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教学反思

2024-10-06

四环节教学反思(共12篇)

四环节教学反思 篇1

四环节教学反思

王村中学靳佩云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字教学法、阅读教学、作业教学、朗读教学等等,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各类教学任务的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一、一般教学过程

1、激趣导学,明确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准确的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指导,感知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明确提出自学要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学习,用什么方法学习,都有具体要求。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教师巡回指导,一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二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做准备。

3、检测点拔,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形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班内交流,解决疑难,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板演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适时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点拨、补充、更正、归纳,在讲解过程中,要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梳理知识,回扣目标

训练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一般不少于15分钟,可以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二、作文教学四环节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教师示标。

二、大作文训练。(2分钟左右)。

1、目的:使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

注意事项:示标语速要稍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作文要求要结合各类文体的特点确定。如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等。学生对照要求独立编写提纲(4分钟左右)。

2、目的:让学生对照作文要求,列出作文的结构提纲。步骤:教师进行学前指导;指名学生板演提纲。

注意事项: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巡视要认真,不能走过场,要及时发现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将巡视时发现的部题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资料。教师针对提纲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评改(5分钟左右)。

3、目的:解决学生提纲中立意、选材、组材方面顾、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计论评议;教师总结归纳。

注意事项:评议时分类逐项进行,可分别从立意、选材、组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议应以学行发言为主,切忌教师大包大揽;指出提纲中存在的问题,矫正时不呆就题讲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错,怎样做才符合要求;学生修改提纲,作文(30分钟左右)。

4、目的:学生对照要求作文。

步骤:修改提纲,按提纲要求作文;小作文训练;板书文题,出示要求(2分种左右);学生对照要求独立审题,写草稿(20分种左右)。

注意事项: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写好草稿,并调查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指名读典型作文,引导学生评改(10分钟左右)。

5、目的:解决学生作文在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读作文;师生评改。

注意事项:学生评改时要注意对照作文要求;学生评议主题、选材、组材等方面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12分钟左右)。

6、目的:对照要求、根据学生评议意见改正作文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教法能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师可掌握反馈信息,改变无的放矢、盲目指导的现象。从学生角度看,先自学思维活跃,使学生积极动脑,改变过去溘脑筋、跟着老师指定的框框转的局面,从而一改过去”千文一面,千调一腔“的倾向,写出了立意深、题材新、内容真的文章。

以写《记万米异程接力赛》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示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后,应向学生讲清要求,主动运用场面描写。

一、列提纲(先学)。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自己审题,列出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中心等。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归类,这下步放手让学生去写,不怕学生写不好,汤乱,要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点拔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计论评改提纲,可分类评改,如果学生指不出问题,则有教师点拔纠正。

三、学生作文。学生经过前面几步,比较清楚地邻会了该写什么、怎样写,明白了自己提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修改打下了基础并产生了一写的文字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

四、作文评进课的授课程序。(后教)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教学程序如下:示标,教师明确作文评讲的重点。发范文或例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找病因或归纳总结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引志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学生修改、复作。

注意以下几点:所选例文要典型,要能结合作文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例文。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要将选出的例文打印或写在投影片上,以便于上课使用。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讨论评改,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如学生评改不了的则再由教学点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四环节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课,模式

前言

反思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对教学效益的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设计较为简单,模式较为单一,整体反思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构建高效益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体系,优化反思课内容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设计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准备环节开展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对初中数学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 学习效益较为低下, 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反思课准备的过程中要对上述现象进行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状况,准备相应反思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反思课上充分了解自身不足,了解自身学习现状,使学生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最大限度改善学生学习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强制反思环节

(一)教师强制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状况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反思教学时自身是否依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是否严格遵守纪律, 是否为学生树立榜样等. 要在此基础上对反思内容进行记录,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纠正,持之以恒,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学生强制反思

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强制反思工作,强制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从学习、纪律、生活等多方面出发,让学生分析自身状况,反思自身的得与失,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认识. 要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自由反思环节

强制反思开展后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容易出现厌烦现象, 对反思的各项内容麻木,导致反思效益大打折扣,这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的危险信号. 自由反思可以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师及学生对反思的认知,激发他们的热情,是反思课中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自由反思

教师自由反思过程中学校要对教师状况进行跟踪,广泛讨论和深入调研,了解教师在反思课中的状况并进行针对性鼓励,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反思空间,使教师的反思热情能够激发出来,让教师在反思课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学生自由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中还要对学生自由反思进行全方位把握,要让学生从以前的消极应对变成积极探索,反思学习、生活中的经验教训. 写反思,也写收获;写心得,也写情感,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反思,全面改善反思效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反思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在反思课中相互分享、相互纠正、相互帮助,使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在反思课中享受分享和成长的快乐,使自由反思环节更加愉悦、灵活, 形成新的反思内容体系.

