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2024-10-07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精选8篇)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1

浅析行政改革之建立服务型政府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行政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残余仍然存在于日常行政中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提供了滋生腐败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的权力过大,在重大事项决策的过程中缺乏约束和问责而出现大量盲目决策,而人民的呼声却无从表达。本文根据《行政管理学》相关理论,从对公共危机的应对、重大事项决策及行政制度方面对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与人大关系、司法、民主选举、简政放权、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行政审批 保障

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趋成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落后的管制型行政体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旧的体制下,政府的法制观念薄弱随意地干涉微观经济活动,并从中获益不仅降低了市场效率,还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导致我国经济的畸形发展。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推迟了产品上市日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我国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在过去的十年中对政府不断膨胀,而约束力量却在变小,导致政府在决策中的随意性而无法问责。而在当前的环境下要求政府简政放权,把市场交给市场,同时要把政府的职能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转变,并且接受人大和群众的监督。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必要性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过去在“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的引导下,我国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成为威胁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过去的发展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发展,现在国家富裕了就要对他们进行补偿,让全国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的财富果实,提高最低收入水平,适度压缩最高收入,让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主体。

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然而这些企业一般不愿为民众提供这类服务,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所以需要政府转变其职能,不能只顾提高GDP而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的政府应该为我们的民众提供场地,建设基础性娱乐设施,这些设施不需要豪华,只需要安全实用,让民众感受生活的乐趣。

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过去我国的经济很落后缺乏经验,担心走错方向,所以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同时要求政府加强监管,强化审批,就像一个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需要家长的看护。如今,市场这个孩子已经长大,需要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我们的政府也需要即时发现时代的变化,转变自己的职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3.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人口素质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提升一个国家人才竞争优势最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解决资源问题必然要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强大的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育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资源匮乏问题。同

时,拥有发达的教育不但可以为本国培养大量人才,还可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贡献。

4.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需要。

医疗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从出生到死亡总少不了医疗。曾有一位政协委员这样说道:“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一病回从前”。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直至2007年在全国普遍推行新型医疗改革以来得到缓解,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一方面医疗机构和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在实行医疗报销制度后存在医院违规操作瞒报或不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看病的积极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医务人员和医院数量太少了,需要政府的扶持,增加医院数量和设施,加大对医疗的投入,提高全民的医疗水平。

5.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对我国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有很多城市的发展是建立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但是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通过资源的开发的来推动经济增长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使资源减少。攀枝花、大庆、包头等城市的发展都是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城市也将衰落。

另一方面是由于粗放方式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据有关报告称:中国有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但是关于污染的问题在以往政府部门很少向社会公布,更不要提解决了。但是土壤污染已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2013年4月因来自湖南的大米中被发现含有大量隔,引起了外界担忧,并导致湖南米价下跌14%。今年4月份闹得纷纷扬扬的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在市民中造成极大恐慌,而兰州市政府在检测出水质问题后超过18个小时才向市民公布,这一推迟的消息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质疑,同时也表明兰州市政府在这次事件中的失职。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霾污染,一到冬天就可以看到霾飘万里,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气象台却能眼睁睁地看着雾霾不散预报着:晴天。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政府退出一部分,也需要政府介入一部分。要从管控领域退出把该交给市场交给市场,该交给民主的交给民主。同时也需要介入一部分,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医疗、教育、环保等问题。

三、现行行政制度存在的问题

以上所说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好像与政府的关联度不大,事实上,以上内容和政府的行政体制密切相关。以上所说的问题正是现行的行政体制所导致的,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以上所提到的及有利于人民的问题。那么现行的行政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呢?

1.行政部门权力过大,缺乏监督。

根据《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的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但事实上相关的法律和政府规章制度把这项权力划归了政府部门,致使政府权力过大而又缺乏监督。在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是有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提出,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核定,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大家都知道货币制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局势,关系全国人民利益,然而却由国务院一手制定。虽然有几条相关原则,但这些原则并没有约束力,对于国务院来说怎么解释都可以。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并于9日公布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如此重大的投资计划仅用四天就决定了,未免也太

仓促了。虽然四万亿计划维持了我国GDP的高速增长,但却没有换来真正的经济繁荣而是导致了房价飞涨、严重的通货膨胀、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我想我国的政府决策制度及其科学性不言自明。而同样的危机,美国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的救市计划却在国会经过长期的讨论才决定。如今美国早已实现经济复苏。不管钱用在什么地方都是纳税人的,应该由人民来决定。没经过人大的讨论,就决定了,显然这不是服务型政府所应该做的。

2.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

在政府管制的制度下,存在着大量的行政审批,程序繁琐而且不规范。然而这么多的审批并没有带来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出不穷,反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公务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在学校有时申请一间教室需要到教务处、党等部门去盖章,本来一件四五分钟就可以解决的小事,却要拖上一个星期才能解决。

在行政审批制度下会存在一些本来不需要审批的也被强行划入审批范围,对于可以收钱的争着审批,一旦出现事故又相互推诿没人负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把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把政府的人力转变到为人民提供服务上。

3.GDP导向的升迁制度。

在GDP为导向的升迁制度下,以粗放方式发展带来高GDP的官员的升迁要远比绿色GDP为导向的官员升迁容易得多。大多数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关注民生,一切以GDP为目标,兴办了大批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却鲜有人关注,更可恶的是社会保障也为官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4.机构臃肿,权责不明。

从纵向上看,目前为五级政府是主要国家中层级最多的国家。过多的层级需要大量的公务员不但造成庞大的财政开支,还造成消息阻塞降低了行政效率。从横向上看,机构繁多,权责重叠不明。一旦出现收费问题,各个部门争相出头,一旦发生责任时间有互相推诿。不但降低了行政效率还导致问责困难,不处罚无法面对民众,处罚又找不到负责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河南永城多部门卡出巨额罚单导致车主服毒,不但没有解决货车超载问题反而加重了车主的负担。

在政府管制的环境下,政府部门有权无责,关系社稷民生的问题一般很难解决。所以只有通过制度的转变来解决,把政府转变到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来。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容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同时也涉及多个领域、多项内容。总的来说,改革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培育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1.减少行政层级,实行大部门制。

从纵向入手应减少行政层级,在基层上人民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可以废除乡镇级行政单位,改为人民自治,由当地人民选择自己的乡镇委员会为人民服务。乡镇自治在我国自古已有,但这里的自治不同于古代的自治,古代的自治由当地大户或望族来治理不是民主选举而来。人民自治,则是由人民选举自治委员会,由人民负责监督。

