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会计

2025-01-15

金融保险会计(精选8篇)

金融保险会计 篇1

新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掉期交易等层出不穷。解决好金融创新中的会计问题,对确保金融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发挥金融创新活跃市场的作用,笔者将就金融创新中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对金融业稳健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现代经济对金融发展的要求而言,中国金融会计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对金融业特殊性不够适应。其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定过于笼统,强调金融业同其他行业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规范上,会计科目过于概括,尤其是忽视了银行业支付清算业务的特点,带来了现行会计科目在实务操作中可行性差的共性问题。

2. 对账务处理规范性不够适应。主要是制度规定不细致,账务处理随意性较大。现行金融会计制度在不少金融业务会计处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模糊现象,易造成会计人员理解上的差异和操作上的无所适从或随意性,不同系统或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

金融保险会计 篇2

一、金融危机中暴露的公允价值固有的缺陷源于会计与金融创新协同的滞后

FASB在SFAS157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IASB在2009年的改进中几乎完全接受了FASB的定义。笔者认为,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内在价值, 但内在价值的虚拟化只能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实现, 譬如市场脱手价格或估值。公允价值只是一种假设的理想交易状态, 是为体现资产或负债计价的公平性, 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市场交易的无序或操控、估值技术的应用及种种假设性的依赖, 使现实中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并不公允。当原本有序的市场转向无序市场时, 其固有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 所谓公允价值并不公允, 正是因为会计对金融业务创新关注的不足, 使其在面临非理性及无序的金融市场环境时评估应用公允价值陷入困境。另外, 将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收益化, 而这种收益缺乏现金流的支持, 从而降低了盈余的质量, 也降低了财务报告的质量。正是会计缺乏与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 暴露了公允价值固有的缺陷才使其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众多的指责。

公允价值满足了金融业务创新对会计的要求, 解决了传统会计信息无法“如实反映”的难题, 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 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被欧美等会计界普遍推崇, 在现实矛盾中仍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紧跟金融业务创新的步伐, 保持与其协调发展, 会计固有的缺陷才能逐步消除, 理论才能日趋完善, 也才能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信息服务。

二、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特征分析

(一) 实务中公允价值可能并不公允, 难以体现公允价值更具相关性的特点。

实务中要判断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比较困难, 尤其对极其复杂的金融创新工具。美国SFAS157将估价技术所使用的参数分成了三个层次, 相应的公允价值也被分为三个层级, 即便第一层级参数估值, 按照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 投机、炒作等非理性行为所蕴涵的不合理定价, 只要不是强迫交易的结果, 也包含在公允价值之中。更不用说应用估价技术的第二、三层级参数估值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难以公允, 尤其第三层级参数应用, 很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业绩的手段。公允价值可能并不公允主要体现在对金融创新工具计量与信息反映的无法胜任与不规范, 即会计滞后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 信息价值体现为负值, 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二) 市场的非有序与非理性化, 使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大打折扣。

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公允以有序与理性交易为基础, 而现实交易并非如此成熟与完美, 金融创新使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 投资人对金融工具特征及隐含的交易风险的理解越发困难, 金融工具估值依赖假设及模型复杂, 往往估值并不公允。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环境里, 资产往往被高估,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权益同样被高估, 反映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下降, 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 泡沫越吹越大。当泡沫破裂以后, 资产回归正常价值途中, 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 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 所有者权益大幅降低, 甚至变成负数, 不得不要求持续注资, 一旦注资难以为继, 金融危机由此产生。而在经济萧条不景气、资金流动性紧缩的环境里, 情况正好相反。因此, 在非完全理性与有序的经济金融环境里,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实务中难以评估。正是上述顺周期效应缺陷, 金融危机爆发后, 华尔街的银行家纷纷把矛头直指公允价值, 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要求中止应用。

(三) 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化背离了会计界一贯坚持的稳健性原则。

以公允价值反映报告日 (计量日) 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 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或所有者权益, 无疑将影响利润与权益质量, 尤其使利润信息的相关性降低, 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得不到现金流的支持。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收入实现及资产确认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与该资源有关的)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很可能”如何进行判断?在波动诡异频繁的金融市场, 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现金流的实现的判断面临很大的困惑, 我们主观地假设为“很可能”并不理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确认违反了财务报告所一贯遵循的稳健性原则, 而稳健性原则有助于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这也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内在原因, 也是世界各国会计准则仍然普遍要求贯彻稳健性原则的重要原因。

