》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法制栏目,每天中午12:40在央视一套节目播出,每期15分钟。周一至周五13:45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重播。2010年10月8日开始,《今日说法》播出时间延长到30分钟。《今日说法》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的功能定位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①

在选题上注重适度性,贴近百姓生活。涉案内容包括: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犯罪、诈骗盗窃等,涉及民事、刑事、行政多个方面,但是又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无法绕开的话题。开播初期较多的涉及刑事案件,近年来较多的涉及民事和行政案件。

《今日说法》的风格具有独创性,它以“点滴记录中国法制进程”为宗旨,将复杂的案件和法律问题解释得通俗与精确,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媒体

责任感和影响力,365天,每天为老百姓讲一个案例,解释一个法律小常识,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进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民化的视角使节目弥漫着人文的关怀。

(二)《今日说法》的叙事模式

《今日说法》采用的叙事方式是“以案说法”,选择一个新近发生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通过记者深入采访调查,用镜头来还原案例事实,每期邀请一个法律界人士作为嘉宾,与主持人互动访谈,解读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评述,帮助观众理解。

而在记者调查的叙事阶段,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故事化模式,设置悬念,节目一开始就把关键性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使得观众被吸引,急欲知道结果而一直看下去。如在今年的“药家鑫案件”中,节目一开头就向观众抛出一串问题,“开车撞人,司机不但不救,反而杀人灭口?没有考虑到后果,就拿刀捅了她?连个三岁小孩都不如?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有人说他是富二代,记者调查杀人者到底是怎样的人?节目随后向急于知道内情的观众娓娓道来。

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描述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节和插叙来进行案件原因、背景介绍来进行人物塑造。

而每期节目后面的评论也是其亮点,评述不是采用很严肃和生僻的法律名词进行解读,而是通过嘉宾通俗的解释,来告诉观众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评论不仅限于每期节目的案例,而是升华其意义,推广其教育价值,引起观众更多的思索与情感升华。

(三)《今日说法》的成功之处

由于法律知识较为专业,案件的权威来自法院的审判,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对案件的立场都来自于法院的审判,对法制事件的报道应注意立场,不能干预司法独立。因此,法制节目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传播上,譬如一宗案例剖析,一段法律名词解释。媒体更深层的责任是培养公众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在日常行为和办事中处处有法律意识,懂法、用法。

“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③作为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今日说法》没有直接向观众传达法律知识,而是发挥电视的本质作用,鼓励人们热爱电视节目,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形成法律意识。

《今日说法》外在表现是一个个故事,推动故事发展的是人物。通过对故事来龙去脉的介绍,有意识的运用行为、心理、情感等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用人物的命运来打动观众,体现人文关怀。

三、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较低

法制节目不但要有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等节目共有的要素和特征,还必须具有其他节目所没有的鲜明的“法治”特色。法制节目应该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尽管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但它关注的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

法制题材与其他的社会新闻相比,具有一定的题材优势,突出表现在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非常态,能较好地带动受众的知晓欲。“理论上,法制节目可以涉及的角度很广泛,但实际上,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刑事犯罪、民事

纠纷(特别是婚姻、继承)等情节性、可视性较强的案例,而对于行政法、国际法及民法中合同法、公司法、商法等领域却表现出一种令人遗憾的选择性忽视,给予的关注不多。”⑤

再者,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大多都不是法学出身,自身的法律知识有限,对一些法律条文和案件理解也不够透彻,不能很好的在节目中融合法律知识,做到普法的节目宗旨。另外,电视的本质娱乐,而法律的特点是严谨权威,带有较强的知识性,要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又不至于枯燥无味,实属不易。

我国法制节目的普遍做法是,将案例故事化,对案例进行故事化包装,以故事元素来吸引观众,用专家点评来进行法律知识点评。但是,这样的节目模式只是法律“擦边球”而已,法制含量过低,很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有涉及法治,法制节目不足以承担起其应有的功能。

(二)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

以央视两档知名栏目《今日说法》和《经济与法》为例,就能看出法制节目的同质化。《今日说法》与《经济与法》两个栏目的节目选题重叠率达到了76%,涉及的领域大致是婚姻纠纷、情感纠葛、赡养与继承、产品和服务质量纠纷、医患纠纷、侵犯名誉权、交通事故、政府机关行政不作为等。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三农”日益重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但就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普法教育更为重要的地区,但现阶段大部分节目的农村选题与庞大的农村收视人口及其普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法制节目类型分为法制资讯节目、法制专题节目、法制谈话节目、法制庭审节目、法制娱乐节目五种,但每种节目类型里真正做得好的寥寥无几。”⑥一旦出来某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其他台就争相模仿。

四、怎样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一)找准节目定位

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找准节目定位,明确电视的根本特性是“娱乐”,纵然面对的是法制类选题,有其特殊性,也不能让其普法功能掩饰掉电视特性,娱乐本质,电视节目如果承载了过多的教育功能,在电视节目中让观众心生疑惑,就意味低收视率,不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但是,也不能让“过度娱乐化”破坏了普法功能。

作为具有教育功能的法制节目,在节目定位上,可以参照美国儿童教育节目《芝麻街》的节目定位和运行模式,《芝麻街》没有直接鼓励孩子热爱或任何和学校有关的内容,它鼓励孩子热爱的是电视。观众热爱电视,节目才能生存下去,节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承载的功能就能潜移默化的渗透给观众,从而达到其目的。法制节目也是如此。

