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场馆

2024-09-29

赛后场馆(精选7篇)

赛后场馆 篇1

北京已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面对历届闲置却需要巨额维护的场馆,北京如何能够在后奥运时期更好的进行合理的利用。

1 回顾

1.1 合理场馆规划

从历届的奥运主办城市来看,如:巴赛罗那奥运会,考虑到利用奥运提升其自身的旅游形象,早在规划期间,他们就计划将奥运场馆建造在风景区,使得奥运会后,该地区一跃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同时,巴塞罗那市在赛前就开始筹建公司,采取租用、限期、买断使用等多种形式经营奥运场馆设施和相关公园。而洛杉矶奥运会则利用发达的体育产业优势来带动民众的运动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赛后场馆的利用率。

1.2 不合理场馆规划

由于缺乏相应体育产业优势和周密的整体场馆布局,雅典人民需要偿还几代人的债务。希腊人不喜欢棒球运动,所以棒球馆在奥运会后无法运营,只好被炸毁。再加上规划前期没有考虑好场馆与周边的关系,导致一些场馆只能孤立的存在。

2 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规划与现状分析

2.1 北京奥运会规划设想

就规划而言,在奥运会所有31个比赛场馆中,划分了四个功能区域。最高级别的奥林匹克公园,其园区内的主会场鸟巢将原汁原味地保存奥运赛事时的场景和设施。赛后,它的最主要用途便是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同时,鸟巢将进行二期改造,其商业面积比重将达35%。而为了适应赛后运营,水立方将拆除部分座位,来降低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剩余的座席将使水立方继续保有举办大型游泳赛事的功能。改建后,水立方将成为一个水上游乐中心,为市场化运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个层次就是体育产业园区,包括昌平和顺义两个园区。在后奥运时期,政府计划利用该区人民的体育运动热情和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来推动北京北部的旅游业。下一个层次是作为新建场馆的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赛后,它将与NBA中国建立正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北京工人体育场便是一个将原有场地优化的实例。再一层次是校园里的体育场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北京的高校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参与单位,这些场馆将被改造成大学文体综合中心。

2.2 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场馆现状

2.2.1 奥林匹克公园

在对奥林匹克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

在后奥运时期,鸟巢的日均参观人流量达到了两万人之多,一些大型演出也已成功举行。而水立方早在赛前就开始筹划激情水立方梦幻音乐会,在演出活动进行的同时,相应的奥运场馆参观游也吸引了超过两万人次游客。可见,旅游和商业活动在这两个场馆当中落实的比较完善。

相对于鸟巢和水立方这些热门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一些非主体地区的后期运作情况却相对滞后,空旷的公园内只有少数游客。以下沉花园为例,奥运期间的商业展销区现已空置(见图1)。

而每天负责下沉公园保洁的环卫工人却多达五六十人,远远超过了参观的游客人数(见图2)。可见,在参观利用率较低的同时,该区却需要支付高额的维护成本。

正如之前所规划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要利于引导市民参加体育锻炼。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许多市民自发的举行了各种体育活动(见图3,图4)。特别是在残奥会后,许多残疾人也积极的展开了相关体育活动。但是相对于硕大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育运动人数还是相对较少。尽管场区内设置了许多人性化的遮阳棚和座椅,但绿化情况的不完善,造成公园内大面积处于直接暴晒状态,这也使得市民们的体育运动受到了一定影响。

2.2.2 顺义和昌平产业园区

北京北部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顺义,其水上、马术项目是旅游者十分喜爱的旅游项目,因此,赛后该区已成为特色旅游场所。而昌平作为奥运临时场馆,它的铁人三项赛场带给运动员和观众的不仅是可移动的塑胶跑道,还有“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优美景观。这个依山傍水的赛场,被国际铁联称为“世界上最亲近大自然的场馆”(见图5)。由于景色优美、环境舒适,后奥运时期位于顺义和昌平产业园区内的房地产业也相应的得到了发展。

2.2.3 五棵松和工人体育场

后奥运时期,AEG公司已正式接管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全面负责场馆的活动经营和市场营销推广。笔者亦观看了该场馆的相关国际性演唱会,在作为高规格的篮球馆的同时,五棵松篮球馆更为大型演唱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试听环境。而北京工人体育场,作为重新修缮的场馆已拥有一套相当成熟的运行体制。

2.2.4 高校内场馆

为了减少场馆清理费用的开支,学校相应的限制了学生进入场馆活动。所以,高校内的体育运动情况并未因此获得较大改善(见图6)。为了增加场馆的运营收入,一些场馆只是作为私营企业的场地对外收取费用。正如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刘启孝所说,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组建一支专业的运营队伍,对场馆进行科学化、企业化管理和深度市场开发。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是由其学校老师负责,他们大多不具备专业的场馆管理和市场开发知识,这也是一些高校迟迟没有出台奥运场馆改造方案的原因之一。

3 关于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建议

1)开发和合理利用。可以将奥运赛事融入城市风景区,推动赛后旅游业的发展;组建专业团队对赛后场馆进行商业运作;引进商业手段注资奥运,如给场馆冠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在没有发达体育产业基础的主办城市,搭建临时可拆卸场馆、体育设施,或将该项目转战到其他拥有该体育优势的地区进行;积极申办国际级的大型赛事,避免场馆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2)赛后文化教育。可将博物馆建设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如建设航空馆、规划展览馆等;在高校奥运场馆内,为进行管理的教师提供专业管理知识培训,或外聘专业管理人才进行有规划、落到实处的管理。3)服务社会。建立合理的票价体系,设立免费开放日,让市民进得去、用得起;在不影响转播视野的情况下,加大场馆周围的绿化面积,为体育爱好者提供更加阴凉的环境;大力发展有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比赛,弘扬民族特色,提高自主意识;积极举办竞技主题活动,提高全民体育运动热情。

4 结语

从前期规划上来说,北京的赛后利用方案还是比较完善的。但赛后这几个月以来,一些场区按照计划在整体运作上的落实情况却相对滞后。我们期待能够尽早的切身感受到政府在赛前向社会承诺后奥运时期场馆服务大众的理念,并希望赛前的规划能在赛后切实的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与百姓生活挂钩。

摘要:针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对历届奥运会和北京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优劣两方面作了比较,着重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关于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规划,现状

参考文献

[1]梁山.国内外体育中心综合利用现状及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6):34-35.

