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2024-10-06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共12篇)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1

1 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化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造就了一批批化工企业的兴起,化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它们的安全管理和风险监控的步伐却没有跟上,落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和风险监控机制已不能适应化工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要想让化工企业更好的发展,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就必须明确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最终到达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良性发展。

(1)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在化工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监控,是一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预防的手段,他的具体原理就是事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设计,然后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软件设备对风险问题进行检测,当企业在生产工作中遇到此类风险情况时,软件设备可以就对事故进行提示和预警,并提出一个合理、有效、快速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不仅可以对风险问题进行警示,还可以提出让人们知道问题的出处,达到准确的定位,它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都是为了预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

(2)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也是一种前期的预防手段,与风险监控不同的是他可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也就少了风险的警示和方案的预设。它主要是培养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就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工作生产的过程中又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发现有员工不按规定的安全生产方式进行工作,可以对其提出有关的批评,必要时可以进行罚款的处罚。而目前的化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十分薄弱,这些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不重视和这些部门管理人员对工作的不负责,让安全生产成为一句空话,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对此,要想让安全生产事故不在发生,企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将安全管理重视起来。

2 安全技术的运用

(1)风险信息的收集化工企业建立风险监控的前提是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预设,而这种预设不是没有根据的胡乱预设,它是建立在化工企业对以前出现问题分析解决的基础上和对整个在化工行业进行风险问题的收集分析解决的基础上。化工企业对风险问题收集要进行全面的收集,不能将收集者认为不会出现或出现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排除出去。其中我们最常见的风险信息的收集方法包括随机积累法、专门性的专项收集,以及广泛性收集这三种收集方式[1]。这三种收集方式较为常用,而且对所收集的问题也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是很不错的收集问题的方法。

(2)风险信息的识别风险信息的识别主要是在风险信息收集完整的前提下,然后将数据输入到监控软件中来实现。它主要就是要对已经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有效识别,然后对风险的属性进行归纳分类,同时还要对该类风险进行评级,依据风险的等级以及实际的生产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采取措施管理与控制[2]。这样的风险信息识别才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完整的风险信息识别系统,通过这样的信息系统才能让风险问题出现时,达到快速准确合理的解决。

(3)风险信息的监控风险的监控主要是通过风险监控软件来实现,风险监控软件能够对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辨别,这其中包括对有毒气体的检测,工作环境的压强、温度、湿度的管控,生产危险情况的警示等方面。风险信息的监控主要根据自己企业所生产化工产品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不能将系统前期设置统一的标准来进行风险的监控,否则就会导致软件设备的检测不准确,达不到风险问题监控的目的。

(4)风险的预警提示根据对收集的风险信息的分析结果以及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预防规范和该因素的危险等级和发生概率,制定恰当的预警机制,并且能对生产做出明确的预警指示[3]。要对事先设计的软件设备对风险问题的预警提示采用不同等级提示,对于出现较大的风险问题,软件设备在对问题进行判定后,提出强烈的警示,管理人员在发现这样的情况后,要按软件设备给出的方案进行指挥,如果软件设备上没有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设置安全预警小组进行解决。对于出现较小的风险问题,可以根据软件设备或以前出现问题汲取的经验来完成,但不可因风险小而将它忽视。

3 结语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作为一个困扰化工企业发展多年的问题,它的解决注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要将安全生产摆在突出的位置,要将安全生产牢记在心中,不能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建立必要风险监控设备和必要的预警机制,让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摘要:化工企业作为一个高危险系数的行业,它所涉及的工艺十分复杂,而且化工原料一般对人的身体健康都具有较大的危害,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要比其他工种的工作环境要艰难的多,不是腐蚀性强、易燃易爆就是温度高低不定,这样的工作环境十分不利于人进行工作,而且危险性极高,如果遇上突发的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建立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入手,对安全技术的运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广明,蒋军成,孙东亮,等.基于风险的化工企业安全监控系统布局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4):49-51.

[2]郭磊.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35:61-63.

[3]杨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112-113.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2

化工企业是特殊行业,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于产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之一。安全生产,预防第一,预防以教育为先,建立和完善化工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是保 障化工安全生产、预防各种灾害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保证。

一、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后,各类化工企业普遍加强了化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化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但 由于化 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成效的显现具有问接性、长期性、滞后性和潜在性等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企业对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化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当成 “一劳永逸”的工作,造成这种现状主要原因有 :

1、化工安全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化工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管理,轻培训的现象,对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贡献率认识不足。许多化工企业对于员工安全培训认识不到位,存在“要我培训”的思想,认为安全培训是一桩花钱买卖,能省则省,还有的化工企业只注重技能培训,不重视安全培训,把安全培训作为职工技能培训的附属部分,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培训科目。

2、工安全教育培训投入不足

化工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力量不均,资质不强,培训内容更新迟缓,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化工企业各类人员得不到更高水平的安全教育培训。

3、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管理不够完善

化工企业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现场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轻安全管理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奇培训 的现象有的培训不 区分培训对象,不分决策层、一般管理层和生产作业层,也不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个安全培训全员参加;有的培训内容不分企业现状、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只能流于形式。

4、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有效形式有待于探索

化工安全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广,培训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按照化工企业的需要,做好培训的规划设计与需求分析,并随着各级人员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需要不断丰富,采取多媒体、板报、漫画、知识问答、班前会、现场分析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趣味性,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二、化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化工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和方法,加强各级化工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化工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化工安全整体素质,这不仅是化工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和要求,也是化工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机制,是全社会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根据目前化工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现状和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

1、转变化工企业和 员工的思想观念

化工企业必须正视人力资本投资 加强对员工必要的化工安全培训,将“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化工企业在进行员工安全培训时要认识到,员工安全培训的投入是能带来更大回报的投资,树立起员工长期安全培训投资收益观。员工也必须正确对待化工安全培训,要处理好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正式培训与自我钻研之问关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2、整合化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资源

政府要加强化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依托当地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熟悉化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授课经验 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和设施,加大培训投入,为化工企业培训一大批掌 握化工安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3、丰富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从培训手段上来讲。应该摆脱过去的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 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培训,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或者动画,员工可以形象生动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加深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开展 “案例剖析式”的现场培训,把培训课堂摆到生产现场,以企业出现的一些典型的事故作为案例,分析事故原因,讲解操作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操作步骤,这样的现场培训改变了“填鸭”式说教,更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浅析 篇3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53-01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朝着大型化设备装置方面发展,化工企业在生产中的安全与环保这两个方面所面临的形势非常的严峻,相关事项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化工企业在对相关的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特别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这一事项,尤其是在生产危险性极强的化工产品时,因为化工产品自身具有高压高温、毒性强、易燃烧、易爆炸等一系列特点,在生产中若是出现任何的纰漏,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人体中毒、环境污染、非死即伤等人为灾害。我国每年因为化工生产安全问题,所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所以安全生产管理对于化工企业的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化工行业持续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化工这一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安全这一方面有着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化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承担的安全风险也要其他行业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要高很多,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腐蚀性强、易中毒、易爆炸、易燃烧等一系列的风险,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进度,甚至造成特大安全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在对相关化学工业产品进行制造的时候,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平稳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特大安全事故。化工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化工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穿于化工企业生产的每一个流程中。化工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化工企业的各个管理事项、生产技术、经营业务中都有着其特殊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安全生产管理是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事项,在化工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工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这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够落实到位,那么必然会引发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对化工企业中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给化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化工企业的发展。所以,想要有效的解决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就必须重视化工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的诸多不足与缺陷,化工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化工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关系着化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经营决策、发展地位,与化工企业中的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各个环节中的管理事项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安全的生产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本保障,而安全生产管理是在这一基础上保证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管理在化工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着化工企业乃至化工行业的生死存亡,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化工企业无法生存下去。

三、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化工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提高安全意识

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观念,还处于滞后的阶段,只是一味的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化工企业中各层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单一的认为只要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上去,就能够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只不过是一个管理观念,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有可无,完全忽略了安全生产管理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化工企业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对自身的职责不明确,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操作行为不规范,对操作流程的不清楚,无法正确的预估操作错误会给自己与企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化工企业中各个部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对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教育,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提高化工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在管理过程中只能说将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因为化工企业在生产中没有一个绝对性的安全,所以化工企业在生产中要对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提高各个部门的安全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定期的检查与维修

随着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设施也在逐步的更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生产产品的需求与标准也都在提高,老套的设备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化工企业在发展中各个环节的需求与标准,所以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设施更新速度也在逐渐的加快。

但是,有一部分化工企业因为经济有效或相关的企业领导为了节省开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坚持使用着老套的生产设备。老套的生产设备不仅仅会严重的影响化工企业的生产进度与质量,而且还会由于自身各个结构部件的老化,而导致损坏,甚至出现自燃这一现象,引发爆炸,这都严重的影响着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利于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再就是有些化工企业虽然按照相关的标准对设备进行了更新,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正确的操作新的设备,造成操作失误,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这些都要求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生产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负责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构建健全的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的规定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对于工作人员无法正确操作新的生产设备这一现象,应该聘请专业人士,对操作流程及其方法进行讲解,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能力。

3、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加强培训

化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与流程非常的重要,正确的操作行为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反之,则会降低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生产中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所以,规范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行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生产的流程比较复杂、毒害性非常的大,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的难度。在这一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同时,化工企业也要对生产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对化工产品进行生产,制定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化工企业生产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峰,强化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J]化工质量,2010(14)

[2]张明,赵宏宇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浅析[J],科学与财富,2011(03)

[3]李冰,山东省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业管理策略报刊,2011(06)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4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是一项防控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与事故的新兴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技术系统, 或是实施风险预警机制来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状态或是风险事故发出超前性的信息警告, 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来控制事故前的危险状态, 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人们逐步将以往安全事故事后补救的做法转变为事前控制。而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则是一种以事故出现后应急为主, 将事故预防关口向前移的一种动态风险管理模式, 其有效转变了以往的分散、单项的事故处理体系, 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一种系统、组合的管理体系, 从真正意义上起到了生产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预警作用。当前, 该技术已在化工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高效运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风险类别分析

2.1 化工企业生产特点

通常情况下, 化工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以及相关产成品都不同程度表现出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并且随着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精度与复杂度的不断提高, 其对化工工艺条件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生产时往往需要通过数个加工单元和数道工序、经过多次分离反应才可以获得最终产品。再者,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具有大型化、持续化等特征, 并且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而以往单靠手工操作生产等方式已难以符合企业发展所需, 因此, 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生产逐步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2.2 化工企业生产风险类别

结合实践来看, 由于化工企业风险较多, 其特点、原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亦有所差别, 为了更好的提高化工企业生产风险预警、防控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对其生产风险进行类别划分显得非常有必要。通常根据风险形态可将划分成两种: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动态风险是一种潜在风险, 其往往是因为人为因素影响的, 导致化工生产中出现潜在的、不确定的风险。要想避免或降低该类风险的发生率, 则必须要加强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与技术管理。而静态风险属于一种固定风险, 其往往是因为生产系统不完善或是生产设备缺陷而导致的生产风险。静态风险无法避免, 但可以通过使用更为先进的设备与工艺技术来降低其发生率。

3 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3.1 采集化工企业风险信息

采集化工企业风险信息是监控化工企业风险的首要步骤。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工企业风险主要划分为两种, 所以, 其风险信息的采集也相应的划分成自动机械化采集以及人工采集两大类。目前, 在采集风险信息时, 人工采集方式较为普遍, 由化工企业指派专员去采集与处理信息, 可以是专项采集特定风险源信息, 也可以是随机采集风险信息。而自动机械化采集则包括了专项风险采集、随机风险采集以及广泛性风险采集, 但是该类风险采集方式对企业生产、工艺等条件要求较高。

3.2 识别与管理化工企业生产风险

识别与管理化工企业生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有效察觉、识别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一般可以通过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来进行。 (2) 科学划分风险类别, 依据相关标准来评定其风险等级, 且采取有效的控制与处理措施。如若风险等级较高, 则应立即停产整顿, 直至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后方可继续投产;如若风险等级较低, 则可以按照识别、监控、预警、处理等常规处理方法来进行处理。 (3)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管理与控制化工生产风险, 并科学整改生产安全隐患, 并尽可能将其消除, 以确保化工生产得以顺利、高效的运行。

3.3 传输、储存与分析化工企业风险信息

经过识别、分类与管理风险信息后, 应将所采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传输与存储。由人工采集而得的风险信息, 则先填制信息汇报表, 并提交到"安全信息中心"进行信息分析。接着把信息分析所得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至企业内部局域网上, 让企业员工能够在查询企业风险的同时, 也能学习到风险的安全管理。而通过计算机机械自动化采集而得的风险信息, 其传说与存储的方式也与人工采集的处理方式相同。根据企业安全所需, 可采用统计图表的方式来分析与处理企业风险, 或是查询检索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

