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2024-10-07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精选8篇)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1

亚运会场馆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 简介:不同规模和不同用途的体育场馆的防范风险是不一样的。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中第四章“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对单位风险的划分,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

关键字:亚运会场馆,监控系统一、体育场馆风险等级的划分

不同规模和不同用途的体育场馆的防范风险是不一样的。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中第四章“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对单位风险的划分,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在对体育场馆的安全风险划分中也采用了这一划分方法由下面可简明地表述风险单位的划分原则:

风险等级——体育场馆备注

1.一级风险单位

•能容纳观众六万人以上(含六万人)的体育场;

•能容纳观众六千以上(含六千人)的体育馆;

•能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上(含三千人)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国家级或亚运会、奥运会、世界单项体育比赛及相应活动时;或举办危险程度很大的体育比赛时。

2.二级风险单位

•能容纳观众二万人以上(含二万人)不足六万人的体育场;

•能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上(含三千人)不足六千人的体育馆;

•能容纳观众一千五百人以上(含一千五百人)不足三千人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省、直辖市级体育比赛或全国性、国际单项体育比赛及相应活动时;或举办危险程度较大的体育比赛时。

3.三级风险单位

•容纳观众二万人以下的体育场;

•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下的体育馆;

•容纳观众一千五百人以下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县、市级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或相应活动时;或举办有一定危险程度的体育比赛时。

二、部位目标风险

在一个风险单位中,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风险;而在同一个风险部位中,不同的目标其风险也有不同。所以在风险单位划定后,还应确定部位(目标)的风险。对体育场馆的要害部位(目标)、重点部位(目标)、一般部位(目标)也分别划为一级风险部位(目标)、二级风险部位(目标)、三级风险部位(目标)。大体可作如下的考虑:

•主席台(要人)、贵宾室(要人)、通讯系统用房、裁判员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供电设备(变配电机房、发电机房)、信息处理设备、封闭式体育馆的主进风口、安保指挥系统用房、监控系统用房、隔离用房、奖牌仓库、枪械仓库、财务室等等要害部位可划为一级风险部位。

•备勤用房、观众出入口、观众席区、灯控室、声控室、大屏控制室、空调和供水设备等重点部位可划为二级风险部位。

•其它可划为三级风险部位。

•在各风险部位中,还可确定一些风险目标加以重点防护。

三、体育场的设计目标

对体育场体育场馆前期的勘察及系统调研表明:

•体育场馆的要害部位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尽可能不要出现盲区,并宜能与相应的照明、入侵报警设施及声音复核等设备联动。重点部位宜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回放图像应能清晰分辨人员的脸部及体貌特征。

•体育场馆与外界相通的主要出入口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够监视出入体育场馆的人员情况。回放图像应能清晰分辨出入人员的脸部及体貌特征。

•体育场馆内外重要通道及部位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监视、记录重要事件的全过程。视频安防监控装置还应能够监视体育场馆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重要事件的全过程。

•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记录资料的保存期一般不应少于7天,在有重要赛事时应对比赛期间的有关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的重要记录资料适当延长保存期。

•应采用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人像识别功能,及与防爆安检、视频安防监控等子系统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还可参照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的有关条款。

四、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中

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中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一般应包含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监控中心(室)。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还包括信息获取子系统,智能应急子系统与应急指挥子系统。

•监控制系子系统可配合智能应急子系统,完成对人员的疏散,及室外交通的疏导和管理。

•监控系统将前端监控点图象信息传回监控中心,应急指挥子系统,通过紧急广播、有线/无线通讯实施人员疏散的指挥与管理,组织实施救援方案,对外发布事故处置状态信息等。

•安全管理也应妥善处理与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衔接,以达到信息共享和实施高度的集成,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高速和灵活开放的传输平台及实现途径,创造一个投资合理有效、功能齐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为整个体育场馆的运作、管理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1.视频采集部分

这部分是保证整个系统工作质量最重要的部分,要求选用的摄像机需满足以下条件:选用高质量的彩色数码控制CCD摄像机,要求水平清晰度不低于480电视线,信噪比大于48Db选用3可变镜头,光圈、焦距自动调节高灵敏度,可实现的最低照度为0.1Lx(彩色)和0.01Lx(黑白)内置自动切换双滤色片,实现白天彩色夜间黑白的自动转换,满足全天候监控要求。目前国内外各大知名厂家都可达到可以要求,如美电贝尔公司所生产的高清低照摄像机BL-600CB,水平清晰度高达545TVL,最低照度达到0.00045Lux/F1.2。

2.信号传输部分

比赛场馆安防监控的特点是监控区域范围相对较广,导致信号传输距离加长,视频监控则要求信号实时、连续、清晰,而且图像信号的数据量非常大,这就要求传输介质要有足够的带宽,所以本方案信号传输全部采用光纤,通过光端机完成转换。实践证明,采用光纤传输后,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屏幕彻底消除马赛克现象,而且控制信号响应速度明显加快,完全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3.信号切换和控制部分

该部分是整个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功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所以系统配置/选用的控制矩阵具备/满足下列要求:

支持分控功能和独立控制键盘控制键盘界面直观,系统编程简化,显示清晰具有组同步切换功能和子网切换功能。模块化结构,具备扩充功能,可扩展成更大规模的矩阵切换系统具备报警功能。

4.录像存储部分

数字化监控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系统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信号处理全部数字化。本系统录像存储完全摒弃了传统监控用录像带存储记录的方式,而是采用新一代的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DVR),该系统在图像质量、界面显示、保存日期、检索回放以及多种先进的新增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是传统模拟方式绝对无法相比的。系统图像质量在实时监控达到实时D1标准码流,以D1标准存储,存储帧率可调,最高25帧/S、存储时间15天。

5.显示部分

安防监控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求监控的实时性,为给监控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系统在监控中心设置大屏幕电视墙来显示监控画面,每个画面用一台21寸纯平监视器来显示,同时大屏中心还设一台80寸以上的DLP大屏,可以随时将需要重点监控的画面切换到背投彩电上显示,通过对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操作,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监控目标进行近距离监控和跟踪,极大的方面了监控人员的操作,提高了效率。

6.网络传输部分

各体育场馆监控中心还支持网络传输和亚组委网络监控,一方面视频信号通过光纤上传到亚组委监控中心,另一方面亚组委监控中心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各体育场馆DVR上,对各体育场馆每只摄像机进行实时访问和控制。

六、场馆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的选择

本次系统方案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备,以及如何实现不同监控系统设备的兼容问题,经过对目前监控系统组网技术和未来监控系统组网发展的趋势和投资成本及利用率分析,本监控系统架构采用“模拟前端+网络传输+网络平台”的方式,录像资料存储分本地全部存储和亚组委安保调度中心重点存储的两级存储,这样及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减轻了亚组委主控中心的监控压力,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和系统高效稳定性,也有效的降低的系统的投资成本,具体的系统架构如下所述: •建议在中心体育场体育场馆设置一个分控中心,统一对体育馆和体育场的监控点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分控中心建议配置下列设备,数字硬盘录像机(体育场DVR放在体育场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间,体育馆DVR则放在监控中心),数字视频解码器,电视墙(建议电视墙设置大屏幕监看),视频服务器(可以流媒体转发),网络交换机,及控制键盘。

