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共12篇)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1.体例安排: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2.教材内容:
(1)图片:共14幅图片,其中地图3幅:北方、南方地区各1幅,南方地区的水电站1幅;场景图片11幅。
(2)文字描述:北方地区着墨于自然环境和农业的生产关系,尤其是耕作制度;另外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做了重点描述;南方地区则着墨于“鱼米之乡”。
(3)活动4个:其中2个涉及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另外2个则是课堂内容的拓展。
(4)阅读材料2篇,分别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云南的旅游资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活动”内容,来让学生熟悉自然环境差异,并藉此分析人地关系,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来描述南北方生产生活状况的差异;通过阅读材料来深化学生对区域差异和各自区域特色的理解。教材对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采取分别叙述,各地理要素交叉进行的方式,因此在学习时,应分别找出比较学习。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学习,学生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本节内容的学习意在通过地理图表的分析再次阐明区域的差异,重在区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形成综合分析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通过比较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优缺点,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本节课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
第4单元第4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2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学生拥有较扎实的基本功。这就要求学生做好较充足的课前预习,方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会指图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及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并能说明其是哪些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3.会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气候条件、土壤、资源状况等方面描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理单元的特色;
4.能理解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农业、工业等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5.在现实生活中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并力所能及的为这些理念的贯彻而行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学生利用互连网查找资料,并通过QQ群进行互动,提高学生搜集整合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本课时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视频、图片、图表和文字故事,意在通过创造不同的地理情景,设计不同的交互问题,让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展开讨论,从而为顺利开展小组教学提供条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段等)播放视频及图片,创造情景,引发思考 导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入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今天我们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观察思考与教师互动
(一)我们来感受——欣赏中找差异
图片展示: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情景: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自然差异?(指导判读景观图)
讲
授
新
课
利用信息技
术
化
手
段,通 过 南 北 方
地 区 自 然 环
境 的
图学生感知
(二)我们来品读——慧眼识图
分组活动:1.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2.思维拓展:秦岭——淮河一线有哪些地理意义?
片,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准确出示政区图,利
分组竞赛
: 出
示
南
北品读三:“长江流量过程线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方
地问题情景:长江与黄河流量有什么特点?流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区关?
空
白品读四:“北方温带落叶林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图,“东北的林海雪原景观图”、“海南岛热带风光景观图”。
填分组讨论:南北方的植被各有什么特点?植被类型的不同与什么有
出关?其内部的植被完全一样吗?
主
要
(三)我们来探究——交流合作求发展
地形探究一:情景剧
和6月份,广州的小凯乘火车到济南的同学王成家做客,他们边吃边聊分(用方言交谈)。界
线王成:你来的路上都看到什么?
。小凯:我沿途看到了麦收的场面,大型收割机正在收麦子;屋顶大
看多比较平,我感觉这边的空气比较干燥。
哪王成:你喜欢吃什么饭?我给你拿。个
组小凯:别客气,我自己来,我喜欢吃米饭。
填王成:我喜欢吃馒头。„„ 的又问题情景:以上对话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
对
又探究二:精读各图,探究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快
。图片展示:“反映农耕制度的图片”
结合学案讨论分析:南北方在农耕制度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探究三:问题情境:南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卓有成效,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的旱灾和沙尘暴、长江流域的洪灾、淮河的水患„„你知道我们山东省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吗?为了达到人地和谐,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努力?今后还要采取哪些措施?
