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2024-10-19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精选8篇)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篇1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XX年-2013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合理利用我市现有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到2013年,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200万吨-2400万吨左右。提高焦炭产品质量,加快现有煤气、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和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到“xxx”末期,煤化工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煤化工销售收入等指标要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形成初具规模的黑龙江省东部新型煤化工基地。

规划近期发展方向:

沿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煤焦油)→甲醇→粗苯路径,近期产品方案重点将煤气、煤焦油作为主要中间产品,生产甲醇、燃料油,同时开发苯系列产品,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

近期发展核心项目:

1、宝泰隆公司新建100万吨/年焦炭项目。

2、凯博达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3、恒煤焦化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4、宝泰隆公司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5、亿达信公司8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6、圣迈煤化工公司10万吨/年煤焦油制取油品项目。

7、农垦博兴化工公司化肥改扩建项目(年产30万吨尿素、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复合肥)。

8、兴盛化工公司10万吨/年苯乙烯和5万吨苯加氢项目。

9、万昌公司5万吨/年苯加氢项目

(二)中长期规划(2013年-2015年):依托现有焦化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打造精品焦炭,发展高精新深加工产品,实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依托核心企业,逐步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通过以甲醇等为中间原料的中、长期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化产深加工项目,实现化产综合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实现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2600万吨左右。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煤化工产业比重要有质的提高,并在规划中要有量化的指标,全市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中,使我市发展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煤化工基地。

中远期发展方向:实现煤化工的精深加工,沿着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焦油)→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材料这样一条路径,使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成为我市煤化工产业新的核心产品体系,并向煤、电、化、热、建材、铸造等煤基多联产系统发展,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新型煤化工多联产基地。

中远期发展核心项目:

1、红鲜园区100万吨/年焦炉改造项目。

2、龙洋公司80万吨/年甲醇项目。

3、隆鹏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4、6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5、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

6、圣迈公司煤焦油生产清洁燃油项目。

7、煤沥青制中间相碳微珠--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8、七煤集团10万吨/年粗苯及10万吨/年炭黑项目。

9、60万吨烯烃项目。

通过近期和中远期规划的实施,立足于煤炭转化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支撑,最终形成具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力的四条化工产业链。一是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以大型捣固焦生产为基础,实现煤焦油、焦炉气等副产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针状焦、煤焦油苯品、酚、萘等深加工品。二是甲醇-碳化工产业链。采用甲醇制二甲醚、羰基合成制醋酸等新技术,重点发展二甲醚、醋酸、醋酐、醋酸乙烯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三是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着力抓好骨干氮肥企业合成氨生产原料本地化,重点发展合成氨、尿素及其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四是甲醇-烯烃产业链。在远期规划中,适时引进先进技术,以甲醇为原料,发展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丁辛醇等下游加工产品。

四、实施步骤

(一)确定焦炭产能总量规模。

结合市场需求、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到“xxx”末期,规划我市焦炭产能在700万吨左右,以此为依据,规划我市煤焦化产业特别是下游产品的发展方向。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篇2

关键词:精细化工,现状,发展方向,规划

1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

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某些精细化工的研究开发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精细化工10大门类新领域开始陆续形成行业, 建立了多个服务中心, 支持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 精细化工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 我国要进人国际市场, 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 不仅仅存在于国际市场上, 在国内市场上也已面临激烈的竞争。我国已进人高速发展阶段, 市场将会对精细化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更新观念, 客观清醒地分析过去, 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 提出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通过多年的实践, 使我们认识到精细化工的发展有两大难点:一是技术复杂, 开发经费投人大;二是市场开发的难度大。对于前者应该说明的是, 就某一产品而言, 以精细化工为例, 其技术复杂程度和开发投人不见得比诸如石油化工的某一产品大。但是, 由于精细化工的特点是产量小、品种多, 所以对于精细化工来说, 不能在品种数相同水平上和常用化学品作比较。过去说精细化工的投资少、利润高, 应该理解为设备投资少、利润高。如果讲技术开发的投资, 由于技术密集, 要比常用化学品投资大, 开发经费投人也大。

2大庆石化精细化工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 大庆石化以发展为主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为目标,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依托大庆地区资源优势,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于精细化工业务, 其思路为:一是实施低成本战略,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现有产品进行提高产量, 降低消耗, 这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根本性的措施;二是实施更新换代战略, 大力开发新品种和替代产品, 形成品种差别化优势, 增加产品附加值, 到2010年, 将大庆石化建设成为我国石化行业较大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到“十一五”末期, 大庆石化精细化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亿元, 利润1亿元的目标。

大庆石化现有精细化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复合助剂、净水剂、防粘结剂、树脂、EBS、抗氧剂等十八类产品, 生产能力为15kt/a。在“十一五”期间, 还将规划建设10kt/a乙腈、裂解C5分离装置, 新建柴油降凝剂、己烯-1催化剂、异戊烷分离、丁基锂催化剂、PP高效催化剂、内酯催化剂、FCC催化剂磁分离回收、延迟焦化加热炉阻焦剂、ABS无卤阻燃剂、PP及PE无卤阻燃剂等精细化工项目, 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庆石化的精细化工产业。

3大庆石化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关键是实现新的跨越

通过对国内外精细化工发展现状的调研, 结合大庆石化精细化工发展的实际, 我们感到对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要进行调整, 现在精细化工的实际情况是大庆石化需要什么精细化工产品, 我们就发展什么, 而且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 根本不敢走向大庆石化以外的市场, 只能靠市场保护维持生存。我们的企业长期生产这种精细化工产品, 几乎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开发力量, 导致产品长期不能更新换代, 目前大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内已经落后, 不仅影响了应用这种精细化工产品的石化大装置技术水平的提高, 也影响了石化产品的质量, 其结果直接影响了石化装置的经济效益, 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现实。

