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管理平台(精选8篇)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 篇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探析
摘 要: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及发展现状,然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给银行体系信贷资产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银行、地方政府两个主要利益主体出发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融资平台;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4-0141-0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环境分析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的,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重点工作是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公用事业建设等项目中。平台融资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以地方政府为担保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运作模式如下:
1.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
(1)融资平台数量迅猛上升。
2008年底,中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四万亿刺激投资计划,其中由中央本级投资的为1.18亿元,其余则由地方政府配套实施。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各地政府积极组建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急剧扩张至数千,当前业内对此的估算范围在4000家到8000家左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层级也逐步向下移动。据统计有70%投融资平台集中在区县级。
(2)融资规模急剧增长。
融资规模方面,地方政府各级融资平台举债规模日益庞大。据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披露,200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仅为1.7万亿元,但是截止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额为3万亿元;预计2011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幅巨大,发展势头猛烈。
(3)融资方式相对单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猛发展,但是融资方式却一直相对单一,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大量负债集中在商业银行。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2010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占的比例。从中我们发现,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中银行信贷为主要方式,而且商业银行也把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放贷的主要客户,贷款业务中大比例的信贷资金投向了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过度集中,应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警惕性。
(4)贷款偿还风险凸显。
据监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截至2010年6月末,商业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达7.66万亿。若将这7.6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一步划分,第一类为还款来源稳定、没有任何还款问题的贷款,第二类为需靠地方政府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贷款,第三类为存在风险、不规范的贷款,则第一、二、三类贷款占比分别为27%,50%,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76万亿元,而同期监管部门公布的整个银行业的拨备约为1.3万亿。还有50%的贷款依赖于土地财政收入,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我国土地财政收入日趋下降,债务率直逼100%警戒线。融资平台贷款质量问题以及还款来源的不稳定性存在,融资平台贷款偿还风险日益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
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表现形式多样,但从本质上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一种政府关联的负债,显性或隐性以地方财力、财产作为担保,是政府间接从银行等渠道获取融资。另外,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偿债风险日益加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对融资平台公司信贷管理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也形成了政府融资平台信贷的各种隐性化和长期化风险,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1)流动性风险:贷款规模大且期限长。
政府投融资平台有政府的支撑,商业银行对此类贷款缺乏有效控制,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大量信贷资金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几乎都是中长期贷款,商业银行此类贷款短期内迅速增加,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均衡,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2)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主体责任不明确。
银行无法对政府形成硬约束,双方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获得政府详细的财政收支、负债状况报等相关数据,无法清楚了解平台的负债情况和还款情况,不能对贷款用途实施有效监控。而且银行之间对跨银行借贷也并无沟通机制,地方政府会利用一个项目向多家银行融资,形成“多头融资”。此外,政府融资平台责任主体模糊,大部分融资平台的管理人员同时兼具两种身份,既是政府官员又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容易造成贷款资金挪作他用,甚至在官员的职位更换期间出现违背还款诺言的风险。
(3)信用风险:还款来源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项目多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项目等,这种类型的项目特点是建设期长,因而政府融资平台占用银行资金期限较长,风险因此增大。此外,此类客户的贷款来源取决于项目未来收益现金流的稳定性和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在政府债务负担普遍呈上升趋势而财政收入呈下滑趋势,还款来源不足、还款能力不确定,也依然是滋生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
(4)法律风险:贷款担保大多不具备法律效力。
地方政府为了能通过融资平台从银行大量融资,便想尽办法向银行出具各种形式的担保函,承诺在政府指定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由政府出面通过补贴等形式来还款。但是,我国《担保法》规定,地方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或者担保函不具备担保效力。因此,一旦保证不能兑现,商业银行将直接面临法律风险。
(5)政策风险:贷款行业过于集中。
政府融资平台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其政策性风险较大。此类贷款一般投资于建设投资期限较长,风险较高的基础设施项目,受国家的产业政策、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等政策的调整变动影响较大。如:政府取消供水工程费,将造成企业无法发挥生产能力,出现政策性的经营亏损;部分收费项目的还贷期较长,尤其是道路建设项目,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贷款对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贷款期限长,政策性问题极其突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 银行方面
(1)分类处理不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对于偿还贷款能力较强的,具有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发展趋势良好,抵质押品完备并且手续齐全的项目,经过一定的审查和清理,银行可继续提供贷款支持,保证其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完成。
对于缺乏第一还款来源、财政状况较为一般的项目,应经过必要的规范和清理,积极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确保贷款能够顺利收回,降低其还贷风险。
对于财政状况较差、项目前景黯淡、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重复投资、违规使用贷款资金的建设项目,则应当尽量不提供贷款,落实债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贷款回收。
(2)分拆处理“打包贷款”。
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打包贷款”,应当对贷款进行分拆处理并一一确定其所对应的项目,明确不同项目的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若项目存在财政状况较差、担保措施手续不全、抵质押品不完备、项目发展情况不明朗等情形,则想办法落实其他有效的担保抵押方式和安排还款日程,最大程度降低贷款风险。
(3)加强银行对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认真核实所抵押资产的价值,并设计符合法律要求的条款,加强实现对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管理。比如,设置章程规定所有抵押资产的价值都需经过社会信誉度较高的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和银行的共同评估,评估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并应参照当地同等资产的价值。或者要求作为抵押的土地,银行具有无条件的出售权,提高银行处置资产的权限和优先偿还权,以求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力偿还债款时商业银行自身损失的最小化。
3.2 政府方面
(1)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化。
规范融资平台责任主体。政府融资平台必须采取规范的公司或企业治理结构,政府官员不得兼任管理人员。减少乃至消除政府的行政干预,转变职能,回归服务者的本位,真正将融资平台打造为市场化的企业,减少融资平台的政府信用,强化其企业信用,弱化平台债务风险。
规范地方政府出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规定政府注入融资平台的资产形式,明确规定哪类资产才能注入投资公司。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将其下资产划拨到政府融资平台,政府注入到平台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再次作为资本金使用,各个投融资平台间不得互相担保。
