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4-10-1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精选13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1

一、我校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全国各高校该专业就业分析来看, 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为考研 (23.16%) , q其次企业 (6.53%) 、机关 (8.16%) 、科研设计单位 (6.34%) 、高等院校 (4.12%) 、其他事业单位就业 (4.64%) 。桂林理工大学是从2002年开设此专业, 从往年的就业数据来看,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中在地质研究的方面的占主要部分, 考研、房地产、公务员、土地评估等方面也有涉及。另外, 在考取研究生方面, 我校本专业2006届及2007届毕业生读研人数所占比例较大 (分别为17.6%和23.5%) , 考取的学校 (科研院所) 层次以较高, 涉及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 (所) , 主要原因在于本专业的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同时又具有知识面广的优势, 以及本专业考研方向广使学生有更加广宽的选择空间。因此, 我们认为, 在加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增强我专业竞争力, 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 应该同时保持我专业考研的优势, 使本专业学生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二、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和存在的问题

不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依托自我优势发展该专业, 课程设置非常广泛, 涉及到地理, 经济, 法律, 计算机等等, 这正是该专业的特点之所在。我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初步、大学英语、数据库管理系统、高级程序设计等) 、专业必修及限选课 (基础地质学、环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土壤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遥感应用、土地评价与管理、GIS原理及应用、资源勘察学、生态环境规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房地产开发管理、土地开发管理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实践教学 (地质地理综合实习、GPS应用实习、资源环境与城规设计实习、地形测量实习、土地评估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 。对比我校于其他两所院校的课程设置, 我校的课程设置与南京某大学该专业的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以及上海某大学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相近, 同时又存在不同之处。首先, 我校与两校同样注重地理学科, 地球科学知识的培养, 这体现了该专业的开设初衷。另外, 这几所院校中的课程安排又存在一些差别,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与另外两所院校相比我校该专业的课程没有突出重点, 这主要在于我们没有确定自己的方向, 而不像南京某大学的土地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方向。第二, 我校与上海某大学的情况相似, 没有突出重点, 但是该校在选修课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 注重区域管理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以及城市问题。第三, 与南京某大学相比, 我校没有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于学校资源优势的不同, 南京某大学具有法学院, 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资源优势上的差异。

三、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势和发展前景

该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专业定位与社会需要存在偏差, 专业跨学科特性明显,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专业课程泛而不精。

全国高校该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生, 我校从2002年开始招生, 专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优势, 首先桂林理工大学是一个地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所综合性工科学校。地质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力量, 即以依托学校的地质优势为主, 以桂林旅游优势为辅, 办一个具有地质兼有旅游特色的专业。其次桂林理工大学还借鉴了武汉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给予学生到野外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对地质地貌和资源利用等有相当的了解, 同时对景观的野外认知和遥感影像的判读有一个感性认识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 同时又发挥个人所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新发展方向主要涉及:1) 数字化城市研究。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城市化水平2010年将达40%, 2020年将达50%左右, 这些大、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服务系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广泛而又迫切的需求, 这些工作都必须依赖于城市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支撑。2) 土地复垦及土地利用规划整理。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些工矿企业由于建设和生产及城市化进程大量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土地, 土地复垦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而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正好符合这种要求。3) 新农村建设给资规专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乡村规划除了传统规划涉及的内容外, 还涉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科学等问题, 而这些都是资城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所在。4)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的城乡规划师。我国现在和将来迫切需要的是把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的注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师。而建立在地理学、环境学基础上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其根本规划理念的资环专业正顺应了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毕华兴, 刘紫崴, 佘聪伟, 穆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分析.中国林业教育, 2010.

[3]郭文炯, 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2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相关工作能力,涉及到求职者能否对口就业、及时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当前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组织效能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招聘与人员配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继任计划、企业文化培训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从业者应当具备如下就业能力:

(一)核心能力

包括敬业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识人能力、用人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基本技能

1、专业技术技能

如工作分析、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培训管理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

如建立共同愿景、激励、沟通协调技能。

3、写作宣传技能

如拟订相关文件、起草工作分析报告和劳动合同、员工调查问卷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同时能够宣传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政策和措施。

4、电脑操作技能

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绩效考评的量化与分析、薪酬福利系统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软件的操作等。

5、法律应用技能

指运用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拟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等技能。

