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2024-08-20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精选8篇)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篇1

浅析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刘欢 0816402-04

【摘 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税制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的突出问题。征管手段落后、个税税率设计不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限等难题影响到了个人收入分配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负面作用。在此,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一些亟待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 税制模式 改革措施

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以及非居民的境内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个人所得税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已成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税制实施以后,我国个人所得税尽管在征管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相对比较晚、还不是很成熟,随着国际税收竞争的加强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城乡、行业、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个人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全面的改革[2]。

二、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大都在就业人员平均收入以下,因而征收面很宽,税收来源很大。以美国为例,1986年,美国年人均收入为20593美元,个人所得税免税额为2300美元,纳税人占人口总数的57%以上,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3584亿美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0.1%,是收入最高的税种。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消息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2001年收入增至995.99亿元,超过了消费税,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3]。

(二)从社会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可起到对所得进行再分配的作用

由于对家庭基本生活费免税,并实行超额累进制,因此,对个人收入分配过分的差距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国民所得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以借助税收手段,促使国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以瑞典为例,该国是典型的福利制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个人所得税均衡所得作用,以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资料表明,该国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最高可达到个人收入的80%。其政策执行的结果一是为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公民生老病死和失业都能得到社会保障;二是均衡了社会成员的收入,使收入高低悬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瑞典被很多人认为是即无大富、也无赤贫的福利王国,这不能不说是个人所得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从经济政策观点来看,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所得税的收入弹性较大,即能根据国民经济盛衰发挥自动调节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也易于根据政策需要相机调整税率和税收,借税收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还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相应采取分项扣除、分项设率、分项征收的模式,以体现对不同形式收入的区别对待政策。美国历届总统都把个人所得税政策作为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研究,通过增减税率,调整课税基础,改革减免额等办法,对经济进行人为的刺激和抑制。如1964年肯尼迪政府大减税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的三次大减税等,都是利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重要例子。

(四)个人所得税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具有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加强对个人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居民个人消费,调节社会供需关系等重要作用。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税制模式不公平合理

现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将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项目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十一项,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按照不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进行课征。采用这种课征模式,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获取个人的整体收入的情况,这种方式比较简便并且易于操作,适应了源泉课税的要求,防止了税源流失,但是它对不同的所得分别计量支付能力,既不能体现横向公平也不能体现纵向公平。从而不能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无法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不公平现象,另外容易被钻税法的空子,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达到避税和少纳税的目的。

(二)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

(1)代扣代缴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水平比较低下,征管手段也比较落后,征管效率低下,目前实行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的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

现行税收制度由于对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使得一些应税项目的代扣代缴责任难以落实,难以达到税源控制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当一部分代扣代缴单位没有严格地履行其义务,采取消极应付税务机关的态度,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的单位只对固定发放的货币工资部分进行代扣税款,对不固定发放的奖金、实物等不扣缴税款。有的单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纳税人串通,有意隐瞒单位中某些人员的收入,无形当中就加大了税款征收的难度。

另外,自行申报制度也缺乏约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收入申报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挂钩的个人收入财产监控体系,一个方面,因为现实当中许多的收付行为基本上都是通过现金的形式实现,致使税务部门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获得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的信息资料,因而导致许多应进行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可以轻易逃避纳税。并且税务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配合措施,彼此的信息不能共享,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收,出现大量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完整、准确地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实际征管过程当中,高收入者的偷税现象普遍存在。

(2)税务机关征管手段落后。

由于税务机关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证券、房产等各部门做到横向联网,加之各地信息化改革进程也不一致。因而计算机使用程度差异较大,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范化受到限制,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审核,降低了效率。

(三)个税税率设计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对于相类似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该形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和税率上的税收歧视,并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而且税率累进级距过多,在实际征管过程中并不利于征管。例如: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此复杂的累进税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助于税负公平的实现,也与简化税制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四)纳税人的权利有限

政府最终获得的税收越多,理论上来说其经济力量越强大,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看病贵、上学难、交通资源紧张、买不起房、各种社会保障缺乏等诸多方面来看,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并且社会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务宣传多少抱有怀疑情绪。另一个方面,由于官僚主义思想非常严重,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公务员并没有尊重纳税人的意识,部分腐败官员也使得纳税人不想把钱交给政府。只有在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尊重、服务得到满意时,纳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

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严峻而不容忽视,它势必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必须尽快地出台相应的目标与原则,以指引和规范改革的进行[4]。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主要有以下目标与原则。

(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加入WTO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税制,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重视实现调节分配和财政收入职能,更有效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将个人所得税建设成为主体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促进公平应是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的首要原则。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很突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前提是勤劳致富,并且希望先富的带动后富的,形成优势效应。但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政策设想有差距。种种情况表明,我国政府目前确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从理论上说,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理当成为调节收入的主要手段。

(2)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当考虑国情。加入WTO是现阶段税制改革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必须按照WTO的要求,改变现行税法中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通过与其他国家税法的国际比较及参考各国的成功经验等,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轨并非意味着“全盘西化”。改革必须适当考虑我国国情,要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征管能力相适应,同时体现一定的超前性,使改革的先进性和税法的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既向各国普遍做法靠拢,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

