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

2024-05-26

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通用8篇)

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 篇1

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第1-4周,教研室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本学期开展“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具体方案,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的动员工作;

2.第4周,公布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题目,学生自主组建调查小组(人数在5-8人之间),选定指导教师,确定调查题目,选题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方可实施调查;

3.第5-10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调查问卷、选定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调查时需做好调查记录,提供调查证据),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各项内容填写完整);

5.第11周(“五一”之后一周),交教师审阅调查报告(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以班级为单位收齐上交);

6.第12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修改调查报告;

7.第13-14周,各任课教师交流调查成果,评选出优秀社会调查报告。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8.第15周,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成果表彰大会,给获奖小组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四、具体要求

1、全员参与。本学期开设“概论”课的2011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表现出来,调查报告必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还可以采用拍摄视频的方式证明。(有视频材料的可加分)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

6、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5000字。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1)封面、正文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插入自己实践的图片,格式要规范。(封面等格式见附件)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6)凡引用他人文献必须注明出处,文字重复率不得超过20%,否则打回重写。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实践教学成绩以0分计算。

五、参考选题(不以此为限)

1、农民工的生存调查。

2、当地商品房价格调查研究。

3、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调查。

4、对你家乡养老情况的调查(养老方式、养老院建设、老年生活状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5、对你家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

6、对你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家庭收入有哪些、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及基本的收入、家庭成员中收入高和收入低的差距)。

7、贫困农民生活状况及当地的扶贫措施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所在地政府扶持情况、社会资助情况、脱贫措施)。

8、对你居住地运用正确思想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情况的调查(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

9、对思政课学习状况的调查。

10、学习马列著作的感想心得。

11、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12、二师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

13、二师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

14、二师文化社团(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曲艺、文学、摄影等)的调查。

15、二师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情况的调查(数量、服务内容、典型事例、群众反映等)。

16、关于二师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调查。

17、关于二师校园生活环境和卫生状况的调查。

18、二师学生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19、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0、近年来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研究。

21、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调查分析。

22.当地工资情况调查(最低工资制度标准、当地收入高的职业、中等收入水平。农民增收减负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3.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4.二师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研究。

25.对所在地环境污染类型、发展趋势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

26.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调查。

27.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过程和现状。

28.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29.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现状及改造)

30.电视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31.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调查(如食品安全问题、水资源安全问题等)

32.对你所居住地居民健身情况(人数、频率、设施数量、群众反映等)的调查

3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入学率、失学率、辍学率、学杂费等)

34.当地耕地保护情况调查(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35.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 篇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慕课教育

哲学家狄尔泰认为, 生命更重要的是要靠生命体自身的直接体验来把握, 许多知识蕴藏在人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之中。慕课作为一种在线教育, 师生没有直接互动, 从这个角度来讲, 无论大学思想政治慕课如何发展, 也难以完全取代线下教育。

但是, 教学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技术, 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许多重复的劳动。虽然每次新的教学都是一次升华, 但是将教学的一个阶段录成视频, 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工具。视频制作的这种教学资源就像金蝉褪去的壳, 所以这种视频教学资源我们可以称之为师壳。因此, 对于慕课的发展前景, Udacity公司的创始人Sebastian Thrun曾说“50年后全世界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学可能只需要10所左右”。慕课使得在线教育成本变得很低, 这样, 以低端收入人为对象, 颁发含金量高的低档文凭, 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 在线慕课教育将成为实体教育后高校的第二产业, 在线高等教育必然成为占据巨大地位的教育形式。比尔·盖茨曾预言:“以后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质量最佳的授课内容, 这些内容比任何单一的大学都强。”既然慕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因此, 其历史发展的趋势谁也阻挡不了。这是一个必须尊重草根的时代, 谁拥有了大众, 谁就拥有了未来。要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关注在线教育的发展, 就必须拥有互联网思维。

慕课, 增加了人与人交流互动的机会, 使传统的同学概念扩展, 可以简称为网学。MOOC的学习者大部分都是精通计算机、熟悉网络社交的用户, 利用这个平台会聚在一起学习、做作业、分享观点、参加考试、拿学分、得证书, 一起交流思想、参与论坛讨论。慕课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机遇, 高校的海量慕课学习资源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现实, 空余的时间可以用学习来打发, 从而扩展了幸福生活的内涵。学习的巨大机遇又为人才的培养, 经济的增长提供机会。因此, 大学慕课是我国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力。

慕课具有与线下教育同样的效果。非营利性组织Ithaka就对在线课程中“由机器引导的学习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发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学生获得相同的学习成果, 但基于平台学习的学生则节省了四分之一的时间。由线下为主改成混合式看上去是放鸭子, 实际上对思想政治提出更高的挑战, 满足了大学生的同时对他们造成一种珍惜与认同的感受。

