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2024-08-20

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精选9篇)

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1

让中小学英语牵手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

张沙沙

今年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发现他们小学里教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只要求学生会说、会读,而对学生的听、写方面的要求却很少。有的学生反应我们刚上初中的英语课觉得很难,作业多,单词量大,还要背课文,写作文,太难了。我们小学英语课有故事、歌曲、儿歌、游戏,而初中的课本枯燥无味。

小学生升人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中学英语教师常常埋怨初一新生水平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上课死气沉沉,小学没打好底,中学没法教。小学教师则说:“孩子们在小学成绩都合格,上课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平均分挺高,怎么到了中学成绩就下降了呢?”家长们也有疑惑:“娃娃们小学英语挺好,初中咋就一般呢?”这种议论随处可听,原因为何?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出现了不正常的突然减速,说明初中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本人就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 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

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比如上牛津7A之前,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2.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3.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

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5.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所以,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为以听说为主,逐步向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转化;从简单英语学习向内容较复杂的英语转化;从只用YES、NO的简单言语交流活动向用整旬回答或用特殊疑问句的回答方式转化;从机械地模仿向有意义的操练和真实情景中交流的活动方式转化;从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6.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我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以百般的耐心,千般的热情,与万般的爱心,去指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2

一、教师应该明确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 对于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而言, 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语法都是比较简单的, 小学英语学习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简单的英语读写的交流能力, 总的而言, 只是学习英语的一些表面简单的东西, 并不是十分深入。然而, 初中英语相对于小学英语来说, 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内容语法以及句子的结构上, 都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复杂, 语言的学习进入到实际的应用阶段。

对于小学 阶段和初 中阶段英 语的学习是有差别的, 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 , 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差别之后 ,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小学的英语教学, 主要是帮 助学生了 解并且掌 握一定的 比较简单的英语知识, 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感性层面了解接触英语,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所以小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一个浅显的接触过程。然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的教学 , 以帮助学生 能够实现 全面的、 深入的英 语学习 , 进而能够 在生活中 比较顺畅 、熟练地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之间的差别,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难以适应, 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 从小学英 语学习的 习惯转变 到深层次的学习上来, 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理念。

二、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的过程不能是脱离了学习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我们教师 应该采取 积极的措 施去强化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 , 所以他们对 于多数的 事物可以 更加直接 地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 , 他们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特点 , 所以要想做好两个阶段教学工作的衔接, 我认为教师也应该重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 使我们的 课堂更加 有意思 ,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各类性质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英语的学习。如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应该积极思考的。

三、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英语 这样一门 语言性质 的课程而言, 我们应该注重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 采取合适积极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技能, 这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首先, 应该让学生从精神上、理念上重视初中英语的学习。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的,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 主要是教师催促着学生来进行学习, 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有着一定的关系。进入初中阶段, 学生应该从观念上进行改变,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由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向主动式的学习转变, 这是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会更加繁重,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英语的学习还应该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 帮助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步, 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中存在的难点等问题。

其次 , 学生要做 好课堂的 听讲 , 针对教师在 课堂上讲 到的难点 进行相关 的记忆和记录, 这对于课下的复习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 应该在课下积极地去完成, 这对于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 最好进行相应的总结,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学习与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 复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 做好复习 , 对于知识 的记忆程 度和理解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能够掌握好这样的一个循环的流程之后, 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 相信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定能够带来极大的帮助。

四、师生之间及时做好反馈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 刚接触初中英语应该也是不习惯的, 要想更好地完成初中英语的学习计划与教学任务, 这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积极的思考, 都应该共同努力, 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英语的学习,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反馈环节。反馈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的进步, 这样交流反馈的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学生通过交流, 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疑惑或者学习的心得讲给教师, 这样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馈而来的结果再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或者改进, 这样才能更加有目的地去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这样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小学升初中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60-01

“小学与初中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若把这种“衔接”放到“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衔接”的含义则非常广泛,任务十分艰巨。它主要应解决如何为学生铺垫搭桥,导引他们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應,协调运转,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

从小学毕业升入初中,这是孩子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在经历这巨大的飞跃和变化时,必然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如果家长能了解这个变化过程,掌握变化规律,耐心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一适应过程,必将对孩子在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教育的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恰恰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小学到初中的“衔接”问题已然成为眼下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中小学衔接,让孩子度过适应期,使孩子尽快适应中学生活,这是家长面临的新课题。

