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精选12篇)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1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时间转眼即逝,为期一年的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结束了。通过这一年的学习,自己对“科研”这个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之前,我的认识是:科研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搞科研必须是学术精湛的专家,我们一线老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和我们没多大联系。经过科研班第一堂课的学习,我恍然大悟,原来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相连!于是,我认真的参加每一次培训,把每次的学习当成是美味佳肴,慢慢地品尝,慢慢地吸收它的营养。进修校的罗老师为了让我们这些学员尽量的“吃饱、吃好,”不惜动用私人关系,把我们带到全市最有名的学校——人民小学观摩、学习;为了让我们走在教育科研的最前沿,请来了有名的专家进行讲座;为了让我们学员共同提高,创造一个和谐的群体,罗老师就像一个班妈妈样,引领着我们学习、探讨。在专家引领、主体实践、同伴互动、专题研讨的培训方式下,我对教育科研有了一个更深的、全新的认识:
一转变了自己的观念。认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紧密相连。
二 明确了为什么要做科研?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从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教育科研水平是一名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以科研工作为先导,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育改革不断上新水平。
三通过聆听市教科所、进修校等专家的深刻剖析及身同感受的经验,使我对教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如何进行教科研工作、怎样开展工作才能使教育科研具有生命活力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与设想,令我充分感受到了教科研工作的无限魅力。使我这个只懂教学不懂科研的门外汉明白了很多比较有教益的道理和经验,特别是听了市教科所王老师的一些高见,有茅塞顿开之感,知道了明了了一些不正确地认识:课程改革就是换换教材而已;体现学生合作探究越多的课就越好;只要学生乐学、愿学,不管知识技能是否落实;学科课程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不过另加上研究性学习而已;研究性学习只有在课外校外能做,课内不能做;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己编写学生用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学科等等。收获非常大。
四使我知道了教师如何做科研?首先根据自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学习、调查、检索文献,再制定出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活动,最后分析整理研究材料。
五使我认识到,要做一名教育科研研究者,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丰富、提升自己,学无止境、做无具细,活到老学到老,要多向领导、专家请教,多与兄弟学校交流切磋,充实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多吸收新的前沿的信息,生成新的理念和想法,做一个教育的弄潮儿,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我们教育的腾飞添砖加瓦,为自己的人生呈现更多的亮色。
这次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收获是颇丰的。感谢进修校、学校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专家、老师们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学,引领我们进入教育科研这块研究地。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2
2014年5月18日, 衢州市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研修班圆满结束, 148名学员在5天的时间里一起聊科研、观科研、品科研、思科研, 共度一段与教科研为伴的时光。本次培训分为四大模块:专家引领、科研方法指导、课题活动观摩和同伴互助, 全方位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贴心式的指导, 向学员传递最新的教育思想、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
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的徐士强副主编为学员做了一场《为专业发展插上研究的双翼》的精彩报告, 提出“四点式”发现课题的方法, 即捕捉现象的问题点形成课题、剖析问题的症结点生成课题、透视经验的发展点再造课题、寻找与教育大势的衔接点设计课题, 引导教师学会发现课题。《教学月刊》 (中学版) 的吴颂华主编从论文写作的误区、格式、方法等方面, 向学员详细讲解了如何写出一篇规范的论文。此外, 我市的一些科研型教师对学员进行技术方法的指导, 其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学员受益匪浅。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3
[关键词]区域;研训文化;常态课;教师共同体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科研和培训在功能定位上趋于融合[1],促进二者整合的“研训一体”模式在全国很多地区被加以推广[2]。但当前“研训一体”模式在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实则并未能实现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整体的改造与长期效力的达成[3]。鉴于此,研训制度建设开始由技术取向转向文化取向,教育场域下文化建设的探索是将研训制度建设实践引向深入的需要[4]。研训的实施也不应停留在行政统筹和校本自主的层面上,更应上升到区域视角下对研训模式进行变革,从而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管理体制[5]。因此,从“研训一体”到“区域研训文化”的跨越实际上是达成了一种能够引领教育前行的理念和与之相应的规范制度,“区域研训文化”通过整合区域内优势力量而更具理论上的创新性与传承性和实践上的带动力与生命力。自2012年9月起,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把“以常态课研究为载体的区域研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作为支撑,开展区域内教科研与培训机制的创新研究,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的问题,形成了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并在2012年至2015年,以荔湾区所属中小学为实验学校,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一、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问题与挑战
