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大学校徽(共11篇)
中州大学校徽 篇1
作为象征,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更是一所学府的历史和传统的积淀
清華大學
上海交大(舊)山東大學
武漢大學
北京大學
上海交大(新)
南開大學
吉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復旦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廈門大學
南京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浙江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
重慶大學
北京航太航空大學
南昌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湖南大學 北京二外
華東政法學院
西南交大
東北大學
河北大學
蘭州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西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州大学校徽 篇2
关键词:大学校徽,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
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曾创造并留存下来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 它蕴含着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人文和科学价值。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创造, 具有实际的实用性。它不仅算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 也可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这些发明创造具有独特的外形, 优美的线条, 并且还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艺术创作价值。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凝聚人心, 激励师生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旗帜, 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大学校徽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文化概念与象征。我们在大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 自由的大学教育旨在培养深谋远虑和对新事物反应敏锐的人, 而他们应当是对未来负责的人。
一、大学校徽
校徽为构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 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激发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兼容并包, 即共存、认同、互补、融合。兼容并非同化, 它是高校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即文化创新。高校文化的主体与多元, 一是在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丰富主体文化;二是为师生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克服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抱怨链”现象。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而言, 学术文化的多元与兼容,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文化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它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的个性标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 正好反映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思想等。
二、大学校徽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1、书法
书体风格有:阳刚、阴柔、阴阳相济风格等。不同的书体风格文字呈现肥、瘦、筋、骨、轻、重、稳、健、险、峻等形态, 而书写情感的注入使汉字变得有血有肉, 书体众多, 风格多样, 标志设计过程中书法艺术的运用并非单一的选择, 它具有风格的融合性, 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例如安徽大学校徽是全国为数很少的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高校之一。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得到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的喜讯后, 时任学校副校长的张行言同志当即按照指示, 从4幅校名中挑选了4个最好的单字, 在合肥唯一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字画装裱店里精工裱褙, 于是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毛泽东书法体“安徽大学”校名。安徽大学自建校以来, 就不断赋予校名新的内涵。1928年安徽大学的创建, 标志着安徽高等教育的开端。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 更体现了老一辈革命领袖对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殷切期望。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安徽大学参与到国家“211工程”建设的行列中, 安徽大学不负众望,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 成为了安徽高等院校的“排头兵”和安徽高等教育战线的旗帜。
2、中国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艺术杰作, 都作为“华夏一绝”被传统和保留下来。中国民间艺术主要分为中国剪纸、中国刺绣、中国扇艺、中国风筝、中国锦人、木版年画、民间玩艺等。这些民间艺术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徽, 就能想到到家乡的黄梅戏, 确实是只有地方性的民间艺术才能唱出其中的韵味, 才能形成黄梅戏独特的魅力, 赢得众人的喜爱。试想一下, 如果地方小调都用大众化话去演绎, 肯定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也就不足以形成其独特鲜明的特征。以上无非是我想强调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当然,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个人认为, 没有必要刻意地强调两者中谁更为重要, 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 反而, 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很赞同“两语并行”的观点, 不去打压任何一方, 让其在和睦相处中自然发展, 才能更好地体现校徽的寓意。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在大学校徽中的体现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可确定为三个层次, 其一, 人性, 及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其二, 理性, 及对真理的追求, 是广义的科学精神;其三, 超越性, 及对生活意义的追求。通过我的了解, 我觉得这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 其实用关心人, 尊重人这简单的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良好的大学文化精神为吸引和保留优秀教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这些不同之处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多元化而独具魅力。正所谓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试想, 假如有朝一日中国传统文化泯灭, 现代文化独尊, 那它岂不是要遭受孤家寡人之苦?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增进乡情、亲情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情结。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后,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 能找到一个和自己说着同样校徽的人是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那是中国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厚重的地域归属感, 让人不管身在何处, 都能在思乡时觅一份温情。更何况, 有些特定的语义用现代文化表达出来后实在是差强人意, 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能恰到好处地将校徽细细勾勒出来, 韵味十足。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增强娱乐气息的效果。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徽中少了用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学校的校徽将会丧失多少乐趣啊!它们承担的是不同的社会功能, 应该互相补充、互相需要, 汲取有生命的成分来丰富、提升校徽的人文精神。最终, 我们可以实现社会多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美好图景。
校徽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 是学校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 是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 具有外展形象、内聚人心、传承文明、激励奋进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1 (24) :89-90.
[2]高金锁.大学校徽设计中的汉字应用分析[J].包装工程, 2007, 28 (4) :128-130.
[3]谢强, 蔡华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 2010, 26 (z2) :149-150.