(2)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
对于财政状况良好的政府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譬如股份转让、资产转让等方式,使其继续运营,即保证了贷款的收回,又保证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的运作。
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市政债券的发展,鼓励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借鉴国外“市政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地方政府的融资手段,也可以运用资产证券化等其他融资形式的安排来经营地方正如融资平台公司。这样既能扩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也能逐步缩减商业银行贷款比例,达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唐纳(MacDonald,S.S),银行管理(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2]?@ 朱新蓉,宋清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3).[3]?@ 蔡丽平,马庆琰.“后危机时代”亟需防范政府融资平台风险[J].青海金融,2010,(1).[4]?@ 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5] ?@唐赵必.波兰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规范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11-12.[6]?@梁颖.浅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0,(9).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 篇2
2009年四季度以来,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务院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十条措施, 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导下,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在中央4万亿元投资的带动下, 地方投资意识、投资趋势空前放大, 银行对其融资额度增加较多。这些措施的实施, 促进了经济趋稳回升, 如何准确把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在控制风险总量的前提下, 积极调整信贷策略,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追求自身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值得认真思考。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问题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关信息难以获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 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建立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融资标准的法人主体, 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 以实现承接各路资金的目的, 进而将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在实际工作中,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一般都较为复杂, 一些地方又没有统一的投融资平台, 由部门自行融资, 造成融资规模小、部门偿债能力低、筹措资金困难等问题。此外, 地方政府债务还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披露机制, 使得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较低, 商业银行也难以全面掌握地方政府投融资运行状况。
(二) 资本金不足, 按投资规律运作的项目比例较低
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 与自身出资能力的关联度不高。一方面, 地方政府的融资总量, 取决于当地政府推动的各类经济建设项目的规模, 特别是2008年以来, 更多的是取决于中央4万亿元投资背景下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量。以政府信用为依托的融资平台, 承担的责任就是为中央和地方建设项目完成融资, 即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财政实力不足, 上述目标仍须完成。因此, 从本质上看, 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是被动的。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的总体财力有限, 权益性资金的拓展渠道狭窄, 在融资总量逐步放大的同时, 政府项目的资本金比例降低, 政府的融资杠杆被动性逐步放大。当融资杠杆被放大到极限, 最低限度的资本金也难以满足融资需求时, 以银行贷款资金充作资本金成为必然选择。成立多个平台, 或者在一个平台下运作多个项目, 从形式上满足银行的要求, 是融资平台成立的初衷之一。因此, 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本金不足, 真实杠杆率可能高于形式杠杆率。
(三) 融资平台和贷款银行均对政府信用高度依赖, 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地方发债、发券的功能受到抑制, 致使许多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来源中, 银行贷款占90%以上。这种单一的结构把过多的财政性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也扭曲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作。同时, 融资收入大多投向公益性支出, 没有收益, 也会造成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 提高了偿债风险。在实际运作中, 融资平台融资功能的实现, 主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银行仍然愿意放贷, 更多的是依赖政府信用。即使地方政府超出自身能力大量举债, 出现财政危机, 最终的责任承担者最有可能的仍然是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 其次可能是贷款银行。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 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融资平台和贷款银行共同依赖政府信用, 将导致宏观风险、系统风险的聚集。
(四) 资金使用效率低, 还款来源较难落实
依托融资平台建设的项目, 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大多属于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 直接的现金流量不足。所以, 项目还贷能力最终取决于财政收入能力, 部分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按照高低搭配的平台, 未来的现金流尚能持续, 更多的平台, 在建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 财政性收入尤其是产业收入根本不足以还贷, 财政收入的来源更多的依赖于资产增值尤其是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一旦不能达到预期, 就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还贷来源缺失, 进而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建设。
二、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总额难以把握
由于一级政府拥有多个专业融资平台, 每个专业融资平台又有多个子平台, 因此, 对于单一项目而言, 孤立地测算授信额度、贷款限额意义不大, 应对项目所在地的本级政府、本专业贷款限额进行测算, 确保单一项目的贷款额度控制在区域授信额度之内, 区域授信额度控制在本级政府、本专业的偿债能力之内。在业务实际中, 存在两个难点, 一是本区域、本专业的负债总额、银行信用、政府性承诺额度较难掌握, 银政信息不对称;二政府偿债能力较难测算。
(二) 项目资本金的界定存在困难
不论是判断已到位资金是否属于项目资本金, 还是分析项目股东对未到位资本金的出资能力, 对于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而言, 均比较困难。虽然项目本身的资金情况可能比较清楚, 但一般情况下项目股东同时运作了多个项目, 每个项目的建设情况又各不相同, 有的在建设中, 有的建设已完成, 有的已列入近期计划, 所以, 单一项目的资本金到位情况难以测算, 影响项目在审批过程中花费了较长的时间, 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结果。
(三) 担保大多采用信用方式, 担保有效性不足
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中, 除了土地储备贷款以外, 大多只能采取信用方式;经营性项目能够采取收费权质押的, 也存在还款来源与担保方式趋同的问题。有经营收入的公路项目的还款来源为通行费收入, 担保采取收费权质押方式。无经营收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其直接还款来源为本级财政收入, 担保一般采取信用方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的最终还款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从事特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 其最终还款来源是该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 与该区域土地储备贷款的还款来源趋同。以代建方式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 直接的还款来源为代建费收入, 最终的还款来源仍然是该区域的土地出让收入。与其它政府投资项目比较, 土地储备贷款风险相对较小, 管理也相对规范, 也能落实担保。即使这样, 政府愿意作为抵押物的土地, 也基本上是不能达到上市出让条件的土地, 作为抵押物来说, 存在法律瑕疵。如果是平整、规划好的土地, 达到上市出让条件的土地, 政府则会用于挂牌出让, 一般不会抵押给银行。
(四) 信贷资金用途监控难度大
竞争激烈的优质项目, 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实施资金监管的难度较大。采用财务中心管理模式政府融资平台客户, 融资上多采用统贷统还方式, 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 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以及对资金流向的监控等。在多个项目同时推进、建设周期和进度不一的情况下, 单个项目融资风险更难以把握。
(五) 代建项目的融资品种需进一步明确
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方式有两种, 一是采取授权模式, 由政府组建平台或利用原有平台直接将资本金、补助、贴息等注入平台, 二是政府与借款人签订委托代建合同, 由借款人单独完成建设, 根据合同获得代建资金。不论何种模式, 借款人均以自有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以代建方式进行项目建设融资的, 就农业银行而言, 在业务实际中将其界定为固定资产融资需求还是周转性需求的问题, 融资品种不同, 相关的审批权限和流程也有所不同, 因此, 应对代建项目的融资品种需要明确。
