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考试题

2024-09-25

西方音乐史考试题(共8篇)

西方音乐史考试题 篇1

西方音乐史习题库(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

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单声部);采用(托洛斯体系(调式))调式;用(希腊字母、符号两种方式)记谱。

2、古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称(荷马史诗),当时弹唱史诗的人称(行吟诗人)。

3、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4、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中)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奥尔加农)。

5、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奥尔加农)、(迪斯康特)、(孔杜克图斯)、(经文歌)。

6、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游吟诗人),在德国称为(恋诗歌手)。

7、人们习惯以(新艺术)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当时意大利兴起的世俗音乐体裁主要有(牧歌)、(巴拉塔)、(狩猎歌)。

8、文艺复兴时期声乐的主要体裁有(牧歌)、(尚松)、(利德)、(比良西科)等。

9、文艺复兴发源于北方的(勃艮第地区),即今日的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地。音乐史上称为(勃艮第)乐派。

10、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由(马丁.路德)发起。

11、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帕莱斯特里纳)、(托马斯.路易斯.维托利亚)、(加布里埃利叔侄),其中威尼斯乐派成功培育出(宏伟壮观)的音乐风格。12、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有(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

1、(数字低音)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

2、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 歌剧(《尤丽狄茜》),取材于希腊神话。

3、巴罗克时期的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德国阿列曼德)、(法国库朗特)、(西班牙萨拉班德)、(英国吉格)。

4、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它同歌剧一样,产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

5、歌剧的结构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维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即由(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队)(舞蹈)五部分综合在一起。

6、那不勒斯歌剧的突出特点是注重(美声主调风格),使用了(反始咏叹调A BA),使声乐独唱技巧达到了高峰,缺点是(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这个歌剧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斯卡拉蒂),他创立了歌剧序曲(意大利式序曲),序曲的顺序是(快、慢、快)。

7、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四季》),分春、夏、秋、冬四个乐章。

8、在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中,(合唱)是戏剧的中心,具有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他创作了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

9、巴赫创作了管风琴作品(幻想曲与赋格G大调、g小调、a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d小调、F大调),古钢琴作品(两集《平均律钢琴曲集》),器乐合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 6首),受难乐(《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复调艺术的两部伟大精品(《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

1、在古典主义早期,德国作曲家(格鲁克)针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弊病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他创作了著名的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2、古典主义早期,独奏奏鸣曲的代表作曲家是德国作曲家(W·F·巴赫)、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

3、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4、莫扎特创作了优秀的歌剧作品(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唐.爵凡尼),他还将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双呈示部)和(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

5、贝多芬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在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他 用(谐谑曲)取代了宫廷气质的小步舞曲。

6、贝多芬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其中较著名的有(第8号“悲怆”)、(23号《热情》)、(14号《月光》)、(17首“暴风雨)、(第21首“黎明”)。

7、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与贝多芬的(奏鸣曲)被称作音乐史上的“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

二、名词解释:

1、格里高利圣咏——天主教音乐,由公元6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而命名。他将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选择、整理成一册《唱经歌集》(圣咏),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

2、数字低音——又称通奏低音,一种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的乐谱低音声部写上明确的音,并标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

3、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4、康塔塔 :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类似于清唱剧的声乐套曲。

5、奏鸣曲:指一种大型的套曲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结构通常是由以快板的奏鸣曲式为第一乐章的三个乐章构成,第二乐章是慢板的歌谣风的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又是快板的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所构成。

6、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7、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是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8、交响曲:由歌剧序曲发展而来。通常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的小步舞曲(贝多芬改为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的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

9、协奏曲:以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相竞奏,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三、问答题:

1、简答《荷马史诗》所记录的内容?

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又译《奥德修纪》。记载了古希腊的歌曲、歌手和乐器。是由叙事诗和短歌结合而成的巨著,传说是盲诗人荷马边弹琴边吟唱的即兴创作。

两部史诗都是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记录了早期希腊阿卡亚人远征特洛伊的事件。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军事斗争、社会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风貌和道德观念等等。

2、格里高利圣咏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演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3、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区别

1、声乐:世俗歌曲是一种单音音乐,即兴成分很浓,常常有乐器伴奏;宗教声乐许多是多声复调音乐。

2、世俗音乐的歌词采用押韵的诗,并多用地方语言,宗教音乐的词则是散文式的,多用拉丁文。

3、世俗音乐多采用分节歌或主、副歌形式;宗教音乐形式多样。

4、世俗音乐在调式上多采用伊奥利亚和爱奥尼亚调式;宗教音乐采用十二种调式。

5、世俗音乐的器乐已经产生,不仅用于声乐、舞蹈的伴奏,也用于演奏各种器乐曲;而宗教音乐主要是声乐。13世纪以后,除了管风琴以外,一切乐器都被禁止使用。

4、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出现了哪些新发展?

1,文艺复兴的音乐虽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但仍然与宗教保持密切联系。2,三、六度作为协和音程被广泛接受,为音乐带来更加丰满的和声效果,但获得高度发展的复调对位风格依旧占据主导。

3,注重旋律对歌词内容的表达,如“绘词法”的出现。4,16世纪,器乐开始摆脱对声乐的依附,以明确的方式进入历史记载但复调声乐的发展仍是这一时期的重心。

5、复调音乐在十六世纪已发展到黄金时代。音乐理论在这时期也趋向成熟:大小调的调性体系已基本确立;

6、和声的功能体系也正在萌芽和发展中;记谱法已由字母法和符号法转为二线谱、四线谱直至五线谱;

7、器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烈;乐器的发展也逐步加快了步伐。

8、世俗音乐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形式。一些富有个性的作曲家如帕勒斯蒂里那、拉索、兰迪尼、杜费和蒙特威尔第等人进行着卓越的音乐活动。他们的创作充满着新音乐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5、简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音乐语言织体仍以复调为主,是由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的时期,“通奏低音”是载体;完成了调式体系向调性体系的过渡,和弦已主要围绕主、属、下属为中心进行;拉莫的著作对大小调体系做了理论的论述和总结;巴赫在实践上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声乐与器乐音乐风格有了区别,出现了专门为器乐创作的作品;歌剧的诞生,使声乐的“美声唱法”技巧达到了顶峰;演奏的即兴兴趣使演奏器乐的技巧有了高度的发展; “曲式”概念有所进步,乐曲中追求变化、对比和一定的逻辑关系;音乐技术上出现“符号性的音乐语言”特点;音乐家趋向专业化,创作与再创作分离;巴洛克时期是意大利音乐称霸的时期,直至18世纪中叶,意大利音乐在欧洲的最高权威地位开始衰落。

6、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特征?

亨德尔的23 部清唱剧是他创作中最有价值最珍贵的部分。采用大众熟悉的圣经作为清唱剧的题材,直接引用其中的段落、词句,配上合唱、领唱,赋予清唱剧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使其具有前所未有的英雄性和史诗性。

亨德尔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独唱、合唱组成,歌词全用英文(首创)。

戏剧的中心是合唱,他创造性的运用合唱表现人民群众,表现强大的集体感情,作为整体结构的支柱,来参与、评论、叙述故事的发展。

7、巴赫的创作特征及历史贡献?

巴赫的作品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体裁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的作品数量浩如烟海且具有极高价值,主题简洁而富于个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音乐技巧异常完美,成为后来西方音乐的一个取之不尽的伟大源泉。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48首中几乎每一首前奏曲都有明确的技术训练的目的,出于要解决演奏上的某个技巧,而每一首赋格曲都有鲜明的音乐个性,有的是歌唱性的优美旋律,有的表现忧伤、悲痛,有的主题富有动力,节奏生动活跃等等。

曲集是键盘艺术的经典,技巧上无与伦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是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与后来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新约全书》”交相辉映。

8、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内容?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他提出: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绝不应为了毫无意义的歌唱技巧的炫耀而妨碍剧情的发展,把那些打断情节的、多余的装饰统统去掉。他加强了宣叙调的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恢复了歌剧中合唱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把乐队的每个声部都记写得很清楚,代替了“数字低音”的写法。

认为舞蹈的表演必须要与剧情、人物和情感相符合一致,要与剧情发展有密切联系,不再为炫耀场景而随意添加。认为歌剧的序曲应该来暗示剧情,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要展现的剧情性质,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他的歌剧是音乐与戏剧高度综合统一的歌剧作品。

9、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有什么区别?