3.4 风险预警提示

风险预警提示主要指的是根据化工企业生产中对安全事故预控的要求, 并根据各类危险或风险的程度来合理对风险预警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发出指示的过程。由于风险等级不同, 因此, 风险预警也有所不同。对于危险源为IA和IB级别的, 风险极为严重, 因此必须及时发出重大风险警示信息;对于风险危险程度较大的, 也应在第一时间内发布预警信息, 让全体员工产生警惕。

3.5 化工企业风险的动态监控与安全管理

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监控的主要对象是工作场所、责任人员、责任单位以及设备性能等, 其通过采用相关软件来动态监控化工企业的生产工作, 并通过把风险信息传送到企业网络服务器后来对监控对象进行动态监控, 并及时、有效的提供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化工企业风险管理则是以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规程以及相关安全法规为指导, 在相关配套软件的协助下来对企业各个层次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通过对风险动态监控与安全管理的相互配合, 不但能够大幅降低化工企业风险, 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将从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展开概述, 分析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风险类别, 并具体探讨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丹.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J].工程技术 (引文版) , 2016 (66) .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篇5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自 1995-10-1 起执行 1 总则

1.0.1 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方针,以保证生产安全和适度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为此,特制订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一切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项目。外资、中外合资和引进项目可采用经我方同意的国外相应的安全卫生标准。

1.0.3 安全卫生要求应贯彻在各专业设计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可能做到本质安全化。工程设计的各项设施应符合国家和专业有关安全卫生标准规范。

1.0.4 化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安全卫生专篇(章),以保证“安全和卫生评价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安全卫生篇(章)内容见附录。

1.0.5 化工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安全卫生篇(章)所确定内容和要求进行。一般规定

2. 1 厂址选择

2.1.1 化工企业的厂址选择应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燃环境和社会环境,认真收集拟建地区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区域规划等基础资料,进行多方案论证、比较,选定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交通方便、符合环境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建设方案。

2.1.2 选择厂址应充分考虑地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质因素以及飓风、雷暴、沙暴等气象危害,采取可靠技术方案,避开断层、滑波、泥石流、地下溶洞等比较发育的地区。

2.1.3 厂址应不受洪水、潮水和内涝的威胁。凡可能受江、河、湖、海或山洪威胁的化工企业场地高程设计,应符合国家《防洪标准》的有关规定,并采取有效的防洪、排涝措施。

2.1.4 厂址应避开新旧矿产采掘区、水坝(或大堤)溃决后可能淹设地区、地方病严重流行区、国家及省市级文物保护区,并与航空站、气象站、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保持有关标准或规范所规定的安全距离。

2.1.5 化工企业之间、化工企业与其它工矿企业、交通线站、港埠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防火规定。

2.1.6 化工企业的厂址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按工厂生产类型及安全卫生要求与城镇、村庄和工厂居住区保持足够的间距。

2.1.7 工厂的居住区、水源地等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设施与各种有害或危险场所应按有关标准规范设置防护距离,并应位于附近不洁水体、废渣堆场的上风、上游位置。

2.1.8 化工企业厂址必须考虑当地风向因素,一般应位于城镇、工厂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方向。

2.1.9 厂区具体定位应与当地现有和规划的交通线路、车站、港口进行顺捷合理的联结。厂前区尽量临靠公路干道;铁路、索道和码头应在厂后、侧部位,避免不同方式的交通线路平面交叉。

2.1.10 集中建设的工厂居住区不宜分散在铁路或公路干道两侧,邻近居住区的线路应保持有关规范所规定的距离。

2. 2 厂区总平面布置

2.2.1 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应根据厂内各生产系统及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功能明确合理分区的布置,分区内部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通道和间距。

2.2.2 厂区内火灾危险较高,散发烟尘、水雾和噪音的生产部分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上风方位,厂前、机、电、仪修和总变配电等部分应位于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下风向,厂前区宜面向城镇和工厂居住区一侧。

2.2.3 污水处理场、大型物料堆场、仓库区应分别集中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

2.2.4 厂区面积大于5万米2的化工企业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大型化工厂的人流和货运应明确分开,大宗危险货物运输须有单独路线,不与人流及其它货流混行或平交。

2.2.5 厂内铁路线群一般应集中布置在后部或侧面,避免伸向厂前、中部位,尽量减少与道路和管线交叉。铁路沿线的建、构筑物必须遵守建筑限界和有关净距的规定。

2.2.6 厂区道路应根据交通、消防和分区和要求合理布置,力求顺通。危险场所应为环行,路面宽度按交通密度及安全因素确定,保证消防、急救车辆畅行无阻。

2.2.6.1 街区道路均应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2.6.2 道路两侧和上下接近的建、构筑物必须满足有关净距和建筑限界要求。

2.2.7 机、电、仪修等操作人员较多的场所宜布置在厂前附近,避免大量人流经常穿行全厂或化工生产装置区。

2.2.8 循环水冷却塔不宜布置在室外变配电装置冬季风向频率的上风附近,并应与总变电所、道路、铁路和各种建构筑物保持规定的距离。

2.2.9 储存甲、乙类物品的库房、罐区、液化烃储罐宜归类分区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其储存量和总平面及交通线路等各项设计内容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2.10 新建化工企业应根据生产性质、地面上下设施和环境特点进行绿化美化设计,其绿化用地系统应按有关规范并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同商定。

2. 3 化工装置安全卫生设计原则

2.3.1 生产工艺安全卫生设计必须符合人一机工程的原则,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以及精神紧张状态。

2.3.2 应尽量采用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淘汰毒尘严重又难以治理的落后的工艺设备,使生产过程本身为本质安全型。

2.3.3 对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或隔离操作。

2.3.4 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应设计可靠的监测仪器、仪表,并设计必要的自动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

2.3.5 对事故后果严重的化工生产装置,应按冗余原则设计备用装置和备用系统,并保证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装置或备用系统。

2.3.6 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毒、有害废气、废(液)和废渣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2.3.7 应防止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设备、设施、生产原材料、产品和中间产品。

2.3.8 化工专用设备设计应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工艺要求、物料性质,按照《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进行。设备制造任务书应有安全卫生方面内容。选用的通用机械与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劳动安全

3.1 防火、防爆

3.1.1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BG50160)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等规范,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3.1.2 具有易燃易爆的工艺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宜按生产特点,集中联合布置,采用露天、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建(构)筑物。

3.1.3 化工生产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建筑(构)筑物之间防火距离应符合GB50160和GBJ16中规定。

3.1.4 明火设备应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应远离可燃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及储槽,并应布置在这类设备的上风向。

3.1.5 有可燃气体和粉尘泄露的封闭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作业场所中的危险物质的浓度不超过有关规定,并设计必要的检测和自动报警装置。

3.1.6 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3.1.7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储槽和管道,根据介质特点,选用氮气、二氧化碳、蒸汽、水等介质置换及保护系统。

3.1.8 化工生产装置区内应准确划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范围,并设计和选用相应的仪表、电气设备。

3.1.9 化工生产装置的露天设备,设施及建(构)筑物均应有可靠的防雷电保护措施,防雷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应符合3.3节及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

3.1.10 生产设备、管道的设计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物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设备和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试压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要求。

3.1.11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和管道应设计安全阀,爆破板等防爆泄压系统,对于输送可燃性物料并有可能产生火焰蔓延的放空管和管道间应设置阻火器、水封等阻火设施。

3.1.12 危险性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防火墙和安全通道,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门窗应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3.1.13 消防系统

3.1.13.1 化工装置消防设计必须根据工艺过程特点及火灾危险程度、物料性质、建筑结构,确定相应的消防设计方案。

3.1.13.2 化工企业低压消防给水设施、消防给水宜与生产或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高压消防给水应设计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系统。消防给水管道一般应采用环状管网。

3.1.13.3 化工生产装置的水消防设计应根据设备布置、厂房面积以及火灾危险程度设计相应的消防供水竖管、冷却喷淋、消防水幕、带架水枪等消防设施。

3.1.13.4 化工生产装置、罐区、化学品库应根据生产过程特点、物料性质和火灾危险性质设计相应的泡沫消防及惰性气体灭火设施。

3.1.13.5 化工生产装置区、储罐区、仓库除应设置固定式、半固定式灭火设施外,还应按规定设置小型灭火器材。

3.1.13.6 重点化工生产装置、计算机房、控制室、变配电站、易燃物质仓库、油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灭火设施。

3.2 防静电

3.2.1 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符合《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518)以及《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程》(HGJ28)的规定。

3.2.2 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作业环境特点和物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3.2.3 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物料性质,合理地选择工艺条件、设备和管道的材料以及设备结构,以控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能达到危险程度。

3.2.4 化工生产装置在防爆区域内的所有金属设备、管道、储罐等都必须设计静电接地,不允许设备及设备内部结构,以控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能达到危险程度。

非导体设备、管道、储罐等应设计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3.2.5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生产过程;以及静电危害人身安全的作业区,所有的金属用具及门窗零部件、移动式金属车辆、梯子等均应设计接地。

3.2.6 根据静电序列表选用原料配方和使用材料,使摩擦或接触两种物质在序列表中的位置接近,减少静电产生。

3.2.7 非导体如橡胶、塑料、纤维、薄膜、纸张、粉体等生产过程设计,应根据工艺特点、作业环境和非导体性质,设计静电消除装置。

3.2.8 在生产工艺许可的条件下,当采用空气增湿、降低亲水性静电非导体的绝缘性能来消除静电的措施时,应保持作业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50%。

3.2.9 采用抗静电添加剂增加非导体材料的吸湿性或离子化来消除静电的措施时,应根据使用对象、目的、物料工艺状态以及成本、毒性、腐蚀性等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3.2.10 对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配置个人防静电防护用品。

重点防火、防爆作业区的入口处,应设计人体导除静电装置。

3.2.11 化工建设项目应根据生产特点配置必要的静电检测仪器、仪表。

3.3 防雷

3.3.1 化工装置、设备、设施、储罐以及建(构)筑物,应设计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防止雷电对人身、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危害和破坏。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3.3.2 化工生产装置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生产性质、环境特点以及被保护设施的类型,设计相应防雷设施。

3.3.3 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装置、露天设备、储罐、电气设施和建(构)筑物应设计防直击雷装置。

3.3.4 具有易燃、易爆气体生产装置和储罐以及排放易燃易爆气体的排气筒的避雷设计,应高于正常事故状态下气体排放时所形成的爆炸危险范围。

3.3.5平行布置的间距小于100mm金属管道或交叉距离小于100mm的金属管道,应设计防雷电感应装置,防雷电感应装置可与防静电装置联合设置。

3.3.6 化工装置的架空管道以及变配电装置和低压供电线路终端,应设计防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

3.4 触电保护

3.4.1 正常不带电而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配电装置及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按《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要求设计可靠接地装置。

3.4.2 移动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3.4.3 凡应采用安全电压的场所,应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标准按《安全电压》(GB3805)。

3.5 化学危险品储运

3.5.1 储存

3.5.1.1 化工企业的化工危险品储存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3.5.1.2 化工危险品储存设计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储存量,设置专业仓库、罐区储存场(所)。并根据生产需要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特征,确定储存方式、仓库结构和选址。

3.5.1.3 化学危险品仓库、罐区、储存场应根据危险品性质设计相应的防火、防爆、防腐、泄压、通风、调节温度、防潮、防雨等设施,并应配备通讯报警装置和工作人员防护物品。

3.5.1.4 化学危险品仓库消防设计应符合3.1.13条规定。

3.5.1.5 化学危险品库区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危险物品配置规定。应根据化学性质、火灾危险性分类储存,性质相低触或消防要求不同的化学危险品,应分开储存。

3.5.1.6 放射性物质储存,应设计专用仓库。

3.5.2 装卸运输

3.5.2.1 装运易燃、剧毒、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化学危险品,应采用专用运输工具。

3.5.2.2 化学危险品运输线路、中转站、码头应设在郊区或远离市区。

3.5.2.3 化学危险品装卸应配备专用工具、专用装卸器具的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3.5.3 化学危险品包装

3.5.3.1 根据化学物品特性和运输方式正确选择容器和包装材料以及包装衬垫,使之适应储运过程中的腐蚀、碰撞、挤压以及运输环境的变化。

3.5.3.2 化学物品包装应标记物品名称、牌号、生产及储存日期。具有危险或有害化学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明显标志和符合规定的包装。

3.5.3.3 易燃和可燃液体、压缩可燃和助燃气体、有毒、有害液体的灌装,应根据物料性质、危害程度,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物。灌装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防火、防爆、防毒要求。

3.5.3.4 有毒、有害液体的装卸应采用密闭操作技术,并加强作业场所通风,配置局部通风和净化系统以及残液回收系统。

3.6 防机械及坠落等意外伤害

3.6.1 化工装置内有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时应按规定设计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附属设施。

设计扶梯、平台和栏杆应符合《固定式钢直梯》(GB4053.1)、《固定式钢斜梯》(GB4053.2)、《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GB4053.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的规定。

