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2024-12-11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通用8篇)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1

煤炭企业的低碳发展,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实施绿色开采和全产业链节能降耗,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1]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煤炭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塌陷地与矸石山等[2]。

1.1水污染治理分析

煤炭开采过程中,进行的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成的导水裂缝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然疏干,破坏了地下水资源[3]。

具体的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矿井水和工业废水三大类。

以兖矿集团为例,,兖矿集团共产生矿井水1972万t,工业废水2257万t,生活污水1901万t(其中,医疗废水28万t)。

矿井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部分离子、少量的有机物和大量的细菌[4]。目前,对于有配套电厂的煤矿,其矿井水经处理后多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部分作为井下生产用水,复用率较高;其余部分煤矿的矿井水多作为农田灌溉和景观水加以回用,复用渠道较单一。20兖矿集团各生产矿井矿井水处理、回用与排放情况汇总见表1。

煤炭企业一般生活污水均能达标排放,但中水回用率差异较大,存在部分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中水资源的情况。

煤炭企业的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煤业、电力、煤化工等部门,水质水量变化大,处理工艺多样。

煤业公司洗煤厂煤泥水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一般采用洗水闭路循环一级标准,补充水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洗煤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和零排放。

电力行业废水主要为锅炉排污水、循环水排污水、含煤废水等[5]。通过实施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消除跑冒滴漏、RO浓水利用、化学生产废水回收利用、冲洗水改造、射水泵更换为真空泵等节水措施,废水产生量尤其是锅炉排污水、循环水排污水排放量逐渐减少。

煤化工产业排放的废水主要为化工废水,包括合成氨、尿素、甲醇、醋酸、焦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化废水、造气废水、甲醇精馏残液、循环水排污水及地面冲洗水等,主要采用SBR法、A/O、A-A/O等处理工艺。

1.2大气污染治理分析

煤炭企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废气排放、SO2排放、烟尘排放、NOx排放等。

煤炭产业废气排放来源主要是各矿区的取暖锅炉和电厂锅炉,主要排放污染物为SO2、烟尘,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布袋除尘、水膜除尘、静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炉内喷钙脱硫、废碱液湿法脱硫等处理工艺,废气经处理后均达标排放。

1.3固体废弃物治理分析

煤矸石、炉渣和粉煤灰是煤炭行业排放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主要通过开发建设低热值综合利用电厂、用作建筑材料、填充塌陷地、井下注浆和铺筑道路等,一般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理率都可以达到100%。

煤矸石分为两部分,一是煤矿在采掘过程中产生的掘进矸石,二是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洗矸。掘进矸石热值相对比较低,可代替粘土作为水泥厂的原料之一,也可用于造砖和塌陷区回填;洗矸热值比较高,主要作为坑口矸石电厂的低热值燃料使用和作为造砖、造水泥等原料。

炉渣和粉煤灰主要作为井下注浆、塌陷区回填、制砖和作板材、生产水泥砌块和作为生产水泥掺加料使用。

1.4塌陷地与矸石山生态治理

为有效治理采煤塌陷区,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一般采取矸石回填、土地复垦等有效手段,对各矿区的塌陷区进行治理,积极恢复受损生态系统。近年来,兖矿集团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投资35000万元,在采煤塌陷区建设农、林、牧、副、渔、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园区36400亩,年产值18200万元,获益910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56000万元。

2煤炭企业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需优化配置目前,矿井水处理后约有一半以上用作电厂循环冷却水,其他作为生态绿化用水、灌溉用水、井下抑尘用水,利用方式较为简单,处理后的矿井水水质较好,应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比例,单位的生活污水再生水回用率差异较大,应进一步拓宽水资源利用渠道,实现片区优化配置,提高回用率,实现矿井水、再生水的优质优用,以降低工业新鲜水取用量。

2.2烟尘、SO

2和NOx减排的力度需加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尾气深度处理亟待加强,工艺脱硫和锅炉燃煤脱硫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3矸石治理、塌陷地的生态修复需多样化新增矸石的治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历史遗留的矸石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加大投入,开展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实现矸石堆存量的消化与生态治理。

3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产业路径

针对煤炭企业在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贯彻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理念,将煤炭企业的产业低碳发展路径设计如下。煤炭企业以煤炭为主业,拉长产业链发展,进行多元化运营,一般会涉足电力产业和煤化工产业,以下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业、电力产业和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3.1煤炭产业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企业可以采用新型开拓布置方式、减少矸石产出量,大力开展土地复垦研究,搞好土地资源复垦利用,建立新型矿区发展模式,采用新型搬迁方法,建立水资源公司,对水资源统筹管理、分类治理、综合开发、分类利用,建立资源平衡协调机制,统筹资源流动或交换,提高衰退矿井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行总量控制,延长产业链,搞好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抓好煤泥、中煤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搞好煤矸石开发及利用,稳定现有项目,发展新兴利用项目,强化企业节能、节材等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节材先进技术,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合理配采、提高回采率[6]。

3.2电力产业

对煤炭企业现有电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最合理的利用,发挥其最大效力;

调整火电的产业结构,根据具体情况规划大型火电机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规模优势;充分研究煤炭采掘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煤化工废气建立IGCC电厂[7];燃煤电厂做好煤的清洁利用,所有的发电厂做好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全面引进电力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优化整合人员的搭配,全面提高电厂的人员素质;加大对发电行业科学技术研发,提高电力企业全面的科学技术水平;研究煤化工等产业与电厂周边区域内相关企业、行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需求,做好产业间的系统和配套,提高利用效率[8]。

3.3煤化工产业

随着国际石油形势的日趋紧张,发展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煤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延伸产业链,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产品;

另一方面,必须按照低碳发展的理念规划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把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纳入到低碳经济体系中进行统筹规划,按照生态工业理论和低碳经济理念,提高煤化工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2