三、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的借鉴———“未雨绸缪”模式

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 也曾应用过公允价值计量, 但由于缺乏规范性和成熟的机制, 公允价值被一些企业滥用, 成为其粉饰利润的工具, 从而不得不被限制使用。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 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 而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 市场有效性仍较低, 投机、炒作等非理性投资行为普遍存在, 股票市场上的公开报价能否反映企业股票的真实价值?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保护投资者和惩罚财务舞弊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建立会计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 规范与创造成熟的环境是公允价值推广应用的前提, 是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

(一) 完善、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

金融危机中SFAS157之所以受到会计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源于本身存在的缺陷, 如披露的及时性问题, 对估值条件变化缺乏具体的指南等, 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公允。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FASB迅速采取了行动, 针对非有序市场情况, 2008年10月发布了“专家报告”第157-3号《金融资产的市场不活跃时该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阐明了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在不活跃市场中允许更灵活地使用公允价值;2009年, FASB继续发布了FAS157-4、FSPFAS107-1与APB28-1、FAP-FAS115-2和FAS124-2三项公告, 完善公允价值使用指引和信息披露。我国公允价值理论与环境相对而言还不成熟, 需要逐步完善现值计量方法, 减少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观性, 努力建立一套与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环境相适应的、务实的、高水准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即建立会计与金融创新的长期协同发展机制。

基于我国实际情况, 对于银行等特殊行业应提供专门的准则规范, 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泛而不专的缺陷。对于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及披露内容方面也需要加强, 如丰富和增加表外信息的披露, 对于公允价值, 应增加关于其确认的假设、模型和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并对估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和说明。最后, 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解决会计的时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应努力实现在线财务报告披露方式。

(二) 加强市场建设, 完善市场机制, 是公允价值推广应用的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以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基础, 因为它可以为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检验提供可靠的保证, 减少估价带来的不公允性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报表信息的可靠性有着重大的意义。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 包括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目前, 我国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 也不完善, 即便借鉴美国SFAS157, 将估价技术所使用的参数分为三个层次, 采用第一层级参数的估值也难以反映资产或负债计量的公允性, 更不用说采用第二、三层级估值模型与参数来估计公允价值了。因此, 公允价值推广应用必须以发达、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基础。另外, 要加强规范会计估值的指导, 提高企业估值能力。当采用二、三级参数估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 大约有85%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以二、三级来报告的, 对这部分资产的估值并不是完全建立在市价基础上的, 而是将可观察到的指标和无法观察到的指标添加到模型中来估值。

(三) 做好公允价值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准确运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要得到比较准确的运用, 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判断水平。为此, 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媒体的宣传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社会了解、关注公允价值, 使其反映的信息内涵更好地被阅读与理解。同时, 要加强监管, 包括加大对违规的处罚力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加强独立审计等, 从而形成对会计从业人员有效的外部监管。公允价值计量之所以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 并不是其本身引起的, 而是由其使用者和所处的外部环境造成的, 这些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力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如我国会计监管法律法规方面表现为重视对行政、刑事责任的追究, 而忽视对遭受损害的投资者的民事赔偿, 虽然《证券法》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承担的原则, 但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现有法律缺乏适当的诉讼机制, 致使投资者的损失实际上得不到赔偿。因此, 能否建立与完善惩罚财务舞弊和欺诈的法律制度, 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推广应用的进度。

(四) 公允价值计量的推广应用要循序渐进。

当前我国公允价值大力推广应用的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 不可能也不应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适宜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 即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 在局部满足条件的领域尽可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并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等做法修正历史成本的缺陷, 以使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 并且在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会计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逐渐转移, 尽量减少两种计量属性的冲突, 力图将历史成本在可靠性上的优势与公允价值较好的相关性结合起来, 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

金融保险会计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改进建议

一、金融危机后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反思

2008年秋季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肆虐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是衍生金融产品及其过度杠杆化,而制造和炒作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证券公司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这些在华尔街多年的世界超级投资银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机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参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机构无一幸免,损失惨重,大量倒闭。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导致了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留给世人不尽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金融交易工具国际互换衍生协会对其是这样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关交易者转移风险而互换现金流量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应付对方的金额由商品、证券指数的价格来决定。互换交易、远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双方协议确定。期货和认股权证则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衍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波动性,其价值随着标的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二是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交纳合同所载的全部金额,只需交纳少量保证金等费用即可进行交易。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使用者的目的越来越偏离避险保值功能而追求投机获利,这使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越来越高。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现状