四、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反思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落实的过程中除对自由反思进行把握外,还要控制好主题反思,合理设置主题反思内容. 主题反思可以从主题出发追本溯源,了解学生问题之本,达到反思的全面深入,实现了反思境界的提升.

(一)主题反思设计

主题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主题内容进行把握, 依照反思课状况选取针对性主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反思,达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反思,直指学生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要害,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身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主题反思演讲

教师要选取最贴近学生的反思课主题,让学生从该主题出发对反思的内容进行把握, 自己写稿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要符合自身学习的真实状况, 能够反映自身的真实问题,在演讲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 演讲完成后由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在自学、交流、展示中体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给予其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和了解自身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有目的的反思、有主题的反思、有效益的反思,最大限度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质量.

五、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落实的过程中要对四个环节进行全面把握, 在此基础上落实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思两方面内容,合理设计,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反思课效益,改善反思质量,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56-61.

[2]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201.

[3]闫德明,马雪雁.河南省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43-48.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反思 篇3

“预习学案”的制作在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时也重视应用。多音字、形近词、成语和近义词等基础知识应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向外扩展,毕竟高考考查的字词等知识不仅仅只来源于课本。但只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就可以了吗?在交流《我不是个好儿子》“预习学案”时,学生解释“心安理得”的意思是“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学生的解释没有错,但让学生用“心安理得”造句时,该生是这样造的“过年时,我给爷爷奶奶拜完年,心安理得地放鞭炮去了。”学生知道成语的意思,但是在运用时却出错而不自知。所以在制作“预习学案”时,我们给学生加上了“造句”这一环节,并规定不可以抄用仿写课本或字典上的句子,有了这一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成语的意思,学会了运用,更重要的是将成语运用到写作中,让文章增色不少。

“预习学案”在制作时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如果学习语文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下字词的音形义,让学生登书山游题海,这样的语文缺少生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只是单一的重复,只会让学生离语文越来越远。我们在制作“预习学案”时,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学海拾贝”“灵光闪现”等小栏目,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要么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要么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涤荡心灵。《我不是个好儿子》的“预习学案”中,不仅有中外礼赞母亲的名篇佳句,更有“制作老师感言”:去世三年的老父亲,患脑血栓行动不便远在异乡的老母亲是制作老师心中的痛。后面的两部分感言,“mother”的英语诠释,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地产生感情共鸣,更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不少学生在读时潸然泪下,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在“预习学案”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思维的训练。在“初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有大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熟读文本”,力争一篇课文训练学生哪怕一小小方面的能力。理清文章基本写作思路,在《六国论》“预习学案”中,文本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提出,例证、引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并将此方法按要求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实践中。体会细节,如《祝福》“预习学案”中就设计了“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帐单”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的作用。虽然这对学生来讲颇有难度,但从训练学生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却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我们制作的“预习学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预习学案”的制作是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不出学生的观点,有时甚至出现以教师的想当然代替学生的想当然,认为“一定会”或“一定不会”,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心理特点。《古诗二首》“预习学案”中“古诗分析”《氓》,老师们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借助“预习学案”的学习,通过婚前婚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不同态度,为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打基础,结果学生却讨论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有没有爱,有的话,爱的程度有多深,且全班同学双眼发亮,激动异常,完全不同于往日的“瞌睡虫”形象。如果老师在制作前和学生适当沟通,了解他们的理解力与兴趣点,在讲解时就不至于出现让学生牵着走的现象了。

老师们制作的“预习学案”,不仅关注基础知识,更关注知识的积累梳理。于是,文言文的“预习学案”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纷纷登台,学生会做的题没几个,真正认真在做的学生也没几个,这固然与学生预习不充分有关,但老师唯恐学生归纳总结得不全,向外扩展太多也是一大原因,《屈原列传》“预习学案”中一个“本”字的词义老师找出的例句有十一个,整个“预习学案”满满五大页,学生做了三节课还没有做完,真是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虽然我们的“预习学案”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相信会真正满足学生的要求,为他们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宋俊姿,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四环节循环教学 篇4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四环节循环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四个重要环节,即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巩固深化。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预习。(5——8分钟)。