(二)重视节目策划,讲好故事

法制节目的叙述载体就是案例,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里本身就存在叙述所需要的基本元素,而法制节目的创作者是需要有好的手段和方法,运用电视特有的表现形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媒体法制类节目不好做,做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观众。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法制类节目过于严肃、拘谨,增强法制类节目的故事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法制类节目的制作中,凸显节目的故事性,变以往的“用事件讲道理”为“用故事讲道理”,尽可能地用“小故事”反映“新时代”,“小人物”体现“大背景”,“小事件”映衬“大法理”。

(三)发挥电视节目的画面优势

“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⑦

电视不同于其他的媒体,诸如广播、报纸,电视能够充分利用声画等要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文字、图表、特技等,多视角讲故事。通过电视节目的动态演示,加上电视画面的颜色和切换速度等都能反应感情和情绪。这样人物形象更鲜明,内容更丰富,故事也更生动。

注释:①《今日说法》百度百科

②《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④“找准问题 突出重围—办好电视法治节目的思考”朱鸿栋 邓勇

⑤《电视法制节目—语言传播策略》

丁龙江 中国电影出版社

⑥《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

胡智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⑦《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篇2

当前我国电视文艺节目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时期, 我们更要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电视文艺节目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电视文艺节目内容的庸俗化。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庸俗化, 大量模仿来的搞笑节目, 戏说调侃式的连续剧, 新潮怪异的流行音乐, 越来越奢华浪费的场景, 都走向庸俗化的趋势。

第二, 创新意识薄弱、缺乏个性。现代观众求新、求异, 促使我们的电视文艺节目要不断地创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向新、奇、精的方向发展, 让观众在春晚中看到其他节目中看不到的新形式、新节目。而近几年的晚会节目形式没有突破, 节目的质量往往又不尽如人意, 观众逐渐对春晚失去了兴趣, 改换其他节目。

综观整个行业可知, 电视文艺节目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 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种力量的不断涌入, 加之自身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不足更让我们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不断加大对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与审美意识, 真正地达到把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做大做强的目的。

一要主打品牌战。电视文艺节目要想顺利发展下去, 就要打造高知名度、高信任度、高美誉度的品牌节目。这就要实施品牌化战略, 以提高节目的质量为本, 同时重点加强节目的整体策划、设计包装, 在经营过程中增强信息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无论是从创作理念、栏目标志, 还是主持人的服装、风格, 以及节目环节设置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 树立品牌效应, 打造知名栏目。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以游戏为主, 辅以歌舞、小品等, 节目主题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每期节目的设计都出人意料, 成就了娱乐节目中的霸主地位。再如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主持人》设定每期优胜者为擂主, 使得各位挑战选手为争得擂主而各现才艺、绝活, 节目还设定了正反双方的辩论环节, 激励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机智应变, 增加了趣味性。

二要勇于创新, 开创新模式。求真, 真是文艺作品的灵魂, 是创作之本。所以在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中应该灵活地抓住真实, 从而让观众觉得真实。求亲, 作品要贴近生活, 让老百姓感到亲切。老百姓的生活哪怕是凡人小事, 也比编导们凭空营造出来的更能使观众动心、动情。求深, 节目不论大小, 必须要有深度。这就需要创作者们在艺术和政治两方面具有高度的修养。求新, 即作品要有时代特点, 新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生命力, 当然也是电视文艺节目的生命力。模式的突破, 一定会使电视荧屏变得更加绚丽缤纷, 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工作者也会不断给观众带来更新更美的精神大餐。

三要让受众真正参与, 双向沟通。每个人对电视文艺节目的需求不同, “众口难调”成为电视节目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 文艺节目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观众、嘉宾的审美需求和娱乐性。在节目内容上要安排那些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能够反映群众的生活,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同时, 还要注意三个接近:首先是心理性接近。心理关怀往往是节目繁衍开来的法宝, 相同地域、性别、年龄的人们也可能因为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及性格而不同, 须进一步区分出不同的偏好和消费习惯。其次是人文性接近。按照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情况、职业、宗教等区分出不同的受众群, 分析他们的习惯爱好, 满足其需求。再次是地理性接近。居住地区和地理条件相同,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同, 文化传统就会接近, 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偏好也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四要不断增加电视文艺审美意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在艺术品位上提高档次, 求新求精。一个时代的创作水平会直接影响该时代的群体欣赏水平。电视文艺节目制作者必须把为民众提供优秀的作品作为执著的追求。

五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电视文艺节目自主化经营势在必行。然而, 经营模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节目自身的商业味要浓, 电视文艺节目归根到底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 得不到观众的认可, 栏目的生命力就不会长久。只有把文艺节目的“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中,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深入农村、学校、部队慰问演出, 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湖南卫视的节目经营也很具有代表性。2008年湖南卫视开办的娱乐节目《勇往直前》, 以每期嘉宾“突破难关”换得广告商提供的扶贫基金从而为贫困地区建造一所希望小学。这种经营模式既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真正实现节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发展还未完全成熟, 但求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发展是以后的方向和目标。

我国的电视文艺节目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电视文艺节目之间以及国内外电视文艺节目之间肯定会有更加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艺节目要走个性化之路, 从自身创新, 实现审美、娱乐的统一, 注重环节的设计, 打造知名品牌, 贴近生活, 把握受众的需求规律,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如何办好地方电视台节目之我见 篇3