以前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仅在表外披露,并未纳入表内核算。2006年2月财政部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第22号、23号、24号和37号明确规定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处理,将其纳入了表内核算。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衍生金融工具可划分为三类进行核算,即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的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和套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为除以下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第一,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第二,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第三,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前两类在取得时以公允价值作为取得成本,第三类即属于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满足条件的运用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企业应该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一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其摊余成本计量;二是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其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的并需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成本计量。当合同的权益或义务终止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时进行终止确认。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法利弊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实现了重大改革。首先,突破了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其次,发展了会计的计量基础,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再次确认的会计确认方法,这对更准确地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将其纳入表内核算是一种必然趋势;二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市场密切相关极具波动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不能真实计量其价值,用公允价值计量更具相关性;三是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交易,合约标的在合约签订后交易发生之前所发生的价格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确认也是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客观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些方面的突破,使我国会计核算方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处理方法也好似一把双刃剑,虽然现有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

(一)公允价值的确认方面

公允价值是在公开活跃市场上买卖双方在自愿平等原则上的交易价格,但是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有很大一部分的金融工具的价值都不能从活跃市场上取得。会计准则又规定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然而,在我国独立的评价机构尚不健全,该类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而且即使是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再加上信息的非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等因素,其价值也不一定公允。

(二)混合计量基础的矛盾

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报表核算后,表内核算项目既有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数据,又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这造成在计量口径上不一致,其经济意义也不一样,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纳入同一报表内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三)确认时点的选择

金融企业会计 篇4

1.各金融企业不论是管理机关,还是基层营业机构,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组织核算,不得---------或---------有关规定,如果对制度规定有意见应及时相管理机关或人民银行反映,在未做出修改前,-------------------------。

2.特定凭证是根据某项业务的特殊需要而制定的专用凭证,一般由金融企业-----------,--------------,由客户提交或----------寄来。

3.现金科目日结单应根据各科目日结单现金栏借、贷方数字,分别加计会计-------填记。各科目日结单的现金借方数相加,填入现金科目日结单的----------;各科目日结单的现金贷方数相加,填入现金科目日结单的-----------。

4.结算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经济单位间由于-----------、-----------和------------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结算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

5.流通转让的票据必须经过背书,即在票据背面记载----------、----------和------------,背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票据-------------背书。

6.短期投资以------------作为入帐时间,其入帐价格,以取得投资的---------------入帐,不计算-----------和------------。

二.判断与改错

1.某证券经营企业,在会计期末,证券销售科目为借方余额126,000元,表明该企业自营证券销售业务收益。()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数额。()

3.金融企业向人民银行借入再贷款和再贴现后,金融企业对准备金存款帐户记贷方,人民银行对该金融企业准备金存款帐户记借方。()

4.融资租赁的物件由出租人选择并购买,经营性租赁的物件一般由承租人选择,出租人购买。()

5.委托收款结算由付款人开户行填发贷方报单向收款人开户行划款。()

6.系统外汇买卖科目人民币的借方记载卖出的外汇,外汇的借方记载买入的外汇。()

7.支票的付款人是办理存款业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8.金融企业对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提取折旧。()

9.电子联行往帐、电子联行来帐及电子清算资金往来三个科目均为借、贷双方反映余额。

10.综合核算的核算程序是根据传票编制科目日结单,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余额表,根据余额表编制日计表。()

三.问答题

1.如何填制计息余额表?

2.简述帐户管理的内容。

3.帐户分为哪几种?其各自的使用范围是怎样规定的?

4.决算日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四.业务处理题

1.某行6月20日结息时,钢窗厂(帐户221017)存款户计息积数为76,695,000元,贷款帐户积数为21,308,770元。请计算存贷款利息并写出利息转帐的会计分录。(钢窗厂贷款户帐号121027,活期存款利率月0.825‰,贷款利率月4.65‰。

2.某储户1998年6月15日存入定期三年的储蓄存款3000元,于2001年2月15日全部提前支取。1998年6月15日三年期利率月5.175‰,二年期利率为月4.65‰,2001年2月15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月0.825‰。

3.收到省外系统内某行寄来贷方报单与信汇凭证第三、四联,汇款金额120,000元,用途为采购款与旅差费,收款人为徐明,当日发出取款通知,收款人于次日来行要求全额转汇另一省会城市系统内某行。