赛后场馆 篇2

那些曾经辉煌的场馆们

“亚历山大”的鸟巢

“50元的门票太贵了,就是一个体育场,里面也没什么好看的。”初次来北京旅游的吴先生在鸟巢门口虽然对鸟巢和水立方赞叹不已,但仍不愿意掏50元进去参观。

据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后不久,“鸟巢”、“水立方”的游客数量曾一度超过故宫等传统热门景点,门票收入一度占到经营收入的70%—90%,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收入占比已滑落至40%—50%。

2009年2月,阿迪达斯公司曾想以每年7000万元的价格购买“鸟巢”的冠名权。然而,考虑到“群众心理无法接受”,“鸟巢”的运营方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暂不出让冠名权。

可这个造价高达35.96亿元的“鸟巢”,每年的基本运行维护费用达到8000万元,每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近1亿元。而据北京市国资公司董事长李爱庆提供的数据显示,鸟巢3年多时间内,举办社会公益、文化演出、商业推广等各类大型活动总共只有61场。

初见成效但仍需扶持的水立方

水立方的游客很杂,有来单纯旅游的,有来水上乐园玩的,也有来游泳的。水立方的各种服务也很多样,有专职给游客合影留念的摄影师,有各种纪念品柜台、各种快餐,还有奥运知识教育展厅,而奥运赛场也会为商业活动而被临时改造。

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奥运会后的赛后运营中,“水立方”通过挖掘游泳项目资源、推动大型活动的举办、完成旅游配套设施的招商、拓展特许商品及广告开发等多种经营,“2011年,‘水立方’实现非旅游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68%”。据北京国资公司下属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勇透露,2011年,水立方的自营收入约为8800万元,其中包括在跳水、短池和花游3项国际赛事中获得的北京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960.20万元。但包括场馆维护、二期资产折旧、能耗等在内的成本费用税金总计却达到了9929.9万元。其中,水立方每年的能耗、场馆维护和劳动力成本共计5756.32万元,占总支出比重的58%。

据杨奇勇介绍,水立方目前实现了一个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在市场化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运营处于初期阶段,也处于市场的培育期,所以未来的发展面临着维护成本比较高、周期性的品牌赛事相对较少等实际困难,在履行场馆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等方面仍然急需政策的扶持和产业资金的支持。

娱乐、体育两相宜——万事达中心

萧敬腾、艾薇尔、林宥嘉……曾经的奥运篮球馆,现在不仅是CBA的总决赛场馆,更已成为除工体与首体外、京城第三大演唱会场地。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领先体育和娱乐推广公司AEG将由Master Card冠名的万事达中心,运作成了北京年轻人心中的又一潮流圣地。

商业冠名是奥运场馆利用无形资产的重要方式。北京万事达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是首家获得冠名的北京奥运场馆。万事达中心总经理国今娇说,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场租,而是冠名费和赞助费。“我们希望有更多精彩活动进来,使场馆变成商业平台,吸引更多的赞助商。”

这座奥运场馆的冠名标志着中国快速发展的体育和娱乐产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是第一座进行商业冠名的2008年奥运场馆,也是北京第一座进行商业冠名的体育场馆。在这里,中国本土所有权及实际经验、国际活动管理专业技能、与国际级赞助商第一次得到结合,为北京呈现最好的娱乐体验。

坚决走好群众路线——奥运沙排场

朝阳公园门口,许多拿着有游泳圈和各种充气玩具的家长带着孩子在排队买票,某商业品牌冠名的海洋沙滩狂欢节的logo到处都是。北京不临海,但这里“临海”。

自2011年起,奥运沙滩排球馆连续5年举办属国际排联沙滩排球世界大满贯的A级赛事北京赛等国际性赛事。对于季节性特点明显的沙滩运动场馆,其运营不能不说务实而科学。

“除了沙排馆,我们还有沙区供沙排爱好者使用。”朝阳公园体育中心经理安旭光说,为吸引游客,朝阳公园仅向每位前来玩沙滩排球的人收取“每3—4个小时30元的场地费”,但是每月只有两、三拨人前来。

但“国人对沙滩排球的兴趣太小了。”安旭光说,即使举办国际排联顶级三大赛事之一的“国际排联沙滩排球世界大满贯”北京赛,上座率也非常低,“目前来的人以赠票为主,买票的很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朝阳公园的沙滩游乐场,会一直持续到9月初,门票分为三等——50元、80元和120元。这里是孩子和家长们假期最喜欢的地方。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进入夏天以来,来沙滩主题乐园的就没断过,打沙滩排球的人也是暴增,实在没地的话,可以和其他游客一起混着玩玩。

“以馆养馆”之典范——北航羽毛球馆

北航的羽毛球馆,利用率非常高,即使是在暑假期间,下午4点一过,场子也都爆满。不仅学生,周围社区的居民也经常来这里打球。

在作为奥运会举重馆之前,北航体育馆也有羽毛球、台球、乒乓球、排篮球等体育项目面向本校师生和社会,并收取费用,同时也会承接一些社会商业活动,已基本实现“以馆养馆”。一些收费体育项目对社会收费稍微比本校师生高一些,但幅度并不大,“至于商业性活动,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一些。”

不温不火——国家网球场

奥运网球馆已经不能随意进出,旁边的会员制网球俱乐部经营着这里,场馆外正在加健新的六个网球场,供一个网球学校使用。

奥运后,这家场馆改名为国家网球场,正式对外开放,承办各大网球赛事如今年的2012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而平时,由一家公司操作进行场地租赁服务,使用场地打球的人需要购买会员卡。紧邻钻石馆,也新修建起了一片露天网球场,一家专业网球学校正准备开学。

繁华过后归于沉寂——小轮车场、垒球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能帮助路人确定这里身份的,只有大门旁仅剩铁皮的门牌上“小轮车场”几个字的痕迹。这里大门紧闭,从门外只能隐约看到一些黄色的落满灰尘的看台座椅。门口有几只鸡在觅食,大概是看大门的保安所养,记者在周围转了1个小时左右,不见任何人出现。