(3)重视发挥财政收入职能。从所得税的职能角度看,财政收入职能是基础,也是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税种收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较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的作用。

五、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建议

(一)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综合所得税制虽然已成为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的课税模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税基较宽,可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但综合所得税的实施在客观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纳税模式要求纳税人具有比较高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有现代化的征管手段、社会具有高度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比较好也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是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够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所得进行科学分类,实行按年征收和按次征收相结合:属于劳动报酬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取超额累进税率,按年计算,按月(或次)预缴,多退少补;而对属于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则继续分项征收,实行比例税率,按次或按期计算上缴,源泉扣缴,年终不再汇算。

(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

(1)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有关信用管理的各项法律,并且依靠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建立信用信息部门,通过完善相关的信用数据库来增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信息的掌握程度。同时国家应该尽快地建立《个人信用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个人的账户体系、个人信用制度档案管理、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和使用、个人信用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来保障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5]。同时也应该加强公民的诚信意识,并对于信用好的公民在借贷、出国等方面提供便利,激励公民的诚信行为。

(2)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即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制度,即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以及纳税情况,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的稽核体系。我国目前现行的税法还没有明确地规定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的义务,因而导致既不利于税务机关监管税源,又淡化了纳税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个人所得税法应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即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的制度。实施将个人取得的所得,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双向申报”制度,对于加强税源监控,有效地促进代扣代缴工作,提高征管水平,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通过与银行、财政、工商、海关等各部门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使得对于纳税人信息能够完整并且比较准确地得到共享,加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并通过逐步与银行、企业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通过各种信息的共享,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三)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合理设计累进级

这里的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主要是指适当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相应地调整级距,“宽税基、低税率”是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趋势,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国家,税率数一般是不超过六级,实行五级和三级的相对来说多一些,在这里建议我国应适当将税率级次减少,超额累进税率可减少到5级甚至3级,并且可以适当地降低低档税率,提高高档税率,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实行大幅度的再调节,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使之与工资薪金所得税负持平。对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实行同等课税,实现相同性质的所得税负相同,与此同时,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这既能够平衡税负又能调节高收入,最终缩小贫富差距,以体现公平税负。

(四)实行政务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阳光税务”,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就业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开支应通过每年的人大报告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归纳,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并且要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并对所缴的税的具体使用情况、支出效果等情况建立相应的定期公布制度,让纳税人切身感受到税为民所系、税为民所用、税为民所谋、用税为民所知。从而增强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的积极性。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认识改革的紧迫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毋庸质疑,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改革就免不了会带来一定的阵痛。这就不仅需要决策者要认真制定各项完备的改革计划和措施以尽量减轻社会的阵痛,同时还要号召全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以大局为重,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个人所得税应该进行改革,但绝不应该止步于起征点的数额,必须从中国城乡二元的现实出发,认真考虑同种税率对不同群体的负担。唯有此,个人所得税才能够调节收入,造福于社会中低阶层。

【参考文献】

[1]、铁卫、刘明 《税收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深圳新闻网:《个人身份证汇集不同收入来源可减少税源流失》、《个人所得税体制改新代版的平均贫富》。

[3]、王传纶《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徐滇庆、李金艳《中国税制改革》,中国经济出版,1997年1月出版。[5]、曾国祥《税收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篇2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实际情况, 探索出一条建设适应中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的道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将现行分类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我国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已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淘汰, 就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来说, 我国由分类所得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是比较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这是因为, 在现阶段, 一方面由于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薄弱, 税收征管手段落后, 我国税收的征管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源泉课税, 也就是还是必须借助于分类所得税制;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国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贫富悬殊拉大, 个人所得税就要发挥其收入调节的功能, 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而这也正是采取综合税制的优势。所以实行混合所得税制不仅可以结合两种税制的优势, 也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改革方向, 也为最后过渡为实行单一的综合税制打好基础。

第二, 优化税率结构, 使税制设计统一、合理、简化。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税率设计相当不合理, 既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又和世界其他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参照国际个人所得税制, 结合我国目前国情, 总的来说, 税率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对纳入综合所得范围的应税所得采取统一的累进税率, 适当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减少税率档次, 扩大税率级距。

在采用低税率的同时, 为弥补税收损失, 我们应在扩大税基方面做文章, 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堵塞税法漏洞。例如, 对网络虚拟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第三, 确定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针对费用扣除范围小且标准过于简单等问题, 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 个人的免税扣除额应提高, 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也就是要“与时俱进”。第二, 因根据纳税人家庭等的具体情况, 确定赡养扣除等附加扣除, 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三, 扣除费用应考虑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制定。建议在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一个扣除的幅度,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符合当地符合实际情况的扣除标准。另外, 也应取消或合并一些不合适的税收减免。

第四, 加强税收征管, 提高征管效率。税收职能的实现和税制改革方案的落实都离不开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今后税收征管工作的完善重点主要为以下四点:

一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2007年开始的个税申报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在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并且“双向申报”可以起到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双向控制。一方面, 国家要为个税的自行申报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 仍需进一步贯彻落实代扣代缴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 加强代扣代缴制度是实行个人所得税源泉监控和防止税收流失的有效措施。

二是建立一批高素质的征管队伍, 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除了相关的税法和相关法律基础外, 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培训的重点。

