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学习

2024-07-30

国学经典学习(精选11篇)

国学经典学习 篇1

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心得

九月,我区继续教育中心组织老师通过市教委网络平台,进行了“国学经典与教育”学习。虽然开学很忙碌,但我仍然认真学习了各位教育名家的思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深切地领悟“学无止境”的广博内涵。现代教育提倡终身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班级管理理论及能力,还应当多探讨人生,体会古人修身养性境界,追寻幸福真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古代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或讲了做人的道理,或讲了人生真谛,或讲做事态度,如果我们把国学精髓运用到生活工作实际,指导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引导被“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迷失双眼和心的现代人,那么就能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品格铸造人生,性格决定命运。”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国学思想中,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直特别地耀眼。几千年里,《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被他们所推崇,所向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注意个人修养,推崇“修身齐家天下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闲时莫论人非,静时反思己过”,“独处静思”。而这些说明了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更清醒全面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个性中的弱点,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克服,从而逐渐走向个性的成熟和完美。这就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敢干、创新的做事风格,宽厚谦让的品格,也要求我们把“尊重、赏识、宽容、谦逊”当作自己人格修养中的亮点,坚持不轻言放弃,成为自己事业的信念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当今社会,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强调人性化的呼声普遍提高,对于长官意志、家长作风已不认同,现代的青年思想很自由,很活跃,他们不愿接受任何束缚,要求自由发展。对于别人的东西,不是你施于不施于的问题,而是他愿不愿意接受,如何选择的问题。这种情况反映在社会上,是新潮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激烈对撞;反映到家庭里,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形成;反映在学校就是教师与学生谁是中心的角色变化。

作为老师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适应思想观念的转变,有很多老师嘴上也承认,应该理解学生,但到处理具体问题时,潜意识里那传统观念家长作风或者以老师为中心就又冒出来了,往往不管自己是欲还是不欲,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使得师生之间的和谐平等氛围破坏。这时候有的教师还很委屈,自己是为了学生好,而他们不理解、不感恩。在下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的心态,首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自己私有财产,他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其次当学生有独立意识时,应该尊重他的独立意识,信任他,相信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要知道老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路人,生活中的帮扶者,思想上的倾诉者;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日子还是要学生自己过,学生还是他自己成长。推而广之,与他人交往,一样道理,可以宣传阐明自己的观点想法,切忌把自己的喜恶爱好强加于人,让别人自愿接受自己。那这社会就会和谐起来。

可见,孔子主张做人要有标准,交友要有标准,行为也要有法度„„就我们而言,一旦致力于做人的学问,便会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合义理的。而当那些没能知道的人终于在迷惘中做出了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最后出了问题而后悔莫及时,我们不但为他惋惜,同时更为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能早点认识到这一点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难道这不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010-9-27

国学经典学习 篇2

一、幼儿学习中出现的典型行为案例

案例一:我最喜欢看奥特曼的书。

午餐过后,小朋友都坐在座位上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昊昊轻轻走到小柜子旁,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本书。他开始认真翻阅起来,还时不时与旁边同伴谈论书中的内容。这时,文文来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昊昊看的是奥特曼的书。”昊昊听见了,一边阻止文文告状,一边给了文文两拳。

案例二:我就是要看这本书。

阅读活动开始了, 灵灵拿到了自己喜欢的书, 开始看起来。大概五分钟以后,灵灵来到书架上换了一本书,又过了五分钟,灵灵又起身去换书。当看见有小朋友换书,很多小朋友就按捺不住了, 不管有没有看完都想着去书架上重新拿一本书。当阅读活动结束以后,我请小朋友分享从书中学到的本领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案例三:我肯定不行。

幼儿自选组长的时间到了, 很多幼儿说了自己在这一周中的进步。轮到小宝时,他罗列了自己的不足,不忘陈述自己努力的方向。我对小宝说:“在这一周中你有哪些进步啊? ”小宝想了一下对我说:“好像没有。”我将他进步的地方一一说给他听。他听后笑着说:“原来我还有这么多进步啊! ”有小朋友提议让小宝当下周组长,小宝听后连连摇头,连忙说:“我肯定不行的。”

二、分析幼儿学习中出现的典型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 )选择 能 力 薄 弱

在案例一中昊昊选择了一本偏暴力的图书, 书中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影响了他。当文文来告状时,昊昊来不及制止文文时,出手打了他。

