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共11篇)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
北方联合电力公司高头窑煤矿 职业卫生档案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及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矿员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矿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一)人力资源部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室,负责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二)负责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和人数的核定,配合卫生机构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负责职业病人的诊断与职业病鉴定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管理。
四、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一)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1、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企业性质、上级主管单位名称、矿址、通讯方
法、法人代表姓名及其他的企业基本信息;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状况;(3)、主要产品;
(4)、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等;
2、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或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职业卫生专篇、职业病危害评价、设计审查、卫生防护设施验收资料;
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维护使用情况资料;
7、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8、既往的职业危害与职业危害事故资料。
9、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整改措施。
10、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及报表。
11、职业危害申报现场核查意见书。
(二)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1、健康监护档案册。
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3、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
4、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名单及复查结果报告。
5、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
6、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三)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部室应建立职业病诊断档案并永久保存,档案内容应当包括:
1、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2、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诊断用所有资料;
4、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等结果报告单;
5、现场调查笔录及分析评价报告。档案的保管: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归档资料应为原件,如原件无法归档的,必须在复印件上注明原件存放地并由提供者和提供双方签名。归档资料纸张质量和规格要求,书写必须用碳素墨水,蓝黑墨水符合档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彩笔,纯蓝墨水、红墨水、涂改液等,切实做好“七防”,即防潮、防虫、防火、防盗、防尘、防鼠、防晒。
档案室要保持清洁卫生,档案资料摆放整齐,便于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业务,准确、及时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服务。归档资料排列、编号、编目、应规范有序,编制正确,符合资料归档
要求,按时间、单位、体检类别、件号排列装盒,以查早方便为原则。并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对所保管的档案资料,要经常查看,发现破损和字迹不清的,要及时进行修补、复制,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卫生行政部室、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要提供相关的档案资料时应提供复印件,注明:“与原件相同”,并签章。
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档案的借阅:
各有关部室、单位、个人查阅档案资料,须持单位介绍信或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并履行登记手续,对所查内容、利用目的作详细登记,必要时提供复印材料。
档案原始材料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须外借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进行。
对借阅的档案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不得拆卷、标记、涂改档案资料,归还时保证档案完整无损。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一矿一档。主要包括与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合同书或协议书;用人单位提供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资料;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病防护设施等资料;受检人员花名册(即工人体检一览表)即劳动者相关信息清单;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书和其他资料,病与每年12月25日归档。
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标准、规范,职业病诊断标准等档案。
各级来往有关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文件档案。计划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总结档案。宣传培训资料档案。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2
1 职业卫生实验室管理要求
①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布局合理、整齐有序。②应健全安全操作规程, 水、电、气管线路布局应符合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防尘防毒设施。③应配备防火、防污染、控制进入等安全措施。
2 职业卫生实验室检测工作中的安全实施要求
①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完整的实验室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建立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②实验室卫生环境秩序。实验室应与办公场所独立分置,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需按规定穿戴工作服, 实验室物品应按固定位置摆放整齐, 实验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 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气门窗和仪器是否正确关闭。③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应包括用电安全、防火防爆、防中毒及防烫伤灼伤、防腐蚀等。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大功率实验设备 ( 如原子吸收、马弗炉、烘箱、微波消解设备等) 应用专用电线, 防止超负荷用电着火。新购仪器应由专门人员进行调试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长时间搁置的仪器在重新启用前应检查其绝缘情况, 如有破损修理后方可使用。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材、急救箱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可燃气体查漏应使用肥皂水, 易燃液体使用应远离火源。
实验过程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尽量避免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样品准备间、分析室应有通风排气装置, 实验区域应配备喷淋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并安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常用有毒物质的摄入途径、中毒症状以及急救办法。尽量采用低毒试剂代替高度试剂, 使用挥发性试剂时应打开通风设施, 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④化学药品安全管理要求。实验室中标准样品、试剂及溶液应有明晰标签。化学药品应分类陈列整齐, 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易燃易挥发易腐蚀品种应单独储存。称取试剂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用后盖好, 不得使用过期或变质试剂。易燃易爆试剂应贮存于铁柜中, 柜顶应有通风设备。
⑤实验室仪器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及仪器操作规程合理操作。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 保证准确可靠, 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领用时要认真填写仪器领用登记表, 并检查仪器性能是否正常, 归还仪器时要保持仪器外观清洁, 性能正常。
⑥压力气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压力气瓶必须存放于通风阴凉干燥、隔绝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内并分类存放, 使用时需直立放置并加装固定环, 可燃气瓶不得进入实验楼内。充装有相互接触可引起燃烧、爆炸气体的气瓶 ( 氢气、氧气) 不能共同存放, 也不能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存放。气瓶及减压器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和气密性实验。排放余气时要打开门窗, 让空气充分流通, 防止窒息。
⑦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实验室需按规定设置收集容器, 随时分类收集、分别储存各种废液、固体废弃物。废液、废固收集器应无破损且不会被腐蚀, 容器本体及存放点需贴危险标志、警示牌。实验室强酸强碱需经稀释、中和处理后放入废液收集器中。有毒、剧毒品、不相容化学品的废弃物要单独存放, 且有相应的安全标签 ( 化学品名、紧急处理方法、联系人等) , 不可与其他废弃物混放, 以免发生反应产生危险。废液收集后统一处理, 联系有废液处理资质的厂家集中回收。
