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计划(共8篇)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 篇1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2015.9-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均衡、管理、质量”为发展关键词,以参与“创艺”、“创强”、“创现”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学校建设,构筑均衡育人环境,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科技特色品牌,大力推动课程改革,营造智慧课堂,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以国学特色为主导的德育特色,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使我校成为富有生机、充满智慧、洋溢个性、特色彰显的精品学校。
二、办学理念
学校发展目标:成为一所能够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引领地区全民素质提升、在市县均享有一定声望的知名学校。
学生培养目标:道德优秀 学习勤奋 能力突出 思想求新 志向远大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端正 基本功过硬 学习意识浓厚 理念紧跟时代 办学特色:科学技术普及教育 校训:求知、博学、争先、感恩 校风:敦品立德,与时俱进
三、提升行动目标
(一)管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管理即文化”的管理思想。在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发挥管理的显性和隐性功能,以科学管理方法实现有效的“导向机制、服务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从教育趋势角度管理学校,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用温暖拨动教师心弦,用表扬激发教师动力,用目标促进教师进步,用辉煌坚固教师信念。使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才能,为团队利益做出贡献,开发每个人的潜能,激活每个人的创造力,促进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队伍建设目标:
构建一支师德端正、基本功过硬、学习意识浓厚、理念紧跟时代的骨干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师德端正,家长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三年行动期内,教师参与三乱行为为零。要求教师基本功过硬,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基本技能:说课、评课、三笔字、简笔画、美术字、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有学期学习计划,有个人学习反思,时刻提高自身素质。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的紧跟时代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德育工作目标
深入构建“传统文化”德育特色。开展“忠、孝、仁、义”系列传统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
(四)教学管理目标
建成具有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做到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践行“生态、生成、生本”教学过程,“生态”,即着眼于创建师生互动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生成”,即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志的有效提升;“生本”,即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双主”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老师像小组长一样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提升教师教育力,提升学生学习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形成自由、开放、和谐、智慧的课堂文化。
(五)体卫艺工作目标
形成“黑土地农村阳光体育”品牌。以“阳光、健体、毅力”为原则,让体育成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身心基础,从而向“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方向发展。积极推动“足球”进课堂活动开展,同时引进民间体育活动“抖空竹”、“扇子舞”、“放风筝”、“纸飞机”等体活项目,实现传统体育活动与现代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更好地参与辽中县“创建全国艺术强县”工作,推进艺术工作全面发展,引进优秀艺术教师,对艺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科技特色目标。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科技特色品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科普教育。保证科技活动经费,开展有小发明小制作、七巧板、科学DV、纸飞机、魔方等有特色的科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五、提升发展规划的分阶段目标及措施
(一)2015.9-2016.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提升自我,淬炼内涵,老观坨各项工作得到初步提升。
2、分项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树立“管理即文化”的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决策教代会参与率100%以上。
教师发展目标:教育素养提升,教育能力增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35%。
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喜欢学习,形成完善 “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机制。
校本德育目标:建构活动体验型德育体系,铸就优秀德育队伍,学校德育格局初成。
体育艺术目标: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科技特色目标:配齐科技辅导员及助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环保教育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校园文化目标:参加省市创新大赛,开好科技现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校园活动。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课程班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科研型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师生培训,提升教师教育力,促进学生学习力。
校本德育工作:在优秀德育队伍的带领下,从横向和纵向体系中深入开展互动体验型德育工作
体艺科学工作:开展快乐体育,引进民间体育以强身健体;通过课堂主渠道引领学生参与艺术;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开展纸飞机、魔方、飞叠杯等活动催动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工作举措
(1)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业务水平,理念先进,完成各级培训课程要求。完善班子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制度完善。班子队伍团结和谐。按核定编制配齐人员,配齐学科教师,争取本结束前无结构性缺编。
(2)教师队伍建设。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分三批对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的本科课程培训。从2012 到2014年每年25人共计70余名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学习,让教师在提升学历层次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升教学能力,以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沈师的教育专家通过论坛、QQ群一起研讨交流,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坐堂诊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共同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进行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全部参与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按照集体设计—上研究课——个人反思——集体评课四个步骤的反复尝试逐步提炼适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让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研究能力。
(3)课堂教学改革。
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广泛的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轮流派教师外出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学习培训,拓展教师教育视野。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进行学生培训。在课堂上,做到教师精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践行“生态、生成、生本”教学过程,“生态”,即着眼于创建师生互动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生成”,即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志的有效提升;“生本”,即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4)校本德育工作。
建构活动体验型德育体系。即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纵向体系是从低年到高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德育活动;横向体系是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共同对学生开展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在横向体系中,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三者互相合作,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深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走出在工作、生活和职业成长中遭遇的困惑与迷茫,使之能够始终以阳光进取的心态投入工作。实施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制度,继续实施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
(5)体艺科学工作。
