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优化策略

2024-07-13

场馆优化策略(精选7篇)

场馆优化策略 篇1

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各个城市地区兴建了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体育场馆不仅是体育事业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服务大众的公益性事业。但是,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存在一定局限性,运营效益不容乐观,场馆的利用率低下。如何提高场馆赛后使用率,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在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体育功能的同时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已成为我国体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政策支持,法规不健全

由于缺乏政府优惠政策,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负担过重,难以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型体育场馆为社会提供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属于公益福利事业,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制定了各项优惠扶持政策[1]。例如,在法国,体育场馆的税金只有收入的10%-24%;而在莫斯科,体育场馆可以免费使用土地,无需缴纳土地税费以及相关利润税费。大多数国家都对体育场馆在土地使用、税收以及集资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的补助,但是目前我国的优惠政策还有待完善。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需缴纳营业税、所得税以及检疫检测费等,给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1.2 运营理念缺乏创新,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理念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缺乏创新精神,运营理念陈旧,运营管理的手段落后,且其运营模式单一。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指导方针和运营方向是在运营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的,陈旧的运营理念难以引导大型体育场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受到行政管理思想及办法的影响,运营管理中墨守陈规,不敢尝试新运营方法,管理方法落后,导致管理水平较低。另外,仍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中,仍使用以往的运营方式,被动等待客户消费,缺乏有效的主动营销理念,不利于市场的开拓。

1.3 运营管理专业性人才奇缺

优秀管理人才的缺失,给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人员大多是退役的运动员和教练、体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复员转业的军人等,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专门从事体育活动的,但是他们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知识相对匮乏,社会经历也相对单一,很少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同时缺乏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经验。另外,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人员编制方面,存在着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冗杂,通常一个岗位会有多人任职,从而出现了有人签到没人干活的问题,工作效率低下;第二,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结构老化,由于受到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难以得到创新和变革。

1.4 运营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中受到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以被动的等待为主,不能够进行市场的开拓,不能够进行主动营销的活动。在体育场馆的对外运营方面,对外开放手段不够灵活,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注重体育赛事的举办,过分突出竞技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体育场馆对普通群众的开放,导致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普通群众的健身活动需求。根据对我国各类型体育场馆的调查发现,目前对普通群众开放的场馆数量占我国国有体育场馆数量的35%,其他的大多不对普通群众开放,这些数据都能够充分的说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不能够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难以主动面向市场营销,导致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低,造成了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停滞不前[2]。随着我国各地区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各个体育场馆应加大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群众消费,开拓体育市场,并且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体育场馆的竞争能力。

1.5 收费不合理,管理效益低下

多数体育场馆的收费不合理,难以开拓市场,从而导致运营管理的效益低下。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功能比较单一,馆内的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大型体育场馆的收费不合理现象以一直存在,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体育场馆的功能较少,大多数的大型体育场馆主要用于大型赛事的举办。但是,普通群众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则不同于赛事的需求,同时大众对体育场馆的要求更加的多样化,层次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大型体育场馆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二是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难以控制。大型体育场馆的规模大、占地面积大、其维护等后期要求高,因此成本非常的高。如果降低对民众的收费标准,其经济效益低,难以维持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不利于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三是有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等不科学,难以进行对外开放运营。

2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优化的策略

2.1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制度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目前还不够完善,需要政府对场馆的运营进行政策扶持,促进体育场馆的良性发展。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非常的高,其资金来源容易受到市场、政策、制度等影响。目前我国对大型体育场馆征收额度较高的税费,给体育场馆的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于体育场馆的公益性质,场馆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给场馆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国家要针对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以及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优惠政策,鼓励场馆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公共事业的推进[3]。国家要在政策方面给予场馆优惠政策扶持,例如,降低税收、水电费进行补贴、对公益事业产生的费用进行补贴等,降低场馆的运营成本。

政府在对体育场馆制定扶持政策的同时,还要注意体育市场规范制度的制定,促使体育场馆的运营标准化,引导场馆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当地的政府要根据体育市场的发展情况和体育场馆的状况特点制定和完善体育市场的各项管理法,从而使体育场馆的运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通过金融政策的扶持,为体育场馆提供多种融资渠道,缓解场馆的融资困难,使体育场馆能够更好的投身于公益事业的开拓。

2.2 借鉴西方先进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国外较为先进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二种,分别是俱乐部运营管理模式、民间财团运营模式[4]。

第一,俱乐部运营模式。俱乐部运营模式主要是将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大众的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场所,通过社区成立的俱乐部进行场馆的运营管理。场馆的运营权交由俱乐部,由俱乐部根据大众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运营方式,自主筹集体育场馆运营的成本。俱乐部运营模式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营销,吸引了顾客的消费,同时吸纳了社会资金,减轻了政府和场馆的负担。俱乐部模式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开拓市场,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求。这种方式的运营内容和形式种类繁多,服务大众,吸引更多的顾客,在普及体育的同时也保证了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利用。

第二,民间财团运营模式。民间财团运营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大型经济型体育场馆,政府投资兴建体育馆,由民间财团运营,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营。民间财团具有雄厚的资金,能够保证大型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营,同时通过职业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了场馆的使用率,同时还能够提升财团的声誉,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

2.3 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因此,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场馆的运营者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运营者可以通过市场招聘的方式,招聘专业人才;或者通过猎头公司聘请专业的场馆管理人才;当然也可以选拔场馆内优秀的管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和进修,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大型体育场馆不仅要聘请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要以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保证优秀的人才能够长期工作在岗位上。这就要求体育场馆建立完善的人事机制,包括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待遇等,做到商业化的管理,为优秀的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

