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精选8篇)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篇1
《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
干
政策措施》实施细则
一、鼓励军民融合企业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之后,民营企业与军工企业间通过股权并购、合资、参股等方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或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方式,参与军民融合企业改组改制、组建新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新增资本金2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企业。
(二)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补助资金申请表》; 2.项目审批(备案、核准)文件(复印件); 3.项目协议书(复印件); 4.项目实施方案;
5.相关银行标明实际到位出资额划款凭证(复印件); 6.相关兼并重组活动专项审计报告(复印件)。
(三)申报主体
成功改制后的军民融合企业。
(四)支持标准
按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收新增资本金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
(五)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鼓励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水平
(一)鼓励军民融合企业上市融资 1.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之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重点境内外资本市场首发上市融资10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企业或上市军民融合企业在证券市场再融资,募集资金在蓉投资5亿元以上(含5亿元)重大项目。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上市融资补助资金申请表》;(2)四川省证监局辅导备案登记确认书(复印件);(3)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发行或优先股,配股、公司债、可转债、优先股等上市和再融资的文件(复印件);
(4)企业与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或其他证明文件(复印件);
(5)上市融资后在我市投资项目金额明细表及发票单据(复印件)。
3.支持标准
军民融合企业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按融资额中投资成都金额的2%给予奖励,每家企业奖励累计不超过500万元。
军民融合企业在证券市场再融资后,在蓉投资5亿元以上(含5亿元)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按两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 61888774、61881577
(二)鼓励非上市企业发债融资 1.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之后,发行企业债、私募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进行直接融资且单笔融资额3000万元以上(含)的非上市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发债融资补助资金申请表》;(2)相关部门(机构)发行债券、票据、信托计划贷款的批复或备案文件、信托计划说明书、担保合同和进账凭证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3)融资金额汇总表。3.支持标准
每笔融资补助融资企业10万元,单户企业累计不超过50万元。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三、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
(一)新引进重大项目建设 1.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之后签订协议,从市外新引进协议投资5亿元以上(含),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的重大军民融合项目。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新引进重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申请表》;
(2)项目报告;
(3)项目备案(审批或核准)文件(复印件);(4)项目投资协议(复印件);
(5)《固定资产投资发票明细汇总表》(含土地、购置设备及厂房建设等);
(6)购置设备、土地及厂房建设的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复印件)。
3.支持标准
从开工之日起,按项目两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的2%给予补助,单个项目累计补助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新引进重大项目园区建设 1.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之后签订协议,从市外新引进协议投资10亿元以上(含)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的园区,已开工建设,且投入资金达到协议投资的50%以上。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新引进重大项目园区补助资金申请表》;
(2)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的申请报告(复印件);
(3)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申请相关文件(复印件);(4)项目审批立项批复(复印件);
(5)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项目概算报告、施工合同、开工报告、竣工报告、工程进度计量表、当年工程款支付凭证(复印件);
(6)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图;
(7)园区开发公司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支持标准
给予所在区(市)县政府1000万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4.申报主体
申报主体为项目所在地区(市)县政府。5.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三)配套补贴 1.申报条件
以资金拨付日期为准,2016年9月8日之后获得国家、省级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单项支持金额1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项目。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项目配套补助资金申请表》;(2)获得国家、省级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的正式文件(复印件)。
(3)资金到账凭证(复印件)。3.支持标准 按国家、省政策性专项资金的15%、10%,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150万元的配套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四、促进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参军”能力
(一)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建立健全军品研制体系 1.申报条件
以证书或审核通过日期为准,在2016年9月8日之后首次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首次取得军工资质认证奖励资金申报表》;
(2)相关认证证书或批复文件(复印件)。3.支持标准
对首次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单位给予每个资质10万元奖励。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参与军用标准编制 1.申报条件
以军用标准公布日期为准,2016年9月8日后参与军用标准编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无被诉侵权及权属纠纷,且位列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前三名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参与军用标准编制奖励资金申报表》;
(2)参与军用标准编制相关证明(复印件);(3)军用标准正式发布文件(复印件)。3.支持标准
参与军用标准编制,且位列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前三名的;对军民融合企业编制的民用标准升格为国家军用标准的,给予每项标准编制单位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三)支持军民融合企业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 1.申报条件
以证书日期为准,在2016年9月8日之后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奖励资金申报表》;
(2)专利证书(复印件);
(3)发明专利在军民两用领域应用的相关说明。3.支持标准
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的军民融合企业给予每项专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611
(四)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装备科研、生产领域 1.申报条件
以项目资金拨付日期为准,在2016年9月8日之后成功获得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研制项目,项目金额1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获得军工研制任务补助资金申报表》;
(2)签订的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合同、技术开发协议(复印件);
(3)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研制项目说明或证明材料(复印件);
(4)项目资金拨付凭证(含发票、银行转账凭证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
3.支持标准
按项目合同执行(已收款部分)的10%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五)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参与武器装备预研任务 1.申报条件
以合同签订或部队装备部门通知函日期为准,在2016年9月8日之后参与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项目预研但未获得最终研制任务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参与武器装备预研任务补助资金申报表》;
(2)武器装备预研协议或参与武器装备预研的证明材料,参与项目评审但未取得最终任务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3)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析系统、核心配套产品项目预研说明或证明材料;
(4)项目预研相关的实际投入,含发票、银行转账凭证、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力资源(人力成本不超过总投入的30%)投入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分类汇总表。
3.支持标准
按预研项目研发成本的10%给予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五、支持建立完善军工配套产业体系
(一)鼓励军民融合企业之间开展协作配套 1.申报条件
以销售和采购发票日期为准,完成市内军民融合企业之间(无关联关系)协作配套,以销售发票日期为准,完成部队、市外军工企业、军工科研单位、承担军工科研任务的高校之间配套销售,首次申报配套总额超过2000万元的,或再次申报比上年增长1000万元以上。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协作配套补助资金申报表》;(2)上一采购军品(军民融合服务)的增值税抵扣发票清单汇总表(按开票时间顺序统计配套企业名称、采购军品名称、发票号、发票代码、金额、开票日期等);
(3)再次申报需要提供上两销售增值税抵扣发票清单汇总表、增长金额报表。
3.支持标准
首次申报的按采购额的0.5%给予补贴,再次申报的按采购额较上一增加部分的1%给予补贴,单户企业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本市企业为市外军民融合企业配套的,补助本市配套企业;双方均为本市军民融合企业,同比例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鼓励国有军工单位扩大民品占比和民口单位扩大军品占比
1.申报条件
军工单位民品销售总额在上销售总额基础上提高5%以上;民口单位军品销售总额在上销售总额基础上提高5%以上。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扩大产品占比补助资金申报表》;(2)上两军品(或民品)财务销售产品比例报表;(3)对应产品上两年销售增值税发票清单汇总表(按开票时间顺序统计配套企业名称、采购军品名称、发票号、发票代码、金额、开票日期等)。
3.支持标准
按增加部分的3%给予补贴,单户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三)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军民融合项目配套 1.申报条件
上一向金融机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按当期银行基准利率计息20万元以上(含),且上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市工业主营收入平均增速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补贴资金申请表》;
(2)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两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复印件);
(3)上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减明细表(帐),以及新增贷款合同、贷款拨付凭证、利息清单等(复印件)。
3.支持标准
对军民融合企业上一年新增的流动资金金融机构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当期基准贷款利率计息金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贴息。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六、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开拓市场
(一)提升产品出口水平,扩大国际市场规模 1.申报条件
以协议签订日期为准,在2016年9月8日之后首次取得军贸出口生产任务,产品出口额超过1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首次取得军贸出口补助资金申报表》;
(2)军贸合同或与委托的第三方军贸进出口公司签订的合同,销售发票及银行转账证明(复印件);
(3)销售发票、银行回款到账凭证等销售完成证明材料(复印件)。
3.支持标准
按军贸出口生产任务实际销售金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支持我市军民融合企业参加境内外防务展 1.申报条件
在2016年9月8日之后,参加国内外知名防务会展的军民融合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参加国内外防务会展补助资金申报表》;(2)展会承办单位出具的参展确认函或协议(复印件);(3)展位费发票、银行转账凭证(复印件);(4)全年参与防务会展支出的展位费汇总表。3.支持标准
按实际参展展位费给予补助,每家企业展位费支持额总计不超过50万元;参加展会已经获得政府其他部门政策资金支持超过50万元的,不再支持。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七、支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支持建设军民融合技术、计量、测试、标准、质量以及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展览展销、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1.申报条件
