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精选4篇)
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 的意义和学习了 2—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 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观察今天的算式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学生能说出:以前 是乘法,今天是乘加乘减,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 继而问学生,3×4—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2 先 算什么?在乘加乘减算式中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再算加减。
2、在练习时,先让学生说如何列算式,再说算式里先算什么,巩固计算顺序;主要利用课本中的桃子图、沙滩上的人数图让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图式结合,以明算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在独立 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 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 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 表达不明白,说不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 题。备课时要把重点内容分析透,组织好教学语言。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黄道婆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篇2
龙紫英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
2、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时,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明白,说不出。
3、在本节课提出了算法多样化,而没有优化算法。
4、由于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导致后面练习没有出完。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3
昨天下午放学时候,接到刘校长的通知,让我准备一节三年级与应用题相关的课,因为妹冢那边的联校校长王培洪校长及其他老师要来我们学校听节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在刘校长的陪同下,王校长及听课的老师来了,我选择的是宋月玲老师带的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首先和三一班的学生打了个招呼,同学们很热情,积极性很高。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想不想去摘果子,想不想到果园里逛一逛? 二、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先乘后减的混合运算 (1)独立或合作解决。请同学们试着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个篮子?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班内交流如何求还剩几只篮子呢?引导学生得出:剩下的篮子只数=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3)引导学生把分布算式综合起来,再列综合算式。
60-18×3
(4)个别同学到黑板演示算法。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这种算法的理由。
师: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生: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探究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
师:仿照第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温馨提示:先列出算式,最后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个别学生汇报列式
48+26×2
(2)找学生到黑板板演运算过程
48+26×2
=48+52
=100(人)
(3)和学生一起总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按板书算式总结〉
60-18×3有乘有减要先算乘,再算减。
48+26×2有乘有加要先算乘,再算加。
同学们,乘减和乘加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能不能把它们综合起来说一说?
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再算加减。
五、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知识,你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
1.配套练习册本节课第一题。
2.课本本节课第五题。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又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各抒己见谈收获:
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中有乘减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2、计算的过程中等号要对齐
3、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后面不能直接写得数,要往下脱式在最后的等号后写得数。
板书设计:
乘减四则混合运算
(1)还剩几只篮子?(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60-18×3 48+26×2
=60-54 =48+52
=6(只) =100(人)
先算乘法先算乘法
再算减法再算加法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探索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方法。
课一开始,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上次水灾过后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出示两道有关小动物重建家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为学习两步计算做好铺垫。同时又设计了两个根据问题想条件的问题,帮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解决小熊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小熊一共要搬多少块砖?我是这样引导的——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理清了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一共要搬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是分几步解决的?为什么分两步,不能直接一步求出来吗?我们第一步求了什么,怎么想到的?这样的设计引导可以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找出间接问题解决最后问题的方法。
有了对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后,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就比较顺利。其实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找到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07-13
加和减案例与反思07-21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加和减10-04
金属活动性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11-1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8-03
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反思11-04
教学比赛教学反思09-03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9-29
学期音乐课教学反思-《东北风》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