二、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師资力量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本身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许多职校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力量薄弱,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师资力量已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般由过去的劳动管理或人事管理专业发展而来,大多数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招生规模增速过快;任课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实践及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很多教师是近几年才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年轻教师虽然有专业背景,但缺乏实践经验。

(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目的的认识偏重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缺乏其他手段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支持。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不仅没有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被动接收,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本专业的目的仅在于通过考试或获得学分,完全忽视学生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满堂灌”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转换学生的角色,变客体为主体,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环节比较缺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但多数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过低,有的仅为1/3或1/4,且时间安排不当,往往只在毕业前进行。其次实践经费不足,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把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地点过于分散,实行“放羊式”管理,明显存在着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第三,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机械记忆能力,一味的灌输知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实际操作。

三、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应当采用各种手段,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原有师资的培养力度,通过校外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习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吸引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突出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再次,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部长、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让他们对学生实践性环节进行辅导及监控。通过这些高素质的师资来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进一步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案例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到薪酬管理时,组织学生对“联合公司的薪酬管理”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审时度势、倾听意见、分析问题、制定政策。

2、项目教学

例如,教师让学生参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化研究”等活动,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解也日益深入,熟悉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流程,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讨论式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到人员配置时,假定公司选拔驻外经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人才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4、情景模拟教学

如教师讲到面试的分类、实施及应注意事项时,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面试的实际场景,效果会很好。

(三)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水平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职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校内外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加大课程实训力度,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提高实训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经典案例来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感性认识,从而深刻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同时,大量的实验室模拟训练和岗位认知实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锻炼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职校往往拥有大量的校外实习企业,某个特定企业接收某个专业学生的实习,但接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每个实习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不多。因此,职校应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充分地分派给实习企业,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此论文为中国职教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措施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编号:731632)。

参考文献:

[1]华艺.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2]李亚慧.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思路论坛,201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3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交通运输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交通运输管理第一线需要,从事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客运企业管理、道路运政管理和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公路运输工具、运输市场学、企业管理、运输会计、运输组织、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多式联运、电子商务、运输市场调查、课程设计、驾驶实习、运输信息管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2、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交通运输技术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合理运用交通运输技术设备、组织运输生产经营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交通运输规划、设计、试验研究的能力。

培养技能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机电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有从事公路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从事公路运输设备运用、试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5、掌握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的基本技术。

6、具有从事交通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及技术装备设计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3、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主要就业领域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省市(县)交通局、公路局和交通运输企业等公路交通部门的基层单位,从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公路路政管理、运输企业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统计、会计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员、路政管理员、统计员、会计员、调度员、运输企业信息管理、运输企业营销策划、运输企业生产管理、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4

一、“慕课”教育逻辑应用于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分析

“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翻译简称,源于视频课程和远程教育,是一种优化环境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现代互联网和传统教育相互融合形成的教学载体。“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600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220多个国家,一些人将互联网技术引发的这场教育变革称为“MOOC风暴”。“慕课”强调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模式,在线课程实现了开放和共享,重视学生学习规律,设置碎片化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选择,提升了教学资源的权威性和互动性。在线教育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慕课”秉承以“学”为本这一教学价值取向,正随着信息技术更新而快速发展和变化,将对高等教育未来的传统课程教学形成深刻影响。

就业指导课不同于专业课教学,除了帮助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获取知识物理属性之外,教学各环节需要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要帮助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解决思想认同和行为引导的深层次问题,就业指导课可以顺应“慕课”契机,理性应对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一)通过“慕课”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公平趋向可行

“慕课”作为新兴在线教育,不可能突击解决就业指导课所有问题,可以把重点放在实现普通高校与重点大学教育资源差距缩小,促进教育公平趋势发展。教育部2011年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指出:“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鼓励小班教学”。就业指导课开展教学受制于高校种类和层次差别影响,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小班化教学,“慕课”可以有效解决小班化教学和大规模推动产生的矛盾,这两者有机结合的趋向选择,能够有力支撑优质教育资源在普通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共享,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和教育公平趋向型发展。

(二)“慕课”实践为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改革提供了借鉴

在“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课教学可以突出问题逻辑方法,合理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板块教学单元,优化微课程教学单元的问题逻辑系统,代替教材固有要求的逻辑系统,科学阐释具体问题和理论,尝试性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主导要求和学生主体学习需求相互统一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外侧重微课程学习和问题积累,课堂内侧重深入互动探讨和解决问题,通过主流趋势下的以学定教,强化课堂内、外教学互动效果,这将大大增加课堂教学深度,拓展学生思维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借鉴“慕课”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要适应主流意识、社会发展、专业特色生成才的需要,借鉴“慕课”教育理念和方法,推进就业指导课堂内外理论和实践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学改革实效。