要点一:奏鸣曲是指一种大型的套曲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

要点二: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含出现在不同调性上的主部和副部,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鲜明对比的主题陈述出来,就象戏剧中的第一幕揭示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一样。展开部运用各种手法把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加以变化发展,显示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好比戏剧中积极展开着戏剧情节的第二幕。再现部则在调性归于统一的新的水平上,重现呈示部中的主题,有于戏剧的最后一幕,表现矛盾的基本统一与解 决。

10、谈谈海顿音乐创作的主要创作风格及贡献?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他后期的交响乐、室内乐创作在风格上、手法上具有维也纳乐派的精髓特点。他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中表达了明朗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情绪,音乐洋溢着健康、明朗和幽默、轻松的气息。清新朴素的旋律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到高级的交响乐中,表现出他创作的大胆和思想上的开放,也因此构成了他的音乐风格。

他最终完成、巩固了交响乐这种体裁形式;完成了交响套曲的结构,为维也纳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莫扎特在歌剧领域的创作特征?

要点:

1、歌剧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创作领域,毕生所作的20余部歌剧包含了各种体裁类型;

要点

2、序曲简练、个性化,在性格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联系;要点

3、运用不同风格的咏叹调加强了戏剧人物的性格刻画;同时他在歌剧创作中强调了对重唱的运用。要点

4、将交响乐式的发展原则运用到歌剧创作中的主题材料的发展方面、歌剧的调性布局以及戏剧的逻辑发展等方面,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创作中的作用。

12、贝多芬在交响曲领域的历史贡献?

扩展了交响曲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9部交响曲好似一篇英雄生活的大型交响史诗,通过多种角度对英雄进行形象的刻画。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 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加强了各乐章之间的统一发展性;扩大了副部和尾声的结构及其意义,使尾声几乎成为了第二个展开部。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离调变音体系,成为贝多芬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及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将谐谑曲的音乐带进了交响曲体裁,代替了原来的小步舞曲,加强了第三乐章的表现力。

13、谈谈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创作风格

1,海顿与莫扎特的早期创作都受华丽风格和感伤主义的影响,但成熟时期的作品丢弃了这些贵族趣味,转向更加精练、朴实、亲切的音乐风格。2,古典乐派 进一步确立前古典时期发展的器乐体裁和奏鸣曲式结构,使音乐表现要素中的二元对比冲突更加深化。3,莫扎特的歌剧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德国民族歌剧推向了顶峰,并开创出喜剧性与严肃性交融互补的新式风格。4,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承载着更广阔的社会与精神内涵,还将古典主义的所有风格、形式扩展到极限,最终溢出了古典主义的容器,预示了浪漫主义大潮的来临。

探索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必须从具体的创作手法入手,如曲式结构、主题发展原则、旋律特性、调性和声、乐器音色等方面。(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

1、韦伯的歌剧最大贡献在于反映出了德国的民族气质,他创作的歌剧(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2、“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中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3、小型钢琴体裁“无词歌”由(门德尔松)首创,包括6卷48首小曲,带标题的如(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等,大多数没有标题。

4、舒曼创作有多首钢琴套曲,这些作品把一首首钢琴小品按照一定的构思组合成套,并冠以各种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蝴蝶)、(童年情景)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4、舒曼创作有多首钢琴套曲,这些作品把一首首钢琴小品按照一定的构思组合成套,并冠以各种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蝴蝶)、(童年情景)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5、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的作者(门德尔松),国籍是(德国);歌剧卡门的曲作者是(比才)、国籍是(法国)。

6、瓦格纳首创了(乐剧)体裁,其题材、具体风格手法都与传统歌剧区别开来,代表作有(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等。

7、(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广为流传、颇具代表性的圆舞曲有(兰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故事)等。

8、交响曲(幻想交响曲)不仅有大标題,每一个乐章还都冠以小标题和详细的文字解说,其中用“固定乐思”来代表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乐曲每个乐章中多次 变化重复出现,由作曲家(柏辽兹)创作。

9、歌剧(卡门)是比才最重要、最成熟的作品,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歌剧或悲剧性的喜剧。

10、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意大利集中体现在歌剧方面。其中罗西尼创作了优秀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正歌剧(威廉.退尔);贝里尼创作有(《诺尔玛》)等;唐尼采第创作有(爱的甘醇)等;威尔第的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

11、“钢琴诗人”(肖邦)的许多创作都具有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其中58首(马祖卡舞曲)是他的创作中和波兰民间音乐联系最密切的体裁;19首(波罗涅兹舞曲)最强烈地体现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他的练习曲也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代表作如(c小调“革命”练习曲)。

12、交响诗往往表现了一定的意境、情感、哲理,(单)乐章,由作曲家(李斯特)首创,他的交响诗代表作如(前奏曲)、(塔索)、(普罗米修斯)。

13、(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歌剧;此外还创作有歌剧(伊凡.苏萨宁)、管弦乐作品(卡玛琳斯卡亚幻想曲)。

14、强力集团的五位作曲家分别是(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包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5、将具体描写图画的10首分曲连成一个不间断演奏的整体,以一段代表作曲家参观画展的“漫步”的主题作为引子和乐章间的连接,这部作品是(图画展览会),由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

16、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在阅读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后有感而作了(舍赫拉查达),包括四个乐章。

17、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黑桃皇后)、(叶莆根尼.奥列金),舞剧(天鹅湖)、(鱼美人)、(胡桃夹子)。

18、(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他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创作有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生动地描写了河流两岸的秀美风光、人民的风俗生活。

19、表达了作曲家作为一个捷克人身在美国的种种印象和感受的一部作品是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交响曲.自新大陆),此外他创作的最著名的一部歌剧是(水仙女)。

20、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西贝柳斯)的很多作品都贯穿着芬兰民族雄浑、粗犷、豪放的气质,充满了史诗的气魄,他的代表作(交响诗.芬兰颂)是芬兰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

21、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德彪西)创作有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等,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交响素描(大海)、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2、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因配器精致、富有光彩被誉为“二十世纪的管弦乐色彩大师”,他创作有管弦乐作品(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钢琴作品(水之嬉戏)。

23、马勒创作有(10)部交响曲,其中作品(第八交响曲)构思宏伟、乐队规模巨大,号称“千人交响曲”。另有作品(大地之歌)以中国唐诗为歌词,表现了深邃的哲学构思。

24、普契尼歌剧的优秀歌剧作品有(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多特)。

二、名词解释

1、钢琴小品:为钢琴而作的短小乐曲。把抒情的和戏剧性的情绪安排在一个紧密的结构里,常用短小的二部、三部曲式。如无词歌、音乐瞬间。

2、艺术歌曲: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歌曲。①所采用的歌词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诗篇;②力求曲调与诗歌的丝丝入扣、水乳交融;③伴奏在乐曲的总体结构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④为指定的声部而写作;⑤在公开或小范围的音乐会上演出。

3、交响诗:一种自由形式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4、标题音乐:是带有文学或图画联想的器乐作品,标题音乐强调描绘性的因素,推动作曲家努力表现具体的情感,并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直接联系。

5、狂想曲: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19世纪初形成器乐体裁。

6、即兴曲:出现在19世纪初,音乐格调具有即兴创作性质的乐曲,常采用变奏曲、单三部、复三部等规范化的形式。

7、随想曲:泛指各种自由形式的乐曲,不受主题约束,作者可以任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

8、幻想曲:根据作曲家的想象自由发挥,不拘一格。

9、圆舞曲:音乐性格华丽、活泼、优雅,速度较快,常是小快板,三拍子的节奏很有弹性,有着强烈的节奏和快速的旋转感的舞曲。

三、问答题

1、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特征?