比较初中和小学教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之处,如课程设置不同、教学任务与压力不同、评价方式与手段不同、教学强度和要求不同、学生身心发展不同、教育方法及措施不同等等。所有这些不同,无一例外地在初中、小学衔接这一环节上表现出来,致使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不受约束,学习缺乏动力,两极分化严重,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又各具特点,因人而异。有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会学习了,有的孩子无法适应初中教学上的要求,有的孩子不能正确看待学习与考试成绩,有的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依依不舍,迟迟不能进入初中的学习状态。正是因为学生会有以上诸多的不适应,所以初中和小学衔接问题才备受学校的重视,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经验告诉我们,抓好初中和小学衔接,初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一、初中与小学生活的差异

首先,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小学是以语文、数学为主,其他大都为活动课性质、常识性介绍,要求了解、知道、学过即可。进入初中阶段,学科科目增加,例如历史、地理、物理等小学没有接触过的课程。学科内容增多、加深,要求会比小学更高。

小学的课时多,内容少,有较多的课内时间进行练习、复习巩固,识记内容多、理解内容少,具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初中阶段内容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难度增大,但是课时却有限,每节课教学任务重,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增大。

其次,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彰显,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在学习上更多要自觉,更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小学相比,作业量也增加了许多,小学作业大多可以在课内、校内完成,初中的作业大多要课后、回家完成。一些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开小差、做作业拖拉的孩子,会因为听不懂课、作业质量差、拖拉造成完不成作业、成绩下滑,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第三,活动天地更加开阔,人际关系更加广泛。孩子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一下子变开阔了。原来,孩子的同学大多是在同一小区、同一社区范围,有些原本就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同学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进入初中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获取的信息也大大增加了。同学们各自所生活的地域范围更广了,同学之间的家庭情况更加复杂。孩子的交友观念、标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在变化,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家长的新课题。如果交友不慎,可能会使孩子变坏。

第四,自我意识不断觉醒,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初中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即被称为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生长高峰,各方面迅速生长,性发育也逐渐成熟。

二、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首先,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每位家长虽然自己都经历过初中阶段,都走过青春期这道坎,但是作为家长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第一次,而且现在的孩子与家长当年所处的年代不同,所接受的信息广度不同,特别是网络的普及、电脑游戏的发展等,家长不能以过去的观念方法来看待现在的孩子。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教育管理他们的方法,适应孩子的这些变化。同时也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前孩子的“主宰”,转换为孩子的朋友、导师。

第二,事先了解孩子的学校,帮孩子做好思想准备。家长最好能先孩子一步,到孩子即将就读的学校去考察了解,了解新学校有什么特点,教育教学上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新学校新班级对新生有哪些具体要求。再要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向孩子作介绍,有可能也可以带孩子到学校去走走看看、体会一下,帮助孩子充分做好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准备,最好能帮他们订出逐步适应中学生活的计划。

第三,了解中小学学习上的差异,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家长首先要了解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不同,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然后向孩子介绍中学教师上课的变化,提供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转变学习方式,养成做笔记、及时预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要充分利用暑假的时间,帮助孩子对小学的知识查漏补缺,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孩子参加相关的中小学衔接辅导班,做好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在孩子进入初中后,要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与老师商讨解决方法,使孩子能及时赶上不掉队。

第四,指导孩子正确交往,正确选择朋友。要通过实例向孩子讲清什么是同学之间真正的友谊,应该跟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正确选择朋友。由于刚进入初中,孩子分辨能力还低,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家长要特别关照孩子不要跟班外、校外不明身份的少年交往。

第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长在保证孩子的营养外,还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使孩子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正常的学习。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篇4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汤湘萍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篇论文旨意在从分析造成脱节现象的原因入手,初步提出解决这种脱节现象的一些教学对策,以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性很强、完整性很强的教育过程,就以初中语文课本的册数(七、八、九)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而实际上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现行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松散、知识系统性差等原因,出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连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不适应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衔接问题,锡山区教育局在厚桥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学科衔接》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时中、小学教师各上了几堂富有特色的语文课,听后我颇有感触: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从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一转折点仅靠两个月就想顺利渡过从时间上来看尚有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些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还是擅长用孩子那幼稚的处事理论、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但是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妥善处理。当学生进入初中这个新学习环境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这个衔接的难度。