积极引用民间体育活动“抖空竹”、“扇子舞”、“放风筝”等适合学生的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内外操练的活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以感受艺术美为核心,让学生热爱艺术,能够让艺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建设综合楼后建立各种学生社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艺术教师,对艺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完善艺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从一年级起开设口琴课程,由专业教师任教。通过每学期开展各种小型艺术活动和每学年开展一次艺术节营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进行艺术美的熏陶。购买开展科技活动所需设备,营建具有科技氛围的校园文化,创建学校科技特色品牌。以爱为主线,让学生通过机器人、纸飞机、魔方等各种科技活动爱上科学,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2013.9-2014.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打造内功,更新面貌,老观坨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2、分项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培养骨干教师,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70%。课堂教学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专家引路工作形成机制。
校本德育目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德育活动,形成活动体验型德育环境,学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占全校师生的50%以上。
体艺科学目标: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一项体育特长,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各项比赛获奖人数占全校师生的50%以上。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热爱学习,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专家引路工作机制。
校本德育工作:利用一切时空,对师生进行教育熏陶,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场。
体艺科学工作:深化快乐体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更坚强;参与艺术,学生艺术的鉴赏力进一步提升;我爱科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4、工作举措(1)教师队伍建设。
下大力气培养骨干和优秀课教师,通过前一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引领教师不断成长。省市县各级荣誉教师和骨干教师形成领军团队。努力达到省级骨干优秀课教师达到5%以上,市级骨干优秀课教师达到15%以上,县级骨干优秀教师达到30以上。开展广泛的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轮流派教师外出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学习培训,拓展教师教育视野。
(2)课堂教学改革。
修订完善的“教师评价标准”的依据,在对教师进行基础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学习、学习力实验的研究、高效课堂的建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为导向,引导教师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沈师的教育专家通过论坛、QQ群一起研讨交流,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坐堂诊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案例,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共同提高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校本德育工作。
利用一切时空,对师生进行教育熏陶,使之形成强大的德育平台,不断吸引引领着师生成长。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 “争创温馨班级(学年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系列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机制。(4)体育艺术工作。
以“阳光体育、健康每一人”为原则,让体育成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身心基础。更新教学思想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方法,使体育课不再是单纯强调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而是向“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方向发展。进一步开展适合学生的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内外操练的活动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
以感受艺术美为核心,让学生热爱艺术,能够让艺术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在每节音乐课上,抽取十分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小乐器演奏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术。以每人掌握一件乐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通过学习乐器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师生的艺术素养。
(5)科技特色工作。
以爱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多彩的科学活动爱上科学,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开展机器人、纸飞机、魔方等有特色的科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等。积极开展“我和低碳”等各种环保实践活动。
(三)2014.9-2015.9提升目标、思路及举措
1、总体目标:精益求精,奋发向上,打造地区教育品牌的典范。
2、分项目标。
教师发展目标:建设优秀教研组,组成名师团队,教师评价标准科学完备,教师100%拥有本科学历。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享受学习,各学科“高效课堂”确立基本教学模式
校本德育目标:抓实活动体验型德育点,师生道德素质高尚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获奖学生达到30%以上。力争获得沈阳市德育示范校。
体艺科学目标:学生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人人都有体育和艺术特长,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获奖学生达到20%以上。
3、工作思路
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发展学校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用科学评价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各学科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并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校本德育工作:通过学科教学、传统活动、社会实践和行为习惯等德育点开展广泛深入的活动体验型德育工作。
体艺科学工作:快乐体育形成品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更坚强;参与艺术,学生艺术的鉴赏力进一步提升;热爱科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进一步增强。
4、工作举措(1)教师队伍建设。
以创建“高效课堂”学科教学模式为目标,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优秀教研组星级建设(年级优秀教研组为一星,学校优秀教研组为二星,县级优秀教研组为三星,市级为四星,省级为五星),构建一支从一星到四星梯度合理的优秀教研组团队。每学期举办一次“名师风采展示”活动,为期一周,凸显一学期以来各学科“高效课堂”的精英教师的教学风采。
对教师进行基础性评价和包括教师发展学校学习、学习力实验的研究、读书交流、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2)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整体推进工作机制。以数学、语文、英语学科为龙头,制定详细的学科培养目标。数学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语文以“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为目标;英语以“学会拼读和记忆单词方法,有准确的朗读语调,养成朗读英语的习惯”为目标。除学科目标外达到“让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的最终目的。提高教学的目标性与科学性,使课堂更加科学严谨高效。以此带动其他学科,向高效课堂推进。
构筑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双主”为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老师像小组长一样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像老师一样组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提升教师教育力,提升学生学习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建构“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拨、训练延伸”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生成自由、开放、和谐、智慧的课堂文化。
(3)校本德育工作。
结合语文、社会、品德、英语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潜移默化于孩子心中。同时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国学教育课程,教师在开发备课中提升,学生在学习中提升。
深入推进“传统节日”主题德育文化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等六个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感怀生命,慎终追远”、“粽子飘香,爱国爱民”等主题教育,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
深入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以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日常规为主要内容,有效贯彻落实“每月一个好习惯”的教育方案,使师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4)体艺科学工作。
巩固“阳光体育”的成功,校园游戏成为孩子课间的最美风景;艺术节、艺术社团如火如荼开展,人人都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爱好和特长,能掌握一门乐器,师生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低碳环保活动,建成国家级航模科技示范学校。
六、保障机制
为保障三年规划的逐步有序落实,构筑稳健高效的良性保障工作机制,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为提升工作保驾护航。