一是当前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由于教研、培训的主题不系统而导致效果欠佳[6]。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常会邀请大量专家主讲,但专家往往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因此由不同专家组成的系列讲座不能形成完整的研训系统;而且有些专家过于注重理论的探讨和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脱节。
二是当前教科研与培训注重讨论而缺乏行动。教师参与教科研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过程导向来看是由于研训未能落实到常态教学活动中,从评价导向来看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三是教科研与培训的对象缺乏整体性而不能保证其长期效果。教科研与培训过程中教师之间缺乏密切交流,不能达成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基于愿景认同和问题实践的研训往往要求构建教师共同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7],这一要求从长远来看又能够在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研训文化,从而产生传承性与带动力,对教科研与培训的效果产生持续的影响。
基于以上问题,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必须回归教学实践,回归课程本位;必须重视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必须追寻更具长期效力的模式创新。
二、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
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区域研训文化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中,由该区域中各所学校的教师共同形成的融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氛围、教科研意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以及教师群体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享交流的和谐关系。为促进区域协作和资源共享以及研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通过区域研训文化引领构建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可持续的教师研修联动体系之上。通过行政干预,将分属不同学校的教师个体转变为同一区域属性的教师个体,文化正是促进这种转变付诸实践的突破口[8]。以区域研训文化引领强调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在于构建公正、参与、沟通、合作、反思等价值观念和态度,从而以观念指引区域教师共同体的所有研训活动。该模式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以常态课为载体。常态课是指教师平常状态展示下的课堂教学,其特点是自然而不做作。而研究课和公开课则是对常态课的提炼和升华,能够突出体现教师个体的成功经验和教学特色。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发展途径必须与其日常工作融为一体,即以常态课为载体。
二是以问题(课题)为导向。问题导向强调在常态课上形成问题乃至课题,围绕问题或课题进行教研和培训。问题渗透在常态课的设计、教学、观摩、反思、评估、修订和分享等各个环节中。研训的过程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切实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地,对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可提炼出研究课题,在区域内将解决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作为研训的驱动力,实现“在解决工作问题中学习提高,在提高中实现个体发展”的目的。
三是以共同体为组织。新型教师发展共同体是围绕教师个体形成,由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团队,网络社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构建有助于教师学习和成长的优良土壤的一种专业性的学习共同体(见图1)。这种共同体组织能促进区域文化的形成与融合。以往的教师研修过程中缺乏教师共同体的考量,讲座式的研修活动是从专家到教师个体的纵向分布,校本式的研修活动是教师之间的横向发展。为了从教师共同体的角度促进二者的整合,我们提出了合作社的研修活动(见图2)。以年级备课组作为互助社,共同体内的成员在实践活动中对话、互动;以学科教研组作为初级社,学科教研组内的专家型教师引领全体成员共同成长;以区域学科教研会作为高级社,由一位高校学科教学专家、一位教研员和一位骨干教师组成,从区域外协的角度引入专家支持。
这三种类型的合作社,初级社作用于互助社,高级社同时作用于初级社和互助社。合作社使区域内教师研训的研究价值得以提升,以整体化的方式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让区域内的教师共同体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分享性的区域研训文化,新型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中引入了网络社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包括了专题研讨、在线培训、网络备课、网络评课、网上答疑、学科竞赛、资源共建和课题管理等内容,对于共同体而言,可以形成开放、互动、交流的基本特征;对于共同体成员而言,则能形成真诚、分享、互勉的基本品质,继而履行行动研究的基本义务,获得发表意见与获得认同的基本权利。
四是以学分银行为保障。学分银行制度的提出是通过借鉴银行的基本功能,以学分的形式记录教师共同体参加研训活动的经历与成果,基于质量标准对成果进行适当的认定。建设并实施学分银行制度,是构建区域研训文化的必然选择,评估对象也相应地从过去对教师个体的评估转变为“共同体+教师个体”的综合性评估。以教师共同体为对象的学分银行制度不仅能够为教师共同体的研训过程进行量化评定,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和激励共同体内部教师的研训学习,最终形成具备长期效力的区域研训文化。学分银行是对终身学习理念的贯彻,同时也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具体到教科研与培训中,学分隐含的制度利于构建多种形式的衔接,利于满足共同体成员的个性需求,是对现有体系和模式的超越与发展[9]。
三、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
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的类型
通过在实验学校实施区域文化引领下的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创新的的实践探索,我们创建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科研与培训模式。
一是问题解决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发现问题—结合需要—形成课程—开展培训—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单一指导型”向“研训互通型”转变。具体操作为: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实践以年级为单位,在全区范围通过高级社下校听课、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发现教师在技术上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可以由教师共同体的任何成员承担),通过培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通过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及时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新的关注点,于是便进入新一轮的研训工作循环。
