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2024-08-22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精选8篇)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篇1

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1969年7月7日出生,农民,湖南省保靖县人,住保靖县阳朝乡阳朝XX号,联系电话:1XXX374840。

被申请人:XXX,男,1967年12月1日出生,农民,湖南省保靖县人,住保靖县阳朝乡阳朝村XX号,系申请人之兄。

申请请求:确认申请人宅基地使用权范围。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系兄弟关系,两人生父生前曾把属于自己所有的一栋木房(包括宅基地及房前坪场)平分给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即申请人之兄石廷权)。父亲去世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分别在自己分得的宅基地内修建了新房,房前坪场也平分使用。后来,申请人在自己房前坪场内修建一间简易的储藏室,在与被申请人坪场交界处留下一段隙地作排水沟用。2017年被申请人在自己用地范围内(房前坪场)靠近申请人的水沟旁边砌上堡坎。将自己的坪场位置升高。同年8月,被申请人乘申请人在外地打工不在家之际,又擅自将建筑废料填埋在申请人排水沟内,将排水沟彻底堵死,致使申请人不能正常排水,大量流水渗入墙内,给申请人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后虽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但被申请人顽固坚持排水沟属自己所有而不肯排除。为此,申请人特向阳朝乡人民政府申请,请求确认申请人宅基地使用权范围。此致

保靖县阳朝乡人民政府

申请人:

2017年11月12日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篇2

宅基地关系到农民住房保障和财产权利。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 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明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关系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地方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土地权源资料不全等, 因而针对不同情况宅基地, 需采用不同处置办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具体包括登记、宗地补测及数据入库等各项工作。文章以南浔区为例, 对确权登记发证方面进行探讨。

2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重要意义

(1)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促进农村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重要的财产权利, 直接关系到每个农户的切身利益, 通过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依法确认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 可以有效解决土地权属纠纷,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为农民维护土地权益提供有效保障, 从而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促进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2)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是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产权基础, 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使农民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依法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是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 实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农村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也为下一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产权基础和法律依据。

(3)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健全宅基地数据库并实现常态化管理。通过这项行动, 有利于完善和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产籍制度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日常变更和年度变更相结合的宅基地地籍数据变更机制。

3 农村宅基地若干情况的处置办法

南浔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以有效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为依据, 以使用现状为基础, 以四邻无争议为前提, 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原则, 妥善处理不同情况的宅基地,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农民建房用地, 由县 (区) 级人民政府根据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用地限额, 结合当地的人均耕地、计划生育等情况, 规定当地宅基地面积标准。南浔区遵循《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为140平方米。

除已颁发过宅基地使用权证并至今未扩建、改建、翻建的可直接换证外, 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 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处置办法:

(1) 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 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至今未扩建、改建、翻建的, 且四至界址清楚、权属无争议的, 可以按照现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2) 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 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的宅基地, 若已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 (中发[1986]7号) 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处理的, 可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若至今未处理的, 可由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 参照当时的处理政策进行处理后, 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3)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起至1999年1月1日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起止, 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 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 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 按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使用权, 其超出部分退还集体。 (4) 1999年1月1日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起至今, 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一律要求“一户一宅”, 如一户多宅的, 除合法宅基地法定继承外, 由农户自行确认一宅, 按照“一户一宅”的处置办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 但其余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原则上应予以拆除。 (5) 对有合法权属来源但未颁发宅基地使用权证的, 可以依据合法权属来源直接申请登记发证。对于没有发过宅基地使用权证的, 则由村民本人出具不具有土地证的证明, 由村委会进行核实后方可办理。

4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几点问题及思考

(1) 二调界址线错误。主要原因是二调时个别房屋权属不清楚或有争议, 二调后有房屋过户或买卖、分家等问题导致错误。出现这种情况, 则不能办理。解决的方法是按现申请人提供的原土地使用证或原登记审批表进行改正, 如有需要, 汇总后一并到实地调查, 修测补测, 并重新出具资料进行登记。 (2) 二调时房屋的围墙大部分套入界址线内。这种情况不符合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标准。围墙内的空地面积一般不计入确权登记发证的面积, 若围墙内的空地面积较小, 则可酌情考虑。正常处理方法是直接重新套绘界址线并出具资料进行登记。

由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引发的思考。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与土地管理密切相关, 二者相辅相成, 前者服务于后者, 后者有利于前者。强化土地管理有益于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首先要加强行政管理。在登记过程中, 发现有些农户是两三处以上宅基地, 其中大部分是未审批, 私自建房。这就涉及到行政管理的问题。应建立定时巡查机制,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宅基地违法占用行为, 及早发现, 及早拆除, 同时当地公检法部门应主动配合土地管理部门抓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土地管理部门要做到严格按照用地规划、用地计划和用地标准来审批土地, 严格执行三改一拆政策, 有效维护农村土地管理秩序, 达到一户一宅。

