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2024-10-07

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篇1

毛庄中学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课程背景】

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是炎黄子孙千年不散的根,是对当今课堂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通过国学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中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我们的阅读范围,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我们的文化功底,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课程目标】

本课程践行我校“崇德明理 志存高远”的校训,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本学期七年级学生学习国学达到的目标是: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和背诵;②能够大体把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③能够试着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理解诗句意思;④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注意积累诗词中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课程内容】

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共两册,内容由《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小儿语》《论语》《孟子》《道德经》《国学经典名句荟萃》等组成,使用四个学期,供七八年级学生选择学习。

【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即:具体工作。本课程主要从“成立组织——确定目标——编制教材——课程教学”4个维度进行设计开发。

【课程实施】

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国学经典读本》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1、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每节课前背诵已学过的诗文五分钟。

4.给家长发校讯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参与此项活动。

5、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课程评价】

采取 “每周评价”、“弹性评价”方式。

1、每周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经典(随机抽取)片段。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课余时间,补念五或十遍即可,补念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但次日必须过关。

2、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徐州经济开发区毛庄中学

2015年9月

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一、当前国学经典在初中学校的学习现状

从学生层面分析, 受应试教育、网络文化和西方教学的影响, 如今的中学生几乎已与国学经典相脱离。很多中学生对国学经典兴趣不足, 阅读量少, 阅读效果不佳。尽管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学习它能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 但文章枯燥难懂, 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力不从心。

从教材方面来看, 语文课本中国学经典内容相对减少了许多, 以前私塾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中的国学经典内容, 在现代教育中不再被要求, 虽然中学阶段相对于小学阶段, 国学经典内容有所增加, 但也屈指可数。而且通常会放在让学生自学的不重要章节, 古文的节选也比较浅显而且无太大意义。这样的教材安排对于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在太大帮助。

从社会文化形态上来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种快餐式的文化读物和文化传媒以讲求实际, 追求轻松的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而相对厚重却深奥的国学经典文化自然地失去了其应有的市场。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不断加快, 教师和学生在闲暇时间里, 也很少主动去学习国学文化, 去翻阅国学经典资料, 更别提将国学经典文化引入到课堂。

虽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从未停止, 但内容大多是关于教育教学、教育理论和教师职能的相关培训。目前为止, 对于专门进行国学文化素养教育的教育培训活动还很缺乏。这就会使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国学教育技能相对薄弱, 使现代国学经典文化教育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语文课堂要传承、渗透国学经典文化

在当前环境下, 课堂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弘扬国学经典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国学经典融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而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也应在国学课程中得以渗透。许多优秀的古诗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熠熠生辉。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还是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我们都能够通过他们的诗句, 跨越千年与其对话, 也能够从他们的诗句中品味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品读, 对古文的分析, 能够使每位学生在其中找到传统文化的精华, 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每学一首古诗词, 都可以让学生由表及里的去积累、拓展文化视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和汉语中数不胜数的文言警句、格言, 都出自于传统的国学经典, 如果不去品读, 将逐渐淡出学生的视野, 也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缺失。因此, 现代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古诗教学, 并在古诗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素养。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 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将别人的作品融会贯通后, 变成自己的东西, 也能够提高学生丰厚的国学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不断的诵读国学经典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语文教学途径。

现代语文教学要做到的就是, 全面激发国学经典的生命力, 让国学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诵念, 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古代文学语句的节奏感、艺术感和灵敏度, 这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大享受。对一篇好的古文如果诵读的多, 就会掌握灵巧的修辞技能, 能够具备铿锵的声韵运用能力和周密的谋篇才能,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写作时, 能够灵活引用材料, 快速联系内容, 达到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有利于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

首先, 要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展示橱窗、教室文化墙、黑板报等场地挂一些国学大师的肖像, 张贴国学经典名句名言, 激发学生不断的思考。其次, 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兴趣。还可采用朗诵、背诵、课文剧、小品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国学水平。再次, 要在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全校性的大型国学经典演讲、诵读、文艺演出等活动, 组织经常性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