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且内容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就以查桥小学俞霞老师上的《麋鹿》为例: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非常简单: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了解麋鹿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课堂上形式非常多样: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麋鹿的外部特征及生活习性;比较麋鹿和其它鹿种的图片,更形象直观地感知麋鹿的外部特征;让学生尝试做解说员,通过学生介绍加深对麋鹿的印象。经过以上形式的教学展开,学生对麋鹿已相当了解了,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完成得非常出色。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学科明显增多,特别是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记忆性的知识点(记忆性的知识点难度加深,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语文教学课时紧,教师上课进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再加上学生往往是几个村校和中心小学合并的,所以班额较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太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时间少,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脱节现象。小学教学模式是“全扶”式,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备详案,环环相扣,过渡语言也设计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得很踏实,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强;教师也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扶的比较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这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就以厚桥小学浦海华上的《鞋匠的儿子》为例:本课主要通过多种朗读形式(速读、齐读、指明学生朗读、赛读等)让学生理解主题。首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林肯的魅力。然后老师从文章中选了几个精彩的片段进行赏析,在片段与片段的衔接上老师设计了很精美的语言,给人一种片段顺序不可调换的感觉,而且在几个片段的赏析中,老师也设计了一系列的小问题,题题相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老师的“忠实听众和配角”,老师是一个不错的“演员”。长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一到初中,他们就极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以怀仁中学张老师上的《金色花》一课为例:这堂课是通过多种朗读的形式来体会诗人的感情。首先老师让学生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进而交流;接着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段落朗读,读出自我,交流朗读时的感受;接着老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只不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占主导地位,初中语文课堂给人感觉随意性比较大,但也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一盘散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放得开收得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这两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朗读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却有很大区别。可见,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脱节的原因之一。

这些脱节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过思考和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研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联系,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从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的语文教师也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的“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形成合力。

多一些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展示,特别是多听一些常态课,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如厚桥中学的三节课各有特色:浦海华老师在环节的衔接上使语言精美;俞霞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比较图片这一环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解说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对学生的自信心。该教师板书工整、认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堂好课。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方法的指导,整个课堂体现了民主、集中和新课程理念。但是这三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浦老师的课太过华美,课堂还可以再放开些;张老师的课在中心的挖掘上尚可深入些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老师在各自的课堂上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这次区里组织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活动,在听课、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脱节现象的原因,探索到一些具体的改进办法。在这个新形势下,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继续并深入地开展,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学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如《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小学的高年级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厚桥中学开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交流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小学语文衔接有脱节现象,虽然这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努力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会把这个难题顺利解决。

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工作 篇5

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东山小学

蔡细霞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启蒙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创新教学理念入手,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因地制宜优化教学方式,科学合理评价美术教学工作,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字:农村 小学 美术 教学 正文:

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其内涵在于有目的的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从教育的最高目标看,美术教育在于最大限度的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在潜含的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难有起色。由于师资缺乏,美术教师大多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特别是一些山村完小学,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这样就使得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面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更好地上好美术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笔者作了一些考察谈几点认识,以期对素质教育的实践有一些帮助。

一、创新美术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启蒙教育功效是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教育管理意识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但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经济上的,而是观念上的。经济上的困境是暂时的,或者说是可以解决的,而观念上存在问题却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了观念,就会改变评价体系,改变了评价体系,学科就不会有“” “贱”之 分;学校改变了观念,就会在师资及教学设施上作应有的投入;家长改变了观念,就会对孩子作精神上、经济上的小小的支持。当所有的人改变了观念,学生自然也就改变了对美术学科的态度,美太教学的状况定会有一个大的改变。

二、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2

— — 师的美术素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选择美术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美术专职教师,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就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竞赛、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释放美术教师的活力,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对其它科目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需要和追求。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和主动发现。因而我们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五年级某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 — 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发挥农村自身的资源优势。

1.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绘画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学生服装的颜色进行冷暖色,对比色等进行游戏)

3.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处,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4

— — 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的有活力。

4.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楼房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五、注重赏识教育,正面评价与引导美术教学

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肯定尤为重要。小学生们的艺术潜能大多还未被挖掘出来,我们老师更要多多鼓励。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的确,每个学生都是艺术家,我们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进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以往我在美术教学的学生作品评价中,通常用“像不像”、“好看吗”等单一化评价标准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这种过去的评价方式使很多学生对原本趣味生动的美术课都失去了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受挫,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画画的材料,总比不上别人。现在我学了新的课程理念,知道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多运用激励性的言语进行教学和评价,看到