•体育场馆的分控中心,可通过亚运专网络将视频信号传回传回设置异地的亚组委监控中心,亚组委可通过设置在中心的数字矩阵将视频信号切换到电视墙上,具有最高权限对前端所有亚运会场馆进行集中监控,也可通过设置中心的数字矩阵对前端任何一个高速球的控制及前端录像资料的浏览、回放、下载,在亚组委监控中心设置存储服务器,实现对前端重要视频数据的存储。

•为保证本系统的稳定和高效建议所选的硬盘录像机,需为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技术参数,这样的优点是减少重复投资和减少本次监控系统的成本投入。

七、体育场监控系统拓扑图

八、设备选型要求

1.摄像机选型原则

根据各自监控的风险等级的不同,可将体育馆里各种各样的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防护级别的区域,根据各自防护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备(设备高中低档、动点或固定点),具体如下:

•建议在体育馆通道,裁判席区、媒体记者区、新闻发布厅、贵宾室外通道、看台贵宾席、颁奖台区等区域设置固定彩色高清摄像机。

•在交通要道,专用车辆停车区、要人专用停车区、供电房、供气房、供水房、等区域设置彩色高清晰日夜型摄像机,可满足重点部位的固定监控。

•建议在普通停车区,体育馆外围交通主干干道设置高速球摄像机,即可保证体育馆外围安全,也可配合交警对体育馆外围的交通进行有效疏导和管制,由于比赛观众席,面积较大,需要监控的大,现场情况复杂,建议设置高速度球摄像机,进行全方位监控,使监控系统盲区减到最小。

•在本系统设计在重要的需要监控面积大的区域采用智能高速球摄像机,其摄像机不仅效果清晰度,而且云台转速快,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定位到所要监控的对象,适合于对大面积区域重点监控的需求,例如;体育馆比赛区域、室外停车场、体育场、观众席等。

•在出入口部位建议使用超宽动态固定摄像机,此类摄像机的最大特点是,强光抑制性能比较强,在出入口等逆光环境下使用,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2.存储与控制的选择

亚运场馆监视控系统存储部分,选用嵌入式高性能DVR。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实时的,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它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靠性、软件固态化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DVR能达到16路视频全实时D1监控和录像,支持多路D1录像回放,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满足亚运网络视频的各种应用要求,最大硬盘数8个以上,单硬盘无容量限制,硬盘配置保证D1实时图像保存15天时间。

九、布点原则

前端监控范围:

《第16届亚运会比赛项目要求》附件一《亚运会安全保卫系统通用要求》中有关“电视监控系统”的要求有:“

1、应在场馆的出入口、外围隔离设施、主要通道、看台区及重点部位布置摄像头,看台区的监控覆盖率应达到100%,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奖牌临时存放处,失物招领处要求有监控。”

重点部位有:馆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设备设施的监控室或作业间,贵宾室外围,主席台,竞赛场,裁判席,媒体分中心,各类通道。

十、传输

1.场馆前端监控点全部使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到监控中心;现在在体育场及外围监控点也是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到网络设备间的DVR,再走综合布线的光纤传输到体育馆监控中心主交换机。体育馆内监控点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到监控中心DVR。

2.亚运专网的光纤接入体育馆监控中心主交换机以太网单模光接口模块,本地所有视频图像信号可以任选16路同时上传给亚组委指挥监控,场馆本地监控中心直接从主交换机接入全部视频信号进行控制管理。

十一、控制与显示

由视频服务器上监控平台软件来管理控制前端摄像机,切换显示电视墙上的图像,并转发流媒体服务。该部分是整个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功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所以系统配置/选用的监控平台软件数字控制矩阵具备/满足下列要求:

支持分控功能和独立控制键盘控制键盘界面直观,系统编程简化,显示清晰具有组同步切换功能和子网切换功能。模块化结构,具备扩充功能,可扩展成更大规模的矩阵切换系统具备报警联动功能。

安防监控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求监控的实时性,为给监控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系统在监控中心设置大屏幕电视墙来显示监控画面,每个画面用一台21寸彩电来显示,同时大屏中心还设一台80寸以上的背投电视,可以随时将需要重点监控的画面切换到背投彩电上显示,通过对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操作,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监控目标进行近距离监控和跟踪,极大的方面了监控人员的操作,提高了效率。

十二、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结构为:前端摄像机,全SYV-75-5线缆传输至网络机房,经DVR数字化编码,存储,上传数字视频信号到交换机,供网络视频共享。一路进入电信光纤,传给亚组委总监控中心。一路则通过场馆本地局域网传到场馆本地分控中心交换机,在监控中心由监控平台进行管理。

十三、机房、供电及防雷

1.机房

监控机房面积要求不低于30平米,以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电视墙、操作台、设备机柜、UPS及空调、消防等设施。

机房按标准进行装修,有防静电地板,防盗门窗,照明设施。配置制冷能力与房间相匹配的一般空调,配置干粉灭火等消防设备

2.网络设备间

网络设备间监控机柜主要放置DVR、交换机、配线架等,要求有UPS供电,具体使用网络设备系统的UPS电源。为保证DVR设备的正常工作,需配置相应的空调系统。

3.供电

根据系统设计,系统配电必须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并有一定的余量。监控中心采用机房配电柜来对系统可靠、安全、合理供配电。需要配备在线式UPS电源,使系统在紧急情况停电时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备用电源容量至少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2小时以上。

机房供电功率要求不小于10KW,配置有5KW的2小时UPS。

前端摄像机供电统一由机房提供,以保证在市电断电时有UPS供电。

4.防雷、接地

系统按照3级防雷标准进行防雷。整体设计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各组成部分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要求。

安装在室外的立杆、各式摄像机等单元采取防雷接地措施,设电源避雷器、信号线防雷器专用防雷装置,用铜包钢接地棒做成独立接地网,在其底部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线,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

设备监控室配电柜应安装电源浪涌抑制器,保护负载和设备的运行安全。同时机房应有专门的接地,设备接地和机架接地分开,系统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采用联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超过1欧姆。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2

1、对广播发射机的控制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1 广播发射机控制常见问题

广播发射机常见问题主要是广播发射站在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频率受干扰, 干扰排查, 广播发射站台资料信息库冗杂, 发射功率超标, 残波辐射不合格, 调制频偏严重超标, 任意变更台址, 增设同播发射点较为普遍等问题。

1.2 广播发射机的控制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2.1 以广播发射机标准为理论基础, 做好解决问题的基础工作

调频广播的行业标准规范中, GY/T169-2001《米波调频广波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GB/T4311-2000《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是现行的两个有效的基本标准。深入学习规范为解决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而且使用最多的是立体声的调频广播发射机。