[4]赵炬宇, 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 2006, 20 (4) :84-85.
北京大学校徽的诞生 篇3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校徽图样交蔡元培后即得到了充分肯定,并未加任何修改就被决定采用了。
其时还处于蛰伏期的鲁迅是抱着对北京大学的热切期望为北大设计校徽的。该校徽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造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像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纯由3个“人”字组成的图案,给人以北京大学“以人为本、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整体印象。再看“北大”两个字又形似一副脊梁骨,象征北大人应成为中华民族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从3个人的上下叠加,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大科学家牛顿的话:“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整个徽章用中国传统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均匀合理,排列整齐划一,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简洁明快,蕴涵丰富,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这样一枚北大校徽,我们还可视作“五四”前夜先他人而觉醒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张扬人的个性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与创造精神的充分体现。它以简洁有力、大气磅礴的形式诠释了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堪称现代标识史的一枚经典作品。
新疆大学校徽 篇4
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的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新疆大学是“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及成员。
截至9月,现有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363亩;在校生36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518人,成人本专科生923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778人,博士研究生41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93人,留学生740人。
办学历史
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篇5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02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篇6
19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
年12月,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云南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州大学校徽 篇7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校徽构图意义视觉语法
【Abstract】Kress & van Leeuwen take metafunctions into visual modality to analysis and then developed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interactive, and compositional meaning as its core, 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mpositional meaning: information value, salience, and framing. This paper will try to use the grammar analysis Zhengzhou University’s school badge and further test its practicality.
【Key words】multimodal discourse; school badge; compositional meaning;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H0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6-01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语篇世界呈现出数字化、多模态化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解读,如Kress & van Leeuwen(1996,2001)、张德禄(2009),朱永生(2007),李战子(2003),胡壮麟(2007)等对多模态话语的产生,理论基础,意义以及多模态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理论出发,以郑州大学校徽为例进行解读,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大学校徽蕴含的意义。
二、理论框架
Kress & van Leeuwen(2001)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将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并进一步划分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
三、郑大校徽的构图意义解读
大学校徽作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 (UIS) 中视觉识别系统(VI)的重要元素。大学校徽代表大学形象,体现办学理念,承载其精神。郑大校徽以红绿为主色调,整体的圆形设计,展示了郑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及人文关怀。
1.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任何特定的元素在整体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右边、中间还是边缘,或者是图片/页面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李战子,2006)。
郑大校徽的核心部分是由“Z”“大”“人”三者巧妙合理的组合起来,表示郑大人。其“人”字部分,及红色部分线条笔直棱角分明,彰显了郑大以人为本精神,以及郑大学子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Z”则以优美柔软的圆润向上的线条展示,而整体形象又似山峰,照应了郑大精神:莘莘学子不断在知识的道路上求索的意向。将“郑大人”置于中间位置,彰显了郑州大学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的是元素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以通过被放置的前景和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程度等不同来实现(李战子,2006)。
郑大校徽整体以暗绿色为主色调,在中心位置又添加鲜艳红色,强烈的色彩对比,使校徽引起观者注意。且红色、绿色互为补色,暗绿色代表着浓郁的学术氛围,红色代表朝气蓬勃的精神,搭配舒适协调,展现了郑州大学的文化精神和内涵。“郑州大学”与“Zhengzhou University”字体的迥然,也给校徽增加了灵动的色彩,凸显其灵活的办学理念,这样的设计是郑大自我形象的外在展示、自我身份的内在认同,同时体现郑州大学的办学理念,突显其办学特色,承载其文化精神与内涵。
3.取景
Van Leeuwen认为取景就是视觉语篇中的成分之间的连接于非连接。李战子(2006)认为取景,指的是有无取景手段。
郑大校徽可分为三个层次:圆形边界: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即“郑大人”这一图像;在圆弧线与图形、字样之间还有一些空间的分离;中间位置“Z”“人”字是合并为一体的,“Z”处在“人”字之上。可以看出,图片中用到了取景的两个方法:分离和合并。首先由圆弧线以及空间将“郑州大学”与“郑大人”这一象征性图片分开,显示了郑州大学与郑大人是不同两个个体。中间部分,又将与框架和字样同一颜色的“Z”字,与“人”字合并,展现了郑大人这一形象,同时还将郑大人融入到“郑州大学”整个氛围之下,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郑大人与郑州大学的不可分割。这样的设计充分展现了郑州大学的和谐校园氛围。
四、结语
本文以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框架,对大学校徽这一多模态符号进行了解读,通过对郑大校徽构图意义从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个方面的解读,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郑大校徽所蕴含的理念,印证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校徽这一多模态话语进行解读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Arnold, 2001.
