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2024-07-25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精选7篇)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篇1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20)

成绩: 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媵嫁制度兴起于()。(1.0分)1.0 分

 A、夏

 B、

 C、

西周

 D、 汉

我的答案:C 2 中国古代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1.0分)1.0 分

 A、忠义

 B、

文武

 C、

出身

 D、

孝廉 

我的答案:D 3 乡射礼指的是()。(1.0分)1.0 分

 A、春秋时代民间流行的一种集会形式

 B、

春秋时代民间流行的一种神秘崇拜

 C、

春秋时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射箭比赛

 D、

春秋时代民间流行的一种饮宴礼仪

 我的答案:C 4 关于人性的善恶之辨,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基本上遵循的是()。(1.0分)1.0 分

 A、性善论

 B、

性恶论

 C、

性觉论

 D、

性寂论

 我的答案:B 5 按《周礼·春官·大宗伯》,礼分为五种,分别是()。(1.0分)1.0 分

 A、吉礼、丧礼、宾礼、家礼、军礼

 B、

吉礼、凶礼、周礼、家礼、军礼

 C、

吉礼、凶礼、祭礼、家礼、军礼

 D、

吉礼、凶礼、宾礼、家礼、军礼

 我的答案:D 6 分封建国的实际上是()。(1.0分)1.0 分

 A、政权的拆解和组合

 B、

民族的拆解与融合

 C、

人群的拆解和组合

 D、

经济的拆解和组合

我的答案:C 7 下列对大同理想的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

 A、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B、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C、货藏于己,贤能为尊

 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我的答案:C 8 《诗经·采薇》属于哪种礼的范围?()(1.0分)1.0 分

 A、宾礼

 B、

军礼

 C、

祭礼

 D、

家礼

我的答案:B 9 人性的善恶之辨问题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突出,是因为()。(1.0分)1.0 分

 A、中国的社会现实决定的

 B、

中国古代思想传统决定的

 C、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决定的

 D、

中国的教化论政治决定的

我的答案:D 10 《论语》中有“片言可以折狱”之句,体现的政治思想是()。(1.0分)1.0 分

 A、君民同体

 B、

无刑主义

 C、

礼乐文明

 D、

依法治国

我的答案:B 11 礼乐文明首先遵循的是()原则。(1.0分)1.0 分

 A、政治

  B、经济

  C、文化

  D、德行

我的答案:C 12 根据儒家心性之学,达到天地境界必须()。(1.0分)1.0 分

 A、起信神灵

 B、

敬畏自然

 C、

培育善根

 D、

巫术崇拜

我的答案:C 13 根据《吕氏春秋·仲夏·古乐篇》记载,被称为黄钟之宫,律吕之本的黄钟调创作于()。(1.0分)1.0 分

 A、黄帝时期

  B、春秋时期

  C、西周时期

  D、秦始皇时期

我的答案:A 14 鲁国分封时的族群包括()。(1.0 分

1.0分)

 A、条氏、徐氏

 B、

萧氏、索氏

 C、

长勺氏、尾勺氏

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15 周武王接起了五帝时期被殷商斩断的老传统,即上天崇拜,同时赋予了上天新的含义,新的含义指的是()。(1.0分)1.0 分

 A、权力

 B、

教化

 C、

德行

 D、

审判

我的答案:C 16 脯醢的意思是()。(1.0分)1.0 分

 A、饮酒的器皿

 B、

饮酒的礼节

 C、

祭祀的礼仪

 D、

佐酒的菜肴

我的答案:D 17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关于谁的传说?()(1.0分)1.0 分

 A、稷

 B、

 C、

 D、

我的答案:B 18(),仁之端也。(1.0分)1.0 分

 A、恻隐之心  B、

羞恶之心

 C、

辞让之心

 D、

是非之心

我的答案:A 19 教化论的根源是()。(1.0分)1.0 分

 A、西周的礼乐文明

  B、诸侯纷争的社会现实

 C、

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

 D、

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20 下列关于大蒐礼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 A、大蒐礼是原始民主色彩下的一种典礼

 B、 大蒐礼使每一个公民都有资格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 C、

大蒐礼是选定国家政务人员的集体活动

 D、

大蒐礼兴起于五帝时期

我的答案:D 21 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1.0分)1.0 分

 A、治理家室

 B、 治理国事

 C、

治理万民

 D、

治理夷狄

我的答案:C 22 根据《尧典》记载,古人用()测定时节。()(1.0分)1.0 分

 A、鸟的迁徙

 B、

花开花落  C、

天体运行

 D、

河水流向

我的答案:C 23 编户齐民指的是()。(1.0分)1.0 分

 A、正式编入户籍的奴隶

 B、

正式编入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

  C、正式编入户籍的军队和战士

 D、

正式编入户籍的野人

我的答案:B 24 自夏代以来,被视为天下中心的是()。(1.0分)1.0 分

 A、长安

 B、

燕京

 C、 洛阳

 D、

西京

我的答案:C 25 《墨子·非乐》提出了民之巨患,其中不包括()。(1.0分)1.0 分

 A、饥者不得食

 B、

寒者不得衣

 C、 劳者不得息

 D、

贪者不得刑

我的答案:D 26 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由()提出。(1.0分)1.0 分

 A、鲁迅

 B、

王国维

 C、 陈寅恪

 D、

钱谦益

我的答案:B 27 《大武》乐章分为六章,它是原始的歌舞,同时也是()艺术的萌芽。(1.0分)1.0 分

 A、歌唱

 B、

表演

 C、 戏剧

 D、

舞蹈

我的答案:C 28 分封制是一次重大改造,被改造的是()。(1.0分)1.0 分

 A、原始的血缘关系

 B、

原始的居住

 C、

原始的生活 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29 黄老政治在汉初实行的原因是()。(1.0分)1.0 分

 A、国富民强,与民休息

 B、

社会安定,贤臣居多

 C、

社会穷困,大臣没有文化

  D、异族林立,乱世之秋

我的答案:C 30 天下观念形成于西周时期,它的内涵是()。(1.0分)1.0 分

 A、天下统一,民族和谐

 B、

诸侯朝圣,天下一家

 C、

四海一家,政教统一

 D、 天下统一,国强民富

我的答案:C 31 汉代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中的太常掌()。(1.0分)1.0 分

 A、外交国策

 B、

内宫膳食

 C、

宗庙礼仪

 D、 监狱刑法

我的答案:C 32 在西方语境中,奴隶来源于()。(1.0分)1.0 分

 A、破产农民

 B、

战争俘虏

 C、

等级制度

 D、

封建制度 

我的答案:B 33 隋唐时期的官僚制度是()。(1.0分)1.0 分

 A、三公九卿制

 B、

三省六部制

 C、

九品中正制

 D、

中书行省制

 我的答案:C 34 黄老政治思想的格局是()。(1.0分)1.0 分

 A、君无不为,臣无为

 B、

君无为,臣亦无为

 C、

君无为而臣下无不为

 D、

君无不为,臣无不为

我的答案:C 35 五帝指的是()。(1.0分)1.0 分

 A、黄帝、颛顼、尧、舜、禹  B、伏羲、颛顼、帝喾、尧、舜  C、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D、颛顼、帝喾、尧、舜、禹

我的答案:C 36

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以()为一个单元。(1.0分)1.0 分

 A、七天

  B、十二天

  C、十五天

  D、三十天

我的答案:B 37 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哪四种物质因素?()(1.0分)1.0 分

 A、地、水、风、雷

  B、风、雷、水、火

  C、风、火、雷、电

  D、地、水、火、风

我的答案:D 38 顾炎武《郡县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1.0 分

1.0分)

 A、寓君主之意与封建之中

  B、寓王权之意于郡县之中

  C、寓郡县之意于封建之中

  D、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我的答案:D 39 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念在科学上表现为追求法度,而法度是取法于()。(1.0分)1.0 分