将思想政治慕课化是思想政治本身的需要。思想政治的本质是态度教育, 它要以生活唤醒人的良知, 要以知识给人以正确, 要以情感给人以动力。思想政治构建一种价值观与生命境界, 大学生被感染, 以后他们都把这种价值观视为瑰宝, 一种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思想政治比任何课程都需要线下教育。但是, 网络社会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 传统的话语内容与宣传方式逐渐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甚至产生了副作用, 良莠不齐和纷繁芜杂的微博内容分散和转移了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视线。这些人, 人机结合的思维模式是他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培育了数字土著居民的数字化生存能力, 他们适应了网络文化, 习惯了网络学习, 能够在网上轻松寻求学习资源, 纯粹的线下教育已经不能让这些大学生满足。同时, 这些大学生可能对于国家的稳定没有坚定的意志, 对于党的认识不太清晰, 对于威权在现在社会阶段的重要不太理解, 很容易成为西方世界颠覆社会主义的工具, 为了打赢这一场争夺战, 必须争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慕课讲坛。

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慕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平台构建为契机, 探讨大学思政课慕课改革与建设的发展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开课策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开课理念:面授课堂是一个具有某种目的并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改造、变化发展的有机体:课程掌握程度, 听课动力出现;教师讲授, 以学习的虔诚开始;教师提问, 学习达到高潮;布置作业, 学习出现紧张。学生的学习使教师兴奋, 激发教学灵感的出现。如上所述, 慕课也有重大的优势。因此, 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改革拟采取Blended Learning (混合式) 慕课形式, 采取40%的翻转课堂与60%的线下教育形式, 这样既保留思想政治的熏陶性, 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

开课前, 广而告之提高课堂的知名度。然后, 将课程概述、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宣传片等资料提供选课学习者观看了解, 助教团队随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要达到的目标:产生兴趣, 产生期待, 补充背景。

开课。视频制作:以教材逻辑体系与教学体系结合的原则,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切分成约150个教学单元, 尽可能保证每个知识点在10分钟左右。

视频内容安排理念:人穿衣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做人, 这就要树立人生观;做人要有境界, 这就形成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从整个世界的角度就是世界观;人生是短暂的, 就有了灵魂是否能够不朽的问题, 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两个方面, 就是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树立价值观人生观, 以及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视频制作遵循如下规则:原则一:方法为主, 知识为辅。我们认为, 思政教育不同于数学等具体科学教学, 它们是一座知识的瑰丽大厦, 学习它, 体会知识的伟大即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将以揭示事件的起源、发展与结果为节奏, 以揭示事件的意义为依归, 以每一个知识点都让学生看到方法为落脚点, 遵循时时乐学的教学理念。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 回应时代的呼唤, 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 推动理论创新。”[2]原则二:视频镜头取舍问题。这就要把握助理解的生动形象资源与教师躯体形象的关系。慕课的主体是课, 不是电影。电影与课程目的不一样, 电影目的在娱乐, 课程目的是学习。电影轻松, 课程则需要艰辛的劳动。而且, 人在课程中会集中非常大的注意力从事学习。通过电影的方式学习, 人会觉得太浪费时间。慕课作为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对真理的追求, 揭示真理, 改造人的思维定势始终是慕课的目标。教师是真理的引导者, 他可以说学逗唱, 也可以以其他特殊的手段导引, 教师在镜头中的重要地位始终不能丢弃。否则, 引导者躯体形象缺失, 学生潜意识对真理的信仰大打折扣。反过来, 思想政治是一门熏陶课, 具有极大的抒情色彩。为此, 可以借鉴一些电影制作技巧, 微电影、图片、音频、ppt等资源都可以嵌入视频。原则三:巧妙设计问题。问题分必答性问题与挑战性问题, 答题采取获得金币式, 一个学期得到多少个金币平时成绩合格, 得到多少良好, 多少为优秀;挑战性问题倍加奖励金币。然后每12次课学习评选课程达人, 期中根据金币多少选举课程牛人, 期末根据金币数选出课程神人, 由课程牛人根据情况, 在课程神人中投票选举课程帝。课程达人, 平时成绩分奖励80分以上;课程牛人, 平时成绩分奖励为90分以上, 课程神人, 平时成绩95以上, 课程帝 (1个名额) , 平时成绩100分, 对于课程神人与课程帝, 还可以颁发课程等级证书。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课外策略

(一) 课外学习策略。

课外讨论话题术:由学生导学长引导, 每学期4个话题;话题由导学或者同学自由确定。

日常话题引导术:将同学们生活中的思想政治观点由导学学委如实记载;教师将所有观点写成论文回应。

数据分析术:在网络教育中, 学习者的每一个操作, 所有的文字都可以记录下来, 形成一个包含学习者所有信息的庞大数据库, 通过记录鼠标的点击, 可以研究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何不同的反应, 用了多少时间, 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 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有效。

延展讨论术:鼓励学生开通博客, 对于优秀的博客推荐为课程博客并提供链接, 提供学生的学习空间、阅读空间、互动空间与搜索空间。

课程热线术:大学生总是会出现各种即时心理困惑, 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私密交流接口,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课程论坛管理术:每个视频都有一个对应的讨论区, 学生对于学习该课程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可以相互交流, 并将优秀学生的作业发布。

(二) 课程平台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资源建设:从国防素质、科学素质、文学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哲学素质、法律素质及职业素养构建;从数量上讲实施“百千万计划”, 即百个优秀课程学习博客, 千部课程学习视频, 万本课程电子资源书;依托行业, 校企合作, 引入企业人才谈思想政治教育。

(三) 其他。

教师网络技术提升:培养教师的网络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主要是对于慕课相关程序的熟悉, 视频的剪辑技巧, 视频的录制技巧等。

总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慕课建设头绪繁多, 包括视频制作、理论设计、试卷制作、对外协调、平台管理、数据分析、改革分析、论文写作、资料收集、数据人工采集等诸多方面。但是,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拓荒建功的事业, 需要发挥牺牲精神, 共同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0) .

