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2024-10-23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精选8篇)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篇1

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是组织税收收入的“牛鼻子”。在当前税收收入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发挥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作用,促进税收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已经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的共识,但在各级税务机关也存在重点税源监控管理质量有高有低、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效果有优有劣等现状。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如何有效发挥重点税源监控管

理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一个迫切需要面对并要解决的课题。江苏省扬州邗江区国税局着力运用新理论,打造新机制,采用新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研究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措施,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实现了提质增效,重点税源企业2008年实现税收93439万元,比2007年增加23602万元,增长33.8%;重点税源企业2008年税收收入占全区国税收入的比重达到71.55%,比2007年增加1.05个百分点;重点税源企业2008年增值税税负达到2.87%,比2007年增加0.33个百分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也促进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全区国税收入13.06亿元,增长33.16%;促进了征管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区国税宏观税负达到5.73%,比2007年增加0.85个百分点;促进了征纳关系进一步和谐,2008年政府和纳税人对国税机关满意率达到97%,比2007年增加2个百分点;促进了整体工作的争先进位,2008年被扬州市国税局评为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列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第一名。

一、着力运用新理论,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中,该局充分吸收并且成功导入了一些现代管理理论,成为科学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的理论指导。一是导入联动管理理论,着眼税源管理部门,解决各个部门各自为战、孤军奋战的问题,实行分析、监控、评估、稽查各部门各环节联动管理,切实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整体合力。二是导入风险管理理论,着眼重点税源企业,积极开展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切实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遵从水平。三是导入差别化管理理论,着眼重点税源管理的主要方面,明确各个层级的管理内容,切实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分析监控水平。四是导入层级化管理理论,着眼重点税源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实行分级管理,切实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五是导入过程控制理论,着眼重点税源管理的重点过程,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节点的衔接,切实提高重点税源企业全过程管理水平。

二、着力打造新机制,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构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依靠科学的理论指导,该局在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上创新了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成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良好的工作平台。

一是打造联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4+1”税源联动管理机制,明确了以计划统计部门牵头开展的税收分析为龙头,计划统计部门参与的税源监控为抓手、纳税评估为重点、税务稽查为促进,监督考核为保障。

二是打造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明确了以计划统计部门牵头开展的税收风险分析排序为基础,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并且明确了“在目前风险管理的起步阶段,风险管理机制和‘4+1’税源联动管理机制并行,积极探索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打造差别化管理机制。建立了差异化管理制度,明确了计划统计部门为区局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体和二股为分局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体以及管理员为责任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体的差异化管理内容。

四是打造层级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了区局、分局、责任区的重点税源企业,特别是将总局、省局、市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作为重中之重。

五是打造专业化管理机制。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在城区所在分局专门设立一个股,把重点税源企业分为工业类重点税源企业和商业类重点税源企业2个责任区,明确专门的税收管理员,实行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

三、着力采用新方法,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选择了实在的路径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托新机制形成的工作平台,该局在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中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基层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实实在在的路径。

一是采用数量质量双重指标法扩容重点税源范围。根据总局、省局、市局重点税源的“企业上年销售额逾2亿元或增值税、所得税超过300万元”的标准,将72户市局级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作为区局级重点税源企业。在此基础上,将上年增值税入库超过80万元以上、政府关注和拥有集团关联关系标准的企业列入区局级重点税源企业管理范畴,将上年增值税入库在30-80万元标准之内的企业作为分局级重点税源企业,将上年增值税入库在5-30万元标准之内的企业作为责任区级重点税源企业。同时,将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新增税源企业、连续三个月税负异常企业、连续三年亏损但连续增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列入分局级重点税源企业。目前,重点税源企业数量达1536户,占全部企业的21.98%;重点税源企业2008年销售305亿元,占全部企业销售的72.62%;重点税源企业2008年税源总量93439万元,占全部税源的71.55%。

二是推行一线工作法调查重点税源情况。为了解全区税收总体走势,把握重点税源企业变化趋势,对上年入库税金(不含利息税及车购税)300万元以上、或年销售2亿元以

上的所有企业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重点税源调查,由管理员深入企业一线和企业财务人员“面对面”,调查企业预计销售、出口销售、拟购进设备、销项税金、进项税金、优惠政策、利润、应征增值税、应征所得税等指标;由分局负责人和管理员、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调查核实指标;由区局领导、计划统计部门和分局负责人、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抽调部分企业,调查分析各项指标的预计情况及原因,切实减少了预计的偏差度,提高了税源调查质量。

三是实行层级差异化分析重点税源趋势。按照“统一、减负、明责、增效”的原则,对区局、分局和责任区三级税收分析工作的项目、内容、方法、时限、报告、档案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根据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归口整合,实现了三级税收分析在分析主体、分析项目、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完成时限、分析报告质量要求、分析档案资料要求等7个方面的差异化管理,在该局上下形成了实施层级差异化管理强化税收分析工作的合力。分析主体差异化,更加突出明确责任;分析项目差异化,更加突出明晰职责;分析内容差异化,更加突出减轻负担,区局税收分析的内容侧重全区宏观经济税收的综合分析,相关分析内容直接指到分局(乡镇);分局税收分析的内容侧重分局所辖区域中观经济税收的特色分析,相关内容直接指到责任区;责任区税收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变化情况、产业政策变化情况、税收政策变化情况、产品工艺流程变化情况、市场变化情况等因素及其对税收收入影响的个案分析,相关内容直接指到重点税源企业;分析方法差异化,更加突出简便实用;完成时限差异化,更加突出时间价值,根据月度、季度和报告的价值取向,分别对三个层级的完成时限作了差异化设置,从时间上保证各个层级税收分析的有用性;分析报告质量要求差异化,更加突出实用明了;分析档案资料要求差异化,更加突出统一规范。2008年下半年实行该办法后,重点税源分析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分析发现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25户,重点税源企业税负异常的56户,对重点税源企业纳税评估70户,对重点税源企业稽查7户,共计补交税款、罚款及滞纳金502万元。