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篇3

背景分析 一是政策背景。“校本课程”是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中学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形成学校的文化教育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二是学生状况。本校地处八达岭旅游特区,大多数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忙于赚钱疏于对孩子的引导,致使一些学生心灵脆弱、自私偏狭、不懂关爱,存在许多坏习惯。而国学教育的潜移默化,会浸润学生心灵,为克服种种弊端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是学校实际:学校地处八达岭,长城正是古老中国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稍加引导,就会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加深国学教育效果。

目标确立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确立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以及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校依此,做了些工作。

一是建设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理性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特点是“文以载道”,其文化精髓蕴含 “文雅、优雅、儒雅、典雅”等人文素养,即通过对古典诗文的学习、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陶冶心灵。国学教育的精髓符合本校的地域文化底蕴,对学校文化的积淀和育人的目标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这一形式加以丰富,让学生在接触国学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接触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丰富国学教育的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深层含义,倡导品味、赏析,最终实现了由感官到精神的内化。为了使国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做得更富有实效性,学校深抓两个切入点:第一,分析国学教育内涵,找准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国学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教师不仅要从诵读上下功夫,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思想、艺术修养,磨炼其意志品质,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分析国学教育与学校工作的关系,找准结合点。国学教育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是分不开的,应该蕴含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加以推行。学校把国学教育的点放在学校工作的面上,结合教学、德育工作推行,保证了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实效性,也减轻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的负担。

二是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本校的校本课程目标是“品读——感悟文化经典;实践——内化高尚人格”。即通过国学篇目诵读、名著学习、艺术节的开展,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国学教育的熏陶,应带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从三个层面定位:一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二是经典文化知识的传播;三是各种能力的培养。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古典精粹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正确处理好纪律与自由、集体与个体、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理解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经典文化知识的传播——通过涉猎古典名著和现代各种文学形式,理解文学思想内涵,为适应语文能力测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高语文基础素养;通过改写,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在硬笔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各种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书法、绘画吟诵等艺术修养;提升学生对传统工艺的欣赏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承文明,细化国学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在国学教育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开发上,学校采取了“分步走,同参与”的方法,师生协作,实现了“诵读→感悟→实践→拓展”的知识体系的立体开发构建。

诵读篇 依托语文组,给《三字经》《弟子规》标注拼音、重点释义,形成本校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诵读读本;同时挖掘文学名著中重点的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这本教材适合初一年级使用。

感悟篇 随着学生升入初二年级,学校重新编定了校本教材,新教材体现四大特点:一是类别清楚。细化了诵读篇目的分类,将主要篇目《论语》分为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守礼之教、学习之方,学起来系统性强。二是内容丰富。在语文组教师参与的基础上,让音乐、美术教师参与教学,教材内容除加入了涉及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国学的基本常识以外,还加入了古典音乐、书法篆刻等相关内容。三是联系实际。每个单元后面,都有结合实际的思考讨论实践题,便于学生内化知识。四是尊重个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对国学的学习需求,加入了自学电视节目、书目、网站的推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实践篇 结合经典文学的学习,将实践落实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点上,编写了国学特色校本教材的实践手册。在手册中,学生结合八达岭地区的文化旅游特色,对每一个名胜古迹、旅游景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依据八达岭镇“一村一品”的规划,介绍了每一个行政村的文化、经济发展特色;最后由教师配以图片说明,加以点评。在实践手册的整个编写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通过介绍家乡、介绍自己的村落,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强化了爱国之情。

拓展篇 爱家乡就要建设家乡。学校结合学生的实践手册,将所有的教师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力求在拓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建设家乡的需要。结合几个自然村的果树种植特色,生物教师引入了植物栽培的知识;结合大棚种植,物理、化学教师引入了科技兴农的知识;结合民俗旅游,音乐美术教师引入了文明礼仪、装饰美化的知识;特别是语文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我是小导游”导游词撰写、演讲比赛,将八达岭地区的景区介绍给游客。这些知识的拓展,都为学生将来的更好发展奠定了知识、能力、眼界等各方面的基础。