2016年9月8日后,通过新建或技改,增加提升军民融合公共服务质量相关的硬件设备投入7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助资金申报表》;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报告书(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和应用推广情况,项目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等);
(3)项目执行期内企业对该项目的投入证明材料(含发票、合同、银行转账凭证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分类汇总表;
(4)改(扩)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对项目的继续投入证明材料(含发票、银行转账凭证、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分类汇总表;
(5)上一平台提供军民融合公共服务收入增值税发票清单汇总表。
3.支持标准
按公共服务平台实际建设投入的15%给予平台所属单位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改(扩)建公共服务平台按继续投入的15%给予平台所属单位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 1.申报条件
上一年实现军民融合公共服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补助资金申报表》;
(2)上平台军民融合业务服务收入汇总表(按开票时间顺序统计服务企业名称、服务事项、发票代码、发票号码、金额、开票日期等)。
3.支持标准
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按实际提供服务(不含软硬件产品销售)金额的2%给予平台所属单位最高200万元服务成本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八、支持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一)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在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共享研发资源和先进设备资源
1.申报条件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向民营企业开放的军民融合企业或者机构。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资源开放共享补助资金申报表》;(2)协同创新平台运营分析报告(包括平台定位、自身建设发展情况、为我市企业服务情况、平台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3)协同创新平台所服务的收入汇总表,含企业名单、服务事项、金额、发票代码及完税凭证(复印件);
(4)公共服务平台拥有的资质和所获得的荣誉证明等(复印件)。
3.支持标准
按实际提供服务金额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对使用资源的单位,按实际发生服务费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二)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和院校在蓉独立或共建开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军民兼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1.申报条件
军民融合企业和院校在蓉独立或共建开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军民兼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新建协同创新平台奖励资金申报表》;
(2)项目报告书(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和应用推广情况,项目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等);
(3)项目执行期内企业对该项目的投入证明材料(含发票、合同、银行转账凭证、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力资源投入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分类汇总表;
(4)国家、省、市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文件(复印件)。
3.支持标准
对军民融合企业和院校在蓉独立或共建开放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军民兼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投入使用后,分别给予一次性不超过2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三)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在蓉独立建设或与院校共建的中试基地、产业孵化中心
1.申报条件 军民融合企业在蓉独立建设或与院校共建的中试基地、产业孵化中心。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新建中试基地、产业孵化中心补助资金申报表》;
(2)项目报告书(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投资和应用推广情况,项目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等);
(3)项目执行期内企业对该项目的投入证明材料(含发票、合同、银行转账凭证、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力资源投入及其他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分类汇总表。
3.支持标准
军民融合企业在蓉独立建设或与院校共建的中试基地、产业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后,按实际建设总投入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助。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四)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促成军民技术成果在蓉实现转化
1.申报条件
为投融资、咨询、评估、技术交易等提供中介服务,促成军民技术成果成功在蓉实现转化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成都市中介服务机构,并获得成都市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的企业。
2.申报材料
(1)《成都市中介服务机构促成军民技术成果在蓉实现转化奖励资金申报表》;
(2)中介服务机构促成军民技术成果在蓉实现转化合同;(3)成果转化项目实际投资额(含土地、厂房、设备投入、再研发投入、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证明材料;
(4)成果转化对应产品实现销售的凭证(复印件)。3.支持标准
经认定后按成果转化合同实际投资额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4.政策咨询
市经信委军民融合推进处 联系电话:61888774、61881577
九、促进军民融合产业人才融合
(一)申报条件
对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高级人才的军民融合企业。
(二)申报材料
由申报对象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详实的事迹材料和相关的佐证材料,所在单位进行审核后报区(市)县人社局预审,预审合格的报区(市)县委组织部。申报对象所在单位为市属企事业单位的,由该单位预审后直接报属地区(市)县委组织部。
(三)支持标准
对引进国际顶尖人、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高级人才的军民融合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2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四)政策咨询 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处 联系电话:61886905
十、补充说明
(一)本实施细则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2018年2月1日起执行,两年内有效,同时成经信财〔2016〕94号文件废止。
(二)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每年的2月28日,由各区(市)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当地企业申报。
(三)同一项目只能申报一次市级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单个项目申报补助10万元(不含)以下不予立项。
(四)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财政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成都市工业类发展政策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文中提及军民融合企业均为经《成都市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的企业(单位);文中申报条件中投资、投入和收入等均为实际数额,支持标准中投资、投入和收入等均为扣除增值税后的净额。
(六)本实施细则所述“申报材料”是指申报政策扶持提供的基本材料,申报时政策主管部门可在申报受理通知中要求提供其他必要的申报材料。
(七)本实施细则执行期间,若国家相关政策出现变化,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财政局有权对本实施细则作出相应调整。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篇2
一、我国目前处于运用税收优惠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一)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调控方向
鼓励实体经济的发展, 保护“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理念, 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实体经济,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方向。而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正是顺应了此要求,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军转民, 二是民参军, 三是军民两用技术运用于产业发展中。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均可优化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二) 对军民融合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成为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带来严峻的挑战, 中央政府果断推行以扩大内需和结构性减税为特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如2009年1月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 将消费税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税, 减轻了企业资本投入和技术改进的税收负担。此后, 又连续多次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 减轻了企业的负担。2011年9月起调高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进一步减轻了纳税人负担。
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行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已全面铺开, “营改增”正是立足于结构性减税而出台的政策, 也构成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既是兴国之举, 又是强军之道, 对提高我国的国防安全和高科技竞争力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给予税收优惠也应成为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二、设计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应按照公平、高效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而言, 在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一) 税收优惠政策统一
对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执行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 财税优惠政策既要扶持军工企业, 也要扶持民参军企业。换句话说, 财税政策扶持的重点是军民两用技术和军民融合产业, 而不是对军工企业“身份”的税收优惠, 做到这一点, 既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需要, 同时也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吸纳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一些民营企业从事军品研发和生产, 对提升军民融合产业的质量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大有裨益。但受军品的市场容量、保密性要求以及准入制度等因素所制约, 有些能够促进国防科技事业再上一个台阶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参军”的积极性并不高, 给这些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能够一定程度影响这些民营企业的决策, 让它们加入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大道上来。甚至像日本那样, 企业产值中军品部分超过10%, 即被认定为“军工企业”, 能够等到政府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大量订单等优惠措施。
现有的军工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其扶持的重点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军工企业, 尚未全面覆盖非军工企业生产的军用产品。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必须重新界定军工科研生产的主体资格, 鼓励全社会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承担军工产品科研生产任务, 引入社会资金, 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力拓展军工产品科研生产渠道, 使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建立在更广阔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应将税收优惠的重点由企业优惠向产品和业务优惠转移, 使冶金、机械、电子、造船等部门的民用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这无疑有利于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形成。
(二) 税收优惠覆盖武器装备全寿命过程