答:(1)工业革命促进了乐器的制作与改革;(2)专业艺术学校培养了大批的音乐家、演奏家;(3)音乐的充满个人情感的热力与表现 ,出现了标题音乐;(4)对大自然的景物描绘越来越多,而且大多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5)强调带有民族特点和民族的内容;(6)音乐体裁和各种表现手法各具特色,体裁多样化:如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音乐会练习曲、无词歌以及各种富有民间特点的舞曲等;(7)音乐中异国情调的显现„.2、列举浪漫时期作有艺术歌曲的作曲家5位,并简要描述其创作特征和各列一首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答:(舒柏特)魔王,(舒曼)两个禁卫兵,(勃拉)摇篮曲,(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李斯特)萝蕾莱。

舒柏特:歌曲结构服从于诗词的多样性,旋律如民歌般简单朴素、如诗词朗诵调那样上口。和声表现细腻,使用大小调与大、小调性的转换对比。钢琴伴奏织体起烘托情境和气氛的作用,与声乐部分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舒曼:简洁含蓄、意境深邃。钢琴伴奏部分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前奏、间奏和尾奏,用来描写诗的意境和表达歌曲的意犹未尽。旋律常常是由人声和钢琴平分秋色,有时甚至由钢琴独挡一面,奏出主要旋律。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具有更加引人入胜的表现力。

勃拉姆斯:节奏处理富有创造性,变化丰富、织体形式多样;具有古典个性的和声功能化范畴,常用的材料是和弦外音、变音和弦、远关系转调等。

门德尔松:音乐语言纯朴典雅,清新自然;以简洁精练的和声、严谨明晰的曲式、优美的旋律和甜蜜的音色取胜。

李斯特:音乐抒情、富于戏剧性、感情色彩浓厚并具有音诗和音画的效果。他的歌曲旋律兼具歌唱性和朗诵性;钢琴伴奏很少重复人声、织体多样,具有乐队化的效果;和声在调性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了色彩的表现作用。

3、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的歌剧咏叹调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罗西尼的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贝里尼歌剧的创造力最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旋律中。他的旋律减弱了罗西尼式的花腔,而是清丽柔婉、气息宽广悠长,纯朴舒展、自然流畅、委婉曲折,传达出人物细腻的感情,也显示出他的音乐特有的诗意、柔情。唐尼采蒂遵循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审美习惯,注重以美妙动听的旋律来抒发感情。

三位歌剧大师都继承了意大利音乐的抒情、优美、充满诗意的优良传统,擅长用美妙的旋律丰富人物内心情感和刻画人物性格。

4、谈谈十九世纪标题音乐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音乐历史的传统中,乐曲加“标题”的现象早已存在,尤其是贝多芬的交响曲、管弦乐序曲所包含的戏剧性内涵,以及歌剧这种综合艺术形式所带来的丰富想象力,包括与剧情越来越紧密相关的歌剧序曲等都可以说是“标题交响音乐”的前身,但真正带有浪漫精神的标题交响音乐和交响诗却是到19世纪30年代才兴盛起来,并且是在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作品中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李斯特在柏辽兹之后,以“交响诗”的形态给这种新需要以热情的响应。而且标题性的器乐作品不仅受到19世纪各民族乐派的支持,也在瓦格纳、理查德•斯特劳斯以及马勒那里得到不同的理解和发挥。

5、瓦格纳的“乐剧”创作特征?

答:瓦格纳把自己的歌剧称为“乐剧”。他认为,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目的,音乐只是手段。乐剧中诗的基础应是民间幻想出来的神话、传说,因为它们表现的是永恒与不朽。音乐形式不再像传统歌剧那样,采用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而应成为连续不断的整体;他发展了一种咏叙性的不穷尽的旋律。交响乐队是乐剧音乐统一的重要支柱,在交响性的音乐中主导动机象征着人物、情感、思想,而声乐旋律只是音乐织体中的一个声部。瓦格纳的半音和声不仅为音乐的连续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供了基础,而且把欧洲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6、比才歌剧的创作特征?

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现实主义题材得到深化,在歌剧音乐中,常常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为法国的民族歌剧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现实的道路!

7、威尔弟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答:威尔第坚持把歌剧作为一种人性的戏剧观念,在作品构思时,他首先重视的是以戏剧情节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强烈的热情。他的大多数歌剧依然遵循意大利传统的分曲式结构的写法,逐渐克服分曲割裂戏剧发展的弱点,探索更富有戏剧性地将分曲连贯起来的音乐方法。她是一位真正的意大利音乐家,以简洁、质朴的独唱旋律作为歌剧的主要表现手段,重唱与合唱成为歌剧戏剧表现的辅助手段。他提高了管弦乐队在歌剧中的作用,使之简洁而有效地积极参与剧情发展。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始终保持着率直、高尚和热烈的艺术个性气质,他提高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表现能力,他的许多成功剧目大大丰富了19世纪意大利歌剧舞台。

8、简要说说标题音乐的种类?

1)音乐会、歌剧序曲:与剧情内容结合紧密《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 《一八一二序曲》等; 2)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等; 3)标题交响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 《幻想交响曲》等; 4)交响诗:

《我的祖国》等。

9、请说说奥地利圆舞曲的结构特点?

奥地利圆舞曲由几首圆舞曲组成。以一段引子开始,引子旋律的音乐形象有一定的标题性并和依次出现的主要圆舞曲有联系,接着是五首(有时略有增减)圆舞曲,最后是一个结尾。结尾中往往再现第一首(或最主要的圆舞曲)。

10、格里格音乐作品风格?

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具有民主爱国思想。音乐创作植根于挪威民间音乐,并借鉴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格里格是一位抒情作曲家,尤以亲切活泼的小品最为擅长。音乐总是诗意盎然,清丽与神奇的粗犷相对比,歌曲热情洋溢。音乐民族性更多体现在和声方面,如 常用大小调交替、非和声音、在大音阶上升第四级、降第七级音。此外,往往加装饰及持续低音等。同时他也采用一些民间舞蹈的节奏。

格里格的创作影响深远。由于他的成就,使挪威及北欧的音乐开始在欧美流行,而他的创作又影响了国际上的一些作曲家,如美国的麦克道尔和英国的戴留斯等。

11、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特点?

有两个最鲜明的特征: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抒情性体现在旋律上,他是一位卓越的旋律大师,每一部作品的主题旋律都很鲜明,音调亲切自然、深情浓郁,真挚、热忱,注重对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富有难以言传的美和魅力。

戏剧性表现在他的创作中令人震惊的戏剧力量。他把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体验,把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形象地通过精致的音乐语言,化为爱与恨、光明与邪恶、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他的音乐具有强烈、震撼人心的戏剧力量。

12、请描述五人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是一个作曲家的集体,这个团体有五位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包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人们也称他们“五人团”。他们自己自称为“新俄罗斯乐派”。

五位作曲家都敬仰格林卡,立志继承和发扬他的优良传统;他们热爱俄罗斯民间音乐,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关注音乐与文学、戏剧、诗歌、美术的紧密联系,提倡音乐的标题性、思想性;喜好将异国和俄罗斯风情作对比描写,扩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五位作曲家除了在思想和创作上有上述共性之外,每个人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殊贡献。强力集团中在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是穆索尔斯基、包罗丁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3、请说说19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答:在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的许多音乐家虽然深受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实际上他们更倾向于创作本民族特色的音乐。随着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一种崭新的音乐乐派——民族乐派正是在这一历史环境中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

各国音乐家迫切要求摆脱外音乐的束缚,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民族音乐,相对独立的民族乐派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但由于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因此他们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1、创作直接采用本民族的民歌、舞蹈;

2、创作直接采用史诗、传说;

3、创作题材多是民族英雄、历史事件。

西方音乐史考试题 篇2

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方面组成:一是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培养学生用英语听说、阅读与写作西方音乐史的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西方音乐的发展演变过程, 对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重要音乐流派、代表性作曲家、以及经典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不同时代不同风格音乐的讲解、欣赏与分析, 培养学生赏析西方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艺术修养, 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1. 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如西方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史, 西方音乐理论及各种音乐体裁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主要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及其影响;