二是课题驱动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以“提炼课题—团队研究—形成成果—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文本审读型”向“行动研究型”转变。具体操作为:课题提炼、研究、运用以年级或各个学段为单位,筛选、提炼通过调研或借用研训所收集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将典型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发挥团队研究和行动研究优势,通过课题内交流、同类课题交流活动,抓实研究过程,促进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效益。此模式主要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教师团队,具体通过国家、省、市、区及校本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落实。例如,区教育发展中心针对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编教材使用,请来了教材编委和骨干教师协同指导,将他们研究所形成的资料及时发往全区各备课组长组建的教师共同体电子邮箱,将成熟的教学设计发到区研训网络社区,并进行优秀课例展示,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三是项目引领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人文素养,以“区域规划—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实践检验”为主线,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规模数量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具体操作为: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检验以学段为主线,综合以问题解决式、课题驱动式开展“研训一体”的情况和成果,结合全区教育教学工作阶段需求,通过项目培训引领教师教育工作。此模式用于教师共同体的岗位培训、专项培训,具体通过集中培训和训后实践跟踪相结合的各种培训落实。例如,在调研中了解到共同体中的教师普遍感觉每天过于忙碌,工作压力大,幸福指数低,青年教师群体表现尤为突出,于是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动组织各学段不同学科青年教师开展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主题的培训。
上述三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区域研训文化引领的“研训一体”的优势。
四、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
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的效果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荔湾区的实验学校已经从第一批的5所扩展到三批共计26所。为了考察实验效果,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梳理了与实验相关的迁移效果。
问卷调查显示,有91.8%的实验学校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教研活动比较重视或非常重视;93.8%的教师赞同新的教师共同体中以年级备课组和整个学科教研组进行研训活动;有98%的年级备课组、73.5%的学科教研组开展研训活动达到每月2次以上,研训的形式也从传统的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研讨转向课题研究和专家讲座;97.9%的教师能够思考常态课例中的问题并转向课题申请或论文写作;95.8%的教师有意向尝试开展“小课题研究”;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新模式下能够获得丰富的科研资源,基于网络社区的科研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也得到了95.8%的教师支持,通过研训学分银行记录、评价和引导教师日常的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也得到了83.3%的教师支持。这一结果表明,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中小学教研与培训模式符合中小学实际。
此外,区域文化引领下的中小学教研与培训取得的迁移效果也颇具成效。一是产生了一大批基于区域研修的课题项目。先后有160多项课题被立项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533项课题被批准为“区/校教师小课题”,更有55项被批准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4项被批准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区域研训文化的建设在推动了全区中小学教师投入研究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某实验学校的教师在汇报中谈到:“我感受到了日复一日教学的新鲜和魅力,能够更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有教师对三年级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编。三是涌现出了一系列研训优秀教师及教师共同体,共计1150 人次被评为荔湾区品牌教师,创建了30个荔湾区名师工作站,5人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14人被评为省市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或名教师,14人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6人被选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四是区域研训文化的建设是根植于常态课,因此教师共同体均积极反思和改进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而带领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养的提升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3]王红梅, 宋文君. 找到教研与培训的融合点[J]. 人民教育, 2014(23):53-54.
[2]胡庆芳. 中小学教研活动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9):6-8.
[4]金春兰. 校本教研文化研究[J]. 教育研究, 2007(4):72-78.
[5][8]宋海英, 张德利. 学区视角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进[J]. 教育研究, 2013(10):103-110.
[6]孔凡哲, 张胜利. 中小学教研模式创新的思路与实践——“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共同发展”教研新模式实证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11):67-69.
[7]乐维英. 基于共同体文化的跨校际教研模式初探[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5):87-89.
[9]宋永则, 刘林. 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实践价值[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5).
