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8篇)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1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地处xx地理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xx镇,在全区上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xx镇在xx中心区域异军突起,形成承南启北、接转东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节点,既是xx人的历史责任,更是xx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沉睡后的xx蓄势待发
(一)历史悠久的xx长期发展缓慢
xx因是大竹、邻水、长寿等县通往xx的古老大路而得名。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在今xx场路边坪上建街房,故称xx坪。民国18年置xx镇,民国30年撤镇建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底兴隆区草坪乡并入xx乡,2000年12月撤乡建镇至今。
xx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现辖7个村1个街道社区,人口15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34:31,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2006年,实现财政收入38万元,财政支出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62户103人,即十分之一的人领取城市低保金;经济发展在全区20个镇中居第15位,长期处于后列。据统计,1998年到2006年,xx镇财政累计收入570.6万元,财政支出累计达4998.6万元,同期上级财政补贴高达4428万元,是本级财政收入的8.8倍。
(二)企业发展在浴火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xx镇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浪潮中,采取盲目让企业挂靠和无条件替企业贷款担保等形式,以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到1994年发展到339个。此后,xx镇政府在清理“三金三乱”中,付出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停职追欠、无辜背上1000多万元连带责任债务的惨痛代价。企业发展从此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2004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之后,抓住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又见柳暗花明。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14家,总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引进年产砼添加剂上千吨,产值上千万元的华达砼添加剂厂;年产建筑石材150万吨,产值3500万元的8家石材企业;2005年xx酒厂在xx镇复建,2006年底投产,2007年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产值和利税分别在1亿元和2000万元以上。此外,xx元伟家具有限公司拟联合多家家具企业入驻xx,咯哒家禽养殖公司禽类食品加工厂等数家工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规划到2010年,引进企业30家,总投资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xx镇农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主导。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渝邻高速公路通车以来,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渝酉农场、伟鑫肉兔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先后实施了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渝邻高速公路生态农业工程等,建成了土门―兴盛椪柑基地、碑牌伏季水果园、王家黄花梨基地,发展渝邻路生态农业经济带1500亩,种植食用笋竹、药用栀子各3000亩。
(四)生态旅游业前景诱人
xx镇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较丰,已有好景生态旅游公司入驻。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实地踏勘和比较,拟投资20亿元以上在xx镇打造高档休闲住宅和高尔夫球场。xx镇抓住草统公路建设机遇,对吉星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草统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业、草坪渝邻高速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风格别具的草坪特色商业新街等,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设计。草统路铜锣山隧道旁的国际休闲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
(五)职业教育发展拟动大手笔
目前,xx镇党委政府已与多家职业教育院校对接。新加坡与华新外国语学院拟在xx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占地800亩的国际培训学院。xx长安集团公司职工1、2校、xx中小企业管理学校、xx通信学院斌鑫高级职业学院、xx城建校等均有入驻xx意愿。
二、加快xx镇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利好条件
1、地处承南启北、东西传递地理中心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部。xx镇东邻统景镇石船镇,南接王家镇玉峰山镇,西连木耳镇,北靠兴隆镇高嘴镇。xx场镇至两路城区和xx市区仅20分钟和30分钟车程。xx地处xx绕城高速公路边缘,与xx区规划建设中的465平方公里的xx主城核心区紧紧相连,空港工业园区距镇境仅3公里。xx地理中心和城乡发展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使其占尽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发展先机。
2、xx公路交通枢纽镇。贯穿xx南北的渝邻高速公路和连接xx东西的主干道草统公路在xx交汇。随着沙草路、古石路、古广路、古永路、古骡路、古地路的相继硬化黑化,多条射状镇际公路与周边镇连为一体,xx唯一公路交通枢纽镇的地位正在奠定。根据生产要素沿交通干线枢纽区集聚和辐射的规律,xx镇将可能通过公路交通枢纽地位,发展成为xx城乡结合部的经济重镇,承南启北、辐射东西的经济发展重要节点。
3、特色资源相对富集。xx有耕地11183亩,其中田6417亩,土4766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60米,最低410米,平均455米,有着二、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镇域退耕还林面积10000亩,森林面积85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0%;拥有小型水库2座,山坪塘185口,溪河25公里,水域面积1000亩,且紧邻两岔湖水库,有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大规模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的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储量喜人,有煤矿1座,探明煤炭储量1000万吨以上,毗邻玉峰山镇的希望村建筑石材可采量上亿吨。
4、政策优势突出。xx地处主城城郊结合部,不受绕城公路范围内限制性发展工业规划的制约。2006年,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xx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7年4月xx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xx镇为市级中心镇。xx镇作为全区仅有的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3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拥有比其他镇更多的强势推进发展的政策资源。
5、空港开发园区和统景风景区的辐射带动。空港工业园区是xx最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载体。xx工业向北,空港工业园区发展在加速向多宝湖挺进过程中,xx镇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辐射和带动,从而减少发展成本,增强开发建设实效。xx镇是统景风景区的西大门。位居xx十大温泉之首的统景温泉风景区正在上档提速,其旅游开发的集聚辐射效应,使xx镇生态旅游业等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6、穷则思变的人文精神。xx的干部群众,在迈出发展长期沉闷期之后,群心思变,人人盼富,负重自强、团结拼搏、跨越发展、带头领先的发展氛围浓厚。