2. 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

响, 从音乐这一独特视角反映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人文精神的特征。

3. 音乐的表现手法与音乐审美方法。

如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音乐的构成要素及各种理论、流派等,

二、要始终坚持以音乐为本

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强化“以音乐为本”的教学观念, 把握音乐本体才是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的“硬道理”, 切实把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放在各阶段的音乐自身特点的分析与归纳。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极为丰富的感性知识, 对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品能够从直觉上去把握音乐, 既能够深入到音乐内部从微观上进行分析, 又能够从宏观上从史学、美学、社会思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今, 在大力提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高等教育中, 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和前沿阵地的高师音乐院系, 要培养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西方音乐十分敏感、热爱西方音乐文化的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 认识到《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的施教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稳步提高高师《西乐史》的教学与科研,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音乐发展的历史纷繁中, 在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乐谱和丰富的音响图画的编织中停驻, 去寻觅、去思忖、去感悟, 然后进行纯粹的感性体验之外的深层思考。

三、音乐技术分析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重要手段

在关于西方音乐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一般的程序都是该时期音乐总体的发展、音乐事件、音乐现象、政治史及其背景下的作曲家、该作曲家所属流派及风格特征、其成长的历程.主要作品及表现内容.其与同期其他作曲家的同异、其对后来的影响等等。客观地说, 这样的教学似乎是十分全面的, 也强调了音乐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音乐作品,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与介绍几乎完全停留在文字语言上, 而且主要是关于作品外围的介绍 (诸如时代背景/受何种因素影响/甚至一些佚事等) 。而几乎不渗透到该作品内容, 从而很少涉及构成该作品的音乐材料及其音乐语言的特征, 以及相继从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该有作曲家 (包括作曲家所隶属的流派) 的技术风格以及在技术风格上形成的美学观念。笔者认为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使学生真正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而这条主脉络是由许多作品联结起来的, 它们是对音乐史最准确、客观的了解, 而要对这些作品准确了解则必须进入到音乐作品的内部中去。当然对西方音乐史的掌握我们需要一种自上而下的历史认识, 但同时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科学而客观的认识, 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技术的认识方式, 在这种相互共同的认识过程中, 对西方音乐史的掌握和认识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音乐作品及音乐史的技术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基础,

音乐的技术包括许多因素, 如组成音乐的各种材料, 对各种音乐语言的运用及特点, 特别是和声、旋律及其展开、结构形式、织体等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 针对各种代表性的风格流派, 我们常用一些理论性的语言将之概括, 而很少进行实例分析:如浪漫派的奏鸣曲的展开部与维也纳古典派有什么不同, 后期浪漫派的和声语言有哪些特点;等等。因此可以对一些代表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必要的简单精辟的技术分析,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该流派或该作曲家的风格和特征作理论的阐述和总结, 在更具说服力的同时, 学生也更能完整、充分地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此外, 各流派或不同作曲家之间的差异或渊源关系通过对作品的具体比较分析, 也能使学生得到深刻而生动的理解。所以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

四、作曲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研究是学习西方音乐史的主线

作曲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研究仍然是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主要方面, 例如:钱仁平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音乐语言与潜在标题性》通过音乐分析并与肖斯塔科维奇先前的交响曲创作进行对照, 揭示了这部作品在音乐语言尤其是在整体结构方面的“总结性”特点, 以及作曲家通过对前人和自己音乐作品主题的摘引与融合, 来表达相应的潜在标题性的方法。

总的来说, 作为音乐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的研究仍吸引着大多学者的目光, 也是每位西方音乐史学者涉足最多的领域。就目前来看, 每位学者的研究范畴越来越明确化和专门化, 各有所长, 各有所专。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势头,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专的同时, 必然也面临着广度的局限, 因此, 在这方面我们自然地提出新的要求, 就是对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的研究群体的需求, 这也是时代的要求。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和作品研究主要涉及到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对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就是学习, 从而借鉴, 时代和学科自身的发展对我们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能应要求而动, 向“T”字型发展, 既广又深, 既博又专, 这样才可能真正将我们学科带出尴尬境地。

克罗奇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历史的态度对待西方音乐史这个艺术性问题。就音乐而言, 当音乐作品作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时, 由于“现时”的研究者不可能脱离“此时”的特定背景因素去理解“过去时”所创造的作品, 加之音乐“抽象”的特殊性, 因此, 我们对它的解释不可避免地较之其他艺术有着更多的主观色彩。伽达默尔认为音乐意义的丰富性正是通过现时与过去时之间的“时间间距”中理解者的再创造过程来实现的, 据此提出了“视界融合”的观点。即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 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 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 到达一种新的视界, 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和解释。毕竟。历史学解释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事件原因、结果的解释, 对于事件特质、特性的说明也同样必要:历史学家区别于他人的并不是他的对象——过去的事件, 而是他在处理自己对象时所持的态度和所采用的方法。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以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并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真地接受和理解音乐, 使其感染, 并影响他的身心。

参考文献

[1]. (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 《西方音乐史》, 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1996年版, 第37页.

[2].黄晓和, 《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 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 第91页.

[3].钱仁康, 《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6月.

[4].余志刚, 《西方音乐史纲》.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0年10月.

浅谈西方音乐史教学 篇3

关键词:西方 音乐史 教学

自20世纪20年代,国内开始对西方音乐史进行学习,并逐渐发展成为了高校的基础性课程。它主要讲述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全方位地展现出西方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截止到现在,它已发展有90余年的教学历史了。随着西方音乐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中,我国只有紧随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的设置

由于音乐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同,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上要有侧重点。比如表演专业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器乐的发展史;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音乐的名作赏析;对于作曲专业、演唱专业的学生,要侧重教授西方音乐谱曲、演唱及名作赏析。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可根据专业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材的选择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是我国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初期阶段,教材相对匮乏,各大院校均将张洪岛撰写的《欧洲音乐史》作为教材。在教学中,这本教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本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随之,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专业研究西方音乐史的书籍,其中冯志平撰写的《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前,这本书籍以教学知识和实际运用作为撰写理念,成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的专业教材,以提高我国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和内容

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堂学习知识面的扩大,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引领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准确地掌握每个时期的发展背景、主要流派、优秀音乐家以及经典曲目等知识,增强自身对西方名作的赏析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当前,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

主要包括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史、音乐理论的发展史、音乐家的艺术生涯、音乐作品的更新换代以及音乐体裁的发展史等诸多方面。

(2)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对其影响

从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出发,探究西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展现出西方的人文精神。

(3)西方音乐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能力

通过教授西方音乐史,传递出音乐的各种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音乐鉴赏的基础知识、音乐流派表现手法以及音乐的各种理论等内容。

根据我国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学要求来进行,多教授一些西方音乐的创作背景、西方音乐的特征点以及西方经典名作的鉴赏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的认识,体会到西方音乐作品中的精华,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由于音乐类学生的专业类型不同,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要懂得因材施教,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学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相对应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术语对学生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音乐知识接受的程度,可省略或增加教学内容,而不是降低学术含量,便于学生加以理解和掌握;将学术性内容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经典名作的赏析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借助多媒体教学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不断普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西方音乐史的教学方法可借助多媒体,将板书内容、音乐图案、音乐作品五线谱等内容表现出来,增加课堂的有趣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个音乐知识面时,可直接连接上最先进、最权威的学术网站,找出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启发教育

在音乐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音乐发展史作为主要内容,从中展现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文化以及人物。中外文化既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抓住中外相通的地方,采取启发教育的方式,对音乐类的学生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将西方音乐的现象和国内音乐的现象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便于加深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力,从而准确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所在,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音乐修养。

五、结语

音乐教学应以一种客观、合理、完整的教学方式,使音乐类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接受和理解音乐,积累相关的音乐经验,为以后的事业做好前提铺垫。因此,我国对西方音乐史进行教学,并不是为了培育出能熟练掌握音乐史知识的学习机器,而是为了培育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精髓和全世界的文化精髓的人才,从而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政宁.试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维度[J].黄河之声,2013,(10).

[2]隋欣.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视角拓宽[J].艺术评论,2013,(06).

[3]邓琦.关于“西方音乐史”教学改革的综合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12,(03).

