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2024-10-16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共3篇)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篇1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摘 要:田汉是中国近代文学上非常著名的戏剧作家,其作品具有唯美的特点,因此颇受好评。本文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田汉整个创作生涯中作品所体现出的唯美倾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田汉;戏剧;唯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23-02

田汉是一位浪漫主义戏剧家,其一生作品数量众多,而且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代表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最高水平,对中国戏剧创作产生很大影响。田汉作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虽然在各个时期,其艺术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一直追求的唯美风格却始终未变。其作品中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为基础的唯美风格贯穿于整个创作生涯。

一、清纯之美

(一)田汉并不只是将艺术看作是一个职业,而是将艺术看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作品中无不渗透出一种纯粹的东西。这种纯粹的东西吸引着读者,也陶醉着自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纯粹的人物众多。在他眼里,艺术要面向大众,大众才是艺术的根本。由于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始终追寻着纯粹美之路。

(二)田汉的处女作《梵峨?U与蔷薇》是对清纯之美追求的一种表现。这部话剧讲述了秦信芳和柳翠之间的纯洁爱情故事,最终他们用这份纯洁之爱感化了李简斋全家,同意让他们去国外学习。在戏中,信芳欲成为音乐家,要把自己的通过音乐表达出去,而这与田汉纯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在戏中,家骐送给信芳一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歌女与琴师在酒铺里恋爱的故事,之后两人遵照自己意愿,离开此地,在世界各地演奏他们喜爱的音乐,最终他们获得人人向往的纯美爱情,这种纯美的爱情也是田汉所向往的。

(三)《灵光》也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话剧,剧中描写了无父无母的顾丽梅和张德芬的爱情故事,当顾丽梅得知其心爱的人不得不和朱秋萍结婚时,她的心碎了,认为自己是一个没人疼爱、没人喜欢的孤儿。在田汉的作品中,像顾丽梅这样的人不少,但是他们都具有共同特点,便是感情淳朴,内心坚强。

二、平静之美

(一)田汉的作品一直是以唯美主义作为关注现实主义的方式,因此其作品散发着唯美的气息。在30年代的国防戏剧运动中,戏剧应该主要描写人民坑日壮举的。这个时期的作品,一般都洋溢着强烈的抗日情绪,过于看重戏剧的社会作用。然而此时田汉的作品,在表现抗日情绪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回春之曲》便是这个时期的一个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无论是从选材、故事情节还是语言上都有着别样的艺术特色。田汉将残酷的战争和浪漫主义情怀结合在一起,将政治和艺术完美结合到戏剧当中。这便是田汉此时的作品的特点,激烈之下的平静之美。

(二)在田汉的作品中,他以纯艺术手法,面向大众抗日宣传。他认为戏剧应是大众戏剧,艺术应是大众艺术,认为大众完全可以欣赏艺术之美,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田汉在《秋声赋》之中,在抗日战争的环境之下,对子羽、胡红和淑瑾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进行了描写。剧中写了子羽与淑瑾因为思想观念差异,最终导致两人婚姻破裂。而胡红和子羽志同道合,因此胡红逐渐走进了子羽的的心中。这些感情上的纠葛,都在战争的环境中发生。在剧终,子羽与淑瑾在救战地的孩子的过程中握手言和,共同的敌人把他们团结在一起,这是对民族大义的彰显。这个时期田汉的作品总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平添一些平静之美。田汉一直到在寻找自己唯美的家园,话剧要具有大众接受性,不能处于飘渺的艺术之中,它要以大众艺术为基础,立足于大众之中。南国社失败之后,田汉就清楚的认识到这点,此后带有很强政治性的新剧本就出现在世人面前。从30年代初写的《我们自己的批判》可以看出他的创作风格从单纯唯美向带有大众色彩的革命大众化之美的转变。在此期间其题材比之前更丰富,作品的政治热情更高涨,社会宣传力大大增强。

(三)《湖上的悲剧》中描写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悲惨经历,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对两人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挖掘。同时借助两人炽热的爱情追求,将现实与浪漫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最终形成了其一贯的唯美风格。《黄花岗》写的是辛亥广州起义,描写当时年轻人因能参加起义的兴奋之情。在日留学的革命义士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但由于怕妻子担心,就未敢对妻子说。但妻子却看出端倪,她深明大义,选择支持自己的丈夫。作品中既有革命的热情,更有爱的唯美。