 A、人

  B、君

  C、天

  D、占

我的答案:C 40 五帝时期崇拜上天的观念到殷商时期被()取代了。(分)1.0 分

1.0

 A、自然神崇拜

 B、

祖先崇拜

 C、

鬼神崇拜

 D、

生殖崇拜

我的答案:B 41 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 A、初税亩是实行于鲁宣公十五年

 B、

初税亩是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

 C、

初税亩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 D、

初税亩导致国家税收减少

我的答案:D 42 老子政治的核心思想是()。(1.0分)1.0 分

 A、文化

 B、

道统

 C、

无为

 D、

教化

我的答案:C 43 民众开始谋求政治权力的前提是()。(1.0分)1.0 分

 A、政治地位  B、

经济富裕

 C、

文化水平

 D、

道德修养

我的答案:B 44 分封制是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是以()为标准。(1.0分)1.0 分

 A、战争关系

  B、宗族血缘关系

 C、

功勋战绩

 D、

权利分割

我的答案:B 45 儒家认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指的是()。(1.0分)1.0 分

 A、道法自然

  B、出将入相

 C、

大公无私

 D、

天下大同

我的答案:C 46 中国封建历史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因素是()。(1.0分)1.0 分

 A、保证税收

 B、 官工制度

 C、

土贡制度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7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夫子的这句话是批判()。(1.0分)1.0 分

 A、祭祀活动

 B、 占筮活动

 C、

暴虐统治

 D、

人殉现象

我的答案:D 48 一个民族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0分)1.0 分

 A、相同的语言

 B、

相同的价值观念  C、

共同的生活理念

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9 文治政府在古代的优点是()。(1.0分)1.0 分

 A、实行仁政百姓安居

 B、

任用下层精英分子

  C、道德至上的政治理想

 D、

统一的国家政权

我的答案:B 50 春秋后期收买民众的现象导致了()。(1.0分)1.0 分

 A、圈地运动

 B、

民族分裂

 C、 收买夺权

 D、

贵族勃兴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 马克思认为中国的政权、土地、农民三者之间是直接对立的。()(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2 一献之礼是传统文化中燕飨之礼的礼节,来源于周礼礼制。()(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3 礼乐文明是一种尊重人情的文化体系。()(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4 儒家教化论诞生在礼乐文明背景下,而礼乐文明强调的正是品德的熏陶和教化。()(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5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在位者。()(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6 自唐宋以后,选拔人才考试的重点是诗词歌,自北宋以后,考试形式转变为八股文。()(1.0分)1.0 分

我的答案: √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篇2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具有其他专业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延伸思维触角,一直是文化概论课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华,领会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融汇到自己的人生思维中,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笔者试以道家哲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个案,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初创,《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如果学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无为而治最早的出处源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无”,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足知止,就已经是有所作为,也能无所不为。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生动的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治理国家犹如煎小鱼,煎小鱼乱搅就会搅烂,不乱搅,就是无为。用这种“无为”的办法煎好了鱼,治好了国家,就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在解释清楚“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无为而治”的最好实际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图片与科教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李冰创建都江堰,2260余年来,川西10余州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沃土。故史称之为“川西第一奇功”。而今,都江堰也是正使用着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地区1010万亩良田和提供7市36县的城市、乡镇的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养殖业用水,旅游业用水。如此通古贯今,造福于人类的大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全世界唯此一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坚持以和谐为本。表现出来就是“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介绍都江堰的文化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对“无为而治”的抽象思想就有了形象的把握。但是如何与自身、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自己能够智慧生存,我们可以适当的举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用现代管理学的事例来让学生感受“无为而治”的奥妙。老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终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标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学应用,形象生动,便于说明。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初接触中国文化理论的学生,大都会因其茫如烟海和博大精深而产生畏惧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始终做到把自己真正消化的知识和体悟用最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必要时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打消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和顾虑以后,就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上倾注心力。我们认为,文化情怀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创造,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通过研修课程,希望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文化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生活里,华贵而不可有铜钱臭,简朴清素而不可邋遢无礼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课堂讨论(按各重点、难点章节安排):在上课时事先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听完课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程讨论。事先指定个别同学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完一位发言后,先让其他学生提问,然后作出点评。随后下一位学生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每学期可以安排2次-3次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

(2)多媒体演示、参阅网络:尽量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思考文化现象,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观看有关文化影像:例如在讲述思想文化时,我们既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安排观看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名家讲授来更深刻领悟大家思想之美。讲授器物文化时,组织观看《探索发现》栏目。让同学们感到既在学习,又在享受,调节学习节奏,形成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活跃局面。看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小论文)。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中难以尽述,教师必须以轻松活泼的教学技法让学生易学易懂并将其身心沉浸其中。这种教学技法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迫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把握、课堂氛围的调节诸环节上精心推敲并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

[2]刘红.中国文化教法的多元化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 .

[3]宦书亮.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 2008 (5)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原则初探 篇3

摘 要:“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既有别于一般中国历史课程,也不等同于中国文化成果展览。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这门课程的一般性教学原则: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民族文化特性及其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从而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本质特性。

关键词:教学原则;文化模式;精神统摄;价值系统;文化传统

2000年以来,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十多年来,在教务处等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先后申报并获批院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颇有成效的课程建设。

就课程性质看,中国文化概论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历史课程有着根本区别;它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作为由精神到物质,由形上到形下的有机体系特性,体现出其核心价值、内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概论”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精神运动轨迹及其决定的诸方面具体的外在形态为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从而充分显示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基本特性。而一般性教学原则的确立,则是课程特性与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

经过近20轮的教学实践和不懈的理论探索,我们精品课程组逐步提炼出能体现本课程特性的一般性教学原则: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下面分别展开论述。

文化精神统摄原则

这一原则应该是诸教学原则中的核心原则,因为它体现着我们对文化特性的正确认识:所谓“文化”,不是由一堆互不相干的僵死物堆积而成的混合物,而是由内在灵魂统摄的生命有机体。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与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都认为,每种文化就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她的诞生、成长、强壮、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1][2]。当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认为:文化模式即是“文化”的存在方式,它是民族文化各层面的复杂元素围绕该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即本尼迪克特所谓的“制度化了的动机、情感和价值等背景”)或总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整体”决定着各构成元素的基本内容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部分”从不同侧面显示“整体”的终极价值;离开了“整体”的精神统摄,各个“部分”即成为难以理解的“文明的碎片”[3]。

因而我们认为: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区别于一般中国历史课程与文化知识课程教学的内在依据。目前各高校编写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大致有数十种,重点不同,体例各异,但其教学模块设计的主体部分大多依据文化结构三层面(物质、制度、精神)或四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安排章节。虽然大多数教材把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等作为全部教学的提纲挈领性内容,但真正把哲学与宗教作为中国文化(也是其他民族文化)精神层面中核心价值系统置于统摄全局或枢纽地位,以此展开其他文化层面的教学模块,似乎还未被广泛采用。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影响深广的权威性教材,以体例的严密性、知识的涵盖性、文献的丰富性、评论的精当性,具有无可置疑的开创性和典范性意义。就体例或教学模块设计思路看,该书“上编”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政治基础及其发展历程,为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宏观视野。“中编”具体展开,依次论述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具体文化形态。“下编”在此基础上综述中国文化的类型特征、基本精神、价值系统等内容。顾伟列著《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体部分,依次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其他多种颇有影响的教材与此大同小异。上述体例,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唯物史观的体现。然而,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对特定民族文化基本精神、核心价值系统的把握,是理解其文化结构及其具体外在形态的依据和前提;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此只能导致“本末倒置”的结果。金元浦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则在“总论”基础上,依次重点论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法文化、佛教文化基本精神。全书以此为枢纽,形成精神文化统摄整个中国文化有机体的大格局。则较好地体现出“文化”有机体本质特征。

根据文化模式理论及其凝结的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我们经过多年探索,设计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如下教学模块:

第一部分:源流论。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历程。中国文化发生期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融合过程,也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特征、基本精神及其价值系统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本体论。所谓“本体”,就是文化有机体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是统摄整个文化有机体的灵魂,也即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中与“部分”相对应的“整体”。它主要包括宗教与哲学,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特性正在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化模式以宗教为核心,而具有世俗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哲学精神为灵魂,也即以儒、道、佛(学)等思想学说及其最终相互融合形成的宋明理学统摄着整个文化有机体。因此,哲学与宗教成为整个教学模块的枢纽与核心,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这是“纲举”环节。