从横向入手实行大部门制。行政与司法相互独立,把行政内部中有关司法的部门剥离,划归司法体系。实行政企分离,权力下放,把企业的经营权、人事任免权交给企业。把竞争型企业估价出售,方面可以恢复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行政压力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行政部门,把只能重复的部门进行合并,裁撤

不必要部门,明确划分各部门权责,做到有事有人做,出事能负责。对于非常务性工作可以引入兼职,既可以防止人浮于事,又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2.教育去行政化,教育自由发展。

教育部门是计划体制的最后一道壁垒,经过上一轮的改革,各个领域都逐步去行政化,唯独教育领域的行政体制岿然不动。首先要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各种学校之间公平竞争;其次,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人事任免由学校内部决定。以往,学校的招生,办学方式都是一个模式,学校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教出的学生更是千篇一律,导致了学生毕业即失业。学校教师一旦进入学校就端上了“铁饭碗”,导致人浮于事。

在教育领域要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机制,去除不必要的办学条件,准许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自由竞争。政府可减少公办学校数量,一方面可从出售学校获得部分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减少可减少教育开支。然后集中这些资金用于提高公办学校教育质量和义务教育上。同时由于公平竞争,促使学校为避免淘汰而进行提高教育质量。

3.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是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体现。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是和户籍制度挂钩的,这在操作上存在很大困难。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寻找工作,但是社会保障是地区统筹的,各地为了减少社保支出,对外来人口大多不予支付保障金。对于这个问题只有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取消社会保障的户籍限制。

在社会保障的执行上还存在监管缺失问题,很多企业不愿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障金。监察部门大多不履行职责,对此听之任之。对此必须强化劳动部门的责任意识,对不作为者采取处罚措施。

4.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首先要保证权力透明,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对于不合理的权力要收回。减少行政审批并不是要放松监管,而是去除不必要的审批,改为市场监管,做到谁审批谁负责。

5.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政府的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以上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是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各部门的办公经费及人事任免都有直接领导决定,这直接导致公务员走领导路线而不是群众路线。

如果把重大事项由人民代表大会决策,政府部门根据决策结果执行。同时把财政权交给人大负责,有人大对政府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批,对于执行有问题的要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这样做可以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效约束,真正实现对人民负责,走群众路线。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2

行政改革是一个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行为。行政改革的目标在于增强行政系统的活力, 促进行政系统整体效能的提高, 使政府行政成为加快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政府行政体制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即反作用于经济体制又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制约, 它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 中国的行政改革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围绕经济建设事业进行, 无论是机构的精简, 还是人员的调整, 都服从发展经济的需要。同时, 把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政企分开, 使企业拥有真正的自主权摆在突出的位置, 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不断深化。实践证明, 这是中国行政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行政改革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本身包含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精简以及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外部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我国以往的改革中, 政治体制改革, 法制的建设以及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明显滞后, 致使机构改革成了“孤军深入”的态势, 导致改革很难奏效。同时, 条条块块之间的改革很不同步, 条与条之间上下断层, 块与块之间左右分切, 条与块之间条块分割, 结果造成“上改下不改”、“左动右不动”、“你转他不转”的格局。

本届政府已经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但是如何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能, 却不是一个“依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所能解决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 把所有事情都集中到中央来解决显然不行, 但中央只管军事和外交, 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地方也不行。例如跨地区的经济纠纷, 在地方层次就解决不了。因此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三种分工模式。一是条条, 即中央要集中的权利, 必须一插到底。二是块块, 即允许地方独立解决的事情, 中央可以基本上不过问。三是条块结合, 即地方分级行政, 中央对口管理。但我们是不管什么事情, 都搞分级行政, 对口管理。结果是“上下一般粗”, 机构、人员膨胀难以控制, 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 而且最后无人承担责任。从国外的经验看, 条条就要靠中央财政供养, 对中央政府负责, 块块则应由地方财政供养, 对地方政府负责, 分级行政, 对口管理的事情, 中央要承担财政转移支付, 统一法制规范的责任。

要实现这些预期的目标, 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 而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二、通过推进改革, 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 决定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对整个经济体制的特殊制约作用。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其他改革的牵制作用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例如, 要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就必须通过有效方式割断或阻隔政府与企业间的行政关系和资产纽带, 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要形成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就必须打破行政性垄断与行政主导的地区封锁;要形成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就必须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责, 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就必须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关系、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要形成严密的市场法律体系, 就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严格约束行政权利, 推进依法行政;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就必须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真正成熟, 发展都很不平衡。如在市场领域, 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较快, 要素市场的改革明显滞后;在企业领域, 非公有制企业的体制、机制至今基本上能够同市场经济相适应, 但国有企业的机制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宏观调控领域, 调控手段大多已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到以经济手段 (包括财税和金融) 为主, 但管理体制改革 (包括政府机构精简与职能调整) 至今仍远未到位;在分配领域, 初次分配即如何做到效率优先的改革, 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但一整套合理的再分配制度改革, 即如何兼顾效率公平, 至今远未建立与形成。

在上述几个方面改革的领域中, 最突出和影响最大的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明显滞后。由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 使机构精简、职能转换长期不到位, 政府必然就会继续对市场干预太多, 要素市场就很难发展起来。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必然会继续保持一种政企不分的关系, 把国有企业管理过死, 其经营机制就很难实现真正的转换。对分配制度的改革, 必然就会过度重视行政性的管理, 而忽视属于社会服务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要转到提供服务上来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政府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和为人民生存发展创造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提供服务上来。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社会争议的焦点在于行政权利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 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 近年来土地批租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圈钱”等领域腐败迹象。这些在形成少数暴富阶层的同时, 还减少了社会可分配的经济资源。

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型职能, 必须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 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制和权力市场化问题, 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 并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就是要重视解决社会矛盾, 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建立利益的均衡机制, 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状况, 扩大公民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 引导各利益主体, 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很大,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种种权利和利益的深刻调整。二是,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都涉及政府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 在改革时既要态度坚决, 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审时度势, 稳妥的推进。

首先, 必须认真转变观念, 重新界定政府的定位, 严格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将政府的管理职能, 从过去主要是搞好行政管理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上来, 将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过去主要是分投资、分物资、批指标、定项目, 转移到搞好规划、协调、服务与监管上来。

其次, 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认真搞好新一轮政府机构精简, 特别是解决县乡两级机构复杂、人员过多的问题, 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最后, 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 严格规定政府行政管理范围, 进一步缩减各种不合理也不必要的审批项目, 将能够通过市场和基层解决的问题尽可能交给市场和基层, 这样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又有效的深化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许小年:《转型难在体制改革落后》.学习时报, 2008年9月22日.[1]许小年:《转型难在体制改革落后》.学习时报, 2008年9月22日.