概论课实践教学实施 篇3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法;“概论”课;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19-02

一、板块式教学法优势

1.板块式课堂教学,优化了“概论”课教学的内容

“概论”课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学课时有限,突出教学重点就尤为必要。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和消化教学内容,重点讲好若干个基本问题。此外,还要就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系统的理论观点结合起来,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讲活,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能够灵活运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1]。很多学校和老师根据“概论”课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效果良好。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采用板块式教学思路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研究的论文、专著较少。板块式教学法与专题教学法比较而言,最大优势体现在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即课堂教学板块式。其特点:一是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教学目标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精讲,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水平;二是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构造;三是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2]。

2.采用板块式教学有助于营建平等民主的开放性学习氛围

开放性是板块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民主与平等是充分实现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课堂开放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充分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氛围。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在如此庞大的手机网民中,学生占到了30%,达1.55亿。在互联网时代,年轻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主角和生力军,很多大学生运用网络获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远远超过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大量信息,从而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教师的专业权威消融的情况下,教师因先知地位的丧失而使其威信受到挑战。目前高校“概论”课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其主体地位正在下降,其权威性正遭到质疑,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概论”课的教育实效。

面对教学中新情况,“概论”课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理论素养,人文修养,具备开放的知识结构,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话题,增强“概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此外,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倾听学生的愿望和建议,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则。只有当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守了这些规则之后,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心智的完善提供了条件

“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但是要保证课程的政治性得到有效实现,必须将育人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育人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育人,是对人的心灵进行塑造和影响[1]。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要真正实现“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达到学生接受理论、认同理论和内化理论的目的,仅凭教师单方面传递信息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学生感同身受,自我教育。板块式教学是集启发式教育、讨论式教育和赏识教育于一身的综合式教学法,是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它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的观点碰撞擦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通过深度思考,融入情感,实现认识的升华。

二、“概论”课板块式教学的组织形式

研究板块式教学法,实施“概论”课开放性教学,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切入口。

1.构建“合作—抗辩式”主题讨论

板块式教学是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从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总结深化,都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科学性。“合作—抗辩式”主题讨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互动教学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为了使主题讨论取得成效,我们从主题选取、小组分工、活动形式到考核办法等都做了具体设计,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题选取学生感兴趣、较熟悉的题材或者当前热点时事政治问题。具体操作步骤:一是选取比较适宜开展讨论的单元板块,事先设计好一到两个主题,提前一到两周把任务布置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对任务进行分工和落实,将成果做成多媒体课件(建议有图片或适当视频资料)。二是在主题汇报过程中,小组推荐一位主题发言人进行演讲,主题发言之后设有其他同学提问环节,小组中其他成员应帮助作补充回答。三是最后是教师评析,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根据小组成员承担任务的多少打分,并根据讨论的主题适当展开更深入的延伸探讨和思维启迪。

“合作—抗辩式”主题演讲在“概论”课教学中已经实施两年,学生的实践成果让教师激动不已,给现场的同学留下难忘的记忆。在“概论”课“可持续发展”板块,材料1112班一个小组选取的主题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内容分三个部分:“鲨鱼游得过大海,却游不过一碗鲜汤”,皮草的奢华是以可爱的小动物惨死为代价的,熊胆梦魇展现活体取胆令人触目惊心。结尾播放的是迈克尔·杰克逊的一首并不为外界广泛熟知的歌曲《WeveHadEnough》,汇报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留下的却是无穷的回味与反思[3]。

通过主题的汇报与讨论可以使学生对所研究主题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加强了对资料的消化理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深受学生欢迎。

2.重视导学与总结,深化理论教学

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直面大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疑点问题展开教学,将知识传授、理论阐述与学生思想问题解答有机统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敢讲真话实话,不讲假话虚话。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赢得学生的信赖。通过主题演讲、讨论等形式对课程内容做相应延伸,有针对性地澄清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楼宇1121班一个小组研究的课题“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提到药家鑫案例,主题汇报结束,在提问环节,教师面向全体同学问:了解了药家鑫案例的来龙去脉,大家有什么感受?针对这个提问同学们的回答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就最初的感性理性认识畅所欲言,教师不做倾向性评论。接下来教师又问: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挥动着尖刀以残忍的手段剥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上会有学生认为是药家鑫的冷漠使然。教师又问:药家鑫的行为无疑是对生命的极端冷漠,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是跟药家鑫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似乎略有所悟,多数学生会做出否定答案,但这种认识又是模糊的,充满困惑的。这时候教师总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案发后为什么那么多人同仇敌忾一定要把他送上断头台而后快?为什么被执行死刑后又有那么多人拍手称快?难道这些表现就不是对生命的漠视?可以说药家鑫的冷漠不是他一个人的冷漠,在这起案件中受到良心、道德审判的不仅是药家鑫本人,还有我们的教育。“智者不仅拥有智慧更有仁爱之心,聪明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的约束就可能逆自然而行,自取灭亡。”[3]