(四)革命之中的诗化。田汉才华横溢,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本,《灵光》便是其中之一。此剧本只用六天便完成,田汉写作之快,成为圈内佳话。田汉经常在要开演之前才赶写剧本,但其改写并非随意改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田汉是位杰出的戏剧作家,同时还是位著名的诗人,其一生中诗歌创作颇丰,古诗与现代诗均有。他的剧本中就不乏优秀诗歌,这使其剧本散发出诗一般的气息,其语言也蕴含着诗一般的浪漫。诗人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田汉则是剧中有诗,诗中亦有剧。他的剧本中有白话诗,古体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感。读田汉的剧本,读者仿佛置身于诗的海洋,趣味无穷,《咖啡店之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三、淡定之美

(一)田汉的唯美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唯美,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创作非常纯粹,就是为了艺术,为了将艺术融入大众之中,因此他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田汉性格热情坦荡,为人正直,这使他能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思考艺术。田汉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生活实践,田汉的创作是将自身的感受,自身的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写入作品的,这使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浪漫现实主义色彩。对抗战时期的作品,有许多评论家认为,田汉在这时期的作品更偏重于政治,审美上更趋向战争场面,显然,这与抗战时期的特殊性有关。田汉对生活的体验非常看重,他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自身生活。他对生活中的各种美都非常重视,它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人的本性。无论在何时,他都会以美的笔触来描述生活中的嬉笑怒骂,就像其《沉钟》中所描写的那样。

(二)在田汉的作品中,师生之间由纯洁关系转为暧昧关系的桥段确实不少,但是其中的一些人物性格还是较为含蓄的。在《名优之死》中,对振声与翠仙之间的模模糊糊、不是夫妻却胜似夫妻关系的描写,有些人认为是有违伦理的,但是作为著名戏剧家的田汉,却是以严谨的艺术态度来进行描写的。新中国成立后,田汉凭借自己对艺术才华和创作成就,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可谓达到人生顶点。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创作脚步,反而在小说、诗歌、文艺批评方面都有建树。

(三)对唯美的坚持与放弃。受当时革命形势的影响,再加上南国社经济上的拮据,此时的田汉对自己的唯美艺术思想产生了怀疑,于是田汉做出了重大决定,放弃唯美的艺术追求。也就在此时,一种阶级意识在田汉心中逐渐坚定起来。显然,田汉的这一选择是有欠考虑的。田汉并没有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自己承担。这就有如他戏剧中的孙梅,当她给自己丈夫造成伤害时,她并没有将责任推给别人,而是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真正的唯美并不是刻意的,而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其实田汉并未放弃过自己的艺术的追求,而是一直坚守它早期的艺术追求。

田汉在艺术上的成就巨大,但是他不懂政治,这为他后来遭受政治迫害埋下伏笔。它一直把重心放在上创作上,为艺术而艺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很快就成为阶级斗争的靶子。

田汉作为我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的戏剧创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对唯美主义的不懈追求,终于使田汉成为有血有肉的戏剧大师。

参考文献:

〔1〕李应霞.试论田汉戏剧创作的转向[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6):85.〔2〕邓政,王嘉良.“莎乐美”模式:田汉早期剧作的“唯美”主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8,(5):189-192.〔3〕吕静.论田汉戏剧的唯美主义追求与实践理性品格[J].时代文学,2009,(19):160-161.〔4〕杨宗蓉.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0.〔5〕胡睿.剧中的诗诗般的剧――论田汉1920年代戏剧艺术的诗性特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24-25.〔6〕张冲.田汉早期电影对谷崎润一郎文学的接受研究――以《湖边春梦》为考察对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5):62-68.(责任编辑 徐阳)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篇2

1.1 基于历史角度

原始社会中,舞蹈就已占据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祭祀祖先以及图腾崇拜过程中,舞蹈更是仪式祭祀内的重要部分。历经先秦、两汉时代的发展,舞蹈在形式与内容上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可以表现故事情节之作品,如《东海黄公》,其中有两个人来扮演人同虎搏斗的故事。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舞蹈同戏剧情节已经有了很明显的结合。在唐代,舞蹈同戏剧情节之间的结合表现得更加明朗,形成了歌舞剧雏形作品,对于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了很好的表现,如《兰陵王》等一些有名的歌舞戏。