[2]王和平:《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体制改革, 2008, (5) .[2]王和平:《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体制改革, 2008, (5) .

[3]吴奕新:《在改革中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体制改革, 2008, (5) .[3]吴奕新:《在改革中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J].体制改革, 2008, (5) .

[4]宋德福:《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1.[4]宋德福:《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1.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3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执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2-0109-02

1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4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与传统管制型政府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行政理念、行政哲学、行政体制。其区别可以概括如下:

1.1 治理格局方面

传统管制型政府体现的是人治格局,行政主体总是依据主观想当然地解决和处理问题,通过国家公权力来实现自身意志,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而现代服务型政府首先是崇尚法治的政府,不但要保护公民各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的实现,而且通过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公民权利。

1.2 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

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行政主体大多具有“官重民轻、官显民微、官尊民卑”的心态,国家行政权力实际上演变成一种控制社会的权力,政府的行政权力涉及领域较广,深入层面较深。而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权利为根本,行政机构是为人民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机构,不可逆转地向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公民本位回归。

1.3 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方面

与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相适应,传统管制型政府以国家公权力为本,政府行政机关管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而公民权利却相对被压缩甚至没有。相反,现代服务型政府坚持以公民权利为根本,强调以人为本,政府只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机构。因此,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切实保护和充分实现公民权利进行的。

2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行政执法体系改革

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是服务型政府内涵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体制结构、理顺内外部关系、提高工作能效,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监管市场、调节经济、服务公共、管理社会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第一位,尽最大的努力为公民提供最优质、方便、高效、快捷的公共服务。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几点行政执法体系改革思路:

2.1 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此乃建设服务型政府之关键。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必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机构改革,从而使政府组织机构朝着科学、高效、合理的方向发展。

2.2 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要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录用制度,从根本上净化公务员队伍;对已经录用的公务员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并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从业务上不断培养公务员各方面能力。

2.3 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错位”、“缺位”“越位”问题。政府要做到只做自己该做的,不去“错位”“缺位”做不该做的或不做该做的,只管自己该管的,不去“越位”管不该管的,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问题。

2.4 推广“阳光”政务,实现“一站式”办公

为了更加方便公民,提高服务效率,行政办公的方式也应该信息化,运用更先进的办公系统。已经改革的行政审批制度证明,建立行政审批大厅是对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扬弃,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形式上改变了行政执法的原有格局。

2.5 进行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机关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

3 行政执法体系改革

3.1 转变行政执法理念

历史上的中国是行政权力最大化、行政权力可以支配一切的社会状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根深蒂固。在行政执法的管理和处罚过程中,漠视公民权利的做法已经成为正常程序。所以,我们要想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依法治国,就要通过市场的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伟大工程,要完全改变和彻底去除行政法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权力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进而转变并牢固树立服务于民的全新观念。为此,各行政执法机构就要进行长期、艰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而且,要进一步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不但从领导方面,更要从制度方面加大对行政执法队伍的督促、监察甚至制裁的力度。利用可依据的制度杜绝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种种特权行为,也同样利用制度规范和制裁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只有这样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3.2 改革行政执法体系

根据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要求,笔者认为行政法执法体系的改革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思路:

首先,继续深化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实现两个分开。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推动着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到目前为止,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机构臃肿不堪、职责混乱不清、执法不规范等问题还是相当严重;更重要的是,在行政执法体制中同时还存在着政策制定职能同监督处罚职能不分、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不分等严重制度缺陷。想要完全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继续深化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并明确政府部门之间、内部上下级之间、政府机关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切实实现两个分开,即分开制定政策、审查审批等职能与监督检查、实施处罚等职能;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其次,实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某些行政机关响应“依法行政”的流程如下:开会提出依法行政——然后讨论立法——随之依法行政处罚——就要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这样完全错误的领会依法行政的结果,往往是制定一部法律或法规之后,就要建立一支行政执法队伍或组建一个执法部门,导致最终产生“几十顶大盖帽管着一顶破草帽”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执法成本,相应也大大地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经营成本,造成了多重多头执法和执法腐败、执法扰民、执法损民等众多问题。由此,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为必要;调整合并现有的行政执法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行综合执法,以改变现阶段存在着的多重多头执法问题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在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改革现阶段的政府行政法执法体系是其重要的一环。而改革行政法执法体系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ystem

Han Li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4

青理东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思想,对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也是推进我市改革发展事业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

一、坚定信心,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效能建设重大意义

1、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执行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就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就是要解决好态度和效率问题,通过创新服务流程,克服和纠正行政审批环节多、执法行为不规范、程序不严密、时限不确定等突出问题,实现提速增效。提高机关行政执行力,要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整合公共行政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平台,简化办事程序,努力打造高效、便捷、服务型政府。

2、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当前,发展环境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成为决定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成为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就要求我们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从改善发展软环境入手,紧紧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个主题,着力解决影响机关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3、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当前,全市不仅面临着发展不快、经济实力不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突出矛盾,更面临着发展中社会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突出矛盾。机关中不良作风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而且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要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入手,推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转变,从集权繁琐向简政便民转变,从随意行政向依法行政转变,从暗箱操作向公开透明转变,从无序低效向规范高效转变。

二、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竭尽全力方便群众办事

1、着力规范服务平台。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是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便民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要围绕“一网络一中心三系统”,迅速配备设施设备,着力打造电子政务、政务服务、行政审批“三个平台”,切实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强各级各部门配套建设,尽快将单位网络与行政服务中心网络互联互通,拓展服务平台,切实改变“多头送审、多头跑路”的不良现象,让办事群众少花冤枉钱、少跑路。要加强基层行政效能阵地建设,整合站所职能,集中开门办公,确保群众诉求有人接、群众事务有人代、群众困难有人帮。

2、全力方便群众办事。要坚持做到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联动,逗硬落实“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集中式会审、下伸式服务,推进服务职能向基层一线延伸。要坚持做到公开承诺,扎实稳步推进政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公开承诺,做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每一次代理、每一项手续、每一笔收费都明明白白,每一项承诺、每一项服务、每一天工作都实实在在,努力为办事群众“节约每句话、节约每米路、节约每分时、节约每元钱”。要坚持限时办结制度,不仅要解决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旧症,更好解决好一些干部在岗不在行、在岗不在状态、办事推诿拖拉的顽疾,努力确保政务服务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的目标。

3、强力转变机关作风。行政效能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一项制度性工作,决不仅仅是开展一次活动,决不等同于一次简单的作风整顿。要坚持把行政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部门行风建设、单位党风政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社会氛围。要时刻警醒自己,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切实增强工作时效性,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三、理顺关系,完善体制,建立健全行政效能长效机制

