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2024-05-26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共9篇)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1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一、“六环节”指课堂“导”和“学”的六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知识链接;

2、第二步:目标导学;

3、第三步:学生自学;

4、第四步:组内合作;

5、第五步:班级展示;

6、第六步:达标测评。

二、“六环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详解

(一)第一步: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指为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做好铺垫,而采取的复习旧知或情景创设。目的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新知。

(二)第二步:目标导学。因为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刚刚起步,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我们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学什么(内容)?怎样学(方法)?多长时间解决什么问题(促进高效)?

(三)第三步: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指学生个体学习。以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基础类题,要求人人过关;拓展、主观类题,要求人人思考。

2、对教师的要求:在学生自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但尽可能通过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自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四)第四步:组内合作学习。此环节分两个步骤,首先是“对学”,然后是“组内展示”。“对学”指同桌帮扶;“组内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

1、对学生的要求:(1)先“对学”。力求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后“组内展示”。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人探究。对学、组内展示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

基本上同自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五)第五步:班内展示。

1、对学生的要求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1)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2)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3)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4)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人,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3)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4)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预设外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机智,并依靠学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之,要使生成尽可能不脱离目标,不偏离主题。

(六)第六步:达标测评。当堂达标测评的要求:

1、针对性强。所有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范围内,效果得以检测,还能使学习缺漏得以弥补,课外训练有的放矢。

2、精选题目。坚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确保所选习题具有代表生、层次性、针对性。

3、作业量适当,难易度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苟简,分巩固题、变式题、延伸题3种。巩固题的难度和形式与例题相当,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变式题是对例题进行加条件、减条件、换条件等方式的变化和加工,让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延伸题是对例题的拓展和加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新条件、新情景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快节奏,老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5、全批全改,人人过关,防止错误积累。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方法在“再实践”中得以运用,内化为操作能力,并上升为“再认识”。

三、有关说明

(1)正确认识“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借鉴“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三三六”、“五步三查”、“二会三段六环节”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这是基于高效课堂一般模式下为了方便陈述,按照一课时的内容来介绍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六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2)各环节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难易度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不可能去统一确定,只能作一般性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导人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自学-10分钟;组内合作学习——8分钟;展示(指小组代表展示、对学案上具有探讨性问题的学生回答及教师的追问、点拨和提升)——1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0分钟。具体情况视课堂实际作相应调整,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重在指导学法。

(3)要重视自学、展示、反馈

自学、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4)高效课堂教学的“去模式”问题

我校的课改将经历“临帖——入帖——破帖”的阶段。我们想通过“临帖”规范和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推行初期学校将强行推进,希望大家不要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则我们的课改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直至不伦不类或“胎死腹中”。“走入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模式”、“生成模式”,直至最终形成本土化、多元化的教学特色或者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2

为了提高“六环节”教学法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有效教学, 我们又推出了“一案”来辅助“六环节”教学, 形成了“一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以《幼时记趣》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为例来谈谈“一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与运用。

●设定三维立体的学习目标, 确立教学重难点

《幼时记趣》是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的一篇文言文。其所在单元专题是“金色年华”, 共有四篇描绘童年乐趣的文章, 而《幼时记趣》写的也是童年趣事, 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本课实际, 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断句;

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能力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物外之趣”;

3.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三、情感目标

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 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 观察生活, 体会作者想象奇特的童真童趣。

有效教学不能漫无目的, 只有设立好重难点并围绕其展开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难点设定为: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 观察生活, 体会作者想象奇特的童真童趣。

●利用教学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并突破重难点

学案起着预习提纲的作用, 我把学生需要掌握的作者介绍和关键字词等基础知识, 还有围绕课文预设的问题以问题序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这些问题, 能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我预设教学重点的突破也是通过前4个问题来实现的:

问题1:走进作者和课文。

沈复, 生于1763年, 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 (今江苏苏州市) 人。清代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浮生六记》。“记趣”的意思是记叙童年趣事。

问题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藐项为之强怡然唳凹凸沟壑土砾蛤蟆

问题3: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例: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 眼力。察, 看清。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问题4:从文中找出所有含有下列字的句子并翻译。

强、邱、观、察、然、神、方、之、以、或、其、盖。

翻译句子: (1) 群鹤舞空; (2) 徐喷以烟; (3) 作青云白鹤观; (4)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 以丛草为林; (6) 二虫尽为所吞。

而对教学难点则是通过问题5至问题9来突破:

问题5: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你概括一下。你认为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个事例?它好在哪里?