在时代继续变迁的同时,经济随之发展,舞蹈和戏剧也加快了同化倾向的步伐,简单带有一些戏剧的舞蹈难以满足艺术表演的需要,以从前的各种表演艺术为基础,歌、舞、戏三者的有机结合成了一种时代的必然,也就形成了我国民族歌舞剧,即戏曲艺术。到明清时期,在戏剧中舞蹈已经具有相当重要的表演地位。如昆曲,它是被公认的一种歌舞合一、并重唱做的剧种。根据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见随着社会发展,舞和戏剧在不断适应、反映并表现内容的过程中,互相吸引接收。从而兼容并蓄,表现出很明显同化倾向。

1.2 基于美学角度

根据艺术发展史,舞蹈艺术是先于戏剧艺术而产生的,在二者各自的发展衍变中,舞蹈和戏剧的同化是由于艺术寻求适当美学形式而带来的必然结果。而舞蹈和戏剧的结合,以及相应的同化倾向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为适应并满足人们在新时期多种审美需求,也为多角度、多方面将社会现实生活反映出来,这种相应的艺术形式就产生了,并以独特、崭新的方式快速发展。

1.3 基于戏剧机制僵化角度

自改革开发以来,受西方国家各种开放式思潮的冲击,我国在观念上得到一些革新,而中国戏剧本身的痼疾与僵化就全部暴露出来了。通常可将戏剧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戏剧艺术,另一个是从国外传来的话剧。然而,由于戏曲这种形式本身的沉闷凝固,以及话剧这种舶来品未同中国文化交汇融合在一起,因而难免会存在危机。随着观众审美眼光的改变和艺术竞争的加剧,戏剧势必要挣脱原有格局,这是因为不变革就会被淘汰,只有变革才能生存。

因此,戏剧的发展就需要一种综合表现手段的支持。另外,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促使戏剧和舞蹈的同化倾向,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播媒介逐步大众化,从而提高了人们对艺术欣赏之要求。由此可见,舞蹈和戏剧的同化倾向是必然的。

2 舞蹈和戏剧同化的异化倾向

舞蹈和戏剧二者的结合并不等同于任由舞蹈同化戏剧。因为戏剧毕竟是戏剧,为舞蹈也毕竟是舞蹈,此二者的结合仅可于一定范围内加以充分利用,这种关系正是同化的异化。所以,在分析舞蹈和戏剧同化的异化倾向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舞蹈和戏剧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不等同于生硬拼贴对于舞

剧的选材应适当考虑舞蹈表现力的局限性,不应安排太过复杂曲折的情节以及太多繁琐的内容,要充分重视舞剧在艺术结构方面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所表现出的特性,即高度概括性、凝练性以及集中性等,重视情节故事之发展以及在人物的行动中,应注重对人物思想感情与内心世界加以细致的描绘。从很多优秀作用中,可以发现对于舞剧的选材和结构方面最好应选用抒情中叙事,并在叙事中抒情的手段,从而实现叙事和抒情的统一,这也正是解决舞蹈和戏剧由于表现力的擅长与局限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在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第二场中,神笔张与英娘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共同呕心沥血画窟之情节结构,正是于抒情中叙事,并于叙事中抒情这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很好例证。

2.2 舞蹈不是戏剧之图解

对于舞蹈和戏剧的同化与异化倾向之研究应正确认识舞蹈和戏剧相结合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向戏剧中灌注新鲜活力,而舞蹈绝非戏剧的图解。虽然,有些作品把戏剧故事进行综合浓缩,以成为较短的篇幅,还应涵纳所有故事内容,却无法摆脱戏剧的制约,表现戏剧型舞剧这样一种倾向。一方面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没有获得突破,另一方面舞蹈还会受到戏剧的约束,表现手段与动作处理方面表现得十分单调贫乏。对于同样一个故事来说,舞蹈通常没有戏剧阐述得好,在某一情节的表现上,舞蹈也不能向戏剧一样生动完美,这样就使得观众始终难以走出传统戏剧形式所带来的影响。

舞蹈在抒情方面十分擅长,而在叙事方面就表现得较差,但是戏剧能够达到程式化的完美程度,正是这种虚至极致,却实到极端的极具反差性的表现手段,让其在故事的表现上存在着无比的优越,而其弱点就是关于人物的心灵、情感以及潜意识这一横切面通常挖掘不深。因此,通过舞蹈图解戏剧的观念与想法是非常荒诞的。戏剧作为舞蹈的一种等待加工材料,也是舞蹈可以吸收的养分,而且更是舞蹈不仅有用,也试图摆脱的对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确认识舞蹈和戏剧同化与异化倾向,并把握好这对矛盾,根据艺术发展规律,敢于突破和创新,促进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本民族文化蕴涵和民族精神、气韵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晏锋.新的成绩新的起点: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声乐教育系音乐戏剧教研室参赛感悟[J].音乐生活,2010(2).