三、加强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措施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投资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支持平台项目建设, 是银行的责任, 也更是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是不良债务问题增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 指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问题较多, 一些地方出现了“半拉子”工程, 银行贷款形成风险。为了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运作, 银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应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风险管理两方面分析, 加强管理。
(一) 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
1、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应进一步规范化。
应定期对地方政府负债规模进行统计, 以便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资金使用情况、偿债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动态跟踪。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信息披露强化投资者以及放贷银行的监督。要发挥市场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的作用, 降低投融资风险, 尝试运用市场化水平高的公司债、股权融资、产权交易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 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途径整合投融资平台, 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
2、实行规模化运作, 强化对资金计划、运用、融资等管理。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建成规模化的运营主体, 履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土地收储经营、政府建设性投资、政府信用融资管理及其他投资业务等多项职能, 打造成一个集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只有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 才能为政府开展全方位融资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撑, 促成投融资平台作为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的承贷主体和投资主体。只有规范化运作, 才能使银行有效承接、合法准入, 给与信贷支持。
3、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平台债务的清理工作。
按照国家要求, 2010年纳入清理范围的债务, 包括融资平台公司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对原计划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融资的在建项目, 对其后续资金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审核项目投资预算和资金来源, 各类资金要集中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 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经地方政府审核后, 对还款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的公益性在建项目,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不得再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融资, 应通过财政预算等渠道, 或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对使用债务资金的其他在建项目, 原贷款银行等要重新进行审核, 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信贷审慎管理规定及宏观调控政策等要求的项目, 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 推进项目建设;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 地方政府要尽快进行清理, 妥善处置, 通过清理, 引导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更加规范。
(二) 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
1、信贷决策要注重风险总量控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授信总额取决于本级政府的财政实力, 对单一项目的风险评价不能反映风险的全貌, 因此, 在信贷决策中既要关注单一项目的风险评价, 又要关注融资平台风险总量的控制, 既要关注单一项目的建设情况, 又要关注政府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进度安排, 要通过对财政综合还贷能力的评估, 合理确定一个时期内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总量。对于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投资、有借无还、逃废债等不合理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规避。
2、风险缓释措施的精细化, 切实落实担保。
业务实际中, 对以信用方式办理的贷款项目, 除了坚持办理收费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 由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出具补充还款承诺函, 要求其将相关事项提交人大审议通过之外, 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风险缓释措施。一是要求项目股东或本级财政出具承诺, 若项目不能按时归还当期贷款, 临时调度资金用于还贷。二是办理政府补贴收益权质押。三是开立专门的还贷资金专户, 按照事先约定, 定期定额地向该账户归集还贷资金, 缓解一次性还款的压力。四是授权银行对其账户进行监管。
3、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政策指导, 区别对待, 分类支持。
一是结合业务与发展实际, 合理确定客户准入标准, 动态调整;二是规范和细化城市基础设施贷款业务中项目合法性手续等要求;三是规范周转贷款业务;四是对代建项目的性质予以明确。与政府深度合作, 共同研究制定项目运作计划, 研究相关专业领域的资金运作模式, 争取实现政府资金与银行资金的捆绑使用, 建立政府偿债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银政合作的顺畅。对于省级融资平台承建的行业优势项目, 要从政策上、授权上予以支持。对区县级融资平台, 要关注其法人治理结构, 关注政府换届, 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发生。
4、加大资金监管力度, 强化授信执行进一步提升贷后管理水平。
在贷后管理方面更多地致力于对项目资金的监督使用, 保证专款专用, 从源头上控制资金挪用风险。融资平台项目贷款发放后, 要尽可能将款项支付到项目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建设之初所约定的收款人, 减少其它环节的资金占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债务清理的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
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原则进行全面清理。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时要严格落实借款人准入条件, 审慎评估借款人财务能力和还款来源。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 不得发放贷款。向融资平台公司新发贷款要直接对应项目, 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资本金的规定。通过债务清理, 尽最大可能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总之, 地方政府要充分借助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 使得投融资由部门各自负责向政府集中主导转变、由行政决策向市场选择转变, 做实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商业银行要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 及时跟进, 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为当地经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是当前投资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 是政府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银行信贷有密切的关系。从宏观经济和银行的角度, 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提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以有效与银行信贷对接的建议, 使银行在控制风险总量的前提下, 积极调整信贷策略, 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也使银行自身业务得以稳健发展。
天猫信贷平台 助人也助己 篇3
天猫贷款全国开放
日前,阿里金融宣布,将旗下小微贷款产品——天猫信用贷款开放至全国,总计投放46亿元贷款。这意味着天猫网上的小微企业均可凭借其网上信用分享这46亿元。此项服务,将会为天猫平台的小微电商解决极其重要的资金流动问题。阿里这一做法,不但帮助了小微电商,其实,也帮助了自己——在为投身于天猫平台的人提供机会和帮助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品牌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天猫信贷推向全国,就代表天猫平台上的小微电商都有了自己的虚拟银行。网络导报记者从阿里金融方面得到消息,此前该服务已在长三角地区推行,这次,阿里金融将在新开放地区新增投放信贷,金额预计为29亿元。据悉,该业务全国开放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山东等电商小微企业密集区域将为该贷款重点支持区域。这不仅为小微电商提供了资金,还能帮助他们解决流动资金需求。
目前,淘宝和天猫此类平台上的小微电商,网店的交易量和货流量都很大,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就日益增加。由于少有固定资产,积累起来的信用也只有在网上才能得到认可,所以,向银行借贷也比较困难。
阿里金融公关部葛瑞超向网络导报记者表示:“阿里一直在为平台上的小微电商提供资金服务,之前是与一些银行有合作关系,推荐小微电商实现贷款。但因为银行的要求比较高,而小微电商一般很难达到,所以抵押贷款很困难。而资金问题又是困扰着小微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从2010年6月开始,阿里方面向旗下的多个平台提供这种贷款服务。”
技术手段规避风险
“天猫信贷其实是阿里整个资金支持项目中的一部分,对于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等多个平台,阿里都在实行类似的资金支持。此次的天猫信贷,也是在长三角地区实行一年之后,效果很好才推行至全国的。”葛瑞超向网络导报记者介绍道,目前,阿里金融累计借款金额已达到200亿元,服务的客户也已经达到了11万个。
记者了解到,申请贷款的企业不用提交任何实物担保、抵押,只凭借网店信用度和综合评分便可,而贷款全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用时只需3分钟。葛瑞超表示,根据级别的不同,一般小微电商可以得到最高上限100万的贷款,对于重点扶持的2000家电商,贷款额度则达到了1000万。如此高额度的贷款,却没有任何实物抵押,看起来风险极大。如何避免这种风险?葛瑞超说,阿里金融有自己的一套新型微贷技术来实现监督、规范。