这座小轮车场,当年花费数百万元进行改造。奥运后,2009年曾有报道称,这个原本计划回填的小轮车赛场被保留了下来,将进一步开发成为包含攀岩等项目在内的极限运动乐园。而直到今天,仍是一片荒芜。

垒球主场馆的玻璃大门上挂着铁锁满是灰尘,垒球场地周围围上了工地常见的蓝色铁皮护栏,里边的场地已经被推平,沙土像小沙丘一样堆着。场馆看台现在仍然能自由进出,时常有来遛弯的居民到看台上遛遛狗、聊聊天。

丰台垒球场,是北京奥运会11个扩建比赛场馆中最早完工的一个,而如今,反复拆修,定位一直模糊。垒球项目自北京奥运会后,也不再是奥运项目,垒球这个运动的命运,在失去奥运光环后,变得扑朔迷离。

位于顺义马坡乡的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造费用5500万美元,超国际奥委会2012年场馆建设标准2800万美元近一倍。但目前,该公园仅开设帆船俱乐部、滑水俱乐部和针对儿童戏水的“欢乐水世界”等少量项目。曾经作为动水皮划艇的赛道,因为向上抽水需要耗费大量电力而闲置,干涸的赛道底部在烈日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检票口的工作人员说,平时的客流量也只有每天五、六百人,周末稍多些——1000人左右。来此游玩的市民反映,“需要转多趟地铁、公交”,自驾车也得花上1个小时左右。

英国人怎么做?

据媒体报道,伦敦奥运会的一些场馆和建筑是使用房屋拆迁的旧建材翻新建成的。更绝的是,精明的英国人在伦敦奥运会后,还将把一部分场馆拆解或者“缩编”,拆下来的建材重新转卖给英国各地的市政工程,甚至是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或许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才导致英国人如此地精打细算。但他们的“精明”和“抠门”,或许能给我们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一些有益启示。

从有形到无形破解世界性难题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体育场馆经营研究专家林显鹏教授曾表示,大型体育场馆扩大经营效益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扩大无形资产的价值。欧美主要发达国家70%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售出了冠名权。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主体育场奥运会后一直亏损,将冠名权卖给Telstra公司以后主体育场才开始盈利。

“奥运会场馆经营确实是世界性难题”,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体育场馆经营研究专家林显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的奥运场馆经营在短短几年内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已经算是不错了。”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奥运场馆既有事业单位自主运营,也有合作经营,还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用BOT模式(在场馆建设中引入民间资本,政府允许其享有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权以及经营收益)建设与运营场馆的。

调查发现,不同的奥运场馆所属权和经营权存在差异,有些是为高校所属,有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管理,有些是商业公司运营。“所以,现在奥运场馆是业主单打独斗,统筹管理较难。”林显鹏说。

统筹难,就会存在管理细节的不配套。据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相军介绍,由于地下环隧常年封闭,鸟巢内部唯一的公共车库一直未能使用,“这不仅对客流量造成影响,对内部商业开发也造成不小的困难。”

“国外一些优秀场馆的经验表明,大型体育馆收益大多源自无形资产,并非来自场租餐饮。”林教授介绍说,体育场馆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业冠名权、VIP包厢使用权、广告开发、商业赞助及特许经营权。北京奥运场馆在未来运营方面,应挖掘无形资产潜力,从场地提供者向内容提供者转变。

赛后场馆 篇3

1.1 背景

在现代社会, 体育赛事精彩纷呈, 每个主办城市都要兴建一批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 以满足比赛的需要。当比赛结束后, 每个主办城市都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场馆建设运营的重要因素, 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也成为政府、投资者、设计师、运营商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 政府对体育场馆赛后经营一般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 但随着场馆的不断增多, 管理不善、经营乏术、经费不足、利用率不高、设备年久失修等问题, 已成为困扰政府的一道难题。因此各国政府采取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进与完善并引进新的赛后经营模式, 进一步创新经营模式, 以追求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与经营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1.2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的现状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普遍存在利用率不高, 开放时间短以及开放时间段不合理, 开发程度不够, 经营模式陈旧、单一等问题, 在经营效益方面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状态, 整体上仍盈利不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两位高级建筑师陈晓民、王兵认为:盈利的体育场馆占50%, 持平的体育场馆占30%, 亏损的体育场馆占20%, 但这一比较乐观的数据反映的是北京市的情况。

近年来,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 全额预算管理的场馆基本上被淘汰, 差额预算管理的场馆很少。在场馆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盛行之后, 逐步演变为以自主经营为主,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 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其经营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委托经营、合资经营等。调查发现,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方式仍以自主经营和租赁经营为主, 采用政府指导下的自主经营和租赁经营的, 分别占到82.7%和34.2%, 其他经营方式如承包经营、委托经营、合资经营采用的比例小, 分别占到13.0%、7.5%、8.1%。目前, 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承办大型赛事、健身活动、运动训练、体育培训、文艺演出等, 其他经营方式如餐饮、卡拉OK等饮食娱乐较少采用。

2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研究

2.1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的问题

2.1.1 竞争力不足, 赛后缺乏资金来源

国家给予财政拨款, 导致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压力、动力不足, 加上大型体育场馆赛后政府财政资金拨款下降幅度很大, 导致无足够的自有资金对体育场馆进行赛后经营, 以及体育总局对于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低, 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从而影响赛后维修及使用。自主经营模式最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2.1.2 分块化经营和短期行为严重

一些经营模式如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体现了经营者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承租人享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但在多年的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场馆的条块化分割, 不利于整体运营;核算经营收入的核定指标不科学不准确, 与场馆拥有的资产不成比例,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期内缺乏管理以及维护, 一些承租人只注重短期行为, 而无长期开发计划, 造成短期行为严重;承包期结束后仅简单“装饰”一番, 以掩饰过度使用, 致使场馆折旧加速, 严重破坏大型体育场馆周边的环境。

2.1.3 选择盲目, 资源浪费

新的赛后经营模式没能在各个大型体育场馆得以充分的运用, 大多经营者喜欢照搬别人的模式, 或者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新, 没有充分地分析体育馆自身的条件和特征。此外, 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专业的赛后经营管理公司或者单位, 也缺乏专业创新人才。我国已有很多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的成功案例, 但没有整理归档, 没形成数据库供大家分享, 造成资源的浪费。