(一)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污染越来越严重, 人口日益增长,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一系列问题, 还有全球变暖, 冰山融化, 气候反常等也被确认为极其重要的污染问题。

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能源变革、生活方式、生产模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生产技术革命, 是人类社会寻求进步的又一大社会方式, 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社会环境模式。

(二)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高效低能的经济模式, 其实质也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清洁能源结构, 追求绿色经济。核心是提高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 产业结构和人类生存观念和谐发展和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减缓排碳量, 实现低碳生存, 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为全球生态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发展模式, 是一种维护地球生态, 保持生态圈碳平衡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中“低”是指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和破坏, 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和生物圈的和谐, 其根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中碳的动态均衡。

(三) 发展低碳经济对能源产业和煤炭企业的影响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降低单位GDP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 从而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 使发展的成果可以为人民有效的共享。

走低碳经济之路的重中之重就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它逼迫人们转变消费观念, 消费方式, 改善能源利用率, 控制和减少一次性能源的排放量, 特别是减少煤炭的直接燃烧和污染, 在人们最为熟知的消费领域, 生产领域, 广泛的使用再生产能源和清洁能源, 减少碳的排放, 提高环境质量。

第二低碳经济可以带动能源行业发展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是全世界的共识, 能源产业也要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 走向科技, 文明, 创新, 低碳的发展模式。未来20年之内, 世界上能源的主导来源依然会是化石燃料, 同时, 风能, 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等也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而得到快速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地热能, 潮汐能将会发展的更加迅速。

未来全球能源的结构应该是以化石能源为主题, 零污染, 零排放能源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尤其是需求量稳重上升的石油和天然气, 而煤炭需求则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趋降低, 在能源的生产结构中, 天然气的比重将持续上升, 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对象, 如果各国能实现气温增长在2℃以内的话, 那么全球将在2020年达到化石能源需求峰值, 而到2030年, 零排放能源将占到全球主要能源需求的30左右, 这是国际能源署的看法。

今后我国能源行业必须紧跟世界潮流, 走向低碳的经济模式, 以低碳减排为目标, 向能源的高效, 节约, 清洁的方向发展, 保证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

第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我国的低碳经济要发展, 应该首先从能源消费入手, 引导能源消费。低碳农业: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1) 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 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以及节能环保型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 低碳城市:开放低碳居住空间, 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交系统。大力提倡节能产品和节能措施, 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达到减少能源消耗,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目的。3) 碳汇减碳:植树造林, 生物固碳, 扩大碳汇。4) 节能减排: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以替代高碳燃料。减少能源消费, 增加可再生能源。5) 发展洁净煤技术, 以清洁的煤制燃料产品替代煤炭的直接燃烧。水电的碳减排潜力巨大, 应该大力发展。6) 积极参与碳市场减排合作。

二、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 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的任务尤其繁重

截止到目前, 我国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口有1500万, 有2200万的城市人口只有最低的生活保障,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高碳”特征的环境污染。

(二)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会持续长期的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 我国这样的能源结构是与我国的能源储备分不开的, 在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能源使用条件, 由于我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有限, 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将会是曲折和艰难的, 目前, 我国煤炭的消耗量占据了各种能源的百分之七十, 远远超过石油, 天然气等相对洁净能源, 煤炭的气体排放强度和控制难度都要比气体大。

(三) 能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相对辽阔, 煤炭资源储备主要在华北, 西北地区, 水利资源则分布在遥远的西南地区, 石油, 天然气资源则赋存在东、中、西部和大部分的海域, 资源的贮存与能源消费地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 导致长距离的西气东输, 北油南运, 西电东送, 成为我国能源使用的显著特征, 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能源, 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成本。

(四)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 中国煤炭资源开采的地质条件较差, 井工开采占储量的大部分, 露天开采占极少量。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 埋藏深, 勘探技术要求相对国外较高。而具有多种用途的水利资源则集中在了西南的高山深谷之中,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五) 科技水平落后, 科研能力有限

我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技术有限, 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技术转让, 但是国家的技术保护严密, 关键的技术还是要靠自己研发, 这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在我国低碳行业的建设中还未形成, 因此, 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等新的技术理论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六) 低碳生活方式需要长期规划

生活个体已经逐步适应以前的生活方式, 不愿意改变浪费能源的习惯, 这是当今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我们习惯的舒适、富足生活, 都是以过度消费能源为前提。比如下班时不关饮水机, 打开着插座, 停车等人时不熄灭车, 这样都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也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因此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的技术选择必须走向低碳经济。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煤炭企业发展策略

煤炭企业本身既是能源的生产方, 同时也是能源的高消费方, 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命脉, 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 当前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是, 如何发展企业的同时, 做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一) 煤炭企业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煤炭企业应该调整资源的发展模式,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环境与资源利用并重, 着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尤其要要保持低碳发展与企业利润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从而保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做大企业为目标, 以建设绿色矿山为方向,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构建适合企业和当代社会发展的经济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 保证经济效益和安全, 低耗, 少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煤炭企业应对措施

1) 适当调整发展观念。合理的调整发展结构是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必然, 将追求利润转化为发展平衡性, 科学性, 首先, 重视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同步性, 注重员工的收益和职业生涯的共同成长。其次, 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节能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注重质发展的基础上, 加强环境保护, 注重节约能源, 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推动力, 要培养有创新思维、懂得技术革命的新型人才, 有理论素养的高素质技术和管理队伍, 重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 从而从技术上对低碳经济进行把关。

3) 加大科技投入。强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用先进的环保工艺和新技术, 改造耗能高, 排放高的设备, 提高设备的节能指标, 充分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 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求我们充分做好煤炭加工和低碳非煤产业, 运用信息化、自动化。节能减排技术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升级, 是提高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5)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有力强化节能环保的基础管理, 立足于节能环保的法规政策, 合理的调整节能定额指标, 完善节能环保的基础管理制度, 充分落实节能环保手段, 确保节能环保工作的稳定运行。

6) 加强高新企业的培养。充分按照“生态、绿色、循环、高新技术”的新时代要求, 充分培育新的能源企业和战略企业, 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 建立环保, 现代化的煤炭企业, 为当前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增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尹润锋.我国新能源产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王雷石, 段书武.现代煤化工产业能耗状况与节能对策研究[J].洁净煤技术, 2012.

