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行业诚信建设(精选8篇)
政府采购行业诚信建设 篇1
政府行业系统灾备建设白皮书
目 录
政府行业灾备建设特点及案例剖析..............................................69 6.1
政府行业灾备建设特点及案例剖析...........................................................69 6.1.1
行业概览..............................................................69 6.1.2
行业现状与需求........................................................72 6.1.3
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74 6.1.4
典型用户案例..........................................................78 6.1.5 小结...............................................................80
灾备市场与行业趋势...................................................................137 7.1
灾备市场概况........................................................................................137 7.1.1
市场高速增长.........................................................137 7.1.2
市场多元发展.........................................................138 7.2 未来五年(2020-2025)趋势...............................................................139 7.2.1
信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139 7.2.2
合规性仍是推动行业发展主因...........................................140 7.2.3
平台化推进灾备产业化发展.............................................141 7.2.4
灾备人才和用户群体持续增长...........................................142
政府行业灾备建设特点及案例剖析 数字化转型加速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安全,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文,并明确了信息运营主体的职责。在这个大背景下,灾备建设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工具,无外乎数据的容灾备份、迁移、恢复等技术产品。但每个行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特点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灾备解决方案。譬如,政务行业的私有云架构,不仅要考虑内外网特殊情况,还要考虑数据中心建设一期和二期软硬件的异构问题等。
为了更真实地展现重点行业的灾备建设特点,本章节涉及的行业概述、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主要来自英方软件近百位一线技术工程师的实践。这些内容几乎全面覆盖了各个行业的灾备特点和需求,在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方案剖析中,也可以作为大家参考的重要的实践内容。
本章节共列举了政府、金融、医疗、教育、电信、能源、制造等行业的灾备建设特点,这些行业所涉及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行业 内容 政府 指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种机构,如公检法、公积金、大数据局、环保、消防等部门。
金融 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会计、审核及相关设 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
医疗 指与人们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的统称,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卫健委机构、医院等。
教育 指各地教育局和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等教学主体。
电信 指各个电信运营商以及运营商机构依托各地 IDC 进行的云灾备建设。
能源 指天然气、石油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地下属电网公司等。
制造 指机械和电子制造业、轻纺工业、资源加工工业,如航空发动机、半导体芯片、机械、汽车、五金、食品、服装等。
表 6-1 灾备重点行业涉及领域 6.1 政府行业灾备建设特点及案例剖析 6.1.1 行业概览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24 小时咨询服务、网上申报和审批等各种政府职能。电子政务应用包括政务信息查询、公共政务办公、政府办公自动化等。本内容涉及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种组织机构,涵盖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公检法、委办机构等,譬如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部门、消防、工商、税务、环保等。本章节所涉及的电子政务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内容,也是以为百姓提供日常服务的政府及组织为主。
新基建、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互联网 + 政务等新型城市的建设浪潮,都离不开作为电子政务底座的新型基础设施—政务云。当前,各地政府大力兴建的政务云,也不负重托,通过新型电子政务的方式,在数字政府、智慧政务、智慧民生等应用领域,逐步实现人民政府提出的“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郑重承诺。为此,通过先进的数据复制、容灾备份等技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政
务云,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数字化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
(1)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 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由于当前的信息安全保密问题日益突出,勒索病毒、网络攻击、机密文件泄露等事件愈发频繁,给国家安全和政府外交工作带来重大的挑战。为此构建新时代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应用,必须做好关键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及保护工作,必须加强对政府信息数据和国家机密保护的宣传工作,必须确保各类信息不泄露、不丢失和重要系统不出现重大故障。
强化信息安全,法度利器先行。国家层面已制定了相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各类数据中心的运营机构必须遵守各项信息安全规定,提升整体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而政府及组织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在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影响范围最广。
等级保护,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一项基本制度。2003 年由中办、国办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明确要求。2007 年和 2008 年颁布实施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统称“等保 1.0 ”;2019 年 5 月发 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统称“等保 2.0 ”。在等级保护分级中,按重要程度共分为五级:
一级(自主保护)
二级(指导保护)
三级(监督保护)
四级(强制保护)
五级(专控保护)
除了等级保护,国家也对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分级。2005 年 12 月,国家保密局下 发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同时,《保密法》修订草案也增加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的条款。分级保护分为:
秘密级 机密级和机密级(增强)
绝密级 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制定,从国家法律层面规范了公民、法人和机构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 实行安全保护。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涵盖几十个不同等级的应用系统,如何区分这些系统的等级和分级,政府政务管理机构已经组织专家团队做了全面的评估和评定,对政府应用的系统进行了等级划分。
一般而言,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窗口的网站及 Web 应用系统对国家安全影响有限,可以划分为一二级等级保护,对外公开的气候、经济统计、灾害预防等信息也不属于国家秘密。但是,一些重要的网站、内部流转的机密公文及测绘、国防等信息系统,就属于较高等级或秘密的保护范畴。故从数据管理和灾备角度分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根据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选择建设相对应的灾备系统,以防止因系统终止提供服务而对市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应根据其数据的重要性程度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以防止因数据丢失而造成损失。
(2)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 国家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主管机构和部门下发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国家机关政务网络的运营者不履行本法规定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 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 号)要求“加强数据共享安全保障”,依法加强隐私等信息保护;提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风险评估和安全审查,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切实做好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指出,“构建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是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按照“数、云、网、端”融合创新趋势及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需求,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建设综合性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形成互联互通、安全防护、共享交换、云计算、数据分析、容灾备份等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电子政务关键公共基础设施的统建共用,支撑政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汇聚。
本章节整理了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法律法规及文件,各级政府及组织可根据机构规模、属性、等级进行相应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建设。
“加快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 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 5 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 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7 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的通知》(国办发〔2017〕24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方案> 的通知》(国办函〔2018〕71 号)
“关于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发展” 《关于加强党政部门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见》(中网办发文〔2014〕14 号)
《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 号)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GB/T 31595-2015)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国家网信办 2016 年 7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7 年 6 月 1 日)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国家网信办 2020 年 4 月)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持续壮大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境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渗透攻击我国重要部门的网络系统,以及通过黑客技术加密重要文件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从 2014 年开始,某机构安全大脑通过整合海量安全大数据,发现了多起境外 APT 组织使用“在野”0day 漏洞针对 我国境内目标发起的 APT 攻击,并发现境外针对中国境内目标的攻击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7 年,至 少影响了中国境内超过万台电脑,攻击范围遍布国内 31 个省级行政区。
这些攻击对象包括国防、航天、政府、重要企业的网络系统,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及组织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保护迫在眉睫。
6.1.2 行业现状与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数字化服务型政府,离不开政务电子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以 1999 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这一标志性事件为界 , 之前为政府信息化的前期 , 之后为政府信息化大规模建设阶段。我们总体上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
(1)网站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的电子政务建设,更多关注政务信息和流程的公布,与群众线上交互等。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带动,培养群众对新技术、新方式的接受和适应能力。