3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发生火灾时, 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防止火势蔓延。若火势较猛应选择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实验室发生中毒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不得延误。实验室发生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 若距离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棍或者竹竿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并立即联系医院急救。实验室发生强酸、强碱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水清洗, 再分别用低浓度的弱酸或者弱碱进行中和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4 结语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明确人员管理职责, 树立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 培养规范操作技能, 并采取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和保护设施, 建立紧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对于职业病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鲍敏秦, 张原, 张双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01) :188-191.
[2]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S].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 2013, 9.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劳动防护;职业健康;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为防止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所使用的防护装备。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企业生存的天字号大事,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决定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质条件的影响,粉尘、瓦斯、顶板、水、火、有毒有害气体仍是对职工造成身体伤害和发生职业病的主要因素。劳动防护用品能防止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已经实现安全生产十四周年,成绩的取得与该矿高度重视劳动防护管理体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该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健全了劳动防护管理体系,促进了矿井的长治久安。
1 加强宣传引导,正确认识劳动防护的重要意义
该矿历来重视劳动防护工作,把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管理体系,建立劳动防护管理长效机制作为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重要途径和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举措。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劳动防护的重要意义,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提高职工对劳动防护的认识。实践证明劳动防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在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维护矿区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运用系统理论,有机结合劳动防护管理各环节
系统理论的主要思想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劳动防护的计划、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涉及不同的单位部门,各个单位部门的工作都会对劳动防护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产生影响,该矿一直将劳动防护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劳动防护管理工作,矿属各单位部门都能各尽其责、分工协作,确保劳动防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3 完善制度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管理工作
为加强劳动防护管理,该矿严格制度、严格发放标准,并根据上级劳动防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办法》,对劳动防护的计划上报、配备标准、发放、使用、报废、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详细规定了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为劳动防护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在人员配备上,该矿安排专职劳动防护管理员负责全矿劳动防护用品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并建立劳动防护用品质量信息反馈台账和检查记录,及时解决劳动防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强化过程控制,规范劳动防护管理流程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普通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实行生产条件资格认可制度。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九类:头面部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部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和护肤用品。
3.1 劳动护品计划
专职劳动防护管理员根据《劳动防护用品标准》,运用《劳动防护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出从业人员即将到期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型号,统计汇总后形成劳动防护用品需求计划,上报给采购部门按计划采购。
3.2 劳动护品采购
为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采购部门在采购时认真审查生产企业及产品的相关证件,如《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劳动防护用品生产条件资格认可证》、《劳动防护用品经营资格许可证》、《安全鉴定证》、国家法定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凡证件不全者,采购部门严禁采购,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矿井。
3.3 劳动护品验收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在入库前,矿组织安全部门、采购部门、工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入库,验收不合格立即退货。各使用单位在领取劳动护品时若发现质量存在问题,应拒绝领取,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本单位负责人和专职劳动防护管理员。各单位部门对不合格产品实行“零容忍”,绝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流入使用者手中。
3.4 劳动护品发放
劳动防护用品应在上批防护用品有效期满前发到使用者手中,发放时严格按照《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和《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的规定,不擅自缩小或扩大发放范围,不擅自提高发放标准。实行综合作业,岗位兼并代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其从事的主要工种的护品标准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重复发放。
3.5 劳动护品使用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认真检查其防护性能及外观质量。该矿采取组织专门人员在各基层单位班前班后会和副井口现场演示,制作张贴“如何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宣传画报,在矿电视台制作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专题节目等方式教育引导职工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确保职工人人会用、人人安全。
3.6 劳动护品报废
为防止报废劳动防护用品流入使用者手中,该矿制定了报废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如《安全帽回收管理制度》,建立报废台账,严格交旧领新制度,由使用单位集中回收旧安全帽,交到指定单位,按规定统一处理。报废公管工作服由服务队统一回收管理,拆除编号、标签,打包后贴上报废标签,交到指定单位,按规定统一处理。
4 实行微机管理,开发劳动防护管理信息系统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4
一、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二、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三、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四、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五、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救急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六、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
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七、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八、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九、对承担检维修的特殊工种(放射、电焊、高空作业等)人员,必要时需组织检维修前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应立即通知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
十、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企业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十一、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5
一、新职工入公司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工作。
二、采用先进科学的生产备,减少有毒物质、噪音的产生,发现问题应采取相应可行的措施进行治理,并限期解决。
