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楹联文化

2024-06-08

校园楹联文化(共8篇)

校园楹联文化 篇1

宝山小学开展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4月日,宝山小学开展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宝山小学聘请了怀柔区楹联协会主席徐东升来校为该校的老师们做了一场生动的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首先师生参观了“京北楹联第一村”汤河口镇新地村。家家贴楹联,户户讲传统,新地村是“北京楹联文化第一村”,是新农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样板村。他们积极与北京市楹联协会、区诗联协会联系,根据本村特点为每户村民量身创做了楹联作品,将每户的姓名、职业特点和美好希冀之意巧妙地编入联中,并通过篆刻木框,悬挂于每户门前,成为了该村独特的文化一景。“知书达理和为贵;处世为人谦受尊。礼在家中。” “厚德质朴流芳远;大志贤良饮誉长。德佑子孙。”“舒张正气浩如玉;奉献忠心永为国”学生从一幅幅寓意深刻的楹联中,学到的是楹联创作知识,感受的是传统文化对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之后,师生倾听了怀柔区楹联协会主席徐东升的《楹联文化》讲座。徐东升老师从什么是楹联、楹联的发展及意义入手,他风趣幽默地讲解了楹联的句法结构、特点、工对、宽对以及在现实中如何悬挂对联等。徐东升老师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楹联例子,教师学生听得入神,并认真做好记录,会场时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最好宝山小学杨宝明副校长讲话,他希望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要认真学习要将楹联文化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为祖国楹联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此次邀请楹联专家来校讲座,是进一步推动宝山小学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宝山小学开展“楹联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项具体安排。

校园楹联文化 篇2

所谓楹联,就是写在楹柱上的对联,据考证,楹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楹联的起源,古代典籍中有各种各样的记载和说法。《燕京岁时记·春联》中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挂桃符的习俗,那时的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所作,上写神荼,郁垒的名字,用以避邪。迄今为止已为人公认的有联语在五代已经出现。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寑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种中国古代萌芽状态的楹联几经演变,至今已成为一种不可小视的文化形式。

楹联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文化的交流还辐射、传播到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楹联文化和多姿多彩的各式中国民俗文化一道塑造出了一个泛中华文化场。楹联,在中国传统的国学体系中,只处在小小的一隅,却是小中见大,集韵律、趣味、意境和哲理于上下呼应的两句中,意境深遂,韵律和谐,内涵丰富;加上它多是刻于山水之间,庙堂之上,亭台楼阁之中,美景美文相配,更加令人心生敬意,爱慕无比。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追求、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楹联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离开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化的人生追求、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抒情化的审美习惯、艺术化的生活习尚等就无法理解楹联的文化内蕴。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征,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情韵,更多的与农耕文化、古典文化情趣相联系。它植根于“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和“心物感应”的传统农业文化心理中,与古人面对自然和乡村,置身熟人社会的传统宗法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多地与古典文化追求群体认同,固守传统纲常,追求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传统道德法则呼应。无论是四川乐山凌云山大肚弥勒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还是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斋堂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无不浸染着中华抒情文化的情韵,与它呼应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审美化的世界,也是一个洋溢着人间气息的伦理化、道德化的世界。楹联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不仅有诗歌的音韵美,还有书法的风骨美,洋溢着抒情文化的气息。楹联最初的形式桃符是用来驱邪祈福的物品。中国民间百姓祈求安定和平,安居乐业也是楹联产生的重要原因,楹联始终与风土人情、人伦幸福相连。

中华民族一直推崇和向往一种艺术化的生活境界,不仅中国传统的诗乐歌舞戏曲书法高度抒情化,推重抒情写意,崇尚传神写照。就连民居、饮食、衣饰、祭奠也都具有诗情画意,笼罩着浓浓的古典气韵。楹联就是伴随着民居、园林、吉庆而生的,与中国传统的民居文化、园林文化、吉庆文化不可割裂。汉民族的传统的建筑结构是四合院,各种的宅门、殿门、辕门全是两扇。与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不同,传统的中国式建筑一直以木头为构架主体,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为楹联的悬挂提供了条件。传统建筑的诗意化、艺术化除了借助建筑物本身设计的艺术化和建筑群布局的高下掩映、宛转流变,还需要楹联的装点。例如,名胜古迹联在历朝历代都十分丰富,大凡历史上著名的建筑景点都有文人墨客的题赠,这给建筑增添了许多文化韵味,如气势恢弘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让我们抚今追昔,感慨滇池的历史沧桑。婉转轻巧的杭州中山园西湖天下景亭联则让我们陶醉于灵动的诗美和流转的哲韵。在此,楹联与中国古典诗词息息相通。实际上,楹联即孕育于中国古典抒情文化。《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对偶诗文堪称是楹联的始祖。楹联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是由律诗中的对偶句发展而来,所以楹联中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楹联字数虽少,却是讲求少而精的规则,它分为平仄层(结构)、对仗层(文字)、文意层(思想),且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品读和解析的时候,先讲平仄(要朗朗上口),再讲对仗(要平仄押韵),最后才理解文字的意思(要言少意丰)。而楹联在撰写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是与律诗一致的。如: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徐文长杭州吴山江湖汇观楼联)

这一楹联中,上联的“画”为仄声,下联的“台”为平声,是佳对。

又如: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此联为梁章钜所撰苏州沧浪亭集句联。上联见欧阳修长诗《沧浪亭》,下联见苏舜钦诗《过苏州》。清风,明月,水山,俱皆意象清明、诗韵盎然。

楹联不仅有诗歌的韵味,还有书法的风采。楹联需要书写,与书法密切相关。书法是汉字都有的书写艺术,楹联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书法艺术的因子,二者相互依赖、相互生发,相得益彰,在今天,书法与楹联已经变得不可分了。例如,古代书法书写时,一般是自右至左,于是以书法为载体的楹联也遵循这一形式。楹联的产生和发展,也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增添了新鲜多姿的书写形式。书法的主要形式是条幅、长卷、横额、册页、扇面、对联等,而对联这种格式在书体上不受拘束,真、草、篆、隶、楷,行、各体均可用来书写对联。在书写格式上也比较灵活,一般分上下两联,竖行由上而下,也可以上下联在一起书写成条幅、横批、扇面等。如果说书法使楹联更具视觉冲击力,那么楹联则为书法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使书法艺术在市井人生、世俗世界大展身手。