(二)制约因素
1、定位不明晰,发展规划滞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和xx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上档提速,xx镇至今尚未从发展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中完全摆脱出来。高站位审视镇情,高起点科学定位,高质量规划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思路就是出路,规划就是财富。xx镇在新形势下,对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亟待进行调整和规划。
2、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承载能力差。现xx和草坪两个场镇不足1平方公里。供水排污等市政设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服务,尚无承载工业大发展、人口大集聚的相应能力。
3、开发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发展。xx大发展,势必进行大开发、大建设。然而,xx镇现有干部熟悉传统农业的多,精通开发建设的少,不少人对开发建设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招商引资、建设施工、资金筹措、成本核算、行政审批服务等诸多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知之甚少。人才短缺,是xx大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
4、资金短缺,启动困难。产业基地建设和城镇扩张,需要巨额启动资金。尤其是规划和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垫付启动资金不可避免。然而,xx镇迄今尚背负460多万元历史债务,当前自身造血功能也还不强。在此状态下,启动资金的有效筹措,也是xx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
5、高速公路收费,商家成本增高。渝邻高速公路至今未纳入xx高速公路年票制收费范围。车辆按次收费,使商家生产成本大增,阻止了客商大举进军xx的脚步。
三、加快xx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晰指导思想,找准发展定位
加快xx镇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生态活镇战略,充分发挥xx城乡结合部和地理中心、公路交通枢纽、生态资源、市级中心镇、区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综合优势,开拓开放,负重自强,推动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都市生态型转变,镇风貌由小集镇向市级中心特色镇转变,综合实力由经济弱镇向经济强镇转变,到2015年,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xx中部生态建设名镇、经济发展强镇、特色风貌新镇和公路交通枢纽。
(二)实施“三城一区”战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错位发展规律,积极调整xx镇现有产业布局。在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尽快规划和强势推进xx名酒酿造城、xx家具制造城、xx职业教育城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建设。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张家坝食品工业园,培育白酒、禽类食品、豆制品等食品产业;充分运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授予xx酒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这一珍贵资源,做大做强xx老窖品牌,努力开发xx大曲、绿豆糟等系列产品,抓紧研发“1919”高端白酒,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占领份额,至2015年,争取年产各类白酒1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使xx镇建成名符其实的xx名酒酿造城。规划建设占地1平方公里的双鱼家具工业园,重点发展钢、木家具和软家具及其配套产业,到2015年,争取建成年产值2-3亿元的家具制造城。在土门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发展职业教育,引进职业教育院校10所左右,到2015年,争取建成高职中职衔接、文理工科配套、学历教育与职业短训结合,在校学生2万人以上的职业教育城。在镇域其它区域,应留足和培植生态空间,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与统景温泉风景区山河相依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住宅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
(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按照市级中心镇建设要求、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xx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根据发展趋势,建议xx镇按2万人以上城镇规模规划。供电供气、给水排污、城乡道路、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和市政设施等,也应根据城镇规模和产业发展需要,纳入规划建设予以配套。
(四)招商引资,强势启动
要充分利用市级中心镇等系列优惠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包装、土地储备、优质服务等主动招商引资;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增强发展吸引力招商引资;通过完善政策和网络联合招商引资。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区级财政、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有效筹措启动资金,确保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商家顺利入驻奠定较好的基础。
(五)千方百计聚集人才,努力消除发展瓶颈
按照开发建设人才需求结构,面向区内外尤其是开发园区,不拘一格公开选拔急需人才。通过选派本镇干部到本区三大园区和区级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培养本镇籍开发建设人才。要鼓励本镇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开发建设中自学成才。
(六)区级倾斜,全力支持
加快xx镇发展,是全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大事,应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级相关部门应帮助xx镇党委政府制定好发展规划;区里应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建议将xx镇打造xx名酒酿造城和xx职业教育城纳入全区发展规划,列为重大建设项目,由相关区级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建议区委区政府主动与市政府衔接,将渝邻高速路xx段及时纳入年票制收费范围,为xx等渝邻高速公路沿线镇和统景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2
但是人们在专注于城市的同时却忽略了大部分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保护问题。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分布是散落的,消亡是悄然的、无声息的,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乡镇经济迅猛发展,新农村建设兴起的今天,普通乡镇历史遗存的保护与研究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普通乡镇历史遗存保护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城市文明与乡镇文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而成的精华,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果”。城市文明脱胎于乡村文明,由量变完成质变走向辉煌。然而乡村文明并没有消失,继续沿着自然的道路而前进,乡村文明留下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足迹,留下了与自然相处的痕迹,是城市文明的“因”。
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共同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处的两面。乡村生活特有的结构在城市文明遇到诸多问题的今天尤其显得弥足珍贵。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生活聚落,朴素的风土人情都给城市人以新奇的、温暖的感觉。人类同时需要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构成的聚居生活,才能健康的发展。托马斯·杰菲逊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乡村文明的魅力,“我将以爱慕之情,怀着欣赏的心情,重返乡村。因为这里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安逸,而烦恼很少”。