问题6: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问题7:课题中的“趣”指的是什么?在文中作者认为自己能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8:为什么童年的“我”会觉得很普通, 比起人来很微不足道的草木昆虫是仙鹤、山林野兽和庞然大物呢?你的童年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请谈一谈。

问题9:作者把癞蛤蟆“鞭数十, 驱之别院”, 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童心”?

●“六环节”教学流程

为了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 调动学生激情昂扬的情绪, 在背景音乐下,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描绘成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勾勒出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谱写成的一曲完美的乐章。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清代文学家沈复的《幼时记趣》一起来追忆美好童年, 一起来感受那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接下来我运用学校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模板来设计教学流程。

(一) 预习

在预习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听读课文和教学案检测, 听读课文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规范朗读断句。教学案检测的5个问题则是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考核和验收, 了解学生课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做到“以学定教”。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采用学校一贯坚持的小组加分制, 把每个问题设置为3分。

(二) 展示

在展示环节我设置了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朗读比赛的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 选取2、3、4三个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段落进行朗读, 朗读方式自选———可以是个人或几人读也可以是小组一起读。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朗读习惯。翻译比赛的目的则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操作如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翻译成易懂的现代文, 事先不告诉各小组要翻译的段落, 小组准备5分钟后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任务并在班级进行翻译成果展示, 然后教师作点评, 点拨难以理解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三) 互动———生成

互动———生成环节, 通过针对文章内容设置的问题序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各抒己见, 然后汇总答案、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研究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体会作者童年乐趣和童心的过程。在问题8生成答案时我对“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加以讲解, 目的是对拓展环节设计的写作练习做好知识铺垫。

(四) 拓展

如果说在课内习得了知识是把握了基础, 那么拓展便是基础的延伸, 兴趣的再次激发, 能力的更深层次培养。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A.请同学们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联想联系起来。

1.“钢笔”———“袜子”2.“香烟”———“梨子”

3.“火车”———“金矿”4.“书籍”———“电脑”

B.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下面的这句话续写一段话。

八月十五的晚上, 望着圆圆的月亮, 我想:___________。

我设计此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并学会借助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

(五) 达标

课堂教学中, 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 及时矫正;真实反馈, 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焦点, 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 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包括学案中的基础练习与巩固案中的巩固练习) 。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 做到“课课清”“堂堂清”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填空。

1. 沈复, 字 () , () 代作家, 著有《》。

2.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 () , 记叙了 () , () , () 。

二、解释加点字

1.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 私拟作群鹤舞空

4. 蹲其身, 使与台齐。

三、翻译句子

1.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2.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3.作青云白鹤观。

四、课文理解。

找出文中能体现“物外之趣”的句子。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六环节”教学模式具体为:课前预习——筛选问题——合作探究——解疑分享——拓展延伸——课末检测。这一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出师生双向的交流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自主学习探究的乐趣,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

课前预习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生成单》;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并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一两个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

筛选问题 结合问题生成单,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互相解决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筛选出一个本组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呈现到小白板上;教师集中各组情况,简单点评后再次筛选出本节课着重讨论学习的问题。

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们选出的问题,教师出示“学习启示”;然后,学生们再根据“学习启示”在各自学习小组内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并推选出本组的中心发言人准备在班内交流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解疑分享 各小组组长将本小组的交流成果在班内进行汇报,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全班分享并可提出各自的质疑。教师则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重难点知识的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相应的练习。

拓展延伸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学习探究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拓展性质的问题,此时,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解决老师提出的拓展问题。

课末检测 课堂练习检测内容分为两类:一类为基础题,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做;另一类为拓展题,让学生们自主选做。

教学模式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 学校倡导所有教师每一节课后都进行一次反思,以听课者的身份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使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缺点,以此来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从而提高模式教學效率。

同教研组教师评价 我们分为语文、数学两大组各自听课,同学段教师进行评价。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在评价时从执教教师的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基本素养、“六环节”教学模式效果上去分析。通过全体教师评价,教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效率在显著提高。