自学质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独立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学质疑环节的基本内容:

1、学科特点,激发求职欲望,新城问题氛围。

2、自学目标。由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目的旨在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和范围;二是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三要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突破本课重难点的过程。(15——20分钟)

合作释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和质疑问题的态度。合作释疑的基本内容:

1、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合作对文本在咀嚼。小组长要发挥主导作用。

2、自主探究。做检测题,发现问题后,小组内要互帮互助,有检查,有反馈。

3、教师讲解:通过谈论探索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学

困生已会的,在学生没做之前或小组没有合作的,教师一般不讲。第三环节:展示评价。是指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书写、口头表达的方式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展示评价环节的基本内容:1学习成果、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交流、生成问题探讨。2展示时要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鼓起勇气、找到自信。

3、展示时要关注合作小组学习的作用。4小组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评价。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是指对双基只是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拓展延伸。(8——10分钟)

巩固深化环节的基本内容:1强化巩固训练: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拓展运用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反馈矫正训练:正确熟练掌握重难点知识。

四环节教学法7 篇5

汇报人:刘丽丽

四环节教学策略是近年来教学不断改革的成果,旨在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高效。在实施四环节以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合理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前提。起初,我基于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将学生每两人合为一小组,同桌两人按优差调配、住宿生和走读生同桌原则调配。其目的在于一来可以以优辅差、二来可以确保学具每组必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孩子们增强了说的欲望,部分学生能有序讲诉自己的思考过程,但学困生说的能力提升不大。基于这一点考虑,我积极听课,认真学习,通过反思得出一结论,前期的失败在于我没有按班级学生特点合理组织学习小组。鉴于分层管理制度原则,我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好、中、差调配学生,由学习小组长统一管理。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比如第一小组叫“欢乐小组”、第二小组叫“七彩小组”、第三小组叫“胜利小组”、第四小组叫“快乐小组”、第五小组叫“无敌小组”、第六小组叫“阳光小组”。有了这些学习小组,教师只要将任务传达给每组的学习小组长,他们就会把一切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就轻 1

松多了。

二、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开展“四环节教学法”的保障。好胜心强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一点,将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法宝。我准备了小组量化评比表,随时记录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课堂上小组成员每回答对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该小组加分;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问题积极也加分;每次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并且质量高的小组加分;能够团结合作的小组同样加分……总之,只要优点就要给予奖励。相反,如果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站起来一言不发,该小组就要被扣分;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质量差要扣分;小组不团结也要扣分。在分数的“威逼”下,我班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作业再也不是难任务了。

三、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是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根本。

我一贯的预习方式就是布置预习提纲,学生自己预习新课,回答老师预习提纲上预定的问题。这样来完成预习,优生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欠缺主动性,作业也缺乏灵活性。而课前小研究是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研究,可以通过看书完成,或自己调查、实践、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家长完成。

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课前小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凸显了它的积极作用:首先,它改变了完整的一节课的结构,在传统课型中,一节课的开始总是从打上课铃开始的,而在具有前置性研究的教学课中,一节课的开始往往却是在上一次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时间里,在这个时间里,教师向学生布置前置性研究。其次,学生在完成前置性研究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对学生在课堂上增强自信心非常有帮助,有了前置性研究,也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再次,前置性研究的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压力,重点、难点较易突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了,由于前置性研究布置后,有课后完成的环节,所以教学花费的时间也节省了,教学效果也好了。

四、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是有效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在“四步教学法”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关系到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时、二是适度、三是适当、四是适合。

四环节教学法4 篇6

--小学英语课前预习初探

小学英语组郭喜廷

前言:我校“四环节”教学法的倡导者徐校长曾经教导我们:“‘四环节’教学法的关键是课前预习与合作探究。而预习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开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活动,是精彩课堂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高效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因此,今天我想就小学英语的课前预习谈谈我粗浅的看法与做法,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学习。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甘心情愿地进行课前预习,我们的 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既然课前预习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使他们认识到高效的课前预习能让他们受益无穷。我在班上以请教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探讨和总结出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带给他们的十大好处:

1.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课前预习掌握部分知识,大大减轻课堂听讲负担。

3.有更多机会在课堂上更加精彩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4.能让自己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争取到更多发言权,给组员更多帮助,为团队争取到更多荣誉。