在这个课题的提问总结环节,教师实施开放性教学,提问有梯度,有层次感,引导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化,由一个普通案例的认识上升到自我灵魂的拷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块式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概论”课教学内容庞杂的问题。但是,实施板块式开放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概论”课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深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熊晓琳,李海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讨会”综述[J].理论研究动态,2011,(2).

[2]王锡权.“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探微[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6).

概论课实践教学方案2018.7 篇4

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教育部思政课05方案规定,我校从2006级学生开始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96学时,其中72学时为课堂教学,24学时为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体现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本课程完整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占有20—30﹪的比重。

一、实践目的

实践教学的目的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该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该课程实践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原则

在进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第二,实效性原则。该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教学可以使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第三,时效性原则。随着我国改革后不断发展和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该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时效性。

三、实践内容

联系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所阐述的原理,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调研报告。

四、实践方法

开展社会调查。可以是参观、采访、座谈、走访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可以个人或者小组进行各类调研形式,但是实践报告的成果形式只能独立完成。

五、实践成果要求

1.撰写实践报告,其内容务必要贯彻“理论阐述科学性、结构条理性、语言表述通俗性、文句表达通顺性”等要求。实践报告参考选题及文献参考资料由《概论》教研室提供。

2.调查选题应在附件三给定的范围内。

3.每份实践报告必须附上实践地照片(至少2张),可直接附在实践报告后面,也可直接粘贴在A4纸上打印出来。

4.每份实践报告原则上需要有实践所在地相关部门所盖的公章,但考虑到很多同学实际调研及实践情况盖章不易,所以不做强制要求。

六、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并撰写调查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一律用A4纸打印;大标题为黑体三号字,姓名学号在大标题下,用宋体四号字,正文用宋体小四,若文章有小标题则用宋体四号。

七、实践时间

暑假、中秋节、国庆节、双休日。

八、具体操作流程:

1.开课第一学期,由教师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要求、模板下载等事项告知学生,并把以往实践报告撰写中易出现的问题向学生讲明。

2.开课第二学期国庆节后第一周将实践报告交任课教师。

九、实践教学的考核

1、考核要点。实践课程的考核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考核,具体包括:实践的全过程,从实践计划的拟订到采访调查的经过,直至实践报告的完成等。

2、考核方式。

考核可以以过程和报告的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参照四六评价体系,即40℅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对实践过程进行考核,60%成绩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考核,二者成绩综合即为学生实践课程的最后成绩。这样全方位考核,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附件1:

实践方案包括的要素:

1、实践调查主体及分工(含小组人员名单及分工等)。

2、实践调查地点。

3、实践调查对象及内容。

4、实践调查方式(包括实践调查中采取的采访、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

5、实践调查需收集的资料(包括录音或录像资料、照片)。

6、拟定3到5个必须调查的问题。

7、实践成果(含录音或录像及其内容整理的文字稿、照片、实践报告)。

附件2:

实践报告的参考封面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调查时间:

指导教师:

附件3:

实践教学参考范围:

1、对孤寡老人及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调查

2、对农村精准扶贫现状的调查

3、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组

4、对乡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

5、对居民爱国意识的调查

6、对地方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

7、对家乡五年来各方面发展变化调查

8、对城市居民住房现状的调查

9、对乡村中小学发展现状的调查

10、对村民文化素质的调查

11、对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意识与参加志愿者组织活动的调查

12、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

13、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

14、对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

15、对居民道德风尚现状的调查

16、对基层干部选举情况的调查

17、对居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

18、对市民法制意识观念的调查

19、对改革开放40年来,自己身边的变化调查

毛泽东思想概论实践课论文 篇5

 摘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其中培养人才尤为重要。

 关键字:人才堕落信心压力情绪就业经济

竞争生活态度

 背景: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这个社会里的特殊群体,因其特殊而倍受人们的关注。最近几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各种过多的压力而退学的,自杀的,堕落的,比比皆是。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如此的脆弱?是什么使我们的大学生不堪重负?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家长的希望,社会的希望,自己的期望,要面对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为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分析:

我们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了解到有17%的人觉得大学生活很快,24%觉得快,37%还行,15%慢,7%很慢。31%觉得现阶段谈论学习压力有非常必要,42%觉得有必要,9%觉得没有必要,18%无所谓。36%的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45%目标正在酝酿中,15%没有,4%从没有想过。从以上数据可以理解到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是积极的,开始确定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

总之,压力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辨识、转化和应对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压力也能转化为人生的积极动力。只有勇敢面对压力,化压力为积极的人生动力,才是明智之举。