(二 )坚持 能 力 薄 弱 。

在案例二中,灵灵没有坚持将一本书看完就换书,而是每隔五分钟就换书,结果阅读时间结束也没有学到本领。

(三 )自 信品 质 薄 弱

在案例三中,小宝对于自己的评价都是消极的,他觉得自己没有优点,当我说出他的优点之后,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其他幼儿选他当组长,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行,不能胜任。

三、国学经典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石

(一 )活学 经 典 促 成 长

1.灵活选择教材。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会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我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使幼儿知道读书的时候要心到、眼到、口到,学习的时候要专注,不能被外界环境影响。同时,还会寻找一些寓言故事及典故加深幼儿的理解,《鲁迅读书》、《刨根问底》、《专心致志》、《司马光教子》的故事幼儿不仅喜欢,还能领悟其中深刻的道理。

2.活 用经典内容 。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改变幼儿自身行为,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对发生在幼儿身上比较消极的学习习惯,也用弟子规中的内容进行教育。平时,班级里我常常根据幼儿行为创设情境让幼儿判断对与错,在活动中通过谈话、交流、模仿加深幼儿对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解。

3.增强家园配合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我们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继续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家园一致的教育才会使幼儿真正养成好的习惯,使幼儿一生受益。

(二 )常用 经 典 促 成 才

斯金纳认为:“幼儿的学习和行为都需要强化, 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为此,幼儿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需要强化。

1.适 当选择 ,收获积极的果实 。

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 帮助幼儿强化恰当选择图书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可以选择画面内容健康生动、夸张趣味的图书。当幼儿阅读暴力性强的图书时,我们可以与幼儿耐心交谈,让他明白选择恰当图书的重要性。

2.培 养耐力 ,收获坚持的果实 。

大班幼儿马上要升入小学,培养做事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调动幼儿做事积极性,积极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动力,能唤醒幼儿自身主体意识,从而引导幼儿懂得做事要贵在坚持。

3.增 强信心 ,收获成功的果实 。

在幼儿一日学习和生活中, 我们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幼儿的任务和要求。帮助幼儿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在幼儿遇到问题时, 教授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学习和感悟弟子规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的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观察中发现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看国学经典 篇3

尤其堪忧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现代之学”而轻“传统之学”,导致我们原本可以代代相传的祖宗遗训逐渐丧失市场,风尚媚俗,德性沦落,人心不古。重塑中华文化的昔日辉煌,需要国学的坚持与弘扬。

国学是蕴含道德光辉和人生智慧的丰饶土壤

翻阅一本本传统经典,犹如进入一个个澄明的世界,一切来自凡尘的怅然、烦躁、私欲被暂时抛开,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清风拂面。读着读着,慢慢地,你会被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哲理所折服,会被那一束束闪烁的道德光辉所感动。在不觉不知中,在一句句文字的指引下,走进我们祖先所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你会拍案称奇:祖先们太了不起了!连珠妙语道尽人生之真谛!从古代的蒙学读本《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再到子集史册,应有尽有:论为人,论求学,论治国,论做官,论处事⋯⋯大概正源于此,《论语》《三国》《孙子兵法》甚至在国外广为流传,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如《菜根谭》的序言中提到:日本企业界在经营管理上继学习运用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后,又形成了企业家争相竟读《菜根谭》的新热潮。《菜根谭》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连外国人都看中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一丰饶的土地,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经营她,推广她,让我们的后辈,一代一代从这块丰饶的土壤中汲取营养。

然而,尽管有些学者、教育者也在“国学”领域有所涉及和探索,但他们垂青“国学”的原因,或是以怡情明志,或是作为教学手段的尝试,都尚处于初始阶段,是正如蜜蜂采蜜,而如何去酿出沁甜的蜜,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叶匡正先生说:“被媒体传播的国学都是基础常识,说到儒家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应该通过严肃的研究产生。”如果我们都甚少接触传统经典,或仅仅知道教科书上为数不多的古诗文,对传统经典缺乏深刻认识,还会有人潜心去研究、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吗?“国学”这块原本丰饶的土壤恐将荒芜。

国学是完善人格的德育阵地

立“人”先立“德”。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多有远见。这可从古代众多的蒙学教材中感知出来。如《弟子规》“总序”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开篇就定了个“道德教育”的纲:“首孝悌,次谨信。”而后 “爱众,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为人”的学问摆在“为学”之前。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作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和指导,尽管有些做法在现今看来有唯诺迂腐之嫌,但可见当时道德规范之严明。而一本《三字经》则对学习之事做了详尽的阐述:开篇“苟不教,性乃迁”即道出受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说到怎样学,为什么学,“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重点说到该学什么——学礼仪孝悌、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六艺书法、四书五经、子集史册⋯⋯并且,这些蒙学教材字数工整,富有韵味,儿童在朗朗读书中,也深明了其中大义。