虽然没有实物抵押,但“通过技术的革新,阿里金融可以依托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多年发展积累起来的数据,以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的各种行为数据形成放贷决策”。葛瑞超表示,借助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助人也是自助
腾讯的开放,让众多开发者积极投入,使得腾讯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亚马逊中国的平台开发,使其平台商品更加丰富,也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平台的政策支持,其实也像是天使投资一样,有投入,也就伴随着另一个层面的收获。从淘宝聚划算的聚菜行动开始,淘宝在帮助别人同时也为自己赚取了很多人气。天猫提供的信贷服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這个平台的吸引力,提到天猫的这举动,会不会也为自身平台提高了吸引力?对此,葛瑞超坦言,客观讲,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小微电商选择平台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一点。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 篇4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第一部分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全辖一二级支行的高度重视下,全行信贷战线上下积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重点和计划目标,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克服了制约业务发展的各项不利因素,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信贷业务实现稳步发展。下面将全行2010年信贷业务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我部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行信贷业务完成情况
截止12月31日,我行个人贷款结余达到万元,列全省第位,较年初提高位,小企业贷款余额万元,各类贷款本年余额增加万元,列全省第位,完成省行下达业务量计划的%,列全省第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贯彻市行稳健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扩大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突出发展个人商务贷款业务,促进全行资产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我部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以活动和绩效考核为指引,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推动信贷业务的科学发展。
一是今年以来,我部先后组织了“促转型,比贡献”、“凝心聚力,再创辉煌”、“服务小企业,实现新跨越”竞赛活动,根据市行总体工作安排,引导各支行紧紧围绕面向三农、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以小额贷款业务为支撑点,重点突破城市零售业务,积极推动小企业贷款业务,并配套组织了经营类贷款市场拓展对抗活动以及小企业走访营销活动,按月下发小额贷款、城市零售贷款、信贷资产质量以及活动通报,加强调度和督促,推动我行贷款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二是制定季度信贷业务考核方案,推动“三个转变”。即从考核业务量和质量,向业务量、质量和贷款结构并重转变,从业务结构“一刀切”向“区分区域,各有侧重”转变,从单纯的逾期率考核向关注逾期贷款迁徙转变。通过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了各类贷款的平稳发展,信贷资产质量也保持在较好水平。
(二)加强小额贷款业务基础工作,提高营销工作的针对性。今年以来,我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县域村镇信息管理的通知》、《通知》,就完善村镇经济档案,农村贷款行业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以及信用村建设进行了布臵和安排,要求各支行结合村镇信息的录入,对各自辖内的农村市场深入细致分析,了解农村各行业的用款周期,重点关注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信贷资金需求、在村镇从事家电经营和农资经营的农户资金需求以及从事生猪、奶牛、禽蛋等菜篮子”农副产品生产的农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信贷需求,各行开发了畜牧养殖、棉花收购、土地承包和农资经销等行业,并初步建立了全辖自然村的经济档案,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开展商户和小企业贷款客户营销,推进城市零售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
今年以来,我部先后组织开展“走百店,入千铺”上门营销活动和小企业走访营销活动,充分借助个私协、商会、协会等中间平台和房产、土地主管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以及房产和土地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客户信息,要求各支行利用短信平台、商函、特快、电话以及上门等多种形式,拓展商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力提升我行信贷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
(四)进一步密切与房产中介的合作关系,推动我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实现高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部进一步密切与房产中介的合作关系,在提高审查审批速度和效率的同时,通过定期回访客户和中介,在不违背政策规定的同时,不断调整审查审批的工作思路,既控制了风险,又与广大中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县区支行拓展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推动了我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五)深入开展信贷业务宣传活动,提升我行信贷产品的社会知名度。
今年以来,我部于第一季度和第三、第四季度分别下发了集中宣传方案,通过开展“迎春送福”入户宣传活动、“一村一牌”宣传活动以及各种形式媒体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我行信贷产品的社会知名度。
(八)积极推进城市零售示范行建设,提升信贷经营水平。根据省行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行积极推进城市零售示范行建设,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信贷部门从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日常流程、业务操作、服务礼仪、客户营销、业务检查、内部培训、逾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总行开展的城市零售示范行创建活动中以总分81.5分的成绩暂列全国第二。
(九)加强信贷管理,确保信贷健康发展
1、规范流程,加大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控信贷业务风险。
一是建立电话回访制度。每日由市行后台人员对支行发放的贷款进行电话回访,监督信贷员制度以及“八不准”政策的执行情况,严控人员道德风险。
二是建立系统抽查制度。对所辖机构的信息录入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督促信贷人员树立规范操作意识;
三是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今年以来,我部先后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贷款系统行业分类标准录入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城市零售贷款影像资料标准的通知》,并按月下发《审批中心审批质量通报》,对信息系统录入、城市零售贷款贷款影像资料标准以及审查审批过程中进行了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本年我部共组织业务检查12次,组织业务会审3次,下发风险提示10次,对所有信贷人员经办的各类贷款进行了抽查,重点对贷前调查、贷后检查以及贷款审查审批环节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下发检查通报15期,并对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经济处罚,共计罚款27250元。
五是加强信贷业务培训。结合小额贷款宣贯工作,我部采取业务检查、新业务宣贯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全市所有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小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同时,根据省行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全行管理人员学习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并编制了《金融法律法规汇编》作为市行素质提升工程的的学习读本,为全行员工特别信贷条线员工素质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2、加大逾期催收力度,通过绩效杠杆、建立逾期预警报告制度和分级催收制度、按月下发逾期分级管理文件以及信贷员逾期情况通报,先后下发了提升了各级支行对逾期催收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二部分 2010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标
各类贷款净增6.5亿元,贷款余额确保达到19亿元以上,力争20亿元;资产质量优良,小额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85%以内,其他贷种逾期率控制在0.1%以内。各贷种目标如下:
小额贷款余额净增1.5亿元,余额达到7.2亿元以上; 个人商务贷款余额净增2.1亿元,余额达到4.8亿元以上; 住房按揭贷款净增1.4亿元,余额达到5亿元以上; 小企业贷款净增1.6亿元,余额达到2亿元以上;
二、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部将在市行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一二三四五”工程,即:坚持管理与发展并重这一中心思想,坚定信心、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坚持“两小战略”,强化信贷营销调查人员、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完善贷后支付管理、绩效考核、信贷员晋升退出以及违规行为监督检查四项机制,开展好农户小额贷款行业营销、信贷服务点下沉、小企业上门营销、产品创新和信贷员作风建设五项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以农村市场行业营销和网点下沉工作为抓手,积极发展小额贷款业务
1、深入开展农村小额贷款行业营销工作和优质客户挖掘工作,将“零售业务批量做”的市场模式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是充分利用和不断完善村镇经济档案,根据辖内各村镇经济和产业特点,确定每个季度的重点营销区域和行业,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海洋渔业部门、畜牧防疫部门的联系,全面贯彻包村到人和包社到人制度,将“零售业务批量做”的市场模式进一步推向深入,有效破解农村小额贷款成本高、用款急、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二是重点突出乡镇的优质小额贷款客户营销,紧紧抓住各乡镇或自然村的农资经销商、农机经销商和乡镇家电经营商,建立“三商”贷款统计制度,定期分析汇总各行的客户挖掘工作,确保实现辖内“三商”客户营销工作的全覆盖。