5.能带着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课或合作交流,适时地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让课堂

听讲更加高效。

6.能让自己在课堂练习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正确率。

7.能让自己在课后作业与复习巩固中更加轻松自如。

8.高效的预习能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能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0.最重要的是,高效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各个环

节中更多地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快乐、成就感和幸福感。

(谁能让孩子做幸福的学习者,谁能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

年,谁将功德无量。)

注:学生思考、讨论、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就是十大好处深

入人心的过程,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最相信,最容

易执行,效果也最好。如果我们直接说教式地告诉学生,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亲自总结,切不可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很多人都乐于见“利”勇为,孩子们更是如此,当他们真

正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对课前预习乐此

不疲,“利”无反顾。此时,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学生切实掌握预习的有效步骤。

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我把上学期的英语预习“四步曲”加以改进,让学生大胆尝试。第一步,听。多听录音,规范发音。

第二步,读。模仿录音,熟读课文。

第三步,记。牢记重点,标注疑点。

第四步,做。做好练习,预习笔记。

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有效的预习方法持之以恒,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还特别做了

第三件事:讲究布置预习作业的原则与方法。

1.尽量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为他们“减负”(把家庭作业部分前置为当堂练习,让学生用减少家庭作业部分的时间进行预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

2.布置预习作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预习内容尽量具体化,让学生清楚到底要预习什么,预习到什么程度。

3.预习作业的量与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既面向全体,又适当分层,兼顾优生与后进生,并且稍具挑战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4.尽可能增强预习作业的趣味性与灵活性。(除听、读、记、做外,还可以编故事、歌谣、顺口溜、情景剧等。)

5.尽量鼓励与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做好预习笔记。

(摘抄新旧短语、同义词、近义词、习惯表达法、典型句型、重点、难点、疑点等。)

6.鼓励学生在预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 题。

7.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为预习服务。

(除录音机、复读机、学习机、词典、辅导书、网络资源外,走读生还可以请教家长或辅导老师。)

8.鼓励、指导并规范学生进行合作预习。

(住宿生可以把课前合作预习与课堂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9.建立操作性强的有效地预习检查监督机制,有预习就要有检查评比。(教师、过关组长双管齐下,望、闻、问、切,赏罚分明,善用神奇魔力卡。)

10.充分运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学生的预习行为,尽快

养成习惯,进而转化成为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是千方百计地去成就孩子。)

绝非结束的结束语:当我经过大胆尝试和努力探索有了一些收获与感受时,心中确实有一丝窃喜与感动。我知道,预习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成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尽管前进的路上充满了未知,尽管我只有一点点勇气和智慧,但是,我的领导、同事和团队充满了活力、勇气与智慧,所以,对于我们的尝试与改革,我充满了信心。

浅析语文教学“四环节”教学法 篇7

我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 , 力求把课 上得扎实 、简单、质朴。概括起来, 一般分为四个环节, 谓之“四环节”教学法。

第一环节:心灵对话——忘情朗读, 倾情对话

现行小语教材, 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选文或蕴含着作者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 或凝结着作者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就应“披文入情”, 把自己从“有我之境”进入到“无我之境”, 以求与作者情感相融, 进而深入地领悟教材, 把文章所描述的景物人事, 所传达的情意事理揭示出来, 了然于心。把那些无声的文字经过教师的情感过滤后转化成有声动情的教学语言, 上课时进行范读, 把作者之情化为教师之情, 使两者合二为一, 形成一股汹涌澎湃的情感之潮, 去席卷学生的情感之堤。这势必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和效仿的热望,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之中, 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从而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 让一行行文字富有情感, 通过准确通畅、声情并茂的朗读, 使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沐浴思想的光辉, 从而步入神秘辉煌的语文殿堂, 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应该也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情。

第二环节:学海拾贝——慧眼觅珠, 集腋成裘

如果说第一环节侧重于语感训练和对全文的宏观把握, 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对文章“细胞”——生字新词的微观处理;如果说“心灵对话”是释放情感, 张扬个性的动态流程, “学海拾贝”则是潜心觅寻, 凝神探究的静态修炼。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特别注重优化字词教学, 必须将之作为重点严格训练。毋庸讳言, 当今的初、高中生, 包括为数不少的大学生, 字音读不准, 写字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的状况令人堪忧。这与小 学阶段对 字词教学 重视不够、训练不严格有直接关系, 因此, 在“学海拾贝”环节中, 我坚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