三是加快征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促进个人所得税的有效征收。通过建立计算机控管网络, 实行税收征管工作电脑化;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系统要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系统用特定的方式进行通信, 允许税务机关从相应部门的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对个人收支的监控系统, 最大限度地对个人收支情况进行监控。同时, 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措施也要进一步健全。金融部门、工商、海关、重点支付单位和纳税部门之间的有关信息应该充分共享。对不能积极有效提供有关个人收入情况的单位, 应该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及处罚手段, 以便税务机关切实有效、全方位地监控个人收入情况。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但要立刻改革“天下第一难税”的个人所得税难度也相当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的过程必然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但我们不能因为艰难就不改革, 正因为改革的艰巨性, 国家才要投入更大的力气来坚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使个人所得税真正充分发挥其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 有助于解决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国家近几年也加快了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步伐。但个人所得税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公平性的体现不仅需要税制本身的不断完善, 还需要整个税制环境不断完善, 需要其他配套措施的跟进, 需要全民纳税意识的提高, 需要征管手段的不断提高等。

总之,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冯宗容;杨明洪.财政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陈卫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J], 《涉外税务》2004年05期。

[3]、伍悦.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分配公平[J], 大江周刊:论坛2009年12期。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篇3

关键词:分类税制;税费;税法

一、前言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劳务和非劳务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该税种的开征是为了调节收入差距和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自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成了人民所关心的问题。

二、个人所得税的存在问题

第一,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度,造成纳税的不平等,达不到立法的目的。分类所得税是指归属某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如工资、薪金等,都应按照税法规定分类,按照各类收入的适用税率、计征方法以及费用的扣除规定分别收取,不进行个人收入的汇总。在纳税人多且分散、收入来源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就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公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高收入者偷税严重,造成纳税事实上贫富不平等,个人所得税只征穷人,征不到富人,达不到立法目的。

第二,税费扣除不合理。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确定税前扣除额时一般只考虑个人的日常开支,忽略了家庭中的一些开支,比如老人的抚养费、未成年人的教育抚养费、房贷、医保等诸多因素,造成纳税所得额增大,加重了低收入家庭的负担,体现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

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由申报两种征税方式,申报、审核、扣缴制度都不健全。代扣代缴为主要的征税方式,减少了大部分纳税人申报环节,纳税人不直接参加纳税过程,在代扣代缴制度贯彻不利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税收的流失,不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由于不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要求差异,导致纳税人的信息资料在纳税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难以实现共享,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税务部门根本无法准确掌握一个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取得的收入信息。

第三,相关法律不够严密。对于应该扣除未扣税款的追缴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9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以罚款。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规定,扣缴义务人违反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其给予处罚外,应当责成扣缴义务人限期将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的税款补扣或补收。此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9条相抵触,在实行双向申报的法律依据上不充分。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的建议

为适应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改革,重新界定征税范围、实行分类制度、改进征管手段等措施,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

第一,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为了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应争取逐步将目前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模式,达到税收的调节作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是指把经常性、固定性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入综合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这些所得,以一个年度为计算期,综合计算该征税范围的全部所得和应纳税额,按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其他所得,仍按现行分类税制办法采取分项征收,属于分项征收的项目,在缴税后不再进行综合申报与汇算清缴。这种以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既坚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这种方式可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

第二,调整税前扣除。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即收人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基于此,当物价上涨时,生活费用增加,费用扣除也必然应该增加。因此要合理制定扣除标准。要合理制定纳税人的生计费和赡养人口、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保险等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并视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地对各类扣除标准加以合理调整。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将个税费用扣除标准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上升相挂钩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三,实行法律化双向申报。修改完善相关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纳税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对于扣缴义务人则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定,只要有扣缴义务,不论是否有税,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逐步实现对所有纳税人的全员全额管理。

第四,建立专项稽查制度。实行税收稽查规范化是确保自行申报制度成功的关键,税务部门不仅要充实相应的稽查人员,还要用现代化手段装备税务稽查队伍,如建立全国大规模的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科学管理和严密监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进行监督,对其偷税行为,除了按规定补缴税款外,还要依法予以严惩,以规范和引导个人的纳税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必须大力推进立足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综合考虑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在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等社会问题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模式,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市场发展管理办公室)

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利弊 篇4

导言

现有文献综述

在查阅国研网等国内网站后,发现有相当部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文章,其中张振杰的《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从历史角度讲述了我们个人所得税一路的改革历程,对于笔者的了解以及写作有了基础性的帮助。冯宇的《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借鉴与比较》提供了与国际对比的材料,让笔者了解了各国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对于本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的《立足整体个税制度建设》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整体建设有了较为全面的评述以及一些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这关乎所有人切身利益的修正案即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

在1994年之前,中国有三部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法规,分别是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的修订前的《个人所得税法》;适用于中国居民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以及适用于中国企业主《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这三部旧的个人所得税法规虽然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了可观的作用,但是它们不仅有许多矛盾之处,而且在执行方面也有问题。因此在1994年,三部旧的个人所得税收法合并为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然而近年来国民收入结构的急剧变化,无疑要求国家有关机构对个人所得税制度再做进一步的改革。