2.2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的对策

2.2.1 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

赛后在部分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上, 可以采用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模式, 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模式。吸引民营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运营, 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投资和风险, 尤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各个体育场馆之间的竞争力, 以及提高我国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2.2.2 大力推广实行委托经营和合资经营

委托经营、合资经营等新型经营方式是市场经济下更为理想的经营方式。在这些经营方式下, 不但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还能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各方长期合作以追求长效的利益, 这样可以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 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资产所有者对资源、项目的监督作用, 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2.3 明确对象,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引进国外新的适合我国的赛后经营模式, 结合各种赛后经营模式的特征以及各大型体育场馆的特征合理的运用赛后经营模式, 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其采用的经营模式不尽相同, 每个场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 组建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管理的专业团队, 收集整理成功的案例并归档, 建立国家数据库, 以供大家参考。

3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创新

3.1 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三化”经营模式

“企业化运营”并不仅指场馆建成后的企业化运营模式, 还包括改变投资结构, 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资、融资, 即以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实现企业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 把经营性资产逐步剥离, 按照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发展。通过专业化管理, 调动公共体育场馆经营者的积极性, 促使场馆积极参与社会市场竞争, 提高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的社会化经营模式, 满足人们的需求,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2 代建制管理模式

代建制管理模式是通过引进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体育管理公司, 由体育管理公司作为政府或体育局的法人代表对大型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 体育管理公司完全行使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能够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市场定位, 并通过市场化运作, 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益。还可以充分发挥资产所有者对资源、项目的监督作用, 进而形成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的一整套科学经营管理体系。

3.3 组合经营模式

组合经营模式是指同时对一个城市内的多个大型体育场馆进行经营管理, 整合区域内的各个场馆, 可以实现连锁经营, 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益。组合经营模式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可以使企业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 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降低交易成本并分散企业风险。采用组合经营, 可以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 有效避免单独经营、单独消费的情况, 充分有效地利用场馆的优势并形成拳头项目。而且组合经营容易形成项目优势, 利于消费者进行系统消费, 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过渡。

4 结论

根据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经验和规律以及新的赛后经营模式的推出和推广, 大型体育场馆以“以体养体”为主, 经营方式、范围进一步扩展。以创收和减轻财政负担, 追求社会效益、经营效益、生态效益最优为主要目标。结合自身特征和条件多采用创新型赛后经营模式以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利用效益,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1-5.

[2]曾庆贺, 周祖宝.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6) .

[3]刘德坤, 李小娟.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8, (10) .

赛后场馆 篇4

体育场馆运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个难题不是在中国才有。早在1987年前,美国很多体育场馆的管理者就开始聚在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因此诞生了国际场馆经理 人协会(IAVM)这样一个组织。该组织是一个致力于体育场、露天剧场、舞台、礼堂、会议中心、展览大厅、演艺场地、跑道、大学校区运作的专业组织,全世界范围内有1万多位个人从事这样一个网络的关系搭建,在全球场馆及相关行业范围内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体育场馆运营在中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以往体育场馆建设更多考虑 的是单纯 地完成训 练比赛任 务 , 而现今场 馆在项目 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 赛后的休闲、娱乐、健身 等使用功能和对 外经营需要 , 因此现在 体育场馆 建设和运 营中需要 既懂体育 运动规律又 懂场馆建 设和运营 规律的专 业人才。国际 场馆经理 人协会主席 兰迪·布朗谈 到大型赛 事体育场 馆的赛后 利用这一 世界性难题 的时候,最核心的 思想就是——人 才轮。他说 :“只有通 过严谨、科学 的培训方 式所培训 的职业场 馆经理人 才能真正 解决场馆的 合理使用 问题”。倘若 能够让每 一个场馆 物尽其用, 并找到每一 个场馆自 身的特点 , 能够让场 馆活动场 次的安排 和收益能达 到最大化, 这一切都 是靠“人”— 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 场馆管理人员 去协调,操作,最终实现的。所 以,场馆经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才是大 型场馆运营和利 用的最核心部分。可 以肯定的说, 一个好的场馆 经理人和 一个好的 运营团队 定能够拯 救一个场 馆, 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 场馆运营人才, 这一切都形同虚设。因 此根据中国的 情况,培养具有 专业素质 技能的场 馆运营管 理人员(场馆经理人) 成为首要 任务。

1 场馆经理人——全新的概念

“经理人”已成为我们当今生活中一个高频率用词,随手拿来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都不难看到“经理人”这个词。“经理人”一词来自英文中的“manager”。而什么是“场馆经理人”呢?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从事场馆运营管理的中坚人才。场馆经理人就是要研究场馆运营的演变,研究客户期望值的变化,研究场馆使用成本和复杂性,研究场馆利用的创新和演变,也研究安全防护方面问题的专业人才。显而易见,场馆经理人不仅是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中既懂体育运动规律人,而且又是懂场馆建设和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场馆经理人应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管理才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现在很多人都在忧虑,一些国内的大城市为了举办国际型赛事,扩大城市自身的影响力,就会兴建大量的体育场馆和其他的大型公共空间。而赛事结束之后这些场馆多被闲置空着。是不是我们兴建的场馆太多了呢?事实上,我们兴建的这些场馆和公共空间——例如奥林匹克公园,与国外相比还远远没到饱和的状态,这些场馆和空间如果得到妥善的利用,不会也不应该被闲置。而如何妥善的利用,就需要一大批懂得场馆建设及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加入体育场馆的经营团队。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主席兰迪·布朗先生认为,“在体育场馆经营中应引入市场化工具,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体育场馆经理人需要具备策划、组织、管理、整合等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是场馆经理人通过长期艰辛的学习和反复实践的结晶,也是场馆经理人能顺利执行决策,具备开拓进取精神的根本。因为只有真正的专业场馆经理人能够对处理各种疑难问题的穿透力很强,辐射范围很广,特别是能透过 事物的现象看 到本质,能准确地抓住问 题的要害,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序。目前这类人在中国还很缺乏, 这在很大程度上直 接影响了体育场 馆建设和运营的 质量。兰迪·布朗说:“场馆的运营,赛事和商演的联络,成本的核算,这些都是要具体的人来做的”。在中国,大家都在探讨大的发展方向,但是忽略了具体做事情的人。只有真正专业的场馆经理人才能让一个体育场馆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2 培养场馆经理人——迫在眉睫