[3]赵洪修.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路径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11.

[4]宗云峰.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探讨[J].煤炭工程, 2011.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篇3

美键词: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洁净煤技术;产业链;产品链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的《里约宣言》中对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述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所谓可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根据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但平均储采比只有52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5年。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根据1991年到2009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及其构成表如表1所示,反映的十九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根据近几年我国经济和能源供求关系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进行了趋势照常(BAU)情况下我国能源需求研究和分析,按照情景分析结果,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6,2亿吨标准煤,预测结果如表2所示。按低碳经济预测如表3所示。

三、制约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为25,2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煤炭企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的煤炭资源,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燃料,而且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有机原料,它在地球上的赋存量是有限的。因此说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严重的箭J约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煤炭开采浪费惊人,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山西是最大的煤炭产区,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该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为10%到20%。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达到80%左右。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战略性能源。

污染严重。煤矿开采能够造成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对土地资源毁灭性的破坏。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国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积达87万公顷,平均每开采万吨煤地表塌陷达0.2公顷。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完善净化就被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煤炭开采过程中所释放的矿井瓦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此外。矸石能自燃释放出的大量SO2、CO2、CO2等有毒气体。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我国目前国有煤矿共有矸石山1500余座。其中长期自燃矸石山389座。严重污染了矿区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从我国能源发展的需求、现状与特点出发,在2l世纪上半叶逐步构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主要包括:

第一,根据资源与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

第二,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

第三,大力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供应。

第四,大规模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的发展应该积极起步,力求其所占能源份额将明显提高。

第五,未来新型能源,主要是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与大规模海洋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能源产业,要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应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坚持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形成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结构。煤炭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的战略性能源,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人、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如在煤炭资源开发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清沾技术,包括废物减少排放技术、减轻地表沉陷技术与生态重建一体化技术、煤层气开发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等;在煤炭深加工和利用方面,积极推广沽净煤技术,包括煤炭洗选技术、型煤加工技术、动力配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炭气化和液化技术、烟气净化技术等;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要采用包括土地复垦与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矿井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等。

(1)实行清洁开采

清洁开采是立足于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岩层控制及相关技术、实验研究平台等的开发和建设,加强对难以开采的煤层的开采,并在开采过程中尽量少排出废弃物,降低开采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程度。

(2)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简称CCT)是指煤炭再开发、加工、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运输、燃烧及污染控制技术的总称。目前,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3)加强煤炭综合利用

煤炭采掘和洗选加工仅仅是产业链和产品链的起点,许多煤炭下游产品和共伴生资源以及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都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链接开发煤

炭下游产品和共伴生资源产品。

2.煤炭企业今后重点发展应用的技术。

(1)高效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成套装备研究开发。

(2)大型集成化模块选煤厂成套技术和装备开发。

(3)高硫煤、难选煤脱硫技术与工艺。

(4)煤炭液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5)煤炭气化技术及以煤炭气化基础为煤化工多联产技术。

(6)煤炭洁净燃烧技术。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4

摘要: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说绝对不陌生,随着我国新出台的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实行,我国很多企业也渐渐开始了解低碳经济,也开始慢慢的把企业的发展和发展低碳经济联系起来。在我国以往的发展历程中,对于环境保护虽然也不断都有各种各样的环保法规出台,但是对于我国实际的环境保护贡献一直都微乎其微。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较弱,另一方面这些环保法规的设定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再加上很多企业的不重视,我国的卫生环境形势也在不断的恶化。面对此种情况,国家推出新的环保税也的确是大势所趋。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战略 篇5

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但煤炭产业真正的发展还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除1997-2000年期间出现递减以外,我国煤炭产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能掩盖中国煤炭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多重问题。

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低。

到2002年底,我国煤炭企业数约25000个,但全国煤炭企业平均产煤量仅为6.33万吨左右。2002年,我国年产原煤达到4000万吨的企业只有神华、兖矿、大同与西焦煤集团公司共4家,超过5000万吨的只有神华一家,但神华集团公司的市场份额不到5%。

问题之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高居不下。

我国煤矿的生产效率较低,国有重点煤矿的工效为3.057吨/工,是世界上最低的,但在百万吨死亡率方面高出先进产煤国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之三是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20年累计浪费煤炭资源1000多亿吨;而据有关人士测算,实际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总量可能要达到2000亿吨以上。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问题之四是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

我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

在煤炭加工过程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对原煤的筛分、洗选、动力配煤和土法炼焦。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吨,洗煤废水4000万吨,煤泥200万立方米。

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

问题之五是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这些包袱主要包括: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业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费大幅增加;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铁路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

问题之六是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

此外,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转换较慢、管理方式粗放、科技进步缓慢、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

煤炭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之痛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以资源地理分布为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导致了我国煤炭企业众多、规模不大、包袱过重、跨区域扩张困难。

建国初期我国煤炭产业制定了矿井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这种以资源地理分布为唯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明显地具有“项目公司”的特点,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资源进行开采,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矿区远离城市,因地而建的矿区不得承担起各种社会职能,形成沉重的包袱;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时间的推移,开采成本逐步加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随着一些矿区资源的日趋减少甚至枯竭,这些矿区中“关闭破产”压力不断加大。