三、对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要加强维护,定期检查,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昌、滴、漏现象。
四、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五、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现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
六、职业病的范围和珍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珍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七、切实做好有毒有害物品的保管、使用和废料的收集、销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八、对有毒作业场所设置监测设施监督点布置合理,监测率应在90%以上。
九、建立企业卫生档案,认真检查、控制和治理有毒有害因素,并登记有档。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6
职 业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2016年06月20日发布 2016年06月20日施行
编制:段文龙 审核:朱杏康 批准:黄苗康
宁夏晶隆石英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为了搞好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切实保障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讨论编制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汇编》,经组织相关人员修改完善和审核,现予以发布,从 2016年 06月20日起施行。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安全生产防范意识,确保人身安全和公司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为公司的健康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宁夏晶隆石英有限公司
总经理:黄苗康
2016年 06 月20 日
目 录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8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11 职业病防治工作自检自查制度....................................13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14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目的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公司安全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3.术语定义
3.1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害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3.4有害作业:是指在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4.组织机构与责任
公司安委会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主管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4.1组织制定(修订)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贯彻执行。4.2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4.3制定公司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4.4直接领导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4.5组织对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4.6定期检查各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4.7定期听取各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4.8对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4.9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5.管理职责 5.1总经理职责:
⑴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⑵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⑶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⑷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危害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⑸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进行建设,切实做到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⑹亲自参加公司内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⑺对公司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5.2主管副总经理职责:
⑴严格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等,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
⑵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公司存在的职业危害重大隐患和问题,不断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保证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经费等投入的有效实施;
⑶保证公司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的运行所需人力、物力; ⑷及时、如实向市安监局报告职业危害事故。5.3安全部职责(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
⑴安全部负责公司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
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⑶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⑷组织人员落实好本公司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工作;对有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项,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⑸负责制定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将职业健康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到相关责任人员,并监督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查处相应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
⑹负责职业健康其他相关工作。5.4办公室职责
⑴负责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的就业(上岗)前体检和离岗时体检,对职业禁忌者提出处理意见。
⑵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⑶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⑷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⑸建立、健全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5.5车间主任职责
⑴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公司制订的各项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车间主任是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⑵负责对新职工和换岗职工的车间级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对特殊工种必须坚持证上岗。
⑶经常进行安全检查,督促职工穿戴劳保用品,做好文明生产,及时组织力量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⑷发生伤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应保护好现场,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落到实处,同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5.6从业人员职业危害岗位员工职责
⑴ 参加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⑵ 正确使用、保管各种防护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⑶ 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主管部门报告;
⑷ 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立即向公司安全部报告。6.职业病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车间、部门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7.防护措施
7.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⑴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⑵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⑶工作现场在进行原材料运输、加工等生产工艺中,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⑷对有害介质储罐和设备管道加强监测检修,防治跑、冒、滴、漏,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⑸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7.2个人防护措施:
⑴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选择正确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⑵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工作中采取相对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戴防尘口罩。
⑶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作业环境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
⑷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工作人员要正确佩戴防护耳塞,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
⑸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8.职业安全检查措施