1、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效能监察的关系,建立健全效能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在工作对象、内容、目标上都有共同点。效能建设是在效能监察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效能监察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效能监察与效能建设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两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效能建设综合性、长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工作特点,要求必须以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设立得力的工作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奖惩,逗硬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确保奖惩有规可据、有章可循。要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行政效能机关和纪委监察机关,领导要统筹、人员要统用、事情要统办。

2、正确认识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的关系,建立效能建设的互动机制。机关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机关作风建设涵盖了机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了效能建设的内容。机关效能建设把机关作风建设寓于日常管理之中,使作风建设得到更清楚的体现,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良好的机关作风必将带来高效的机关效能,而效能建设又反过来引导和影响着良好机关作风的形成。机关作风建设是促进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保证,效能建设是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把机关效能建设与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把机关作风建设融入效能建设的始终,把两者相结合,同时抓,形成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要坚持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副职对正职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有专管之人、专抓之人。

3、正确认识效能建设的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建立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初始阶段,机关效能建设很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通过查处行政效能方面的典型案件,来发挥轰动效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以增强推动力度。在抓好阶段性工作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机关效能建设成为长效机制。要充分认识并牢固树立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它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始终抓在手中,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要建立并完善长效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机关效能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并从领导力量、人员部署、工作计划、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机关效能建设长抓长新,卓有成效。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5

中共黎川县委 黎川县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提升行政效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2008年6月1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以更加坚定、坚韧、坚毅的工作态度,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努力实现黎川赶超发展新跨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为确保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一流队伍、育一流作风、强一流效能、创一流业绩”的要求,切实解决我县各级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机关作风明显改进。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和部门、行业的行风明显改进,在人民群众中切实树立起良好形象。

二是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各级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想办事”的热情和“会办事”的本领不断增强。

三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各级机关的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得以制度化体现、常态化固定、日常化开展、规范化运行,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

四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氛围更加浓厚,团结鼓劲的创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逐步形成,真正使黎川成为全市吸引投资的“洼地”、全民创业的“福地”和招才引智的“高地”。

五是干部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各级干部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服务赶超发展的理解力、操作力、执行力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必须围绕促进黎川经济社会赶超发展这个中心,服务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这个大局,以时间换空间,以力度换跨度,以频率换效率,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不仅要解决当前影响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的成效,而且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提升行政效能的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的原则。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以解决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行政效能问题为突破口,促进整体工作的展开。

——坚持依法办事、规范运行的原则。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依法规范办事程序和工作流程。

——坚持求真务实、高效便民的原则。把“目标重于一切、行动创造一切、实效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活动当中,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使基层和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工作步骤

全县集中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从今年6月上旬开始,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6月上旬—6月中旬)。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使广大干部提高对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开展题活动的基本要求。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1、进行思想大发动。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对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各部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主要领导要亲自作动员讲话。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工作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2、组织开展大讨论。各部门要联系本部门实际、围绕查找影响和妨碍行政效能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大讨论活动。重点进行“六对照、六讨论”:(1)对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讨论是否做到勤政廉政、清正廉明。(2)对照“解放思想、赶超发展”的要求,讨论是否做到“四个不满足”,即不满足于工作过得去、不满足于纵向看有进步、不满足于被动完成任务、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次序已提高。(3)对照“以敬畏之心善到权利,以勤勉之行担当责任”的要求,讨论是否做到“四怕耽搁”:怕耽搁了事业、怕耽搁了大局、怕耽搁了企业发展、怕耽搁了群众利益。(4)对照“强化操作、善谋实干”的要求,讨论是否做到“四个不让”,即不让布臵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赶超发展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5)对照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环境的要求,讨论是否革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四难”问题,是否做到全身心、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四全”服务。(6)对照建设高效政府、法制政府的要求,讨论是否存在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培训多“四多”现象,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四乱”行为。通过大讨论,帮助干部深广认识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发热情,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中去。

(二)、查摆问题阶段(2008的6月下旬—7月旬)。主要任务是通过采取自己找、领导点、群众提、同事帮、民主评等形式,开门查摆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查摆重点、重点查摆“六个方面”问题:(1)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的问题;(2)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3)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学风不正,玩风太盛,特别是打牌赌博、上班时间上网炒股和玩游戏的问题;(4)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中梗阻、下搁浅”的问题;(5)行政审批项目偏多、环节过繁、效率偏低的问题;(6)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的问题。

2、进行开门查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工作对象、服务对象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阶的意见和建议,并主动向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信访局等单位收集和征徇意见。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监督部门和窗口行业,要认真组织开展对本部门中层干部的测评活动。测评方案由各部门拟定,报经县提升行政交通建设服务型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实施。各部门测评最后一名的同志,由县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组织中停职学习。学习结束后,经县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不合格者,进行 勉谈话,产节能消两年评优评先、晋级晋升资格。

3、深刻剖析原因。各部门要分层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找准思想根源,举一反三,不能就事论事。要开展反面典型教育,使机关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真正从中汲取教训。对缺乏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作风不正等问题,要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管理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要勇于提出改革建议。部部门查摆问题情况要及时报送当地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县政府将适时召开查摆问题情况汇报会,听取各部门汇报。

(三)集中整改阶段(2008年7月中旬—10月中旬)。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整改。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整改工作:

1、实行公开承诺。各部门和干部要在深入查找、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凤集中整治的重点问题,逐个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机关工作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就便民利民的内容方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整改目标的责任时限等整改措施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各个岗位的承诺要在本单位内部公布。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清理审批事项。根据上级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对各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次清理,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

(2)规范审批行为。决定保留的审批项目,要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决定下放的审批项目,要明确审批主体,落实审批责任,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决定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加强事后监督,不允许把备案、核准变成变相审批。此项工作由县直各部门先行自查,拿出初步方案送县法制办审核,由县法制办根据上级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后,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3、理顺职能明确责任

(1)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县编办要主动与市编办联系沟通,按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的工作职能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梳理,对职能交叉重复和职责不清的进行专项集中清理。通过病理,进一小明确各部门职能、权限和责任,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尽量做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负责的事情,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分清权限和责任,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无利就避等推诿扯皮现象。要根据病理结果,重新规范和界定有关部门的职能,修改完善有关部门的“三定”规定,并向社会公布。此项工作由县编办牵头,县法制办配合,县各有关部门参与,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县直各部门重新界定的职能向社会公布后,县直各单位也要参照进行清理。