学生参与评价 学校教师采用问卷或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在此模式的课堂上,“我的收获如何”“对我今后的成长有哪些帮助”“小组学习的效果如何”“我的主动地位发挥的如何”等。同时,要求教师放下“教师”的权威,愿意接受学生对教师使用这一模式教学所作的评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成效与反思

实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扮好了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安排学生自学,并提出自学要求,分发问题生成单,在学生自学时给予引导;二是组织者,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组织训练和反馈,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之中;三是指导者,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课堂上,学生们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做好了三件事:一是自学和讨论,课前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问题生成单上的内容,并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二是参与交流和展示,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是学会合作,小组成员要人人发言、解决问题、交流分享。

实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是实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坚持不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广大青年教师能够大胆使用,积极开拓,不仅在备课中严格运用,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首先,改变了教师不会备课、讲课没有章法的缺陷,真正让他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练习水平提升了,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因此,学校会持之以恒地把“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下去。

二是实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灵活运用。当前的课堂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了模式,并不是要束缚住教师们改革的手脚,我们坚决杜绝对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学校提倡百花齐放和个性张扬,只要反映出的理念是一致的,即把“教”变成“学”,把“课堂”变为“学堂”,教师就可以积极拿来,大胆探索,推广运用。

三是实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以集体备课为支撑。为确保“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学校将充分发挥“备-评-讲-评”教研引领作用,发挥教师集体备课作用,在集体备课中,建议教师们做到“四定四有”。即:定内容,有的放矢有效益;定主题,共同学习有提高;定时间,相互研讨有保障;定形式,同伴互助有收获。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才使“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更放光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学校全体教师愿意和广大教育界同仁携手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课堂模式教学,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4

“六环节”教学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 以学习目标为依据, 充分参与学习过程, 主动探究, 自我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具备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六环节教学法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总结梳理——巩固检测。其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成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激发者和引导者。

二、“六环节”教学法的教育功能与教学价值

“六环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越来越凸显出独特的模式与强大的动力, 对于提高和引领中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容量,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模式。

“六环节”教学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 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欲望。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 以创造性的“教”来诱惑学生创造性的“学”, 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环节”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注重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进师生关系, 不仅有利于情感交流, 而且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为学生潜能的充分营造适当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做学习的主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创造性地丰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再次, 鼓励学生发扬挑战精神,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六环节”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学习成果,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六环节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能力, 提高课堂的生机活力, 对教师的专业法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首先, 教师的教育理念要超前, 教学技能要高标准, 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主体来开展。例如, 教师指导环节中, 要向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内容及具体要求, 同时, 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 体现思维的层次。其次, 小组合作过程中, 教师应提前做好合作的准备, 如: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合作交流内容, 设计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小组的评价方式。第三, 合作学习课堂与传统课堂最明显的差异在于, 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 这对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作为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应变能力。

四、“六环节”教学法的结构和操作程序

(1) 教师指导。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第二环节“学生自学”进行指导:自学的内容、自学具体要求、自学时间、对疑难问题或思考性问题进行标记,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2)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老师的设计或导读提纲, 进行自学, 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巡回观察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标识, 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作好准备。

(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中要有学生之间的讨论, 即兵教兵。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长安排记录好经过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要巡回指导, 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 为展示点拨作好充分准备。

(4) 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让每个小组提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 进行小组间交流展示, 各抒己见;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 对各小组讨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进行点拨总结, 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点拨答题方法思路;再次, 教师讲解需要拓宽、加深的内容, 以及本部分内容在理解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 总结梳理。让学生总结、归纳、梳理学习的内容、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梳理情况进行指导, 总结提炼升华, 画龙点睛, 交给学生理解、掌握、记忆的方法。最后可以将师生总结梳理的内容用幻灯片展示出来。

(6) 巩固检测。针对所学内容, 精选习题, 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理解或记忆。或一分钟记忆比赛, 或知识性、方法性的思考题巩固, 或习题检测。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 对未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 实现“堂堂清”,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五、相互关系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5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六环节”课堂模式解读

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六环节”课堂模式即“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引导——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