财税政策扶持应该贯通于武器装备等重要军品项目的研发、制造、维修、处置和回收再利用的全寿命过程。目前军品税收优惠主要体现为军工企业享受军品生产环节的增值税税收优惠, 武器装备等重要军品项目的研发和维修环节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武器装备等军事产品维修为例, 社会化装备维修企业尚缺乏政府支持和帮扶。换句话说, 军事装备使用中的保养和维修如果由社会企业承担, 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军队装备维修社会化保障程度的提高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向, 加强军队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社会化程度, 既有利于军队装备建设与发展, 又有利于充分挖掘利用社会维修保障资源并形成规模化效应, 是政府应该支持和促进的领域。应该建立军品全寿命减免税政策, 将社会企业从事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纳入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减免范畴。维修军队装备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将促进社会维修以较低的价格承接部队装备维修业务, 既促进了装备维修的社会化, 也带来了装备维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军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军民两用技术的运用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方向, 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同时也是政府必须着力投入的领域。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军工企业, 只要从事军事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军民两用技术的运用, 都应该成为政府财税政策扶持的对象。综合而言, 就是要使税收优惠贯穿于武器装备等军品研发、制造和维修整个生命周期。
(三) 税收优惠覆盖多个税种和税系
目前对军工生产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对军工企业生产的军工产品实施增值税优惠政策, 涉及其他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如对企业所得税优惠就很少涉及。从税收理论上而言, 所得税对经济产生的替代效应要低于流转税, 从经济效率角度分析, 所得税优惠政策既能够使军民融合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又能减缓税收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另外, 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所导致的税务行政成本增加也不大。
应建设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立体税收优惠体系, 优惠覆盖至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等税种和税系。譬如对军民两用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对运用军民两用技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视同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看待,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再投资于军民融合项目的企业实行投资退税政策;对承担武器装备研制、维修任务的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这些企业参与签订的武器装备采购合同免征印花税等。
(四) 税收优惠方式灵活多样
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影响, 本着效率和公平原则, 设计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形式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是现实的选择。免征军民融合企业某些经营业务和财产的税收是优惠幅度较大的做法, 譬如可设计免除军民融合企业的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或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也可采用税额扣除、收入扣除、税率优惠、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等部分税收优惠方式。取消为生产武器装备等军工产品或军民两用技术的运用而进口货物的关税和配额也应该纳入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
三、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设
(一) 税收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利用, 切实推进国防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统计资料表明, 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 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同样可以直接用于军事。目前的南海局势下, 大型船舶制造技术和海洋资源开采技术应该认定为军民两用技术, 需要大力发展, 应该及时推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此类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和运用。譬如, 可将其视同高新技术产业, 比照对高新技术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研发和运用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再投资退税政策, 以及转让军民两用技术减免营业税的政策等。
(二) 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在高科技产品的科研、试验、生产和销售领域发挥着军民融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军工产业基础具有传统优势的地域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对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均具有牵引和促进作用, 如西安航天基地立足航天, 瞄准军民融合产业, 凭借大集团引领、专业化承载, 与航天军工企业共同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 为西部地区推动“高科技落地”带来了启示。
在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出财税优惠政策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发挥着经济杠杠作用和政策实施的拳头效应。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享受税收优惠有诸多有利条件, 如纳税主体相对集中, 税务机关检查企业纳税情况需要的税收行政成本较低。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实施税收优惠,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如推行从产业基地获取的利润再投资于产业基地实行退税政策, 以巩固对产业基地的持续投资。或者通过加速折旧方式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通过“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产业基地范围内, 免征军民融合企业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也比较便于操作。
(三) 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助力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和发展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对解决战争时期武器装备、技术、物资和劳动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生产型动员中心、技术支持型动员中心和保障型动员中心等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给予财税支持很有必要。各种动员中心所依托的核心企业 (或其他单位组织) 承担的税种及其税负是不同的, 如依托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建成生产型动员中心, 这类企业负担的流转税主要为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装备维修动员保障中心依托的民用装备维修企业负担的流转税也以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主, 而交通运输保障中心依托的物流企业通常需要缴纳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该设计政策找到平衡点, 使这些企业肩负的国防职能能够得到国家合理扶持。各类经济动员中心的税收优惠使其这些企业肩负的国防职能得到相应的补偿, 既能调动其积极性, 使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落到了实处, 又体现出公平原则。
(四) 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国家进行军民融合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以财税优惠政策为牵引, 确保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实施过程中, 一笔投入能够获得军事和经济两重收益。对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 使其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上体现军事需求, 这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应注意的事项
(一) 修订完善财税法规
走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道路, 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财税优惠政策措施的设想, 这些设想只有体现到财税法规中去, 才能发挥作用。所以, 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财税法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 政策合力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依托的是政策合力, 仅仅依靠税收优惠政策并不能达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目标。推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 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共同助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非常必要。譬如修订武器装备等军品的研发、承制、和维修的准入制度, 给“民参军”以更多的机会;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 对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给予补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对军民融合企业信贷执行优惠利率, 支持和帮助其融资等。
(三) 避免财税优惠政策的作用被高估或滥用
财税优惠政策应该用来扶持持久有益于我国国防安全建设的产业。注意在财税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把握政策方向, 既服务于我国军民融合式产业规划;又不能转变为政府的行政包办, 要避免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理应被增长方式转变之大变革淘汰的企业和技术, 单纯依赖财税优惠政策支撑着运作。培育军民融合企业自身的生命力才是根本的出路, 税收优惠政策只是起到“扶上马, 送一程”的作用, 不能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成某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的安乐窝。
摘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事关我国的战略发展大局, 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石, 采取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既是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的组成部分, 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文章提出设计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并重点探讨如何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内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税收优惠,军民融合,军民两用技术
参考文献
如何促进军地双方军民融合发展 篇3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重要意义;现状问题;方式探索
一、军地双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们整个国家的安慰和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当下,世界的发展潮流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点趋势:经济竞争的国际市场化、战争信息流通的快捷化、技术形态的军民统一化,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军民融合,是国家军事战略上的重大思想决策,对国家牢固安全和发展理念的两大坚实的基石,并且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军民双方军民融合是明智的处理我国安全与发展两大关系的重要做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正处在深化改革发展的深水区,也是我们大国崛起的攻坚阶段,随着国情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要面对世界大国的威胁,而且国家内部体制改革也存在着不小的压力,面对双方面的压力和严峻复杂的周围环境,我们国家要切实的加强军地双方的军民融合问题,利用国家军队和公民的双方合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切实加强我们国家的安全,正面的应对各种威胁。
军民双方军民融合是实现富国强军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曾强调:“走军民双方军民融合这条发展的道路,实现富国和强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一论述确实是揭示了治国安邦之理,也是建军强军之路。军民双方军民融合既有利现代国防的增强,可以让军队在现代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更有力的国防安全保障和力量的支持。
二、军地双方军民融合的几大问题
军地双方军民融合不单单是表面的融合,而且要达到深层次、多方位、高深度的各个领域的项目融合,才能发挥各自为政所没有的价值和效能,当下,军民双方军民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由于缺乏经验等,还没能形成一些系统、整齐划一的规章制度体制。尤其是地方和国家的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在项目资金投入、税收政策以及利益的补贴政策的不配套,导致军民双方军民融合不恰,军地双方的积极性。
第二,军民双方军民融合作为一项长期实行的国家举措,还缺乏一定的落实保障措施。由于军民双方军民融合作为国家行为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征,因此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制度或者财力、物力的保障才能够大力的推行。但是当下国家的保障措施有限,导致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的资金不足、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的利益得到不到应有维护,这都导致了军民双方军民融合难以真正的实现。
第三,各地区的双拥工作做的不到位,不彻底。可以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各地落实政策的程度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拥工作的开展,也就是影响了军民双方军民的融合。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下,需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双重标准的军民双方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同时,必须做要双拥工作,以推进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的开展。
三、军地双方军民融合的方式探索