(2)理顺部门内部职能关系。各部门要理顺内部的职能关系,按照一件事一个内设机构办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内设机构要综合设臵的原则,整合和规范机关内设机构设臵。要对现有的业务和审批流程进行清理,按照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原则,清理、优化业务和审批流程,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4、规范机关行政行为

(1)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认真对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开展清查。凡是国家、省、市不许可的收费一律停止执行,凡是清查后保留的收费项目统一按下限标准收取,禁止各种名目的连带收费、搭车收费、变相收费。此项工作由县物价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提出清理意见提请县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

(2)依附于职能部门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与各职能部门彻底脱钩。行业协会、中介不得以职能部门的名义从事任何活动,职能部门也不得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中获取利益。此项工作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民政局、监察局、编办配合,各有关部门参与,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3)整顿会风,文风和清理各项检查评比活动。要整顿会风、文风,清理“文山会海”,清理繁缛的文书往来、不当的会议安排和过度的公务接待,提倡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办实事,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讲求工作实践,降低政务成本,提高办会、办文和办事效率上来;清理整顿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实行检查评比审批备案制度。此项工作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5、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1)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依托县政府网站平台,依法将应当让公众知晓的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开,尤其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人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2)创新和规范政务公开形式。各部门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规范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晓、利于群众监督的政务公开形式。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公开,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办证、咨询、投诉等服务项目的范围,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审查、责任追究等制度。此项工作由县政府办牵头,县监察局、信息中心配合,名部门参与,贯穿活动全过程。

6、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要加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统一规范管理,确保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在行政服务中心内运行。各级行政服务中心要实行“两集中”、“八公开”,“两集中”:将各部门行政审批权限集中到一个室,各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集中到本级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八公开”:在服务窗口公开项目名称、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窗口权限。不断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首席代表制等制度,积极推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方式,不断减少审批环节,着力解决服务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此项工作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县有关部门参与,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7、深化招投标交易制度改革。按照“明确机构、理顺关系、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的要求,成立县招投标交易管理机构,加强县拔刀相助投标交易中心的建设管理。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规范招标管理和必进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资格后审的合理造价随机抽取中标人制度,做到程序不能少、效率要提高。加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监管理机制的建设,强化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的跟踪监察。实行重大项目预审、项目决算审计等监督制度,强化对项目招投标过程以外行为的监督。此项目工作由涉及招投标监管工作的各职能部门牵头,县监察局负责监督,力争在8月底前完成。

8、加强项目带动战略保障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各部门要从规范机关工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入手,对现行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提升行政效能要求,影响办事效率,阻碍赶超发展的制度,要坚决废止。要重点围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的工作机制要求,着力构建“一月一督查、两个月一汇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初评、一年一巡查、年初一总评”的运行体系,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在9月底前完成。(2)建立健全机关绩效考评(评估)制度。与全县的目标管理考评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结合起来,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机关和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奖励惩罚挂钩,对在提升机关效能工作中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做得差的予以批评和处理。此项工作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局牵头,监察局、编办、发改委、财政局、法制办、统计局等单位配合,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9、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各部门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积极推进机关干部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建设,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提升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组织、人事部门邓以指导,贯彻活动全过程。

10、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力度

(1)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认真总结县本级和试点乡(镇)工作经验,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探索推行公务卡制度。此项工作由县财政局牵头,县直各部门配合,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

(2)强化对审批事项的监管。依托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肉上审批系统平台,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在县本级和试乡(镇)探索建立“两横一纵”的电子监察网络。此项工作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监察局、法制办配合,各有关部门参与,要求在9月底前完成。

(3)强化对“三重一大”的监管。健全对部门权力运行重点环节与部位的监督措施和制度,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贯穿活动全过程。

(4)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行政投拆中心和效能监察机构,并在各部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投诉窗口,公开投诉电话。此项工作由县编办、监察局等部门具体落实,要求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

(5)创新效能监察方式。不断完善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积极推进“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活动,开充以关注民生、改进作风为主线的《纠风约谈》栏目,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和监督员制度。制定完善《黎川县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坚决查处涉及行政效能和干部作风的案件,严格责任追究,依法依纪惩处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此项工作由县监察局负责,各部门按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落实的关规定。

在集中整改阶段,县委、县政府将造时召开整改工作情况汇报会,听取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汇报。

(四)考核验收阶段(2008年10月下旬—2008年11月在中旬)。主要任务是根据要求组织考核,总结经验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总结完美、善。各部门要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新的实际情况深化完善措施,进一步巩固扩大主题活动动成果。要适时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突出问题的整治、整改措施的落实、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工作,推动行政效能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此项工作由各部门负责,要求在10月下旬完成。

2、认真考核。采取部门自查自评、督查小组检查考评、社会各界广泛参评、领导小组综合审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自查自评,即由各部门自行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并将情况报县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考评,即由县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人员分别到各部门,采取原汇报、查资料、问情况、看现状等方式,深入了解部门自查自评和整改措施落实等情况,收集各部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广泛参评,即结合年底开展的政风行风综合测评活动。发放《问卷调查测评表》,邀请社会各阶层代表对各部门行政效能情况进行打分评议。综合审评,即采取百分制的计分方式,由单位自评、督查小组考评、社会各界参评,按一定比例的合计分构成,从高分到低分排出名次。此项工作在11月上旬完成。

3、严格奖惩。对综合审评排位前十名的部门,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并作为部门及部门领导评优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对排位最后的一名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由县委、县政府对该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实行 勉话,同时该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在总结表彰大会一作检查。此项工作在11月中旬完成。

四、相关要求

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按照县里的要求相应成立主题活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委(党组)全面负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部门要把督促检查贯穿于主题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单位自查、上级抽查、组织检查、明查暗访等方式,督促检查各阶段工作任务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取得实效。全县各级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要求,认真必履行职责,加大督查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发现工作不力的,要明确指出,及时纠正;有不足之处的,要找出原因,及时弥补;走过场或搞形式的,要严肃批评,及时“补课”。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不出偏差,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我县驾驶效能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黑板报、填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要大力宣传主题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新成效、好经验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充分展示机关干部的崭新风貌,进一步树立各部门机关的良好形象。要公开曝光一批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的查处情况,公开曝光的批干部作风不实、机关效能低下、落实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并追究责任,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

主题词: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主题活动 实施方案

主送: 各乡镇党委、政府,华山垦殖场,德用地企业集团,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抄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行政投诉中心,市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

抄送:各县纪委监察局 中共黎川县委办公室 2008年6月4日印发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6