因此大庆石化要集中力量寻求某个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然后集中精力在某个精细化工产品上有所突破, 实现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

4大庆石化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规划项目

在精细化工产品中, 种类繁多。但是最主要的就包括两个大类, 一是表面活性剂, 一是水性高分子。在精细化工的各个领域, 有半数以上的产品属于这两大类。水性高分子包括水分散高分子 (即聚合物乳液) 和水溶性高分子。以上两大类产品构成了精细化工的主体, 在选择精细化工产业的规划项目时, 自然就应该考虑这两大类产品。通过咨询和研究我们认为, 大庆石化选为重点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应具备如下条件:生产已有较大的规模, 市场容量和产量较大;技术上相对成熟, 国内外差距较小, 具备经济规模并有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性;是精细化工的主导产品, 有较大的代表性, 具有带动整个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发成功后, 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力。综合这些条件我们建议把生产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项目作为大庆石化“十一五”期间发展精细化工的重点项目。这是因为聚丙烯酰胺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大的生产规模;生化法丙烯酰胺技术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丙烯酰胺是一个技术非常密集的系列化产品;该项目开发成功在国内影响很大, 可促进企业走向国内外精细化工市场。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是典型的精细化学品, 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包括两部分:即丙烯腈水合制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大庆石化规划采用先进技术, 用酶催化制备丙烯酰胺, 建设10kt/a纯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并配套建设8kt/a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其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项目生产技术的关键点为:丙烯腈水合为放热反应, 化学法反应器的放大技术不易掌握;聚合反应要求单体丙烯酰胺的纯度高, 不能含有铜离子、有机醛等杂质;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是高粘度弹性体, 聚合反应大型化困难;聚合物在干燥过程中, 分子明显降解和交联, 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就这些问题我们多次咨询国内著名的精细化工专家, 他们认为, 上述技术我国原化工部生物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开发已有多年, 并取得重要进展, 工业化基本不存在问题。另外, 也可以引进俄罗斯或日本的先进技术, 建设具有经济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装置。

另外, 大庆石化还规划建设以下精细化工项目: (1) 聚烯烃催化剂项目:建设10t/a低压聚乙烯催化剂、40t/a聚丙烯催化剂、80t/a全密度聚乙烯催化剂项目, 预计投资5500万元。 (2) 系列炼油固体催化剂项目:柴油精制催化剂、柴油异构降凝催化剂、新型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 预计投资1300万元。 (3) 5kt/a异戊烷分离项目:采用精密分馏技术, 将异戊烷从炼油厂轻烃中分离出来, 得到纯度大于95%的异戊烷。供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全密度聚乙烯装置使用。预计投资1500万元。 (4) 200t/a汽油抗爆剂MMT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 项目或MMT复配项目:将乙烯裂解碳五双环戊二烯分离出来, 再分解成环戊二烯, 环戊二烯再与氯甲烷进行催化甲基化反应生成MMT。MMT作为抗爆剂能有效地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预计投资1100万元。 (5) 500t/a混合癸烯制润滑油项目:以5kt/a己烯-1的副产混合癸烯-1为原料, 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预计投资600万元。

5结语

大庆石化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如果在个别项目上实现跨越, 必将推动大庆石化的精细化工产品走向国内市场。上述规划的项目能够全部实现, 大庆石化的精细化工产业将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许秋塘.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及发展展望[J].上海化工, 2005, 30 (9) :1-6.

[2]贡长生.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和对策[J].现代化工, 2005, 25 (6) :6-13.

[3]钱伯章.热点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现状和发展导向[J].化工中间体, 2005, (2) :2-7.

[4]韩秋燕.国内外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浅析[J].化工中间体, 2004, (5) :2-4.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能源盐化工基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榆林市

中国分类号:F292;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077-06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能源及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市目前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盐四大资源富集一地,可开发开采价值量达到46万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榆林能源资源的开发建设不仅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持,也对榆林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促使城市规划做出调整。

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开发对城市和地区财政收入的推动作用巨大

榆林曾经是国家贫困地区,但随着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榆林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跃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20.1%;财政收入50.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在榆林财政收入结构中,从2000年到2007年,来自煤、气、油的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4%,其他行业收入仅占35%,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每年上缴税利占全市财政收入的近2/3,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成为榆林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

(二)产业结构未及协调发展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根据榆林市1995年、2000年、2007年三个阶段中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所绘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图(见图1)可以看出:榆林市目前发展处于依靠工业化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第二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层次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发挥其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产业比重上看,2007年榆林的第一产业增加值48.0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2.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0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1%、74.7%、18.2%。而第二产业中主要以资源挖掘业和初级品加工业为主,例如神木、府谷的工业高度集中在煤炭以及煤炭相关的建材、电力、化工等方面,其他产业几乎没有,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当地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石油工业则是定边、靖边等石油生产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名副其实的石油财政,石油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不够,一旦受到资源的影响,县域经济的支柱将不复存在。

(三)轻重工业比例悬殊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榆林的工业产值以纺织、皮革等轻工业为主,随着油气资源的开发,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产业,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到2007年,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0.7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0.6:99.4(见表1),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四)南北地区差距拉大 榆林市辖一区十一县,北六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南六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榆林市的能源及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处于风沙草滩区的北六县资源极为丰富,支柱性产业是以煤、石油、天然气、化工为基础的能源盐化工,随着资源的开发及资金的注入,昔日的小村庄,变成举国闻名的城镇,如大柳塔、锦界、店塔、青阳岔等。陕西省明星镇共39个,榆林就有15个,全部在北六县。而南六县人口众多资源较少,生态条件恶劣、资源贫瘠,支柱产业是以“草、羊、枣、薯”为主的农业,南北六县的产业链延伸有很大的难度。