楹联的产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这还表现在它与中国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的内在关联上。中国古人更多关注的是“审美何为”,总是立足世俗人生对艺术和审美进行价值论、意义论上的追问,偏重艺术感悟和审美直觉。中国古代血亲宗社生活、农耕生产、古典文化的诗性特质一同造就了汉民族的思维样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延续着原始思维、类比联想。楹联中保留有中国式的取象思维、隐喻思维、系统思维、情绪记忆、辩证逻辑、整体综合把握世界的审美惯例。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隐喻类推,抒情写意,重现世人生,轻玄远哲思。中国的文学艺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高格,绘画艺术贵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意象美成了我们的普遍追求。中国传统美学更多地体现的是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这在中国诗歌和楹联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中国语言和诗歌、楹联中还盛行互文句式。楹联中这种互文性的句式使楹联不仅有和谐、对称之美,而且别有一种涵咏无穷的哲韵。如相传是中国第一幅楹联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蕴含着这种对称美、对照性和互文性。新年不仅与余庆相对,突出了新旧代谢的对比意味,而且与嘉节互含,与长春相合,由此又构成了新年嘉节纳余庆,新年嘉节庆号长春的互文性表述格式。

如果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一部浩瀚无比的大书,那么小小的楹联就是它的凝缩与升华。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不但可以窥见从远古流传至今的一个个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还可以领略到名家书法、篆刻的风采,品咂出楹联上下两个对句中表现出来的汉字的音律之美,造型之美,意境之美。

摘要: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楹联作为一个独立体,卓立在文学大家族之林,是极具生命力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楹联这一文学形式,经过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楹联有三个高峰时期。北宋时期,宫廷楹联繁盛,官宦之家群起效仿,就连寻常百姓人家,每当春节期间,也都“总把新桃换旧符”。及至有明一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亲颁《大明功令》,令百姓家家贴对联,楹联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至于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都喜欢作对联,影响了整个朝野。楹联之所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楹联和书法有机结合,使楹联发展达到极盛。

校园楹联文化 篇3

楹联又称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韵调和谐,寓意含蓄隽永,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是学生学习词性、韵律、对偶修辞的好方法。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永不凋谢的奇葩。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者,关注对联在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一、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必要性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非重点中学。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大多数家长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入县城示范性高中,致使农村普通高中生源素质越来越差。而常规教学内容过难、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楹联校本课程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基于学校、学生的现实展开,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楹联知识设计教学方案,满足学生需求,适应学生发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促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二、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重要性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楹联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坚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联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继承和弘扬客家传统文化。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开发楹联校本课程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利用楹联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可能性

在研究力量方面,梅州市、五华县楹联学会为我校《楹联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课题组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立足于本校,辐射五华南部乡镇,推动楹联进校园活动,从而有力推动五华楹联事业的发展。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与者均是梅州市楹联学会会员,他们对楹联、书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良好的语文教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在研究环境方面,学校处于客家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乡。梅州市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楹联城市。梅州市委市政府连续主办了五届高水平的“客天下”杯征联比赛,引起全球华人的关注。《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客家楹联大典》《梅州楹联》《长乐联苑》《五华古今楹联选》《梅州楹联》《长乐文艺》等书刊杂志,以及广东楹联学会、梅州楹联学会网站,为楹联进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园楹联文化 篇4

该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抓手,在学生中开展 “图书进教室”、“ 诗词楹联知识讲座”、“主题创作和征联等形式”、“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各班教室黑板上还都开辟了“中华诗词楹联角”,每周诵读一首诗词或一副对联,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自编一套阅读教材,精选经典的古典诗词楹联,由专职的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习作。另外,该校还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建成“诗词楹联文化墙”,使学生时刻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

该校还在教师中开展 “共读一本书”、“书写经典”、“诗词活诗词楹联创作大赛”等活动,在校橱窗中展出教师书写的经典古诗词。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写作能力,把诗词楹联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楹联教学教案 篇5

(1字句相等2.词性对品3.结构对应4.节律对拍5.平仄对立6.行对意联)

2、教师:其实我们学过的故事中也有好多对联的,只不过我们在没有接触对联知识之前,我们不知道它是一副对联而已,大家看看这样的几副对联,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课件)我们一起读一读。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3、教师:其实对联无处不在,不仅仅出现在我们的古诗当中,大家再看看这样的两幅对联。一起读一读

成功花朵亮明艳

奋斗芽儿浸泪泉

刻舟求剑,教条主义。度势审时,辩证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这两幅对联与哪篇文章有关吗?是的,这两副对联啊,是老师根据课本上的题材进行创作的,其实我们对联创作的天地可广阔了,其作用也很多,像这两幅对联,可以说是从两首诗中提炼出的中心思想。

4、我知道同学们刚接触对联,让你们去创作对联有点难为你们了,不过我们可以由浅入深,有简单的入手,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精心选择了这样的几道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对联的规则,看看怎么做?

 改革吹(),和谐奏凯歌(新曲

新声) 窗前莺对语,帘外燕()(飞舞

双飞) 四时花似锦,()皆春。(万里

祖国) 一轮秋夜月,()晓天星(几点

几颗)

5、教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的对联规则,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学以致用了,真的很好。看来这样的选择题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接下来,老师给你 1 们再来点稍难的,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啊 补充完整

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6、教师:同学们做的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在看看这样的一道连线题,看看你能连对几道题? 一线之缘

连句成联

 祖国山河美

歌人寿年丰  晚霞明似锦

喜气到人间  竹影摇风雨

人民力量强  同心兴大业

春雨细如丝  春光回大地

携手振中华  庆民安国泰

花溪入画图

7、教师:看来老师真的低估同学们的智商了,老师真的要加难度了啊。有没有信心挑战?下面,我们再来点有难度的创作  上联:();

弃之可耻。 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

8、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感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了感谢大家,下面请同学们放松一下,来欣赏一下几个对联趣事。

(一)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 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二)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 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三)2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四)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事,过淡泊年。

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9、布置作业

“施耐庵收徒”。

 话说明朝时候有个姓刘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刘文,老二刘武,老三刘斌。

 刘财主望子成龙心切,听说著名小说家施公施耐庵大人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县城里,便让三个儿子打点行装前去拜师学艺。

 施公见了刘家这三条汉子就说,想跟我求学不难,但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谁够聪明,我就收谁做学生。

 说罢,施公给三个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卷子,卷子上写道: 

“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

 接到卷子后,老大泼墨挥毫做文章,老二摇头晃脑赋诗文,老三一动不动坐桌旁。不多久,施公命人来收考卷,老三这才提笔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算是交了张“白卷”。

 结果,施耐庵反倒只收了老三刘斌当学生。 请猜一猜,施公凭什么认为刘斌最聪明? 结束语。

对联 楹联赏析 篇6

读书对联100副清联鉴赏中国十大著名长联古今佳联赏析有趣对联大全趣味对联故事36则读书对联100副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

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6、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7、开卷有益,温故知新

8、学不知足,业精于勤

9、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10、若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11、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

12、读书必提要,处净在通情

1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16、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

17、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

18、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

19、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

20、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

2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22、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

2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

24、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25、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2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27、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28、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

29、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3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31、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

3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34、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35、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36、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7、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38、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

