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歌 教案

2024-12-10

彝族民歌 教案(共7篇)

彝族民歌 教案 篇1

彝族民歌《跳月歌》教学设计

XXX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组云南彝族服饰、火把节及民间集体舞“跳月”的图片。设问:这组图片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哪种节日?这种民间集体舞叫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是云南彝族的火把节。

教师引出“跳月”这一舞蹈形式及《跳月歌》。(出示课题)

二、倾听与感受(1)欣赏《跳月歌》 a.介绍作品

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笛子、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b.欣赏作品(大屏幕出示歌曲曲谱)

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等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跳跃、活泼的彝族民歌,表达了彝族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愉快心情。

c.设问:音乐是如何表达欢快、跳跃这一情绪特点的?

回顾音乐的基本要素,即音阶、调式、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

但不要求学生立即作出回答。

(2)教唱《跳月歌》,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要求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注意旋律、节奏、节拍的特殊性。(3)复听全曲,继续体会作品的音乐风格。

(4)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基本节奏和节拍,注意它们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出示节奏型)

a.讲解5/8拍,并且用手拍出的节奏型。

b.把《跳月歌》的歌词用固定节奏型进行拍手说唱。加深对这一节奏型的认识,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跳彝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讲彝族民间关于“火”的传说故事,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作品的舞步特点。)

(6)随着《跳月歌》,学跳彝族舞蹈,加深对这一民间舞蹈音乐的认识。

组织几名学生随音乐跳舞,其他学生在最后两拍拍手配合。

三、分析探究(出示乐谱)

A.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方面分析形成云南彝族民歌《跳月歌》特殊音乐风格的原因。

引导学生排列作品音阶,分析曲谱。

教师小结:全曲只由1、3、5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有一个固定节奏型贯穿全曲,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节奏鲜明而有特色。

B.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生活特点、风俗习惯也是促使彝族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A.欣赏另外一首《阿细跳月》的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变化。这首歌曲节奏变化为×× × × × ×× ×

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彝族音乐也走出了山寨,与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音乐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另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

B.欣赏山鹰组合的《七月火把节》片断,进行对比,感受这部作品所展示的音乐风格。

设问:你认为这部作品与本土气息浓郁的《跳月歌》有什么区别? 教师:《七月火把节》更具有时代特征,节奏感强,它融合了非洲的音乐元素,美洲的爵士和摇滚的特点,显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五、创作活动

要求学生用5/8拍,以1、3、5为主,以固定节奏型进行创编具有彝族风格的旋律。

教师先展示自己的创作,学生进行参照对比。

教师巡回在各小组进行辅导。最后展示学生3~5人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进行创新性的创作尝试。

六、课堂小结

A.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不是抽象的,而是可感的,它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节拍、演唱、演奏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

B.音乐的民族风格在民歌里最能得到直接、鲜明的体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人民在民歌里直接生动地反映了自

己的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可以说,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

C.民族音乐也应该有全球化的意识。然而,当前人们并不是很重视民族音乐,而是一味地去学习欧洲音乐,脱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丧失了主体,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只有拿出自己具有特色的内容,才会平等的与其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因此,我们大家应该积极踊跃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作品,努力做民族音乐的传承者,为弘扬民族音乐做一些贡献。

教学反思:

1.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无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美育目标,在本课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所涉及的目标基本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讲课中感受的目标比较实际,而且容易达到。但能力目标 拍节奏时,都暗示性的涉及到教学难点要解决的内容。因此,事实上,在分析探究时,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了答案,教师小结后即可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4.课堂小结延伸的“全球化意识”非常有必要。因为只有具备与其他各国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意识,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来关注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5.由于创作活动时间安排略紧,不能充分辅导学生进行创作。因此,只能以本课《跳月歌》曲谱为参照,进行几小节的旋律创编,有些创新性的任务只能安排在课下进一步完成。

彝族民歌 教案 篇2

一、彝族民歌《苦妹兰》的历史成因

昌宁县珠街彝族、苗族自治乡位于澜沧江流域, 澜沧江的主要支流黑惠江穿境南下, 途经全乡辖区内全长25公里。东与大理州巍山县接壤, 南与临沧地区凤庆县诗礼乡相邻, 北与大理州永平县漾濞县毗邻。全乡辖区内群岭纵横, 梁峁起伏, 山高坡陡, 海拔、气候落差大, 自然生态环境恶劣, 基础设施薄弱, 社会生产力低下, 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是云南省少数民族特困乡之一。

生活在珠街乡的彝族, 自称“腊罗巴”。据有关学者考证, “在唐代以前昌宁彝族‘腊罗巴’聚居地今珠街、耈街就有彝族土著先民居住”;“南诏时期昌宁彝族‘腊罗巴’聚居地今珠街、耈街的彝族应为南诏强盛时期, 南诏蒙姓王公贵族成员的统治区域”。由以上资料我们不难看出, 珠街彝族的历史悠久, 与其他民族一样, 经历了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变迁。而在这种漫长的历史变迁中, 生活在旧社会的彝族妇女, 与其他民族的妇女一样, “处于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社会地位地位十分低下, 她们来到这个世界, 似乎就是为了伺候自己的公婆、伺候自己的丈夫, 没日没夜的干活, 更无权主宰自己的恋爱、婚姻。甚至于到现在, 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吃饭时“妇女不上桌”的封建礼教习俗。彝族民歌《苦妹兰》正是彝族妇女在这种重压下的痛苦呻吟。

二、彝族民歌《苦妹兰》的艺术特征

(一) 《苦妹兰》的歌词特点

《苦妹兰》的歌词以常见的句式七字句为主。歌词采用单段分节的结构。以凝练、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出了苦妹兰的生活状态。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彝族妇女的痛苦生活

1.无权主宰自己的恋爱、婚姻之痛

《苦妹兰》的歌词1-6段描述的正是这种无权主宰自己的恋爱、婚姻之痛。歌词如下:

石榴开花 (嘛) 小骨朵 (嘛) , 阿妈 (呦) 养我是小独女。

舅爹来说 (嘛) 她不给 (嘛) , 舅妈 (呦) 来说是还小呢。

大村大寨 (嘛) 你不给 (嘛) , 一给 (呦) 给在是独家村。

黄昏关门 (嘛) 豹子叫 (嘛) , 天亮 (呦) 开门是小雀叫。

一张桌子 (嘛) 四个角 (嘛) , 两个 (呦) 碟子是下中间。

冷水泡饭 (嘛) 吃两碗 (嘛) , 眼泪 (呦) 汪汪是望娘家。

从以上的歌词中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彝族妇女: 她出生在石榴花开的春天, 是爹妈的独生女, 而当她像红红的石榴一样长大成熟的时候, 好多人家都来提亲了, 其中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表哥的父母舅爹、舅妈, 可是爹妈不同意, 推说“还小呢”; 也有大村大寨的人家来提亲, 可是爹妈还是不同意, 却把她给 (嫁的意思) 在了独家村 (就是一个村只有一户人家) , 黄昏关门可以听到豹子的叫声 (让人害怕) , 清晨开门可以听到小鸟的啼叫 (让人孤单) , 吃的是冷水泡饭, 唯有眼泪汪汪望着娘家的方向。在这样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恋爱, 单靠说亲就把自己嫁出去的彝族妇女, 她没有对自己的婚姻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力。即使对自己的爹妈有怨气 (大村大寨 (嘛) 你不给 (嘛) , 一给 (呦) 给在是独家村。) , 她也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而这一个“给”字, 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虽然是爹妈的独女, 到了婚嫁的时候, 却像物件一样“给”到别人家。而过的却是“冷水泡饭、眼泪汪汪望娘家”的日子。

2.不能承受之劳作之苦

《苦妹兰》歌词7-14段描述的是不能承受之劳作之苦, 歌词如下:

舂碓舂到 (嘛) 一半夜 (嘛) , 拉面 (呦) 拉到是夜五更。

手做枕头 (嘛) 睡一觉 (嘛) , 罗嗦 (呦) 婆婆是就叫起。

小妹不听 (嘛) 爱气话 (嘛) , 鹞子 (呦) 翻身是就爬起。

理起扁担 (嘛) 挑水去 (嘛) , 天上 (呦) 小星是照着我。

里锅挑得 (嘛) 馒头样 (嘛) , 外锅 (呦) 挑得是溜溜尖。

里锅烧火 (嘛) 外头热 (嘛) , 中间 (呦) 一锅是洗脸水。

一盆打水 (嘛) 打给公 (嘛) , 一盆 (呦) 打水是打给婆。

全家老小 (嘛) 洗完了 (嘛) , 缩头 (呦) 乌龟是爬不起。

一个彝族妇女, 当她违背意愿被“给”到婆家之后, 她所承受的是没完没了的家庭劳动, 从清晨到五更, 不间断的做着舂碓、拉面 (推磨) 、挑水、烧水、打洗脸水的伺候全家人的劳动, 在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下, 还不能睡个安稳觉。

3.无力反抗的家庭暴力

《苦妹兰》歌词15-18段描述的是无力反抗的家庭暴力, 歌词如下:

不好罗, 不好罗 (嘛) , 理起 (呦) 扁担就打起。

上身打得 (嘛) 青竹叶 (嘛) , 下身 (呦) 打得是竹叶青。

说给公婆 (嘛) 她不信 (嘛) , 解了 (呦) 纽子是给你瞧。

小妹纽子 (嘛) 扣起去 (嘛) , 阿妈 (呦) 眼泪是滚下来。

一个勤劳的彝族妇女, 当她做完繁重的家庭劳动之后, 稍不如意, 缩头乌龟 (丈夫) 就对其进行凶残的家庭暴力, 用扁担打她。打得她是“上身打得青竹叶, 下身打得竹叶青。”告知公婆却得不到他们的信任, 只能“解了纽子”让他们看自己身上的伤, 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4.对娘家亲人的思念之苦

《苦妹兰》歌词19-26段描述的是对婆家亲人的思念之苦。歌词如下:

大门外头 (嘛) 小狗咬 (嘛) , 我家 (呦) 大哥是来接我。

左手拿着 (嘛) 打狗棍 (嘛) , 右手 (呦) 牵着是小花马。

小马拴在 (嘛) 厦柱上 (嘛) , 鞍子 (呦) 摘在是大楼外。

拿把椅子 (嘛) 请哥座 (嘛) , 三杯 (呦) 辣茶是改苦辛。

五月农忙 (嘛) 忙死活 (嘛) , 哪个 (呦) 赶上是瞧爹娘。

大哥听得 (嘛) 这番话 (嘛) , 罩起 (呦) 小马是要走了。

送哥送到 (嘛) 大门外 (嘛) , 风吹 (呦) 大门是夹着手。

公婆问我 (嘛) 哭什么 (嘛) , 风吹 (呦) 大门是夹着手。

在婆家受尽劳作之苦、遭受凶残的家庭暴力的生活中, 终于盼到了自己的大哥来接她回娘家了, 可是因为“五月农忙忙死活”, 根本没有时间回娘家看望自己日思夜想的爹妈和亲人。送走大哥的时候, 恍惚之中“风吹大门夹着手”, 思念、难舍的泪水终于在此时爆发, 而面对公婆的询问却只能以“风吹大门夹着手”来掩盖自己的思亲之情。

5.娘家嫂子的冷落之痛

《苦妹兰》歌词27-32段描述的是娘家嫂子的冷落之痛。歌词如下:

渡水哥哥 (嘛) 先渡妹 (嘛) , 小妹 (呦) 回去是看爹娘。

阿爹听得 (嘛) 小妹到 (嘛) , 打开 (呦) 柜门是摸银子。

阿妈听得 (嘛) 小妹到 (嘛) , 打开 (呦) 箱子是摸花鞋。

大嫂听见 (嘛) 姑妹到 (嘛) , 骂猪 (呦) 骂鸡是就骂起。

二嫂听见 (嘛) 姑妹到 (嘛) , 掼东 (呦) 掼西是就掼起。

还是三嫂 (嘛) 好情意 (嘛) , 抬把 (呦) 椅子是陪妹闲。

在受尽煎熬、历经爬山涉水之后, 终于回到娘家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亲人, 阿爹“打开柜门摸银子”, 要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银子给自己的女儿, 阿妈“打开箱子摸花鞋”, 要把自己千针万线缝制的绣花鞋给女儿;然而大嫂二嫂的表现却是“骂猪骂鸡就骂起”、“掼东掼西就掼起”。回到娘家的苦妹兰, 在婆家遭受不公的生活待遇之后, 还得承受娘家嫂子的冷落之痛。

(二) 《苦妹兰》的曲调特点

(注:其余歌词省略)

1.《苦妹兰》的体裁归类

彝族民歌《苦妹兰》具备了典型的地方性小调中苦情歌的特点, 它使用珠街彝族的方言演唱, 并和珠街彝族的山歌音调紧密结合, 它单纯、朴实、几乎没有修饰, 唱述了彝族妇女苦妹兰的生活苦难。具有浓郁的珠街彝族地方色彩。

2.《苦妹兰》的调式旋律特点

《苦妹兰》的调式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 羽调式具有类小调的特点, 调式色彩为暗淡、柔和, 适宜表现抒情、忧伤、哀怨的情感因素。《苦妹兰》的旋律采用典型的五声性调式旋律的三音列组合形式, 即:sol、la、do, la、sol、mi, so、mi、rai, rai、do、la, 以大二度和小三度结合的三音列组合形式。虽第一乐句结束音和第二乐句开始音形成六度大跳, 但总体上采用适宜表现情感的和缓、平伏、安宁、低沉的下降式旋律。因此, 羽调式和下降式旋律的结合, 将彝族妇女苦妹兰无助、哀怨、痛苦、忧伤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听之, 催人泪下。

3.《苦妹兰》的曲式结构特点

从《苦妹兰》的曲式结构特点来看, 是典型的上下句结构的二句式单乐段分节歌的结构, 全曲两个乐句, 而歌词则长达32段, 这也完全符合叙事歌曲的结构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彝族民歌《苦妹兰》是一首流行于昌宁县珠街彝族、苗族自治乡的苦情小调。它以凝练质朴的语言、简短的音乐结构、哀怨忧伤的旋律, 唱述了生活在旧社会的彝族妇女, 在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的痛苦呻吟。

摘要:彝族民歌《苦妹兰》是一首流行于昌宁县珠街彝族、苗族自治乡的苦情小调。它以凝练质朴的语言、简短的音乐结构、哀怨忧伤的旋律, 唱述了生活在旧社会的彝族妇女, 在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的痛苦呻吟。

关键词:彝族民歌,苦妹兰,历史成因,艺术特点

参考文献

[1]杨耀程, 殷铖君.寻根“腊罗巴”:昌宁彝族民俗文化考察[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1, 12.

[2]肖常纬, 刘晓琴.中国民间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0.

民歌篇教案 篇3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通过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着重欣赏广东民歌《对花》,同时听辨《槐花几时开》《拨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等民歌。

难点:本篇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流行音乐视频片段:《茉莉花》——梁静茹 师提问:大家熟悉这首流行歌吗?喜欢吗?

这首流行歌曲是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一曲茉莉花,芬芳香四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在北京奥运会上,《茉莉花》作为主旋律背景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可见,民族音乐之于民族的重要性。

2、民歌是什么?

3、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

二、新授: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我们今天这堂课正是从“花”出发,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点出本课围绕的中心话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1、以“花”为题材的各地民歌 ①、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段)②、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介绍“秧田歌”,聆听歌曲,了解歌词中出现的众多花名的意义)③、青海民歌《上去高三望平川》(介绍“河湟花儿”,聆听歌曲,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演唱风格)④、辽宁民歌《猜花》(介绍“嬉游歌”,聆听歌曲,了解对花体的含义——月令体、数序体)⑤上述四首歌曲,都是以“花”为题材,但是“花”的意义却各不相同。(请学生来为其“花”归类,分析各个地方民歌中“花”的意义)《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喻人 《对花》—传授自然知识; 《拔根芦柴花》—借花起兴

教师利用幻灯片简述各区域民歌产生的不同特点(民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

2、广东音乐《对花》 作品背景介绍: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了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右倾,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有时在中秋节将船摇至江心,连成“中秋咸水歌擂台”进行笔试。“咸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广东中山县,因歌腔不同而分,一般采用男女对歌的形式。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地方特色,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讨论作答: 歌曲所属地域。

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曲对感情的表达是怎样的? 引导回答:

歌曲地域是:广东中山 体裁:咸水歌

歌词:质朴简练,衬词富有地方特色 节奏:节奏规整

旋律:抒情委婉,曲调优美 情感:含蓄细腻

分析歌曲:歌词为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较自由,同节(上下句)同韵,换节可以转韵。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间的称谓和着旋律进行,如“妹好啊咧”和“好妹啊罗嗬哎”两个衬句,大大增加了歌曲浓郁的地方色彩。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恬淡、宁静、抒情、柔婉的趣味,与江边人的生活方式、性格、气质有一定联系。而北方的“对花体”如《猜花》大多欢快、热烈,由此进行比较学习。

三、实践:学唱一段《对花》

注重对地方特色衬词的朗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白话优势,让学生体会民歌的演唱特色。

(请学生对歌)

四、扩展:列出民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请学生谈谈自己所知的)根据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改编《名扬花鼓》曾宝仪

根据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王力宏 根据广西民歌《知道不知道》改编《知道不知道》刘若英 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浏阳河2008》周笔畅 根据云南民歌《阿诗玛》改编《阿诗玛》郑均 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茉莉花》梁静茹

五、课堂小结: 下课

【教学反思】: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 篇4

1、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在亚奥两大陆及太平洋印度洋之间。岛上居住着100多个民族。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