4.收款人李军林向代理付款行提交银行汇票一份,要求全部提取现金,金额9850元,经审查汇票上注明“现金”字样,付现后划付省外系统内某行。

5.某行收到陶瓷厂(帐号221009)提交委托收款凭证和即将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一份,金额260,000元,审查无误后,当日将委托收款凭证与银行承兑汇票一并寄往异省系统内某行,承兑申请人为该行开户单位丽山宾馆(帐号248006),承兑按时向承兑申请人收款并划出款项,陶瓷厂开户行及时收到划回款项并收帐。

丽山宾馆开户行:

陶瓷厂开户行:

6.某商业银行支行上年底贷款呆帐准备金帐户余额932,400元,本年5月份报经批

准,核销美华大酒店(贷款户帐户125011)因火灾损失巨大,且获保险赔偿后,仍不能归还的呆滞贷款126,000元,应收利息8,560元由坏帐准备核销。

年末该行贷款余额1.32亿元,年末按规定提取呆帐准备。

(1)核销呆帐损失和坏帐损失

(2)提取呆帐准备

7.人民银行某行营业部4月20日受理工商银行某支行提交的再贴现凭证和所附银行承兑汇票,汇票出票日为1月26日,期限为6个月,金额为800,000元,经审查后同意办理再贴现,再贴现率假设为月5.1‰,当即计算再贴现利息并转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任意修改废除仍应按原制度执行

2.统一印刷多联套写联行

3.反方贷方借方

4.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货币收付行为现金结算票据转让

转帐结算

5.背书人被背书人背书日期到期日前

6.付款时间实际购入成本溢价折价

二、判断与改错(每小题2分,判断与改错各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共20分)

1.× 证券销售科目为借方余额,表明自营证券业务为亏损。

2.×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数额。(或: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总和)3.√

4.× 融资性租赁的物件由承租人选择,出租人购买,经营性租赁的物件由出租人选择并购买。5.√

6.× 系统外汇买卖科目人民币的借方记载买入的外汇,外汇的借方记载卖出的外汇。

7.√8.√9.× 电子联行往帐、电子联行来帐科目双方反映余额,电子清算资金往来轧差反映余额。10.× 综合核算的核算程序是根据传票编制科目日结单,根据科目日结单登记总帐,根据总帐编制日计表。

三、问答题(共20分)

1.(6分)每日营业终了,根据分户帐各户最后余额填列;当日未发生收付的帐户(假日同),根据上一日的最后余额填类;每日填记后,还应按科目加计余额合计;使用计算机记帐的,结息期满必须打印计息余额表;每旬末、月末,按户结出“本期末积习累计数额”;如有应加应减积数,在结息时应分别填入应加、应减积数栏,并结出各帐户和各科目“至结息日未计息累计积数。”

2.(4分)首先,一个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帐户,不允许在多家银行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其次,开户行实行双向选择,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也可以自愿选择存款人开立帐户。再次,实行开户许可证制度,单位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应凭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核发的开户许可证办理。最后,存款人的帐户只能办理存款人本身的业务活动,不允许出租和转让他人。

3.(4分)支票分为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和普通支票。

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转帐支票只能用于转帐,普通支票既可用于支取现金,也可用于转帐,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得用于支取现金。

4.(6分)(1)全面处理和核对帐务;(2)检查库存现金与其他资产;(3)调整金银、外币记帐价格;(4)核实应交税款;(5)结转本年利润;(6)办理新旧帐簿结转。

四、业务处理题(共48分)

评分标准:

(1)会计分录中科目代号、名称,写出其中一个即得分,代号、名称都写的,有一个正确即得分;

(2)对于帐户,写出帐号或户名均可;

(3)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错误不得分;

(4)凡需计算的,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1.8分

活期存款利息=76,695,000×0.825‰÷30=2109.11(元)

贷款利息=21308770×4.65‰÷30=3302.86(元)

借:221工业企业存款2210173302.86

贷:501利息收入工业利息收入户3302.86

借:521利息支出活期存款利息支出户2109.11

贷:221工业企业存款2210172109.11

2.5分

利息=3000×960×0.825‰÷30=79.20(元)

借:256定期储蓄存款某储户3000.00

借:521利息支出活期储蓄利息支出户79.20

贷:101现金3079.20

3.6分

借:联行来帐120,000.00

贷:278应解汇款徐明户120,000.00

借:278应解汇款徐明户120,000.00

贷:联行往帐120,000.00

4.6分

借:联行往帐9850.00

贷:278应解汇款李军林户9850.00

借:278应解汇款李军林户9850.00

贷:101现金9850.00

5.9分

丽山宾馆开户行:

借:248私营及个体工商业存款丽山宾馆户260,000.00

贷:278应解汇款丽山宾馆户260,000.00

借:279应解汇款丽山宾馆户260,000.00

陶瓷厂开户行

借:联行来帐260,000.00

贷:221工业企业存款221009260,000.00

6.9分

核销呆帐损失和坏帐损失:

借:162贷款呆帐准备126,000.00

贷:125商业企业贷款美华大酒店逾期贷款户126,000.00

借:166坏帐准备8,560.00

贷:165应收利息应收美华大酒店利息户8,560.00

提取呆帐准备:

132,000,000×1%-(932,400-126,000)=513,600(元)

借:534其他营业支出呆帐准备金户513,600.00

贷:162贷款呆帐准备513,600.00

7.5分

再贴现息=800,000×97×5.1%÷30=13,192(元)

实付再贴现额=800,000-13192=786,808

借:再贴现工商银行再贴现户80,000.00

贷:工商银行准备金存款786,808.00

贷:利息收入再贴现利息收入户13,192.00

@@@@@@@@@@@@@@@@@@@@@@@@@@@@@@@@@@@@@@@@@@@@

1.银行会计科目设置原则和要求是什么?2.银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则和平衡公式是什么?3.基本通用凭证于特定专用凭证主要区别?4.银行各分户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记账练习:

中国工商银行*支行1999年3月1日发生下列业务:

金融会计论文 篇5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建议策略

一、金融会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数据作假

金融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核算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客观反映金融机构运行的情况。从笔者的观察研究来看,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信息资料不真实、真账假表、假账假表等问题,部分结算编制虚假,数据不实,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或搞账外账,形成两套账本,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掩盖了金融机构自身的问题,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金融会计的自身素质没有跟上,责任意识不够,对金钱有强烈的非分之想。

(二)监督不力

金融会计作为金融机构的基层人员,对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有详细的认识,当然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加上自身受拜金主义的侵蚀,极容易出现贪污腐化的行为。因此很多金融机构都设置会计监督岗位,专门监督金融会计的各项工作,保证金融会计工作合法合规。但是目前会计监督的职责履行不力,监督职能弱化。导致存在发放绕规模贷款等违规情况,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会计监督检查职责没有履行到位,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加大了经营风险。

(三)管控不严

金融机构内部管控不严造成侵害银行利益的经济案件频发,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思想态度不够端正,造成核算工作不严谨,无形中增加了金融风险。总体而言,机构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自身的监督力度不大,或者是对内部员工管控力度不大,都导致和诸多金融问题产生。

(四)管理无序

金融机构作为盈利性机构,存款或贷款业务是重要的盈利来源,也成为了各大金融机构争相抓紧的业务,金融机构间的无序竞争也会增大金融风险,为了夸大业务量,盲目发放贷款,对相关资质检测不严格,造成大量呆账烂账,对自身的业务量反而没有提升,而且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得不偿失,因此加强各金融机构的监管非常重要。

二、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金融会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管控作用,能够优先预防金融风险。形成垂直和交互管理模式,金融会计的上下级垂直领导,不接受其他无关工作,为金融会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金融会计操作规范,在强化金融会计管理的同时,规范金融会计的工作行为,注重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结合金融机构工作实际,规范操作。形成内外监督的格局,有效管控金融会计工作。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金融会计工作主要分为事前、事中监督。事前监督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案,做好谋划,避免出现履职不力的情况。笔者认为会计监督工作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事中监督主要指的是在金融会计工作期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监督机制,又再次核查机制,形成三道门槛,避免出现不合规现象。充分发挥好金融会计的作用,例如形成自己的报表,得到第一手详实的数据,为金融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落实金融会计职责

明确金融会计的职责,形成明确的奖惩制度,形成金融会计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发挥金融会计作用的根本性举措,将有力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当前诸多的金融机构对金融会计的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对金融会计的思想教育不够,自身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尤其是在金融数据统计方面钻空子,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这是金融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