39、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

4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4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2、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43、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4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6、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7、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48、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9、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0、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51、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52、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

53、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

54、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55、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56、忠孝两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

57、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

58、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59、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60、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61、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62、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

63、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

64、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

6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6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8、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69、书窗下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

70、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关

71、书以常读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7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73、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爱才

74、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75、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76、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

7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78、千里见书如见面,万山遮目不遮心

79、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

80、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81、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82、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83、学如不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84、积文十箧,可谓备矣;读赋千首,乃能为之

85、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

86、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87、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

88、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89、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

90、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91、爱书读书,书中自有大世界;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

92、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

93、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94、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9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6、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7、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怎可一日曝十日寒

98、书如长梯,送我步履知识峰巅;学是航船,带人神游真理海洋

99、古往今来,百代世家无非积德;天上人间,第一商品还是读书

100、积德万本读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清联鉴赏

【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楹联鉴赏:

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湖南衡阳人。此联为作者于其湘西草堂所作。上联言志,发誓要将儒学经典“六经”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图有所创新。一个“责”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下联抒情,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一个“乞”字极具震撼力。全联用语奇,含意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题春联】 人因爱富常离我。

春不嫌贫又到家。

楹联鉴赏:

这副春联别出心裁,上联写人情淡漠,正应了那句“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下联豁达,有春风入室,当然情绪为之一转,自得其乐了。此联用反对手法,语言通俗晓畅而意味深长。

【自题联】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楹联鉴赏: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县新城人,顺治进士。如秋水明净从容,作者以此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似春风温和平静,则显示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这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作为修身养性的格言联。【题北京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楹联鉴赏:

爱新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高宗,年号乾隆。涵远堂是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正殿,意为恩被四海之堂。西岭指北京西郊群山,东洲指昆明湖。本联写景瑰丽,烟霞灿烂,云海苍茫,如诗如画。远景近景收放自如,动静相生,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高居庙堂的皇帝在举手投足之间,独揽胜景的潇洒风度。

【题居室联】 家居化日光天下。

人在春风和气中。

楹联鉴赏: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化日光天”,即“光天化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春风和气”,形容人的态度温和、表情轻松。上联写家居环境,巧妙地赞颂盛世太平。下联写主人的情绪,温和而欣喜。先有国泰才有民安,上下关联,转接自然,语言明快,展献出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楹联鉴赏:

翁方纲(1733-1818)清代诗人、书法家。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本联题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北京陶然亭。古寺指亭所在的慈悲庵,深堂指慈悲庵中的殿堂。月照下的古寺轻烟笼罩,殿堂外老树横斜,自然清幽之极。联句描写的都是静景,然而用了“笼”、“倚”、“来”等动词,形象而生动,因此读来感觉幽深而不沉闷,饶有趣味。烟、寺、树、堂、月这许多物象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似有禅意。

【题卧室联】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楹联鉴赏: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今属安徽)人。春风温和,能包容世间万物。秋水清澈宁静,更显从容风度。当真是难得的境界。

【自题联】 持身每戒珠弹雀。

养气要如刀解牛。

楹联鉴赏:

邓传密(1795-1870)字守之,号少伯(一作少白),为邓石如之子。珠弹雀,出自宋太祖于后园以珠弹雀消遣时,因受臣子上奏打扰而动怒的典故。刀解牛,典自疱丁解牛,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就会熟能生巧。本联用此两典作喻,形象而生动地说明如何持身与养气,言简意赅。

【题学文堂联】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到穷源自不疑。

楹联鉴赏: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本联集自陆游诗全集之二十五(《示儿》,《剑南诗稿》:“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意指从文字深入后,再超越文字而出来,从而提升了境界,学习要追溯根源以明理。可作为格言联。于人何不可容者。

凡事当思所以然。

楹联鉴赏:

何绍基(1799-1873)子贞,号东洲居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提调、提督四川学政等。上联的“容”字意指宽厚而有容人雅量。为人要宽厚大度,如此才能避免纠纷。下联的“所以然”指原因。对事物的认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联富含哲理,的确是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

【题太古巢联】 将愚公山移屋背。

以智者水洗尘心。

楹联鉴赏:

陈维英(1811-1869),台湾教育家,字实之,号迂谷。著作有《偷闲集》、《太古巢联集》等。“太古巢”是他晚年在台湾剑潭旁边所建居室。王冕有诗“巢父诚辟世,许由真隐沦。势利既已忘,天子不得臣。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悠悠太古怀,坐看花鸟春。

所以后来者,可望不可亲”。作者将居所命名为“太古巢”,想必是效唐尧时的贤士巢父不羡功名而归隐山林吧。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应当是此联所要表达的思想。上联的“愚公山”实则指仁者温厚沉稳如山的品格。将之移于屋背,实指辟一室坚守其操。下联深化之,欲追求智者洞悉世态,心神清澈之境界。全联活用典故,厚重而流畅。【集句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楹联鉴赏:

这是鲁迅集何瓦琴句赠瞿秋白的一副联。“知己”与“同怀”意近,指志趣相合者。“同怀”本义是指同胞兄弟姐妹。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期间,经常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漫骂。瞿秋白先生曾在上海秘密会见过他,并整理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了《鲁迅杂感集序言》,对鲁迅先生杂文给予高度评价。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这副对联相赠,表达了知己难得,两人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着同样的看法。此联集句合意,感情真挚。【俗语联】 四面云山谁是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楹联鉴赏:

何淡如,清同治年间广东人,为谐趣联奇才。此联采用流水对法,“谁是主”,实际是指置身于云山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人自然是一副混沌迷糊的模样了。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意思是说,佛虽宣扬空寂,但其佛法源于对人世的感悟,并非空穴来风。反观之,如果只是沉迷于世事而不能自拔,自然会迷失本性。何淡如这副俗语联语言恢谐而富含哲理,见性见禅。

【题藩署内室联】 燕息敢忘天下事。

和平先养一家春。

楹联鉴赏:

俞樾(1821-1907),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楹联著作有《楹联录存》。燕息,安息的意思,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虽休息于家中,却心系国计民生;先有了自家和美融洽,进而能够从容地去处理政务,安定一方。联语隽永,格调高雅。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楹联鉴赏: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对联是说人既要坚持己见,又要理解众人的看法;既能区别细微的差异也能看清大局;辞去高位而甘居下层,不做容易的而去做困难的事。全联十六字,几乎用了八对反义字,精炼深刻,语调铿锵。

【题门联】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楹联鉴赏:

吴济,字巨川,将乐(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五年进士。门对青山,以山为榻,悠然自乐;为屋补漏,最关心莫要雨淋湿了钟爱的图书。上联化大为小,下联由细微处见深情,全联语言隽永,谐谑中见性情。