××县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谢主任、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省政府研究室谢主任一行莅临××指导,并就行政运行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进行调研,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我们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分别增长×、×和×。在××市目标综合考评中,连续10年荣获一等奖。今年1-8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继2005年的×、2006年的×之后,达到目前的×。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区划调整带来的发展机遇,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同时也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找出路,以创新求突破,推进职能转变,规范行政行为,建立了一整套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狠抓落实的机制。

一、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县域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是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巩固政权的重要层级。同时,县一级也是最基层的领导机关,在县域范围内,县委、县政府既是制定重大决策的司令部,更是实施决策的指挥部,具有一定探索、创新的尝试空间。近年来,我们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县情,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活力不足、动力不够,而制约其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因素就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够活、不够顺,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存利去弊,清除障碍,激发县域活力,凝聚强大合力。一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我县积极稳妥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告别“审批经济”,除涉及公共安全、环境和精神污染外,其他一律改为登记备案制。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更名为“××县投资服务中心”。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在乡镇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村级资金实行村帐乡代理改革,努力做到预算内外收入一个口径,管理一个渠道,支出一个“漏斗”。二是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扩大民主、加强监督、推进交流、完善考核”的方针,在坚持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基础上,推行了以干部任前公示制、竞争上岗制、公开选拔制、公开推荐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彻底改、改彻底、保稳定、保发展”的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县所有国有、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到位。四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我们紧紧围绕人的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需求,大力兴办教育产业、卫生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切实把社会事业作为产业来办、项目来抓、实体来运行、企业来管理。按照“一手抓公办教育改革,一手抓民办教育发展”、“一手抓普教巩固提高,一手抓职教规模发展”的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按照“办医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目标,不断完善卫生改革。目前,全县共有学校×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其中民办×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全县×家乡镇医院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全部实现民有民营。同时,政府在引领市场经济过程中,找准职能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主要是当好教练员、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在构筑市场载体上主要是当编剧、导演,不当演员;在推动社会发展上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解放、潜能挖掘、价值实现。在领导方法上,围绕市场引导力、社会参与力、政府推动力三力协调配合,切实增强政府的调节能力和服务功能;在办事规则上,围绕推行依法行政,切实把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区域竞争的实践证明,谋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在于准确把握政府的职能定位,快速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体系,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了政府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政府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对各类经济主体,在管理上保持“远距离”不“越位”,在服务上保持“

零距离”要“到位”,在角色上保持“适当距离”不“缺位”,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真正交给市场,把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交给企业,把社会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的事情交给中介组织和老百姓办理,做到既减轻政府负担,又充分调动企业和老百姓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微观经济的搞活。成立了“县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全县民营经济的政策规章和激励政策,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及营销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完善服务机制。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县投资服务中心功能,强化窗口服务职责,要求窗口单位公开办事程序、前置条件、审批依据、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为客户和投资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努力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一站式”服务办结县权范围内所有审批事项。实行“立即就办”制。要求全县47个重点部门和73个县直中层窗口服务单位在本部门、本单位显著位置悬挂“立即就办”提示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时限、投诉监督电话等,要求各部门要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管理协调办,上级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推行“无借口法”。坚决做到“为客商服务无借口、为发展服务无借口、执行上级任务无借口、执行纪律无借口、承担失误责任无借口”,同时,我们成立了县诚信服务监督局,与经济“110”、公安“110”、新闻“110”联动运行,切实治理不作为、狠抓乱作为、整顿慢作为,确保“无借口法”得到有效落实。实施项目帮办制。组建县项目帮办中心,设立驻厂员、帮办员,建立接待洽谈、签约选地、项目审批、证照办理、开工建设、建成投产等快捷、高效“一条龙”链式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群众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坚持和谐拆迁、和谐安置,2003年以来城区共完成拆迁×万平方米,仅今年以来完成拆迁×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因拆迁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坚持先建后拆,先后建成政府安置小区×多万平方米,安置房均价不到800元/平方米,不到市场价的3/5。在××市率先建立困难企业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100、98和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在苏北处于领先位次。建立健全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抓主要对象、主要领导抓的“七抓”维稳机制,千方百计化解老问题,千方百计避免新矛盾,赴省进京上访已连续3年保持“零登记”,到市以上信访量在××市最低。在全县万人警力比仅为×处于全省最低的情况下,去年我县万人发案率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群众治安满意率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规范服务和高效运行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我们以一切服从于把事情办成、办好为原则,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践行一线法。坚持干部在一线,实行县级领导分工不交叉,加大每位领导压力;坚持决策在一线落实,建立“交办、催办、督办和查办”落实机制;坚持问题在一线解决,促进各级干部沉到基层,领着干、带着干、亲自干;坚持创新在一线推进,建立健全了县乡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施镇、村两级干部述绩质询、评议对话制度;坚持成效在一线体现,切实树立“一线成绩论干部、一线实效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实行会办制度。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县级领导成员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会办的主体,坚持常规定期会办,具体现场会办,重点专题会办,紧急问题随时会办,明确会办范围、会办事项、落实措施、标准和完成时限,并建立督查考评机制,使会办制成为落实的有效形式。据统计,平均每年县级领导召开会办会×次,由“两办”整理下发会办纪要×期,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名义下发交办单×份,以文件形式交办×项,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编发督查通报、督查专报×期。三是组建非常设机构。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框架、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抽调县直单位、乡镇机关人员充实到一线,组建投资服务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等“六大中心”;成立社会稳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城区开发建设、城区拆迁安置、重点工程建设、督查等七大指挥部,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办实事。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方便监督、拓宽民众与政府间沟通渠道、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投资×多万元建成了县乡两级电子政务网。调整完善目前已经运行的花乡××网站。加快启动自动化办公系统,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形成以县政府中心机房为枢纽、以高质量的光纤网络为支撑的覆盖全县的电子政务专网。五是整合县级政府会议。进一步规范和整合县级政府会议,实行县级政府会议合并召开制度,凡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召开,非紧急、常规性会议,原则上安排在星期五召开,切实减轻了基层压力,减少了乡镇、部门负责同志往返开会的时间,同时,要求县政府领导多下基层了解情况,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尽量少开全县型的集中会议,多开现场会办会,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全县整体快速有效推进。