2.4 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权和使用权大多由政府掌控,而为了促进场馆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做到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离。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改变,要求大型体育场馆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创建资产运营机制、运营决策机制、预算机制以及监督机制[5]。通过高效的管理机制,多种运营方式并行,以体育赛事为主,结合商业活动的推进,促进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发展。

我国部分大型体育场馆主要采取全额、差额预算拨款、统一调配的管理方式[6]。这些管理方式便于政府的管理,但是难以与体育市场接轨,给政府和场馆运营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还有部分大型体育场馆采用责任制和承包制进行管理,但缺乏合理的经济指标难以标准化、规范化运营,难以促进体育场馆的发展。而目前企业多采用的股份制、合作制等资本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则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增加体育场馆的收益,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同时还为政府和场馆的运营减轻了负担。

2.5 重视体育场馆设施的布局规划

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布局规划影响着场馆的使用,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反之则阻碍场馆的发展。要做到体育场馆设施的合理布局规划,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做好大型体育场馆的调研工作,以可持续发展为布局宗旨[7]。在对大型体育场馆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场馆在举办赛事的同时还用于休闲娱乐、商业活动等,因此要合理安排场馆设施,使其不仅能够承办大型赛事,同时还要能够满足商业化需求,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第二,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规划时,要了解市场的需要,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大众健身活动的需求[8]。尤其是一些欠发达的城市,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以及居民体育消费的情况,来规划大型体育场馆的布局。

3 结语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因负担过重,难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运营理念陈旧,管理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导致运营模式单一;大型体育场馆受到体制影响,组织机构老化,工作人员冗杂;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体制滞后,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大型体育场馆营销过程中收费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的效益过于低下。建议国家、政府要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引导,促进其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善:借鉴西方先进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以市场为基准,对现有的运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多元化的运营策略,加强规划体育场馆的设施,丰富体育场馆的功能,提高利用率。

摘要: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营销学出发,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辩证分析,旨在找寻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理念陈旧、运营模式单一、组织机构老化、管理体制滞后、管理效益低下;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引导,促进其运营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应以市场为基准,对现有的运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制定多元化的运营策略,从而丰富体育场馆的功能,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小湘,胡依琴,柏勇.试论我国体育场馆投融资管理的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1):22-25.

[2]詹步强.收益管理在体育场馆运营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9(5):24-27.

[3]陈明.政府在体育服务业市场中的角色[J].体育文化导刊,2009(5):3-7.

[4]谢正阳.中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08(4):50-51.

[5]李乐正.关于我国体育系统结构的分析及其优化结构的设想[J].福建体育科技,2006(04):1-9.

[6]张锦年,马瑜.体育中心规划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06):47-63.

[7]蔡军.西北地区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12):26-31.

[8]方萍.关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68-68.

场馆优化策略 篇2

1 体育场馆与生态管理的相关概念

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身体锻炼和各种文体活动的专业性场所, 它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体育场馆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整体, 包括体育场馆的数量、种类、规模、装备、布局和形态等, 搞清楚这些环节对认识体育场馆的管理有重要作用[1]。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管理学》一书中指出“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 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程序, 对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能, 协调他人的活动, 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 共同实现既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2]。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管理的实施者是人, 管理的本质是控制、协调、和组织。

在美国查尔斯·布彻尔, 马奇·克洛迪编写的《体育运动管理》一书中认为场馆管理不仅包括有效的安排、运行、维护设施、而且有时也包括更新的运营机制以满足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设施包含体育场馆, 那么对于体育场馆管理的概念, 我们也未尝不可借鉴体育设施设备管理的概念[3]。张保华编著的《现代体育管理学》一书中这样写到:场馆管理是计划、管理协调、评价场馆设备每日的使用过程。这些任务包括了很多方面的责任, 有场馆的市场推广、提高比赛水平、设备维修保养以及员工的雇佣与解聘。这个概念包含了场馆管理的职能和任务, 能够较好的概括出我国现在的场馆管理模式, 但其侧重点放在了经营上, 没有从场馆的多种类, 度职能进行分析[4]。徐本力所写的文章《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将体育场馆的管理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建设管理, 主要指场馆建设规划指标的量化标准;二是保护管理, 主要是检查和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的侵占和破环现象;三是场馆利用管理, 主要指场馆向社会开发利用的问题[5]。

而场馆生态管理 (Stadium Ecological Management) 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跨学科的原理, 按生态学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去系统规范和调节管理者对体育场馆的投资、管理和运营等相关的方面进行各种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 使场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格局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的系统方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在传统场馆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场馆生态管理的理念, 意味着一种管理范式的转变, 即从传统的“线性、理解性”管理 (似乎对被管理的系统有全面、定量和连续的了解) 转向一种“循环的渐进式”管理 (又叫适应性管理) 。其次, 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求认知到所有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 以及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彼此问的复杂影响, 只有用整体论和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场馆管理的所有内容, 谋求场馆管理、经营、运行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 才能促进体育场馆管理实体的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态管理 (Ecological Management, 也有学者称之为Ecomanagement) , 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 90年代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门。但由于自身的复杂性, 生态管理无论是作为理论还是实践至今仍处于发展中。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非常广泛, 它跨越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和系统论等学科领域。伯尼.帕克豪斯 (Bonnie L.Parkhouse) 在体育管理学一书中指出, 场馆运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不仅能够成功举办体育赛事并为观众提供组织完善的服务, 还可以使顾客感到快乐。大型体育场馆拥有好的管理水平就能够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户[6]。日本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主观部门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两种形式。民营体育场地设施都是私有的, 他的经营管理方式主要是由场馆设施的所有者或管理者直接实施。在欧美许多国家, 大多数的体育场馆的经营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主要是为了保证场馆能够顺利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繁杂, 而且很不规范。在管理方式的分类上, 有的将管理方式分为: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学校统一管理、单位间协作管理和个人责任制管理等。有的则分成本部门直接经营、个人承包经营、集体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联营等[7]。