— — 每个学生的优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潜力、表现和发展趋势。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与表扬。批评、训斥、讽刺、体罚、恐吓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心情阴郁、毫无生气。只有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严格地给学生的美术知识及技能作出“分毫不差”的评判,以说明成绩的精确性呢?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给学生作业作出评价除了表明学生真实的学习结果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鼓励性评价。我们要探索设计更新颖更有时代感的作业评价方法,让学生爱学好学,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地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2、152、165页)

[2]《美术鉴赏》(皮道坚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页)转

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6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在探索中小学衔接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们在中小学衔接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抓好关键时期

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这个阶段的工作。因为,这以后的有关问题的衔接,是中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譬如,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还是属于童年期,到初二下学期以后进入青年前期或者青年期,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也更深,科目也更多,相应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又如,从小学的简单几何知识到初中几何,从小学分数的性质与运算到初一下学期的分式的性质与运算,从小学的科学到初中的物理、化学都有一个衔接问题。如果初一以前的衔接工作做好了,后者的衔接工作也就比较容易了。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基本上能适应了,初一以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所以,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应当在初一上学期基本结束。

二、做好管理上的衔接

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领导和 班主任、班委会的集体管理,不少学生突然会觉得“无依无靠”,有的甚至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为此,做好管理上的衔接比教学上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

1.摸清情况,平稳过渡

初一年级的各学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向原小学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了解初一新生在小学时的品行、个性、特长等。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顺应小学老师的管理办法,工作勤一点、细一点,使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感到初中的老师一样的关心自己、一样的爱护自己,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2.教给学生应对方法

(1)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自己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合适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2)要正确交友。相对小学而言,中学生的成长成熟更需要依靠外来的包括友谊的帮助。中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更强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是正确的交往、沟通技巧,朋友之间造成的误解不易识别,不小心会交上“损友”;自制力不够易冲动,容易破坏友谊等。

(3)要严于利己。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 有损他人、班级、学校的事,会以诚恳、公平、谦和、宽厚之心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偶尔的过失。忌恨、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态,必将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要积极参加活动。要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获得友谊。

(5)要制定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三、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作为任课老师,首先要熟悉课标与教材,即小学任课老师(特别是高年级老师)应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初中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譬如,从数学科来看,小学数学学习非负有理数集且重在运算,初一年级第二章引进负数概念后,把数的概念扩展到有理数集,虽然也是以运算为主,但由于出现了符号法则和绝对值概念等,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初一年级第三章虽然一开始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内容更加深入,尤其学习代数式学生会感到困难;小学虽然也学简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论根据初一才出现,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学也学习解应用题,但与初一学习应用题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学算术解法是用已知数的四则运算写出表示未知数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点学生感到特别困难。诸如这些问题任课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此外,还要抓好摸底、复习测验。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在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四、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教师的一般教法

(1)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

(2)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尤其小学高年级教师的教学经验普遍更丰富(有的教师长期在高年级“把关”),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

但是,为了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也要了解初中教师(特别是初一教师)一般的教 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适当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师的教法。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初中教师的一般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小学生未进入初中之前就能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为中小学教法的衔接奠定基础。

2.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及初一教师应采取的教法

(1)初一新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心理基本上还具有小学学习心理。

(2)初一教师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多,那么细,但由于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那种学习心理,所以初一教师教法一般来说,开始一段时间(前3个月)应顺应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这种少与慢是为了今后的快。因此,初中老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去听课,应虚心向小学老师学习,吸取小学教师教法的优点。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八个字”,即形象、直观、对比、有趣等;做到“四个多”,即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但要提到要害处,不要什么都问,也要反对满堂哄的提问方法)、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当然在初一上期中以后也可适当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甚至是单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过急。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启发式教学,特别要注意情感教学,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在初一就落伍,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业的检查和批改也要加强,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还应告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科目更多、内容更深、时间更紧,所以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小学老师不可能完全一样,应该要求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快地适应初中老师的教法。

五、做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1.学习习惯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认真、字迹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师提问大胆、踊跃,这些好习惯在进入初一后,就要求学生继续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问题,应在入学后的一至二个月内达到要求。还应要求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要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2.学习方法方面