[2]Kress, G &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 1996.
[3]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 中国外语 2009(1):24-30.
[5]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82-86.
[6]李战子.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5):1-8.
山西农业大学校徽 篇8
学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与山西大学堂一起开创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山西农业大学。
学校坐落于山西省太谷县,截至9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24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职员工1700余人。
历史沿革
1907年,孔祥熙先生创办私立铭贤学堂。19,学校增设大学预科。1928年,学校开办农科。1931年,学校开办工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1939年,学校辗转到达四川金堂县。
1940年,学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1943年,学校改建为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
1947年,铭贤学院由金堂迁往成都办学。1950年11月,铭贤学院迁返山西太谷原铭贤学堂旧址。
1951年10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了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正式成立山西农学院,其中,机械工程系、纺织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被并入山西大学工学院和财经学院 。
1971年5月15日,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归并该山西农学院。
1975年,学校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
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此后,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雁北、运城农学院,将其并入山西农业大学。
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正式签署共建山西农业大学的协议。
年,学校被列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学校设有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分中心;有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3] 。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绿色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与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猪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西省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山西省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
山西省教育厅创新基地(1个):新型中兽药创新基地。
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验室。
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山西省老陈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黄土高原食用菌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山西优势肉用家畜高效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30-32] 。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形成了大豆遗传育种、猪遗传育种、羊遗传育种、食用菌、设施农业等十大优势研究领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1项,其中纵向1253项,横向688项,产出动植物品种、专利、地方标准等239项成果,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晋汾白猪(农业部主导品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晋岚绒山羊3个动植物新品种是山西省猪、草和羊产业唯一的国家级品种。
,学校进入中国大学年度科研经费上亿排行榜,全年以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81篇,其中一级以上论文240篇(SCI收录67篇、EI收录20篇、一级论文153篇);出版学术专著37部;有17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33] 。
学校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专项服务行动和“百团大战”专项服务行动,截至2016年9月,有近百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生产实践一线,有21个项目列入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4个项目列入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行动项目。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100余个大中型企业开展了科技服务合作。在全省和周边10余个省份推广红枣防裂果、食用菌栽培、谷子生产机械化、晋汾白猪、钙果、大豆、设施蔬菜等80余个新品种,140余项先进实用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00亿元[3]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月,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各类藏书15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近108万册,纸质期刊合订本将近8万册,电子图书44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0个。
图书馆各类型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学术文献资源的主要形式,中文数字文献资源类型、学科内容、载体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外文电子资源以保障我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主,数据库文献类型包括期刊、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专利及其它灰色文献资源[34] 。
学术刊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35] 《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36] 本刊获《 CAJ-CD规范 》执行优秀奖;连续多年在山西省期刊质量评估中获“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奖;被评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全文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同时被《中国农业文摘》等文摘刊物收录。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农业大学园艺设计本科生个人简历模板
2.农业大学毕业生简历模板下载
3.校徽:中国农业大学
4.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5.南京农业大学校徽设计
6.农业大学学生求职简历表格
7.南京农业大学校徽
8.华南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9.江西农业大学简历封面
北京科技大学校徽 篇9
学校于1952年由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更名北京钢铁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定名北京科技大学,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高校。20,入选国家“2011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条建设战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国家钢铁产量每年只有十几万吨。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发展壮大钢铁工业,中央决定在京津地区分别建立钢铁、地质、采矿等独立的专门学院。
1952年,经过中央政府教育部与重工业部磋商,决定以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六所著名院校的有关采矿和冶金系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钢铁工业学院。[2]
北钢院由以下六所院校的矿冶科系组建而成:
1、北洋大学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现天津大学,1895年成立);
2、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8成立);
3、北京工业学院冶金、采矿和钢铁机械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成立);
4、西北工学院冶金系(现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成立);
5、山西大学冶金系(19成立);
6、清华大学采矿系金属组(19成立)。
1952年4月22日上午,重工业部钢铁工业局抽调陈琅环、柏华、丘玉池、李瑞震震等19位同志举行了筹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欣闻新中国钢铁学府的诞生,胸怀钢铁强国的梦想,魏景昌、魏寿昆、张文奇、胡庶华、章守华、赵锡霖等大批名师巨擘从天津、唐山、西安、太原乃至世界各地汇聚而来,从此,一所承载着新中国“钢铁强国”梦想的最高学府在这片古老的“满井村”安营落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是一口“满井”(在今学校南门附近)的井水供养着全校几千人的生活,更是建筑施工用水的全部来源。初创时期的校园建设以莫斯科钢铁学院为蓝本,主配楼虽然没有苏联建筑标志性的木制大尖顶和红五星,但仍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方正而简约。
由此,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根据教育部安排,学校成立之初暂在清华园办学一年。1953年9月23日,学校迁入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校址。
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54年至1958年,周恩来总理三访钢院,对学校的发展倾注关怀。
1958年周总理第三次来访时,西哈努克亲王(柬埔寨国王)也随行视察。在当时学校的金工厂实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炼钢现场中,西哈努克亲王聚精会神地盯着一个小炼钢炉子看了半天。这个炉子就是“电渣炼钢炉”,产出的都是如母舰主板等特种军工用钢,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先进的工艺之一。
北京钢铁学院