3 体育场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普遍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有事业单位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内部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8]。但是在场馆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政府对体育场馆开放的政策不清晰责、任认识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健全、风险认知不到位、评价意识薄弱等障碍, 各体育场馆在管理理念、背景、主体、运作机制、管理模式及适用范围等要素方面存在差异,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与措施, 呈现多样性、动态性、混合性的特点。由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历单一, 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市场运作, 市场开发的实践经验, 因此总体改革进度较为缓慢。对体育场馆的投资、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对体育场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进来说, 很多知识大都是来源于经济理论, 现在很多对于体育场馆管理的研究都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场馆特点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1) 公共体育场馆最主要的问题是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管理体制的改革不彻底, 这些都从根本上影响了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问题。

(2) 公共体育场馆存在着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机构设置不合理, 经营项目开发不均衡,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3) 管理模式传统: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对体育场馆的财政支出已不能满足场馆发展的需要, 这种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4 体育场馆管理的生态思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的“生态”是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处关系[9]。体育场馆要实现生态管理的根本途径在于变革传统管理方式为生态思维管理方式。

4.1 利用生态学观点, 转变管理思维和模式

我国现有体育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场地出租和房屋出租, 场馆的经营仍是简单地依靠场馆的地理位置、场馆的可利用场地等固有资源, 体育场馆运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体育市场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现有经营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为来的竞争。积极探索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努力实现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已成为体育场馆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体育场馆生态管理应从赖以存在的经济需求向社会需求的转变;既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轨, 又要体现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生态管理思维。

4.2 构建完善的场馆生态管理体系

为了适应后期的经营管理, 在前期规划设计中, 还要避免今后条块分割、相互封闭、各项目独立经营的局面, 使场馆与项目、场馆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密切结合, 各种功能综合配套。场馆应与周围的附设项目配套建设, 主场馆要与附属设施共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系统, 这样, 其所附加的边际成本才会被这一系统工程对外开放所增加的经济效益抵消或减少。从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趋势看, 要在保障体育设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市场需求为取向, 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 以扭转单纯由国家投资建设和提供后期设备更新、维修费用的局面。假如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 组成专业的体育设施和标准化管理公司, 专门负责整个场馆的前期论证、规划、设计、招标、施工, 乃至竣工后的经营管理, 则是较理想的管理模式。因为这样的专业化公司可以凭借其熟悉体育领域业务, 掌握体育设施标准的优势, 较好地避免政府或社会其它企业不熟悉体育行业而管理体育场馆所带来的问题。因此, 从生态哲学出发建立起生态思维, 即养成从环境、结构、功能的系统角度考虑体育场馆的生态管理和场馆的生态发展, 构建“环境—结构———功能”的生态管理体系, 从而让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的统一, 促进体育场馆管理实体的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5 场馆生态管理的优化策略

5.1 体育场馆管理主体的生态化

生态管理要求应对所有场馆管理人员进行生态管理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各级管理者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应当具备基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10];同时在场馆管理过程中不应以场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应把场馆运行的可持续性纳入长远的发展战略和决策中, 注意场馆管理过程中介质生态的协调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维护场馆管理所依赖的生态理论的有序性。

5.2 体育场馆管理效益的生态化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 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按利益获取的最大化经营场馆, 而忽视了软性的生态化观念, 但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 我们认为管理者除了获取收益之外, 更需要建立和维护他们的社会赠与责任, 不仅让本单位员工从场馆中获益, 更重要地要使场馆面向社会感。因而我们认为管理的效益不仅是指场馆经营的直接收益, 同时也指这些收益对整个社会利益、对社会发展有着长远影响。脱离了基本的生态价值观, 其管理的成果也只能是短暂的, 甚至会产生“负效益”。

5.3 体育场馆管理的观念生态化

很多场馆经营管理者观念滞后, 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等、要、靠的思想根深蒂固[11]。由于体育场馆属于事业单位, 长期以来由财政差额拨款, 面对转制后的新环境, 普遍感觉压力大、困难多、信心不足。从中可以看出, 相当一部分场馆经营管理者心理上有畏惧感, 观念上还不能适应体育场馆转制新形势的需要。在当前的形势下, 必须革新观念、拓宽视野, 认清传统管理模式与生态化管理模式的区别, 利用生态化的观念进行管理, 将对体育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5.4 体育场馆管理形式的生态化

利用生态管理的理念, 实行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企业化管理, 实行产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将体育场馆产权划归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管理权划归各级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 经营权以政府委托经营的方式, 交给体育场馆运营公司 (如体育场馆管理集团, 包括体育产业经营公司、场馆物业管理公司、体育场馆运营企业等) 。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在公共体育场馆改革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 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