【集杜甫诗联】 水不求深鱼自乐。

人之好吾鹿则鸣。

楹联鉴赏: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孝丰县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皆精,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上联化用《庄子》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下联的鹿鸣原出于《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引申开来,则较合曹操《短歌行》中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求贤情怀,意谓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相往来。此联化用典故巧妙,语言轻快从容。【自题联】

随时纵论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楹联鉴赏: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纵论古今事,必定要有博古通今的学问;放怀天地间,更显高瞻远瞩,胸襟博大。全联直抒胸臆,显示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魄力。

【自题联】 客去茶香留舍本。

睡余书味在胸中。

楹联鉴赏:

吴熙载(1799-1870)号让之,又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徵人。舌本,即舌头。有客相与品茶畅谈,客去后舌上茶香久久不散。读罢小睡,醒来仍觉得胸中留有书卷之气。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旷达的处世情怀,却婉转地于“茶香”和“书味”着笔,细腻而灵动。

【题相山瀑布】 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楹联鉴赏:

范廷谋,本籍浙江。于1725年(雍正3年)担任台湾府知府。相山瀑布位于湖南彬州市。此联出于范廷谋题瀑布诗:“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动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上联描写瀑布形象,凌空泻落,水花如雪飞舞,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联写其声势,飞瀑击石横冲直撞,响如奔雷。连用了六个动词,准确而有力。“卷雪”、“奔雷”的比喻十分形象,描写画面有声有色。作为七言短联,字字精当,对仗工稳。更难得还采用流水对法,自然地写出观瀑布的过程和感受,收放自如,言尽而意未休,极富感染力。

【赠联】 穷达尽为身外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

楹联鉴赏: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原籍雁门,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爱国将领。此赠联语言平实,见性见情。“穷达”与“升沉”自对工整,仅仅四个字,似乎可见一生的荣辱悲欢。能够将荣辱置之度外,将友情长系心间,当真不易。【自题联】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楹联鉴赏: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脊梁铁”,即铁脊梁。将“铁”字置后有强调意味,掷地有声。“眼海银”用语奇倔,形容目光明亮而开阔。把卷悟真知,目光飞银,自然是心神激荡!读此联能深切感受到这位民族先驱勇于开拓、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山谷,蠹鱼分咏】 诗派纵横不羁马。

书丛生死可怜虫。

楹联鉴赏:

分咏体是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起来写成一副诗联,通过工整的对仗把关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联系起来,此诗钟便是如此。“不羁马”和“可怜虫”两个比喻俱形象切题。此钟无论总体或局部俱有关联,尤其巧妙。诗派/书丛,不羁马/可怜虫,可谓珠联璧合。而总体来看,又似乎写的是诗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上下用反对手法,一洒脱,一拘谨,相映成趣。【题镇江焦山松廖阁联】 龛收江海气。

碑出鱼龙渊。

楹联鉴赏: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人。乾隆进士,清中期书坛大家。定慧寺:为镇江焦山古禅林。龛为供奉神位的小木阁,此借指定慧寺。碑指南朝的《瘗鹤铭》碑,原刻于焦山石壁上。因塌方,碑两次跌落江中,两次被捞出,最后置于焦山定慧寺。其真书字体雄劲奔放。因为出自长江中,所以说“碑出鱼龙渊”。以龛展开松廖阁山水雄浑之景象,以碑追溯历史,皆以小见大。联虽短而极具气势,而用典实,又丰富了内涵。语言生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仁。

楹联鉴赏: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山阴人。湖心亭于1953年重建,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式,上有黄色琉璃瓦,恢弘壮丽。亭以湖名,湖以亭名。曾有诗云:“百遍清游未似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河汉即银河,瞳仁即瞳人。秋水常比作清澈的眼波。《唐儿歌》有句 “一双瞳仁剪秋水”。上联将亭比作明月当空,偶过微云,在天在水,全景通澈,恍如天上人间。下联将西湖比作眼睛,湖心亭比作瞳人。秋水盈盈,如佳人眼波流动,将湖景写活了。此联作喻奇妙形象,用典自然,意境深远,清旷奇绝。

【题南京贡院明远楼?移居杭州作】 繁亢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楹联鉴赏:

李渔(1611 - 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有《闲情偶寄》。作者于晚年从南京迁至杭州,为此而作。“繁冗”指繁杂的世事,旧业指过去的居所,也可伸展为过去的杂务。上下联用对比手法,繁冗/尘市,湖山/画图,情随境迁,于凡俗中觉尘世喧嚣而心烦,入湖山风景如画而心旷神怡。又采用拟人手法,细细品味一下,所谓“驱人”与“招我”似为物事对人的态度,但实际正相反,移居杭州是作者厌倦尘世,向往清静的主动选择。如此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题菜园联】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楹联鉴赏:

鄂尔泰(1677年—1745年),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有《西林遗稿》。曾任云南巡抚在西南搞改土归流。乡蔬味美,但只有亲力耕种才能有所获。如若不能照应好这菜园,百姓无以为食,面如菜色,那将是为官者应当惭愧的啊。作者将照料菜园比作照应一方百姓,用语巧妙,颇见性情。

【题采芝径联】 步步小心,须念石头路滑。

层层着眼,方知峰顶人高。

楹联鉴赏:

孙髯(1711-—1773年),字髯翁,号颐庵。祖籍三原,擅长诗文楹联。采芝径为昆明圆通山中石道。上联写登山时石滑路险,要低头小心行进。下联写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层层不放松,达到峰顶的人自然有高的境界。联写登山石径,也象是人生之路,平常语而富含哲理。

【题随园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源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楹联鉴赏: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清代诗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下联同为因果关系的复句,语带调侃,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淡泊功名、随缘放旷的文人形象。【自题联】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楹联鉴赏:

程祖洛,字问源,号梓庭,嘉庆四年(1799)进士。醴泉:甘美的泉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此联借典作喻,强调人需自立自强,莫要妄想天赐好运。民生事业也在于勤,不可懈怠。比喻形象,论述明确,可作为格言。

【自题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楹联鉴赏:

曾国藩(1811—1872)晚清湘军统帅。字伯函,号涤生。天怀:出自天性的心怀。上联写安不忘危,下联写面对忧患也从容淡定,不失本心。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安乐时存忧患意识,当为智者。而一旦祸事临头却能从容面对、无所畏惧,更是勇者。运用叠字适得其所,而气势顿生。【题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楹联鉴赏: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创建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虎贲指勇士。“虎贲三千人”出自《孟子·尽心下》,这里的贲也通“奔”。九五,九五之尊,指帝王。全联无非是写推旧立新、改朝换代,表现了作者打下江山后的自豪与满足。而整联字字着力,神完气足,震撼人心。【题山西付县韩侯庙联】 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

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楹联鉴赏:

杨听庐,江苏武进人,咸丰举人。上联写韩信在十年中历经百战,杀敌建功。绵上为春秋晋国介子推故里,在韩侯庙以北。介子推曾为主建功,因不愿出仕被烧死,韩信也因功高盖主丢了性命,两者相对照,可见世事如龙蛇般变幻莫测。全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气韵沉郁。

【题河南南阳诸葛草庐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楹联鉴赏:

顾嘉蘅是湖北名士,曾任南阳太守。他在任期间,南阳和襄阳的文人为诸葛亮隐居地争论不休,于是他在武侯祠写下这副楹联以平息双方之争。上联写诸葛亮生前一心在朝廷,不论先主还是后主都是忠心扶佐。下联则说他早已名高于天下,而他当初隐居地在襄阳还是南阳都不重要了,这是对世人的劝诫,同时也是对诸葛亮名垂青史的赞颂。短短一联,涵盖古今,论述精辟。

【集句题怡园联】 春意长闲,闲处直须行乐。

吾生堪笑,笑时犹有些痴。

楹联鉴赏:

顾文彬(1811—1889),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道台。此联为集辛弃疾词题苏州怡园。全联意味深长,需从整幅细品才能领悟。上联写园中春意融融,清闲之际人们应当及时行乐。下联一声轻叹,往事如烟而痴心未改。集句联切题很难,此联仅上联以“春意、闲处、行乐”隐约地切合怡园,而下联更是自顾抒情。然而这正是极具个性之处。“怡园”名本空泛,落于笔端则见仁见智。“春意长闲”似乎难以理解,其实不论“春”还是“园”,在这里应当是作者心境的象征。青春短暂,纵然建构奇巧之花园又怎能留得住?春在心中,才能有长久平和喜悦之情。回忆过去,应当有喜有悲,多情应笑我痴心不改!此联语虽浅显,读来却荡气回肠,为之一叹。【题西山九曲亭联】

飘飘然爽气西来,挹之不尽。

浩浩乎大江东去,逝者如斯。

楹联鉴赏: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今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要的洋务派大臣。西山位于鄂州市临江而立。其山一脉九曲,飞泉漱玉,气候凉爽。苏轼在《樊山级》中写到:“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址。”上联写登高山而觉西来无尽清爽之气,下联写俯看大江浩荡而东流,感叹人间世事沧桑变化。所见所感,虚实相映。“逝者”包罗万象,相对而言为实指,“爽气”虽实而虚。一西来、一东去,正如历史潮流无法阻挡。一消逝、一无尽,万物轮回、有生有灭,则见禅意了。

【自挽联】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楹联鉴赏:

人常说“一了百了”。而从这副自挽联中,作者有所了又有所未了。“他生未卜”,其实是表明自己对事业的一贯努力追求,虽死而不息,希望有来生好继续奋斗。“嬉笑悲歌怒骂”,是人生态度,到此皆休,则表明自己爱恨得所,死而无憾了。联语雅切,个性十足。

【题水镜祠珍珠亭联】 玩在水中央,来看这小小亭子。

欲知天下事,去问那好好先生。

楹联鉴赏:

校园楹联文化 篇7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自1937年创建以来,已有70多年的校史。学校地处四五环之间的城市绿化带内,共有632名学生,80%多的学生是外地打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与本地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较大,行为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隔阂。主要表现在:生活习惯上不适应,学生和家长同住在十几平米或者二十几平米的出租房屋内,导致学生没有安静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不爱干净、衣着不整洁;另外父母受教育水平有限,认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家长就不用教育学生了,在学生面前表现低素质行为、口出脏话、家庭暴力。学生品行习惯较差,是学校教育中比较棘手的难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以“环境改善心情,文化滋养心灵”为核心、以“书香联韵润童心”为特色的德育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常规+特色”的班级,培养“习惯+特长”的学生,逐步形成学校独有的“楹联德育”。

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

为了保证楹联特色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李洪海校长、连华书记为组长,以张琳丽、曾庆山等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聘请杨雪梅等北京教育学院专家、楹联学会专家、书法协会专家等组成专家团队,还建立了定期例会研讨制度和专家指导制度,形成了党、校、专家、制度齐抓共管的楹联文化工作大环境。

目前,本校已形成了“求古朴典雅,重文化品位”的校园楹联文化特色,学生迈进平房小学的第一步就能感受到古香古色的楹联气息,门口的刷卡机上布置着每周楹联,学生们利用进校时间学习刷卡机上的楹联。学校在教学楼大厅门外两侧悬挂木质对联“看今朝桃李争春沾化雨,盼他日鲲鹏得志翥青云”;大厅内,映入眼帘的是用传统木雕工艺设计的屏风,屏风上刻有校训“读千古美文,做快乐的人”和激励学生读书的对联“读书务必求解,做事应当认真”。大厅顶部的墙壁上悬挂了108幅楹联。楼内每层主柱上,都用木质材料悬挂着对联;在楼道墙裙之上布置了300米书廊,里面有楹联讲座知识,按期更换,给学生们提供了大量楹联知识信息。

优美的校园环境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净化人的心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目的。

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联事活动

为了给学生搭建学联、撰联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本校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联事活动。

比如,每天中午利用10分钟的时间,由广播员带领学生学习《美文徜徉录》中的楹联,并为学生们解释楹联的意思。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更多的楹联知识,从楹联中学习礼仪、爱国、尊师、刻苦等良好品德。

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楹联书法比赛,迄今为止已经是第六届了,每一届都有创新和提高。学生们通过比赛提升了书写水平,巩固了书写姿势。在第四届书法比赛中,本校尝试用毛笔进行楹联书写比赛,学生们对这种新的尝试非常喜欢,表示以后要更加努力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在第六届楹联书法比赛中,德育处更是大胆革新,在活动初动员全校、家长。活动中,家长与学生一起创编“廉洁”楹联,并指导孩子进行书写。活动后,学校对作品进行征集和评比,共征集硬笔书法作品300余幅,软笔书法作品10余幅。学校聘请书法教师崔广忠和楹联教师王伟毅两位老师担当评委,对学生的书法作品和创编楹联进行评比,最终有18位同学获得一等奖,51位同学获得二等奖,32位同学获得三等奖。此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书写汉字和创编楹联的兴趣。

学校还开展了楹联诵读小状元晋级活动,建立了学生楹联诵读考评机制,每学期开展此项活动。一级学生需背诵学校文化手册中的50副楹联,二级80副,三级108副,小状元要会背150副。截止到第五届成功晋级一级的学生有314名,二级242名,三级286名,晋级小状元的学生达到237名。特别在第六届楹联诵读小状元晋级活动中,本校改变了以往在晋级等级、数量和考核的方式,分六个级别:秀才背诵20副楹联、举人背诵40副楹联、进士背诵60副楹联、探花背诵80副楹联、榜眼背诵100副楹联、状元背诵累计达到147副楹联,举人等同于之前的一级;探花等同于之前的二级;榜眼等同于之前的三级。老师以抽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背诵等级内的楹联。

