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024-08-27

印刷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通用8篇)

印刷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1

印刷车间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主要存在职业危害因素:

在机印车间主要有有机溶剂、噪声对人体存在危害。

二、控制措施:

1、工程控制:注意通风,增加空气湿度。

2、个人防护:佩戴防毒口罩、手套、耳塞。

3、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喝水。

三、应急措施:

1、有机溶剂

皮肤接触,用肥皂和清水清洗。

吸入大量挥发物,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处。眼睛接触,清水清洗后就医。

泄露时污染区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火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露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砂土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储存场所,以待处理。

2、噪声

噪声污染较为严重时应立即关闭产生噪声的机器设备

四、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

4、依一级保养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6、喷雾设备正常使用,降低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

7、现场作业严禁用铁器敲打,以免产生火花,导致火情。

8、配好油墨需用二次容器接盘,以免流在地上,造成滑到。

9、工作完毕立即洗手。

印刷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统称“职业卫生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按照法律的要求,我们于2006年开始研究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框架及管理体系,2007年在攀钢开展职业卫生档案工作[1]。2010年,有近40个厂矿、200余个车间进行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笔者结合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实践,对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如何管理进行了探讨。

1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系统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系统管理是从战略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管理的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有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从文献报道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管理形式多样。李蓉[2]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开发研制了《长城钢铁公司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但该系统于1999年前开发,相关内容不够全面,不能适用新的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鲁铎[3]开发研制了粉尘作业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但该系统仅针对粉尘作业职工,而非整个大型企业全面反映职业卫生工作的职业卫生档案。对此,我们认为要使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并通过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推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使职业卫生档案能够准确、完整的反映职业病防治工作全过程,需要以系统管理的思想,从战略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管理。这种战略思想是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从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入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求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以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构成一定的组织框架,以记录职业卫生工作活动为内容,通过戴明PDCA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的一个有机整体。见图1。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按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规范企业各项职业卫生工作,持续改进。在这个系统的每一环节中,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应责任明确、工作具体,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工作围绕核心持久运行[1]。

系统管理的作用在于:①解决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卫生工作的关系问题。职业卫生档案不是简单的为建档而建档,而是用人单位通过建立、更新职业卫生档案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②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目前,职业卫生档案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一些大型企业建档形式多样,存在内容不全面、管理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等问题;更多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是被动进行,不知道如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制定企业或地区职业卫生档案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全面涵盖国家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要求,在规范用人单位建档的同时,也为企业完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具体的工作目标。③便于职能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职能管理部门包括企业内部职业卫生工作管理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2003年,中编办把部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划给安监部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由2个部门负责。用人单位为接受监管做重复工作,有些监管处于无从下手的被动阶段。如何将重复变高效,将被动变主动,规范的职业卫生档案可为职能管理部门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性监管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④实现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有机结合。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果没有一个着眼点使3方责任明确,往往会出现用人单位为监管而临时性、突击性的做职业卫生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专业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通过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以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为基点,各行其责,共同把职业卫生档案做好、管好、用好。最终达到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之目的。⑤为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系统管理是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没有系统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内容的逻辑关系,信息化管理则无从做起。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建档工作效率、职业卫生信息使用效率、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效率,实现职能管理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用人单位3方相关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质量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质量管理体是从战术上解决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问题,决定了职业卫生档案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

在攀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中,档案的质量控制贯穿该管理系统的全过程。见图2。通过技术标准的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监管考核予以实现。

技术标准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把好“企业职业卫生档案提纲”质量关。“提纲”是职业卫生档案工作的标准性技术文件,它即具有规范档案的作用,又有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提出要求的作用。“提纲”的制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要要求进行,并需与时俱进,定期修改完善;需要由职业卫生服务机构3名以上专业人员集体通过,并由职能管理部门审核认可,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

工作过程质量控制需要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和有人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在“提纲”中对每项建档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相关培训,全程指导用人单位首次建档,抽查档案更新质量。用人单位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按要求进行建档、档案更新及管理。

在质量管理中,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管是保证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职业卫生档案工作质量的必需条件。我们的工作经验是按照“档案提纲”、“工作程序”要求,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制定“职业卫生档案考核提纲”。“职业卫生档案考核提纲”是职能管理部门监管厂矿职业卫生工作的技术标准。职能管理部门根据监管需要,从“提纲”中选取项目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及其工作的进行考核,实现对档案质量的审核和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管。

3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依法经营的直接证据,是职业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档案资料的定期妥善保存非常重要。在国家对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妥善保存还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我们采取较为严格的归档管理措施。

按照攀钢集团钢铁钡钛股份有限公司档案管理标准QG/FT 0056-2010,各建档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其档案室管理。