6 小结

场馆优化策略 篇3

在我国, 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场馆资源的主力军, 也是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能否适用新时期社会环境的深化改革, 在社会、学校等多个层面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实践, 将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时至今日, 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 与之相应产生的体育商业化运作也给体育场馆的经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体育场馆资源作为我国体育产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仅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的必须, 更是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加大, 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在逐步提高, 包括体育场馆在内的硬件资源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如何借助目前的有利条件, 拓宽高职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面, 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其作用, 实现其价值, 就成为今后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所在。本论文希望通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现实状况、条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研究, 提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 为河北省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的价值所在

2.1、理论价值

目前,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而且通过研究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 如何从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和社会人群三个方面来协调处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 在满足学生和教师需求的同时, 提高体育场馆的商业价值这个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2.2、现实价值

现如今, 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都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化经营模式, 但是, 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 一方面, 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建设之初并没有结合当地社会人群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特点, 致使很多场地在授课之余被闲置下来;另外一方面, 很多高校在对外定价和对外开放时间方面存在问题, 致使体育场馆资源的经济效益无法最大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现实建议。

3、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的可行性

3.1、相应政策的支持

建国以来, 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为加强管理, 政府发布了许多相关法规和文件, 对有关体育场馆资源的各项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

全国总工会最早于1955年颁布的《关于开展体育运动暂行办法纲要》中就对体育场地、设备的修建、保管和利用做出了规定。1984年10月5日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 指出“为了保证体育事业的大发展, 必须逐步增加体育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 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年11月9日国家体委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意见》中指出, “要积极发展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 增加体育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

3.2、市民健身需求的增强

近些年, 随着我国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市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人们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健身锻炼中, 这种情况就促使高校的体育场馆必须进行优化, 在保证其服务于更多市民健身需求的前提下来提高其场地的收益。

4、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 经济的高速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到一些专业的体育活动场所来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而目前我国的体育场地现状不容乐观。在体育需求日益高涨、场馆资源极度短缺而大多数体育场馆却封闭闲置的现实面前, 提高高校场馆资源利用率显得更为重要, 场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更显迫切。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研究, 能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 对高校体育场馆这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重大意义;能为缓解当前人们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场馆不足这一矛盾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近几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健身、锻炼的内在需求在加大, 相对于庞大的体育人口, 我国的体育场馆资源短缺和浪费的双重问题凸显出来, 如何加大对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

参考文献

[l]郭文革等.中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1 (5) .

[2]尚杰等.资源经济学--资源开发利用原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7.12. (3) .

[3]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雷厉.国内外体育场馆政策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启示[J].体育文史, 2000 (3) .

[5]谢成超.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策略 篇4

在战略研究中, 价值创造是一个核心问题, 价值链是企业层次上进行价值创造分析的最有利工具之一。价值链的概念是波特在1985年发表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波特将其定义为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最终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分解企业价值链、确定价值活动成本, 以价值最大为目标重构价值链, 建立其优化结构,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价值链作为一种分析工具, 在企业战略分析中, 已超越企业的边界而扩展到供应商和分销商, 涵盖了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包括供应链和顾客链分析) 和内部价值链分析 (包括研发、生产和营销分析) 。每一个将技术上和经济效果上分离的活动往往可以再分解为更细的链状结构。因此, 一个企业, 一个部门, 一个流程要高效运行, 必须创建自己高效的价值链, 这就要求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互相协调配合、环环相扣地进行运作。

价值链是判定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的一项基本工具, 是每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因此, 我们要寻找体育场馆在市场化运作中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方法就必须先分析体育场馆业的价值链。

1、产业吸引力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竞争战略一定是源于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竞争战略最终目标是要运用这些规律或根据企业的偏好理想地加以改变。任何产业,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 无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竞争规律都将体现五种竞争作用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 替代品的威胁, 客户的侃价能力, 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同样, 决定体育场馆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体育产业的吸引力。因此, 我们首先要分析体育产业的吸引力如何。虽然,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 发展也不平衡, 但是其发展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 各类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体育产业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 包括:旅游业、服装业、交通业、建材业、通信业、机械业、广告业、娱乐业、博彩业、新闻出版业和物流业等。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体育产业能够叠加到其他产业中去, 创造出1+1>2的效应。也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得体育产业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潜质。因此, 体育产业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充满潜力和机遇的产业。

2、最优化产业结构中互相联系的各项价值活动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到其他活动实施情况的影响, 因此, 如果仅仅考虑产业结构中一项活动本身的成本而忽视与它联系的其他活动的成本状况将最终影响体育场馆的总体成本。贯穿价值链中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并共同实现最优化是体育场馆成本优势的强有力的来源。根据产业结构和价值链分析, 大型体育场馆的联系主要有三类:价值链的内部联系, 与供应商和营销渠道的纵向联系, 与相关业务单元的横向联系。首先对于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要做到协调、优化。避免条块分割, 相互封闭、各项目独立经营的局面, 使场馆与项目、场馆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密切结合, 各种功能综合配套, 主场馆要与附属设施共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系统;其次对于纵向联系体育场馆应通过考察器材、设施或其他方面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行为如何影响每项价值活动的成本, 或考察其反向影响来协调或联合最优化来管理这种联系, 进而降低总成本;对于横向联系主要采取整合共享的策略。各个互相联系的业务单元通过共享价值活动或进入有着共享机会的新的经营领域, 常常可以明显降低其相对成本。如把场馆中一个项目部门推广获得的成本削减的经验应用到其他项目的推广上, 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3、经验曲线