3.6.2 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部件应设计可靠的防护设施、挡板或安全围栏。

3.6.3 传动运输设备、皮带运输线应按规定设计带有栏杆的安全走道和跨越走道。

3.6.4 埋设于建(构)筑物上的安装检修设备或运送物料用吊钩、吊梁等,设计时应考虑必要的安全系数,并在醒目处标出许吊的极限荷载量。

3.6.5 高大的设备、烟囱或其它建(构)筑物的顶部应按有关规定设计红色障碍标志灯。

工业卫生

4.1 防尘防毒

4.1.1 对尘毒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集中布置在半封闭或全封闭建(构)筑物内,并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建(构)筑物的通风换气条件,应保证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毒尘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并应采取密闭、负压等综合措施。

4.1.2 在生产过程中,对可能逸出含尘毒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尽量采用自动化操作,并设计可靠排风和净化回收装置,保证作业环境和排放的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4.1.3 对于毒性危害严重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必须设计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及应急防护措施。

4.1.4 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小于15m。并根据作业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

4.1.5 毒尘危害严重的厂房和仓库建(构)筑物的墙壁、顶棚和地面均应光滑,便于清扫,必要时设计防水、防腐等特殊保护层及专门清洗设施。

4.2 防暑降温与防寒防湿

4.2.1 化工装置的防暑降温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4.2.2 化工生产装置热源在满足生产条件下,应采取集中露天布置。封闭厂房内的热源,集中布置在天窗下面,或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4.2.3 化工装置内的各种散发热量的炉窑、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设计应符合《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

4.2.4 产生大量热的封闭厂房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必要时可以设计排风送风降温设施,排、送风降温系统可与尘毒排风系统联合设计。

高温作业点可以采用局部通风降温措施。

4.2.5 重要的高温作业操作室、中央控制室应设计空调装置。

4.2.6 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应设计清凉饮料站。

4.2.7 严寒地区为防止车间大门长时间或频繁开启而受到冷空气侵袭,应设置门斗、外室或热空气幕等。

4.2.8 车间的围护结构应防止雨水渗入,内表面应防止凝结水产生。对用水量较多、产湿量较大的车间,应采取排水防湿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

4.3 噪声及振动控制

4.3.1 化工建设项目设计与厂区噪声控制标准应符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4.3.2 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或振动)控制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设备性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实现远距离或隔离操作。

4.3.3 在满足生产的条件下,总图布置应结合声学因素合理规划,宜将高噪声区和低噪声区分开布置,噪声污染区远离生活区,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建(构)筑物等自然屏障阻滞噪声(或振动)的传播。

4.3.4 化工设计中选定的各类机械设备应有噪声(必要时加振动)指标,设计中应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单机超标的噪声源,在设计中应根据噪声源特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噪声(和振动)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4.3.5 化工设计中,由于较强振动或冲击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械设备,或振动对人员、机械设备运行以及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与干扰时,应采取防振和隔振设计。

4.3.6 在高噪声作业区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噪声防护用具,必要时应设置隔音操作室。

4.4 防辐射

4.4.1 具有电离辐射影响的化工生产过程必须设计可靠的防护措施,电离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的规定。

4.4.2 具有高频、微波、激光、紫外线、红外线等非电离辐射影响的防护设计,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4.4.3 化工装置设计应根据辐射源性质和危害程度合理布置辐射源。辐射作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

4.4.4 化工装置设计应根据辐射源性质采取相应的屏蔽辐射源措施,必要时设计屏蔽室、屏蔽墙或隔离区。

4.4.5 对封闭性的放射源,应根据剂量强度、照射时间以及照射源距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4.6 对生产过程的内辐射,采取生产过程密闭化,设计可靠的监测仪表、自动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

4.4.7 放射性物料及废料应设计专用的容器和运输工具,在指定路线上运送。放射源库、放射性物料和废物料处理场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4.4.8 具有辐射作业场所的生产过程应根据危害性质配置必要的监测仪表。操作和使用放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器和设备的人员应配备个人专用防护器具。

4.5 采光照明

4.5.1 化工生产装置的照明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4.5.2 化工装置的建(构)筑物及生产装置的布置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4.5.3 具有火灾爆炸、毒尘危害和人身危害的作业区以及企业的供配电站、供水泵房、消防站、气防站、救护站、电话站等公用设施,应设计事故状态时能延续工作的事故照明。

4.5.4 化工生产装置内潮湿和高湿等危害环境以及特殊作业区配置的易触及和无防触电措施的固定式或移动式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

4.6 防化学灼伤

4.6.1 设计具有化学灼伤危害物质的生产过程时,应合理选择流程、设备和管道结构及材料,防止物料外泄或喷溅。

4.6.2 具有化学灼伤危害作业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管道化和自动化,并安装必要的信号报警、安全联锁和保险装置,禁止使用玻璃管道、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仪表。

4.6.3 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生产装置,其设备布置应保证作业场所有足够空间,并保证作业场所畅通,危险作业点装设防护措施。

4.6.4 具有酸碱性腐蚀的作业区中的建(构)筑物地面、墙壁、设备基础,应进行防腐处理。

4.6.5 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的作业区,应设计必要的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7 生产生活用室

4.7.1 化工企业应按生产特点及实际需要,设置更衣室、厕所、浴室等生活卫生用室。

4.7.2 更衣室

4.7.2.1 更衣室宜设在职工上下班通道附近。

4.7.2.2 车间卫生特征1级的更衣室,应是工作服、便服分室存放,其它级别的可同室分开存放。

4.7.2.3 更衣室的建筑面积应按职工人数及车间卫生特征级别确定。1、2、3、4、级宜分别按每职工1.5m2、1.2m2、1.0m2、0.9m2设计。

4.7.3 厕所

4.7.3.1 厕所与作业地点的距离不宜过远。

4.7.3.2 小型、人数不多的生产装置可不单独设置厕所,可与相邻车间合并使用。

4.7.3.3 厕所宜采用水冲式蹲式大便器。

4.7.3.4 大便器数量按使用人数确定,一般按最大班职工人数93%计。男厕所每100人以下可按25人设一蹲位,女厕所每20人设一蹲位。男厕所内每一蹲位应同时设小便器一具。男女厕所内应增设盥洗水龙头至少一个。

4.7.4 浴室

4.7.4.1 卫生特征1、2级的生产装置应设车间浴室,其它可集中设置。

4.7.4.2 淋浴器数量应根据使用人数及卫生特征级别而定。使用人数可按最大班职工人数93%计,每个淋浴器的使用人数按卫生特征级别1、2、3、4级分别为3~4人、5~8人、9~12人、13~14人。洗面器按4~6套淋浴器设置一具。

4.7.4.3 浴室建筑面积宜按每套淋浴点5.0m2计算确定。

安全色、安全标志

5.1 安全色

5.1.1 化工装置安全色执行《安全色》(GB2893)规定。

5.1.2 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桶、火灾报警器等消防用具以及严禁人员进入的危险作业区的护栏采用红色。

5.1.3 车间内安全通道、太平门等应采用绿色,工具箱、更衣柜等应为绿色。

5.1.4 化工装置的管道刷色和符号执行《工业管路和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7231)的规定。

5.2 安全标志

5.2.1 化工装置安全标志执行《安全标志》(GB2894)规定。

5.2.2 化工装置区、油库、罐区、化学危险品仓库等危险区应设置永久性“严禁烟火”标志。

5.2.3 在有毒有害的化工生产区域,应设置风向标。

安全卫生机构

6.1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定员

6.1.1 化工生产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实行标准化管理,检查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监督、贯彻国家和有关部门下达的指令和规定,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

6.1.2 大型厂矿应设置安全卫生处,中小型厂矿应设安全卫生科。

安全处(科)和卫生处(科)定员各按职工总数2‰~5‰配备。

6.2 安全卫生监测机构

6.2.1 化工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监测机构设计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工程项目安全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该项目的安全卫生管理、安全卫生防护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6.2.2 安全卫生监测的任务是定期监测生产过程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规律、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锅炉和受压容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6.2.3 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和危害性较大的小型建设项目应设置安全卫生监测机构(站、组)。

安全卫生监测机构的建筑面积和定员参照表6.2.3配置。

表6.2.3

监测人员配置应以技术人员为主,其比例不低于80%。

6.2.4 监测机构装备按表6.2.4配置。

表6.2.4

6.2.5 安全卫生监测站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单独设置,也可与环保监测站联合设置。

6.3 气体防护站

6.3.1 大量生产、使用有毒有害气体并危害人身安全的化工建设项目应设计气防站。

6.3.2 气防站的任务是对有毒、窒息性工作场所进行监护和对中毒和其它事故的现场进行抢救工作,以及会同安全卫生部门和生产车间对职工进行防毒知识教育,组织事故抢救演习;负责防毒器具的发放、管理、维护、检验等工作。

6.3.3 化工建设项目的气防站的建筑面积和定员按表6.3.3配置。

表6.3.3

6.3.4 气防站装备按表6.3.4配置。

表6.3.4

6.4 消防站

6.4.1 消防站建筑设计及技术装置配备参照《消防建筑设计标准》(GNJ1-81)和《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标准》(GNJ1-82)进行设计。

6.4.2 化工建设项目的消防站设计应根据工程项目规模、火灾危险点及建厂地区消防协作条件等综合考虑,可以设计专职消防站,也可以与地方消防站联合设置,当区域联合消防时,消防车队必须在报警后五分钟内到达火灾现场。

6.4.3 消防站应布置在防护区内火灾危险性大、火灾发生时损失严重的生产装置和设施附近。消防站应靠近厂区内交通干线,便于通往重点保护街区。消防站应远离噪声和毒尘危害严重的场所。

6.5 医疗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机构

6.5.1 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尘毒危害程度设置医疗卫生和职业病医疗防治机构。

6.5.2 医疗卫生防治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的任务是对有毒、有害物质接触者的健康水平进行监护;参加中毒和其它事故现场抢救工作;对职业病患者安排治疗和疗养,以及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工作。

6.5.3 医疗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规定。

6.6 安全卫生教育室

6.6.1 化工建设项目应设计安全卫生教育室。

6.6.2 安全卫生教育室的任务是企业向职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所。

6.6.3 教育室应由教学室、展览室、实物操作表演室、电影放映室等组成。其建筑面积:大型企业为500~1000m2;中型企业200~500m2;小型企业为50~100m2。

6.6.4 安全卫生教育室配备录像机、收录机、广播器材、照像及洗像设备及展示台板等。

附录 初步设计《安全卫生篇(章)》内容

1.安全卫生设计依据

2.设计采用的安全卫生标准

3.建设地区安全卫生概况

4.生产过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5.设计中采取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6.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效果及评价

7.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定员

8.安全卫生监测

9.安全卫生投资概算

10.结论及建议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化工部第一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付均鸠 叶开尧 闫染等

名词解释

1. 人-机工程

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关系的一门新科学。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如何使机器的设计适合人的心理、生理条件,使机器与人很好地配合,既保持在人机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和方便而有效地操作控制,又有在合理的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前提下使机器达到尽可能高度的自动化。

2. 冗余

为了提高化工生产装置(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有时在系统(设备)中增加一些能代替其作用的系统(设备),使系统(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保证正确地执行其功能。冗余是一个储备或备用问题。冗余分类有多种,按工作特点分有热储备与冷储备,按冗余程度分二重冗余、三重冗余和多重冗余等;按冗余范围分元件级冗余、部件级冗余、子系统冗余和系统冗余。

3. 本质安全型(化)

化工生产中同一种产品可以使用不同的原料和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制得。生产过程本质安全化指的是采用无毒或低毒原煤料代替有毒或剧毒原料,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比较小的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此外还包括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包装出厂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具有比较高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机械化,为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而设计的监测、报警、联锁、安全保护装置,为降低生产过程危险性而采取的各种安全卫生措施和迅速扑救事故装置。化工装置本质安全化是相对的,它随着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71-95

条 文 说 明

总则

1.0.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遵守的方针。化学工业各级领导一贯坚持安全生产,重视尘毒危害的防治工作,但现有生产安全卫生设施欠帐比较多。目前伤亡和尘毒危害仍然比较严重。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日益大型化,安全卫生也必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化学工业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对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工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其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治理和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从多年大量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三同时”已在劳动部劳字〔1988〕48号《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中作出明确规定。“三同时”反映了劳动保护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客观规律,贯彻“三同时”,设计是关键,只有设计按着规定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就是使设计人员按照规定设计,使工程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0.2 根据国标发〔1982〕96号文件《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国际标准中有关人身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标准要采取措施,尽可能予以等效使用”的原则,本规定对从英、美、日、德、法等工业技术先进国家引进的项目,可以采用国外相应的安全卫生标准,目的是使化工生产装置的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但采用国外安全卫生标准要经我们国家相应主管部门同意,结合我国国情。

1.0.3 化工工程设计包括多专业,只有各个专业都认真执行安全卫生标准,才能使化工生产装置具有本质安全型。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则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要求。

1.0.4 安全卫生专篇(章)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内容,在劳动部劳字〔1998〕48号《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专篇》。本规定以附录形式给出了职业安全卫生专篇的内容,同时规定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必须向劳动部门报送“拟建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