(一)基于教学目标角度考虑建设协同发展提升系统

在对教学方向和目标全面认识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分解,整合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单元教学同心力,实现就业指导课最优化教学目标。(1)目标具备现实操作性,要有主流意识方向和共性认同可行性,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考量目标设定标准,有助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增强积极参与主导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的自觉学习意识;(2)目标具备挑战性,要基于网络普及下的社会发展特点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特质分析研判,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生成才需要,科学激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热情;(3)目标具备明确性,要从课堂内外进行有效探索,课堂内侧重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和分析解决疑点或问题,课堂外侧重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和行为实践方向引导;(4)目标具备一致性,就业指导课教学应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突出主流意识教育和学生行为取向一致,协同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统一性。

(二)从教学方法角度考虑创新融合思想教育的大课程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继承传统的基本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善于抓住时机,确保教育效果;(2)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3)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素质,结合实际调整就业目标;(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三方合力联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不断开发思想教育载体,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增强思想教育吸引力。

(三)从教学对象角度考虑健全有效引导机制激发学生主体性

运用“慕课”平台促进就业指导课教学,要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实践、生活锻炼等活动空间,采取有效机制引导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1)要舆论引导,利用学生会议、校园宣讲等传播渠道开展舆论疏导,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广泛认识和自主利用“慕课”资源;(2)要实践引导,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发展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学生喜好的相关科研、文娱、体育等活动引导接收“慕课”资源,增强学生知识积累的自豪感;(3)要示范引导,及时总结和推广“慕课”平台,综合考虑各层面学生情况,树立学习典型,挖掘突出榜样,维护学生尊重感开展经验交流,创造共同学习“慕课”的良好格局;(4)要规划引导,注重学生个性特点发挥,帮助学生把握好个性体现与全面发展方向,建立思想认识、行为习惯、职业发展等方面引导服务制度,激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内化学习品格和良性发展。

(四)从教学保障角度考虑强化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需要教育系统协同作用发挥促进绩效,突出系统观、学科观和制度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就业指导课“慕课”教学质量。所谓系统观就是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体现学生主体和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推进就业指导课“慕课”内容体系化,把握前沿动态,借鉴优质资源,形成体系完备、内容全面、问题新颖的课堂内外系统知识;所谓学科观就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研究人才培养规律与现实环境实际,积累全面、稳固和完整的专业知识,把握教学内容分层次和分阶段建设的逻辑脉络,保证就业指导课“慕课”平台高效运行;所谓制度观就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要以制度规范保证教学活动的预定目标,实行系列政策和教学管理措施,加强督查和矫正教学过程和实践指导活动,不断提升课堂互动教学水平,适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慕课”要求,切实保障课程教学实效。

(五)从教学评价角度考虑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评估体系

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也依赖于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科学与否,要重视从几个维度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1)要具体化确立评估内容,分析和验证就业指导课“慕课”系统内外各环节相互影响和关联要素,从目标、任务、项目等方面明确设立课程教学评估指标,统筹整体配比和子项评估指标,并将评估指标反映在就业指导课教学相应环节的实际过程;(2)要科学建立评估机制,有效运行评估体系离不开科学化评估机制,要将就业指导课“慕课”运行、管理进行一体化评估,建立健全就业指导课教学运作模式、途径绩效等方面科学评估机制;(3)要合理化运用评估方法,做好科学评估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需要探索多样性与灵活性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慕课”教学评价指标,采用引导结合管理、一般结合重点的方法,实现全面、客观、规范、真实地评估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

总之,要借鉴“慕课”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结合形势发展继续思考,要在进一步认识就业指导课的课堂教学规律基础上,探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主导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汪瑞林,张春铭.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N].中国教育报,2013-09-23.