其一, 将课后所列字词, 按普通话标准认读, 使之音正腔圆, 合乎规范。

其二, 引导学生潜心阅读 (此时采用默读) , 精心筛选文中生字难词, 精妙、关键性词语, 用符号进行标画。

其三, 在练字本上书写生字, 坚持经常在摘抄本上抄录词语, 集腋成裘。

在这一环节中, 我尤其注重指导学生书写之功。

第一, 注重提高自身的书写基本功。教师虽不一定都达到书法家挥毫四座皆惊之境, 但必须懂得一些书法精妙, 假如教师有一手气势磅礴的书法, 那么就会使学生冷漠的眼里闪出钦佩的神韵, 更有可能会带出数个小书法家。

第二, 备课时精心揣摩每一个字的构造方式, 确定富有情趣且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汉字是个万花筒, 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依据汉字的构造特点, 把学生引入汉字的神秘王国。

第三, 加强形近、形似字比较教学。错别字的产生, 大多与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区分不开有关。在字词教学中, 应不惜花费时间进行形近字、多音多义字的比较、辨别, 扎扎实实地教好每 一个容易混淆的汉 字。

这一环节, 须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潜下心来, 钻入书中, 精心筛选, 细心揣摩, 专心书写, 诚心摘录, 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唯其如此, 方能避免字词教学的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方可真正使学生立足现在, 受益终身。

第三环节:宝库撷英——品赏精文, 撷英咀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为使学生的阅读确有所获, 采用“单刀直入”法, 或“中心开花、倒嚼甘蔗”式教学方法, 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策略。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顺序之后,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直插重点精要语段, 以解剖麻雀的方式, 集中讲析、品味、咀嚼、背诵一两段。突破一点,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从细处着手, 引导学生体味、感悟文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揣摩欣赏文段的精巧表达方式或高妙的修辞手法, 探究领悟文段的意蕴, 摘录之、积累之、吟咏之、背诵之——实践证明此法为语文大家所惯用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略。

当然, 这一环节不该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以教师之喜好代替学生之喜好, 应该放手让学生烹调他们的美味佳肴, 不要硬性规定齐种“大寨田”, 而要尊重学生种“自留地”。

第四环节:抛砖引玉——放飞思绪, 畅谈收获

如果说“心灵对话”侧重于读, “学海拾贝”侧重于写, “宝库撷英”注重于读写及背诵积累, 那么, “抛砖引玉”则重点训练学生的说, 亦即口语表达。

一说学过诗文懂得的道理;二说学完课文自己的收获;三对文章的作者说说心里话;四对作品中的小鸟、白鹅、地球、灯火……说想说的话;五说自己仿写的语段;六说为课文续写的故事……

这一环节既可贯穿于前三个环节中, 力求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感悟中说自己的感受, 与同学进行交流评价, 亦可在学完课文后代替课堂小结, 单独进行, 在课临结束之际创设新的高潮, 提升学生的情感。

“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小议 篇8

今天我们的课堂又要实践“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其结果是否能像组织者所预期的。值得注意是组织者不能求功心切,实施者不能搪塞应付。这么多的求知若渴的孩子应付不得!实施前我们需对过程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及对象应了如指掌才放得开收得拢。

具体操作流程为:第一步 ,教师预设问题依据为(课标、教材、学情)。第二步,自学质疑包括学生探究提出问题,合作质疑包括对学、群学。第三步 ,展示评价有大展示,小展示(展示学习成果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引导点拨)。第四步, 巩固深化包括作业(基础题、发展题、提高题),改错(对改、小组改、教师改),同时学生要有纠错本,教师要有批改记录本。第五, 课堂归纳总结。

具体操作注意问题:

一、编写上课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是上好每一课的关键所在,课堂问题的预设是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如果问题涉及过深课堂将是老师的独特戏学生会是一言不发,如果课堂预设问题浅显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目标就完不成。所以把握现有学生基础能力是编写课堂导学案的前提。编写导学案要紧扣课堂目标进行设题,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切记写成问答题的形式。我们在实施每个新教法时都应有前车之鉴决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的课堂教改只是为了迎合领导,那苦的是自己的学生。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就能看出四环节教学是否成功,也是衡量课改是否融入课堂的标准。

