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文化研究

2024-09-24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通用12篇)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 篇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因此,必须深入认真地进行研究。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煤炭成本没有被如实反映

煤炭企业通过地下作业开采资源,开采之前必须有可靠的资源。因此,在建矿之前,必须对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勘测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了所有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煤矿只要在指定的地点建井就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新建矿井不仅要依靠自己出资取得探矿权、购买采矿权,而且还要出资对煤田进行进一步的精查,才能进行矿井的设计和施工。这些为了取得探矿权和开采权的费用支出以及此后年度的摊销都要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补偿。

2. 煤矿职工待遇不合理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艰苦行业,煤矿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同银行、电力、铁路等其他行业职工相比较低,企业职工收入受煤炭价格和成本波动影响较大。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不高,直接造成煤矿急需的采矿、地质、机电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煤矿的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3.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发展成本缺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虽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煤炭企业规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但对煤炭生产安全费和煤矿维简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过死,提取额过低。矿井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主要由煤炭企业自己计提折旧和留存收益作为其生产发展基金,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影响了矿井后续生产和盈利水平。随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不适应煤炭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4. 环境成本缺项

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除了因塌陷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破坏外,煤炭生产、洗选、运输会造成地面、水资源、大气等环境污染。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只有塌陷补偿费一项,没有规范其他矿区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的支出标准和范围。

5. 退出成本和费用没有被反映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当企业的开采处于资源枯竭阶段时,所有的煤矿都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矿关闭前,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而这些费用目前企业不能预提计入成本,所需的资金没有来源。目前,国家对资源枯竭矿井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实施关闭破产,国家仅对职工安置进行补助,并未对煤炭企业的转产进行扶持,仅靠企业自行积累,增加了企业负担。

二、煤炭成本的核算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尽管国家允许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一定有关煤矿安全及矿区环境方面的费用。但由于不全面,使当前的煤炭成本偏低,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际支出水平,造成了煤炭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因此,应当将企业环境、安全、发展等方面开支单独列项进行核算,与一般成本项目可以划分清楚。将煤炭成本划分为前期资本化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这样划分能较为如实、准确、合理地反映煤炭价格信息。

1. 前期资本化费用支出

前期资本化费用是指在正式开采矿产资源之前所发生的成本,主要有煤田勘探费、设计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征用费、资源税等与获得煤炭资源有关的费用。这些成本应当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一般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关。从会计准则、计量趋同的趋势来看,煤炭企业应根据其资源的基本情况,在钻井实体及其他矿井工程设备建造等正常生产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以前阶段支出进行资本化,以直线法计提矿井建筑物折旧,并按标准单独列项计入企业财务报表。

2. 基本生产成本

煤炭的基本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直接人工(包括工人的基本工资和福利保障费用)、水电动力费用、生产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额、其他生产性支出。企业设立“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分配归集上述费用支出。

企业可根据煤炭行业的艰苦性质在原煤成本项目中“基本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增设“职工行业差别补贴”三级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给予职工一定的行业差别补贴。

3. 安全成本

煤炭的安全成本项目由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等两项组成。其中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包括:构建安全工程、设施的发生费用(设计费、评审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修理费)、维简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成本项目下设“安全预防费用”、“事故损失费用”、“安全生产技术费用”、“其他安全生产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安全预防费用”科目分配归集企业用于安全预防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涉及到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人员的培训教育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安全成本,即借记“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安全预防费用”,贷记相关科目。

“事故损失费用”科目分配归集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各种赔偿、抚恤费用,企业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工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和因此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及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技术费用”按照吨煤提取,专款专用,仅应涉及到矿井机电设备、矿井运输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等设备的完善和改造支出。至于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应计入“其他安全生产费用”科目中,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 环境成本

煤炭环境成本是指煤炭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保护环境、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包括: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应予以资本化的环保设备、房屋、建筑物等环保支出。

“矿区环塘恢复和治理成本”下设“矿区环境治理费用”和“沉田塌陷治理费用”两个科目。“矿区环境治理费用”科目用于核算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而发生的治理费用和治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等各项费用支出。“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沉田塌陷治理费用”科目归集分配煤矿生产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公路断裂、农村青苗损坏等带来的赔偿性支出。

“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下设“管理成本”、“教育成本”两个二级明细科目。“管理成本”科目用以核算无法资本化的,又不属于环境治理的费用支出。“教育成本”科目主要分配归集对煤炭企业职工进行环境教育、培训所发生的成本。

5. 发展成本

为了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壮大的需求,在现行煤炭成本项目中设立“发展成本”科目,下设“生产建设基金”、“转产发展基金”、“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等二级科目。

煤矿企业的生产建设基金指国家投入的项目资本金、企业提取的新井建设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经营期间的矿井的接续生产建设支出部分。

转产发展基金包括煤炭企业在生产成本中提取和积累的用于煤矿衰老转产发展的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的转产项目投资、发展资源延伸产业支出、迁移异地相关支出、分离企业生活服务单位支出等。

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用于核算职工安置、职工转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障等的专项资金。

摘要: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煤炭成本没有被如实反映, 职工待遇不合理,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发展成本缺失, 环境成本缺项, 退出成本和费用没有被反映等。煤炭成本核算应将企业环境、安全、发展等方面开支单独列项进行核算, 与一般成本项目可以划分清楚。将煤炭成本划分为前期资本化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 如实准确合理地反映煤炭价格信息。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张娟.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 2007, (3) .

[2]彭培鑫.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 2007, (11) .

[3]涂兴子.煤矿精细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4]常建华, 等.煤炭企业会计核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9.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 篇2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之根和企业之魂,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文章分析煤炭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存在问题,探讨煤炭企业文化的发展路径问题。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徐鲁敬,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电铝分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山东济宁,273500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9-0093-0002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同样也是企业之根和企业之魂。中外企业的发展验证了这样一条规律: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就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煤炭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和某些物化的标识。它包括价值理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煤炭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文并重、安文结合,以人为本、以心为本,理性控制、自我约束,团队核心、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煤炭企业文化产生于煤炭企业,形成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壮大于改革发展的历程,借鉴中外企业,吸收传统文化,创新现代管理的不断实践,与煤炭企业的发展如影相随。但在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有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失范。清晰认识误区,正确走出误区,规范操作实践,对于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至关重要。从近年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来看,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凝聚员工、鼓舞士气、塑造团队精神、增强集体战斗力,共同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轻质

即注重形式的建设而忽视了实质性内容的提炼,在华丽外表下存在不实之举。表现为:一是口号化、公式化、标准化、概念化、程式化。二是脱离实际、大而化之、大而不当。听起来完全正确,看起来漂漂亮亮,操作起来没有抓手,可望而不可及,形式主义严重。三是浮在表层、缺乏特色、缺少个性。不具有本企业的特性,无棱无角而显得“平沓而无光泽。