1.2.2 联系生产厂家了解产品生产工艺

为了能正确并更加全面地检测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性能, 只是掌握一般的检测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不同的广播发射机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巧不同, 因此, 必须深入了解广播发射机的构造, 生产工艺流程等才能在进行检测时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 为解决广播发射机故障提供可靠的依据。

1.2.3 常见问题的解决建议

(1) 高频无线电波的传播在一个区域内能否有良好的覆盖, 要根据其视距传播规律, 选择合适的发射点是关键, 相反, 盲目的加大发射功率, 以及在应用系统中攀比发射功率, 都是错误的做法。

(2) 过大的施加音频调制信号幅度以及发射机基准状态的过度调整, 都会导致过大的调制频偏, 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主频的有效辐射功率电平被牺牲了, 其次, 这将使得互调产物增加, 接收语音质量下降以及主频辐射电平降低和邻道被侵占干扰, 更严重的结果就是它将直接影响发射机工作寿命。

(3) 重要的专用通信网络往往会被超标的上边带残波辐射所影响。与三、四、五倍频的谐波辐射相比较起来, 一倍频信号更能引起多个常规无线通信频道的干扰原因就是由于一倍频的信号带宽度较大。

(4) 把广播电视行业的无线电发射机纳入须申领核准代码的过程中。

2、对监控中心设备的控制

控制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 系统的各项功能, 如: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 (中央空调、室内循环通风) 、消防报警、节目传输控制、安全保卫监控等各项功能, 它们的实现均是依靠监控中心的各种设备实现控制的。控制中心的设备接收各个终端传输设备传送的音频, 数据, 视频, 温度, 感光和报警等各种信号, 再对其接收的信号进行各种操作, 处理和整合, 然后以各种系统信号的形式发出命令, 操纵者整个监控系统的各种功能。

2.1 节目传输的控制

节目传输的控制可以通过画面处理器以及视频和音频切换器来实现。

画面处理器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四画面分割器, 当然目前市场上还有多画面处理器。通过四画面处理器可以把四个画面经过压缩组合, 然后在同一个画面上显示, 节省了视频设备的同时更能直观的反应实时图像, 同时支持放大回放现场记录以及记录效果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多画面处理器是一种更高级的视频图像处理设备, 它能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对现场实况进行监督和画面记录, 更能体现监控现场的真实性。除了在画面处理方面的功能外, 它还具有单画面显示、画中画显示、多画面任意组合分割显示、图像数码变焦放大、视频信号丢失检测、时间发生、图像通道名称标题编辑和报警处理功能。

视频和音频切换器主要指摄像机接驳录像机或监视器等设备。目前许多场合都使用的是监视器设备在终端进行现场资料采集工作。

通过以上这些终端数据影像声音采集设备把监控区域内的现场资料传输给系统监控中心, 经过系统监控中心判断, 对数据存储以及发布相应命令, 来实现监控。其中数据影像和声音的传输大多是通过网络无线电技术和光纤技术来实现的。

目前这个系统分支的问题很少, 一般只要安装了相关的影音图像声控采集监控器, 除了人为地恶意破坏, 都不会出现问题, 当然, 如果有美国大片里的高级犯罪, 问题就不可避免了, 毕竟机器装置是人为设置的, 存在自身缺陷是必然的。

2.2 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

室内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室内的采暖和通风环境, 目前控制中心的工作环境控制主要通过暖通系统控制, 暖通系统主要有中央空调系统控制, 通过中央空调的终端温度控制采集器可以时刻掌握监控区域各个工作环境内的温度, 从而由终端将温度和通风信息反馈给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发出命令, 升高或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提高或降低风速。

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也很少出现问题, 除了火灾情况下温度失控外, 室内工作环境都有控制中心电脑的自动程序控制室内环境的暖通。

2.3 消防报警控制

消防报警控制通过报警处理器来控制, 报警处理器采集终端报警信号, 然后传输到控制中心, 由控制中心的电脑控制系统中心发出报警信号, 通知人们有紧急情况, 让人们注意安全, 抓紧时间撤离安全现场。

报警处理器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总线式和多线式。总线式报警处理器是终端探头的信号由一根双线传输到控制中心, 特点是费用低但是结构复杂, 目前仍大量应用。多线式是指各个终端探头互不干扰的将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 特点是信号互不干扰传输自由速度快, 但是费用高。

报警处理器收集所有的前端报警信号, 同时把发生报警通道的信号处理, 并输出多个开关量控制灯光, 录像机等设备的自动启动, 同时输出报警通道编码并传送至控制中心的主控器。

常见问题是系统的线路易老化, 传输的信号有干扰现象。解决办法就是定期进行相关报警装置性能测试, 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可以训练人员在危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2.4 安全保卫监控

安全保卫监控系统通常是多媒体监控系统, 对监控区的全貌可以通过电子图进行全面的掌握, 但是它对不同的系统使用人员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 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 对系统造成破坏。

其特点是可以不受人为控制的为监控区域提供突发事件和灾害防御, 这是通过特定的电脑控制程序来完成的。它还具有灵活的计算机模块设计能力, 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操作平台, 为安全保卫监控提供网络信息化奠定基础。

其存在的问题就是信息接口处理难度大, 操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高, 责任感要强, 而且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心里素质要好, 所以安全保卫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要精挑细选, 经过层层严格考核才能上岗工作。

3、对未来监控中心的展望

在全文的论述中重点注重的是监控中心的各个分支的功能及工作的描述, 对其常见问题的提出及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总的看来, 其中所有的控制都通过主计算机控制程序、服务器和光缆及各种采集终端信息汇集器来实现自动化管控的, 最终通过人机界面实现交互控制来实现监控的目的。

目前监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面临着解决计算机程序编程安全化, 反馈信号发射兼容和系统稳定控制的问题。在未来的监控中心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向计算机信息技术, 面向网络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编程把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有条理的细分统筹管理控制, 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以未来的监控中心就像今天的计算机芯片cpu一样处在监控系统的中心, 指挥着各个分支监控系统, 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帮助人们了解时事政治等, 让人民眼界开阔。

参考文献

[1]刘宏英, 张宜, 王改红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方案之一--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整体构成篇[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6, (9) .

[2]蔡江宇, 林宏基.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7年01期.