2、民歌特点

众多的民族致使印尼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彩, 印度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到苏门答腊岛的托巴湖上去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欣赏一首印尼歌曲《星星索》,世界名曲《星星索》是一首巴达克人的船歌。巴达克主要分布有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地区,大多数聚居在多巴湖的周围。他们主要从事渔业、农业。这里湖水清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巴达克人经常在湖上泛舟歌唱。这首印度民歌是无伴奏合唱曲,想一想“星星索”指得是什么?听一听歌曲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感?(播放课件《星星索》)听后回答问题: ①歌曲中反复出现“星星索”的伴唱,“星星索”指得是什么? 以固定音型“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随着浆起落节奏而发出的声音。

②歌曲的音乐有什么特点?与我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相似? ③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演唱者的声音属于男声中的哪一类? 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忧伤。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表达了一种思念之情。上世纪50年代传入我国,优美动听的曲子,优美动听的曲子让人听了陶醉入迷,深受人们喜爱,邓丽君,田震,黑鸭子组合,童丽,张也等歌手都演绎过这首歌。在无伴奏合唱中,男高音以悠扬委婉的歌声,倾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极富诗意。优美抒情的旋律,简练集中的合唱手法,使它成为无伴奏合唱的保留曲目。

彝族民歌 教案 篇5

《民歌民谣采风》

教学目标

1.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调查、了解、收集、整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歌民谣

2.感受民歌民谣的艺术魅力,能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地演唱,表演、传承家乡的民歌民谣

教学重点:

1、了解民歌民谣的社会作用,感受文学的多样性,学习语言表达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2、从民歌民谣中汲取营养,获得启示

3、感受民歌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提问法、小组合作法 活动设计:

1、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搜集并整理民歌

2、学唱民歌民谣,感受民歌民谣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南泥湾》《同桌的你》导入新课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可以调节紧张的气氛,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它给人听觉上的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的神经得到一种高度的享受。刚才大家听到的两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乐中具有传奇魅力的民歌民谣。

二、民歌民谣定义

1、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以口头形式在民间传唱,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地相传至今,因此常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民谣即民间歌谣。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宣泄不满情绪。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

民歌与民谣的区别:民歌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民谣一词则带有现代意义。

三、检查课前预习

分小组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民歌民谣

四、汉族民歌体裁类型

各地民歌的民间传统称谓繁多,同一类别的民歌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在陕西北部叫信天游,在甘肃、宁夏、青海叫花儿,在山西叫山曲儿。

1、号子

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劳动的指挥者。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例: 李双江

船工号子

2、山歌

山歌泛指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畅快淋漓地宣泄着郁积已久的强烈感情。例:《走西口》

3、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与号子和山歌有所不同的是,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有传唱,小调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几种,其中以独唱形式最为常见。歌唱时常有乐器伴奏。(河北民歌《小白菜》、《回娘家》、沂蒙山小调、凤阳花鼓)例:《茉莉花》

五、校园民谣

1、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其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它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

2、经典校园民谣:(猜一猜)

同桌的你、童年、采蘑菇的小姑娘、蜗牛与黄鹂鸟,歌声与微笑、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外婆的澎湖湾、踏浪、我是女生、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小芳、青春纪念册、一生有你、朋友、玻璃杯 A、童年B、明天会更好C一生有你 D踏浪

E让世界充满爱

六、学唱民歌民谣

七、课堂小结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珍品。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喜欢民歌民谣,感受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

彝族民歌的创作特点与歌曲解析 篇6

民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身为一名中华儿女应该会唱一些民歌、了解一些民族民歌的风格及旋法规律是必要的,通过唱民歌、学民歌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少数民族不同的地方语言以及各族不同的民族风情。

民歌可以有“域”或“族”的分类,顾名思义,“域”就是地域,“族”就是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常分居于多种地域,每个地域又常聚居着多种民族。由于,形成的民歌色彩也会截然不同,因此同一“域”中有不同“族”的民歌差异,同一“族”中有不同“域”的民歌差异。特别是汉族人多域广,地域之间的民歌差异更是司空见惯。民歌色彩的区域有大有小,但有些地域的汉族民歌和有些少数民族的民歌,群众还比较陌生。譬如:哈尼族、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这里笔者就针对彝族这个少数民族的歌曲特点加以解析: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都有彝人,四川凉山为最大的聚居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很早就创造了文字(彝文),民歌也丰富多彩。由于电影《阿诗玛》的播放,彝族音调更是深入人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自己积累的关于彝人音乐创作的内在规律与音调特点介绍给大家,本文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彝族民歌进行分析:

一、调式和音阶特点

彝族民歌中较多出现的是宫调式。现介绍一首代表性的彝族民歌《阿诗玛》。

这是一首五声宫调式民歌。音阶为:1 2 3 5 6。而4为临时性的色彩音。

彝族民歌中的徵调式也较多。如《凉山永远是春天》:

这是一首五声徵调式民歌。音阶为:5 6 1 2 3 5。

当然彝族民歌也有羽、商、角调式。如:《满山娘劳军》这是一首五声羽调式民歌,音阶为:6 1 2 3 5 6。《山歌不唱不开怀》这是一首五声角调式民歌,音阶为:3 5 6 1 2 3。《好股凉水落半坡》这是一首五声商调式民歌,音阶为:2 3 5 6 1 2。

二、旋法和终止

彝族民歌由于用音特殊,少则三个音,多则五个音,所以旋法别致。偏音一般不用,即使有时出现4、7,大多作为移入下属调的特征音。旋法上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突出1 3 5三音的旋法。

以《阿细跳月》为例全曲只用1 3 5三音,采用各种跳进编织起这首风格鲜明的民歌,和苗歌1 3 5三音列旋法相比,彝族音调采用的是变头重复手法。这首民歌是五拍子,共有10小节,每小节的后三拍是相同的,都是,只是前两拍不同,分别是:

, 没有一个小节是相同的, 只在三个音中连接, 变化出如此多的形态, 令人叹服。这种在“不变中求变”的手法, 形成了彝歌的特殊风格。

《阿诗玛》这首民歌也基本为1 3 5三音列旋法(2为不主要的经过音,4为临时性的色彩音),也大致具备变头重复性旋法特点,每句的后部分相同,都是,前部作了变化。由于速度较慢,较多用倚音装饰,而且也在1 3 5这三个音中相互装饰:3、5非常具有彝族民歌的韵味。

2、重用1 2 5 6四音列的旋法。

如宫调式的《叮叮月琴》和微调式的《对面坡上姑娘多》,都只用1 2 5 6四个音。由于旋律中不出现3,使调性不稳定。这种音调大多强调5 2的下四度跳进,或体现这种骨干音的进行。

三、节奏和结构

彝族民歌的乐汇大多短小,而且反复出现主题乐汇。变头重复手法和变尾重复手法是常用。如《阿细跳月》、《阿诗玛》、《满三娘劳军》用的是变头重复手法,《一把扇子二面花》、《对面坡上姑娘多》用的是变尾重复手法。

《阿细跳月》的五拍子舞曲节奏独树一帜。其他民歌的节奏形态也大多自然、简练。

彝族民歌的结构大多采用两句型或四句型,以及在这些小型结构基础上的扩充。

或许是彝族音调特别优美,或许是作曲家对彝族音调特别青睐,在歌坛上流行的彝族风格的歌曲特别多。如较早流行的《在一起》(曹美韵曲)中的片段。

这首歌吸收了《阿细跳月》的旋法,也斟酌采用变头重复手法,彝风特别鲜明。

又如50年代流行的《姑娘生来爱唱歌》(金重词,朱里千曲)中的片段。

这首羽调式歌曲吸收了《满三娘劳军》的音调,结构手法上也借鉴了彝戨中常用的结尾手法。

又如合唱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范禹词,麦丁编曲)中的片段。

这首歌曲写得很有艺术性,除了强化1 3 5的分解进行和四度跳进,还吸收了《阿诗玛》的倚音装饰旋法,并且巧用移宫手法。歌曲中反复出现“赛洛赛”的彝族特有衬词,使彝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阿诗玛》中的插曲《长湖水,清又凉》(葛炎、刘琼词,罗宗贤、葛炎曲)更是难以忘怀。这首歌吸收了民歌《阿诗玛》的主题音调写成的,而且引进了清角音,使旋律更优美。

又如《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何少林词,高映华曲)中的片段(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这首歌基本采用1 3 5分解进行旋法,并且相互装饰,为了使旋律进行更流畅,还引进了2和6两个音,但都作为经过音处理,并不影响彝风的体现。

《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中的《情深意长》(王印泉词,藏东升曲)更是作为彝歌的代表作在歌坛上常唱不衰。

另有一首《最好最美的礼物献给毛主席》(凉山文工团词曲)也相当别致。

总之,中国民歌犹如浩瀚的海洋,种类繁多,色彩纷呈,需要我们大量的去听、去唱、去积累。相信能够受益匪浅,获益良多的。

摘要:民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它犹如浩瀚的海洋, 种类繁多, 色彩纷呈。本文通过对彝族民歌旋法、结构、节奏等多方面创作的特点加以解析。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条如何赏析或是创作一首民歌的规律与方法。

关键词:彝族风格,创作特点

参考文献

彝族民歌 教案 篇7

五彩民歌风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设计目的:

一、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二、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三、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

四、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2、唱好连线。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 1.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

2.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

(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

(3)台湾民歌分类

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

(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

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2)歌曲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五、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 热烈,带有舞蹈性。但是这首歌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尝试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运用身边的材料为歌曲设计伴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奏。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四、四分音符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跳柴歌

(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设计目的: 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

一、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举例: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x||

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x的时值为1 请同学们通过你对曲轻快、欢悦的情绪,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

二、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表示出来。如:教师引导(拍手)特点。

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

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点也是难点 悦。

教具准备: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 钢琴、歌曲伴奏音乐(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教学设计: 拍手.跺脚.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

一、常规训练

歌曲伴奏型。

二、组织教学。

三、教学新歌

击掌自拍:2/4 ○

○ | ×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 × || 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伴奏组:尝试运用身边的材料为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歌曲设计伴奏。

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五、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跟琴唱词。

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四、律动《跳柴歌》

1、想一想,不用竹竿我们可以怎样跳?分组合作试一试。

2、和同伴手拉手,边唱边跳。

3、在有蓝色色块的地方做:

腿:2/4 ×

× | ○ ○ ||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

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

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 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

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

润、婉转。

六、课堂总结。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音乐欣赏《花儿与少年》 设计目的: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音乐分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感受音乐中拍子变化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教具准备:

音响设备 教学设计:

一、常规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复习歌曲《跳柴歌》

四、欣赏《花儿与少年》。

A段旋律:2/4,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

B段旋律:3/4,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

1.欣赏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A段再现。

(民乐合奏)

1)熟悉音乐,听一听,跟琴唱一唱。

2)听音乐,思考: 听出音乐的变化了吗?能为乐曲分分段吗? 尝试用你的手打打拍子,乐曲用了几种节拍?顺序怎样?

——交流

3)音乐简介:

《花儿与少年》是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欢快优美,具有浓郁的高原风情与生活气息,在我国流传很广。

该曲是ABA三段式结构: 4)再听音乐,随音乐的节拍与情

绪变化动一动。

2.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声对

唱)

——交流:讨论、比较两种不同 的表现方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

五、拓展

花儿的来源:甘、宁、青“花儿”

又称“少年野曲”。是聚居与该地区的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民族一律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山歌。取名“花儿”。

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地

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六、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课题: 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设计目的: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教材分析: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

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

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教学设计:

一、常规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复习歌曲《跳柴歌》

四、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1)观看《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善良勤劳、能歌善舞的傣族人。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2)师简介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师:你能说出演奏的乐器吗? 生:葫芦丝。

(3)出示葫芦丝图片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有同学知道葫芦的传说吗?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师:欣赏过用葫芦丝演奏的《月