暴露问题:在写作前,教师派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在教师不进行任何的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微写作,内容是关于这名同学的,写作角度自选。学生可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随意的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学生所写的内容,并发现学生写作上的出现的问题。这一环节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材,为开展作文教学展现了真实的情景。通过限时写作,能如实的暴露出学生写作上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具有渴望了解自己写作的好与坏的需求,因此,在课堂上的及时指导,学生易于接受,可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诊断:在课堂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室中走动,总结问题的类型,并集中进行指导说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价,相互说出优缺点,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自主发现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同学交流之后,教师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说明,指出问题,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

方法引导:在进行微写作之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写作中的问题,总结规律,对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归类,并针对问题研究一套关于写作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样便使得教学规范、具体,学生掌握了方法,写作也会得心应手。

自我修改:这一过程实际是学生在学会写作的方法之后的一个提升。趁热打铁,刚刚经过同学、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学生内心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进行自我修改,效果最好,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的最快。

达标訓练:在经历了一个微写作之后,学生有了写作的感觉,那么教师换一个相类似的写作题目,学生以前半节课所写为基础,进行真正的写作训练,教师规定好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

应用实践:完成微写作的教学,这并不代表一切,这只是作文的一小部分,在局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篇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完成目标。将课堂上教师教授的写作方法进行记录,课下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实践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力,这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学教学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在考试试卷中,作文占据着半壁江山,作文的分数是整个试卷的一半,这样的分数比重分配让无数的学生和教师感到压力巨大。对于平时作文训练来说,教师的作文批改量比较大,耗时多,教师的负担比较重,最重要的是耗时多但是写作水平提高不明显。学生拿到作文之后,只是关注下分数,有的同学甚至不会理会教师的评语。这样长此以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学生写、教师评的作文教学模式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中,问题颇多,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正经历一场教育改革,亚利桑那大学的古德曼教授夫妇提出了:全语文教学(Whole Language Movement)挑战传统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式理论和实践(Process Theory and Approach)挑战结果式理论和实践(Product Theory and Approach)。全语文这个“全”是“完整”的意思,它强调在一个人全部的学习阶段中,将个人与社会、过程与方法、形式与内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让孩子接受真实的世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能力,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在教育中成为终身受益者。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几乎是为了完成教师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他们不在意写作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写作实践能力,只在乎作文的分数和老师的评价,将作文孤立成为一个简单的书面表达,这样的作文教学失去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失去了语文的人文内涵与人文魅力,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作文完全沦为了一个固化循环的训练模式。因此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质疑,他们认为写作是一项自己心灵对话的过程,自己主宰着世界的体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注入到文字中的一项活动,行文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经历和阅读量的积淀;写作源于自己的生活,它具有真实性;写作又是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探究性。在这样的呼声中,美国开展了语文作文教学改革。

在我国语文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着许多弊端。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是安排作文的题目,进行作文的方向性指导,并要求学生课下完成,第二天教师进行批改。教师成为学生的唯一读者,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评分和评语了解自己所写内容的水平,但是这并不科学,因为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量比较大,教师不能面面俱到的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评判,对于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进行指导,势必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学者开始质疑命题作文,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但是对于命题作文来说,学生对许多作文题目和内容比较陌生,有的甚至从未涉及过,如果提出这样的命题作文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写作难度,学生不知从何而写,有可能会胡编乱造,这样的写作还不如不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题,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激发写作欲望。学生通过多次感兴趣的写作训练便培养了写作的真实感,真实感是写作的生命力,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写作水平也将大大提高。叶圣陶在一封信中说道:“我所谓的作文,皆有所为而发,如作书信,草报告,写总结,乃至因事陈其所见,对敌斥其谬妄,言各有的,辞不徒发。而学生作文是联系,是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异。”那么如何将学生的所见所感运用在写作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命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设计:

教学流程 策略分析

暴露问题

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步入中学时代,有了新的老师,认识了一些新同学。相识是人生的缘分,是彼此交往的开始,选取一个你最难忘的相识瞬间,自拟题目,写200字的微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校园,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经历,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安排写作,将学生心理的感受落实到书面上,可以写新认识的同学、老师,也可以写新的环境。(7分钟)。热身预写帮助学生找到写作问题所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写作情况,既要看到学生写作上的优点,又要发现学生写作上的问题,总结问题类型,找到写作教学的突破点并进行深入探究。