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是全球最大的场馆经理人行业机构,这一协会的宗旨是提供和分享世界顶尖综合场馆管理运营经验和提供最先进的职业教 育培训。它是以提 供产业内专业 培训, 技术创新, 国际性资源宣传、共 享以及连接各地场 馆之间的关系网 而著称。协会主席布朗说:“我们的协会1924年在芝加哥创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能够探索更好的体育场馆管理办法,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整个行业提供更多的从业人员”。根据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的经验,培养场馆经理人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学校式的系统学习。兰迪·布朗说:“我们协会的场馆教育学校在1987年成立,截止今天我们已经有超过3000名的毕业生,他们都成为了场馆管理的职业从业人员”。这种系统学习教育需要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会教授包括场馆分析,效果计算,风险评估,公关,公共安全防护在内的二十几门课程。通过这种长时间系统的培训能够让从业者真正学习到如何去管理一座硕大的体育场馆。目前除了年轻的管理人才可以参与这种集中长时间 的培训之外,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远程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场馆管理的知识。在网络上有各种的学习资源和数据库,包括所有会员所管理的体育场馆,哪些在盈利,哪些在举步维艰,哪些场馆能成为好的范例,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中得以呈现。

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机构,致力于推广和传播知识,以及文化交流。在中国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行业资源共享,其二是职业认证和培训。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已经在中国首次开展对初、高级场馆经理人的培训CFE项目,这是国际场馆行业惟一的资格认证。同时,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也邀请中国的会员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专业行业年会,来自全球的2000多名会员、专业各类场馆经理人,以及300多家设施供应商、赞助商都会在会上聚集交流。负责和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专业的管理课程,场地专业服务培训等,以提高国内场馆专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为目标,为国内外场馆经理人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并为合作者和相关产业提供了无限机会。这种人才的培养,是目前中国场馆赛后利用所最缺乏的。

3 国内的场馆经理人——起步的阶段

目前在中国国内,真正受过专业培训的场馆经理人非常少。一个市属的体育场馆,管理者大多是当地体育局的官员兼任。省级以上的体育场馆,有些能聘请到会展经理人来对场馆进行管理。但是博览会,展览会和体育场馆的运营虽有相通之处,但毕竟还有巨大的差异,所以这也是很多城市的体育场馆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原因之一,由于管理的人不专业,就会让体育场馆的发展失去方向。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中国区总裁高宏指出:“随着现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场馆经理人这一新兴职业极度缺乏。首先,职业体育场馆经理人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内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北京的鸟巢在纠结是该继续发展旅游参观还是降低门槛接纳更多体育赛事和商业演出;广州亚运城体育场馆群在头疼每个月11万元的照明费用。领导者在做决策时没有专业场馆经理人的概念,忽视了这方面“人”的因素。其次对于人才,体育场馆运营行业本身正在与其他行业争夺精英。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更为赚钱的房地产行业,这也就导致了一流人才对于场馆运营行业的流失”。

高宏还说:“国内的体育场馆,包括大、中、小学校在内,我国总共有超过100万的体育场馆。每个场馆都需要自己的运营人才,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拥有数以千万的人才需求”。由此年轻人都应显然看出并认知,随着体育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场馆运营人才的生命期要比很多其他行业长,是真正的中国高端朝阳职业。目前,国际场馆经理人协会(中国区)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人才,两年来他们在国内组织过多次相关培训,而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学员们也将成为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行业 的精英。并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场馆运营理念,同时也令欧美发达国家看到我们努力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中国场馆经理人协会要做的。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令这个行业越做越强。

赛后场馆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烟台海阳市不同年龄段, 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以及场馆管理中心负责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调查法

对亚沙会管理中心的于主任进行采访, 询问相关问题, 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向海阳市民与游客发放调查问卷, 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 回收388份, 有效问卷388份。

1.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场馆赛后利用的书籍报刊, 综合进行研究。

2 场馆使用情况总体分析

2.1 SWOT分析法的含义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 S代表strength (优势) , W代表weakness (弱势) , 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 , T代表threat (威胁) , 其中, 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

2.2 海阳亚沙会赛后场馆利用的优势分析

2.2.1 优越的自然条件

海阳市地处中国东部黄海之滨, 胶东半岛南翼, 位于中国北方著名海滨城市烟台、青岛、威海的中心地带。海阳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干湿区属于我国湿润区的北延;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宜人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12℃, 年平均降水量850mm左右。海阳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海阳气候适宜, 场馆利用起来也极其方便, 受天气制约影响较小。

2.2.2 优越的经济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

海阳市是胶东半岛重要的交投枢纽, 海陆空交通十分方便。公路、铁路、航空等方式综合配合, 形成立体交通格局, 为海阳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作为北太平洋西海岸线上的沿海城市之一, 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海阳市风光奇秀, 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因此拥有优越的经济条件。经济是基础, 优越的经济条件下, 对亚沙会场馆的开发与利用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 场馆的分布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为赛后场馆的有效利用和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海阳亚沙会赛后场馆利用的劣势分析

2.3.1 亚沙会场馆赛后再利用率较低

目前我国缺乏对场馆的专业开发与利用, 很多场馆赛后一直空闲或转为它用,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由表1可知, 大家普遍认为场馆的使用率很低, 接近一半的人都不清楚场馆所举办的活动。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亚沙会场馆对于所举办的活动宣传力度很弱, 同时, 赛后场馆的利用率也没有预期的好, 场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

2.3.2 亚沙会场馆所举办的活动宣传力度不够

市民对场馆活动宣传一半以上都不清楚。我们不难看出市民及游客对场馆举办的一些活动, 小型赛事都不大了解, 场馆所举办的活动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让市民及游客知道场馆即将举行的各种活动。 (表2)

2.3.3 亚沙会场馆地理位置较偏僻

由于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交通有短期性超负荷的交通需要, 所以场馆一般建设在距离中心市区较远的偏僻地带, 与中心区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由表3可知, 因为交通问题的占29.4%, 由此可见, 场馆的附近的交通不是很便利, 因此居民及游客不愿浪费很多时间在复杂的交通之上, 规划交通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同时, 同步规划场馆周围的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设施场所等等也是必须的。