于学生抓住形象,找准位置,提高学习效
率。
学生读图、析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
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地理问题情境
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人文环境适应当地本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优美的画面。正是我们通常所说节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人们在生产、生活等行为习惯上必小须做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合理运用好结 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地和谐发展。
板书 设
多媒体展示课堂知识结构
学生总结讨论 计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整合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通过自然环境的差异来比较说明人文环境的差异。由于本节内容抽象不便于学生了解认识,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了师生互动,给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增强认识,加深理解,从而顺利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2
我国古建筑彩画有着非常久远得历史, 依据最新考古实物发现说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古建筑彩画。最初人们是直接在木构件或墙壁上施色和简单的图案, 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 与油漆工艺的结合, 在古建筑装饰中渐渐演变出彩画工艺。元代以后, 慢慢出现在木构件表面上做地仗, 它即是彩画的基层, 同时又可以起到防火防潮的作用。明清时期的地仗工艺已经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体系, 现状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多为该时期修建或修缮的。地仗以发酵的动物血液、桐油、面粉、砖灰、石灰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使用时在木构造表面分层刮涂, 为防止涂层龟裂剥离和增强地仗的拉力, 刮涂过程中通常还通过披覆麻布的方式来进行加固。为保护古建筑木构件长久保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北方地区彩画地仗特色
中国东北地区古建筑彩画地仗技术在清末发展成熟, 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气候等方面的影响, 东北古建筑地仗彩绘技术在工艺流程和用料配比上区别于我国其他地区。
彩画地仗是对建筑的主要木结构进行加固、防腐处理, 从而稳定了整体建筑。北方地区主要运用桐油、麻、白面、血料等多种材料在木结构建筑表面上披麻、搂灰, 形成一层特殊的保护。由于东北地区具有冬季高寒、冬夏温差大、湿度差异大的气候特征, 匠人需要在地仗工艺中采取一些独特技艺, 包括:根据季节来调整桐灰油与血料的配比, 根据光照调整施工时间、采取局部遮挡措施, 伏天不施工等。此外, 油饰所用的油漆是用自制桐油加入银朱等颜料调配而成, 有耐晒、防干裂的特性。
传统地仗工艺经过上千年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操作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分别使用在古建筑的连檐瓦口椽头、椽子望板、斗拱、门窗楣子芯屉、各类花板、雀替等木构件相对较小和有雕刻纹的部位。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省料、省工、便于操作。缺点是:木结构易出现裂痕, 拉伸性差, 不利于对木结构的保护。
麻布地仗共有六个级别:两麻一布七灰、两麻六灰、一麻一布六灰、一麻五灰、一布五灰和一布四灰等。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在古建筑的上架大木、山花博缝板、挂檐板、下架柱子、槛框、塌板、大门、走马板、门窗大边及绦环板裙板等木构件相对较大的部位。其最大优点是:因为在使麻和糊布的拉伸作用下木结构不易出现裂痕, 利于对木结构的保护, 从而对整个古建筑起到了保护与延长审美效果的作用。其缺点是:费料、费工、操作难度比较大, 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
在现代在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工程中最常见和最常使用的是一麻五灰地仗。它既把单披灰地仗和麻布地仗的优点和长处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又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了它们的缺点。
3. 南方地区彩画地仗特色
从地理界定上来说,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 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
自古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建筑上的能工巧匠辈出, 在传统技术和工艺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南方地区关于建筑地仗彩画方面的研究尚未有系统归纳整理, 与成熟的北方古建筑地仗研究相比较为薄弱, 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中国南方地区地域辽阔, 从古建筑彩画地仗存在的实际状况看, 可以将南方地区大致划分为江南地区、云贵川地区和闽粤地区三个区域。
江南地区以苏氏无地仗层彩画传统制作工艺为人知。采用先打底子再调色绘画的方式, 所谓打底子大多数就是用生漆加瓦灰、小粉调匀后找平, 再打磨光滑。或是用光油加石膏粉搅拌均匀、加水调制。建筑彩画以梁枋彩绘为主, 无地仗基础上, 采用暖色、浅色为主色调, 直接做底色, 再以颜料胶绘制而成, 也达到了与木质结构表面无缝结合。
云贵川地区彩画地仗工艺类似于江南地区, 又融合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技术与工艺, 每个地区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会将彩画地仗作为建筑中唯一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是与其他立体的装饰方式相结合, 别具特色。在其地仗工艺中不作麻是区别于北方传统工艺的重要特点, 也与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披麻会增大拉伸性, 如在年平均湿度达到76%的贵州地区, 麻的拉伸性会让木结构表面起鼓, 这给保持木结构稳定、不腐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贵州地区地仗工艺就发挥了扬弃精神, 不披麻成为了其具代表性的特点。
闽粤地区地仗彩绘工艺自成体系, 不仅对木结构量身定做地仗彩绘, 同时在木结构上雕刻与地仗彩绘相互交融, 多用油漆, 少用水胶。在传统材料的应用上, 南方地区古建筑地仗彩绘使用矿物颜料和动物胶兑水配色, 在调配比例上, 因为南方环境因素差异较大,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比例, 具了解都是传统工匠根据经验调配。南方地区也广泛的应用了生漆和广漆, 是有别于北方的, 这也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生漆和广漆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延长色彩的辨识度。
结语
相对于北方古建筑而言, 南方古建筑所处环境具有高温高湿, 日照充沛的特点, 地仗工艺多采用薄层地仗或不披麻地仗, 有些甚至无地仗。由于与北方有地仗的古建筑所处环境、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地仗的制作工艺就存在区别。但无论区别有多大, 作用都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对古建筑起更好的保护作用。古代木构建筑油饰彩画经过长期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仍能保持完好, 其原因与古建筑地仗工艺密不可分。地仗工艺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创造, 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彩画艺术[J].福建建筑, 2006, (1) :44.