(二)重质轻形

即注重内容的实用而缺乏形象化的推介和宣传,表现为:一是不总结、不提炼、不升华,使企业文化停留在零碎、无规律的境地。二是停在一般,滞在实践,忽视提升,忽视整合,忽视建设模式的构建,忽视企业道德价值的渗透。三是缺理论支撑,少理论指导,不善于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中去“寻根”,失去了人文基础。

(三)囿于己见,粗放管理

表现为:一是缺乏大众化,成为“老板文化”。二是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三是缺乏稳定性、实效性,很难形成全体职工共同的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哲学观。

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企业文化在我国经历了认识、徘徊、发展、创新阶段。总的来看,我国企业文化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虽“稍逊风骚”;但起步快,发展迅速,如今也已呈燎原之势。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当前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煤炭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发挥“人”的作用,创造适合于职工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尊重和满足职工发展提高的内在要求,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把全体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要认识到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是由人去创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人共同创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家的文化,是企业大家共同建设的文化。因此,其文化理念、内涵应为大家所接受、所认同。但总是先由少数优秀分子去创造,再在大众中传播。企业的优秀分子,如企业经营者、领导者、党员、劳模等,对企业文化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企业家对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决定性的作用,要求企业家具备与众不同的文化素质。提高领导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因素。其间,企业家的独特领导能力、高尚的伦理道德、谨慎的决策水平、清晰的战略方向等是领导者必备的重要素质。

(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煤炭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为核心,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导向、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使命。因此,煤炭企业文化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在实践中探索、提练、升华和形成煤炭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从而建立起先进的煤炭企业经营理念。

煤炭企业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煤炭企业健康地存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例如,兖矿集团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探索、提炼、升华,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兖矿集团鲜明个性的精细管理文化,为兖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接受、认可,并且日益成为其日常的规范和管理实践,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求最大,只求更好;安全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管理理念:竞争合作,严实精细,创新超越,无为而治,等等。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树立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1.牢固树立品牌形象意识。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于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及时果断地扬弃,把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 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作为煤炭企业就是要以长久的安全生产和优良的煤炭质量,来树立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2.坚持以文化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规范”,是一种相对于制度来说的“软规范”、“软力量”。但它的作用和力量却是巨大的。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规范”来建设,当作一种“力量”来使用,并以此持续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有效制度。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加以固化,并注意发挥其长效作用。制度是由人创造和设立的,但制度又反过来塑造和规范人,使人不自觉地适应制度。企业的制度是个明显的文化元素,它不仅包括企业内的硬性规定,同时还包括职工们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行为习惯、方式、准则等固定化的行为模式。文化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活动,都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获得他所在文化的认同。企业文化建设时,从制度入手是一条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要创新方式,通过信息化提升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感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质。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不断提升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感。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的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它是自古典管理学问世以来,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依靠投入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这四大要素实现的。现代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其中缺少了文化要素。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和规律,有助于实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之,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正确认识质与形,又要准确把握质与形,更要坚持实践上的质与形及相互转化。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化;创新

当前,煤炭企业要破解行业低迷期企业运营的困境,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条更好的路径,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使企业的运营、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煤炭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十年黄金期的结束,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增长过快、进口煤冲击国内市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煤炭市场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压力大,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要想尽快走出困境,必须重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没有通过专门的措施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能够发挥出企业文化促进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激发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作用。具体比现在:

1、发展速度滞后。由于我国煤炭企业步入市场经济的规道较晚,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存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激励机制落后、市场应变能力差等问题。其结果是,我国煤炭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在起步时间上比较晚,在基础方面比较薄弱,在发展速度方面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炭企业,必须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改进,打破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管理,改进管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有煤炭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2、重视程度不够。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以追求利润中心为目标,忽略党建政治中心的现象。这就导致煤炭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重表面轻实质”的现象,企业职工对于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企业文化也仅仅体现在一些口号宣传之上,也仅仅只是一些行政式、命令式的表述而已,与本企业文化内在本质有着很大的偏差。其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口号化、公式化、概念化、程式化现象普遍存在;第二、脱离实际,没有现实可操作性,形式主义严重;第三、缺乏日常规范以特色、缺少个性、不具备煤炭企业特性,深度不够。

3、建设力度不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是发挥价值指导作用,规范和约束职工的日常行为。但是由于我国煤炭企业既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也是人力密集型产业,企业的组成人员比较复杂,企业文化建设也常常被简单的认为就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实践,忽视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提升,没有涉及到价值观念、日常行为约束、企业发展等方面,往往局限于某一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而难以发挥对煤炭企业应用的价值指导作用。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煤炭企业的企业文是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的,而是要经历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杜绝一切忌形式主义,注重煤炭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围绕经济效益这个重心,继承本地区、本行业传统文化的精华等。只有认真把握这些原则不放松,才有可能真正促进企业转型跨越式发展。

1、结合实际,建设企业独特的文化。煤炭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要结合实际,考虑本企业的不同之处,坚持建设适合自己、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的文化。同时,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加大相应基础设施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机制落到实处。

2、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煤炭企业在要尊重职工、重视职工、信任职工、关心职工、理解职工、培育职工的价值,既将煤炭企业职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又将煤炭企业职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的对象。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职工的培训,不断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素质,把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把煤炭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作为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点。

3、注重团结,营造和谐的活动环境。煤炭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的团结,要注重树立典型,扩大宣传,充分展示本企业的形象,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职工的生活,为他们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职工在生活中如果能够达到和谐,那么在工作中也能够更加舒心,从而也有助于加强煤炭企业内部的团结。

另外,煤炭企业在进行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还应当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

[2]王巧丽.探究我国当前煤炭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J].煤炭技术.2013. 9.