参加科研培训心得总结 篇4
第一天的培训邀请了苏州的两位教育者,一位是张菊荣校长,一位是沈正元副局长。张菊荣校长谈的是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上午的时间很是有限,而真正能把课堂观察,他们实地做的这样一项教育实验深入浅出的讲完,是不容易的,所以,张校长的讲座只能是简单的的进行讲述,中间很多具体的操作和实施都简单的概述,这是让我很遗憾的地方。课堂观察,我在前几年也就听说过,而张校长是带领一群人实实在在的做出来,很务实的实践,很有用的研究。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一种做实事的静心。比如自己,有时总怕太麻烦,很多东西不能静下心来做。你也想到了,别人也想到了,人家做了,于是就形成了他们最独特的一面。看来,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静下心来,方能做出来。
沈局长的报告基于张校长的讲座上再一次深入的走进课堂,不过感觉他讲的东西就泛了一些,他站在课堂整个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谈,谈目前的课堂弊端,谈如何改进目前的课堂,尽管他谈的让我感觉大了一些,不过还是可以从这两位苏南人身上看出他们的务实,我们也经常再谈课堂教学,但往往是批判得多,建设的少。有人说,现在中国,不缺少批判家,而缺少建设家,缺少实干家。
今天的培训尽管是来自我们身边的两位老师,让我感觉依然非常精彩,这是我们苏北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也是徐州教育的进步。滕衍平校长从自身工作经历总结出的一套科研管理的办法,让我听来有些方面不得不由衷的佩服。比如你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你将写论文布置下去,到了上交的时间你开始收,往往有时老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中间你完全可以安排一些指导,让老师们有兴趣,或者提供一些现实的例子让他们写,是啊!我们在科研工作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他的堪称经验介绍应该给了我很多启示,尽管我不是一名科研干部,但在自己的科研之路上同样需要过程性的努力,而不是只追求结果。他谈的更多的是课题管理,同样也带给自己很多的启发。
下午是来自徐州高级中学秦晓华校长的讲座,关于说课和评课。且不说他讲得如何,他的学识,他幽默的谈吐,他的年轻,他的睿智,其实更令我欣赏的是他时时带有一双批判性的眼光,他独到的观点。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任性、率性为之。
小学教育科研培训笔记 篇5
3.18 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培训人:吕岩 内容: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组织保障。
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
4.16题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训。培训人: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要注重的“三个基本”: 1.基本的阅读能力。2.基本的语文积累。3.基本的语文素养。
5.20题目: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培训人:吕岩内容:教师的语言行为(1)从语言反映的内容来看(2)从教师语言的运用来看(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 :要有统一的协调感、要富于变化、富于美感。
6.20题目: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一、热爱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9.16题目: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美丽内容: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2、落实随文识字。
3、丰富实践活动。
4、引导课外阅读。
5、将知识生活化。
6、善于劳逸调节。
春城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笔记:
3.18 利用网络优势,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培训人:吕岩 内容: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组织保障。
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
4.16题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训。培训人: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要注重的“三个基本”: 1.基本的阅读能力。2.基本的语文积累。3.基本的语文素养。
5.20题目: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培训人:吕岩内容:教师的语言行为(1)从语言反映的内容来看(2)从教师语言的运用来看(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 :要有统一的协调感、要富于变化、富于美感。
6.20题目: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一、热爱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9.16题目: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美丽内容: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2、落实随文识字。
3、丰富实践活动。
4、引导课外阅读。
5、将知识生活化。
6、善于劳逸调节。
春城小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笔记:
3.18 用网络优势,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培训人:吕岩 内容: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组织保障。
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力。
4.16题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训。培训人: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要注重的“三个基本”: 1.基本的阅读能力。2.基本的语文积累。3.基本的语文素养。
5.20题目: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培训人:吕岩内容:教师的语言行为(1)从语言反映的内容来看(2)从教师语言的运用来看(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 :要有统一的协调感、要富于变化、富于美感。
6.20题目: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一、热爱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9.16题目:让低年级阅读教学绽放美丽内容:阅读兴趣的激发
1、加强朗读训练。
2、落实随文识字。
3、丰富实践活动。
4、引导课外阅读。
5、将知识生活化。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6
2014年4月22日下午,程雪霞老师为我们青年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社会科学科研课题实证研究方法”的科研培训讲座。
在讲座中,程老师从解析科研课题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入手,为我们分析了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所面临的困难和认识的误区,对社会科学做出了界定,认为社会科学应该符合科学所要求的标准,要具备科学的特征,社会科学应当采取科学的论证方法,其中实证方法最为重要。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方法分为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案例法。最后,程老师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科研方法的选择。整个讲座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风趣,赢得阵阵掌声。与会老师深刻感受到程老师丰富的专业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为我们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
通过这次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做好科研,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懂得了科研的重要性。原先,科研很多时候让我无所适从,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对科研有了重新认识,也为我今后做科研树立了信心。今后,我也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程老师为榜样,努力进取,不断钻研,力争学术上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李娟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7
一、以课题为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应以课题实验作为载体和支撑。因而, 必须以科研为先导, 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培训效益、效率的第一生产力。“快乐学习”是我校总结“以‘三创’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和“小学研究性学习促‘四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等内容的基础上, 经过额定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确定的新时期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过去的校本培训中, 我们始终将教师的发展置于课题研究之中, 将课题研究放于课堂教学之中, 让教师的发展植根于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鲜活可感。据此, 各学科分别设立了子课题开展校本的培训, 语文学科通过“快乐作文”这一子课题探索听、说、读、写的师生心理特质和具体方法;数学学科则通过“有效课堂”的研究来探索有效性与学生心理的辩证关系;科学学科从实践、创新方面来研究创新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艺术类学科则从学生的感观入手让学生获得幸福的心理感受……因而, 在以课题为平台的校本研究中, 我们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培训模式:菜单式培训, 分层式培训, 跨学科培训, 行家引领培训, 专题培训, 同题研究培训, 跨校际培训, 校内培训……