3、完善区域小额贷款分布统计制度。利用一个季度左右时间完善辖内小额贷款客户村镇分布统计表,摸清辖内每个自然村或者行政村的客户分布情况,并建立定期报表制度,科学分析辖内信贷市场,逐步完成对辖内信用较好村镇业务的全覆盖。
4、积极开展信贷服务点下沉工作,解决当前农村小额贷款战线过长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
针对当前我行县区支行信贷业务网点太少,小额贷款战线过长,调查成本过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今年重点督促各支行开展信贷服务点下沉工作,除一类网点外,广饶县支行必须于3月31日前至少增开3个信贷服务咨询点,其余县区增开2处咨询服务点,每个点配备2名以上管户信贷员,逐步完成对辖内小额贷款服务网点的合理布局,提升业务受理和办理效率。
(二)多措并举发展经营类贷款业务
一是要通过划分行业条线,紧抓东营当地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盐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业、造纸等当地主导产业或者龙头企业的配套产业、企业以及油田物资供应入网企业,逐步掌握各行业的资金需求规律,开展有针对性营销;二是要延伸供应链、社会关系链,充分挖掘现有客户和目标客户的产业链、社会关系链上下游关联客户,开展延伸营销和联动营销;三是进一步密切同个私协会、行业协会、商会和经贸委的合作,利用个私协提供的个私协会员名单,督促各支行对注册资金在5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客户进行重点营。截止12月31日,东营浙江商会会员企业贷款余额达1600万元,可见商会会员企业贷款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我部第一季度重点开展与东营市代理商商会、江西商会和家具协会的合作,对122家代理商商会会员以及部分协会会员企业逐户开展营销,并适时介入江苏商会的会员企业;四是要通过锁定区域地块,加强针对专业市场、特色商圈、写字楼、企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交流与合作,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向维护营销;五是督促支行积极公关当地房管局、土管局、房产/土地评估机构等掌握抵押物分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最大限度搜集目标客户信息。六是继续开展小企业上门营销活动,督促支行责任分配到人,由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主动上门“一对一”营销,提高小企业贷款营销成功率。
(三)提升房贷市场份额和收益率,强化房贷风险控制 一是高度重视房产中介机构的准入管理和风险控制,切实维护好渠道客户关系;通过制定房产中介维护政策,与全市主要中介建立长期畅通的合作关系,做中介和房贷客户首选。我部拟于1月中旬召开本年度房产中介座谈会,邀请目前已建立合作关系的36家中介进行座谈,并由市行信贷业务部牵头与天瑞等大型中介的合作。
二是强化分析,紧盯政策,防范二手房贷操作风险。在 高度关注全款交易后按揭贷款、无交易转按揭贷款的风险,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的服务对象、贷款用途审批贷款。时刻关注宏观政策和监管部门关于房屋按揭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利率等要素的要求,避免因信息滞后而引发风险。高度重视对购买房产或抵押房产的现场调查和情况核实。高度关注抵押物入账,做到抵押物入账及时、有效。
三是认真遴选客户,遵循风险定价机制,推行差异化利率,充分发挥有效房贷对利率的贡献程度。
四是加强一手房市场开发和营销,力争年内有所突破。
(四)独立审批,优化流程,强化审批中心能力建设。按照“统一标准,提高效率,提升水平、做好支撑”的总体要求,抓好审批中心建设,保证审查审批人员专职专责,确保审批中心独立运营,对一线做好支撑。细化审批中心规章制度,整理审批中心审批要点,规范和明确审批标准,统一政策标准及掌握尺度,优化审查审批流程,保障高效审批运营,继续执行限时审批制度,确保提报业务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提高审批效率。推进审批中心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制度化,稳步提升审批中心人员风险意识及风险识别能力,增强对企业所在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财务分析等各方面的研究能力,提高审批质量。
(五)强化学习,主动营销,积极开展批发类贷款业务。下一步我部将按照省行的要求,完成华泰纸业的专项融资提款工作。同时,时刻关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信息,重点关注东营市内的14家全省百强企业,确保1季度末前完成2家以上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争取2011年底再挖掘1-2个大企业贷款或者项目贷款。
(六)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和新业务开办申报,丰富产品种类 一是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和小企业贷款的产品创新。
结合目前我行开展的小额贷款行业营销工作以及上级行开展的动产质押调研,我部2011年将从满足市场需求和控制风险两个方面出发,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工作,在小额贷款方面重点开展“棉花收购”和“油品运输”两项产品创新申报工作;在商务贷款方面,开展“出租车经营权质押”贷款产品创新;小企业贷款方面,总行在济宁分行开展动产质押试点工作,我部在充分借鉴同业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油品质押”贷款。上述产品创新工作,根据业务条线同时启动,争取上半年完成2项以上产品的申报工作。
二是积极申报消费类贷款试点资格。目前省行已在济南分行启动消费类贷款试点工作,我部将积极争取,根据试点条件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办。
(七)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持续提升队伍效能和风控能力 队伍建设是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当前当务之急是稳定信贷队伍,强信贷营销调查人员、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业务发展的后劲,提升信贷业务风控能力。
1、保持信贷队伍相对稳定,统筹协调各专业团队,平衡优化前后台人员配臵。
对于经过培训胜任信贷业务的员工协调市行以及各县区支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尽可能留在信贷条线,保持基层信贷业务部主任的稳定性,保持业务发展的稳定性和业务管理的持续性;要平衡好前后台人员的配比,促进信贷营销调查人员、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人员三个队伍的建设工作,实现各项贷款业务协调持续发展。加强审查审批人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审查审批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质,至少培养5名以上骨干的审批审查员,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
2、增配人员,合理整合职能,提升产能。
一是增配信贷员,为信贷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目前我行管户信贷员与小企业客户经理合计共67人,根据省行最新统计数据,我行信贷人员人均管户金额和笔数为1809万元和200笔,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超全省平均水平608万元和49笔;其中小额贷款专做人员单产为230笔1244万元,管户笔数和金额均居全省第2位,分别超全省平均水平61笔372万元。我行2011年信贷业务净增计划在6.5亿元以上,在目前小额贷款专做人员管户笔数到达上限的情况下,需要增配人员以支撑业务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关于贷后支用管理和贷后检查工作的细化,信贷人员单笔工作量较进一步扩大,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增配人员迫在眉睫。针对此种情况,要求县区支行信贷员必须到达15人以上,广饶县支行达到20人以上,城区信贷员总量达到20人以上,县区支行信贷业务部人员不得少于4人,以满足业务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上述工作必须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
二是根据市场和人员情况,合理整合信贷员队伍职能。鉴于目前人员配备情况,第一季度所有信贷人员取消条线限制,一切围绕上规模开展工作,所有县城以及城区网点信贷员可以经办所有个贷产品和个人业务,实现信贷员角色从单一产品服务到综合客户经理的转变;随着新增人员逐步到位后,恢复业务条线划分,县区成立单独的城市零售和小企业营销队伍,市行对其单独调度、单独管理。
3、切实加强检查员履职检查,确保业务检查的有效覆盖。严格按照《关于印发<中国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信贷业务检查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邮银„2009‟531号)的要求,督促检查员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并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检查员。具体包括:市场调查、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客户回访、系统抽查、现场检查、逾期督导等。确保检查员系统抽查每月检查比例不能低于当月贷款发放量的20%,检查范围应覆盖所有管辖县(区)支行和发放贷款的信贷员。检查员每月都应对所管辖的县(区)支行至少完成一次现场检查工作,每个县(区)行的现场检查时间不能少于两天,每月现场检查时间原则不少于12天。检查员每月电话回访客户应覆盖所有发放贷款的结算区,回访总量至少占当月发放笔数的10%,现场回访的客户数不低于结余客户数的1%。每月至少监督两个一级支行完成业务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与点评。
(八)强化四项机制建设,持续做好信贷队伍建设。一是完善贷后支付管理机制。按照我行现行产品信贷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相关要求特别是贷后支行管理无法得到有效贯彻,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我部将在多方咨询、学习的基础上,根据监管部门要求,通过完善流程、明确“取现支付的充分理由”和“有效凭证概念”,逐步完善贷后支付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二是继续完善信贷绩效考核机制,推动信贷队伍由单一信贷业务办理到全面业务营销的转变
根据目前的信贷队伍绩效考核办法,信贷队伍的职能局限于单一的信贷业务,对全行其他业务的拓展无明确约束,明年我部在制定信贷绩效考核办法时,将逐步引入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考核指标,推动信贷员由单一贷款办理向全功能客户经理的转变。
三是完善信贷员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升战斗力与凝聚力。认真落实信贷从业资格年审制度,第一季度开展信贷员晋级评价工作,稳步建立信贷员准入退出机制,有效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和潜能,激发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升。根据省行安排完成第一批信贷员资格年审考核工作,并根据有关制度要求会同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对信贷员进行评定级别,制定详细的晋级、降级标准,对于优秀信贷员逐级晋级,并在客户量、业务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及时进行客户拆分,保证服务质量。通过新进一批、淘汰一批,对于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信贷员采用调整岗位或者辞退的方式,逐步净化、优化信贷队伍,提升信贷员素质与能力,提高信贷员单产。
