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与反思(通用4篇)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与反思 篇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跟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打招呼。这节课,同学们要要去看看小燕子到底有哪些发现。不过,我们先要跟“生字宝宝”打声招呼。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出示课件)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说说小燕子有哪些发现?
2、“小燕子”(学生)向“燕子妈妈”(老师)汇报到“菜园里”(课文)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冬瓜 躺 大 绿 细毛
茄子 挂 小 紫 小刺
3、指导朗读小燕子说的话,读出高兴得语气。
“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4、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小燕子每次会有不同的发现
5、出示冬瓜和茄子的实物,引导学生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掂量轻重,切开来闻闻、尝尝等)
6、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师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学生总结)
(三)拓展延伸
老师总结: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一下黄瓜和辣椒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它们不同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告诉你的家人和同学。
2、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青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教学反思:
一、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烈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教学这篇课文,我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读找找画画,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
二、面对低年级学生,又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三、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同时注意对教材的拓和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黄瓜与辣椒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相信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2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改变了一般一年级的教学思路。没有一开始就着手识字,而是先让学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拼音,不理解的词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
我逐个自然段检查课文朗读是否通顺、流利、有感情,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都很踊跃,大家都读不好的地方,老师范读,直到整篇课文大家都读得较为通顺了,才结束阅读,到此为止用了一堂课的时间。
第二节课,我出示问题让学生在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的问题的答案,比如:小燕子几次飞去菜园观察?
每次观察到的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同?
小燕子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等等问题,而且问题逐步加深难度,孩子们读得很来劲,这种带问题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效果很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文内容都处理完了,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去读,去理解,就简单多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3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课文。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地准备。但在正式讲课时,学生的节外生枝却打乱了我的阵脚。不过,也正是这些“意外”给我留下了难忘的经历。
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正如我预料的那样顺利地进行着。这时,我班的“智多星”钱亦初高高举手了。我想:他的发言肯定精彩,说不定会锦上添花。谁知他站起来说道:“老师,我可以问个问题吗?”这可不是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呀,怎么办?让不让他问。让他问,他会问什么?万一……可不让他问,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况且,鼓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吗?
我犹豫一下后,微笑着说:“当然可以。”“老师,我知道冬瓜和茄子还有很多不同,燕子妈妈怎么不让小燕子再去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什么只让它去看了三次就笑了,就满意啦?”这个小机灵鬼,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还有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得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我引导到:“孩子们,你们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小燕子学会观察了,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小燕子进步了,燕子妈妈才笑的。”
──“小燕子看得一次比一次仔细,燕子妈妈就笑了。”
孩子们小手高举,看来课文内容已经学得不错了。我话锋一转:“刚才亦初问得好,冬瓜和茄子还有很多不一样呢,燕子妈妈笑着鼓励了小燕子,她又会怎么对小燕子说呢?小燕子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也来当当小作者,编编《一次比一次进步·续集》,好吗?你们先和小伙伴们讨论一下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在位子上议论开啦。看得出来,这是他们喜欢的话题,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讨论,很热烈。不一会儿,小手如林。
“老师,我先来。”是钱亦初,“燕子妈妈会说‘孩子,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妈妈很高兴。可是,你再去菜园里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你要想办法看得更仔细哟?’”他学着燕子妈妈的语气像模像样地说着,俨然就是“燕子妈妈”了。
“我来,我来!”孩子们很喜欢他们的“燕子妈妈”,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叫着。
──“妈妈,我摸到了冬瓜的皮有些粗糙,茄子的皮很光滑。”
──“妈妈,妈妈,我看到了冬瓜和茄子生长的地方也不一样。”
──“妈妈,妈妈,我尝到了冬瓜和茄子的味道不一样。”
──“妈妈,我问到了,冬瓜和茄子里面也不一样……”
──“妈妈,妈妈,我去试过了,冬瓜是重的,茄子是轻的。”
……
一只只“小燕子”欢快地叫着,议论着,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钱亦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我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问:“冬瓜为什么是青的?茄子为什么是紫的?”“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去三次,这样飞来飞去多麻烦,它为什么不教小燕子方法,让它一次就观察好呢?”“小燕子这样飞来飞去多辛苦呀,燕子妈妈真的爱小燕子吗?”……
看到孩子们因自己会发现问题而欣喜的笑脸、发亮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我怎么还能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呢?尽管后面的一些环节正是我精心预设的精彩所在。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预定的教学设计,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发表意见,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由于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支持和信任,学生有了自主的权利,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特别开阔。
【课后反思】
这堂课也许没有我原先预设的那么“精彩”和“完美”,但它是真实的,它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可扪心自问:我们每个老师都做到了吗?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是有很多老师怕听到学生说“不”,怕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平时,很多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课堂不再在教师“胸有成竹”的调控之下进行,学生们想提什么问题,会提什么问题,他们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怎么办?因此,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学生走。
可今天课堂上的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我很庆幸没有掐断这一根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是呀,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学生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把学生看成是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真正理解学生,为他们构建起无过错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得到理解、尊重和信任,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我这样去做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孩子,提的问题五花八门,然而,这就是学生喜欢的,想要探讨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提问积极性高涨,思维火花不断闪现。我想,对于这样一种质疑的积极性,对于这样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我们要保护,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但如果要解决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无疑成了语文课,科学课、思想品德课……的“大拼盘”,似乎失去了语文课的意义,语文课中的教学目标自然不会全部落实。面对着这种矛盾,我常常困惑着。在语文课堂中,要不要教学生学会提问?要不要帮学生梳理问题?学生提的问题与语文知识无关要不要都给予明确的答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得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我想,如果学生的问题是老师引导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学生真正感兴趣,想要了解的吗?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难怪我们的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越来越不会提问。在这样的“引导”中,他们慢慢地学会和懂得揣摩老师的想法,提问也常常正中老师的下怀,可却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创见。 我们教师不能为学生创设、提供主动提问的条件,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主动提问,都成为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不利因素。