[2]何伟俊.江苏省古建筑无地仗层彩绘传统制作工艺研究[J].东南文化, 2009, (5) :106.
我的南方和北方 篇3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坐在飞机上纵然可以极目远望,领略南北的风景,高山、峡谷、平原…一谁都愿意像北溟之鹏,扶摇而上,可是,要真正亲自去体会那些万千气象,却需要走千山、行万水。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走过的弯路、经历的辛苦、受过的委屈都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经历旅途的艰辛,你才能收获人生最美的风景。
我出生在南方,求学在南方,南方有小桥流水、四季绿荫、秀丽风景,有商贾繁华、糕点精致、菊黄蟹美,有多情的才子和精致的MM,南方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热闹和喧嚣。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多次到北方出差,冬雪北国让我神往,寒风萧萧,白雪茫茫,静谧萧索,林海雪原,那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和大气象。难怪,有一位家长说,南方的孩子应该到北方去看看,感受一下什么叫浩然之气。只有到了北方,你才会感慨为什么北国出圣贤,南国出才子。那是因为,在北方,大雪覆盖、万籁寂静,你才更能沉淀下来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所以古人有云:南学约简,北学深芜。我感慨,当初如果能够在北国读书,经历大学生活,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18岁的时候,我不知道南方与北方有这么大的区别,那时候,我常常带着书在教学楼的阁楼上啃读,遥望四角的天空,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回头想想走过的路,想对学弟学妹说的是:高考,从来不会辜负你——一个用心勤奋的人,你必将迎来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有白发的先生和长发飘飘的女生;有着同夏季一样多如雨水的演出和球赛;有着无数的节庆和欢呼,燃烧青春的热血;有着可能的那一段美丽邂逅成为你终身的美好回忆;有着好友与你前行,与你体验生命的碰撞,在相互的信任中找到自己,成为终生可托付的朋友……这样美好的大学经历,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一样的。
北方的大漠苍茫,带给你生命的野性和深沉的思考;南方的婉约精致,带给你尘世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遥望冬夜雪国,天上璀璨繁星,人间万家灯火,都是幸福的景象。用思考明辨方向,用勤奋充实青春,用脚步丈量人生,终有一天,你会将那些灰暗的点,连成光明的线。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篇4
本学期总第43课时本单元第 11 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二节 北方地区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 学生了解我国广大领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 2、 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3、 使学生记住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 4、 使学生理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重 点 难 点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教 具电脑,背投,投影仪教 法提纲教学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导入新课: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 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况 1、 位置、范围和面积 2、 人口和民族 (二)黄土地和黑土地 展示彩图:黑土地上的农业生产和华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 1、 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 2、 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学生读图11、1,回答我国可分为哪几个区域?位置如何? 学生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三主要农业地形单元发展耕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农产品5黑土地东北平原地势坦荡,土壤肥沃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黄土地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开发历史悠久谷子(三)本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水 总结 利用板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指出重点并加以强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范围和面积 2、人口和民族 二、黑土地和黄土地 1、 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 2、 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教后记: 本节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比较恰当,教学方法颇具创新性,注重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5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 差异特征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2.判断(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2)水田(3)小麦 大豆(4)水稻 油菜 2.(1)√(2)√(3)×(4)×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