经验曲线也叫“学习曲线”, 代表在不同生产量下的长期成本的变动。根据定义, 经验曲线理论包含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1) 单位价值 (产品或服务) 的价格是个函数, 它随着行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 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2) 单位价值 (产品或服务) 的成本是个函数, 它随着该企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 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经验曲线在以服务为手段的体育场馆上的意义是随着体育场馆经验的增加, 体育场馆将变得更有效率, 进而导致成本的降低。如随着时间的增加, 员工对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熟悉程度也必然会随之增加, 他的经验以及他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 从而有利于他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更合理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这种经验也不是永远增加的, 随着时间推移, 经验的积累也将越来越慢, 甚至停止。而且从经验曲线的价格曲线并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得知, 体育场馆服务的价格变动也是有规律的, 随着行业规模和市场容量的扩展, 同样价值的服务价格会下降。下降是必然的, 而上涨是偶然的。在必然下降的过程中, 作为服务生产者的体育场馆, 用营销策划手段, 在一些时间点, 短期提高价格和利润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定要把经验曲线总结的规律牢记在心:价格下降不可避免, 如何在这一趋势中管理成本, 服务的成本也跟上这一趋势的速度, 方为上策。

4、CI战略

体育场馆的形象战略也可以说是品牌战略, 因为如果体育场馆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也就相当于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具体来说是指体育场馆运用统一设计和统一的大众传播媒介, 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场馆形象, 并加强与旅游业、交通业、建材业、通信业、广告业、娱乐业和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信息传递, 引起它们的注意和兴趣, 使其对场馆形成正确的感知认识, 从而达到激发他们欲望与行为等目的的一种策略。体育场馆的形象既包括场馆的建筑、卫生状况、座椅舒适程度、停车场、设备设施等硬件形象, 也包括场馆管理、服务质量、员工精神面貌、场馆文化等软件形象。在体育场馆CI建设中将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为目标, 从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独特的文化个性, 赢得消费者的高认知度和忠诚度, 提升场馆的竞争力。

5、CS战略

情感战略类似于关系营销, 是以顾客情感为特质的战略, 关注于顾客的心理需求, 通过各种沟通手段让顾客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心灵满足, 从而从心理上认同场馆的服务。如建立完善的顾客反馈机制, 明确顾客对场馆的印象如何, 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对老顾客实行优惠或奖励政策;对于潜在顾客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引导他们的消费习惯;通过五种感受 (味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来吸引顾客:有没有让我着迷的比赛, 是否方便停车, 场馆里的休息场所、厕所、走道和出口等是否干净, 项目是否丰富, 是否有安全感, 有没有饮食供应等。通过情感战略的实施, 体育场馆就可以大大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 提高核心竞争力。

6、4P+4C营销组合策略创新在大型体育场馆经营中的运用

⑴产品 (Product) +销费者 (Consumer) =实施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产品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新服务项目的开发, 要以能够满足特定目标消费群的需求为导向。不顾本场馆和当地体育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 只是盲目性的照搬, 结果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场馆经营效果不理想。相反, 如果体育场馆在新项目开发前能够准确地细分市场, 并且有效地调查特定目标消费群需求, 那么新项目推出的一些障碍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 上海源深体育中心根据市场需要, 开设暑期少儿体育夏令营, 体育中心既为参加夏令营的儿童安排体育活动时间, 又安排专人辅导儿童文化学习。这种夏令营项目一经推出, 就很受年轻父母欢迎。近年来, 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都比较重视其赛后的经营开发, 因此, 一般都注意场馆的多功能开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某些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过程中, 除了开发体育设施服务业外, 还积极开发其他业务, 例如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赞助、体育宾馆、体育赛事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和开发大型体育场馆的资源, 拓宽筹资渠道, 广开财源, 以便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但是大型体育场馆在实施多功能开发和产品组合策略过程中, 首先应当在拟开发项目或业务的目标消费者确定的前提下, 针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调查与了解。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 以及其他的一些市场变量, 来决定是否需要扩大或缩小, 甚至是撤除现有的某些功能或业务。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全部或部分改变现有服务项目的市场定位等。

⑵价格 (Price) +成本 (Cost) =实施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所付出的成本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制定价格的关键是消费者对产品成本的认知, 而不是销售成本。大型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 在制定价格时, 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企业惯用的成本加成法, 而是要根据场馆自身情况, 以及当地消费者体育消费水平、消费意识、竞争者境况等综合考虑, 慎重选择定价策略, 根据服务项目的认知成本来制定出对消费者更有吸引的价格, 以增强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竞争力。例如, 上海某体育场馆的健身房项目的定价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虽然其硬件设施非常好, 但其目标消费群的消费水平较低, 于是就按照目标消费群的认知成本制定价格, 采用低价格竞争策略, 取得了较好的营销效果。

⑶渠道 (Place) +便利性 (Convenience) =实施以提高消费者购物便利性为导向的渠道策略

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营销中, 应该特别重视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为此, 大型体育场馆可以通过建立“直效营销”的模式, 来提高消费者消费的便利性。“直效营销”是以顾客数据库为依据, 通过电话、电邮、广告、互联网等方式, 将信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并且通过自身的配送体系把消费者所选购的商品运送到其手中的一种营销方法。

⑷促销 (Promotion) +沟通 (Communication) =实施以沟通力为导向的促销策略

场馆优化策略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以及对健身的需求日渐增强, 健身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品质及其素养提高的标志, 但是由于我国体育设施的增长速度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使得已经开放的体育设施难以适应迅速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学校体育场馆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是解决我国当前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紧缺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工程学院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的现状, 讨论影响学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的因素, 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学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的优化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南京工程学院体育场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 检索、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在参照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征求指导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制作了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了220份, 其中有效问卷205份, 回收率为73%, 有效回收率为93%。