⑴公司除进行的经常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综合检查,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⑵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要有明确的检查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以达到检查效果。
⑶安全检查应当始终贯彻领导与员工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整改解决的问题,应制定出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9.考核
安全部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考核100-300元。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1、目的
为了搞好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切实保障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委会研究决定,制定本计划和实施方案。2.适用范围
本方案和计划适用于宁夏晶隆石英有限公司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4.职业病防治计划 4.1检查计划
4.1.1公司每年安排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以便在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宜从事某一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职业禁忌征者,不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4.1.2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是,便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处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4.2建立劳动者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
公司依据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了职业卫生和员工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
4.3 消除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
4.3.1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和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4.3.2搞好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防止有害物质的2次污染。4.3.4合理使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4.3.5在可能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或因进行设备检修而不得不接触高浓(强)度有害物质时,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4.3.6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4.4对女工要给以特殊保护。
4.4.1不安排女工及正在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有禁忌的工作。4.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护知识。
4.5.1领导和员工要通过培训,学习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和法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知识。
4.5.2提高对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危害重要性的认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4.6 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4.6.1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6.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4.7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和劳动能力鉴定
职业病患者在治疗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工作的,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5.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
5.1每天对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公司在招聘每位员工时,组织应聘者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做到招聘人员,身体健康在先,保证所有招聘来的员工身体适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便于对员工身体的跟踪监护。
5.3公司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档案具体记载了以往的职业接触史,职工工作岗位的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职工进入该岗位的时间,在岗时间。
5.4职工的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必须记载每位职工的以往病史,职工进厂前,进厂时,具体的在岗中的的各次检查记录。把每位职工的身体状况同职业结合起来,全面、具体的分析每位职工的健康状况,使职业性危害早发现早治疗,保证每位职工的健康。
5.5每年请具有监测资质的检测部门对车间设计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周组织进行全厂卫生大检查,进行清洁生产,给职工提供一个清新、干净的工作环境。
5.6按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特殊作业提供特殊劳动劳动防范工具。给对有粉尘的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给对有噪音岗位作业人员发放防噪音式耳塞;加强对可能产生职业性危害岗位工作人员的防范,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5.7作业场所设计符合卫生要求,尤其是杜绝有害因素的发生源,使接触者受到的影响减至最低限度,改造能导致产生有害因素的工艺过程,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5.8设置职业病防护装置、卫生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
5.9根据各岗位生产特点,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早起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2、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卫生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3、公司做好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4、定期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5、用人部门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6、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7、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8、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9、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10、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职业病防治工作自检自查制度
为了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3、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b)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d)有配套的更衣间等卫生设施;
e)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f)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4、本单位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应当向安监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安监部门审核同意。
5、建立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6、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制度 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本企业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有关事宜。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宁夏晶隆石英有限公司。3 职责
3.1 生产单位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生产作业场所要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救援设施。
3.2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现场人员要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3.3 发生事故后,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3.4 对在事故中遭受职业危害的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其具体情况,并组织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3.5 公司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职业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并形成事故分析报告。
3.6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台账,事故调查的报告有关资料要存档保存。
卫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篇7
1 医疗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常见以下问题, 对于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1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够
医院管理的专业职称体系尚未系统形成, 晋升职称后不能获得相应的工资待遇, 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动力, 难以在工作中实现全身心投入。很多管理人员依然重视技术业务的学习, 但不深入学习研究管理工作的有关知识, 引起管理队伍产生不稳定性, 管理干部专业素质不足, 对于医院发展及改革均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1.2 卫生管理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