[3]任飞.基于H.264的视频采集编码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06年.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3

关键词:集中供热管网;节能;监控;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96-2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一些大型的城市已经建成了城镇供热系统,并且逐渐成为城市内部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的供暖需求现在不断地向南移动,预计我国将有70亿平方米的地区需要建设供暖设施,根据目前的建筑能耗水平来说,按标准煤计算每年需要用于供暖的能量将增加1.4亿吨,电量每年要增加40004500亿千瓦时,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为了保证供暖、节约能源、提高供暖效率,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控制系统应运而生,为我国的集中供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系统的初调节

1.1 初调节的办法

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初调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集中供热网管运行的初期,比较容易出现不同的地方冷热不均,流量不平衡的现象,因此需要进行初调节以解决这些问题,维持系统的运行状态。初调节主要依赖于监控系统收集到的室温数据,通过对不合理数据的采集做出流量不平衡预警,然后再通过系统后台的计算,估计出出现问题的部位,从而对供热网管的流量进行调节。

1.2 估算设计流量

在初调节的进行过程中,系统在后台估算设计流量,主要方法就是用面积热指标法将热负荷量计算出来,通过将热负荷量带入到流量计算公式中,从而得到设计流量的数值,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面的式子中G指供热网管的流量,Q指估算的供暖热负荷,Δt指供热管网供回之间水的温度差。相关规定指出锅炉热源的Δt不能小于20摄氏度,则Q的数值可以根据下面的式子进行估算:

qf表示建筑供暖面积热指标,F表示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不同的建筑物qf的值也不同,采取的节能措施也不同。表1为未采取节能措施的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1.3 流量平衡调节

流量平衡调节有两种方案,一是根据各个部位压力的不同进行流量平衡调节,二是根据设计流量估算出来的数值,使用自力式流量平衡调节阀来对流量进行适当的调节,以保证系统的流量平衡,均匀供暖。

2 运行调节

2.1 换热站节能监控

2.1.1 换热站检测参数

一般监控系统监测的热源都是锅炉,而锅炉又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独立系统,跟二次网运行的相关性不大,因此本文监控系统对热源的监测只是对一些安全运行的基本参数进行了讨论。供热网管节能监控系统所检测的一个重点部位就是换热站,换热站要进行检测的数据见表3。

2.1.2 换热站的节能控制策略

换热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把热量通过一次网系统传递给二次网系统。为了使换热站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一次网通过量调节的方式改变二次网的供水温度,从而使二次网完成质-量的综合调节。量调节指的是在一次网上安装电动调节阀把一次网供水管中流体的一部分直接送入到一次网回水管中,没有经过换热器,将一次网系统当作定流量系统。换热站还可以对室外的温度进行实时的检测,通过检测到的数据对室外的温度进行预测,大大避免了系统滞后以及系统滞后产生的影响,从而节约了能源。

2.2 气候补偿器的节能控制

气候补偿器是自动程度很高的节能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对一次网供水流量进行调节,根据预设的曲线规律,从而对二次网的供水溫度进行调节。如果室外的温度突然降低,气候补偿器就会根据预设曲线对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水温,维持室内的温度。同样当室外温度升高时,气候补偿器也会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降低水温,保持室内的温度不变。气候补偿器对于室内温度的智能调控可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2.3 水泵变频节能控制

换热站内部的补水泵以及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受供水流量变化影响,二次网循环水泵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都不会是固定的数值,因此采用定压差的控制方法,补水泵则使用的是定压控制方法。

2.3.1 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

循环水泵的管网中不同的位置其压力差也不相同,管网的运行状态受到压差的影响。为了使定压的方式可靠,一般将对环路最不利的压差定位预设值。循环水泵有两种控制压差的方式,分别是近端定压和远端定压。其中近端定压是在水泵进出口的位置安装压力监测点,跟热源的距离比较短,相反远端定压将监测点设置在用户打热力入口处,离热源很远。

定压的方式由供热管网系统的特点以及设备安装是否便利等条件决定,这两种定压方式各有优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

2.3.2 补水泵的控制方法

通过热水在供水系统中的循环,从而产生热量进行供暖。再循环过程中热水是一定会产生损耗的,因此系统补水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系统内水流量正常,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内部水量减少可以通过压力变化表现出来,补水泵的变频设备通过对定压点压力的变化进行监测,从而调节系统内水的流量,使水压保持恒定。当循环水泵定压点处的压力过大时,需要减少供热管网系统中热水的流量,这时就需要打开泄压阀,减少流量,从而供热管网系统内的压力会减小;当循环水泵定点处压力减小时,此时需要增加供热管网系统中热水的流量,通过打开补水泵,把蓄水池内的水引流到管网系统中来,使管网内部的压力达到正常值,整个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补水系统通过利用变频技术对水泵电机进行控制,可以减小管道内部的阻力。对补水系统采用变频调速定压控制,即定压点压力的改变使变频器调节水泵电机的频率,以满足系统补水量的要求,使得定压点的压力在一个范围内波动,但这个范围很小,可以将这个波动的压力值看作一个常数。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控制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包括初调节以及换热站内的气候补偿器、补水泵和循环水泵的节能控制。由此可以看出集中供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为了节约能源,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紧对节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出更多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节约能源和能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维尚.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监控方案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2] 翟率名.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DOC 篇4

技术方案

深圳市平行自动化有限公司

日 期:2014 年09月 有效期: 叁个月

目 录

第1章 系统方案设计.....................................................................................................................2 1.1 设计依据......................................................................................................................................2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2

2.2.1 组网拓扑图...................................................................................................................3 2.2.2 告警管理........................................................................................................................4 2.3 各监控子系统构成...................................................................................................................4

2.3.1 配电监测系统...............................................................................................................4 2.3.2 UPS监测系统................................................................................................................5 2.3.3 智能空调监测系统.....................................................................................................5 2.3.4 漏水监测系统...............................................................................................................6 2.3.5 温湿度监测系统..........................................................................................................7 2.3.6 烟雾监测系统...............................................................................................................8 2.3.7 门禁监控系统...............................................................................................................8 2.3.8 视频监测系统...............................................................................................................9 2.4 主要技术指标..........................................................................................................................10

2.4.1 实时性...........................................................................................................................10 2.4.2 模拟量测量精度........................................................................................................10 2.4.3 报警准确率100%....................................................................................................11 2.5 主要硬件规格及参数............................................................................................................11

2.5.1 温湿度传感器.............................................................................................................11 2.5.2 光电烟雾传感器........................................................................................................12 2.5.3 漏水检测仪.................................................................................................................13 2.5.4 一体化嵌入式智能采集终端................................................................................14

第1章 系统方案设计

1.1 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方案要满足如下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l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D/T 1363.1—2005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T76--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0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15209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P3000综合网管是我司自主研制的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基于TCP/IP、ADSL、拨号等多种传输方式,以B/S、C/S两种可选架构,对机房精密空调、UPS、供配电、新风机、发电机、温湿度、漏水、消防、入侵报警、烟感、门禁、视频等多种动力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管理,通过互联网,管理人员对各个设备进行“五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集中监控,对潜在和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声光、短信、电话、语音、桌面、邮件等方式及时报警,主界面整体电子地图采用3D动画展示,生动直观、操作简单,服务器与一体化采集器配置数据互为备份,保证全网数据同步、配置同步,实现对机房的全天候自动监测,以达到无人值守目标。

pManager3000综合网管支持客制化插件,开放式D接口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YD-T_1363.4通信行业标准,能够方便地增加监控设备,未来可方便、低成本地扩展到对其他机房的监控(增加一个结点即可),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并对其他监测系统提供透明传输接口。