我国电视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普及以来,一直以强势媒体的面孔出现。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家家一个样,发展到了现在的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伴随着中央台和各省级台的相继“上星”,其覆盖面得到了有效扩充,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市级、县级台的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很难有广告收入,没有广告收入就难以经营。但市、县级电视台若要与省级和中央台争抢收视率,好比猫和老虎争斗,如果不讲究策略,不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落荒而逃。

电视收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网络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整体收视市场的蛋糕被分割得所剩无几,而很多地方电视台仍抱着“小而全”办节目的理念不放,一味盲目抗衡,结果是费力而不讨好,顾此失彼。主要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力不支,设备更新速度慢。地方电视台多数是这样情况:一开始是政府拨款启动,后来逐步变为自收自养。由于初期投入有限,自收自养后,唯一的财力来源就是广告收入。近年来,由于设备价格上涨,人员开销加剧,各种税费增加,广告收入又处于多种媒体的分割中,有的台建大樓拖下的债务,本身负担就很重,如今“小而全”办节目,原指望能够四面开花,结果是四面楚歌,哪类节目都要钱,哪儿都得撒“胡椒面”。目前,电视摄录制播设备更新很快,模拟型刚刚放下,数字型又出了第三代、第四代。市县电视台因财力有限,只好勒紧裤腰带置办家当,但仍然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小而全”办节目的模式,又使原本就数量不足的设备使用分散,有的使用频率居高不下,有的带病作业,这就很难保证节目质量,甚至会出现事故。

二是人才缺乏,收视率低。节目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中央台、省级台荟萃了大量的精英,而地方台看起来人数不少,但高端人才凤毛麟角。“小而全”办节目,更使得人才缺乏,往往是一个好的策划、好的编导,同时要接几个任务,疲于奔命,其结果是:节目不少,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滥竽充数。致使收视率每况愈下。

“小而全”办节目,因人员、设备分散,播出密度普遍较低,有的节目实行周播,有的节目两周才能播一次,观众不熟悉栏目的固定播出时间,只是偶尔“到此浏览”,不确定性很强,难以培养忠诚观众。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地方电视台“小而全”办节目已不符合电视事业发展的实际。那么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

一、突出主功能,办好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要做到政治性和贴近性的统一。地方电视台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阵地,自办新闻节目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是主体,是龙头。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是舆论的旗帜,是舆论最直接的体现。如何守好阵地、突出主题,把党的政策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贴近群众是关键。要把镜头对准基层,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主角。首先是要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努力挖掘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点,把时政新闻做得让观众爱看。其次,要以百姓的眼光去发现、挖掘新闻点,用百姓身边事影响和教育观众。地方电视台的根基在基层。群众中有很多先进人物和事迹,同时,也有少数反面典型,这些鲜活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和总结,就应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生动素材。节目做出来后,会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第三是新闻节目是本地台区别于其它地方台的重要标志,当地新闻反映当地的事,具有独特性,更贴近本地老百姓,关注度更高。因此,办好新闻节目可以做到诸方满意。

二、突出地方特色,办好重点节目

各台在发展历程中往往都有过辉煌的时候,都创办过观众叫好又叫座的“名牌”节目。但是由于都走“小而全”办节目的路子,多方用力,形成不了自身的重点和强势,故而使一些“名牌”得不到巩固,半路夭折。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节目也因盲目改造,弄成了“四不象”。栏目要更新发展,但特色不能丢,应该是立足本土、凸显区域特色。地方级电视台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人才、设施、办台经验等诸多方面都难以和中央及省级台相比。然而,县级电视台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和优势条件,那就是对本地受众的接近和对本乡本土的熟知,这点正是别人所不能抢占的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就要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安排等方面打“特色牌”,唱“拿手戏”。我所在的江苏昆山,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也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城市,200多万人口中,本乡本土的还不到一半,仅台湾来这里创业的人就有好几万,结果,昆山电视台于2005年创办的一个栏目《相聚昆山》,就打出了一张漂亮的“特色牌”。走遍昆山的大街小巷,关心外来人口的酸甜苦辣,将外来人员身边的、想看的、关心的、感动的人和事,都包罗在《相聚昆山》,其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个栏目真正体现了昆山台所具有的、其他台不可复制的地域优势。由此可见,要走出“小而全”的误区,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并且不断完善,发扬光大。也就是说,要量力而行,扬我所长,避己之短,这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可行之策。■

《法制在线》电视节目策划书 篇4

一、栏目定位

《法制在线》的定位有两个基点: 1.立足于法,传达法治理念。

法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根本,是创作的立足点。离开了法,电视法制节目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栏目要紧跟国家法治建设的步伐,扣紧社会热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揭示报道对象所蕴含的法律与道德价值,着重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提高受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

2.加强人文关怀,凸现地域特色。

泉州电视台只是区域性的城市电视台,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人才资源,都无法与省台相比,根不用说中央电视台了,因此,在栏目的发展定位上绝不能盲目“攀比大台”,而必须扎根地方现实,办出地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节目真正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广大电视受众所认可和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新办的《法制在线》将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发生在我市老百姓身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及事件当事人的前途命运,并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多为泉州本地市民和外来打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帮助,把普法教育的宣传效果落实到实处。