[3]胡琳娜.浅谈煤炭企业文化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篇4

煤炭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煤炭开采行业的特殊性, 煤炭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历史由来已久。煤炭企业专项资金主要包括维简费、安全费、更新改造资金。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煤矿维简费的使用开始于60年代中期, 1965年采掘企业停止按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和提取基本折旧基金, 改按企业产量提取维简费并列入生产成本。而后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用于规范煤矿维简费和安全费的使用。虽然煤炭企业很早就开始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管理研究工作,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果,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涵义

2.1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按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规定从成本中提取或交纳的煤矿维简费、安全生产费用, 根据需要支出的更新改造资金,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拨付给企业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的专项补助资金, 在成本列支由公司统一管理的大修费用、生态水保费、科研费以及其他按规定需集中统一管理的资金。以新增工程效益或者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2.2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资金来源

维简费和安全费是从成本中提取的, 维简费提取标准按照国家财建[2004]119号文件规定执行, 安全费提取标准按照国家财企[2012]16号文件规定执行;更新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折旧;财政性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拨付的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

2.3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维简费主要用于煤矿生产接续的开拓延深、技术改造等方面支出, 以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和安全生产;安全费主要用于矿井安全生产装备、设施和安全技术保障等方面支出;更新改造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更新及技术改造;大修理费主要用于设备大修及矿井主要采掘设备的项修、主要生产设备大型部件更新, 矿井主供电、主供排水、供暖管线及输电线路恢复设计能力的大修理, 井筒巷道维修以及建构筑物改造维修等;生态水保费主要用于矿区生态功能修复。

3 专项资金管理模式

3.1 组织结构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大型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一般划分为三级, 包括一级母公司、二级子 (分) 公司和三级矿井单位。由于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安全投入和固定资产更新及技术改造, 所以专项资金管理决策权一般集中在二级子 (分) 公司管理层面, 本文是以二级子 (分) 公司的视角来开展专项资金管理研究工作的。

3.2 业务职责

专项资金管理需多个部门和单位协作配合。二级子 (分) 公司机关部门是专项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规划发展部负责专项资金综合管理工作, 包括项目立项管理、方案设计委托及审查、计划编制与下达、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考核、专项资金统计及项目后评价管理等工作。生产管理部、机电管理部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立项审核、业务指导、方案设计委托及审查、采购计划签审、实施计划制定、实施协调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财务部负责专项资金提取标准制定、年度资金提取、资金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及扣 (罚) 款落实等工作。内控审计部负责对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管理、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审计监督, 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各矿井单位是专项资金管理的主体单位, 负责项目立项申报、计划编报、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编制统计报表等工作。

3.3 管理内容

专项资金管理内容包括资金提取、项目立项、方案设计、计划管理、项目实施、计划监管、验收结算、统计报表、档案资料、检查考核等内容。

3.4 基本流程

专项资金使用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提出立项申请, 完成投资决策:矿井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内提出项目立项申请, 在立项申请中需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施工工艺及工程量、工期安排、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公司机关业务职能部门审核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进行经济性、技术性分析比较, 将审核结果提交公司会议审定, 完成投资决策。项目同意立项后, 由业务部门负责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2) 编制下达专项资金计划:矿井单位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批复情况、投资估算、项目工期安排、资金筹措计划编制专项资金年度计划, 公司机关业务职能部门负责汇总审核后提报公司会议审批, 并下达专项资金计划。

(3) 开展项目实施工作:专项资金计划下达后, 矿井单位及业务职能部门开展图纸审查、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采购、验工计价、竣工验收及结算办理等项目实施工作。

(4) 报送统计报表:矿井单位负责编制月度、年度专项资金统计报表报送公司机关部门。公司机关部门完成统计报表的汇总、审核、整理工作, 并报送给一级母公司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

(5) 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公司机关部门对矿井单位专项资金的立项申报、计划编制、实施管理、验收结算、统计分析等定期开展检查与考核, 并对使用情况、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对违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6) 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公司机关部门负责委托后评价中介机构对节约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其他具有特殊示范意义的项目要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

4 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神东、宁煤、中煤等大型煤炭企业的调研发现在专项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多数煤炭企业专项资金实行公司统一集中管理模式。由于专项资金项目数量多、单个项目资金量小, 所以专项资金管理难度大, 工作量大, 导致出现项目立项编报质量差、投资估算准确度低等问题。

(2) 一些煤炭企业专项资金使用与成本考核脱节, 各矿井单位千方百计多争取专项资金, 上项目时不以效益优先为主要原则, 不考虑投资收益。

(3) 在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决策阶段, 多数企业把立项审核、方案设计审核、计划审核工作同时进行, 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投资估算编报不准确、项目实施变更多、管控难度大等问题。

(4) 虽然信息化系统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信息系统多应用在专项资金计划管理和统计管理方面, 未覆盖建设阶段全过程, 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管控;并且还存在数据重复录入, 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5) 专项资金统计工作存在统计指标单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高、统计分析弱化、数据共享性差等问题。

5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5.1 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模式

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实行分级授权的管理方式, 公司集中精力管大项目, 把小项目和与日常生产经营有直接关联的项目放到矿井单位管理。首先在项目立项决策环节, 将专项资金项目按照投资用途和投资额度划分为四个层级, 分别为备案制项目、一般项目、较大项目和重大项目, 备案制项目立项由矿井单位自行决策, 报公司机关部门备案, 一般项目由公司副总经理组织会议议决, 较大项目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决, 重大项目由党委扩大会议议决。其次, 在方案设计委托及审查环节, 矿井单位可直接开展备案制项目和限额以下项目的方案设计委托工作, 并负责组织方案设计审查, 公司负责限额以上项目方案设计委托和审查工作。再次, 在计划管理环节, 单个项目年度计划资金由公司机关业务部门审批, 年度计划总额由公司党委扩大会议审批。最后, 在项目实施和物资采购环节, 公司负责限额以上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物资采购工作, 限额以下项目由矿井单位负责。

5.2 专项资金使用与成本考核挂钩

从煤炭企业完全成本结构上分析, 维简费、安全费和折旧费都属于不可控成本范畴。各矿井单位在成本中体现的是维简费和安全费提取资金量而非实际使用数量, 导致无法反映各单位的真实成本。鉴于此种情况, 建议对各矿井单位成本考核时按专项资金实际使用量指标来计算。投资要以能够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为基础, 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审核时要重点考虑后期收益问题, 用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

5.3 项目立项、方案、计划分离管理

考虑到专项资金管理的特点, 将资金量较大的重大项目和较大项目按照立项批复、方案设计和年度计划三者分离的方式进行管理。提前谋划做好重大项目立项申报与审核工作, 重大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在年度计划编制三个月前启动。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议书形式申报立项, 待项目立项批复后, 由公司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开展方案设计工作, 方案设计审定后可以确定较准确的投资估算。在此基础上, 矿井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工期安排, 提报专项资金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采用项目立项、方案、计划分离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投资估算编报的准确性和年度计划资金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备案制项目和一般项目由于项目结构简单、单个项目资金量小且一般不需要做方案设计, 按照立项与计划同时审批的方式进行管理。