2、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办法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办法按照11个项目征税。在具体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来源,征收不同的个人所得税,这一方法,虽然简单、透明,但在欠缺公平性,对于调节收入作用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发挥作用,而个人所得税的功能,或者说目的,恰恰就是为了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而且分类税制会使得纳税人实际税负不公平,而这一问题也将会越来越严重。

3、我国的税率

目前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累进式的,收入越多,税负越重。最高一级可达到45%。然而在现实中对个税贡献比重最大的,并非政策所针对的高收入阶层,反而是收入微薄的普通工薪阶层。高收入群体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偷税漏税,然而普通工薪阶层却不行,而且对于高收入群体的纳税往往也只是象征性的。

二、国外的个人所得税情况

1、课税模式及其范围

综合税制在当前占主要地位,而大部分国家除了社会保障收入、赡养费等所得项目以外,其他类别所得几乎都要纳税。对于资本利得这一特殊所得项目,大多数国家征税,少数国家还规定了专门的资本利得税。

2、、税率选择

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累进税率。算术平均值在25%-35%之间,高收入国家略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略高。20%和15%的税率比较多见。各国基本都是按年所得来确定税率。而税率也分好几种:第一类是基本税率,主要针对工薪、劳务报酬等。第二类是对针对投资所得、资本利得等非勤劳所得。第三类是对非居民适用的预提税税率。大部分国家用指数化方法定期调整基本税率来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

1、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权衡

公平与效率问题一直是税收的两个重大课题。如果一味的为了公平而扼杀了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经济发展受到挫折,这样的公平也没有积极的意义,也没有实质的作用。因为税收这种分配手段必要要有一个丰裕的社会产品作为基础。然而,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了公平,社会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而使社会生产缺少动力和活力,自然也就无效率可言。

2、对于高收入人群其他因素的考量

截至2010年3月31日申报期结束,全国共有2689150人到税务机关办理2009年度个税自行纳税申报,与上年同期相比,申报人数增加287573人,增长12%。纳税人人均申报年所得额34.78万元,人均申报应纳税额5.24万元。申报已缴税额1384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增长9%。(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把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白领工薪阶层定为高收入群体,并不一定准确。一线城市的白领工作压力过大,再加上如此强的税收负担,其实际效用函数值或幸福感指数则会大大下降。另外,针对单人的税收也应考虑其家庭因素。一些家庭可能只靠一位劳动力,却也要因此交纳过高的税赋,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也是很困难的。

结论:中国公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税收管理手段不那么先进,这使得个人所得税税率高却不实用。另外,中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也是一大问题。这些情况难以一时改变,然而我们先从制度开始改变。参考国际税法实施情况,我们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一些调整:

1、中国可以在纳税主体、征税项目、税率的确定方面加以修改。尤其应当考虑把工薪所得适用的税率稍稍下降,以避免由于税负过重而造成人才和资金的外流。同时在不大幅影响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其它途径来补充实现公平也是可取的。另外,也应当调高起征点,随着物价的上涨,这话一点是无疑需要的。对于纳税主体,应以家庭为主体征收单位、包括被赡养人口扣除额以及其他可扣除额的个人所得税制。这样整体来看税收就会相对公平,毕竟一人的薪水最后的作用是对于整个家庭的。

2、参考文献:1.冯宇.国际个人所得税制的借鉴与比较,经济视角(2011)

2.夏业良.立足整体个税制度建设.上海证券报(2011)3.张振杰.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法制与经济》(2010)4.陈超 陈庆海 新形势下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陈锷.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09)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6.秦蕾.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的演进及对建立和谐税收的启示.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3)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篇5

摘要:随经济发展,中国原有的分类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带来的弊端逐渐凸显,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如何找到适合的平衡点以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别国的借鉴与学习,我们逐步确定中国个税改革的发展方向,谋求一种可以解决现实矛盾的“良方”。三种税制之中,中国有一种逐步转向混合所得税制的趋势,但是在此之中,还有许多固有的矛盾尚待解决。为健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体制,我们借鉴世界上混合所得税制体系比较完善的两个国家,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指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混合所得税制

一、现行三种税制

纵观各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其核心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的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点又并不是固定的,注重公平兼顾效率还是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并没有定论,而是根据各国的国情,具体来说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结构等因素来寻求一个最优目标。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的是分类征收的模式,分类征收程序上来说手续相对简单,可以节约征税成本,体现了效率原则。并且有一种约束力,便于税务机关监管。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收入来源多元化,复杂化,而分类征收的范围太狭窄,一部分人群的收入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完全可以逃脱税务的监管,因此也产生了很大的避税空间。同时分类征收只是单方面的关注纳税人的收入,并没有关注其经济负担和家庭情况,使得贫富差距愈加拉大,有违社会公平的原则。尤其是在中国,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已经成为十分突兀的问题。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在人均生活水平较高和社会保障体制较好的发达地区,多会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美国。美国采用综合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经过数次重大改革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全年的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计算征收所得税。综合所得税的突出特征,就是不管收入来源于什么渠道,采取何种形式,都将各种来源和各种形式的收入统一收税。综合所得税平等对待不同性质的所得,纳税人难以通过转移所得或更改所得特性进行避税,这一点大大弥补了分类征收的不足。这种模式最符合支付能力原则,成为当代所得税课征制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综合征收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综合所得税制需要极其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并且需要公民具有积极的纳税意识。其次,综合所得税征收方式复杂,需要纳税人懂得税金的计算,并能够自主交税。并且,综合所得税制征税成本较高,不利于效率的实现等问题也不容回避。经济社会瞬息万变,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如何找到适合的平衡点以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呢?