1、思想保障:
做好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宣传发动贯彻。通过邀请教育专家、上级领导、骨干教师、家长代表等参与制定行动计划;通过教代会、职代会等宣传贯彻学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教师、家长代表讨论完善行动计划。同时印制工作手册,人手一册,以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2、组织保障: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学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加强对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的指导、协调、落实和服务。成立学校自我评估领导小组(名单附后),每年对行动计划进行自我评估,根据实际不断改进提高。推行民主公开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提高管理的透明度。
3、资源保障:
邀请上级领导和教育专家参与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共同为行动计划提供行政和专业的技术资源保障。
4、经费保障:
投入专项经费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各项工作机制顺畅,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5、激励保障:
设立科学严谨、符合实际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以每年的开学典礼对教师进行激励表彰,促进教师的工作内驱力。
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忠诚 校长 制定SDP,协调计划发展 副组长:马仁忠 书记 协助制定SDP,协调计划发展
相铁昌 副校长 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
吴连成 副校长 硬件改善办学条件,德育建设 组 员:付玉秋 教务主任 教学文化建设
相德刚 安稳办主任 体育文化建构
王会瑜 德育主任 德育文化建设 王立宏 信息科研主任 校本培训
葛大光 团委书记 共青团文化建设 付迎秋 大队辅导员 少先队文化建设 沈阳市辽中县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自我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李忠诚 校长 整体评估 副组长:马仁忠 书记 协助整体评估
相铁昌 副校长 评估教师队伍,教学质量
吴连成 副校长 评估硬件办学条件,德育建设 组 员:付玉秋 教务主任 评估教学文化进展情况
相德刚 安稳办主任 评估体育文化进展情况
王会瑜 德育主任 评估德育文化进展情况 王立宏 信息科研主任 评估校本培训进展情况
葛大光 团委书记 评估团委文化进展情况 付迎秋 大队辅导员 评估少先队文化进展情况 家长委员会代表 参与整体评估 村代表 参与整体评估
初中及高年级学生代表 参与教育教学情况评估
驻操营学区初级中学 2013年9月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 篇2
意见指出, 多年来, 各地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有力推进了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但总体上看,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地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体育, 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 初步配齐体育教师, 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意见要求, 各地要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让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要加快教师结构调整, 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 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到2015年各地要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 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意见提出, 各地要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根据意见, 各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并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各地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要切实保障学校体育经费, 合理保证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 并随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 并将督导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 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 篇3
2005年3月,钟楼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随着“让学校走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之路”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各校的规划制定工作也逐步深入。在邀请上海有关专家对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再次进行指导之后,学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讨论、修改,已初步形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雏形。2005年6月,钟楼区文教局又邀请上海教科院专家教授对西新桥小学、广化小学、盛毓度小学等11所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现场论证及书面点评,11位赴上海挂职访学的校长全程参与。同年7月21号,来自上海的专家教授就西新桥小学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公开论证,并对其他访学校长制定的学校规划做了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专家认为,各校制定的发展规划,经过了反复调查、认真学习、班子研讨、教师讨论等步骤,这长达数月的制定过程,也是摸清家底、认清方向、统一认识、形成最基本的共同观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自身的努力程度在逐步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学校的策划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2006年新学期开始,钟楼区各校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已全面进入论证阶段。从开学第二周起,每周五下午为固定的规划论证时间,由分管局长负责,局相关科室、教研室、督导室等部门共同参与,扎实有效的论证,为各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修改完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瞻性及可行性建议。规划制定之后,全区将以拟定《评估指标体系》和打造“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为抓手,有力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钟楼区自2006年秋季开学之始,将以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体系,变横向比较性评价为纵向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主动发展,促进钟楼教育事业再攀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4
一、学校简介
喜洲镇第二中学,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14年的喜洲初高两等小学校,上世纪70年代为社办中学,1987年正式命名,学校位于喜洲古镇,办学已逾百年。我校现有三个年级,19个教学班,学生总数647人,覆盖喜洲镇下辖9个村委会,4万多人口。校园占地面积55亩,建筑总面积17063平方米,运动场地10194平方米。
2016年9月学校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学,学校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和辅助配套教学用房;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可以满足学生住宿。目前,所有教室都装备了“希沃”触屏一体机,1间多媒体报告厅,60台电脑的信息技术教室2间;还有达到一类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室和300米悬浮地板跑道的运动场,是师生员工理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好、业务精、作风正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科结构完整,能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在内的初中课程。专任教师 人,高级教师 人,一级教师 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
我校坚持“面向全体,质量立校,人人发展”的宗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秉承“文明、博学、自强、创新”的校训,“团结、守纪、求实、奋进”的校风,“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诚实、勤奋、自律、向上”的学风,学校确立目标,力争跻身市内先进学校行列。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班级的管理作用,秉承新课程理念,针对农村学生低起点、能力差的现实,全体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普及义务教育而无私奉献,狠抓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既教学生做事,也教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真正学到立身之本。
夯实教研,催生教育教学成果。长期以来,学校着力研究针对农村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并有了突破。加强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网络建设和管理,激活、优化教学管理,实行集体备课制等,充分挖掘学校优秀教学资源,服务学生。打破常规,对部分学困生,抽调相关老师进行专题辅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学校在历届领导和老师、学生努力下,已经拥有“云南省文明学校”、大理州“州级文明单位”、“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示范学校”、“大理州依法办学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等荣誉,云南省“千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近年我校因办学效果显著,有4位教师被大理州、市委和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一所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的初级中学将呈现在喜洲古镇,成为一所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学校。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但是,名优教师的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方式还未实行,形成了学生“吃不饱、刚刚好、撑着了”的局面。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多数教师能够做到以校为家,互帮互助。但存在一部分大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热情逐渐消退,遇事能推则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缺乏,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作用没发挥出来。形成青年教师在学校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及团队工作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三、学校发展思路:
1、办学理念: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
2、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校长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校训:文明、剥削、自强、创新 校风:团结、守纪、求实、奋进
教风: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学风:诚实、勤奋、自律、向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支部书记、教学副校长
目标:
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够跟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副校长
目标:
以“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教务处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抓好教研组建设工作,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形成制度体系。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教研组长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研为先导,结合校情整合教研活动,抓好九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分层教学工作,解决学生“吃不饱、刚刚好、撑着了”的局面。
3、建立并完善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研修网络,推进学校的教研进程。
4、新教师的培养有机制,措施得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每学期适时组织教师科研培训。
3、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4、围绕教研促教学,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总务处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2、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3、抓好食堂建设工作,让师生满意,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4、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5、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五、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逐渐开发校本教材。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大理市喜洲镇第二中学 尹万
近三年学校发展规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忠诚实践‚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各方面均衡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依法治校和科技特色立校相结合,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致力建设质量高、有特色、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名校。
二、学校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
共同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铁西区内一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777.3平方米、教学楼面积4979.5平方米,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投资上千万,于2012年又重新建设2102.5平方米风格现代、设备先进的综合楼,两座大楼与宽敞、平坦的塑胶操场遥相呼应,更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与发展空间。
学校共有学生1090人,现有24个教学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岗教职员工91人,其中小中高4人、小学高级72人、小学一级15人,构成了区内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就学生的未来‛为办学宗旨,把‚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作为学校古诗文的特色,自制编成《古诗欣赏》系列丛书,每天的经典诵读,积淀了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创的‚经典韵‛国学操,达到了强体又学文的效果,这些将诵诗与育人有机结合,形成了‚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的校园风貌。学校以‚感悟幸福,追求卓越‛为奋斗目标,以国家级名师李金英为龙头,成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室,开展全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采取各种手段不断探索科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国标舞、小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田径等已成为共同小学的特有的体育特色,学校先后获得了省文明学校、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特色学校、区名校等百余项殊荣。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校长梅延霞的带领下,在洋溢着和谐的共同校园里,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努力,一定会使共同小学变成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的学园,一个老师充实工作,愉快生活的乐园,实现共同的跨越与发展。
2.硬件设施
如果说师资建设是教育教学的软件材料,那么办学条件则是必备的硬件设施。前些年,我校在市、区政府的关怀下,办学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伴随时代的进步,我校的各室设备显陈旧。我校设有:多功能会议室、电子备课室、标准的微机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附属教室。3.师资构成
‚师资水平一流,师德修养一流‛这是共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社会的承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9人,校领导本科以上学历为100%,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为100%,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27%以上,专任教师胜任率100%,100%的教师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全校所有教师都具有制作课件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全体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涌现出省优秀班主任刘福年等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典型教师。
4.人文情况
踯躅于校园中,仿佛置身于德育的天地,艺教的天空,科技的海洋。一楼正厅的‚明志、尚德、笃学、创新‛洋溢出了共同人的精神风貌,二楼以翰墨飘香为主题,传承华夏文明的精髓。三楼艺彩纷呈,陶冶孩子审美的情趣。四楼群星璀璨,张扬了孩子独特的个性。
纵向为三大板块:
东侧楼梯:以‚读书、做人、求真‛为主题,书法家的珍贵墨迹,古朴的色调,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濡染智慧,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
西侧楼梯:以传承国学文化精髓为主题,《三字经》、《弟子规》、《劝学》、《师说》。端品行、重学问。让古典、人文的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流淌出来。正厅楼梯:以哲理名言及故事为主题,每个装饰都蕴涵着一个哲学,每一门哲学都是一个激励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5、特色建设
科技特色所开启的阳光通道,让我们看到了共同特色教育的无限风光。学校逐步实现了‚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个个有特长‛的地区特色优势。师生在各种比赛中硕果累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提高,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了 ‚硬笔书法大赛‛、‚花样年华‛科技艺术节、‚纸鸢节‛、成立了‚花儿‛小记者团、‚迎奥运,阳光体育‘舞林’大会‛、‚让红领巾飘扬‛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远景展望
根据共同小学的以上实际情况,特制订远景规划如下: 1.办学规模
预计本为六个年组,教学班保持为26个,学生1100人左右,教师90人左右。
2.创建目标
2014年 创建区管理好学校。2015年 创建鞍山市课改先进学校。2016年 创建市级素质教学示范学校。3.校园建设改造目标(1)完成操场改造工程。
(2)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争取班级教室接通校园网络,普及信息化教学。
4.学校管理工作
(1)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分工详细的共同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评价方案细则。
(2)形成规范的师生行为和文明的校园氛围。5.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1)建设一支素质高超、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3)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4)巩固科技航模办学特色,增强品牌立校的力度。6.方法措施(1)总体思路
在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总体提升共同小学的办学质量。
办学宗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校 风:诚实、守信、勤奋、创新 师 风:民主、务实、求精、创新 学 风:自主、善学、虚心、求真(2)具体措施