生活中的经验是多滋味的,酸甜苦辣俱全。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而言,更需要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可通过设置实际的情境来设法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下面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①安排较切实的工作和学习计划,改善自己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使自己能常常看到取得的进步和成果;②多和朋友特别是正直、善良的朋友交往,或多参加集体性的活动,使大家能体会到彼此支持和关怀的情谊;③适度的体育运动和闲暇活动,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陶冶 1

性情;④欣赏优美的音乐,使自己的情绪和它一起流动;⑤阅读文艺作品或观赏戏剧和电影,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对主人公的同情和认可而自由地表达感情。若能在以上方面妥作安排,可以使生活中充满积极而愉快的经验,并有助于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下根据一系列调查的相关资料就问题具体分析。

(1)、就业压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很明显,就业已经是每个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考虑的事情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而社会需求的岗位数量却变化不大。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

(2)、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作为学生永远需要面对的主题,因就业压力而造成的新的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把自己变成全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学习很多功课,去拿到各种证书 来应对就业。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结果是学什么都不专。大学教材更新的滞后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负担。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学校规定的早已经不实用的课程,一方面要寻找将来能用上的课程去学习,还有各种硬性的考级科目,使学生应对无暇。因为就业压力还使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读硕士博士课程,为了考研,很多学生是在毕业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了,各种考研培训班到处都是,大学生既要付出时间还要付出金钱。再有,因为大学扩大招生,现在的许多大学生远不如以前的大学生的基础课程扎实过硬了,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教材却还是那么高深,基础差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同听天书一般,让捧着旧教材教书的老师颇感无奈。

(3)、经济压力

对生活感觉有压力的主要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许多偏远山区农村的家庭往往因为供一个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这样的孩子上学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生存,如何筹集学费。所有的课余时间也都用在了打工挣钱上去了。虽然助学贷款能解决一些问题,可还贷的压力

又成了新的生活压力,刚出校门的学生能找到工作养活了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剩余的钱去还贷款还外债呢?因教育致贫的家庭又成了现在社会扶贫的对象。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各种开销也逐渐上涨,谈恋爱,上网吧,过生日,租房子,交际应酬„„这些费用的增加让很多学生非常发愁,和家人要?已经张不开嘴了。节衣缩食?毕竟有限,何况衣要体面,饭局得应对,也省不下来。自己去挣?财源不广,偶尔有些外快,也是应对一时而已。

二、主体

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是引导大学生健康学习的重要条件。掌握大学生学习压力状况需要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的程度、学习压力的来源、学习压力的影响、学习压力的排解方式等问题。合理疏导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从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提高挫折承受力、塑造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大学已不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青年大学生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学会适应迅速变化的知识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社会的种种挑战。目前,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精力充沛,智力聪慧,没有过多的生活羁绊,创造力旺盛,正是学知识,出成果的大好时机。大学生已成为当代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富创新精神和最有生气的力量。另外,大学阶段也是人生中极不寻常的时期,由于缺乏对自身成长的科学认识与正反经验,青年人内心交织着种种矛盾。为此,置身于社会剧变的青年大学生需要学会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趋势。

 大学生常见压力源

在整个大学的每一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压力是始终存在的。在大一阶段,主要面临着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压力,大学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对新的学习方式、陌生的人际关系、相对宽松自由的校园环境,许多大学新生无所适从,过去的自信荡然无存。难以把握自我的压力容易使人丧失人生的方向感。大二大三阶段面临着情感、交往、学习等种种的新问题,让人难以应付。大四阶段面临着就业、考研等人生的大课题,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深深体会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压力,一些大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科学规划,可以预测,他们的进步要大些;另一些大学生则把自己龟缩起来,不能面对社会现实,在感叹后悔之中打发时间。

一般来说,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有:

1.竞争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大学生面对的竞争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学习竞争,就业竞争等。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晚期的特殊知识群体,一方面在智商方面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在情商方面的发展仍需加强。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认为人成功的因素中20%是智商,80%归功于其他因素,主要是情商EQ。在大学阶段,加强情绪的自控性,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增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加强的学习内容。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们感触最深的压力就是学习压力。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学习压力持续时间很长,对人的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如何让学习压力转变为积极生活的动力仍然是大学生们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任务。

2.就业压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艰难决策。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机会仍然很多,一些大学生只愿意选择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愿意深入基层寻求发展,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局面。一些大学生不愿意放弃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继续考研或攻博。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关键的问题在于应该对职业发展做一个规划,应该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任务和方向,除了思考在大学阶段自己的目标任务,更要延续思考将来自己的路要怎么走?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细论述。

3.人际交往压力

青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交往活动极其活跃的时期。青年人的交往与儿童有很大的差别,随着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年人的社会交往带有自主的特点。社会交互作用对青年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青年社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大学生由于缺乏人生阅

历及交往的技巧,与人交往时难免会出现种种的误解与尴尬。因此,应该学会如何维护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消除因人际交往障碍而带来的种种烦恼。