1.0.5 本条款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施工图设计时应不断完善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方面有关的措施和内容,落实“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和初步设计审查时提出的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见;二是经审查同意的安全卫生设计方案,如有变动要报请有关劳动部门同意。

一般规定

2.1 厂址选择

2.1.1 化工企业厂址是化工生产与建厂地区自然及人文等多种条件结合的统一体,必须在掌握各项现状与规划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几个方案的策划、分析、比较,两利权其重,两害取其轻,经过主管部门和社会认同,方能选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较好的建厂地点。

2.1.2 本条提出建厂地区自然条件对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此为厂址比较或选定后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忽视其一方面就有可能加大建设投资或在工厂建成后埋下隐患。

2.1.3 为了保证企业不受洪水和内涝威胁,或实在不能避开时,必须按标准确定场地高程或采取有效的防洪、排洪措施,可按《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HJ1)和《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3032)执行。

2.1.4 考虑化工企业的自身安全,应该避开前三种地区。工厂对附近的文物保护、交通、气象和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不利影响可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强风景名胜保护管理工作的报告》、《关于保护机场净空和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38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SH3032规范有关条文确定。

2.1.5 为了减小化工企业之间或对其它工程设施的火灾和卫生影响,可参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执行。

2.1.6 本条是根据《基本建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中关于建设地点的选择和有关要求并结合我国40多年化工企业建设经验教训提出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按《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确定。

2.1.7 工厂生活居住区是职工及居民安身生息的所在,水源是工厂生产和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对外界的安全危害、环境污染必须严加防护,有关规定可参照:TJ36、《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化工废渣填料埋场设计规定》(HG20504)等。

2.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TJ36规范等条文制定本条。

2.1.9 厂区具体座向和定位应与城镇规划协调配合进行,交通线路引接顺捷可以减少相互交叉干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1.10 铁路和公路干道车行密度大、速度高,若将成片居民区分割切散,必然带来内部人车通行的不安全和环境紧张嘈杂的后果,在SH3032和HGJ1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

2.2 厂区总平面布置

2.2.1 本条为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之一,按生产系统、物流行进关系乾地合理集中和功能分区,除可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能耗之外。还有利于采取高效消防措施,减少不同等级有相互影响,便于环境管理等等。

2.2.2 为处理好厂区内部各生产分区之间的风向关系,须将火灾危险性高或散发、排出有害烟雾、粉尘及污水的部分放在全年风向的下方位。厂前区和工作人员密集的场所则布置在全年风向的有利位置并且要求大量人流和高压线进出便捷,交通与供电安全。

2.2.3 为了减免污水处理过程中渗溢水、气味和货场装卸、堆存中粉尘飞扬的影响;使大型货场车流取送近便,降低人机作业对工厂其它部位的彼此干扰,特制定本条。

2.2.4 考虑在日常生产中各种人流、货运安全畅;在紧急事故或发生自然灾害时,疏散迅速、营救方便,在规范HGJ1和GB50187中都明文规定。

2.2.5 厂区铁路车辆装卸和行调对人行及无轨运输、管网穿跨的阻隔干扰较大,故宜集中靠厂区边缘铺设,近年来我国化工厂区总图按此方式布置,一改过去铁路伸向厂区各部位的布置风格。沿线接近的建、构筑物必须执行《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和《标准轨距铁路限界国标》(GB146.2)中的有关规定。

2.2.6 厂区道路布置有交通、消防、平面分区和随铺管线的功能,消防功能尤为重要。

规范GBJ16和GB50160等对道路网络中心线最大距离及防火等级高的街区设环行线均有规定。

与临近道路的建、构筑物相互间距应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设计。

2.2.7 机、电、仪修部门与化工生产没有直接联系,而且操作人员较多,少受化工生产影响,大量人员便捷到达和离开工作场所即加强了工厂的安全因素。

2.2.8 循环水冷却塔在运行中经常散溢水雾,过去有变配电设施因水雾浸蚀而发生短路酿成事故的情况。

铁路、道路和其它建、构筑物则因水雾结露、结冰而影响行车、损害路面、屋面、墙体等等。所以在规范HGJ1和GB50187中均有所规定。

2.2.9 为减轻甲、乙类库区、罐区和液化烃储罐对厂区其它部位的安全影响,一般都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上风方位并在边缘地带,其储量和与其它部分的间距在规范GBJ16和GB50160中均有严格规定。

2.2.10 根据环保部门和美化厂容及大地绿化的要求,在规范GB50187、HGJ1和《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J8)中都有具体规定。

2.3 化工装置安全卫生设计原则

2.3.1 根据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第1.3条规定制订。

2.3.2 化工设计中首先采取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使生产过程和设备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危险;当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时则必须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采用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充分体现了选择最佳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首先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精神。

化工行业的原料或成品大部分对人体安全和卫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同一种产品往往可能使用不同的原料和采用不同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化工生产中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和设备类型均较多,且在不断进步之中,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3.

3、2.3.4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或深冷)、高压(或高真空)、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化工生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化工生产正常情况下就有加料、放料、置换和排放等过程,不可避免地有有害物逸出,因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和直接性安全技术措施必不可少。要结合生产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实现遥控和隔离操作,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尘毒危害。

2.3.5 现代化工生产装置的发展方向是大型化、连续化,开停车频繁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对装置本身造成严重损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更严重,因此在化工装置设计中,为了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效率,对关键部位往往设计备用系统,一旦发生事故能自动地转换到备用系统,并能保证正确地执行功能。

2.3.6 废气排放标准为《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废水排放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此外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部委大都制订有各自的地方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

2.3.7 化工生产中具有危险的有害因素(如剧毒物、工业电源、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高速运转设备、放射源等)较多,危害程度较高,且目前仍有不少作坊式工厂采用不利于工人健康的手工作业,直接接触有害物,如手工包装剧毒农药等,因此本条规定对化工行业有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3.8 根据GB5083第1.6,生产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限内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对非标化专用设备,设备制造任务书应有安全卫生方面的内容;对通用机械设备,由于引进市场机制,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不认真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通用机械与电气设备将给安全与卫生造成隐患。

劳动安全

3.1 防火、防爆

3.1.1 化工行业火灾爆炸危险较其它行业突出,因此做好防火、防爆设计尤为重要,该条中提到的设计规范是基本和必须遵守的。

3.1.2 露天、敞开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可以减少或防止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的积聚,因此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条件下,易燃易爆生产装置宜采用露天、敞开布置。

化工设计应根据以下所列各项进行区块化划分:工艺装置区、罐区、公用设施区、接运和发送装卸区、辅助生产设施、管理区。

3.1.4 明火设备在不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所以应集中布置在装置边缘。可燃液体、易燃易爆气体如大量泄漏,有可能扩散至明火设备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国内曾发生过类似事故,因此明火设备应布置在可燃液体、易燃、易爆气体设备的全年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3.1.5 生产装置作业区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3.1.6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应符合GBJ16规定。

3.1.7 氮和二氧化碳气惰性气体保护:一般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储罐、管线等设计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用于开停车或事故状态下系统处理,也可用于可燃固体物料处理和液体物料输送。大量可燃气体或蒸气泄漏发生时在装置周围和内部大量喷水形成水幕或采用蒸汽幕进行隔离或灭火。

3.1.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划分和电气仪表选型按GB50058标准进行。

3.1.10 设备设计应遵守的常用安全、卫生标准及规范如下。

管道设计应遵守的常用安全、卫生标准规范如下:

3.1.11 化工生产中由于物理和化学的原因造成的压力波动是常见的,前者造成的增压一般比较缓慢和有限,采用安全阀泄压比较合适。后者造成持曾压往往较急剧增幅较大,采用爆破板泄压比较快。

为防止泄压时有害物造成的二次事故发生,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收集、安全处理、阻火放空、焚烧等安全系统。

水封、阻火器是设备或管道泄压或放空的阻火设施。

3.1.12 根据GBJ16标标准。

3.1.13 消防系统

本部分内容系依照GBJ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51-92《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163-92《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等规范及编制说明中有关内容、条款编制的,在执行中可参照上述规范。

3.1.13.2 与生产生活合用的消防给水管道,应能通过100%的消防用水和70%的生产、生活用水的总量。即要求在发生火灾时,全厂仍能维持生产运行,避免由于全厂紧急停产而再次发生火灾事故,造成更大损失。

3.1.13.5 初起火灾大多数不能直接用水扑救,着火时操作人员用小型灭火器扑救,同时向消防队报警。

3.1.13.6 全厂正常生产的关键部位发生火灾必将影响全厂生产,因此必须设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以及时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

3.2 防静电

3.2.1 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静电,并采取综合防静电技术,防止事故发生。

3.2.2 为了降低物体的泄漏电阻值,应选择合适的抗静电剂或导电涂料,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静止时间和缓和时间;液体的静止时间应符合HGJ28表2.9.2的规定,流动物体的缓和时间不应小于30秒。此外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调温调湿设备,以保证相对湿度不低于50%~65%,或定期向地面洒水。

3.2.3 本条主要提出了对化工设备、管道的要求:

(1)在满足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相互接触而较少产生静电的材质。

(2)对由摩擦而能持续产生静电的部位、大量产生带电体的容器和移动式装置等,应尽量使用金属材料制作,如需涂漆,漆的电阻率应小于带电体的电阻率。

(3)对于不能使用金属材料的部位,应尽量选用材质均匀、导电性能好的橡胶、树脂或塑料制作。

(4)应做好设备各部位金属部件的连接,不允许存在与地绝缘的金属体。

(5)应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设置静电接地连接端头。

非导体屏蔽接地要求:

(1)屏蔽材料应选用有足够机械强度且较细或较薄的金属线、网、板(如截面为2.5mm2的裸钢软绞线、22号孔眼为15mm的镀锌钢网)等,也可利用设备、管道上的金属体做屏蔽材料(如橡胶夹布吸引管的金属螺旋线、保温层的金属外壳等)。

(2)屏蔽体应安装牢固、定点固定,不应有位移和颤动。

(3)在屏蔽体的始末端及每隔20~30m的合适位置应做接地。

3.2.7 目前国内生产的静电消防装置有LJX-A型离子流静电消除和JJS-C型静电消除器(吉林市无线电一厂)以及钋-201静电消除器(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等。

3.3 防雷

有关防雷问题应全面执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J57)

3.4 触电防护

3.4.3 安全电压为12~42V。

其使用范围为:

(1)对于容易触及而又无防止触电措施的固定或移动工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为2.2m及以下,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其使用电压不应超过24V:

a.特别潮湿的场所;

b.高湿场所;

c.具有导电灰尘的场所;

d.具有导电地面的场所。

(2)在工作场所狭窄地点,且作业者接触大块金属面,如锅炉、金属容器内等,使用的手提灯电压不应超过12V。

(3)在42V及以下安全电压的局部照明的电源和手提灯电源,输入电路和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

3.5 化学危险品储存

3.5.1.1 化学危险品储运必须遵守GBJ16、GJ50160、TJ35、《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J7),当储存放射性物质时尚须遵守《放射性防护规定》(GBJ8)和《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

3.5.1.2 本条对化工危险品储存提出了一般性要求,即强调分类储存、储存方式、储存地点和选址等,化学危险品储存可按可燃气体、储存方式、储存地点和选址等,化学危险品储存可按可燃气体、液体和固体、爆炸性物质、遇水或空气自燃物质、氧化剂、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分类设计,储存地点和建筑物应符合GB50160和GBJ16等,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5.1.

3、3.5.1.4 对各类化学危险品仓库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防潮、防雨等设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因素。如爆炸性物质和氧化剂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遇水燃烧物质对湿度更敏感,对这类仓库的防水、防潮更重要。

易燃液体是有易燃、易挥发和受热膨胀特性,其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场所。必要时应设计喷淋冷却。

各类化学危险品仓库对消防都有特殊要求,消防设计尤为重要。

3.5.1.5 本条强调化学危险品库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即化学危险品的配装原则,一般性质相抵触或消防要求不同的化学危险物质不能同一储存区内储存。

3.5.1.6 放射性物质储存仓库应远离生活区,并根据放射剂量、成品、半成品、原料的种类分别进行储存,库内温度不宜过高。

3.5.2 装卸运输

3.5.2.1 由于化学危险品性质各不相同,对防火、防爆、防毒、防水、保温、保冷等各项安全措施要求相差很大,只有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专用装卸运输工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如浓硫酸能将铁氧化,在铁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铁不再受硫酸腐蚀,故浓硫酸可用钢制容器运输。而稀硫酸则必须采用陶瓷等耐酸衬里材料的储槽,并且冬季还应考虑保温防冻措施。易燃液体储运夏季大多要考虑防晒。对某些特殊物口还要考虑特殊的安全要求,如对剧毒液体(如丙烯腈)运输的专用槽车要求即使发生火车翻车事故也不会使用物料外泄。

3.5.2.2 本条款只适用于新建工程,对老企业扩、改不受此条限制,但必须要考虑安全措施。

3.5.3 化学危险品包装

3.5.3.1 化学危险物质严密包装可以防止因受大气环境因素影响使物质变质或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减少储运过程中的撞击和摩擦,从而保证运输安全;也可防止物料漏损、挥发以及相互接触产生污损和污染储运设施。

从储运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包装不良而造成事故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对化学危险品包装应严格要求。

3.5.3.2 为了提示储运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并在一旦发生危险时能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故化学危险品包装应具备国家规定的包装标志,一种化学品具有不同危险性质时,应同时附上相应几种标志,以便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包装标志应当正确、明显、牢固。

3.5.3.