要想实现军民双方军民的高度融合,就必须要打开故步自封、各自为政的传统不良局面,坚决的杜绝“两张皮”现象的出现,转变观念,各自走出来,走进去,切实推进双方的深度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军民融合局面。实现军民双方军民融合必须要构建科学的、高效的、稳定的融合机制。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根据各自的职责,不断地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机制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一个权责对称、运行顺畅、高效、稳定有序的运行机制,才能开创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的新局面。为了这个机制的法律保障,军民融合也要构建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法律化、正规化。军民双方军民融合的要多方位多领域的展开,不可以浮于表面。军民双方军民融合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抓关键,突破重点,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推动国防和科技的共同进步。尤其是运用当代高科技和高、精、尖的专业人才,促进国防科技的发展,推动我国工业的发展,达到国防、人才、资金、科技的共同融合,最后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防力量的不断增长的有效统一。
总结:
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职能,让军民融合达到更高的作用。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工作涉及到各个领域、部门,这就需要军民各司其职,各自完成自己的主体功能,尤其是核心职能,这样才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全面协调有序推进。在战略统筹、协调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核心功能,促进军民高度融合。军民双方军民融合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结合当前实际,要走出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邓持深,黄始亮.军分区系统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作为浅议[J].国防,2016,(2):47-47.
[2]张慧.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125-128.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篇4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选自《国防经济若干问题研究》,作者:张跃东,刘国庆,舒本耀,韩宪平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15-19进人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国内外军事、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路径、方式和策略等,军民融合呈现的一些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强化军民融合战略设计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是一项全局性重大战略举措,需要国家最高决策层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走向深入的根本保证。随着军民融合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及其涉及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强化顶层战略设计,对确保军民融合顺利发展越发重要。为此,强化战略设计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基本趋势之一。
美国一直特别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战略设计。一是制定专门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冷战刚刚结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明确科技发展要兼顾经济需求和国防需求,克林顿政府紧接着又提出了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新科技战略。之后,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完成了研究报告《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把军民一体化作为国家长远发展规划做了国家层面上的总体设计。此后,美国国防部制定了更为详尽的战略规划。2001《国防报告》提出军民一体化任务:使国防采办的变革步伐跟上工业基础军民一体化的根本转变形势,利用全球化的商业基础……改革传统武器装备的军用标准规范;尽可能地将民用技术及产品纳入新旧武器装备体系之中。在2003年颁布的5000系列文件中,美国国防部将“采购或改进可从国内采购的民用产品、服务和技术或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放在优先次序的首位。美国还先后制定了旨在推动军民一体化的国防部两用应用计划、商务部高技术计划等战略规划。二是在重要领域的战略性文件中充分体现军民融合要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等文件,均将武器装备建设、经济、社会等共同发展作为重要原则和内容;《国防部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等,要求国防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实施国家统一的网络电磁安全战略;美国2012年发布的《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明确要求要军民协同,既要服务于武器装备建设,又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俄罗斯也特别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设计。《俄联邦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2009)明确提出:“需要通过制定战略性文件并颁布相关法规,统一协涮国家政府机构、国防资源、经济领域各企业,乃至网络和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活动,以确保国家安全战略日标的实现。《俄联邦军事学说》(2010)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国家利益,在某些领域要实行军民科研生产一体化发展。”《俄联邦空天防御构想》将“建立军民协作机制,共享情报资源,共建空天防御体系”作为首要原则。《俄联邦2020年前北极国家政策原则》主张强势推进军民并重的北极原则。普京签署的《关于实现俄联邦武装力量、其他军事组织建设与发展,以及国防工业现代化规划》(2012)明确要求:要“吸纳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科学中心和大专院校从事国防建设”;要“创建统一的科研和设计工作信息数据库,将军事专用和军民两用产品设计的技术资料纳入数据库”。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10年(2016—2025年)俄联邦规划,将“研究和开发富有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国防关键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基本要求。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以提高资源效率和效益,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实质。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断加速。这一方面为各国武器装备建设走出国门,向世界范围内的民用科研生产领域和军事工业领域渗透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各国武器装备建设利用全球民用资源和军事工业资源提供了便利。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共同选择。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是目前各国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走向世界的最主要途径。2010年,奥巴马政府出台新的《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取代了2006年布什政府公布的《国家航天政策》。新政策放弃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突出国际航天合作主题。奥巴马在声明中指出:“我们的一个中心目标是促进航天领域的和平合作。”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政策与战略高级主管Barry Pavel说:“如果说新政策中有一个真正广泛的主题,那便是贯穿于整个新政策文件之中的国际合作。这可以说是实现我们所有航天目标的根本重点。”新版政策列出诸多军民兼容的国际航天合作领域,如空间探索、地球观测、气候变化研究及环境数据共享、减灾救灾乃至监测空间碎片等领域。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奥巴马政府将过去一贯排斥他国介入的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也纳入国际合作领域。同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以色列航天局决定双方在地球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太空探索、空间测量学、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利用空间站开展研究和实验等军民通用领域,密切科技交流和双边合作。目前,美国已有约3/4的军工企业通过合作研发或生产、零部件供应等方式,与英、德、日、意、法等国民品企业或军工企业展开合作。俄罗斯把开展国际武器装备联合研发和生产等形式的合作作为军事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合作范围很广,包括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核武器销毁、电子系统、陆装及军工企业转产等。两欧诸国规模小,实力有限,合作研制武器装备是其普遍做法。仅法、德两国的军事工业合作项目就多达百余项。除签订协议外,两欧国家还成立了各种合作组织和机构。印度鉴于国内技术落后,不断加大引进国外技术发展武器装备的力度。与俄罗斯成立了技术转让联合中心,既转让武器装备专用技术,也转让军民通用技术。与美国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后续步骤”,主张在此框架内加强两国在民用核能、空间技术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民为军用成为融合重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用产品和技术向民品市场渗透;二是民用产品和技术向武器装备市场渗透。随着军民融合的深人发展及民用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加速,民为军用已逐渐取代“军转民”,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主要方面,其范围和程度已成为现阶段和未来制约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主要矛盾。鉴于此,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重点开始由“军转民”转向“民转军”,通过优先采购民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措施,大力推动民为军用。美国国防部专门制定了“精明买主”的采办策略,要求必须把利用先进民用技术、产品和服务作为国防科研和采办经费投入的第一优先选择。为了“精明买主”策略能顺利实施,国防部高度重视统一军民标准,不断提升民用标准和性能规范在国防部标准化文件中的比例;要求承包商尽可能地采用民用标准和性能规范,最大限度地限制使用军用标准,只有在没有能满足军事需求的民用标准情况下,才可使用军用标准,且必须得到采办当局批准。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军用标准曾多达3万余项,经全面审查,已有1/2左右的规格和标准被取消、取代或修改。近年来,俄罗斯也一直大力推动军民标准统一化工作,并出台了《俄联邦标准化发展构想》,将军用标准化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国家标准化工作。目前,俄罗斯使用的国家级军民通用标准有9000余项,国家级军用标准仅有约2000项,并且大量使用行业级标准,极大地方便了民用产品、技术和服务采购。据统计,美、英、法、德、日等国家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的高新技术,约80%~90%来自民品企业。
随着军民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为军用的内容日益丰富,已由民用产品、技术和服务扩大到制造工艺、会计制度、定价方法、采购程序及项目管理方式等一切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和模式等。大力推行装备竞争采购从经济学视角观察,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资源配置方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依靠政府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而在以竞争为灵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途径。因此,在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绝对主流经济体制的21世纪,在满足武器装备建设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大力推行装备竞争采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既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基本途径和应有之义,也成为世界军民融合发展基本趋势之一。
近些年来,为确保装备竞争采购的顺利推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美国目前有300多部涉及政府竞争采购的法律,既有诸如《合同竞争法》等专门规范竞争采购的法律,又有诸如《武装部队采购法》《反托拉斯法》等包含竞争条款的法律。美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与竞争采购相关的条例、指令和指示,如《联邦采办条例》、5000系列采办指令指示等。另外,各军种部、国防部各直属业务局都分别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和备忘录等。二是公开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在满足保密等特殊要求情况下,强调要最大限度地通过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装备采购信息。对充分竞争类项目,美军通常要利用《商务日报》、相关网站等公开媒体公布建议征求书全文,让所有潜在承包商均有参与竞争的机会;对非充分竞争类项目,美军通常将建议征求书全文送达选定的几家承包商,但要利用《商务日报》、相关网站等公开媒体公布征求书概要,未被选定的承包商也可申请获取建议征求书并申请参与竞争。三是保护竞争。主要做法有:扶持和培育竞争者,如美国《联邦采办条例》规定中标的承包商要将项目的一部分分给未中标的承包商;严格审查企业并购,坚决阻止影响竞争的并购行为;鼓励反不正当竞争,竞争失败者可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申诉或起诉。四是规范承包商资格审查,确保符合条件的承包商能及时进入装备市场参与竞争。经过多年的推动,美国等西方国家装备竞争采购比重稳步上升。目前,美国国防部竞争采购金额所占比重已超过60%,通用性较强装备竞争采购金额比重超过90%。
随着装备竞争采购的不断推进,其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为顺利推行装备竞争采购,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清除军民之间的制度障碍和技术壁垒,加速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进程;通过推行装备竞争采购,吸引大量民品企业尤其是数百万中小民品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活动,提高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度,并且形成了广泛的武器装备建设物质技术基础。军政企等多方协同合作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政府、企业等社会多个层面。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推进,各方之间的政策和行动不协调、利益冲突甚至是矛盾对抗日益凸显,并成为直接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军政要员、学者等都充分认识到:唯有解决体制摩擦、政策相左、利益冲突等问题,实现多方密切合作、协同行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方能顺利走向深入。