A.建一流设施:完善校园网络建建设,班班通网络;争取教师办公室人手一台电脑;进一步搞好校园绿化。B.抓一流管理:强化制度管理,-收集、整理、吸取成功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细化《共同小学管理规范》,稳步推进‚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以及绩效工资‛;构建科学管理、评价体系,公平、公开、公正评价每一位教师;增加创收,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少先大队部的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
C.争一流质量: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到2015年学校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达100%,实现‚小学教师大专化‛。现有研究生毕业8人、本科毕业率43人,二者占教师总数的占63.8%。预计到2015年,研究生毕业12人,本科毕业59人,二者占教师总数的比率约为88.8%。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实施校园名师工程,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学校现有市区级骨干教师17人,争取到2015年拥有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区级骨干教师25人以上,百分比从现在的占专任教师的27%左右再提高10个百分点,增加到37%左右。
D.提高学生质量:五育并举,德育先导,建立学生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六会‛: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学生科技及艺术特长的培养力度。相信我们同舟共济,共同人一定会在不懈探索中续写新的辉煌。
鞍山市铁西区共同小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篇6
(一)不断端正办学思想,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鲜明、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指南。随着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学校进一步明确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不断端正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提高的质量关,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实现学生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
我们在办学实践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大胆创新,构建特色管理机制,形成在管理中强化责任意识、在用人制度中强化竞争意识,在工作考核中强化质量意识,在部门协作中强化团队意识,在教研、科研工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育人意识的观念。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践行办学理念的“引领者”
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在工作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建设,加强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创实绩、树正气,是一个理念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
(1)加强理论学习本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一次学习,有计划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文件精神,学习科学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著。同时,班子成员分别到省教院、市、区党校参加了岗位培训,并通过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办学思想,提高管理水平。除了加强理论修养外,班子成员以追求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立身处世。
(2)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建立了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奖惩条例等,并健全了行政工作职责及考评细则、教职工工作综合评估细则、写字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在书法艺术教育工作中,为提升教师书法艺术修养,学校常年特聘书法专家进行指导,并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向专家求教两次,完成写字作业四本或毛边纸练习三百六十字。同时,为进一步落实该项工作,学校将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规范学生作业书写、辅导学生参加有关竞赛等内容纳入写字综合考评,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加强作风建设我们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设立校长信箱等形式,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我们提倡“群言堂”,充分激发班子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工作创造性,对于出现的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搞好人主义,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制度上分,关系上合。学校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例会,会议内容除研讨学校工作以外,还有目的、有重点的以会代训、以会代培,要求全体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师生发展服好务,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召人、带动人;强调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达成学校管理的任何漏洞都与干部的失责不无关系,责任感强的干部才会“有所作为”的共识。于是,每年工会都组织教师以“有所作为”的评价标准对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干部的奖金也要与工作实绩挂钩。
(4)加强廉政建设学校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三不准三不图”(不准公款配备通讯工具、不准公款吃喝、不准用公款旅游,不图名利、不图吃喝玩、不图个人仕途升迁)。班子成员争先将工资晋升指标、评先指标让给一线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一起利用工作职权为己谋利的事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多年来,学校以强化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实行教师聘任制为机制,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崇高师德;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努力培养了一支敬业乐道、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努力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以“学习”作为最大、最长久的福利,采取“引进、走出”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校园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教学设施,对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打造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良好育人环境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向校内挖掘潜力,构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底蕴丰厚的人文环境。
(四)、全面贯彻方针,促进和谐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和谐的、民主的。几年来,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1、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形成德育内容系列,促进学生劳动、创造、环境意识和科学、进取精神及民主法制观念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动手、自我保护能力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工作网络;创新德育工作新途径,以认知为基础,落实德育内容,以规范训练为手段,强化知行内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升华教育效果。
2、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科课程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先后开设了《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交际》、《养成教育》、《书法艺术》等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素养;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坚持科研兴校,为师生发展搭建平台。
3.加强体卫艺学科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条例》,保证“两操”、“两课”的时间与质量,每年除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以外,还定期组织“三跳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及两操比赛,坚持开展
田径训练、毽球训练、足球训练,每天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班级个性的“阳光一小时”活动。
学校将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体质检查与测试,坚持开展“青春期卫生”、“季节性防病治病”等教育活动,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办好卫生宣传橱窗,坚持做好卫生评比工作,多次被评为“卫生先进单位”。
学校开齐、开足了音乐、美术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市区级艺术小人才辈出。
五、发展思路:
加强学习,提升办学理念
①.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大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国家、社会、时代赋予我们学校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责无旁贷的完成好这一重任。
②.素质教育是人文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是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重构建,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立足于社会之生存,又要使其在人格修养、艺术修养、科学素质和民主精神得以和谐发展、不断升华。
③、在学校工作中, 坚持“以人为本”要强调两个层面: “以生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以师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调动和发挥老师积极性,坚持确立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师与生共同发展。