四是试行动态预警法监控重点税源指标。认真试运行重点税源预警分析软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号,去年8月份,根据该软件显示,该局43户企业中正常企业21户,异常企业22户,根据其风险系统显示,列入黄色预警企业7户、列入橙色预警企业8户、列入风险程度最大的红色预警企业7户。异常企业22户中增值税税负率显示为红色预警的企业7户,占异常企业的31.82%;利润率显示为红色预警企业17户,占异常企业的77.27%;销售收入差异率为红色预警的企业16户,占异常企业的72.73%;销售收入比对异常企业1户,占异常企业的4.55%。该局从这四项异常指标中发现,异常企业中利润率指标为红色预警的是出现异常企业的主要原因。对此,通过税源联动管理办公室研究后,分别采取了税收分析、日常检查、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措施。4户企业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客观改变,预警信号得到排除;15户企业存在滞后销售等问题,经评估、稽查共补缴税款320万元。

五是采用工作小组法调研重点税源状况。2008年,根据服务性调研“寓管理于服务”的宗旨,专门抽调了3名业务骨干成立了服务性调研工作小组,根据一户式资料和江苏征管信息系统以及决策监控系统,详细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税收缴纳情况、税负、销售收入、销售利润、投入产出等主要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可能找出的重点、疑点和风险点,通过案头分析发现疑点61处,在此基础上,先后20多次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12户次。一方面排除疑点,确定问题;另一方面宣传政策、落实政策、积极建言献策,也得到了重点税源企业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对21户重点税源企业的服务性调研,增加税收收入250万元,调增外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580万元,发现征管存在的问题16个,提出加强征管的措施19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152万元,税法宣传和税收政策解读21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移送评估1户。

六是采用联审联核法维护重点税源数据。2008年把提高总局、省局、市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数据质量作为突破口,采用“税企联核、上下联审”的方法,由责任区管理员代表国税机关和重点税源企业财务人员在事前进行联合核对,保证重点税源企业直接报送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纳税情况等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求管理员不得擅自对数据进行人为调控和改动,尽力保持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由分局和区局计划统计部门监控人员共同对企业填报的数据进行联合审查,一方面及时与ctais2.0系统中同期企业申报情况进行逐户核对,另一方面,通过tras软件进行逻辑性、合理性等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同时对重点税源企业相关指标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评价,形成简要文字分析一并报送有关领导,使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全区重点税源情况,从而保证重点税源企业数据上报及时性、准确性得到落实。通过联审联核,重点税源企业数据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差错率明显减少。

七是采用讲评法会诊重点税源管理质量。2008年下半年开始,借鉴兄弟县市局的做法,在全局开展税源管理讲评活动。管理分局管理员对某个具体的税源管理内容进行“讲”,管理分局负有税源管理职能的人员对该管理员的“讲”进行互评,计统、征管、税政、稽查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方阵,对该管理员的“讲”集中进行点评,对管理分局的税源管理质量进行会诊。目前来看,各个管理分局税源管理讲评的对象主要是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税源行业,税源管理讲评实质上就是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讲评。到目前为止,全局对5户重点税源企业管理进行了讲评,对 2个重点税源行业管理进行了讲评,讲评中发现了6个问题,推动了重点税源管理质量的提高。

八是采用高层沟通法通报重点税源情况。在重点税源管理上,还利用每季度区财税办公会的机会,及时和区政府、区人大财经委、区政协财经委主要负责人及时沟通汇报重点税源企业情况。该局努力克服条块基础信息不匹配的困难,自觉“走出去”,向统计局、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学习了解情况,把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行业和企业等有关基础信息“请进来”,积极调整税收分析的视角,把握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主动对接产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做好产业经济税收分析,不仅一如既往地开展第二产业的税收分析,而且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税收分析;主动对接工业第一的方略,做好工业经济税收分析,在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业经济面上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去年三季度首次应用地方口径开展了汽车船舶及零部件、机械制造、旅游日化等3个重点骨干行业和服装服饰纺织、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等3个传统特色行业的经济税收分析;主动对接优化产业布局和推进板块经济双手齐抓的重要措施,做好板块经济税收分析,去年三季度应用地方经济板块口径,首次开展了全区6个板块经济税收分析和各镇(街道)税收分析;主动对接地方党委政府对宏观经济税收政策调整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密切关注,适时开展经济税收政策分析,去年,开展了出口退税率调整、两税合并、民政福利企业税收政策调整、房地产宏观政策调整对地方经济和税收影响的分析,同时,也结合地方经济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和建议;主动对接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开展新增税源和潜在税源的分析。去年开展了2005年—2008年投资逾千万元的新增税源分析和近3年已办理税务登记未实现税收的潜在税源分析。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岗位能力,达标测试,质量监控体系