[2]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5

重视教学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健全,有院、系两级教学组织系统,并且成立了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作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咨询机构。设立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院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以强化对教学的过程督导和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此外,学院还成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室,由院长亲自担任主任,配备了19名专(兼)职研究人员,开展高职教育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两次修订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健全了教学工作规范与管理制度。

学院教学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建立了校内办公自动化网络和校园网站,为教学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与技术支撑。建立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为教学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督导监控制度,建立了“两级督导”“三级监控”和“四环节评教”工作体系,确保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同时,学院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立了演示型教学法,并逐渐形成“演—练—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双师”教师队伍的“软件”支持和“双实”基地(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硬件”支持,进行专业技能的演练实践,通过现场点评、阶段测评和社会评价来检验学生掌握、运用职业技能的效果,使学生具备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等四种能力,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学院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40余次,省级奖项100余次。在2008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决赛中有两个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在2009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决赛中有2个项目获三等奖。在2010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决赛中有4个项目分获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决赛中有1个项目获二等奖,2个项目分获三等奖。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中,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3个项目获得二等奖,4个项目获得三等奖。目前,在河南高职高专院校中,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各类技能大赛上获奖数量最多、规格最高。

秉承“德厚技高、务实创新”的校训,学院树立了“诚信、勤俭、清正、奉献”的校风和“崇德、严谨、强技、爱生”的教风以及“尚德、勤学、重技、自强”的学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学院坚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五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坚持把行政工作围绕教学转、教学工作围绕就业转、就业工作围绕市场转的“三个围绕”的办学理念贯穿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坚持把竞争上岗、淘汰末位、“今天不敬业,明天就失业”“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竞争理念贯穿各项管理的全过程。

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师资素质

近年来,学院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倾心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精良,以高级技师、副教授为领军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践中,学院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吸引了一大批具有高级职称、高学历的专门人才加入教师团队,先后引进了研究生80余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20余名;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从科研院所、厂矿企业聘请98名专家或能工巧匠到学院做兼职教授;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实行淘汰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把20余名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提拔为中层领导干部,3名同志因年终考核不达标而待聘或解聘;实施“教授工程”,学院拿出100万元对取得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奖励,对符合评定副高职称而未取得相应职称的人员采取帮扶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再学习外出培训,攻读博、硕士学位,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双百工程”,即拿出100多万元补助100余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对教师提出“六个一”要求,即: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每学期去一次企业考察或实践,每学年完成一篇企业调研报告。同时每年举办一次全院教师技能大赛,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营造比技能、赛水平、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目前,学院有教师814人,其中专任教师679人,高级职称教师210人。2名省级名师,7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占71%以上。教师中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资格的教师85人,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高级考评员资格者达135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并有一批在行业及同行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创造高效就业机会,加强校企合作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134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带来了办学机制的新变化。

实践中,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施“订单”培养工程,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引进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探索,如海尔家电班、德中机电一体化班、思科网络技术班、北大青鸟软件工程师班、三正酒管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改革,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从而保证了学生至少有半年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学院在办学模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德国工商協会,与德国在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海尔集团进行工学交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郑州宇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与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青岛环海凯莱商务酒店进行工学交替的“1.5+0.5+0.5+0.5”“三明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美国思科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实行工学结合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加强,使学生的就业机会更加高效,使学校的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学校逐步成为 河南高职教育的一个知名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篇6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之一,该行业每年需求的人才缺口达40到50万,缺口大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薪资标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主题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该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企业内各种关系,善于解决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分为三个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师、高级人力资源师.招聘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而传统产业如医疗设备、耐用消费品、电子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等,依然没有能够表现出对人才的较大需求,这些行业人才已较为饱和,人才需求也相应不多.调查认为,在未来1到2年内,这一基本格局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离权力最近的层次,一般工作稳定,上升通道通畅,各单位的人事部门,也是核心要害部门.因职业重要性,人事主管升职、加薪的机率很高,因此想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也非常多;同时,各人才市场乃至猎头公司对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求才若渴.从供求关系看,这个专业可谓是管理行业中的“宠儿”.如何对人才进行最有效的管理,最合理的配置,最大程度的开发和激励等也逐渐成为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倍加关注的问题.由于经济进步和企业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关注,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市场缺口很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被看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的实质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仅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就达大约150万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7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45897位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584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970元,0-2年工资3258元,以上工资4258元,3-5年工资4378元,6-7年工资7999元,8-10年工资15014元。

招聘要求

针对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86%;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40%;本科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60%。

就业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岗位

人事专员、人力资源主管、招聘专员、人力资源专员、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经理、人事助理、人力资源助理、人事经理、人力资源总监、人事行政专员、招聘主管等。