2、落实办学理念,实践“和谐发展”教育
六、实施方案
(一)德育创新:生活育德,彰显有效性。
具体措施:
1、加强少先队建设,突显学生的自我教育。
2、实施生命教育,突显德育的科学性。
3、拓展多种德育的渠道,突显德育的渗透性。
(1)抓“教书育人”。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德育工作,做到课外有心育人,课内有机渗透。努力挖掘本学期内在的德育因素,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2)抓“常规育人”。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高标准,严要求来教育学生,从管理中提高教育质量。
(3)抓“环境育人”。一是要办好学校板报、班级板报、橱窗、广播,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造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好家长会,坚持家访制度。
(4)抓“活动育人”。主要通过校园文化节(校园艺术节、数学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
4、建立班主任档案、校级德育年会制度。
进一步探索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班主任档案,完善班主任工作管理。鼓励教师开展德育研究,积累德育工作经验,反思德育工作得失,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定期评选优秀德育论文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交流校班主任论文,评选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形成激励机制。
何官镇张高小学
2010.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何官镇张高小学
工信部“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篇7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刻把握“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 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应用综合优势,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 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 不断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 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二) 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应用, 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创新力量, 带动技术和模式创新, 不断培育新兴业态和产业新增长点。
坚持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 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 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环节渗透, 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
坚持开放共享。巩固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 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 提高配置效率, 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坚持安全有序。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夯实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 健全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 完善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 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三) 总体目标。到2018年,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培育新型能力的重要途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工业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培育一批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初步成为支撑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 形成一批可推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二、主要行动
(一)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到2018年, 形成一套完整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100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5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6 0 0 0 0 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
2. 行动内容。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 完善贯标评定线上线下协同工作平台,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宣贯培训和监督管理, 建立贯标质量保障体系, 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 加快形成市场化采信机制。
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新型能力。依托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 鼓励地方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 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分行业、分领域遴选一批贯标企业, 组织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组织, 总结提炼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 开展示范推广, 引导企业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 培育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新型能力。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指导各地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整合信息技术、工业和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资源, 加强两化融合领域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研究制定两化融合标准路线图, 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重点突破的原则, 研究制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控系统、生产性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标准, 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细分领域标准, 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符合性评估工作。
(二) 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
1. 行动目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 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18年, 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 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 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2. 行动内容。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明确阶段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制定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明确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重点行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领域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实施路线图。制定发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建设指南, 开展标准试验验证及在典型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围绕量大面广中小企业核心装备、关键工序智能化改造的共性问题, 支持地方主管部门、协会联盟、研究院所分行业制定装备智能化改造路线图, 明确阶段性目标、重点、路径、方法。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 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创新发展。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 继续组织“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2015-2020年) 》, 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 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示范。制定《智能硬件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推动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等新型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持续推进国家智慧家庭应用示范基地创建。
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核心, 聚焦制造关键环节, 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 遴选一批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制造新模式领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企业, 不断提炼和总结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开展行业示范和应用推广。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开展智能园区试点示范, 培育一批智能园区。
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部署。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 明确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路径。加快基于IPv6、工业以太网、泛在无线、软件定义网络 (SDN) 、5G及工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部署。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建设。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在工厂无线应用、标识解析、工业以太网、IPv6应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三) 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