四是完善信贷业务监督检查机制,不断提升业务管理水平。一方面通过持续、定期、非定期地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检查工作,有效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全面排查与业务抽查等方式,使业务检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保证各项业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我部将每季度组织一次会审,进一步强化针对所有业务的非现场检查,通过电话回访、系统抽查、档案调审、影像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逐步形成科学、立体、规范的非现场检查体系。
另一方面狠抓信贷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信贷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合规操作意识,使其严格执行制度,减少操作风险。下一步在严格遵守“八不准”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信贷员专题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谈心和警示教育、不定期组织问卷调查和亲属恳谈会,将信贷人员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常规化,消除当前信贷队伍中存在的“懈怠、浮躁、畏难、冒进、自傲、蜕化”等“不良情绪”,着重培养信贷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
(九)“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切实做好逾期管理工作。
1、做好“三查”工作,有效预防逾期贷款发生。
一是切实做好“三查”工作,确保各级机构贷前调查“严”,贷中审查“细”,贷后检查“实”,加强信贷队伍管理、提升信贷员风险识别能力;二是以“开好审贷会”作为抓手,严把审查、审批关,杜绝行政干预,切实做好审贷会录音及其他档案资料整理保管工作,通过完善档案管理,达到对贷款全流程的情景再现,以明确各自责任;
2、做到“六个严禁、四个严防”,贯彻逾期分级,稳步提高信贷业务资产质量。
一是督促各支行严格贯彻 “六个严禁、四个严防”的要求,确保“六个严禁,四个严防”要求的贯彻执行;
二是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做好逾期贷款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逾期分级管理工作;
3、开展责任追究工作,提升各级对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贯彻和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办法,配合审计部门和风险合规部门开展责任认定和不良资产移交,落实贷款责任,严格按照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开展工作,提升各级对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管理信贷业务个人工作总结 篇5
行里指派由我负责管理信贷业务,我深切的感受到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掂量出了这份责任的分量。日常工作中我干一行爱一行,积极参加支行及上级行的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与业务素质,踊跃参入行里的集体活动,思想上行动上与行里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业务办理中心人员更是统一思想廉洁奉公,严格按照信贷流程合规操作。近年来经过全行上下的营销积累,我行个贷业务已在当地形成了较响的品牌,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业务迅猛发展,业务量急剧增加。在工作与生活上,团结同志敢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影响并成就了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开朗率直、乐观豁达的性格营造出一个快乐的工作氛围,不同程度的缓解了大家的情绪疲劳,使大家能切身体验并享受我工作我快乐。
在贷款方面,我坚持“做小”“做散”“做微”的营销理念。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通过营销“福祥便民卡”积极改进贷款营销方式。二是在管理好存量贷款的同时,把增量贷款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问题的发生,对新放贷款的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到人,对有风险苗头的贷款严格跟踪检查,及时收回,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贷款质量提升明显。三是抓清收,促不良资产盘活。不良贷款清收方面,依据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根据总行下达的清收任务,做好清收计划,制定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方案。
在工作方面,一是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在维护好存量贷款的基础上,转变思想从行动上加大营销力度,确保我行的品牌效应;二是积极深入市场摸清市场需求,加强与上级行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掌握信贷政策,拓展新业务品种,为我行下一步的贷款营销方向做好参谋;三是防范信贷风险,密切关注不良贷款,加大催收力度,及时借助法律手段保全我行信贷资产,将我行资金损失降至最低;四是日常工作中廉洁奉公、杜绝吃拿卡要发放违背我行信贷政策的人情款,做到人情与合规同行;五是通过对借款人电话回访、熟人侧面了解、面谈交流等形式识别筛选出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储备我行优质客户群体,保证我行个贷业务健康发展!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我一定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扬长避短,尽心履职,为衡州农商银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出口买方信贷业务 篇6
出口买方信贷业务
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出口买方信贷是向境外借款人发放的中长期信贷,用于进口商(业主)即期支付中国出口商(承包商)商务合同款,促进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
贷款范围
出口买方信贷主要用于支持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以及能带动中国设备、施工机具、材料、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对外工程承包项目。
贷款申请条件
出口买方信贷的借款人为中国进出口银行认可的进口商(业主)、金融机构、进口国财政部或进口国政府授权的机构。
出口商(承包商)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具有中国政府授权机构认定的实施出口项目的资格,并具备履行商务合同的能力。
申请出口买方信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所在国经济、政治状况相对稳定;
(二)借款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偿还贷款本息能力;
(三)商务合同金额在200万美元以上,出口项目符合出口买方信贷的支持范围;
(四)出口产品的中国成分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50%,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带动中国设备、施工机具、材料、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口和劳务输出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5%;
(五)借款人提供中国进出口银行认可的还款担保;
(六)必要时投保出口信用险;
(七)中国进出口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信贷条件
贷款币种:贷款货币一般为美元或中国进出口银行认可的其他外币。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可按照有关规定提供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
贷款金额:对出口船舶提供的贷款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0%,对其他出口项目和工程承包项目提供的贷款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5%。
贷款期限:贷款期限根据项目现金流核定,从首次提款之日起至贷款协议规定的最后还款日止,原则上不超过15年。还款期内借款人原则上每半年等额还款一次,特殊情况下也可采取非等额还款方式。
贷款利率:外币贷款利率按照中国进出口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可采取浮动利率或固定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按有关规定执行。
贷款费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有权收取与贷款相关的管理费、承担费和其他费用。对于未投保或未足额投保出口信用险的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有权就未覆盖部分收取风险费。具体费率标准按照中国进出口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贷款申请和审批
申请出口买方信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借款申请书;
(二)商务合同草本、意向书或招投标文件;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必要的国家有权审批机关及项目所在国批准文件;
(五)借款人、保证人、进口商(业主)、出口商(承包商)的资信材料及有关证明文件,借款人、保证人(政府机构除外)的财务报表;
(六)申请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的,需提供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文件;
(七)采取抵(质)押方式的,需提交权属证明文件和必要的价值评估报告;
(八)中国进出口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中国进出口银行按规定程序审查借款申请材料,议定信贷条件,完成贷款审批程序。对于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生产型项目或结构较为复杂的项目,必要时可外聘人员或机构进行咨询论证和尽职调查。
贷款发放和偿还
贷款批准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等法律文件,落实担保措施,办理有关担保和权益转让手续。
贷款协议生效且规定的提款条件满足后,中国进出口银行按照贷款协议规定的放款程序发放贷款。
借款人须根据贷款协议规定按时支付有关费用、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流程图
1.出口商和进口商双方签订商务合同,合同金额不少于200万美元。
2.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贷款金额不高于商务合同金额的85%,船舶项目不高于80%。
3.视项目情况要求担保人提供担保或采取综合担保措施保证贷款安全。
4.视项目具体情况要求投保出口信用险或政治险保险。
5.借款人预付款金额不能低于商务合同总金额的15%,船舶项目不低于20%。
6.出口商根据合同规定发放货物。
7.中国进出口银行依据贷款协议的相关规定发放贷款。
8.借款人根据贷款协议每半年偿还一次贷款本息及费用。
福费廷
福费廷指中国进出口银行无追索权地买入出口商持有的、经银行保付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一种授信业务。
福费廷业务的基本做法:
1、出口商和进口商达成以远期承兑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进出口合同,出口商收到信用证。
2、出口商向其银行(出口商银行)申请叙做福费廷业务。出口商银行对信用证开证行资信和具体贸易背景进行审查后向出口商提出报价条件(确定融资利率和其他手续费)。出口商接受后与出口商银行签署福费廷业务协议。