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着力增强公共决策透明度

我们坚持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来抓,求真务实,创新举措,深入开展。一是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突出抓好行政审批权清理,做到“该除尽除”、“应减必减”。今年上半年,共废止了《关于下达地产品销售任务的通知》等×个文件,核减×个单位行政审批权×余项,改为备案制×项,编制行政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份。建立以县投资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便民服务网络,形成上下联动,方便快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模式,提高了行政效率。二是切实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围绕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征用、城区开发、社会保障、财务支出、国有资产管理等重大决策,全面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重大决策的透明度。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凡面向群众的行政审批、登记、办证、收费等事项一律公开,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同时,要求全县各单位制定信息发布栏,定期公开社会关注的工程招标、社会保障、岗位公开竞争等热点事项。三是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和实行了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示制度、重大事项表(票)决制、制度执行公开问责评议等10多项规定,促进了政务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用监督,实行“阳光村务”,完善“两个议事会”制度,拓展延伸政务公开监督触角,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四是不断强化政务公开考核。通过领导交办、督办、查办等各种形式,加大对部门和乡镇政务公开指导和督促力度,同时把政务公开列为行政效能监察重点内容,严格考核,有力保证了政务公开的高效落实。

五、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活动已成为政府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县在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中,突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扎实开展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建立民主决策、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会办制度,凡是以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文件,县政府领导一律要召集部门相关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均要向社会公示,并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定期召开政情通报会,每年分两次向人大和政协报告县域依法行政情况和行政执法部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二是落实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制定出台了《机关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许制度》,按照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群众办事、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效率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合理确定时限,行政机关在受理相对人的各种申请后,无论是否准予,均应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内办结,超出规定时限的视为批准;上级部门在收到下级单位请示后,必须在3个日内给予答复,超过时限没有办理的视为同意,企业或个人向机关申请的事项,答复时限最长不超过2个日(特殊情况除外);县委、县政府会办或并联审批时,参与部门没有按时派员参会或审批的,视为该部门默许会办结果或并联审批通过项目。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全方位构筑政府履职监督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责不下移、失职必究”的要求,对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出现重大失误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为增强依法行政、责任行政的现代行政理念,促进各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我县制定出台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县政府法制办每半月与县法院行政庭沟通一次,及时掌握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的出庭应诉情况,并对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的行政部门负责人以督查通报的形式进行通报批评。今年上半年,全县行政首长开庭审理的行政案件有15件,出庭应诉的有12件,出庭率达80,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依法行政的开展。

从总体上讲,近年来,我县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行政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单位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服务经济发展观念不够坚定;乱罚款、乱

务中心内部运行、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提高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根据省关于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我县拟对全县×个乡镇和×个社区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设置乡镇机构,严格控制行政编制,从紧把握乡镇领导干部职数,确保乡镇党政机构编制设置符合上级要求。合理设置乡镇事业单位,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科学设置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确保圆满完成乡镇事业单位编制设置任务。打破乡镇界限,实行分岗设卷,严格竞岗人员考试考核,并根据竞岗得分按岗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上岗人员。对照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乡镇实际,认真细致做好乡镇行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确保社会稳定。按照改革前后事业单位人员不同情况,不断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改革后乡镇机关上岗人员,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行管理;对乡镇事业单位上岗人员,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严格考核奖惩。

三是认真开展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在县直各部门中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从严要求,并结合部门实际,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行风和“评、查、树”等活动,改进和完善评议方式方法和考评标准,推动部门和行业转变行风,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行为,解决部门利益至上,“中梗阻”和“四乱”问题。集中时间,重拳整治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从严整治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亲商、助商、护商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破坏软环境举报制度,由经济110牵头,对有关部门和个人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7

一、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因

改革开放前, 我国的经济是在政府的行政计划指导下进行的, 而公共管理也是与行政手段挂钩的,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的显著特征是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府包办一切, 从而导致了臃肿的行政机构, 过高的行政成本。在改革开放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公共管理体制一直没有单独独立出来, 只是行政体制的一部分。而要适应中国社会快速的现代化发展, 就必须进行更广阔的行政体制改革, 或者说更大范围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下面分析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需求。

1、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经济越发展, 就越能暴露出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改革需求。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的开放,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无不需要改变原有的政治管理模式。改革开放后, 中国就政治层面的改革进行了六次, 逐步经历了由计划管理到行政审批, 再到服务型政府的过程。

我国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 遵循的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原则, 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我国正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调动广大人民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服务型政府的深化改革, 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 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发展速度, 这个发展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更高效地运作予以配合。而公共管理部门的高效运作需要将很多可以由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从行政体制中剥离出来, 转交给更具有效率的企业来运作, 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任务下达、日常检查和项目考核等工作。这些公共事务执行的过程可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反馈, 以使公共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更加高效。

2、新兴社会阶层的兴起与参政需求的提高。传统的社会阶层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阶层,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产生了更多的不同的社会力量。在政治层面的选举法, 可以让各个社会力量的公共意见表达和公共利益谋求渠道化和程序化。而多数人参政需求的初衷, 则是为了改善他们生活的周边环境, 使生活更加美好。现在许多城市的宣传语“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就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呼声的一个积极的响应。例如, 王敏在《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开放的思考》中提出, 政府要与非营利性组织一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模式。

为了回应更多新兴的社会阶层的参政热情, 我们可以在保持核心政治制度稳定基础上, 对行政体制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 以整合社会分散的力量, 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而可以借助公共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渠道, 来囊括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两大项目, 调动人民参加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节约政府的行政成本。例如, 汪玉凯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思考与展望》中提出, 扩大非营利性组织的影响, 减少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干预。

3、技术变革与公共管理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为公共管理的高效率和民主化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 也形成了比较大的环境压力。信息化是政府制度变革的有力武器, 同时,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的前期普及, 对政府的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从简化审批流程和服务水平的“线损”来看,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和构建也是十分必要的。

以互联网发展为例,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便捷工具, 也增加了人们对政府政务公开、公共信息了解的需求。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足不出户看世界了, 更要追求随时随地地了解公共知识和公共服务, 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捷。而服务型的政府, 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来实时的了解民情民意, 了解社会需求, 提供更加适合老百姓的服务产品。这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时代进步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所包含的内容

1、政府职能主导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 政府的主要职能有: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计划职能, 主要是对经济目标的规划、社会目标的制定, 经济政策的决议等。是各项宏观工作的前提条件。组织职能主要是对自身组织和人员的组织和调动, 对各种物力、财力的控制, 有效实现整体计划的达成。协调功能是对各部门和人员的协调, 解决内部工作矛盾, 保证各机构的正常运行。监控功能包括法律的实施和各种管理过程的监督。各个职能的有效达成, 对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其显著的特征是各个部门组成的庞大的国家机构。传统的政府职能侧重于计划和管理, 公共事务的服务也是在管理的基础之上实行的, 无法实现公益服务的效率最大化。