光下的凤尾竹》之后,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六、课堂总结。

《丰收之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点。

歌曲表达了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充分悦心情。教学设计时我把听、唱、感受勤劳、质朴的丹麦人民丰收动三者相结合,把表演融入课堂,后的喜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让学生来体验、感受,使孩子们对秋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与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一般,但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游戏、竞赛、即兴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从这点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设计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在歌曲中感受丹麦音乐的风格特的歌声进行表达,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逐步高涨的情绪。

3、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知道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丹麦音乐风格,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难点:能简单了解歌曲发展的手法,学会以情带声的歌唱。教法与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设计目的,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

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法等,进行直观教学。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个载体,他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本节课,我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1、出示部分果实图片,学生猜谜,激发兴趣。

2、播放农民丰收动画,以进行节奏训练。

3、欣赏歌曲的同时,播放根据歌曲内容自制的动画。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会歌曲。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几个谜语你猜一猜,竖

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课件出示谜语)

二、表演劳动场景----歌曲节奏、重点句教学

【设计意图:单纯的学习节奏,学生会感到枯燥,不容易接受,通过表演的形式,再加上一些象声词,使学生在表演中掌握歌曲的重点节奏,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果实,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而这些果实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的播种、耕耘得

来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见见农民伯伯呀?(出示课件)们一起为他

2/4 X X

X X ︱ X X

X 们加油吧!)

X ︱ X X

X X ︱ X 生:学习歌曲重点节奏。

0 ‖

师:把同学分成三组,现在我们

刷刷

刷刷

刷刷

三组同学一起进入,将收割、挑 刷刷

刷刷

刷刷

(看,他们手中的镰刀用的多带劲啊,真是个丰收年。)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

哟哟

嘿 哟哟

哟哟 嘿

(瞧,他们箩筐里的果实真沉啊,这担还挑得动吗?让我们为他们鼓劲吧!)

2/4

X

X ︱

X X

X ︱ X

X ︱

X X

X

加油

干 加

加油

(听了同学们的加油声,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是不是?那咱担、加油的劳动场景完整的表演

出来怎么样? 生:一起表演。

三、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表演的声音真热闹啊,丰收的喜悦,飞过高山,越过原 野,感染

了我们,同样也感染了欧洲最古

老的国家----丹麦。原来现在也是丹麦的丰收季节,他们正在开心的唱歌、跳舞,唱起了《丰收之

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好吗?、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师: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完

整地欣赏歌曲,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2、庆丰收----歌词教学

【设计意图:抓住初步聆听后的热情,让学生熟悉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多媒体出示歌词

师:丰收带给人们无限的喜悦,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读呢?

(1)让学生朗读。(2)师按节奏念。

师:刚才小朋友念了,现在该轮到我了,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3)老师按节奏和生齐念。

3、唱丰收----歌曲教学

【设计意图:《丰收之歌》的演唱重点是学会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再次完整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逐句教唱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演唱歌曲。】(1)教师范唱,学生聆听,可轻声模唱。(2)学唱歌曲。

师:逐句教唱,在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现出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歌曲中出现了十六分音符,(如“金黄的、新摘的”等)在演唱过程中,让同学们加快速度,唱准确。(3)老师和同学齐唱歌曲。

4、分析歌曲

【设计意图:小朋友们都对颜色

比较感兴趣,所以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找出相同颜色的旋律,从而对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的结构。】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下面咱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吧!(课件出示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同颜色的旋律。一首完整的歌曲,经过颜色的分辨,只剩下了一句,老师把这句旋律完整地唱一遍,让学生比较这句旋律与其他两句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原来在这句里面啊,出现了整首歌曲的最高音,表达了丹麦人民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已经到了极点。大丰收了,他们太高兴了!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生:学生齐唱。

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望着眼前金灿灿的麦粒,成堆的干草,香甜可口的瓜果,心情是怎样的?(喜悦、欢快)那我们能用歌声表达这种喜悦与欢快吗?让我们把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吧!(多媒体播放伴奏音乐)

四、合作创新,激发热情----齐跳丰收舞

【设计意图: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师:丹麦不止有好听的民歌,而且丹麦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丹麦的小朋友迫不及待的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晚会呢,想去吗?那我们就赶快排练起来吧!

1、师示范两种不同舞步----三步一踢步、移点步。

2、生分组排练并进行创编。(教

师巡视、指导)

3、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手拉手,和丹麦的小朋友一起,唱丰收的歌,跳丰收的舞吧!

4、播放《丰收之歌》歌曲,师生齐跳丰收舞。

五、小结 师:同学们,跳的太棒了,为自重点节奏。

己鼓掌吧!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2、即兴创编《丰收之歌》。秋天捧起丰收的欢乐,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喜人的丰收。在此老师要祝愿同学们,趁着自己年少的时光,在知识的田野上不断地播种、耕耘,明天去收获智慧的果实!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快乐之旅到此结束!(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六、布置作业

课下自由结组,以唱、演的形式创编歌曲。教案设计说明:

一、说教材

《丰收之歌》是冀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歌曲。是一首丹麦民歌,自然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欢快活泼,节奏带有舞蹈性。【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学习【设计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丹麦的风土人情,在歌曲中感受丹麦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充分感受勤劳、质朴的丹麦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并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进行表达,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逐步高涨的情绪。

3、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情绪,知道一拍一音、利落豪爽的丹麦音乐风格,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难点:能简单了解歌曲发展的手法,学会以情带声的歌唱。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两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一般,但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喜动、爱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游戏、竞赛、即兴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三、说教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设计目的,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创造法等,进行直观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

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他们轻松地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累累硕果,感受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2、强调自主,主动参与。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本节课的关键,在歌曲节奏学习这部分,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劳动场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对歌曲有初步感受,也让学生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价 值,从而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4、合作创新,激发热情。

学生即兴创编,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

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再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单元

《飞翔的翅膀》教案

在进行合唱时要均衡和谐。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

唱:“飞吧,飞吧”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翅膀”

听:“鸽子”“快乐阳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光”“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调》:

第一课《飞吧,飞吧》

设计目的:

1、出示投影歌页: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我们曾经在上学期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对吹过这首竖笛曲,下面我们就把学生进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它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

伤悲”的教育。用视唱法教学,2、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要求合唱均衡和谐。

提问: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

2、视唱小曲,让学生感受山东么样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呢?