归档内容:年度职业卫生档案文字版、电子版(光盘)、职业健康监护体检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等与职业卫生工作相关的文字、图纸、照片、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保管期限:永久。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作用在于:①防止资料的丢失、损坏,保证资料的安全、完整。职业卫生档案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与企业共存亡的长期工作。以往职业卫生工作资料由企业相关管理科室的工作人员负责保管,资料保管质量无法保证;人员变动、工作交接容易导致资料丢失,保管不当容易使资料损坏。现由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标准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专业人员做专业的工作,是防止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丢失、损坏,保证资料安全、完整的最有效方法。②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化。《攀钢档案管理标准》是攀钢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的内部标准,根据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已多次更新,保证了企业档案资料的科学化管理。将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入公司档案管理,是职业卫生档案资料科学管理的唯一可靠途径。③资料规范管理,便于查阅。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真实记录,当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法律责任举证、职业病防治研究等需要相关资料时,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可提供快捷准确的相关信息,便于查阅。因此,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归专职部门管理非常必要。

职业卫生档案工作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工作。建档的主体是用人单位,企业从被动建档到主动建档的观念意识的转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监管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指导予以实现;职业卫生档案能否准确、完整、动态地反应职业卫生工作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是对职业卫生工作成果的保护,必须由档案专职部门管理。以上是我们在职业卫生档案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探讨、交流与分享。

参考文献

[1]黄升,封承勇,高恩革,等.攀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26(8):933-937.

[2]李蓉.长钢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J].职业卫生与病伤,1999,14(2):119-120.

企业职业卫生工程设施管理 篇3

【关键词】企业设备管理;通风系统;优化

企业通风系统是企业生产系统卫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可靠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采用的手段设备通常有通风除尘、通风排毒、防暑降温等设施,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企业生产布局、自然条件和生产能力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为了与之相适应,企业通风系统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

通风系统的优化调整应以被调整的企业供风量是否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为依据,使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企业通风网路,合理地进行风量分配,使之既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又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当今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通风系统优化对安全生产的意义

企业生产为了保证劳动者健康,因此要及时保障呼吸所需的新鲜空气并为其安全生产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持合适的劳动条件,必须对企业进行通风。

为保证安全生产,要求企业通风能力必须跟上生产形势,进行通风系统的优化。通风系统的调整以被调整的企业供风量是否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为依据,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调整,优化企业通风网络,合理地进行风量分配,既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又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二、企业通风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企业通风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

无论选择何种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快、安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合理和经济效益好等原则。其基本要求体现在:

1、通风系统简单,网络结构合理,能将足够的风量送往需风地点,通风效果好,风质好,有效风量率高;

2、主要通风机性能与网络特性相匹配,主要通风机的可调性好、运转可靠、稳定性高、运转费用少;

3、具有较高的防爆、抗火、(防堵和防腐)能力。不因通风不合理和不完善而导致灾害的发生,当发生灾害事故时,可以利用现有的通风系统对灾害进行控制和抢救,减小灾害损失,提高生产的恢复速度。

4、考虑系统阻力和风机全压平衡问题。要进行专门的设计,通过改造风管、变径管、弯头、三通联接等尺寸,或改造风机等手段达到系统阻力与风机全压动态平衡。)

(二)企业通风系统分析的原则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改造,除了要满足以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整体性:通风系统是企业生产系统的子系统,因而在拟定分析通风系统时,必须与其它系统相协调。在对通风系统进行评价时应该坚持顾全大局、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因而在出现因通风系统的改进使其他系统变得更合理、更协调、整体效果最佳的现象时,就应及时改造通风系统以促进安全生产。

2、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区域的转移,企业生产任务和通风条件均会随之发生变化,即使是在稳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瞬时的变化。因此不能静止的研究通风系统,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动态因素以及预测未来的状况,以增强通风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三、通风系统优化的技术措施

(一)并联通风 根据并联网络风阻比串联小的理论,可在高阻力区段采取新掘管道,或采用启封废旧管道的方法实现并联通风。

(二)改变通风网络结构,合理调配风机负担

对于生产车间,当通风系统与生产要求不匹配时,应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改变通风网络结构,合理调配风机负担、尽量发挥现有风道和风机的潜力、增设或减少风机等。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不同情况:

1、调整生产布局,实现均衡生产: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产工作面集中于某一翼、而另一翼需风较少时,习惯上是在风量过剩的一翼设风窗增阻,但这样一来,必然造成通风阻力增加,进风量减少;而对多风机工作的车间,则会出现某通风系统能力过剩,而另外的通风系统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遇到这类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条件,逐步调整布局,实现两翼或各系统的均衡生产,以避免出现增阻调风或因调整风机出现不稳定运转的现象。

2、调整风机负担范围,充分发挥现有风机能力:在多风机通风的系统改造过程中,如果布置不合理造成各主要通风负担的生产区域需风量不能与通风能力平衡时,在不能调整生产布局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风机的负担范围,充分发挥现有风机能力的方法,满足生产的要求。