20世纪80年代以前,榆林市的南北六县经济总量差异不大,随着资源的开发,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到2005年,南六县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12%,人均GDP仅占全市水平的30%,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6%,南六县与北六县的经济总量之比由1995年的2:5发展到2005年的3:22。2007年,北六县的靖边、神木的生产总值达203.76亿元、197.32亿元,而南六县的绥德、子洲生产总值只有13.07亿元、8.85亿元(见图2),相差20多倍,这种差距比起国内东西部地区,陕西关中、陕南的差距要大得多。

(五)城镇功能结构趋同单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华、长庆两大集团先后进入榆林,累计投入300亿元进行资源勘探开发,“十五”期间,榆林市吸引了鲁能、正大、中铝、中盐、陶氏、壳牌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榆林资源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销售等,这些主导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交通、电力落后的状况,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创造条件,很多临近主导矿业企业的农村已从过去单纯的以农业为主的城镇职能体系逐渐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职能体系。例如,大柳塔镇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店塔职能结构为煤炭开采和运输、锦界镇职能结构为能源盐化工等。但是榆林重点城镇职能结构雷同,趋同单一,必然会造成相互间的横向联系薄弱,在发展过程中,城镇间相互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二、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对榆林区域人口及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建国之初,榆林的城镇人口总数仅为6.05万人,城镇化率仅为5.16%。1980年,城镇化率为5.99%,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榆林的城镇化率提高到27.7%,城镇化缓慢增长,大大低于同期国家城市化水平。随着榆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相继勘测和开采为榆林的城镇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996年以后,榆林的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到2007年,全市建制镇增加至111个,城镇化率提高到39.8%(见表2)。但是榆林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陕西省城镇化水平,城镇密度也较小,仅为2.5座/千平方公里,远远低于7.11座/千平方公里的关中及4.75座/千平方公里的陕南地区。

(二)劳动力结构趋向合理

榆林绝大部分产业人口都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88.3%下降到

2007年的52.74%,虽然逐年有所回落,但是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见图3)。相比较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20.0%到2007年的74.7%的快速增长而言,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缓慢。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柱的二次产业并没有成为城市就业的主要部分,对城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消化并未发挥显著作用。

目前,榆林工业发展的主体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华能集团、中国石油总公司、山东力诺集团、山东鲁能集团等,这些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例如大柳塔煤矿是投资上千亿元的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矿,年产原煤超过2000万吨,全矿只有员工480人。加之,榆林市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多,在受教育人口中,以接受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比例所占最高,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普通劳动力难于就业。榆林的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88万人中,有20万人属于剩余劳动力。

三、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榆林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神府煤田的建设、靖定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交通、通讯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引发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一)开采破坏地表,疏松土壤,引发地表塌陷、地下水水位下降

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各煤矿企业加大开采力度,造成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源泄露等灾害日益增多。截止2006年底,全市因煤炭开采,已形成330平方公里的采空区,其中因采矿形成的塌陷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仅神华神东公司就形成塌陷面积52.32平方公里。已造成14村1861户6 194人不同程度受灾,威胁房屋3481间(孔),损毁水浇地207.5公顷,旱地1305.8公顷、林草地3637.2公顷。部分山体破碎,殃及公路等基础设施面临塌方的危险。另外,采煤区地下水均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地下隔水层被破坏,导致井泉底漏,矿区村庄普遍发生水荒,采空区已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神木县大柳塔镇防风固沙林场因矿区企业在林场地下大量采煤,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林场地表的沙丘乔灌木植被大量枯萎。

(二)大量弃土弃渣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神府煤田一、二期开发以来,矿区地表破坏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年均新增侵蚀量超过500万吨。矿区内7个露天开采点,弃土量达85亿立方米。大量弃土弃渣堆积于河道、沟渠、公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侵占河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并引发其他灾害。星罗棋布的集体和个体采矿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大。这些采矿点的动土方量大,植被破坏度大,水土流失更为严重,仅神木县乡镇小煤窑1982—1989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增加46.4公顷,增加流失量230万吨。煤炭开采中的煤研石、电厂的废渣等固体堆放物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加之这一区域风沙较大,大风携带这些物质对周围地区带来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及周围地区农田、植被的生长以及大气质量。

(三)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神华集团位于内蒙伊旗境内的补连塔煤矿、马家塔煤矿、上湾煤矿及洗煤厂废水、废渣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窟野河上游乌兰木伦河,神木境内大柳塔、榆家梁等大矿排污、排渣,直接导致窟野河下游水质污染。长庆集团石油钻采废水未能全部实现管道集输和污水回注地层,一些区块泥浆、污水只做了简易处理,然后就地掩埋,遇到暴雨山洪,经常造成农田、河流二次污染。靖边、定边、横山一些地方开采油井,缺乏统一管理,盲目布井,乱开滥采,加之钻采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开采技术简单,环保设备落后,一些日产量在2—3吨以下的油井,原油含水率高达90%以上,原油就地脱水,含油污水任意排放,使水土污染不断蔓延扩大。

(四)大量消耗水资源,引发河流断流、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等,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随着能源的开发,与能源资源相关的化工、电力等部门迅速崛起,工业用水急剧增加,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植被生长、使树林、草地成片枯死。治沙成果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原已固沙的土地重新出现了沙漠化。

四、榆林城市功能确立与政策建议

(一)榆林城市功能确立

资源型城市既有一般城市的集聚、带动、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又由于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而受资源量耗竭性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表现出独特的城市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既具备一般城市的共同属性,即地区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又具有特殊属性,即一种或数种资源与产品优势,主导产业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的高比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这种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属性,必然派生出双重功能:一是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发展工业的产业支柱功能。弱化任何一种功能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调。

1.城市性质的调整。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城市规划不同的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性质也是确定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以及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和基础。

榆林的城市性质由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晋陕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融科教、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陕北能源盐化工基地管理和服务中心调整为:榆林是陕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核心、陕甘宁晋蒙接壤区重要中心城市。城市性质的调整,明确了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建设与能源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条件,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功能得到最多的投资和最大的优惠,并处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使城市得到合理发展,发挥优势。