加强行政管理, 还可从政策上设立奖惩措施。如农民改造房屋腾出地用于农业生产, 予以奖励;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建房, 不仅要拆除, 更要处以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 责令赔偿, 以儆效尤。同时发现乱批乱用土地的问题, 不仅要处理当事人, 更要追究当地政府和审批人的责任, 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从源头上把好关, 与之相应, 在确权登记发证时, 必须落实责任制, 强化调查登记工作人员责任心。

另外, 还存在自批自用土地、随意扩大宅基地以及买卖、租赁等情况。加强行政管理, 必须要纠正这错误做法。在南浔区还存在一个现象, 近十几年, 当地极少有批地建房, 当地农民因为子女分户等原因, 不得不在未审批的情况下另地建房, 这点值得深思。是出于政策考虑还是什么原因?各地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建设规划时应尽可能考虑合理性, 长远性。切实做到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 服务发展。

5 结束语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是一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信息工程, 将农民与土地物权联系起来, 可进一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在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做到“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同时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与土地征收 (用) 补偿、房屋拆迁安置、土地依法流转、土地复垦整理等工作相挂钩, 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做到支持农民创业, 提高政府部门服务“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惠于民, 利于国, 以南浔区为例, 明确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重要意义, 着重讨论不同情况宅基地的处置办法。由此引发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重要意义,处置办法,思考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2]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认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4]73号) [J].

[3]徐勇, 李健, 江伟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日常土地管理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 2011, 6 (3) :159-161.

[4]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问题[M].北京: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5.

浅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 篇3

一、问题的由来

1、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规划引导,农村居民点范围不断扩大,造成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低下,部分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农村宅基地权主体不明、界线模糊、 面积不准, 还存在农民合法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宅基地利用不合理,一户多宅、多占超占、违法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而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范围广、周期长,其中需要处理的争议众多,整体来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投入大、耗时长、见效慢,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流程控制问题,成为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的阻碍。因此,"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许多配套措施保障实现"。 [1]

2、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内容及目的

宅基地的使用权都是根据相关法律进行确认的,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的重要财产权利范围。保护农民宅基地的物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并且为后期的依法征地、搬迁安置及补偿工作打下基础。宅基地使用权的调查包括"权利主权土地权利人的明确,建立农村土地包括建设集体土地、宅基地等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关的数据库,对相关农村土地信息进行动态监督和存储,方便查询和管理",[2]便于权利划分,避免矛盾发生。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国家能够更好地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规制,是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措施,同时更是后期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除了明晰土地权利、促进农村改革深人之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也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登记发证和法律条款明确的方式将农民百姓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3]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积极性不高,宅基地确权工作陷入被动

首先,受封建思想意识影响,部分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祖宗留下转世产业,是神圣不可侵占的私有财产,无所谓宅基地确权。其次,没有充分认识到宅基地登记的重要性,对确权发证工作不理解,存在指界不签字、不盖章等不给予支持配合,加上现在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找不到人签字指界,甚至无法联系到人。最后,农民知道毗邻之间存在权属纠纷是无法申请土地登记的,怕邻里之间调解不成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所以自觉申请土地权属调处的积极 性不高,因此对确权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2)执法力度不够,私批滥放宅基地

宅基地确权工作存在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现象,加之时间延续较长,农户相互之间调换,造成使用证与现状不符,界限不清。一些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按程序审批,不按规划发放,造成宅基地界限不清,私批滥放宅基地。

(3)"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但目前法律法规对"户"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在实务中,对"一户一宅"的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甚至产生歧义。例如,一户人家分成两户后,后来因法律的继承关系而取得两处宅基地,对于多出一处宅基地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将给确权颁证工作带来很多麻烦。[4]

二、问题之反思

1、《物权法》等对宅基地权属规定的不足。

《物权法》的颁布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做出了充分的说明和定位,用法律条文将用益物权进行了诠释,突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属性,将宅基地的福利属性和财产属性进行规定和说明,既保障了农民对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又保障了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然而,《物权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划分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有学者主张地上权体系的建立,认为宅基地使用权应当遵守地上权规则;也有学者主张在地上权基础上提出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总之众说纷纭。《物权法》的规定较为保守且重复了原有法条。《物权法》等对宅基地权属规定的不足,土地所有权相关法律存在的瑕疵。

2、权属来源资料不全

基层国土资源所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使得土地登记缺乏连续性,存在部分登记资料丢失的现象,过去所有土地登记、审批、图件档案又无电子文档,有的少数农民自己保管不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全部丢失,给依法登记发证带来一定的难度。

3、造成"一户多宅"现象的因素多样

首先,个别农户私心严重,占有意识极强,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抢占宅基地,侵街占道,扩充宅基地占地面积。其次,有些农户建新房不拆旧房,造成大量"空心村"现象,大量农村土地闲置浪费,利用效率低。最后,买卖宅基地时有发生,个别村为筹集村委会一些活动经费,擅自出售宅基地。另外还有农户之间相互买卖宅基地等。