(2)信息化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办公、不见面审批、网上执法、网络化管理等。这个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是实现孤立部门间流程的统一和协同化。
(3)大数据时代 这个阶段政府的网络建设观念逐渐淡化,更多强调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容器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数据的挖掘、交互、分析、保护,同时也更强调数据和业务的安全性,强调部门协同打破数据孤岛,保障数据价值的时效性,加快数据流动,最终为供给侧提供需要的数据价值,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时至今日,电子政务也从前端网站建设转向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政务云和大数据中心已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当务之急。政务云也是电子政务 IT 发展新 10 年,在云计算时代,电子政务 IT 基础
设施将从分离重新走向融合,用户通过云操作系统,将数据中心多厂家异构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进行统一融合,对外提供开放与标准化的IT 服务接口,实现数据资源与应用资源的融合。为此,在众多的子系统与数据库中,需要一个平台来传递可靠的、与平台及语言无关的数据,且能够把数据透明化。这时,数据复制技术将在接口调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收集、调用、分析数据,满足 IT 业务的需求,并协助业务模型决策做出更智能的预测。
硬币都有两面性,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在获得集约建设、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共担。政务云建设需要评估资源间的依赖关系,适当对 IT 资源进行解耦,减少 IT 资源的关联风险,以及对关键 IT 资源进行容灾备份,确保构建在政务云上的系统安全持续运行。
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是各地政务云建设应当遵循的一个标准。当前,政务云建设分为内外网,以及两地三中心或异地容灾的建设模式。即通常情况下,在同一个政务云的数据中心,管理者会将政务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划分为两个区域,它们之间的 IT 资源相互独立,同时同城采用主备模式,在同城 50 公里左右的地方构建备用政务云数据中心,当生产数据中心的系统发生故障,要么在本地数据中心进行系统切换,要么整体切换到备用数据中心,实现系统应用的容灾保护。最后,为了避免区域性灾害如地震、火灾、洪灾、战争可能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对于重要系统和数据库数据,还需要在异地建立灾备中心,用于关键系统和数据的恢复,符合等保要求。
图 6.1-1 电子政务架构图 在这种“一朵云二张网三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下,电子政务在业务方面,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省-市州-区县-乡镇为四级行政机构的电子政务模式,专注于政府便民服务、政策发布执行和公文传输等;一类是以省厅-市州局-区县分局-乡镇营业所(行业称呼略有差别)的模式,专注细分业务的对外服务、政策执行发布和公文传输等(如公检法)。
不同的领域和单位,有不同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需求,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要求也不一样,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需求:
业务数据本地备份、CDP
本地数据库读写分离和容灾本地应用系统的容灾高可用关键系统的异地跨平台容灾
政务云虚拟机迁移和云灾备内外网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 综上,随着电子政务的落地发展,构建政务云之间的灾备体系将是下一步的建设重点,防范网络入侵和病毒攻击将是首要任务,同时系统故障带来的对外服务窗口的关闭,如政务挂号系统故障、发布防洪资讯的网站访问不了,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为此,需要制定完备的容灾机制,确保数据不丢、业务不停。
6.1.3 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实现电子政务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建设,需要捋清楚电子政务的系统网络建设情况,特别是政务内外网、多种异构平台情况、二层与三层网络应用等。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内网是为政务系统自建的私有网络,外网一般指互联网,政务内外网通过信息安全交换系统,实现信息的交换,两者是相互隔离又相互补充的关系。
政务内网:以满足政府内部办公的需求为主,通过独立的软硬件设备达到物理隔离的目标,对上与国家电子政务内网互联。政务内网为了安全覆盖范围尽可能少,主要用于传送电子公文,以及不适合通过外网传输的信息,比如政务信息、视频会议等信息。
政务外网:以政府公共服务网为主,组织机构及民众可以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网查询相关的政务信息。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通过网络安全系统逻辑连接,是政务机构人员与外面进行信息交流的通道,是政务公开和为民办事的主要窗口,各单位通过网站对外提供网上服务、受理申请等,典型代表为各类政府信息门户网站。
互联网出口:在异地灾备建设过程中,互联网出口是系统故障完成切换后,政务系统继续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络端口。通常情况下,按照规定政府机构的下属单位上网,应该统一上联到政府信息中心的互联网出口,但业务的不同,会存在个别政府单位因为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可以搭建独立的互联网出口。
异构平台系统:政务数据中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供应商错综复杂,品牌繁多,不同的数据中心,存在虚拟化平台异构、服务器异构、存储系统与硬件异构、数据库异构等问题;此外,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也对政务大数据平台、数据湖、容灾备份等应用带来挑战。
网络层容灾切换:政务系统内外网的通信,以及在两地三中心或异地容灾的情况下,会涉及不同网络层的应用。在故障发生时,英方软件通常采用的故障切换接管方法,分为在二层网络环境下,会采用 VIP 漂移技术,实现故障的切换;在三层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负载均衡方式,实现故障切换;在广域网环境下,支持与 DNS 服务器无缝结合,实现故障切换。
综上,针对不同场景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政务系统,电子政务主管部门根据各个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当本地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或出现重大灾难时,可以马上进行容灾切换及数据恢复。而对于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建设,采用同城或异地的主备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等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省级(直辖市)的政府及组织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容灾备份,还可以实现地市级(区县)政务系统的容灾备份。
英方软件在电子政务领域拥有丰富容灾备份的项目实践经验,可以为用户提供政务系统的跨平台迁移、本地容灾备份、异地数据库数据实时同步和系统容灾、云容灾、两地三中心灾备等解决方案。由于政务机关分门别类较多,难以逐一陈述,下面我们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介绍。
图 6.1-2 政府及组织电子政务云整体架构
(1)海量虚拟机跨平台迁移和容灾 场景特点:虚拟机数量大;虚拟化平台及版本异构。
用户需求:本地或云端到云端的系统热迁移;虚拟机的备份和故障快速切换接管。
图 6.1-3 跨虚拟化平台系统热迁移 应用实践:在本地或异地数据中心,通过 i 2 M o ve
系统在线热迁移软件,在不影响日常政务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将系统从 V M w a r e
虚拟化平台迁移到 K V M
+
O p e n S t a c k的异构平台上,同时增量数据及 IP 地址可一起迁移到新的平台上,整个迁移进程自动化,迁移成功率高。与此同时,由于平台型故障对虚拟机集群可以造成致命打击,为此需要通过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
实现重要虚拟机系统的容灾,保障业务连续性。
(2)政务云两地三中心灾备 场景特点:虚拟机规模大、内外网环境;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要求不同。
用户需求:建设两地三中心灾备,保留互联网出口;重要系统同城容灾,数据异地备份;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同步和读写分离。
图 6.1-4 政务云两地三中心灾备 应用实践:两地三中心的模式下,灾备建设遵守内外网相互隔离的原则,并根据用户需求决定是否在灾备端保留互联网出口;在本地生产中心到同城灾备中心异构虚拟化平台的过程中,通过 i 2 A c t i ve
数据库语义级的数据实时复制和同步软件,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和容灾;同时通过 i2Availability 实现异构平台核心业务容灾接管;最后通过 i2CDP、i2FFO 进行本地到同城,同城到异地的数据同步和备份,可以有效防范逻辑错误、勒索病毒的攻击,保障数据和业务的安全。
(3)公安厅警务系统异地容灾与数据库双活 场景特点: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要求不同;各个平台的异构问题突出。
用户需求: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同步和读写分离;建立同城或异地容灾中心;实现跨平台的容灾接管。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图 6.1-5 公安厅警务系统异地容灾与数据库双活
应用实践:在专网环境下的本地和异地数据中心,通过 i 2 A c t i ve
数据库语义级的数据实时复制和同步软件,将 O r a c l e
R A C
实时同步本地灾备服务器,然后在实时同步到异地灾备中心;然后通过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
高可用软件实现对本地业务系统的异地容灾,确保业务应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秒级进行切换接管。
(4)
公检法海量 NAS 文件异地灾备与数据库双活 场景特点:机密性强、等保要求高;海量小文件,平台异构。
用户需求:NAS 下海量小文件的灾备;本地或同城的系统容灾。
图 6.1-6 公检法海量 NAS 文件异地灾备与数据库双活
应用实践:在专网环境下的本地和异地数据中心,通过 i2NAS 海量文件同步软件,将 NAS 存储下的服务器变化的数据,汇集到本地 i2NAS 服务器,然后定时或实时将变化的数据同步到容灾中心;通过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
实现对本地业务系统的容灾高可用,确保关键系统发生故障时,异地容灾中心可快速接管应用;通过 i2Active 数据库语义级的数据实时复制和同步软件,将 Oracle RAC 实时同步到本地或异地容灾中心。
(5)
大数据管理局数据库容灾及
CDP
保护场景特点:数据集中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多 用户需求:数据库系统的容灾和数据备份;异构数据库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流通;数据库数据CDP 保护。
应用实践:在本地大数据中心,通过 i2Active 将 Oracle RAC 同步到备端 Oracle 数据库单机服务器,然后通过 i2CDP 实现数据库数据的持续保护;针对 Oracle、MySQL、SQL Sever 等数据库到大数据平台的应用需求,可通过 i 2 S t r e a m
数据流复制管理软件,采用抽取、转换、装载的方式,实现异构数据库平台之间数据的传输及数据到 Kudu、Hadoop 等大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i2NAS i2NAS 的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6.1.4 典型用户案例 图 6.1-7 大数据管理局数据库容灾及 CDP 保护(1)某公安厅跨平台异地容灾 项目亮点:在硬件及虚拟化异构的情况下,实现重要数据库数据异地约 400 公里的跨平台实时同步和容灾,以及重要警务系统的高可用异地容灾和灾备服务器数据的实时同步备份。
项目需求:结合公安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新疆公安厅计划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相关等级保护要求,建立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的异地灾备系统,以提高公安厅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等级,实现异地容灾和数据库的双活。
图 6.1-8 某公安厅跨平台异地容灾架构图
Oracle
XML SQL CSV TXT JSON
Oracle RAC
i2CDP
i2COOPY
解决方案:
1.
在本地环境下,通过 i2Active 实现 Oracle RAC 到 Oracle 灾备数据库的实时同步,然后再通过 i2Active 实时同步到异地灾备中心; 2.本地虚拟化平台搭建各类警务系统,通过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
高可用软件对本地业务系统的异地容灾,确保应用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秒级进行切换接管; 3.在本地的数据中心,通过 i 2 C D P
实现各类警务系统的重要数据,持续备份到本地的灾备服务器,然后通过 i2COOPY 实时同步到异地灾备中心。
(2)遵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异地容灾与互为灾备 项目亮点:确保了公积金中心核心业务系统、综服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的应用容灾,以及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备份、CDP 和文件保护,构建了遵义市公积金中心到盐城市公积金中心的异地容灾模式,首创两市公积金中心“互为灾备”的新模式,在确保重要数据异地备份、系统容灾的同时,突破传统异地容灾成本高、可用性低、数据备份窗口大等难题,是“互联网 + 政务服务” 的创新实践。
项目需求:实现公积金中心核心业务系统、综服管理系统、结算系统的异地容灾,确保数据和业务的安全;同时通过互为灾备的模式,减少异地灾备中心的投入。
解决方案:
图 6.1-9 遵义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容灾架构图 1.在生产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相应业务系统,然后通过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字节级数据复制高可用软件,应用程序与灾备中心应用服务器进行一对一的应用高可用容灾;数据库与灾备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i 2 B o x-C
进行一对一的应用高可用容灾;当生产中心某台虚拟机出现故障时,灾备中心相应的服务器可秒级接管,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2.
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灾备数据库服务器 i 2 B o x-C
针对生产中心 A I X
小型机系统下的核心业务数据库进行集群,通过 i 2 A c t i ve
数据库语义级同步软件,将集群实时同步到灾备数据库服务器 i 2 B o x-C
上,实现核心数据库集群从 A I X
小型机到 X 86
服务器的高可用容灾;最后业务系统通过 i2A v ail ability
高可用软件,在灾备数据库服务器 i2Bo x-C
上实现一对一高可用容灾。
i2Box-C i2CDP
3.
针对生产中心 A I X
小型机上的应用程序和凭证数据,通过 i 2 B a c k u p
备份到灾备 A I X
小型机应用服务器上,确保重要应用和数据的备份保护。
4.