(二)普通乡镇是全面的城镇历史遗存保护的重要部分
谈起城市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历史名城、文化重镇、大城市的国家级或省级的保护文物或街区等,但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基本上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我们的保护很多时候是抢救式的、独立式的。我们应该站在全面的城镇历史遗存保护的角度去对待历史,从源头抓起,同样关注到那些被时间悄然消磨的历史文化遗存,这其中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就是最值得关注的角落。这样,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才是系统的、延续的、全面的,才能够留给后人反映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文化遗产体系,而不是只保留点滴的、片段的城市文明。
全面的城镇历史遗存保护就是既要关注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也要关注普通乡镇历史文化遗存。
(三)普通乡镇历史遗存保护的必要性
普通乡镇是城镇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城市只有行政上的级别之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及其条文说明里是这样规定的:
基本术语标准:
2.0.2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0.3市municipality;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镇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的行政地域。
条文说明:
2.0.2城市(城镇)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市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镇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
二、普通乡镇历史遗存类型
本文使用了遗存而没有采用遗产一词,因为遗产更加地倾向于世界的、杰出的、突出的,面向的广度比较大,缺少一般性,对于普通乡镇容易引起忽略。而遗存更倾向于地域性、一般性,对于普通乡镇更具有认知度,容易接受和具备可操作性。
普通乡镇历史文化遗存也从物质的、非物质的、自然的三方面去认知。
(一)物质的历史遗存
每个乡镇都有一些标志物分散在街坊之中,如:磨盘、老井、树林、空地、旧门楼或者是街道的特殊走向等等,在外人眼中或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保存了村民的记忆,都有着一段属于本村的故事。这些记忆的片段组成了普通乡镇的整体意象,被村民所认同的、割舍不断的意象。
乡镇街道的格局以及尺度是保护的重点。乡村的活动空间在街道,喜欢街头巷尾的生活。街道也是乡村儿童们放学后玩耍的天地,他们在街道中成长,学习进入社会。人们不用太多的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因为有乡村里那张神奇的网络保护着他们的安全。村民们看到街道上打架的孩子们会主动去解劝,进行教育,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城市的规划者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时需要多少成人在场,他们也不会理解仅有空间和设备是不能让孩子长大的。
农村的打谷场、晒台、学校操场都是集体活动、村民大会、庙会的最佳场所,利用率高,节约了土地,而这才是农村真正的标志广场。
不同年代的耕作、水利等设施,代表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精神和农作水平。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引水渠、水闸以及后来的砖窑等等。
(二)非物质的历史遗存
非物质的历史遗存最能代表乡镇精神,是乡镇最具有魅力的地方,是城市所丢掉的,其内涵非常广泛,难以明确划分类型。姑且可以广义地分为生活网络、文化技艺、风俗人情三类。
1. 生活网络
可以用“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来概括。传统的和谐邻里关系是普通乡镇稳定安宁的重要因素。这里有无数“天然居住者的眼睛”在时刻关注着村子的变化:有否陌生人进入别人家,谁家的门忘锁了,谁家的孩子放学回不了家了,哪家老人生病了……,他们都知晓,会在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Ja 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写到:“城市公共区域的安宁—人行道和街道的安宁—不是主要由警察来维持的,尽管这是警察的职责。它主要是由一个互相关联的,非正式的网络来维持的。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抑制手段和标准的网络,由人们自行产生,也由其强制执行……老城市看来缺乏秩序,其实在背后有一种神奇的秩序在维持着街道的安全和城市的自由—这正是老城市的成功之处”。我们的普通乡镇也正是有着这样一种神奇的邻里关系网络在维护着乡村的安宁生活。
2. 文化技艺
普通乡镇保留了原生态的文化形式,很多是现代文化形式的源头或鼻祖。浙江电视台“范大姐帮忙”栏目新近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杭州的一位老人发现了父母留下的一段越剧唱段,想进行辨认和复制,求助记者帮忙寻找可翻唱的人,结果记者找寻了很多专业人士和越剧爱好者甚至著名的小百花越剧团,但都对这段似越剧又不太像越剧的唱段弄不清楚,最后在一位农村老艺人那里知道了其出处,原来是早期越剧的唱段,乡村里流传已久。
普通乡镇手工生产和采用特殊的技艺生产的生活、生产、装饰用品的风格和品质是机械化生产难以达到的。
3. 自然的遗存
包括了纯自然的山林水系、耕作形成的农田景观肌理两大部分。
三、普通乡镇历史遗存现状
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保护不容乐观,新农村建设已经造成了很多“建设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趋同、异质化等三个特点。
趋同主要表现为大马路、景观大道、街道整齐划一、建筑形式单一,我们在城市里已分不清哪家是自己家的现象也已经出现在新农村改造后的村庄。在北方很多的乡镇、村庄的每条街道、每个门楼都是一样的铺地、一样的贴面、一样的式样。
异质化主要为现在乡镇出现了大规模所谓的欧美化的现代化别墅,占用大量的耕地,与环境格格不入。如杭州萧山乡镇的建筑,尤其是其房顶上糖葫芦式的装饰物一根根的大煞风景。
四、普通乡镇历史遗存保护与乡镇的发展
如何处理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与乡镇发展的矛盾,或者说新农村建设应如何进行,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
(一)国家应制定《乡村历史遗存保护法》,对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进行规范、界定。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防止盲目开发造成的普通乡镇历史遗存建设性的破坏。
(二)新农村的建设和乡镇的发展应遵循“不是到处出现城市,而是处处都享受城市生活”的原则,重点应该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三)社会及专业人士进行如何处理普通乡镇的历史遗存与乡镇发展的讨论,进行理论研究以形成社会的共识,建立全面的城镇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观念。
五、结束语
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共同组成了人类的文明,全面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建立全面的城镇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观,从源头抓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段完整的历史。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天峨县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2-03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及群众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笔者随天峨县政协调研组赴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就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一个多月。
一、调研工作概况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5日,调研组在天峨县政协张艳琴副主席带队下,赴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15个村和学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三个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5次,实地查看学校15所,收回调查问卷167份。