关于沟通,美国学者拉斯韦尔(H.D.Lasswell)提出了一个“五W”沟通模式,即谁

(•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向谁说(to whom)和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一模式是很有启发性的,提示人们语言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言是一个通讯系统,它总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活动相联系。正是由于语言的存在,人们才得以沟通与交流。

 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建议

1、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不应该退缩,要无畏地去正视它,解决它。应采取积极态度看待压力,把压力看成是生活的挑战,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压力面前要保持勇气和信心,有心理准备去勇敢迎接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要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目标确定后,要用自己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去实现,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半途而废。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不能用经济价值和立竿见影的效益去衡量。

2、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好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心理咨询工作中,老师就是治病救人的医生,通过和谐的内心交流,给以动之以情的分析,晓之以理,帮助解除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和痛苦。鼓励他们安心学习,奋发上进。心理咨询是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疾病。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尔基说:“社会就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学校要提供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采用简单的说教或靠行政手段和处分来解决心理问题是不能奏效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他们提供发泄内心的激情、展示天赋和爱好、满足了自身的精神需要无疑是很重要的。这不但可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还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我们要学着自己给自己减压,我们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把握,减压的同时决不能松懈,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查心得:

此次的实践调查,我应该说受益匪浅,这不仅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更透彻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我们试着在寻找,试着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能使我们积极的面对。学习中、生活中,社会中,会有众多的压力,我们需要的是面对,去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我们去争取过,去面对过。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人生就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去解决矛盾。相信大学生能更深刻的去了解自己,走出低谷,迎接你的我想不仅是高峰,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至少不让自己有太多的遗憾。

这门课程的拓展性,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广泛的。实践性的去分析我们所存在的问题,看清楚自己所要面对的种种。压力,一直都将跟随我们,矛盾性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我们需要的是辩证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不是沮丧,不是抱怨。是去分析问题的症结,寻求那份解答,寻求内心深处的渴望,完善自己。

会记得这一次的调研的,我们的资料没有收集了多少,但我们知道了这些问题背后需要我们怎样去面对,怎样去解决,而不是逃避。

三、结束语

在此次调研中,我在寻找的不止是其他人学习压力的问题,我们是在试图去了解自己,了解内心深处的挣扎。从本身出发,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我们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是怎样的场景,是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去解决的,让那些能正视解决问题的人再一次的反思,给那些不知道方向,茫然的同学一些意见,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压力,知道那不是不可以面对的。我们组员咨询,分发问卷,仔细的归纳所得的结果,认真地去了解。这不仅是做一次实践调查,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更是一次自我的反省,自我的挑战,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挑战自己,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才是我们做这次调研想要的结果。

参考文献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1995年出版)

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机构与功能》(1948年出版)

蔺美玲:《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方法》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概论》实践课调查报告会发言稿 篇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学习结束以后及时进行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这是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过程。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这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也获得了很多收获,现在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增强了团队意识。我们是一个团队,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应该以集体为重。我们这个小组是来自不同的寝室的同学组成的搭档,一起工作,一起讨论,共同面对困难,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虽然在整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分歧,但是最后我们都能从一个团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总之,良好的团队意识是一切活动成功的前提。

第二,此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沟通与交流的 能力。每个人都不断会有新想法和体会,而往往它们又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经常交流和沟通。这不仅对我们调查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对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小组内部进行沟通,而且还及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学会沟通,才有进步。

第三,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项工作,一次活动,都必须经过精心计划、细心准备,以及及时的总结。如果没有详细的计划,必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可能导致失败。第四,遭遇困难时,不灰心,不气馁,积极的去解决问题。举一个例子,由于我们小组采取的是网络问卷的形式,当我们把网址发送给朋友时,很多同学担心网页的安全性,所以一开始,没有多少同学为我们填写问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放弃,经过商量,我们再次向大家发送问卷网址,并不厌其烦的向每位同学解释,以使他们放心打开网页填写问卷。最后我们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总之,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这次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检索信息,查阅资料,与人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增进了我们的责任心和认真务实的态度,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总之,通过本次毛概实践,相信大家都获益匪浅。

“概论”课教学方法探索 篇7

关键词:概论,教学方法,探索

“两课”教学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学, 历来受到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作为“两课”改革后的一门崭新课程, 在所有“两课”课程设置中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如此重要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把他讲授好就显得格外重要。

笔者就概论课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和讲授实践, 得出以下体会:第一, “概论”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强。首先, 概论课的内容设置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来展开, 就这几大理论成果来说, 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型理论;其次,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中, 都体现和包含了根据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任务, 而提出的反映解决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任务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等内容, 这些内容就其本身而言, 就是一种政策性较强的理论。第二,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现都已写入党章, 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指导思想。此外, 学习这门课程很重要的一点在于, 它还能起到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第三,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历史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产生过程来看, 这几大理论成果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就特别需要对某一理论形成时的历史背景着重把握, 理解某一特定理论形成的时代特点、实践基础、前人成果的借鉴等方面的内容, 从而形成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论成果的深刻理解。第四, 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思想性。概论课的教学, 不仅在于理论的传授, 知识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只有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我们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历史, 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艰辛历程, 才能真正在学生心中培养起心系祖国、热爱生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崇高道德品质, 才能使我们的同学树立起志向高远、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高尚思想境界。也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同学的思想修养。第五, 概论课的教学技巧性较强。“概论”课就其本身内容来说, 由于其所具有的逻辑性、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 使同学们一接触到这门课程, 从心底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一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再不注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很可能使这门课程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反之, 如果“概论”课老师灵活机动地运动多变的教学方法, 就可以使这门看上去很枯燥的课程, 变成学生十分喜爱, 并能从中汲取营养的、极富趣味性的马列课。