楹联迎春文化节是每年春节前都要举行的大型楹联文化宣传活动。从各班教室的布置到学校校园整体环境,与会人员在主会场为楹联诵读小状元和征联获奖作者颁奖;分会场学生、家长们摘联、对联;主席台上《楹联连颂》、京剧《联韵声香》等等,无不彰显“楹联特色”。

学校把“神笛陶艺”作为社会实践基地,每年组织6年级的同学开展实践活动,结合6年的楹联学习,把楹联与陶艺结合,制作作品,为小学留念。学校还邀请“神笛陶艺”的工作人员走进校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校每月开展主题征联活动,每月月初德育处结合当月的节点或主题,面向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征联。例如:9月征联主题就围绕教师节开展,同时,楹联社团的老师们还创编了上联“教师节日勤施教”,征集下联。

除了上述活动之外,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和稳固,本校在开展现有活动的基础上,挖掘已有活动的成效,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楹联教育活动,比如开展家庭、学校和社区小志愿者活动,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组织本校小志愿者(全体学生)搜集相关节日楹联,理解其含义。学生进入家庭和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志愿讲解团”;深入学习《平房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试行)》活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少先队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将组织辅导员和全体少先队员们将《平房小学学生行为习惯(试行)》创编成楹联,并编排成情景剧,使楹联特色和行为习惯教育融为一体;开展楹联特色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例如在“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中,学生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学生们见到家长怎样打招呼,在摘对联、对对联过程中,学生应遵守秩序、懂礼谦让等;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校,组织学生开展陶艺制作活动,将学生喜欢的楹联绘制在自己制作的陶艺模型上,学生毕业离开母校后可以留作纪念,同时培养了学生文明参与活动、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行。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敞开心扉的大门,是表现品行的舞台。教师既可以通过活动了解每位学生的情感倾向,及时正确地引导,又可以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品德水平的目的。

着力打造楹联文化的特色班级

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都要根据班级实际,结合学校特色,定位班级特色文化,设计本班的展板、黑板报、图书角、植物角等,并每月上交特色材料,实现了班班都有特色,班班都不同。

六一班是本校的楹联特色班,该班的《楹联联诵》节目多次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展示。该班每学期都会召开《小楹联大学问》的主题班会,并邀请家长们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同。通过开展班级文化特色活动,该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班级凝聚力更强了,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13年5月该班被评为北京市的先进班集体。

另外,学校还将课程融入“楹联德育”,目前学校编制了15门校本课程,如《校园楹联》《练书法写楹联》《联韵》《美文徜徉录》等等。同时,在实践作业中也体现了“楹联德育”特色,例如教师节期间,在德育作业中不仅介绍了教师节的由来,还为学生介绍了一副有相关主题的楹联,“三尺讲坛播睿智;一方黑板育精英”。作业中安排搜集楹联、为他人送楹联等内容,学生不仅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家校的双向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深入开展学生良好的品行研究

2012年底少先队申请“以楹联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研究”获得立项,使楹联德育进一步走进学生生活、学习中。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学校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共5人,其中4名一级教师(小高),5人均为学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先后参加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的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同时,德育处、少先队联合体艺科等每月结合课题,评选出“最美房星”,每月德育处都把“最美房星”印在校报上进行宣传。课题的有效开展,使学校在楹联教育和学生良好的品行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3年元月本校校长代表学校参加朝阳区“东岳论坛”,并作了《“房星”灿烂,龙翔传喜讯;“百姓”欢欣,蛇跃荡新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校、社区文化建设》发言。

2013年11月27日上午,朝阳区教工委、教委在朝师附小太阳星城校区召开了“文化涵养灵动的生命——齐振军、孟夏、李洪海校长办学特色展示会”,李洪海校长以“联教传文化 国学育栋梁”的楹联为主题诠释了平房小学的“楹联文化”。学校依据“楹联文化”提出了“传统与现代互融,教师和学生共生”的办学理念,并创建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八景”,形成了具有楹联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长期致力于开发和挖掘社区资源,形成了家、校、社区互动的特色办学机制。

2013年11月27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工作委员会组干科赵学文科长、朝阳教育分院文必勇副院长,以及北京市中小学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第23期的近40名干部到平房小学参观,观看了学校楹联特色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自编操《武韵联声》,参观了“温故知新”“七彩文园”“联廊溢彩”等校园八景,观摩了“联韵”楹联社团三个分团的社团活动,以及学校楹联诵读小状元晋级活动。学校德育主任作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楹联德育建设研究汇报。

品行的培养实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校以楹联活动为载体,开展的“楹联德育”最终形成了一套与本校实际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品行教育模式。学校也因此荣获了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北京市楹联教育基地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优秀实验学校、北京市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优秀实验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继教先进单位、“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课题实验先进校等众多荣誉称号。此外,连华书记获得朝阳区“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校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先进干部。

“莫畏难,喜迎联海搏风浪;须苦练,欣看樱花吐芬芳。”楹联育人,任重道远。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一定会用理论去实践、用探索去研究、用执着去弘扬,努力实现“让联花亮丽、让国粹飞扬、让学生成长”的美好愿望!

楹联协会 汇报 篇8

肇源县楹联学会 2014年12月29日

我们肇源县楹联学会是2008年成立的,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市楹联协会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会议精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经过各级楹联组织和广大联友的共同努力,楹联文化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09年1月9日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县”。

一、近几年工作进展情况 这几年,我们十分珍惜和敬重“中国楹联先进县”这份荣誉,始终坚守楹联这块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前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一是狠抓联律普及,提高了创作水平。没有联律,就没有楹联,更谈不上楹联文化。六代会后,我们将普及《联律通则》和楹联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了日程,开展了楹联“六进”活动,让楹联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和进家庭。通过开办学习班、研讨班、培训班和网络宣传等方式,形成了“学联律、讲联律、用联律”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联律普及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狠抓了 楹联进课堂工作,先后在茂兴中学、五中等学校开展楹联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创作群体。

二是建立楹联组织,促进了工作开展。开展楹联文化教育,没有强有力的楹联组织作支撑是办不到的。这几年,我们狠抓了楹联组织建设,先后在茂兴、新站、古恰等乡镇和一些学校、社区建立了楹联组织。选配了一批素质比较高,有奉献精神、有使命意识、有创新思维、有大局眼光、有组织能力的同志到基层学会。这些协会上联学会,下接会员,承上启下,对楹联创作和活动开展、实现楹联文化事业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是编辑出版期刊,占领了文化阵地。我们编辑出版了会刊《肇源联苑》、《春联集锦》、《联魅肇源》等多种刊物,为广大联友提供了展示平台,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创作热情。无论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还是刚刚入学的学生,都积极加入到楹联创作行列,利用手中的笔创作作品,歌颂时代。有效地占领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县委副书记、县长冯忠宏同志不仅亲自为有些刊物题写刊名,还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并且将一些楹联作品用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送给友人,有力的支持了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