问题诊断

微写作展示

两个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同学,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进行相互点评,让学生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产生想要改正的愿望。(5分钟)

方法引导

【提示】1.要注意选取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瞬间来写,可以通过叙写独特的情景和对话,表现“相识瞬间”的情感反应或心理变化。

2.要注意记叙的回忆视角,把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也可以在“相识瞬间”基础上稍作延伸,补叙一下以后的交往。

【案例】1.我初见她时,她那唯美的一笑,使人心醉,暖在心头。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眨巴眨巴;樱桃般的小嘴好像能说出无数的大道理。

2.课上知识渊博的王老师循循善诱的给我们传授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带我们走进课本,去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结识中外名人,受到美好品德的熏陶;明事理,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

课下,王老师总是被几摞本子挡得严严实实,王老师会将这几大摞本子一个一个的翻阅,精批细改。翻完这摞又改那摞,我看课余时间,王老师最好的朋友就是这源源不断的作业本,课上老师关注的是每位学生,毫不吝啬的为学生播撒着知识的种子,课下老师手捧的仍是每位同学的作业本,看谁进步了,看谁有问题,该如何帮助,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在不断的进步着、成长着,我们的王老师就像春蚕吐丝一样的在奉献着。 教师阅读语文教科书中对教学的提示,并带领学生分析两则案例,并分析关于人物描写的特点,总结其中的规律,借鉴案例中的优点,完善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师寻找的案例篇幅不长,可能是一部分,但是其中一定具有对学生细节描写或许和运用手法上的指导,主题和本单元写作内容一致。

教师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对比。把案例中的优点进行记录,赏析。这一环节是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写作,为学生写作提供基础。(10分钟)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这一步,将对整个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我修改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将自己所写内容进行修改,查找自己的不足。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修饰润色完成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修改得到提高,教师巡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发现学生的改动和进步之处。(6分钟)

达标训练

完成第一步微型写作之后,教师根据刚才留的题目,再设计一个题目,关于人物的记叙文,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写人物的关键之处,进行新一个微写作。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写作方法,也是对写作方法指导的一种落实,只有通过这种“趁热打铁”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10分钟)

应用实践

(下节课或者课下)进行完整作文的写作。经过微型的写作。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这些人或事一定会带给你许多不一样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或事,题目自拟,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 通过两个微写作,学生基本掌握了写作的关键,谋篇布局的思路。这时教师的教学要回归到语文教科书上的要求,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中。教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也为学生的写作明确了方向。这样的训练,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提高。

针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改为:“暴露问题——问题诊断——方法引导——自我修改——达标训练——应用实践”六环节。一方面,改变了教师是唯一的读者这一老化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评价作文的主体,彼此交流自己的作文,在交流中相互学习,这样学生的作文便有了多个读者,在一个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的平等教学情境中,有易于创设轻松有活力的环境,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可以共同成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指导学生进行自改作文,并明确了方向,他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中写道:“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合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两次集中训练,能够使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中学生好奇心极强,对新鲜事物总是怀有这样那样的探索欲望,作文教学环节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学生的乐趣,便于学生掌握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文本、学生、教师紧密的连成一个整体,它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因势利导作用将学生的作文推向一个新高度,使三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经过反复的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增强,又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感,善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朝向积极正确的方面发展,为终身写作创下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

结束语

综上,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快速的适应到学生的学习中,并为学生学习写作带来兴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重在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讨论问题,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文本,反复训练,最终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六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将课标的要求深入其中,目标明确,过程科学,结果高效,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一项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面实施和覆盖,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傅丹灵,曹勇军.写作现实向右写作改革向左[J].语文学习.2015,(2).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2013.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自学自探;合作探讨;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达标测评

一、教学六环节过程

1、自学自探:这一环节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与书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形成阅读——思考——质疑——探索的思想。

2、合作探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提交至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广开思路,在探究中发现新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展示提升:所谓展示提升,是学生将自己在合作探讨中获得的结论以一定的形式呈献给大家。通过展示,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提升。

4、质疑评价: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具有主动性。然而,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现象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取知识。质疑评价则是让学生在合作探讨和展示提升中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哪怕是错的也没关系),对既定的知识敢于说不,真正的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5、总结归纳:总结所学,突出重点。

6、达标测评:是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可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效,注意反馈。