2.3.4 沙会场馆赛后开放时间较短

由表4可知, 居民认为场馆赛后不开放的有159人, 占大多数, 认为场馆赛后利用不完善的有101人, 由此分析可得, 亚沙会场馆赛后开放途径单一, 开放时间短, 管理还不完善, 无法达到居民的要求。因此, 相关部门要尽量调节好相关问题, 真正为居民服务。

2.3.5 场馆的经营指向性不明确

根据大型运动会体育设施所处的市场地位, 其经营方向主要是三大市场:体育产业市场、文化娱乐市场、商业服务市场。它们在赛后的用途主要为:组织各类专业体育赛事和各种大型文艺活动为主导, 以休闲娱乐、餐饮、参观旅游为辅助, 并以大型场馆为基地, 进军包括赛事、休闲运动、体育设施建设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内的体育产业市场。众多用途的出现使经营者很难针对某一方面做出极细的打算, 经营指向很不明确。亚沙会场馆目前还未确定场馆的经营指向, 只进行过一些很简单的小型休闲赛事, 如攀岩等比赛。其他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等市场还未打开。目前亚沙会场馆可进行试用, 前期多方面发展, 到后期排除运行不佳的项目, 着重开发经营好的市场, 明确产管得经营指向。

2.3.6 完善场馆周边配套设施

由表5可知, 旅游业和全民健身深受人们关注。政府应更多更全面的安排一些体育设施, 主场开设几处公园、广场等, 完善与场馆相关的配套设施。

2.4 亚沙会场馆开发与利用的机遇分析

2.4.1 居民对于亚沙会场馆期待值的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 已不仅仅满足于最初的生存需要, 而是追求享受型需要, 因此, 大力开发场馆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可满足居民的需要, 为亚沙会场馆的使用开辟了很大的空间。 (表6)

我们可以看出愿意再去亚沙会场馆的人占绝大多数。人们对场馆举办活动也充满期待, 为亚沙会场馆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很大的空间。

2.4.2 管理领导者对场馆开发与利用的高度认可

海阳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 按照“低碳、环保、节俭”的原则, 以“一村、一岛、两园、四区、四中心”为重点建设了亚沙会场馆场地。亚沙会并自始至终贯彻节俭办赛的理念, 根据沙滩体育运动需要和海洋地理特点, 大量搭建临时性比赛场馆。亚沙会闭幕后, 除了部分比赛设施为临时设施, 赛后予以拆除外, 其他新建场馆也将进行合理的赛后利用。这对于开发与利用亚沙会场馆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为亚沙会场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3 海阳市发展场馆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广播及报纸等媒介的传播作用, 让广大市民及游客充分了解活动的内容。在市内各条主干线上悬挂条幅;在火车站、汽车站张贴宣传海报;利用车站电视、城市大屏幕等播放活动预告的宣传片;在市中心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放宣传单;利用互联网在城市网站发布有关活动的具体介绍;与电台联系, 播放宣传片;在报纸刊登有关活动的具体事项等等方式, 都将起到宣传的作用。

3.2 提高活动知名度, 打造活动品牌

加大对于亚沙会场馆的宣传力度, 打造知名活动品牌, 提高知名度。在做好海阳市城市促销和形象宣传的同时, 提升旅游知名度, 扩大客源市场范围。丰富旅游内容, 推动海阳市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从而更好的吸引国内外游客, 扩大影响力, 提高人气, 从而更好的利用场馆。据场馆负责人介绍, 提高亚沙会的知名度, 既要符合亚沙会特点, 还要与旅游业相适应。发展旅游业, 举办大型活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都是可取的。

3.3 打造黄金假期旅游项目

充分结合场馆的各个优势与布局, 在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的同时, 协调发展场馆以致海阳本地的旅游业, 在黄金假期组织以综合娱乐为主体的大型文娱活动, 与演出公司、展览公司签订长期协议, 承接各种综合娱乐活动, 无疑是个吸引客源的好方法, 可以开拓很大的旅游市场, 吸引大批客源, 更好的适应经济的需求。

3.4 明确对象, 综合经营

组织以各种专业体育比赛为主体的体育活动。作为场馆的经营者, 应广泛联系各种国内外体育组织, 组织各种常年的专业体育比赛, 满足场馆专业比赛的用途。同时, 也可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的各种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作为辅助项目。近年来, 人们对社会的需要不断提高, 在满足基本物质层次需要的基础上, 人们更加关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要, 体育健身娱乐成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庆贺, 陈元欣, 王健.大型赛事场馆赛后利用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南保行, 周燕.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分析[J].体育与科学, 2010.

[3]缪建奇, 胡震宇.我国体育场馆赛后利用现状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赛后场馆 篇6

关键词:体育建筑,大型体育赛事,赛后利用,场馆设计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包括北京奥运会、济南全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建筑建设热潮。随着人们日益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国内体育场馆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体育建筑及设施类型不断丰富,为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总数已超过100万个,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相比,7年间体育场地数量增长近20%。随着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大众体育逐步发展,体育人口不断增长,我国正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场馆建设的成功理念

1. 新建与改建相结合

为了节省资金投入,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均实施了“瘦身”、“量身”的场馆建设与设计理念,根据项目特点,能改建的尽量改建,能临时使用的场地尽量临时使用。如北京的31个奥运场馆中,有11个是新建场馆,11个是改扩建场馆,9个为临时搭建场馆;广州亚运会使用的70个场馆中,改扩建的就有58个。改建场馆既节省了投入,又使既有场馆重新焕发了活力,如北京的工人体育场经过奥运改建,提高了科技含量,为赛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造血机制(图1)。

2.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为了体现体育场馆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意义,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整体场馆布局均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与环境,而且分散的场馆对不同区域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均衡作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均将大学体育场馆作为比赛用馆,场地分散于各大校园内,不但对高校体育教育有很大贡献,而且通过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校园周边社区的健身设施条件(图2)。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结束的深圳大运会借鉴洛杉矶奥运会的经验,将大运村规划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校区内,完全按照大学宿舍标准设计,在赛后直接作为高校宿舍使用,一举两得(图3)。