3、欣赏“鸽子”“快乐阳光”与

三、教授新课:

“飞吧,飞吧”歌曲对比。

学习目标:

1、师导入: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写了这样有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名的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徒伤悲”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好功课。

思吗?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

2、视唱小曲,感受山东民歌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旋律曲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 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要求学生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录音歌曲,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现在请大家来听赏二首(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歌曲“鸽子”,(童声齐唱)“快乐阳光”,并为歌曲配上声势,感受一下跟我们刚学唱的“飞

吧,飞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课堂内容: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

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 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第二、三课《 翅 膀 》

设计目的一、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四、竖笛练习《海鸥》。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四、新歌教学《翅 膀》。

1、激趣导入:(课件)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曲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

部分。所以,在演唱音量的层次上,齐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

境。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六、竖笛练习《海鸥》

七、小结。

第五单元

《浪花里的歌》

教学内容 听: “水草舞 ” 动:小事情

课时安排:3 课时

唱两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5、第一课时《小事情》

设计目的师:

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6、1、学唱歌曲《小事情》,用轻松师:(出示碰铃)你们认识它吗?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它的声音怎样?这么好听的声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音,让我们随它的节奏读歌词。

2、聆听《水草舞》,感受乐曲表现生活中的情景。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教学设计:

一、感受三四拍

1、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练一练,播放音乐《小事情》用声势感受三四拍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谈话: 《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 的道理。

2、听《小事情》,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

3、轻声哼唱《小事情》,回忆歌曲的旋律及音位。

4、视

7、第一遍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遍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8、学唱歌曲:跟琴学唱;分声部学唱;配上碰铃演唱。

9、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听演唱、竖笛吹奏。

三、听赏《水草舞》

1、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听后请把你的感受与收获跟大家

一起来分享。

2、初听《水草舞》

生 1:由钢琴独奏的乐曲。

生 2:好象听到了奇妙的水底世界的声音。生 3:乐曲比较优美,有流水的声音。

3、师生互动并小结,师简单介绍乐曲《水草舞》的背景。

① 乐曲名叫《水草舞》。

② 是三幕芭蕾舞剧《鱼美人》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独舞。

③ 音乐灵活地吸收了民间音调,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海水中水草的清秀和柔美。[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同时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互动,进入音乐欣赏的情境。]

4、复听乐曲《水草舞》 师:请学生说出这首乐曲哪些部分是相同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当听到音乐变化时,请你用 手势或身体表现出来。

① 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感受并即兴做动作,并能随音乐画出乐曲的旋律线。

② 学生回答提问:

五、结束: 听曲出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歌儿多》

设计目的: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 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唱:《水乡歌儿多》 教学难点: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

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xx | x.x|xx x |x-||

三、欣赏“鳟鱼”

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1、出示课件(乐器图片)学生四.课堂总结:

师:水乡是美丽观察各乐器的外形特点并描述。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

2、出示课件,聆听各乐器的音色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特点。、听赏“鳟鱼”

(钢第三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设计目的一、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真挚感情。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听赏“鳟鱼”,区别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

四、竖笛:美国童谣《小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自行大胆的表现歌曲及乐曲是重点;唱准歌曲中含有 ox 的节奏的乐句是难点。

教学设计

一、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二、节奏练习。2/4ox 琴五重奏),让学生听别乐器的音色。

四、歌表演《水乡歌儿多》。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各组展示,集体评议。

五、竖笛练习:美国童谣《小事情》 示范 注意力度符号 时长要准确 学生合奏

六、小结 教学反思: 模仿拍击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六单元

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山谷回响

教学内容

听:“火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车向着韶山跑” 朝景 唱:“太阳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出来喜洋洋”“亲爱的回声”竖笛: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亲爱的回

车向着韶山跑”

,边听边模仿开火

第一课时“太阳出来喜洋洋”

设计目的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再次听音乐,注意旋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 ”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记号。老师解释“波音”:从本—” 太阳出来罗学生自己进行排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练,并进行表演。

音。举例:2 ——2 学生唱一第二课时“亲爱的回声”

设计唱 ;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目的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2)齐声对比来表现回 声的力度效果。

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

2、知道 6/8 拍的含义及其特点,口唱乐谱 ;注意:波音的演唱,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 6/8 拍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固对 6/8 拍的认识。

3、欣赏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缆车”“山童”

4、竖笛:“亲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爱的回声”

教学设计

一、欣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赏“缆车”“山童”

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演唱。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家来 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 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 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 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 ○ ◎ ○ ○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 6/8 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 38 页,边 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师弹琴,生唱。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生唱,师模仿回声。

4、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听琴伴奏,小声试唱歌曲;

7、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两段连起来试唱;

8、听伴奏,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加快节奏;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 学

9、完整地唱好整首歌曲。

四、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小组表演歌曲、听音乐,表演;

第三课时

设计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的回声》,练习二部轮唱;

2、欣赏《朝景》 3.竖笛:菲利普《亲爱的回声》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听音做手号练习;

二、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三、学习歌曲

1、导入:有一群山里的小朋友听到这首乐曲后,不由自主得唱起了一首歌《山谷的回声》

2、教师范唱

3、听录音,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

5、提出跟不上的地方,老师用琴和同学们一起学唱;

6、2、评出最佳的律动;

3、集体表演,师生同乐

五、小结: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

课时安排:3 课时

忘的歌

第一课时《堆雪人》

一、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设计目的1、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2、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

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 义。

上歌唱了近

年的歌曲,像一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准国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歌、唱好国歌。

四、教学难点 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去建设社会主义。

三.教学设计

1、寻找国歌: 请

你仔细听听,你是否能听出熟悉B 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的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家的象征。

2.分析旋律、节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奏特点,感受乐曲中号角式音调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的力量。从音乐角度上看,歌曲背景、词曲作者、深刻含义、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力量?