2.城市规模的扩大。2000年榆林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25万人,中期(2010年)30万人,远期(2020年)42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为27.5平方公里,远期为44.1平方公里。随着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美国陶氏、南非Sasol、英美壳牌、泰国正大、中化益业、山东兖矿集团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在榆林市落户,使城市人口出现急剧性机械增长的势头,为工业和企业服务的大型生活区及各项用地的需求矛盾突出,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年限(2000—2005年)已到,近期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2006年榆林市总体规划确定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40万,2020年人口规模为65万。建设用地面积为77.69平方公里。

3.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可将产业布局按园区分工,项目布点按园区集中,充分

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作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此外,外部投资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外部投资的进入,不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管理,开发区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经济开发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2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榆林国家能源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和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经过九年多的开发建设,榆林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功能、外向型的综合园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配套服务机构,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截至2007年6月底,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投资总额162亿元。引进项目呈规模大、层次高、技术新、关联度强的特点,初步形成了能源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材料加工、现代物流、科技教育等特色化产业集群。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是由榆林市政府设立,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设有锦界、神树塔、店塔和燕家塔四个工业园区。全区现有大中小型企业153户,从业人员5500余人,项目投资规模达185亿元,形成以煤电、煤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榆林市正在兴建榆神煤电化、府谷火电载能、榆横煤化工及载能、榆米绥盐化工、定靖油气化工和吴堡煤焦化六个工业集中区的中心工业园。

(二)政策建议

1.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随着能源盐化工类大项目纷至沓来,带动一批相关工业企业的投产建设,大型企业不仅选择中心城区作为管理中心和生活居住地,而且也对中心城的金融、文化、商贸、信息、物流、科教等功能产生了需求。但是,榆林目前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偏小,总量不足,种类不全,布局不均衡,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区域辐射能力不强,尚未形成在一定地域内服务功能较为集聚的复合型的公共中心。虽然公共服务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率或要素收益率,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可以推进整个能源盐化工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榆林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区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交通、通信、信息、天然气化、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加强发展为区域大型能源盐化工企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广大地域范围内的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咨询、中介、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2.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盐化工基地的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项目,适度控制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落实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科学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和生态管理措施,以减少对原生地貌的破坏,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促进清洁生产,将能源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并及时纠正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行为。避免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篇4

如何才能全面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才能深入挖掘精细化工行业的市场潜力?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市场方案?中国报告大厅推出《精细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业深度评估报告》,让你快速的了解精细化工市场情况,挖掘精细化工市场潜力。精细化工市场调研不仅仅是堆砌数字,它可以提炼出可执行的信息,能带来切实的回报。

精细化工研究报告简介及目录

精细化工研究报告简介:本报告报告撰写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深入挖掘数据蕴含的内在规律和潜在信息同时采用统计图表、分析图示等多种形式将结果清晰、直观的展现出来,以方便读者解读分析。

报告为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精细化工研究报告目录

精细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业深度评估报告

第一章精细化工产品概述

第一节产品定义

第二节产品用途

第三节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中国精细化工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

第一节 2004-2009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一、精细化工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二、精细化工重点区域供给分析

第二节精细化工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

一、需求变化因素

二、厂商产能因素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三、原料供给状况

四、技术水平提高

五、政策变动因素

第三节 2009-2015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市场供给趋势

一、精细化工整体供给情况趋势分析

二、精细化工重点区域供给趋势分析

查看完整精细化工研究报告: 宇博智业如何帮助企业?

1、宇博智业市场研究的四大优势

宇博智慧运用10多年的市场研究经验,形成了独创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支持平台,依托专家资源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数据信息优势和调研分析优势助力客户赢战市场。

2、宇博智业从四个维度洞察市场

宇博智业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项目一线调研、行业运行监测、产品趋势研究、一手数据研究四个维度洞察市场,当好客户的参谋。

3、宇博智业咨询服务的六大事业群

市场研究事业群通过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助力客户赢得市场先机;品牌咨询事业群通过创新品牌运营理论和实践凸显客户品牌价值;投资顾问事业群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客户坐拥智慧服务;信息技术事业群通过“中国报告大厅”挑选和享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软件开发事业群提供的ERDS企业资源决策系统为客户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管理咨询事业群让客户尊享企业跨越式发展。

化工企业信息化规划报告 篇5

企业在没有做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系统,可以说是事倍功半,而且为后续上其他系统遗留了很多的集成和接口问题,这还不包括原先系统的升级、平台的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原厂商的后续支持有没有保障等问题。

随着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信息化。有的企业是从头开始;有的企业是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改造。企业实施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在我们国家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企业自身经验也不是很丰富,由于信息技术又是快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即使是在企业中从事多年信息化工作的信息主管,对于大型系统而言,多数人在这方面也并没有很深的经验,这从很多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就能够看出来。总结这些投入多、效果差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是由于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对于信息化是重眼前、轻长远,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像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有的企业因缺乏信息化战略规划,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不明晰、技术选用的评估标准不确定、分步实施的各种应用系统各自为政。例如在选用某种应用软件时,只关心某个单一的核心应用,没有或者说没有能力考虑这些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结果造成更大的“信息孤岛”,信息化投入和回报的效应递减。有的企业由于快速成长,往往会发现仅仅用了两三年的信息化系统因为不能适应企业新的业务流程、信息处理等需要而必须更换。信息化建设没有全局观念,自然与企业发展战略脱钩。反观信息化成功的企业,要么是财大气粗,能够经得起风险、经得起折腾;要么是确实有良好的总体规划,逐步建设、逐步完善。企业的钱是辛苦赚来的,能节约还是要节约。所以,从“总体规划”开始,走“分步实施”之路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选择。总体规划,从信息化专业看来,也就是企业要在战略层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信息化战规划,根据这个信息化战略规划,再制定细致可行的行动计划。