“现代之学”注重的是什么呢?无疑主要是分数和升学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笔者从教二十年,所见小学德育现状如何呢?最主要的育人阵地——品德课程多为语文老师兼任,少有专职教师,如此只能压缩教学,在主授课之外“酌情”上几节。这其中有许多的无奈,但比之过去的重视童蒙养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究竟有没有重视“德育”这块阵地的耕耘了呢?

国学是培养作家的通达大道

古代科举考试,“一文定终生”。一篇文章就决定个人的荣辱升迁,可见,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代学子们都必是写文章的好手,即今日所谓的“作家”。也难怪,古代学子们打小就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文章不仅讲究格律,精炼动听,妙语连珠,还富有睿智,突破混沌,处处给人以豁然开朗之顿悟,且作文之章法也暗藏其中。尽管说文无定法,但对于学写文章之人,先仿效,再创新,任何时候都不失为一条写作的捷径。要学作诗,就读唐诗宋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学写议论文、哲理小品文等,就去读《论语》《孟子》《战国策》。要写散文,就读《鸣鹤在阴》《谋攻》《公输》《劝学》等诸子名文,还有《将相和》《出师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爱莲说》等名篇;要写小说,去读《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和四大名著。古代学子天天浸润在这些经典美文中,才满腹经纶,才情睿智,“下笔如神”。

现在各大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各级的教辅书,而各级各类的作文辅导书更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大部分在校学生依然觉得作文是个大难题,就算写出来的文章,也大都千篇一律,鲜有惊人之作。究其原因,缺乏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固然是其一,但缺乏经典诵读,缺乏文字的敏悟,才是主因。

国学于我们的意义还远不止此,她应该和我国的京剧、国画、中医一样,成为国粹,应该让她代代相传。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诗人徐晋如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可以说,国学从古以来即是精英之学,现在无数媒体却想把它变成大众化的学问,其结果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我觉得,国学无法普及,也不应该普及。因为任何真正的知识都是无法普及的,你看孔子不早就发现了这样一条真理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徐晋如先生的看法相反,依笔者的愚见,我们是有条件和能力将国学进行到底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该如何调整。只要我们有了“普及国学”的理念,使“古代之学”与“现代之学”并行,哪怕“现代之学”重之,“古代之学”次之,二者相得益彰,我们的后世子孙身上,都必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广州510631)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 篇4

——学习中华国学义理经典心得体会

特别喜欢葱末的味道,香香的,带一点辣辣的,闻起来暖暖的。要是能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碗撒着翠绿色葱末的热面,真是惬意啊。

关于生命的意义,可以说的很大,也可以小到一碗热面。我们可以对这个深奥的词语没有严密精确的定义,但是一定要知道怎么生活,懂得如何让人生充实。选择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多的是想聆听先人智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情怀。面对生活这张网,是挣扎,还是顺从,抑或是开辟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态度,学习国学经典之后的我也颇有感想。

孔子作大司寇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首先即问“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更不问财产的损失。有人用木偶人(俑)殉葬,孔子认为这是对人类的轻视,对生命的亵渎,愤而诅咒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这实在是对生命的珍惜,对人性的礼赞!结合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教育我们,生命的存在是继续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用有限的生命去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拥有健康体魄之后,就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人对于未来都有不同的设想,顺着这些方向,我们的人生走出了不同的轨迹和终点。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优劣之别,但我们的人生却是千差万别,结果也是各不相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理想设定的偏差和后期的实践。孔子和弟子们的一席对话,让我了解到人们各种理想的归宿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这是怎样一副美好和谐的画卷,怎样一种惬意逍遥的意境啊!于丹的著作《论语心得》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炉火正红,油锅里哧啦啦响,乱七八糟的小房间里葱香,肉香扑面,暖暖的蒸汽从高压锅中悦耳的喷出„„”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吗?特别喜欢《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相信这么温暖的家庭气息足以让疲惫的人感到轻松和安宁,孔子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颗善于感受生活的心灵。掩卷深思,仿佛刚刚穿越时空和那些伟大而可爱的智者促膝而谈„„