通过内嵌的 i 2 C D P
灾备一体机 i 2 B o x D-A,对存储了生产端重要数据库的灾备中心数据库服务器 i 2 B o x-C
进行持续数据保护,当数据库数据出现损坏、丢失、中病毒等情况时,可以通过 CDP 数据恢复到任意时间点的数据。
6.1.5 小结 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务和群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人民满意的数字化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电子政务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撑,而保障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离不开数据复制核心技术和容灾备份等产品方案。在政务云数据中心领域,适合云和大数据应用场景的数据复制技术,将帮助用户解决各类应用场景的灾备需求,满足不同平台、不同网络层和不同等级保护的需求。
7.1 灾备市场概况 第七章 灾备市场与行业趋势 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以餐饮、旅游和娱乐为代表的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上半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 GDP 更是遭到重创。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在应对疫情造成的社交困境时,线上业务展示了非常强大的灵活性和韧性,这也极大地促进了文件同步、数据流动和业务连续性在安全合规方面的发展。
2020 年国际安全形势也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包括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业务合规性的审查,蓄意挑起地区冲突,利用网络技术渗透攻击机构的重要系统和数据,以及对关键技术和制造业资源的争夺,都促使相关机构加大对数据和业务安全的保护——将重要数据和系统进行多重保护,以备机系统构被攻击时,可以有最新的数据进行业务的恢复。譬如,以半导体芯片为例,一些机构就加大了生产系统和业务数据的异地备份的保护力度。
从中国第三方灾备技术服务商的市场营收分析,市场强劲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第一季度因疫情采取的社交限制,确实给一线的销售带来挑战。不过随着疫情被控制,第二季度以后,销售的拜访及营销活动走出 V 字型的反弹。
这表明中国灾备市场也具备强劲的发展韧性,而推动市场需求发展的两大因素:一个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特别是今年提出的“新基建”战略,极大地提振了科技企业、资本和市场研究机构的信心,继续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个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将信息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等保 2.0”、“数据安全(草案)”等一系列的法律,以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明文规定所有运营主体,需要对所辖的信息系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保护。
7.1.1 市场高速增长 各类研究机构对中国灾备市场的增长预估都非常乐观。智研咨询的报告显示:中国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49.8 亿元,增长至 2018 年近180 亿元的市场规模,预计至 2022 年中国灾备 行业市场规模可达 300 亿元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重点提到云灾备将成未来主流趋势,其中云灾备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亿元快速增长到 2018 年的 10 亿元,预计到 2022 年我国云灾备市场规模可达 70 亿元。
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机构 Gartner 预计,到 2020 年存储安全(尤其是云存储安全)支出将继续攀升。如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将法规遵从性推到了企业的首要任务,2019 年整体安全支出增长10.5%,预计未来 5 年云安全将增长 41.2%。同时,Gartner 也预计到 2021 年,使用备份而非归档方式来管理企业长期数据的比例将从 2017 的 30% 上升到 50%。
根据白皮书内容编委的调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中,特别是从 2010 年互联网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灾备产品和市场也得到大力发展,中国灾备市场头部企业的融资金额也一轮比一轮高。灾备产品从传统的存储数据备份发展到物理机、虚拟机系统的备份和容灾,数据库同步和容灾也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灾备市场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根据公开的资料整理,2010 年
我国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 49.8 亿元,2015 年达到 136.8 亿元,近几年中国灾备市场规模大体情况
49.8 55.1 60.3 73.9 88.7
如下:
400
300
200
106.5 127.8 151.8
177.4 207.8
240.5
280.3
329.1
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图 7-1 2010-2022 年中国灾备行业市场规模 国际灾备市场也同样发展强劲,根据 DataCore 发布的 2018 SDS 白皮书《The State of Software-Defined Storage,Hyperconverged and Cloud Storage》内容,有 20% 的用户计划将存储预算的 25% 用在第二存储(灾备)上。
G a r t n e r
公开的数据分析报告提到:
2016
年市场规模已达 20
亿美金,预计 2021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7.3 亿美元。
M ar ketsandM ar k ets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全球备份和恢复市场总额将从 2017
年的 71.3
亿美元上升到 2022 年的 115.9 亿美元。相比备份与恢复市场,云灾备即服务(DRaaS)全球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Gartner 的调研报告显示,预计 2021 年的 DRaaS 市场规模将达到 37.3 亿美元;到 2022 年全球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20 亿美元;Gartner DRaaS 魔力象限中的 10 个国外玩家市值总和
超过 1000 亿美金。
7.1.2 市场多元发展 灾备脱胎于传统的存储厂商——为了解决存储冗余的问题,用户在寻找灾备方案时,首先想到了存储厂商,为此很多传统存储厂商,同时也是传统灾备方案的提供商。但是,随着整个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迭代,灾备应用场景也从同机房的本地备份容灾,向同城、异地及云端等更宏大的场景延伸,用户数量更大,产品也更加丰富。
从传统的备份产品开始,灾备产品正在不断拓展边界,目前主要涵盖了传统的系统备份、容灾和恢复;数据同步、分发、脱敏、副本管理;大数据管理和应用;数据库读写分离和容灾;文件管理、共享和保护等。
灾备技术也从传统的存储复制技术,延伸到基于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文件和网络等五大数
据复制技术。在中国,基于上述五种数据复制技术的灾备企业,每家企业的产品侧重点不同,其中
于灾 有专注于传统的备份厂商,有专注于虚拟机容灾的厂商,有专注于文件共享备份的厂商,有专注于数据复制副本管理的厂商,也有专注于数据库容灾的厂商。英方软件是国内集多种复制技术于一体,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基础软件厂商,能够提供全域、多层次、多策略、多副本数据管理的全栈解决方案。
7.2 未来五年(2021-2025)趋势 7.2.1 信创推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信创在网上公开的定义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涉及的行业包括IT 基础设置:CPU 芯片、服务器、存储、交换机、路由器、各种云和相关服务内容;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 应用软件:OA、ERP、办公软件、政务应用、流版签软件;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如网络)、终端安全产品(如灾备)等。
图 7-2 信创概念图 信创是一项国家战略,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发展信创是为了解决“卡脖子” 的安全问题,即通过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变成我们自主可控、可发展、可生产的技术。信创产业发展可以助力关键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关键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信创产业从技术体系构建,强化产业基础研究,加强资金政策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信创产业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地区的落地生根,并带动传统信息技术产业的转型,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灾备技术是为确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以核心的数据复制技术为基础,广泛应用备、数据保护、云数据管理等领域,帮助各类用户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助力数 字经济的发展。信创产业的发展,将极大推动字节级复制、数据库语义级复制、变长块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数据复制卡脖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应用,为国防、金融、政务、医疗、电信、能源、交通等行业保驾护航。
英方作为基础软件企业,在信创产业方面,拥有“卡脖子”技术,并在创始团队的带领下,不断发挥自身在基础软件、技术创新、国产化生态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与各个生态伙伴一起形成发展
合力,积极参与各地各行业的信创产业发展。
从创始之初,英方就积极布局国产化数据复制技术,并聚焦核心数据复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截至目前,英方已掌握十多项先进的核心发明专利,从字节级数据复制技术,到数据库语义级复制技术,再到变长块级数据复制技术,并以核心数据复制技术为基础,先后推出 i 2 A v a il a b ili t y
应用高可用、i2Active 数据库容灾、i2Stream 大数据同步、i2Distributor 数据分发、i2CDP 持续数据保护、i2CDM 数据副本管理等重磅产品,并在政务、国防、公检法等行业获得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
同时,英方始终与国产软硬件厂商保持互通,实现多方产品兼容适配,并持续跟进其版本迭代和新产品的兼容情况,全面扩展英方灾备软件的适配性,构建完善的灾备和数据复制生态体系。截至目前,英方灾备软件已完成国内主流云厂商(浪潮云、曙光云、华为鲲鹏云等)、芯片(如兆芯、龙芯中科、飞腾、华为鲲鹏等)、操作系统(中标麒麟、普华、红旗、华为 F u s i o n S p h e r e
等)、数据库(山东瀚高、人大金仓、达梦、南大通用等)等重要国产化企业产品的兼容适配,拓展国产化生态战略合作。
此外,英方在近几年先后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涉密信息系统产品检测认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认证等,并成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灾难恢复协会(DRI)指定服务商、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合作单位、灾备技术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国家高新技术认证企业等。
在地方信创产业布局以及各行业国产化进程中,英方作为灾备国产化厂商,在政务云、大数据局、公检法等领域的国产化产品替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成都政务云通过英方 i 2 M o ve在线热迁移解决方案,在不影响全市政务服务的基础下,实现 2000
多台虚机从 V M w a r e
平台到 KVM+OpenStack平台上的迁移;南京栖霞区大数据管理局基于英方 i2CDP 和 i2Active 的灾备解 决方案,在实现数据库间实时备份和连续数据保护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带宽压力、系统灾后恢复时间、后期运维工作等;海南省交通警察总队通过 i2Active 实现全省各地分发库的联动,实现生产 库读写压力的分流,有效提升生产库的性能。
作为灾备及数据管理领域的头部企业,英方不仅不断加大数据复制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确保灾备及数据管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自主可控,还积极参与高精尖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各地、各行业和各生态伙伴的信创产业活动,在技术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贡献力量。
7.2.2 合规性仍是推动行业发展主因 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合规性,是指系统的运营主体或责任人要制定安全保障机制,通过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物理安全等技术方案,实时保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并符合国家等级保护要求和分级保护要求。
频发的安全事件时刻挑动信息系统运维人员的敏感神经,从网上公开的资料显示:
2020 年 2 月 23 日,微盟公司员工恶意破坏公司线上生产环境及数据,导致系统服务不可用,给商家经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带来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根据各方预测,此次微盟数据库删除的直接损失大约在 40 亿元左右。在删库事件以后微盟集团在港股连续大跌,三天内市值跌逾 30 亿港元。这是典型的内部权限管理带来的安全问题,是建立内部合规性管理机制要重点关注的范畴。
2020 年 8 月,由于 IT 失误,全球会计巨头毕马威的 1.45 万个微软 Teams 用户的聊天记录被
永久性删除,且微软确认这些聊天数据不可恢复。这是典型的弱 IT 行业在应对数据安全方面的反面教材,值得所有国家的公司提高警惕,并相应改善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
2020 年 8 月,Maze 黑客团伙声称,通过 Maze 勒索软件攻入韩国半导体巨头 SK 海力士。Maze 黑客团伙官网的屏幕截图显示,有 5% 的 SK 海力士数据被泄露,并以此作为黑客成功入侵 SK 海力士的证据。这是典型的针对知名机构发起的勒索病毒攻击的违法行为,并且与传统的勒索软件加密文件系统相比,Maze 为勒索软件找到更能攻击受害者软肋的方法,那就是先公开泄露窃 取的少数信息,如不缴纳赎金,黑客们可能会公开所有的包括敏感信息在内的数据。
综上三个公开的案例信息,针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合规性保护,仍将是信息技术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在近年加大了包括系统等级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并在政务、金融、医疗等行业取得显著效果。譬如,政务云的两地三中心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应用级容灾及数据多重备份,为信息化政务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撑,确保当潜在的威胁事件发生时,业务恢复的 RTO 和数据恢复的 RPO 能够达到最小,将经济性损失和非经济性损失降到最低。