二、教学六环节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上课时应特别重视新课导入的环节。比如在上《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可参考网络向学生展示了“大象鼻子”的实验,在上《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可现场展示了“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应该说,效果是不错的,听着学生发出的由衷的赞叹,看到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就知道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1、自學自探。如:在讲授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课时,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己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请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节约用水。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的方式说说可以向政府提出哪些意见和建议来防治水体污染,以更好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2、合作探讨。在学习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一课时,请学生结合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目的,筛选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内容并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究燃烧应具备的条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思路不清的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明确了问题的本质;个别环节有疑问的同学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也恍然大悟。

3、展示提升。在学习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先请学生结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相关实验仪器组装出一套发生装置,并比较说明哪一套发生装置最优。在展示环节,学生将自己组装的发生装置拿到讲台前展示并阐明其优越性。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通过与自己装置的比较发现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甚至有几位学困生也勇敢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展示,使学生在知识上、思想上、能力上都获得了提升。

4、质疑评价。在讲授《如何鉴别物质》一课时,要鉴别NaOH和Na2CO3,请学生根据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自主设计实验鉴别并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余同学也纷纷给予评价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也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密闭容器和敞口容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实验验证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比起以前的满堂灌,学生学习成效更明显了。

5、总结归纳。大部分教师几乎每堂课结束后都有总结归纳。可以由教师总结,但更好的是由学生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6、达标测评。通过达标测评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应注意将测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评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反思与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应该说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有良好的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的去完善、去发展。首先,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而细致的准备,针对不同的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各个环节都要设计好,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多锻炼自己,多积累经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一定能使六环节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以教会学生的学习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7

感悟 (一) :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构建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自实施以来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和教师无针对性地讲解状态, 形成了在课前、课上、课后对知识专题进行研究的循环过程, 促进记忆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学生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知识结构框架是由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 学生没有亲历知识点建立联系、形成网络的过程, 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缺少自己的思维, 对知识结构的认识靠机械的记忆来获取, 这样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 依然是外在之物, 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而“三案·六环节”让学生走在前头, 带着预先的经验和问题, 以积极的思维状态走进课堂;课上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讨论和研究, 对原有的建构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 构建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力是智力、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产物, 最基本的能力体现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这种模式以掌握双基为重点, 着眼点首先是放在学生都能掌握的基础知识上, 在此基础上, 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训练, 在探索中使学生掌握技巧,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感悟 (二) :搭建了“练、阅、评”有机结合的训练平台

教学过程中, 通过“练、阅、评”发展了学生个性;也通过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既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 也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 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 通过先做、后改、再评使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现代认识学指出, 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并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可见, 对“练、阅、评”的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归纳小结, 应是学生自己的事, 而不是教师的事.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 指导学生评判、总结, 保留正确的、符合要求的, 舍弃多余的或不合要求的, 形成正确的认识.但是, 有一些教师“练、阅、评”不“到位”, 为此,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对“练”的情况进行评价判断, 作出结论, 使学生的主体性到位.评的过程应实行多元评价, 学生可以评同学, 也可以评老师.教师要突出评价重点, 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如果“评”得面面俱到, 必然蜻蜓点水, 无法深入, 评价也就徒有形式, 是低效或无效活动, 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总之, “练、阅、评”要三位一体, “练”要求每名学生都深入到学案中去;“改”要求查出学生存在的症结;“评”要求有针对性、指导性、训练性.

感悟 (三) :克服了学习的机械性、盲目性, 缩小了因智力因素带来的接受能力的差异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后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妙趣横生, 从而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从根本上改善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热情, 创造了和谐、愉快、民主、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为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情境, 它以“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为指导思想, 让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足够的自我探索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并将各科的知识、技能、技巧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三案·六环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目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学生自学的程序, 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机械性、盲目性和被动性, 缩小因智力因素带来的接受能力的差别, 可以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使学生学会观察的要领和方法, 把实际观察经验和技能转化为观察能力, 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 了解思维的方法和规则,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免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不住要点, 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感悟 (四) :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借鉴别人的想法撞击思维火花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彼此间思维产生碰撞, 学生潜在的思维被激活了, 在思维活跃之时撞击出彼此间灵感的火花, 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在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提出问题时, 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 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 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 为每名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使每名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 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8