1960年2月4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经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同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9年10月,随着林彪“第一号令”的下达,北京钢铁学院和周边兄弟院校都面临着被外迁的命运。但周总理告诉毛主席:“华北有许多钢铁工业,不能没有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要继续留在北京办学”。周总理的特殊关怀让钢院永远留了下来,继续在这片古老土地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学校也相应进行了变革。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里,学校不断探索着新的定位和目标,延续光辉,展望未来。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国家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
北京科技大学
1988年,北京钢铁学院在建校36周年的日子里,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确定英译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缩写为“USTB”,沿用至今。
19,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
学校原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进入21世纪,李鹏、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蓬勃发展饱含期许。建校五十周年大会上,北京市市长、北科大校友刘淇在贺词中说:“北京科技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和声名远播的治学大师、兴业伟才与治国栋梁,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学校成为国家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NCMS)”,成为首个承建国家级大科学中心的高校。
,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7年,学校筹建“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下设六个研究中心),聘请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8.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河北工业大学校徽 篇10
河北工业大学是中国最早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之一,创办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校办工厂,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具有“工学并举”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截至7月,已先后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
截至6月,总占地4000余亩,建有天津校区和廊坊分校,其中坐落在天津市北辰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306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2亿元。
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天津市的行政区域内,属河北省211高校。也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异地办学”的211大学。
历史沿革
前清阶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袁世凯委派,筹建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东南角贡院。
19,北洋工艺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民国时期
198月,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
19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校名改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路荫柽任院长。
建国初期
1950年9月8日,中央政府教育部发文批复河北省立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学院。
1951年6月,中央政府教育部决定将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定名天津大学,选址在南开区七里台。
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批示,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
四校合并
1962年7月,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由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组成),改称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
1969年,天津工学院划归河北省领导。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更名工大
1992年5月20日,河北工学院在廊坊设立分院。
1994年6月2日,省委政府决定同意将河北工学院设立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1995年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时任江总书记题写了新校名。
204月,211工程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206月,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12月,成为教育部与天津政府、河北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
文化传统
学校校训
勤 慎 公 忠
勤:勤以治学
慎:慎以立身
公:公以对人
忠:忠以处事
学校校歌
百年的沧桑
百年的风霜
最艰苦的岁月
你逆流而上
百年的成长
百年的辉煌
南院九教
南院九教
最荣耀的时刻
我与你分享
带着美丽梦想
走入神圣殿堂
永远告诉自己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徽 篇11
学校概况
学校总部位于重庆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66650㎡,建筑面积114210㎡。设有党办(人事处)、校办、教务一处、教务二处、学生处、总务基建处、财务处、保卫处、科研处(图书馆)、招生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教学督导室、监察审计处、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理工学院、影视技术学院、开放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处级部门和教学机构,校本部有教职工496人,并有外聘教师180人,在读学生1万余人。
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能满足远程开放教育教学需要的现代化信息中心、教学媒体制作中心,集视听电子阅览为一体的图书资料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心,远程教育公共服务管理中心,电视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以及1点对33点的现代远程教育实时交互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并建有较为完备的高职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学校建有电子图书馆,拥有20多万册电子图书、7000多种1200万篇电子期刊。经市政府批准,学校在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和部分行业建立了49所电大分校或工作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电大办学网络。全市电大有教职工22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81人,讲师、工程师682人。开设有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50个,在校学生7万余人。形成了主动适应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层、农村、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的运行机制,成为重庆市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自1979年创办以来,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5万人,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成为适应重庆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留得住、顶得起、用得上”的建设人才。
所授荣誉
1998年、1999年,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电教办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学校党委被重庆市委教育工委评为“重庆市
学生演讲
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学校顺利进行了教育部组织的开放教育本科总结性评估。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学生司评为“全国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央电大评为“全国电大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办学规模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网络条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体,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促进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重庆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学校将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以系统为依托,以服务树形象,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努力把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远程开放大学,为国家和重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振兴中华、科教兴渝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容校貌
学校校本部座落在重庆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226亩(其中九龙坡二郎科技城新区196亩,石桥铺校区30亩)。设有党办(人事处)、校办、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招生办公室、科研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电大开放教育学院、电大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处级部门和办学机构,建有能满足开放教学需要的现代化的信息中心、教学媒体制作中心,集视听电子阅览为一体的图书资料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心,Novell网络教育中心和SYLVAN计算机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重庆授权培训中心,以及重庆市首家一点对三十二点的现代远程教育实时交互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学校在二郎新校区和石桥铺校区建有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等教学、学习、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 为扩大教育环境,学校特别向政府请求扩大学校校区面积, 正在建设的新校区达1100亩. 加上二郎校区与石桥铺校区一共将达到1326亩!