1.2.3 数理统计法

在对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所要研究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制作图表。

1.2.4 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对南京工程学院体育场馆使用情况进行剖析, 采用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关的结论, 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2 数据分析

2.1 主观因素

2.1.1 场馆硬件设施

(1) 体育场馆收费标准。

体育场馆是否是有偿收费是健身者选择运动健身场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条件比较单一, 生活费的层次标准各不相同, 对于健身需求的欲望也大不相同, 所以对健身消费的投资有很大的差别。体育场馆是否有偿, 有偿收费的标准都是影响这一场馆使用效率的因素, 据图像 (图1) 数据分析:有36.41%的人认为学校体育场馆的收费并不合理, 有53.40%的人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收费并清楚, 这说明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收费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健身需求。因此学生会选择其他并不收费或者收费合理的运动场馆, 而致使一些收费不合理的场馆的使用利用率比较低。

(2) 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体育场馆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对场地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健身人数的多寡。基础设施数量过少, 规模过小, 会致使健身者选择其他设施比较充裕的健身场所。据图像 (图2) 显示, 有34.47%的人认为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不齐全, 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运动健身需求。这说明目前南京工程学院的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要求, 因为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还是用于学生的体育课教学, 所以有时有限的场馆就难以满足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当人数较多, 体育场馆对运动器械的管理就更加困难,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折旧和损失, 致使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使用而频繁更换。

2.1.2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

学校的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没有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体育场馆配套的内部设施建设也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系统, 主要依赖于学校场馆设施的规模大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 并没有系统而规范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 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和服务团队, 缺少进一步优化的内容和开发现有资源的动力, 没有形成全面发展的观念, 还未将经济效益和满足内部需求综合统一, 都对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形成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 (表1) 数据, 可以清楚的看到, 有46.15%的人认为学校体育场馆没有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他们不选择学校体育场馆进行运动健身的原因。这表明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人员, 会使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放弃选择学校的体育场馆, 进而选择校外提供专业健身指导的健身房。

2.2 客观因素

2.2.1 学生因素

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是影响学生是否参与运动健身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的看法则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会选择在校园体育场馆内进行运动。通过 (表2) 数据分析, 可以清楚的看到, 体育锻炼频率低于一周两次的学生比率高达45.89%, 这表明过多的学生把时间运用到其他生活方面而非运动健身, 致使一些冷门的运动类型的场馆空置, 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做事方式也是影响其选择运动场所的一个关键因素, 数据 (表3) 分析显示, 69.57%的学生选择自发结伴的方式去进行锻炼, 当体育场馆不能满足这些群体需求的时候, 他们就会转向其他场馆。所以体育场馆不能满足部分拥有共同兴趣, 共同锻炼的人群的需求是丧失这些健身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缺乏锻炼的恒心和毅力也是影响体育场馆使用频率的一个因素, 有4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坚持锻炼的恒心, 这说明体育场馆并没有相对稳定的使用者, 使用者的更替也并不稳定, 所以想要去体育场馆运动健身的学生并不能明确是否以往去的场馆有空余。

2.2.2 气候因素

健身者选择体育场馆, 天气情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天气状况的好坏会影响着健身者对体育场馆和体育项目的选择, 而且也会影响体育场馆内基础设施的使用和保护, 进而影响到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南京的气候状况是:冬夏季比较长而春秋季比较短, 四季温差比较大, 雨水量充沛。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阴雨绵绵;夏季高温多雨, 暴雨频繁, 间歇会受到台风影响;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大风显著。虽然南京工程学院有室内运动场所, 但难以满足大部分健身者同时运动的需求。尤其是在不适宜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 场内场馆的使用量会大幅上升。根据 (图3) 图像分析:有47.12%的学生认为天气因素是影响他们的体育锻炼。可见体育场馆使用频率会由于天气因素而变化。

2.3 社会因素

校外体育健身资源的情况是影响校内体育场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周边的健身房的调查显示, 学生偏向选择校外的健身场所, 而非使用校内的场馆, 导致校内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不高。校外健身房优质的服务, 专业的指导, 和相对宽松的健身环境, 吸引了大部分追求强化体型目标的学生群体。

3 优化措施

3.1 运营管理

(1) 南京工程学院天健苑-体育馆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齐全。硬件设施是构成体育馆作为大学生体育项目活动的最基本, 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只有扩大硬件设备并且引进设施质量检测合格, 耐用耐耗的体育器材, 合理有效管理体育器材使用保修保换, 从质量上为体育馆硬件设施做坚强的后盾保障。在此校方正在积极建造运动场地, 预计将于2017年打造完成体育公园的计划, 并将增设游泳池等场地设施。这些措施可吸引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健身锻炼, 强壮身体, 让学校的人力物力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功效。

(2) 南京工程学院在增加体育馆设施利用率的另一具体措施是充分调查学生体育兴趣点, 顺应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方针政策, 努力争取在有限的天健苑体育馆的场馆内实现体育项目组合利用, 体育设施完备利用, 动员学校体育部相关工作的老师同学, 合理布局规划馆内主要器材器械的区域布局摆放, 但是也要避免重复建设, 增加无用的资源浪费。

(3) 对部分体育场管或设施实行有偿开放, 同时此类场馆也可向社会开放, 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多余的资源, 也能够节省学校开支, 为维护体育设施提供一定的补给。对于有偿使用的学校体育场馆, 应当制定或补充体育场馆管理办法, 明确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权利和责任, 以及收费标准。