四是组织楹联赛事,扩大了肇源影响。这几年,我们先后开展了“肇源杯”、“茂兴杯”、“春苗杯”等楹联比赛活动,全国大赛就开展了两次。2008年,我们和黑龙江省楹联协会、大庆市楹联协会联合举办了“肇源杯”全国楹联大 赛,近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楹联作者参加了比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300多副。湖南省的刘凤湘、广东省的张芳畅、天津市的韦化彪、辽宁省的杨晓雁、河北的邢伟川等一大批一流楹联高手参加了大赛,写出了许多歌颂肇源、歌颂时代的好作品,扩大了肇源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开辟楹联网络,强化了教育功能。有2009年,根据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向省楹联协会申请,注册了“肇源诗联”网页,将楹联创作纳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传递了正能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有几十人活跃在网上,累计发表楹联作品24,000多副。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较高,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六是培养楹联典型,发挥了示范效应。开展评选活动,对推动强学会的组织、思想、业务、作风建设,树正气,展新风,弘扬正能量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先后涌现出许多“楹联之家”、“先进楹联协会”、优秀楹联教师等,收到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良好效果。张希民同志从事楹联文化事业40 多年,70多岁了,还坚持给老年大学学员讲课,风雨不误。他已经连续三次被中国楹联学会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涌现出邵兵、林国斌等多位创作能手,在全国楹联比赛中累计获奖50多人次。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上级楹联组织的认可,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研究解决。一是经费没有落实,有些活动难以开展;二是办公场所没有解决,研究工作没有阵地;三是楹联组织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拓展;四是多年来没有召开工作会议,没有对先进进行表彰;五是队伍发展不平衡,总体创作水平需要提高;六是楹联“六进”没有推开,缺少像样的标志性楹联精品;七是楹联的社会功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普及的任务还很艰巨;八是联墨结合工作缺少精品,还需要不断提升。这些,都与“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不相适应,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中央文艺座谈会的强劲东风,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继续传承“民族的血脉”,为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努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砖加瓦。楹联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也是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正规军、常规军。今年1月22日,总书记在民主党派迎春茶话会上,引用两副春联:“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为全 国人民祝福。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审议时,也即席吟诵了晋祠上的一副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抒发了“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心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都亲自为我们营造了大力弘扬楹联传统文化的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我们楹联人更是义不容辞。

二是实现建楹联文化创作工作重点由量至质的转变。现在,我们的楹联数量不少,在《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中国对联》、《黑龙江联坛》等刊物上累计发表了8,000多副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有一定的水准。但在全国来说,还没有达到一流水平。我们要珍惜“中国楹联文化县”这块金字招牌,继续开展质量提升工作。持之以恒地落实“充实、巩固、提高”的方针,把工作重点和精力逐步由数量的增加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上来。“充实”,就是消除“中国楹联文化县”的地区“空白”,充实扩大分布面;“巩固”,就是克服“牌子到手,工作放松”的现象,巩固现有创建成果;“提高”,就是继续争创“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争取楹联“六进”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楹联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是楹联事 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必然要求。现在,由于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一些封建的、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不甘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还在和我们争夺接班人。所以,我们必须旗臶鲜明的用楹联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发挥其“主力军、正规军、常规军”的作用,为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不断壮大联墨艺术的创作队伍。联墨艺术是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的称谓。自古以来联墨就是不分家的,多数书法家都会写联,多数联家也都精通书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过近些年的大力提倡,从事联墨艺术的队伍不断壮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整体水平,虚心吸收书法家进入楹联学会,培育一批联墨双修的人才。这方面要再上一个台阶,认识上要树立联墨同兴的观念,普及上要探索联墨同教的模式,宣传上要开展联墨同展的活动,让楹联借助书法这一表现形式走向辉煌。

五是建设高质量的楹联文化惠民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全国正在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这为建设楹联文化惠民工程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楹联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要争取融入其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之中,与之随影相伴。今年,要在 对现有的人民广场、西海公园和滨江大道等名胜景区建设永久性楹联。同时,要在广场、环城大街、中央大街、政府大街四周的机关、学校、企业、商埠和过街广告中充实永久性楹联元素,画龙点睛。

六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楹联文化活动。社会团体有没有影响力,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活动搞得生气盎然,丰富多彩,就有活力。在对联文化活动经常化上,我们要致力于“三个结合”:即与重大时事结合。借助“抗日战争胜利、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要节日,在纪念活动中彰显楹联的魅力;与传统民俗结合。结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在一些重大的民俗活动中穿插楹联活动;与主流媒体结合。通过大众媒体举办征联大赛、开展楹联活动。今年,计划组织一次“中国梦.肇源情”杯 全国楹联大赛,围绕肇源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肇源的人民广场、西海公园、江畔公园、莲花湖、衍福寺等景区景点进行创作,进一步扩大肇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是探索推进楹联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国联界的关注,也累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尚未形成气候、形成规模。今年,我们要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突破口就是商品新春联。商品春联市场规模很大,涉及千家万户,然亟待整治。这方面,要抓住各地开展海内外新春联 征集活动的机遇,吸引群众、带动群众、感召群众、宣传群众,逐步形成征集新春联、印制新春联、销售新春联“一条龙”,进而规范春联市场,提高春联的文学艺术质量,也为楹联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开思路。要成立一家楹联文化创意公司,具体承办这项工作。

八是切实加强各级楹联学会基础建设。楹联学会要有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和战斗力,就要常抓不懈地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自觉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组织建设,继续积极慎重发展会员,日益壮大楹联队伍;加强思想建设,提倡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精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持办公规范化。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中宣部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实干兴联,务实为民。加强班子建设,这是学会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班子建设的核心是团结,要视团结为生命,重视团结,维护团结,坚持团结。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纪念大会汇报提纲