罗杰斯认为,产生创造性创见的外部条件是自由和和安全。当我们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问时,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古怪,非常幼稚,甚至是极度荒诞时,如果老师委婉地告诉他,你想的问题没有意义,创新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与其妄下断言,不如延时评价。有时,怪念头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开出智慧之花。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提高学生发现文本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度。真让学生提问题,让学生提真问题,真帮学生解决问题,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问题从学生中来,是学生关心的,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这样的问题有吸引力,有挑战性。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显得不是那么流畅、精美,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因为不会而“卡脖”了,也应该在所不惜。
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来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4
今天上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上完之后和学姐做了一个交流,感觉迸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赶紧记录下来。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燕子三次观察菜园中冬瓜和茄子的区别来告诉孩子观察要认真,做事要仔细的道理。
我原本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从课文的第一段一直下来,让孩子在读上感悟,在读中感受小燕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的上法,孩子进入文本比较慢,也是老师牵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文本。没有把文本的情趣充分挖掘出来。
而项老师的上法就充满情趣多了。她先让孩子自己读课文,直到读熟,然后分小组朗读课文,检查了一下朗读情况。接着,她问孩子课文的内容都记住了没有,孩子各个都表现地比较兴奋,都说会了。于是,让孩子把书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学习的一个过程。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菜园?每一次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第一次,观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观察到冬瓜绿,茄子紫;第三次观察到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后分别板书: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绿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让孩子在读熟文本以后,脱离文本进行问答,给了学生内化的时间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机会。这样的方法比从第一段学到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这样的环节之后再回到文本中,让学生找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再进行对话朗读训练。这样课文上起来比较简单,又充满童趣。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5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认真”乃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如果一个人干什么都总是马马虎虎,那么必将一事无成。
二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良好品质,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深刻的道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的课文及生字、规范正确的书写本课的生字。
四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请同学们翻书,看谁先找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师:课文共有几段?
生:共有八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找四名同学每人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
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三)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出现困难,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习认真、仔细。
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
教师小结后,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读读试试。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然后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学习。各组检查完后,各小组组长汇报坚持检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认字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怎么教?
学生开始学习。
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
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
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
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
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再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把自己准备好的西红柿和黄瓜拿出来看看,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四)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大家确实认真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像小燕子一样认真。
五 作业设置:
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以后,反思一下,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从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最后一个摸黄瓜和西红柿的环节,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认真”二字。在进行识字游戏这一环节中学生互教互学,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受到了如何正确对待朋友的熏陶,师生感情融洽。
不足之处在于:朗读的办法由教师决定,这又限制了学生的喜好。
改进措施:朗读的方法应当继续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读书的方法,这样会更加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朗读的愿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6
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 沐浴课改的阳光,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科的整合;注重联系生活调动生活体验等等。作为新课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学老师,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的教学中,为实践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做了一些的努力。
片断一: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之后)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生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拿出燕子妈妈的头饰)我是燕子妈妈,你们都是“小燕子”。
(学生觉得很有趣,都哈哈笑了起来,有的还展开双臂,扑起“翅膀”来。)
师:孩子们,请你们赶快飞到菜园里,把你的发现告诉“妈妈”吧!可以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小燕子一起讨论讨论。
(生兴奋地、热烈地边读边找有关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读给妈妈听?
生1: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生2: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生3:(抢着读)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哎呀,我的小燕子们可真聪明呀!你们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心里高兴吗?
生:当然高兴啦!
师:(故意皱眉)那我怎么没听出来呀??
生:(歪着头,眨着眼想了一会儿)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读得很高兴才行呀!
师:(笑着点头)那你们就试着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一读吧!
(生练读后,用多种方法读)
片断二:
师:小燕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都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第三次却发现了呢?
生1:这次我看得特别认真。
生2:因为我一次比一次看得认真呀。
生3:(调皮地)这一次我还用手摸了,才知道有小刺,粗粗的。
师:你们真是妈妈的好孩子,不但会用眼睛看,还知道用手摸。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呀!
师:(出示实物冬瓜和茄子)你们知道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在思考)
师:让我们一起切开冬瓜和茄子,你们可以看一看,可以闻一闻,也可以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1:(兴奋地)老师,我看到了!冬瓜里面的的籽是扁扁,白白的,茄子的籽很小很小,比芝麻还要小!
生2:(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闻到它们的气味不一样。
生3:(迫不及待地补充)吃起来也不一样啊!
生4:我用手摸的,冬瓜硬硬的,里面滑滑的,茄子是软的。
生5:我把冬瓜和茄子拿起来,发现冬瓜比较重,茄子比较轻呀!
生:…….