(一) 菜单式培训: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学初, 学校结合这一课题研究向全体教师发放了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问卷调查, 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效能以及学习策略使用的调查和观察, 整理收集到的基本信息, 根据教师的困惑和他们期望的培训方式、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形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前测信息。
(二) 行家引领培训:
为了使老师们明确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增强对这一课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了科学论证, 邀请了台湾实践大学陈龙安教授进行了“创新学习”的讲座和互动交流, 市教科院龚春燕教授、胡芳老师进行了《课堂的生命:适应与创新》《快乐学习, 快乐研究》的培训, 邀请了重庆师范大学刘东刚教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 邀请市教科院杨世碧老师进行语文教学“上课、评课”的专题讲座, 邀请了重庆市教育学院仁远昌教授、美术专家进行了作文教学和美学研究的培训……同时, 还利用校内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这一有利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各学科组及全校教师进行了不同的培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分层式培训:
为了使这一课题研究更卓有成效, 学校组织各级骨干教师相互签订或与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合同, 并对师徒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考核。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在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上, 要求骨干教师在三个能力方面“上档次”;科研能力上档次, 教学及指导能力上档次, 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档次。在对新教师的培训上, 重点抓教学基本功训练, 如三字一画练习, 开展了书画展、基本功表演赛、解题技能大赛、临场教学设计比赛、网络操作比赛、课件制作展示大赛。另外, 还针对“快乐学习”这一课题举办了名师、成熟期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教师的展风采活动, 比如语文学科针对不同年段, 以“快乐作文”为切入点进行专题探讨研究, 如低段开展的“快乐识字”“快乐说话写话”, 中段开展的“快乐片断练习”, 高段开展的“快乐习作”, 使老师通过培训研究,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快乐学习”策略, 创建快乐课堂, 努力让课堂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 让学生乐学、会学, 以此推进和带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再譬如针对数学学科教师所反应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何为有效课堂”“策略有哪些?”“实施有效课堂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一系列问题, 与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开展了“关于实施有效课堂”的上课、汇报活动的同题研究;同时邀请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来我校, 通过与我校青年教师同台上课, 并开展名师论坛, 拓展教师的视野, 使大家对“有效课堂”又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四) 跨学科培训:
为了打破老师们的学科本位思想, 学校组织老师们跨学科听课、教研, 拓宽了视野, 丰富了教学策略和方法, 使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交融, 以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高。比如科技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科技馆相关设施如何使用方面的培训;同时结合奥运年进行了“奇思妙想迎奥运”——如何进行创新小发明、小制作的讲解与培训, 为学生在科学领域快乐地体验、学习奠定了师资方面的基础。再比如区名师论坛, 区数学教研活动, 邀请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研讨, 培养多元化的教师,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 多种专项培训:
为了让学生真正在课堂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无疑是很好的手段。作为全国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基地, 我校电教组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远程教育、课件、PPT制作, 专题网站制作、博客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同时, 还与同级兄弟学校开展了同题研究;为了发挥示范校在西部学校的辐射作用, 学校还与对口广阳镇小学、忠县望水小学、合川凉亭小学等学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每一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对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及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目标进行阶段小结, 写一篇心得体会。结合学校的漂书活动倡议老师们多读书, 要求每学月交有一定质量的教学随笔一篇, 定期总结交流;启动了特级、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论坛和读书沙龙。安排了本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辅导。组织教师观看学术报告及优秀示范观摩课录相, 使培训形式更加多样化, 教师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 学校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到英国、美国、日本、台湾参观、访问, 学习、交流, 并将所学到的经验带回来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 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教学理念的碰撞不仅拓展了大家的视野, 为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教师, 更是为有效实施快乐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进来, 走出去, 返回来”, 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二、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提升教师全方位的素养
以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为载体,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愉悦教师的情感体验, 此为学生快乐的源动力。为了营造书香校园, 培养师生爱读书的习惯, 学校特举办了“好书诚信传递, 知识快乐分享”的漂书活动, 并定期举行“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的读书沙龙活动、“名师访谈”活动;为了培养老师们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的品质, 落实“珊瑚最红, 孩子最亲”这一教育价值观, 学校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自觉践行珊瑚精神的师风师德演讲比赛, 给老师们以精神上的洗礼。另外, 学校还成立了珊瑚话剧团, 乒乓球俱乐部, 摄影协会, 舞蹈队, 合唱团, 科普工作室、化妆与服饰搭配俱乐部等活动团体。教师风采大赛上, 老师们挥毫泼墨, 展歌献舞, 吟诗作画, 以喜欢的方式展示着校本培训的成果。如此多彩的活动, 既丰富了老师的业余生活, 使其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为其发展为复合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也学生的快乐、全面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效应。
三、加大培训投入, 创造教师终身教育的环境, 保障课题的有效实施, 创建学习型校园
教师素质的提升, 是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过程, 它将伴随每个教师的终身。开展校本培训不仅是时代的呼唤, 更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将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沟通并逐步建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区教委及学校投入了几百万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科技馆等,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基地, 并依靠网络资源, 初步建立起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 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师学习网络, 为教师创造了一个终身学习和跨越时空学习的环境。同时, 学校还订购了大量的学习书籍及光盘充实教师学习资料, 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四、春风化雨, 硕果累累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 为了促进各个课题有效地实施, 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整个学校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老师们刻苦钻研, 积极向上, 团结协作, 牢固树立了现代教育思想, 了解了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 增强了教育改革意识, 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掌握了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说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绩是骄人的.