三、对策之提出

(1) 健全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对"农村村民"及"户"的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国家可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要配套建立完善的违法处理、管理收费、失职问责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措施,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另外,对现有关于宅基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要进行修改完善,特别要注重其可操性。

(2)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切实营造支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氛围。要让每户群众真正懂得,确权发证是主张权利的基础,是维护权益的保障。首先是组织召开各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会议,学习有关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会议精神。其次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此项工作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再次与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宣传报道,做到让每宗土地都有 "身份证",给每户农民一个"定心丸"。还要把法律宣传到位,让村民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配合良好氛围。

(3)针对权属来源不全的问题。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指界等资料。对于权属来源资料不完善的,要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可以部分沿用原来的资料,补充完善新调查的资料。对于无权属来源资料的,在调查基础上,根据宅基地取得时间和相关政策法规,合理确定土地权属。对户主无法到现场指界的情况,按照《违约缺席指界》的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处理,确定土地权属界线。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宅基地实现"一张图"监管,建立农民宅基地管理现状动态数据库。

(4)区分对待"一户多宅"。一是对村民通过合法购买房屋、受赠或继承房屋等方式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予以登记发证;二是其它情形不予确权;三是对违法占地要依法处理后再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是否确权。对于其它一户多宅情况,只要多宅的面积总和不超过当地规定的标准,应允许一户多宅出现。对于在宅基地上没有建住房和村民的住房已经废弃而导致宅基地长期闲置,这样应无偿回收。

参考文献:

【1】鲁宁.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2(24):3-4.

【2】马瑞杰,杨留强.失地出嫁女法律保护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7):67-69.

【3】祝之舟.论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统一经营的法律路径--基于对全国12省36县的调研[J].现代经济探讨,2012(10):75-79.

【4】周力丰,万江波,丁永平,叶盛.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情况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11(1).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实施方案 篇4

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4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背景情况

全省18个市县、202个乡镇、2615个村委会共有农村居民点18934个,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约12.06亿平方米(181万亩),农村居民人口512.07万人,约110万户。由于历史原因,我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滞后,至“十一五”计划末,全国农村宅基地平均发证率已达73%,而我省仅颁发5万多本,不到应发证数的5%,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以来,我省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打下了基础。2005年,选择陵水县光坡镇武山村委会的贡武村和大补山村为试点村庄,完成377宗宅基地的确权试点工作。2006年,在全省18个市县分别选择1个以上的试点村庄,完成21个村庄、4451农户、5189宗宅基地的确权试点工作。2007年,在三亚市建立 “示范市”,在海口市龙泉镇建立 “示范镇”,共完成22647户的宅基地确权工作。2008年,三亚市已全面开展,完成13543户;在海口市灵山镇建立 “示范镇”,完成5236户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原则

1、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国土环境资源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充分利用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的力量,全面铺开,加快工作进度。

3、采取形式多样的工作模式,可以依靠自己组织的队伍,也可以委托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工作。一切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基准。

三、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三)《土地登记办法》

(四)《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五)《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

(六)《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

(七)《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

(八)《海南省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处理条例》

(九)《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4号)

(十)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

四、工作目标和时间要求

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成果是:

(一)完成全省农村居民点的地籍调查工作。全省18个市县、202个乡镇、2615个村委会共有农村居民点18934个,总面积约12.06亿平方米(181万亩)。按法律程序核定每宗农村宅基地的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量算面积,测绘宗地图与地籍图。

(二)完成全省农村宅基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全省农村居民总人口512.07万人,约110万户。在完成农村居民点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组织农民居民以户为单位进行宅基地登记发证。

(三)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乡镇国土所建设,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全省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将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形成的图、表、卡、册和有关法律文书纳入数字化管理,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联网的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系统。

这项工作的时间安排是:2008年完成准备工作,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完善技术规程、组建专业队伍、申请落实经费以及人员培训和宣传动员等,全面启动这项工作;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完成整个工作量的40%,共80%;2011年,完成整个工作量的20%,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完成村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此项工作。

五、领导机构

(一)省级领导机构

省政府成立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指导、协调等工作。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姜斯宪

海南省副省长

副组长:严之尧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厅长

屈建民

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丁式江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

吴亚明

海南省财政厅副巡视员 朱允山

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副厅长

宋 祎

海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

刘 锦

海南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韩兴定

海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刘晓新

海南省监察厅副厅长

符国昌

海南省民政厅副巡视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办公室主任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副厅长丁式江兼任。

(二)市、县级领导机构

市、县政府成立市、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我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和协调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县)长担任,其成员由政府办、财政、发改委、建设、侨办、公安、监察、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县国土环境资源局),负责全市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组织、督查、检查验收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局长担任。办公室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

(三)乡、镇级领导机构

乡镇政府成立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当组长、负责组织发动本行政区内土地权利人申报土地权利,提供土地权属材料并履行指界、签章等法律手续。