实践力行,德育与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

nlc202309030629

任何教育都要体现其教育意义,即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高尚情操。学校结合“德育生活化”活动,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定位为“生活化”,即把四类教材和实践手册的学习和落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在传统美德教育中始终坚持以点带面。一方面,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年级、班级的常规管理当中。另一方面,坚持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

二是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坚持集体教育的正面导向性,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注重启发、激励、引导,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养成优良的美德习惯,如开展争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的活动,开展文明标兵的评比、举办礼仪知识讲座等集体活动,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美德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班级日志等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正确的舆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是知识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学校在环境建设上体现了“主题明确、底蕴深厚、动静相宜、共同参与”的特点,充分挖掘环境的育人功能,构筑良好的外在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确立了环境建设的主题——和谐、向上。

四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校依据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的条件,与长城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全周影院、马文化博物馆、烈士陵园管理处、敬老院以及里炮民俗旅游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同时又将学校进行的环保教育、礼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由学校辐射到社区,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生活相结合。本校提倡国学教育进家庭,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强化所学的知识。在学校工作开放日,教师给家长上了一节国学特色校本教育课,提出了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家教任务,让家长明确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明确了“爱父母”与“爱祖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内化。

道德内化,实现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评价

既然是课程,就要有评价体系。学校努力探索,建立了多主体、动态的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一是全面的多主体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让每个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动态的发展评价。在校园橱窗内明确提出学校的评价标准——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大的成功。然后引导教师、学生养成“一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形成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三是立体的多元评价。在这门课程的评价中,既要评价学生经典文化的记忆、诵读效果,又要评价对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养成效果,最重要的是评价从学生举手投足、为人处事反映出的精神内化效果,从而真正做到教育生活化。

只要是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工作,只要是能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工作,学校教师就会信心百倍地去努力做好,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让传统美德的光芒在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照亮方向,绽放光芒!

(作者单位: 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中学)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市局关于“一写一诵”的要求精神,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特制订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1、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活动,也可进一步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3、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教导主任

成员: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诵读内容的选择:

以各年级《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主要内容;各年级还可适当进行课外选读,如:

七年级:三字经、弟子规。

八年级:50首古代诗歌选读。

九年级:论语、孟子选读。

四、活动方式:

1、每次早读的时候,要抽至少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2、每周一节的语文诵读课,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诵读,并讲解其中的精彩内容。

3、每周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时,语文老师一起讨论国学经典中的难点,统一讲授下一周的内容。

4、到图书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与故事,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感受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热爱国学经典。

5、营造氛围,要让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6、每周布置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家庭作业,让父母子女齐背,形成浓浓的家庭文化氛围。

7、每次语文考试都要有涉及国学经典方面的题。

8、放假也要布置有关国学经典的作业。

9、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半月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国学手抄报展览。

10、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至少召开一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11、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抄写比赛、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和班级黑板报比赛。

12、举办读书汇报演出。各班级收集本班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形式有:国学经典吟诵、民谣快板、文艺表演、故事演讲等。

13、每天中午午餐时间播放国学经典朗读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五、诵读措施

1.创造“三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升国旗仪式后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奖励。

2.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六、国学教师培训:

1、在教研组教师中展开国学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和国学诵读水平。

2、抽出备课组优秀者兼任国学培训教师,做到优秀资源共享。

七、评价体系:

1、班级评价:各班评选出状元一个,榜眼三个,探花五个,进士八个,举人十六个,秀才若干个。评选的方法每天背会所规定的内容可获取一张星星卡,得到三张星星卡可换取一张月亮卡,3张月亮卡就可换取一张太阳卡。拥用卡对最多的就可以评为状元。其次是探花,以此类推。