活动与探究
北方与南方地区彩画地仗特色论文 篇6
彩画地仗是对建筑的主要木结构进行加固、防腐处理,从而稳定了整体建筑。北方地区主要运用桐油、麻、白面、血料等多种材料在木结构建筑表面上披麻、搂灰,形成一层特殊的保护。
由于东北地区具有冬季高寒、冬夏温差大、湿度差异大的气候特征,匠人需要在地仗工艺中采取一些独特技艺,包括:根据季节来调整桐灰油与血料的配比,根据光照调整施工时间、采取局部遮挡措施,伏天不施工等。此外,油饰所用的油漆是用自制桐油加入银朱等颜料调配而成,有耐晒、防干裂的特性。
传统地仗工艺经过上千年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操作模式。在一般情况下分别使用在古建筑的连檐瓦口椽头、椽子望板、斗拱、门窗楣子芯屉、各类花板、雀替等木构件相对较小和有雕刻纹的部位。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省料、省工、便于操作。缺点是:木结构易出现裂痕,拉伸性差,不利于对木结构的保护。
麻布地仗共有六个级别:两麻一布七灰、两麻六灰、一麻一布六灰、一麻五灰、一布五灰和一布四灰等。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在古建筑的上架大木、山花博缝板、挂檐板、下架柱子、槛框、塌板、大门、走马板、门窗大边及绦环板裙板等木构件相对较大的部位。其最大优点是:因为在使麻和糊布的拉伸作用下木结构不易出现裂痕,利于对木结构的保护,从而对整个古建筑起到了保护与延长审美效果的作用。其缺点是:费料、费工、操作难度比较大,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7
北方比较干燥,而南方比较潮湿。空气温度高,那么空气导热的能力就强些。这个导热能力有点内同于木头和铁,冬天你身体挨着木头的感觉绝对比挨着铁感觉要热点,这是因为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
北方吹的是干风,虽然凉凉的,由于导热能力差,不易渗透到身体里面,也就不易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北方冷,也只是周围的温度低而已,冷风只会带走空气中的.热量,所以空气温度低,而人的身体温度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顶多就是觉得风大有点凉罢了。
而在南方,吹的是湿风,虽然温度不是很低,但是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可以很快的把人体的热量带走,可以让你的身体表面与周围的温度一样低。
南方北方高二作文 篇8
在南方,秋天就如同春天般,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我们教室里有三扇很大的窗户,窗外的景致很好,窗外有一条河,叫桃花溪河,河边有有一座小山,山上住着几户人家,有一口绿色的池塘,还有错落有致的干田。我们这是有名的雾都,特别是秋天和冬天,雾更大。早上刚到教室,就见山上萦绕着薄而轻盈的雾,透过雾可以看到绿油油的香蕉树还有黄褐色的土。我们上三、四节课时,山才从睡梦中醒来,太阳把雾蒸融了,天上闪着金黄色的光辉。下课了,就可以看到在地里劳作的人们,在地里,分得整整齐齐的几条线上种着嫩绿的菜苗,有时还可以看见瞧见几名妇女拿着红盆子或白盆子,到河边洗衣服,水上飘着大大小小的白色沫子,水里倒映着他们的影子,还传来她们开怀的笑声。傍晚,我们放学时,山儿又早早的睡了,又起了一层薄薄的雾,蒙住他酣睡的样子。但是在他怀抱里的几户人家,橘黄色的灯光还亮着,在蹦跳着,好想要刺穿雾的架势。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与雾交织在一起,浑然一体,亲昵地靠在一起。
在秋天,若是下了一场雨,就会连着下几天,连绵不绝,是轻轻、细细、沙沙地下,就如同一个在封建时期受了委屈的丫鬟,哭哭啼啼的。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雨是停不住了,人们换上了较厚的衣服,这也让我感到一点新鲜。雨是下完了,太阳不出来,阴了几天,又沙沙地下了起来。这时的山经过秋雨的洗涤,越发的青翠欲滴,只有那毛豆角经不住这寒雨的折腾,变得枯黄起来,给青山增添了一种新的颜色。在下着绵绵细雨的清晨,还没“睡醒”的山是最美的,由于受到雨的限制,山上没有人出来,这时,乳白色的雾加上透明的雨,衬托出山的静谧,有时雾太浓,于天连接,不仔细看,还以为山儿离家出走了呢!只见浓雾中,有一块颜色较重,勾勒出山的轮廓,像一条弯曲的龙。打破这一幻想的是山上的高压线铁塔,它直立着身子,耸立在山顶。等到雨下了个透,太阳公公便现身了。天空澄蓝澄蓝的,上面飘着几只洁白的小羊,徜徉在蔚蓝的天空,柔和的风一吹,便散了,就飘走了,我想他们一定是禁不住地上青草的诱惑,下来美美的享受了吧。正午,是太阳最热烈的时候,它会把你的脸晒得红彤彤的,粉嫩嫩的。夕阳西下时,温度也降下来了,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后,放射出迷人的光辉,那种颜色使你感到温暖,是比橙色淡一点,比金色重一点的光辉,温暖你的心扉。太阳光为洁白的云朵镶上金边,穿上新衣服的云朵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离太阳远的,只染上了半边,撅起嘴,不高兴地嘟囔着。这时不管多冷峻的人也应该被感动了吧,他们将自己的心扉敞开,把温暖的阳光,镀上金边的云,收藏于心间,温暖、融化内心的冰山。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南朝与北朝;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及江南地区商业的繁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方案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北经济的发展。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收集历史典故和历史成语,更好地了解历史。
(3)通过创设情境采用访谈的方式,概括南方经济的表现,提高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人口南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2)学习孝文帝改革创新的精神。