师:(开心地笑了)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我真佩服你们!
看来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师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学生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一下西红柿和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它们不同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告诉你的家人和同学。
反思与研究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读找找,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
面对低年级学生,又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西红柿与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萝卜和西红柿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7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颇具寓意的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在主人公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有丰富的对话。故事由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展开,小燕子去看了三次,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握住了课文的重难点,以读为本,坚持读中感知,读中品悟。至始至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生动活泼
妙趣横生
根据儿童爱玩爱动的特点,教学一开始就飞来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小燕子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而且小燕子在课堂中不断出现,让孩子们把它当作是我们的学习伙伴。课中穿插活动,用孩子们喜欢的旋律唱老师自编的儿歌,不仅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同时也巧妙地起到了过渡作用。至始至终,整个课堂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二、民主和谐
师生互动
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巧妙的扮作燕子妈妈,学生也扮作小燕子。边演、边学、边思考。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用亲切的话语及时地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也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课堂上才有接连不断的意外惊喜出现。由此看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施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就会成为课堂上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三、情境体验
读中感悟
本课妙就妙在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溶入角色,变作可爱的小燕子边唱边飞到菜园里去观察。这样学生的读会更加的主动、积极,一次比一次高兴的感情。在不断的演练中,不仅很巧妙训练了学生地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还煅炼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
四、亲身实践
拓展思维
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需求下,老师把冬瓜和茄子带到课堂当中。通过启发、点拔、讨论、演练,学生带来的惊喜不断。去观察、结果有的学习小燕子用身体去触摸知道冬瓜皮硬,茄子软;有的根据平时的经验知道冬瓜里有小籽,而茄子没有籽;有的又看到冬瓜花是黄的,茄子花是紫的,冬瓜躺在地上,而茄子挂在枝上;还有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觉得冬瓜像一个胖娃娃,茄子像一条小虫
多么可爱的一群小燕子,他们已经学会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并且还能展开奇妙的想像。实践让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
五、形象板书
别具一格
本课板书不仅简洁明白,而且非常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老师用纸做成可爱的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然后在和学生共同总结的情况下用简笔画完成: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拓展练习部分,学生独立观察后,只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看到了什么,并没有讨论一下是怎样观察到的。如果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观察的方法。在最后的总结全文时,略显仓促,师的结语不够精彩。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8
这节课,在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小燕子回来后都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我呢!也像往常一样,在同学们之间,来回巡视着,观察着,想看看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开始孩子们都认真的.读着课文,可是读完一遍课文后,有的同学却拿出文具当玩具玩了起来;而有的同学东瞧瞧,西看看,不知道在干什么好;还有的同学干脆就和同学聊起天来,根本没有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不免有些生气,心想:这些孩子们不好好读文,怎么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呢?正在这时,我忽然看见吴兆盟同学在书上画着什么。看到此情景,我心里更生气了,心想:“不认真读书,还在书上画小人儿。我边想边怒气冲冲的走到他身旁,想以他为典型,好好批评批评全班学生。而当我来到他的身边,却发现我错了。只见他一手扶着书,一手拿着铅笔正在把课文中描写的这样的句子画上了横线:“小燕子飞去了;小燕子又飞去了;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等三条横线,看到他画的句子,我欣喜的想:这不正是我所要的问题的答案吗?
想到这儿,我立刻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的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我把您刚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画了下来,一会儿回答问题时,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了。”“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说完我立刻拿起吴兆盟的书,回到了讲台前,把他画上横线的句子,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并对同学们说:“瞧,吴兆盟同学多会学习、多会思考问题呀!他知道在一边读书时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书上找出答案,并把它画了下来。快来为他会学习、会思考问题的这种做法,鼓鼓掌,希望同学们都来向他学习。”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把头转向吴兆盟,用羡慕的目光望着他,并向他竖起大拇指。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接着又说:“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真正做到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把老师提的问题的答案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呢,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孩子,一定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再次向吴兆盟同学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接下来的学习,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同学们都会认认真真的一行一行、一句一句的读着,并真的在书上边找着边画着答案。此时看到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情境,我会心的笑了。
通过吴兆盟同学这个小小的举动使我认识到两点:一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往我们总觉得教给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寻找答案,那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需要低年级老师去培养,去训练。而吴兆盟同学的这种学习表现却使我扭转了这个错误的想法。记得新课程倡导下的学生观写到: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大胆的、有意识的开展教学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去培养去训练,相信学生确实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学生也一定能获得应有的学习方法。