西方音乐史 篇4

3.欧洲早起三大乐派:曼亥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其中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4.瓦格纳著名的作品有《漂泊的荷兰人》、《唐豪塞》、《纽伦堡的歌手》、《尼伯龙的戒指》。

5.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6.巴赫最主要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戈德堡组曲》。大型声乐作品《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7.最早的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早的歌剧产生于1600年《达夫尼》,最早的歌剧创作者叫:蒙特威尔第,最早的歌剧院建于威尼斯。

8.中世纪最突出的器乐是教堂的管风琴,弦乐器是:维奥尔。

9.亨德尔的著名作品有《弥赛亚》、《参孙》。

10.肖邦的钢琴创作题材:奏鸣曲、协奏曲、马祖卡、波罗乃兹、叙事曲、谐虐曲、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幻想曲。

11.李斯特是教育家、指挥家、钢琴家、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钟》。交响诗《塔索》。

12.威尔第的著名歌剧作品有《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13.格林卡的歌剧作品《为沙皇献身》、交响梦幻曲《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

14.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代表: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依穆索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5.捷克音乐之父 斯梅塔那。他的著名歌剧作品《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我的祖国》

16.柴科夫斯基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著名歌剧《黑桃皇后》

17.挪威音乐之父:格里格。他的名著作品《培尔金特组曲》。芬兰名族音乐家:西贝纽斯,他的著名作品《芬兰颂》

18.世界十大指挥家中有两名亚洲人:日本:小泽征尔。印度:祖宾梅塔。

19.欧洲最早开始文明的国家是希腊,著名史料有《伊利亚特》、《奥德赛》。这两部作品的统称为“荷马史诗“。

20.贝多芬的著名作品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

21.基督教《格里高利圣咏》复调的形式:康塔塔,奥尔加农。

西方音乐史论文 篇5

——以贝多芬交响曲浅析他三个时期音乐风格

以贝多芬交响曲浅析他三个时期音乐风格

摘要:贝多芬所处的时代属于古典主义时期,在那个时期,贝多芬的作品除了具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外还有属于他自己独有的一些音乐风格。他的音乐风格极富独创精神,他曾说过为了表现的需要,可以突破一切的形式。其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涉猎题材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最具贡献的属其英雄性、戏剧性、社会性的音乐构思。“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是贝多芬的名言。总的来说,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沿袭了海顿式的轻松愉悦的风格;中期:开始带有强烈个性并显示出其创作理念的艺术性、思想性、其创作内容可概况为黑暗-光明,斗争-胜利;晚期:创作技巧深奥,内容深刻,思想复杂。本文将以贝多芬的九部交响乐作品来浅析他三个时期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贝多芬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 三个时期 音乐风格

正文: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在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代表作主要有:《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和《爱格蒙特序曲》。而歌剧——《D大调庄严弥撒》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他极大的扩展了交响曲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题材。

贝多芬认为交响乐是向人类致词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期中最有名的属《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和《第九交响曲》了。并且人们普遍认为第五交响曲是交响乐的原型,它具有一部交响曲所具有的一切。第九交响曲奏出了贝多芬最后期的深刻音调,它的终曲中,由人声唱出了席勒那著名的《欢乐颂》,那是响彻云霄的时代预言。

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後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他的9部交响曲好似一篇英雄生活的大型交响史诗,通过多种角度对英雄进行形象的刻画。

早期(1792—1800)

《第一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1779-1800),Op.21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21。

《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伟大的一生中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 ——这是一部“充满了海顿和莫扎特一辈所特有的音 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海顿交响曲传统”的作品。因为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时期最重要的两位作曲家,贝多芬作为他们的后辈乃至学生,从他们两位的作品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这些前辈赋予的精粹也正集中表现在《第一交响曲》当中。这部交响曲创作于贝多芬的早期音乐创作时期,作为他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虽然不若之后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那么出色和风格独特鲜明,却也是一部很不错的创作。我专门去网上下载欣赏了一下这部作品,从这部交响曲的音乐风格来看,我觉得《第一交响曲》给人的第一感觉亲松柔和、幽默通俗,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主要分为四个乐章,从初始的柔和到之后的快板舞曲再到最后的柔和,这部交响曲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种很舒缓的感受。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不像他之后的曲子那么奔放有力。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对比,正可以显现出其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中期(1800—1815)

在这个时期,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带来了思想自由、个性发展和反对封建思想、反对宗教束缚的积极思想,这些新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啦贝多芬,在他这一时期的交响曲创作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中期,他主要创作了第二到第八交响曲。这七部伟大的作品及主要风格如下:

《第二交响曲》:整部作品洋溢着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对生活的渴望,有着一种接近浪漫主义的精神。在聆听后个人认为这部交响曲在思想性上已经超越了《第一交响曲》,变得更富有内涵和哲理。而在艺术性上,则依然稍稍带有莫扎特、海顿时期的影子,但属于贝多芬自己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在经历了死亡的阴影后,作曲家对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所以在独创性方面也显得越加个性化和大胆。总之我觉得,《第二交响曲》虽无出名的乐章和段落,也没有很大名气,但其将思想和旋律的冲突性融为一体,很能体现贝多芬坚韧的个性风范。

《第三交响曲“英雄”》:这是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最有名的一部了。这部乐曲是贝多芬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新时代的英雄——拿破仑的,后来由于拿破仑对革命的背叛让贝多芬把此曲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而我觉得这个主旨更符合这部曲子的风格,因为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可以聆听到贝多芬更为成熟的音乐风格,这部乐曲气魄恢宏如狂风疾雨般,呈现出热情澎湃的情感怒潮,并交织出在黑暗与绝望中疾呼的勇气与抗争,以及光辉荣耀的胜利。此交响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高杰作,同时也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开始迈入成熟的阶段,作品中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有热情与温柔,有愤怒与幽默,人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可藉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第四交响曲》:这是一部性格幽默,富于生活气息,有不少民间风格的交响曲,在这部轻快、明朗的交响曲中,充满着很多诗意情趣和微妙的细节,。它所呈现的气质是彻头彻底的平静,使我们得以看到灵魂经净化后的事物与影像,就像由高处俯瞰一样,清晰可辨,一目了然。整首乐曲优美轻快,虽然编制不大,却极其稳健雅致,充满著明朗快活的情调,是一首亲切自然的杰作。

《第五交响曲“命运”》:这可以说是他最集中精练,发展逻辑最清晰的作品了。当听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时,几乎每个人永远无法忘却。这段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我认为这个解释很形象也很贴切。这是我很是喜欢的一部部交响曲,因为它给我一种很有生命力、很积极向上不屈服于命运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这个时代几乎再也找不到的感觉了,其中所包含的那种不屈、顽强的精神是贝多芬所带给我们最大的震撼。所以,我觉得,在贝多芬音乐创作的中期时代,这部《命运交响曲》是最能代表其音乐风格的作品了。

《第六交响曲“田园”》:这部交响曲引领了19世纪标题交响曲的潮流。从这部交响曲中我可以感觉得到贝多芬所想表达的一种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体现了当时那个时期贝多芬以及整个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时代生活现状的间接体现。

《第七》和《第八》交响曲均完成于1812年,它们都有生气勃勃的舞蹈般的节奏。

从以上七部作品看来,贝多芬在他创作中期的音乐风格是多元化的,是不断成熟和富有开拓创新意味的,虽然这七部作品风格并不相似,但其中都有透露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坚强、向上的生活态度。特别是此时的贝多芬是失聪的,这对于一个作曲家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反而创作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这种精神与生活态度与他的音乐紧密相关,从他这一时期的音乐中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晚期(1815—1825)

《第九交响曲“合唱”》这是贝多芬晚期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了,也是他辉煌音乐人生的有一个高峰。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历经一生磨难后的一个人生感悟,体现了他晚期风格,也是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总结。

在这部交响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欢乐颂》。这个乐章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欢乐颂》使这部曲子得到了升华,使欣赏的人们得到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

我认为从这部交响曲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贝多芬创作晚期的一些音乐风格,比如在体裁方面,贝多芬打破了以往的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这

部作品还反映了他晚期音乐的风格,贝多芬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因为历经了漫长的一生,贝多芬的思想和感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也算是他一生的情感和阅历写照吧。

以上就是我从贝多芬所作的九部交响曲来浅析的他的三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此间从网上的资料,自己聆听他的九部交响曲得来了很多感想,我认为,贝多芬作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他作品的音乐风格来自于他的个人魅力和人生感悟,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所以才会有这么三个时期不同音乐风格的产生,而他的音乐历经时代的考验后依然那么让人为之震撼,他不愧为人类音乐史上的最优秀作曲家之一。

参考文献(资料):

[1]百度知道——“贝多芬 简介”、“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 篇6

“浪漫主义”一词的来源】Roma:罗马(神圣罗马帝国);Roman罗马人(骑士):Romance 罗马人讲述的浪漫故事;Romantic:罗曼蒂克,浪漫的,虚构的;Romanticism:浪漫主义,理想主义~ ·简述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治局势变幻频繁,思想领域百花齐放,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谁最先在文学领域提出浪漫主义纲领?他有哪些代表作?