(3)了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认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北方民族的交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家人有没有在外地城市上班、经商的?主要在哪些城市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城市大多位于南方,这说明南方经济相对较发达。可以说南方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回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了解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南朝与北朝
教师介绍从东晋以来历史的发展。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
宋:420年,刘裕废东晋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宋,仍以健康为都城。
南朝:宋统治结束后,齐朝梁朝,陈朝相继统治我国南方,历史上合称这四个王朝为南朝(420-589)。
北朝:439年,强盛的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时期结束。534-535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又统一北方。581年北周覆亡。因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都在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就“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讨论,教师以游客的身份访谈。多媒体展示成果:
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气候适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农业
(1)开辟湖田(2)改进耕作技术(3)兴修水利
(4)农作物品种增多
2、手工业
(1)纺织业:蜀锦(2)冶铸业:灌钢法(3)制瓷业:青瓷
(4)造船业: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3、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初步发展(2)城市繁荣:建康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从拓跋珪传到第六代时,又出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卓越人物,即孝文帝拓跋宏。他与他的前辈不同,武功虽不显赫,政治上却很有作为。在他的一生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史称为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时实行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孝文帝(471—499年在位)继位时年仅5岁,由冯太后执政,故前期改革(484—486年间)由冯太后主持,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后期改革在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之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孝文帝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①改服装。禁止鲜卑人穿胡服,改穿汉服。
改了姓,又下令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服装样式与南朝流行样式大抵相同。孝文帝对禁穿胡服下了很大决心,不允许有任何松懈。499年,孝文帝从前线回到洛阳,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仍有人穿鲜卑旧服,大为不满。第二天,他对群臣说:“朕昨入城,见车上妇女,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任城王澄作解释:穿旧装的少,不穿的多。孝文帝立即反驳:这话说得奇怪,你难道还想满城都穿旧装吗?
②改语言。
495年下诏,不得在朝廷上讲鲜卑语。30岁以下朝廷官员须说汉语,30岁以上者逐步学说汉语,违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又下令禁止说鲜卑语。北魏初入中原时,以征服者自居,不仅自己讲鲜卑语,还命令所有任职于魏的汉人官吏也要讲鲜卑语。为了提高鲜卑族的文化水平,便于读汉人书,接受汉文化,孝文帝下令宣布:“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指汉语)。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③改姓氏。
改鲜卑族复姓为音近或义近的单音汉姓,孝文帝带头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氏,因为鲜卑人以“土”为“拓”,土是万物之元,因而改“元”;他如独孤氏改为刘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等,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共有100多个胡姓改为汉姓。
④改籍贯。
规定随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原籍,死后不得还葬平城,葬于洛阳北邙山。⑤胡汉通婚。
496年,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卢、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 2 个皇弟把前娶的王妃降为姬妾,另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女大约也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
⑥改革官制,制订法律,采用汉族行政机构。⑦定族姓,仿汉族门阀制度建立鲜卑族姓。