二、及时把每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

适时发每节课的导学问题是实施环节中的难点,如果每所学校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去大范围的推广那一定是虎头蛇尾。过了一时的兴奋最后结果也一定是不了了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让老师一次两次还勉强可以,长期的坚持恐怕就难做到了。如果领导只是急功近利恨铁不成钢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能从本校实际出发,生搬硬套的模仿,课改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成为走过程。

三、学习小组成员的组建

划分学习小组是实施四环节教学的保障。首先组建小组成员,要把握好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每组都要好中差结合。另外还要找出一名积极负责小组长,组织督查自学。布置自学任务具体到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课堂上老师在组织交流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平时最好还是自然坐法比较有利,同时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充实具体目标容易完成。如果引导不成功就可能会成绩没长进,早恋的现象长进了会让我们课改蒙上阴影。所以学习小组成员的组建、引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任。

三、实施环节的过程

实施过程是四环节循环教学的主体,我认为这样课改不能采取统一行动。有些教师平时上课课堂纪律能放不能收,如果一旦课堂上放开不能收得拢那就会一团糟,不但学习任务完不成,而且会影响到别的老师上课。这样的课改肯定是弊大于利还是不实施的好。所以实施课改还要有针对性,要等课改的环境形成才能普遍展开,不能抢形式跟风上。要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选择哪些教师做先锋课改,哪些教师要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再实施,为了学生实验一定要慎重。另外放开课堂是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的挑战,如果教师的知识孤陋寡闻课堂上一旦学生高谈阔论教师插不上嘴 ,那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就降低了。长此以往老师的课堂纪律就没法保障了。如果老师没有组织课堂的魅力,这样的课改还是慎重接受。

五、教师评价要充满鼓励

小组评价展示还是教师评价展示都要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有针对性,要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感课堂的责任感。学生只有充满信心才能激起参与问题的热情,有了热情小组的讨论才能形成气氛,有了气氛学生的思维才能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会顺利完成课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的点评总结和学生的问题展示相差很大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样下去课堂的展示环节局面就会变僵 ,四环节教学就会断链。

六、 学生课堂的纠错本和老师的批改记录本

这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是四环节教学效果的弥补保证措施。但平时学生很难养成习惯,老师也往往忽略这一法宝。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流程 篇9

第一环节

自学质疑(3分钟之内)第一步 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巧设悬念 2.精选素材,创设情境 3.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第二步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 读)

自学指导

(学什么地方的内容,用问题 显示出来)

(方法目标任务)第三步

独立自学,尝试解决问题,并 记下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此 时,老师巡视观察,提醒学生 的学习状态)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合探)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2.并回答其他同学 提出的问题。

3.组长没有把握或不能回答的问题,组织本组同学讨论 交流、合作、探究。

4.经小组合探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或写在纸条 上,为下一环节实施做准备。(本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 倾听、引导、走近小组)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1.选派各组学习最差或较差者代表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时,即展示自学的全部 内容,也要展示抽到的内容)

2.评价

两种方法:

第一:各组派代表去展示自己小 组的成果,中等生评价。第二:选派各组中等生,进行推 磨式评价。(意见不统一,再进行 辩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评价给 予鼓励。)

3.对在展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精讲。

第四环节 巩固深化(训练)1.明确新的自学指导和自学任务或综合训练内容。

(1)自学自练

(2)小组合探

(3)展示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谈感悟、收获

四循环顺口溜

四环节教学法之我见 篇10

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是近年来阅读教学不断改革的成果,旨在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达到高效。在实施四环节以来,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质疑自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起点,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一环节的实施中强调:情景的创设要精,要激趣,要与课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要做到问题能够提出来,并且会归纳梳理,然后找出问题主干,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为有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二步是分组学习,合作交流。本环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何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四环节教学法强调两点:

1、自我认知,合作交流。在教学中,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认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交流,两人一组,一人听,一人讲,实现最大限度的交流合作;也可以是多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共同讨论,取长补短,形成共识,还可以师生共同研究交流,让问题达到圆满解决。

2、学生展示,诠释内涵。学生当堂展示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学生展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做题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进行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展示时要做到:落落大方,语言准确。在学生展示的同时,教师要起到引领、点评的作用,对小组展示出现的问题,如:知识遗漏、解答不全等进行补漏纠正;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准备。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三步是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教师要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用精选出的习题,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环节的重点是教师的讲解点拨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教材中的疑难点,使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