城市就业指数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开封。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1814个]、上海[1315个]、广州[977个]、深圳[660个]、武汉[435个]、杭州[383个]、朝阳[371个]、成都[347个]、南京[322个]、重庆[247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开封[24999元]、安庆[4999元]、漳州[4776元]、上海[4438元]、北京[4334元]、佛山[4171元]、厦门[3777元]、广州[3776元]、合肥[3679元]、杭州[3668元]、苏州[3641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管理学类中的图书档案管理学类,其中图书档案管理学类共3个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图书档案管理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管理学大类中排名第23位。

在图书档案管理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电子商务,商品学,旅游管理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8

关键词:高职  物流管理  就业  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住房难、就业难以及看病难等问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就业难问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只能够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现代物流市场仍存在着物流专业学生极少从事物流相关工作以及物流企业急缺物流人才的问题。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物业人才的实际需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必须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为了培养高素质以及搞业务能力的物流人才而努力。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1.1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列。培养扎实的实践能力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实践知识,还应该明确具有加强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学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今后的就业情况。

1.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完善 校企合作是现代高校专业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并没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很多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参观企业或者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完成校企合作培养;有的高校在最后一学期或者半学期的时间里安排学生就业实习,学生毕业后仍存在二次培训现象。

1.3 综合素质培养问题 物流行业资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合格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只注重学生物流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很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够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困难。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为了了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笔者对近几年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情况作了问卷调查,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布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明确看出:有69%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在民营企业工作;国有企业和控股企业的选择率达到了23.6%。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选择了其他各种类型的工作,导致我国物流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匮乏。

从图1中可以明确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笔者对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做了以下介绍:

2.1 物流行业待遇低于学生预期值 笔者对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今后工作薪资待遇的预期值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图2所示。从下图中可以明显看出:54%的学生希望毕业后工资能在1200-1800之间;27%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工资在1900-2500之间;25%的学生则希望毕业后的工资在2500左右。但实际物流公司给职工的薪资待遇很难满足学生的期望值,主要原因是物流工作技术含量偏低,企业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职工待遇自然难以提高。

2.2 学生跳槽频繁 绝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毕业后预期工资值过高,毕业后很难接受现实工资与理想工资之间的差异,毅然选择跳槽;另外,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自己能从最底层做起,哪怕薪资待遇偏低,只要自己努力仍然能从业务员升值为业务主管或者业务经理。面对现实,很多学生无法接受物流行业的晋升机制,跳槽行为频繁发生。

2.3 物流行业人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物流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绝大部分为高中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5%左右。由于缺乏高学历的工作人员作支撑,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随之下降,受自尊心驱使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物流工作。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也给毕业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引导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正确对待就业的措施

物流行业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物流行业发展受网络通讯的影响,目前,在网上购物的群众比例越来越大,物流行业是联系网络与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为了保障物资运输质量,物流行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选择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物流人才。笔者结合多年高校物流管理教学工作经验,对引导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正确对待就业的措施做了以下介绍。

3.1 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观念,树立自信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物流管理教学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学生应该明确先就业再择业,如果专业与实际从事的工作不对口,不应该灰心丧气,应该抱着充实自己的态度,在愉快工作的同时,再投入心思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学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提升自己,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在面临工作难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应对。

3.2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重要手段。首先,学校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高校物流管理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实地培训,教师在实地培训工作中会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转变课堂形式 转变课堂形式是引导物流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认识的重要手段。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者在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之前,应该了解专业教育的目标,选择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重视仓库、运输、配送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技巧教学。另外,高校还应该督促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等级考试,例如助理物流师、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证等,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3.4 重视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是高职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该课程并没有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忽视了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建设者应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要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流行业,认识物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另外,学校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开设具有技巧性的课程,例如,面试技巧、填写简历技巧等,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4 结束语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缺口高达数百万,如何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应该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了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炜.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才智,2014.