美国一直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中军政企等多方的合作问题,并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一是依托国家顶层科技管理机构,协调军民融合中多方关系。总统与国会是美国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的顶层决策者与管理者。总统科技管理决策支持机构包括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委员会。对于军口、民口或军民联手提交的科技计划,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根据国家科技委员会和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建议权衡协调,并同行政管理与预算局会商,制定出军民统筹的联邦政府科技计划。总统批准后,计划被纳人预算,并进入国会审议程序。国会的统筹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科技计划的辩论、听证、批准、修订或否决过程中。所有科技计划,不管是军口的、民口的,还是军民一体的、跨部门协作的,首先要通过国会相应委员会的公开听证,形成决议建议后,再到参、众两院大会进行公开辩论和投票,最后结果报请总统签署生效。二是通过总体协调机构,促成军民融合中多方协同行动。国防技术与工业基础委员会是美国有关军民科技发展最核心的部门协调机构。主席由国防部长担任,成员主要由能源、商务和劳工部长组成。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联邦政府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确保军政企等各方协同行动,以维持军用、民用或军民通用研发活动的高效运转。三是成立跨部门专项计划协调机构。例如,国防部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与能源部和商务部等部门协调;国防部成立了高级研究计划局,主要负责科研项目在军民有关科研单位之间的合理分配;对于核武器采办,国防部和能源部联合成立了“核武器委员会”;对于航空航天技术采办,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成立了“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针对CPS系统建设和应用,专门成立了多部门组成的国家天基定位、导航与授时执行委员会,以解决军民之间及各部门之间的重大矛盾和分歧。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5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知道教师:
2016年月日
摘 要
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目录
第1章 引言………………………………………………………………………………………………………………………….4 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5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5
2.1.1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5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5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5 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
2.3.1 民用核能……………………………………………………………………………………………………6 2.3.2 民用航天……………………………………………………………………………………………………6 2.3.3 民用航空……………………………………………………………………………………………………6 2.3.4 民用船舶……………………………………………………………………………………………………7 2.3.5 军工电子……………………………………………………………………………………………………7 2.3.6 民爆行业……………………………………………………………………………………………………7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7 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9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9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9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9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10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11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11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11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11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12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12
第1章 引言
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习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时代科技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潮流,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们要抓紧转变国防科技成果消机保密理念,尽快转化为民用科技成果,使其在经济建设中迅速转化为国防综合实力。同时,要勇于打破利益藩蓠和垄断,我国目前有13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0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军工行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都不输于传统军工企业,有的技术水平甚至还领先。如果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从信息沟通、税收优惠、融资投资、风险补偿等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就很难使其融合、深入发展。
融合式发展不仅是要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利益共享,追求双赢乃至多赢,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军地结合产业受到“热捧”。用军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政府转型,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截至目前,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4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发展高技术的军工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是利国利军利民之举。
自2014开始年,军民融合工作全面开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快了融合步伐。展望2016年,军民融合各项利好政策将会进一步出台并落实,为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协同创新等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全军全民大融合的发展态势。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2014年,国家高层对军民融合保持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都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预计2015年,中央及各相关领导将继续关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军民融合相关工作将扎实推进。2.1.1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7月2日至5日,马凯副总理先后到洛阳、武汉等地调研,考察军工及民口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6月29日至7月1日,许达哲副部长在黑龙江省开展调研;9月1日至5日,万钢部长等相关领导在湖北就“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专题视察。所有调研的核心议题均指向军民融合。预计2015年,在调研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研究并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地双方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活动。5月26日,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160余家民营企业参展。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并探讨了“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和发展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性的军民融合相关论坛、学术交流、座谈会各类学术会议15余次。预计2015年,针对军民融合的相关活动将继续举行,切实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2014年,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总装备部正在建设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计划做两套系统:对于涉密信息,将在涉密系统中通过分级分类进行定向发布;对于非涉密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军品配套要求等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并提升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2015年初,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进入运行阶段,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共同助力军民融合。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2014年4月,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针对军工开放、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军民结合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是对前期军民融合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利于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5月,针对民参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八项主要措施,为优秀民企参军构建起协调顺畅、简明规范、高效有序、安全保密的准入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10月9日,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讨论《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并提出意见建议。预计2015年,在强军战略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针对军品采购定价制度、合同管理的相关细则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有望年初出台。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速军工先进技术、产品向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军工大省以及民用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军民结合产业尤其是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保持了稳速发展态势。
2.3.1 民用核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用核能体系,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我国三代核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电设备制造国产率得到提高,如中广核位於阳江的机组国产化率最高可达85%。预计2015年,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开发海外市场力度将加大,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也将提速。
2.3.2民用航天
航天技术应用已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半壁江山。其中,北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部分芯片的主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北斗产业园也逐步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基本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2015年,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将持续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凸显。
2.3.3民用航空
我国民航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C919大飞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充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通用航空领域,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猛,全国已建成140多个通用航空产业园。预计2015年,国家将在航空动力、材料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C919大型客机或将完成总装并首飞,通航产业规模将保持低速增长。
2.3.4民用船舶
2014年,船舶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船舶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上保持增长。尤其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增长加快,接单占比保持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新签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迄今下潜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海马号”通过了海上验收。预计2015年,船舶行业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船舶出口将延续增长态势。