窗外明媚的阳光把一切都晒得暖暖的,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洋溢着生的气息。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激发了我对国学这门深刻学问的极大兴趣,虽然课程结束了,但却为我打开了这扇门,我将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它,思考它,和智者一起仔细品味这葱味儿人生,相信国学会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

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篇5

盐场小学

四年三班

王春辉

2010年10月

“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体会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其实,在我五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全套书和碟子。妈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希望我背诵一些。当时我不懂,就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有一次,幼儿园搞儿童人气小明星选拔,我因为会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而被评为了人气小明星,照片还在光荣榜上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现在,我们学校也在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时,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只有极少数人心不在焉。我们一定要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而且对于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国家在小学阶段就安排我们学习国学经典,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我们的骨髓,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时,不会忘了我们的“根”。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6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三)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四)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2019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五)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诵读国学,传承经典 篇7

我园作为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协作课题“国学经典课程教学研究”的协作单位,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以及全园教师通力合作,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教材, 确定我园国学教育的教材为小班《弟子规》, 中班《三字经》, 大班《古诗》, 这些国学教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传统文化, 是历代先贤们的总结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籍,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幼儿时期, 孩子的记忆力好, 对于诵读的内容很容易熟记于心, 到了他们能理解的年龄, 自然会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因为没有“厚积”就不会有“薄发”, 就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二、幼儿园的办学特色

我园的特色是“在多元阅读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 国学经典课程教育作为它的一个分支, 我们将认真落实开展, 在幼儿园生活的各领域潜移默化、不断渗透, 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了幼儿在园的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在园活动。我们国学教育的落脚点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活动”。而是渗透在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之中, 比如:午餐前让幼儿诵读“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教育幼儿饮食时不要挑挑拣拣, 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 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

三、如何让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1.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来园和离园时段, 我们精心选择的经典诗歌和歌曲, 韵味十足地飘扬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和家长们浸润在优美的古典文化中, 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同时丰富了家长们的国学经典知识, 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大家爱上国学, 喜欢诵读。在早操活动中, 我们选择的韵律操音乐充满浓郁的国学气息, 下午操也尽量融入国学元素, 如小班的《弟子规》, 中班的《三字经》, 大班的《江南》, 教师编排的动作充满古韵, 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午餐活动中,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诵读活动和餐前感恩。“集体荣, 我才荣。食堂里, 有规矩;勿喧哗, 食不语。爱公物, 惜粮米。”“先长辈, 坐端祥, 食勿喧, 嚼勿响。双手递, 稳端放;心愉悦, 食饭香。”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知恩、感恩、报恩的信息。

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课程安排表中, 我们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每周一次, 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 激发幼儿诵读的乐趣。在每月的课例研讨中, 我们也将国学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结合幼儿园的感恩节, 老师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课程, 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把教育寓教于游戏中,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体验, 同时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幼儿处于愉快的气氛中, 真正达到“快乐学国学”的课堂效果。国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开展, 使我园教师对国学活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在幼儿园环境板块中的渗透。

“用环境文化当教材, 不仅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 更能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在环境的创设上, 坚持以幼儿为本, 创设让幼儿健康、智慧进行更好的和社会化发展的环境。在幼儿园进园的长廊上, 我们精心布置了图文并茂的《弟子规》图片, 选择的内容都是贴近幼儿和家长生活的, 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家长们在离园活动中能带着孩子在那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博大精深的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幼儿的心中。在二楼的通道里, 布置着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各类照片, 有教师的参与、幼儿的参与、家长的参与, 看着孩子们在“国学经典”中表演的照片, 我们仿佛又看到他们在台上自信地演出, 穿着古时模样的汉服, 手拿书籍, 大声诵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很感动。幼儿在经过这里时, 还会停下来说一说, 兴致高的时候还会说上两句国学经典的句子, 这里让他们感受到了诵读国学带来的自信。

通过这些国学经典教育的活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教育, 教师凭借和筛选“经典诵读”的精华,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在园时, 幼儿懂得了分享和谦让;在家里, 他们会给爸爸妈妈拿上拖鞋, 为爷爷奶奶端上一杯茶, 吃过晚饭还会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这些都说明,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让孩子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健康成长。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就表明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 特别是在幼儿的启蒙阶段, 性格形成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此我园也开展了国学教育, 通过诵读经典, 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一生基础。

《品读国学经典》 篇8

——作者(夏海)语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從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知人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品读国学经典》视野宏阔,从先秦管子《牧民》开篇,到清朝《曾国藩家书》收笔,横跨两千多年时间,品读三十六篇经典。这些经典绝大多数是散文,其中,有韵文和骈体文;源于《古文观止》有二十二篇;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和魏晋时期各五篇,唐朝七篇,宋朝六篇,明朝、清朝各四篇。