5.4 建立造价库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投资估算是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管理环节的一个重要指标。专项资金项目数量多, 不可能所有项目都委托设计院做方案设计, 对于资金量较小的项目一般是由矿井单位工作人员负责编制投资估算, 由于基层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投资估算编报质量不高。为了提高投资估算编制的准确性, 可以组织专业造价人员按项目性质分类编制投资估算基础定额, 建立造价库。在立项申报环节, 矿井单位编制人员可直接从造价库中选择单价测算出投资估算。在项目立项审查环节, 公司业务部门可以参考造价库中单价审核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同时, 技术业务部门重点审核施工工艺、设备选型、技术等方面指标、财务和规划部门重点审核投资估算、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等指标, 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确保投资估算审核的准确性。在统计分析阶段, 可使用统计数据和后评价数据不断更新造价库, 确保基础定额数据的准确性。最后, 还要加强培训工作,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5.5 扩展信息化系统应用深度

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及分析有关数据, 辅助投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规划、决策和检查。建设一个能满足现代专项资金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 管理跨度上涵盖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年度计划、项目实施、竣工结算、统计分析、项目后评价全过程各个阶段;管理幅度上包括投资控制、合同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能满足多单位组织界面及企业各层级的管理需要, 迅速准确传递各种报表和数据信息, 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通过收集、传递、分析、存储信息数据实现计划编审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控性、可溯性, 辅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决策, 同时实现对项目文档资料的系统管理。

5.6 定期开展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年度专项资金计划下达后, 公司将项目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 (单位) , 责任部门 (单位) 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实施工作。公司各业务部门定期 (每季度)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调研可以了解计划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进度, 还可以收集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 推进计划顺利实施, 提升工作质量。

5.7 狠抓专项资金考核工作

(1) 制定专项资金考核管理制度, 完善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要涵盖基础管理、计划及方案管理、项目开工率、设计变更签证、统计管理、投资完成率等多方面。 (2) 组织业务部门对各矿井单位专项资金立项申报、计划编制、实施管理、验收结算、统计分析等定期开展检查与考核, 并对使用情况、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 (3) 鼓励创新管理行为, 对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提出创新管理模式、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特殊奖励。 (4) 严格考核奖励发放制度, 求做到奖罚对等和权责对等, 奖罚必须兑现在相关业务管理人员, 使考核结果真正落到实处。

5.8 重视专项资金统计工作

(1) 制定专项资金统计管理实施细则, 细化统计管理工作, 使制度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 (2) 结合工作特点扩充专项资金统计指标体系。目前使用的专项资金统计指标多用来反映投资结果、规模和结构。可以将统计指标扩充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工作侧重点, 制定能反映工作效果的指标体系。 (3) 开展综合类指标的相关分析工作。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体, 综合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开展综合类指标的相关分析工作, 能更好的反映生产经营情况, 为公司决策服务。

5.9 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由于公司一般只对重大项目开展后评价工作, 针对专项资金项目数量多、单个项目资金量小的特点可以依靠本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开展简单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分析工作, 待项目实施完毕进入生产运营期后, 收集运行期有关数据, 与项目立项时测算的数据做比较并开展分析工作, 评价项目立项决策是否准确。

6 结论

煤炭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专项资金管理提升工作永远在路上。本文针对目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立项、计划、考核、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对提升煤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双玲.初探如何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08.

[2]王吉祥.浅谈煤炭企业专项资金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13, 01.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 篇5

近年来责任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逐渐被企业发展所重视。特别是对于煤炭企业,责任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是员工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通过上下共同遵守,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每个人的思想。所以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责任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责任文化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一、找准定位,如何提高责任文化认识。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突出的子文化品牌。在企业文化整体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即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如果说智慧和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样东西更为可贵,那就是担当责任的精神。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之源。企业要想成就百年基业,责任必须贯穿始终。如果在企业文化中强调员工做事必须从小处培养员工的责任心,从大处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并使员工养成自觉的行为,那么这个企业员工的责任文化就已经形成。

二、明确重点,如何发挥企业文化作用。

(一)责任文化可以激发员工潜能。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履职尽责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员工责任意识的匮乏,往往会成为一个企业运营不善的直接原因。深化责任文化培育,会引爆员工的内

1在潜能,使员工抛开任何借口,将自己的忠诚、责任和热情内化为尽职尽责的动力,彻底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

(二)责任文化可以凝心聚力。责任是凝聚力量的纽带,人人主动履行职责,才会形成整体合力,才会想法设法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一旦员工形成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和勇于负责的理念,企业的执行力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运转会更加流畅、高效。只有共同担当起责任,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氛围,才能保障公司安全生产。

(三)责任文化可以提高工作质量。煤炭生产工作担负着重大责任,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煤炭安全生产直接相连,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打造具有企业工作特性的责任文化,让责任贯穿工作全过程,能够使员工按时、按职、按量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和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责任文化可以抵抗企业风险。大力加强责任文化培育,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于进一步认清严峻形势,增强应对挑战的信心,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煤炭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共同担当起责任,立足本职工作,严格执行流程,认真落实工作计划,严把工作质量,安全高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责任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犹如一个生命体,由数以百万计的细胞组成,这个生命体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每个细胞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煤炭企业来说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保障

能力,是共同面对的目标责任。这就要求以企业利益为重,处处为企业着想,全身心投入工作,明确本职工作责任,全力以赴保证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紧贴实际,如何加强责任文化建设

(一)深化责任理念宣传,构建核心价值观。

一是加强责任文化宣传。行之有效的责任文化宣传,是提高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针对企业各个时期发展战略目标和不同阶段任务要求的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宣传手册、电子屏幕、展示标牌、宣传板报等宣传工具作用,宣传企业责任文化理念及成果,让员工明白企业的责任,清楚自身承担的责任,形成责任共担、责无旁贷、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的干事创业风气,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此外,通过开展责任文化征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全体员工对责任文化的认识,为责任文化的执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强化责任文化教育。员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和其他任何美好品格的形成一样,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企业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要不拘一格,采取专题授课、交流学习、现场参观、典型引导、主题演讲等形式,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就更辉煌的自我。

三是发挥典型示范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的,企业在责

任文化建设过程中先进典型是非常多的,这就需要企业本身会发觉、会挖掘、会宣传,通过宣传干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让员工学有榜样、比有实例,从而把责任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全身心地履行职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

(二)建立完善责任体系,强化管理规范行为。一是构筑安全责任管理文化。煤炭企业的责任文化离不开安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用“流程”来驱动,用文化来感召,使企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广大员工从被动承担转化成“我要负责”的创造性工作,每名员工从理念,到机制,再落实到行动,进而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达到安全生产上的日臻完善。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正激励的作用,引导每一个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使之形成自然习惯。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引导和鼓励员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而严格按照标准,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勇气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反之,如果不尽责,就会造成失责、失职、渎职行为,将受到责任追究。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营造舒畅和谐氛围。一是公平一致。企业责任文化培育摒弃居高临下的工作方式,从尊重员工的立场出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励干部职工的潜能,营造人人负责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在责任文化的执行和实施上,企业要从高层做起,班子成员、管技人员