二是煤炭资源长期的无偿与低价的有偿开采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小煤矿丛生,煤炭采出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基本上是无偿开采。尽管目前根据新修定的《矿产资源法》要求煤炭资源实行采矿权转让,但实际转让费都很低。资源的无偿或低价获得直接导致了煤炭产业进入壁垒过低,一些小煤窑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即可打井采煤,这为小煤矿“遍地开花”打开了方便之门。它们为了更多地获利,粗放式开采成本最低的、经济效益最好的那部分资源,结果煤炭的采出率很低,浪费了大量 1的煤炭资源,而对于那些煤炭共伴生品更是视为垃圾随地乱堆;近些年来,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出率也有所降低。

三是资本金投入不足与长期偏低的煤炭价格导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财务负担过重、自我积累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无偿开采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但资本金投入的不足也使企业普遍背着沉重的财务负担。与此同时,我国煤炭长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低价格,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长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乃至长期全行业亏损。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我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更新资金缺乏,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煤炭生产与消费的体制性分离导致煤炭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煤炭附加值,发展受制于铁路运输,并被指责为环境的污染源。

目前我国每年电力用煤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煤炭的第一大用户。由于煤炭业不允许发电,而电力业也不能采煤,煤炭企业无法获得因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而形成的高附加值。由于我国电力企业消费的基本上是原煤,导致了我国煤炭的入洗率仅为25%(发达国家的煤炭入洗率为90%以上),且主要是供应炼钢用的焦煤入洗,而我国现有煤炭洗选设备空置率达到65%。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平衡,在长期煤电分离的体制下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格局。目前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0%左右。由于铁路货运发展滞后,运力有限,我国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都受制于铁路运力而难以提高产量。

此外,由于燃煤单位的设备普遍没有脱硫装置,直接燃烧原煤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一些媒体于是将煤炭归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呼吁煤炭企业提供洁净煤,而实际上煤炭消费过程中是否形成污染,主要在于煤炭燃烧的设备。

五是以产量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与安全事故处罚不力导致我国煤炭产业安全事故率过高。

增加煤炭产量长期是我国煤炭产业的基本政策,在增产的压力与动力驱动下,我国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尤其是小煤矿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而且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一般只有为数不多的经济补偿而很少受到相关法规的严厉处罚,结果导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率长期高居不下。

此外,我国煤炭勘探单位长期被定位为事业单位,通过中央财政拨付的有限的事业经费而进行无偿勘探,由于勘探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煤炭已发现的资源勘探程度低,可供建井的精查储量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煤炭的可持续开采。

美国经验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借鉴

经验之一: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必须有偿合理且可持续性地开采。在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负责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内政部土地管理局负责煤炭资源的租借。美国资源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对联邦公有土地煤炭资源实施租借方式,对煤炭资源已勘探清楚并进行了资源评价的矿区,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开采者;对煤炭资源尚未探明及未进行资源评价的矿区,实行勘探和开采优先的办法。

煤炭资源价格确定是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炭资源储量、煤质、最大的经济回收率、煤炭开采难易程度和开采成本,以及地产价值、银行利率等。由于对煤炭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并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系统管理,美国煤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总采出率达到80%以上。

经验之二:煤炭在其开采、运输与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外部性,政府需要综合控制。

美国政府在控制煤炭开采与加工过程中负外部性的主要措施有:严格审批煤炭建设项目,对凡是没有达到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的矿区不准开采;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

对于煤炭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美国主要是通过环保立法来控制,对排放气体各种污染物含量的严格规定,限制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氧化氮及烟尘的排量,各用煤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型脱硫集灰等设备,许多煤矿只得停采含硫量高的煤层,改为开采低硫低灰的优质煤层。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矿业局,并在各煤矿区建立安全监督机构,派驻检查人员加强检查;颁布煤矿安全保健法,授权全国各地250名安全监察人员在紧急危险情况下有权停工撤人;要求矿主事先交纳足够的事故处理保证金,每死亡1人要赔付数十万美元,使得煤矿死不起人。

经验之三:煤炭产品是一种中间投入品,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标准在于根据市场需求而提供效益最大化的终极品。

目前在我国还有煤炭总产量13%的煤炭为居民直接消费,而美国99.5%的煤炭都是作为工业中间品。煤炭产品并非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唯一目标,美国不少煤炭企业建立坑口电厂将产煤改为输电、建立煤炭气化厂和焦油提炼厂直接生产煤气与焦油。

经验之四:煤炭产业是一个竞争性产业,充分竞争导致煤炭产业全员效率不断提高,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地开发。

在美国,1991年独立的专业煤炭公司所属煤矿产量仅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7.3%,而美国以外的国际财团和外国公司控股煤炭企业已经日益加快进入步伐。因竞争较为充分,美国煤矿的全员效率而一直保持着世界最高水平,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不断地占有更多的资源,最终使煤炭资源获得更为集中且高效的开发。

经验之五: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于有效地获得与运营煤炭资源,创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在美国,由于煤炭可采诸量的55%为联邦政府所有,而45%为私人所有,因此美国各大煤炭公司一方面通过投标从联邦政府获得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通过收购兼并国内外煤矿而控制大量的优势资源。如美国皮保迪公司到2002年底其煤矿已分布在美国的九个州和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共占有91亿吨可采储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美国煤炭企业在交易与运输方式方面也不断创新。长期供煤合同已成为美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销售方式,皮保迪公司还与铁路公司合作创造了万吨长大单元列车,美国固本煤炭公司在俄州修建全美第一条年运煤量120万吨的水煤浆输煤管道。即便如此美国煤炭运输的费用仍然较高,煤炭企业又开始发展坑口电站,目前它已成为美国能源基地建设的常规模式。