二、三个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八腊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654人,小学生1 731人,小学教学班63个,中学教学班13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纳直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中学在校生173人,小学生555人,中学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数32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更新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村级小学3所、教学点5所,小学生1 859人,中学生724人,小学教学班75个,中学教学班12个,最大班容量为65人。三个乡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村完小以上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学校。
(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
八腊乡学校占地面积45 944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34 583m2、运动场地38 411m2、计算机58台、图书41 907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0万元;纳直乡学校占地面积16 323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2 528.4m2、运动场地20 652m2、计算机49台、图书12 506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1.7万元;更新乡学校占地面积40 284m2,尚缺校舍建筑72 171m2、运动场地72 171m2、计算机117台、图书41 830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计划投入186万元。三个乡教学用房需要基本满足,教师用房、学校功能室、围墙、文化长廊、公厕等尚未完善,需要扩充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八腊乡现有教职工107人,小学师生比1:16,中学师生比1:16,尚缺教师21人、生活管理员14人、炊事员13人、安全协管员11人、卫生员1人;纳直乡现有教职工51人,小学师生比1∶15,中学师生比1∶12,尚缺教师18人、生活管理员7人、炊事员8人、安全协管员6人;更新乡现有教职工117人,小学师生比1∶22,中学师生比1∶24,尚缺教师30人、生活管理员18人、炊事员18人、安全协管员15人、卫生员1人。三个乡中学和中心校有专职英语教师和图音体教师,村级以下学校都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图音体教师。三个乡内宿生管理员和安全协管员基本上是值周教师兼任,炊事员是临时聘请,无医务人员。
(三)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此次调研,三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67份,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1.对于“适龄儿童是否能够就近入学”问题,赞成能够就近入学68人,赞成“基本就近入学”89人、赞成“普遍没能就近入学”10人。2.对于“我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问题,赞成“基本无差距”18人、赞成“差距较小”56人,赞成“差距较大”93人。3.对于“我县城乡学校教师配置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12人,赞成“基本合理”73人,赞成“不合理”82人。4.对于“所在的乡镇学校布局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36人,赞成“基本合理”103人,赞成“不合理”38人。5.对于“对所在的区域的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是否满意”问题,赞成“满意”55人,赞成“基本满意”92人,赞成“不满意”20人。6.对于“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问题,赞成“稳定”27人,赞成“基本稳定”81人,赞成“不稳定”59人。7.对于“认为哪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实际”问题,赞成“初中集中县城、小学集中乡镇”11人,赞成“划片区办学”43人,赞成“保留当前学校布局现状”113人。8.对于“当城乡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是否选择就近入学”问题,选择“就近入学”157人,选择“到城区学校入学”5人,选择“不确定”5人。9.对于“对所在地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满意”问题,选择“满意”65人,选择“基本满意”85人,选择“不满意”17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甘洞村完小有11名教职工,教师住在七间简易的砖混结构平房里;麻洞村完小无功能室;纳直乡仅有纳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那里村完小两所学校厕所验收合格;当里、下景、百河三所村完小厕所小,蹲位不够;更新乡中心校教职工宿舍紧缺,师生公厕建设年代已久;安亭村完小学校管理难度大,通往学校的小桥仅有简易护栏,桥面狭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新林村完小无学生饭堂;加里村完小学校活动场所不够,校门紧靠公路,学生出入很不安全;文里和当里村完小厕所建在校外,晚上学生进出不安全;边里村级小学活动场地没有硬化、无校门;等等。三个乡办学条件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完善。
(二)教师配备不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三个乡的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八腊乡自请代课教师8人,纳直乡自请代课教师2人,更新乡自请代课教师18人。各乡除了中学和中心校配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各村完小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无图音体美专业教师,一些村完小因为教师紧缺,基本没有开设体育和艺术课。学校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重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我们所调研的纳碍、五福、老鹏、甘洞、洞里、龙峨、当里、上景、加里等九所村完小,共有69名教职工,平均年龄50岁。他们年龄大且多疾病,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教师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走出去参加培训机会少,又不能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峨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后勤人员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中学、中心校和村完小基本上没有安全协管员、生活管理员、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各校为了确保工作运转,使用学校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共47人。其中八腊乡自请炊事员17人;纳直乡自请炊事员7人、安全协管员1人;更新乡自请炊事员19人、生活管理员2人、安全协管员1人,每年用于自请后勤服务人员的公用经费约为65万元。学校用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文件规定。
四、几点建议