第三部分:形态论。这是在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统摄下具体展现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成果,包括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史学传统、民俗文化、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它们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体现着中国文化“本体”的人本精神、德性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中庸精神等。在这些基本精神的统摄下,那些具体文化现象才能得以很好地被理解。这是围绕“纲”的“目张”。

第四部分:转型论。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历程及当代中国民族新文化建设。它的基本教学思路是透过外在具体文化现象的变迁,探讨中国文化模式的精神蜕变历程,显示在精神蜕变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

在现代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人类文明已从“民族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任何民族文化的考察都不得不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进行。因此,在中外文化比较背景下,如何把握、正确评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批判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所谓“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是指在考察中外民族文化,尤其是比较中—西方文化价值系统时,应充分承认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延传中的现实合理性,而不能从当下功利主义立场出发,在抽象概念的阐释中,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本身进行片面、抽象的高—低、文—野、优—劣评判。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看,各民族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其在各自生存环境中的生产方式与生存方式的反映,是其民族或社会共同体生存状态、发展需求和历史变迁的反映,是各民族成员自觉与不自觉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因此,常常截然相反的文化价值观念,都有其现实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我们只能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判断特定价值理念对特定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欧洲文化的个人主义传统及其人权观念、平等观念、契约与法治意识等,来自古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传统,来自其航海贸易的社会经济模式,来自古罗马帝国的法治精神,来自中世纪北欧封建制度下权利与义务对等传统。这些对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文化理念在欧洲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却是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同样,东亚大陆孕育了中华民族早熟的农业文明;束缚于土地的小农经济模式,使中华民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牢固的宗法社会结构;宗法社会的扩大,酝酿了建立在政治权威与家族伦理基础上的大一统政治及其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以儒家忠孝观念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念。它以一定程度上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为代价来保证全社会、全民族的整体和谐及强大的向心力。因而,东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各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适宜性,我们难以脱离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依据作抽象概念的优劣比较。“五四”时期,陈独秀处处以西洋文明价值观批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胡适强调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以及辜鸿铭式的文化爱国主义,今天以此原则看来,其偏颇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一律平等。“文化”从本质上说是特定民族、特定社会的人们生活方式的综合,其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别。比如,东方伦理文化精神未必就比西方人权观念和法律意识“低级”;西方的个人至上传统也未必就是东方文化群体协作精神的未来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西方及其他民族文化)价值系统应作历史性判断,事实性判断,而不能在中外文化比较中作孤立、抽象的价值再判断。这才是真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它以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等各种物化遗迹,为我们所感知,但本质上已不再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其所形成的传统,传统“就其最明显、最基本的意义来看,它的涵义仅只是世代相传的东西(traditum),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的东西”。[4]作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代代相传的东西,传统是活在当下的历史。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以思想信仰、社会心态、民风民俗等形式,对现实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社会行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具有强大的感召与规范力量,成为社会意识和存在方式的精神本源。现实社会的人们正是通过文化传统,与自己的祖先建立起密切的思想交流与精神共振,实现着历史与现实的相融共存。

因此,我们今天——还有将来,不管是重大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的日常处世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文化传统的显在影响与潜在规范之中。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的理论依据。系统梳理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并非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考察我们自身的文化渊源,反思今天我们对自身传统的继承、发扬和改造。认清我们当今的文化生态,促进我们的“文化自觉”,以更加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总之,重温传统以认清自我,追溯源流以把握现实,改造文明以开创未来,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宗旨所在。因而,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原则。

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总和——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某种反作用。唯物史观正确阐释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运动诸多方面的一个侧面,诸多“轮回”的一个环节。实际上,人们的生产与各种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生活、文化形态缓慢变化、渐进发展,而其最终结果——思想观念、文化精神的重大变革,则推动历史与社会文化产生质变,产生里程碑式的突变,以致往往开创人类历史文化新纪元,而非仅仅是唯物史观框架下所谓的“反作用”。在中国,这种文化现象被解释为上天的启示与“圣贤”的教化。在西方,则是柏拉图的“绝对理念”映照论、基督教“上帝”意志说、黑格尔“绝对精神”决定论以及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开创论等。广义而言,人的精神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远离具体、纷繁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各种精神运动(神话的、宗教的、哲学的、伦理的等等),其重大变革对人类历史运动与文化变迁的推动,往往就是总结性与开创性的,是里程碑式的。

因此,这一教学原则使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必须超越复杂历史表象,清晰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结构图”与“精神运动图”。在此宏观视角下,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纷繁复杂的变迁历程,实际上就是取决于几次重大的民族精神蜕变:远古神话逐渐凝结的“贤者崇拜”社会情结,奠定了中国伦理型文化的思想基础;传说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宗教革命,推动远古中国原始宗教向成熟宗教的迈进;周初“敬天保民”政治伦理的确立,结束了殷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模式,开创了伦理型、世俗型“礼乐文明”辉煌时代,奠定了中国文明基本模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文化成果,历史性地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图;董仲舒“天人合一”神学目的论,开启了儒学独尊及其宗教化历史进程;陆王心学从理学体系中反叛而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人”成为万物的尺度,从而成为宋明时期尤其是晚明以后近世中国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石。同理,在近现代中西文化挑战—应战大格局中,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运动图谱”,才能更好地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历程中的历史运动轨迹。

参考文献:

[1]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西方的没落(一、二卷)[M]. 吴琼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英]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M]. 刘北成,郭小凌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C]. 傅铿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5-130.

[4] [美]E·希尔斯. 论传统[M]. 傅铿,呂乐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原则与培养目标研究”成果之一(批准文号:20100914)]

尔雅公开课数学文化答案 篇4

(一)12002年,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题词“数学好玩”的是()。

A、邓东皋B、钱学森C、齐民友D、陈省身 正确答案: D

2“数学文化”一词最早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

A、《小学数学课程标准》B、《初中数学课程标准》C、《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D、《大学数学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 C

3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众多物质形态种抽象出来的人脑的产物,这是它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点。()

正确答案:×

4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二)11998年以后,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规定了数学学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A、统计学B、数理统计学C、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D、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正确答案: C

2数学目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要上升至思维模式的高度,还需学者们的探索。()正确答案:×

3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是指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三)1“数学文化”课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教授数学系统知识及其应用为目的。()

正确答案:×

2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四)1“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最后是被谁解决的?

A、阿基米德B、欧拉C、高斯D、笛卡尔 正确答案: B 2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数学家先做的第一步是()。

A、分析B、概括C、推理D、抽象 正确答案: D 3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这句话出自()。A、阿基米德B、欧拉C、恩格斯D、马克思 正确答案: C

4从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可以看出,他是不支持数学定义中的“哲学说”的()正确答案:×

5罗素关于数学概念的描述,是从数学的公理体系角度而言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六)1一堆20粒的谷粒,甲乙两个人轮流抓,每次可以抓一粒到五粒,规定谁抓到最后一把谁赢。如果甲要赢的话,甲先抓应该抓多少粒?()

A、1.0B、2.0C、3.0D、4

正确答案: B 2联合国宣布哪一年为“世界数学年”?()

A、2000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

正确答案: A

3下列哪部作品的作者,因为数学研究方法的帮助,洗清了剽窃别人作品的罪名?