首先落实。

二是贴近实际。责任文化培育不是空泛的口号,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将大道理分解、将大目标分解,转化成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事,转化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以贴近干部职工的具体工作为切入点,让干部职工感受责任文化的氛围,让责任成为干部职工自觉的行为。

三是心情舒畅。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氛围,让干部职工心情舒畅,乐于奉献。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每个干部职工才能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接受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员工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四是奉献社会。培育责任文化要兼顾各个方面,对社会要勇于承担捐助、救助、扶助责任,不断塑造企业信誉度、美誉度,激发干部职工回报社会和被社会所关注的自豪感、幸福感。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财务管理 研究

0 引言

企业有很多管理,如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各种各样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对以安全生产为主的煤炭企业,相对而言财务管理是薄弱环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1 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首先,财务管理是资金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财务管理是资金的管理。

其次,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工作。人事管理是管人的;物资管理是管物的;生产管理是管生产运作环节的;财务管理是管资金的,是资金的管理。企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资金,资金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财务管理管资金,其管理的对象决定他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一种专项的管理。

2 财务管理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而企业的经济运行就是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資金回笼,然后再投入而获取利润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就会出现混乱,造成其他管理工作无法开展,企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同样投入一笔资金,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靠他不断发展壮大,资金积累越来越多,而有的企业却发展不起来,甚至破产倒闭,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进行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工作。我国煤炭企业大多数是国企,一直离不开国家的指导和推动。国企改革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煤炭企业也运用了许多改革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煤炭企业一直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财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导致资金管理混乱,不知怎样进行资金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所以如何组织好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对煤炭企业而言,是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

3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管理认识不强

煤炭企业注重的是安全与生产,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靠安全生产创造出来的,财务管理无非就是简单的会计核算,没有多大的用处。这样就导致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进行财务核算,不能进行事前控制与监督,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与分析,没有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

3.2 财务管理不规范

煤炭企业财务基础比较薄弱,财务机构配置不全,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不能进行全面的财务预测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经营管理存在漏洞,经营决策和投资管理等缺乏考虑与监督,导致资金投出以后很难取得回报或者回报甚微。在筹集资金方面,煤炭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狭窄,好多都是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日常经营运转,资金来源紧张。

3.3 无形资产研发意识不足

煤炭企业的资产都是以有形资产为主,无形资产几乎没有。而研发无形资产,在企业税收方面有优惠,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所以研发无形资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煤炭企业应加强研究开发以取得税收方面的优惠。

4 强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4.1 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煤炭企业的财务部门对发生过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然后编制报表,这种核算只是事后的核算,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工作,没有真正发挥出企业财务部门的作用。财务管理不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应更侧重于管理。核算与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两大部分,会计核算主要从事后着手,而财务管理则是从事前着眼。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财务部门要进行事前的预测与分析,就可以控制业务发生的过程,随时发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不良偏差,避免经营活动的漫无目的、随心所欲,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预期目标。因此,煤炭企业的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可以引导企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的目标,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煤炭企业的财务人员就必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不能只重于会计核算,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配合,财务人员要参与到每个经济业务中去,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从事前进行谋划。

4.2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的管理,资金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资金像企业的血液一样,离开了资金企业就运转不起来,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企业的运转就是通过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和分配资金进行的,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就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筹集资金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财务保障,能够满足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需要。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发行普通股股票筹资、银行借款筹资、发行公司债券筹资、可转换债券筹资、认股权证筹资等。

我们煤炭企业主要是依靠银行借款筹资,筹资渠道比较狭窄,而且银行借款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筹资的需要。所以煤炭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其他筹资方式,比如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就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股票进行筹资,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可以满足企业大规模筹资的需要。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如果投资过后资金收不回来或者是收益很低,是企业不愿看到的。在投资时企业就不能盲目,财务管理人员要配合经营决策者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测算,选出最优投资方案。在营运资金方面,煤炭企业要合理的使用资金,保证经营活动中各项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分配资金对企业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企业的收益全都分配出去是不合理的,必须遵循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这样能够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3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财务管理在进行内部核算的同时,也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煤炭企业不仅要设立财务部门,还要单独设立一个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做出的预算、核算、投资决策分析等进行监督和审核。审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对不合理、不正确的提出疑问,并让财务部门进行改正,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各项经济活动的进行都能有序、合理。

4.4 增加研发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在研发支出方面给出了一定的税收优惠,煤炭企业应该抓住这项优惠措施,积极地研究一些科研项目,可以进行企业内部研究,也可以聘请外面的专家进行研发。研究开发在给企业带来税收优惠的同时,也能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创新,开发出一些新技术、新工艺,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煤炭市场也日益国际化, 随之煤炭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煤炭市场的竞争需求。为了在国际煤炭市场竞争中, 占据一席之地。需要不断深化煤炭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让企业管理者保持先进的思想, 用于改革和创新, 不拘泥于形式, 还可以让企业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 从而为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更加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煤炭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 一些煤炭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对企业的发展的作用了解不够深入,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 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足。从而使企业发展没有一个好的思想作指导, 员工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 不能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这样的煤炭企业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进而使得企业员工流动频发, 最终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煤炭企业文化太过理想化, 缺乏群众基础

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应该是来源于企业员工, 并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文化, 确实有少数领导杜撰出来的口号式的宣传语, 也只是为了企业管理者的利益而存在的。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 也不可能对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员工也不可能自觉主动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对企业日后在日益激烈的煤炭市场中的竞争是极为不利的。

3. 煤炭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太过形式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发展的精神动力, 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于企业的文化的宣传和培训, 往往都停留于表面, 只是作为员工入职的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企业员工的是否真正的了解和认同的企业文化, 却没有一个相应的考核和检测机制。并且企业文化的培训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 一些企业文化培训者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都不够深入, 所以在培训过程中, 也不可能对企业员工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培训时, 往往都是将企业文化机械的宣读而已。这样的培训和宣传是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的。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1. 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煤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企业管理者对未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这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便会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 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建设企业文化。并为企业招揽一些有着远见卓识的人才, 让他们不断优化企业文化, 从而为企业搭建优秀的精神支柱。

2.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文本”, 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的建设和管理, 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立足于“以人为本”。因此, 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也是企业员工能够认同, 并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员工的贡献的, 企业文化应该做到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 不抹杀员工的自主意识, 企业员工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在实现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未来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3. 加强煤炭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

企业文化是死的, 需要我们不断地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 让企业员工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进一步认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进而让企业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从而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因此, 企业需要引进一些优秀的培训者, 为企业文化的培训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让他们充分的了解企业文化, 从而运用先进的培训知识和技巧, 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从而让企业员工更快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企业文化。此外, 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能够更好的让新的企业员工认识和接受。因此, 企业还可以让那些能够很好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 去宣传企业文化, 让他们带领新一批员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企业。

四、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 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的双赢。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更易于企业员工的认可和接受, 企业员工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中去, 从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世华.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两个观点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大会上的讲话[A].第二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5-7.