1“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过程设计程序和目标

“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两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均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探究活动。

1.1 细化学习目标,编写“自学指导方案”

设计“学习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预期学习结果,以及达到预期结果的具体途径。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和自我评价学习的标准;设计恰当的达到目标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而尽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认知习惯等具体情况,同时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易于评价。“自学指导方案”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学情,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导学新知识,问题讨论,拓展延伸,归纳总结,达标测验,反馈矫正七个栏目。

1.2 依据“自学指导方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中将已经编写好的“自学指导方案”事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依据“自学指导方案”阅读教材和自主钻研教材,回答“自学指导方案”中设置的问题。自学探究栏目的设计原则是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而展示,且问题形式最好是填空或简答的形式,难度不要高,让80%以上的学生通过独立自学的方式掌握80%以上的基础知识。问题的覆盖面尽可能的要广,最好覆盖全部要学的基本知识点[1]。学生自学过程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或不明白的问题,甚至产生疑问,疑问的产生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尝试从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和解决疑问,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散,同时为合作探究设下伏笔。

“合作探究”部分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是为体现教学设计的“引导性”原则,体现学习中的层次性和满足螺旋上升的认知程序,是对“自学探究”栏目内容的运用、延伸和提高;二是“合作探究”栏目的问题属于较高层次,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才能完成,自然训练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三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既培养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能起到巩固基础、升华知识、展现风采、分享成果、提升自信的作用。取材要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通过小组成员的会话和展示,学习者的个体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是达成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1.3 达成检测,反馈矫正

“达成检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当堂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检测自己学习任务完成和目标的实现情况,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为最终的反思提供依据。达成检测习题的设置、选择要遵循全面而不能漏检的原则,照标设题、覆盖全标,但切莫超标和重复设计。

“反馈矫正”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给学生的知识内化整理提供机会。教师应仔细查看每个学生的练习,对个性问题可以让学生相互纠错,而对共性问题巧妙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建知识体系,达到画龙点睛,整合提升的效果。

1.4 拓展延伸、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基础、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题目按“巩固、提升、开放”三个层次设置。“巩固”部分的习题应体现学习内容最重要的知识点,“提升”部分习题要有一定难度,以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开放”类习题答案应具有不唯一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方可完成。拓展训练不占用课堂时间,可以利用辅导课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

学生掌握知识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而训练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内化知识”正是通过学习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认知的深度,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2“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设计策略

“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设计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需要教师有层次地安排所教学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而且还要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下列策略:

(1)时间策略。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自学指导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2],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2)问题策略。“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学指导方案”中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当然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精心构建问题链,将知识点转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形成一般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用已学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更重要的是设计让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优化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梯度策略。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要有梯度,循循善诱,拾级而上。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够达到学习目标,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情境策略。教学情境是由教学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等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其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情”和“境”的融合。若教学活动在和真实情境相类似的环境中发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不但可以在提高其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其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同时,而且还可以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不同的教学活动,情境的作用也不同,情境的作用主要可分为动机激发和学习情境。若为激发动机,情境的设计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音频功能创设逼真、吸引学生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若为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情境创设,应根据教学的目标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将对现实生活经过抽象和学习内容的提炼,通过情境的设计,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图1“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流程

3“三段式六环节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反思

3.1 编写“自学指导方案”要紧扣课标,换位思考,防止价值取向“异化”

编写“自学指导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自学指导方案”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避免主次不分,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自学指导方案”必须是具体的、确切的、周全的、严谨的,内容设计上应更多地体现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基础与拓展兼顾;二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假想为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内,如何接受新知识,如何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去理解,教师设身处地地去想一想,针对上述问题编写的学案,对于学生才最具有实用性[3];三是防止把“自学指导方案”等同于作业,失去了引导学生学习作用。

3.2 注意交流的规模和频率

交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交流,“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和实现。交流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即教师预先设计问题和习题,又要适当拓展,及时引导学生就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交流。

但是交流的规模和频率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给教学本身带来影响,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主题。一是交流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优良品德、学德、行为习惯的体现;三是即时点名让参与度低的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或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作即兴评价。

3.3 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提高“导学”能力

“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应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若教师知识面窄,对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一方面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时刻面临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的挑战与考验。为了避免在面对学生的思维亮点或者质疑发问时,缺乏化平庸为神奇的点拨能力及知识素养不足,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在“三段式、六环节主体学习”教学中,如何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尺度,使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或者过于自主而放任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是否每一个学生都适合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同质好些还是异质更好;如何实现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袁玖根,邢若南,张翌鸣.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育启示-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26-28.