六、工作队伍

(一)落实队伍的方式。各市、县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选择落实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队伍:一是面向社会以招标方式选择专业技术队伍;二是委托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的技术单位;三是有能力的国土环境资源局可自行组织队伍开展地籍调查。采取何种方式选择地籍调查队伍,由各市、县自行决定。

(二)以招标方式选择地籍调查队伍的,招标工作由各市、县国土环境资源局自行组织。各市县在组织招标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海南省省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和有关招标的政策、法规及地方管理的规定。招标事项须在中国地籍网、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网站、海南省政府采购网及当地政府网上公告。

(三)参加投标的专业技术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依法在有关部门登记或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的地籍调查工作经验;具有乙级以上的测绘资质;具备承担任务的办公、设备条件和具有健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投标的调查队伍的资质审查由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通过资质审查合格后的专业队伍方可参加地籍调查项目的投标。

(四)以委托方式选择的专业技术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 须是国土资源部门的技术单位;须有30%以上(不少于5名)的人员通过省级培训考试。

(五)自行开展地籍调查的国土环境资源局应具备以下条件:能够独立完成地籍调查任务;须有30%以上(不少于5名)的人员通过省级培训考试。自行开展地籍调查的市县须向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开展地籍调查工作。

七、工作经费

(一)经费来源与使用管理

1、省财政承担地籍调查中的测绘、内业处理和省、市县级数据库建设等技术性工作经费。市、县财政承担外业调查、组织群众指界签章等工作费用。经费来源可从省、市县级土地有偿使用费支付。

2、项目专项工作经费要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要加强项目检查,发现经费挪用,要追究领导责任,并限期追回。

(二)经费标准 根据《海南省土地登记收费标准及其管理办法细则》(琼价费字[1993]150号)等规定,地籍测量费每平方米0.1元,权属调查费每平方米0.1元。全省农村居民点总面积12.06亿平方米,地籍测量费、权属调查费及建库等费用共25564.84万元,其中,省级配套经费12404.84万元,市县财政承担13160万元,分三个支付。

八、保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省政府与市县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市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完成期限与奖惩办法,层层落实责任。

(二)建立激励机制

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的规定,不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不能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对于进度快、质量好的市县,可以在建设用地指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给予支持。

(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省、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层层召开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向全社会宣传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法律地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推动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申请宅基地权利登记、配合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四)健全政策法规

各市县可根据《海南省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县实际,对分户标准与宅基地面积标准等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

(五)加强部门协助配合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财政、发改委、建设、侨办、公安、监察、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提供各方面支持。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对户口分户的标准及户人口数的确定工作提供支持。

(六)技术措施

结合实际,综合采用各种手段。一是推广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包括GPS、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技术以及信息系统技术;二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全省农村宅基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成果的数字化管理,拓宽成果应用与服务领域,并为成果的更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队伍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培训班,全面提高队伍的政策与技术素质。承担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应有30%以上(不少于5名)的技术人员通过省级培训考试。市县还要对乡镇工作人员及村委会干部进行培训。

(八)加强指导与成果验收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篇5

张天健 赵庆权

在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实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是其顺利前进一块不可忽视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步的“明晰产权”决定着今后土地流转是否成功、集体受益是否落实。调研过程中,乡干部往往以“按政策办事”来形容自己工作的艰辛,而农民往往以“钱到手就塌实”来描述自己对于此次改革的期盼。在与乡干部的讨论以及与农民的闲谈中,在地里田间的来来往往中,此次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难被发觉。

一、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的现实观察

根据成都市全域规划蓝图,对农村集体土地先进行确权,再经土地整理,后推动集体土地有序流转,特别是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宅基地一般都要全部进行流转。从原有宅基地被流转后的实际用途的角度,大致分成三个类型:复耕、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指标被调剂出去建设工业园区等。根据市总体发展规划,有的村、社土地被规划为耕地区域,有的村、社土地被规划为工业建设区域,其发展路径不一样,前者的宅基地指标被调剂出去,后者购买外地调剂出来的宅基地指标,把耕地臵换为建设用地。土地确权、颁证是土地规范流转的前提,根据现实观察,土地确权、颁证中却有如下问题:

第一,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新房屋尚未合理及时办理产权证明。新房屋是集中修建,占用的土地是村民原有宅基地的一部分,新农民聚居区的房屋一般是按户分配的。新的房屋理应要办理产权证,根据现有农村住房办理产权证的要求,需要的手续有所占土地审批合法,房屋修建质量过关,验收合格。符合现在商品房屋颁证的基本或者主要条件,才可以颁发新的房屋产权证。农民新居房屋产权证明是按照原来农民住房处理还是按照商品房对待或是作为新类(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型的房产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则,都是一个新问题。