(4) 开发新的管理运营模式, 借鉴校外以盈利为目的的健身场所运营体系, 初期可安排各校运动队的优秀运动员或体育部老师在馆内组织宣传活动也可实施教学, 吸引广大学生群体的健身兴趣, 使场馆长期闲置的情况有效避免。中后期可聘雇体育指导专业人才 (专业教练) 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

(5) 宣传模式要采取新颖的方式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宣传平台, 组织校体育部部门在校生创设天健苑体育场馆公众微信平台, 通过腾讯QQ空间宣传, 新浪微博客户端话题索引等新形式新方式, 若条件允许学校可开发天健苑体育馆便利APP, 推荐给我校在校全体大学生以便宣传, APP上应体现推送空闲场馆实时最新动态界面, 并为热爱健身的同学们提供提前预定场地服务, 自主选择教练, 自主决定时间段的服务项目, 以上方法可加大宣传力度, 倡导我校学生积极健身。

3.2 活动策划

采用活动吸引大学生前往体育馆健身运动是最直接回馈率最乐观的一种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 创建各类兴趣群, 如跑步群, 篮球群等并进行推广和宣传, 让更多不愿单独锻炼的人找到知音, 走出寝室, 走下网络, 走向操场。

(2) 与学校体育社团联合, 推广各类体育兴趣活动。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自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体育组织, 以其兴趣性和自发性推动着自身的发展, 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深人研究大学体育社团活动, 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定期在体育馆举办校级社团交流活动, 提高体育馆在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吸引大学城内其他高校参加校级友谊赛, 增进学校间的友谊, 开发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馆的其他利用功效, 提高利用率。

(3) 进行体育场地进行“打卡”记录, 使用微信等平台反馈数据, 支持分享功能。每个使用场地的同学都能查看锻炼时间, 时间排名等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锻炼, 尽量控制体育设施被闲置率有效降低。

(4) 在举办常规运动会的同时定期举办趣味运动会。举办这次趣味运动会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给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信任、互相团结的舞台, 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青春的活力;同时, 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提高对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体育场地的使用率。

4 结束语

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受到主观因素 (体育场馆硬件条件、体育场馆软件服务) 、客观因素 (健身者体育观念、气候因素) 以及社会因素 (社会健身资源) 等方面的影响。现有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还很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缺乏以及规模过小、健身者运动积极性不够是造成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低下的最主要的因素。我们根据这些原因从营运管理和活动策划两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希望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进而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仁花.上海市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

[2]李郁.成都市高校网球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 2015 (5) .

[3]刘建敏.现代体育场馆资源利用与经营[Z].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 (1) .

场馆优化策略 篇6

1 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必要性

1.1 使会展场馆相应的竞争优势增强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会展场馆相关的运营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因此, 会展场馆之间在竞争的时候其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场馆自身的运营成本、服务质量、自身的环境以及形象上, 还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结合场馆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相应的顾客以及竞争对手进行考虑, 着重注意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把环境保护观念与经营活动相结合, 在实现经济利润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促使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相应的管理手段进行及时更新改革。对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 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节约, 对相关的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对绿色经营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意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效益, 把具体的经营策略与环境保护观念相结合,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从而使场馆的知名度得到提高。

2 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具体内涵

在会展业的发展中, 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 具有良好运行的会展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对专业会展人员进行大力培养,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倡导自然、低碳生活等相关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会展业的前进和发展也逐渐向着绿色以及环保的道路靠拢, 会展场馆的绿色经营理念的提出以及实施, 对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 会展场馆的绿色经营全面贯彻了现代绿色经营的实际要求, 把经营管理与环保理念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提升了对资源以及环境的重视度。

3 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发展策略

一是对绿色经营理念正确树立:就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 人们对绿色经营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在对相关的绿色经营理念进行实施之前, 要先对人们的传统观念进行改变。在绿色经营理念实施的过程中, 其实施结果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相应的经营思想。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时候, 要注意在对环境以及人体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 对会展场馆的低碳环保工作进行开展,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相关的经营战略以及经营方针进行确定, 并且对相应的措施进行制定规则、教育宣传以及贯彻落实, 从而使这一思想对每个员工都进行落实, 让所有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度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另外,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会展场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 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具体的经营活动和环保工作进行紧密结合。

二是加强绿色经营的管理:在对会展场馆相关的绿色管理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相关资源的节约, 从而使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从而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另外,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经营的过程中, 注意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对环境方针进行制定, 成立专项的绿色管理小组, 对绿色管理体系相关的实施以及建立负责。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在相关的组织管理活动中加入绿色管理, 从而使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具有协调性, 从而促使相关的有机整体的形成, 使相关的资源得到共享。同时,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相应的经营过程中, 注意对环境规划的融入, 从而使相关的绿色管理能与场馆的发展紧紧相连, 从而实现对环境保护工作业绩的改善。

三是对绿色经营的相关规划: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对相关的绿色经营规划以及制定进行着重注意, 重点关注其相关绿色经营实施步骤、措施对策以及战略目标的确立。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之前, 首先要对其相关的经营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差距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 与相关的各种资源的特点、要素以及市场环境相结合, 对其所要实现的具体绿色经营的战略目标进行确定。另外,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相关战略目标进行具体规划, 在对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 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证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会展场馆相关的运营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在会展业的发展中, 具有良好运行的会展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对专业会展人员大力培养,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其相关战略目标进行具体规划, 在对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 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证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近几年来, 我国会展业也得到了定程度的发展, 从而使会展场馆的相关管理以及经营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会展场馆的健康运行在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定的控制作用。文章通过对会展场馆实行绿色经营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 阐述了绿色经营在会展场馆经营中的必要性, 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其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展场馆,绿色经营,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樊桂萍.浅谈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3, 15 (1) :193-194.