3、出口商发运货物,向出口商银行提交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出口商银行审单无误后向开证行邮寄单据。
4、开证行承兑信用证项下远期汇票并向出口商银行发出承兑通知。
5、出口商银行在扣除贴现息和有关费用后将到期汇票款项净额无追索权支付给出口商。
6、汇票到期时,出口商银行向承兑银行索要款项。如承兑银行迟付款或不付款,出口商银行自行承担有关损失。
出口商叙做福费廷业务条件
由于福费廷业务除妖提供中长期贸易融资,所以从期限上来讲,资本性物资的交易更适合福费廷业务。
1、同意向进口商提供期限为1个月至10年甚至更长期限的贸易融资。
2、同意进口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货款,以便汇票本票或其他债券凭证固定时间一次出具,以满足福费廷业务需要
3、除非包买商同意,否则债券凭证必需由包买商接受的银行或其他机构无条件的、不可撤消的提供独立担保。
4、出口商有能力无条件履行合同条款。
工商银行:福费廷
我行收到信用证后,开始询价。1,买断行报价被接受
2,我行发确认的电报给买断行。3,贵公司出货后,交单给我行(工行)
4,我行把单据邮寄给德国买断行,再由买断行邮寄给伊朗的开证行。5,开证行承兑。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 篇7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其特点是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市场占有率很低或只在小范围有较高市场份额、规模组织较小。银行在开展小微贷款业务时, 一般将贷款500万元以下的划为小企业, 100万元以下的划为微企业。小微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的一个问题。据统计, 有近六成的小微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有借款需求, 但其中只有10%的企业借到部分所需资金。而大中型企业获得了银行近70%的贷款, 小微贷款在全部企业贷款中的比重不足30%。
近年来, 电子商务得到迅速的发展, 小微企业纷纷“上网”, 同时催生了更多的小微企业。电子商务中海量数据的沉淀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 同时也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小微信贷面临的困难
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和风险高的特点, 但这种需求常常难以得到满足, 这既有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 也有银行以及相关体系不健全的原因。
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小微企业一般缺少土地使用权、门面房、商业用房、工业用房等银行普遍愿意接受抵押的财产, 同时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等问题导致难以获得担保。据调查, 我国小微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为23.8%, 因无法落实抵押而拒贷的比例为32.3%, 合计总拒贷率为56.1%。
缺乏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标准与信用评价制度滞后。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竞争力, 市场风险高, 管理水平落后, 经营风险大, 信用观念差, 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 使得金融机构不能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 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 并且担保基金的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民营担保机构受到所有制歧视, 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 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银行交易管理成本高。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额小、面广、期短、工作量大”, 与大额贷款相比费用高, 同时也没有成熟规范的财务制度, 银行需要花费不少的财力、物力去调查客户信息的办理业务, 不能很好地形成规模经济。
缺乏合适的信贷产品。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 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即使小微企业成功获得贷款, 由于手续过于繁琐且申请周期长, 也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贷后管理问题。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信息不透明, 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 存在贷后管理困难、贷款不良率较高的问题。
三、大数据给小微信贷带来的改变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8.1万亿元, 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的销售总额突破了1万亿元。根据《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到2015年, 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
与此同时, 由于电子商务公开、透明及数据可记载的特点, 在各种电商平台 (B2B, B2C, C2C) 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经营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大数据”的四个特点:数据体量大, 数据种类多, 价值密度低, 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依托于开展电子商务所积累的数据, 一些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已经开展了小微信贷服务, 为小微信贷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改变:
1. 建立依赖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价机制。
根据电商企业的经营数据和第三方认证数据可以辨析企业经营状况, 反应企业偿债能力, 从而解决了传统金融行业针对个人及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等问题。以阿里金融为例, 阿里金融与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 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天猫, 淘宝店主在淘宝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发生交易的状况、投诉纠纷情况、每年的经营状况和业绩等百余项指标信息都在评估系统中通过计算分析, 最终作为贷款的评价标准。对小微企业而言, 重视数据, 而不是依赖担保或者抵押, 不仅降低了融资的门槛, 也让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所积累信用的价值得以呈现。
2. 通过建立“小微信贷流水线”降低管理成本。
由于商户的信用记录收集起来比较便利,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同质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小微信贷服务可以设计成像普通商品一样, 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批量化产品。与银行通过信贷员一家一户跑小微信贷相比, 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 也简化了融资的环节, 还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务。
3. 开发与网上信贷相适应的贷款产品。
网上小微信贷业务的开展, 需要有与之特点相适应的贷款产品。例如阿里金融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 为淘宝和天猫上的商户量身定制了定单贷款、信用贷款、天猫供应链贷款、天猫运营服务商贷款以及聚划算保证金贷, 较好地适应了电商贷款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点。
4. 贷后管理。
电商平台拥有的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数据, 设计的贷款产品能够实现贷前、贷中及贷后的环环相扣, 通过对客户信息的交易状况和现金流进行分析、挖掘, 可以监控企业经营动态和行为, 实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的准确、实时把控, 对可能影响正常履约行为进行预警;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的关停机制, 可以提高客户违约成本, 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数据证明, 这种贷后管理的方式是有效的, 与银行小微贷款2.4%的不良率相比, 阿里金融在全部都是信用贷款的情况下不良率仅为0.9%。
四、网络小微贷款面临的问题
网络小微贷款的发展, 需要电商平台、银行等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上, 会碰到各种相关的问题:
1. 相关方的利益分配问题。
开展小微贷款, 需要较好地平衡参与各方的利益。早在2007年, 阿里巴巴就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开展合作。如阿里巴巴和建设银行合作开展了“网络联保贷款”, 由3家或3家以上阿里巴巴平台上的诚信通会员或中国供应商会员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 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 同时共担风险。但后来由于数据所有权和利益分享等原因合作中止, 阿里巴巴自己成立了小贷公司开展小微贷款业务, 而建设银行也自行开办了包含了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善融商务”电商平台。
2. 电商系小微贷款业务的规模受到限制。
电商开展的小微信贷现在多依托于其成立的小贷公司, 但小贷公司存在如下缺陷, 导致其在地域、规模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
(1) 资本金不足: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 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而且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规模仅限定注册资本净额的50%, 从而导致杠杆比例较小, 融资能力差, 规模难以做大。
(2) 税收政策:小额贷款公司的不按金融机构利差来征收, 而是按普通的工商企业来缴纳, 小额贷款公司还要支付25%的所得税以及营业税及附加等。
(3) 经营地域限制:由于小贷公司的审批和监管都是当地金融办, 无法跨省监督, 导致小贷公司不能跨省经营。
3. 银行系电商平台在开展信贷业务方面约束较少, 但起步晚、规模还比较小。
以“善融商务”为例, 截止2012年底上线半年, 累计注册会员50万户, 已认证上线企业客户数量近万户, 实现交易金额30亿元;与同期阿里巴巴850万商户、7770万注册用户, 淘宝5亿注册用户, 阿里巴巴和淘宝2012年合计1万亿的交易额相比, 差距还相当大。
五、解决网络小微信贷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电商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需要实现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电商平台的用户和数据优势的强强合作, 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1. 创造条件实现对电商信用的认可。在之前银行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中, 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所积累的信用不能获得银行的充分认可, 仍然需要担保、抵押或者联保等形式, 导致大量被电商平台转介到的银行的贷款得不到批准, 这显然对满足电商小微企业的融资不利。为此, 需要建立和完善对大数据基础上对电商信用进行评估的信贷模型和服务, 并获得相关各方的认可。