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5

21世纪的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繁荣,而竞争空前激烈,家长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也在经受着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诱惑,且程度不同地表现出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浮躁化、无责任化、虚假化,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品德、性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终生。我们深知,每一个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充满智慧、充满魅力、正直积极、获得成功的人,而这与国学中对人的培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我园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要求,特制定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园幼儿通过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等优良品质,教育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施目的

1、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作品在哲学、历史、艺术更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孩子学习国学,对他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力和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增强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家长在孩子学习国学时,自己也应该了解并熟悉一些国学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收获到了新的知识和思想,也可以跟孩子交流互动,促进孩子在学习上的的提高和进步。

4、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教给幼儿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处事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心性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营养,为和谐人生奠定基础;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幼儿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验,了解成都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积极关注家乡的文化建设,为成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三、实施原则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适度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1、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把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必须去除那些封建道德内容,防止陈腐的毒素毒害新时代的幼儿。

2、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改进。选取国学中的精华,通过生活化、故事化、游戏化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幼儿喜爱并乐于学习和接受,切忌说教和灌输。

3、国学作为一个热点、一种载体,并不能承受当下幼儿教育的发展之重,更不能承受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之重。当下一些幼儿园所引入的“国学”,主要是《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等古文典籍,其思想内容侧重于如何“做人”,是道德说教;其教学方式大多是带着孩子读读背背,摇头晃脑,入口不入心。这样的“国学”教育,表面上教给了孩子“国粹”和知识,其实质却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发展,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影响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待国学教育,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避免步入误区。

4、相同的知识点,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和个体差异,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学目的深度广度也应科学调整。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足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则需要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5、“国学热”的主流无疑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这可能导致国学“虚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学教育的严肃性、庄重性。要向老师行跪拜礼,有的幼儿还穿着自制的古装,带着自制的冠。对于这样的形式,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副教授张静表示,国学教育应该重内容而非形式。不是说中国传统的东西应该整个‘拿来’,教授给孩子,但是也不可彻底否定,对国学,我园提倡“扬弃”,要取国学之精华,而去其糟粕,类似封建等级尊卑之礼的东西,是需要摒弃的。

四、实施课程

我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1、(3-4岁)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童谣等。

2、(4-5岁)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诵读,了解道德修养与规范,孝父母、敬师长、爱朋友;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习礼仪、重学习、勤劳动。

3、(5-6岁)了解孔子、孟子等圣贤人物幼年美德故事,参与健康的家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倾听民间传说,依据名人典故、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俗传说等编排脚本剧,结合美术、英语、角色游戏、音体等实质多元化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五、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必须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实现国学文化在启蒙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诵读化。即以诵读为主线,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孩子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还能培养记忆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2、情境化。根据经文的主题,借助音乐、活动、画面、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观察、理解、思考、感悟,开拓视野,感受历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蕴含有大智慧,教学时把故事引入活动,即以经典小故事或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诠释经文中涉及的人与事,在丰富经文内涵中,开拓幼儿视野。

4、生活化。比如,吃东西时讲“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是培养孩子谦让、懂礼品质的最好事例;从“黄香温席”中懂得孝敬长辈;孩子“以我为中心”时讲《弟子规》;出尔反尔,讲“言必信,行必果”;被帮和助人时讲“涌泉相报”与“泛爱众”······这样既缩短古今文化间的距离,又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有助于传承民族精华又不拘泥古训,更有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六、推广形式

1、与幼儿园特色创建相结合,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幼儿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2、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宣传栏、黑板报的作用,宣传我国优秀的文化经典、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先贤的经典故事等,不仅促进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提高和进步,对家长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

3、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规划,安排课时,确保国学经典教育进课程,并合理安排教师承担国学经典教学任务,加强教学的规范性。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幼儿园成立由园长任组长的国学经典教育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把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组 长:赵英 副组长:蒋玲 组 员: 余涛 赵霞

2、重点规划。结合本园特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龄段、分学期、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推进国学教育。把国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国学教育机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国学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以特色建设为指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培训、座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国学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培养全园高素质国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台。

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6

2008.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

四、教育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

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活动时间及方式:

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

活动。

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

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

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

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

予一定的奖励!