小学和初中应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差异,小学生通常是老师课一讲完就可以动手做作业,即使有些课外作业遇到难题,大部分家长可以帮助解决。因此,学生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学习就是背书、做习题,从而养成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看书的不良习惯,这对学好初中课程是很不利的。作为初中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告诉学生,必须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而要养成课前(内)自觉预习(教师应给出提纲、指明预习的范围和任务要求),作业独立思考,学会小结归纳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习惯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始抓。

3.相互了解

初中一年级老师应该了解小学生一般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在初一年级的上学期尽可能照顾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小学高年级教师也要了解初中学生的一般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地靠拢初中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篇7

问题一:部分中学英语老师会讨论, 小学英语都学了些什么?怎么学生什么都知道, 但又什么都不懂。

问题二:初一新生英语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优秀的学生可以不用学Starter过渡教材, 而一些差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

作为中学老师的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近年来, 有机会到小学任教,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小学教材和小学生, 终于找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做法。

其实, 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 对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是以十年为一贯制的, 分为九个级别。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英语学习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 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 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

一、存在差异

分析中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 我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 教学内容的差异

(1) 语音方面的差异

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语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学生要求认读48个音标, 并且能根据英标正确拼读生词。小学生的要求是只要知道单音节单词的读音即可, 不需要认读音标, 更不需要知道音标怎么写, 对音标的掌握没有一定的要求。

(2) 词汇方面的差异

小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对单词的书写没有什么要求, 只有到了五、六年级才有一定量的简单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书写要求。而中学不仅要求书写单词, 而且要求学生会对单词进行各种变化。另外, 中学英语在词汇量上也有明显的变化, 有的单元单词甚至多达70个。

(3) 语法方面的差异

小学接触过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和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 但并没有对句子成分做具体分析, 只要求会完成几个特定句式的填空。而中学不光要掌握时态, 还要对每种时态的句式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语态的介入使时态更为复杂, 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差异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活动为主, 小学生靠积极参与活动, 大胆模仿老师的语言, 在游戏中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而中学英语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因此, 中学英语课堂活动减少, 单词、短语和句型的专项练习增加,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感觉疲劳, 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慢慢消失。

3.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差异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明显大于理解记忆。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 其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而中学则要求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一下子觉得失去了学习的导向, 不知道该从何学起。

4. 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主要以学生平时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课堂中的表现为依据。而中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则是以书面测试为主, 让学生觉得平时交流和课堂表现都不是很重要, 因而忽视了日常的交流, 久而久之, 哑巴英语的现象必然出现。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重要性

我们已经很清楚中小学英语是有机的整体, 绝不能将中学和小学英语孤立开来。基于中小学英语存在的种种差异, 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更是一个难题。那么,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1. 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 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能有效增强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2. 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 可以避免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 能帮助初一新生顺利完成中

小学的有效过渡, 避免学生对新学校产生陌生的心理, 为今后的学习提供精神保障

三、如何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

针对以上内容, 怎样才能搞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做好英语教材的衔接

在这一方面, 我省已经做了充分的工作, 全省统一使用了牛津英语教材, 农村小学主要是3A-6B这八册书, 中学是7A-9B这六册书, 其中在7A之前安排了一本Starter (预备课程) , 总结归纳了小学所学的英语知识, 是小学牛津英语到初中英语7A的过渡教材, 它给一部分落后的学生铺了台阶, 使他们能顺利地跟上其他同学, 同时, 教材中又渗透了7A的部分内容, 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书所需要的教学时间为1~2个月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 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两大目标: (1) 让大部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尽量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必须找准衔接点, 对预备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 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因此, 笔者总结归纳出一张小学生已有知识表, 供初一老师、学生及家长参考。

2. 做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衔接

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截然不同, 两者存在差别, 但也存在互相借鉴的价值。小学英语课堂表现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发言积极等, 这些特点是中学课堂很难达到的。中学课堂更注重知识性, 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严谨, 十分注重学生的过关训练。中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更注重分层教学,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点名要求不同的学生回答, 因此课堂气氛沉闷, 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 中学课堂上, 老师应该适时地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 去迎合这些刚刚离开小学的孩子的心理。另外, 我觉得中小学老师应该在教研活动上多多接触, 促进中小学老师的共同成长, 更为小学生顺利升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衔接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应该让小学生初步明白进入中学后具体学什么, 知识结构有哪些不同。在初一起始阶段, 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更要在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 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师生情感的衔接