医院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医护人员, 均未接受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 且新时期医院的有关管理知识不足, 难以胜任管理工作。很多具有较高资历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够系统, 在管理工作中借助以往的工作经验, 使管理方法无创新性, 思维无活跃性, 严重脱离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使相关工作开展的效率普遍不高。
1.3 医院人才选拔制度不科学
医院管理作为一门新型学科, 具有较广的范围, 考核形式尚未形成具体标准。医院管理人员对其职责与权利不明确, 难以对工作开展进行有效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方式与考核技术人员的规定较为抽象, 难以实现对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客观真实反映, 且相关奖惩机制不完善, 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 提高卫生管理队伍整体水平的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与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管理竞争是医疗机构之间竞争的关键所在, 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使卫生机构适应现代化管理, 需要建立相对较为专业的卫生管理队伍。
2.1 构建相对完善的卫生管理培训体系
对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基础, 因此, 应构建完善的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体系。新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 对卫生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岗位培训, 并定期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奖惩制度, 以考核管理人员工作情况, 进一步实现岗位培训的制度化。
2.2 健全卫生管理人员的相关制度
卫生管理人员应将管理作为唯一职业, 不可承担有关技术业务工作, 并确保担任管理工作的技术专家将精力主要放在管理工作中。薪金待遇等相关制度的制订需合理, 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卫生管理队伍健康发展[2]。
2.3 健全卫生管理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开展卫生管理队伍建设应不断提高资金支持力度, 为资金来源做好保障。资金投入应采取多元化政策, 有效利用不同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正常实施, 以利于卫生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2.4 完善卫生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针对卫生管理人员建立较为完善的任职标准及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 符合有关任职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考核合格后, 方可持证上岗, 进而确保卫生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以利于卫生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卫生管理队伍建设质量受新时期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改革之间的竞争以及医院卫生管理队伍整体质量的直接影响, 针对日益深入的医疗卫生改革及广大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医疗机构之间呈现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 因此卫生管理队伍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医疗卫生机构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需不断加强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重点培养卫生管理专业人才, 进而确保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以利于构建良好的就医环境, 促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林书.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思考[J].中外医疗, 2010, 11 (17) :36-38.
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职业卫生 管理 问题 对策
1、引语
职业卫生管理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职业危害问题显得日益复杂,随着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转变,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2、问题
2.1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认为只要有了企业效益,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职业卫生抓与不抓,无碍大局。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办企业就产生职业危害,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2.2 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职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没有对职工尤其是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不愿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 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拼命加班加点,以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2.4 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
3、问题解决对策
3.1 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职业卫生工作说到底是政府的责任,建议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各有关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落实奖惩。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督促其强化对所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管理,从基层抓起,抓薄弱环节,整体推进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问责,责成其进一步完善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具体实施监管。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宣传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可不容缓。因此,首先要面向全社会宣传职业卫生工作,让社会各界都了解职业卫生知识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的局面。再是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特别是强化对用人单位、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通过宣传让其掌握相关法律规范及其权利义务,依法控制职业危害,搞好职业病的防治,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另外,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职业病防治先进典型,树立样板。同时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和跟踪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职业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3.3 从源头抓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企业审批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职业危害问题,严格准入标准,对涉及职业危害较大、较多的项目,必须经过多部门联合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对已通过审查批准的企业,督促其严格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对所用的设备和生产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不明毒性的化学品,对没有明确名称,以代号来代替的不明毒性的化学品,一律要向供应商索取相關成分的资料,同时制订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卫生应急措施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控制职业危害。
3.4 明确部门职责,理顺监管体制
实践证明:职业卫生管理落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监管,只有进一步强化监管之职,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首先要明确部门职责,并建立联动机制。还要解决多头执法问题,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维护职业卫生法律的严肃性,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到位。
3.5 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工作机构,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职业危害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若没有健全的机构和适应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很难履行监测职能。现行体制下必须建立健全相应机构,配备懂专业、熟练掌握监测技术人员,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健康等,按照有关规范进行监测,并建立评价制度,同时还要强化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监测水平,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当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归纳出了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总结出了解决对策,对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圣庆,刚葆琪.职业卫生管理问题[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05):65-66.