3、3.5.3.4 化工危险品灌装设施的安全卫生设计应按工艺装置对待。

3.6 防机械及坠落等意外伤害

为了防止此类伤害,设计应遵守下列安全标准规范:工业卫生

4.1 防尘防毒

4.1.1 尘毒危害的分级应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和《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GB5044)划分。

为减少尘毒的扩散,便于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求对尘毒危害严重的生产装置内的设备和管道,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布置在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建(构)筑物内。对产生尘毒的生产装置要求尽量设计成密闭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避免敞开式操作,以免人员直接接触。散发尘毒的房间排风量应比送风量大10%以上,使房间保持负压。

4.1.2 生产操作采用集中控制和自动化调节是减少尘毒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害物质的主要放散点如装卸料口、搅拌口、落料口等处应装设局部排风装置,使散发的有害物就近排出,对排出浓度较大者尚应进行净化回收处理,以保证作业环境和排放的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和国家及地方制订的大气排放物等有关规定。

4.1.3 为减少事故危害,缩小事故危害面,对于毒性危害严重的生产和设备,要求设计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如紧急泄料、泄压、排空、回流、综合、水洗等,在事故发生后为使操作人员处理事故时不受或少受危害,应设计应急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防护衣、呼吸供应系统、事故排风系统、洗浴设备等。

4.1.4 紧急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根据工艺布置和操作特点合理配置,服务半径太大有延误抢救时间的可能,服务半径太小则将造成繁锁的重复的浪费,故提出服务半径小于15m的要求,4.1.5 为防止尘毒等有害物渗入到围护结构内部,造成围护结构的破坏和腐蚀,或储存在围护结构内长期缓慢地向室内释放有害物,故要求尘毒危害的厂房和仓库等建(构)筑物的墙壁、顶棚和地面应采用光滑的、不吸收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应设防腐、防水等特殊保护层以便清扫。清扫设施应是吸尘和水洗等,禁止用压缩空气吹扫,造成尘毒二次飞扬。水洗后的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4.2 防暑降温与防寒防湿

4.2.1 化工装置的防暑降温与防寒防湿设计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主要是指车间工作地点和辅助用室的冬夏季空气温度及应采取的防暑降温、防寒、防湿等主要措施。

4.2.2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是防暑降温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故提出在满足生产条件下,化工装置的热源应采取集中露天布置。当生产要求布置在半封闭的厂房内时,应布置在天窗下面。无天窗时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以减少热污染,使其从热源处就近排出。

4.2.3 隔热保温是减少热污染的有效方法,故对发热设备和管道应按照《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计算确定保温层的厚度。

4.2.4 产生大量热的封闭厂房,当自然通风降温不能满足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要求时,可设计局部通风降温设施。以保证操作岗位工人休息室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4.2.5 在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操作室、中央控制室因周围环境温度较高,不设置空调不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要求者,无论工艺设备是否要求空调,均应设置空调装置。

4.2.6 大中型化工建设项目因职工人数较多,各岗位对防暑降温要求不同,为确保夏季及时供应符合各岗位要求的清凉饮料,故要求设置清凉饮料站,以便进行卫生管理和提供含盐饮料。

4.2.7 严寒地区的车间大门选择设置门斗,外室或热空气幕应从使用方便、有利生产、有利车间保暖等全面考虑,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2.8 为使操作工人不受潮湿危害,故要求车间的围护结构能防止雨水渗入,内表面不产生凝结水。对用水量较多、产湿量较大的车间可设置天窗、天窗热排管、干热风系统等排湿设施,以防止顶棚滴水。对地面水应能及时排出并无积水现象。

4.3 噪声及振动控制

4.3.

2、4.3.3 化工企业高噪声如大型压缩机、鼓风机、球磨机、高压气体放散的噪声大多在100dB以上,甚至达130dB。当噪音超标时,对人体可表现为明显的听觉损伤,并对神经、心脏、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烦燥不安,损害听力,干扰语言,导致意外事故。

减轻以至防止噪声的危害首先应选用低噪声的工艺、设备、技术,在总平面布置上应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高噪声厂房与低噪声厂房分开布置。在高噪声区与低噪声区之间宜布置辅助车间、仓库、堆场等,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隔挡噪声。主要噪声源宜低位布置,噪声敏感区宜布置在自然屏障的声影区中。在交通干线两侧布置生活、行政设施等建筑物时应与干线保持适当距离。

4.3.4 选用低噪声设备是从噪声源入手的降噪声根本措施,对个别单机超标噪声可采取合理布局,利用屏障、吸声、隔声等措施,使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部门规定。

4.3.5 较强的振动源如大型压缩机、离心机等如不采用有效的减震措施,将对正常生产、建筑物和设备、仪表的使用寿命造成危害,因此除土建要在基础设计上采取减震措施外,基础与振动设备间还要加设减振垫等措施,以减轻振动造成的不良影响。

4.3.6 个人噪声防护器具有硅橡胶耳塞、防噪声耳塞、防声棉耳塞、防噪声帽盔等,如果在高噪声区作业时间较长,则应设置隔间操作室。

4.4 防辐射

4.4.2 电磁辐射最高容许照射量应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激光的防护应满足GB10320的规定。

4.4.3~4.4.8 化学工业除了化工矿山的采、选加工直接接触天然放射性元素外,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电磁辐射和放射性同位素,如利用放射同位素的能量作质量检测及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因此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是现代工业一个重要问题。产生或使用具有辐射危害的化工生产设施的安全卫生设计,也应该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使生产过程成为本质安全型。当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隔离、屏蔽等措施,并设计可靠的监测仪表和自动报警及联锁系统等直接性安全技术措施。

4.5 采用照明

4.5.1 本条除应符合《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外,尚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条款。

4.5.2 化工生产厂设计应充分用自然采光,除生产工艺要求或条件限制外,一般应采用向外开的窗户采光。

4.5.3 对于正常照明发生事故会造成爆炸、火灾和人身伤亡等事故场所,事故工况下便于人员疏散的场所,以及为了检修和继续工作需要的场所,都应设计事故照明。

4.5.4 安全电压设计见3.4。

4.6 防化学灼伤

4.6.1~4.6.3化学灼伤往往是伴随着生产事故或设备、管道等腐蚀、断裂时发生的,它与生产管理、操作、工艺和设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安全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化学灼伤事故。从设计角度,工艺流程、设备、管道布置和材料选择,生产过程实行自动化控制,并安装必要的信号报警、安全联锁装置,对防止化学灼伤是十分必要的。

4.6.2 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玻璃管道、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计等。对玻璃液面计未作硬性规定。

4.6.3 强调作业场所与通道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便于事故救援工作。

4.6.4 建筑防腐按《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

4.6.5 洗眼器和淋洗器是化学灼伤简便有效的自救设施。在可能产生化学灼伤的工作区应合理设置,并应根据化学灼伤性质设置相应的救护和个人防护用品。

4.7 生产生活用室

4.7.1 生产生活用室是专为化工生产装置(车间)而配置的生活用室,不包括全厂性的食堂、冷饮制作、洗衣房、医疗卫生等生活建筑。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操作人员较少,因此,生产生活用室一般宜由更衣室(有时可兼作休息室)、厕所、浴室等组成。

4.7.2 更衣室

4.7.2.2 车间卫生特征分级可参见《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四章表8。

4.7.2.3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衣着也日益改善,存衣柜的规格需求相应加大,为此更衣室的面积也应适当提高。更衣室面积指标系参考《机械工厂办公室与生活建筑设计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而定。计算更衣面积时的职工人数应按车间全员计。

4.7.3 厕所

4.7.3.2 化工企业中有些生产装置较小,人员极少,有时在装置附近未敷设生活下水管道,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可与邻近车间的厕所(或公厕)合并使用

安全卫生机构

6.1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及定员

6.1.1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任务。

6.1.2 根据我国现行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公司(总厂)、大型厂矿应设安全技术处、中、小型厂应设安全技术科。安全组织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按企业职工总数的2‰~5‰比例配备。

6.2 安全卫生监测机构

6.2.

1、6.2.2 安全卫生监测机构设置的目的及其任务。

6.2.3 安全卫生监测机构规模应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的危害程度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2.4 本条款所规定的仪器设备,特别是气相色谱等大型仪器设备可以和环保监测站、中央化验室共用,以减少工程建设投资和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6.2.5 安全卫生监测站可与环保监测站联合设置,以减少仪器设备投资和定员,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6.3 气体防护站

6.3.

1、6.3.2 设置气体防护站的范围及防护站任务。

6.3.3 气防站面积包括办公室、休息室及氧气装瓶间。

6.3.4 化工部发布的气防站行业标准《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HG/T23004)中第10条已对气防站的装备配置作了规定,本条沿用该条款。

6.5 医疗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机构

本条款按规范TJ36规定。

6.6 安全卫生教育室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6

关键词:氯碱化工设备安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的进步使得我国氯碱化工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壮大,许多的氯碱化工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生产力度。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对氯碱化工生产过程中设备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氯碱化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仅规划产能超过30万吨准入条件的电石法氯碱企业就达到了16家,2007年的合计规划总产能就达到了1030万吨,从1992年到2006年其产量、产能都呈现高速增长的状态,但产能利用率却有些起伏。氯碱化工企业是十分危险的行业,所以在对设备管理上必须要采取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特别是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上,要提高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设备使用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以及企业要重视设备的质量。

1 氯碱化工行业的应用

氯碱化工是化工业中最为基础的技术,在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甚至在共用事业中都广泛的应用。氯碱行业是我国目前比较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主要是电解食盐水溶解制取烧碱、氯气以及氢气的工业生产。氯碱化工在我国大部分的氯碱行业的企业中都是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两种工艺进行生产,而这些应用氯碱化工的产品主要有玻璃、纤维、塑料等,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但氯碱化工的使用场所是十分危险的,事故发生率较为频繁,甚至到处都有危险存在的可能。因此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危险,而最为严重的环节就是设备上出现问题。所以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是十分必

要的,每一个氯碱化工企业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设备安全管理。

2 氯碱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许多氯碱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对于设备安全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设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设备陈旧老化、专职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2.1 设备管理制度 由于化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复杂的特性,使得问题发生的几率会比较多。有些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工作,并不重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于设备的使用上比较随便,工作中的一些安全措施采用率也不高,还会出现将小器具随手乱扔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潜在的危险,而且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2.2 设备陈旧老化 有些化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成本的投入和生产的开支,会将一些质量不太好的设备购入投资使用。而化工企业生产和使用的试剂大多数存在很强的腐蚀性,并且很多都是有剧毒的,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就容易出现问题,引发意外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2.3 专职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氯碱化工企业中时常会出现专职安全管理负责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情况,并没有严格的对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也没有做好登记,有毒性物质的使用上也没有加强管理。因而对小问题的忽视造成企业在工作中出现的大问题。

3 氯碱化工企业强化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3.1 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氯碱化工企业的设备安全进行管理,必须制定并且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开展一些关于“安全生产”、“珍爱生命”方面的活动与讲座,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方面对员工进行教育宣传,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与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增强员工责任感以及爱惜设备的意识。尤其是对生产一线的工人,更是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

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为氯碱化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做好铺垫。

3.2 重视化工设备的质量 氯碱化工企业工程制造十分复杂,如在我国化学工业生产模式十分复杂,所以对设备质量的要求就非常高。专职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巡回检查管理,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将对设备的检查责任落实到个人,特别是对生产的关键设备要实行点检制。易发生危险的配电室、电气设备及线路都需要每天派遣专职人员巡回检查,对专用仪器检查维护,及时发现隐性问题并消除隐患,确保工作中的安全。

3.3 注重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氯碱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基本上每一个化工企业都设有对设备行定期安全检查的专职安全负责人,来监督每个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而在化工企业内更应该加大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专业知识过关的同时,强化管理人员对危险等级的认识,能在工作中系统地划分设备的危险等级做好标示,让第一线工作者一目了然。

4 结束语

在根本上强化氯碱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首先就要先了解化工行业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故进行分析,进而找到必须要整改的地方对设备安全管理进行完善,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亮,赵伟珍.探索化工企业有效提升设备安全管理的方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2).

[2]聂小光.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7).