现在更为流行的一种方式是混合所得税制。之所以称之为“混合所得税制”是因为这是一种将综合征收和分类征收结合使用的一种所得税制。不仅很多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在往混合所得税制上变更,就连很多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发达国家也有一种走向混合的倾向。

二、混合所得税制

一般而言的混合所得税制是指,年内按分类征收,纳税终了时,再将纳税人本的所有所得加起来,按照累进税率计征所得税,已缴纳的分类所得税,可以从纳税终了时应缴纳的综合所得税中扣除。不过也有不少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另辟蹊径,这种创新也有助于税制的健全发展。通过对别国的借鉴与学习,有利于我们探清中国个税改革的发展方向。经过比较和筛选,我们挑取了日本和荷兰两个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国家来详细说明。

(1)日本

首先,日本的混合所得税制的总干线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并以分类征收为补充。这其实是在综合所得税制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综合征收固然是好,可是也有他不可避免的弊端。日本创新性的做出变革,来解决这一矛盾。

第一点为费用扣除方面的创新。日本将其分为分类扣除和综合扣除,也就是说综合课税综合扣除,分类课税分类扣除。这样的扣除制度需要完善的收入监管体制作保证。日本将纳税人的收入分为10大类进行细化管理。对工薪、营业、不动产所得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像利息所得的特殊所得实行源泉分离课税,也不会再计入综合课税总额中。各项所得都有对应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中国相似的是,日本的工薪所得扣除实行工薪所得超额累退比率制,收入越高的部分扣除率就越低。但是日本更完善的一步是,工资所需费用中的上班交通费、调动工作时的搬家费、培训费、取得资格费用、因工作而两地分居的探亲费这五大费用在实际支出大于规定的工薪所得扣除额时,可据实扣除。这样既对高收入人群费用扣除进行限制,又照顾的低收入人群。日本完善的费用扣除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初衷,很值的我们去学习。

第二点是预提所得税制度。日本的所得税是以“自行”、“估税”为基础。这就要求纳税人根据其一年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自行向税务局提交确定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单。这就要求公民有良好的纳税意识。在日本,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家总体税收收入的40%,所以也就形成一种人人纳税的良好风气。在总体的个税收入中,预提所得税税收入占到80%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公民纳税的积极性。同时日本预提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泛,要远超一些工业国家,包括稿费、退休金、年金、股息在内的很多收入都要征预提税。同时对工薪的预提税有详细的预提税率表作为基础进行计算。所以说,日本的预提所得税制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

(2)荷兰

荷兰主要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但重点却在分类上,因此大多学者称之为分类综合制。荷兰的个人所得税分类比较少,对于主要的所得实行综合征收,以年为计税期间。荷兰的个人所得税制也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收入分类、对应税率和综合征收这几个方面。

第一点为应纳税所得额的分类。荷兰将应税个人所得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个人工作和住房收入,其中所含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个人日常经营所得的利润、应交税的工资、社会福利、自由职业收入、出租房屋所得的收入,同时也包括养老金等项目。第二类为股权收益,主要指纳税人或与其合法伴侣持有的居民企业5%及以上股权所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第三类为纳税人储蓄和投资所得,这一项是以净资产所得额为税基,即纳税人每年年初1月1日所投资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减去所承担负债的市场公允价值的差值,再减去21000欧元免征额,余额按估算的4%收益率确认最后的所得额进行纳税。

第二点为分类所得对应税率。对于第一类个人所得,适合超额累进税率,主要分为四档级距,根据纳税人第一类收入由低到高,税率分别为1.95%、10.80%、42%、52%。具体对应关系见下表:

而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个人收入所得采用比例税率征税,其中第二类实质性权益或股权收益,适用25%比例税率。第三类储蓄和投资所得额,适用于30%的比例税率。总体看来,荷兰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结构简单,比例税率仅包括两种,没有其他加成征收或减征的规定,对于税务机关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第三点为综合调整。荷兰个人所得税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实行税前扣除、税后补助和部分抵免相结合的制度。对于绝大部分纳税人都有的第一类收入,规定了相关与生活支出的扣除项目,除扣除项目外,纳税人还可以从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一些税额,主要涵盖了一般抵免和劳动抵免,一般抵免适用于所有65岁以下的纳税人,每人限额2000欧元,如果纳税人的税款低于2000欧元,则按实际纳税额抵免,若未缴税就不予抵免;而劳动抵免适用于取得第一类收入所得的纳税人。荷兰,作为一个劳动力稀缺型的国家,劳动抵免鼓励了更多纳税人参与工作。纳税人的工资和日常经营性收入在20000欧元一下的,抵免额随着收入的增加在0元到1600欧元期间波动;工资和经营性收入在20000到40000欧元的,抵免额固定为1600欧元,对于超过40000欧元的,抵免额反而会下降。这一方针降低了高收入者享受减免税额的弊端,增强了税制调节收入的作用,而这对于我们中国这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之处。另外还有一些税后补助的政策,减轻了低收入者的负担,并且缩小了贫富差距,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荷兰还根据纳税人的情况和收入水平发放补贴,包括育儿补贴、医疗补贴、租房补贴、子女抚养补贴。夫妻双方都在工作或在校学习,需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还有医疗保险补贴,根据2013年医疗保险补贴标准,凡参加医疗保险体系,年收入在30939欧元以下且独居的荷兰居民有资格获得医疗保险补贴,不论是以上那种补贴,其补贴水平都是根据个人收入水平决定的,收入水平越低,相关补贴就越高。