(四)改善金融会计工作待遇

金融会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方面。只有加强金融会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工作职责才能够有效防止未发现象发生。提高了待遇,加强了教育必将改进金融会计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金融会计的工作自觉性,帮助金融机构形成理想的金融安排,从而促进金融会计的健康发展和成长。只有形成了这种观念才能有效防止违法行为发生。在实际工作中,重视金融会计的工作地位,让他们会形成自身的工作成就感,同时注意为金融会计提供成长和学习机会,提高金融会计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能够有效杜绝金融风险,加上对金融会计的政治教育,转变金融会计的思想观念,促进金融会计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会计作为金融领域的基础性人员,对于促进金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深入剖析金融领域风险的形成原因,掌握金融会计的思想动态,了解金融会计的工作难点,明确金融会计的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监管机制,多项举措相互发力,促进金融会计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规避了金融风险,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发展,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帮助金融机构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机制。希望本文对于金融会计工作和金融会计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我国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中旬),20xx,(1)。

[2]杨战玮。简析我国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J]。时代金融(下旬),20xx,(2)。

[3]王慎涛。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时代金融(下旬),20xx,(3)。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篇6

第 一 章 总 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公司及员工相关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三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半、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四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金融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五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六条 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金融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不应当仅仅按照 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五)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 发

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 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六)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得少 计负债或费用。

(八)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第 二 章 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限额是3000元),不得以白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余款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款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账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账数额相符。

第 三 章

银行管理制度

(一)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二)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三)银行账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会计保管,法人章由总经理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

(四)银行账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以收抵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

第 四 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

(3)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三)固定资产应按照其使用寿命,计提折旧、确定使用寿命、估计净残值。

(四)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必须有正规发票,行政部门必须做固定资产卡片,以便入账,财务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第 五 章 收入制度

营业收入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并认真核实、正确反映,以保证公司损益的真实性。

第 六 章 成本费用报销制度

(一)公司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业务有关的支出,按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管理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费用的总额控制,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核有关支出凭证,未经领导签字或审批手续不全的,不予报销。

(二)正常的办公费用开支,必须有正式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门负责人签名。采购的办公物品价值在300元以下的,经过财务批准;超过300元的,须经总经理批准。

(三)业务招待费标准及审批

(1)因业务需要开支招待费的,由部门经理填写招待费审批单,报总经理批准。

(2)业务招待费报销单据必须有税务部门的正式发票,列明公司抬头,数字分明,先由经 3

手人签名,注明用途,部门经理加签证实,再报财务经理审核,然后由总经理审批,方能付款报销。

(3)超审批金额外的业务招待费,一般不予开支,如有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审核加签。

(四)对于公司内部人员的交通费用,因与业务关联而产生的交通费用(原则上是采用乘公交车,若特殊情况下,需要打地的,必须告之部门经理且同意)则予以报销。

(五)公司员工出差产生的差旅费,在出差之前先考虑出差选择的交通途径和估算一下全程的费用并报经理审核,出差回来后须填制差旅费报销单后附车船费在内所有的出差费用并经总经理审核签字后,才予以报销。具体规定事项如以下:

(1)公司职工出差乘坐车、船、飞机和住宿、伙食、市内交通费,优先考虑火车中的硬座、卧铺,若实在时间紧急,可考虑动车或者高铁。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控制外出人员,并考虑完成任务的期限,确定出差日期。

(2)出差伙食按出差起止时间(“算头不算尾”)每天只享有伙食补助,补助标准按早餐5元/人、中餐15元/人和晚餐10元/人的标准发放。

(3)出差市内短途交通费,可凭到目的地的市内交通费大巴或者地铁凭票据据实报销。(原则上不报销出租车车费,特殊情况须电话申请部门经理,方可报销)。

(4)若在出差期间,如存包裹费、电话费,杂项费用控制在人均每天10元内,凭单据报销。

(5)车船票按出差规定的往返地点、里程,凭票据核准报销。

(6)出差期间发生的个人餐费、洗衣费、饮料费、健身桑拿费、美容美发费等一律由出差人员自负,不能报销。

(7)出差期间的宴请费用不在差旅费中报销,单独列在业务招待费中审批报销。

(8)同性别两人一起出差,只能住一间双人间,只有出差人数为奇数或不同性别时,才可一人住宿一间,否则不报销住宿费。

(9)出差在外期间,一般不对外宴请和对外赠送礼品,如确有需要必须事先请示公司领导。

(10)出差日期应为车(船)票的票面注明日期,如果因私延迟返回而产生的费用,此费用不得计入出差的费用当中。

(六)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费用,在公司转正后,凭继续教育的发票予以报销。

(七)物业费和水电费凭物业开具的物业费发票和水电费收据(大厦总的水电费发票),才能报销。

第 七章

利润制度

(一)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公司利润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照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