二是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记得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了不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就会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提出的新问题,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吗?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9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在这节课中,我首先用仔细、和高兴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其中用仔细这个词说话时,学生们说的不算太好,今后应再加强说话方面的练习。动词运用的练习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学生们观察的很仔细,逐个找出了两幅图的不同点,教学反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顺势我说:“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燕子也很善于观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小燕子是如何善于观察的。”顺利导入新课。
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课文的朗读上,这篇文章主要是分角色朗读,我运用了几种朗读方法,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我制作的两个小燕子的头饰,让同学们戴着头饰上台表演。在这个环节,学生们表演的情况不是很好,也许是紧张、害怕的缘故。今后,要多多鼓励他们,充分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
这个班的孩子有些多动,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在这节课上强调纪律的次数稍嫌多了些。老师们给的建议是可换种说法,多用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0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曾撰文论述中国当代小语名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运用着极富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唤醒、鼓舞我们的学生。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由于课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课文长了许多。一部分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指名读时,一位学生第一遍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地方读错了。老师说:“别着急,看仔细,请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说:“真棒,有一个地方改过来了,再看仔细,老师相信还有一个地方你也能改过来。”学生第三次读,一个字也没有读错。此时,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老师说:“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相信此时此刻,这个场景,这句与课题密切联系的鼓励语,将铭刻在这位学生的心中,也会伴随着全班同学共同成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我们师生乘坐“聪明一号列车”去燕子家做客,观看燕子妈妈考小燕子,这样同学们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
但是,我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识字这一环节处理的比较零乱,没能突出重点;学生讨论秩序较乱,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等等。
总之,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沐浴课改的阳光,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科的整合;注重联系生活调动生活体验等等。作为新课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学老师,我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为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而努力奋斗。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一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努力使课堂贴近生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同时,我更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多发言的孩子,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来展示自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讲评结合。这一节课,孩子们表现得很不错,而且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学习,不断改进,突出重点,做到得义得言,根据生情不断发展和变化,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3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下面举个给我印象较深的例子: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三个不同之处,教案中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的地方。一时,下面就有另外几位小朋友响应。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十分惊喜学生的发现。于是,我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地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知识,如:冬瓜的花是淡黄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叶子椭圆形、小小的;冬瓜有细细弯弯的藤,而茄子没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软一些,而且很光滑我听了兴奋地说:你们说的这些不同之处小燕子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如果燕子妈妈再让小燕子去观察、实践,它也一定能发现的。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仿照文中的对话续编童话故事,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分角色演一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巧妙地帮扶。后来汇报时,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灵活现。虽然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课时完成,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了目标预定的要求,活跃了学生思维,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我大多是按照备课时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往往被动地在老师预定的范围内活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如今,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更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从而发展性地完成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改进,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上完这一课,我的感悟很多,我想,对词语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对文章一些内涵的把握有时也不必说的那么明确,很多时候,我就和孩子一起,在词,词组成的句子,句子组成的段落、文章中,用心去体会,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一份感动,一份无须言明的理解。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同学们用了自己喜欢的符号来标、圈、画,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学中,没有过多的讲解,运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就那样引着孩子美美地读着,读“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读得很高兴,仿佛自己就是一只成功的小燕子快乐地飞到妈妈的面前;读妈妈的话时,孩子们又那么亲切,俨然就成了一个个慈祥的妈妈。就这样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读出无限的欢乐,无限的爱意……
我相信,语文的学习,有很多东西,是不要说的那么清楚的,诗的韵味就在它的朦胧、含蓄,用欣赏诗的眼光去欣赏美文,用读诗的心情去读美文,会让孩子心中有诗,眼前有诗,生活中有诗……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
这节课,在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小燕子回来后都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对妈妈说的?”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我呢!也像往常一样,在同学们之间,来回巡视着,观察着,想看看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开始孩子们都认真的读着课文,可是读完一遍课文后,有的同学却拿出文具当玩具玩了起来;而有的同学东瞧瞧,西看看,不知道在干什么好;还有的同学干脆就和同学聊起天来,根本没有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不免有些生气,心想:这些孩子们不好好读文,怎么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呢?正在这时,我忽然看见吴兆盟同学在书上画着什么。看到此情景,我心里更生气了,心想:“不认真读书,还在书上画小人儿。我边想边怒气冲冲的走到他身旁,想以他为典型,好好批评批评全班学生。而当我来到他的身边,却发现我错了。只见他一手扶着书,一手拿着铅笔正在把课文中描写的这样的句子画上了横线:“小燕子飞去了;小燕子又飞去了;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等三条横线,看到他画的句子,我欣喜的想:这不正是我所要的问题的答案吗?