综上其实可以看出,荷兰国家是一种“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荷兰个人所得税额最高税率达到了52%,超过了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半,但是对于如此高的税率,众多荷兰居民都持肯定态度,因为荷兰国家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论采取何种税制,只要个人的生活水平没有下降都是会被接受的,不会因为高税率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反而“高福利”会导致贫富差距所小,人们的幸福感指数在不断上升,这样的制度都会被有效的推行和运用。

三、我国现状及改革方向

我国现行税制为分类所得税制,并有一种向混合所得税制转型的趋势。但是,在这条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日本和荷兰的税收制度对我国的税制改革确有可借鉴之处。但是我国固有的一些社会问题确实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1)社会条件。日本和荷兰相比较于我国而言,地域小,人口少,便于管理。并且可以将税收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有利于监管,同时又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其次,两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和社会条件要比我国好很多。长久的社会风气就会形成了良好的国民纳税意识。这便有利于建设广泛的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良好的个人金融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税收征管体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比较依赖于源头扣缴,公民对所得税的了解很少,尤其是偏远地区和低收入人群。公民没有纳税的概念,更不会有纳税的积极性。同时,中国是人口流动大国,户籍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漏洞。所以要完善税制,就要做好社会制度的管理工作,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培养公民的纳税意识。

(2)社会公平。征收个人所得税除了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更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公民经济,缩小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在我国已比较凸显。因此我国更要采取措施积极弥补个人收入所带来的贫富差。日本和荷兰在这方面都有相应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在费用扣除制度上,以及税收抵免和税后补助方面,我国都缺少相应的税收制度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手段。日本完善的费用扣除制度,制定各项收入的费用扣除标准。以及荷兰将税收与社会保障相结合,以补贴的形式弥补较大金额的生活支出。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的社会现象,哪种方法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还有待商榷。建议可以分地区实施不同的政策。对于纳税体系比较健全的地区,可以推广费用扣除制度,而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实行费用扣除制度有加大困难,可以采用补助的形式作为替代。

(3)专项稽查。要想建立自行申报的纳税体制,就一定要有个人所得税的专项稽查作为保证。将纳税人的收入从源头就备案入库,并且都可以查找。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稽查小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稽查。对于存在偷漏税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者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主要稽查对象应包括纳税人、代扣代缴人和税务工作人员。确保纳税人,尤其是高新纳税人和外资企业中外国高新管理人员依法纳税;代扣代缴人正确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税务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不徇私舞弊。全方位的配合自行申报纳税体制,进一步推动中国由分类征收向混合所得税制改革。

>参考文献:

公司转轨改革的个人看法 篇6

通过对董事长转轨改革报告的学习,我受到极大的振憾和振奋。董事长这次转轨改制的思想和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全公司干职的心。登高壮观天地间,改革的战鼓催人奋进;大江东去势不回,改革发展迭高潮!

回首上半年,我感慨万千。虽然腾龙建材因市场、价格等客观原因没有取得理想的效益,但我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也获得了相应的收获:企业的内部管理不断的加强;各项消耗费用不断的下降;销售陈欠款不断的压降……。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宏观政策,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腾龙受到了新的挑战。为了冲破企业发展的极限,居安思危,持续发展,腾龙就必须加快转轨改制。

首先,我对这次公司转轨改制表个态:我全力支持改制、参与改制、投身改制,服从安排,无论干任何工作对自身做到“五个增强”:

一、增强自身加快发展的原动力。在工作中做到“三防三树”,一防自满情绪,树立继续奋进的思想;二防畏难情绪,树立敢为人先的思想;三防工作上过得去的情绪,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

二、增强自身开拓的创造力。一是观念创新。向董事长学习,用全新的思维,全局的眼光,对公司做全面的思考。二是思路创新。围绕运行、管理、效益,增新思路,加快发展。三是方法创新。以变应变,不断地研究市场对策,找出企业发展的新方法。