据统计, 我校大专学历人数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5%, 本科学历占55%, 中级职称占45%, 高级职称占2%, 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占42.5%。在语文、数学、科技、书法、体育等学科形成了完整体系的校本培训教材, 它的使用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正是因为有了老师们在专业领域的不断成长, 学校先后获得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示范级学校, 重庆市文明单位标兵, 重庆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成果先进集体。科研成果捷报频传:我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机器人教育课题国家级实验学校, ”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十佳学校, 体育科研课题《开发体育课程校本教材资源的实验性研究》作为全国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获国家级一等奖,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学校管理文化对小学生道德素养影响的研究》通过鉴定验收准予结题, 《以“三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教学成果奖
张新老师被评为重庆市名师;杨清萍副校长获中学高级职称;唐乐老师在重庆市“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中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 曾雪梅老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匡勇锋、施宇、赵国祥老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林怡老师在全区语文赛课中脱颖而出, 代表南岸区参加市级赛课;李友琴老师、刘雪舫老师分别参加市级思品和健康赛课分获得一等奖;英语赵华、数学杨梅、美术李旭霞、音乐彭昕等教师参加区、市级比赛分获不菲成绩……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育科研;培训
一、关于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育科学研究的情况
人们对英语教师参加英语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英语教育实践的性质,进而促进自身英语教育的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认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每当研讨学生英语听力训练的学习障碍时,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缺乏有效的教学对策。他们习惯地把“学习障碍”归咎于“英语语汇的遗忘”。某些比较注重中国学生常见英语语言分析的教师,也只是“用心地”列出错误频度较高的语言知识点;在他(们)的教学对策中,只是以语言知识点(诸如:人称、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情态等)加以归类,而后进行反反复复的“大题量”、“高强度”的试题练习,让他们的学生在茫茫题海中,以“苦”作舟。
一谈到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许多教师无所适从,不知用什么教学原则,什么教学方法去实施,只是淡淡地认为,利用“新教材”,让学生多听一点;一谈到教学效果,一味埋怨:“从考试成绩来看,到底是语法概念差”。
二、关于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思索
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上述反映出的英语师资队伍素质问题的诸多“事实”,必须作深入的理论思索,以便探求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找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实施途径。
(一)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一因素
对于英语教师教育才能的研究的理论起点,首先应当检察他们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抽象概括水平"对自身教育能力的作用有多大。从实践角度来研究它,这就是看他是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是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
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与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呢?在于他们的思维品质。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思维优势在于,他们能从大量的英语教育经验中提取具体的经验作为自己思维中可供利用的观念,来确定自己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方法。即从a[,1]a[,2]…a[,n]中提取最类似于a[,x]的观念,加工出解决a[,x]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策略。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还具有一种利用上位观念A,进行演绎、推理或派生类属的思维能力,即从A中,任意选择思维途径,或者同时进行两种思维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品质比经验思维型英语教师那种单一思维模式,在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上更胜一筹。另外,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由于理论思维认知结构的建立,能较熟练地改变主体感性经验的性质。这就是说,同样的有关英语教育的感性知识,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和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的感知,有着质的区别。首先,理论思维型的英语教师常常能从英语教育活动中注意到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注意不到的英语教育现象,获得经验思维型的英语教师不能获得的感性经验。
因此,可以说,不能自觉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概念进行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思维,是一种较普遍的倾向。显然,这种经验思维不能提高为理论思维的现象,对英语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进修英语教师进行抽象概括能力训练,采取有效策略,指导他们自觉地提取相应的英语教育理论内容来参与自己的思维加工过程,指导他们高层次地去处理英语教育问题。
(二)缺乏创造思维是阻碍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第二因素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广大英语教师以创造思维去设计教学,以创造思维去解决层出不穷的具有动态特征的英语教育问题。显然,有的英语教师创造思维产品多一点,他(们)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英语教育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多种有效的策略;而有的英语教师在发现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中,拿不出更多的办法,常常给人一种呆板的印象,缺乏创造性的印象。这两者之间在解决英语教育问题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例如,上海市××中学一位一级教师,依照自己数十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了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言错误,他以英语语言知识(如名词的单复数变换、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名词拼写中常的-enec和-ance以及-tion和-sion、常见的重读闭音节的辅音字母的双写、常见的介词短语中的名词带不带不定冠词……等等)为纲加以分类,而后编制大量的试题,让高三毕业学生反反复复练习,并予以熟背。确实,师生都作出了极大的脑力劳动。近年来在会考、高考中如愿以偿,取得了上佳的表现,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赞扬。
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篇9
1、抓课题管理,注重过程;抓课题研究,不走过场;积极宣传,加强联系。《留守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能够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是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也与课题组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因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形式有别于其它课题,没有实在的东西,人家是不会承认的。我们不但实干,披星戴月地走访“留守”学生的家庭,在深夜的灯光下给“留守”学生的来信作一一答复,一次又一次聚在一起研究、讨论、交流……而且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积累,把课题研究做实做好。我们更重视与上级教科研部门联系,以提高课题质量与课题研究水平。在“做实”的基础上,我们加强宣传,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学生。我们的工作在《今日象山》、《宁波日报》上报道过,20xx年1月17日晚上“象山新闻”播放过。该课题现已得到社会各部门的重视,镇团委、妇联、退休教师等社会力量也纷纷参与其中。我不敢说这就是成功,但至少这是一种进步。