【精粹预览】

保民而王 实施仁政

《齐桓晋文之事》出自《梁惠王上》篇,是孟子文章的代表作,不仅集中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而且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的雄辩特色。这就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明快畅达、跌宕多姿,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君子同道 小人同利

《朋党论》是欧阳修政论文的代表作,他提出了君子同道为朋、小人同利为朋的著名论断。《朋党论》是与庆历新政相联系的。庆历新政由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倡导和推行,欧阳修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澄清吏治、厉行法治和富国强兵,拯救北宋开国以后形成的时弊。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

苏东坡的坎坷经历没有成就他政治上的事业,却造就了文学巨匠,为中华文化贡献了精品和经典。他把宋文、宋诗和宋词推向高峰,其散文既以才智驰骋,又文理自然;其诗干预社会,思考人生,艺术风格刚柔相济;其词开一代新风,豪放俊朗,清新洒脱。

国学经典学习 篇9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全文仅1080个字,却教会为人子弟在家、在外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既详细,操作性又强。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班在学校的部署下,自2009年9月始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旨在通过该项活动教育学生在家、在外待人接物及学习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强调孝心、诚信、礼仪、感恩等教育。

回顾一个学期来,我班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在活动中和在生活实践中践行《弟子规》,寻找传统美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通过一段时间对《弟子规》的诵读、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对“孝、礼、勤、诚、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弟子规》的精神已经深深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里、意识中,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下面是这个学期来我班学习《弟子规》的一些做法:

(一)活动的目的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班级环境。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主要途径和做法

1、由班主任老师充分强调诵读《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联系本班实际,选择《弟子规》的有关内容,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2、每天早晨早读课前诵读《弟子规》15分钟,每节课前唱一首感恩歌曲。

3、把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与小作文相结合,由语文老师加强“心得体会”的写作指导。

4、定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诵读《弟子规》成果展示主题班会,如:吟诵、演讲、诵读日记、“读书心得”交流。

5、回家以家庭作业形式布置诵读内容。建议家长在家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陪孩子读几分钟经典,与孩子进行诵读比赛,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分享诵读经典的乐趣。

6、成果展示。组织开展《弟子规》诵读比赛及学习《弟子规》手抄报比赛。

(三)相应要求

1、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班级文化的布置。利用板报专栏、学习园地等书写、张贴经典语句,使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就融入古诗文的浓浓氛围之中,激发他们诵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3、注重家庭诵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家长会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认识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从而使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得到家长的支持。

4、活动时间:从2009年9月开始学习。把诵读《弟子规》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二、学生及家长的反映

在调查过程中,走访调查了部分学生代表,电话采访了9位学生家长。其反映如下:

(一)学生们反映:大多数学生对此项活动感兴趣,能够积极背诵老师要求的内容。并且认识到,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了解了中国文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规范。不应与父母和师长顶嘴,父母和师长教育时,应认真听着,不反驳,有错改正,无错诫免。对老师倡导的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基本上能做到。也有学生讲,《弟子规》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也希望老师和父母做到。

(二)家长的看法: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很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孩子进行经典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家长们反映,自己孩子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邓源的家长说孩子对长辈更有礼貌和体贴了,谢家筠的家长说孩子学习更加积极了,杨龙辉的家长说孩子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些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查阅资料,对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有帮助。邓靖瑜、黄楠的家长说孩子能够主动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自己的衣物和学习用具。家长们也经常用《弟子规》来提醒、纠正、规范孩子的言行。家长普遍认为,要支持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希望学校长期坚持不间断。有的家长还认为,通过活动,家长可以与小孩一道学习践行《弟子规》。

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计划书 篇10

1、国学经典的学习原则:全家共学、每日阅读、长期坚持、重质轻量、积少成多、由简入繁、诵解结合、定期反复、身体力行。

2、阅读方法:参照“育心经典”累积式教育法,即每周阅读同一段内容,每天保证半小时阅读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周末复习阅读,下周阅读下一段新内容。每天可读2-3本书。全书读完后,换新书继续循环阅读。对读过的书要按累积式阅读法定期复习阅读。

3、步骤:先以读、背经典原文为主,而后通过讲解《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基础语义常识,引导孩子阅读简单古文,逐步提高其领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结束时,能够自己阅读《三言》《东周列国志》之类的书籍,基本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