2.2.1 组网拓扑图

本解决方案采用 监控中心SC + 端局SU 的二级组网结构,组网方案如下图,中心机房SC管理全部数据,提供各分局局站管理、人员管理、标准权限管理、权限分配管理、设备管理、告警管理、报表管理及WEB浏览服务。端局SU通过中心SC的数据服务器来实现数据分组,各个端局SU只能看到、管理自己的片区数据。端局SU的温湿度、烟感、精密空调、舒适空调、漏水监测仪、UPS、油机、风机、消防、视频图像、门禁、红外传感器、三相电量仪等监控对象通过一体化嵌入式采集器EMU和硬盘录像机DVR接入内部局域网网络,以TCP/IP传输方式接入中心机房SC。

2.2.2 告警管理

一旦触发告警条件,在中心机房和当地机房同时进行声光报警,报警信息通过市级机房的手机短信或电话报警系统发送给值班人员或相关职能领导。

系统提供多种告警提醒方式,支持监控中心现场的声光、语音、系统告警和远程短信、电话、邮件等告警方式,用户可按需组合,实现对机房的全天候自动监测,以达到无人值守目标。

2.3 各监控子系统构成

2.3.1 配电监测系统

实时采集市电或UPS输入输出配电柜的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电能等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相应的参数存有历史曲线供浏览、查询、打印。如果某参数超出设定范围,系统会发出多媒体语音报警。如果设有电话语音或短信或EMALL等报警,即同时用以上方式告警。

监测页面

2.3.2 UPS监测系统

系统全面兼容梅兰日兰系列、艾默生、克劳瑞德等各品牌的UPS,对UPS内部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一旦有部件发生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并且实时监视UPS的各种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监控可全面诊断UPS状况,监视UPS的各种参数,一旦UPS报警,自动切换到相关画面。越限参数将变色,并伴随有报警声音,有相应的处理提示。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电话语音或短信通知。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可查询一年内的曲线,并可显示选定某天的最大值,最小值,使管理人员对UPS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

监测页面

2.3.3 智能空调监测系统

系统全面兼容德国STULZ、美国LIEBERT、意大利HIROSS、英国AIRETRON、佳力图、RC等世界各大品牌的机房精密空调。采用厂家提供的通讯协议和智能通讯接口,实时监视精密空调的工作状态与参数。

系统可实时、全面诊断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如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并可在系统上通过软件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温度、湿度、温度上下限、湿度上下限等),实现空调的远程开关机。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将自动切换到相关的运行画面。越限参数将变色,并伴随有报警声音,有相应的处理提示。对重要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用户通过曲线记录可直观地看到空调机组的运行品质。空调机组即使有微小的故障,也可以通过系统检测出来,及时采取步骤防止空调机组进一步损坏。对严重的故障,可按用户要求加设电话语音报警,短信报警,EMAIL报警。本机房组态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空调的状态,并可远程修改空调的运行模式,开关空调。

监测页面

2.3.4 漏水监测系统

漏水监测系统采用耐腐蚀,高强度的感应设备及其他附件,将有水源的地方围起来。一旦有水泄漏碰到感应设备,感应设备通过控制器将漏水信号及时地输送到监控系统,在第一时间报警。

监测页面

2.3.5 温湿度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实时动态显示处于机房内不同空间位置的温湿度真实值,当检测值超过各工作区规定的温湿度上下限报警临界值时即刻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温度过高、湿度过高、温度过低、湿度过低等变化,以便及时采取调整措施。通过动态曲线对机房的温湿度趋势进行估测。历史曲线可供机房管理人员参考,以便根据当地的各季节温湿度状况适时调整。

2.3.6 烟雾监测系统

在天花板配备光电烟感探测器,当烟雾浓度超出一定范围时,感应设备通过控制器将烟感信号及时地输送到监控系统,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监测页面

2.3.7 门禁监控系统

门禁系统包括门管理、卡管理、准进卡设置,它是一个可以脱机独立运行的系统,机房预警监控系统出现任何问题都不会影响门禁系统的使用。门禁控制器自身应带有后备电池,可以确保在停电后不会丢失任何刷卡信息和权限管理信息。

进出卡中包含的用户信息应包括卡号、用户名、有效日期、卡有效状态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进出卡的注册、授权、注销、挂失等操作实现对人员进出权限的控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如:强行开门、门长时间不关、设备被拆、失窃用户卡或无效的卡开门等,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实时显示案发地点,同时保存记录。

监控页面

2.3.8 视频监测系统

图像系统可同时观看多路彩色图像,存储、查询、播放视频录像,系统记录的图像信息包含图像编号/地址、记录的时间和日期,监视或回放的图像清晰、稳定,显示方式满足安全管理要求。系统能手动切换对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在供电中断或关机后,保存所有编程信息和时间信息,具有视频丢失检测示警能力,中心机房可与某一下级机房进行音频通话或对所有下级机房进行音频广播。视频监控数据保存在本地机房硬盘录像机DVR,1CIF画质图像每路每小时占用存储空间约230MB,保存八画面15天占用视频存储容量为230*24*15*8=576000MB=648GB,可配置1TB容量的监控硬盘,4CIF或D1画质图像每路每小时占用存储空间约675MB,保存八画面15天占用视频存储容量为675*24*15*8=1.85TB,可配置2TB容量的监控硬盘。

监控页面

2.4 主要技术指标

2.4.1 实时性

pManager3000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对实时数据响应、告警数据响应及系统控制响应的时间完全满足招标书的要求,由于该监控系统做了优化与深化设计。具体技术指标如下(不包括门禁、精密空调等智能设备本身的反应时间):

实时数据响应时间<4s

告警数据响应时间<4s

系统控制响应时间<6s 2.4.2 模拟量测量精度

模拟量的测量精度与系统选用的智能采集设备有关,在本项目系统选型的过程中,测量设备在测量精度完全满足招标书的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所选设备的性价比,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效果。

2.4.3 报警准确率100%

在本系统设计过程中,选用各种采集单元和监控设备时,硬件选用工业控制级的产品,软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则系统从软硬件两个方面保证报警准确率为100%。

2.5 主要硬件规格及参数

2.5.1 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产品利用半导体敏感性元件来测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输出检测测量结果。平行自动化目前主要有三大温湿度系列产品,分别是智能型,模拟量/开关量型,单温度型。本项目采用智能型温湿度变送器。

外观及接线图:

主要技术参数: 规格 产品型号 使用电压 测量范围

湿度:0~100%rh 温度:±0.5℃,25℃下

测量精度

湿度:±3%rh,25℃下 RS485智能温湿度变送器

RH11RS DC12V 温度:-20℃~70℃

RS485 serial output 输出范围 温度:LCD display-20℃~70℃ 湿度:LCD display 0~100%rh

连接 底座接线端子

(2)V-系统电源负线

(4)RS485-系统传输负线(B线,DATA-线)有效工作面积 质量 材料 10~20㎡/只

本体:约200g, 底座:约50g ABS树脂 2 线,最大通讯距离,1200m, 端子直接连接

(1)V+ 系统电源正线

(3)RS485+ 系统传输正线(A线,DATA+线)2.5.2 光电烟雾传感器

功能及应用

SK02型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是两线制开关量型感烟探测器。探测器采用无极性两线制连接,可应用在相兼容的传统开关量报警控制系统和监控报警系统中,也可通过接口模块接入智能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中。探测器实时监测现场烟雾浓度,处于监视状态时,红色指示灯闪烁,工作电流小;当现场烟雾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阈值时,探测器进入报警状态,红色指示灯常亮,回路电流迅速增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以电流变化的形式给出,且具有报警锁定功能,报警的复位只能通过短暂断电来实现