7.2.3 平台化推进灾备产业化发展 维持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以政策、法律、资本、人才和技术产品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作为合规性方面的重要终端安全产品的技术方案,灾备保护的系统和数据越来越复杂,大型组织机构针对灾备产品的运维开始力不从心:运维人员要解决不同产品、不同系统、不同技术服务商在灾备方面的运维难题,包括产品的操作习惯和不兼容、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备份系统可用性验证人力化等。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灾备平台化以及依托平台进行智能化运维是一个可靠的方案。我们针对金融、医疗、政务和大型企业的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实现灾备平台化智能运维,可能会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云灾备平台化。云灾备包括了云平台本身提供的基础版的云备份和云容灾方案,通过分布式架构划分高可用区,为租户提供基于自身基础架构的云灾备服务。从传统的灾备架构分析,虽然可以通过不同云数据中心划分高可用区向外出租,但是作为非主营业务,灾备产品投入的产出比,还是处于艰难维持的阶段,更多是处于自身高可用方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做出的投入,发展动力是不足的,并且相比于第三方技术方案商,同等投入情况下,云平台在数据级灾备的 RPO 值更大。
另外一种更具灵活性的云灾备平台方案,是云平台联合第三方技术方案商,云平台可以弹性地提供各种云资源,技术方案商提供云灾备平台,包括涵盖数据同步和系统迁移工具,跨平台的容灾产品,定时或实时备份和 CDP 保护,用于灾备演练的独立网络等产品方案。此外,云灾备平台也向更灵活的灾备即服务方向发展,例如英方软件与运营商结合打造的 i 2 C l o u d
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仅可以为每个租户分配管理账号,个性化保护指定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还可以通过设 置网络带宽大小和灾备时间灵活地使用灾备产品,做到与云计算一样的按需使用和付费。
二是 CDM 超融合数据管理平台。灾备是数据复制技术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高效的数据复制能力带来更广阔的综合应用场景。为此,复制数据管理(C o p y
D a t a
M a n a g e m e n t,C D M)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产品,作为备受 G a r t n e r
推崇的数据管理产品,C D M
将传统的数据复制进行融合,将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通过自动化策略,对复制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不仅可以助力企业加速
双模式 IT 运作的落地,同时可以改进数据保护的性能,缩短应用开发的周期,对业务产生直接价值。简单地讲,CDM 为用户解决了数据灾备的同时,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用于测试、演练所需的真实的 业务数据,直接提高了备份数据的附加值。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CDM 产品逐渐成熟,并形成基于 CDM 的超融合数据管理平台。以 i 2 C D M
超融合数据管理平台为例,该平台将数据管理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部分:生产环境异构——从服务器到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到虚拟化平台的异构;容灾环境——从字节级复制到数据库语义级复制到块变化实时复制技术,整合现有的数据复制技术,实现初始全量数据 + 持续增量数据的复制;超融合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单一黄金副本,然后虚克隆出多个任意数量、任意历史时间、可读可写的虚拟副本,节省存储资源;应用场景——应急恢复、数据迁移、开发测试、数据恢复、培训环境等。
三是统一数据管理平台。灾备解决的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问题,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价值进一步被挖掘,用户希望基于数据复制技术的灾备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比如跨平台跨区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实时同步,跨异构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和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流动管理,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并最终为商业智能提供可快速利用的数据报表。
以证券行业为例,一个大型的证券机构,其各种业务和管理 IT 系统多大两三百个,这些系统每天新增的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多达几个 TB,且呈现加速之势。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的账户数据、交易数据、产品与服务数据、市场相关的数据、风控数据,以及机构本身的管理数据和 IT 运维数据等,通过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如英方软件 i 2 U P),可以为证券机构提供全域多层次多策略的统一数据管理,满足用户各类数据实时同步、CDP(持续数据保护)、各类数据库实时同步、各类虚拟机保护、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多副本快速交付、多应用数据全面统一管理等需求。
7.2.4 灾备人才和用户群体持续增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灾备技术从传统的存储分支(第二存储)独立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一大批专业的技术和营销人才。从技术人才构成看,分为传统型人才和新型技术人才。传统人才主要以传统的存储容灾、数据库容灾、IT 运维等技术人员为主,他们拥有资深的行业背景,对用户的 IT 运维场景非常了解,能够针对用户的灾备需求,快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策略的灾备解决方案,在传统的本地灾备向云灾备过渡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新型人才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同时随着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批其他泛 IT 行业的人才的加入。他们普遍年轻化,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以及拥有更多可以获得专业知识的网络渠道。他们的加入,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活力和创造力。他们欠缺的是行业经验和知识,为此,技术服务商提供的专业工程师认证培训服务,是提升这批新型人才专业技能非常好的平台。例如像英方软件举办的工程师认证培训和 DRI 在中国举办的 CBCP、MBCP 认证等,都为中国灾备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伴随专业人才队伍的扩大,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庞大,他们之间以正相关的关系,螺旋式推动灾备产业向上发展。目前,在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电信、能源、制造、交通等行业,凡是涉及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合规的领域,都离不开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建设需求。为此,灾备用户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但是由于长期由于人力成本的问题,大部分机构并没有专职的灾备管理人员,更多是通过运维人员兼职的形式,实现灾备项目的管理。但是从近几年的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可以发现,专业性不够是造成很多灾备用户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仍然造成数据丢失和业务停止的主要原因。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所有机构都应该从人员思想和习惯上培养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好相应的管理权限分级工作,逐步完善企业灾备人才队伍和机制体系的建设。对于重要的行业机构,更应该将灾备工作提升到二把手工程或一把手工程,并最终实现灾备与数据管理应用合二为一的目标。
政府采购行业诚信建设 篇2
原标题:社会审计行业政府监管模式创新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0日
我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建立。经济越发展, 社会审计行业就越重要。目前我国的社会审计行业普遍的特点是:规模小、人员素质低、经验不丰富、市场规模狭小、独立性差、市场分割严重、鉴证报告质量低劣、内部治理混乱、执业标准和法律规章不健全。因此, 需要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 来加快社会审计行业的发展。
一、社会审计行业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一) 政府监管的目标错位。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实际上财政部却成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主管部门, 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了财政部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在转轨经济中, 政府一方面是企业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社会的管理者, 这就会存在深刻的角色冲突, 政府就可能利用它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垄断性权力来谋取它作为所有者的利益。
(二) 政府监管下行业服务的恶性循环。
由于社会审计行业大多数服务都是在政府监管的推动下产生的,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那么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千方百计地去迎合政府的监管需求, 而不是真正的提高社会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信息要求。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只要符合了政府监管的需求或取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的各种执业资格, 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 就能分的相应的市场份额, 而且搞单一的政府比对付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要容易得多, 这样必然导致社会审计行业执业质量的低下, 造假之风盛行, 各种执业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差不齐, 鱼目混珠。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政府部门加强社会审计行业监管的决心, 引起社会审计行业监管的恶性循环。
(三) 政府多头监管的体制混乱。
财政部、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都有对社会审计行业的监管权, 但社会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仍没有很好地解决。虽然政府在我国社会审计行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政府监管模式的效率缺陷愈来愈明显:首先是注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 轻视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 结果是会计师事务所被撤销, 注册会计师易所执业, 老问题照样出现。其次是重视行政处罚, 轻视刑事处罚。许多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意识到违反《注册会计师法》的严重后果以及法律处罚的严肃性。再次是重视行政处罚措施, 轻视制度建设防范措施, 即对注册会计师违法执业事后一罚了之, 轻视事前的主动防范。第四是注重本部门信息来源, 轻视其他部门信息来源。尽管目前对社会审计行业监管的机构很多, 但是各部门之间很少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导致每个监管机构的信息来源极为有限, 结果是很多应该查处的问题没有被查出来。最后是部门之间协调成本高, 各监管机构的监管权限不一样, 在监管过程中, 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沟通, 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成本高昂。
(四) 政府监管下行业协会的角色冲突。
《注册会计师法》确立了我国社会审计行业政府监督下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受托代管的监管模式, 注册会计师协会受托进行社会审计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然而, 这一受托代管的监管方式摆脱不了注册会计师协会集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于一身的角色冲突。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全体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社会团体,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代表行业整体的利益, 为广大注册会计师服务, 遵循行业的整体意志;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协会受财政部门的委托进行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 又要遵循政府部门的意志, 为维护国家利益服务。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角色错位, 影响了协会的独立性和在行业自律中的地位。由于协会隶属于财政部门, 就使其丧失了与政府部门平等对话的独立身份, 也不利于与有关方面沟通和协调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二、社会审计行业政府监管创新模式研究
(一) 从建立健全行业监管的法律机制方面去创新。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审计行业监管模式, 必须有法律的支持, 否则任何监管措施将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能。
首先, 应当及时总结我国社会审计行业监管的经验教训, 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社会审计行业监管的实践, 并参照国际规范, 重点明确政府各部门的监督权限及协调机制,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职能、自我监管范围, 市场准入条件及限制、市场竞争,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责任等。并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员管理方面的高度权力, 如规定会员的注册条件、不予注册的情形、暂停注册会计师执行部分或全部业务、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 (撤销注册) 的情形等均必须授予注册会计师协会, 法律只需做出原则性规定即可;再如应将注册复议管辖权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会。从目前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种类来说, 财政部门只需保留对会计事务所给予吊销有关执业许可证和撤销事务所两项即可。