[2]刘利连.从筝曲《战台风》看音乐与其它艺术的个性与共性特征[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0(1).

[3]袁媛.试论“性格化”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1).

[4]马盛德.当前我国民间舞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艺术评论,2010(1).

田汉戏剧的唯美倾向研究 篇3

关键词:田汉;戏剧;主题;现代主义

I207.3

排斥物质文明是现代主义的思想特征。现代主义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思考世界与人类的前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反对人们因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满足自我的虚荣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由每一个人所的组成的,同时人又不能摆脱社会独立存在于任何一个空间,人和社会永远处在一个统一体当中。但这并不代表说人和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和谐共处的状态,相反地,人和社会常常处在某种不和谐的状态之中。当人与社会的不和谐积攒到不可忍受的地步时,人必然要起来反抗社会。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占据着统治的地位,中国的农民都是个体生产者,吃饱穿暖,手头富裕是他们的理想。当他们在追求理想时,往往过分强调物质,忽视了人们内心的需求,导致个体情难以被满足而感到内心的痛苦。在田汉戏剧《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等戏剧作品中均体现了这样的主题。

1924年1月发表在《南国半月刊》第二期的《获虎之夜》讲述了在辛亥革命后的一年冬天,长沙东乡仙姑岭边的一个乡山猎户魏福生家中发生的故事。魏家是富农,只有独生女莲姑。莲姑从小和表哥黄大傻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都很喜欢对方。不料黄大傻家生了变故,父母先后故去,家中遇到了火灾,房屋全部毁于一旦,仅有的几亩地也被卖光还债了。黄大傻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但却不愿意离家去学一门手艺,因为他思念表妹,不愿离开莲姑所居住的地方,于是他选择了住在庙里戏台下,过着讨饭的生活。原本富农魏福生看到两人情投意合,曾亲口许婚,可是看到黄家如今家道中落,一贫如洗,立刻反悔,坚决不同意莲姑和黄大傻继续来往,并为女儿找到了门当户对的地主陈家,把女儿许配给了陈家三少爷。莲姑在父亲的再三逼迫之下,应允了这门婚事。黄大傻听说了此事,伤心欲绝,夜不能寐。因为莲姑被父亲关在家中,不能出门,所以他每晚到她家附近的山上遥望着莲姑房间的灯光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不料有一天在山上不小心中了魏家埋伏在山上打虎的抬枪,受了重伤昏了过去。当他被抬到了魏家,看到了日夜思念的恋人,二人含情脉脉互诉衷肠。莲姑看到黄大傻为了自己受傷,生命危在旦夕,便执意要求看护他一晚上。父亲坚决不同意,强行拆散他们,并把女儿拖进后院毒打一顿,当莲姑发出一阵阵惨叫声时,黄大傻知道他们是再也不可能在一起了,为了莲姑不再挨打,他用猎刀深深的刺进自己的胸口结束了生命。

《湖上的悲剧》这部独幕剧发表于1928年《南国半月刊》第五期,主人公富家小姐白薇和诗人杨梦梅自由相恋彼此一见钟情。但是白父认为诗人地位低,与他家门第悬殊过大,强烈反对这桩婚事,另外给白薇选择了一个富家纨绔子弟包办婚姻。白薇死活不同意,父亲也很无奈,便带她回了杭州。她为了反抗这门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投湖自尽。外界都以为他已经死去,父亲也追悔莫及。谁料她投湖后被一渔夫救起,又得到了老仆的帮助,将她藏匿在湖边的一所房子里,从此隐姓埋名的生活。杨梦梅错误的以为白薇已经死了,自己只能听父母之命结婚,但是在他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白薇,他想要创作一部作品,记载他们的生死爱情故事。三年后杨梦梅来到这个素称闹鬼的房子里,朦胧间看到一女子飘然而过,翻阅了他写的那部作品,往日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得知杨梦梅已另娶他人为妻,自己一直以来的念想瞬间化为了泡影,昔日的恋人有了家室这个事实给了自己毁灭性的打击,重逢过后果断自杀。

上一篇:企业党委先进事迹范文下一篇:凤仙花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