中国煤炭产业战略发展思路

为实现我国煤炭资源合理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实施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资源管理与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在煤炭资源的价值链创造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战略目标的不同,它们基于资源运营的战略思路并不一样。

对于煤炭资源的所有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政府部门战略思路是通过招标、拍卖与挂牌等方式有偿转让煤炭资源的探矿权与采矿权,获得因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而形成的收益,并期望这种收益尽可能的合理与最大化。

对于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者而言,这种思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制定符合客观现实的环境保护法规,并通过严格地执法,从而有效解决煤炭资源开发、消费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尤其是大力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率;另外还要根据国家经济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并按规划投放煤炭资源,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充足性。

对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出资者而言,这种思路是通过对以往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获得较高的收益。但考虑到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因此政府部门的战略思路是在对这些行政授予的煤炭资源价值的合理评估,通过矿业权的逐步流转而获得煤炭资源的收益。

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者而言,基于资源运营的煤炭企业的战略思路是通过煤炭资源矿业权投标拍卖挂牌与收购兼并等方式多渠道获得丰富的优势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炭资源合理地开采、加工、销售与运输而不断地提高全员劳动效率与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经济合理开发而获得最大化的经济绩效。

战略方式多样化

在不同的战略思路下,各利益相关者实施基于煤炭资源运营战略的方式也不相同。

作为资源所有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类似“三部曲”。一是建立垂直集中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具体来说,重要的或规模较大的煤炭资源矿业权的转让需要由国土资源部直接处置,规模较小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转让则由国土资源部授权省级国土部门处置而在国土资源部备案。二是认真制定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规划。三是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未真正做到有偿开采,因此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全国的煤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各地煤炭资源矿业权的指导价格;对于行政授予的国有重点与地方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进行矿业权评估与转让,并将其转入国有资本金;对于乡镇与私营煤炭企业所占有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进行评估与转让,并将其上收;对于准备新开的煤炭资源的矿业权可执行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6月11日颁布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开转让。

作为国有煤炭企业出资者,政府实施的战略方式包括:客观评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并转为国有资本金;尽可能转让国有股份,逐步将国有资本退出煤炭行业;解决煤炭企业中遗留的历史问题。

作为行政管理者,政府实施战略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矿区环境保护,认真贯彻执行《煤炭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二是依法控制煤炭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强制煤炭消费者采用洁净煤技术,从煤炭价值链的终端实施控制,促进煤炭产品的升级。

作为煤炭企业,其实施的战略方式有:一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如参加政府部门的招标、拍卖与挂牌,从政府部门获得煤炭资源;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开发,获得其他煤炭企业的优势煤炭资源;还可以走出国门占有国外的优势煤炭资源等等。

二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若条件许可且效益可观,可以通过煤电联营的方式将产煤直接变为发电,同样可以变为产气或产油;在只能生产煤炭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可能地提高洗精煤比重;另外,还要不断提高煤炭的采出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再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煤炭共伴生品的综合利用率,从而变废为宝。

三是提高产量规模,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要不断提高产量规模,通过收购、兼并与联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几家年产量过亿吨原煤的企业集团,形成较强的市场势力,减少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确保煤炭资源的收益。

四是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提高全员原煤劳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五是降低交易与运输费用,提高煤炭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变输煤为输电,完全消除交易与运输;就近寻找客户,减少运输费用;以长期合同的方式与重要的客户建立伙伴关系;根据效益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采用管道运输、与铁路部门合作发展大马力机车。

六是注重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

七项战略发展建议

建议之一:构建煤炭资源管理体系,规范煤炭资源有偿开采制度。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在于建立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体制,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家对煤炭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制定全部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制度,并出台全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实施方案。

建议之二:明确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主体,准确评估煤炭资源价值。现行一些煤炭上市公司的煤炭资源矿业权评估的委托者是企业本身,它们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严重低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建议在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过程中,必须由政府部门委托评估,从而客观准确地评估出煤炭资源的真正价值。

建议之三: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塑造煤炭产业的健康主体。现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绝大多数改制并不彻底,依然关心的是煤炭产量,而不是煤炭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必须深化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减少国有股比重,建立多元投资主体,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议之四:改革煤炭资源勘查体制,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查能力。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的普查率较高,但精查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煤炭勘查仍然实施事业单位体制而进行无偿勘查,勘查经费严重短缺,勘查的内在动力也不足。建议深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将煤炭勘查单位转变为公司,进行商业性运作,实施有偿勘探。

建议之五: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负担。由于绝大多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接受能力有限,导致这一改革至今难以真正实施。建议政府将煤炭资源矿业权转让的一部分收益帮助地方政府接受煤炭企业所分离的社会职能。

建议之六:加快发展铁路大马力机车,提高铁路煤炭运输能力。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长期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短时间内即可实现的方法则是大力发展大马力机车,提高单列货车的货运能力。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6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谋求生存之道,就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如寻找低碳替代原料、研发低碳新技术、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未来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企业应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点滴做起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体系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新概念。如今,低碳经济不仅是指政府的一种政策向导,更是人类越来越追寻和尊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推行,终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低碳节能的大趋势对中国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如何大幅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已成为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同时,这一大趋势也催生了新兴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以及革命性的新能源方式,为中国企业跻身世界领先企业行列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目前,正值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时期,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法律的支持,注重绿色低碳经济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氛围。企业在此背景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政府从观念更新上推进低碳经济,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当前这种社会氛围和政策引导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推行低碳经营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2.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我们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一。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宏观政策的引导,企业就应该有相应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目标,如创造多少绿色产品、实现怎样有效的长效机制以保证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信息和稳定的减排技术支持等。如房地产业界发现了推出“低碳建筑”的可能。王石说,按照中国房产市场的销量,如果开发商对商品房进行统一精装修,每年将可以减少1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万科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以此为方向作出努力。而像锋尚集团,近年也提出了“输出节能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管理”的定位。