0 引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运作为平台,将学习与就业岗位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形式占教学总学时数相当大的比例,实践教学绝大多数交于企业完成,由企业根据就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对学生每学期进行岗位能力达标测试。因此,企业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 以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密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然而,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及政策尚未健全,企业与校合作办学存在较大难度,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密切合作的难度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紧贴行业,以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为纽带,与企业逐渐形成了密切的教育教学合作关系。

1.1 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专业

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是在西安市教育局的领导下,由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软件园,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以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中心为主体,联合市内外动漫研究机构、传媒机构、动漫游戏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职业教育的非独立法人组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采用理事会制运行模式,实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和就业基地等多元化运行模式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学有所用的高技能实用型专门人才。通过组建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多元化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1.2 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优质服务,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

自2009年以来,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了科技教育服务,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老师和实训指导老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教材7部。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进行科学和技术开发、“订单式培养”、举办校企联谊恳谈会,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同时开展集团成员内部的交流活动,举办加快发展动漫业高层论坛,进行集团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趋势和发展走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了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真正调动了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1.3 依托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工学结合,全面推行顶岗实习

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不仅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协调和沟通的功能,而且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了联系和纽带作用。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搭建平台,学院目前已与13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教育教学合作关系。分别与西安新昆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五洲明信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长风影视有限公司、西安数虎图像公司、西安同慧影像工作室等等13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办学联系,全面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目前,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软件技术等主干专业已经实现了90%以上的顶岗实习,其它专业也达到了70%以上。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安全和利益保障体系,签订安全协议落实责任。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2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2.1 建成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首先由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一般确定为3至5个。然后由就业岗位确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进而确定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和整理,确定12至15个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就对应着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再辅以人文素质课程,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就呼之欲出。最后,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学院专业建设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严格审核,就会成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针性文件。每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7~10名委员组成,委员中多人来自于企业用人单位,有多人是行业管理者和教育专家。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既让学院了解了企业需求、掌握了毕业生工作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也使企业、行业了解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使企业体会到学院真诚服务企业的热情,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现了人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从源头上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校企共同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试点

学院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也体现在企业参与课程建设上。自2009年以来,学院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先期启动7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的做法是:按照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典型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按照典型过程分为多个学习项目(情景),每个学习项目(情景)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研究开发,将典型的工作过程进行教育整合,将其涉及的知识、技能、企业的管理和职业素质融合在一起,开发学生学习材料(校本教材)。此外,结合“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部分课程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课程学习材料。

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建设课程还有另外一种模式:2011年引入欧特克(ATC)中国授权管理中心,ATC中国授权管理中心授予西安动漫职教集团“陕西省ATC动漫人才孵化基地”“Autodesk授权认证中心”及“ACAA教育授权教育中心”三个牌匾,并承诺在合作期间的三年内,为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Autodesk公司动漫技术软件以及“ACAA动漫专业课程方案和课件”,并以“ACAA综合网络教程服务平台”为载体,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将国际主流设计技术和培训方案引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嵌入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中,通过课程建设,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2.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合作新模式

学院坚持“引企进校园”,与西安新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校内动漫制作实训基地———“动画工场”,初步形成了兼具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产品技术研发和创业孵化等功能的校企合作立体平台。

校企共建动画工场,将共同搭建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结,动态地加以组合,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促进人才、技术、设备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利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最终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教育创新机制。

2.4 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团队

学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团队结构的改变实现双师团队的建设。学院通过西安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密切校企关系,疏通顶岗锻炼渠道,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科研合作伙伴提供教师顶岗锻炼的机会。目前,动漫软件学院的专业教师已有90%去过相关企业参加为期至少两个月的顶岗锻炼,同时每学期企业至少安排8名一线技术骨干担任学校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还先后选派2名教师到行业管理机关和协会,参与行业管理工作,既向行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又可有效掌握校企合作信息,更锻炼了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

企业参与师资队伍的培养还有一种渠道,那就是通过企业与学院合作的项目,对教师按照企业员工同样标准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训,真正提高了教师今后的“理实一体、做学合一”的教学能力。

目前,学院逐渐形成了有22人的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他们近80%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有20%是企业和行业的管理者,这些来自企业一线和设计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既承担了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同时还为学院的年轻教师进行引导,担当了实操师傅的角色。

2.5 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岗位能力达标测试

为落实人才培养效果,我们积极探讨解决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测试。每学期末由企业根据当初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本学期应达到的岗位能力进行测试,并对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未达到能力要求的学生下学期进行能力帮扶,直到学生达到要求。

2.6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几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校企密切合作,办学实力迅速提升,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学院优良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学院赢得企业的广泛认同,许多优秀毕业生被动漫和软件企业提前预订,在保证高就业质量的同时,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3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中发挥企业熟悉各岗位能力的特点,通过企业构建岗位能力达标测试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校企合作培养出合格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志刚, 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 2008, (6) .