学生进入中学后, 对新学校的环境陌生, 教师首先要认真上好导言课。在导言课中, 教师要做自我介绍, 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 讲究教学艺术, 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同时,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小学学习的情况, 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板书、作业、读书等。

5. 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 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 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 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 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 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 考分不宜偏低, 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我对农村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还在继续探索和深入, 我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研究中发现, 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初一和六年级这两个层面, 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 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是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学生的特点不同,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摘要:自从2003年扬州市农村小学全面开设英语科目以来, 小学英语老师在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不少英语教学经验, 能很准确地把握小学的英语教材。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工作更是开展得轰轰烈烈,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 最近这几年, 中学老师发现, 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就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的有效衔接谈谈看法。

关键词:农村英语,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朱萍, 张英.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1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清荣.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2008.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篇8

一、学习方面

1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入学后,游戏活动减少,学习将成为以读、写、算为主导的主要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走进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注重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形式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注重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好奇感,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爱问“为什么”,为上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幼儿顺利进入遵守规则的轨道。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培养幼儿集中精力做事情,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适应小学上课的时间要求,逐步养成集中上课,认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等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调整作息时间,使幼儿的活动向小学靠近。教育幼儿爱护学习用具,不撕书,看完后放回原处,听信号能迅速地进入活动室,进行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升入小学,书写成为一项每天都要进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课时,要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对幼儿的成长尤其重要。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升入小学后,每节课的内容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同时,要教育幼儿不打搅别人学习,不依赖别人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要认真,不潦草,不涂抹,爱护自己的作业,做到干净整洁。离园时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做到不装错、不遗漏。

二、生活、劳动方面

1在生活中强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在幼儿园的培养。从生活细微入手,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自己管自己的好习惯,会独立的进餐,饭后会收拾残渣,在喝水时能取出并使用自己的水杯饮水.能辨别自己的家庭住址,能正确的说出父母的名字,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等等。其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协调,明确教育目标。树立家长的信心,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自己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做幼儿的代言人,全职保姆,家庭保镖,形成健康的亲情关系,做好角色定位。

2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劳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还可锻炼幼儿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团结意识,培养幼儿愿意为集体服务的意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习惯。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行可用的资源,适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一是要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例如: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并指导幼儿饭前洗手,自己穿衣,睡觉时自己盖被子,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幼儿在不断的教育指导和习惯培养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责任观。二是树立幼儿的集体意识。设值日生,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值日工作。如发作业本,扫地,擦桌椅,整理玩具,午睡上床前将幼儿的鞋摆放整齐,让小朋友在接受别人的劳动服务后,学会说“谢谢”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让他们都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活动中,幼儿体验到当一名值日生、小老师的辛苦,也体验到为别人奉献、服务时的快乐。同时,幼儿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明白了集体的事情要由大家來做,逐渐形成了为集体做事光荣的观念,并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这些都为上小学集体劳动方面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奠定了好的基础。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期末复习 篇9

一、重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既是平时授课时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者命题的依据,当然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凡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都要有所体现,这样既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又避免了重复简单的机械训练,提高了复习效益。再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制订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按照《课标》的要求去实行,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师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复习,有序地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有其系统性,因此,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纵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例如,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册的各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整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一步掌握与运用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三、针对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课上,教师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整理,还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组织有效的复习。建议教师在复习前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认真统领全册教材,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再次剖析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及对调研情况的分析,查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针对实际问题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分析、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同时注意不要就题论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联系或具有对比关系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发生变化时,解题的方法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看清应用题的结构,培养他们认真分析及灵活运用算法的习惯。

1.设计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2.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异同点,突出题目的本质属性。

3.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一些发散性练习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营造复习氛围复习就如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它是区别于平时学习的新型的学习阶段。因此,我们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制订复习计划,确定奋斗目标,介绍优秀复习方法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数学练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能有效实现“不同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想学、爱学。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机械、重复、单调的现象。如果让学生统一训练同样的题目,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结果往往是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做好补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最后的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能状况和掌握知识程度选择性地完成教材习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较简单的题,能力较高的同学少做自认为容易、有把握的习题,重点完成一些自认为没有确实把握的习题。这种练习方式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复习重点,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上一篇: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下一篇:qq空间霸气十足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