经调研,多年来,河池市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天峨县地处偏远,发展滞后,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该县仍有较大的差距。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纳碍村完小校内有一幢当年有中学时建设的教师集资房,前几年中学已停办,大部分教师已调走,现在房子一直空置,建议政府就地购置,作教师周转房用,以解决目前学校教师住房紧张问题。纳直乡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内,挤占了学校资源,建议在该校运动场边空地(学校用地)上再建一幢楼作为办公楼。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解决甘洞村完小、更新乡中心校、新林村完小、文里村完小、加里村完小等五所学校教师住宿紧缺问题。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教师流动很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要留住教师,就要设法为教师提供优越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财政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当前天峨县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教师队伍。目前,只有教学点和偏远村完小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认为实施生活补助要实现乡镇中小学教师全覆盖,并且加大补贴金额,越往基层、越是艰苦,补助力度越大。把教师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管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全额发放。继续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满足乡镇中小学教师在校住房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教师,人事部门应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要关心基层教师的冷暖,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教师职称及时聘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对乡村教师实行岗位聘用倾斜,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到岗即聘。在评先评优时,多考虑乡村教师。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名片。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差,部分学校围墙不完整、厕所小、校舍门窗框破损、墙壁陈旧、活动场地凹凸不平,无校门、洗澡房、文化长廊等,很不美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创建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校园。
(四)多渠道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根据《自治区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社厅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桂编办发〔2015〕8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计划。继续推进自治区统一组织教师招聘考试和乡村教师专场双选会,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及有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全面激励各类人员服务乡村教学。今后招聘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多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予以定向分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五)招聘后勤服务人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六)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当前天峨县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坚决解决农村水电路问题,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师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对学校布局调整要谨慎进行,因为县内人群居住分散,村屯到乡镇较远,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承受不了,不能一刀切,亦可集中片进行,如果不同乡镇村级学校相邻可集中办学。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地促成农村相对薄弱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示范性学校友谊结对,通过互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信息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和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继续开展支教和走教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得以及时交流,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办学。
(七)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
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年龄大的教师更是如此,人民群众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欠满意。教育部门要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中年以上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坚决落实从公用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的制度,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建立乡村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
发展乡镇经济调研报告 篇4
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乡镇经济最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
2.乡镇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城镇建设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改变的交汇点与平衡点,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从而-1-
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迅速成为其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带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发明显。
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有的大项目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能力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思想认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多是农民,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洞察能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农民种地,农资价格偏高,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改变农业整体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民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
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漏税,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策略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臵优势、交通发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新的增长极。
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继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环境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公司为依托,以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破解农民知识化难题。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乡镇、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使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四、发展乡镇经济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然结果是两极分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