2、搞好教科研知识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营造学校良好的教科氛围。我们邀请韩国存老师为全校做“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讲座,我们邀请教科研中心课题研究行家对我们课题组做面对面的指导,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探索。学校教科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的教科意识日渐增强,课题组老师已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课题组老师由上学期的只配合工作、服从工作到今天的积极参与,群策群力,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留守学生”的论坛和联谊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最好的见证。老师们都能自觉撰写论文,虚心请教。今年选送的县级参赛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往年。今年上送论文共26篇。
中心小学科研工作总结 篇10
2015-2016下科研工作总结
****小学
一、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参与活动并督导落实到位,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本学期,校长参加教科研会议3次,参加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十余次。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老师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都要写工作反思,每学期上交一篇读后感或教学论文。
本学期,我们为老师们购买的图书:《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透析作业》,并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
三、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科研素质
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
四、以课堂为阵地,促科研出成效 本学期,学校开展“每人一节展示课”活动。课后,采用案例实证的教研方式组织听课评课,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执教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修改,上传至教研平台供相互学习借鉴。
在教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大力鼓动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五、规范课题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十三五”伊始,我校对科研工作比较重视。学校根据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师的实际,申报了2个市级课题,其中一项被批准立项,4个区级课题,都已申请立项。准备阶段我们工作比较踏实认真,按区里要求一步步实施,6月末,我校佟校长、田校长教研员方广彦老师及我校资深高级教师分别对课题进行论证。通过论证后,我们修改方案,召开开题会,向全体参研教师宣布开题。课题开题后,我校将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课题实施,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一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一学期一次课题中期检查,形成制度,雷打不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六、注重成果的展示和推广,提高教师论文撰写水平。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要求每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年终写成教育教学论文,每人上交一篇。本学期有六位老师的论文评获,五篇发表在《新课程》杂志上。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11
从2003年9月1日开始,总装备部首期科研试验单位初级晋升中级(以下简称初晋中)、中级晋升高级(以下简称中晋高)的专业技术干部在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装备采办系开始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经过两年近十期约千人的教学培训和研究,笔者发现参加培训的人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龄相差较大
参加初晋中、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来自总装备部10个基地、各个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和各个直属单位,中晋高学员中年龄最大近43岁,初晋中学员中年龄最小20岁,年龄相差较为悬殊。
(二)学历参差不齐
参加初晋中、中晋高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中学历从中专、大专、本科直至硕士学历均有,其中以本科学历为主,约占88%以上,硕士和中专学历较少,约占8%左右。
(三)工作经验相差较大
由于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年龄相差较大,其必然直接导致了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学员的工作经验不一致,这就给分班、设置课程内容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较大
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由于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性质又不一致,致使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五)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中晋高学员中,有部分学员因为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原因一直没有学习过外语。
(六)学习目的和目标不一致
参加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学员中,由于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以及所从事工作领域存在不可协调的差异,因此,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期望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时安排方面亦存在很多难以协调到恰到好处的困难。
二、有效提高科技干部职前培训的对策研究
(一)严格执行参训人员选送规定
由于各送学单位选派参训学员的标准不一致,许多单位将培训名额当作一种奖励,根据平时工作表现来确定参训人员,有的单位则将培训名额当作一种硬性规定任务,随便点个人员敷衍了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部分单位派来的学员是那些工作走的开的同志,这些学员甚至不知道到此来学习的目的。当然,大部分的送学单位还是严格按照培训通知的规定来选派学员,但由于前述单位选送的学员导致参训学员层次不一,譬如,部分学员已经通过职称英语或职称计算机考试,有的学员已经评上中级职称但仍在初晋中班学习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设置。
鉴于此,必须:1、在培训通知中明确规定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是拟晋升中级职称或晋升高级职称的同志,并且是即将参加职称计算机和英语考试的学员。2、对各单位送来的学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于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学员按规定严格送回原单位,并对原单位送学主管部门呈报总装上级主管部门,以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二)编制适合学员实际情况的相关教材
由于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均是采用辽宁两个出版社联合编制的教材,其中逻辑结构不合理,内容缺乏内在连贯性,且有许多错误未能得到更正。英语教材比较正规。但两者均有共同的缺陷,就是相关辅导资料几乎没有。同时,其它课程的教材几乎是临时指定,缺乏连贯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编制适合当前学员实际水平和当前总装科研试验部队科技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求的相关教材。
鉴于此,必须:1、深入总装科研试验部队日常工作实际调研,根据科技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实际需要,编制相关的教材。2、必须保证足够的专项经费以促使该项任务及时、顺利地完成。
(三)根据学员实际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
对于各单位选派来的学员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实际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员学习到对应于他们相应水平的知识,从而能够保证所有学员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使他们不虚此行,使各种资源物尽其能。
(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设多种教学模式