主要技术指标 规格 产品型号 烟雾传感器 SK02 国家检验标GB4715-93

准 使用电压 监视电流 动作电流 DC18V-DC30V,推荐DC24V 24uA 10~65mA 动作确认灯 红色LED x 1 点灯 使用环境 温度:-10℃~55℃;湿度:0~95%rh 安装方式: 天花板吸顶安装 灵敏度等级 10.0%/m 重量 材料 本体:约100g, 底座:约50g ABS树脂

2.5.3 漏水检测仪

漏水检测仪产品利用半导体敏感性元件来测量漏水,输出检测测量结果。平行自动化目前主要有三大漏水检测仪系列产品,分别是线性开关量型,光电式型,定位型。本项目采用XX型漏水检测仪。

线性漏水变送器

1、外观及连接图:

3、主要技术参数:

规格 产品型号 工作电压 组成 输出形式 线式漏水传感器 WDT-01 DC10~DC30V

感应绳(电极片)、信号变换器 正常输出开路,灯为绿色,闪烁

告警输出短路,灯为红色,闪烁,蜂鸣器报警 报警输入电阻 <200kΩ

其它参数 静态电流

<20mA 动态电流

<30mA

连接 端子 工作环境 质量 材料 5PIN 5.08间距插拔端子-40~85℃,10~95%rh 约100g 阻燃工程塑料

2.5.4 一体化嵌入式智能采集终端

一体化嵌入式管理单元 EMU Embedded Manage Unit一体化嵌入式管理单元(简称EMU)是集智能设备接入、模拟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电池采集、IP接口转换,存储等功能于一体,覆盖了工业控制及监测系统的现场采集所需功能,能根据各种应用场合的具体要求进行灵活配置的智能嵌入式采集系统。EMU可满足各种组网方式(E1、TCP/IP等)的要求,配置方式灵活,适用于各类机房的动力设备及环境监控。

1、外观及连接图:

2、主要技术指标:

规格 产品型号 使用电压 一体化嵌入式管理单元(EMU)EMU DC48V

对外工作电压 DC12V~DC24V

输入输出接口 1路USB,7路通讯口,14路模拟量/开关量输入,2路电池电压输入,动作确认灯 使用环境 亮,闪烁 温度:-10℃~50℃ 湿度:5~95%rh 无冷凝

继电器:继电器常开触点输出; 触点容量:1A/30Vdc USB口 :最大输出电流500mA

模拟量/开关量 4~40mA的电流信号,0~5V的电压信号或无源干结点;

输入参数指标 对应信号端子:CH1~CH14

电池电压:18~60VDC电压信号;对应信号端子:V1+,V1-,V2+,V2-

大气压力

体育场馆周边绿化整治方案 篇5

一、为确保体育馆周围环境绿化提升和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体育馆周围环境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二、整治内容

1、重点范围:体育场馆周边及沿线道路。

2、整治的主要内容和标准要求:

1)、对体育场馆死亡的苗木进行补植。我局已督促业主单位对体育馆周边的死亡行道树及场馆周边死亡的苗木在4月30日以前完成补植。

2)、对树木进行整形修剪。通过修剪,使树木生长健壮、树姿美观,并提高新植树木的成活率。主要通过抹芽、修剪内膛枝、平行枝、过密枝等,平衡树势,使树木生长旺盛和均衡。

3)、做好树木的排水和灌溉。创造足以满足树木需要的生长条件,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洪涝。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慢灌的原则,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4)、及时做好树木花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及时发现,及时扑灭。

5)卷干、包草及打树桩固定:对于不耐寒的树木及新植树木,可用草绳卷干或用稻草包主干防寒,夏季可防水分挥发,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6)、加强对体育场馆周边的绿化的巡护,减少人为对花草树木的破坏。

三、明确责任,务求实效。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6

实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

方案(试行)

三伏潭镇第一小学是 “三伏潭镇唯一有塑胶跑道的一所小学。学校在2013年投资40余万元兴建了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一流的标准运动场。运动场内设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足球场1个,运动场外还有篮球场两个,学校曾成功的组织和承办了“三伏潭镇第二届教师运动会”、三伏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

根据省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文件精神,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开放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维护校园环境,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以提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服务学生、方便学生,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以达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目的。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维持开放场所的治安秩序,保护健身者的人身安全,我们本着保证教学、保障安全的原则,以“有限开放”为基本模式:开放时间与学校教学和学生活动错时进行;开放与教学区隔离的场馆;开放场地建设质量高、有保障的场馆;开放不易对锻炼者造成伤害的设施。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分级管理

学校领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有责力行,修己达德”为中心,坚持以“从合格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培养有中国灵魂全球意识的现代人”为方向,把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流程。为了使学校教学和场地的开放真正落实到实处,学校于2013年9月成立了体育场地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总负责,副校长负责体育场开放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具体工作由学校体育组实施。

三、构建新型体育管理机制,提高体育投入产出效能比

为了规范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学校制定完善的体育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型体育管理机制。

(1)一流的体育设施,开放的管理模式

体育场落成后,三伏潭镇第一小学极大地发挥了体育场的社会功用。体育场既是三伏潭镇第一小学师生上课和训练的场地,同时,也是三伏潭镇第一小学大型集会中心,群众休闲锻炼中心。

(2)开放场地范围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兵乓球场(3)开放对象

学校在读学生、学校所在辖区内社区居民及友好单位、社会团体等。(4)开放时间

运动场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早 6:00---7:00,晚18:00—19:30,双休日 6:00---17:00

四、组织建设和活动建设

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要与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和活动建设有机结合,我校将开放的体育场地同三伏潭村休闲娱乐场所结合在一起,使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活动兴趣更加浓厚并且保证居民使用体育场馆健身更加科学化和安全化。五、三伏潭镇第一小学体育场开放管理基本要求:

体育场开放工作主要服务于学生和社区群众,为使开放工作有序进行,学校同社区要齐抓共建,严格管理,保障开放工作正常运行。

1、学校与三伏潭村委会共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与学校签订好协议,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大型集体活动中,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地的安全和秩序。

2、学校印制一定数量的会员健身卡,由联愿居委会免费发放给居民。身体健康且无不良记录的社区居民需持有效身份证明和居住证明到联愿居委会填表办理实名健身卡,只有持健身卡的居民方可到我校体育场馆健身。原则上接收身体健康且购买有人身保险的社区居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易突发的重症疾病患者建议不要进体育场锻炼。健身卡有效期限为半年。