为什么说一定要有科学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怎样才算科学?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位于华北的某机械加工企业,有职工4 000人,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CAD/CAM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公司网站,这些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家开发、采用不同的数据库和平台,目前已经形成几个小型局域网,但是公司内部还没有全部联网。

对于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厂办认为需要上OA系统,因为在公司内部传递信息、发送文件、召开会议、档案管理、业务催办等都比较耗费精力;信息化部门认为应该把公司全部联网,然后是系统升级、购买新的服务器、升级数据库、做防火墙、备份数据,因为这些基础工作如果不做,整个系统早晚会面临病毒、黑客的攻击而瘫痪;也有领导说应该实施电子商务采购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众说纷纭。

公司这几年总共花了3 000多万元在信息化方面,初步感觉好像效果还不错。从表面看来,这样的企业大概可以算作信息化比较超前的企业,至少是效果还不错的企业。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在系统建设的初期,能够有科学的规划,当初的3 000多万其实可以产生更大的效果。目前的局面可以说是好坏参半,说好是指大家有热情、有意识、也有行动,信息化系统毕竟提高了局部的效率,促进了局部工作流程的改善;说不好是指这些系统其实也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其他的风险,而且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系统不是集成的系统。也就是说,由于当初没有长远的统一规划,信息化方面存在“信息孤岛”,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管理带来危害。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家工厂的系统,由于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没有集成,如果公司同客户签订了一个销售合同,而销售系统中并没有客户付款、往来账等财务方面的信息,这些需要人丁方式询问财务人员;销售系统中也没有质量管理方面的信息,这些需要与质保部门沟通,由质保部门出具出厂的质检合格文件;销售系统也没有产品维护管理的功能,在产品保修期和保修管理方面的信息需要联络售后部门;同时还需要联络采购部门的备件更换等信息。

这么多的环节是计算机系统没有管理到的,如果想防止有人钻空子,就需要在保证措施方面有严密的流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补充,才可以防止其中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一旦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这是信息不集成带来的危害之一。此外,由于销售系统与财务系统没有集成,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就需要靠其他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假如在客户没有付款的情况下(实际上甚至客户的前期款项还没有结清),应该延迟发货或者让客户提供一份担保,由于系统本身无法做到,只能靠人员的责任心,但实际情况是业务人员的工作很忙,而且需要管理的客户数量很大,互相之间的往来账也非常复杂,单凭责任心或者细心是不足以保证不出问题的。更有甚者,某下属分公司或者销售站的销售经理明知道有风险,出于销售业绩方面的考虑,还是会点头放行,点头放行的结果可能是应收款无法收回,这些也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支持所造成的。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保证良好的效果,需要在流程、人员素质和技术三方面有机结合。显然“信息孤岛”或者不集成的系统会给管理造成麻烦。

就发货和收款来说,还有另外的漏洞,就是现金流的问题。从报表来看,比如企业实现销售额有100万元,但是从现金流来看,由于客户没有付款,所以收入是零。实际客户可能5个月之后才付款,这时会造成公司现金周转的极大压力,同时也会造成公司竞争力的无形降低,成本的升高。

如果没有集成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去保障,财务问题很可能在下个月的某个时间才能够在报表上反映出来,此时滞后的信息对于领导的决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另外,从财务来看,当开始记应收账时,也需要从销售部门来获得发货时间或者开发票的时间等信息,然后在财务系统录入相关的信息,开始统计应收账、做账龄分析等。这些信息在系统没有集成时,都需要靠人工方式交流和录入,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同时对员工的责任心和要求也越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也越低。这些都是关联的关系。当然,有的公司是客户先付全款,款到发货,一是公司的产品属于紧俏产品,卖方市场,或店大欺客,你不付款,我不发货。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减少了应收账的风险,没有资金问题,坏处是同时减少了客户群数量,降低了客户忠诚度,因为企业没有与自己的客户同甘苦共患难。公司这样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非要款到付货,而是担心没有有效的办法来管理应收账。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单纯依靠管理制度和人工处理的流程,还不足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否则企业也不会有贪污、丢失等事件发生。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高素质的人员和严密的规章制度以外,良好的技术和系统保证也是必需的。如果让计算机系统设定某些流程,员工不按照流程做,系统无法通过,后续工作没法执行,那这一步就必须执行,这样就可以堵塞管理上的漏洞,或者可以固化管理者的意图。

良好的集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但是没有哪种单一软件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所以,良好的集成一体的系统需要在开始建设的初期做出一个远期的规划,来保证信息集成、各子系统接口方便可靠、业务流程完整、决策信息畅通。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在没有做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系统,可以说是事

倍功半,企业投入2分钱,却只收到1分钱的效果,而且为后续上其他系统遗留了很多的集成和接口问题,这还不包括原先系统的升级、平台的更换、数据迁移、网络改造、原厂商的后续支持有没有保障等问题。

虽然华北这家企业几年时间花费了数千万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的系统或者继续打算建设的系统其实还是‘‘信息孤岛”,系统漏洞很多,堵住这些漏洞的后续投入会非常大,或者说,如果当初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通盘考虑,现在达到的效果可能不止是这些,而资金却不需要这样多。比如,销售和财务若能集成,财务主管就能够通过系统控制发货,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多的应收账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做到有目标地实施欠款发货,扩大销售额,同时保持公司的整体应收账比例在预算之内。

那么,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下一步信息化规划要注意的关键一点是应该有一个规划的方法论来指导每一步工作,不能凭经验、凭感觉,做信息化战略规划本身也需要计划、流程和技术三个方面来保证质量。