2.农产品深加工是主要发展方向。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保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效益的能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数量、注重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基础建设情况。“九五”期间,乡镇文化站建设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全市114个乡镇中,113个乡镇建立了文化站。至2004年底,全市已建成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67个,徐州市“万册图书馆”镇32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4个。建成国家二级站2个,国家三级站51个。
(二)人员素质状况。全市113个乡镇文化站在职人员471人。业务干部为460人,占总人数的97.7。大专以上学历人员168人,占比为35.7。中级职称人员为50人,占比10.6,初级职称人员166人,占比35.2。
(三)活动开展情况。乡镇文化站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和各类知识培训,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二、我市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活力。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乡镇文化站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县文化主管部门仅对其行使业务指导职能,这种体制,一是产生了文化专干不专的问题。一些文化站干部常年承担行政工作任务,难有精力组织文化活动。二是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难以调配使用,造成文化站人员不能流动,缺乏活力。三是乡镇政府对文化站投入少,管理不力。有的乡镇因财政紧张,出现文化站被出租、被挤占、被挪作它用、被拍卖的现象。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落后,阵地萎缩。近年来,乡镇文化站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全市113个乡镇文化站中,有76个文化站无活动房,其中无房站16个、危房站4个。乡镇文化站文化设施面积由“九五”时期的3万平方米减少到1.3万平方米,下降了56.7。有一些乡镇文化站,阵地萎缩、辐射功能差,缺乏设施器材和图书资料,加之管理不善,沦为“空壳文化站”。
(三)乡镇文化站队伍素质偏低,人才匮乏。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趋于老化,知识面偏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近年来,调进或分配的新增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员,文化站工作人员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
(四)文化设施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后劲。国务院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江苏省和我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文化经济政策,可我市县、乡两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均未达到要求。
(五)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文化活动方式过于简单,内容缺乏创新,往往仅限于逢年过节办几次卡拉OK演出或举办一些广场文化活动,而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封建落后的观念在广大农村时有抬头,“法轮功”、“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仍有市场。
(六)文化站人员工资待遇偏低,拖欠严重。全市471名文化干部中,有10的人员发放全工资,每月1100元左右;60的人员执行国标工资,每月600元左右;20的人员实行定额工资,每月400元左右;5的人员只发200元左右的生活费;另有5的人员因财力所限停发了工资。无论实行何种形式工资,几乎都存在工资拖欠现象。拖欠时间一般在3至8个月,稍长一点的在10至20个月,最长的达40个月。目前,全市乡镇文化站人员均未办理养老金、医保金、公积金。尤其是一些老民办站长已面临退休,至今身份仍没明确,退休后生活没有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我市乡镇文化站建设进程。
(二)调整理顺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文化局是政府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站是基层全民事业单位。建议县(市)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将乡镇文化站业务、人事、工资等关系交由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按照1992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站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市乡镇文化站实际,建议每个乡镇文化站核定编制数为2人,即站长1名,业务人员1名。对于业务量较大的文化站可实行人员招聘制。招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可由文化站通过三产收入支付。对于目前遗留的43名老民办站长工资待遇问题可采取老人老办法,由市人事局、财政局、文化局联合发文,依据有关政策给予妥善解决。
(三)组织实施江苏省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
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关于组织实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对今后凡是由乡镇政府投资兴建、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有7个以上公益性服务功能、实施创新管理体制的文化站,省政府将每站扶持30万元。为遏制我市
乡镇文化站逐渐下滑趋势,缓解乡镇政府经济负担,建议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组织实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凡是乡镇建成标准化工程的文化站,市、县两级政府给予经济扶持,建成标准化工程的文化站其产权要明晰,即省、市、县扶持资金建成文化站的部分,其产权属县政府,交由县文化局代管;乡镇政府投资部分的产权属乡镇政府。
(四)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的规定要求,加大对乡镇文化站的投入。建立徐州市乡镇文化发展基金,乡镇文化发展基金由市财政局按照各级地税部门开征的3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提取。徐州市乡镇文化发展基金由徐州市文化局管理,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监督。
(五)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方式
文化活动内容决定着文化活动对群众的吸引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活动的成效。农村文化要由“小文化”发展成“大文化”。县(市)区文化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文化站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促使乡镇文化站人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不断探索创新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利用方便农民参与的文化设施和场所,开展农民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活动既要考虑老年人文化活动的特点,又要照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需要。采取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在固定文化设施很难发挥作用的地区,可以发展流动文化车,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点,让群众定期在文化服务点享受文化生活。把文化活动同农民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展群众乐于参加的文艺体育活动、编发科技资料等形式,使农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发挥农民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引导和带领周围群众继承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彰显本地特色。有条件的乡镇可组建农民艺术协会和民间社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村文化阵地办成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
关于乡镇企业生存发展的实践报告 篇6