[2]胡伟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6) .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视频监控;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维护建议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64-02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形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丰富而广泛应用于安全防范领中,近年来,在大力实施“平安城市”、“平安企业”、“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中,煤炭企业,在做好“人防”、“物防”的同时,加大了技防资金投入,企业中各单位也相继在要害场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网络作为技防工作平台,在企业安全防范、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对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经验,后期维护工作滞后等等原因,致使部分监控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保障视频监控系统的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是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目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加强和完善监控设备管理维护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大家知道,在安防监控系统中,通常把防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作为安全防范技术的三要素。而视频监控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这是因为图像(视频信号)本身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是报警复核、动态监控、过程控制和信息记录的有效手段。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控制和显示记录设备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前端部分通常包括摄像机、云台解码器、护罩、补光灯等多类器件,主要完成图像采集工作。传输部分通常包括电缆、光纤调制解调设备等,主要完成设备之间的物理连通和数据传输。控制部分通常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控制台等,主要完成驱动云台巡视、视频切换等工作。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硬盘录像机、矩阵等。主要完成视频数据、日志信息的存储工作,并能提供数据检索和读取服务。

在我国视频监控技术作为一种安防手段应用与企业治安安全防范起步较晚。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方面,还缺乏较为成熟的经验,未形成统一的维护标准体系,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使用轻管理。存在一处投入一劳永逸的思想,忽视对监控系统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而导致系统先进功能得不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二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监控设备维护实施方案,不能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系统难以得到有计划的有效维护。三是在监控设备、部件的采购中,过多的考虑了设备的性价比而忽视了监控系统配置及设备性能。监控设备品牌多、产品供应商多、厂家售后保障措施不同等,如过多的强调价格因素,忽视质量性能、产品的配置、盲目地追求低价位,导致监控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设备故障不断、损坏率攀升,最终不得不对原有设备进行大面积更换,出现重复投资、浪费严重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监控系统先进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完善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加强对系统科学合理管理使用,建立完善维护保养制定是非常必要的。先进的设备要有人来管,要保障监控系统的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必须建立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维修等一系列制度。我个人认为:

(一) 要建立完善监控室各项管理制度。虽然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在生产、生活等公共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大多的视频监控系统目前还没有达到“智能化”,监控场景的变换定位、识别、跟踪、分析以及判别监控对象等监控任务仍需要较多地由人工完成。因此,视频监控系统终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能熟练操作的专门人员管理,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与运行规定进行设备操作和管理,防止误操作造成故障隐患。严禁擅自系统设置模式,严禁利用终端设备做与技防无关的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技防监控室,严禁非值班操作人员操作终端系统。还应建立监控室管理规定、监控员岗位职责、监控室安全保密制度、图像信息保存、使用登记制度等有关制度。

(二) 要确定监控系统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众所周知,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视频监控主机,监控主机的工作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监控主机的故障率是使用单位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降低故障率,在实际使用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建立视频监控主机定期关机制度,以保证视频监控软件和系统监控软件能够适时“归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分析,由于视频监控主机处在每天24小时不关机的工作状态,因此定期对视频监控主机实施人工关机,一般一周一次,每次时间15分钟左右,可以使主机的操作系统软件和监控软件以及硬盘都获得一次“归零”,再次人工开机又能对硬件起到检测的作用,同时使电器设备的物理参数在短暂时间里得到恢复。长期坚持这种做法,视频监控主机的故障率会大幅降低,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二、要保证主机的通风散热畅通,保证室内的温、湿度位于正常水平。视频监控主机,发热功率大,如果没有很好的散热通风条件,热量将长期聚集在机箱内,造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内部电子流常常发生异变,器件的性能将降低,进而导致主机的故障率的大幅提高,以及主机使用寿命的大幅缩短。第三、要对视频监控主机防尘、防潮工作加以注意,还要防止小动物进入主机。监控主机属于微电子产品,尘土、潮湿都可能导致电子印刷电路的短路,甚至造成主板被烧毁。当天气较冷时,小动物会往机箱里钻,动物的排泄物滴到主板上,腐蚀主板的印刷电路,最终也将损坏主板。

(三) 建立完整的安防视频监控设备维护方案。

一般规模的视频监控系统其各类设备数量都达几百台,设备的维护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以及配套设备能否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对安全防范工作是否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加以重视。

首先要正确选择维护单位,合理安排视频监控主机的全面维修和保养。在超过质保期后,视频监控主机由于长期运行,故障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需要设置维修保养期。一般根据使用情况一年排一到二次维修,主要是进行视屏监控主机的内部除尘、检查、更换、保养内部风扇(CPU风扇、硬盘风扇、电源风扇、机箱风扇),对视屏监控主机的各种性能加以校正和测试,更换不良的设备保证设备可靠运行。其次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购买一定数量的备份器材,以便及时更换。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视频监控主机、摄像机的工作期限一般是3到5年,其他配件的工作期限一般在3年以内。所以,备份一定数量的设备和配件非常必要,保证一旦出现故障可立即更换。

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备如矩阵、视屏服务器、电视墙等,安装在中心机房,设备集中在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室内运行,监控中心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相对较小。而前端的摄像、球机、视频光端机、配电箱安装在室外,设备要经受风吹雨打、夏天高温和冬天低温等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因此出现故障的机率较高,必须加强日常检查维护,对监控主机及外设的维护一般应做到:

1、每年春、秋两季对监控系统及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根据监控系统各部分设备的使用说明检测其各项技术参数及监控系统传输质量,分析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确保各部分设备各项功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

2、每季度定期一次对易吸尘部分设备进行清理除尘,擦干净摄像机镜头、防护罩等部件的尘土,调整清晰度,防止由于机器运转、静电等因素将尘土吸入监控设备机体内,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同时检查监控机房通风、散热、净尘、供电等设施。

3、每季度清理一次硬盘释放硬盘空间,做好桌面系统的运行检查及桌面系统的病毒防御。

4、每月定期对长时间工作的监控设备维护一次,如硬盘摄像机长时间工作会产生较多的热,一旦其电风扇有故障,会影响排热,以免硬盘录像机工作不正常。

5、每月一次对容易老化的监控设备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如摄像头等,一旦发现老化现象应及时更换、每月进行2次外部设备巡检,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6、建立监控系统维修,维护,保养记录。