2.3.5 军工电子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但国防工业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距离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依然非常大。在未来装备信息化趋势下,通信、探测识别、精确制导等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将持续加大军事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军工服务器、电脑CPU等核心功能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2.3.6 民爆行业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2014年民爆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下游的基建行业将继续拉动民爆行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也将加快,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6月28日,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民口配套企业、投资机构等200余家单位参加,探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军工行业改革。7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2015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无禁区”改革。同时,军工行业中被认为科技实力最为雄厚、具有最优质的资产的科研院所改制试点方案已上报有关部门。10月13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明确披露,旗下科研院所已经完成了“一所两制”改革,将成立四大科技产业控股公司作为平台公司,方便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预计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军工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总体方案、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案等将陆续出台,军工行业将迎来新的改革高潮。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正在论证实施的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难点。一是目标的清晰界定。正在论证实施的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地方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简单地对军工科研院所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院所的改革目标和规划尚未从根本上全面论证清楚并加以界定。二是院所的分类。军工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与调整,许多单位已与最初定位有了很大不同,综合型院所明显增多,职能任务可能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型号研制和试验鉴定、技术基础等一个或多个领域,很难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将其简单地划分为公益一类、二类或企业。而且未来院所应划为哪一类,由国家还是院所自身来定也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三是相关配套政策跟进。院所改制后科研任务管理如何调整,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如何保证,军工技改资产如何管理,事业费取消或大幅度减少后如何扶持和激励人才,等等,都需要有一整套新的系统完善的配套政策。目前军工院所改革论证中大家观望多、取舍难。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随着军民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军民结合产业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包括传统的“四民”(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也包括利用国防科技优势发展的、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同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不能一概而论,部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引导,致使产生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众多问题。如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尽管发展空间巨大,园区建设异军突起,但大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地理位置分散,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全国6%,且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式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通用航空项目,通航产业园遍地开花,但是依然缺乏规划,同样出现了产品结构雷同、投资单
一、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产业集群建设和市场发展环境都远未成熟。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自主创新层次、军民通用标准 等的不协同,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首先,我国军民科研任务管理缺乏顶层统筹,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领导体制。民口科研管理机构有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军口科研管理机构有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发改委等。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国家层面存在的多头分散、政出多门等现象,无法实现军、民科技创新活动的统筹协调。其次,军民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壁垒,不利于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局面的建立。此外,国防重大科技难题的研发投入方面,由于受国防特殊性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等的影响,尚未建立起政府、军方、企业、社会资本协同投入的多元化国防科技投资模式;信息交互方面,具备较强专业水平、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服务平台相对较少,特别是体现军与民特质的要素融合平台更加缺乏,信息交流不畅通、不对称较为突出,相关主体对接不畅。多种因素交互,致使科研生产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格局难以形成,影响了国防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尽管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参军过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准入程序严格,民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所需资质的审查论证及管理涉及到政府和军方多个部门,虽然《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今年已出台,但是申请流程长、牵涉部门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在“四证”办好后,企业在后期维护上也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机制上,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流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民企获取军方需求信息难度较大,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多数民企参与程度还不是太深,长期以来基本只能承担三级以外的配套任务,很难从军方或总承单位及时获取技术产品的需求信息,导致自身技术产品与军方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在政策上,军民用标准、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亟待更新完善。受上述多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目前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够。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明确讲到“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未来要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思想,科学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切实形成合力。其次,相关机构协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通过全面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在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抓好军民融合相关法制建设,出台针对性地的意见和建议,如改进技术
保密制度、军民技术统一标准等,确保高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在研究和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和学习美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将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分开,但始终要保证一支强大的国防科研“国家队”。首先国家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号研制等不同阶段科研特点,对军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分类和界定,然后明晰改革思路和方案。对于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军工科研院所,继续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统归政府直接管理,并由国家建立稳定的科研支持机制,专门从事该类国防科研。而应用型的工程类、工艺类军工院所走市场道路,进行转企改制。其中,以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为主的科研任务,统一划归为转制企业或军工企业进行管理;而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任务,根据不同情况由国家相关单位和企业分别或共同管理,促进产研结合。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再选定部分针对性科研院所进行先行试点。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首先,国家需要加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规划管理。然后,针对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并加速其成长和推广应用。此外,对于重点关注产业,未来还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着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船舶工业重在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重在加快培育和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大型飞机等,解决动力、材料发展等滞后问题;航天工业重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民用卫星的统筹;核工业重在解决核动力关键软件自动化、后处理、核安全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民用核材料产业;军事电子工业重在突破芯片、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服务器等核心 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必须结合实际,在国家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在科技研发活动及生产制造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网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创新链路合理有序的全过程管理。其次,国家在政策上也要积极鼓励协同创新。如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使得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能“放心”参军、“全心”合作。再次,提高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科研模式,成立专门部门,全世界、全领域、全方位扫描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森严的项目决策体制和宽容失败的管理理念。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好国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篇6
我处在住建局领导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创建工作要求,坚持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教育和军民建设良性互动为原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结合园林绿化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及双拥教育,增强双拥观念。
双拥工作直接关系到国防坚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双拥工作就是军地坚实的纽带工程,要把双拥工作切实做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开展双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召开会议、广播讲座等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增强了全民双拥观念,提高了全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意识;把形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处掀起了学习的热潮。
二、落实双拥活动,开展军地共建。
为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做好双拥工作,我处结合实际,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进军民鱼水情,使双拥意识深入人心。
1.做好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我处积极开展双拥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落实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上,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文件,把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节日慰问工作。在 “八一”建军节,处领导带领工会、办公室、财务科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赴部队给官兵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专门为部队庭院绿化病虫害防治、树木修剪等工作。