想到这儿,我立刻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的问:“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老师,我把您刚才提出的问题的答案,画了下来,一会儿回答问题时,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了。”“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说完我立刻拿起吴兆盟的书,回到了讲台前,把他画上横线的句子,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并对同学们说:“瞧,吴兆盟同学多会学习、多会思考问题呀!他知道在一边读书时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在书上找出答案,并把它画了下来。快来为他会学习、会思考问题的这种做法,鼓鼓掌,希望同学们都来向他学习。”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把头转向吴兆盟,用羡慕的目光望着他,并向他竖起大拇指。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接着又说:“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真正做到边读课文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把老师提的问题的答案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呢,只要你是个有心的孩子,一定也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再次向吴兆盟同学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接下来的学习,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同学们都会认认真真的一行一行、一句一句的读着,并真的在书上边找着边画着答案。此时看到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情境,我会心的笑了。
通过吴兆盟同学这个小小的举动使我认识到两点:一是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往我们总觉得教给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圈圈点点,寻找答案,那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需要低年级老师去培养,去训练。而吴兆盟同学的这种学习表现却使我扭转了这个错误的想法。记得新课程倡导下的学生观写到: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熟练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大胆的、有意识的开展教学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并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去培养去训练,相信学生确实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的,学生也一定能获得应有的学习方法。
二是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培养者,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记得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就是说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了不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就会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新的信息以及提出的新问题,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吗?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颇具寓意的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在主人公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有丰富的对话。故事由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去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展开,小燕子去看了三次,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把握住了课文的重难点,以读为本,坚持读中感知,读中品悟。至始至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生动活泼
妙趣横生
根据儿童爱玩爱动的特点,教学一开始就飞来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小燕子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而且小燕子在课堂中不断出现,让孩子们把它当作是我们的学习伙伴。课中穿插活动,用孩子们喜欢的旋律唱老师自编的儿歌,不仅使孩子们乐在其中,同时也巧妙地起到了过渡作用。至始至终,整个课堂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二、民主和谐
师生互动
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比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巧妙的扮作燕子妈妈,学生也扮作小燕子。边演、边学、边思考。启发学生如何去观察,用亲切的话语及时地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不断掀起一个个高潮。也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课堂上才有接连不断的意外惊喜出现。由此看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施展个性的机会,学生就会成为课堂上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三、情境体验
读中感悟
本课妙就妙在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溶入角色,变作可爱的小燕子边唱边飞到菜园里去观察。这样学生的读会更加的主动、积极,一次比一次高兴的感情。在不断的演练中,不仅很巧妙训练了学生地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还煅炼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
四、亲身实践
拓展思维
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需求下,老师把冬瓜和茄子带到课堂当中。通过启发、点拔、讨论、演练,学生带来的惊喜不断。去观察、结果有的学习小燕子用身体去触摸知道冬瓜皮硬,茄子软;有的根据平时的经验知道冬瓜里有小籽,而茄子没有籽;有的又看到冬瓜花是黄的,茄子花是紫的,冬瓜躺在地上,而茄子挂在枝上;还有的展开丰富的想象觉得冬瓜像一个胖娃娃,茄子像一条小虫
多么可爱的一群小燕子,他们已经学会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并且还能展开奇妙的想像。实践让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
五、形象板书
别具一格
本课板书不仅简洁明白,而且非常形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老师用纸做成可爱的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然后在和学生共同总结的情况下用简笔画完成: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拓展练习部分,学生独立观察后,只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看到了什么,并没有讨论一下是怎样观察到的。如果能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观察的方法。在最后的总结全文时,略显仓促,师的结语不够精彩。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3
为了赶课时,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的上课,其实学生没有扎实的掌握好课文,只是囫囵吞枣的粗粗把课文理解了下,但实在也没什么办法,因为时间太紧张了,再说一年级新课标的内容太多,只好抓紧时间上新课,以至于今天在上《一次比一次进步》时,重视了朗读而忽略了词句的教学。
其实本课的词语容易懂,个别词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和联系句子,帮助他们理解。例如,学生看图上燕子做窝的地方,自然就懂得“屋檐下”的意思。但从今天的作业来看,学生的“什么”“仔细”并没有真正懂进去,只是停留在表面。准备明天抽个时间再巩固下。
明天教学内容思考如下:
“什么”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意思是冬瓜和茄子哪些地方不相同。在学生理解了“什么”的意思后,可以启发学生口头造句。如,“这是什么颜色?”“你在找什么?”等。
“仔细”就是细心,指导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使学生懂得正是小燕子细心去看,才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可指导学生用“仔细”口头造句,如,“妈妈做事很仔细。”“我做完作业,又仔细地检查一遍。”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两种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改进,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细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请仔细观察,你还发现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6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的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读课文,学生在读中了解了课文所隐含的道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学完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让学生回家后进一步观察冬瓜与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西红柿与萝卜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到课外。
同学们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纷纷说:“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萝卜和西红柿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
通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7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曾撰文论述中国当代小语名师那极富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运用着极富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唤醒、鼓舞我们的学生。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由于课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课文长了许多。一部分学生在读通课文时遇到了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指名读时,一位学生第一遍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有两个地方读错了。老师说:“别着急,看仔细,请再读一遍。”第二次,学生读成:“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老师说:“真棒,有一个地方改过来了,再看仔细,老师相信还有一个地方你也能改过来。”学生第三次读,一个字也没有读错。此时,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老师说:“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相信此时此刻,这个场景,这句与课题密切联系的鼓励语,将铭刻在这位学生的心中,也会伴随着全班同学共同成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8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上完之后颇有感触。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小燕子三次观察菜园中冬瓜和茄子的区别来告诉孩子观察要认真,做事要仔细的道理。