495年,孝文帝下话制定门阀制度。鲜卑族除帝室外以穆、陆、贺(贺赖氏)、刘、楼(贺楼氏)、于、尉(尉迟氏)大姓为最高,与汉族的著姓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相当。此外,汉族根据祖宗官位高低分为甲乙丙丁四姓,姓以下称族,不入姓族的就被排斥在门阀之外。这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门阀制度确立了,胡、汉贵族进一步合流。
孝文帝改革是对东汉末年以来,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民族大融合的一次总结,是继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汉化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群体的发展趋势。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俗,毅然进行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各民族融合,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南方暖气片采暖与北方的不同 篇10
南方采暖不同于北方采暖,在暖气片的设计与安装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北京派捷暖气片十大品牌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南方采暖暖气片设计与安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按照北方采暖暖气片的热负荷设计,则可能会出现室温不达标的情况。
1. 间歇式采暖要增大暖气片数量
北方为集中供暖,南方采暖多为壁挂炉独立采暖。壁挂炉独立采暖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随意调节供暖温度,有利于节约能源和采暖费用。独立采暖用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班族,白天家里没人,晚上有人,用时即开,不用即关。为了实现暖气片开启后房间的迅速升温,对于此类用户,在选型时必须考虑一定程度的放大,增加暖气片片数;另一种是家里一直有人,采暖系统基本上是全天24小时要开启使用,这种客户基本上按照正常选型即可。
2.合理选择暖气片的数量
暖气片的设计数量与单位面积热负荷成反比。在北方新建建筑一般执行65%的节能标准,住宅设计热负荷一般为45-50W/平米。在南方,许多暖通公司一般在设计时都以经验值100-150W来选择。作为影响房价热负荷的参数很多,包括围护结构,冷风渗透、冷风侵入、层高、朝向、地区差异等诸多因素组成。南方采暖热负荷之所以大,主要是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南方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很差,不象北方建筑有外墙保温或内保温;第二个原因是南方采暖户基本属于采暖孤岛,即自家采暖,而上下左右的邻居均未采暖,因此存在很大的邻间传热热损失。故要加大设计热负荷。而北方均为集中供暖,很少存在邻间传热问题。以上两点决定,南方采暖热负荷较大,不能盲目照搬北方集中供暖。
热负荷计算经验值:
南方地区冬天平均最低气温高于5摄氏度时,单位面积热负荷基准值100W,冬天平均最低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单位面积热负荷基准值为110W。
修正系数:外墙窗墙比大于1时,基准值+10:
修正系数:外墙为非保温墙体时,基准值+10; 修正系数:外墙≥两面墙体时,基准值+10; 修正系数:朝向为北向时,基准值+10; 修正系数:层高≥3m,基准值+10;
说明:次估算法为非准确值,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经验值的参考,如果比较较真的朋友就不要参考了。
3、暖气片实际工况下的散热量
暖气片的散热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根据进出水的水温的不同而不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供暖暖气片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3754-2008在闭式小区按规定条件所测得的散热量,单位是瓦(W)。规定条件是:热媒为热水,进水温度是95摄氏度,出水温度70摄氏度,平均水温是(95+70)/2=82.5℃,室温是18摄氏度,计算温差△T=82.5℃-18℃=64.5℃。在此工况下得出的散热量称为标准散热量。
而在壁挂炉独立采暖系统中,通常暖气片的出水温度在80左右。回水温度在60-65度左右。△T==50℃左右,基本等于欧洲的EN422标准。在此工况下的散热量才是暖气片的实际散热量。一般厂家的样本里都是有这两个工况,我们注意选型时根据选择出来的热负荷,取暖气片△T=50℃的实际工况来予以选择。
4、暖气片的安装位置
暖气片的取暖效果主要是依靠对流和幅射两种散热方式而取得的,所以一定要保证暖气片上下左右空气流通和幅射的方便,不要放在沙发后面或者窗帘后面,这样暖气片的取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尽量将暖气片安装在窗台下方,但是现在许多人又采用了落地窗帘,当窗帘拉上后,这时暖气片的取暖效果就相当差了。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11
杭州吃西瓜: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喝“秋水”: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台湾吃龙眼肉:立秋时是台湾周围海域的立翅旗鱼、小串、乌贼、鰆、虾的产期,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南京“啃秋”: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立秋节气之时北方食物
山东吃“渣”: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天津流行“咬秋”: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吃茄子: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有关高三地理北方地区教学设计 篇12
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的资源、交通和工业状况。?