[2]王浩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9

一、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种劳动能力的总称, 包括人的体力劳动和人的智力劳动。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和财力资源进行比较, 就可以发现, 人力资源既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又对生产有着操控权, 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2. 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把人才培养当成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由此可见,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始终以人为本, 人才的优劣代表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 不管是大型的跨国集团还是民间的小型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完善, 企业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发展得更加长远, 更具有持续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调查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许多企业仍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从而忽视了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企业还是秉承传统的观念, 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中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部门, 可有可无, 发挥不了什么实质的作用, 对于人事资源管理的人才更是不屑一顾, 存在很大的误解, 认为这个职位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 不用什么技巧就能做好的, 无论能力高低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有的企业情况好一点, 但是也只是停留在对人事进行较规范的管理上, 完全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这种落后的观念使一部分企业紧缺人才, 员工没有工作热情, 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没有凝聚力, 发展缓慢。

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经济模式也追上了世界的步伐, 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成了市场经济, 并且逐渐的变得更加的成熟。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国的各大小企业集团也都开始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 在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尤其是合理科学地分配好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 就我国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来看, 有很多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使企业人才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 人才浪费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 从而使企业发展缓慢。

人力资源的配置实际上就是对人才的分配和利用, 一个企业应当把人力当成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来利用, 不能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应该从人才的选拔、员工的培训、职位的确定、薪资的定位上对企业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 从而使企业人才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只要员工有才干, 不管怎样都要把他放在最合理的职位, 这样企业就能花最少的钱, 办最多的事。

3. 企业的奖惩制度不合理

一个企业的奖惩措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奖惩措施合理, 就会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工作热情高涨, 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企业对员工的付出进行物质的回报, 员工就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到工作当中, 企业和员工关系和谐, 企业才能长足的发展。而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奖惩制度有很多的漏洞, 很不规范, 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企业的人才的流失, 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 一个缺少人才的企业就毫无竞争力可言。有时由于奖惩制度的不合理, 一些人才就会跳槽到其他的企业工作, 这对原来的企业来说就是天大的损失,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 最终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费了力, 没有好处。所以, 企业为了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就应该对简化成制度加以规范, 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改善, 使企业里原有的人才死心塌地的为公司效力, 而企业外的人才也会跃跃欲试, 这既是对企业企业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之前的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 我们要转变思想, 改变方法, 开拓思路, 在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中做足功夫, 力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使企业能够立足于社会。

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一些人力资源企业还存在一些素质不高, 能力不强的领导者, 致使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力低下, 我们知道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水平和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决策者英明领导会使人才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 而管理者素质不高就不会做出前瞻性的, 正确的决策, 那企业里人才管理就会混乱无序, 就会出现人才浪费, 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2. 完善管理机制, 吸引人才

企业对人才应该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对企业的人才分配应该秉承“人尽其用”的原则, 尤其是在一些家族企业中更该遵循“唯才是举”的原则, 而不能够“为亲是举”, 对于一些没有能力管理公司的人应该及时的停用, 不能只顾亲戚关系就不顾企业的发展, 更不能在职位的分配和升迁中徇私舞弊, 使企业中的部分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人才浪费了不说, 还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 导致人才的流失。企业应该对人才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不管是考核制度还是激励制度还是岗位分配制度都应该更加合理一些, 科学一些, 把对人才的培养当做企业的重要的工作, 在现代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血液,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人才有活力、有竞争力, 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 企业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既要尊重关爱现有人才, 也要吸引接纳外来人才。

3.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在现代经济竞争中不可缺少的,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上下的正常运转与整个企业的精气神;再者, 企业良好的整体效益也促进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托的关系。企业文化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 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观, 可以增强企业和员工的凝聚力, 在经营目标上有一致的看法, 最终达到使企业收到较大的收益。优秀的企业文化, 主要体现在可以使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上。能够使企业的领导者与基层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达成一致的企业目标。在企业文化作用下, 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 促使企业成员之间形成自然的配合、协调、向上的工作环境,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掘。

综上所诉, 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进步和竞争力,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既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振兴我们民族经济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 我们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 使之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时代立足并发展壮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而人力资源管理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否科学完善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前途命运。目前我国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改善。企业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加投入。本文试图对现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的探讨, 找到形成现状的原因, 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哲.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管空间, 2011 (3) .

[2]朱元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 2013 (36) .

[3]熊玲, 徐俊杰, 周燕.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2 (10) .

[4]朱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J].理论前沿, 2009 (4) .