3.帮助部队基础建设。园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与部队的联系是紧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工作中,军队队伍以过硬的作风、超强的战斗力提供有力的支援和保障,时刻让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呈现出花红柳绿。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进一步紧密局党员干部和驻军部队的感情,我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军民互动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参观驻军营地,与部队进行文艺演出、蓝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军营添份绿”植树活动,向部队赠苗木等,还向官兵传授营区树木的绿化养护知识,使全处党员干部与部队官兵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在工作中,处领导也十分关心我处转业、退伍军人的工作、生活,关注各项拥军优属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主动同他们交心谈心,了解其工作、生活、学习方面情况,帮助其解决具体困难。我处还积极支持适龄青年入伍。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篇7
1.W公司基本情况
W公司 (下称“公司”) 为一家军工企业, 隶属于中航工业, 军品业务主要从事航空机电产品研制生产服务;民品业务主要从事环保水处理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服务。
2.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同时,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 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确提出要改善水环境质量。
为了应对公司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有必要对现有的环保水处理业务现状进行梳理, 对其进行优化完善, 实现公司军民品业务协同发展。
二、公司环保水处理业务现状分析
1.外部分析
(1) 面临的机会
(1) 国家环保政策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 围绕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相继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 为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 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环保水处理行业带来增长动力。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污染治理行业提出不断增长的需求, 也给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3) 环保标准的持续提高为环保水处理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由此拉动环保设备的增长。
(4) 核电项目重启为环保水处理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 面临的威胁
(1) 环保水处理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长期以来, 环保水处理行业门槛低, 行业壁垒小, 市场的扩容将引来更多的企业进入, 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2) 行业保护导致市场化程度较低。在废污水处理领域, 其行业保护、地方保护仍然存在, 企业间良性竞争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3) 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会影响环保行业发展。由于环保本身不产生效益, 且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一旦企业效益下滑, 将会对减少对环保设施和运营的投入。
(4) 环保标准的日益提高, 将对环保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出更高要求。
2.内部诊断
(1) 优势
(1) 技术优势。公司凭借军工技术积淀, 经过多年发展, 自主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板式双极性电极” 电解制氯及循环水处理技术, 同时, 注重技术标准, 参与起草制定了《次氯酸钠发生器》国家标准。
(2) 品牌优势。2014年中航工业品牌价值突破905亿元, 名列中国机械制造业榜首。作为中航工业成员单位, 公司在集团外开拓环保水处理业务时, 充分依托中航工业这一优势品牌, 赢得了客户信赖和良好的口碑。
(3) 高端客户优势。公司循环水处理设备主要应用于火电和核电领域, 主要客户包括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及华润电力、国华电力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稳定的高端客户资源, 为公司拓展行业内其他市场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4) 部分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域优势。公司主要环保水处理产品电解海水制氯装置目前主要为火电、核电企业配套, 在火电、核电循环水处理市场,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0%, 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 具备一定的行业话语权。
(2) 劣势
(1) 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弱。尚未达到有效经济规模, 盈利能力相应不足, 一旦经营波动, 将面临亏损。
(2) 发展资金不足。环保水处理业务主要集中在水处理设备系统集成领域, 通常单笔合同金额大、项目执行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大, 需要公司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作保证。子公司受规模所限, 融资受到制约。
(3) 基础管理薄弱, 尚未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环保水处理业务是公司军转民的产物, 来源于军品大本营, 主要管理团队和员工均来自于军品, 受军品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 尚不能主动适应市场。
三、环保水处理业务优化调整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 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 紧紧抓住环保水处理设备长期向好的趋势, 大力实施军民融合, 实现环保水处理业务和军品的有效协同, 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协同效应, 努力培育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1.优化调整方案
(1)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一是电解海水制氯装置产品在巩固现有火电市场的同时, 加大核电市场拓展力度, 并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二是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延伸产业链, 以表面处理生产线设备制造安装向表面处理生产线及水处理系统集成发展;三是医疗污水处理方面, 巩固与本地三甲医院建立的长期良好合作基础, 加大本地及周边医疗污水开拓力度。
(2) 加大环保水处理技术研究, 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紧盯环保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 保持环保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3) 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在做好生产销售环保水处理设备的同时,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巩固行业占位, 从环保水处理设备供应商向环保水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环保水处理运营商延伸, 做大产业规模, 进一步提升行业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4) 拓宽融资渠道。在保持和做好银行贷款等传统间接债务融资的同时, 密切关注公司资本运作动向, 根据环保水处理业务发展需求, 积极争取进入募集资金项目通道, 降低公司财务成本。
2.实施环保水处理业务与军品业务协同发展
(1) 实施品牌协同, 有效发挥品牌无形资产功能。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在集团内军民品业务开拓中突出公司子品牌, 展示公司在环保水处理领域的优势;在集团外突出航空背景, 依托中航工业品牌, 增强客户认同感和信任感, 有效缩短产品进入市场时间, 发挥品牌协同优势。
(2) 实施财务资源协同共享, 降低公司整体融资成本。鉴于公司总部拥有较为充足的金融资源, 而从事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子公司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现状, 公司应对金融资源进行统一筹划, 实现与子公司金融资源的协同共享, 降低子公司融资成本。
(3) 市场和客户资源协同共享。集团公司鼓励行业内企业抱团发展, 公司主要航空产品主要为集团内配套, 而且大都为规模大、实力强的主机厂所, 公司应加大环保水处理业务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力度, 以公司军品现有的客户作为重要目标客户, 在此基础上向集团内其他企业拓展, 提升环保水处理业务在航空工业的市场占有率, 在此基础上, 为进军非航空军工市场作好铺垫。
摘要: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实施, 以及环境问题的恶化, W公司面临的发展环境与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对W公司民品所在的环保水处理行业梳理分析, 提出推进军民融合, 实现军民品协同发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应对解决方案。
关键词:军民融合,环保水处理,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深化军民融合 助力跨越发展 篇8
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是前沿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发源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先进的科技向其他领域扩散,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军工大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国防科技优势,军工企事业单位以科技优势带动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发挥河南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军民结合的优势产业,对于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河南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河南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人才、技术、研发、创新、装备及生产能力优势
(一)人才优势
河南军工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经营管理人才、高科技研发人才、技术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的统筹协调发展,通过自主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军民结合型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在促进河南省高科技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军工系统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84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1人,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380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人,有博士138人,硕士280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4000余人。)
(二)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势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河南军工系统已形成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凭借科技创新优势,河南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大力发展民用高新技术产业并获得成功。如今已在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许多军民结合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河南军工系统拥有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数据中心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在这些研发机构里储备了众多的研发创新成果:2001-2009年全省军工单位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批专利1146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这些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大量的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
(三)装备及生产能力优势
近年来,河南军工企业抓住国家加大对国防科技工业投入的契机,争取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投入,开发研制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装备,快速提升了河南军工企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专业加工体系,拥有各类精良的数控加工设备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生产及测试设备,掌握了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建立了多个以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发展为背景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发展基地,在新能源(核能、太阳能、风能)、新材料、航天、航空、光电、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实力。
二、河南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要求,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利用军工科技优势,在推进军民融合、大力开发民品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一批具有军工背景的高科技民品产业迅速崛起,使河南省高科技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成为支撑河南省地方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郑州,郑州飞机装备公司开发的纯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已基本建成,到2012年有望形成年产1万辆电动汽车生产能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中船713所研发生产的城市轻轨屏蔽门已成功运用于上海地铁线。待科技园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一万套屏蔽门生产能力。该所研发生产的风电电控设备、民用电梯设备均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中电27所与新乡中电22所在郑州投资成立“中国电科(郑州)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传感网、物联网、卫星通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这将会引领和带动河南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核工业领域,正是借助郑州诸多中核集团公司下属单位的优势,才使得河南在全国核电布局中以南阳、洛阳、平顶山、信阳四个核电厂列入规划而独占鳌头,成为规划核电厂最多的省份。