[2]李琼燕.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03):79-81.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9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2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员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在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4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实行专人管理,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5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职业健康培训。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篇10
第十七条 实行就业前、在岗和特殊健康检查、职业病人离退后复查。
检查结果必须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第十八条 职业健康体检岗位人员名单由职业健康科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提出,报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应及时报送公司职业健康科。
第十九条 各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公司职业健康科报告。
职业健康科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确认为职业病的,应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我公司实行接尘人员每年检查一次。接触噪声、振动人员每2年检查一次,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各部门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第二十一条 职业病的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实施。
第二十二条 职业病体检、医疗及营养费等待遇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规定执行。安全生产委员会掌握发放标准。
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健康培训等的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 根据有关职业病报告管理规定,职业健康部门要按照《职业病统计报表》的格式定期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我公司职业病发生、发展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1
一、比对分析,找出差距,发现改进机会
现代企业如能紧跟时代管理步伐,建立了包括职能部门在内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并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系列。企业的安全生产就能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对照,管理的差距和不足还是显而易见。
(一)现有安全管理在系统性、充分性方面表现不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形成较为严密的管理系统。1.在组织结构上,标准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就是说安全管理不只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生产系统的工作,而是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科室都有密切联系,他们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要以文件形式明示并告知。2.在管理程序上,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部门、岗位之间推卸责任,管理的作用、职责和权限是通过管理程序文件规定来实现,如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处理管理程序等。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为实现具体要求做出了规定,为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寺续适宜性提供了基础。
(二)对法律法规、持续改进关注不够。标准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如国家、行业标准)的程序,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将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是强制性要求,对组织及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组织判别不可承受风险的依据之一,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点。过去,我们往往遇到法律问题找法律,被动地去理解、去执行;持续改进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这个改进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过程的持续改进,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现场安全管理等全面改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现场安全检查、整改的持续改进。
(三)职业性危害是职业安全健康不可轻视的问题。所谓职业性危害,指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安全管理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上,把职业性危害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出现类似问题与政策引导、企业生产工艺设施、技术条件、资金状况、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关系有关。这一问题将随着劳动工伤事故的减少,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表现的更为突出。
(四)现有安全管理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比较,不足具体表现在:未建立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培训、意识和能力,文件、资料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等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和资料识别不充分,相关文件查询途径不清晰,记录保存期限不明确,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工作衔接不够;绩效测量和监测未建立体系化管理,自查整改仅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没有管理评审活动等等。
上述发现的问题为准确、有效地建立体系提供帮助,为体系建立后满足适宜性、符合性、有效性要求提供了保证。
二、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
有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之前已先后通过质量体系、计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各体系三个层次文件和记录管理覆盖范围各有侧重、各有交叉。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就面临多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管理的兼容与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是整合型管理体系涉及的问题。为此,要对几个体系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找出体系要素相近或相通的规律,紧紧围绕职业安全健康特点,对培训、文件、协商与沟通、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管理等通用管理程序文件进行适当调整,编制相互兼顾又有区别的控制程序文件。由于职业安全健康要记录运行控制过程的表格很多,有原、辅材料进出、生产过程控制、设备检测、工业卫生监测、员工职业健康体系、工伤报表等等,为此,要在职业安全健康记录编号时,只要是职业安全健康可用的记录表的记录编号,保留原有编号,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记录管理;职业安全健康需要且没有编号的记录表格赋予职业安全健康自己的编号。这样,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就有多种编号,但每个记录表格编号又是唯一的,不影响各体系检查验证效果。在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独有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时,充分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点,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多体系整合提供了借鉴。