1827年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提出浪漫主义纲领,反映了1830年革命前夕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雨果的重要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与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音乐有哪些特征?

与古典主义相比,浪漫主义的特征:古典,理性至上,浪漫,情感至上;古典,尊重现实,浪漫强调幻想,理想;古典崇尚共性,浪漫,突出个性,特色;古典讲究规则,浪漫追求新颖,追求自由;古典营造和谐,浪漫反映矛盾,反映冲突。

二·什么是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Art song),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一种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创作手法考究,情感表达细腻,内容与文学紧密相关的独唱性歌曲。

·简述艺术歌曲的特性/? 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通常是著名诗人的作品,有较强的文学性;曲调:富于抒情性和变化,精致细腻;伴奏:通常用钢琴,形式完美,艺术性强,与声部分同等重要。·艺术歌曲的种类?

分节歌,通体歌,变化通体歌。·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有哪些?

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马勒,理查·斯特劳斯。·什么是声乐套曲?谁是最早开创了声乐套曲的体裁?

由若干首歌曲组成一部作品,每首歌曲间内容互相联系,表达共同的主题与思想。最先开创声乐套曲的是贝多芬,代表作是《致远方的爱人》。

三·马勒的声乐作品与交响乐作品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马勒的声乐作品与交响作品有着互相渗透的关系。他的歌曲全部采用交响乐队伴奏,具有强烈的交响性,而他的交响作品大多都加入独唱,重唱,合唱等各种声乐形式。

·与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有怎样的特点?

作为浪漫主义后期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却与浪漫主义风格格格不入。他热衷于古典风格,忠实地继承古典主义传统,是贝多芬之后最具古典精神的作曲家。

·马勒根据中国唐诗创作的作品是什么?采用了哪几位诗人的诗歌?表达怎样的思想?

马勒的歌曲创作主要来源于诗歌:交响组歌《大地之歌》是根据中国唐代古诗而创作,采用了李白、孟浩然、王维等诗人的诗,表现了愤世嫉俗、孤傲超脱的思想,悲剧色彩很浓。

·舒曼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是什么?其采用了怎样的原则?有哪些代表作?

舒曼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是钢琴套曲。采用舒伯特声乐套曲的原则。代表作《童年情景》《森林情景》《狂欢节》等。·舒曼的声乐套曲有哪些?与舒伯特声乐套曲相比,又有哪些特征?

受舒伯特影响,舒曼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其中包括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与舒伯特相比,舒曼的声乐作品更有主观性,更含蓄,描绘心理更细致深刻,也有更强烈的诗意因素.钢琴部分独特效果,以完美手法让二者互相配合,衬托出色彩,更强调心理的刻画,其钢琴伴奏本身就是一首完美的钢琴曲~

四·何谓音乐会序曲?第一部真正意义的音乐会序曲是什么作品?

音乐会序曲是专为音乐会而作的管弦乐作品。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标题性音乐会序曲。·谁首创了标题交响曲?他有什么代表作? 柏辽兹创造了新型的标题交响曲,《幻想交响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表现出作曲家革新的热情和创造性思想。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描写一位失意青年的热恋和绝望。浪漫主义音乐形象的一切任性和忧伤、沉思和喧嚷的特征,都在其中表现出来。·标题音乐的种类?

标题交响曲,音乐会序曲,交响乐,标题组曲。·标题音乐的特点?

标题音乐的特点:描绘性(绘画)叙述性(文学)冲突性(戏剧)。·什么是标题音乐?

根据《科林斯音乐词典》的解释,标题音乐是“用音响描绘一则故事或形象的具体内容、形式受故事或形象制约的音乐,与纯音乐相区别。”再说简单一点,标题音乐就是作曲家先有了标题构思(包括某种具体的内容或形象),再根据标题构思而完成的音乐。而纯音乐的创作室没有标题构思的。

五·交响诗的定义?特点?

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还包括“音诗”、“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变体~ ·李斯特为何被称为“钢琴之王”?代表作?

李斯特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钢琴演奏技术,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代表作有《旅行岁月》,《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奏鸣曲》,大量的钢琴练习曲和钢琴协奏曲等。此外,李斯特还将大量歌剧,交响曲,室内乐和艺术歌曲改编为钢琴曲使得这些作品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这些作品显示着惊人的钢琴技巧,甚至对钢琴本身的构造提出了挑战。他力求发挥钢琴各个音区的音色作用,追求不同音色间对比效果,大大扩展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其有“管弦乐队”的宏大气势。·肖邦为什么称为“钢琴诗人”?

肖邦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创作,几乎涉及钢琴领域的所有体裁,无论哪种体裁都渗透着他精神世界的个人体验。他继承和发展了波兰民族音乐传统,并创造性地吸收了古典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成就,开创了近代钢琴艺术创作的新天地,在挖掘和丰富钢琴表现力,扩展钢琴表现范围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是因为他的音乐充满诗意,包括气势宏伟的史诗,情感真挚的抒情诗,及情趣盎然的绝句小品。·肖邦音乐的主要特点?

波兰特殊的社会状况,赋予肖邦音乐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中,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对祖国的思念,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忧虑,成了他感情抒发的主要内容.他是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天性敏感.热情.忧郁.自制,在他的音乐中,主观情感和幻想的表现非常突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民间风格的表现也充分体现~ ·李斯特交响诗的特点?代表作?

李斯特首创了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他认为音乐的标题性与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强调文学与音乐的内在联系,用音乐概括体现诗的主要思想,音乐形象及其发展是与诗的意境或哲学的理想相联系的,用音乐的手法体现出诗意和诗的主导形象。代表作有《前奏曲》《塔索》《哈姆雷特》等。

六·简要回顾19世纪之前以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概况?

歌剧于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创作了最早的歌剧《达芙妮》和《优丽狄茜》。17世纪上半叶,歌剧中心转移到了威尼斯,蒙特威尔第开创了意大利歌剧的体系。其后。拿波里的斯卡拉狄将意大利歌剧推到了艺术的顶峰,同时由于过度注重技术,而忽略了内容,又使意大利歌剧逐渐走向衰败。·19世纪歌剧发展局面?

19世纪,歌剧的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意大利歌剧以其百年功力,再造辉煌意大利(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德国歌剧后来居上,席卷全球(韦伯、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法国歌剧的华美艳丽,动人心魄(梅耶贝尔、古诺、比才)~ ·19世纪,谁第一个为意大利歌剧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哪两部作品代表歌剧史上两座丰碑?

罗西尼是第一个给意大利歌剧带来新的希望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38部歌剧,(主要作品有:喜歌剧《意大利女子在阿尔及尔》、《贼鹊》、《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正歌剧《奥赛罗》、《摩西》、《湖边夫人》、《威廉.退尔》。)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则分别是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两座丰碑。

·谁将意大利歌剧重新推向了艺术高峰?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其中标志他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哪部? 威尔第对传统歌剧的种种陋习做了根本的改革,由于他的改革,将意大利歌剧重新推向高峰。代表作《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啊依达》《奥赛罗》等,其中《奥赛罗》标志着他的最高成就。·何为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曲家是谁?

19世纪末,受真实主义文学影响,意大利歌剧的创作,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以下层小人物作为歌剧的主人公,以他们的生活作为舞台表现的中心,被称为“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人物是普契尼,代表作有《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图兰多》、《波西米亚人》等。

七·德国民族歌剧的创始人?

韦伯是德奥浪漫主义音乐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完整的德国民族歌剧体系,创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并确立了德国民族歌剧的地位,对19世纪欧洲歌剧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代表作有《自由射手》(又名《魔弹射手》)、《优兰蒂》、《奥伯龙》。·瓦格纳将自己改革过的歌剧叫什么?特点是?