2、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都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自来水生产供应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电气热供应系统、卫生保健系统、文化教育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等;还包括大型国有企业供应的石油、金融、保险、电力等百姓必须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必需品。这些部门的特点是:外在性、公益性、必须行、共享性、无形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需求越来越多, 社会人是通过自己的付出来换取社会的回报, 因此仅仅由政府来承担高成本的公益事业或由企业来承担低收入的服务都是不合理的, 更需要政府引导下的公共事业社会化, 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源的进入, 减低社会成本, 提高社会产出, 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三、构建以公共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政府

1、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服务型政府, 是在现代行政体制改革下,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服务社会的政府, 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 就是为社会服务, 用行政学语言表述, 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 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 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 并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以公正执法为标志, 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显著特征。

2、服务型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体现。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 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 关心弱势群体。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这些决定着人心向背, 决定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建立服务型政府, 就是要把这些民生和社会必须产品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例如, 寇凤超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与策略》中, 提出,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 是履行政府职能, 减少行政层级, 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 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 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 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 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也是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腾飞的必要条件。

3、大部门下的服务型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 从原则设想到具体实现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08年国务院部门简化为27个, 大刀阔斧地对职能部门之间的重复职能进行合并重组, 放宽管理范围, 提高协调能力。

合并政府职能相近的部门, 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是建立高效型政府的必然步骤。韦子平在《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向及关系梳理》中提到, 要深化公共管理体制, 必须深化政府职能和部门。

地方政府的大部门改革, 则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郑州市大部门制度改革为例, 2009年开始的郑州市大部门改革, 撤销合并机构10个, 新组建部门8个, 更名6个, 调整后市政府工作部门41个。新闻出版执法、文管执法、扫黄打非执法等过去多个部门职能重复交叉的问题,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被消除, 如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和市新闻出版局, 统一整合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在流行的各个地方政府的办事服务大厅, 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是我国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高效办公模式的典型案例, 也是政治服务经济的显著表现。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是政府观念的转变, 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是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下的国际接轨。

大部门制度改革, 正是从制度上给服务型政府一个有力的支持。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例如, 华建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 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托, 深化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 就是与中国的时代发展同步。

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下的和谐型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构建和谐型社会主义, 是当前政府和人民所共同期待的事情。

(一) 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1、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共管理的核心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 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必须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和社会的重要原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管理部门的根本宗旨。在公共管理服务领域, 引进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及营利性企业都必须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的理念, 其次才是成本和利润。

3、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并兼顾效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我国的公共管理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受益的公共管理, 这是构建“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共服务企业必须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社会公平, 以提供有责任感的公共产品。例如, 范文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价值选择》中提出, 要建立公平性政府, 强调公平理念,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和公平是公共管理中必须平衡的两个工具。

(二) 推动民生工程, 优化公共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是民生工程的安全网, 对推动民生建设, 缩小贫富差距, 优化公共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近年, 民生工程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新农村建设、城市低保水平提高、城市养老金的提高等, 都是中央对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农村的“村村通公路”、饮用水工程等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民生工程, 更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

相信随着公共管理服务的提高, 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坚实的民众基础, 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创建和谐型社会, 全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摘要: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府体制改革, 政府的管理手段也由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以市场引导为主、以宏观调控为辅。在新世纪,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与和谐型社会的目标, 着力发展中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型社会,体制改革,和平崛起

参考文献

[1]姜国俊.公共管理改革的中国经验:动力学分析[J].兰州学刊, 2006.11.

[2]王敏.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开放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 2001.4.

[3]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思考与展望[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报, 2009.2.

[4]寇凤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与策略[J].湖南行政学院报 (双月刊) , 2009.4.

[5]韦子平.新时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向及关系梳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09.7.

[6]华建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报, 2006.3.

浅析行政改革之服务型政府 篇8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确立政府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式提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在一些重要监管领域和工作环节推行行政指导,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将行政指导工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强调行政指导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

1、行政指导的内涵

罗豪才(1996)认为,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管辖的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法律原则或国家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措施,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1]张树义(2003)强调,行政指导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公民、企业、其他组织等通过制定诱导性法规、政策、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以及采用具体的示范、建议、劝告、鼓励、提倡、限制等非强制性方式,并辅之以利益诱导,促使相对人做出或不作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行为。[2] 因此,行政指导可以理解为行政主体(即政府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和相应法律框架下,通过制定具有引导性的政策和文件,在取得行政客体支持和协助下,以灵活而非强制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因此,从我国国情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各级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梦的积极探索,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在建立过程中,主要应该树立如下理念:以民为本的理念;主权在民理念;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民主开放的理念。 [3]

3、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

从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角度来看,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符合如下的情况:(1)符合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2)符合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3)符合政府从高成本向高效率的转变。

三、基于行政指导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1、基于行政指导原则树立公共服务理念

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是行政管理部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石。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即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是构成服务型政府与管理型政府的分野。传统管理型政府始终把对社会控制和管理作为出发点,由此必然把政府凌驾于公民与社会之上,容易出现政府“为管制而管制”,而对社会的公共服务弃而不顾。因而,确立公共服务理念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点。

2、基于行政指导原则合理配置行政部门的职能

政府职能配置合理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条件。传统管理型行政部门一直存在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也就是该管的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不该管却管了,进而导致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等问题。服务型政府构建不仅要求合理划分和配置行政部门的政府职能,而且在权限和责任范围应做出合理的界定。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存在的有意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3、基于行政指导原则精简行政部门的组织机构

政府组织机构精简变革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证。传统行政部门行政层级繁多,机构臃肿,不仅无法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功能,而且成为财政高成本运行和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重要因素。另外,行政部门各层级机构都有各自利益,层层传达与落实,到终端不是政策减弱,就是政策失真,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因此,通过增加省级数量、改革现行市管县行政体制,实行市县分治,并构建省直管县的扁平行政组织,将成为我国行政部门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选择。[4]

4、基于行政指导原则构建政府服务信息化网络

政府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普通民众开始以电子公民角色投资崭新的电子家庭生活,许多企业也以电子企业的姿态登上电子商务的舞台。在这种电子环境中,现代行政部门以行政指导为前提,建设以更经济、更高效、更快捷为特征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化政府,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建立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为客户提供行政、信用、经济、法律政策及其他相关信息,引导客户进行正确行为选择,并且将这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一种制度化和经常化的模式。

四、结论

总之,行政管理部门落实行政指导,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有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减少行政审批,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促进社会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通过增强其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其决策和执行机制,让市场主体参与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企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75.

[2]张树义.论行政指导[J].工商行政管理,2003(20).

[3] 于新恒,魏芙蓉,程彬.建设服务型政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3.21, 006版

上一篇:个性签名哲理句子优美下一篇:猪年圣诞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