其次, 当前必须建立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使受侵害的中小投资者可向违法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员提出损害赔偿的诉讼, 使造假的注册会计师为其行为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使受欺诈的投资者得到财产上的补偿。由于目前我国缺乏民事赔偿制度, 现在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警告、暂停执业甚至吊销资格之类的处罚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但就怕民事赔偿和罚款。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 罚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而罚款也是行政处罚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在全国各地都应用得很少, 这也是目前社会审计行业较乱的原因之一。
(二) 从建立健全行业监管的协调机制方面去创新。
注册会计师作为代理人接受投资者的委托, 应当切实保护投资者, 使其利益免遭上市公司“圈钱”的侵蚀。所以, 行业监管机构应该挑起这个重担, 将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社会审计行业作为受所有者委托鉴证、审核经营者———上市公司的业绩, 整个行业的监管目标应该是:切实保护委托人即社会公众的利益。
政府在对社会审计行业进行监管的问题上, 可以说不具有信息优势、专业优势和灵活应对的能力, 加上政府的运作效率一般都低于民间机构, 对社会审计行业的监管仅是靠经常性的“清理整改搞运动”的方式来直接干预, 置行业自律于不顾, 监管效果必将是事倍功半, 根本达不到监管的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政府部门是裁判员不是运动员, 主要任务是建立游戏规则, 而不应再扮演运动员的角色来充当行业监管的主体。因此, 在对社会审计行业的监管中, 为了提高监管效率, 防止政府监管失灵和不当监管行为的发生, 必须对政府监管权力加以有效制衡, 明确政府部门的执法权限, 清楚划分政府部门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界限。这是建立社会审计行业公正市场秩序的根本。
三、我国审计委托路径重构
通过分析我国审计行业的监管现状, 综合发挥其优势, 回避其劣势, 我们推导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鉴证交易所模式:由审计鉴证交易所介入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 从公司收取审计费用, 然后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是一种通过改变现行的审计委托模式, 使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保持真正独立的新思路。这种新的审计委托模式解决了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是同一个主体的矛盾, 解决了由于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的不合理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问题。
(一) 审计鉴证交易所模式构建的目标。
社会审计应建立科学的审计鉴证交易所模式, 其目标是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委托机构———审计鉴证交易所对公司的审计进行委托、监督和统一管理。所谓审计鉴证交易所制度, 就是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专门的审计委托机构———审计鉴证交易所, 所有社会审计需求必须通过该交易所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 从而用政府的强制力量从根本上切断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直接联系, 防止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谋作弊, 保证审计报告的公允性。
在这种全新的审计委托模式下, 审计委托人不再是被审计单位本身, 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 注册会计师被上市公司管理层收买的机会变小了, 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有人铤而走险, 做出违法的行为。在这种新的审计委托模式下, 审计鉴证交易所通过公开的招投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建立一种公开的、公平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和被审计单位勾结。因为, 一旦出现问题, 在以后的招投标中, 审计鉴证交易所可以将它排除在外, 他将失去在市场上竞争的机会。这种机会成本太大, 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和被审计单位勾结舞弊。
(二) 审计鉴证交易所的组成与职能设计。
审计鉴证交易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非营利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为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 所以应是非营利性组织;二是政府干预性。适当的政府干预有利于增强其权威性, 可形成高效的制衡关系网。
这一制度的两个关键点是委托方式与收费方式的问题。对于委托方式问题, 目前最佳的就是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为实现审计市场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平台, 推动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优胜劣汰, 可以为审计委托人以较低的价格选择信誉较好、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便利。对于收费问题, 应由审计鉴证交易所按一定规则确定上市公司审计服务所需费用, 向上市公司收取, 再视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业务的情况进行支付。委托机构的审计经费可以采用个量融资的方法, 利用政府的强制力直接向上市公司筹集资金, 然后由委托机构选择注册会计师并支付报酬, 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相一致。实际上, 这并没有增加上市公司的额外成本, 只是将上市公司的付费方式由上市公司直接支付改为由独立的审计交易鉴证所进行支付, 从而彻底摆脱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控制, 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经济独立性, 避免恶性竞争和购买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雷光勇.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与治理[J].管理世界, 2004.2.
[2]韩晓梅.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监督导向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 2006.3.
[3]李铁群.独立监管:会计中介组织监管模式的理性选择[J].会计之友, 2005.3.
[4]周竹梅.上市公司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初探[J].会计之友, 2006.1.
政府采购行业诚信建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物资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建设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决策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二、中石油物资信息化建设已具规模
近几年来,中石油信息化建设已具规模,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取得了一定成果,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1998年按照大庆石油管理局物资系统改革的总体要求,大庆油田物资集团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系统建设遵循“总体规划、阶段实施、不断完善、逐步升级”的原则,将物资集团所属单位各自独立的账目整合到一起,实现了业务、财务、库房数据的集中统一,达到了物资管理和信息化的高度结合。
2000年中石油建立了“能源一号”物资交易平台,实现了大宗物资、战略物资的交易管理。
2002年,长庆油田电子商务系统着手建设,长庆油田分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了覆盖全油田公司陕甘宁蒙四省区的统一电子商务平台物资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油田公司的数据共享,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运作模式,缩短了物资的采供时间。
2000年至2008年间中石油下属地区公司等多家单位相继建设了地区公司级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物资采购业务“计划、交易、仓储、配送、结算”的全过程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以手工单据传递来处理业务的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传统物流向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物流转变。
2008年,集团公司开始着手信息化“顶层”建设,实现集团公司范围内信息共享,ERP信息管理平台应运而生。以SAP系统为代表的各专业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
2010年7月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开始着手建设,物采系统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支撑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业务系统,物采平台通过与ERP系统双向集成,实现物资采购从计划到采购交易,直至结算的全过程管理,并将供应商、目录、价格等管理环节融入其中,并通过外部门户实现了和供应商的协同,实现了物资采购交易与管理一体化。
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善,规范了油田物资采购行为,统一了物资采供业务处理流程,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从基础性向应用性、从局部性向全局性、从分散性向集中性建设与管理的转变,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行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
三、物资信息化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
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收到了一定效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技术应用初见成效。但物资采购信息化的实施还面临着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首先是业务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业务模式等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项目就必须具备能满足这些变化要求的能力。
其次是IT产业格局和技术快速发展,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保护、IT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众多中石油物资采购所涉及的信息系统中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一是信息不共享,现有的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二是行业应用系统的开发、推广、应用多是以条、块为主,开发比较分散,也基本是相互独立的,形成较多的“信息烟囱”;三是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对总体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
四、怎么去建设物资采购信息化系统是当前要探讨的问题
根据诺兰模型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研究成果表明,信息系统发展可概括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及五要素模型。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处于普及阶段,其典型特征就是系统林立,耗资甚大,而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并不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行业必须充分考虑在标准规范基础上的数据集中管理和数据综合利用、深度挖掘等问题,也就是向成熟阶段过渡。
(一)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是坚持以信息化促进采购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建立统一标准业务流、统一操作平台、统一数据库的物资采购信息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面向用户端集成,努力实现系统集成、有效整合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二是在采购企业上下贯通并与供应商之间搭起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采购透明度,实现物资采购“高效、公平、公正”的管理目标。
(二)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
一是在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为核心的领导下建设物资采购信息数据中心,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数据集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是加强物资采购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制定。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
三是加强与勘探生产版块中其它专业系统的对接和融合。“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体现了物资采购工作在生产企业中地位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与“跨部门、跨行业”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顶层专业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准确分析物资采购信息与生产建设信息,做到合理组织供应、节约运营成本。
四是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与经营管理实际的有机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不能停留在纯技术层面,系统构建不能脱离经营业务和管理实际。具体表现在,信息系统有一套理想化设计的流程,而经营业务却在走另一条传统的程序。
五是加强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在不同的关联系统中不能完整传递,信息数据的不完整,影响整体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决策失去参考价值。
从中石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来看,中石油正在朝以技术为主导的信息化企业转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现阶段,需要突出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网络整合、平台整合、数据整合、安策整合、技能整合、制度整合、观念整合。但是信息化建设由分散到统一、由增长到成熟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玉凯.如何走高效电子政务之路[J].数码世界2008,(8).