[2]石国鑫.构造国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 (2) [C].2009:108-124.

[3]王勇利.将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垦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60-65.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 篇8

一、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全面铺开, 重点缺乏。

鉴于对自身前途命运的关注, 国有煤炭企业对文化建设普遍非常重视, 大张旗鼓地全面铺开, 但比较缺乏重点, 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 没有很好弘扬自己的长处, 也没有强力建设自己缺乏的部分。

2. 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

煤炭企业尽管工作类似, 环境类似, 但人员是纷繁复杂的, 由此带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千差万别的。许多国有煤炭集团, 文化理念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个性很不突出。

3. 本末倒置, 理性缺失。

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的建设, 也就是针对人的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只要人的主人翁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 文化建设就不可能真正产生实际效用。所以, 文化建设是国有煤炭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而人是提高文化建设水平的根本。但实际中, 我们绝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并没有真正、完全、彻底地确立起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贡献与收入的不和谐、管理决策的不民主等等, 诸知此类, 主体缺失, 文化建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概念混淆, 流于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刚性的制度管理, 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但两者的表现形式又有不同。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文化建设高于制度管理。制度管理采用的是行政方式, 而文化建设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 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 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管理;其次, 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表现形式不同。制度是有形的, 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的表现出来;文化是无形的, 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是一种精神状态, 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出来。再次, 制度与文化对人在调节方式上的差异, 使其使用的范围也不同, 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 而文化建设强调的是内在的自律与软性的引导, 强调的是心理认同。当制度内涵已被员工接受, 并自觉遵守与维护时, 制度才变成一种文化。

二、进一步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新型企业文化的基本思路

1. 突出生态文明, 彻底摆脱煤炭生产粗放式旧路。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生态文明属于生态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文精神, 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回顾山西乃至全国重工业发展史, 几乎都没有逃脱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怪圈, 煤炭业尤甚。私挖滥采, 初级加工, 露天储存, 暴露运输, 造成了地质恶化, 环境污染, 道路损毁, 气候变差, 最终可谓天“怒”人怨, 环境恶劣, 民怨不息, 得不偿失。在世界日益倡导“绿色”的社会里, 山西煤炭经济成为了“不可持续发展的黑色经济”代名词。为此, 山西省委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其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融入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更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2. 突出安全文化, 强化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重点。

煤炭行业是特殊行业, 煤炭职工被誉为黑暗中开采光明的人, 他们的作业环境决定了安全的第一重要性。这样, 安全文化就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是实现煤炭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安全是确保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 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前提。这是煤炭企业不同于社会普通企业的独特个性。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不仅影响生产, 还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进而影响国家和企业荣誉。因此, 搞好安全管理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生产和提高效益的首要关键问题。逐步建设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体现职工愿望的安全文化, 是国有煤炭企业坚持努力的目标。煤炭企业领导一定要清楚, 依靠传统的管理办法即事故责任追查制和简单的物质惩罚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3. 强调个性化, 塑造“煤”字号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是一把手的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 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笔者曾去长治潞安最大的矿区参观, 所看到的岗前安全教育仪式, 岗后工作讲评仪式, 以及走路三人一列的习惯, 都明显看出这个矿的军事化管理, 体现了矿区一把手的个性。再如欧美企业大多的宽松工作氛围也体现了欧美人的崇尚自由、平等、注重发挥个体的天性。国有煤炭企业领导者要加强自身修养, 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一定要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的、最有价值的、最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并着重加以确立、塑造、实施, 在企业发展中潜移默化, 引导激励, 塑造煤字号企业灵魂。

4. 注重人本化, 借助优秀的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事实证明, 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并由职工认同、掌握, 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诚然, 煤炭企业存在着交通闭塞、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职工教育水平低等客观原因, 而主观上, 煤炭企业中崇尚朴实、憨厚、能吃苦、能出大力、流大汗的工作作风, 对于知识型人才不够重视, 认为知识型人才没有用处的思想普遍存在, 知识型人才在煤炭企业中较难立足, 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非常严重。因此, 如何留住人才, 合理使用人才, 成为了大多数煤炭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要倡导企业精神、企业荣誉, 引导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二是制度保障, 建立知识人才的良好工作通道, 人尽其才。同时, 企业还应针对每个人的专长, 安排其做其所适合做的, 以搭建技术人才成长成才的平台, 有步骤地培养和选拔企业优秀人才。

市场竞争发展到今天, 产品竞争已渐行渐远, 营销竞争硝烟正炽, 而文化竞争才正逢其时。无数个成功企业印证, 只有这看不见的文化竞争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因此, 建设国有煤炭企业文化对煤炭企业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而要实现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飞跃, 就要特别突出精细化、强调个性化、注重时代化, 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腾飞。

参考文献

[1].严美贵.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理论思考.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1 (1)

浅谈煤炭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9

一、煤炭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工作都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虽然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 二者之间既有区别, 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 煤炭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是共生的关系, 企业诞生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企业档案, 也产生了企业文化。煤炭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 煤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煤炭行业特殊的组织文化, 是煤炭企业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的总合,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营管理文化, 反映了煤炭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 规定着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引导着员工的行力、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整体优势, 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功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记载, 需要有关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文化宣传的记载, 而档案的本质属性就是它的原始记录性, 它赋予煤炭企业档案具有知识信息的真实性, 它真实记录了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所需的历史文献, 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宣传推广和教育作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并且,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文化, 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载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创业事迹, 记载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教训, 记载了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 这些都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原始材料,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

二、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 于2003年元月由原福建省龙岩矿务局、永定矿务局、苏“勤勉务实、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 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锐意创新为主线, 积极融入海西建设, 全力抓好各项工作, 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是福建工业规模300强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还有一大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工业企业家、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等英模人物。公司综合档案室通过对建矿50多年企业档案中大量的奖状、奖牌、先进事迹等荣誉特殊载体实物档案的整理, 建成一间荣誉展室, 作为企业职工爱企业、爱岗敬业教育的基地, 并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向社会全面介绍了煤电公司50多年来的辉煌业绩和奋斗历程, 展现了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 提高员工忠诚度、归属感和自律能力,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所以煤炭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提供的真实档案材料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安全为天”,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重中之重, 安全文化建设也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分项文化的重点, 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规范、安全教育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充分利用企业安全生产档案, 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 对企业以往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范、办法、细则进行梳理、加工、完善, 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安全制度、安全规范, 建立监督、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有形的安全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来引导、规范、约束企业及职工的安全行为。公司综合档案室充分挖掘企业档案中记录的安全事故案例, 编制安全教育手册, 设置安全警示教育展厅, 利用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对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做到安全生产时时事事敲警钟, 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档案在编写过程中作为直接依据;为企业职工上好安全这一课。