总之, 由于“概论”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 对“概论”课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 笔者就个人在“概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并借鉴其他教师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对“概论”课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新探索, 并得到了一些新体会。

一、“概论”课教学应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概论课的教学, 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使学生在声文图茂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实景式地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 使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 在对“概论”课中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部分中的军事战略部分讲解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历史上的某一重要战役详细讲解 (战役背景、作战双方、实力对比、作战路线、作战方案等) , 这样一来, 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 在战争过程中, 根据战局的变化, 适时地采取机动灵活的作战战术,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门十分清楚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从而使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才是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例如, 在歌颂和赞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人, 带领中国人民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不断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辉煌成就这一丰功伟绩的时候, 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影片《邓小平》, 真实再现一代伟人胸襟和胆识, 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 是实现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通天大途,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例如, 在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 可以通过多媒体, 放映中国解放军抗击洪水, 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纪录片, 实景式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解放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场景, 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伟大的抗洪精神是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碌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再现。

二、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 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 相互问答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概论课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讲授时, 尤其要注重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可以随机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例如, 在对邓小平理论内容讲解时, 老师可以提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回答:和平与发展;还可以随机提问: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可以提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是什么等问题。在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的互动过程中, 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互动式教学, 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互动式教学过程, 还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时, 可以引发出一些新问题, 直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这样一来, 在互动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 加深了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 这种互动式教学, 在学生与老师的问与答的过程中, 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从而为教师因材施教和制定正常的教学进度提供帮助。

三、注重感情的融入

概论课是一门要求教师十分注重感情融入的课程。概论课生不生动、能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概论课教师能不能发自内心地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诠释。例如, 在对毛泽东思想部分内容讲解时, 我们可以挑选出体现毛泽东伟大人格的事迹进行介绍, 注重对毛泽东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性挖掘, 透过教师语言展现出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 渲染出伟人的强大亲和力和感召力, 进而激发起学生学好这门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 在对邓小平理论部分内容讲解时, 可以通过对邓小平的“三起三落”的不平凡人生经历, 映射出邓小平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时, 可以赋予感情地对邓小平在挫折面前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抗争、勇于与黑暗作斗争的这种伟大精神品质加以渲染, 使同学在学习理论的同时, 真正认识到伟人的伟大人格和坚强意志, 才是真正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不懈动力。例如,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解时, 对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一提法解读时, 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案例在此作为论据, 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 荣辱与共的深情厚谊, 以此来彰显这一理论的说服力。总之, 概论课的教学, 教师要十分重视感情的倾注,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真正起到打动学生、鼓舞学生、塑造学生的这一目的。

四、注重对概论课理论根源的挖掘

理论来源于实践,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这一伟大实践中, 邓小平理论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都是在一定的实践和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为什么在那样特定的历史实践中, 产生了符合历史实践的理论;这种理论对当时的历史实践又产生过哪些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例如, 在讲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是在中国这一特殊国情下、革命实践中产生的, 这种特殊国情和实践, 反过来又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国情和革命实践过程的深入讲解, 从一定意义上, 就反衬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挫折和艰辛, 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人所选择的这一特殊革命道路的理解。例如, 在讲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时,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的“和平赎买”政策, 是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 对解放初期工商业的数量、民族资本家的态度等问题的生动讲解, 就会使同学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共荣的关系, 也就会对“和平赎买”政策的深刻把握。

五、注重对概论课理论深度的挖掘

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初探 篇8

[关键词]“概论”课 教学实效性 内化

[作者简介]王桂枝(1980- ),女,牡丹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理论。(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15-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成果;教学目的在于把这些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使之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显然这不是一门技术性科学,而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人文科学;不是远离实践,而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概括性较强的科学。通过教学实践,窥见学生对待这门课程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也就是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概论”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深入,学生们对中国现实有着浓厚的兴趣。显然“概论”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和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很多学生对这些历史与现实问题很感兴趣,愿意倾听教师详细的解说。也有少部分学生心态比较浮躁,缺乏听课的耐心,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个别学生整个学期出勤率很低。

“概论”课期末考核大多以卷面成绩为准,题型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高。据统计,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校学生本门课程的考卷中,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仅有30%的学生得分超过该部分得分的2/3。可见,部分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理论,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亟待提高。

这种状况反映出“概论”课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与其将学生其身束缚在课堂上,不如将其心吸引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不如学生主动认可。所以,作为教学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可能性