三、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宣贯工作推进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基础是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为控制风险,必须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而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序,确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可承受风险制定措施予以控制。对大型联合企业,生产工艺复杂,设备、设施大型化,生产连续化,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只有当全体员工认识、掌握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首先要从体系宣贯入手,组织领导干部、管理干部,体系内审员、联络员和关键重要岗位员工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场次的体系知识培训;通过会议、厂内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系统宣传体系方针、目标及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知识;或在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编辑成问答题,刊登在企业内部小报上,向全体员工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知识。其次,依托班组安全活动的基础,在员工完成“三不伤害”防护卡的危害识别前提下,按照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别、确定风险的步骤,组织全体员工对作业危害进行辨识,填写危害因素基础调查表,由专(兼)安全管理人员确定风险级别并制定对策措施。第三,借助每月安全检查、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机会,检查和督促体系建立计划的完成情况。第四,把在内审、管理评审、外审一阶段、二阶段开出的轻微不符合项、观察项或反映的不足、存在的问题等,收集整理归类在局域网公布,为责任单位和相关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及时整改提供信息,促进体系建立与实施。
四、遵循管理原则,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对大型企业,管理幅度大、层次多,职业安全健康涵盖所有生产和办公区域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要根据体系要素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职责,部门、单位按管理职责要求,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一)文件管理。公司职业安全健康程序方面的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批准、分布、发放、使用、更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安全要求起草,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受控文件主要通过电子网络管理;需用书面发放受控文件的按规定领用签收;部门、单位制定发布的涉及职业安全健康文件和资料的文件,需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部门备案,保证文件在满足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做到最小化。
(二)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为了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更为严密些,要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水平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承受能力,把可能造成重伤、急性中度中毒以上事故作为评价不可承受风险的划分准则。辨识出不可承受的风险。为加强抗风险能力,应本着不求全齐备,集中精力和现有资料,把主要的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好的原则,对不可承受风险项目再次分析评估,确定出公司级重大危险因素和厂级不可承受风险,分级有重点地采取针对措施。对满足《重大危险源辨识》条件的甲、乙类公司级重大危险源,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分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方针的保证。要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寻找管理方案。要把项目中污染大,环境作业条件差的项目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首选,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基建技术改造管理部门按职业安全健康“三同时”要求管理建设项目,工程项目组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配合完成。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放置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有利于方案管理,特别有于职业危害源头的治理。
五、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保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条件是:熟悉体系标准,掌握审核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具备有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和工作经验,办事公正、客观等。体系内审员不仅仅只是为组织进行内部审核时才发挥作用,而应当把内审员当作体系运行的常规力量来组织管理,为他们提供机会,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建立体系初期,要求体系覆盖的部门、单位指定专人参加体系基本知识培训,作为今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联络员加以培养。在联络员中鼓励参加内审员资格证书考试,特别是安全系统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初始评审工作,参加所在单位危害辨识的组织协调,学习运用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标准的认识理解,为各单位体系宣贯提供有效的师资,可以组织内审员第二次异地脱产学习,并增加了新的学员。
在能力上给予锻炼实践的机会。如在初次内审时,尽可能让每个内审员有学习实践机会,每组配备了多名内审员;在两次外审中安排内审员担任审核组向导,兼负观摩学习、记录和引导的职责。每次审核结束后组织内审员进行讲评,并把记录下的不足和存在问题汇总公布,便于借鉴整改。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职业卫生管理07-29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08-29
用人单位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正式文件12-01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7-24
新职业卫生管理制度09-0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改11-03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09-29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责05-12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制度07-22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程序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