(三)适时增减风机,改善车间通风:生产车间应随生产情况的变化,适时增减工作风机的数量,使通风能力适应生产的需要,改善室内通风。在生产发展,需风量增多,现有风机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换大能力风机又会造成车间通风阻力过大、耗电太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开风井、增加工作风机台数。

四、配合对策探讨

加强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管理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我们应从多角度采取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一)加快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检测或测试标准建设的步伐。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职业危害的问题,关键是“立法”。国家应尽快颁布与我国国民经济相适应的职业卫生法规。在此之前,须认真实施现行法律法规,使企业领导明白自己的法律责任,彻底改善作业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各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应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各级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从现况来看,各级服务机构对职业卫生工程设施设备检测能力不足,人员技术能力、检测手段不足以胜任相关工作的要求,应尽快充实技术人员,并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添置监测设备强化监督手段,并在相关评价工作中提出要求,努力提高检测覆盖率。针对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服务项目不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设置不全、服务项目不全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设置不全、服务项目不全等问题,积极适应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加快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的实施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队伍建设,以满足迫切需要。

(三)突出重点,抓好尘肺病的防治工作。调查发现目前职业危害以粉尘危害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逐年上升,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首先对新、扩、改建项目实行职业卫生“三同时”,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杜绝隐患;其次对粉尘污染严重的老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革或设备改造,利用专业的设备工具定期进行工程防护设施检测,并组织专家人员做必要的评价,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第三加强职业病卫生防护设施管理,定期维护及检修,对于常年污损老化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并做好记录;第四发现问题请相关技术部门诊断,根据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改造,及时安装有效的通风防尘设施,严格控制工作岗位空气质量。力求在短时间内能较好地控制、减少尘肺发病人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1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4

[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2003~2013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14

[3]徐纪良,郑海英,沈慧俐等.在大型企业中推动职业健康促进的尝试[J].劳动医学,2012

[4]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法律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2(4)

[5]张萍.某船用器材厂刷胶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2(4)

[6]陈瑞梅,刘晓君.2009年清远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体检结果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8)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天峻50MW风力发电工程项目部

2017年03月01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促进项目部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结合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范围内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职业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第三条

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

项目部安全监察部是项目部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标准和公司对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要求,对项目部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条

项目部安全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依法对员工健康承担法律责任,保障员工享有的健康权益。

第六条

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是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病管理档案,开展有关职业危害的宣传和培训教育。第七条 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当负责编制预防职业病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二章 办公场所健康管理办法

第八条 工作环境:

(一)办公场所设置合理,布局整齐,地面清洁平整,无杂物、无积水;

(二)办公室装修应使用阻燃、无毒材料;

(三)办公桌面整齐,文件柜、办公桌摆放位置合适,做到整齐、美观,室内通风良好,照明充足;

(四)办公场所饮用水检测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五)设置满足使用要求的厕所及垃圾临时存放点;

(六)厕所应有相应的杀菌、灭蝇和排放控制措施;

(七)垃圾及其他废物应及时放入垃圾箱内,集中处置;

(八)按要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逃生路线标志、禁止吸烟标志、注意防滑和防碰标志等;

(九)办公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用品和放射性物品;

第九条 消防管理:

(一)严格落实消防责任制度;

(二)办公场所(如:办公室或走道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配备数量、规格根据有关规定配置;

(三)灭火器材应由指定专人分管,分管人要做到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保证标牌清晰、药剂有效;

(四)办公设备和器具摆放位置应合理、整齐,不能妨碍人员走动和堵塞逃生通道;

第十条 用电管理:

(一)禁止非电工作业人员进行电工作业;

(二)各类办公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三)禁止私拉、乱接用电线路;

(四)禁止超负荷、超容量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

(五)各类办公用电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做到操作准确,人离开后切断电源;

(六)各类办公用电设备应确保完好无损;

(七)复印机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八)所有用电设备不要放置在潮湿的场所;

(九)严禁在办公室内用电炉取暖、做饭等。第十一条 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

(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二)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三)有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其他规定。第十二条 应急管理:

(一)强化危险源辨识,建立应急预防、救援体系;

(二)适时开展预案演练(如:地震、火灾、食物中毒等);

(三)具体操作按《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的相关要求执行。

第十三条 检查与监督:

(一)办公场所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分管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二)办公场所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办公场所的安全健康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三)对员工反映强烈的办公环境问题,如噪声、照明、高低温等问题,需要改善的应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章 食品卫生与公共卫生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部为食品卫生与公共卫生的责任单位,全面负责本单位食品卫生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应急救援体系,设立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食堂、住宿场所等的卫生管理。

第十六条 项目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第十七条 食堂卫生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设置在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部位;