3. 专业与大众相结合

近年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建设特别重视大众体育发展,群众广泛参与既可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又使场馆的赛后利用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进一步实现“平赛结合”、“以体养体”的场馆建设目标。为了达到较好的赛后使用效果,北京奥运会在场馆建设前做了充分调研和设计准备。如国家游泳中心在设计之初就明确提出赛后作为水上娱乐设施使用,赛后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后,以主题娱乐园的形式对外开放,广受大众青睐,目前运营状况良好(图4)。五棵松体育馆在篮球商业与娱乐演出方面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详细的赛后运营计划功不可没。2011年初,该馆根据万事达国际组织与美国全球领先体育娱乐推广公司安舒茨集团(AEG)之间达成的协议更名为“万事达中心”。这是第一家获得冠名的北京奥运会场馆,中国本土所有权及实际经验、国际活动管理专业技能与国际级赞助商第一次得到结合,为奥运场馆的常态运营开启了新的篇章(图5)。

二、场馆特点凸显“建”“用”矛盾

体育场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具有建设投资高、赛后利用率低、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在我国,体育设施的利用和运营仍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尤以为重大赛事而兴建的大型体育场馆问题突出。以下是导致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用”矛盾的几个主要方面,应成为建筑设计人员首要思考的问题。

1. 场馆数量多

大型赛事的体育类型覆盖广、竞技项目种类多,因此需要不同类型的场馆以满足比赛需求。以济南全运会为例,山东省确定建设和改造130个比赛训练场馆,其中新建场馆42个,维修改造88个,如此数量众多的比赛场馆对赛后使用与维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场馆规模大

大型体育赛事由于参与人群多、竞技水平高,因此对比赛场馆有一定的规模要求。以深圳大运中心为例,大运中心内的“一场两馆”承担了大运会的重要比赛任务,其中主体育场设6万个座位,主体育馆可容纳1.8万名观众,游泳馆设计3 000座(图6)。北京奥运会投入的场馆规模之大更是众所周知(图7)。

3. 投资成本高

大型体育赛事多采用商业化运营,电视转播、媒体宣传等对场馆的硬件设施标准有很高要求,继而带来投资成本的加大。北京奥运会场馆中仅国家体育场一座场馆的建设成本就超过了30亿元,而高投入必然带来后续的还贷压力,加之每年7 000万元的高额维护费用,尽快收回成本和平衡维护支出成为其赛后运营的首要目标。

4. 技术标准高

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对体育科技与工艺的要求十分严格,是体育科技发展的风向标。由于羽毛球比赛对场地的风向、风速要求十分严格,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采用了座椅下部送风的特殊方式控制室内空气流速,为运动员发挥最佳比赛水平提供保障。另外,大型体育赛事对场馆内部的声、光、热等环境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高科技措施为场馆赛后利用实现多功能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建”“用”结合的场馆设计思考

大型赛事场馆赛后利用应从立项决策、设计观念、管理体制各个环节入手,结合经济、社会、资源、效益、节能等多方面因素,追求“建”“用”的良好结合和平稳过渡。

1. 科学立项

场馆建设策划和立项一定要有科学而理性的分析研究,不能盲目上马。有数据显示,仅从2000年至今十余年的时间,国内就建设了30多个大型综合体育中心,一些没有正式赛事的中小城市也在兴建大型体育中心,甚至要做到“一场两馆”俱全。盲目建设将会造成竞技设施和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导致大众体育设施资金投入少、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宏观政策层面分析和掌控体育场馆建设立项的必要性与指标规格,以及场馆类型是否符合当地需求、群众体育设施与赛事场馆是否均衡发展等问题。建议城市建设与体育管理部门在这方面联合出台相关建设规划控制文件和引导政策,并加强实施监督效力。

2. 三方互动

在体育场馆进行深入设计前,运营方、建设方与设计方需共同对场馆进行互动研究,建筑师据此综合分析运营单位的实际需求和赛后利用施工改造难度。考虑到赛后利用是一个体育场馆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部分,体育比赛仅占很小比例,传统的场馆“赛后改造、赛时恢复”的运营思路需要调整为“赛时改造、赛后恢复”。北京科技大学柔道与跆拳道馆的设计按照奥运会比赛要求并不需要设置游泳池,但学校一直缺少一个供师生休闲娱乐的游泳馆,因此在设计时将热身场地作了处理,留出赛后恢复为游泳池的技术条件,实现了“建”“用”的良好结合和平稳过渡(图8)。

3. 功能定位

场馆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功能定位需要细致的设计前期分析,之后开始下一步的场馆深入设计。以五棵松体育馆为例,设计目标是作为大型篮球比赛馆,因此该馆比赛场地以篮球场地尺寸为标准,较国内其他大型体育馆(按照手球场地尺寸设计)小,以便营造更好的比赛氛围,既节省了投资又获得了极佳的每座容积指标。实践证明,五棵松篮球馆在篮球商业化、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该馆的赛后利用率(图9)。

4. 动态设计

体育场馆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场馆投资巨大,但几年后使用率逐年降低,关键原因在于定式化的设计未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变化。动态设计观则以实现体育场馆适应城市需求的功能弹性变化为目标。如惠州体育馆设计在注重体育功能的前提下,兼顾比赛、健身、会议、商服、休闲等功能的不同需求进行场地多功能设计,6 600座观众席中使用近4 000座活动座席,创造出45m×75m的超大型场地,拓展了场地的使用功能,提高了比赛厅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了该馆的使用率,较好地实现了“建”“用”结合(图10,图11)。

5. 节能设计

体育建筑寿命长、能耗大,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设计应合理有效利用能源,既提高能源利用率,也可节约日常运营成本。国家游泳中心的墙体和屋顶采用新型ETFE膜充气气枕膜结构系统,利用太阳能实现白天蓄热、夜间释放。经过建筑节能分析,该结构采用的ETFE材料比普通材料节能近20%(图12)。因此,场馆设计与施工、管理、运营都要贯穿生态理念,为“建”“用”结合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结语

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向前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链相比,我国的体育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大众体育已是必然之势。体育设施的建设也将会由无序自发到有序自觉,失衡现象也会得到改观。体育场馆设计的多元复合、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惠及全民的观念将大大发展和普及,体育场馆的建设将会更加注重“建”“用”结合与过渡,实现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梅季魁,等编著.体育建筑设计作品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梅季魁.现代体育建筑发展动态.时代建筑,1997(4)

[4]梅季魁,姚亚雄,梅晓冰.奥运建筑与结构.建筑学报,2003(2)