我原本在三班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给三班代课)。从课文的第一段一直下来,让孩子在读上感悟,在读中感受小燕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的上法,孩子进入文本比较慢,也是老师牵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文本。没有把文本的情趣充分挖掘出来。课后,我反复思考和总结,给三班上时,我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只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实践证明效果不显著。于是我改变思路,先让孩子自己读课文,直到读熟,然后分小组朗读课文,检查了一下朗读情况。接着,就问孩子课文的内容都记住了没有,孩子各个都表现地比较兴奋,都说会了。于是,让孩子把书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学习的一个过程。我利用多媒体打出问题,孩子们填空式的去回答,同时又在规范学生的说话: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菜园?每一次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第一次,观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观察到冬瓜绿,茄子紫;第三次观察到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后分别板书:
三次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绿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让孩子在读熟文本以后,脱离文本进行问答,给了学生内化的时间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机会。这样的方法比从第一段学到
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这样的环节之后再回到文本中,让学生找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用不同的符号勾下来,再进行对话朗读训练。这样课文上起来比较简单,又充满童趣。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9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了小燕子三次去菜园观察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三个不同之处,教案中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的地方。”一时,下面就有另外几位小朋友“响应”。说实话,我在备课时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十分惊喜学生的发现。于是,我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地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知识,如:“冬瓜的花是淡黄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冬瓜的叶子像手掌,大大的,茄子的叶子椭圆形,小小的;冬瓜有细细弯弯的藤,而茄子没有;冬瓜的皮硬硬的,茄子的皮软一些,而且很光滑……”我听了兴奋地说:“你们说的这些不同之处小燕子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如果燕子妈妈再让小燕子去观察,实践,它也一定能发现的。”
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可以仿照文中的对话续编童话故事,喜欢表演的小朋友可以分角色演一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巧妙地帮扶。后来汇报时,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表演得活灵活现。虽然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课时完成,但这种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了目标预定的要求,活跃了学生思维,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0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
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读燕子妈妈说的三次话和小燕子的三次回答;标一标小燕子每一次的发现)为了巩固识字效果,我设计了摘茄子的游戏环节,孩子们读准字音,摘到茄子后的兴奋与喜悦弥漫在整个课堂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来进入接下来的读和写环节,孩子们都学的很认真,学习目标达成。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1
课改的大潮汹涌澎湃。 沐浴课改的阳光,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科的整合;注重联系生活调动生活体验等等。作为新课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学老师,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的教学中,为实践这些课改的新理念做了一些的努力。
片断一: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之后)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生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拿出燕子妈妈的头饰)我是燕子妈妈,你们都是“小燕子”。
(学生觉得很有趣,都哈哈笑了起来,有的还展开双臂,扑起“翅膀”来。)
师:孩子们,请你们赶快飞到菜园里,把你的发现告诉“妈妈”吧!可以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小燕子一起讨论讨论。
(生兴奋地、热烈地边读边找有关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读给妈妈听?
生1: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生2: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生3:(抢着读)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哎呀,我的小燕子们可真聪明呀!你们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心里高兴吗?
生:当然高兴啦!
师:(故意皱眉)那我怎么没听出来呀??
生:(歪着头,眨着眼想了一会儿)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要读得很高兴才行呀!
师:(笑着点头)那你们就试着用兴奋、高兴的语气读一读吧!
(生练读后,用多种方法读)
片断二:
师:小燕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都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第三次却发现了呢?
生1:这次我看得特别认真。
生2:因为我一次比一次看得认真呀。
生3:(调皮地)这一次我还用手摸了,才知道有小刺,粗粗的。
师:你们真是妈妈的好孩子,不但会用眼睛看,还知道用手摸。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呀!
师:(出示实物冬瓜和茄子)你们知道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摇头,有的在小声议论,有的在思考)
师:让我们一起切开冬瓜和茄子,你们可以看一看,可以闻一闻,也可以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1:(兴奋地)老师,我看到了!冬瓜里面的的籽是扁扁,白白的,茄子的籽很小很小,比芝麻还要小!
生2:(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闻到它们的气味不一样。
生3:(迫不及待地补充)吃起来也不一样啊!
生4:我用手摸的,冬瓜硬硬的,里面滑滑的,茄子是软的。
生5:我把冬瓜和茄子拿起来,发现冬瓜比较重,茄子比较轻呀!
生:…….
师:(开心地笑了)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我真佩服你们!
看来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师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让学生总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每一位同学都像是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也学学小燕子,去观察一下西红柿和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可以把它们不同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下来,告诉你的家人和同学。
反思与研究
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列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下课铃响以后,还有很多孩子嚷嚷着:“老师,我还有发现!”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更好地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并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读找找,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
面对低年级学生,又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在教学中,我注重生活体验,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冬瓜与茄子切开让学生观察,使他们懂得,观察事物不但可以看,还可以摸,可以闻,可以尝。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平台。同时注意对教材的开发、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去观察西红柿与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在生活中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去关注生活,将学生从课内引向了课外。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很多学生带来了他们对萝卜和西红柿不同之处的认识,个个兴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画,有的说,兴趣盎然,相信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的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这一道理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已经深深地、鲜活地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再不是老师强迫灌输,一遍又一遍地口头复述所带来的书面印象了。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2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在这节课中,我首先用仔细、和高兴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其中用仔细这个词说话时,学生们说的不算太好,今后应再加强说话方面的练习。动词运用的练习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学生们观察的很仔细,逐个找出了两幅图的不同点,教学反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顺势我说:“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燕子也很善于观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小燕子是如何善于观察的。”顺利导入新课。
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课文的朗读上,这篇文章主要是分角色朗读,我运用了几种朗读方法,让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我制作的两个小燕子的头饰,让同学们戴着头饰上台表演。在这个环节,学生们表演的情况不是很好,也许是紧张、害怕的缘故。今后,要多多鼓励他们,充分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
这个班的孩子有些多动,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在这节课上强调纪律的次数稍嫌多了些。老师们给的建议是可换种说法,多用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3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认真”乃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如果一个人干什么都总是马马虎虎,那么必将一事无成。
二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良好品质,课文的内容生动有趣,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深刻的道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课的课文及生字、规范正确的书写本课的生字。
四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请同学们翻书,看谁先找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能不能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这些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师:课文共有几段?