[2]赖丹凤,伍新春.支持自主型课堂: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64-68.

田湖一中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9

教育就是赋予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实施者,而不是旁观者和听众;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展示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要知道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了什么。我县的“六环节”教学法(即: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检测)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六环节”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导学

“六环节”教学法第一个环节是导学,导学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潜心创设学习环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情景,兴致勃勃地期望新课的学习。在学习Unit 6 Enjoying Cycling Topic1 We are going on a spring field trip Section A时,我首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新课前的互动:

T: What season is it now?

Ss: It ’s spring.

T: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It ’s sunny and warm.

T: It ’s the best time to go on a spring field trip.Do you agree?

Ss:Yes.I think so

T: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a visit to Mount Tai

Ss: Yes,I'd like to.

T: Ok.kang kang’s class will go on a visit to Mount Tai.Let’s go with them,shall we?

Ss: Wow,let’s go.

T: Let’s begin our class.Today we’ll learn Unit 6 Topic1 Section A.

在学生群情激昂时,老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开始自学。

二、自学

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革命,就看学生是否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所以自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但自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走形式读读书、做做题。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明确自学范围、自学内容以及自学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学指导书自主高效地学习。完成自学后,学生对所学内容能理清脉络,发现重点,提出问题。例如:

在学习Unit6 Topic 1 Section A导入新课后,我先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1、What are kang kang’s class going to do? 2、How will they go there?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听Ia,听后先两人小组对答案,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答。回答问题时我常常鼓励学生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提高其运用主动性及英语的能力。答案展示后,再出示稍有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自读Ia,并且写出答案。根据“六环节”教学法理念,不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学习语言语法知识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不时驻足,留心观察学生自学的速度、课堂检测题完成情况、倾听学生质疑等等。在巡视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注意问题的生成,以便在学生展示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

三、展示

展示环节要根据检测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或找学生直接展示,或同桌互对答案后展示,或小组讨论后再展示。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或口答,或板演,或表演,或者是在展示台上展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勇于动脑的积极性,培养其合作探究的精神,促使其养成互帮互学的好习惯,应重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这样使我们的课堂能够关注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知识水平都得以发展。老师应及时给全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为了使小组合作高效进行,我们的英语课堂用“一帮一”的方式排座位。“师生”坐在一起课堂上互帮互学,互相检测。

四、探究

告知不如感知,教练不如历练。在探究环节,老师切记自己的职责: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能力,多当听众。让学生帮学生纠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解答。用学生的口,学生的语言讲解问题,一是老师可以知道学生理解是否到位,发现学生学习、思维方向,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进行教学。二是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同学间互相启发,能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其他学生听地更认真、更明白。作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一定要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不要急于揭示谜底,要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去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环节中多边互动的关系往往会把一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最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自己动脑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打破以往只会机械模仿的思维定式,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本课探究旅行方式的时候,学生们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分别从安全、费用、速度等方面决定自己小组旅行的交通工具。另外在选定旅游地点的时候,学生又了解认识了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人情,美丽景观等等。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他人交流的欲望特别强,真正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归纳总结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前几节课重点总结语言点,最后总结一个话题的语法点。总结的方式先以学生为主,学生之间互相补充,老师做好引导点拨,真正做到点石成金,拨乱反正。总结时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不照书本宣读。

例如,在总结when and 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我先让学生复习课本中出现的例句,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其用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小组互相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成果。每组选一名代表,对本组构建的知识网络和提炼的典型的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或文本上,并进行质疑、讲解、点评。教师点拨要肯定好的,准确解释疑难问题,重点难点要归纳总结,并科学评价各小组,做到激励到位,点评准确。

六、检测过关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随后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和典型题本,并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六环节”教学法要求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即教师坚持以使用鼓励性语言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让其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并从不同方面予以表扬。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不断进步,使他们的自信心、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学习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带兵与管理下一篇:闲逛的英文短语 a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