三、设备维护中应注意事项

在对监控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工作中,主要需做好,防潮、防尘、防腐、防雷、防干扰的工作。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现代的安防监控产品均系微电子化产品,这些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池干扰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和安全方面的风险。

四、要保障维修经费

视频监控系统的投入不足一劳永逸的,视频监控设备大部分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产。在长期运行中,必然出现机器老化、零部件损坏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维护、管理、更换,就很难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此,为切实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应设置专项运行维修费用,每年可按工程总造价的一定的比例划拨给设备的使用单位或管理部门,加强对视频监控设备的管理维护,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工程项目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软件实际使用效果

5.1 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用,该软件有以下优点

此方案是一个数模结合“软硬组网”方案,此方案中,硬盘录像机分散位于各不同区域,接近前端的视频源。普通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先进入硬盘录像机,完成A/D转换,录像保存,和本地分控。另外,每台硬盘录像机还原两路视频输出(一路为多画面组合,一路为单画面切换)通过模拟光端机接入监控中心,同时也接入局域网。在监控中心设控制键盘和电视墙,完成对下级各个区域的集中监视、云台镜头控制等。同时配置一台PC,完成录像在线回放,文件备份。

网络端用户,通过多台PC来完成远程监控,录像在线回放,文件备份,云台镜头控制等功能。其优点为:

1 本地分控和集中监控的画面质量都有很好的保证。无论分控中心还是监控中心,图像未经压缩直接显示,因此监控画面完全无滞后,无拖尾,失真度低,未经裁减,清晰度可达1024×768;

2 录像文件保存在本地硬盘录像机的硬盘上,设备本身的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录像有保证;

3 监控中心可以完成对全部布点的监控,分控中心可完成本区域的监控,分控中心到监控中心仅传两路视频,节省了布线和成本造价;

4 控制键盘可以级联,分控中心与监控中心可共享同一物理链路,节省布线成本,还可通过用户名设定和密码管理随时调整分控管理的范围;

5 采用普通摄像机(松下或索尼),采集的视频图像效果比网络摄像机好;

6 监控中心进行画面监视、云台镜头控制采用模拟方式,画质好,无延时。录像回查采用网络在线方式,免除二次录像的设备支出;

7 本地分控中心较为接近前端的监控点,便于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分解监控中心的日常监控强度;

8 对日常监控强度不高又需全局监控的地点,设立网络集控,对日常监控强度要求不高又需局部分控的地点,设网络分控。更高级的机型有多种画面组合,组合方式、切换次序、间隔时间都可作个性化设置。

其缺点为布线复杂,但非常适用于监控布点较为分散,离监控中心距离较远,出入口较多的工厂、学校、监狱、货场、智能小区监控,鑫晟煤化工厂区视频监控与这种情况就很吻合。适应于多级别多用户管理的需求。日常监控强度较高的部分采用模拟方式,监控强度较低的部分采用数字方式。同时兼顾了造价和安防管理的需求。

5.2 需要改进与提高之处

6、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矿山摆脱手工作业方式成为可能,把技术员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巾解放出来,同时也降低了人为错误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精细化的管理提供了条件。

同时,通过软件系统可以把不同专业有机的结合住一起,实现数据共享,加强了技术信息交流。另外,数字矿山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矿山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各不相同,只有适合自己实际并能有效的完成任务才是最好。

参考文献

[1] 罗世伟,左涛,邹开耀主编《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及维护》,2010年12月,电子工业出版社

物流企业GPS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省政府的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提高道路运输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管,规范公司卫星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有效制止违章行车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根据我市道路运输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监控是指带有卫星定位功能,能实时记录和传输车辆所在位置、行驶路线、行驶速度等,具有定位、监控、记录、警示、指挥调度、营运管理、信息、网络、通讯等综合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监控管理系统。包括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各级监控平台相关设备及监控管理软件系统。

第三条 公司的营运车辆,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 公司各监控管理平台的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应符合本地交通部门的相关规定,实现平台相联相通,数据实时共享。

第五条 各监控管理平台应落实监控管理部门和监控人员,建立健全监控工作制度、信息发送制度、监控记录处理制度、车台维护报送制度、应急处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规范监控管理工作,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 各监控管理平台应及时分析处理监控情况,及时报送重要监控信息。第七条 各监控管理平台发送信息应用语规范、简单、明确,不得发送与监控管理工作无关的信息,不得擅自修改、删除监控和发送的信息。

第三章 职责

第八条 公司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平台的职责是监督、管理运营部所有车辆运行情况,包括路线、车速及温度控制等。

第九条 公司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平台监控人员岗位职责:

1、每日上班时间检查运营车辆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做好公司车辆在线情况和抽查情况的日常记录。

3、对监控中发现的超速违章车辆驾驶员进行处理,并做好有关记录。

4、定期向上级反应车辆监控情况。

5、负责平台使用及正常维护。

6、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领导报告。

7、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擅离职守。

8、定期向公司职能部门报送监控资料,严禁不按规定私自篡改各种平台资料。

第十条 公司驾驶员卫星定位系统使用安全职责

1、确保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处于开机状态,严禁人为破坏车载终端的正常使用,严禁私自拆除或改变车载终端结构。车载终端若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向公司反映,及时进行维修。