生:共有八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找四名同学每人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师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
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三)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出现困难,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习认真、仔细。
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
教师小结后,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读读试试。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齐读,然后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学习。各组检查完后,各小组组长汇报坚持检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认字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怎么教?
学生开始学习。
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习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
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
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师:同学们学习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
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
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再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把自己准备好的西红柿和黄瓜拿出来看看,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四)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说明大家确实认真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像小燕子一样认真。
五 作业设置:
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六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以后,反思一下,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从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最后一个摸黄瓜和西红柿的环节,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认真”二字。在进行识字游戏这一环节中学生互教互学,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受到了如何正确对待朋友的熏陶,师生感情融洽。
不足之处在于:朗读的办法由教师决定,这又限制了学生的喜好。
改进措施:朗读的方法应当继续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读书的方法,这样会更加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朗读的愿望。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小燕子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它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篇童话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我指导学生用读一读,画一画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隐含的道理。为了巩固识字效果,我设计了摘茄子的游戏环节,孩子们读准字音,摘到茄子后的兴奋与喜悦弥漫在整个课堂之中。有个没有摘到茄子的孩子还伤心地哭了起来,相信他们是真的想展示自己认识的字,摘到茄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更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发现后,我对同学们说:“小燕子经过三次仔细观察,发现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点。老师相信你们比小燕子更认真、更仔细。”来进入接下来的读和写环节,孩子们都学的很认真,学习目标达成。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大家都是可爱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须认真读好课文,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读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当他们当“小燕子”来回答妈妈的话时,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读文后的收获。一年级的学生该如何让他们初步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呢?如果只是在老师的指令之下被动地读书,又怎么能读出情感?我通过巧妙地引导发现,用燕子妈妈的口气引导他们感受小燕子发现了许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兴,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应该怎么来读小燕子的话。
面对孩子们积极学习的态度,我更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多发言的孩子,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也来展示自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讲评结合,这也是学校一直以来让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方向,以后还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一节课,孩子们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高采烈地读,认真地观察,积极地表达,他们的高涨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语文课,才是孩子们喜欢的语文课,而有了孩子们的喜爱就意味着获得了成功的一半,这堂课使我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但是,我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教学过程中在进度的把握上显得有些着急,学生紧张起来的时候我应该慢下来,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课堂氛围。其次是识字教学环节设计应由易到难,分好层次,才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多注意语言的精准,声调的起伏,评价语也要具体、详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学习,不断改进,突出重点,做到得义得言,根据生情不断发展和变化,真正教出语文味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教学反思15
我执教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第一课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借助拼音读、滚雪球、圈本文生词、词语拉拉手、儿歌等多种活动形式,认识、巩固本文的13个生字,通过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屋檐”、“仔细”等词语。
2、以第一次对话为例,通过教师引导、划线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对话的形式;同时,在对话的朗读中,结合情境,通过教师的范读、指导让学生体会问句、感叹句朗读的方法;并通过个别读、齐读对话等方式,指导学生多读,从而把第二自然段读准确,读好。
3、通过与象形字的比较,识记“回”,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板书,明白全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学会写“回”字;同时,继续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回顾早上的课,我自认为第一个教学目标落实地比较扎实。虽然由于平时口语习惯的原因,孩子把“什么”、“不一样”这两个词读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句子里读得时候,偶有读错,但每当学生读错的时候,我都及时进行纠正,进行指导。我相信只要在平时不断地指正,孩子们肯定能把前鼻音读准,把变调读好!
相对而言,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显得有些粗糙。特别是“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这句话,孩子们把“去”和后面的“看看”连在一起。在试教的时候,孩子们在指名读课文的时候就暴露了这个现象,所以我针对这个想象,设计了语言:瞧,这里有个逗号,遇到逗号要停一停噢!然后通过范读、比较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可是,今天学生刚开始读课文的时候,把句子读得非常好,我就掉以轻心、得意洋洋了。谁知,在最后指导对话朗读的时候,确发现这个同学不会读,那个同学也读不好,使得我原本就紧张的心情更紧张了,引导的时候也手忙脚乱、语无伦次,自然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纵观本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文中的13个生字,“瓜”在《菜园里》一课已经出现,学生较熟悉,这里不再强调,“燕”通过分析字形,和燕子比较加深记忆,其他的生字都以词语的形式出现,其中还以滚雪球的形式读“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解决了文中的朗读难点,我们都识字教学要不断地复现巩固,从字到词到短语后到一句话,儿歌、给词语拉拉手。生字前后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出现。认准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滚动式的教学,意在让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学的词、句,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中感受。
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我的朗读分这么几个层次:1、自由读、检查读。以读通、读准、读正确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为目的。2、指导朗读,展示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感叹号这次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所以,我就清楚地告诉孩子们,感叹号喜欢和高兴、兴奋的句子交朋友。今天的课上,问号、感叹号的指导还不是很到位,形式还可以丰富些。
3、注重各种习惯的培养。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3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冬瓜和茄子的4点不同。
4、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教学重点:识字、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燕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自己去吧》,认识了两位好妈妈──鸭妈妈和鹰妈妈,她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好本领,就让孩子“自己去吧”。
2、下面我们再去认识另外一位好妈妈。到底是谁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3、这个有趣的故事叫《一次比一次进步》。(出示课题)读课题。
4、学习生字“次”
这里有个生字宝宝(“次”)
读时要注意什么?(这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平舌音。)谁能带着小朋友们读一读。全班读。再齐读课题。
二、识字教学
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初读课文
1、可爱的小燕子把生字宝宝藏在课文中了,请小朋友们将课文读三遍。第一遍,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第二遍:边读边想: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 第三遍:找出小燕子每次去分别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他们把音读准确了没有。
3、再读课文,把燕妈妈的话用虚线画出来,把小燕子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4、现在我就是燕妈妈,你们就是小燕子。我的孩子们,刚才你飞到菜园里转了一圈,赶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妈妈”吧!妈妈只有一双耳朵,谁先来?看谁发现得最多!