第二,先确权颁发的宅基地权属证在土地整理、臵换后失去部分功能。土地先确权,后土地整理,然后进行宅基地臵换,先确权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上记载的宅基地地形、地貌、东西南北四至全被改变:房屋拆除了,土地平整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完全改变了。此时,先颁发的宅基地使用权证的权属证明作用几乎作废,唯一的功能是证明村集体、村民曾经拥有一块宅基地和一套住房。新房屋、地产证明一旦办理,则原来的地产证明则无法独立使用,无法独立抵押、臵换、分红等。另一方面,农民新居的地产(宅基地)证应颁发新宅基地使用权证,并且新宅基地使用面积等于原先颁发的宅基地使用权证记载的面积扣除调剂或者余留的宅基地面积,几块土地面积有个计算和臵换后才得到新土地(宅基地)使用权证面积。

第三,按农户房屋实际建筑面积确权,忽视了原来审批宅基地的行政行为。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印发[2008]127号文件《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有关问题实施意见》(试行)五项第3条:(2)权利人能够提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级建设、房管、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等颁发的房屋土地权利证书或批准文件的,按证书或者批准文件载明的占地面积和范围确定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3)权利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明材料的,按其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和各区(市)县现行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建筑占地面积超出标准的,超标准部分确认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实际使用土地的农户,土地分类为空闲宅基地。实际上,农户房屋建筑占宅基地面积一般超过审批面积或者当时建设是按照审批面积进行,后来有自行扩建、改建等情形,超过审批面积。在这次确权过程中,农户房屋一般没有灭失(灭失的处理办法有规定),反正都超面积了,还按照超面积确权,提供审批证件就失去意义。宅基地和空闲宅基地区别不明显,反正都是占得多的,现在确认得多,对原来的审批行为几(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乎忽略。

第四,宅基地地被臵换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尚未厘清。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归农户,理论上说,商品房屋地产证使用权最长70周年。而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永久性的(?),那么,农民宅基地被臵换出去或者指标被卖出去,期限是70年,那么农户宅基地永久使用权怎么体现?期限满后,所有权人要收回,或者再次卖?收回后,集体所有权是要来个重新分配;使用权是该农户合法继承人继承等方式处理。如果集体土地还有利可图,可图的利益大,农民就不愿意离开土地,户口不愿意迁移走,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流动。如果把宅基地或者承包地直接分给现在的户口在本地的农民,则做到“生不添,死不减”,就一次性的私有了。这实际是一个私有化运动。对农户宅基地永久使用权怎么体现,需要规则细化规定。

二、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问题的理性思考

农村宅基地确权和颁证事情重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是土地承包制度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不同利益群体立场和诉求有差异,必须慎重考虑,周密计划,妥善应对。针对上述具体问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如何保护、规范。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全私有的土地,可以继承,可以买卖,抵押、转让等。如果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体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同样一次性的具有上述功能,可以继承,可以买卖,抵押、转让等,则二者应该没有区别。但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归农户,一个物,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不是同一个对象,二者的权利都要保护,如果二者权能发生冲突时,怎么处理和解决,规则不明确,一旦集体土地被征(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收,农民和集体要求行使完全的物权,根据市场交易规则办事,则原来一直行使的土地征收制度应该要做修改,在征收的土地是为商业使用还是为公共利益届定不清楚、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冲突不断,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国家政策一直强调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地方没有权力突破。宅基地使用权长期化,还可以继承、转让、分割等自由处臵,则使用权权能已经等同于所有权,还区分使用权和所有权有什么意义。一旦集体土地完全确定给农户并流转出去,今后再根据集体经济成员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涉及因素多,就比较困难了。新的成都市法规中,制定农户新旧宅基地使用权的分割、审批、交易、继承等规定,为宅基地流转提供具体规则。

第二,农民土地长期承包权如何行使。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户成员有分化,有增减。就算是十年时间,集体经济成员面貌全非。考虑生、死、进、出等情况,把宅基地固化给农户,但农户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割和继承规则就需要完善。其中,“生不增加,死不减少”规则是否可行,需要论证和仔细考虑。每隔一定年限进行调整和确权前调整后一次性固定下来,两种改革路径各有利弊,前者的确考虑村集体新增人口要吃饭,要生存等基本人权,但不利于激发农民创业和自谋发展等积极性,后者利弊与前者相反,需要权衡后裁定。中央曾经反复强调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持一定期限(每一次领导人表态和文件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期限要求增加),当时的意思是: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被反复改变过,新中国成立后,先分田到户,后集体生产,再划小块土地给农户自己经营,最后承包到农户,每一次改革和调整都的农民对党的政策的一次“怀疑”,到底要怎么改革,到底改革会不会剥夺农民已经获得的收益?农民、农户到底能否长期投资农村土地?但土地长期承包权的落实,是每一户农户承包土(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地权利长期不变呢?还是一个集体中的农户承包土地权长期不变?如果是后者,在集体内部,土地要不断调整,农户个体还是无法对自己承包的土地产生长期信赖而努力经营。如果是前者,每一个集体经济成员或者非成员承包到集体的土地,集体成员经济权利就无法实现,农民接受不?这些都是集体土地确权和颁证中提出的严峻而急迫的现实课题。