(二)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并应与就餐人数相适应;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五)地面应由防水、防滑、可洗刷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

(六)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应当有相应的消毒、照明、通风、防蝇、防鼠、防尘、防腐、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七)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和半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八)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九)废弃物至少每天清除一次,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十)食品应有遮盖,遮盖物品应有正反面标识;

(十一)各种调料和副食品应存放在密闭器皿内,并应有标识;

(十二)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十三)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十四)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设施内定位存放且有明显标记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十五)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定;

(十六)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十七)食堂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十八)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应当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员工设立清真食堂。

第十八条 食堂从业人员应当经过卫生部门的定期健康检查,在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加工活动。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品采购、加工活动。

第十九条 食堂从业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加工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第二十条 禁止食堂采购和加工下列食品:

(一)采购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有其他感官形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及其制品及其制品;

(三)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供应的食品;

(四)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食品;;

(五)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食用的食品;

(六)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第二十一条 员工宿舍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远离污水沟、厕所、垃圾场及有毒、有害物堆放场等;

(二)地面保持平整,墙壁、房顶使用无毒、防霉、浅色涂料涂敷;

(三)保持自然通风或设置机械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清新;

(四)设有员工洗脸、漱口及洗澡专用间或区域,并对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数量与从业人员人数相适应;

(五)不得堆放建筑用化工原料及有毒有害、放射性建筑材料;

(六)员工宿舍垃圾用袋子装好,及时清理,不得存放垃圾;

(七)消防设施配置满足规定要求;

(八)生活用电设置满足规定要求。

第二十二条 建筑工地应当设有厕所,其规模与员工人数相适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第二十三条 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第二十四条 发现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公共场所危害事故等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调查。

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

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应当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

第二十六条 现场告知:

(一)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部应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公布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求助和救援电话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公告内容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晰,并及时更新;公告栏使用坚固材料制成,尺寸大小应满足内容需要,高度应适合员工阅读;

(二)对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双语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对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

(三)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外观形态、主要成份、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操作及储存注意事项、废弃处置方法、应急及急救电话等,储存场所应载明储存的数量且字迹清楚、颜色醒目,告知卡外形尺寸及设置要求按照GBZ158规范执行;

(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施设备,前方或设施设备上醒目位置应当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五)贮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的场所应当在入口处和存放处等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

第二十七条 培训告知

项目部应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岗中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告知员工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告知员工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内容,学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操作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十八条 体检结果告知:

项目部应当将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员工,保存书面记录并要求员工签字认可。项目部应保护员工个人隐私。

第二十九条 警示标识分为图形标识、警告线、警示语句和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第三十条 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施设备、材料和产品,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等的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或中文警示说明。根据工作场所实际,组合使用各类警示标识。

第三十一条 项目部人力资源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第三十二条 所有警示与告知的资料或照片必须归档保存。

第七章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

第三十三条 项目部应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单位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征求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和意见,制定、实施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计划,确保提供相应的宣传教育培训资源。做好宣传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宣传教育培训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三十五条 职业卫生宣传:

(一)项目部应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

(二)项目部应利用班前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病危害讲解以及职业病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卫生宣传。

第三十六条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一)教育培训主要内容: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

6、检查发现的隐患和违规违法行为分析和纠正,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和应吸取的教训。

(二)教育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1、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安监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

2、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员工,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员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项目部应重新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三)项目级教育培训内容:

1、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

2、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管理网络、规章制度、实施措施、岗位职责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3、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单位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单位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总则;

5、单位或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知识和操作规程。

(四)班组教育培训内容:

1、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

3、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

4、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5、本班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第三十七条 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

第三十八条 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应写明岗位或工种名称、接触危害因素名称、本岗位工龄等),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三级职业安全卫生教育资料;

(二)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试卷;

(三)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四十条 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保证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的落实。

第八章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

第四十一条 职业病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保证劳动者安全和健康所必须配备的,带有防护功能的用品。为规范员工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采购、发放、领用和使用,项目部应制定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条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第四十三条 项目部根据不同工种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需要制定《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确定发放范围、品种和数量。

第四十四条 项目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提供员工工种名单,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审核,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采购、保管与发放工作。

第四十五条 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采购职业病防护用品,所购置与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备产品合格证、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还必须有安全标志,库房管理员负责验收。

第四十六条 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保管与发放,并做好保管、发放的记录台帐。

第四十七条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限满后应及时更换,对一些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应按标准规定定期进行检验、检测,对检验检测已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与报废,不得继续使用。

第四十八条 报废、待销毁的劳动保护用品单独存放,标识清晰、严禁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外流,避免因误用而引发事故。第四十七条 各级安全管理和负有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的监督检查,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合理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对不按规定佩带、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除进行教育外,并按规定给予处罚。