2、严禁无故或恶意手动报警,扰乱平台正常工作。行驶中保持终端信息通畅。

3、遵守各项行车安全制度,对监控平台提醒纠正的违章行为应及时改正。

4、保护好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始终处于工作正常状况。

第四章 相关制度

第十一条 公司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发送制度

1、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发送由专人负责,严禁他人乱动。

2、公司监控管理平台对监控车辆发现超速违规行为的,平台以短信方式通知并纠正违章车辆,并做好记录。

3、严格控制信息量,如无特殊情况不得任意呼叫车辆。

4、保证信息的畅通,如遇到故障,应及时解决。第十二条 公司卫星定位系统企业平台考核办法

1、公司必须制定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2、公司平台必须做到运营车辆工作时间全天监控。

3、对每日监控情况必须有详细记录。

4、公司对违章车辆必须及时纠正,并根据制度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记录在案。

5、做好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驾驶员正确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设备,严禁驾驶员人为破坏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设备。

6、确保卫星定位系统道路运输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出现故障应及时解决,对有产品质量问题的设备或软件,应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篇5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公众参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及纳入各地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自行监测,是指企业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第三条 企业可依托自有人员、场所、设备开展自行监测,也可委托其他检(监)测机构代其开展自行监测。

企业对其自行监测结果及信息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 监测与报告

第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自行监测方案。

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指标、执行排放标准及其限值、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质量控制、监测点位示意图、监测结果公开时限等。

自行监测方案及其调整、变化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报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其中装机总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厂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企业自行监测内容应当包括 :(一)水污染物排放监测;(二)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三)厂界噪声监测;

(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有要求的,开展周边环境质量监测。

第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其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的监测。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 护污染物排放口和监测点位,并安装统一的标识牌。

第八条 企业自行监测应当遵守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中未作规定的,可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自行监测活动可以采用手工监测、自动监测或者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监测指标有自动监测要求的,企业应当安装相应的自动监测设备。

第九条 采用自动监测的,全天连续监测;采用手工监测的,应当按以下要求频次开展监测,其中,国家或地方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规划、标准中对监测指标的监测频次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一)化学需氧量、氨氮每日开展监测,废水中其他污染物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监测;

(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监测,颗粒物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监测,废气中其他污染物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测;

(三)纳入减排计划且向水体集中直接排放污水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监测;

(四)厂界噪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测;

(五)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要求执行。

第十条 以手工监测方式开展自行监测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具有与监测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相适应的采样、分析等专业设备、设施;(三)具有两名以上持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培训的、与监测事项相符的培训证书的人员;

(四)具有健全的环境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制度;(五)符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以自动监测方式开展自行监测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自动监控技术规范的要求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并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

(二)具有两名以上持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发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培训证书的人员,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日常运行维护;(三)具有健全的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制度;(四)符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企业自行监测采用委托监测的,应当委托经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社会检测机构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承担监督性监测任务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不得承担所监督企业的自行监测委托业务。第十二条 自行监测记录包含监测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委托监测相关记录、自动监测设备运维记录,各类原始记录内容应完整并有相关人员签字,保存三年。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定期参加环境监测管理和相关技术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 企业自行监测应当遵守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颁布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使用自行监测数据,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在每月初的7个工作日内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上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企业自行监测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应当及时采取防止或减轻污染的措施,分析原因,并向负责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编制完成上自行监测开展情况报告,并向负责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一)监测方案的调整变化情况;

(二)全年生产天数、监测天数,各监测点、各监测指标全年监测次数、达标次数、超标情况;

(三)全年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四)固体废弃物的类型、产生数量,处置方式、数量以及去向;

(五)按要求开展的周边环境质量影响状况监测结果。

第三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企业应将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监测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公开内容应包括

(一)基础信息: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所属行业、地理位置、生产周期、联系方式、委托监测机构名称等;(二)自行监测方案;

(三)自行监测结果:全部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标准限值、达标情况、超标倍数、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四)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

(五)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十九条 企业可通过对外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自行监测信息。同时,应当在省级或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建立的公布平台上公开自行监测信息,并至少保存一年。

第二十条 企业自行监测信息按以下要求的时限公开:

(一)企业基础信息应随监测数据一并公布,基础信息、自行监测方案如有调整 变化时,应于变更后的五日内公布最新内容;

(二)手工监测数据应于每次监测完成后的次日公布;

(三)自动监测数据应实时公布监测结果,其中废水自动监测设备为每2小时均值,废气自动监测设备为每1小时均值;

(四)每年一月底前公布上自行监测报告。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负责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内容和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自行监测行为,应要求企业及时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对企业不依法履行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的行为进行举报,收到举报的环保部门应当进行调查,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义务。

第二十三条 企业拒不开展自行监测、不发布自行监测信息、自行监测报告和信息公开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者开展相关工作存在问题且整改不到位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视情况采取以下环境管理措施,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一)向社会公布;(二)不予环保上市核查;(三)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

(四)建议金融、保险不予信贷支持或者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五)建议取消其政府采购资格;

(六)暂停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七)暂停发放排污许可证。

第五章 附 则

企业管理能力情况 篇6

本公司按《公司法》和WTO精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为指导思想,规范运作,包括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

一、管理体系建立与执行

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实行公司制企业的组织制度,并对公司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薪资制度、财务制度、销售制度进行科学规定,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公司下设总经理、财务部、销售部、人事行政部、生计部五个部门共66人。

公司组织机构合理,从而实现了决策层充分的决策权,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积极性的工作环境。