第三,农民新居办理房、地产权证迫在眉睫。农民新居的房、地价值大,在成都市周边一套占地150平方米左右,两层楼房屋,大概300平方米的房屋,居住使用价值大,流转功能强,自身修建价值不低于10万元,完全可以通过独立抵押、买卖等方式流转。要流转,要交易,先得有证件,也许,先前的房屋、宅基地还没有农民新居房、地值钱,农民生产需要借贷资金,借贷资金需要抵押,而抵押不完全在于政策,而在于抵押物品本身价值。本身价值高,可以直接抵押,本身价值低,再要求政策放开也无用。商业贷款要防控风险,要求抵押物品有价值。

第四,农民宅基地新旧房、地证件需要统一和衔接。为了确权颁发一个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随后,被确权的土地流转后,原证中的房屋被拆除而导致房产证立即失效,宅基地权证记载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新的独立的权属证件需要颁发和独立使用,如果新的房、地证颁发后,如果形成农民手中有几个证,每个证都无法独立行使,并且都需要共同推理、解释后才可以行使的情况,就增加了权属证件使用的麻烦,是改革不彻底、不便民,规则不完善的表现。

第五,充分考虑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个人的不同利益诉求。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推进集体土地确权和流转,原因在于是希望利用宅基地建设工业园区,在征用土地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更大的经济压力时,面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寻找出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集体经济组织也希望推行集体土地流转,(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增加集体收益和集体可支配经济量,于公于私都应该大力推进。村民个人更希望通过集体土地(包括宅基地)的确权、整理和流转得到更多的实惠,得到比土地流转前更多的经济效益。不同利益主体对集体土地确权、颁证的愿望和期许不同,在参与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发生冲突时,需要妥协和依法依规则解决。

三、完善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规则的对策探讨

在调研中,农户和乡村组织都希望尽快完善政策,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序、规范流转,早制定规则,避免私下各自为政,减少多种纠纷和矛盾。

第一,完善设计农户新旧房地产权证。农户宅基地和房屋在土地整理前后很快发生变化,原来的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和房产证一个证需要分成三个证:新地房产证、新的宅基地使用权证、的剩余宅基地使用权证。一般1、2年时间,一个地方的土地整理可以完成,法定证件颁发后立即更改、作废似乎影响官方信誉。可以在原宅基地使用权证中间增加记载项目:原宅基地所属集体经济组织既所有权归属、新居工程中农户房屋情况、宅基地使用情况、剩余宅基地数量和流转情况等内容。一个证件直接补充完善,可以独立使用,减少多个证件管理麻烦,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也便于官方登记和管理。

第二,宅基地流转需要警示风险。农村集体在土地整理后,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财富增加,经营能力和素质需要提高,更需要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培育新的财富和经营观念。即使不是统一思想,也是应该“迎”或“送”法进村。市场经济不是福利经济,市场经济中风险巨大,特别是土地等固定资产流转前后,价值与期限关系巨大,警惕资本或者资本家的设局牟利行为。有的村干部积极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一次性全部流转,想突出“政绩”或者增加本届组织的控制能力等,但他们能够看准市场发展前景吗?能够承担市场风险吗?如果土地一次性流转,期限长、价格低,导致今后矛盾多,村民意(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见大等冲突。“放厂马儿”,完全由集体经济组织(部分是少数代理人)自己控制、管理,风险大,隐藏的矛盾也多,在民主规范、共同体成员共同议事规则不明确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加大程序控制力度。公开多次提醒风险也是政府对农民负责的一个表现。

第三,制定成都市层级、效力比较高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宅基地确权颁证的基本规则。适当时候提请成都市人大制定法规。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土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问题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如果各个部门一直独立制定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规定,效力低,相互有冲突或矛盾,需要统一衔接,更需要权力部门参与,以颁布法规的形式,规范改革规则,推进改革进程,肯定和固化改革改革成果。确权、颁证、流转,集体收益分配等需要更多的公权力关注。村民自治规则不完善,对村、社干部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楚,村民对村自治权力行使不太满意,现在形势下,适当的公权关注、介入,普遍的公权规则行使非常必要。

第四,注重宅基地原审批行政行为与土地确权行为的衔接。行政行为有预测性和安定性,村民和乡村的法治精神需要培养,国家的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地推向乡村,民间的治理规则需要持续地提炼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送法下乡和迎法进村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规则对接的过程。宅基地审批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在成都市周边郊区,宅基地收益,未来价值越来越高,争夺比较激烈。更多的是与家庭人口、经济付出成正比例,集体土地确权,既要注重公平,不能让乡村势力强大的过分多占宅基地;也要尊重历史,不能是一次平均化、均贫富活动。注重两个规则:一是人均宅基地量,应该划一个最高和最低占有量,如果人均是80—120平方米宅基地,占有宅基地户均数量符合80或者120平方米乘以人口;二是适当考虑历史原因,对已经花钱购买的宅基地的历史要认可,不得一概重新按照人均分宅基地。