5、哎呀,我的小燕子们可真聪明呀!你们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心里高兴吗?
6、(故意皱眉)那我怎么没听出来呀??
7、试着用兴奋、高兴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8、小朋友,你喜欢这只小燕子吗?为什么?(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进步)
四、读读说说
1、指导明白题意。
2、比比,比一比; 听听,听一听; 说说,说一说 „„
3、如“比比”和“比一比”,加上一个“一”之后,有什么不同呢?(加上“一”,表示更好地去做。)
4、谁也能像上面一样,来补充几个说说: 想想,想一想; 问问,问一问 „„
五、指导写字
1、“回”:先写完里面的小口,再关门;
2、“片”: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
3、“片”:“乛”(横钩)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有没有比小燕子多发现了一点“冬瓜”和“黄瓜”之间的不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用斜线标出来。
3、分角色朗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
4、谁能用“什么”造句?(知道“?”的用法。)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6、小燕子发现的这点,多开心呀!(知道“!”的用法。)你发现了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妈妈说什么了?(你说得对。)
2、指名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夸奖和激励的语气。)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
4、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
5、再指名读,比比谁最像那只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小燕子。
6、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7、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点点头、很好)
2、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再去“仔细”地观察。
3、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用()标出答案。(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4、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那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笑了、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五)小结
1、出示燕子妈妈表扬的句子,比较燕子妈妈三次不同的表扬语气,说明燕子妈妈很会鼓励小燕子。(说得对、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出示小燕子告诉妈妈自己所发现的句子,突出自己为自己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而感到无比得高兴。
3、指导朗读(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赞扬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
三、课堂总结
1、小燕子们,为什么你们第一次、第二次都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到第三次才终于发现了呢? 这次我看得特别认真。
这一次我还用手摸了,才知道有小刺,粗粗的。
2、从燕子妈妈的话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妈妈?(耐心、亲切、会鼓励人等)
3、哪些地方看出燕子妈妈很耐心?(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4、燕子妈妈可能还会怎么鼓励小燕子?请小朋友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5、小朋友能不能也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进步呢?你来说说小燕子所没有发现的,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冬瓜比较重,茄子比较轻。
冬瓜摸起来硬硬的,茄子软软的。冬瓜的花是黄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叶子象手掌,茄子的叶子比较长。
在吃冬瓜的时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来,而茄子可以整个吃。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篇4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本课教学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达到知识的外化。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整合,张扬学生的个性。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互评互议、表演,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 。
2、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3、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再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观察比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课程资源】
1、 课前多种渠道认识冬瓜和茄子。
2、 选择常见的(黄瓜.丝瓜)比较他们的异同。
3、 图片《菜园里》,小燕子图片,词卡,音乐。
【教学流程】
直切重点──品读内化──文本创新──扩展运用。
【活动设计】
一、直切主题,铺垫难点
爬楼梯游戏:认读词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小结: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揭题,读题。
(意图:迅猛地带出主题,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读训练点的难度, 有意识地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激趣读文:找找、读读躲在课文中的词语宝宝。
三、品读感悟,积累内化
1、 聆听燕子叫声,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的图片,出示燕子妈妈的话。
2、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凸现难点。(“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
引: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励下,赶快飞去菜园看了。
课中律动:配乐做飞翔动作,飞去菜园。
(意图:关注学生的角色体验,时刻注意披情入境,使学生对角色的情感有更深的体验。)
3、展示菜园图,说话训练:小燕子发现了。
(意图:从图入手,帮助阅读。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说完整的话。)
4、先分句品读再三句连读小燕子的话,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越来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对读,再现课题。
(意图: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先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多用比读,凸现难点,再品读小燕子的话,采用分句品读后三句连读的形式,充分体会感情的变化。最后通过分角色师生直接感情对读,加以整合,升华情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四、文本对话,体验升华
1、与小燕子对话:
小燕子,我想对你说……
我是小燕子,我想说……
2、挑战小燕子:
再去仔细观察,冬瓜和茄子还有哪里不一样?[出示茄子和冬瓜图]
五、延伸拓展,实践运用
展示黄瓜、丝瓜;分组观察探讨他们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意图: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汇发展,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板书设计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七、作业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2、仔细观察蔬菜、水果,以一种为例,从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也可以比较哪些地方不一样。说给爸爸妈妈听.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与反思】推荐阅读: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评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0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1-0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11-04
《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片断与反思07-28
挑战第一次教学反思05-16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05-20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6-18
第一次课堂教学反思06-19
求一次函数的教学反思06-16
一次范读,使我觉醒――教学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