3.了解北方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条件、问题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的名称,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
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教学
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或设计意图)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兴安岭、古长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秦岭-淮河、渤海和黄海包围的范围内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二.地形、河流
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还分布着一些丘陵。
东北平原面积第一,沼泽地多,荒地、黑土、冻土广布
华北平原钙质土、盐碱地多。(为什么少酸雨)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有直立性,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
2.河流
松花江水运(哈尔滨港)。两次汛期
国际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
三.气候
1.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在400~800mm,长城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多为半湿润及半干旱气候。夏季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
2.东北平原受地形封闭、近冷气团源地影响,冬季严寒(-8℃以下)、漫长。多冻土,土壤墒情好。兴安岭北为寒温带,长白山为湿润区。
3.华北夏季多暴雨和沙暴天气。春旱、夏涝、寒潮为灾害性天气。
成因 治理解决措施
旱 1.总降水量较少2.春季升温快,降水少 1.修建水库2.节约用水,发展旱作农业3.打机井
涝 1.降水集中2.平原地势低平3.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升高 1.修建水库等蓄洪工程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3.加固大堤,挖掘人海新河
碱 1.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2.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 1.生物措施2.酸性物质中和
思考: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1、“地上河”容易决堤、汛期水患威胁严重;2、沿岸次生盐碱化。因为黄河下游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河水补给地下水,加上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强烈,形成次生盐碱化;3、黄河下游旱季断流。
采取措施: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调控水盐运动;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从降水的季节分配上看: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水资源多数白白流失;春季多风、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盛,雨季尚未来临,所以缺水严重。
(2)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上看:南多北少,北方地表径流少。
(3)从需水量上看: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污染浪费严重,加剧了缺水的状况。
(4)针对缺水的原因可采取如下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四.资源
1.大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鹿茸、人参、貂皮为“三宝”。
2.石油:大庆、辽河、吉林、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延长、渤海湾。
3.煤炭:鹤岗、鸡西、抚顺、阜新、开滦、峰峰、大同、平朔、神府、焦作、平顶山、兖州
4.水电:三门峡、小浪底、白山、丰满
5.铁矿:鞍山、迁安
6.黄金:招远
7.盐场:长芦盐场
五.农业
1.土壤
主要土壤 土壤特点 开发历史 主要农作物 发展问题
东北平原 黑土地 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着称 较短,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沼泽地的开发利用
华北平原 黄土地 有机质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 悠久 冬小麦、花生、棉花 多干早,节约用水,改善中、低产田
黄土高原 黄土地 有机质不高,且水土流失严重 悠久 冬小麦、谷子 防止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2.华北:二年三熟,旱地,冬小麦、玉米、高粱、棉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收摘季节多晴天,砂性土壤)、商品粮(黄淮海平原)、商品棉(冀中南、鲁西北、豫北)。黄泛区为全国第一大水果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水果基地,山东半岛花生。
3.东北:一年一熟,旱地,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可垦荒地多,商品粮基地(松嫩、三江)。
思考:黄淮海平原与东北平原比较,易形成春旱。
原因分析:黄淮海平原纬度位置比东北平原要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量少;而东北平原春季气温偏低,积雪冻土消融缓慢。
4.黄土高原:谷子、高粱等耐旱作物
?六.工业与城市
1.重工业发达,石油、煤炭丰富。
2.棉纺织工业:天津、青岛、北京、邯郸、石家庄、西安、咸阳、郑州、济南。
3.化学工业:吉林、大连、天津、兰州。
4.钢铁:鞍山、京津唐、太原。
5.大连造船、长春汽车、西安电子、沈阳和哈尔滨机电、洛阳拖拉机。
京津唐和辽中南能源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改。
山西为全国最大能源、化工基地。
思考:山西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大省。
山西是我国能源输出最大的省级单位,但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措施:①变输煤为输电,煤电并重,一方面有利于本区能源工业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输入区的环境问题的改善。②延长生产链,发展煤化工,有色冶金工业。
问题:山区能源基地建设在晋北、晋中地区主要受水源限制,因此加快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晋东南地区主要受交通狭窄的影响—,因此加快线路改造和新建铁路是当务之急。
6.首都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为西山,北靠燕山,东临天津。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现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的高科技工业。
七.交通与贸易
东北铁路网全国最密,“不”字型,哈大线、滨洲一滨绥线、京沈线、沈丹线。
华北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京哈、京通、京沪、京九、京广、京包线。
石太、石德、胶济、陇海、同蒲、太焦—焦柳线。
运煤干线:大秦,神黄、焦石线。
【北方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07-03
南方与北方09-19
中元节习俗:南方河里放灯 北方挂灯烧香05-21
北方干旱地区05-08
北方地区10-24
北方地区建筑节能09-19
南方地区大树移栽技术07-05
北方地区树木栽植技术05-09
2016安徽教师考编培训地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08-03
北方园林景观设计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