(张天健2009-2-4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第五,关注政府、集体和村民的利益诉求。政府已经制定了集体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规则和监督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制定更详细的各方利益均有保障的分配比例制度,防止强势群体侵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比如:规定集体土地(特别是宅基地)流转后的收益集体与农户(集体经济成员)的分配比例,防止个别村集体因各种原因和理由给村民少分或者不分钱款,规则明确,预设界限,减少纠纷,化解矛盾。

第六,需要给予可能的弱者更多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考虑。根据中央的文件规定,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土地长期承包权完全推行,农户根据承包的土地和占有的宅基地占有集体经济组织资源量不同,会比较快地拉大成员贫富差距。在这次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过程中,从首轮土地承包期限算起,70年期限的剩余期限内,上述两权都不能中途动摇,所有权利一次性固化,如果客观情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村民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比较大的损害,例如:今后出生、迁移进一个集体的成员没有宅基地分,可能没有土地可以承包耕种;有的农户现在占有的土地多,人口减少或者人口迁移出去;不同农户在一定年限后,占有集体经济组织资源发生很大差异,导致贫富差距大,弱者有其他谋生出路或者担当能力否?需要给予可能的弱者更多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共同推定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稳定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篇6

经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查后,我公司对于贵中心提出的宝贵意见极其重视,立即于2021年1月21日进行相关整改。整改如下:

针对检查提出的意见整改如下:

1、对于房产对边不一致问题,根据已有分户进行内业调整,在规范精度的范围内进行对边平差,如超过规范精度及时进行现场复核,确保分户图与实际房屋的精度标准。

2、对于房屋檐廊等附属建筑是否计算面积,根据房产测量时拍摄的照片,进行1:1对照,若照片无判别或无照片资料则进行现场复核。

3、对于房屋边长不正确,测量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核对,确保房屋精准度。

4、对于封闭阳台与飘楼的判别错误,根据房产测量时拍摄的照片,进行1:1功能性对照,若照片无判别或无照片资料则进行现场复核。

5、对于地形测量的地物遗漏与注记遗漏等等一系列问题,测量人员在进行房屋精度核对时,同时进行地形巡视整改。

在未来的测量工作中我公司一定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加强人员测量水平,做好各项测量工作。

浙江时云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宅基地确权申请书 篇7

一、农村宅基地

(一) 农村宅基地含义

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于居住使用的土地, 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不能居住的土地和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三种类型。《土地管理法》及《物权法》规定: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 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享有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包括使用、占有、收益和有限的处分权。

(二) 宅基地确权工作流程 (见图1)

二、现状分析

(一) 地理位置分析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 是西南区域中心。全市面积12121平方公里, 东西长192公里, 南北宽166公里, 平原面积占40.1%, 丘陵面积占27.6%, 山区面积占32.3%。在土地利用方面, 主要以耕地、林地、城市建设用地等为主, 其中耕地面积423304公顷。

(二) 宅基地确权工作现状分析

经过对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开展和逐步探索, 成都市逐步形成了加强耕地保护, 明晰农村土地和房屋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的工作基本思路。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通过两年半艰苦不懈努力, 成都市已全面完成全市255个乡镇 (街办) 、2622个村 (社区) 、3万多个村民小组、170余万农户的确权登记发证, 累计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3.5万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76.5万本, 《集体土地使用证》167.2万本 (其中宅基地166.2万本, 集体建设用地1万本) , 除存在权属争议等允许暂缓确权的类型外, 全部实现了“应确尽确”。

三、成都浅丘地区宅基地确权登记过程中的问题

(一)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

1.“一户多宅”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但是在实际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农民有着两处及以上的宅基地, 该地区“一户多宅”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继承房屋而获得宅基地;二是另建新宅, 但老宅仍然未拆除, 旧宅基地依旧占用。

2. 宅基地面积超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 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大多数居民把剩余的钱财都花在了房屋建造方面, 擅自扩大宅基地的面积。其次, 有的农民在宅基地被审批批准后, 在实际的建房过程中往往会增加建设厨房、卫生间等其它附属建筑, 这也是大多数宅基地超出了政府审批标准的原因之一。

(二) 流转机制不健全

1. 宅基地闲置和浪费严重

《物权法》规定宅基地不能抵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城镇居民不能购置农村宅基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得宅基地的流转不能得到认可。但是在实际中, 大多农民外出务工或已在城镇定居造成大量宅基地的荒废, 并且大多农民表示希望能对宅基地进行有偿转让。因此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以及城乡两头占地的现象。

2. 小产权房的产生

小产权房是在我国二元土地制度的背景下产生的, 《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集体所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房价不断上涨, 目前成都丘陵地区的房价超出了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范围, 因此小产权房应运而生。开发商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 然后销售给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小产权房的存在给宅基地确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 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实际走访交流中发现, 部分地区存在农村宅基地发放混乱的现象。因为农村的宅基地是由村干部进行审批和分配的, 审批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 再加上农村本是人情社会。这就导致了宅基地分配不公, 使得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的维护。