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1)在唱这一句的时候,你有没学国歌?现在背景、已有基础、有发现这三个“起来”的音一个深刻挖掘思想含义、唱得更好

比一个——?(高)

力度是越来(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越——?(强)(结合冲锋号让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有号召性、鼓舞性)

(2)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节奏上有些什么特别?除了运用的怒吼。由田汉作 词、聂耳作附点音符、休止符,还运用了冲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锋号中使用的三连音。(请学生1935 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在 歌谱中标出重点句)作曲家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 大地就是运用了号角音素、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编排舞蹈,并用列队行进的方式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到了勇往 直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能体前的力量!

3、再次歌唱音乐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演唱时音片段,当出现时,用手随着旋律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的上行挥动。

4、播放录音(学教学难点:

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能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活动,给《红曲中的表现)

5、放伴奏生跟唱星歌》编排舞蹈。

教具准备:(教师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片等道地方。)

6、跟伴奏有感情的具。

课教课型:以唱歌和跳舞演唱

7、纠正错误

8、跟伴奏相结合的综合课。

有感情演唱歌曲

9、观看升旗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导入 仪式,复习歌曲

四、小结 同学(播放歌曲《军队进行曲》,学们:除了国歌,你还能想出唱祖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在上国的歌曲吗?你们能哼唱出来课之前,老师要问问同学们,同吗?(分组讨论,每组说出一首。学们都有哪些理想?谁来告诉老例 如:大中国、爱我中华、我的师?(学生举手回答)哦,同中国心、国家等)

五、作业。

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理想,那你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想知道老师的理想吗?老师的理《红星歌》

设计目的:

1、能想呢是当一名女兵,因为我觉得 自信的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军人看起来很厉害!很威武!很曲《红星歌》。

2、体会重音帅气!很有气质!可惜啊,老师记号的作用。

3、能给红星歌海拔不够!所以没有当成,诶?有这么 一个小孩儿,他也有一个神气(放潘东子走路片段)我们军人梦。。。。跟他比一比好不好?

二、同好!接下来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们起立,现在我们都是勇敢机一起来欣赏一段电影片段。智可爱的小潘冬子。好,同学们(《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

敬个军礼给老师看看(师鼓励并 师:有没有同学看过这部电影?(有——那你们知道影片里的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师:故事发生在 1931 年到 1938 年间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一个年仅十岁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 一心想参加红军,这不仅因为冬子的爸爸就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残杀的 妈妈报仇。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小红军。(课件出示潘冬子照片)师:这就是小潘东子,他机智勇敢,他相信,只有将敌人都消灭掉,百姓们才能不受压迫过上好日子。同学们说他勇不勇敢?我们看小潘冬子走路神气不纠正做的不正确的)听音乐跟老师做(放红星歌音乐,老师做动作)

1、原地向左向右转

2、火车似的走路多跳几遍

3、师做动作,一段两个动作(语言提示:要换动作了~~)

二、师:刚才小英雄偷偷告诉我你们表现特别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个小礼物,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们都找到了吗?告诉老师它是什么?。小!红!

星!。对,它是一颗小红星。

三、同学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就叫《红星歌》

1、第一遍:好,同学们看着歌词,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思考一个问题 :本首歌的题材是什么?(听完出示课件)

第二遍: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首歌用什么情绪演唱?(出示课件)

2、重音记号的介绍(出示课件)

3、(师富有表情的清唱歌曲)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节奏和重音记号的运用,同学们把小手伸出来给老师打节奏

4、好,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能跟着老师唱了,来,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一遍(师:同学们身体坐直,两腿放平,把小手放在腿上)

①跟钢琴来第一段

②跟钢琴来第二段(指出不足,师示范唱)

③纠正后整体来一遍(提醒用自然的声音唱,不要喊唱)

④唱得好的同学上台唱(表扬要具体)⑤师伴奏(错误及时纠正)

5、师:好,接下来我们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全体起立。同学出来模仿红军战士走路。但是老 师有要求,走路的速度要跟老师弹奏音乐的速度一样。(三段音乐)第一段速度快。第二段速度特慢,第三段速度适中。

师:同学们觉得哪组才应该是红军走路的正确速度啊?(生回答,教师给与鼓励)对 这就证明了(课件)好,我们就用这个正确的速度,唱一遍(跟音乐唱教师给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红星歌》,也知道了小英雄潘冬子,通过学习呢我们还知道我们现在的 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毛主席毛爷爷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

里。

第三课时

设计目的: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

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感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精 神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用不同的计: 认识作者: 李叔同,是我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集诗词书画,音乐戏剧于一身,是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学唱歌曲

1、是几拍子的歌曲?唱谱

2、跟琴用“u”哼唱

3、填词演唱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设计目的1、认知目标:学会表演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体会中国人民设 计一种演唱形式。

教学分析 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三、学习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 第八单元

《铃儿响叮当》教案 设计目的

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教学难点:

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雪橇图片。A、图片上的是什么?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

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二)、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

1、视频《铃儿响叮当》 A、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B、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孩

子们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开心)。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歌曲。(作品介绍)

2、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次跟

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同时,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A、B两题)

(三)、巩固练习

A、歌曲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1、请大家跟伴奏一齐演唱这首欢B、划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复的地方在哪里吗?

C、找出反复之处。

2、请大家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大家要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哟!)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啦?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A、跟琴学唱

B、个别乐句反复教唱。C、跟琴演唱。

4、雪橇从远处滑了过来,又从身边滑走了,你觉得怎样表现由远到近的这种效果呢? 你觉得哪句应该唱的重一些,哪句应该轻一些呢?

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现由远

及近的效果哟。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

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比如说

拍拍手、跺跺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给学生讨论几秒钟,然后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课前准备几样打击乐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

来表现歌曲。(个别起来说)

5、学生创编动作,并随视频一起表演。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创造”。(出示PPT)

7、让我们再次跟着音乐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小结

上一篇: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下一篇:自主招生自我推荐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