[3]张建忠,罗大眷,马东云.优化设备管理,增加企业效益[J].冶金设备,2001(10).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分析,预警技术

近些年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化工企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生产的规模愈来愈大, 并且开始逐渐朝着生产大型化、自动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化工企业所采取的传统安全工作方式, 因为无法有效掌握安全事故出现的内在规律, 且无法对事故展开有效的预测, 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 进而导致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频频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给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对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

1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概况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是一种预防企业生产过程事故的新兴技术, 该技术的实质是构建技术系统, 亦或者是在生产现场实施实时风险预警机制, 对生产危机 (危险状态) 实行超前性的信息警告, 进而把造成事故风险的因素予以去除 (亦或者是对事故前的危险状态展开预防性的控制) , 从而达到超前预防事故的目的。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 一般是采取可以把事故预防关口向前移, 把以事故出现后应急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事前风险监控、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 且用动态风险管理方式替代静态安全管理方式, 组合、系统的管理体系替代原有单项、分散的事故处理体系。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满足了当今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需求, 尤其是化工企业, 同时还是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的一个重要手段。

2化工企业风险分析

企业在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中, 一般都存在风险, 并且在一定情况下, 风险会转变成危险, 从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对企业的生产与人员安全都将带来极大的危险。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风险, 这与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2.1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分析

2.1.1化工企业其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原材料与生产出来的产品, 基本上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具体表现为有害、有毒、腐蚀等。

2.1.2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且是持续不断的生产, 因为只有这样, 方能有效控制单位产品的成本, 方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

2.1.3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趋于复杂化, 并且有极为严格的工艺条件要求, 企业在生产时需要经过多个工序与加工单元, 并且历经许多次的分离 (反应) , 方能生产出最终的产品。

2.1.4自动化水平较高, 因为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的持续化、大型化, 工艺生产过程的复杂化, 使得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因此, 企业开始使用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控制系统进行生产。

2.2风险的类别

在化工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不同的风险类别其存在的状态、触发环境以及发展等, 都是不一样的。化工企业为了能够对其风险展开科学有效的监控, 那么必须对其风险类别加以合理划分, 从而对风险展开辨识、管理、检测、控制以及预警。一般情况下, 可以把化工企业的风险分成两大类, 即动态风险与静态风险, 其中前者属于潜在风险, 是人的不安全操作所引发的;而后者属于固有风险, 其是因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源而导致的生产风险, 是造成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其中又包含化学因素类与物理因素类风险。

2.3风险辨识分析

所谓的风险辨识, 指的就是察觉与识别系统当中所存在的危险源, 一般情况下, 风险辨识的方法有多种, 以下将对较为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2.3.1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法:

该方法是对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展开全面的、有效的检查, 从而对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能否引发不良后果加以明确,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为:间歇 (连续) 的化工生产过程、概念设计初期与在使用装置段的复杂流程。

2.3.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该方法是在一个系统 (子系统) 开始进行运行以前, 宏观性的对系统已经存在的危险源、产生条件以及将会引发的后果展开分析的一种方式, 其适用范围是:在一些方案 (工艺装置、工程项目) 的初期阶段、设计阶段, 可以采取该方式展开风险识别。

2.3.3事件树分析法:

由事件起初状态开始, 依据事故发生的顺序将其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然后逐个展开分析, 每步都从两个方面 (成功与失败) 展开, 并且用不同的线表示, 直至得出最后的结果, 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分析系统以往所出现事故以及将会发生的事故。

3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的运用

3.1采集风险信息

通常情况下, 化工企业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 是采取人工收集信息的方式。化工企业会安排专门的安全监察人员、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等, 来收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化工企业还可以采用专门的检测系统对风险信息加以收集。风险信息的收集一般有三种方式, 即随机积累法、有目的地专项收集以及由下而上的广泛性收集。

3.2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 一般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 (1) 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加以有效的识别; (2) 对风险的类别进行区分; (3) 对风险的危险等级加以评定; (4) 依据实际的情况对风险展开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上文中已经对风险的分类、识别方法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在此不做赘述。而对风险的管理上, 具体操作的作法为:首先, 应当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识别出事故安全隐患, 且对隐患信息加以处理与储存;其次, 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对事故安全隐患加以控制与管理, 对其展开动态的监控和预警;最后, 对事故安全隐患加以有效的整改, 将隐患予以消除, 对于安全隐患极为严重的, 企业应当停产整顿, 直至风险被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畴内。

3.3传输、储存且分析信息

风险信息收集方式不同, 其处理过程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人工收集到的风险信息, 应当先填写信息汇报表, 且将其上交至“安全信息中心”, 由其对信息展开详细的分析, 然后再将分析的结果上传到企业网络服务器内的数据库当中;对于采取自动化仪表所收集的风险信息, 同样采取上述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与储存。依据安全需要, 对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展开查询检索, 亦或者是采取统计图表分析法对其展开详尽的分析。

3.4风险预警提示

所谓的预警提示, 是指依据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对事故预防的要求, 并且结合各种风险或危险的程度, 对风险管理工作与风险预警给出恰当的指示。例如, 对于风险危险程度比较大的, 即危险源内的IA、IB级, 在化工企业当中必须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 倘若这种类别的风险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妥善, 那么就必须在企业内发布重大风险警示信息。

3.5安全动态监控与对策

在将风险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且在企业内部网络上发布之后, 则能够运用相应的软件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风险管理工作, 展开有效地动态监控。通常情况下,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对工作场所、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以及风险处理等实施动态监控。

对于化工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 应当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且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 以便确保安全措施实行的作用充分发挥。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中的安全措施, 一般是指作业的规程、安全标准以及有关地安全法规等, 其能够在相应配套软件的协助之下, 对各个层次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

4结束语

综上, 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一旦风险被触发, 那么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将会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加强对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化工企业中实施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技术, 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出现, 提升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但是,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 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 因此, 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继续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在化工企业中运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田启明.化工企业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综述[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10) .

[2]郭磊.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35) .

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系统研究 篇8

石油化工码头危险化学品的装卸、油品收发作业及库区储罐、危化品仓库、输油管道等重大危险源都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一旦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石油化工码头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1,2]。

本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事故预防及事故应急处理为目标,提出对码头油库、危化品仓库、油品收发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输油管道、危化品运输车辆进行安全监控预警的整体解决方案,建设集3G(GIS、GPS、GPRS)、数据库、参数与多媒体监控及联动、事故模拟评估、安全分析与预警技术于一身的“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系统”。

2 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分析

码头的安全监控过程及监控对象如图1所示,监控对象主要包括装卸作业、油库、危险化学品仓库、输油管道、危险品运输车辆等。对于装卸作业,主要监测现场视频和装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气体的泄漏;对于油库和危险化学品仓库,主要对储罐和仓库的温度、压力、泄漏气体浓度及现场视频等安全参数进行监控;对于输油管道,主要对人为或腐蚀造成的管道泄漏进行监控;对于危险品运输车辆,则借助GPS、GPRS、GIS技术,对运输路径、车辆超速、车辆越界等进行监控。

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符合工业设计规范要求的设备层、监控层和信息层的三层结构模式。设备层主要由现场安全监控设备组成,包括安全总线、各种传感器、安全栅、总线采集模块(I/O模块)、摄像机、报警装置和通讯线路等。监控层主要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控机或视频服务器等监控预警主机为中心,将设备层采集到的工艺参数送入组态软件的实时数据库,完成组态设置视频采集、现场参数和视频图像的显示处理等。信息层通过对现场信息的智能分析处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供多种形式的事故报警和预警,并由故障诊断给出事故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置的指导,并通过异构网络的集成及专用数据接口,同企业的MIS系统互联,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3 监控方案

由于油库、危化品仓库、油品收发及危化品装卸作业、危化品运输车辆、输油管道等监控对象的安全特性不尽相同,因此,其监控方案的技术细节有较大差别,下面针对这些监控对象分别提出安全监控软硬件设计方案。

3.1 油库

3.1.1 监控方案

油库安全监控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PLC和I/O模块通过Profibus PA 、MODBUS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将采集的工况数据,传送到参数监控主机;参数监控主机实现油库安全状态分析评价,现场异常状态的预警和报警等功能,根据需要进行分级报警处理;并将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转发给监控服务器,形成分布式实时监控系统。

3.1.2 监控软件功能设计

(1)安全参数监控模块。完成各油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流量及库区泄漏气体浓度等参数的实时监视,实现各工位运行状态的评估,自动记录库区各数据和报警状态。

(2)视频监控模块。可以在监控中心或通过网络远程实时监视各油罐和周边环境情况,通过云台控制实现摄像头的转动和调焦,若有事故发生可以实现视频回放。

(3)预警报警及多媒体联动报警模块。为液位、温度、压力、流量及泄漏气体浓度设置多级阈值,实现参数超限报警和分级报警功能,预防罐区跑冒漏窜事故的发生;当产生报警时,自动调出相关的视频信息,实现参数报警与视频报警的联动,以便监控中心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4)事故处置模块。根据监测数据完成对监测区域的事故状态分析预测,对工艺安全进行操作控制和处置紧急情况, 指导现场人员实施救灾方案。

(5)消防设施管理与火灾联动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操作管理、设备工况管理、防火管理与数据存储;当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灭火设备,进行灭火救援。

(6)操作管理模块。强化操作管理,及时提醒操作工完成岗位巡检。系统产生的报警,均记录在案,并可通过实时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从而可以督促操作工及时处理各种报警。

3.2 危化品仓库

3.2.1 监控方案

除了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外,还应根据仓库中是否有可能泄漏出或者产生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等,设置相应的气体浓度检测传感器,防止和消除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该在仓库的门窗处设置红外防侵入传感器,对仓库内外进行视频监控,防止人为侵入和破坏。根据仓库现场的实际需求,还可以设置烟雾、明火报警装置,对初期火灾事故进行预警和处置。

仓库安全监控系统它由视频服务器、摄像机、模拟量/数字量总线采集模块(I/O模块)、各种传感器、门禁子系统、报警装置、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等组成。危险化学品仓库一般由多个分立的库房所组成,其监控系统设计为集中-分布相结合的监控报警系统,即多个区域系统(库房)与上位机联网形成监控网络。

3.2.2 软件功能设计

(1)实时参数监控模块。实现现场数据实时采集与管理、数据综合报表、参数运行趋势曲线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显示、基于WEB的实时远程监控和管理及参数超限实时报警(如:闪灯,灯光,警号等)等功能,为操作人员对报警现场及时地作出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2)多媒体视频监控报警模块。实现本地视频监视(可按预定多种显示方案,轮巡显示各路画面)、异地远程视频监视(通过Internet)及自动录像和回放等功能。实现监控参数报警及与视频监控联动功能,可实时接收前端参数报警信号,监控画面联动切换到报警点(监控画面出现闪灯,并发出警号声),并联动录像。

(3)智能诊断与分析模块。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评价、异常状态下事故预警和事故后果分析、系统故障的智能分析和险情排除及系统设备的自检测和故障定位,如视频图像丢失报警、终端采集器断线报警、模拟数据丢失报警等功能。

(4)分级报警及安全保护模块。可在前端探测器、仓库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设定不同的报警阀值或报警条件自动判断报警信号实时传递到本地控制中心还是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分级报警;并以短信、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自动告警和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

3.3 油品收发及危化品装卸作业

3.3.1 监控方案

油品收发和危化品的装卸作业涉及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作业过程以及货物堆放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化学品的泄漏事故。因此,油品收发及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现场设备主要是易燃易爆、毒性气体传感器及摄像头等组成。

气体传感器应布置在油品收发区域、危化品装卸区域靠近装卸设备的地方以及货物堆场的周围,安装地点不要影响正常作业。每种气体检测设置数量根据监测区域的面积、传感器探测范围等因素确定。摄像头重点对油品收发区及装卸设备进行监控。摄像头的数量应能保证覆盖作业区域及危化品货物堆场。

考虑到作业现场监控点比较分散、布线困难等特点,气体传感器与监控主机之间的通讯采用无线方式,由现场气体传感器组成无线自组织网络,自动构建信息路由向监控主机传送信息。采用无线自组网络可以根据作业要求灵活配置传感器数量和位置,便于系统的功能扩展[3]。

3.3.2 软件功能设计

与油库监控软件相类似,装卸作业监控软件也包含如下三个功能模块:安全参数监控模块、多媒体视频监控报警模块、分级报警及安全保护模块,主要区别在于监控的安全参数不同。

3.4 危化品运输车辆

3.4.1 监控方案

危化品运输车辆运输过程的主要危险来自装载化学品的泄漏及交通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是车辆车速超速、越线及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因此,需要对车辆的速度、运输路线以及所载车厢内危化品的泄漏气体浓度进行全程监控。

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由车载装置、GPRS网络和车辆监控主机组成,如图3所示。危化品运输车辆车载装置实现车辆安全参数监测处理、显示、本地参数报警以及向车辆监控主机传送安全参数信息及报警信息。车辆监控主机通过GPRS网络接收处理来自运输车辆的安全参数、车辆位置、车辆速度和安全报警信息等。当参数超限或车辆发生碰撞时,启动本地报警器报警,并向车辆监控主机发送报警信息。运输车辆与监控主机间通过GPRS网络实现信息交互。