二、栏目宗旨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我们策划在整合原有法制节目资源的基础上,创办一档由多版块、互动式的大型电视法制栏目----《法制在线》。

之所以在栏目名称中使用“法治”一词,而不用“法制”,是因为“法制”仅指一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而“法治”作为表明依法治国的动态概念不仅包括了创制并遵循法律制度即“法制”这一静态概念的全部含义,还代表着“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这样一种深邃的现代法学理念。我们拟开办的这档电视法制节目就是要力求突破宣传法律法规的传统模式,更侧重于引发人们尤其是掌握权力的政法工作人员对“法”这一社会事物的思考和分析,让科学先进的法治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法制在线》的栏目宗旨是:普及法律、推动立法与监督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同时,考虑到法治与德治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所以,《法制在线》栏目还将注重法与德的融合,寓德于法、以法明德,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理念,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力争使节目成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优秀精神产品。

三、栏目特色

立足新闻性、突出思想性、增强服务性、加大监督性、提高可视性、不断社会化。

1.新闻性:指栏目的选题首先应具有新闻价值,即真实准确、时效性强且为我市百姓普遍关注,它已经是或者至少可能成社会的热点。

2.思想性:指栏目在传达事件表层信息之外,尤其要加入理性的思考和解说。以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这两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为报道准则去把握选题、关注人物,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或道德的尺度对新闻事件做出分析和评价,正确引导舆论,把报道内容提升到理性的高度。

3.服务性:指在进行普法教育与道德指引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广大市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法律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认识并寻求到解决纠纷的正当渠道。

4.监督性: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所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一切偏离法治轨道和道德准则的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曝光、鞭挞,尤其要对司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法律执行情况实行监督,促进我市司法公正和执法公平。

5.可视性:首先,栏目的选题应当与老百姓生活息息有关,为老百姓所普遍关注,而且题材内容要尽可能生动曲折,尽可能包含多一些的故事情节。其次,在节目创作中应当巧妙地融入人文关怀,关注案件背后的真相及当事人的情感命运,善于挖掘出枯燥深奥的法律条文中所蕴含和折射出的人文精神,以真实、真诚和真情感染观众。此外,还应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手法和电视元素,不断更新美化栏目的外包装,增强节目的视觉美感和整体表现力。

6.社会化:指在确保节目质量、完成播出任务之余,加大栏目的宣传推广工作,要经常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与栏目宗旨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并注重开发相关系列产品(如集结作品出版音像制品和案例点评书等),全方位打造栏目品牌,提高栏目的社会知名度,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与道德引导的社会功能。

四、栏目形态

1.表现形式:

为了捕获最具表现性的张力、把节目从表面信息传播的窠臼解脱出来,以取得最佳的普法效果,《法制在线》栏目将不拘泥于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创作领域所流行的“外景加演播室、案件加点评”这种单一节目模式,尝试开设五个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独立版块,广泛采选立法、执法、司法及法律实务等诸多法治领域内的题材,并综合运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现场直播等多种报道手法,让五个版块在形成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发挥整体宣传合力,共同把普法主题作“厚”作“深”。必要时还可借助戏曲、小品、摸拟现场等表现手法来展现新闻事件、传递法律知识,从而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

2.传播方式:

随着观众法律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专家点评式的单向型传播方式由于重在说教、缺乏交流正逐渐丧失其原有的吸引力。鉴于此,《法制连线》将引入互动型传播方式,由栏目派出律师直接到现场与来电来信投诉的观众见面,解决他们碰到的实际困难。这种让节目直接走进受众的双向交流方式,必将使法制教育更贴近群众,更易于他们所接受。此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栏目还将借助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传播渠道,通过节目上网、开设网上热线等途径,进一步密切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五、栏目构架

《法制在线》拟定在整合原有联办节目《警方时空》和《交通警报台》的基础上,设立五个独立成篇又相互贯通的节目版块。每周五期,每期为一个固定的版块,节目长度均为10分钟。这五期节目统一包装、统一主持人,但内在形态却完全不同。

六、栏目人员

制片人,执行制片,主持人,编导,摄像,后期技术制作人员。

七、经费预算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篇5

摘要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视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拥有的家用电器,电视节目也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电视节目的种类很多,而且目前最新的真人秀节目也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节目,到底如何才能够创造出精品的电视节目,这也是每一个电视节目策划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节目怎么才能够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吸引众多人们的目光,是由电视节目的策划技巧决定的。本文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院电视节目;策划,技巧

0 引言

到底怎样的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精品?很多人认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电视节目中的精品。电视节目的形式要新颖,要使得众多的观众能够接受,同时还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能够对其进行回味。节目的内容一定要有必读性,立足于“三贴近”的原则去找寻一定的技巧,无论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事实,还是具有趣味性的其他电视节目。同时电视节目要有所长信,追求改革和更新,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视节目需求,这样电视节目才能够被称为精品,才能够使电视节目长久、持续发展。

1 电视节目策划的步骤

精品节目并不是偶然创造的,精品电视节目是具有可创造性的,所以,就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就是电视节目的策划技巧。对于电视节目的策划,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所以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将各项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具有较高策划水平的电视节目,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较高质量的电视作品,还能够实现我国电视传媒机构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我国的电视媒体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我国电视媒体具有的市场竞争力,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精品节目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电视节目策划人员灵感的爆发,而是需要众多智慧和经历的结晶,只有良好的计划,还有深入的分析,这些才是精品节目诞生的主要因素。