[2]杨凯.数据挖掘技术在中石油ERP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作者简介
采购行业个人简历的 篇4
个人信息
yjbys
目前所在: 顺德区 年 龄: 31
户口所在: 湖南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已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58 cm
体 重: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采购
工作年限: 6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499元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顺德区,顺德区
工作经历
**公司 起止年月:-08 ~ -0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采购部长助理
工作描述: 1.按公司要求组织物料的成本降价和新供应商引入工作。并负责新供应商的资格审核以及供应商的
供货监督和考核,优化供应资源。
2.负责关键物料价格成本分析和谈判工作。
2.负责新产品原材料报价和估价。及新品的原料跟时协调工作。
3.协助采购部长管理采购部的`日常工作,并负责与其他部门协调,处理异常事件
离职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12 ~ 2008-08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采购员
工作描述: 1.了解市场资源,负责新供应商的开发,组织审厂和配合供管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2.组织新品物料招标,谈价,引进优秀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正常如期的履行。
3.负责新零部件的打样,试产,批产的跟进。协助有关部门妥善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负责日常生产生采购需求,并协助供管加强供应商品质的提升。
离职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04-07 ~ 2004-1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1、负责新产品的工艺评审、协助研发部门解决新产品试制试产中的技术问题。
2、编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员工操作作业指导书、生产工位检验作业指导书,负责员工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生产用工装夹具的设计、调试。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04-07
专 业 一: 电子技术应用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熟悉企业管理和流程,熟练掌握Protel99 SE 、WORD、EXCEL、CAD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2.熟悉供应连链管理体系流程,能独立开发新供应商。熟悉电子物料的制造流程和工艺控制,了解物料
3.熟悉ERP和MRP系统。
自我评价
工作认真,能承受较强的压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家政行业发展前景与政府支持 篇5
日前,商务部召开了“全国家政服务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等与会人士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进步创造新的家政服务业需求
在此次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分析了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阐述了商务部门今后发展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姜增伟表示,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一千美元,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有能力支付此类消费。二,我国逐渐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人们必然产生对家政服务的更多需求。三,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依赖社会上专业的家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姜增伟指出,到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一对年轻夫妻可能至少要照顾四个老人,有的甚至多达六个、八个老人,这就带来了新的民生难题。目前,家政服务业的养老服务,基本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今后,随着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和服务需求的细化,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顾和精神慰藉,这其中蕴含巨大的商业机会。
四,企业多样化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服务细分进一步突出,为系统复杂的家政服务提供了发展空间。传统的家政服务只是为家庭提供简单的服务,如保姆、钟点工等。但随着居民对家政服务内容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的家政服务已由简单的家庭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日常保洁、家务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维修、房屋装修、家教培训、购物消费、订餐送餐等20多个领域200多个服务项目。
姜增伟介绍,家政服务按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种是初级的“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第二种是中级的“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第三种是高级的“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等。不同层次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家政服务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政业成为初级劳动力就业“水库”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家政服务业具有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这也是商务部门着力发展这一行业的另一重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和网点已有近50万家,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有些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已达到几千万元的规模。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以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为主,另外包括少部分专门从事维修服务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从事管理工作的大学生。
姜增伟透露,据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和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的调查显示,现阶段有40%的家庭需要社会提供服务。据此推断,全国1.3亿城镇家庭可提供近5000万个就业岗位,就业容量和发展潜力巨大。以家政服务人员年收入1万元计算,5000万个就业岗位就是5000亿元。
尤为重要的是,家政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各地商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在宁波市,上千个家政服务企业每年安排了2万余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95%以上,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在郑州市,2005年家政服务业有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占22%,外来人员占78%。哈尔滨市报达家政自成立以来共安置城市下岗职工就业3.22万人。济南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几年来安置5万多人就业,其中40岁以上的文化低又无一技之长的妇女超过80%。
家政业尚需解决多方面问题
姜增伟也指出,目前家政行业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一,总体上组织化程度低。整个行业仍然面临小、散、弱的局面,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二,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且日益呈多样化。但由于家政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业务宣传,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广大居民虽面对众多企业,但出于质量与安全的考虑往往无从选择,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好的企业也难获取有效的需求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居民找不到服务和不敢接受服务,而服务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三,服务市场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规范,市场鱼龙混杂,常有“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块牌子”就能开张营业的现象。街头广告、马路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严重。部分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相应采取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予以回避,遇到大的经济纠纷,或者欠账不还,或者只能关门倒闭,这些都影响了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声誉。
此外,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大部分家政服务员没有相应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不仅服务员在服务中的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而且还存在服务员超时、超量劳动的现象,甚至发生服务员受歧视、遭虐待的个别事件,使行业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四,培训工作不到位。目前,家政服务业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大部分人在上岗前未受过家政培训,这使得部分家政服务质量较低,很多时候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出现过一些问题,使行业整体声誉受到影响,北京就曾出现过家政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引发的煤气中毒事故。五,规范监督机制缺失。家政服务业目前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使家政服务业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甚至涉嫌欺诈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到整个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今年在重庆和深圳发生的保姆用假身份证绑架幼童案件,就是利用中介公司不核实保姆身份信息的漏洞来实施犯罪。这对整个家政服务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
商务部门将多管其下促进家政业发展
姜增伟指出,今后各地商务部门将采取以下政策,积极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一,合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培训补贴,财政政策已经落实)
家政服务业的特点之一就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企业收费过高,就无法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市场也难以发展;企业收费过低,又会造成“收不抵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走出这种“两难”的困境,就需要发挥财政税收杠杆的引导、支持作用,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对服务组织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对于好的企业,还要在税收等方面积极予以保护,为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推进行业立法和标准化管理。
家政服务业涉及20多类200多项服务内容,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业相关标准,尽快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同时,各地应尽快制定出台与当地家政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大对相关行业标准的贯彻力度,并根据当地情况加紧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标准,指导企业规范经营。各地商务部门还要积极联合本地统计部门,尽快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
此外,各地应充分发挥有关协会组织的作用,支持协会在行业交流、人才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没有成立家政服务业协会的省市,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
三,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在发展模式上,可以由政府作为主体,也可以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应体现政府的引导,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机制,有效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各地应积极引导家政企业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规模化发展,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
四,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各级商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机械行业采购部年终工作总结 篇6
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我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累了一些过去从没有的经验,通过不懈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个人工作总结陈述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担任采购部采购员已有2年,在本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已全部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办公环境,了解了本部门及其他部门、车间及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并熟练操作金蝶软件,同时深入车间,逐步了解每个车间的简单工艺、产量、机器设备、相关五金件等。由于所学专业与采购专业不符合,并且对设备、五金知识比较欠缺,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提问,顺利完成了两年来的采购工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2.完成了既定的五金类采购任务,两年来公司每天都有不断的采购单,根据车间的生产需要,及时将所需的设备、五金、配件及时购回,从而保证了车间的生产进度,两年的采购工作中,从未发生耽误生产的现象。
3.采购过程中,从质量、成本和交期三方面考虑,同时坚持“价比三家、质比三家、服务比三家”,在满足于生产现场或需求部门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较好地保护了公司利益。4.实施了供应商管理,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台帐,完善了供应商档案,积极开发供应商资源,拓宽采购渠道,协助质量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和复评。所有合同统一存档,制定统一的合同审核表给公司高层领导一一签字确认后付款,保证了合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5.在发货方式上面,尽量以送货上门的方式从而降低公司的额外提货费用。为了降低公司不必要的税收,我都积极主动向客户催要增值税票,经过协商,对方也将抵扣联寄予我公司,及时供财务认证!从而每月都能减免一些不必要的税收。6.能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协助横向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过去的24个月中,自己虽然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根据岗位要求,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1.有些物料在采购时,自己的五金知识面不够宽,价格信息和物料质量不能很好地掌握; 2.应变能力不强,对一些工作协调和处理得不够好,同时在商务活动中沟通技巧还需
继续提高;
3.自身在日常工作中不够细致认真,需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总结