营销文化长期以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分项文化被强力推行, 形成并牢固树立“诚信可靠、履行合同、恪守承诺、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形象。公司综合档案室充分利用企业经营档案, 为相关部门提供企业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荣誉和行为规范状况的记录,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证书, 审计报告、银行信用等级、环保体系认证书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反映着企业的信誉、诚信, 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实力、经营成果、社会信誉和社会形象,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企业档案是营销文化建设的保障。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档案的作用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带给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2003年开始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公司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丰富了企业档案内容, 拓展了企业档案工作领域。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从它的创立开始就不断积累着企业档案, 企业的文化思想也真实地记录在档案之中,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成果, 成为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划设计之初的课题调研、职工问卷调查、专题座谈, 以及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编制的《煤电公司企业识别系统手册》《企业简介》《福建煤电》《安全手册》《企业营销手册》《大事记》《群英谱》, 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及职工行为准则、《福煤能源之歌》等等各种文件材料, 这些资料赋予了企业档案管理更新的信息内容, 在强化宣灌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行为规范过程中, 公司在龙岩城区设置广告牌、在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过合办联办节目、撰写公司活动新闻稿件, 举办了文化建设专题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和书法摄影比赛等等活动, 不仅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丰富了企业档案的内容。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成了企业档案收集的重点对象。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研究 篇10

长期以来, 煤炭占据着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 煤炭能源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 煤炭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以及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都需要煤炭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提升和改善煤炭企业形象, 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1. 社会责任观念薄弱

目前, 我国煤炭企业还没有整体的社会责任观念, 或者说虽然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提出社会责任口号,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偏离社会责任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节约意识不足, 资源开采率低下;其次, 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足, 安全投入低下;再次环保意识不足, 对环境破坏较大;还有, 忽视职工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 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等等。这些行为与国家强调的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明显存在偏颇, 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甚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持续动力

由于煤炭企业的固有特性, 使得全社会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期望很高。然而, 从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来看, 部分煤炭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价值和意义缺乏准确认识。在缺乏外部压力和内部认识的情况下, 部分煤炭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要求和同行竞赛。一些煤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力在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号召与要求, 或者说, 企业把很多社会责任内容作为政治任务来承担。还有一些企业出于跟风随流的动机, 并无真做实做的打算。因此煤炭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持续动力。

3.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完善

要想社会责任工作有效推进,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是重中之重。而在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大多尚未建立。一方面, 由于煤炭企业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还处于初级层面, 无法建立起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以及推进机制;另一方面, 由于煤炭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活动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 对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并不感兴趣, 进而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大多只是在宣传层面。

4. 社会负担过重, 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对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矿工安全等都特别关注, 所以煤炭企业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都尽力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经济责任方面, 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在法律责任方面, 在国家加大对小煤矿整治力度的情况下, 税收流失违规现象普遍降低;在道德责任方面, 煤炭企业也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 例如增加安全生产投入、调增工资薪酬等。而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 部分企业反映, 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足是由于过多过重的社会负担。

(二) 我国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源浪费

全球性能源短缺, 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然而我国煤炭企业因采掘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资源破坏和浪费较为严重。从煤矿回采率指标来看, 我国煤炭企业煤矿回采率仅达到50%-60%, 甚至部分企业还不足这个水平, 而西方国家回采率一般会达到85%以上。

2. 环境污染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本身就造成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由于大部分煤炭企业存在对煤炭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行为, 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露天开采会导致植被遭到破坏, 而矿井开采会导致地表坍塌、地下水资源流失等, 与此同时, 煤炭的燃烧将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造成温室效应等。

3. 生产安全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问题突出, 国家对其安全生产问题给与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大力整治, 但其生产安全事故依然不断既危害个人的生命, 也严重损害国家和个人财产。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意识淡漠, 在高利润的引诱下, 煤炭企业不按规程操作普遍存在违法违规生产作业;其次是管理低下、设备落后、操作水平落后;再次, 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只有真正发生安全问题时, 部分煤炭企业才开始注意。

4. 矿工劳资问题

因工作条件的艰苦、工作时间长, 很多矿工出现相关职业病, 属于弱势群体, 不少矿工生病后医疗费得不到补偿。另外, 煤矿的安全事故极大地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使其在身体受到损害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响。而且, 员工因受伤、死亡而得到的补偿也不足以弥补其损失。

三、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一) 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仅是响应国家号召,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同时, 也是对企业目标的全面追求以及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 这也是体现煤炭企业控制力、带动力以及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只有高层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性, 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 才能落实与持续下去。

(二) 从企业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社会责任

煤炭企业能否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将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是煤炭企业能否成功“走出去”, 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所在。企业实施有效的责任战略, 充分把握企业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有助于快速实施企业转型, 加快企业发展模式转变, 显示企业把握机遇、应对风险、创新发展的战略管理能力, 激发员工创造活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加入全球化市场, 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 煤炭企业要主动采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并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

(三) 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

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现状并不乐观。为了完善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情况, 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现在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但是这些企业占总体的比重还很小, 并且披露的信息基本上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 并没有涉及法律诉讼、环境污染以及罚款支出等内容。因此, 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并由国家明文规定强制上市企业执行, 才能推进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四) 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

对员工利益重视的企业, 不仅关心员工的工资福利, 并且关心员工的学习成长, 长此以往, 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人才。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 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此之外, 工会作为企业职工集体利益者的代表组织, 如果企业能加强其组织建设, 提升工会的凝聚力, 保证工会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 也能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五) 加强社会监督作用

简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篇11

■真正认清企业文化的内涵

目前,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不仅国有大型企业建设企业文化,而且很多民营企业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纷纷请专业人士协助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在煤炭企业中,由于旧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煤炭生产的特殊作业环境,从而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使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搞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有了好的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企业的价值观。

要深层次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和作用。企业文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后提出的一个管理学范畴的概念。美国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而非完全依靠技术、资源、资本、设备等等这些因素,他们将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结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在价值观上的表现,注重于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还可以用来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企业文化的内涵涵盖了企业和企业人一切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和企业所有职工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观,是所有员工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企业中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好的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不断创新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深刻把握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核心是力助人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的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有效解决企业中生产要素最积极的因素,就是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力助人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人才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而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人才”的文化,尊重人才是开发“人心”资源的金刚钻。但尊重人才,绝不单单是表现为对人格的尊重,更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劳动成果、特有价值、深层需求的尊重。这既是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人类本位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点,也是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根本和精髓。