1. 行动目标。互联网广泛融入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 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 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到2018年, 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等新模式, 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和众创空间示范平台, 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
2. 行动内容。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引导消费电子、家电、制鞋、服装等制造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 充分对接用户需求,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众包、众创等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航空、船舶、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 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模式。支持大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 鼓励地方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开源社区等新兴众创空间, 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载体。
发展新型生产制造方式。组织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 推动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推动互联网应用从销售环节向生产制造全过程拓展, 鼓励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能力, 形成基于网络、数据驱动的线下资源线上配置的新型生产方式。
打造服务产业转型的平台经济。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 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业云平台。组织开展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 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测试验证等资源的开放共享, 打造工业云生态系统。开展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 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业务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 培育一批工业电子商务示范区、平台和企业。支持制造龙头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 深化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 发展直销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
加快开发和应用工业大数据。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路线图, 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支持开发一批面向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产品, 推动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 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依托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数据密集型产业集聚区, 建设一批工业大数据行业平台和服务示范基地。
(四)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重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水平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显著提升, 工控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8年, 国内工业软件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形成一批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验证平台, 培育20余家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2. 行动内容。推进信息物理系统 (CPS) 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信息物理系统 (CPS) 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参考模型、功能架构、数据和数据链等基础关键标准。支持工业软件企业, 攻关解决物理仿真、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系统自治等关键技术, 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 (CAD/CAE) 、制造执行系统 (MES)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LM)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 等工业软硬件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支持研发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开发工具、知识库、组件库等通用开发平台, 推动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业网络、工控安全系统、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 增强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系统解决方案研发能力。
开展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和试点示范。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大型企业, 围绕重点行业, 建立行业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测试验证平台, 构建具有信息物理系统 (CPS) 综合验证能力的试验床, 开展关键技术、网络、平台、应用环境的兼容适配、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测试验证。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信息物理系统 (CPS) 安全测试评估平台, 测试评估信息物理系统 (CPS) 关键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工业网络等的安全性能。面向航空、汽车、电子、石化等重点行业, 组织开展信息物理系统 (CPS) 应用示范。
提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建立协作机制, 开展设计工具、生产装备、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智能芯片及工业控制设备等协同攻关和应用示范, 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加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工业信息系统和产品安全审查制度, 完善工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制定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报送发布管理办法, 开展重点领域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支持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工业信息系统安全实验室, 优先支持工业控制产品与系统信息安全仿真测试、监测预警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培育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
(五)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
1. 行动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持续深入推进, 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水平和两化融合能力不断提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不断改善。到2018年, 建成一批面向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不断提高小微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能力。
2. 行动内容。完善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 实现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鼓励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打造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 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开展合作, 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以租代建、支持核心业务发展的服务。探索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信用融资等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和新渠道。
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加强工业云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建设, 提供面向小微企业的在线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分析等软件应用服务。支持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实施专项计划为小微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 推动小微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扩宽营销渠道、改进产品服务。
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建设一批智慧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提供面向创业者和小微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基础设施、软件支撑、网络安全、数据存储等服务。支持构建“创客中国”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举办创客大赛。依托各类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等服务机构, 广泛开展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和产品展示、应用推广活动。