根据总装科研试验部队目前承担的任务,按照信息化部队建设的要求,同时根据培训人员、培训任务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中心的继续教育可以而且应该采取多種有效途径和各种灵活形式。在授课方式上,要注重培养学员综合能力(比如提高科技干部研发的能力),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增设选修课和讲座。在对外联系交流上,与地方建立稳定联系,及时补充新技术。参观著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兄弟单位,不仅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 篇12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2.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或者是上传下达者,首先自身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精神。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严谨求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把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掌握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科研院所自身性质决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站在发展前沿对科研形势、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是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政策精神, 把握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
2.3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多学科、跨专业、 跨单位的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技术障碍,如设备、人员矛盾等,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协调项目实施中人员、设备、物资的调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出现意外情况,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寻找对策,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支持。可以说,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作的关键。
2.4创新意识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3]。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之源, 行政管理同样离不开创新。行政管理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探索和建立适应科研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阻碍科研发展的政策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 既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能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
2.5服务意识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科研一线服务。要做到服务下行,服务前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各学术梯队构成及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要替科研人员多考虑,在下发各类通知时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 全方位提高素质。
3加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4]。科研院所应重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
目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主要由3种人员组成:一是来自科研一线的专业人员转岗,这一类人员对科研工作比较熟悉,对管理工作比较陌生;二是来自于其他职能部门,这一类人员对管理工作较为熟悉,对科研工作则相对陌生;三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管理系学生,这一类人员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但对科研工作比较陌生,对实际管理工作也不熟悉。
行政人员的培训应当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形人才。
3.1加强科研院所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应多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管理专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可采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的形式, 也可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同类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了解相应的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等。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人脉优势,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最新的理论,培养自己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3.2加强科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管理工作,又必须全面了解科研院所总体科研形势和最新研究进展, 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中出现脱节现象。行政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多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院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3.3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训
科研院所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知识,适当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英语能力、伦理素养、人文底蕴等。
3.4加强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如果只讲奉献,只会使管理人员疲于奔波, 忙于应付,严重的会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造成队伍的不稳定。科研院所应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对他们实际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对于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宣传,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
4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普通单位的纯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科研院所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凝结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因此,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工作的关键,这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去适应新形势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高要求,而且需要科研院所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开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健,沙莉莉,吴超.医院科研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43-44.
[2]庄俐.如何提升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2):110-111.
[3]徐志远,徐浩然.浅谈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的加强与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3(5):94-95.
【小学科研培训班总结】推荐阅读:
大寺中心小学科研总结20006-29
小学教师个人科研总结10-25
南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06-26
2011-2012上学期金厂小学科研总结07-15
三转弯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09-23
长堰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11-04
官坡小学2011教科研工作总结06-10
孙楼镇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05-27
南站镇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10-13
台头镇第一小学德育科研工作总结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