3.4.2 运输车辆监控软件功能设计

(1)车辆信息监控管理模块。实现车辆位置、速度及安全参数的数据实时采集、储存、参数运行趋势曲线显示及历史数据查询(包括该数据的发生时间等),生成数据综合报表及设备管理及数据归档纪录。在GIS地图上动态显示车辆位置、速度及安全参数等信息。

(2)运输过程安全监控模块。安全参数超限时,实现本地报警及报警过程的记录、存档和备份;在电子地图上对车辆进行动态跟踪,当车辆超速、越线或越界行驶时,实现监控中心报警及报警过程的记录、存档和备份,并以短信、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自动告警和通知相关部门及人员。

(3)应急信息管理与事故后果分析模块。对企业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人员等相关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当发生事故时,启动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GIS地图上显示出事故周边应急救援设施、消防、救护等救援力量以及最佳救援路径;同时,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分析,确定疏散范围,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5 输油管道

3.5.1 监控方案

输油管道安全监控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系统主要由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和参数监控主机构成。从管道付油口开始,在管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组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均应采用防爆或本安型[5]。由于油气管道的空间跨度很大,所以管道监控装置要布置在较大的空间跨度上,各监测节点成链型线性分布,采用经济的ZIGBEE 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能够满足这一空间要求。ZIGBEE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适合于远程数据采集领域。各监控点的信息经过多级节点接力传输,最后由中心节点汇集后,向参数监控主机传送。

3.5.2 软件功能设计

(1)参数信息实时采集管理模块。对管道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以参数运行趋势曲线显示,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包括该数据的发生时间等),生成数据综合报表及数据归档纪录。

(2)管道泄漏报警与泄漏点定位模块。建立管道发生泄漏时的温度、流量、压力模型,对温度、流量、压力等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如果发生泄漏,则进行报警,并计算泄漏点的位置,在GIS上显示出泄漏点的可能位置,为抢修救援提供依据。

4 结论

本文针对石油化工码头油库、危化品仓库、油品收发及化学品装卸作业、输油管道、危化品运输车辆等监控对象,提出了集3G(GIS、GPS、GPRS)、数据库、参数与多媒体监控及联动、事故模拟评估、安全分析与预警技术于一身的“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系统”。系统通过对现场各类安全参数与视频图像的信息融合与智能分析处理,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供多种形式的事故报警和预警及应急处置的指导;并通过专用数据接口同企业的MIS系统和政府监管系统互联,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及政府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宗之,论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2005,(2):6~9.

[2]褚家成,徐连胜,蒋平昌,俞维纫,胡燕飞.港口石油化工码头及其库区灾害事故应急系统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11):39~43.

[3]桑海泉,康荣学.无线传感网络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51~54.

[4]中联科技车载GPS系统GPRS解决方案.http://www.vicom.com.cn/solution/gprs/GPRS%20che.htm.

[5]杨军.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及应用.http://s.gongkong.com/exhibit/lunwen/paper_detail.asp?id=1664

石油化工企业电气安全 篇9

危险因素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可见,电气危险因素是由电能的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电气火灾爆炸危险、触电危险、电气系统故障、静电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和雷电危险等。基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操作条件严苛、化学品易泄漏的特点,本文将重点探讨电气火灾爆炸危险、触电危险、电气系统故障与雷电危险因素。

火灾爆炸危险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中,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占很大比例,仅次于明火。由于一般电火花温度很高,而电弧温度更可高达6 000℃,因此,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大都由电火花及电弧引起。电弧的高温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而电火花能否构成火灾危险,主要取决于火花能量,当该火花能量超过周围空间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有可能引起爆炸。而部分石油化工厂内的环境中会存在易燃介质,其最小引燃能量较低,恰好提供了着火爆炸的条件。

2006年10月28日,某公司27名施工人员在原油储罐浮顶隔舱内进行刷漆作业,在作业接近结束时,隔舱突然发生爆炸,造成13人死亡、6人轻伤,损毁储罐浮顶面积达850 m2。调查显示:施工现场电气线路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使用的行灯和手持照明灯具都没有防爆功能,电气火花引爆了达到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导致这起重大爆炸事故的发生。

人员触电危险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电气设备和线路几乎遍布每一个生产岗位,除了固有的生产电气设备风险,如电缆线接头暴露在水中、现场检维修未停电或送电后继续作业、带负荷拉闸等外,现场作业活动还涉及各种电气设备或工具,一旦出现绝缘老化或损坏、接地不良、短路或人员误操作等,都容易导致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气系统故障

石油化工企业供电系统比较复杂,用电负荷大,电气设备多,线路分布面广,易导致各种电气系统故障。石化工厂内易存在导电介质、酸碱液等腐蚀介质以及高温等极端操作条件,将电气设备、导线、电缆等安装在这些介质或环境中,其绝缘材料容易老化、损坏,还会在设备外层附着一层带电物质,形成放电通道造成漏电,引发电气系统故障。

2004年4月26日,某石化变电站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户外设备腐蚀严重,外绝缘性能下降等原因,导致主变高低压开关跳闸,站用电母线失电,数百台机泵停机,8套主体生产装置停车。

雷电危害

化工企业铁塔林立,塔罐众多的特点决定其极易遭受雷电的侵害。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中所用介质大都为易燃、易爆物质,直接雷击很可能产生电弧,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引起火灾爆炸;另一方面,工业过程的相互关联与控制更加紧密,对相应的过程信息与检测管理的依赖加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存在因雷电感应损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事故隐患。可见,雷电对电气系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危害。

2008年6月3日,某石化公司厂区遭受雷雨天气雷击,引起乙烯厂裂解装置3台裂解炉电路短路起火,随后猛烈燃烧,火头最高时约30 m,经20多辆消防车1个多小时紧张扑救,大火才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本质安全设计

石油化工企业的电气设备,除了要按照正常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外,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特殊设计处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有毒有害化学品众多,导致其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高风险性,而在此环境下进行电气设备操作,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的本质安全,从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前期介入,高标准进行风险控制,提出安全角度的建议。

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电气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首先考虑生产的安全性。进行设计时应判断和确定环境性质,并对环境进行危险区域划分,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产品性能,严格细致地进行电气设计,从而有效防止爆炸条件的形成,并减轻爆炸、火灾等的危险程度,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设备隐患排查

在石油化工企业电气设备经过严格设计之后,如果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维护不当,容易造成企业的麻痹大意,比非防爆电气设备更危险。因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和防静电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处于正常可靠工作状态。

企业要进行三级电气设备检查,包括每季度公司级检查并贴红黄蓝绿标签,承包商级月度检查并贴所属公司标签,以及日常级的电气设备工具使用前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电气设备工具的外观、绝缘性、接头松动、电缆线暴露等。除三级电气设备检查外,企业还应每月组织一次电气安全专项检查,以确保现场防爆电气设备正常可靠性与非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环境适用性。

安全操作规程

严格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是确保电气设备稳定运行与电气工具正确使用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加强电气安全规范化操作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规”和“三三二五制”(三票:工作票、操作票、临时用电票;三图:模拟图、二次接线图、电缆走向图;三定:定期检修、定期试验、定期清扫;五规程:电气安全、调度、运行、检修、试验规程;五记录:电气运行、值班、巡回检查、试验、检修记录)、能量隔离等电气运行与安全操作规程,更严格地规范日常作业行为及倒闸操作标准化的执行程序。

能量隔离

为预防现场检维修作业带电操作引发人员触电与电气设备故障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现场检维修作业前,须评估是否涉及电气能量的释放,凡检修涉及电气隔离的,要办理能量隔离许可证,按照许可证隔离电气并挂牌上锁。在完成作业后,解除隔离,实施解锁,确保作业期间电能隔离操作。

人员要求

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若发生人员误操作极易导致人为设备事故和人身死亡事故。这就对石化生产设备的制造、维护以及操作人员素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电气维护人员除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操作证外,还需知晓化工企业易燃易爆环境作业的特点及相应的应急处置知识。公司需根据自身电气设备特点组织电气人员参与专项培训,包括装置不同区域电气设备特点、不同物料及应急处置原则等方面培训。操作时须执行双人操作,能量隔离必须挂牌上锁,交接班时需说明电气设备情况,如涉及倒闸操作,不能进行交接班。同时,需对电气操作人员加强监管,杜绝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降低施工作业风险,将电气项目施工作业的责任、计划、措施、监督从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方面加以控制。

气体检测

基于石油化工厂内极易出现大量易燃易爆场所的特点,在这些场所使用非防爆用电设备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并每2个小时进行重复性检测,如涉及电气设备使用变动或使用环境改变,需重新进行气体检测。工厂内非防爆用电设备主要有手机、照相机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气设备等。

个人防护用品

为现场每一位员工或承包商提供合适的绝缘防静电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服、安全鞋、绝缘手套、安全帽等。同时,确保现场的电气工具绝缘、防静电,对电气工具要进行静电接地。

雷电防护

企业应统计所处地区的雷暴日数、企业范围内的高大建(构)筑物的几何尺寸(高度等)和电气设备(架空线路、变压器等),设置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避雷器等。同时,要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雷装置是否完好、齐全;避雷针、避雷器是否定期检测、记录;防雷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按期检查和检测。

结语

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安全分析 篇10

1 事故原因分析

(1) 检修作业准备不足化工企业设备检修都设计到动火、入罐等, 这就要求检修必须严格按照程序, 要将设备完全清空, 方可进行。然而, 有的企业在检修之前, 不但没有做好相应的检修方案, 甚至没有来得及对设备内物料进行清理。这大大增加了检修的难度, 甚至可能引发检修事故。

(2) 没有严格执行检修程序对于检修化工设备, 相关部门早已做出明确规定, 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更有甚者, 没有特殊作业的审批手续, 何谈进行相关作业准备。在没有保障和指导的情况下, 没有对可燃和有毒气体进行专业化的分析, 就擅自动火、入罐, 进行设备的检修, 极易引起爆炸、中毒事故的发生。

(3) 检修安全信息不对称在许多实力不强的中小化工企业中, 检修大型设备需要聘请外来单位相关人员。但是由于外来单位对本土企业的情况不够了解, 或者缺乏相应的化工知识。而企业又没有对外来施工单位进行完整的交接, 这种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检修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事故发生后, 双方无法明确事故责任人, 造成纠纷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的。

(4) 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进行化工设备检修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 使用防护器材, 这是保护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必要防线。但是很多企业在检修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入罐时不使用安全带和防毒面具, 或者佩戴型号不符合的防毒面具等, 这是对生命的不重视。甚至其他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 在发生事故时自己本身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贸然对事故人员施救, 这无疑增加了危险的范围, 得不偿失。

2 检修安全对策

对化工企业的设备检修存在的多种问题,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安全对策。

(1) 认真制定检修方案在每项检修工作开展之前, 都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检修方案, 应包括对设备的了解程度, 对检修项目的环节制定, 所应佩戴的防护器材, 发生事故时的应对措施等, 要确保检修人员完全了解设备的属性和操作步骤, 明确检修工作的负责人, 检修工期和应急预案等等。拟定的检修方案需要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核查, 保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2) 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在检修工作开始之前, 必须确保设备已经停止使用, 并已经进行了安全处理, 并且完全隔绝。要求必须拆除与设备连接的管道, 阀门关闭。在很多事故的原因中, 都是由于对设备没有完全隔绝, 出现内漏气体等情况, 造成检修人员的伤亡。检修前还需重点检查是否清理设备内物料, 保证检修的安全性。在清洗设备前, 要彻底置换其中的有毒气体或可燃物, 在置换时, 要严格按照置换介质的标准操作, 确保置换中不会出现置换不彻底的情况。

(3) 严格遵守检修程序首先要求化工企业办理特殊作业的审批手续, 对动火、入罐等安全作业的环节进行确认。要在作业前等待审批人员的核查, 包括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安全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核查, 决不可应付了事。其次, 要对设备内的介质进行安全分析, 对气体的含量进行测定, 确保动火、入罐作业在安全情况下进行。对介质的测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若有不合规定的情况, 一定要停止作业, 再次清洗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4)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聘请外部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前, 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 了解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 明确危险性, 提高检修人员安全意识。并且要对外来单位人员进行彻底交接, 将设备的情况和操作注意事项完全告知检修人员, 以防止信息不对称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要与外来施工单位签订责任书, 明确安全责任, 并接受安全部门的监督检查。

(5) 现场安全措施确认在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的情况下, 安全管理人员要在现场做进一步的安全措施确认。应包括:切断设备电源, 并挂上警告牌警示其他人员, 以防止其他工作人员合闸的情况出现;检查检修人员是否正确佩戴防护用具, 包括安全服、防毒面具等, 并确保防护用具的正常使用;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到位, 并且做好意外发生的准备工作, 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出现。

3 结语

化工行业的安全性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要做到更加快速和蓬勃发展, 就要保证其生产和检修双方面的安全性。因此, 要严格遵守化工设备检修的安全管理规定, 切实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危险, 以确保检修工作的高效保质顺利进行, 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只有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 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化工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受到社会关注, 其危险性大, 一旦发生事故, 便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化工企业工作程序繁多, 其设备作业复杂, 一旦操作不当, 极易发生危险, 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分析了对化工企业设备的检修安全情况, 探究事故的成因, 旨在为降低化工企业事故提出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安全分析

参考文献

[1]林春风.化工企业设备检修安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02:18.