[2]王冬梅.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25 (8) :196-197.

[3]刘民坤.论会展场馆的绿色管理—构建会展业的竞争优势[J].127-128.

[4]金霞.城市会展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27 (12) :174-175.

[5]王颖.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1, 13 (5) :191-192.

场馆优化策略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如:风尚健身俱乐部、千惠健身俱乐部、德博国际健身俱乐部、路特思健身俱乐部和德博国际健身会所等15家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者和消费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健身场馆经营管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85份,有效问卷821份,有效率91.2%。

1.2.3 访问法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会员就健身场馆现状、发展对策进行访问与交流。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当中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消费者的调查分析,来反应当前六盘水健身场馆的现状。

2.1.1 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以女性居多,占总数的60%。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中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73%。所以应加强对经营者的健身经营专业性培训,将促进六盘水健身行业的迅猛发展。

2.1.2 经营性健身场馆健身指导员现状

在国家职业标准鉴定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定义是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2]经作者走访调查,在六盘水15家健身场馆的指导员全部调查共161人。调查显示:男健身指导员多余女健身指导员,占总数的55.9%,但整体指导级别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应提升对健身指导员的健身等级和专业能力,同时为六盘水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调查显示:影响健身指导员开展指导工作有以下因素:专业知识不强、指导能力不足、消费者健身意识不强、有关部门领导不都重视等。经走访多名健身指导员,表示非常迫切的希望有关部门或健身场馆进行统一培训并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2.1.1经营性健身场馆消费者现状

该次调查的健身消费者健身场馆中全部原始会员,共计数量为45258人,调查数据显示,健身场馆中以女性消费者居多,占总数的62.27%、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以中青年居多,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如何使中老年消费者群体更好的参与到体育健身锻炼当中,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不可忽视的问题。到健身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来自不同职业,其中学生占得比例比较大。

2 . 2 制约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发展的因素

2.2.1 健身市场不规范,竞争无秩序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情况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面进行。[3]规范六盘水健身市场的管理体系,是推动六盘水健身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保障。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良性的竞争、运营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但由于体育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介入”,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缺少监督力度,同时我国目前未发布完善的健身服务行业评定标准,因此对健身行业、健身市场的监管和保障较少。

2.2.2 缺乏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

健身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是以高层次的体育管理人才为前提。经营性健身场馆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对体育健身管理人才的选择与培养。经营性健身场馆作为体育服务性行业,它具备企业运营的特征和服务业的特点,经营性健身场馆管理者应具备体育运动科学和市场经济管理两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据调查显示表明,经营性健身场馆的投资者大多是健身爱好者,投资健身行业过于盲目,管理场馆方式过于传统,未按照健身行业的管理标准来经营健身场馆,缺乏对健身市场发展方向的掌控,经营管理理念仅停在物化的概念之上。对健身场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上,没有设置系统管理规定缺乏人员培训体系,也未聘请专业健身培训人员来从事培训工作,致使健身场馆“知识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匮乏,结果导致健身场馆整体管理水平低、效率低、业绩低、业务能力低等。

2.2.3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市场定位不明确

根据所在地域消费者的健身需要、消费习惯和行为、特点等,把整个健身俱乐部市场分为不同部分,并选择一个或多个将要进入的目标市场。[4]但大部分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健身课程和管理模式基本相同(健身课程主要集中在瑜伽、健身操、有氧舞蹈、爵士舞器械训练等),盲目模仿国内外一些知名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场馆的管理模式,开设的健身项目与管理模式没有针对地区性人群的特点,而导致流失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经营性健身场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根据区域性开发健身消费者;经营性健身场馆是企业,它给予的是体育文化、体育品牌和体育服务产品,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理念要升华到精神层面超越本身的物化概念。针对不同健身消费者的需求,健身场馆的经营应具有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现今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仍存在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到位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拥有固定的健身消费群体和开发健身消费群体很难。

2 . 3 六盘水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2.3.1 完善经营性健身场馆管理体系

将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打破、敢于创新。“管理学认为:管理包括人、财、物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是管理的核心,人的能动性资源在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5]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各部门经理及相关服务人员的聘用是基础,责任制度和服务标准的建立是关键。另外,对场地设施管理、卫生管理也要建立制度,强调对各方面的可控性。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管理体系的主要体现在:(1)信息的及时性:及时告知全部健身会员(如:课程的安排、健身场馆突发事件通知等)即所有健身场馆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的告知会员。(2)管理的便利性:为全部会员提供最快捷的服务等。(3)健身的专业性:具备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健身指导团队、健身管理团队、健身服务团队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不同部门的团队人员进行不同健身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健身业务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健身需求,才能更好的塑造健身企业形象和品牌。(4)服务的周到性:必须妥善处理和解决会员在进入、停留和走出期间所遇到或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2.3.2 积极开拓健身市场

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拓六盘水健身市场,满足不同健身群体对大众化消费观和高端消费管的不同需求,将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模式由单一型转变成多元化渠道拓展,让更多的人走进健身场馆来。同时经营性健身场馆应重点利用广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宣传科学健康的健身信息,并积极引导广大健身爱好者对健身行业的热爱和支持,同时有效开拓六盘水健身市场,扩大六盘水健身产业的规模,为促进我市健身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 加强健身指导员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数字化电视节目下一篇: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