2. 确定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电商平台依托相关数据提供的服务不可避免地会要求收取相关的费用, 以从贷款业务中分得一杯羹。从银行角度, 可能会相对减少收益, 并且客户的信息的获得依赖于第三方, 对银行不利。为实现小微信贷的发展, 各方价值, 包括电商平台所提供所据服务的价值应得到认可, 并实现相应的利益分配。
3. 建立与网络贷款相适应的业务模式。各方在网贷业务中分工合作, 电商平台为银行提供电商的信用评估、贷后跟踪等服务, 银行也应该认同电商平台数据的价值, 从而实现电商平台与银行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此外, 根据贷款金额的大小, 还可以由电商平台的小贷公司和银行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 小额的贷款由小贷公司受理, 较大额的则转介到银行。
4. 开发与业务模式相适应的网贷产品, 使之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又能使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形成贷前、贷中、贷后的闭环管理, 有效控制风险。
5. 开展依赖于大数据的担保服务。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 需要让小微企业提供可靠的经济担保来保证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在小微企业缺乏财产担保的情况下, 第三方法人提供的担保是解决担保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 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具有天然的优势, 由于他们掌握了企业的经营和信用信息, 对企业的信用情况比较了解, 可以通过成立担保公司来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大数据以及相应的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为开展高效、低风险的小微信贷创造了条件, 但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之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凯、向宇.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J].西南金融, 2010 (06) .
[2]田志鹏、张欢.美国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金融, 2012 (03) .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 篇8
【关键词】信贷风险 信贷文化 管理 建设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同时,金融行业正承受由外资银行带来的巨大冲击,作为银行工作中坚力量银行员工的价值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建设好银行的信贷文化,规范银行员工的思想行为,才能实时的抵御和防控风险,促进银行信贷工作的发展。
一、信贷文化对信贷工作的意义
(一)信貸文化的含义
信贷文化,是指在银行多年的信贷经营中形成的对做好信贷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念以及方法。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实际及能见的信贷政策、信贷原则和程序以及这顶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二是指在一的基础上,全体银行员工共同创造和信守的对信贷工作有利的精神。
(二)信贷文化的特征
信贷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具有企业文化所具备的普遍特征。但是同时具备其他企业文化所缺少的特殊特征。首先是人员的高素质,相较于社会中其他企业以及银行企业的其他部门来说,信贷部门员工的素质很高。而是专业性,信贷企业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多,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在银行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把握市场、熟知国家政治走向,如颁布的新政策、新规定。三是责任性,银行部门对金融业有着重大作用,而信贷部门对银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基础作用,银行工作者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责任。
(三)信贷文化建设对信贷工作的意义
首先,信贷文化管理在它的形成、传播过程中逐渐产生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中将理念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对信贷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鬼反作用。其次,好的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的核心元素,对银行风险管理起到关键作用,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信贷文化建设逐渐展示出它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三信贷文化可以提升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就是对风险进行控制以及降低其所带来的损害,达到获取对打利益的目的。通过信贷文化增加员工对风险控制的认知,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发挥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二、催生信贷文化的方法
(一)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
信贷文化虽然不能对银行有直接的产出效果,但是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关闭按管理的方式。信贷工作人员是建立信贷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他们价值的实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所以,首先需要打造一个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建立学习性的组织机构促进信贷文化的建立,培养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形成信贷文化建设的使命感。树立责任意识信贷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都必须明确责任和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
信贷文化讲究诚信原则,对银行这汇总金融机构来说,没有什么比诚信这种道德品质更加珍贵,而信贷部门对诚信更为看重。信贷工作人员的诚信品质不仅是自身的财富,也是银行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在选择客户的过程中,信贷人员也要重视对方的信用,避免为银行带来损失。信贷工作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提高信贷风险意识,注意信贷安全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对其进行规避,分析已经发生的风险,找出解决风险和减低风险带来的危害的办方法。要允许存在合理的风险损失,态度积极,在交易中如果收益完全可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那么应当果断的接受风险。注意到信贷风险高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额度高,二是房地产业在中国的过度扩张,三是中小型企业出现经营危机,银行贷款面临被违约的威胁,最后则是煤炭以及建筑行业材料钢铁和水泥的价格不断走低,对银行的信贷部门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平衡意识,不要形而上学的看待问题,注重问题对立统一的特性,比如风险与效益,是永远矛盾的存在,但是在信贷交易中实现平衡,就能获取最大利益。最后是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信贷文化建设中也不可少,人们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对你自己所获得的信贷文化知识、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进行主观的延伸和扩充,表达自身的需求和愿望。
(二)完善信贷机制
信贷文化建设需要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表现为业务流程的合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和独立而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信贷政策制度。银行内部首先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组织方式、岗位机制和人员上岗机制。保证在管理机制的运作下每一笔信贷交易都有章可依、有迹可循。权责分明,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明确、统一。严格信贷纪律,制定制度的同时要贯彻落实其实施,信贷部门内部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惩罚制度,促使员工服从管理。
(三)建立竞争机制
定期对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完成情况、爱岗敬业精神和客户满意度进行考核,奖励优秀突出的员工,表现不好做出相应的惩罚。引导信贷工作人员实行等级化管理,不同的等级享受不一样的待遇,得到不一样的权利,履行不一样的义务,促进竞争上岗,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客户可以提升银行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成功的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式共享的、双赢的,良好的关系可以提升银行的社会价值。关系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环境,市场行为不合理就可能导致信用的沦丧,导致信贷文化失去其内涵。
三、结束语
信贷文化的建设在信贷风险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信贷文化的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工作队伍,信贷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善信贷机制和信贷组织管理方式,缺一不可。要认识到信贷文化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利用不同的媒介方式对信贷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信贷文化意识扎实的在信贷工作人员脑中生根,为信贷文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洪卫.济宁银行信贷文化的建立及其发展探讨[D].2012.
[2]谭曙光.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贷文化建设[J].新金融,2013,(7).
【信贷业务管理平台】推荐阅读:
信贷业务06-17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08-28
银行信贷业务07-27
个人信贷业务08-27
信贷业务检查报告09-25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09-19
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11-20
信贷业务贷款调查制度06-05
信贷业务怎么找客户12-08
信贷业务团队建设方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