2014年12月29日

2014年12月21日,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中铁建大厦隆重举行。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孙本胜,副主任孙之贵、常治国、谷向阳、胡春奎;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方留聚、卢 晓,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兼秘书长蒋有泉,副会长叶子彤、李培隽、邹继海、刘太品、肖良平、张海生、潘家农、陈 健等学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楹联学(协)会的领导和特邀嘉宾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兴君,省楹联家协会名誉理事、肇源县楹联学会副会长邵兵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叶子彤主持,蒋有泉首先讲话。他简要地回顾了中国楹联学会30年来的不平凡历程。他说,30年来,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在历届理事会领导的带领以及广大会员的努力下,中国楹联学会不断发展。国家级会员由最初的40余人发展到目前12000余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近千个地、县成立了楹联组织,形成了一支拥有百万名各级会员的楹联队伍;在普及联律、楹联教育、学术研究、联墨双修、宣传出版、对外交流、事业发展、网络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他特别强调,今天的楹联文化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注和关 怀。全国各地党政领导主动关心本地区楹联组织、楹联工作的越来越多,各地、各部门找上门来,要求与我们学会联合举办楹联活动的,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宣部提出了举办“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的主题大征联,王世明副部长亲临全国楹联工作会议讲话,鼓励让楹联在国家大舞台上大显身手,把中联会当作进行政宣传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正规军、常规军,几乎每个月都布臵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奇葆,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一起考察天津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开展楹联文化活动情况,听取了我会会长助理、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关于设立楹联墙的汇报。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最近又召集我会及央视网有关领导开会,共同研讨了羊年迎春祈福海内外春联大赛事宜,并再次确定,今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形成一个国家级的文化活动品牌。这是孟繁锦会长生前和杨春长顾问向刘云山同志呈送报告后结出的圆满硕果。

总之,当前楹联文化事业所呈现出的是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中国楹联已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具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奇葩,名声远播海内外。

蒋有泉在讲话中说:30年来,在楹联界涌现出了大批表现出色、成绩显著的优秀同志。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学会在30年内,表彰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天,我们在继十年大庆时表彰十老、十杰、十秀之后,又推出了第二批联坛十老、十杰、十秀,目的在于奖励先进,确 立标兵,让大家学习,使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蒋会长最后说:我们的楹联事业正进入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期。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会于今年9月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让我们团结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七代会精神,高举中国楹联这面大旗,鼓足勇气,迈开大步,共同开创楹联文化事业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湖北、广东、山东、湖南、新疆、天津等省市楹联学会领导先后在大会发言。吉林、四川、北京的与会代表做了即兴发言。他们在发言中,对魏传统、马萧萧、顾平旦、孟繁锦等楹联事业领导者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怀念,对30年来我国楹联文化事业从筚路蓝缕艰难起步,到朝乾夕惕奋斗发展,再到如今兴旺发达的大好局面感到由衷地喜悦和自豪,并对各地楹联文化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正如广东楹联学会邹继海会长所说的,广东楹联学会愿和全国各兄弟省楹联学会一起,乘中国楹联学会成立30周年和中国楹联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之东风,在以蒋有泉为会长的新一届理事会率领下,秉承联界前辈遗愿,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要求和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传承“民族血脉”,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主旋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做出更大贡献。

胡春奎宣读了中国楹联学会成立30周年荣获联坛“十老”“十杰”“十秀”名单,学会领导向到会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孙本胜、副主任孙之贵最后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高度赞扬了历届中联会领导、特别是已故孟繁锦会长为我国楹联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对中国楹联学会3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们希望中国楹联学会认真总结30年来的经验,学习毛泽东等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学习孟繁锦同志和老一辈楹联家忠诚楹联事业的宝贵精神,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楹联事业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当晚,中国楹联学会吟诵艺术团为大会表演了精彩的诗词楹联配乐吟诵节目。节目分为《神州贺联颂心声》《悠悠古韵吟声远》《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怀念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楹联 楹联中国》七个篇章。吟诵的诗联作品大多是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以及在学会历次征联中的优秀获奖作品。通过吟诵者铿锵激越、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在场观众得到全方位的视听享受,对国粹楹联的独特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吟诵表演受到与会代表的热情赞扬,同时也为30周年纪念大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蒋有泉在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的讲话

2014年12月21日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这里聚会,纪念中国楹联学会成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楹联学会,对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向在30年中为我国楹联事业付出心血、作出贡献,但已先后离开我们的赵朴初名誉会长、钟敬文名誉会长、傅钟名誉会长、王力名誉会长、魏传统会长、陈大远副会长、曾葆荃副会长、尚文化副会长、张过副会长、毛智汉副会长、顾平旦会长、马萧萧会长名誉会长、周克玉名誉会长、郭殿崇副会长、孟繁锦会长等学会老领导和一批联坛老联家、联友,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向他们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30年前的11月5日,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北海公园“文艺之家”会议厅正式成立,这是彪炳楹联史册的一件大事,是值得每一个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楹联人牢牢铭记的文化大事。她标志着我国楹联文化事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30年来,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在六个届次学会理事会领导的带领以及广大会员的努力下,中国楹联学会不断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18 年,这是一个艰苦创业、积累经验,逐步前进,甚至经历了生死存亡严重考验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后12年,特别是五代会之后,在孟繁锦会长的坚强领导下,学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继而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级会员由最初的40余人发展到了12000余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近千个地、县成立了楹联组织,形成了一支拥有百万名各级会员的楹联队伍;在普及联律、楹联教育、学术研究、联墨双修、宣传出版、对外交流、事业发展、网络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这个时期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我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七代会的工作报告中,已作了充分的表述,在这里就不再详细重复。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我们今天的楹联文化事业,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注和关怀。有大量事实,可以佐证这一点。

1、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党政领导主动关心本地区楹联组织、楹联工作的越来越多,各地、各部门找上门来,要求与我们学会联合举办楹联活动的,也越来越多;

2、中宣部提出了举办“把楹联写在党旗上”的主题大征联,王世明副部长亲临全国楹联工作会议讲话,鼓励让楹联在国家大舞台上大显身手;

3、中宣部把中联会当作进行政宣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正规军、常规军,几乎每个月都布臵下来不少任务。如为时代楷模、优秀党员、先进人物写诗、撰联、作文言小传。由于我们每次都出色完成了任务,使中宣部充分认识到了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多次给予赞扬;

4、11月15日,我会副会长叶子彤、刘太品,应 中办、中宣部之召,到中南海,与北师大、清华两位大学教授一起,为12.1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所铸大鼎撰写铭文。叶、刘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铭文经中央审阅通过,中办对我会表示满意和感谢。

5、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奇葆,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一起考察天津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开展楹联文化活动情况,听取了我会会长助理、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关于设立楹联墙的汇报。刘奇葆听后高兴地说,楹联是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最讲究平仄和音韵的,它朗朗上口、易懂易记,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更是传播正能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希望你们将这一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6、本月3日,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召集我会及央视网有关领导开会,共同研讨了羊年迎春祈福海内外春联大赛事宜。并再次确定,今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形成一个国家级的文化活动品牌。这是孟繁锦会长生前和杨春长顾问向刘云山同志打报告而结出的圆满硕果。

总之,当前楹联文化事业所呈现出的是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中国楹联已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独具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奇葩,名声远播海内外。

30年来,从学会的队伍中,涌现出了大批表现出色、成绩显著的优秀同志。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学会在30年内,不断表彰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天,我们 在继十年大庆时表彰十老、十杰、十秀之后,推出了第二批联坛十老、十杰、十秀。

上一篇:有环境描写的作文下一篇:给5岁小朋友幼儿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