3.从点滴做起,不断推行和宣传低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低碳经济对前期资本投入的较高要求,导致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集团等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一些银行同时也是低碳经济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壳牌石油公司也承认,风能和太阳能“在与新的组合项目争取投资机会的竞争中步履蹒跚”。因此,一些新能源虽然符合低碳要求,但成倍增长的运营费用直接导致走向市场时

难以立足。但是,企业可以考虑先从小事做起,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先避开前期大成本的投入,比如企业可大量使用节能灯泡、节能水管,环保材料做成的办公用具等。

二、充分发扬创新精神

1.积极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含碳量极高,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知名家具品牌都已经在家具制品的某些部位使用了纸做的蜂巢板。因为,这种蜂巢板产生的“替代”效益是惊人的,每1吨的蜂窝纸材料,可做成30~50立方米的蜂巢板,用以替代同样体积的实心木材。据统计,国内家具行业每年消耗木材有1亿立方米,如果蜂巢板能够替代其中的20%的木材用量,就可以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也就意味着12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且,蜂巢板的特殊结构(类似蜂巢的六边形空心结构)与实心木材或板材相比,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

2.积极探索和研发相关新技术。思科公司就通过网真这样高清晰度的远程ip视频会议产品来减少航空旅行次数,仅此就已减少了1000多万立方米的碳排放量。而像丰田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镍氢电池之后已经集中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汽车动力锂电池的研究之中。未来,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上市亦将把交通领域的“低碳”目标再次提升。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注重低碳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但企业目前大多忽略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

尬现实。

4.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企业可尝试在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增加自然环境的内容,特别应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增加绿色资产、绿色费用、绿色效益的确认,并研究各种方法进行自然资源的价值计量,以及通过有效的绿色信息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低碳是一种时尚,同时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人类的自救。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下,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强,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诚信度高。

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1)法律责任。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经济责任。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和就业等。(3)伦理责任。如内部的追求零安全事故、零职业病,外部的参与公益事业等。然而随着环境保护(主要针对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减排、减耗完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经济大战中占得先机,同时也考虑到中国资源短缺这一现实,企业就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重视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在“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之下,中国尽管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原则上,显示出大国风范。

3.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打入世界的关键。

4.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中国能否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与能否很好地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息息相关。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做起。

总之,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经济和社会整体出发,发展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引导低碳消费,努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2]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9):2-8.

[3]黄家顺.刍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10(12):49-52.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24-25.

[5]姜建军.低碳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J].今日国土,2010(4).

[6]肖韶峰.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均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7]张莹婷.低碳经济——中国的必然选择[J].工业炉,2010(4).

[8]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9]邓越月,金仁椒.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7

1. 生产条件的约束性。

农业企业的生产对土壤、气候、水分等环境资源条件的要求较高, 具有较强的环境资源约束性。这意味着对农业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际发生金额大小的核算, 还应考虑生产要素投入的特殊性, 以及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 因而全面的成本管理思维和从源头进行管理的思路, 恰恰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不谋而合。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战略性和全面性, 它不但提供财务信息, 而且提供非财务信息, 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2. 生产对象的独特性。

以有生命力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为生产对象是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大特点。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按传统成本管理只能反映其生产成本的实际投入及间接费用分摊的财务信息, 无法体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连贯性与周期性。而战略成本动因则可以根据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来找出成本变动的真正因素, 进而将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反映。成本核算从战略管理出发, 着眼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适用于农业企业生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农产品的生命周期性, 决定了农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成本计算期的灵活性, 需要动态反映产品的质和量, 而系统动态性正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大特点。

3. 生产区域的分散性。

农产品的生产对土壤、水分、气候等资源的要求比较高, 且生产具有区域的分散性。跨区域的农业企业, 在运输、储存、人力分配等方面成本较多, 加上间接费用的分摊缺乏合理性, 以致农产品成本往往被拉高。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将有效改善农产品成本失真状况, 结合农业生产产业链并利用价值链分析单项产品价值, 用价值链分析成本与收益, 剔除不增值活动环节, 从而降低由于分散性所带来的物流费用及人工费用等成本。

4. 经营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农业企业由单一的集体经营形式转变为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经营形式导致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及核算对象的多变性。现有农业企业成本核算很多都是在企业会计制度框架下, 照搬工业等企业核算模式, 财务信息单一, 相关性不强。在战略成本管理下, 不同经营形式就有不同的产业链和作业管理, 因而其成本信息项目也不尽相同。

5. 生产管理的依赖性。

由于农作物在生长期和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内在和外在物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对劳力的安排和劳动者的技能有较强的依赖性, 需要生产者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灵敏度, 实施精心组织、精心管理, 从而对生产者或者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只对耗费的人工进行计量是不正确的, 应根据生产流程, 有效分配资金、人力等资源, 按作业归集成本, 将生产投入的人力资本真实地反映出来。

6. 生产经营的风险性。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企业风险的多重性, 企业不但面临二三产业企业同样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产品风险, 而且面临自然灾害、动植物病虫害等带来的风险。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越来越高, 农业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风险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 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应该建立在成本的持续降低上。

二、低碳时代价值链分析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农业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包括三个方面: (1) 识别成本价值活动, 包括碳成本与顾客价值增加值匹配关系, 找到关键价值活动, 也就是找出引发资源消费成本发生的“基本单元”。 (2) 识别成本或价值驱动因素。将价值链分析运用于作业成本分析, 并将分析的内容划分为多个相互联系的作业, 根据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 找出引起作业驱动成本因素, 以作业作为成本归集点, 分析作业带来的增加值。 (3) 识别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 找出企业需要统一规划的活动, 通过各种权益活动进行成本效益的优化。