前言:学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作为现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非常重要。为了给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并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暑假期间对位于家乡淮安市淮阴区古寨乡的金六塘服装、江南纺织、扶桑木业等乡镇企业进行了七天的调查访问,为自己的实践主题“乡镇企业生存发展”收集资料。
正文: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一、乡镇企业的特点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它有如下现状及特点:
1、产供销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
2、职工大都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3、与周围农村联系密切,便于利用本地各种资源;
4、分布点多、面广,便于直接为各类消费者服务;
5、经营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各行各业;
6、规模较小,能比较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7、在现阶段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组织,技术设备比较简陋,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特点使得乡镇企业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劳动生产率一般都比较低。
二、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生存环境恶劣,急需改善。乡镇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融资很困难难,这就导致乡镇企业很难扩大规模,而只能靠自身的积累,发展相当缓慢。另外,不少地区缺乏对乡镇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当前一些地区进行第二轮机构改革,有的县乡两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被撤消,出现乡镇企业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使得乡镇企业发展难以把握好方向。
2、产业结构单一,亟待调整。乡镇企业行业、产业、产品趋同现象仍较严重,目前大部分乡镇企业都是劳动密集的制造业企业,自身并不掌握任何技术,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乡镇企业必须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找到合理发展之路。另外,企业之间无续竞争比较普遍;区域性特色经济发展也不够突出。
3、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不断拉大。
三、生存发展策略
1、重新研究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
乡镇企业要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必须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要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挖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提供的机遇,培植自己的强项。因为乡镇企 1
业走向国际经济大循环已经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或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迫到临头的现实。据有关方面统计,世界500强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已有230多家,乡镇企业面对的现实是,在国内市场要与国有企业,国际强者竞争,在国际市场更要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所以乡镇企业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如自己要进入或退出哪一市场,如何设定市场占有目标。主攻的市场区域是国内还是国际,是收缩战线壮大主业,还是战略扩张,多角经营;如何选择技术发展方向,如何确定新产品开发方案,是靠投资建设实现扩展,还是走兼并联合与协作之路,如何选择适宜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体制,如何设定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主要融资方式是什么?„„
2、加大人才引进、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在短缺经济,卖方市场条件下证明企业实力的是生产能力,而转向供需平衡之后,决定企业兴衰的则是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的大幅缩短,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实力的竞争;用户越来越充分的选择性,使得企业营销能力,经营策略,服务水平已直接影响经营业绩,而决定这两者水平的是人才。
3、调整好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定位,科学的规划发展,关系到今后乡镇企业发展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接受和吸取乡镇企业二十多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把培育产业“龙头”作为拉动点,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升级发展。把发展骨干企业群作为支撑点,促使特色产业扩规模,上档次,造特色产业优势,从而诞生“拳头”产品,有效地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从而占领市场。
总而言之,全球化经济给乡镇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企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扬长避短,把结构调整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然而乡镇正处于不利的政策环境之中,结构调整也极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和推动。
略论乡镇文化的发展 篇7
一、乡镇文化要抓住传统节日,地区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无论是某个民族独特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节日,广大人民群众对参与节日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会出现一呼百应之势。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凝聚着各族,各地区的人民。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老节日,节日期间扎灯笼、放鞭炮、 大街小巷、火树银花。男女老少,摩肩接踵,聚集在一起,观赏灯会。已举办3届,逐渐向艺术靠近的我市“元宵节灯展”就显示了它广泛的群众性。千姿百态的冰灯、 花灯再现了炎黄子孙悠久的民族文化节,二龙戏珠,龙舟画舫等各种龙灯,表达了龙的传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年的腾飞凌云志。灯展期间,文化部门不仅有综合场的演出,而且有多项的艺术比赛、OK演出会,舞蹈比赛、乐器比赛、美术、书法、棋类等各类比赛,各单位、 各乡镇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各行各业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以施展才华,各种门类的群众文化艺术得到了展现的机会,“灯展会”有如百花绘呈,姹紫嫣红的大花园。
乡镇文化要抓住传统节日,地区节日的契机,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乡镇文化站要根据乡风乡俗,使文化活动应时应运而生。乡镇文化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以冰雪为题材的群众文化生活,繁荣乡镇文化,展现本地域外的文化特色。
二、加强乡镇文化建设,保持乡镇文化的可持发展
当前乡镇文化事业面临着许多困惑,一是全国的相当多的乡镇文化中心只有牌子,一个人,根本没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文艺队伍被解散。二是乡镇政府对文化投入减少,许多乡镇对文化的投入还占不到财政总支出的1%,有的甚至是一毛不拔。三是供需失衡。一方面乡镇文化中心逢年过节无钱搞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没有文艺演出队,没有乐器,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看戏难,参加文化活动难。据说,在全国乡村总数中,5年多没有演出团进村的占85% 以上。农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由此导致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嫖娼卖淫等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面对乡镇文化的诸多困惑,我们文化部门应冷静思考,积极探索,寻找新的思路。