3、凡持健身卡进入体育场健身的社区居民,应遵守体育场开放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要求,不得从事非法聚会等违法活动,并自觉接受学校体育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校方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场地活动或责令其离开学校场地。

4、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5、持卡的个人会员或团体会员进入学校和场地前,要出示健身卡并进行签名登记。健身者须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活动并按时离场。值班教师严格控制流量,当健身者达到最大量时,应耐心说服后来健身者取消活动,避免场地秩序的混乱。

6、管理人员和值班教师每天在开放前应积极做好开放场馆的准备工作,认真检查场馆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及时维修,防止发生因场地设施引起的伤害事故。

7、每个开放时段学校有一名值班教师在运动场内巡查,及时协调和处理偶发事件。如遇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对个别不服从管理的人员有权让其离开活动场地。如有不服可请求民警协助或拨打2832110求助。

8、为保证健身者科学健身,增强体质,避免伤害,值班体育教师要组织、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对开放项目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9、各类会员需举止文明,爱护场馆设施。对有意破坏体育设施及其它设备设施者,应照价赔偿。

10、各类健身者在开放场地活动中,不慎发生意外伤害时,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协助救护,并拨打120求救,意外伤害赔偿应由保险公司或所在单位负责承担,学校不承担责任。

学校是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我们将积极开展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和谐社会发展建设服务贡献力量。

三伏潭镇第一中学

2013年9月2日

三伏潭镇第一中学体育场向社会开放公告

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我校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对室外体育场实行定时定点开放。具体安排如下:

一、开放时间:

运动场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早 6:00---7:00晚18:00—19:30,双休日 6:00---17:00节假日和寒暑假开放时间另见公告,其他时间(运动会、集会除外)不得私自进入。

二、开放地点:

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兵乓球场

三、开放要求: ①进入运动场的活动人员要做到“一服从、一禁止、二必须、四不准”。一服从,服从运动场专管人员的管理;一禁止,禁止在校园内停放各种车辆;二必须,必须穿运动鞋进入体育场,必须爱护运动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器械;四不准,不准在体育场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丢废弃物,不准带宠物进入,不准翻栏杆、围墙。

②儿童进入体育场地要专人陪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③如有违反上述规定及损坏体育场设施的现象,视情节给予处罚及照价赔偿。

④门卫要加强对进入体育场地的人员进行的登记工作。按照时间开关学校大门,并配合学校的值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做好清场工作。值班教师和体育教师共同巡视体育活动场地,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共同做好清场工

⑤周边居民需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健身卡。本校只接受周边居民来校体育场健身。

⑥友好单位、社会团体需用学校场地进行比赛或集体开展健身活动,须事先与学校联系,签订协议,方可在约定时间内活动。

⑦参加健身的居民请在入口处出示健身卡并签名登记。请健身者遵守开放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方可进入,并请按时离开。

⑧参加健身的居民必须服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

⑨参加健身的居民不得从事非法活动或不健康的活动。不得影响他人的活动和人身安全。每位健身者都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如有发生个人物品被盗、丢失或伤害事故,责任自负。

⑩本校不提供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存放和管理,后果自负。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7

一、监控管理平台集约化改制

通过监控资源整合以减少管理层级, 以实现集约化管理为目标, 将隧道所的监控、指挥调度职能需整合到分中心, 将现在的“中心-分中心-隧道所”三级监控管理体制, 整合为“中心-分中心”二级监控管理体制。隧道控制改造的目标是将隧道段设备控制集中至各分中心。在原隧道管理所处设置与监控分中心统一的隧道监控软件平台, 从而在隧道出现紧急情况或分中心与原隧道所之间的通信出现故障时, 原隧道管理所处可以对隧道内设备进行控制。在原隧道管理所处设置服务器与数据库, 形成分布式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架构, 减轻监控分中心的数据压力, 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监控系统集约化技术升级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做好全路段整体规划, 以监控分中心为单位, 分步实现监控分中心对隧道所的直接控制, 并满足监控中心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的需求。

2平台统一、权限分级。开发的监控管理平台需能兼容底层不同品牌设备的数据接口并可实现控制, 实现监控分中心管理平台界面、架构统一。

3安全可靠、易于扩展。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和安全保密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和持续运行。同时具备前瞻性、拓展性, 满足信息发展的需要。

三、监控系统改造实施方案

(一) 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隧道群监控平台集约化管理应用需求和建设目标分析, 整个信息系统的系统总体框架可分为:基础设施和服务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应用层以及用户层五个部分, 同时综合考虑监控系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信息安全、系统运维管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二)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相关系统的实际需求调研情况的整理和分析, 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情况如图2所示。从整个隧道监控系统来看, 主要分为日常管理和应急联动处置两大部分, 而日常管理中的图形管理模块将作为整个系统的服务门户, 底层由设备报警及控制和视频监控两大部分提供业务逻辑及应用服务的支撑。需特别说明的是, 系统管理相关模块包含在日常监控管理子系统中。

(三) 感知信息采集与控制

考虑到隧道监控系统以各类设备的实时控制及稳定性, 为提高隧道监控系统从三级管理到两级管理体系的顺利转变, 进一步提高和增强设备感知数据信息采集及控制处理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采用技术已非常成熟DCS (DistributedControl System, 分布式控制系统) 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 用以提高信息采集及控制的高性能处理能力。在各个隧道所及各监控分中心, 布署一套基于分布式实时现场控制及分布式总线技术相互融合的DCS系统产品, 之间通过网络构建成一个实时、高效且稳定的动态实时控制及总线服务系统, 该服务系统内嵌了海量实时数据库 (以时间序列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 以资产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访问, 支持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读写速度比普通关系数据库快几百倍) , UWin Tech控制服务系统作为整个数据采集及控制子系统的核心, 经内部专用通讯网络, 下与各隧道所的PLC控制器连接, 上与各隧道所、监控分中心及中心的隧道监控系统连接, 充分利用分布式实时总线技术, 使各个分布式节点的检测或控制信息能实时达到同步状态, 为各个层面的隧道监控系统应用提供了实时、准确、稳定的设备检测信息获取及控制的强大支撑。系统将提供集成开发环境、硬件配置, 实现硬件资源的设计管理, 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数据库组态实现隧道项目数据库, 画面开发与运行系统实现项目所需的流程显示、交互操作等人机界面, 算法编辑器实现工程项目的控制策略;各功能模块生成相关的硬件配置、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流程监控画面、控制算法程序以及各类报表的目标文件, 并下载至各个控制站或操作站, 协同实现系统工程的设计功能。

(四) 各系统功能

1通风控制。通风检测控制是在适时检测隧道内CO、VI、风速风向等参数的基础上, 将这些数据传到隧道控制室的通风控制模块, 计算机以检测到的环境参数 (CO、VI、风速风向) 为依据, 配合交通控制状态, 选择风机的控制方式, 在保障行车安全的环境条件下, 尽量减少风机的运转, 从而达到保证隧道正常运营而且节约能源的目的。