■做好煤炭企业文化的建议

◎煤炭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对现有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剖析。通过了解企业当前的组织氛围、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现状,对当前企业文化作出客观评价,不仅是对企业现状综合的、系统的全面衡量和定位,而且是企业在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必需步骤。但一些煤炭企业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既没有对现有企业文化的优势进行总结,也没有对存在的不足给予重视,更没有对员工的态度俯下身进行详细的了解,所以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最终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成为空谈。

◎煤炭企业所构建的企业文化,要创新更要建设紧贴行业实际的企业文化理念。对于当前煤炭企业来说,安全是天。它不仅关系企业员工生命健康这一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企业的稳步发展。由安全而衍生的文化充斥了企业的所有管理和员工的整个工作过程与日常生活。因此,煤炭企业要构建新型企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安全这个主题并使其成为坚实核心,成为贯穿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整个发展历程的主干线。

◎煤炭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坚持要以人为本。企业的管理核心就是人,企业的文化主体也是人,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文化的出发点是企业文化的主题所在。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之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主力军是构建企业和谐的关键。同时还需要大力营造自我超越氛围,逐步形成“自我加压、不断超越”的精神,要使员工深刻体会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人才发展的成就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煤炭企业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初期重要的保障措施。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的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在营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现代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理念,不断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煤炭企业在现有的体制下牢牢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按原则抓好企业制度的建设,并确保制度的执行,一定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煤炭企业构建企业文化,要体现出行业特色。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这一观点,既是对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警示,同时也是对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建设本企文化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其先进经验、工作作风、模范人物事迹等等既有行业特点,也折射出了企业所在行业的优秀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煤炭企业和煤矿工人人性化的根本体现。加上煤炭企业中具有显著行业特点的安全文化,更是符合了党和国家“安全发展”的提法,它不仅贯穿于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而且也成为所有煤炭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继承发扬煤炭企业的优良传统与优秀品质,使其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煤炭企业就一定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河南煤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篇12

关键词: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 能够使员工的观念更加先进, 企业管理更加科学, 行为更加规范, 服务更加优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实践中, 对于为何要进行企业文化塑造, 很多企业存在着众多误区:①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打造公司形象和品牌形象;②塑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灌输企业领导或上级的指示;③塑造企业文化是为了跟风;④部分企业塑造的企业文化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⑤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往往把企业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文体活动或者一般性的亲情、教育和统一着装、统一规范行为等, 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和行为规范这一深刻内涵和本质。

2 煤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2.1 由于历史原因, 行业安全形象不佳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主要几个阶段:①1949年以前。这一时期民国政府及世界帝国主义在中国境内大量开采煤炭资源。②1949—19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该时期企业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 同时也是国内国际政局最复杂的时期。③1981—1997年的经济大发展时期。该阶段经济大发展致使煤炭的需求量猛增, 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 降低了企业进入煤炭行业的门坎。④1998—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煤炭行业管理水平和安全投入已有根本好转。⑤2008—2009年大重组时期。煤矿重组整合是煤炭工业科技水平提升的根本出路和治本之策,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煤炭行业进行了大重组。由于历史原因, 在各个阶段, 煤炭矿难事故都均时有发生, 导致在众多人的心中将煤炭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对煤炭企业缺少认同感。

2.2 媒体宣传有失公正

进入21世纪以来, 煤炭行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管理力度, 加大安全投入, 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2005年, 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2.7%, 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煤炭行业各方面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 煤矿事故多, 安全问题突出, 新闻媒体极少报道煤炭企业的光彩面, 较多地报道煤炭行业的负面影响材料, 影响了煤炭行业的整体形象。

2.3 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据调查, 我国煤矿一线工人中, 农民工占48.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5.0%;大专以上的占7.4%, 低于全国10.4%的平均水平;职工受教育年限为9.2 a, 低于全国11.7 a的平均水平。从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看, 全国县级以上国有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2.6%, 在操作人员中, 高级工仅占11%, 初级工占70%以上。

3 河南煤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始终相信人及围绕人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远远大于各组成要素的相加。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社会评价建设。

3.1 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企业管理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 在其作用和引导下, 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促使企业又好又快实现既定经营目标。然而, 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前提是深刻理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塑造, 借此打造更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

3.2 扩充人力资源, 为企业发展护航

21世纪是科学经济的时代, 企业发展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了人才, 在竞争中便占据了最佳的优势。近几年来, 原永煤集团和重组半年来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以用工待遇和灵活的人才机制吸引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及优秀本科生, 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策划、宣贯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打造企业形象, 增加员工企业归属感

一个企业的形象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直接关系到员工在社会中得到尊重的程度。企业就是员工的家, 只有这个家蒸蒸日上, 员工才能感觉到成长在这个家是最大的荣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精心打造出一个省内第一、国内一流、迈向世界的企业品牌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采用岗位练兵, 技术竞赛, 脱产轮训和党校、政校、外委培训, 教授授课等学习形式, 从政治、技术、业务上培训职工, 进一步健全以基础教育、技术等级教育、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网络和考核管理办法, 大大提高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也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3.4 多管齐下稳创企业文化

(1) 树立目标。

首先, 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有共同的理解。通过讲座、知识竞赛、媒体、参观的方式, 统一大家的认识;其次,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让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塑造出高品位形象, 树立良好的风气, 打造出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员工队伍。

(2) 梳理文化理念。

由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因此, 在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以后, 就可以着手企业文化理念的梳理。它包括:先聘请专家对高层进行访谈, 然后通过问卷、座谈或访谈, 讨论或专家引导等形式缩小员工认识上的差异, 形成理念初稿, 再围绕基本理念, 明确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公共关系理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多次探讨, 形成了全体员工一致认可的“8个核心理念、8个单项理念”, 达到全公司职工的认同、认知。

(3) 文化理念的宣贯和落实。

①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召开企业文化宣传专题会议、优秀员工引导、板报、组织案例讨论、树榜样等形式进行, 同时印刷《企业文化》宣贯手册, 人手1份, 要求员工反复学习, 认真理解, 达到以文化对企业的精进管理。②通过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和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贯。③建立企业文化考评体系, 划分各级考评指标, 细化各级指标的考评分数, 定期对各单位考核排名, 进行奖罚。通过以上方法, 使企业文化成为指导员工行动的指南。

(4) 企业文化一票否决制。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把各所属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双基”考核范畴, 进行定期与随机抽查考评。不重视企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建设和考评中弄虚作假的干部、职工, 不准参加“升级”、“评模”、“评先”, 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在新进员工招聘时, 也将认同企业文化作为入门的第一道门坎。

4 结语

上一篇:最佳行业分析师下一篇:应用设计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