(四) 农民维权意识弱

虽然在确权工作开展的前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 但是真正认识和理解到宅基地确权工作重要性的村民却很少。大多数村民都处于一种不相关、不知情的状态, 只有少数的村民在宅基地确权登记过程中参与指界和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其中有部分居民常年在外务工, 参与度严重不足, 对确权登记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甚至有个别村民存在抵触情绪。

四、成都浅丘地区宅基地确权的具体措施

(一) 尊重历史、结合现实

1. 坚持“一户一宅”原则

本文认为针对丘陵地区“一户多宅”的现象应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以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 根据国家、部、省的相关规定, 对于多出的农村宅基地一律不予以登记和发证, 严格杜绝“一户多宅”的现象。

2. 从实际出发, 做到合法合规

宅基地的确权登记要做到尊重历史并且结合现实, 首先, 以现存的土地登记卡、村委会开的宅基地证明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主要依据, 同时从实际出发, 摸清、掌握宅基地的范围、面积、界址等使用现状, 对超出政府标准的面积, 建议在在确权登记时注明超出标准的面积数, 登记的面积为规定的标准面积, 待以后分户或重新修建时让出超占的面积。

(二) 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

1. 统筹城乡下的宅基地流转, 加快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

在2015年城市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 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 扩大有效需求, 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前, 农民工市民化, 已经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但关键还是得有配套政策。其次, 对于长期在外务工, 在城里拥有固定收入, 并有意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工家庭, 应当积极推行“双放弃”政策, 流转其宅基地使用权。

2. 完善宅基地登记发证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指农村居民将其拥有的超出法定标准、长期低效使用或闲置的宅基地, 或者不再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偿归还其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退出机制建立的基本目标是让一部分条件合适的农民主动放弃现有的宅基地, 从而改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宅基地快速增加的不合理状况。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主要是从政策引导与行政管理两方面入手。

从政策引导方面来说, 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国家福利政策安排及宅基地补偿, 从而使得农户主动放弃宅基地后, 所享受到福利及利益不小于宅基地保有的既有利益。首先是要完善宅基地退出补偿制度。其次, 从完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来看, 应改变现行单一的宅基地实物保障模式, 建立多层次, 多样化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行政管理方面, 对由于各种原因实际占有非法获得的宅基地的农户, 采用高额有偿使用费标准, 通过行政、经济压力迫使其主动放弃非法占用的宅基地。对于那些合法取得但却又不符宅基地取得主体资格, 但实际取得存量农村宅基地的农户, 因历史原因、户籍变更等原因实际占有农村宅基地的, 采用相对高的有偿使用费标准, 同时不进行补贴, 通过经济利益的约束, 使其主动退出宅基地。

(三) 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确权工作

保障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相关监督机制的监督管理, 促使宅基地确权的公平公正。首先, 必须规范开展工作的部门的行政权力, 使宅基地确权登记的流程严格按照法律政策的规定来执行。其次, 政府应做到信息公开, 以便村民监督和查阅。最后,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其工作作风。

(四) 加大宅基地确权宣传力度, 强化村民宅基地确权维权意识

首先, 在开展宅基地确权工作之前应将宣传工作做实, 可以通过派发宣传手册、开会等方法使农民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到确权工作开展的程序以及它的重要性。其次, 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 将宅基地确权工作的积极意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农民所拥有的权利向农民阐述到位, 让农民能真正意识到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农民的监督意识。

五、结语

土地确权申请书 篇8

申请人刘明山,男,汉族,生于1933年11月6日,贵州习水县人,住本县官店镇先丰村湾头组。农民。

被申请人刘天万,男,汉族,出生年月不详,籍贯、住址、职业同上。

第三人刘天树,男,汉族,出生年月不详,籍贯、住址、职业同上。系先丰村湾头组组长。

请 求 事 项

请求镇人民政府依法将棕树丘耕地(田)的使用权确定给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立即将该耕地归还给申请人。

事 实 与 理 由

1983年8月,申请人从同居一排房子的陆昌友手中以350月的转让金转得土地一块,地名为棕树丘,当时在场人有刘明万、刘光龙、刘应云等人,被申请人使用该土地至今。1987、1988年曾有人无理争夺,当时乡领导陆久堰、陆远州先后来了解情况后宣布该土地的使用权归申请人,仍由申请人管理使用,同时还给申请人增加公粮200斤。申请人在管理使用期间,一直按国家规定上缴农业税和各项提留,直到国家免收农业税为止。2010年9月被申请人刘天万以该地为本组组长(第三人)以现金5300元卖给他为由,强行进行耕种,遂发生权属争议。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制止申请人和第三人的不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望政府支持申请人的请求为盼!

此致

习水县官店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5日

上一篇:小猪吃糖范文300字下一篇:福建省导游资格考试大纲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