学院简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学校创办于1979年,地处重庆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占地面积 166650平方米,在读学生 1 万余人。学校拥有教职工 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7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147人。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依托市电大校本部办学,是学校重点建设院系,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教学设备先进。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实验大楼、演播室、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图书馆、综合型体育场等。直属学院现开有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学、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药学、机电一体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专科专业,并为学生提供在校期间自学考试升本科的平台。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教学规范,管理严格,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严密。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学习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整洁,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质量”的办学理念,为求学者提供人生腾飞的平台,为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专业介绍
建筑工程技术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工程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建筑工程测量、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物理、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法规、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技术经济与管理、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胜任建筑领域企事业单位施工员、测量员、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监理等工作。
工程造价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造价员能力、并获得造价工程师的初步训练,系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具备编制工程预决算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建筑制图基础、,安装识图与工艺,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估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装饰施工技术,土木工程CAD、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测量等。
就业去向:主要到各类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和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等,从事建筑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的预(结)算及投标报价工作,工程造价的分析、确定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与分析等技术管理工作。
药 学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能够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及临床用药等领域从事药品制备、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治疗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院的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生产车间和化验室、药品营销部门、药品监督部门。
学前教育专业 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素养和相应教育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保育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人才。
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管理、琴法、手工、学前音乐教育、学前舞蹈教育、学前美术教育、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能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主要面向亲子园、幼儿园、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等婴幼儿早教机构就业,同时可胜任城乡社区教育机构。
会 计 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审计查证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原理、国家税收、市场营销学、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预算会计、财务管理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学生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及其他有关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审计查证、资产评估、纳税申报、出纳与收银等岗位的相关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 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工商企业的采购、销售、物流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用写作、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经济法概论、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企业生产管理、经济数学基础、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学生能在各类零售企业中从事柜组营业、采购、仓储运输、安全防损等岗位的业务管理工作,也可在生产企业中从事销售业务管理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中的人事管理、办公室行政等岗位工作。
机电一体化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基本方法、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工程制图基础、大学物理、电子技术、机械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应用力学(机电专业用)、微机原理与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制动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学、机械电器与数字控制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工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及技巧,具有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和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保养、汽车消费心理学、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电控技术、汽车应用材料、汽车服务企业管理、广告策划、汽车电子商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保险公司、二手车市场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运输、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汽车维修接待、汽车保险和理赔,二手车评估与销售等工作。
酒店管理 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备酒店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酒店管理概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心理学、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食品营养卫生、酒店康体娱乐服务、酒店安全管理、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各类星级酒店、饭店、宾馆从事前厅服务和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咨询、会展工作等。
物流管理 学制:两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熟悉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业务运作过程,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物流业务管理、规划,在制造业、流通业以及各类物流企业从事国际、国内物流管理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仓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物、企业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大型物流公司、各类型的工商企业和连锁经营公司和事业单位下属的物流公司或合资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企业流程管理、仓储管理、商品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技术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扎实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电脑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较高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电脑辅助设计。人体工程学、色彩构成、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雕塑设计制作、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PHOTOSHOP图形处理、家居空间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房地产、景观、建筑、室内装饰等工程设计行业,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被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雕塑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制作、场景动画制作、室内设计、室内装饰施工等工作。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重点建设院系,长期致力于IT、新传媒设计、商务管理等行业紧缺型应用人才培养,是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笔记本电脑生产人才培养基地”,是“重庆十大品牌培训机构”、“重庆首届诚信IT教育机构”,是国家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指定报名点与考点。
【中州大学校徽】推荐阅读:
中州大学大专一批什么时候录取?06-15
大学校徽11-03
重庆交通大学校徽05-31
贵州师范大学校徽08-18
华东师范大学蓝色校徽06-11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校徽06-11
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校标10-20
春天的中州公园300字作文05-15
申报园林中州杯解说词09-12
郑州中州铁道专业学校师资力量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