第九章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

第四十八条 为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掌握员工健康损害情况,预防职业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项目部应制定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十九条 项目部负责职业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项目部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有关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有计划地到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如实告知员工。

第五拾条 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项目部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确定。

第五十一条 项目部应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第五十二条 项目部应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第五十三条 项目部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员工,并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员工应当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二)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员工,应当进行妥善安置;

(三)对需要复查的员工,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 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四)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

第五十四条 发现疑似职业病或职业病病人,项目部应当按规定向当地安监、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医学观察和治疗。第五十五条 在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五十六条 对在职业病危害事故中,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及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五十七条 项目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应按规定妥善保存。为员工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相关资料,接受安监部门的调查和监督检查。

第五十八条 项目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部每年全部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员工汇总表(包括接害,但当年未参加体检的员工),内含:姓名、工龄、岗位名称、岗位工龄、岗位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检测强度(浓度)、体检结论、被告知员工签字、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签章确认等;

(二)单位检测、评价、组织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的委托书;

(三)职业健康检查、检测和评价的各种报告;

(四)职业病诊断报告;

(五)对患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六)单位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和汇总的相关资料;

(七)上述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五十九条 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员工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第六十条 有关员工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关于对有毒有害作业岗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章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

第六十一条 项目部负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上报及未遂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协助上级单位对本单位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负责本单位各类事故事件的汇总、统计。

第六十二条 职业病危害事故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

(一)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的;

(二)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

(三)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第六十三条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项目部分管领导和项目部安全监察部。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项目部有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十四条 项目部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例时,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逐级上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如出现群发性疑似病例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立即向项目部分管领导报告,并按规定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十五条 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六十六条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告,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自事故发生24小时内报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地点;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

(三)发病情况;

(四)死亡人数;

(五)可能发生原因;

(六)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第六十七条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第六十八条 事故处置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切断危害源,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对受伤人员及时组织现场急救或转送医院抢救,及时按规定报告事故;

(二)立即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及时撤离和疏散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封存造成或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四)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五)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六)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现场调查和取证工作,认真落实事故调查组要求采取的各项措施;

(七)严格落实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和整改意见。

第十一章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

第六十九条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七十条 项目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全面管理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并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全面监督;生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现场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物资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应急物资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财务部门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所需费用进行支付;工会全面监督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并对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全面监督。

第七十一条 各施工队、班组负责配合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应急救援培训,应急物资使用等工作。

第七十二条 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时,各救援人员要保证自身职业健康安全情况下,去参与救援,严禁无防护措施参与救援。

第七十三条 在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逐级上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十四条 发生职业病应急事故时,应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或封存物料,采取措施降低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

第七十五条 施工项目应配备粉尘检测仪、呼救器等个体防护设施,以确保作业场所实时检测,并定期测试,以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第七十六条 各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施工队对安全防护措施的维护和保养;监督检查各施工人员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第七十七条 有关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的其他规定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执行。

第十二章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第七十八条 为规范项目部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和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第七十九条 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八十条 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持通风良好。第八十一条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第八十二条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由专业人员修理。

第八十三条 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佩戴好防尘口罩,会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空气呼吸器。

第八十四条 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

第八十五条 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

第十三章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第八十六条 公司项目部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及建档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第八十七条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七)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员工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九)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员工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十二)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第八十八条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

第八十九条 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

第九十条 项目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指定专(兼)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

第九十一条 项目部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第九十二条 上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项目部必须如实提供。

第九十三条 本制度印发前项目部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制度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第十四章 附 则

附件:岗位操作规程

附件:

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定期组织检查。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经常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员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电离辐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3、电离辐射作业员工就业前(含从非放射工作调到放射工作岗位的员工)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从事电离辐射作业。

4、电离辐射作业员工必须具有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安全的履行其职责的健康条件。

5、电离辐射作业员工进入放射作业场所时,必须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开放型放射作业场所工作时,还必须佩戴防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的防护面具,在其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淋浴室和表面污染监测仪器。

6、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个人检测。

7、II级、III级作业条件下的员工应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当受到x,r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检测周期每月一次,当受到内照射时,应进行个人吸入量、呼出气和尿便样品的射性检测,检测周期每半年一次。

8、电离辐射作业,必须符合GB4792规定的实践正当性、辐射防护最优化、电离辐射作业员工个人剂量限值的基本原则。

9、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应采用低毒性核素、低放射活度辐射源和高防护性能的新技术、新设备。

10、使用外辐射射源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永久性或临时性屏蔽或确保人与辐射源之间有适当距离等可靠防护措施。

11、在处理一个废弃、闲置或无主的放射源时,应尽可能利用长柄操作工具,远离放射源。有条件时,利用遥控设备处理放射源。除非有必要,无执勤任务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和不进入放射性污染区。

12、应加强对从事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训练,提高工作熟练程度,缩短与放射源接触时间、缩短作业时间。