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

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

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

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

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20、独坐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62、已亥岁感事(曹松)6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6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68、梅花(王安石)6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者(梅尧臣)71、画眉鸟(欧阳修)7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74、鸡(唐)7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77、悯农(李绅)7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80、题西林壁(苏轼)8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83、桃花溪(张旭)8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8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8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92、杂诗(王维)9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95、竹里馆(王维)9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98、易水送别(骆宾王)99、夜雪(白居易)100、问刘十九(白居易)101、暮江吟(白居易)

10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0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6、凉州词(王之涣)107、山中(王勃)

10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12、柳(李商隐)113、梦泽(李商隐)

115、登乐游原(李商隐)1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18、嫦娥(李商隐)1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21、提诗后(贾岛)122、清明(杜牧)

124、江南春(杜牧)125、过华清宫(杜牧)

127、泊秦淮(杜牧)128、赠别(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131、病牛(李纲)

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篇7

在中国,战争是最高形式的政治,无数的谋伐决断构成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最高政治智慧与艺术智慧。在中国战争史上,有一部非常重要的军事著作,它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华夏肇始以来,巍巍5000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时间掩不去其魅力。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兵,狭义说就是战争,广义包含政治军事等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战术、战役、战略3大层次。毛主席说:“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的胜利,也许能扭转一时的局势,但是,战略上的失误,却往往导致身死国灭的惨剧。古来有迦太基对罗马,项羽对刘邦,都是战无不胜,一战而身死国灭,图为古人扼腕!比较近现代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孙子兵法》里的智慧。抛开意识形态和民族感情不论,单纯的从“为兵”角度评论二战时的德日两国,都是战术上不无可取之处,但是战略上的短视却导致了它们的彻底失败。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辨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来《孙子兵法》和孙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就像科学发展观。我们说“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已丧失其生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又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多以不用。就如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伟大英名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也都有不合时宜的论断、观点等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扩展其思路,发扬其内核,扬弃其道理,发展其内涵。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记得阿奎那曾经提出“人包容于宇宙之中,因此人的理性也包容与宇宙的理性之中”,就是这个道理。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如商业和教育。

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中从统一“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退。商业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智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不是靠拼价格、拼成本取胜的恶性竞争。因此,要想取的竞争的胜利,就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智慧,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这才是企业最高的战略目标。许多企业还常常会利用广告效应,为产品制造一种声势,赋予商品一种商业以外的意义,从而使商品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费者认同,顺利的打入市场。我们利用《孙子兵法》中孕育的不变的真理内核,往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只要一个组织,无论公司、甚或班级,就有斗争,就有竞争,就有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道不是么?无论我们在商业竞争里,无论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都是必须的。不了解情况,就像缘木求鱼一样,难。中国最伟大的老人家孔夫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每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的需求,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最好阐释。

总之,《孙子兵法》既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不可抹杀的价值。

国学经典选读 篇8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 篇9

一、目的与意义: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国学”博大精深,国学所蕴涵的关于人本的关怀、人性的向善,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凝聚和责任,关于坚忍、刻苦、拼搏和进取等文化精神实质。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国学教育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

三、经典诵读内容

诵读《三字经》及《小学生必背古诗》前20首

四、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为了使活动能更好的展开,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

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3.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4.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五、活动流程

1.班主任致辞

2.诵读展示

3.投票评奖

4.班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10

1.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2.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5.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1、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2013年11月18日(第11周星期一)

四、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3—5年级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评委:黄勇 桂建明 周群意 杨辉宇 朱丽华 邓英姿

胡新兰 罗彪 肖丽华 陈敏 何恒嘉 周碧华

统分:李致富

摄影:袁娟

2013年11月12日

2、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诗文

三、参赛对象

七八九年级各班送选一名选手或组合参赛。

三、活动时间

2013年5月6日中午12点30分

四、活动地点

月祥楼会议室

五、参赛准备

各班选手赛前准备一篇国学经典诗文于比赛时进行朗诵,时间不宜超过四分钟。并将配乐于5月6日前提交到陈飞老师处。

六、竞赛流程

1、抽签决定次序;