A、《安娜·卡列尼娜》B、《静静的顿河》C、《战争与和平》D、《复活》 正确答案: B 4“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这句话出自()。

A、ProclusB、Immanuel KantC、C.B.AllendoerferD、Demollins 正确答案: D

5在语音学研究中,曾经借用数学方法分析语调这一难题。()

正确答案:√

6将数学引入历史研究,被称作比较史学。()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七)1哪位数学家证明了在圆柱内嵌一个球,圆柱的体积和球的体积的比是3:2?()

A、毕达哥拉斯B、阿基米德C、阿波罗尼奥斯D、托勒密 正确答案: B

2高次方程求解的探索成就,产生于我国古代什么时期?()

A、魏晋南北朝B、汉唐C、宋元D、明清 正确答案: C

3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记数系统是刻在哪里?()

A、猪骨B、牛骨C、龟甲D、狼骨 正确答案: D 4十进制的产生与人有十根手指有关。()

正确答案:√

5《九章算术》中,不仅记录了特殊的勾股数,而且对勾股定理有完整的叙述。()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八)1在欧洲,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由哪个国家的数学家探索到的?()

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 正确答案: D 21、2、3、4、5、6……,这样的计数法,是()发明的。

A、英国人B、中国人C、印度人D、阿拉伯人 正确答案: C

3公元17世纪后,整个自然科学研究都关注变量与函数,这种情况的最早标志是()的出现。

A、微分B、积分C、矩阵D、坐标系 正确答案: D 4黎曼创立了“拓扑学”。()

正确答案:×

5在《四元玉鉴》中,“元”指的是未知数。()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九)1对于存在性命题,通常有构造性的证明方法和()。

A、反证法B、递推法C、纯存在性证明方法D、间接证明法 正确答案: C

2一张渔网,其中的节点数、网眼数与边数这三者的数量关系,与哪个数学公式有关?()A、泰勒公式B、欧拉公式C、柯西不等式D、幻方法则 正确答案: B

3平面图形中,对称性最强的图形是()。

A、正方形B、三角形C、圆D、椭圆 正确答案: C

4陈省身先生认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命题不好,是因为他认为科学界应该更关注事物性质中稳定、不变的部分。()

正确答案:√

5如果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也可能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九)1对于存在性命题,通常有构造性的证明方法和()。

A、反证法B、递推法C、纯存在性证明方法D、间接证明法 正确答案: C

2一张渔网,其中的节点数、网眼数与边数这三者的数量关系,与哪个数学公式有关?()A、泰勒公式B、欧拉公式C、柯西不等式D、幻方法则 正确答案: B

3平面图形中,对称性最强的图形是()。

A、正方形B、三角形C、圆D、椭圆 正确答案: C

4陈省身先生认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一命题不好,是因为他认为科学界应该更关注事物性质中稳定、不变的部分。()

正确答案:√ 5如果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也可能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1每个足够大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这是()。

A、卡塔兰猜想B、欧拉猜想C、费马大定理D、哥德巴赫猜想 正确答案: D

2“四色猜想”,最终在哪一年被人们用计算机得到证明?()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 正确答案: C

3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有限个素数(可以重复)的乘积,并且如果不计次序的话,表法是唯一的。这是()。

A、代数基本定理B、算术基本定理C、素数定理D、潘洛斯阶梯 正确答案: B

4圆周率、勾股定理、极大线性无关组,都是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揭示。()

正确答案:√

5希伍德将“四色猜想”改为“五色定理”,这是一种加强命题条件的退让。()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一)1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感情,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聪慧,科学可以改善生活,而数学能做到所有这一切。这句话语出()。

A、M.克莱因B、柯西C、笛卡尔D、哥德巴赫 正确答案: A 2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举的例子“烧水”,说明了数学中的什么方法?()A、函数与方程B、分类讨论C、数形结合D、化归

正确答案: D

3数学的统一美,也体现在一些公式中。()

正确答案:√

4算术基本定理,是用“构造性”得到证明。()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二)1以下属于二阶递推公式的是()。

A、圆的面积公式B、等差数列C、等比数列D、斐波那契数列 正确答案: D 2斐波那契数列取自哪本著作?()

A、《数学引论》B、《算术研究》C、《算盘书》D、《莱因德纸草书》 正确答案: C

3在1,1,2,3,5,8,13,21,34……这一斐波那契数列中,第12项是()。

A、143.0B、144.0C、145.0D、146.0

正确答案: B

4通常,求连分数的值,如同求无理数的值一样,我们常常需要求它的近似值。()

正确答案:√ 5斐波那契数列,与球体面积公式有关。()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三)1在探讨黄金比与斐波那契数列的联系时,需要将黄金比化为连分数去求黄金比的近似值,这时要运用()的思路。

A、勾股定理B、递归C、迭代D、化归 正确答案: C

2在黄金分割的尺规作图中,画出了几个圆心?()

A、.0B、1.0C、2.0D、3.0

正确答案: C 3上世纪60年代,“0.618法”是谁提倡使用的?()

A、丘成桐B、陈省身C、陈景润D、华罗庚 正确答案: D

4在进行寻找最优方案的“折纸法”时,一共用多少张纸条是最合适的?()

A、2.0B、3.0C、4.0D、没有限制 正确答案: D

5黄金分割的得名,是比喻这一“分割”如黄金一样珍贵。()

正确答案:√

6“优选法”也称“二分法”,它的优越性是可以通过黄金分割点的再生性来证明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四)1向日葵、松果、花菜的表面,呈现的顺时针与逆时针对数螺线间的关系,实际是和植物生成的()有关。

A、调节剂B、向光性C、新陈代谢D、动力学特性 正确答案: D

2斐波那契数列组成的分数数列的极限、黄金矩形的宽长之比、优选法的试验点,将三者放在一起,最突出反映了数学的()。

A、简洁美B、对称美C、统一美D、奇异美 正确答案: C

3如果要推广斐波那契数列,最应该关注的是数列的()。

A、表达公式B、递推关系C、第一项D、第二项 正确答案: B

4卢卡斯数列的第7项是()。A、13.0B、18.0C、29.0D、47.0

正确答案: C

5“0.618法”可以启发我们,美的东西和有用的东西之间,常常是有联系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

(十五)1“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这一悖论的含义,与下列哪句话类似?()

A、有限段长度的和,可能是无限的B、有限段时间的和,可能是无限的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正确答案: D 2芝诺悖论的意义不包括()。

A、证明其哲学观点的正确性B、促进了严格、求证数学的发展C、较早的“反证法”及“无限”思想D、提出离散与连续的矛盾 正确答案: A

3“数学是关于无限的科学”是谁的名言?()

A、PythagorasB、ArchimedesC、H.WeylD、G.Cantor 正确答案: C 4芝诺的四个悖论,都反对了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认为它们的本质都是离散。()

正确答案:×

5在“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规定一个人住一间房,在“客满”后还需接待一个旅行团,团里有可数无穷个游客,可采取调整原住客的房间,将奇数号房间空出的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十六)1“无限”的本质是()。

A、在有限集中,部分可以小于全体B、在有限集中,部分可以等于全体C、在无限集中,部分可以小于全体D、在无限集中,部分可以等于全体 正确答案: D 2下列哪项不属于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建立联系的手段?()

A、递推公式B、数学归纳法C、乘法的结合律D、因子链条件 正确答案: C

3在“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规定一个人住一间房,在“客满”后还需接待899个旅行团,每个旅行团有可数无穷个游客,解决办法是将原第K号房间的客人搬到第()号房间去。

A、900.0B、898*KC、899*KD、900*K

正确答案: D

4一个集合,如果能找到一个真子集和全集一一对应,那么这个集合一定是无穷集合。()正确答案:√

5实数加法的结合律,在“有限”与“无限”的情况下都是成立的。()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十七)

1在“有无限个房间”的旅馆,规定一个人住一间房,在“客满”后还需接待可数无穷个旅行团,每个旅行团有可数无穷个游客,这一问题解决方案的本质是()。

A、自然数集是有理数集的真子集。B、自然数集是实数集的真子集。C、自然数集是有理数集的真子集,并能和有理数集一一对应。D、自然数集是实数集的真子集,并能和实数集一一对应。正确答案: C 2最大的无限集合是()。

A、实数集合B、有理数集合C、自然数集合D、不存在 正确答案: D

3无限集中的元素个数又称为()。

A、元素数B、元数C、势D、基 正确答案: C 4关于“无限”的理论,在哪位数学家那里得到了划时代发展?()A、克罗内克B、康托C、阿基米德D、毕德哥拉斯 正确答案: B

5古希腊的大多数哲学家和数学家都认为,“无限”存在于一个实体中。()

正确答案:×

6由砖块砌成的烟囱,每一块砖都是直的,但烟囱整体看上去却是圆的,这是数学的“无限”在生活中的反映。()

正确答案:√.数学文化(十八)