[5]李盛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 201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10

毕业生适宜到中央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各地方省、市环保部门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以及研究机构、各级学校等从事环境管理、城乡环境规划管理、环境教学等工作,到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等企业和各类环境咨询公司、环境监测公司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相关工作,学生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后可以参加环境规划师的职业资格考试,以增加在该领域内的竞争力。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相关专业就业前景]

★ 贵州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前景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及专业介绍

★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 播音与主持专业就业前景

★ 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 理工科热门专业及就业前景推荐

★ 农村金融专业就业前景

铁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11

交通运输相关

交通运输专业,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学习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

电子信息工程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通信工程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困惑与途径分析 篇12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大学开设不过十几年,但是发展极为迅速,该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一般的院校,即使是一些师范类院校也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从广义上讲,工商管理专业所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每个专业所学课程也较多、较杂,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类专业下设的二级专业在每个高校都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2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的困惑分析

在中国经济从量向质的转变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为我国人才吸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据权威机构统计预测,我国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应用型的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未来全国企业与政府对工商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为210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政府及其他行业需求约为80万人、80多万人、50万人。目前我国每年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约为9.5万人,其中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政府及其他机构需求分别为4万人、3万人、2.5万人。而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仅仅有5万人左右,每年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1万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导致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面对中国现行存在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全国高校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应该一片大好,但是从一些高校反映出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为何呢?不得不让人产生了一些困惑。

3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作为全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大类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除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短板集中体现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竞争力,不符合市场要求,产生了一些市场错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严重缺乏

现行的许多大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上,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以应试教育方式为主,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记笔记,考试的时候背笔记应付考试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互动环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不是很主动地提问、答问,倾向于被动的老师抽人的方式。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流于形式,重“量”却不重“质”。从一些大学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来看明确且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或许由于扩招的原因,学校的场地、设备、设施、经费等大大受到了限制,在实践环节中,由于学生量大的原因,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经历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很多在校的老师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有这些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3.2 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特色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宽泛但不集中,一般的高校都要学习财务、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远远不够,导致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之间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当然所谓的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很多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感觉什么都知晓一点点,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非常迷茫,真正具体到某一部门、某一工作岗位就无所适从,自信心严重缺乏。从微观层面来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很多高校就业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形式并无自身特色,这样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3.3 教学内容与结果不符合市场需求

首先是教学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形式等做得再好,如果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国内现行的很多管理经济知识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当然在引进的过程中也在吸收,但国外最新信息、最新知识与理论真正要传播并被吸纳到中国,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或许和部分高校教师一般不看外文原著和外文文献造成的,无法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只能等国人吸纳并发表出来才有可能了解最新的知识。所以部分国内教材一般都是国外很陈旧且久远的东西。其次,依据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什么高级人才、实用型人才等,再看看每年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形势,就会发现培养的目标过于好高骛远,和所宣称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没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出来,也可以发现很多的计划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学生一毕业,似乎也就算完成了一桩很大的工作一样,但国内还很少有高校建立一种专业评价机制,对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学生素质进行评估,以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4 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分析

在这里,我们不谈具体的工作方案,如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率等,而是从培育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

“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可实现的培养目标。首先,一个专业的发展离开了市场需求,那么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出社会受欢迎的工商管理人才,就应该清楚明白、知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每年都应该开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项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特别是高校所处的城市用人单位的调查,这些都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其次,在了解社会需求后,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一个可实现、可考核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在进一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加大纵深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横向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需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在哪儿,适合什么专业方向,当然这个宽度的把握每个高校应有不同。而对纵向知识的培养,对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生自身特色的一个体现。

(2)重视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再加上学生、教师本身的轻视,使课时量本来就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管理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时应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形态,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放在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在工作量上,不应该以课时量来计算;其次应该让学生“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去参观参观就算了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去实践,亲身去体会,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有目的地培养管理能力,熟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工作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3)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

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难度是很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中,一般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对管理理论的认识限于理论的理解,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应用型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加以改善。所谓“走出去”,一是鼓励在校的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让他们学习企业的运作模式、各部门的管理经验;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创业,创业的过程也就是积累与学习经验的过程,实现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兼具的复合型教师转变。所谓“请进来”,就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邀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与管理经验,这样,对学生更具有激励性与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淑荣.关于推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篇13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定位;发展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类学科中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素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与思想的践行者,科学的课程定位和专业的就业指导不可缺少。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开设了其他分支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全能型经济人才。自然,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不胜枚举。目前,各企业人力资源部仍然对高学历青睐有加,不免挑肥拣瘦。所以地方商校的毕业生亦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环境选择非管理类岗位或者自主创业,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如会计出纳人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金融分析专家等,甚至广告策划类领域也能有所涉及。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该专业发展前景甚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商自评报告下一篇:学生期中考试没考好检讨书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