2、自备经典诗文诵读;

3、评委评分并评出名次。

七、奖项设置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八、评委

钱进、吴志祥、骆先红、陈恩荣、叶英英、李海燕

九、评分细则

见附录

教导处校团委语文组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培养锻炼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胆量,校团委文化部决定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具体安排如下:

一、主题: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二、主办单位:中共珠海市实验中学委员会、语文科组、初一语文备课组

承办单位:珠海市实验中学初中部学生会文化部

三、活动计划:

时间:11月14日下午第八节课(暂定)

地点:西报告厅

参与人员:初一年级每班选派一名选手或一支团队参加诵读比赛

四、具体内容:

步骤: 1、12名(组)选手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

2、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为每位(组)选手打分;

3、统计分数及评出奖项。

比赛规则:

1、本次比赛采用限时,每时间限为5分钟以内。

2、参赛选手要求能脱稿。

3、是否配乐诵读自拟,若需配乐者,自行准备背景音乐并提前上交。

评分标准:比赛评分采取10分制,具体标准:

1、语言要求:

(1)要求脱稿诵读。(2分)

(2)普通话标准、流利,口齿清晰,吐字清楚。(1分)

(3)声音洪亮,节奏优美,朗诵感情丰富。(2分)

2、表达要求:

(1)表情自然大方,动作恰当;(2分)

(2)诵读的艺术和技巧符合材料要求;(1分)

3、舞台表现:

(1)上下场礼仪、仪态大方自然;(1分)

(2)服装得体,整体印象良好。(1分)

4、超时扣分(从最终平均分中扣除0.2分)

计分方法:

1、比赛中所有评委同时打分。

2、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终得出的平均分为该选手的得分。

五、评委组成:王韶键、刘欣、王晓滨、马春、靳可欣、初一语文老师

六、奖励方式:

本次经典诵读比赛将评出集体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所有获奖者将颁发证书和奖品。

※注意:请各班于11月11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将报名表及背景音乐交至团委学生会陈姗老师处,并抽签。

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上饶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上饶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型融为一体,让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

让小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个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意义:

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四、活动内容:

《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五、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长:程晓文

副组长:王桂英李媛媛刘军

组员:李春梅等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2、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实落。

3、活动时间及方式

(1)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每天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社区互助组活动时间,坚持学习、诵读国学经典三十分钟。(2)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3)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已经申报了《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子课题。因此,经典活动的开展要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此外,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德育系列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活动展示

(1)大型集体诵读:以年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并辅以队形变换、伴奏、伴舞等艺术表现形式。

(3)小型诵读展演:以情景剧表演、经典朗诵会、亲子诵读活动、朗诵擂台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家长、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皂头小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2009年6月15日

5、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育口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

三、培养目标:

以品格的熏陶为首要,语言能力、记忆力、专注力的提升也同时达成。

四、理论依据: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我们学校推出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旨在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而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实践证明: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五、经典教材参考:

经典教材选择建议以:《弟子规》、《古文观止》《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易经》、《老子》、《诗经》、《千字文》和《新课标推荐50篇古诗文》为主,唐诗三百首为辅。

六、操作方法:

1、成立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各班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报名方式:第6周在中心教师处报名。

2、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中心教师:

成员:各语文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3、诵读经典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采取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分散学习在各班教室,集中学习在多媒体教室。

4、学科教师指导:

(1)语文教师: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教师适当作一些指导。

(2)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

5、具体措施:为了更好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成立国学经典领导小组和导读中心,中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对《三字经》、《古文观止》和《弟子规》三部书作一些集体引导,学校计划在在13周举办“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知识竞赛。知识竞赛以在多媒体教室集中学习内容为主。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新探下一篇:体操比赛三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