总之,采购部是公司业务的后勤保障,是关系到公司整个销售利益的最重要环节,所以我很感谢公司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将我放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在公司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这段时间的采购工作,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积累了一些过去从来没有的经验,同时也明白了采购和优秀采购之间的分别和差距。了解到一个采购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不带个人偏见,在考虑全部因素的基础上,从提供最佳价值的供应商处采购;坚持以诚信作为工作和行为的基础;规避一切可能危害商业交易的供应商,以及其他与自己有生意来往的对象;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采购工作的作业流程上的知识;在交易中采用和坚持良好的商业准则等。在这里我想说作为一个采购,并不像常规所想的那样仅仅是打个电话,签个合同,发个货那样简单,这只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在采购过程中我不仅要考虑到价格因素,更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做到货比三家;还要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操作,明确采购在各个环节中的不同特点、作用及意义。只要能降低成本,不管是哪个环节,我们都会认真研究,商讨办法。这段时间来,我更加明白了总成本优先原则,和灵活运用各种采购技巧的重要性。对与价格影响因素要有敏锐的感觉,并且能够及时的做好预警及防范措施,切忌“从一而终”。一个优秀的采购必须拥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采购经验,我知道自己距离一个优秀的采购还有很远的差距,因为采购经验是靠长期不断积累经验和自我启发,达到熟练程度后才能掌握的一种技术,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地积累丰富采购经验,跟上公司的发展的脚步!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最终体现是增加效益,而在我们管理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应该不断出新招、奇招。不然,即使成本在下降,只可能是市场或外加因素自然形成的。而这样的下跌对于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说,也是一样的下降成本。我们并没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成本优势。因此创新的想法和大胆试探新的方案才能使我们可能找到独到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案。当前社会各行业各企业的竞争力、和之间的较量其根源可归纳为决策层的经营理念经营思路的较量,不断创新的思维才能使企业永远保持活力。篇二:采购部年终总结
物质采购部2010年年终工作总结
2010年,我部门员工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分昼夜、节假日,出色的完成了公司交办的采购工作。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种紧急任务,获得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作风上执行公司管理制度,坚持原则,坚持财务制度,以采购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从未出现违法、违纪、腐败现象。我们树立“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观念,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公司生产这条主线努力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比去年得到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修订完善管理制度 1.本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公司安排,我们物资采购部主要担负①公司卤水加工厂、办公区、生活区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②井上钻采工具、套管、隔热油管、泥浆材料,③建厂所需成套设备、仪器仪表、阀门管件,④电器设备,⑤劳保用品,⑥一般工具,⑦输卤管线,⑧研究所实验材料、化学试剂、仪器仪表,⑨公司交代的其它采购业务。
为节约资金,防止库存积压,坚持零库存管理方法,在采购量大,部分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精心组织寻找货源,积极组织落实,始终把保障生产所需放在首要位置,一切工作围绕在建项目,保障钻井施工,科研开发这个中心来开展,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的领导及其他部门的配合下,2010年共完成采购计划申请单 份,签订合同 0份。全年采购额达到 万。
其中建厂设备、阀门管件、仪器仪表、机械设备等计款7550万,加工厂区购进水泥 吨计款 万,购进各种钢材 吨计款 万,3个井队共组织购进泥浆药品 吨,计款 万,购进套管 吨,计款 万,隔热油管 米计款 万等。合同采购 万,零星采购 万。
目前基本做到1000元以上的采购,由财务转账,减少现金交易环节,逐步建立起物资采购渠道及供应商信息档案。现已有一百多家供应商。我们一直强调采购工作透明,在采购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论是大宗材料、设备还是小型材料的零星采购,都尽量多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即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也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和相关部室人员一起询价比较,在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监督。即确保工作的透明,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度。逐步完善制度,2.部室建立每人每天工作写实,所干工作一目了然,督查每人每天工作量,和每一笔业务操作进程,也便于采购环节上的查询。每周上报周工作量,每月报采购报表,出年底财务报表等供领导参阅决策。
3.重新制定完善岗位制:人员按其所长,专业化分工分类,各负其责。解决职责专业分不清:容易出现行行都会干,行行都不专,材料性能不知道,型号参数搞不清,有了失误扯不清,干起工作来理不清等憋病。避免丧失自觉性,业务始终得不到提高,很难独挡一面处理问题,对公司,对个人危害极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的存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4.定制出台本部门管理制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采购制度严肃性,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企业的采购纪律。本制度内容包含:落实公司管理制度、员工管理、质量管理、采购流程管理、和惩治违纪、违法、条款等内容,以时刻警示本部门人员。
5.安全工作方面: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时刻提示加强安全意识,每笔业务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反复强调要与企业知名度高,信誉好,资质证件齐全的企业做为合作伙伴,每项合同条款必须反复推敲,防止出现意外,给公司和个人造成经济上损失。在出差,装卸车时,特别强调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010年,本部门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做到全年安全生产。
二、基本做法
1、注重市场调查
为保证能采购到质优、款新、价廉的货物,我们以了解市场最新行情、最新动态和相关行业政策及规则为基本任务,以便更好地掌握主动权,不至于受供应商片面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市场考察力度,一方面我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去认识市场,摸清了生产厂家与其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供货商产品利润的构成。达到1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我们尽量先考察,后采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因此在采购过程中我们总能够争取到采购的主动权。
2、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我们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的工作目标,要求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价比较,注重沟通技
巧和谈判策略。调整了部份工作程序,增加了采购审核环节,采取先由采购部长在采购员对采购物资询价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审核,再由计划经营部和公司领导进一步复核,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采供人员也在每一项具体工作和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得到煅练。
3、逐步加强对采购物资信息的管理
逐步加强对采购物资信息的管理,对物资采购申请单进行编号存档管理,发票产品合格证等复印留底,保持了信息资料的完整,同时输入电脑保存,建立采购部台帐,方便随时查阅、对比。还建立本部门每天工作写实报表,反应采购部每位员工每天的工作内容。
4、提高部门工作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
我部门人员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采购业务水平还很低,经验很少。除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及部门内部培训外,在平时的每项具体工作和每个工作细节中不断指导,同时反复强调采购人员的责任感,强调每个人对自己采购的材料设备负责到底,保证了对材料、设备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追踪。员工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采购规范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采购工作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是采购的计划性不强,我们采购任务中的一多半是临时采购计划,因为没有库存,往往刚解决了上一笔,下一笔又有上一笔内容,为不影响生产只有再排车辆人力重复采购,工作量较大。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浪费很多人力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不断提高效率。
2、业务人员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质量与价格永远是采购工作的主题。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将永远记住玻璃钢输卤管线惨痛教训,严把质量关不是一句空话,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技术环节上,每一笔业务必须谁办的谁从头到尾负责到底。由于多数采购员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采购技能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将极积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真正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精,清正廉洁、敬业高效让领导放心的采购队伍。为公司生产一线服务做好先行官。
3、供应商的范围还不够广
一则由于我们公司新型企业,行业独特,很多商家对我们不了解,供应商网络仍需逐步扩大。二则出于对售后服务响应速度的考虑,部分物资的采购以老客户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竞争能带来的效益。
四、2010年工作思路
明年我们将按照“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指导思想,抓规范、重效益,确保全年采购任务顺利完成,在更规范合理的采购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细化采购管理流程篇三:2013年xx机械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xxx公司2013 技术部门年终工作总结
现就2014年技术部主要工作内容重点汇总分析如下,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一、2014年技术部完成指标汇总 2013年技术部完成指标
二、各业务板块分析
1、新产品开发情况:
98%,开发进度不及时的主要原因1外协加工件进度不受控,2激光切割设备损坏或与正常生产冲突,3工装模具未及时到位,4与车间正常生产冲突,5信息沟通不畅通,成品库无计划不发货。
但受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熔安现在已经基本停产,其他主机厂如柳工油箱要求总成供货,我公司由于缺乏油箱辅件的采购渠道,导致未开发。2工装模具完成情况 3工艺文件完成情况
2013年完善各类作业指导书26份,基本覆盖各工序,但产品工艺文件投入正常使用的很少,具体原因如下: 1.产品工艺不受重视,无专职工艺人员,生产现场靠技术人员指导 2.技术部老员工都投入新产品开发、工装模具设计、制作等岗位,工艺文件都由新员工编写,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积累,加之对车间工艺不熟悉,导致编写的工艺文件不适合车间生产需要。4设计准确率
技术部2013年共设计图纸300多份,其中出现2次较大的设计错误,技术设计准确率能达到98%,出现的这两次图纸错误,造成了产品批量事故,⑴dg2001油箱支架模具设计失误,导致模具报废,原因是模具图纸有错误未经审核下发,⑵zy65箱体折弯板图纸设计错误,导致100件箱体折弯板修复使用,这次原因是图纸经过审核,但审核人员未发现错误。第二次设计事故都对当事人进行了罚款。
三、2013年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新产品完成及时率和一次送检合格率较低 新产品交货及时率和一次交验合格率偏低,原因是新产品开发各环节的积极性不足,激励措施没落实,很多环节新产品开发人员靠关系解决,大部分员工都有不合格再返修的错误思想,导致了开发进度受阻、新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改进措施:严格执行新产品开发计划,完善新产品开发制度,落实激励措施。
2、技术部新员工较多,业务能力欠缺 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工艺能力欠缺导致新产品开发不顺利,特别是开发人员的工艺设计能力和工装模具设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导致新产品开发严重滞后,工艺文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很多工作不能按预期计划完成。
改进措施:对技术人员进行一带一培训、到车间锻炼,关键是提高责任心。
3、工装制作能力欠缺
大型工装制作能力偏弱,厚板焊接保证不了精度,同时工装无人维护,导致生产容易发生批量事故。改进措施:招聘或从内部选拔一名专职的工装制作人员,兼任新产品开发和工装的保养维护工作。
四、2014年技术工作规划
1、完善工艺文件,及时补充各类欠缺的工艺文件,使产品工艺文件覆盖率80%以上
2、完善五大工具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完备ppap和apqp各阶段的文件,新产品开发不仅是产品实物的现场制作,还包括工艺文件、工艺路线、工装模具方案、质量策划、全尺寸测量与分析、失效模式分析等文件的编制,这是2014年主机厂对我们新产品开发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要实现粗放式管理向科学精益管理转换,由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转换。
3、工装模具设计从简易实用、方便快捷的思路出发,提高工序作业效率和质量保证能力
4、以前部门管理无明确职责范围,基层管理人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很好的带动起大家的工作能动性,大家不是找事干,而是等事干,全靠任务安排来工作,给技术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下一步要明确职责分工,充分调动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技术部业务分工: 农装业务:
重工业务: 模具:
图纸/工艺:
五、2014年技术部工作目标
烟草行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角色分析 篇7
关键词:烟草行业,企业重组,政府角色
一、烟草行业大规模重组过程中政府所起的主导作用
1.原有烟草行业内政府角色的体现
烟草专卖制度的重要特征是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高度集中。1982年1月, 国务院成立了中国烟草总公司;1983年9月, 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 正式确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 并在1984年1月设立全国烟草行政主管部门即国家烟草专卖局, 主管全国烟草专卖工作, 各地设立省级、地 (市) 级、县级烟草专卖局, 主管本辖区内烟草专卖工作, 在行政关系上体现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领导体制。但事实上, 涉及到烟草行业的许多重大问题, 它还不能独自做出决策, 还必须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协调, 制定相关政策。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二者实为一体, 是“一套机构, 两块牌子”。
2.重组过程中政府角色的描述
2002年, 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要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 从非烟叶产区向全国逐步深入推广。从2002年开始, 烟草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关停并转活动, 整个行业内的烟草企业数量大幅度的减少, 品牌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高。经过三年多的改革, 到2005年底, 全行业已经累计取消1317家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随后, 行业实行了以省级烟草工商分开为突破口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成立了16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 促进了烟草资源优化整合和生产集中度提高。
改组后, 省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代表总公司和所属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 成为管理中心、监督中心, 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省局 (公司) 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资产经营管理为主, 通过转变职能, 退出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成为一个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集中精力抓管理、抓监督、抓队伍建设、抓资产经营, 实行资产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加强资金监管,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确保行业依法经营, 确保国家局、总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执行到位、监管到位。各地市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 拥有法人财产权, 对所经营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地市公司突出了市场经营主体地位, 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自主经营、合法经营, 真正培育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在取消了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 一般是将原来的县烟草公司更名为县卷烟销售部, 当地有烟叶生产的就另挂烟叶生产部的牌子。法人资格就等于是资金的合法所有者, 意味着县级政府失去对烟草行业收入的支配权、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受到影响。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之后, 分公司统一财务收支, 县烟叶生产部 (卷烟营销部) 没有自主财权。