三、增强自身真抓实干的战斗力。一是讲实情况。根据实情办事。二是出新点子。及时向领导回报有益腾龙发展的好方法、好看法。三是提好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为腾龙谋发展。四是严把关口。严把分管工作的消耗关、指标关、效益关。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增强自身维护团结的凝聚力。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违反原则。二是多通气交流,不随便猜疑。三是坚持公正办事,不因人而异。四是以诚相待,不阳奉阴违。五是相互支持配合,不分工分家。做到对外一张脸、一个声音、一个形象,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五、增强自身为人表率力。一是做认真学习的表率。虚怀若谷,放下架子,向每一位职工学习。二是做依法行事的表率。增加自身执行力,按原则办事。三是做廉洁勤政的表率。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分析 篇7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从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并且由原来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照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 工薪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要先去除纳税人缴纳的“三险一金”费用, 然后再按新的减除费用标准扣除3500元。因此, 月工资收入4545元以下的人都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经调整后, 纳税比例由目前的28%下降为约7.7%, 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为约2400万人。并且, 适用25%税率的起征点从20000元至40000元调整为9000元至35000元, 范围明显扩大。在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中, 应纳税收入38600元成为个人所得税增减临界点, 即月应纳税收入低于38600元的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有所减少, 而月应纳税收入高于38600元的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有所增加。调整后, 个税全年减收1600亿元左右, 其中提高起征点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带来的减税大约是1440亿元, 占2010年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的46%。调整也使得工薪阶层纳税比例大幅度下降。调整前后纳税额度比对如表一。

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收入分配的现实意义

(一) 有助于防止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于工薪阶层,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减少了工薪阶层税收负担, 整体上是有利于工薪阶层的。在我国现有的居民收入构成中, 工薪收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整个社会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时, 工薪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

(二)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衡量纳税人税收公平的标准:能力原则。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判断其应纳税额的多少和税负是否公平, 纳税能力强者即应多纳税, 反之则相反。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确定有三种:一是机会原则, 即看纳税人获利机会来确定纳税能力。二是受益原则, 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受益程度大小来划分纳税能力大小。三是负担能力原则, 要求按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区别纳税能力。单纯使用机会原则或受益原则都不能体现社会公平。这次调整有效地体现了社会公平, 改善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后仍存在的问题

(一) 税制模式缺乏公平合理

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大约分为三种, 分别为分类所得税模式、综合所得税模式和混合型所得税模式, 我国实施的是第一种, 也就是分类所得税模式。

(二) 不应“一刀切”

改革开放以来,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地区发展呈现出阶梯状, 这就造成各地区存在收入梯度, 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居民的生活消费开支很大, 如果起征点太低, 老百姓的实际税负很高, 起征点不能发挥扣除基本生计费的效用。因此, 考虑地区收入差距, 缓和社会矛盾, 在发达地区应制定较低于落后地区的起征点, 以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三)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定缺乏科学性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收入减去固定标准的免征额作为应税所得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非常模糊, 所有的个体指标就笼统地制定了一个数字, 显然许多问题得不到体现, 而且没有考虑到不同的纳税人的赡养费用、子女抚养费用、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因素, 因此实行固定起征点的方法不科学。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平;建议

从2011年9月1日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执行,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历史上,这次改革的力度是空前的。个税改革历经多次不同内容不同角度的改革,2006年和2008年的两次改革主要是个税起征点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800元起征的时代结束了,先是提高至1600元,继而又提高到2000元。而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层面更宽了,除了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还调整了个税的税率级次和级距,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由原来的九级改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并且调整了不同档的税率,最低档税率下调为3%,同时扩大了低档税率3%和10%以及最高税率45%的适用范围,以期进一步实现低收入者少纳税,高收入者多纳税的目的。此轮个税的改革又引发了学术界对个税改革的关注及研究,本文试图发掘个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逐步向经济强国转型,居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个人所得税已成为继1994年改革以来,税收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目前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因此就不得不首先说明个人所得税所起到的强大作用。

首先,个人所得税起到了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这是个人所得税最基本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因其税基广泛,税收来源丰富且采用累进税率而成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收入可靠,使得国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其次,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少部分人掌握有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创造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导致社会各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可以直接减少社会成员的可支配收入,又由于其采用的超额累计税率制,可使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从而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成员间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以及缓解社会矛盾。

此外,个人所得税还具有稳定社会经济的作用。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向好,经济繁荣,发展迅速时,居民收入随之相应增加,根据个税累进税率的原则,一般来说,原来处于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收入可能会超过起征点从而开始缴税,原来处于低税率档的纳税人可能收入会增加到高税率档,如此会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但通常情况下纳税人由此而纳税增加的幅度会大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个人消费,防止经济过热过快增长。而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个人的收入也会相应地减少,这样符合个税征税起征标准的纳税主体人数也会相应减少,国家的整体税收收入也就降低,相应地,由此而纳税减少的幅度大于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刺激消费,减缓经济萧条甚至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来看,个人所得税改革之后并没有对高收入者起到更好的税负增加作用,也没有对低收入者起到较好的减负作用。个人所得税在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分类税制模式。我国采用的分类税制模式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刚刚复苏,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还未出现,因此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且收入来源有限,因此以此为背景拟定的应税项目基本能够涵盖居民的所有收入。但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式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层出不穷,居民的个人收入来源不断地增多,同时其收入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原税法中罗列的应税收入项目已然不能涵盖居民收入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有些项目的收入并未在征税范围内,造成了事实上的税收不公平。而现实中,高收入者相对于低收入者而言,收入来源更多,收入结构更复杂,尽管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缴纳税费,但由于其收入的一部分并未列入征税对象,使得实际上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衡。