1在数学研究史上,比较一致地认为从古至今,数学发展经历了()次大危机。

A、三B、四C、五D、六 正确答案: A 2以下哪位数学家最终彻底反驳了贝克莱的责难?()

A、柯西B、魏尔斯特拉斯C、傅里叶D、希尔伯特 正确答案: B

3贝克莱主教对牛顿微积分理论的责难,是集中在对公式中()的争论上。

A、gB、tC、ΔSD、Δt 正确答案: D

4柯西曾经证明了,被积函数不连续,其定积分也可能存在。()

正确答案:×

5第二次数学危机的实质是极限的概念不清楚,极限的理论基础不牢固。()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十九)

1建立数学分析基础的逻辑顺序应该是()。

A、实数理论→微积分→极限理论B、实数理论→极限理论→微积分C、极限理论→实数理论→微积分D、极限理论→微积分→实数理论 正确答案: B

2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谁引发的?()

A、傅里叶B、庞加莱C、弗雷格D、罗素 正确答案: D

3谁建立了严格的实数理论?()

A、魏尔斯特拉斯B、柯西C、黎曼D、布莱尼兹 正确答案: A

4罗素悖论关注的是 ε-δ语言。()

正确答案:×

5在彻底消除贝克莱责难时进行的数学证明,其结论虽然与牛顿本来的结论一样,但推理过程完全不同。()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

1某村的一个理发师宣称,他给而且只给村里自己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问理发师是否给自己刮脸?这一悖论是对()的通俗化表达。

A、费米悖论B、阿莱悖论C、罗素悖论D、诺斯悖论 正确答案: C 2下列哪个故事与”物不知数“的题目类似?()

A、牟合方盖B、丁谓施工C、韩信点兵D、田忌赛马 正确答案: C

3《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的题目,给出的条件仅仅是除法中的()。

A、被除数B、除数C、商D、余数 正确答案: D

4第三次数学危机,已在由朴素集合论到公理集合论的发展过程中,完满解决了。()

正确答案:×

5一个待定义的概念,用了包含该概念在内的一些概念来定义而造成恶性循环,这就是“自我指谓”。()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一)

1《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每个解之间相差()。

A、23.0B、82.0C、105.0D、154

正确答案: C 2《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的问题,有()个解。

A、5.0B、17.0C、53.0D、无数 正确答案: D

3要彻底解决“物不知数”的问题,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单因子构件凑成法B、筛法C、公倍数法D、公约数法

正确答案: A 4《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的问题,最小的正整数解是128。

正确答案:×

5孙子—华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改变余数。()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二)

1“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的歌诀是与什么问题有关?()

A、以碗知僧B、百钱问题C、物不知数D、两鼠穿垣 正确答案: C

2“中国剩余定理”即()的方法。

A、大衍求一术B、辗转相除法C、四元术D、更相减损术 正确答案: A

3《算法统综》的作者是()。

A、秦九韶B、李冶C、刘徽D、程大位 正确答案: D

4“物不知数”的问题,在欧洲直到19世纪才被数学家们得到结论。()

正确答案:×

51970年,苏联数学家马季亚谢维奇用中国的”四元术“解决了希尔伯特提出的一个难题。()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三)1用运动的观点来看对称,平面图形的对称的本质可以用()来描述。

A、变中有不变B、反射C、折射D、不变应万变 正确答案: A

2由于碳富勒烯的意外发现,三位带头人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A、1995.0B、1996.0C、1997.0D、1998.0

正确答案: B

3反射、旋转和平移,它们的共性是保持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

正确答案:√

4描述平面图形对称性的强弱的一种量化的方法,是把所有使某平面图形k不变的“保距变换”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集合,称其为k的对称集,用来描述K的对称性。()

正确答案:√

5碳富勒烯它在量度尺寸上表现异常高的化学活性、催化活性、奇特的不导电性,所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四)

1下列是对称的数学公式的是()。

A、欧拉函数B、薛定谔方程式C、拉格朗日中值定理D、海伦公式 正确答案: D

2图形对称性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B、圆形,正六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C、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三角形,D、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确答案: B

3正六边形从旋转的角度看有()个元素在对称集里。

A、4.0B、5.0C、6.0D、7

正确答案: C

4对任意一个三角形,在对称轴和旋转的角度看,至少共有2个元素在对称集中。()

正确答案:×

5从对称的角度看,足球比赛中的淘汰赛制强于循环赛制的对称性。()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五)

1可逆映射既是漫射又是()

A、单射B、散射C、折射D、反射 正确答案: A

2子集N的对称集合S(N)中的运算遵循:封闭律、结合律,()及逆元律。

A、交换律B、分配律C、幺元律D、玄元律 正确答案: C

3子集N的对称集合S(N),不是一个普通的集合,而是一个具有()的集合。

A、玄数结构B、常数结构C、有理数结构D、代数结构 正确答案: D

4“群”的定义是指,设G是一个带有运算的非空集合,并且满足封闭律与逆元律,则称G是一个群。()

正确答案:× 5 5变中有不变是任何一个事物对称性的本质。()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六)1类比是一种()推理。

A、逻辑B、合情C、归纳D、假言 正确答案: B

2用群的理论研究晶体分类,发现有()种。

A、130.0B、190.0C、230.0D、256.0

正确答案: C

3《孙子算经》中“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a,五五数之剩b,七七数之剩c,问物几何?”这一问题,可以用类比法解决。()

正确答案:√

4微分几何是研究一般的曲面的,不能用到研究齿轮这样具体的曲面上来。()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七)

15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为()个部分。A、20.0B、23.0C、26.0D、29.0

正确答案: C

210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为几部分,这在数学中是关于()的问题。

A、差值B、集合C、空间D、分割 正确答案: D

39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为()个部分。

A、29.0B、37.0C、46.0D、56.0

正确答案: C 4单因子构件凑成法进一步被华罗庚以及他的一些学生发展,成为()。

A、“孙子—华原则”B、“华罗庚原则”C、“罗庚原则”D、“孙子原则”

正确答案: A

59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为()部分。

A、42.0B、64.0C、93.0D、130.0

正确答案: D

数学文化(二十八)

1形式的公理化方法在逻辑上的要求,是满足相容性,()和完全性。

A、一致性B、成套性C、独立性D、安全性 正确答案: C

2古希腊数学家()所著《几何原本》是公理化思想的萌芽。

A、埃拉托斯特尼B、欧几里得C、毕达哥拉斯D、阿基米德 正确答案: B

31899年数学家()根据《几何原本》的理论经行修改,出版了《几何基础》。

A、希尔伯特B、莱布尼茨C、马克劳林D、达朗贝尔 正确答案: A 4不允许从公理系统里推出矛盾的命题来,这体现出公理系统的独立性。()

正确答案:×

5从一批公理、定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些列结论(称为命题、定理或推论)的方法,称为公理化方法。()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二十九)

1哥德尔来自哪个国家?()

A、法国B、德国C、奥地利D、瑞士 正确答案: C 2哥德尔发表在《数学物理期刊》上的论文,提出了()。

A、公理系统不具有独立性B、公理系统不具有相容性C、公理化方法的局限性D、公理化方法的优势 正确答案: C

3无论是“说谎者悖论”,还是哥德尔的模仿,问题的核心都指向了()。

A、自相矛盾B、自相抵消C、自我指谓D、不合情推理 正确答案: C 4在数学中,只要证明的过程是正确的,结论就不会被推翻;科学证明也是如此。()

正确答案:×

5哥德尔定理,证明了公理化体系对逻辑的三个基本要求存在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三十)

1美国数学家()于1980年出版了著作《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A、诺伯特·维纳B、约翰·福布斯·纳什C、F·克莱因D、M·克莱因 正确答案: D

2“算术相容性” 在希尔伯特的“元数学”体系中,是一个不可判定命题,但是1936年数学家()证明了它。

A、鲁道夫B、根岑C、胡尔维茨D、马克劳林 正确答案: B 3实数的“势”称为()。

A、自然统势B、循环统势C、连续统势D、自然统势 正确答案: C

4任何一个无穷集合里面都含有自然数集合。()

正确答案:√

5数学上要求的带着引号的“确定性”,这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定见或者说是成见。()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三十一)