化和思维升华的过程。设计习题时要针对学习目标进行综合考察,习题难易程度要有坡度,既有基础性习题,还要有拔高性习题。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练习的效果,对完成习题情况进行评价、纠错。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抓好四环节,优化文言文教学 篇11

先抓好课前预习,铺垫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或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或用指导性的意见提示学生努力的方向。还要认真整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起初由于学生的预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但习惯成自然,学生的预习渐入佳境,自学能力基本形成,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优化预习效果,还要靠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阅读文本,发现问题

预习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课文,而要认真阅读文本,发现问题并尽力解决。“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文本边做标记,标出不认识的字词、理解不了的句子以及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先在课文中标注出来,而后整理在预习笔记本上,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留待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合作探究。

二、借助资料,解决问题

1.借助课后注释

注释不是简单的背会就行了,要认真研读,从中获取有益的知识。(1)落实文言词语、句子。或依据关键词连贯整句,或根据整句解释落实关键词。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成“打洞”,学生明白了词语的用法,才能正确的翻译句子,疏通文义。再如《为学》中,注释“以告富者”,把(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那个有钱的和尚,借助括号里的文字暗示学生,原句在“以”字后面省略了“之”字,“之”是代词,指代“到过南海这件事”,翻译时要把它补写出来,学生对文言省略现象有了认识,又借以分析出“以”字用法和介词“把”。(2)理解文意,领悟文本内涵。如《伤仲永》中,注释“受之天”是“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之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在比较中明确作者的意图:用仲永“受之天”如此“通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的结局,警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的人,发人深省。

2.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

课文中没加注释的地方,对有些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随时查阅解决,还要学会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如《伤仲永》中“即书诗四句”中的“即”字,课后没有注释,学生往往理解为“就”,倒也通顺,可联系语境,解释为“立即、马上”更能突出仲永的聪慧,且与下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中的“立”字相应,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借助网络或书籍

文言文时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知之较少,且与作者在年龄、心理及阅历上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深刻地解读文本,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文章既描绘了月夜小景,又传达出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意味深长。学生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并不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却不容易。这就需要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借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透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获得思想的感悟和人生的启示。

三、善于积累,夯实根基

善于积累,厚积薄发,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积累。例如词语“走”在古代汉语中翻译成“跑”;“去”翻译成“离开”等。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倒装“甚矣,汝之不惠”等,类似的文言知识,学生积累的时间长了,自然记住的就多了,能力就慢慢提高了。因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专门的知识积累本,每学一课,都要在本子上分类整理出学到的知识点,不断充实知识库,夯实知识根基。

1.重视诵读,理解文本

叶圣陶强调:“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所以,一读课文,正字音;二读课文,通文意。在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读准读顺课文。三读课文,模仿秀。教师选择好的录音或由本人示范朗读,适时指点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听读体会,然后吟读模仿,通过个人读、小组赛、荐优展示等方式,秀出精彩朗读。四读课文,品精彩。每篇课文都有其精彩之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人物对话描写很精彩,邹忌“三问”,妻妾客“三答”意味悠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情感韵味。五读课文,诵读赛。朱熹说:“读书之法,在于熟读而精思”,熟读精思之后,熟读成诵,以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对于短小精悍的短文,或者是长篇中的精彩段落、经典名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句子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开展诵读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诵读效率。只有用心去读,反复吟诵,才能领悟文本内涵,感悟字里行间的感情。

2.质疑问难,深入解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将阅读指向文本的深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

当然教师向学生提问也是必需的。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学生会提出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去承天寺?为什么要夜游?他在承天寺看到了什么美景?苏轼的心情怎样?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对这些问题也会有初步的理解,但体会未必深刻,尤其是对苏轼夜游承天寺心情的体会。这时,教师就要设计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观赏承天寺美景后在想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由这句话看到作者怎样的精神状态?(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不能去掉,是哪个字?有何深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比较,学生便会透过文句传达出的这份闲适,看到作者面对挫折时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文本的解读达到了应有的深度。

3.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教学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引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诸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语法规律(比如省略、倒装、宾语前置等),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要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仅靠教师课堂上指导阅读教材上的文言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文言文,实现文言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由教师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训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学了《伤仲永》,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匡衡勤学》《江郎才尽》,学了《孙权劝学》,可以与《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等,除了夯实文言基础,学生还能更深刻的认识成才与后天努力的关系,从而更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发奋读书。

总之,抓好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基;抓好朗读、质疑问难,优化课堂教学;抓好比较阅读,拓展延伸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之路,漫长而艰难,我会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找到更受学生欢迎、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四环节教学反思 篇12