(1)弭补公司以前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不再提取。

第 八 章 财务报告制度

(一)财务报告的种类

财务报表分月报和年报,月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公司财务月报表应于次月15日内完成,财务会计报告应于次年90日内制作。

(二)财务报告的作用

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关系人提供本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

信息,从而进行经营规划和经营管理,为公司的盈利作出铺垫。

(三)财务指标

总结和评价本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指标包括:

① 经营状况指标:流动比率、负债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

② 经营成果指标: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第 九 章 处罚制度

金融保险会计 篇7

关键词:保险会计,新准则,审计

1保险会计新准则对审计的促进作用

保险会计新准则规范了保险合同的分类及确认标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及再保险业务独立核算的规则等等, 保险审计中许多模糊的概念被消除。

首先, 新准则的规范标的从保险公司变为保险合同。这符合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因为从事保险业务的不一定是保险公司。同时, 新准则对于保险合同的确认及分类, 与修订后的《保险法》保持一致, 从而避免了会计制度与法规的冲突。其次, 新准则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了明确规定。资产组概念的导入, 解决了企业单个资产估值的难题。充实了资产减值判断的多元思维, 使资产减值会计更科学、更完整。并通过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方式, 保证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 同时为保险审计提供了重要的考核指标。最后,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对许多会计处理规则进行了优化, 使之保持与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例如新准则规定再保险合同与原保险合同独立核算符合可比性的原则;保险业务的确认时点要求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此外, 新准则还扩展了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列报范围, 从而保证了业务活动的记录的完整性, 使得会计信息透明性大大增强, 从而提升了保险审计的便利性及可信度。

2保险新准则缺陷对审计影响

尽管保险会计新准则对保险审计工作的改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新准则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使得保险审计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

第一, 混合保险合同缺乏明确规定, 会计处理方式多样带来审计困难。首先, 新准则对“重大风险保险”进行定义, 导致混合保险合同难以分拆, 保费虚高现象普遍。其次, 新准则引进了“保险风险”的概念, 但对其定义十分模糊。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下,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数据缺乏可比性, 审计结果不具有监控的价值。此外, 由于定义不清及统计口径不一致, 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接口也受到影响。本文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重大风险保险”和“保险风险”进行明确定义, 以实现混合保险合同的分拆。

第二, 有限风险再保险定义不清晰, 导致再保险滥用, 加大审计风险。有限风险再保险是指将原保险的风险进行细分, 分拆成如时间风险、承保风险及投资风险, 然后将部分风险进行保险, 实现风险的转移。而传统的再保险的概念是将原保险整体进行转移。两者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面临的风险也具有很大差异。有限风险再保险能够对风险保单的转移进行管控, 从而避免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被转移, 导致投保人无法获得赔付。

有限风险的再保险的操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滥用将会带来严重的保险事故, 因此有必要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 以实现保险审计的可控。

第三, 保单取得成本会计处理的方式设计不够合理, 致使审计出现偏差。对于保单获取成本的核算范围及计量方法, 主要存在两种:一是资产负债发, 及将取得成本基础当期收益;二是递延匹配法, 是将成本作为递延资产, 在后续会计期中进行收益匹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引起各会计期损益的变化。保险会计新准则规定将保单的取得成本费用化, 这与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第二阶段的讨论结论类似。保单取得成本不符合资产确认的定义, 因此成本化似乎比较合理。但保险取得成本具有资本性支出的特征, 将其计入收益性支出, 低估了当期的收益, 从而有悖于经济学原理。这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将会带来一定的疑惑, 不利于准确反映资产价值、财务和经营状况, 最终影响保险审计的科学性。

此外, 保险会计新准则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不足, 例如对于资产负债的计量方式容易造成会计确认的混乱;新准则虽然扩展了信息披露的范围,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许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却没有明确要求, 而财务报销外的许多经营管理活动对审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新会计准则下, 保险利润来源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新的利润来源构成包括剩余边际摊销、假设变动和经验偏差。新准则下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剩余边际摊销, 利润逐期释放。利润分布相比旧准则更加平稳。而且基于不同的剩余边际摊销基础会, 利润分布的差异较大。基于新准则下经验偏差修正, 保险公司有更大的操纵空间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另外受贴现率波动的影响, 保险公司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同时, 非经济假设 (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等) 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减少对于利润的负面影响;经济假设 (折现率) 的变动对于利润的影响最大, 而折现率受外部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影响, 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在审计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时, 应密切关注保险公司有关假设变动的相关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任娟.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J].经济管理者, 2013, (20) .