在洛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是我国最具尖端技术的高新技术研究单位,卫星地面测控、指纹识别设备及技术在国内名列前茅,其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已开工建设,到2012年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内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基地。
洛阳中船重工725所是国家级重点研究单位,拥有国家级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科技产品有钛合金心脏血管支架、高尔夫球头、大口径金属膨胀节、桥梁支架、大型风电设备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仅钛合金产品年产值就达30多亿元。长垣县利用该所的的防腐蚀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防腐产业,目前业务范围已涵盖石油、化工、电力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成为长垣县的支柱产业。
洛阳北方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大阳”、“洛嘉”牌摩托车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目前正在建设国内一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200万辆生产规模。
洛阳中航工业613所是国家级机械光电探测与对抗系统的研发中心。其光电探测、光电显示、新光源等系列产品居国际领先地位,使洛阳成为我国重要的航空光电产业科研生产基地。
洛阳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唯一舰船用轻型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研发生产基地,其产品热销俄罗斯、欧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仅其大功率中高速柴油机及电站、动力成套装置制造和球墨铸造生产基地,到2015年将形成3000台的生产能力。
在新乡,新航集团公司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之一,创立了“豫新”知名品牌。在建的年产40万台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等项目,预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集团子公司巴山精密滤材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配套能力最强、产品规格最齐全的金属滤网生产企业,生产的“巴山牌”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该公司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成功应用于神舟五、六号、嫦娥一号飞船中,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航集团公司的引领下,新乡诞生了几十家汽车空调器、过滤器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借助新航集团公司在中航工业的优势,新飞集团公司被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重组。完成重组后,新飞集团公司到2020年将新增销售收入125亿元。
755厂是全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百强企业,拥有美国及匈牙利的电池生产技术和设备,工艺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在海内外享有良好的信誉,有力地带动了河南省电池产业的发展。目前,新乡已发展到100多家电池企业,产值近百亿元。
在南阳,河南红阳工业集团公司已正式运行,南阳工业园区和兵工新城已初具规模,对促进人造金刚石等超硬材料、专用汽车、汽车零部件、石油工程机械等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将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中光学集团公司利用光学薄膜核心技术,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光学薄膜生产企业。自制的高档镀膜机有10余项国内领先的创新性技术与设计。生产的“COSTAR品牌”投影机拥有自主研发的光学引擎,并在目前微型投影机的技术创新上拥有四项世界第一。在中光学集团公司的带动下,南阳光电企业已发展到6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南阳中南工业公司研究和掌握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2009年产销量近30亿克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0%。
在焦作、济源、信阳、鹤壁、安阳等市、县许多地方高科技产业园区和项目中,国防科技工业都占据了重要地位。大批军民结合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园区的建成投产,对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发挥军工科技优势,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在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着重要贡献。但目前,在发挥军工科技优势,推动军地经济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军工相对封闭,缺乏保障、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进步与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军民结合产业支撑不足,保障军民融合的行政服务保障体系、渠道不尽完善,央属军工大企业组织关系归属不顺;三是缺乏各大央属军工集团在河南省民品产业投资与地方产业投资的对接机制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军工科技优势,为中原崛起服务,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军民融合。
(一)建立保障、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进步与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统筹发展规划,推动战略合作
1.制定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制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做到“四个纳入”:一是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工作纳入全省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二是把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纳入全省经济体制改革中;三是把军工系统的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及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纳入全省科技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四是把重大军民结合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工业发展布局。以更好地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优势行业发展,引导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发展。
2.建立长效协调机制。建立起分工协作、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省政府与央属军工集团公司之间的军民结合协调机制,实现军工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加强在发展规划、计划、重大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强军民高技术研究开发力量的集成以及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军工科技资源的转化,省级可设立军工科应用奖,鼓励军工科技向民品应用转化,提升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水平。
3.与央属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全面开展战略合作。自2008年以来,省国防科工局共协调推动8家央属军工集团公司与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40多个,对促进军工经济与河南经济的融合、实现河南军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要继续充分利用省国防科工局作为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机构这一平台,建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强河南省与各大军工集团公司的沟通和联系,加大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军转民或军民结合等重大项目的引进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军工科技项目与河南省合作,落户河南。
4.加强军地合作,帮扶地方发展。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推动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帮扶。建立经济帮扶、人才帮扶、技术帮扶等相结合的全面对口帮扶合作机制,通过军地共建高新科技成果示范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载体,推动军工系统有实力、有优势的大型企业与地方市(县)实现有效对接,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在河南的转化,有效帮助地方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二)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
1.强化绿色通道建设。为军工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地方政策、制度保障及提高办事效率方面的支持,如:对于非公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对于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对于生产要素在军地之间的流动制定准入政策;对军工企业在地方协作配套的重大民品开发项目,从土地、能源、税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扶持。
2.理顺央属军工集团公司在豫企业的组织关系。在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中,多数军工企事业单位隶属于央属军工集团公司,军品协作配套单位通常局限于本系统之内,人为地割裂了军工行业间、军民间的内在技术经济联系。各央属军工集团公司在豫企业党组织关系,除个别在省国防科工局外,多数在省辖市。可改变按行政隶属关系界定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做法,将军工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关系上靠。这样,省国防科工局才能更好地按照各军工集团公司的要求,协管全省军工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并搞好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服务。
3.营造人才横向交流机制。重视并利用好河南国防科技工业人才优势,建立促进人才横向交流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高技术人才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完善人才成长和使用机制,保持并不断壮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队伍。加强军地人才交流,引导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到地方任职,以提高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水平。
(三)组建“河南军工投资集团”,为央属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在河南省民品投资与地方产业发展创立对接机制
央属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在国家原五大行政性军工总公司基础上组建成立,承担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经济实力雄厚,国家主流投资渠道畅通。与央属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建立固定合作关系,就等于打开了国家主流投资渠道向河南投资的大门。近几年,虽然已有八家央属军工集团公司与河南省部分省辖市、企业签订了几百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但这些合作仅浮在各集团与省辖市、企业之间的层面上,没有上升到全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长效机制层面。鉴于十大军工集团公司业务均受国家国防科工局领导,按上下对口、有利工作的要求,可由省国防工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大型军工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河南军工投资集团”,与央属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合作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这不但有利于落实河南省与各央属军工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项目,而且会给河南带来丰厚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回报。目前上海市政府、湖北省政府、陕西省政府已建立了军民结合基金(上海市每年9000万元,湖北省每年5000万元,陕西省每年3000万元)用于投入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南完全可以用全新的模式实现军民结合在金融体制方面的跨越,从而打通河南高新技术产业通向国家主流投资银行的渠道。
(四)提升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规格,进一步疏通与国家核工业战略合作的通道,积极发展核工业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原称核工业部308地质调查大队,2000年下放,移交省国防科工委主管,单位规格为正处级,现有职工总数135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9人,中级职称以上307人(高级49人),几十年来,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和河南省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同类型的四川、湖南、江西、辽宁、陕西和广东省的核工业地质局均为正厅级事业单位。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相关任务(包括核反恐、核应急等),工作性质和任务十分特殊。如将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改为河南省核工业局,单位规格升为厅级,业务仍归省国防科工局领导的话,势必会促进河南省铀矿资源勘查与管理、放射性环境监测与评价、核反恐与核应急和其他公共安全等工作与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河南省核电建设。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荐阅读: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10-15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09-06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06-26
军民通信融合06-08
军民深度融合09-04
军民融合式10-23
军民融合保密管理06-01
军民融合与卫星通信06-26
论军民融合式物资采购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06-20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