13、在处理单个放射源时,应有效利用屏蔽物削弱射线作用于人体的强度。或利用具有良好屏蔽性能的物体(如铅砖、铁板、混凝土版)来减少人体的受照剂量。也可利用建(构)筑物和大型车船体对贯穿辐射的屏蔽性能。在房屋内,里间的屏蔽性能优于外间,墙角处优于屋正中,更优于门后。

14、为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首先应避免扬尘使近地面空气再度污染,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时,均应注意尽量减少扬尘。确实难以避免时则可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80%~90%,但是应正确佩带口罩,防止侧漏。

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运输使用轻拿轻放;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10、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油漆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工作时必须先打开送排风装置,以降低溶剂的挥发浓度,结束后关闭送排风装置,油漆及甲苯容器必须上盖。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睛和防毒面具,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4、完成每批工作后必须将原材料空桶和废抹布清理干净。

5、喷漆结束后,清洁地面时不得将有机溶剂直接洒在地面上。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5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公司监督、部门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2、公司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由职业卫生管理组负责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

3、公司的负责人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4、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

5、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检查实话情况。

6、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7、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8、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按照《建立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10、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1、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结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12、公司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篇6

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我公司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细则。

第二条:本管理细则适用于台州金纳车桥有限公司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细则所称职业病是指本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危化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条:本企业所设立的职业病危害场所监测点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按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内容对照本企业相关职业病因素而定。

第四条:企业各主管为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程序、操作规程,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部门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五条:办公室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依法参加针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员工的工伤社会保险,以分散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第六条:本企业实行职业卫生管理监督制度,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体制,职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职业病危害岗位,职业病防治的基础管理及各项制度法规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本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由各部门主管组成公司级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

第八条: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各主管任副组长,负责本企业职防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依照法律和本企业职防管理细则对本企业内各职业病防治工作及管理,实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办公室负责全公司范围的职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第九条:办公室负责本企业职防工作的基础管理,组织联系相关的体检、监测及评价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完善和保管,制定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第十条:各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职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本部门有效执行。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本企业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之对方。

第十二条:本企业在录用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工作的员工之前需对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

第十三条: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

第十四条: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置,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员工在其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有职业病危害岗位调入无职业病危害岗位时也应对其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五条: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必须是经市卫生行政部门认证的,检查项目由医疗机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确定,须将员工各时期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相关资料建档保管,并有将检查结果告之员工的义务。

第十六条:以上十一至十五条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劳动用工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病防治条款,凡因违反以上条款所引起的劳动争议,职业病纠纷及因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承担其法律责任。并对部门主要领导处以500元罚款。

第十七条:对有职业病危害岗位,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确保进行曰常管理和维修,定期对上述设施和设备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检测,确保正常、灵敏、有效。

第十八条:在大中修设备、设施改造时,要同时大中修或改造改进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并与主机装备同时投入运行并确保正常有效。

第十九条:劳保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装置各部门不得擅自拆除、挪用废置不用或随意改装,如需对上述设施、设备装置进行更新或改装,必须经职防领导小组同意,总经理批准,方可进行。

第二十条:为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劳保用品,保护用品应到市卫生部门认证的劳保用品商店或公司家购买。

第二十一条:劳保器具要根据作业性质、条件、劳动强度、防护器具性能和防护范围进行正确选用,不准超出防护范围的使用或代用。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领取)、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应按照劳保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和使用中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二十三条:以上十六、二十二条是对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和个人应采用防护管理的措施,也是职业病防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违反以上所列条款的的主要领导将以100-300元处罚,部门处以500-1000元罚款。

第四章职业卫生监测与员工体检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定时、定点对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及评价,并向员工定期公布检测及评价结果,违反此项条款,不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评价的,将承担由此产生的职业病全部后果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职防领导小组和各主管对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曰常观测,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不符合标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通报有关职能部门,并做出现场监测报告。

第二十六条:在做好职防监测评价工作的同时要建立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监查纪录,部门曰常职防工作由部门主管负责,办公室要不定期的进行现场监查,做好职防卫生监查管理,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存档工作。

第二十七条:办公室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条款定期与职业卫生部门取得联系,组织本企业有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员工进行体检,各部门主管必须做好此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否则将对部门或个人处以3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各部门主管要积极配合公司职防工作,按公司职防小组的要求组织好本部门体检工作,做到不遗漏岗位,不遗漏应体检的员工,不遗漏项目。

第二十九条:凡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一年的员工均应参加健康体检,健康体检职防监测及其他有关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费用均在生产成本中例支。