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授主体输出教学内容,接受内容的客体能够理解并认可所讲内容,并在理论与实践上给予积极的回应,实现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概论”课实效性是指以爱国主义为主线,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旨在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和五心教育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信念,成为行动的指南。

“概论”课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成文,课程教授过程重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系列的理论都是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重在解决“中国革命走什么路?”“怎样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可见,本门课内容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相对抽象的理性认识成果。欲使这些较抽象的理论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信念与行动的准则,就必须找准学生和课程内容二者的契合点,予以实施,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学好“概论”课可以历练思维能力,补充思维源泉

大学生不愿意学习相对抽象的理论,可一旦他们进入到课程的思路中来,就会受益匪浅——历练思维能力、提升思想水平。这是个人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能欠缺的能力。教材的设置充分展现逻辑性、系统性,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正面剖析问题,透彻地解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理服人,充分发挥了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学生认真学习后能看清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历练思维能力、补充思维源泉的过程。

(二)学生高昂的生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实效性的有利因素

当代大学生趋同意识淡化,主张个性化生活,理论方面不盲从,生活方式上喜欢新鲜多样化。但他们没有脱离社会,依然是社会生活的积极分子,愿意参与社会生活,从来都不缺乏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前途的热情。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有自己关注的热点和不理解的难点。读书学习与性情的熏陶其实是相通的,本门课实效性的增强意味着学生的理智情感会更多些,对于培养学生理智爱国的情感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现实教学中有极大的完善空间

提高教学实效性重在实践,特别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实践。不仅理论本身要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对于理论的阐述也应该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与思维习惯。“概论”课当前的教学手段机械化,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成绩评定体系注重结果、忽略过程。若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这个方式考核,效果会欠佳,因为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是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仰与行动,这是没有办法在考卷上体现出来的。所以,应该注重从教学抓起,特别是从教师授课过程和学生成绩管理抓起。

三、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及学生考核几方面抓起,以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除了以理服人之外,还要用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增强授课内容的时效性。因为一定程度上讲,有时效性才会有实效性。所以,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将理论文字形象化,使讲授过程深入浅出。结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知识,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鲜明时代感。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很好地解答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教师要加强对课程的研究。重点研究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增加前沿理论和当代实践发展的内容。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源”和中国化之后的“流”的具体内容。以实践为切入点,注重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是“实践”精神的进一步升华。

2.教师要加强对国内外形势与前沿理论的研究。“概论”课在我国是特有的一门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与政策动态,以及学术领域内的前沿理论。教师要本着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研究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不断用实践填充既有的理论,夯实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新颖充实,有说服力,切实增强教学内容时效性。

(二)增加教学辅助手段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按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探索运用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手段。要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建设。传统的教学都是采用板书式教学,而现代科技发展,使课堂摆脱了单一的教学手段,大部分高校可以做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讲授有机结合,在处理板书与课件关系上,有轻重主次之分。个别数字或者图示可以板书,避免学生只关注课件,产生审美疲劳。课件是宏观内容的再现,是提纲挈领,也是个别具体细节的描述,切忌在课件上写出所有语言,这样容易使教师自己照着课件念。教师不能在摆脱了“照本宣科”之后,再“照课件宣读”。课件制作内容上切忌缺乏理论深度,形式上花哨,视觉效果差。在理论叙述和论证过程中适当穿插录像、录音等影视资料,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做超级链接等,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注意视频资料要恰当地表达教学内容。

(三)更新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呢?首先,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语言热情、语态自然、语调和谐。这些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会受这些肢体语言和情态语言的感染而愿意倾听教师的讲课内容。其次,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回应,及时解答学生关心的热点、不理解的难点问题。最后,对于一些现实性很强的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辩论式或者探讨式教学。如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辩论、探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当前金融危机之际,中国如何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演讲、讨论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导”好,一是基本方向不能偏,保持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二是要有力地解答争议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判,要抓住学生思想的根本,无论学生对当前的现实或者理论持何种态度,都应该引导其思考,不断地向更深一层次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也知道了如何用理论分析当前社会现象,进而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显然这个过程历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意义上包括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部分。对教师的评价切实做到专家式指导。本着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只要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达到教学目的,就应该允许教师发挥自己的特点,尝试有各自风格的教学模式,不要过于偏重对教师授课形式的限制,切实做到形式服从于内容。还应要求教师在所讲课程领域多出科研成果,以这种方式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是很可取的。

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在注重考卷分数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过程的考核。通过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不全面。既然是一门政治理论课,使信念与理论内化,不是完全体现在一张考卷上,而是体现在学生日常的语言与行动中,体现在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认知、对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的判定,以及为此采取的行动上。所以,建议完善考核方式。比如增加平时课堂教学的参与、课外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实地考察,并且写调查报告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力的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乐趣中学习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落实以上所述对策,多方面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中心来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增强“概论”课的实效性是国家和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校园努力,也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与文化氛围。

[注释]

①“五心”指忠心、爱心、孝心、关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荣长海.力求历史进程与思维逻辑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

[2]卓越.加强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7(5).

上一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下一篇:厅级干部教育实绩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