二、烟草行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角色两难的潜在悖论
1.加强品牌竞争力提高行业垄断程度与打破地方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行业内生产企业进行重组的目的是扩大单个品牌的产量, 同时通过本省及跨省兼并提高行业的垄断程度, 但形成大型寡头的前提是一个全国范围内大型的市场。从目前的行业重组来看, 一方面重组后的工业企业隶属于当地省烟草专卖局, 加深了生产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 由于销售系统未改革, 当地政府仍旧对当地烟草消费市场具有极大的控制能力。所以当前存在的区域市场壁垒抵消了部分重组带来的收益, 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全国渗透并未产生。
2.设想中的企业出资人角色与现有工业企业并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矛盾。
目前, 资产管理关系没有理顺,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权利不统一。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但如果产权关系不清晰, 就无法建立权责明确、规范运行、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制度。即使是那些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卷烟工业企业, 由于原来产权关系没有理顺, 仍然沿用工厂制的运作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董事会成员、经理班子成员和企业党委成员交叉任职, 高度重叠, 职责难以明确, 企业的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高度集中, 权力配置不合理, 也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且监事会成员全部由企业内部产生, 形成“内部人”控制企业, 监事会构成缺少出资人代表, 造成监事会形同虚设, 难以发挥监督制衡的功能。其实说到底还是上个世纪末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类似问题, 政府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3.中央政府烟草专卖政策与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矛盾。
来自烟草行业的财税占到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0%, 有些贫困地方烟草行业甚至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当地的财政、教育经费、就业等各方面都依赖于烟草行业。中国当前的行政组织结构基本上仍是典型的分权制, 烟草专卖政策的制定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讲是属于中央行政机构的, 但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行业未改革前一些计划内烟厂名义上还是划归国家烟草专卖局的, 现在所有的卷烟工业企业都同时受各省烟草专卖局管理, 这样国家局的政策与当地政府利益的冲突更加明显。中央政府往往是从控烟或提高行业集中度等关系行业整体运行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而各级地方政府往往是从当地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中央政府往往希望培养全国范围的优秀品牌, 而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过多的非市场因素如增加税收压力等进行地方干预, 希望从成功品牌中争取到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利益。
4.保证公民健康的控烟形象与切实代表公民利益的政府角色间的矛盾。
2005年10月11日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批准书起90天后, 《公约》即在我国生效。《公约》明确规定了烟草行业在广告、生产、烟草含量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措施, 以广告为例, 在加入《公约》3到5年内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其中应包括广泛禁止源自本国领土的跨国广告、促销或赞助。烟草产品众所周知是有害健康的, 从根本上讲是应该严令烟草广告的。但是市场开放在即, 国外的烟草知名品牌如万宝路、七星等在中国市场知名度非常高, 如果国内厂商在公约规定的3到5年内没有通过广告巩固国内市场的话, 那么一旦市场开放国内市场就有可能变成外烟的天下。所以上海国际赛车场、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最终还是接受了烟草产品的广告。这些公众事件的结局揭示了政府对控烟与巩固市场之间的权衡与矛盾。
三、结论及建议
1.真正实现监督者和运行者的分离:
作者认为烟草系统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认为改革所涉及的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就是各省级烟草专卖局与中烟工业公司仍是一套系统, 从而监督者与运行者仍旧没有分开。目前的模式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是各省专卖局 (中烟工业公司) 的母公司, 这种通过控股的方式无疑是一种好的办法, 但是应该将专卖局系统与中烟工业公司相剥离, 应属于一套并行的系统, 专卖局对工业公司进行监管, 专卖局隶属政府系统构成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工业公司只是作为国企性质的企业法人, 对工业公司控股的应是中国烟草总公司。
2.建立更加完善的专卖制度:
首先, 必须着眼于未来, 着眼于海外市场, 好的专卖制度不仅仅要看到国内市场现有行业利益, 还要有一套有利于培养大品牌的机制, 不但能有效控制国内烟草市场, 还能激发企业开拓世界市场。其次, 专卖体制还要对整个烟草价值链做好统筹安排, 不仅从烟叶的生产、卷烟产品的降焦到市场渠道的控制需要加强, 同时还要对卷烟消费者的健康负责。最后, 专卖制度不等于政府是行业运行的参与者而应该是行业的监督者、支持者及竞争环境的创造者, 尤其是现阶段企业重组初见成效, 政府就应该在行业内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应该说专卖制度是符合现阶段烟草行业现状的, 但是如何适应行业发展, 尤其是烟草行业入世后的挑战, 专卖制度本身必须做出调整。
3.行业改革要重视重组质量:
我国现有专卖体制非常有利于计划的执行, 能够在短短三年内迅速地改变了原有的散乱小的烟草行业。但是, 这种政府引导下的粗放型行业成长虽然在数量指标上非常吸引人, 企业本身实际的竞争力却被忽略了。作者认为接下来烟草行业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政府做出各种引导性活动促使企业内部进行改革, 积极建立公司法人制度, 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使国家出资人的角色得以体现, 使工业公司的运行更有效率。
4.有步骤、有控制地形成国内统一市场: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 篇8
【关键词】 自然垄断;政府规制;政策分析
一、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与政府规制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以及成本的劣加性,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厂商或联合起来生产多种物品和服务的厂商形成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这种由于技术原因或其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形成的垄断就称为自然垄断。基础设施产业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固定资产沉没成本大、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像铁路运输、航空、电力、电信、城市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产业大都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政府规制成为对市场失灵最通常的回应。
二、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特征
1.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是指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企业采取一定的规模所产出的产品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的经济现象。自然垄断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规模经济性,在市场消费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避免重复浪费,需要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进入管制。
2.资本沉淀性。自然垄断行业所需投入的资金庞大,一经投入,短期内无法收回。
3.公益性。自然垄断行业如电信、电力、煤气、铁路、航空基本上都与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服务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公众利益的实现,也影响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4.外部经济性。当生产或消费一次物质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人或整个社会都跟着受益,这就是经济活动的有益外部性外部经济性。自然垄断产业最为明显的经济特性之一就是具有外部经济性,能够产生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
5.垄断性。自然垄断企业往往由于没有竞争压力,垄断企业经常无视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上的不
满。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产品选择余地很小,自身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思路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制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各行业法规。具体针对自然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条文很少,且在实践中难以操作。随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机制的引入,应把规制整个行业运作作为立法重点,使监管机构有规可循,依法监管。
2.缩小自然垄断行业的业务边界。我国一直把传统自然垄断行业的核心自然垄断业务和可竞争性业务相混合,没有加以剥离,如在电力、煤气、铁路运输,由于管网的限制,其电力设施、煤气输送、铁路铺设运营业务是核心自然垄断业务,电力和煤气的生产、销售以及铁路客货运输属于可竞争性业务,在此方面,国外自然垄断规制改革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借鉴。我国也应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拆分现有企业等方式放松对自然垄断的规制。
3.价格管制。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外部约束机制缺失,常会制订不合理的价格或形成价格联盟,政府对其价格实施管制十分必要。政府控制自然垄断价格的目的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鼓励经营者投资,实现供求平衡。在成本变动约束机制下,企业要取得利润就必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政府应当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替代品市场的竞争性,通过鼓励或刺激替代品生产的方法来抑制自然垄断行业限制产量抬高价格的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4.建立独立监管机构。政府管制有成本,政府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企业进行监督,企业也要应付政府的各种手续繁杂的检查,却往往出现管制无效现象。深化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应从重塑政企关系入手,切断监管部门和自然垄断企业之间的利益纽带,使监管者能真正站在社会大众的利益立场上行使权力。关于监管机构的设置,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相关政府部门之外设立独立的权力集中的监管机构。它不仅行使具体的监管职能,而且可以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如美国的州际商业委员会、联邦能源规则委员会等。
二是在相关政府部门之内设立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而监管机构负责执行和监督。如英国的电信规制办公室设在贸易工业部之下。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第二种模式更符合中国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5.引入竞争机制。目前,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核心自然垄断地位的行业传统上惯于利用垄断优势,对上游和下游的竞争性业务实行垂直一体化垄断,限制其他市场主体进入。我国应当对非自然垄断性业务放松壁垒,允许多家企业进入。在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国内外资本平等参与自然垄断行业经营的同时,应提升进入门槛,采取特别许可措施,控制经营许可证的发放,以限制市场主体的数量,保证在有序竞争中持续发展。
6.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行业协会通过沟通、协调工作,促进行业内部、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与政府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协调各种大量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也有义务协助政府贯彻相关政策法规,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四、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的政策建议
1.积极转变观念,明确政府角色。政府原本是为了在保证自然垄断行业的正常利润下,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全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在官本位意识的主导下,这种关系被颠倒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明确政府职责,依法界定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努力寻找市场体制和政府规制的均衡点。
2.转变政府职能,对规制者进行规制。我国政府规制的特殊性决定了规制的任务主要是反行政性垄断,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创造垄断的机会,强化对规制者的规制就是规制改革的关键。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准确界定政府行为范围。其次要强化对规制者的规制,加强对规制者的监督。强化对规制者的规制和监督,加强人大,民间社团组织、大众媒体对规制者的监督。
3.加强社会参与,完善监督机制。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后,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公众、法律部门、政府和政府规制机构本身的密切配合,形成一种系统合力。首先,要扩展公众获取有关政府规制信息的渠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有关规制信息。规制机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等信息传播载体,及时、高效地将相关规制信息传递给广大社会公众。其次,规范公众参与有关政府规制问题的形式,这是实现公众参与的载体。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采取书面评论、公众听证会、咨询委员会及特别协商等形式。最后,让社会公众在确定具体立法目标、形成法规框架、拟定法规草案、修改定稿等主要环节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自然垄断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都由政府直接投资、垄断经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基本上也是沿袭这一体制,这种政企高度合一的管制体制对建国初期集中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弊端日益显露。严格的管制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使企业丧失了进取精神和应有的竞争力,效率及其低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自然垄断企业势必到全球寻找市场,以释放其过剩的生产能力,这将使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还有待于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何天立.论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规制[J].山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娟.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放松规制的可行性研究.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2)
【政府采购行业诚信建设】推荐阅读:
政府采购构建诚信06-28
诚信承诺书(政府采购)01-10
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承诺书07-12
政府采购采购方式10-17
政府采购采购方式变更10-11
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合同12-17
电子资源采购政府采购09-01
政府集中采购10-19
政府招标采购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