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 篇7

公共卫生是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责,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管理逐步被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卫生监督部门所重视,同时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支持与配合。近年来,在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实践中,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和放射防护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逐步规范。各用人单位和技术部门以及监督部门已达到了一种共识,从源头上管理职业危害,把职业病防治的重心前移,防范于发生职业病各个可能的环节。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从事职业病管理和防治的专业机构,按照职业病管理规范,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模式,比如对职业暴露(接触者)的岗前体检、岗前职业培训、岗位名称、岗位工艺流程、历行职业体检、场所职业危害监测、个人职业危害监测、场所及个人职业危害评价等。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我们利用网络的便利,建立了《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旨在通过网络,让用人单位、技术机构、监督部门一道完成信息采集、技术监测与评估、行政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共享资源,共享信息,使职业病管理得到一点进步。

1. 系统设计

1.1 技术目标

构建一个基础的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职业卫生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统计和分析,辅助实现决策指挥和信息发布,基本达到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相互协作。

1.2 技术内容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要求,建立包括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信息、职业健康监护信息、职业健康促进信息、职业卫生档案信息等职业病防治基本信息,建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模型,为评估职业危害情况,追踪职工职业健康动态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1.3 技术架构

基于J2EE的开发环境,采用流行且稳定的SSH开发框架,并基于B/S的服务器短架构,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用人单位、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三级上报、审核和归档流程。

1.4 技术方法和路线

1.4.1 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SOA架构将应用系统划分为展现层、服务整合层、应用层、数据整合层和数据层五个单元模块,并通过通用的接口和协议将此五个模块进行联接,以达到用一种统一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和交互的目的。通过SOA架构,各个服务模块相互独立,便于模块的单独管理和新模块的添加,能大幅度增加模块的透明度和模块之间的协同性。

1.4.2 标准化的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采用三层分级标准化:基础数据元标准化,数据库物理结构标准化,基础报表标准化。基础报表标准化方法是明确监管指标,提取监管基础数据元,形成基础报表,规定报表格式,阐明基础报表分析方法及反映问题。采用此标准化数据结构,可以从字段到数据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完整和统一,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提高数据共享。

1.4.3 增加平台与开发工具

开发平台主要采用MyEclipse 6.5;

JDK版本为1.5;

开发环境基与windows操作系统;

部署环境为: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1.4.4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采用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展现的一系列步骤,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用户需要的知识信息,以达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查询机制和统计分析技术所不能完成的功能。

1.4.5 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是共享多维信息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联机数据访问和分析的快速软件技术。OLAP技术支持对海量数据的快速访问和复杂查询,并将结果以一种直观易懂的界面方式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

2.业务流程

见图1。

3. 功能模块

见图2。

功能模块描述:

3.1 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是提供系统内部发布信息的渠道,授权人员可以发布公告信息,其他用户可以方便地了解系统内部信息的动态。同时,企业用户上报数据过程中的流程流转信息,也同时以公告形式告知用户。

3.2 数据报告:

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填写数据表格,包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项目评价等数据表格,其中,企业员工体检数据则由相应的体检机构填写上报;区县市疾控中心则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然后由市疾控中心汇总并归档。

3.3查询分析:

系统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系统需要的数据,并且以用人单位日积月累上报的大量数据信息为基础,利用成熟数据分析和管理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建立职业病防治的评估模型,制定不同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策略。

3.4 法律法规标准:

管理人员完善跟职业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查询并下载这些标准,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职业病防治的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5 系统管理:

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机构管理和日志管理,对系统内用户和机构的维护,角色的授权以及日志等进行综合管理。

3.6 数据维护:

数据维护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对整个系统包括:数据字典、体检子项目、体检主项目等数据的管理,管理人员根据系统需要,提前录入各种基础数据。数据字典的规范化管理,可以让用户在系统使用上避免人为错误或者不规范输入。

3.7 论坛:

方便系统内部人员交流,可以发帖对职业卫生相关信息进行讨论。

4. 系统特点

4.1流程清晰,分工明确。

系统报表数据上报采用工作流的形式,基于用人单位、区县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三级上报、审核和归档流程。其中用人单位负责上报本单位自身相关情况,体检和鉴定机构负责单位员工体检数据和鉴定数据的录入,区县疾控中心对用人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市疾控中心对区县疾控中心上报的数据审核,审核通过后归档。这样各单位各司其职,更好的完成职业卫生相关数据的采集。

4.2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操作界面友好。

采用MD5加密技术保证用户登录系统安全性;报表上报流程采用工作流的形式,鉴于用人单位要上报的报表数据量大,系统界面设计人性化,避免不必要的人为输入;公告和流程信息通知采用“仿腾讯”消息通知界面,在系统右下角弹框提示,更方便用户的使用习惯。

4.3积累数据,综合分析。

系统是一个数据采集平台,通过用人单位日积月累的数据上报,市疾控中心依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掌握整个地区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建立评估模型,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5.结语