[2]李静平.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会计的影响和建议[J].中国乡村企业会计, 2013, (5) .

[3]张连增.新会计准则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 2013, (3)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公允价值

一、 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会计计量历来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会计计量必须尽可能客观、公允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一个难点,会计界为此争论已久。问题的关键在于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避险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是人们对未来利率、汇率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做的主观预期,其发展结果可能是利得,也可能是损失。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应采用何种计量模式进行计量、如何计量,不仅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入账,而且也影响着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由于传统财务会计依据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明显不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因此,必须寻求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一位会计学家在其论文中甚至指出:“在至少50年里,财务报告的批评者宣称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披露,在最好的情况下误导,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提供错误的答案。”用户要求准则制定机构对此做出应有的反应,以便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将其纳入报表。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进行变革,采用更相关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解决之道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总是随着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用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更符合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所谓公允价值,IASC在IAS32中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FASB的定义类似,它在SFAS107中指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在自愿的交易者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而非强迫的或清算的出售价格。如果金融工具具有适用的市场价格,该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应是交易数量与市价的乘积。”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常用市场价格、现行价值或现值来表示。公允价值之所以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其原因在于:

1.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提供比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收益信息。众所周知,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会计的中心要求。”但是,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特征又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不过分损害一个信息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另一个特征,以保证信息的整体效用。不同环境、不同用户和不同项目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由于其具有高风险性、杠杆性、时态未来性、价值变动性、交易复杂性和品种多样性等特征,用户需要更相关的信息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判断收益的不确定程度,因此,相关性与可靠性相比,居于更重要的地位。历史成本之所以成为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历史成本会计不确认资产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资产负债表上只是不同时点历史数据的堆砌,由于市场的变化,这些项目的现时价值也许与其历史成本大相径庭,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用户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对衍生金融工具及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做出评价,会计的相关性荡然无存。

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没有历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进入财务报表,避免产生过多的表外项目;另一方面,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可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与其目前的价值一致,便于用户评价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企业的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绩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相关性。

2.公允价值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由于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使得不同时点发生的或不同企业所控制的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价值。相反地,在历史成本下,不同时间取得相同金融工具,可能会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

3. 公允价值会计与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一致。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保持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随时根据未来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风险部位,但这以能及时获得有关金融工具的市价信息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4.公允价值提高了可预测性,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基础。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其价值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部分衍生工具市场活跃,市场有效,在持有合约的过程中,合约的市场价格就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就以此公允价值来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对于有些交易规模较小或市场活跃性低的衍生工具,可以用定价模式来计算其公允价值,例如现金流折现定价和期权定价模型。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与再计量

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再计量。所谓初始计量,是指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包括保证金、期权费等实际支出的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时,必须依照公允价值。所谓再计量,是指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后的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计量后可能发生变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再计量,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并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对于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立的计量基础为契约开始生效时所交换的公允价值,但对契约生效以后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按什么基础进行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与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1.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除非出现二种例外情况:一是当企业有证据证明所持有的资产可能损害,例如无法按照原定合约收回全部金额时,企业可以按照预计收回金额的贴现值重新计量,由此形成的差额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当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属于非定期或者不是按定额收回的资产,且其公允价值跌至账面价值以下时,可以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此类资产在预期的持有期间可收回的金额无法确定,可以按照估计的可收回金额对账面金额进行调整,所形成的差额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当估计的可收回金额最终增加时,则应按照所增加的金额予以调整,由此形成的差额利得在其确认期间计入损益。

2.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因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的交易,则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应予以递延。

3.如果企业不打算长期持有或持有至到期日,也不是为了保值而持有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即所谓的“其他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则按其在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按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显然,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是恰当的,基本符合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性与效益性统一的特征。但对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化而形成的损益,却因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不但给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也给实务操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可行的方案是采用简单划一的处理方法,即要么一律计入当期损益,要么一律予以递延。

另外,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还略显稚嫩, 并非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对于部分处于市场缺乏活跃性、同时又不存在来自机构或者来自模型的估价或者交易规模较小的衍生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就不能得到可靠地计量,因此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是公允价值的最佳途径。而对有发达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来说, 市场价格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朱海林:金融工具会计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高中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