二、体系相关证明文件

公司于2012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完善了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情况

根据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按照职责明确、结构合理、设置科学、人员精干、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由公司自主决定安排重点开发、质量、营销、财务、信息等管理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应变能力、企业素质、经济效益。如通过百眼聚宝软件进行搜索引擎推广。

四、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保情况

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和监控的探讨 篇7

应收账款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应收账款的存在, 主要产生于企业之间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赊销交易, 实行赊销的企业, 一方面可向顾客销售产品, 另一方面可在一个有限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 因此内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 内销是企业扩大产品销路, 增加销售收入, 加速资金周转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企业为提高盈利水平和经济孝义的一种投资行为。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 将产生应收账款, 减少产品存货, 企业持有产品存货, 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 企业持有应收账款, 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无论是季节性企业还是非季节性企业当产成品存货多时, 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 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 减少产成品存货, 节约各种支出。可见, 应收账款在流动资金的周转过程中, 处于产品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变的环节, 应收账款的存在, 必然会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 若应收账款占用过多, 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企业流动资金, 影响资金周转, 甚至发生坏账给企业带来损失。应收账款的过多占用,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企业一方面大量资金滞留在企业外部, 另一方面内部资金短缺, 加剧资金矛盾。企业为维持生产负债率, 使企业的举债经营不断膨胀, 其后果使企业出现资不抵债, 导致破产。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控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 既有宏观方面因素, 更有微观方面的因素, 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实行有效监控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树立资金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防范

企业采用赊销策略促进销售时, 应树立风险意识, 采用积极的防范措施, 尽可能将损失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在一般情况下, 可运用下列方式进行。

1.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愿意给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一个企业的信用标准制度的是否合适, 直接影响其应收账款的大小和产品销售收入高低。如果信用标准过于严格,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很小, 减少坏账损失, 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 丧失向信誉较好的客户销售产品的机会, 使销售减少, 其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销售收入的增加额) 也将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放宽, 针对这一矛盾, 企业在确定信用标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对于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应尽是现销, 对长期积压的滞销产品, 可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对资信情况差的企业, 信用标准从严。

2.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和销售责任制度, 加强销售人员的资金回笼意识

在企业内部设立赊销审批制度, 分别规定业务员, 业务负责人可批准的赊销限期, 限额以上的赊销业务报请总经理审批, 各级人员全权负责所辖范围, 并规定各级人员违反赊销审批范围应承担的责任, 以督促审批制度的实行, 保证赊销策略的实现并减少风险。建立应收账款的资金回笼对销售人员业绩实行销售量和货款回笼率双指标考核, 并与奖金挂钩。在宏观环境偏紧, 企业销售风险系数增加的情况下, 每个销售人员应对每一销售业务都必须负责从合同签订到资金回收的全过程, 实现销、收一体化。

3.选择货款结算方式, 提高货款到账率

我国现行的银行结算方式较多, 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尽量选择对企业有利的货款结算方式, 在诸多的结算方式中, 汇票、支票、本票、信用卡结算具有灵活性、能用性、兑现性和票据的流通性等特点, 不会产生应收账款企业应尽量采用。企业可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结算销售货款, 以保证应收账款及时回收。而商业承兑汇票因其风险大, 不宜采用。

(二) 加强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企业各项财产物质等经济资源的安全完事, 保证合理地, 杜绝挪用、盗窃、毁损、浪费现象;保证及时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其他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经济信息;保证内部各工作部门, 各工作岗位之间紧密配合、互相促进, 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调整、协调地进行, 杜绝各种脱节、推诿现象;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始终遵循既定的经营方针, 实现企业的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

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赊销业务的内部控制, 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程序。

1.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是针对每一个客户的管理, 它的重点是实现赊销业务之前, 先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调查并做出判断。根据调查和判断的结果确定客户的信用程度, 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和赊销限额。

2.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是对所有客户的总额管理, 它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单据管理, 控制购货单位订单, 编制销货单;仓库根据核准赊销的销货单进行发货;开单等各职能进行严格分类, 由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工办理, 形成互相。 (2) 建立经常性的对账制度。定期将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同相关的债务人核对。通过经常对账, 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 所欠债务是否超过限额, 已到期账款的增减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是指催收应收账款工作的控制。其重点放在建立在催收账款的责任制度, 将催收账款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 以保证资金按时按量回收;建立催收账款的奖励制度, 对讨回的老账按收回的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奖励金, 予以奖励;发生应收账款债务纠纷, 应认真分析原因, 按现行法律和行政制度, 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三)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和监控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管理, 实现应收账款管理的目的。

1.分析客户信用度, 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客户的信用程度

不同的客户其信用状况各不相同, 企业必须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 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研究后, 确定客户的信用程度, 为企业信用决策分析奠定基础, 开展客户资信调查工作, 对其信用划分以确定赊销额度, 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调查评估, 采用以下切入点。 (1) 品质:客户是否有依照按期如数还款的意愿和行为; (2) 能力:客户是否具备有一定的偿债能力; (3) 资本:客户的财力是否雄厚; (4) 担保或抵押:客户对所欠债务是否提供担保, 提供的担保品是否中靠和充足。

2.运用定量分析法进行信用决策

企业信用决策是对提供信用之前的各项工作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筛选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通过信用决策, 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合理运用赊销;扩大销售增加效益, 帮助财务人员尽可能避免由于信用失误造成的损失, 以及信用失误使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而增加的信用成本等。