1“哲学”这个词的希腊原词指的是()。

A、可学到的知识B、探索未知C、智力爱好D、思辨探讨 正确答案: C

2如果运用“万物皆数”的理论,那么绷得一样紧的两根弦,若其长度比为(),最有可能发出谐音。

A、1:1.5B、1:2C、10:11D、10:30

正确答案: B

3在数学证明的发展中,是谁提出了证明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A、欧几里得B、阿基米德C、泰勒斯D、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D

4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世界的法则”,这句话中的“数”是指自然数。()

正确答案:×

5数学形式化对计算机的产生有决定性意义。()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三十二)

1第一次数学危机,实际是发现了()的存在。

A、有理数B、无理数C、素数D、无限不循环小数 正确答案: B

2第一次数学危机的真正解决,是发生在()。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正确答案: D

3欧多克索斯与阿契塔关于“两个量的比”的证明,部分解决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问题。A、自然数的存在B、整数比C、可公度D、无理数 正确答案: C

4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危机的处理办法是邀请众多数学家进行研讨。()

正确答案:×

5目前“有理数”的叫法,其正确翻译应该为“比数”。()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三十三)

1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解决,在于()。

A、证明无理数系的稠密性B、证明实数系的稠密性C、数系定义D、数系扩张 正确答案: D 2反证法的依据是逻辑里的()。

A、充足理由律B、同一律C、排中律D、矛盾律 正确答案: C

3有理数系具有稠密性,却不具有()。

A、区间性B、连续性C、无限性D、对称性 正确答案: B

4√2是无理数,这一命题无法用算术基本定理进行反证法证明。()

正确答案:×

5勾股定理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之一,曾被天文学家运用,希望与外星人取得联系。()

正确答案:√

数学文化(三十四)

1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议的图标,与()有关。

A、费马猜想B、勾股定理C、哥德巴赫猜想D、算术基本定理 正确答案: B

2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曾失传,又在谁那里恢复的?()

A、波斯人B、埃及人C、印度人D、阿拉伯人 正确答案: D

3希尔伯特曾称赞()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A、霍奇猜想B、庞加莱猜想C、费马猜想D、哥德巴赫猜想 正确答案: C 4“国际数学家大会”,每三年会举办一次。()

正确答案:×

5关于“整勾股数”,曾被记载在古印度的“记事泥板”上。()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篇5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20)

姓名:邱振东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在东汉军阀混战中,最早起家的是()。(1.0分)1.0 分 A、刘备 B、袁绍 C、董卓 D、曹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疆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北边到达现在的长城沿线 B、南边到交趾

C、西边到达河西走廊 D、东边到达今天的安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大约在公元前()左右,人类从单纯获取天然产物转变为开始种植农业。(1.0 分

A、五千年 B、八千年 C、一万年

D、一万五千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距今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是()社会时期。(1.0分)1.0 分

A、父系氏族 B、母系氏族 C、奴隶 D、封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在历史学中,辞章是指(),义理是指()。(1.0分)1.0 分

A、对原来面貌的追求,表达的形式

1.0分)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B、对原来面貌的追求,阐发的理论 C、表达的形式,阐发的理论

D、对原来面貌的追求,情感色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1.0分)1.0 分 A、惠施 B、庄子 C、韩非子 D、公孙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中国官方修史的传统始于()。(1.0分)1.0 分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鲜卑族的族源属于()部落。(1.0分)1.0 分 A、西胡 B、北胡 C、南胡 D、东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人类的发源地是在()。(1.0分)1.0 分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中亚高原适宜农业生产

B、中国的地势从东到西,呈阶梯状下降 C、古代文明的发源与水流有很大关系 D、中东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身在“五世三公一帝王”家族,且被封邺侯的是()。(1.0分)1.0 分 A、董卓 B、袁绍 C、司马懿 D、曹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为了()。(1.0分)1.0 分

A、发展经济 B、沟通文化 C、攻击匈奴 D、攻击鲜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3 中原地区分布着西魏和东魏两个政权,其中西魏统治阶级的代表是()。(1.0 分

A、宇文赟 B、宇文邕 C、宇文护 D、宇文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两晋、南朝时的土断,指以()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1.0分)1.0 分

A、出生地 B、现居地 C、籍贯

D、以上均不对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 秦国第二任皇帝是()。(1.0分)1.0 分 A、子婴 B、胡亥 C、扶苏 D、蒙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6

1.0分)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一体化 B、百家争鸣 C、东西分途 D、南北分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7 战国时代的西部地区主要是()。(1.0分)1.0 分

A、羌系民族 B、胡系民族 C、蜀人 D、越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8 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来自草根民间,称为汉高祖。(1.0分)1.0 分 A、刘邦 B、刘盈 C、刘恒 D、刘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 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 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 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0 战国在春秋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升华,这体现在()方面。(1.0分)1.0 分

A、政治领导体制 B、经济制度改革 C、民族融合

D、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1 鲜卑一族最早来源于()。(1.0分)1.0 分 A、华北 B、东北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C、华南 D、东南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2 下列成书规模最大的著作是()。(1.0分)1.0 分

A、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B、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 C、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D、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3 关于商朝,描述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夏朝晚期的历史,包括夏桀的残暴,都可能是商人带有宣传性的介绍 B、商人是趁着夏朝内部矛盾激烈时,外来进攻取而代之 C、夏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遇到了自然灾害 D、商朝对夏朝的进攻主要是为了自身发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4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体系确立是在()年。(1.0分)1.0 分 A、1798 B、1856 C、1898 D、190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5 秦始皇去世时,国家面临的最强大政治对手是()。(1.0分)1.0 分

A、鲜卑势力 B、突厥势力

C、女真势力 D、匈奴势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6 公元479年,延续了23年代齐国政权建立,其建立者是()。(1.0分)1.0 分 A、刘裕 B、萧道成 C、陈霸先 D、萧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西魏所控制的地区不包括()。(1.0分)1.0 分 A、陕西 B、甘肃 C、黄河以东 D、内蒙古西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8 后稷是()之子,后来受封在陕西一带。(1.0分)1.0 分 A、姜原 B、简狄 C、颛顼 D、黄帝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9 秦始皇时期将全国文字统一为()。(1.0分)1.0 分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0 南朝的陈与其他宋齐梁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统治者出身于()。(1.0分)1.0 分

A、高等世族 B、低等世族 C、寒族

D、官宦世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1 下列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是()。(1.0分)1.0 分

A、湖北长阳人 B、广东马坝人 C、陕西蓝田人 D、山西丁村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2 对于帮其即位的地主豪强势力,()提出“生活上优厚待遇,政治上尽量少参与。”(1.0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分)1.0 分 A、刘彻 B、刘秀 C、刘备 D、刘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3 按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下列汉字类型排列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D、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4 《推恩令》的()的建议。(1.0分)1.0 分

A、主父偃 B、董仲舒 C、东方朔 D、卫子夫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5 战国时期主张勤俭的思想家是()。(1.0分)1.0 分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6 东魏政权共延续了()年。(1.0分)1.0 分 A、17 B、27 C、37 D、47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7 下列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1.0 分

A、太谷学派 B、稷下学派

1.0分)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C、阳明学派 D、乾嘉学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8 在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这里很多远古生物属于热带,原因是()。(1.0分)1.0 分

A、物种变化 B、气候变化 C、板块变化

D、人类活动区域变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9 秦朝末年,起义军攻入咸阳后,命令火烧阿房宫的人物是()。(1.0分)1.0 分 A、项梁 B、项羽 C、刘邦 D、范增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0 东晋建都的地点位于今天的()。(1.0分)1.0 分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安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1 下列不属于黄河中上游的文化是()。(1.0分)1.0 分

A、马家窑文化 B、裴李岗文化

C、哨棚嘴文化 D、齐家文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2 以宗族血缘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称为()。(1.0 分

A、郡县制 B、禅让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分)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王明珂 B、拉铁摩尔 C、黄仁宇 D、翦伯赞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4 下列对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分封制导致地方诸侯做大