2照明控制。隧道照明控制是能根据检测到的隧道内外光强数据、交通量变化以及白天、黑夜等情况, 控制隧道的照明系统模块, 通过这个模块可以调节出入口以及洞口的照明, 保证行车的安全, 以及在满足照明要求的情况下达到自动节能运行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负责对洞内照明以及照明控制设备的状况进行监视。

3交通诱导及控制。交通诱导及控制模块其实是一个综合管理及控制模块, 其主要用于当隧道群内正常交通状态和有交通事故、火灾以及施工等特殊情况时的交通控制, 系统可通过车辆检测器、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电话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隧道环境监测系统等警告的信息, 对信号系统发布指令, 合理地控制交通, 以达到减少事故, 充分有效地使用隧道的目的。通常在异常情况下, 监控员实时利用监控中心控制计算机, 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式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 并将最终决策结果和控制命令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到现场监控系统有关设备, 达到调节和控制隧道内交通状况, 保证隧道通行的畅通及安全。诱导方案可分为拥挤状态诱导方案和交通事故状态下的诱导施救方案。在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 施救方案决策过程需根据现场的具体实际情况, 并参照隧道事故处置预案执行流程最终确定的事故救援方案。

4其他系统。其他系统在原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 在统一的集约化监控平台管理下, 发挥各大区域的管理效应。

结语

为实现隧道群监控平台集约化管理, 在监控系统改制完成后, 各级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该系统, 依照监控目标和相关规定, 及时下发照明、通风、横洞门、广播、信息发布、交通流控制等信号实现现场管理。通过电力监控、液位显示等信息采集信号, 对隧道内重要的保障性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实现隧道日常管理控制零距离。在隧道内发生紧急情况时, 消防、视频、安全设施、信息发布和交通流控制功能均会自动按应急处置预案下发到各隧道, 实现突发事件处置自动化、智慧化。

参考文献

场馆监控技术方案 篇8

关键词 消防技术;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技术;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892;TU2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90-0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世博会,同时也是展示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的盛会。上海世博会有241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观总人数超过6000万次。因此对于世博会场馆的消防安全是场馆建设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 上海世博会场馆概况

上海世博会场馆位于浦东和浦西,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其中浦西约为1.96平方公里,浦东约为4.74平方公里。规划区控制范围分为规划协调区和红线范围,规划协调区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红线范围分为配套区和围栏区,围栏区面积约为3.28平方公里,配套区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世博會场馆的建筑分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两类,永久性建筑主要有中国馆、世博轴、演艺中心和会议中心;临时性建筑主要是外国自建馆、租赁馆、企业馆和联合馆等其他建筑。

2 上海世博园场馆的消防技术面临的问题

2.1 防火分区难度比较大

根据现代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对于空间面积较大的建筑必须划分防火分区,其目的是便于火灾扑灭、人员疏散以及减少火灾危害。防火区的划分必须根据建筑物性质、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可容纳人数、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人员疏散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上海世博会场馆设计过程中如果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划分防火区,必定会影响场馆的使用功能。例如中国馆的地区馆,每个地区馆的面积大约为600平方米,如果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划分防火区,必定会影响展厅的整体性和通透性,进而影响参展效果。

2.2 安全疏散距离比较长

场馆建筑的安全疏散通道是消防安全的重点,也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人员安全疏通时间必须要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安全疏散设计包含疏散出口、安全出口、安全疏散通道数量、位置以及疏散距离等。但是上海世博会场馆安全疏散设计很难满足这个要求。例如主题馆由于跨度比较大,如果按照消防规范进行设计:室内任何一点距离安全出口的不得超过三十米,但是主题馆建筑中含有许多房中房和架空参观通道,这些都为消防疏散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3 火灾烟气控制难度比较高

消防事故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是火灾烟气,因此如何控制建筑物的烟气流动是确保消防安全和火灾救援的关键,同时也是保护建筑以及防止出现轰然的有效措施。烟气控制方法分为选择合适的排烟和防烟方式以及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是在火灾初期将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及时将烟气排除出。但是世博会场馆的结构采用大跨度的钢结构,存在空间大和体积大的问题,使得划分防烟区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很难按照常规建筑进行防烟和排烟施工。

2.4 场馆材料耐火极限比较低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筑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材料,尤其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天然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一旦燃烧,必定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给消防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场馆中还有大量的易燃布展材料,这些都增加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2.5 电气火灾风险因素多

电气火灾的损失几乎占到消防损失的50%。世博会场馆的电气设计都是按照消防标准规范设计的。但是在展览过程中,可能出现为了增加展览效果,增加一些用电设施,从而增加电路符合,很容易出现电气火灾。因此电气火灾也是场馆防火的重点之一。

3 消防技术在世博园场馆中的应用

3.1 性能防火技术

上海世博会场馆由于参展和参观人数较多,火灾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加,场馆消防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紧急疏散和防火安全。按照现行的消防规范很难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性能化防火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技术,性能化防火技术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优化组合各种防火技术。应用避难通道和防火隔离带解决了大型场馆的安全疏散和防火分区难的问题;应用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演艺中心和主题馆烟气控制难的问题。

3.2 高大空间灭火和火灾探测技术

超过10米的高达空间建筑运用目前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点式感烟探测器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很难实现消防安全。火灾预警方面采用红外光束感烟报警或者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火灾,这两种系统具有安装方式灵活和灵敏度高的特点,非常适合中国馆、主题馆等高大空间建筑。自动灭火方面可以采用大空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能够在自动探测着火部位,进而主动喷水。

3.3 布展材料和建筑材料的防火技术

布展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场馆的火灾危险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危险性:第一是控制可燃物的种类和数量,尽量采用阻燃或者不燃的材料,例如非洲馆中采用金属丝模拟稻草减少可燃物;第二是采取防火处理措施,对于必须使用的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第三是加强防火保护措施,对于可燃易燃的布展材料,设置自动喷水系统,确保材料出现火灾之后能够及时扑救。

3.4 电气火灾防控技术

目前的电气火灾保护系统主要有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和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如果在世博会场馆中使用这两种保护系统都有一个致命缺陷:不能够防范电气短路引发的火灾事故。根据场馆的特点,使用了电气限流保护器,该设备能够解决传统保护系统只检测不控制和切断短路电流时间长的缺陷,提高场馆的电气火灾防控能力。电气限流保护器主要有三大功能: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

3.5 建筑供水设施的防控技术

建筑场馆的供水设施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部位,一旦出现问题,必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后果。上海市消防总队根据世博会场馆的消防难点,开发了以无线测控网络为基础的消防供水监控系统,对消防供水系统的所有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无线传输,同时还与上海市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有效确保消防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结语

要想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消防技术在上海世博会场馆中的运用,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的正常开展和运行,这也为大型展会的消防安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沈友弟.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5).

[2]李伟英,许京晶,信昆仑,张明.上海世博园区室外消防供水能力评估[J].中国给水排水,2010,(13).

[3]余小平.上海世博会园区火灾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6).

[4]殷李革.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0).

上一篇:202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赖”名单下一篇:警校学员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