1. 内部价值链分析。

(1) 农业企业的内部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组织资源及环境资源。生物资产无疑是农业企业最具特征的物质资源;农业生产技术及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品牌是农业企业的无形资源, 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组织资源关系着农业生产是否科学有效, 农业生产的灵敏性和时节性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对企业组织资源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环境资源是农业企业的重要资源, 环境资源包括企业因发展绿色农业而带来的审美价值和环境效益。在分析内部资源时, 应着眼于成本降低, 包括碳排放量减少和碳成本降低及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2) 农业企业能力主要指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财务和组织管理等能力。企业产品能给顾客带来较高的价值, 与竞争对手相比有较大优势且很难被模仿, 这种资源称之为核心竞争力。能够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通常是稀缺资源、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不可被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3) 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可分为作业基础、数量基础、结构性基础、执行性基础等四种。农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以作业成本管理为核心, 辅之以结构性和执行性、数量动因管理。利用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 找出引起每个作业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 考虑作业变动与顾客价值及碳成本的关系, 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高碳作业和低碳作业, 剔除非增值且高碳作业, 保留低碳增值作业。

(4)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孕育”到“消亡”的全过程, 农业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可概括为五个阶段:产品种子研究与培育阶段、播种阶段、养殖阶段、销售和顾客消费阶段, 农产品在这五个阶段发生的全部消耗即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国际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和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对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了规定, 农业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 应将碳成本考虑进去, 尽量减少碳排放和碳成本, 使产品成本持续降低。

如图1所示, 农业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企业层面价值链、业务层面价值链和业务单元层面价值链。企业层面价值链活动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包括收入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业务层面和业务单元层面价值链活动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将企业目标细分到各单元内部。农业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原料采购、种植培育、仓储发货、市场营销及后续服务;辅助活动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综合管理、技术开发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这些活动为企业降低成本, 增加价值提供支持和服务。

2. 外部价值链分析。

外部价值链是构成企业外部价值活动的集合。它包括行业价值链、客户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等, 如图2所示:

(1) 行业价值链。根据农业企业网注册信息显示, 截至2012年底, 全国农业生产企业为33 517家, 农产品加工企业为6 542家,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企业为19 519家, 农业销售企业为252家。食品和粮食等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 对市场有着刚性需求, 其需求弹性较小, 在市场中占有绝对地位, 行业趋于成熟阶段, 竞争者数量较多。在低碳时代, 安全、绿色、生态、低碳农产品和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行业价值链主要分析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以及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可能达到的最终资本回报率。

(2) 供应商价值链。农业企业的供应商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形成提供种子或者肥料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企业。供应商价值链活动与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联合, 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与供应商合作, 确定最佳的进货时间、批量, 采用低碳环保包装和运输方式, 降低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各类费用和消耗, 进而降低企业的供货成本。

(3) 客户价值链。客户属于企业价值链的下游价值活动主体, 是产品的最终消费者, 客户价值和消费者偏好决定企业产品的竞争地位。企业应与客户加强沟通, 收集各类消费信息, 分析需求状况, 为产品的科学生产提供信息资源, 减少盲目生产所带来的损失和成本。随着健康和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倡导健康消费和安全消费的客户越来越多, 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新的利润增长点。结合农业生产产业链, 加强供应商、客户、企业价值链联系, 建立产品安全生产的可追溯查询制度, 建立企业品牌优势, 为食品的安全提供明确责任与有效保障, 实现最大化顾客产品消费效用, 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和竞争优势。

(4) 竞争者价值链。竞争对手包括行业内直接的竞争对手和行业外潜在的竞争对手。分析竞争者价值链可以竞争者为标杆, 进而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优劣势, 改善企业内部流程和管理, 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步骤如下:识别所有的竞争对手——确定战略群组——确定直接竞争对手及其市场地位——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设计市场需求产品和实施营销方案——建立持续竞争优势。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分析

1. 绩效分析指标设计的原则。

(1) 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企业的战略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中也应体现这一原则。 (2) 体现低碳背景的价值链优化。低碳时代的战略成本管理强调价值链优化过程的低碳化, 这也是绩效评价指标考虑的主要内容。 (3) 注重对成本收益的分析。在取得绩效的同时应严格控制成本的上升, 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成本的持续降低。 (4) 强调产品服务功效的提高。将企业成本纳入战略管理, 实现企业产品与市场适应性和服务社会质量不断提高, 顾客消费商品的满意度不断增强。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绩效, 是指基于战略的角度对农业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所获得的效益。低碳经济背景下对该绩效进行分析, 是对低碳战略成本管理所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 依据价值链理念并结合平衡计分卡模式, 这种分析可分为企业内部战略成本管理绩效分析和企业外部关系的战略成本管理绩效分析。内部战略成本管理绩效评价可从财务、内部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着手。财务指标具体有净资产收益率、低碳资产报酬率、低碳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碳资产负债率、低碳产品销售增长率、低碳技术投资比率等。企业内部流程强调部门科学协作与低碳、环保高效生产, 评价指标可以为部门协作程度、低碳增值作业服务效率、低碳技术推广率、安全清洁生产达标率、劳动生产率、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产品服务指标主要有顾客满意度、产品质量达标率、产品使用功效、投诉率。

外部关系的战略成本管理绩效分析主要是从竞争力、客户、供应商等层面进行分析。竞争力层面指标主要有市场占有率、企业品牌效应、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成本优势系数。客户层面指标有客户对低碳服务认同感、客户重复购买率、客户让渡价值率、客户保持率。供应商层面指标有低碳供货流程的建立、到货及时率、与供应商合作忠诚度、信息共享程度、供货产品的适应度。