B、分封的诸侯王的力量逐渐强大形成了对天子权威的挑战 C、春秋时期遵循了过去王朝发展的轨迹 D、分封体制中蕴含了权力构造的变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5 著名的()表明汉朝没有力量征服匈奴,所以汉朝采取和亲等措施换取边界的安定。(分)1.0 分

A、赤壁之战 B、楚汉之争 C、围魏救赵 D、白登之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学者王永兴为我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的作者是王明珂

C、《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的作者是李开元 D、杨联陞是一位华裔学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龙山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B、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C、仰韶文化里的城子崖,有着清晰的城堡遗迹 D、龙山文化时期制陶的温度还不能达到一千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8 西汉时期的晁错和贾谊建议皇帝进行()。(1.0分)1.0 分

1.0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A、发展农业 B、发展商业 C、削藩

D、发展商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9 东晋是由()建立的。(1.0分)1.0 分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绍 D、司马衷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0 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一个新的途径是()。(1.0分)1.0 分

A、任子制 B、郡首举孝廉 C、建立太学 D、赀选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非常清晰的划分。()(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 就遵从原典精神而言,古文经学比今文经学走得更远一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魏晋南北朝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 山顶洞人的产生距离今天约一万年左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 据记载,西汉王朝大概持续了250年。()(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 北魏时期,在鲜卑人的北部,有着柔然人,最终被北魏的强大政权瓦解。()(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8 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到了南朝时期,士族由于自我封闭导致逐步没落。()(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 现代客家人的居住聚集点在东北一带。()(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0 到汉武帝时期,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 中国古代早期的专制,是指君王权力无限扩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采取告缗政策,鼓励告发,规定以所没收违令商人财资的一半,奖给告发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 在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阶段,新石器占据的时间最长久。()(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 鲜卑族人原本是农耕民族,所以具备汉化的条件。()(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经济是以旱作为主。()(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 刘邦是一位富有智慧,且情商很高的皇帝。()(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印度的文明传承也曾有过隔断。()(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 目前《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是顾颉刚牵头组织校勘的版本。()(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 周朝统治的时间大约持续了约360年。()(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 相比欧洲,中国古代社会平民与贵族的转换是比较频繁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指由于受到认识的限制,我们是无法认识历史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 中国现代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提出“魏晋南北朝时代是‘贵族’时代”的观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具有清浊之别,“浊”是指地位低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 伏羲氏时期很可能属于母系氏族社会。()(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 春秋时期的**主要是来自于诸侯争霸。()(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有雇佣关系存在,但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 汉武帝时期,货币的质量低劣、造假币等影响经济发展与国库财政,所以汉武帝采取了统一货币的措施。()(1.0分)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 土地制度的性质并不能直接决定王朝国家发展的性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 刘邦之后,进入到了吕后统辖的时代。()(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格区分嫡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 《唐律疏议》是唐朝关于职官制度的规定。()(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 学术研究发现,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其关键是体质的差别。()(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出现的是各民族割据的现象,但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统化的倾向。()(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 中国历史上干涉朝政的势力有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最早的宦官出现在秦朝。()(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 汉朝在北部地区修筑长城时,控制了河西走廊,并修筑了张掖、武威、酒泉和敦煌四个郡。()(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 夏朝的老百姓主要以游牧为生。()(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垓下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颧骨较高、眉骨较高、眼睛比较深陷、鼻子宽大,是北京猿人的的特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 东汉末年宦官的势力是被士大夫所掌控的舆论力量最终击败。()(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 楔形文字是目前为止我们已知的中国最早文字。()(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 元谋人的得名与其被发现的地点有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 中国有明确文献记载的历史大概就是4500年左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 春秋时期的民族划分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标准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 东晋王朝的侨州、侨郡、侨县问题反映的是大族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皇权。()(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而停滞不前。()(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 西汉末年,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再一次激化,出现了王莽改制的现象。()(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 魏晋时期的五胡指的匈奴、客家、羯、氐、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 《史记》的文笔在“二十四”中显得特别,因其叙述带有个人情感。()(1.0分)1.0 分

中国古代史章节练习答案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 《拓跋史探》的作者是唐长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0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庄园经济。()(1.0分)1.0 分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篇6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A、三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正确答案: C

2以下哪项不属于上层建筑?()A、政府部门 B、生产关系 C、法律制度

D、意识形态和思维 正确答案: B

3最早创办私学普及教育,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的是()。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孔子

正确答案: D

4在1949年,中国的文盲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是()。A、90% B、80% C、70% D、60% 正确答案: B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以下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六次全体会议 C、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正确答案: B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大产”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政治口号?()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国内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B 7髡刑指的是()。A、剪头发 B、脸上刺字 C、割膝盖骨 D、剜眼

正确答案: A

8以下不属于四书的是()。A、《论语》 B、《中庸》 C、《尚书》 D、《孟子》 正确答案: C 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国文学中的男主角都是多是勇武刚强的 B、金庸小说中侠客具有才子化的倾向 C、西方文学中具有“英雄美人”的传统

D、中国古代小说中有着普遍的“才子佳人”模式 正确答案: A 10古代“刘郎”、“红雨”可以指代()。A、柳树 B、杏 C、桃 D、荔枝

正确答案: C

11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这一定义的人是()。A、斯宾塞

B、列维.斯特劳斯 C、泰勒 D、莫斯

正确答案: C

12中国的航海日设立于()。A、2002年7月11日 B、2003年7月11日 C、2004年7月11日 D、2005年7月11日 正确答案: D

13《中国科技发展史》的作者是哪位英国汉学家?()A、顾彬 B、宇文索安 C、李约瑟 D、李陀

正确答案: C

1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习近平B、江泽民 C、邓小平D、胡锦涛 正确答案: D

15培根认为读什么能够使人庄重?()A、历史 B、伦理 C、逻辑 D、诗歌

正确答案: B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联于1991年正式解体

B、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早启动资金大多来自于海外华人投资 C、印度的海外群体人员比中国少

D、中国第一条汽车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 正确答案: D

17以下属于2002年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A、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B、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C、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18玉的“五德说”出自()。A、《水池篇》 B、《说文解字》 C、《礼记》 D、《周礼》 正确答案: B

19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教育现状?()A、中小学生负担过重 B、高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C、技术学院招收学生逐年递减 D、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正确答案: C

20《新工具》的作者是()。A、笛卡尔 B、维柯 C、培根

D、斯宾诺莎 正确答案: C

2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董仲舒之前,儒家思想的传统是不研究怪力乱神之事 B、鉴真和尚是为了弘扬佛法而到日本的 C、老子的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22“礼,王之大经也”出自于哪部著作?()A、《礼记》 B、《尚书》 C、《论语》 D、《左传》 正确答案: D

23以下是目前我国主要国内问题的是()。A、贫富差距 B、城乡差距 C、地区差距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24孙志刚事件促进了以下哪项法律法规的废止?()A、《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B、《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D、《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正确答案: D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一学派的处事原则?()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正确答案: D

2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A、朱熹 B、张居正 C、董仲舒 D、荀子

正确答案: C

27“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一句出自()。A、《论语》 B、《中庸》 C、《礼记》 D、《大学》 正确答案: C

28以下诗句中,很好地体现了“学仕关系”的一句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正确答案: B

29以下不属于孔子主张的是()。A、为政以德 B、礼治 C、人性本恶 D、有教无类 正确答案: C

30《资治通鉴》一书的根本目的是()。A、总结军事经验 B、梳理民族关系

C、以史为鉴,帮助统治 D、批判历代君王 正确答案: C

3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哪一年举行的?()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 正确答案: C

32新闻工作的先天弱点是()。A、从业人员的收入低,地位低 B、对事实需要进行歪曲和粉饰 C、竞争激烈导致三俗内容多

D、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对社会事物的调查、认识、判断和选择 正确答案: D

1978年著名的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初发表在哪份报纸上? A、人民日报 B、参考消息 C、光明日报 D、新华日报 正确答案: C

34古典西方文明属于()。A、农业文明 B、游牧文明 C、海洋文明 D、工业文明 正确答案: C

35“天下为公”是由谁最早提出的?()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A

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指的是物质生产方式以及产品的总和 B、礼俗、民俗等属于行为文化层 C、价值观是人的精神内核之一 D、文化是自然形成的,它不依赖于历史和环境 正确答案: D 37在中国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A、墨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正确答案: D