企业向客户提供信用, 客户可能按其如数付款, 企业得到收益, 也可能延期付款, 使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额增加, 而增加信用成本减少企业收益, 还可能不付款, 使企业遭受损失。是否提供信用的决策就在分析计算提供信用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由此形成的损失, 若果收益大于损失, 即有期望收益, 则应提供信用;反之, 如果收益小于损失, 即有期望损失, 则不能提供信用, 否则企业赊销产品可能收不回货款, 遭受损失。

3.向客户提供信用, 要确定最佳的信用期限

企业监控能力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能量管理;电气节能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07-02

1 构建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的能源利用率约为33%,这一数字较之国外发达国家要落后20年左右,由此可见,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研究课题。由于电力供应本身具有的一定特殊性,与发电、输电以及供电相比,作为末端环节的用电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终端用户群体的能耗与节能是我国当前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国内的工业企业而言,它们既是用电大户,也是极具节能潜力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些企业获得的能源专业化关怀却十分不足。因此,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分层分布式企业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能够为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可以为厂房布局较为分散的工业企业的用电能耗设备提供有效的运行监视和管理;其二,借助储能设备以及自备的分布式电源能够进一步确保企业在电网发生故障时给关键负荷提供不间断的电能,有利于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其三,该系统的实现可以使企业电网的拓扑结构获得显著优化,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其四,利用智能优化技术和动态规划可实现生产和能耗管控一体化,从而给企业提供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高效节能生产方案。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节约电能的目标,应当构建分布式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

2 分布式企业级电气监控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

2.1 电气监控与能量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从节约能耗的角度上讲,设计该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给相关企业一套完善的电气能耗实时监控和电能配电传输电气管理的系统,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方面是功能设计。具体可划分以下几个模块:信息监控及显示模块。该模块的作用是通过合理传感器的配置,实现对企业电气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测,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利用网络传输给控制中心,从而进行实时显示,同时还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存储及相关曲线的显示;数据查询模块。该模块是借助对各个电气设备能耗数据的存储提供相应的查询功能,并提供数据的曲线显示以及电能消耗时间段分析等,借此来使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用电详情,并评估这种用电是否合理;报表生成模块。该模块能够按照用户选定的数据分析功能,自行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连接打印设备后还能自动完成报表打印,可为企业生产负责人提供决策基础信息;另一方面是系统结构的规划设计。该系统的结构规划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前端传感器、数据网络、后台控制中心等等,系统开发采用当前主流的B/S架构,系统共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和管理层,前台配置传感器,主要负责采集相关数据,后台配置管理软件,负责对相关的分析和管理,该系统构建后,能够实现工业企业电气能量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2 系统设计原则

该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其一,可靠性原则。这是该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系统应当由平台实现服务器运行状态的监控,一旦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确保服务始终不间断;其二,开放性原则。系统应当在各层次上实现开放性,软硬件的运行环境也必须符合开放的工业标准和网络架构,同时历史数据和通信也应当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其三,国内与国际标准。系统应当采用标准的商业数据库系统,并支持标准的SQL数据库语言,同时还应遵循ISO-OSI网络参考模型,并采用标准的TCP/IP网络协议。此外,在数据通信方面应具备符合国际标准的ICE61850传输规约,并且还应符合国内颁布的DL系列标准。

2.3 关键技术

2.3.1 分布式电气化监控。系统采用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并借助非线性补偿测量、嵌入式多智能体以及分布式故障诊断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工业企业用电设备智能化监控保护和电气控制在企业配电所以及生产车间的就地分散,从而实现了设备用电电能的自动调节和安全保护以及用电能耗自动测量等功能。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多种传输方式传给通信服务器,确保了企业通信网络的灵活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工业企业而言,可采用周期短、组网方式灵活的无线通信,同时应考虑能够能量管理的实时性要求,采用现场CAN总线,并借助一体化的智能测控和保护装置对耗电设备进行信号采集,然后再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信息传给控制中心。

2.3.2 用电设备监控。利用直观的图显功能,在电气监控管理站便可再现企业配电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具体包括实施状态信息、设备历史运行曲线以及电量潮流信息等,并且系统还具有相关的报警功能,对企业生产现场的设备动作、过负荷等情况会做出报警提示,对发生的故障问题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定位和排除,同时,系统还能按照配用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借助远程控制开关对负荷回路进行调度,从而实现了电量峰谷时段的平衡,显著提高了企业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2.3.3 电量统计与预测。在对配用点设备进行监控的基础上,系统能够对峰谷时段的电量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而且还能对整个企业电量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同时进行负荷分析,进而得出企业的阶段能耗情况,然后按照负荷历史运行曲线,再结合企业预计的生产计划,准确预测出企业未来一天、一周和一月的用电负荷需求,从而为生产安排避开峰谷时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继荣,王良勋.更适合于今后电力企业需要的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

[2] 王欢,李长亮,王殿龙.工业企业EAM(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A].全球化制造高级论坛暨21世纪仿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3] 徐彬.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在皖能马鞍山发电厂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4] 牛培峰,张维平.大型钢铁企业能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及组成[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3).

[5] 马保军.现场总线在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J].新疆电力技术,2008,(12).

作者简介:邹秋元(1966—),男,湖南祁东人,湖南衡阳二七二社区电气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能源节约和管理、工厂变配电技术、电气自动化。

上一篇:艺体工作自查总结(2014—2015)专题下一篇: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取向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