[5]梅季魁.中国体育建筑发展特点概说.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8)

[6]罗鹏,梅季魁.大型体育场馆动态适应性设计框架研究.建筑学报,2006(5)

[7]马国馨.体育建筑一甲子.城市建筑,2010(11)

[8]马国馨.第三代体育场的开发与建设.建筑学报,1995(5)

[9]王颂.从复杂到纯净的设计:聚焦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建设.建筑创作,2006(7)

[10]姜益强,林艳艳.体育建筑节能技术及应用.城市建筑,2010(11)

[11]孙一民,江泓.城市空间与体育建筑的契合——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建筑创作.城市建筑,2004(2)

赛后场馆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经营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在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文献、期刊和杂志, 进行归纳和分析, 为该研究提供资料和素材。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设计调查问卷, 该研究向体育场馆消费者发放105份, 回收100份, 有效问卷100份, 有效回收率达到95.2%。

1.2.3 访谈法

访谈调研期间, 走访了相关场馆的经营管理者并对其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模式进行了了解, 同时也和健身运动人群进行了交流, 了解他们对健身场馆的需求和消费观点。

1.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l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得出结论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国体中心体育场馆的经营现状

2.1.1 国体中心各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

收费标准的设定应当和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准相吻合, 国体中心的收费标准可以作为南昌市体育场馆经营收费的一个范例, 从调查可知, 除了游泳其他运动项目有会员卡和团购卡两种类型, 这两种卡优势在于适用所有对外开放的项目, 并且售卡金额越高赠送的金额也越多, 同时会员卡不限使用期限。游泳卡类型多样, 不同时段不同的价格, 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办理合适的卡, 而消费者对这种收费方法和收费标准的反映如何, 体现了收费标准的合理与否, 消费者对国体中心办理运动卡收费标准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总体而言有48%的消费者对于运动卡收费标准还是满意的, 但还有15%的消费者持不满意态度, 通过调查知道持不满意态度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属于学生, 因此该场馆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相关的政策, 比如对学生或者老人有相对优惠的政策, 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1.2国体中心各体育场馆消费者的群体结构分析

(1) 国体中心体育场馆消费者的性别和年龄结构。

在体育场馆参加运动的以男性居多, 占总人数的76%, 女性消费者较少, 占总人数的24%, 这有可能是与运动项目、家庭原因和工作关系等因素造成的。女性可能从事的运动项目大多是类似于广场舞、瑜伽等相对柔和的运动项目, 而这些项目对场地要求不高。在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5~23岁年龄阶段的消费人群最多, 占据了42%, 这个年龄段的人富有朝气, 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较高, 特别是很多小孩子由于现在学习压力较大, 家长对孩子参与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4~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消费人群占21%, 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大多忙于工作, 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身体锻炼上。41~60岁的占32%, 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工作不会那么繁忙, 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与运动锻炼。而仅有5%的60岁以上消费人群, 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相对于激烈的运动项目他们反而愿意在公园散步、打太极等相对平和的项目。

(2) 国体中心体育场馆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分析。

一般情况下体育消费水平越高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也越高, 即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越高, 从而也会对部分体育场馆带来了营业利润。由调查数据可知, 平均每月消费金额在100~200元的消费者最多占52%, 说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体育运动的消费观念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同时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2%的消费者对小球类项目更感兴趣 (小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大球:篮球、排球、足球) , 这是由于国体中心体育馆开办的小球培训班, 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说明这种培训班的方式还是能够带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还有29%的消费者倾向于游泳项目。

2.2 国体中心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国体中心是南昌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组公共体育建筑, 馆内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设备比较先进, 它能够满足城运会和世界单项比赛的要求。同时体育馆内的卫生条件很好, 不管场馆有没有被使用, 保洁员都按时对场馆进行打扫和清理, 馆内的摆设也是井然有序、简洁大方。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的水洁净, 环境优美, 具有国际标准的室内十条50 m泳道的比赛泳池一个, 300多m2的儿童嬉水池一个。让南昌的游泳爱好者一年四季都能在温暖的水中休闲娱乐健身。

消费者认为该场馆的选址较偏远, 使场馆远离了南昌市的中心区和居民区, 与城市生活相距较远, 场馆人流量稀少, 交通不便, 距离场馆较远的居民会考虑交通费、时间等因素宁愿就近选择一些俱乐部或运动场地进行锻炼。同时该场馆的经营成本过高, 只有比较大型的赛事才能在这里开展, 场馆对外开放, 光每年的保安保洁费用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场馆相关负责人付晓军称, 国体一年的养护费至少在1600万元以上。又因为场馆设施和器材配备都比较先进, 所以维修花费的费用也相对其他方面的花费要高很多。

3 发展对策

3.1 经营模式要多元化

通过实地考察和前期的调查我们得知, 体育场馆举办的活动大部分都是一些运动赛事,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 合理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场馆资源优势, 摒弃只搞体育的传统模式, 必须以体为主, 以商养馆, 开展更多大型的活动, 采取多元化的运营模式, 积极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活动, 使场馆区域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活动中心, 以提高其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对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从消费者对运动卡办理的收费标准满意度上可知, 还有许多消费者持不满意态度, 因此, 场馆相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标准, 对于学生、老人等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带动整个消费圈。再者, 由于场馆地理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 因此找相关部门协商优化公交路线, 使市民可以更方便的到达国体中心, 解决交通问题。

3.3 能源费、税优惠政策

政府应该对体育场馆日常的能源消耗费用上给予优惠, 降低水、电、气等能源费用降低收费标准, 应将其经营性用水电、电、气的收费标准, 改为行政事业单位能源收费标准。其次出台优惠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文化产业标准取代非娱乐业标准征收营业税等税种, 降低税率。

综上所述, 南昌市国体中心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改进制约其经营发展的因素, 充分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使之将来不只是一个体育场所, 而是一个融体育、休闲、旅游、商业等多功能的区域。

参考文献

[1]高扬.大型体育场馆设施产业化运作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8) :349-350.

[2]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 2000, 22 (4) :81-85.

[3]梁利民.“九运”后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经营环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702, 22 (5) :15-17.

[4]陈元欣, 王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5) :17-21.

上一篇:课外实践下一篇:强化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