(六)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
1. 行动目标。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支撑能力。到2018年, 建成一批全光纤网络城市, 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乡村, 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 直辖市、省会主要城市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30Mbps。
2. 行动内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4G网络建设发展, 加大5G研发力度。实施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缩小数字鸿沟。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引导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化布局, 推动数据中心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升级互联网架构, 推进互联网基础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开展以5G为重点的国际移动通信 (IMT) 频率规划研究, 以及智能交通频谱规划研究和技术试验。引导互联网企业优化网站设计、加大带宽配置, 实现互联网信源高速接入, 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加强对互联网新业务分类指导, 建立健全备案管理、综合评估等制度。完善互联网市场竞争管理规范, 落实信息网络实名登记要求, 推进网站、域名、IP地址真实身份注册。健全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体系和标准, 督促企业落实分类分级保护要求。强化互联网网络性能监测手段, 加强部省两级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动、配合做好网络安全法、电信法、无线电管理条例 (修订)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修订) 等法律法规立法。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标准, 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指导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 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建立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报告和用户通知制度。持续开展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治理, 完善恶意程序处置机制。组织开展电信和互联网领域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 指导督促企业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创新。
(七) 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1. 行动目标。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围绕“互联网+”行动的软硬件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到2018年, 高性能计算、海量存储系统、网络通信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领先企业, 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建成。
2. 行动内容。突破核心技术和产品。制定集成电路重点领域发展路线和实施路径, 构建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通用基础软硬件平台。研究制定传感器发展战略, 明确核心传感器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模式。加强可编程控制系统 (PLC) 、工控计算机、工业网络设备、安全防护产品攻关, 支持高集成度低功耗芯片、底层软件、传感互联、自组网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实施“芯火”计划, 开发自动化测试工具集和跨平台应用开发工具系统, 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应用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核心芯片产业化。推动基于互联网的视听节目服务、智慧家庭服务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互联网电视接收设备、智能音响、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消费终端产品研发创新。
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基础软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加快新兴领域基础控制及应用软件发展。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 发展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及实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 提升设计、仿真、管理、控制类工业软件的国产化率和应用水平。推进智能语音和新型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规模商用。研制和推广应用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ITSS) 。
构建安全可靠产业生态体系。以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为抓手, 构建安全可靠核心信息设备综合验证、集成测试、系统评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支持面向互联网的智能可穿戴、智慧家庭、智能音响、智能车载、智慧健康、智能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突破, 加强硬件样机设计平台、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安全可靠服务器、存储系统、桌面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终端产品、基础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推广。
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支撑能力。以云计算创新试点城市为重点, 开展面向行业、区域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 建设智能制造公共云服务平台, 加强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共建共享, 提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推动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部门合作、部省合作, 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把推进“互联网+”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加强整体规划和布局, 分步骤组织实施各项行动计划。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和跟踪评价, 充分调动地方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各地要加强对本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和组织保障, 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 改革体制机制
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法规、监管制度、技术标准、安全防范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工作, 健全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提升互联网空间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电信业务市场开放, 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和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开放试点等相关工作, 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进一步进入电信业, 提升宽带市场的有序开放和服务水平。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 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标准、营造政策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三) 创新财税支持
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 整合各类资源, 优化资金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 加大对“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跨界、融合、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享受软件产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四) 创新人才培养
编制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 加强人才发展分类指导。围绕“互联网+”发展需求, 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一批面向“互联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实训基地, 培育一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人才。调整完善部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引导部属高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工信慕课平台”。加快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
(五) 加强国际合作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 篇8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推荐阅读:
2022学校三年发展规划05-25
足球特色学校发展三年规划08-12
民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08-02
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07-30
冯庙中心学校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07-15
关于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实施方案08-23
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三年发展规划09-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06-02
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发展06-29
教师发展学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