信息化战略规划最好在系统建设开始阶段做,因为一张白纸好作画。如果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后再做规划,企业的前期投资可能多少会损失一些,动手越早,损失越小。上面提到的这家企业最后的结果是聘请外部专业的咨询公司来为其进行信息化方面的诊断,然后就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份报告,咨询公司也是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诊断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个周期所要实施的步骤如图3—2所示。

按照这样的思路建设信息化,就会使信息化与业务联系更加紧密,信息化也不会仅仅限于打字、做报表、修机器的境地,企业的竞争力也会由于信息化的作用而得到放大。总之信息化战略规划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主要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重点、方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提高企业充分驾驭信息化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2)企业可以脚踏实地,客观地结合目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决定企业进行信息化的重点,避免了不负责任的信息化厂商为追求自身的销售额而鼓动企业盲目上马大型的信息化项目。

3)企业领导人和各级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重点应用领域、关键成功因素等形成统一共识。

4)企业内部信息化人员、应用人员未来应具备的知识层面与技能、技术选用的评估标准等有了事先的明晰。

石油化工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篇6

三、26-32岁又石油类技术人员转变成为石油设计工程师

四、32-40岁继续从事石油设计工程师职业,并进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

五、40-55岁成为首席执行官CEO。

六、60岁左右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为社会作贡献

七、晚年继续慈善事业,终身学习

简明规划表

大学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准备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媒体的激烈竞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传媒工作者。我将根据以往在工作中所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地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了一个科学的规划。能力的重点培养目标包括自己的外语能力、综合知识、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传媒专业知识等方面。

年 龄单 位任 务时间时限

大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准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底前

、考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C++)209月

、自学石油制图以及制图软件10年9月开始,长期计划

、开始准备考研复习年下半学期开始,长期计划

年 龄单 位任 务时间时限

大四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考研冲刺期大四第一学期

、考取CAD绘图证书大四第二学期

、准备毕业设计大四第二学期

、收集就业信息,提前准备大四第二学期

大三(9月-6月)

奋斗目标:学好专业知识,总结与归纳前两年所学的知识;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并争取拿到证书;继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自学制图软件,能做到熟练的掌握基本操作;考研计划。

实施计划:

、学好专业各门功课,着重强化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进而整合所学知识,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增加到图书馆学习时间,为考研做准备。重点梳理以往一些学过的“零散”学科知识。另外,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每星期设定一天为读书日。

、参加全国六级英语考试,提前做好准备,每天早上坚持晨读英语,晚上坚持英语听力和阅读训练。

、参加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每天晚上复习考试内容,力争取得证书。

、争取担任09届班主任助理,继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自学制图软件的使用,学会并熟练的懂得基本使用。

大四(209月-206月)

奋斗目标:对大学三年来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加以归纳总结;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做好毕业论文。为下一步成功就业,提前收集信息方面的准备;考取研究生;

实施计划:

、继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取学士学位。

、积极准备考研。

、准备考研同时加强对自己专业的学习。

、参加研究生考试。

、立足本专业,结合自己兴趣和社会实际下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

、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

计划实施

(一)近期计划

岁在读研究生 1、目标是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实际的情况做好研究课题,做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努力学习绘图软件,力争能熟练掌握并运用; 3、找一份兼职,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以及金钱管理意识; 4、参加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继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5、研究各种求职技巧,寻找合适企业,为求职做好准备; 6、参加各种招聘会,积累求职经验,总结求职心得; 7、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 28-30岁成为一名石油类技术人员 1、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进入一家以石油制造及自主研发类为主的企业; 2、积极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新环境; 3、继续加强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 4、继续培养自己在编程和网站设计方面的兴趣,结合公司实际研发配套软件和程序; 5、把握企业动向,主动融入协助各类管理工作; 6、为考石油工程师做好准备;

(二)中期计划

岁(转型期)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并进入公司管理层 1、加入中国石油工程学会并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 2、进入公司管理层,做好基层管理工作,带领部门完成相应的研究和工作; 3、继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大型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4、加强自主研发的能力,申请相关专利; 5、继续发挥自己在软件编程和网页设计上的热诚,设计出相关程序和网页,最好可以形成专利、发明; 6、培养自己越野单车的爱好,争取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出去练习;

(三)长期计划

岁以后(完全转型)成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1、成为部门负责人; 2、继参加相关考核成为一名高级石油工程师; 3、继续发挥在自己领域上独特的能力,争取一年发表一篇论文; 4、继续加强自己自我研发能力,争取年年有创新,年年有专利; 5、完善自己在程序,网页和专业上的融合,成立属于自己的一个体系。 50岁以后成为CEO 1、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或领导层最高的几个负责人之一; 2、参加编写自己相关领域内的书籍; 3、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关心社会,关心人民。 65岁左右成立一个慈善机构 1、积累自己的人生财富,同时积累自己参与慈善事业的经验; 2、成立一个慈善机构,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慈善机构中去。

六、反馈修正

、职业规划评估:

变化总比计划快。一个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具备可行性,需要有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在影响职业生涯的许多因素难以预料的这种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行之有效,就必须使规划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定期去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和评估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

可能遇见的风险及解决办法分析:

风险一: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多准则决策综述 篇7

我国从1995年开始建设化工园区,2000年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06年我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化工园区达60多处[1]。化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园区内外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5万人紧急疏散;2005年11月中石油吉林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致使松花江水域遭到污染,近400万人口的哈尔滨市停水4天[2]。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是指人们为使化工园区工业生产过程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3]。对化工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重特大事故,降低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确保化工园区生产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目前,化工园区安全规划已成为各级政府、园区建设者与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日益关心、关注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4]。

2 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

2.1 多目标性

化工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准则决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问题[5]。这是因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有不同的利益,且整个规划过程受到各种物质、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组织、文化等要素组成的边界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总体来讲,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目标是实现土地开发净收益最大化而其他各类成本和不期望后果最小化[6,7,8,9,10]。