1.1 信息资料的采集首先,采集内容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电视节目观众观看节目后的信息反馈,观众人员的反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就是做好电视节目的重要基础。对于观众反馈信息的采集方式有很多,可以派遣专门的人员步入人们的生活进行调查,查看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图表,阅读观众人员对于电视台发送的信件,通过电话对民众进行采访等。其次,就是自身所具有的信息,自身具有的信息就是电视节目策划单位,策划单位构成的各个部门,以及众多其他环节的信息,它主要就是各种资料的保存信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信息,单位内部的管理信息等等。最后,就是行业信息,因为只有对行业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使得自己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1.2 策划战略的制定需要重点掌握五方面,第一是战略布置的时机,这需要策划人员具有高度的敏锐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二就是战略部署的方针,要多方面的考虑,要使战略部署的方针更加全面。第三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重点,要找寻其中需要格外注重的内容,并且给予更多的重视。第四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环境,对于战略部署环境一定要合理,不能与环境相不符。第五方面就是战略部署的转移,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策划工作也需要具备灵活性。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的考虑七个步骤,确定电视节目的主题,反复研究电视节目应用的.形式,选择电视节目表演的主要对象,组合电视节目制作的其他人员,电视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电视节目制作成本的确定,电台的后勤调配[1]。

1.3 策划方案的实施策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要讲究三个原则。三个原则指的就是策划方案的实施需要具备整体性、协调性和独立性。详细的阐述整体性就是电视节目的策划需要具备一定全局观,依据整体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排除。协调性,使得电台节目策划部门能够协调统一,共同的完成电视节目策划工作。独立性,虽然各个子系统共同合作,但是需要将各个子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为整体的系统提供服务。策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具有三种态度,这三种态度就是决心、信心和恒心。电视节目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具体实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阻挡,所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决心,这样才能够将节目策划工作进展下去,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面对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有的需要较长的时间对其进行攻克,这样对于策划人员是巨大的煎熬,那么就需要策划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在的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恒心,因为做好电视节目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它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耗费较多的精力,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具备恒心是非常重要的。

2 电视节目策划应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

2.1 丰富性原则电视节目策划很多都来自于人们生活实际,所以对于节目的策划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对电视节目的服务类别进一步增加。例如,旅游信息、交友等等,电视媒体需要对电视节目有规划的进行调整。电视媒体还需要注重对于电视节目单个服务项目的扩展,例如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全民健身节目,以往只是单一的播放一些健美操,但是目前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其中也加入了受到广泛女性热爱的瑜伽,还有很多男性所喜爱的街舞等。打破电视节目以往编排方式的束缚,例如,目前正在火热播出的以谢霆锋为主要参演人员的《十二道锋味》,该电视节目不仅仅只是单一的讲述食物的制作过程,同时它还加入了关于食物产地的风俗文化,并且邀请嘉宾对食物进行评判[2]。

2.2 趣味性原则很多电视观众都是在休闲的时间观看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电视节目带给他们放松、娱乐的感觉,当然电视节目具有的娱乐性也在不断扩展。从《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的发展状态可以看到,精品的电视节目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它不会让人们感到过时或者无趣。所以,怎样使电视节目不过与死板,而是具有趣味性,受到人们的喜欢,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精品电视节目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当然精品电视节目的创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电视节目策划的技巧,并且将策划技巧变为策划节目的技能,同时在日后电视节目策划中有效的应用,并且不断的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得电台媒体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精品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范超辉,李尚锋,杜宇.栏目策划实验的探索与创新[J].艺术科技,(3).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篇6

由于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往往办得不尽如人意, 许多老百姓对县级新闻的看法是:不好看, 不爱看。在互联网时代, 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飞速发展, 可以预见, 县级台如还是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地办新闻, 将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可以在“改革会议报道、突出新闻地方性、多做深度报道”等方面下工夫, 以提高新闻的整体报道水平, 更好地发挥县级新闻节目的应有作用。

一、改革会议报道, 提高时政新闻报道水平

会议报道是县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县级台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的不少会议报道工作味太重, 新闻性太差, 形式呆板、信息量少、缺乏可看性。

群众不爱看浮于表面的会议报道、领导活动, 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心地方时政要闻, 关键在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否适应观众的需求。同一个题材, 报道角度不同, 效果就不一样。会议报道应选准切入点, 报道群众想知或应知的内容, 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记者要学会跳出会议去写会议, 针对群众关心的内容做文章, 把会议报道做“巧”。

对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措施, 时政新闻板块除了简单地发消息外, 还应加入系列报道、人物专访等形式, 从不同侧面对新政策进行解读, 使群众在“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在服务地方工作的同时, 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 做到两者兼顾。如2012年, 莲都区在浙江省率先出台了为市区环卫工人免费配送早餐的措施, 如果单单就这一事件发一条消息, 将显得较为呆板、乏味。广电新闻中心的记者就转变思路, 深入到配送早餐的现场进行采访, 采写了《免费早餐———温暖环卫工人心》的现场报道。让环卫工人们自己说出最真实的感受,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普通环卫工人的关心, 这样就为原来的工作性新闻注入了活力, 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可看性。