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结合层次分析法, 运用AHP层次分析软件来确定指标权重, 并确定二级指标占一级指标比重和三级指标占一级指标的比重。绩效评价及指标权重的分配, 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 企业外部战略成本管理指标被赋予了较高的权重;而财务指标及内部流程指标权重相对不高;产品服务指标权重适中;竞争力、客户和供应商层面权重较高。这正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 因此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加强企业外部战略成本管理, 增强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提高外部价值链接口效率, 整体降低企业成本, 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宁宇新, 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生产力研究, 2010;11

[3] .陈柯.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理论分析.四川会计, 2002;3

[4] .郭丹, 胡日美, 王海燕.农业龙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析.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12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篇8

摘要:本文立足煤炭企业发展走势和鹤矿集团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在简要论述“发展核心战略”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鹤矿集团发展核心战略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核心战略 资源转化 循环发展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变,每个企业都必须竭尽全力地去面对竞争与挑战,谁掌握了正确的发展战略,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从容地应对挑战,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占据不败之地。

鹤矿集团作为有着91年开采史和63年建企史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同其它煤炭企业一样,在长期的开发建设实践中,曾创造过计划经济时期的诸多辉煌,也经受了市场经济初期的严峻考验,运用现代战略理论及木桶理论分析,对于鹤矿集团来说,大力发展多元产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着重研究和思考的发展核心战略。

2 鹤矿集团发展核心战略的模式选择

科学确定并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应依据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和企业现实基础,借助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矿区建设为方向,以优化经济结构为目标,牢牢把握安全高效、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原则,积极延深“五大产业”链条,构建“七大产业”格局,实现“三步递进”目标,不断推进矿区资源开发,保持煤炭生产后劲,促进煤炭资源转化,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2.1 构建“七大产业”格局。按照“稳煤生存、多元发展、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思路,通过延深产业链条,积极构建煤、电、热、气、水、建材、煤化工等多元产业格局。

2.1.1 煤—做优煤炭主业。通过对现有生产矿井水平延深和挖潜改造,加快鸟山新井和新华接续井开发建设,走安全高效发展之路,持续稳定煤炭产量规模;通过加快各选煤厂技术改造,提升洗选加工能力,提高精煤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2.1.2 电—扩大发电能力。在充分发挥现有15万千瓦热电厂发电能力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热电厂二期扩建、三期技改项目;在加快推进现有1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厂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启动煤矸石热电厂二期扩建项目,不断增加发电装机容量。

2.1.3 热—发展热电联产。在巩固提高现有400万平方米供热效果的基础上,借助矿区发电能力的不断扩大,继续推进热网工程建设,力争将供热面积增至1000万平方米。

2.1.4 气—加快煤层气开发。借助国家瓦斯抽采及民用示范工程项目支持政策,加大瓦斯抽采力度,扩大瓦斯民用范围。同时,扩大低浓度瓦斯发电能力,搞好瓦斯石墨碳极焙烧、合成炭黑、合成甲醇等方面技术研究和开发,不断拓展瓦斯综合利用空间。

2.1.5 水—搞好矿井水利用。在有效发挥现有峻兴、兴安、南山三座矿井水净化厂日处理8.2万立方米能力的基础上,再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为有条件的矿各建一座净化水厂,通过工业自用一部分、居民饮用一部分、达标排放一部分等方式,使矿井水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

2.2 实现“三步递进”目标:

2.2.1 调整阶段,2008—2010年。主要任务是搞好现有矿井水平延深和挖潜改造,加快建设鸟山新井,立项审批新华矿井,建成1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厂,争到2010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600万吨;电力产业装机容量25万千瓦;企业总产值50亿元,其中煤炭产值40亿元,非煤产值10亿元。

2.2.2 推进阶段,2011—2015年。主要任务是建成鸟山和新华矿井,启动完成热电厂二期20万千瓦和煤矸石热电厂二期20万千瓦扩建,建成120万吨甲醇项目,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1700万吨;电力产业装机容量65万千瓦;企业总产值80亿元,其中煤炭产值45亿元,非煤产值35亿元。

2.2.3 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煤矿的挖潜改造,稳定煤炭产量规模,持续延伸煤电产业链条,完成热电厂三期技改工程,同时不断加快煤层气、煤矸石和矿井水的开发和利用,力争到2020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700万吨;电力产业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企业总产值90亿元,其中煤炭产值45亿元,非煤产值45亿元。

3 实施发展核心战略应注重处理好几个关系

现代发展战略体系理论告诉我们,发展核心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发展核心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其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因此,鹤矿集团在实施发展核心战略过程中,应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3.1 正确处理煤与非煤的关系,推进产业持续升级。煤炭企业作为资源采掘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立初期以煤为主,中期发展非煤产业,末期以非煤产业取代煤业,最终实现产业的彻底转型。结合鹤矿集团现实状况,立足当前,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煤炭主业。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为方向,引进先进适用的综采综掘及薄煤层综采设备技术,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和单产单进水平。

3.2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煤矿长治久安。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是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鹤岗矿区瓦斯大、易发火、灾害重的特点,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发展观,强化“安全第一”思想,切实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加强安全生产硬件建设。突出“一通三防”工作重点,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引进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设施、装备、工艺,推进矿井通风、瓦斯抽放、监测监控、防灭火和防尘系统的改造,促进矿井质量标准化提档升级,从根本上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强化安全生产软件管理。从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入手,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制定安全培训规划,落实各类人员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隐患排查与整改,增强工作执行力,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3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继承和巩固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现代企业战略性研究,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人才开发战略、企业文化战略,不断培育煤炭特色、科学先进的经营理念。

上一篇:心理学本科论文选题下一篇:life英语演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