(一)必须把乡镇文化建设自觉地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乡镇文化建设即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打算,而且要把乡镇领导的施政纲要,作为考核政绩的内容之一。做到真抓实干, 长期坚持。这样才能使乡镇文化建设抓出成效,才能真正造成乡镇文化的“大气候”。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把文化建设,列入乡镇领导的统一规划,并努力办好乡镇文化活动。
(二)因地制宜,从不同的乡镇实际出发,创造和形成具有关特色的乡镇文化。每一个乡镇的文化因地理条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乡镇文化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要同本乡镇的经济发展相结合, 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新文化。
(三)乡镇文化要以舆论为先导,以文化互补为契机,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乡镇文化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共同搞好乡镇文化节。
如何加快乡镇经济的发展脚步 篇8
【关键词】乡镇;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乡镇经济可以说是一条纽带,连接了城市与农村两者间的经济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市场化的程度,同时也能折射出乡镇区域内城市的经济强弱和其下附属农村的经济水平,因而加快乡镇经济的发展脚步对城市和农村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理方面体制陈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说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有许多乡镇区政府在针对自身经济发展上仍旧沿袭着以往陈旧的管理体制[1]。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并未具备主要指挥权,对乡镇发展的各项事宜的指挥权都由上级政府决定。乡镇政府在对乡镇经济管理体制实施更新或改革时,因上级政府的干预而造成体制更新无权利、无资金进行,导致乡镇经济发展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致使乡镇经济水平落后。
2.经济产业方面结构失调
当前,许多乡镇经济发展中都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从土地管理来说,部分乡镇仍旧是“自家地自己种”的模式,并未对土地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不但无法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力资源的耗费;从企业管理来说,许多乡镇跟风现象普遍,看其它乡镇做什么盈利便盲目跟着一起做,并没有深入考虑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及资源优势,不仅无法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还进一步雪上加霜,造成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3.乡镇自身没有突出特色
有特色便表示有经济发展重点,而乡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显著问题,便是自身发展特色不够突出[2]。若乡镇企业在建设发展中不能打造出自身特色,则无法更好的吸引社会各界的眼球,其产业产品的发展也会受到束缚。虽说乡镇区域中存在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地理风景及地方特产,但部分企业在发展中方向盲目,存在严重的企业同质化,造成乡镇经济没有突显特色,难以与较为成熟的城市企业进行市场竞争。
4.政府并未起到积极作用
乡镇政府干部领导理应对其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部分乡镇政府领导人并未端正自身权利和责任两者间的平衡,盲目开展面子工程建设,进而从中谋取利益,这极大的阻碍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政府并未深入农民群众中,在农民心中没有树立较好的威信感和依赖感,政府与农民间协调程度不够,导致政府号召力弱,相关工作很难有序开展,不仅打击了干部的工作热情,还使乡镇经济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无法达到有效提高。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脚步的建议
1.建立完善政府管理制度
一方面,鄉镇政府应充分了解各部门职员的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制度,赋予其相关权力,另外对职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实施绩效考察体制,针对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的职员予以相应物质或精神奖励,进而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还应深入调查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并针对此向上级政府提出适当的财政申请,同时大力扶持乡镇本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乡镇自身经济水平。
2.调整平衡乡镇产业结构
乡镇政府应紧跟城市和农村“三个集中”步伐,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既要注重乡镇本土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非农业经济的重视力度,促使资金、政策、土地等重要资源向优良企业聚集。并且,在没有先进技术条件以及丰富资源的情况下,坚决杜绝盲目跟风现象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乡镇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确保乡镇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3.打造乡镇经济品牌特色
乡镇经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要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经济。加强乡镇企业对先进生产技术方法及高效管理模式的引进,能够有效促进乡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乡镇企业唯有建立自身特色品牌,才能实现“走出去”的目标,进而才有机会与大企业间联合,引入科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乡镇必须注重对本地特色品牌的建立,增强当地特色产品在本地区域内或外部市场上的辨识度。
4.加强政府服务整体质量
乡镇政府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当地企业发展的成效性及联动性都有着直接影响。因而政府应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乡镇经济建设中,提供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整体服务,另外还要积极渗入经济建设中的各个部分,确保建设项目可以有序开展。加强乡镇政府整体服务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纳更多的品牌企业入驻其中,促使乡镇自身企业规模的扩大,提升乡镇经济效益,进而形成汇集资金、人才及技术为一体的乡镇经济发展体系。
三、结束语
要想更好发展乡镇经济,乡镇政府必须要充分了解本地发展实际情况,从群众出发,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另外,还应进一步优化乡镇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强资金投放力度,使乡镇经济逐步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政府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而全面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孙福伟.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4):449.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加快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10-21
关于乡镇审计发展的调研报告11-08
乡镇建设发展情况报告11-04
乡镇经济发展思路调研报告08-18
对乡镇企业成就及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09-13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09-04
乡镇劳务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0-23
靖远县乡镇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2-19
乡镇下半年主要建设发展工作计划报告06-10
乡镇农机站的发展之路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