2.费用扣除制度。费用扣除制度直接关系到纳税人基本生存权的保障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个税改革似乎都比较偏重起征点的调整,从最早的800元到1600元,再到2000元,直至现在的3500元起征点,但个税的改革不能只着眼于起征点的变化,而应该是更全面、更完善的制度改善。一方面,由于我国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模式,所以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缴纳个税时按照不同类别收入采用固定税率扣除固定数额的方法计算个税扣除数的统一标准执行,并未考虑纳税人的不同税负能力。而实际上,具有相同收入的纳税人具有不同的税负能力。他们由于年龄、性别甚至是地域、身体情况的不同导致了其支付能力不同,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另一方面,现行制度忽略了经济波动对纳税人税负能力的影响。比如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物价上涨,纳税人支出增加,但费用扣除一成不变,我国现行税法只规定了固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忽略了经济波动对纳税人税负能力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形成费用扣除随着经济形式变化的指数化。

3.税率设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按照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计算,其中比例税率涉及附加征税和减征。2011年税改后,我国依然针对不同的征税项目设置了不同的税率。但问题在于,對于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而言,工资薪金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收入来源相对于高收入人群较为单一。而高收入者的收入构成中通常还包括股息红利、租赁收入、承包收入等项目,而根据目前税法的税率设置,工资薪金的边际税率相对最高,最高可达45%,甚至高于国际最高边际税率40%,而股息、红利、财产租赁、承包收入等的边际税率一般为20%,最高为35%,也就是说,一定程度而言,相对高收入者而言,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更重,这也有违个税设立初衷,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4.纳税单位设置。我国现行税法以公民个人为一个个税纳税单位,即以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为单位进行生计费用的税前扣除,扣除后按税法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家庭因素对税负能力的影响,这对于家庭收入来源单一和家庭负担较重的纳税人而言,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不公平。具体来说,首先,这种制度忽略了家庭收入的结构差异,不同的家庭其收入来源不同,就造成了即使家庭总收入相等,由于收入的类型不同导致税负不同,造成一定的不公平。其次,忽略了家庭负担的不同,个人所得税以个人为纳税单位,而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需要赡养的老人的多寡、子女的个数、是否需要偿还贷款等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费用支出,而这些费用无法在个税计算时进行考虑甚至扣除,由此使得家庭负担较重且就业人数较少的家庭税收负担相对较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公平。

三、个税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解决,要想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要从深层次发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其根本是源于制度,主要表现在个税改革整体税制设计不全面,改革方向不够明确,且相关的约束措施和配套改革推进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整体税制设计不全面。我国的个税改革从整体来看是统筹全局同时分类结合的,但对税制结构的改革一直缺乏更为细致的设计,改革方法相对单一,不能考虑纳税主体的特殊情况。一直以来,个税的改革主要依靠提高工资薪金的免征额来实现,而免征额的测算主要以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平均数据指標为依据进行计算,这就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考虑个人差异的税制要求不符。况且,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水平差异很大,以平均水平进行测算,未免过于粗糙。

2.改革方向不够明确。理论上,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我国的个税改革应着眼于调整税制结构,在保证个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的同时,着重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然而由于个税是直接税,个税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减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个税的改革又受到了减税政策的影响,因此个税改革的指导思想一直在调节收入差距和减税之间摇摆,缺乏明确的改革方向,或许将二者结合也不失为个税改革的新着眼点。

3.征管约束缺乏。征管约束的缺乏是造成个税理论设计与实际操作效果的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进税率多达九级,本轮改革之后依然有七级累进税率,而最高边际税率高达45% ,显然在征管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多级累进和高边际税率的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然而,在征管水平较为落后,且个税收入分类征收的情况下,过多的累进级次和较高的边际税率将会助长纳税人的逃税激励,导致个税收入的逆向调节。

四、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深层原因的剖析,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鉴于我国目前对税源控管难度大、征管手段相对落后以及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实际情况,并力争减少个税收入的逆向调节,应逐步将现行的分类税制经由分类综合税制过渡到综合税制,并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

2.制定合理税率。为保证工薪阶层的收入差距减小,税务部门可以和证券机构、工商等部门联合,准确征缴税款,对于报酬高的劳务报酬采用高税率,对利息、股息、红利、租赁等收入的税率重新核定。

3.推行区域化个税起征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没有考虑区域差异,而地区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差异巨大,因此,考虑区域化实行个税起征点,将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生活水平相近的地区划为一类,使用同一起征点,不同类区域间采用差异化起征点。

4.以家庭为征税单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征税方式,以家庭为征税单位,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负担和财产状况,根据不同的申报身份,享受不同的扣减额和税率。

参考文献:

[1]陈工,陈伟明:《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税务与经济》,2011,6:96-99.

[2]于巍:《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陈素粧:《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财税金融》,2012,55.

[4]汤红娜,张会彦:《个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

[5]张依依,赵鑫,易梦雅,张洁:《个税免征额的调整与 CPI挂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4:31-33.

[6]苏亚敏:《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2012,3:84-86.

[7]郑玲,徐扬,弓瑞琼:《关于我国现行个税制度存在问题及改革完善的探索》[J].《人力资源》,2012,1:60-66.

[8]邓越:《我国个税改革回顾与完善的若干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0:112-113.

[9]傅得晟:《浅谈我国个税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金融经济》.

[10]周丽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求职面试时如何自我介绍 参考下一篇:怎样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