二、发挥本土优势, 以身边人、身边事吸引听众

县级台在各种资源上都难以和省、市级电视台相比, 自然在新闻节目的表现力上也略逊一筹, 但它有一个优势, 就是比较接近群众。从某种意义上说, 越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 新闻价值也越高。做本土化的新闻, 可以在突出地方特色上做文章, 依托本土资源, 努力做到“仅此一家”。不仅要报道地方政府各阶段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 更要报道本地区的突发事件和老百姓爱看的新鲜事、感人事, 改变过去县级新闻“两眼朝上”的毛病, 多把镜头留给基层群众, 做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

三、倾听农民呼声, 满足农民需求

县级台的观众中, 农民占大多数, 因此, 要根据农民的欣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来办节目。现在许多县级电视新闻媒体对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热点新闻关注不够, 即便一些专门为农民服务的节目, 也只是单纯地播报农业信息, 介绍农业技术, 宣传效果相对单一。为了加大地方台对农村群众的服务力度, 记者要走进田间地头, 切身体会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录三农现状, 并把来自农村的声音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 架起上下沟通的桥梁。同时, 要迎合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迫切需求创办栏目, 尤其需要对一些当地致富带头人的事迹进行典型报道, 介绍致富经验, 传递致富信息, 帮助农民树立信心, 开阔眼界, 把抽象的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的成功经验, 增强农业节目的吸引力。无论是采访, 还是播音主持, 都应尽量使用农民朋友的日常语言, 让农村观众感觉就像在家门口聊天那样亲切、自然。

四、加强新闻策划, 做好深度报道

县级台由于拥有最基层的广播电视受众, 新闻资源直接、丰富, 容易搜集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在做深度报道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要把握这一优势,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 例如可以针对某些事件做连续报道、调查报告和批评性报道。

新闻策划是新闻向深度、广度发展的一个必要手段, 要做好深度报道, 必须加强新闻策划。那么, 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呢?在做新闻策划之前, 必须全面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素材, 只有在大量鲜活、有价值的素材中, 才能找出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题材, 并进一步实现题材的新闻价值。这就需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从中发掘具有引导作用的热点难点问题, 组织实施报道。选题策划要善于抓住特点, 寻找新的主题和角度, 求新求变, 以期创作出与众不同、具有特色的精品报道。在前些年举行的全国“民族之花”评选中, 莲都区的雷芳获得“畲族之花”称号, 不少媒体大书特书她的沉鱼落雁之貌, 而笔者则赶到雷芳位于莲都区碧湖镇的家中对其父母进行采访, 尝试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在稿件中侧重描写雷芳成长的环境和她的刻苦勤奋, 突出其心路历程, 给人们以启迪。当年这篇题为《路在脚下》的新闻专题报道获得浙江省广播新闻评比一等奖。

五、巧妙编排、亲切播音, 增强新闻感染力

新闻节目的编排应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善于把不同的报道形式 (如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等) 加以巧妙编排, 穿插运用。对于一些重大事件, 可以配置一些主题鲜明的评论、编后语等, 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民族地区如何办好民生类广播节目 篇7

关键词:广播民生类节目 节目影响力 媒体公信力

《905天天说事》是新疆伊犁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类节目。节目以说新闻、解读新闻的形式,关注民生新闻,精心打造一份实用耐听的“广播新闻杂志”。在2010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调查中,《905天天说事》栏目荣获了“广播栏目60强”称号。笔者以《905天天说事》为例,就如何办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类广播节目谈几点体会。

一、将新闻实效性与时代主旋律、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增强民生节目的影响力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新疆的投资力度,通过全国19省(市)对口援疆,专项财政资金转移支付,支持新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造福各族人民群众。防病改水工程、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工程、“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双语”教育工程、举办“内高班”、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城乡社会保障……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民生工程,都倾注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使新疆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905天天说事》节目中,我们先后推出了《风雨同舟、心手相连——我们在一起》《腾飞的伊犁》《江苏伊犁情相牵》等专题,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从老百姓关注的角度去详细生动地解读。其中《江苏伊犁情相牵》重点解读的是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新疆建设和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新疆工作做出过重要指示,为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1996年中央作出开展援疆工作的战略决策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援疆工作的决策部署,先后派出6批共292名优秀干部支援新疆。他们克服生活、气候、语言等种种困难,从伊犁实际出发,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为己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江苏省在霍城县援建的现代化的江苏医院、江苏中学、江苏幼儿园、滨河大道、县城饮用水源地、乡镇卫生院等一批项目,让伊犁各族人民得到了实惠,老百姓的就医教育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伊宁市援建的江苏路,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为加快旧城改造创造了必要条件。援建的汉家公主纪念馆,宣传介绍了几位汉代公主对新疆历史的重要贡献。《风雨同舟、心手相连——我们在一起》《腾飞的伊犁》《江苏伊犁情相牵》等报道,展现了党和政府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展现了中央援疆工作给伊犁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节目得到了听众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栏目自开播以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收听群。

二、注重贴近性、加大引导性和服务性,为听众提供实用、好听的新闻

节目有没有可听性,关键在于内容。《905天天说事》作为一档有影响的民生类节目,其定位是关注民生、民情,除了在日常节目中注重新闻性、时效性,我们还从老百姓更关心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更想知道相关政策法规对自身生活的影响,更渴望有相关的建议等角度出发,融合服务性功能,加强对事件的细节性描述。通过对身边典型事件、典型细节的报道,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和社会风尚。如,201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实施意见》中提出,新疆所有城市(镇)零就业家庭要确保实现至少一人就业,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24小时内托底安置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对新疆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对此,我们在节目中专门策划推出了《民生润民心》专题,加大了对这一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听众认识到让零就业家庭真正“清零”,这不但是零就业家庭的幸事,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福音,更是新疆实现建设经济大发展,长治久安的保障。同时,在节目中,我们还倡导了“转变观念,择业路宽”的就业观。