瓦格纳把经过自己改革的歌剧称为“乐剧”,认为乐剧应该是诗歌、音乐、戏剧三者结合的综合艺术,首先要注意的是戏剧本身。题材大多取自神话故事;结构的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取消了场景之间与唱段之间的界限;管弦乐的地位往往超过声乐;他的歌剧犹如规模巨大的、极其戏剧化的、加入声乐的交响曲。

·理查,斯特劳斯创作领域是哪两方面?歌剧方面的代表作?

理查.斯特劳斯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交响诗和歌剧两个领域。交响诗代表作有《唐.璜》、《死与净化》、《梯尔的恶作剧》、《查拉斯凸特拉如是说》、《英雄生涯》、《家庭交响曲》、《唐.吉珂德》。歌剧代表作有《埃列克特拉》,《沙乐美》、《玫瑰骑士》等。·法国歌剧主要类型/?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1、大歌剧,(场面华丽,结构庞大,内容丰富,)代表人物是梅耶贝尔;

2、抒情歌剧(,愁善感,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代表人物是古诺;

3、轻歌剧:(轻松戏谑,比喜歌剧更注重抒情性)代表人物是奥芬巴赫。·比才最著名的代表作?改编谁的小说?还有什么代表作?

中西方音乐史学之比较 篇7

首先, 在对象上, 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大都是中国古代音乐及其发展规律。包括:乐器及其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乐律学的形成及其发展;作品及其演变的分析和研究;器乐、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其研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探讨。另外, 随着中国音乐史学在各方面研究的深入, 一些交叉性学科逐渐诞生, 并发展成为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部分。

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开始于对过去时代的自觉回顾。波埃提乌斯等人对中世纪的音乐理论重新进行认识, 将音乐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 还包括了音乐在内的某些文明的产生、繁荣和衰落的历史, 这些可以看作是其发展的萌芽阶段。直到17世纪初, 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史才开始在德国出现, 采用编年体的方式记述音乐事件的发生、关于音乐的概念、风格等内容。18世纪, 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 西方开始了以文献学为资料考证的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史学研究。大量的史学论著开始出现, 丰富了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范围。

其次, 在研究方法上, 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有技术性方法、导向性方法两种。技术性方法是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进行研究, 也是音乐史学实践中运用的最为普遍的方法。它同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形成自己的特殊性。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遵从帝此外他还执着于“回忆”的表现形式。在困顿的岁月里, 迷离的“回忆”成为小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点。他的相思怨别之作多描写回忆的意象, 如《菩萨蛮》:“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蝶恋花》:“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 花底曾相遇”, 这些词中, 那流逝的“初逢”瞬间是如此美好、纯净, “初逢”是小山“回忆”意象的鲜明特点。往日的生活片段在小山的凝思中成为美的回忆性意象。“回忆”展现了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流动画面。由梦境和回忆共同共同构成的抒情基调必然是凄凉迷惘的。他也着力表现这一点。其《菩萨蛮》云:“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用凄清哀怨的筝声、湘江绿波, 形象地传达出主人翁心中的幽恨, 个中寄寓着意味隽永的弦外之音。这类词俯拾即是, 如:“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 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 限消魂误。”“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 王旨意编修历史的传统。各朝代的史书详细地记载了各个王朝的音乐沿革、礼乐制度、乐律等资料。特别是乐律学的资料, 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 就得要采取技术性方法, 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导向性方法是指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中音乐史观常常起到指导性作用。由于音乐同其他艺术一样, 都属于人的思想意识范畴, 产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必然有其发展特点和制约。所以, 在导向性的方法的指导下去研究音乐史学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早期的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都是对过去时代的音乐的自觉回顾, 大都将研究对象按时代、乐派、观点等方面进行考察, 将研究结果综合并再次进行文化总体上的探讨。此后, 随着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兴起, 音乐史学的研究喜欢将音乐置于历史的大的文化总体中, 从哲学高度进行评论, 发表观点。到了20世纪, 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又力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把握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 表现出从风格史的角度研究的学术特点。总之,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与中国的音乐史学研究方法都存在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一个是记述, 一个是回顾;一个是从技术性角度, 一个是从文化性角度。但不管是哪种方法, 都对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最后, 学科的研究性质, 音乐史学是一门艺术史学性质的学科。它的探究不同于艺术表演和音乐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它研究是一种理性地追求本学科知识和真理的活动, 即涉及音乐又涉及历史, 人文性质很强。中国的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上溯至中国音乐的起源, 下限至中国古代史的结束。中国人很早就对自己的音乐历史进行了记录、研究。注重对历史、文献和乐律的研究。不能说西方人忽视对音乐历史的研究, 他们只是更加注重音乐的创作、乐谱等方面的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 西方民族音乐学填补了西方人在对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的不足。开始了以文化背景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例如研究欧洲城市艺术音乐以外的口头流传的传统音乐。总之, 不论是中方还是西方, 根据历史的发展, 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理论, 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进步, 而忽视和藐视他们的存在。相反, 更应该将他们置于一个高度去重新审视他们, 以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所需。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规律等方面出发, 浅述了中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各个不同点。希望以此可以了解中西方音乐史学研究中不同。

关键词:音乐史学,历史回顾,学科性质

参考文献

[1].《音乐史学概论》, 俞人豪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1月.

[2].《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 郑祖襄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3].《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刘再生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12月.

西方音乐史考试题 篇8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09

引言:西方音乐史学研究起源是古希腊时期,并且研究直到今天從未停止,在其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在音乐本身的表现、音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灯等角度的研究都日渐成熟,我国对音乐史的研究相对单调、主观性强。西方音乐研究与我国的音乐研究已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我们不但可以充分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和其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研究找到一些研究方法的启示,这对于完善我国音乐研究本身以及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探索音乐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音乐史学的概念与核心内容

(一)西方音乐史的概念

音乐史学是研究与音乐史文献、资料、等有关的具体问题以及音乐论著中所包含的关于音乐在过去的变化形态,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改变、传播、演化、规律的科学。音乐史是文化史学一个分支科目,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史学研究科目并列。

西方音乐史学(historical musicology)是一个是相对于我国作为研究主体而言,研究对象为西方音乐史,进而表现出两方面的学科内容:一是对西方音乐(欧美音乐为代表)历史发展历程与成就的研究,二是体现我国学者对西方音乐结合历史对音乐本身和创作背景进行深思,并提炼出能够借鉴之处,给我国的音乐发展创新予启示和深刻的思考[1]。

(二)西方音乐史学的核心内容分析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西方音乐史历史的研究

西方国家开始记录音乐史的是中世纪,当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的宗教,所以圣歌占了很多的音乐内容,随后音乐并逐渐发展然后日益壮大。所以说,期初的音乐史具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波伊修斯的 《音乐原理》是西方国家的第一部音乐史论述作品,波伊修斯从宇宙音乐、人的音乐、应用音乐等三方面对音乐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对后来的音乐研究也重要的指引作用,随后丁克托里斯,在自己的论著《音乐属于解说》中对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术语进行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归纳,并且结合总结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18世纪之后,音乐史研究开始提出理性主义思想,其中理性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霍金斯、伯尼他们从理性主义角度出发,对18世纪以前的音乐史进行了整理,也在论著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2]。到了19世纪,西方研究学者主张实证主义对音乐进行系统的研究,实证主义不仅仅强调对音乐史本体属性的证论与分析,并且还强调引入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自然科学、哲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分析音乐史,就当前20世纪,对于音乐的研究开始体现出“实用价值”,学者们开始注重社会背景和音乐的融合,深入挖掘音乐创作的本馆,从声调、乐曲格式、和声、题材等多音乐元素出发,分析音乐史发展。

(2)西方音乐史背景文化的研究

尽管西方音乐史历史研究的重点在于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感受,而文化内涵则从音乐的内涵出发,对音乐进行研究。西方音乐史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宗教学等与音乐研究相结合。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就表达出音乐与文学之间的融合,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音乐是反应人们品质与性情的艺术,在音乐作品中,节奏和乐调依照最接近现实的模仿,反映出人们的温和、愤怒、勇敢与克制[3]。”根据这一点,可以看出西方音乐史对文化方面的深入研究。