一、“看”——精心设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敏锐而精确的观察, 往往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先导, 是人们有效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是掌握知识, 完成某些活动基本能力。学生对实验现象感知越充分、完整, 思维就越有源动力, 获得的知识就丰富而深刻。因此, 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

1.分清主次, 抓住本质。

许多化学实验, 其现象是复杂的。如果只是笼统地要学生看实验, 而不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有方向的、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可能将次要现象当成主要现象。例如:利用镁燃烧的演示实验形成化学变化这个概念时, 教师应向学生强调集中注意力观察燃烧后产物的颜色、状态、硬度, 而不要因镁燃烧放出耀眼的光分散注意力。

2.细致入微, 提高效果。

有些实验现象不易被发现或易消失而往往被学生忽视, 而这些现象又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 逐步观察变化过程, 训练学生视觉的敏捷性和思维跟踪的速度,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讲燃烧条件时将磷放在铜片后, 并没有燃烧, 而是有白烟放出,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为下一步讲缓慢氧化作铺垫。

二、“思”——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 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作为诱因进行再创造, 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机, 从而构建意向、主动思考、自觉探索知识 。学生在观察了生动鲜明的化学实验之后, 思维活动非常活跃。他们会想:为什么是这样结果?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 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发展其它能力的核心。

1.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思维过程, 不能用教师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

思源于疑, 学生的思维活动, 是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如果不注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或者有了问题也未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而用答案代替学生的思维,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看完了就没有自己的事可做, 不再积极思考, 失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主要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和以有的感性知识 进行联想, 通过抽象, 概括成一般规律的缘故。因为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它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等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因此, 这就决定了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应该是分析、综合、联想、抽象和概括, 从复杂的化学现象中找出规律的东西, 使获得的现象更加生动、深刻、避免遗忘。例如: 初中化学催化剂概念和制取氧气的原理, 按教材的实验能得出结论, 但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如果将实验设计成同时加热三只试管的情境, 学生就会积极思考, 去对比、分析、抽象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制取氧气的原理, 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语言是直接和思维相联系的, 通过学生的语言叙述, 能了解他们思维是否严密, 概括是否准确。如学生在观察氢气制法时, 往往不能指出锌表面产生气泡, 而直接说看到氢气产生。说明没有把现象和现象解释分清, 把观察和结论混为一谈。

三、“做”——挖掘潜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就是使学生熟练地从事操作, 完成某项具体的实验。如果说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属于“用脑”, 那动手能力属于“用手”。但这种“用手”不是孤立的, 而是“手脑”并用, 实验的设计、实验装置的选用与合理的连接、实验操作以及对教材中的实验的改进。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 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1.充分准备, 正确示范。

要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需要教师提供感性材料, 通过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范, 学生练, 获得深刻的感受。

2.提供条件, 适时点拨。

学生清晰的印象, 是他们效仿的动力因素。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的模仿, 掌握操作的基本规律, 采取有效的练习, 增强动觉控制, 保证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其弄清实验设计和构思实验研究方法, 让他们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做完酸的性质实验后, 就让他们自己完成碱、盐的性质实验, 从观察到操作到自己设计、分析、总结概括掌握它们的性质, 实现知识的迁移。正如有一句外国的谚语“告诉我, 我会忘记;做给我看, 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 我才懂得。”

四、“创”——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不能只限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更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墨守成规, 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例如, 在探究NaOH溶液与CO2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 同学们设计了多种方案, 有的向充满CO2的两个软饮料瓶分别用注射器注射了等量的NaOH溶液与水后观察软饮料瓶变瘪的程度;有的设计是将充满CO2的烧瓶用一个连接的玻璃管的胶塞塞住, 在瓶内玻璃管一端绑着小气球, 然后向内注射了一定量的NaOH溶液, 观察气球的变化。同学们根据实验原理, 自行设计可操作性的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演示所能实现的, 而要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去体验、领悟的机会, 不能牺牲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蜡烛及蜡烛燃烧探究中, 同学们提出对教材上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的探究进行了改进, 在蜡烛燃着的内焰上立个烟囱 (玻璃管) 然后点燃冒出的“白烟”。老师对学生的实践创新应及时给予嘉奖, 这将在他们的心中激起波澜, 产生共鸣, 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上一篇:部门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下一篇:推销电脑产品经典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