为了更好地体现“三贴近”原则,《905天天说事》节目在由“贴”而“近”上进一步提升,把引导与服务统一起来,通过大量的、广泛的、日常的新闻报道,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平凡、朴实、安分、健康地生活,从而为构建健全和谐的社会发展机制并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正常发育,提供润物细无声的而又作用持久的舆论支持。如,伊宁市是新疆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已严重影响到伊宁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威胁着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面对艾滋病肆虐的严峻形势,伊宁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把艾滋病的蔓延速度降到了最低程度。为了减少社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帮助民众了解认识艾滋病,有效预防艾滋病,近年来,我们在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中下足了力气。除了每天在节目中播放公益广告外,每月我们都策划一个艾滋病防治的宣传选题,播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节目,从关注社会现象引申到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带有很强的教育和启迪意义,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三、把百姓关心的身边事和热点新闻结合起来,体现新闻的重要性

社会生活是丰富的。把现实生活当中鲜活的东西和受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之后,我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905天天说事》节目正是通过把百姓关心的身边事和热点新闻结合起来,找到了受众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如,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如何保护好伊犁的生态环境,成为伊犁州各级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话题。2011年9月伊犁州颁布实施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下称《条例》),第一次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河谷流域发展理念和行为。为了把《条例》的宣传同伊犁各族群众的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结合起来,《905天天说事》节目专门策划了相关内容。节目中,我们请伊犁州环保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就《条例》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解,请安琪酵母伊犁公司环保生产部部长谈了他们重视环保、在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逆势而上的原因,介绍了这家公司在先期建设中投入2.2亿进行废水处理,使工厂现有的排水标准领先于国内甚至国外同行的有益经验。事实说明:环保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只有实现了环境与效益的共赢才能生存,才能提高竞争力。这些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宣传报道,得到了听众的好评。

nlc202309011319

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化解社会矛盾,增强节目影响力,提升媒体公信力

民生类节目的播报内容离不开百姓生活,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媒体曝光来推动解决,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长期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905天天说事》节目组加强了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地向主管部门反馈信息,督促其解决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曝光的目的既是替百姓说话,也是为政府提供准确的信息,最终以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尤其是对一些难点问题的报道,做到有始有终,跟踪事态的发展变化,定期作出跟踪报道,直到问题最终解决。2011年4月,伊宁市喀尔墩乡一农民向节目组反映,他家的5座蔬菜大棚进水,棚内蔬菜不同程度受损。《905天天说事》节目组派出记者实地采访后发现,大棚外3米远是一条承担着2000多亩农田灌溉任务的灌溉渠,这条灌溉渠不是防渗渠,又没有及时清淤,因此造成水渠经过库克兰木蔬菜基地时蔬菜大棚进水,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对该渠进行防渗改造。记者写出了三篇连续报道《蔬菜大棚被淹,农民损失谁来负责》,节目播出后,在当地乡党委、政府及各方共同努力下,蔬菜大棚被淹一事得到妥善解决。受灾农民拿到了赔偿款,乡党委、政府还无偿提供了补种的蔬菜种苗。为避免今后类似事故的发生,水区渗水部分由伊宁县、伊宁市的两个乡共同出资修建防渗设施,目前402米的防渗渠已经全部修建完毕。

五、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直接影响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一个受人欢迎的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是其政治素质、生活阅历、性格能力、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新闻敏感的综合体现。由于这些内在因素的作用,不同的节目主持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个性,或温文尔雅,或热情风趣,或老成持重,或潇洒自如。某一种语言风格如果被听众接受或认同,将会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没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笼统或模糊的,容易让听众产生听觉疲劳,听众不会有耐心听下去,更不会敞开心扉和主持人交流,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905天天说事》节目有男、女两名主持人担任主播。他们主要采用说新闻的方式解读新闻事件。其中男主持人的风格成熟干练,善于讲述新闻故事;女主持人的风格锐利独到,善于评说新闻事件。两位主持人声音气质正好互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赢得了听众的信任。节目自开播后收到了来自伊犁各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听众的大量来电、来信、电子邮件及短信、留言。听众敞开心扉,热情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身边事、关心的事,同时还对节目提出建议和意见。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听众的信任和贴心。一位老听众来电说,《905天天说事》节目为市民解决了很多困难,特别是把伊犁州残联副理事长请到直播室,专门为残疾人做特别节目,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905天天说事》节目对民生的关注,确实办得不错,希望以后反馈的时间能快一点。

六、贴近听众既符合广播自身发展规律,又充分发挥了广播独特的传媒特点

在节目中,我们大量采用直播、电话连线、深度报道等形式进行播报。这些符合广播发展规律的有效形式,时效性、现场感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特别是遇到重要的、突发的新闻事件时,节目可以通过和前方记者连线的方式发回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更加及时丰富。如,2011年9月30日,国内首座双塔双索钢桁梁公路斜拉桥,也是新疆最高的公路大桥——果子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为充分展示通车现场伊犁各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我们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第一时间报道了通车仪式的现场实况:“锣鼓队的张德荣老人喜笑颜开,敲起腰鼓也很带劲:(出录音)‘高兴得很,太高兴了,果子沟这么多年来都是盘山路,又比较危险,特别是冬天。现在你看大桥修好了,高速修好了,又安全又快捷,多好呀,从经济上,各方面都有利。’”(录音止)

在赛果高速公路五年多的建设时间里,来自全国13个省市近三万名建设者,远离亲人,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来到伊犁,当看到在他们手中建成的高速路像一条长龙在果子沟翻山越岭,日夜奋战在这里的建设者们也喊出了自己的心声:“特别激动,特别激动!终于通车了,可以回家了!”