Birgitte Rasmussen等[6]将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分为7大类27小类,其中7大类目标分别为:(1)安全和事故目标(含5个亚目标);(2)公共影响和健康目标(含5个亚目标);(3)环境影响目标(含6个亚目标);(4)文化遗产保护目标(含4个亚目标);(5)自然遗产保护目标(含2个亚目标);(6)社会/经济目标(含3个亚目标);(7)公司目标(含2个亚目标)。

虽然,上述目标中风险目标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只依据社会可接受风险目标进行单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问题,Evans和Verlander在1997年用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理性分析,证明其结果是不合理的[11]。E.B. Abrahamsen和T. Aven在2008年用期望效用理论和级别依赖效用理论得到了相似的证明结果[12]。这些研究间接地证明了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确是多准则决策问题。

2.2 目标之间的冲突性

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之间存在很强的冲突性[6]。

Kunreuther和Slovic研究了这些目标冲突性的根源[13],认为,这些冲突性及其争论的根源是社会的进步,包括科技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建立、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等。

目标之间的冲突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处理目标之间的冲突性,许多国家制定了广泛沟通和协商的机制。Stern等介绍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提出的风险决策过程[14]。该过程是一个共享程序,在风险分析过程的早期就将不同的利益方吸纳进来,考虑风险的多维度问题。

此外,加拿大《关于政府效率的科学建议(SAGE)》[15]、欧盟关于风险管理的TRUSTNET协同动作[16]等都提出了建立协商机制的要求。丹麦[6]、瑞典[6]、法国[17]也使用类似的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决策过程。

3 化工园区土地利用多准则决策过程

鉴于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的上述特点,建立一个一致和可靠的多准则决策框架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工业选址和确定最优化土地规划方案一直是一个基本的学术应用研究问题。自1960年代以来,城市和区域土地利用大体上有四种建模方向,即空间交互、计量经济学、数学规划和仿真模拟[5,8]。1996年5月欧盟于启动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化工选址”(LUPACS)项目[10]。LUPACS项目是迄今为止关于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最有影响的项目,取得了包括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程序、方法以及支持决策的软件平台等丰硕的成果,统称为LUPACS方法论。在LUPACS项目中,使用由希腊“Demokritos”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一种系统来评价选择方案。首先找到非劣解的子集或者叫做有效前沿,然后在有效前沿上确定最优的选择方案。

3.1 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多准则决策过程总结构

Birgitte Rasmussen等[6]以Mintzberg的决策理论[18]为基础,借鉴Janssen关于环境管理多准则决策的研究[19],提出了一个三阶段七步骤的化工设施土地利用多准则决策过程(如图1所示)。

Ioannis A. Papazoglou等[20]在Keeney等关于多准则决策理论[21]的基础上,将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后果(作为决策准则);(2)产生选择方案;(3)评价偏好;(4)确定“最优”选择方案。Michalis D. Christou等[10]将重大危险设施有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分为五个步骤:(1)确定选择方案;(2)确定后果;(3)确定约束;(4)评价偏好;(5)确定最优选择方案。

这些分法大体相似,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步骤:(1)产生选择方案;(2)确定目标和后果;(3)产生有效前沿;(4)利用有效前沿评价偏好并选择最优方案。

3.2 产生选择方案

产生选择方案是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多准则决策的第一步,是研究进行的基础。所谓选择方案是指所研究区域可能的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首先,将研究区域划分成许多更小的“单元”[20],然后对每个单元确定若干可选择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land development types,LDTs)。一个区域单元的数目取决于地形和每个单元的尺度。文献[20]给出了四种类型的单元:(1)规划者自定义尺度的直角单元;(2)特定尺度的环状单元;(3)任意形状的相等风险单元;(4)任意形状的通用单元。文献[10]提出用“普遍理性”的规则,尽可能按照土地的物理边界和它潜在的合理用途恰当地划分单元,且每个单元的特性应由土地利用规划者确定。

确定LDTs的原则是,按照其产生后果的风险划分并以所期望后果的方式相互区别开来。文献[20]给出了5种LDTs:(a)受限制利用土地:最小化人的活动并保护野生动植物;(b)农业用地:在这个区域只允许农业活动;(c)工业用地:工业的和/或大规模商业用地;(d)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和其他有关活动;(e)不可能改变用地:不可能考虑改变现存土地利用。

每个单元一次只能确定一种LDT,当所有单元都确定了一个LDT时,整个研究区域的一个土地利用规划方案(land use pattern,LUP)就确定了。当所有单元的所有可能LDTs都确定了时,就形成了LUP的集合,其构成问题的决策空间。决策空间的样本数取决于单元的数目(M)和每个单元可用的LDTs的数目(N),总计为NM。

3.3 确定目标和后果

确定目标和后果是对每个LUP计算其预计目标或后果的实现程度,建立目标集或者后果集,它们构成决策准则。每个目标用属性进行描述和测量,经过一定的计算过程,得到“后果空间”。目标需要层层分解,直到最底层能够用纯数量量化。文献[20]给出了一个已确定目标和属性的例子(见表1)。

一般地,对于风险类目标,采用定量风险评价的方法计算,对于经济类目标,采用费效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噪声、污染等环境类型的后果,需要确定等噪声廓线和污染物的等浓度廓线[6,7,8]。

3.4 产生有效前沿

产生有效前沿是为了对决策者的偏好进行评价并挑选出最优选项。早期的做法是,通过一个价值函数或一个效用函数进行评价[22]。这种方法的困难是不易确定先验替换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关于人的生命价值存在较大的争论[23]。

为此,LUPACS方法使用“支配(优势)”的概念,即一个选项A在每一个属性上都优于或等于且至少在一个属性上严格优于另一个选项B时则A是支配B的。一个选项如果在可行集中没有其他的选项支配它,则称它是“支配的”或者“有效的”,所有有效选项的集合组成“有效集”或者“有效前沿”。