(3)西方音乐史对创作社会环境的研究

音乐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物质,音乐本身它作为一种展现艺术的形式,不仅反应了创作者的智慧与技术,还反映了社会背景对创造者心态造成的硬性,因为音乐创作者的创作心态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存在,音乐能除了能够反映创作者的个人理念和美感之外,还能准确反映创作时期的文化背景。在保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将经济、政治与音乐相结合,分析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习俗等对音乐的深刻影响[5]。

二、与西方音乐文化史相比之下中国音乐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我国音乐研究的主观性较强

与西方音乐研究比较来说,我国音乐史研究偏重于“礼乐”的研究,因为我国古代封建统治之下,君主专制制度之下[2],只有礼乐作为宫廷音乐,也就是“官方音乐”,被认可,古代阶级观念严重,所以我们音乐研究相对于宫廷音乐来说,民间音乐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我国音乐研究中是将音乐的的声调、韵律、节奏、音色方面音乐本身单一的内容与道家、儒家等文化简单结合,导致研究结果本体主观性非常强。

(二)我国音乐文化研究视角狭隘

我国音乐文化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相关性非常强,这一点在上文中已经论证,因为研究的音乐主要是宫廷音乐,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意识,相对于西方音乐研究者对音乐研究,但丁、薄伽丘、亚里士多德等西方著名的有影响力的学者则坚定不移地认为音乐研究与同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的学科交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我国的音乐史则强调通知阶级的思想意识,强调 “礼乐治国”,用音乐进行思想灌输,视角相对来说,较为狭隘。

三、西方音乐史学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启示

(一)将音乐融入文化大环境中的启示endprint

音乐史学的研究从音乐本身、文化内涵、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把握,这三个属性是不可割裂、紧紧联系、层层渗透的。然而,我国学者对中国音乐研究过程主要是通过现有的文献、记录的乐谱等一些非常有限的资料,而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对我国古代音乐本身的声调、结构、和声、韵律、节奏、音色进行研究。与中国音乐研究不同的是,西方音乐研究中不但从整体进行了宏观的把握,更对每个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分析。结合文化,历史的演变与音乐元素变化的联系。把自己投入到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中研究音乐。在对乐曲基本音乐元素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创作者人物个人经历、创作时的境遇,创作人物当时时代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综合理解,才能更客观更真实地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

例如在古希腊时期,文化艺术非常繁荣,表现在哲学、自然科学、文学、诗歌、建筑、雕刻、戏剧、音乐等各个领域。而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神话、诗歌对古希腊式音乐的占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可见,古希腊的音乐文化是依附于文学而存在的。基督教的兴起也给希腊式的音乐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所以,音乐与其他文化艺术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作用的。

在研究隋唐时代的音乐时,我国的学者也可以另辟蹊径,联系 “丝稠之路”,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音乐文化也与西域国家的音乐出现了交汇,给隋唐音乐提供了一个研究的突破口,丰富了历史资料。 通过对丝绸之路相关国家音乐交流的研究,就能够有效地辅助对隋唐音乐作品研究。我们可以在此引入西域音乐传入对隋唐音乐的研究,因为各民族各国之间使节互访、献乐舞表示亲善。如贞观年间百济、新罗献乐并乐人。盛唐来朝献乐事例更多,如开元初康国献侏儒及胡旋女子;开元中米国献舞筵、狮子、胡旋女;开元十五年史国献舞女;开元十七年骨咄王献女乐等。南方的室利佛逝、南诏、骠国等也先后来献歌曲乐舞。

从西域文化传入的角度,分析隋唐音乐特色,就能出现新的突破。关于隋唐时期龟兹乐与中原音乐文化的融合、对礼乐的勘正,给我们众多学者与历史学家很多的启示,我们也能发现隋朝时期我国对礼乐的勘正充满了西域文化的足迹,也就是说对西域音乐文化的大量引进和融合,我们才开启了汉族音乐多元化发展的全新时代。研究西域文化,就是研究西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从另以文化角度,我们曾经遇到的研究困境,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二)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启示

使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研究手段进行创新, 因为西方的音乐史学研究作品,大多都不是单纯的音乐论述,而是综合了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学、美学的学科交叉作品。因为每部作品的创作都是总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这就要求我国在音乐研究中必须结合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学、美学,用更加完整的视角重新对古代的音乐作品审视鉴赏。除对 “礼乐”外,还要不同时期民间作品进行挖掘与分析,进一步创新研究手段,提高中国音乐研究的质量。

例如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古代音乐的特色,《诗经》就是非常好的研究资料,诗经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大都是可以用乐器伴奏歌长,《史记》追述过:“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举例来说,《风》大部分是反映地方民情风貌的歌曲,其中比较有名的《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反映一位姑娘制作一支彩色竹管乐器,赠送给小伙子留作纪念,因为这位男子是演奏这种竹管乐器的好手。这些文字内容都对音乐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反应了古代在习俗方面仍残留着原始社会“以歌择偶”的风气。《诗经》篇章中涉及到不少古代乐器,据统计达29种,所以音乐学还可以结合考古学,寻找提供音乐研究文献缺失的历史资料,为音乐研究提供补充资料。

研究音乐还需要结合时代历史政治背景,我国的宫廷音乐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甚至因为各个帝王君主的兴致不同,音乐的格局也不一样。濫竽充数的故事我们都了解,成语中,南郭先生为什么最后会离开,因为后一代君主喜欢单奏而上一代喜欢群奏的缘故。

(三)使用他国史料研究中国音乐的启示

国际交流并不会局限在一方对另一方单向的文化输出,在我国学者对西方音乐进行研究的同时,西方学者也不乏对我国音乐的研究,这就是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在此,我国学者对音乐研究可以打破国家内民族内本土取材的局限性,换一种思维,尝试借鉴西方学者全球音乐综合整理记录的资料,打开思路,或许别有洞天。西方国家的史料有如《音乐史手册》、《牛津音乐史》等著作,我国学者可以学习参考,从审视角度借鉴西方国家的视角,将我国音乐研究放在一个全球化的观看角度中,通过西方人思维的解构主义、批判主义等思想对古代音乐作品进行剖析。如:我国学者可以从西方的新批判主义审视我国的《汉书·礼乐志》等作品,就会发现新的内容,这样能够更好的去除我国长期以来音乐研究的主观性、文化研究狭隘性。

(四)多样取材的研究理念的启示

著名西方音乐史音乐研究人叶松荣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特色之一,就是由中国学者去创造“既有西方音乐史学的属性,又具有更加丰富、多元、深邃的中国文化特点[5]”中国学者不仅要对西方史料进行普遍意义上的钻研与探讨,还需要发挥出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

因为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内容页并不单单局限在古典音乐艺术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见,我国学者还可以放大研究范围,西方音乐研究对西方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等都有相关的研究,因为无论是什么音乐,都是创作者的灵魂咏唱,都是历史文化的宝贵结晶,都同样具有研究的价值,音乐史不应该是贵族式定级音乐家的专属历史,而更应该是具有平等人文价值观的自上而下普通亲民的历史、多元化的历史。所以研究音乐,我们也可以把范围扩大,研究地方民歌、小曲等其他音乐材料[8]。

结语:

音乐无国界的理论被人们广为传颂,及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音乐千差万别,历史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研究音乐史的思想与音乐的本质是相同的[9]。我国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充分发挥西方音乐史带来的启示,更全面地注重扩大研究范围,深层次的研究一切音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人的行为、社会环境、文化内涵,引入学科交叉的理念,丰富音乐史研究的内涵, 包括哲学、文化、美学等中, 让音乐史学研究者也能同音乐创作家拉近距离,也能 “充满热情地用自己的创造表达自己”。

参考文献:

[1]孙国忠·西方音乐史学:观念与实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2);39 -

[2]刘进军·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理论及其诉求J.中国音乐学,2008, (03) ; 12- 13.

[3]薛睿韬·西方音乐史学学科定位自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1-62.

[4]周青青.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7]罗艺峰,钟瑜.音乐人类学的大视野.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8]Francesca Brittan,“Berlioz and the Pathological Fantastic:Melancholy,Monomania,and Romantic Autobiography”,19th-Centruy Music,Vol. 29,No. 3(Spring,2006),pp. 211-239.

上一篇:数学师范生自荐书下一篇:提升物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