38下列国家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是()。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 C 39“章台柳”的典故出自哪位诗人?()A、韩翃 B、元稹 C、白居易 D、苏轼

正确答案: A

40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A、教育改革 B、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 D、言论自由 正确答案: C

4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形容的是以下哪个职业?()A、新闻工作者 B、律师 C、教师 D、政治家 正确答案: A

42中国1949年人口约为()。A、一亿 B、两亿 C、三亿 D、四亿

正确答案: D

43“既来之,则安之”出自()。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礼记》 正确答案: B

44《左传》中“三立”标准不包括()。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名

正确答案: D

45“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出自以下哪首诗?()A、《神农诗》 B、《游仙诗》 C、《神人诗》 D、《神童诗》 正确答案: D

46汉武帝时期确立的官吏选拔制度是()。A、钦点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 正确答案: D

47以下文学作品中,不属于悲剧作品的是()。A、《赵氏孤儿》 B、《窦娥冤》 C、《梁山伯与祝英台》 D、《钦差大臣》 正确答案: D

48推行简体字的目的不包括()。A、提高识字率

B、促使国民掌握基础文化知识 C、减少文盲数量 D、使字形美观大方 正确答案: D

49儒学的神学化是从()开始的。A、孟子 B、董仲舒 C、荀子 D、程颐

正确答案: B

50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A、高等院校教育 B、学前教育 C、义务教育

D、中等实用型人才教育 正确答案: D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阴阳观念是强调了两种事物之间的对立性。()正确答案:×

2现代的“礼”的意思和古代的“礼”概念是一样的。()正确答案:×

3东汉的王符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其他行业都可以忽略。()正确答案:×

4在科举制之前曾存在着察举制等选用人才方式。()正确答案:√

5《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竞争对越南战争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确答案:×

6《俄狄浦斯王》属于古罗马悲剧。()正确答案:×

7管子的《水池篇》,提出了玉的“五德说”。()正确答案:×

8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正确答案:√

9新闻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全面的判断,离不开其平时对于社会现状的了解和知识积累。()正确答案:√

10“和谐社会”理念是在2008年提出的。()正确答案:×

11中国古代只有儒家一家提倡“和”的观念 正确答案:×

12从社会影响而言,新闻最根本的属性是每日都在影响社会的工作。()正确答案:√

13《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正确答案:√

14亚洲四小龙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上海。()正确答案:×

1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中庸》。()正确答案:×

16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内向型的。()正确答案:√

17和谐是小康的子概念,小康社会是对社会整体状况的描述。()正确答案:√

18经济越发达,幸福的指数越高。()正确答案:×

19“天人感应”论的提出者是老子,他认为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变化。()正确答案:×

20我国现在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远远多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正确答案:×

21重土重农思想可以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因此在古代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正确答案:√

22培根认为,我们应当为了辩驳,为了言谈与议论而读书。()正确答案:× 23小康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时,最主要的指标是经济指标。()正确答案:√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很大程度是中国家族式制度造成的。()正确答案:√

25中国古代思想流派虽然众多,但是共同点是它们都将纲常和伦理。()正确答案:√

26单边主义的实质是主张文明的单一化和同质化。()正确答案:√

27《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正确答案:×

28在中国识字在5000以下的即被认为是文盲。()正确答案:×

29唐代科举制中进士的考取比明经更为容易。()正确答案:×

30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很多著名的观点,都渗透着和谐的概念。()正确答案:√

31“李约瑟难题”是有关中国文学的反思。()正确答案:×

32“阴阳”指的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事物。()正确答案:×

33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对国际社会“单边主义”的反抗,是提倡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正确答案:√

34知识化就是学历化。()正确答案:×

35小农经济社会下最适宜的生存方式是群体性的聚居与劳作。()正确答案:√

36华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也得到了民众与社会的尊重。()正确答案:×

37“九儒十丐”是古代轻视知识的一种体现。正确答案:√

38宗教信仰属于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正确答案:√

39一般而言,所有的制度和思想形态都可以从物质基础上来解释。()正确答案:√

40乐观积极是“天人合一”观念的精神产物。()正确答案:√

41从国家的角度讲,中国的普及教育呈现着重高等教育而轻实用型技术人才教育的倾向。()正确答案:√

42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俄罗斯的“休克疗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确答案:×

43“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比“小康社会”晚。()正确答案:×

44中国古代的七科谪戍之法中,农民排在第一科的位置。()正确答案:× 45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正确答案:√

46古代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具有相通之处。正确答案:√

47阴阳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观点之一。()正确答案:√

48三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已提出解剖学的概念。()正确答案:×

49新闻业的早期雏形出现在巴黎。()正确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尔雅课 篇7

然而, 不少高校将此课程作为任选课或讲座课, 忽视本课程的育人作用。由于国家目前无统一教学大纲和学时规定, 各校在执行中差异较大, 造成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一些高校开设或不开设;或全校任选或专业指选;或考试或考查;或高年级开或低年级开;或大班开讲座小班讲专题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未受到应有重视, 其教学实践缺乏必要定位, 教学体系尚未定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以文化历时性为主线的“中国文化史“的教学。它涉及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 难度大, 覆盖面广。目前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还停留在老师“满堂灌”、“一言堂”, 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层面上, 忽视实践环节和师生互动环节, 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文意在探索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

第一, 建立模块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 平面的知识传授模式建立一个新型的、立体的综合培养模式。“中国文化概论”的内容体系要由三大块组成:一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二是中国文化的产生机制, 三是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新型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层次,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教学方式。

其一, 基础性教学—基础层—以知识优化为主。讲授内容为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它以乡土化为立足, 以民族化为支柱, 以现代化为价值取向。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辅以专题讲座;

其二, 互动式教学—中介层—以思维训练为主, 讲授中国文化的发生机制。一切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东亚大河平原的农耕经济和宗法制度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 它要选择现代文化, 文化形态的差异源于农业经济。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中既有地理环境亦有时代发展的差异。教学方式以讨论式教学为主, 设置开放式题目, 师生互动, 在知识优化的同时, 训练思维;

其三, 主体式教学—提高层—以能力培养为主。讲授内容为中国文化整体特征。纵观历史长河, 横看五洲四海, 方能找准历史坐标, 审视整体, 避免片面性, 方能通过全方位比较, 鉴其特征, 掌握规律性。中国文化的整体基调是积极入世, 追求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的协调和谐。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为主辅之以专题讨论, 培养学生能力。

第二, 构成网式教学模式。在现行理论课的基础上,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专题讲座与讨论课, 使三者构成一种网状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基点, 以实践教学为补充, 组织学生成立课外, 确定专门课题, 进行学术研究活动, 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专题研究, 有的学生找到“天下为公, 匹夫有责”“天下为公”和振兴中华的精神相融合。“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路漫漫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市场经济竞争自强的意识相合, 诸如此类之例甚多。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优化, 灵魂受到洗礼。

第三, 提高教学“速率”。增设专题讲座, 将过去面面俱到, 平均用力转化为关键处点拨、梳理。实行网状教学模式, 避免了简单知识的不必要重复, 增加知识信息的有效性。

第四, 完善教学手段。目前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中国文化概论”信息量大, 许多知识学生陌生, 教师需要大量板书, 耗费相当多的课堂时间, 要提高教学“速率”, 就必须借助多媒体, 做到图文并茂, 既减少板书, 又提高效率。

第五, 培养学生素质。在基础性教学中, 重点讲授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以培养学生审美直觉能力与分析能力, 将基础知识交给学生自学, 而对中国文化发生、发展, 嬗变的关键点列为若干专题, 以点带面, 以培养学生宏观概括能力。另外在互动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中,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完善和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建立模块教学体系, 构成网状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手段, 使“中国文化概论”教学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中华.中西方传统文化对财务管理影响的比较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 (4) .

[2]李慎, 刘东.谈文化对语言的影响[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3) .

[3]晏宗杰.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 2006 (5) .

上一篇:我就想做个任性的姑娘下一篇:高三毕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