为了产生有效前沿,LUPACS项目采用一个特殊的优化算法(Demokritos工具),其能够从巨大数目的选项中快速确定有效选项,产生有效前沿[8,24]。使用该算法的条件是:(1)期望值能够充分表征每个属性的不确定性;(2)在每个维度能通过一个指数函数表征风险厌恶或者风险倾向。

目前,文献中主要采用的优化模型有双目标决策(PLL—经济收益)[8,10,17]、三目标决策(PLL、经济收益、暴露于高噪声中的人数)[8]、四目标决策(PLL、经济收益、污染、暴露于高噪声中的人数[10];PLL、经济收益、敏感人群总的期望死亡人数(ELLSP)、总的期望受伤人数(EI)[19])。文献[8]指出,实际应用中,属性不宜超过5个,否则很难分析和理解有效前沿的影像。

3.5 利用有效前沿评价偏好并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者偏好的评价是借助有效前沿进行的。LUPACS方法论使用“参考点”方法进行有效集的排序[8,10]。首先,得到决策者在各个准则上的期望水平,这些期望值构成参考点,然后扫描有效前沿,根据到这个点的距离排列所有有效解的次序。这个次序就是基于偏好的序列,最前面的解就是最首选的解。然后,让决策者评价是否满意这个排列次序,如果不满意,修改参考点,重复进行,直到决策者满意为止,这样就挑选出最优解。

4 有关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的软件

G.L.L. Reniers等于2006年对比研究了目前用于重大事故预防的30款决策支持系统(DSS)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这些软件都是用于风险管理目的的,但严格讲,真正用于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的DSS还很少。目前用于化工设施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除了LUPACS项目的‘Demokritos’系统外,还有英国HSE于2002年开发的用于危害设施附近土地利用规划的软件PADHI(Planning Advice for Developments near Hazardous Installations)、英国Shell Research公司开发的FRED v4.0和由荷兰DNV开发的SAFETI v6.42。

5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的化工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准则决策过程。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可喜的是人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统一开放的决策框架,为我们逐步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现对下一步的研究仅提出以下建议:

(1)开发可视化的沟通载体。

以往的研究表明,尽管“有效前沿”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但是对于各方决策者而言还是过于抽象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将决策信息可视化,为快速做出满意决策提供可能。

(2)选用更鲁棒的高效算法。

LUPACS项目使用的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决策维数超过5维时,很难搜索出最优解。目前,多目标遗传算法被很多研究证明可能是解决多维数、多准则决策难题的最好算法,该算法应用到有效解的搜索是值得探索的研究工作。

(3)综合运用“硬”系统和“软”系统方法。

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环境;资源;化工

近年来中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又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煤化工在中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化工、轻工和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潮涌现象”给环境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 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重心东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对我国化学工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化工产业内在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中国煤化工项目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技术突破,在国际高油价的刺激下,已经全面走出试验室,进入了工业化示范生产阶段。2007年初,陕西衡榆煤化工基地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完成的DMTO反应一再生循环流化床工艺,拟投资人民币193亿元进行建设。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涌现象”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在产业升级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的产业。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很容易对哪一个产业是新的、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投资上容易出现“潮涌现象”,许多企业的投资像波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涌向相同的某个产业。在每一波开始出现时,每个企业对其投资都有很高的回报预期,金融机构在“羊群行为”的影响下也乐意给予这些投资项目金融支持。然而,等到每个企业的投资完成后,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量亏损破产、银行做坏帐急剧上升的严重后果。而且,即使在现有的产业已经产能大量过剩、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新产业投资的“潮涌现象”也可能继续发生,这时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发达国家的一個特征是所有产业都已经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最前沿,对于国民经济中下一个新的、有前景的产业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企业的看法不同,不会有社会共识,所以发达国家不会经常出现“潮涌现象”。

综上所述,需要重新构建一套适合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探索投资的“潮涌现象”,避免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损失,使国民经济取得稳定、快速、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三、我国煤化工产业的“潮涌现象”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价格节节攀升,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2006年2月,神华集团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直接液化油一期100万吨工程已完成30%。山东兖矿集团已投资100亿元,在贵州建设百万吨级煤炭液化基地,还将投入95.26亿元在陕西搞煤制油。2006年5月,民营企业内蒙古伊泰集团一期16万吨间接煤制油项目在准噶尔旗奠基;宁夏宁煤集团早前也宣称投资288亿元用于煤制油;陕西则预计投资193亿元在榆林运作煤制油项目。

2007年3月21日,华夏银行与云南煤化工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前者将向后者提供40亿元资金支持。同日,福建大拇指实业集团在吉木萨尔县注册大成科技公司,准备斥资30亿元在新疆投资煤化工。而在2006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就紧急叫停煤炭液化项目,并提高准入门槛。尽管如此,各地投资煤化工的热情不仅没有降温,反而随着国际油价的强劲运行出现了“潮涌现象”。

四、政府干预煤化工的“潮涌现象”

如前所述,进入煤化工领域门槛相当高。首先是资源保证问题,煤化工产业项目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为例,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此外,还将面临环境容量的限制。

最近去陕北考察煤化工项目,被那里“大干快上”的精神所感动,市与企业领导的环境意识也很高,也考虑了环境制约因素。但是,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煤化工项目进行的全过程都须考虑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因素,否则后患无穷。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例如水资源的关系。我国产煤地区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可能会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企业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还要考虑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恢复以及危险废弃物等。

总之,未来煤化工企业竞争形势非常严峻。一些受资源、交通、环境和资源等条件制约的企业由于不具备竞争力,将被市场淘汰。所以在对煤化工企业进行规划发展定位时,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有资源就可以建设煤化工基地。针对产品竞争力的研究,不仅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关注物流成本以及环境与资源的制约等问题。

上一篇:集团签约仪式讲话稿下一篇:班会十九大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