又如,2011年4月16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批100个民生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在全州八县两市同时开工,这标志着江苏省新一轮援疆工作迎来了对口支援的新高潮。我们在《905天天说事》节目中策划推出了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异地直播节目《江苏援伊东风劲,共谋发展绘宏图——江苏伊犁情相牵》。在半个小时的异地直播节目中,两地主持人联合采访,通过访谈、广播连线和听众热线参与等多种形式,展示了13年援疆工作给伊犁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江苏人民对新疆、对伊犁的美好祝福。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如何办好电视法制节目 篇8

关键词: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素质结构

电视编导的素质应当是其具有的同编导职业要求和职业形象相符合的素质品质。这种素质品质会对电视编导的思维、行为以及意识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对栏目的质量、倾向、内容等造成影响。对于法制节目来说,其编导的素质应当高于其他编导,这是因为法制节目路需要在重视法制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只有具有良好文化、政治等素质的编导才会对法治精神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从而将其内化为节目的一部分,有效提升节目的水平,吸引更多的观众。

一、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结构构成

1.政治素质

作为政治活动主题的个人应当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特别是法制类电视节目的编导,更应当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这是由当下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作用决定的,由于法制类电视节目对于法律的普及作用,贯彻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法制节目将法制精神传递给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升。这与我国的政治目标不谋而合,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当坚持将国家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委会国家的形象,特别是在一些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事件中,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大局为重。

2.职业道德素质

法制类节目本身就是宣扬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以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编导应当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诚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素质的坚守,传达公平与正义。法制类节目首先应当注意坚持公平与正义,要尊重事实,不能为了获得观众的关注或是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捏造事实。而应当努力通过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来吸引观众。

3.法律专业素质

由于法制类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法律知识,甚至有的栏目中还设置了法律评论的环节。在进行此类法制类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在了解相关法律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坚持严谨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其次还应当准确理解法律的内容,由于在法治类电视节目中对于法律的解读、评价等内容,都是需要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实现。如果编导缺少法律素养,就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误导观众。

二、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出现的问题

1.编导缺乏法律素养

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通常和其他节目的电视编导一样,都是毕业于编导专业。而当下我国编导专业几乎不会开设与法律有关的课程,这就导致许多编导在制作法制类电视节目之前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而参加工作之后,由于工作业务繁忙,更是缺少时间关注法律内容,导致缺乏法律素养。这一点在节目中会有很明显的体现,一些法制类节目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法律概念,甚至为了更好地表达节目自创一些法律概念。在叙事过程中,一些编导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还会使用具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言,反而忽视了法律的严密性。对于一些法律专业术语也是一知半解,在节目中敷衍了事。此外,一些法制节目对于事件的分析仅仅流与表面,不能支出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也体现了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缺乏法律素养。

2.编导业务水平较低

编导业务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可以从节目中直观地反映出来。随着依法治国在我国进一步的推进,许多电视台都纷纷开设法制类电视节目。这就导致一时间电视机中上演的都是法制节目。但是这些节目的创作往往大同小异,不仅在创作手法、叙事方式上有一定的类同,甚至在专家选择、主持人语言、神态中也十分相像。最关键的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许多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会选择凶杀案件来进行分析,甚至一个案件在不同的节目中轮番出现。一方面浪费了电视资源,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法制类节目制作的品质。

三、应对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的素质问题的策略

1.提升法律素质

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应当重视对自身法律素质的提升,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学校层面应当为编导专业开设与其他专业有关的基础性课程。由于编导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能会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组工作,因此提前学习多个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高校应当为编导专业学生设置一些法律类专业课程供其选择。另一方面,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也应当自觉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制作节目之前可以通过自己看书、查找资料或者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逐渐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

2.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

对于编导来说,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作品受观众欢迎的程度。首先,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应当积极吸取国内外优秀法制类节目的精髓,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其受欢迎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其次,法制类节目电视编导还应当自觉关注生活中的案件,不仅仅是重案、大案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同样能引起观众的重视。此外,还可以自觉学习与编导业务素质有关的书籍,参加专业素质培训、行业交流会等,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其他从事法制类节目编导工作的编导,并通过交流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并在日常的节目制作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用心制作出优秀的法制节目,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四、结束语

当下,我国法制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吸引了诸多观众的主义。但是由于许多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法制类节目的需求。因此作为法制类节目的电视编导,应当从自身做起,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编导专业素质以及法律素质,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使节目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胡爱华.法制类报纸的特性、效能与发展[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2]杨文斌.基层电视台法制类节目案件报道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2005(06)

上一篇:金融监管的重点下一篇:钢管脚手架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