[2]尹志刚.论化工企业设备检修作业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1, 18:204.

化工企业安全监控 篇11

新泰市兰得染料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得公司)在新泰市委、市政府和市安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始终坚持安全生产不动摇,不断探索把握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及时跟进有关安全指示精神,虚心请教,认真学习领会,及时掌握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化六步工作法”,并应用在安全生产环节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和应用得出:三化六步工作法,可操作性强,符合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是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的创新方法。

一、“三化六步工作法”的内涵

(一)“三化”的含义

“三化”即: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

精细化管理是与粗放式管理相对应的。它要求把管理贯彻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具体落实到每个节点。兰得公司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到要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安全管理工作也必须坚持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为指导,改变过去那种粗犷式的安全管理。

网格化的基本概念是:任何事物都是可分的,而可分的每一部分都与其他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而且相互影响。正如每次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生产的某个环节,某个节点出了问题,才引发了事故。所以把公司生产装置和储存装置分为若干工序;把每个工序再分为若干节点;使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无死角、无盲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就把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落到实处。这种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若干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子部分,这样愈切愈细,就是网格化。

常态化,即安全管理工作精细化的思想不能时紧时松,必须警钟常鸣;安全管理工作的网格化不能变来变去,要坚持网格划分清晰、周密,责任主体明确无误;安全管理的“六步”工作,要以一定时间为周期,循环进行、持续改进。总之,就是要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六步”的内容

“六步”即:

主体责任,群策群力,良性互动;

化繁为简,分析节点,切片诊断;

挂图研判,辨识隐患,全员参与;

创新培训,改变理念,提升能力;

三反五防,三无班组,稳固双基;

科技防控,手指口述,双零两型。

“三化六步工作法”即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网格化的方法,通过以上“六步”工作,达到安全生产管理常态化,确保不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二、“三化六步工作法”在兰得公司实施的背景

(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新方法的现实需求是新泰市安监局决定在兰得公司实施三化六步工作法的思想保证和持续动力

兰得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年产300吨扩大到现在的3000吨,虽然规模扩大了,但是如果安全工作跟不上,一切等于零。在实践中,公司中高层人员积极坚持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坚持现场检查和查摆隐患,主动询问了解和跟踪安全生产状况,坚持参加每季度一次的安全会议,研究和部署安全问题。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奖惩措施上,公司一贯注重奖励,慎用处罚,先后设立了安全奖,安全风险抵押金季度返还奖励,岗位安全津贴月度兑现,大大提高了公司干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这样形成了自上而下、齐抓共管和安全运行的良好局面。但是公司并没有满足现有的安全现状,因为公司还要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底以前搬迁到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生产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挑战,这不仅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增加,如何做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单纯依靠现有的安全管理方法很难奏效,迫切需要寻找一套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并且经过现实验证有效,自从新泰市安监局创立三化六步工作法以来,董事长王永刚高度重视,深感这是一次学习和提升本公司安全生产能力的宝贵机遇,积极参加新泰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玉、新泰市安监局局长李光荣等领导组织的“三化六步工作法”商谈会和推动会,阐明兰得公司推行三化六步工作法的绝心和信心并做了保证,深深打动了市政府和安监局领导。

(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和浓厚的安全氛围是新泰市安监局选择在兰得公司实施三化六步工作法的重要切入点

兰得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其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始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的专门管理机构也有原来的安全科升格到现在的安全部,目前公司安全部共有5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化工专业本科人员1人,4人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证,1人取得了安全评价师证,公司设备部、电仪车间、市场部、质检部各配备1名安全员,化工厂成立有自己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有专门的安全厂长和专职安全员,DCB生产线和邻氨基苯甲醚生产线每个班组都设有兼职安全员,公司总人数220人,持有安全资格证人数达到了20余人,各生产岗位的绝大部分员工从事本岗位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工艺、设备和安全技能经验,公司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文化活动,演讲比赛,外出参观和学习活动,分批分期参加浙江大学中高层企业管理班共计10人次,先后派值班长以上人员40余人次参加在北京、济南和青岛举办的战略管控和执行力培训班,参训人员回来后,把所学到的知识及时分享和宣贯,定期进行交流和沟通,目前整个公司学习气氛浓厚,广大干部员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增强,公司先后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达标、基层班组建设先进单位、岗位达标建设和山东省十佳班组考核和验收,安全氛围浓厚,具备推行三化六步工作法的基础和条件。

三、“三化六步工作法”在兰得公司的实施过程

(一)转变观念,牢记“三化六步工作法”精髓

“三化六步工作法”是新泰市政府、市安监局在实际工作中提炼而成的一种思想认识更深化、方式方法更科学、管理机制更完善、责任落实更到位、管理手段更有效、实际操作更便捷的安全管理办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指导思想,它不仅仅适用于安全生产管理,也适用于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要全员贯彻落实该工作法,就必须牢记其精髓,做到张口即来,用之即会、行之有效。为推动该工作法实施和深入开展,公司成立了以化工厂为代表的“成果队”,以后勤部室为代表的“执行队”,通过两支队伍对化工安全管理该工作法的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等内容进行角逐较量,加深了员工对该工作法的统一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全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深入实践,全面推行“三化六步工作法”

该工作法在我公司实施以来,无论是从安全管理方面还是质量管理方面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是在质量管理方面

解决了DCB甩干离心岗位单批游离氨含量和批混后游离氨含量差别大的问题。游离氨含量是DCB产品一项最关键的产品指标,指标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下游客户和公司的切身利益,单批游离氨检验值和拼混后游离氨检验值差异大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做到既能够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需要,又能够做到公司不受经济损失,以往的做法是以客户要求为准,只要客户不找上门来,就是产品质量合格,只要客户反馈意见来说是游离氨含量不达标了,我们只有给客户更换新拼混的产品,然后召集三五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讨论一番,按照传统的思路分析原因,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之所在,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措施,2012年5月2号,新泰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刘玉和新泰市安监局局长李光荣、副局长徐鹏程、市安监局化工执法大队长张玉平等领导一行来到我公司,召集公司相关管理人员、岗位班组长、甩干岗位员工运用该工作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会议从下午五点半点一直到晚上八点半,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平等发言,从人、机、料、法、环、管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最后从20余项原因中筛选出6大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控制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偏差率由原来的22%降低到06%左右,到目前为止未出现客户反馈DCB产品质量问题,该工作法在解决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二是在安全管理方面

制氢装置产品气体超压放空,微量气体含量高。制氢装置是利用甲醇高温裂解产生氢气提供DCB和邻氨基苯甲醚两大产品还原岗位使用,是公司生产的龙头和心脏装置,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轻则下游工序无法生产,重则会影响到安全生产,发生事故。5月10号,变压吸附装置经常性出现超压放空,化验人员对产品气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是微量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超标,释放出来的气体还含有部分氢气,如果一旦碰到火源,会引发燃烧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出现。针对这一问题,化工厂一班人按照该工作法的要求,召集了电气仪表人员、制氢工段长,安全科人员、制氢岗位员工、中控分析室人员,成立了专题小组,把整个制氢装置进一步细分为导热油节点、甲醇裂解节点和变压吸附节点共三个节点,根据中控分析化验提供的结果排除了导热油炉节点和甲醇裂解节点存在问题的可能性,最后焦点集中在了变压吸附节点的气动阀组上来,变压吸附装置是有六个吸附塔和均压罐组成,一共36个气动阀组元件,虽然采用的PLC微机控制系统,到底是哪一个阀门出现了问题,从微机界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来,因为每个气动阀都仍然按照设定好的起落模式正常运行,专题小组拿出工艺流程图,画在白板上,把每一个阀组看成一个切片,采取放大切片进行挂图研判,根据工艺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最后一致认定是C吸附塔的气动阀组有问题,可能存在堵塞或者是阀头脱落,即使微机界面显示该阀门按照程序正常起降,也仅仅是阀杆的起落,阀头根本还是不动作,经现场拆除该气动阀组,验证了这一推断是正确的。更换新的气动阀门,解决了困扰安全生产的大问题。

四、“三化六步工作法”在兰得公司的实施效果

一是安全认识进一步提高,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加强

从 该工作法一开始应用,从初步接触到逐渐深入,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到,该工作法确实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仅仅限于安全隐患的查找,在产品质量、工艺流程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广大干部员工的热情不断提高,分析出来的问题更加深入,特别是给一线员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都有发言权,以主人翁的姿态发表个人见解,知识得到尊重,技能得到认可,人格得到提升,使广大员工更增加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按照该工作法要求针对生产环节和储存环节超找出了问题,采取了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

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制氢装置更换一个气动原件,小小的200元的原件,每年减少了6000m3氢气的浪费,折合甲醇30余吨,节约资金11万元;转位岗位增加了一台雷达自控液位计,每年能够避免硫酸损失20余吨,每年节约8000元,热溶解岗位安装自动超温切断装置,避免溢罐物料损失5吨,节约费用20万元等,截止目前,已为企业节约资金数百万元。

保障化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篇12

有限空间作业是化工企业中危险系数较高的作业之一, 但只要在作业之前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频繁不间断地对有限空间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控制, 就能够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避免相关事故发生。

下面笔者就关于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主要危险点以及作业前的准备措施、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能够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有限空间的认识

在化工企业中, 一说起有限空间作业, 很多人认为就是下到储罐内进行检修作业,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罐作业。其实如此理解有些片面, 有限空间作业不仅局限于下罐作业, 还包括很多其他作业。

从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不难看出, 其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 (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 和城市 (包括工厂) 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 (船舱、地下隐蔽工程、密闭容器、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 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为有限空间。

由于对有限空间作业概念理解的模糊, 在企业里面经常碰到一些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但自己却并不知道, 因此未办理相关作业票, 从而出现违章作业的情况。例如, 有些员工在下到无水的水池底部或进入锅炉烟道进行一些常见作业时, 往往感觉跟有限空间作业没有太大联系, 没有办理作业票, 违章作业, 结果引发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主要危险点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 空间内是否存在有毒气体以及可燃气体。在存在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是引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重要原因。

第二, 空间内是否缺氧。如果氧气浓度低于18%, 是坚决不允许人员进入作业的。

第三, 设备是否可靠隔绝。如果没有隔绝或者隔离不彻底都可能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尤其在化工生产当中, 一些塔釜、储罐由于工艺要求, 是相互连通的。这就要求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之前, 必须可靠地使其与其他设备管道隔绝, 不能出现串漏现象。例如采取堵盲板, 切断阀门的方法或者将连接处的法兰盘拆开彻底断开, 做到可靠隔绝。

第四, 进入塔釜罐这样的设备内进行检修时, 要分析这些容器盛装物料的特性。例如化工设备当中有些有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 这就会导致容器的最底部可能存在残留的有毒气体。

第五, 气体置换不彻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设备, 由于气体置换得不够充分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第六, 用惰性气体置换后, 未用新鲜空气置换惰性气体或者置换不够充分。例如, 在化工企业的一些检修作业当中, 需要进入塔釜内进行检修, 常见的是用氮气进行置换可燃气体或者有毒气体。氮气虽然不助燃, 是非常好的阻燃气体, 但是同时氮气也是窒息性气体, 如果用氮气置换完毕后, 不用新鲜空气进行彻底置换氮气的话, 人员进入设备检修势必会发生窒息甚至更严重的事故。

注意事项

任何的危险都是相对的, 只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就能够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落实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相关单位及个人必须针对作业内容, 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维修组、施工单位必须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施工作业项目, 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 必须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并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机动车间、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程序和安全技术交底, 并指派作业监护人。如无“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监护人, 严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三,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 必须将该有限空间与其他空间进行安全隔离 (如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线) , 并清洗、置换干净。不得以关闭阀门代替安装盲板, 盲板处应挂牌标识。

第四,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 min必须取样分析, 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 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如果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时间较长, 至少每2 h分析一次, 如发现超标, 应立即停止作业, 迅速撤出人员。

第五, 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 确保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可采用自然通风, 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 但严禁向有限空间内充氧气。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第六, 需要进入作业的有限空间内应有足够的照明, 且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有限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 V。在潮湿或狭小空间内作业应小于12 V, 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要求。

第七, 在进入有腐蚀、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好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在特殊情况下, 作业人员可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但佩戴长管面具时, 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 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 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 并有专人监护。

第八, 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时, 必须按规定同时办理动火证和履行规定的手续。

第九, 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 必须安排专人监护, 并与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的联系。如果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 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 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必须严禁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 以避免伤亡扩大。

第十, 在有限空间作业条件发生变化, 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 作业人员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 必须重新办理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审批手续。

上一篇:结构对称性下一篇:背景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