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卫生管理 篇8

关键词: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6-22-2

1 硅藻土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硅藻土行业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矽尘),有毒化学物质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等,物理因素为高温、噪声。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划分,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为矽尘,可能产生的职业病为矽肺,矽肺也是十三类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中患病人数最多的,约占80%。接触化学因素可引起二氧化硫中毒、氮气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WBGT指数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高温可能引起的职业病为中暑。噪声可以引起的职业病为噪声聋,而噪声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损害是终身的。

2 硅藻土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期预防

2.1 临江市硅藻土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

硅藻土及其制品广发应用于食品、环保、建材等十几个领域。临江市具有丰富的优质硅藻土资源,也是重要的硅藻土开采和加工集中区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且遍布于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量为70%~75%),尤其在煅烧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可高达50%~60%,临江的硅藻土的品位处于1~2级,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对接触者产生的危害较严重。本次调查表明,临江市的硅藻土加工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率为42.79%,矿山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率为41.38%。无论是工厂或矿山,粉尘、噪声是接触人数最多的前两位职业危害因素。且在硅藻土加工企业中,检出了3名尘肺患者。重点应选择加强个人使用了防尘、降噪的防护用品,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以及使用。

2.2 职业卫生责任制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制度的落实是职业卫生管理提高的强有力保障,职业卫生责任制的具体内容的实施情况受到企业规模及人员的制约,调查的企业中有小型企业12家、微型企业12家。企业的规模小,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投入就会不足,人员少,用在职业卫生的管理精力就不如安全、消防、环保等方面。

生产事故而担责。职业病被列为重伤,和生产事故一样,也会被划分等级。由于过去二十多年的欠债,近三年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显示的职业禁忌症患者和身体异常者人数的跨步增多,职业病的群发性也许马上就到来。安全生产责任的追责是终身的,所以企业的主体责任、安检部门的监管责任都必须落实到位。

本次调查中,所有的企业均已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仅一家工厂的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不健全。

2.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保障

2014年度临江市进行在岗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总计1706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为26人。而其上报的职业健康体检汇总报告显示的均为在岗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这为企业埋下了隐患,如某年某家硅藻土企业就发生过录取新员工没有做岗前体检,不久后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事情,双方陷入拉锯战,最后以用人单位的赔偿作为终点。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益,避免日后的纠纷。

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更多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临江的硅藻土开采和加工非常集中,从业人员多为当地的农民,常常出现东家不干西家干的情形,流动性颇大,这也让用人单位颇为头疼。部分企业为家族企业,管理者又与从业人员是乡里乡亲的,所以在过去,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也存在某些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以普通的体检替代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

2.4 职业卫生的培训、宣传工作是综合治理的体现

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职业卫生专项培训,但在某些文件中又要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取得资格,持证上岗,所以依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教育的培训内容包含职业卫生即可。综合治理的手段包含利用培训和媒体宣传的方式使广大从业人员了解职业卫生防治工作、了解其所工作的作业场所存在哪些职业危害,知道如何维权等等。通过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认识。

此次调查,工厂的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为90.84%,矿山的为100.00%,均达到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 “到2015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但工厂人员和矿山人员多数为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

2.5 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执法监管计划,定期对企业进行监督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企业常常因为责任制度没有建立、没有申报、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等问题被要求整改或处罚。从现场检查到最后的闭合,程序上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多次的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同一个问题整改完毕,下一次检查又会被查出来,有些问题存在却没有被处理的现象,杂乱而无逻辑性。从2013年开始,职业卫生的检查对照《用人单位职来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十大项60小项来进行检查,这样保证了检查项目的不重复。下达执法文书,能提高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重视,提高整改的速度和质量。

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很多关于规范职业卫生工作的文件都下发到企业,但在落实上收效甚微,如职业卫生日常检测报告、职业病现状评价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及复查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执法检查,能够更加客观的掌握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也了解到职业病有没有呈爆发性的可能。相对于临江市其他行业,硅藻土行业是最规范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粉尘方面,这个行业的危害是最重的。不仅是对劳动者,对环境也是如此。执法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权益。

3 防治的管理措施与对策

3.1 明确摆位、建立规则、形成压力

职业病不像其他安全生产事故一下子会有多少人死亡、受伤,造成多少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但职业病的发生经常是群发事件,不仅职业病患者的经济、身体和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也必会为政府造成压力。所以从长远看,职业卫生的重点在于预防为主,而不是放任。我国的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职业卫生的工作意义:一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二是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三是提高后代健康水平及人口质量,四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劳动者尊严,促进劳动者健康,使人人享有职业卫生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目标。

3.2 落实用人单位的第一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领导法制观念,敬畏法律,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始终把劳动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放在第一位,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的环境。安排专项的职业病防治经费,依靠科学技术控制职业危害的环薄弱节,淘汰落后工艺,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更新档案内容等。

4 结语

上一篇:信息上报制度下一篇:营销实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