二、孩子阅读书目

计划小学前,阅读以下国学书目:

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大学、孝经、道德经、

易经、古今诗词选、声律启蒙、二十四孝、心经、

三字经、增广贤文集、格言联壁、幼学琼林、

论语、中庸、孟子、庄子、古文观止、东周列国志

如有余力可增加阅读以下书目:

尔雅、四书集注、黄帝内经、诗经、警世通言、龙文鞭影

另外,配合国学的学习,可阅读历史演义类连环画,如《东周列国志》《西汉演义》等。

三、孩子读书计划安排

(一)现阶段读经时间安排:

每天早6点半起床,诵读易经两章、《心经》各三遍。

每晚练毛笔字期间,抽出10分钟来读一段《笠翁对韵》。 每周与孩子共同阅读、细讲《千字文》《东周列国志连环画》。

孩子随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各类课外书,如童话书、作文选、科普书等。这类阅读由孩子兴趣作主,不作硬性规定。

(二)小学阶段阅读计划安排:

1、二年级上学期之前已读经典: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大学、道德经、孝经、心经。易经读至十二章。

2、二年级下学期,按照累积式阅读法,课外时间完成《声律启蒙》的阅读。每日晨读《易经》。每周细讲《千字文》。复习重点:《弟子规》《大学》《道德经》。

3、暑假期间:阅读《三字经》《二十四孝》《古今诗词选》。细讲《三字经》。复习《弟子规》《大学》《道德经》。

4、三年级阅读书目:《论语》、《易经?系辞传、说卦、序卦、杂卦》、《增广贤文集》。

5、四年级阅读书目:《孟子》《幼学琼林》《格言联壁》,尝试读《东周列国志》《三言》等。

6、五年级阅读书目:《中庸》《古文观止》《龙文鞭影》《尔雅》《四书集注》

把国学经典引进校园 篇11

[关键词] 学生 国学经典 影响 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孩子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幸福。这个“人”,主要是学生,构建幸福校园,就是要使学生充满幸福。【1】学校应该成为提升学生幸福能力的乐园,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因为“孩子的幸福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创建幸福校园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心灵完善的人。古希腊人早就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要使人“身心既美且善”。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这是幸福校园的初衷。

北京大学教授肖川认为幸福人生应该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让学生幸福就是一种至高的教育价值。幸福是一种个体体验,因此,幸福校园很难凭借硬性的指标来认定。幸福校园应该能让师生形成健康人格,拥有阳光心态。在幸福校园中,师生身心愉悦,没有疲倦感和压抑感,情绪饱满,内心充实,精神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校园是优质教育的基石。

二、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所谓国学经典就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奠基性和原创性的儒家和道家我文化成果,是对人生价值的提升有高度价值的书。

诵读国学经典就等于是站在巨人(圣贤)的肩膀上,直探人性的本源,较为轻松地领会到文化精神的伟大力量,比较容易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陶冶性情,开拓见识,启发理性,修正行为。诵读经典可以使人养成一种大胸怀、高眼界、大德性、大智慧。如:

(1)《大学》——中国人必读的成功学:“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2)《中庸》——“和谐”人生的指南: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论语》——中国人的“圣经”:圣人的教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孟子》——中国人的辩论学:智者的雄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老子》——中国人的智慧奇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6)《千字文》——识字教材首选

(7)《三字经》——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

(8)《弟子规》——系统化的人生行为守则。

1.传承中华美德,树立正确价值观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内容上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

小学生可以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亡,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学到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中学到要孝顺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从“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学到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学到要珍惜时间;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学到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学到学习要不耻下问;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学到要知错能改……

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树立正确、积极的道德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崇高理想

《论语.宪问》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

子路问:“这样就够了吗?”

孔子说:“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所有百姓都安乐。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所有百姓都安乐,连尧舜怕也难于做到吧?

从上述内容可见,提高自身修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同一张白纸,如果从小就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埋下种子,随着年龄增大,这些思想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得到满足,可精神方面的食粮却出现空白。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所谓的“流行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如一些稀奇古怪的网络用语“灰机”(飞机)、“杯具”(悲剧)、“有木有”(有没有)常见于小学生的习作中,又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鸡叫,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这些歪诗常被小学生挂在嘴上。不少的小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了严重“脱水”现象,还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堕落。让孩子们在记忆的黄金时代,亲近经典,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的书”,在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祖国母语的精妙,让他们储备一些终生受用的好东西,从而健全人格,提高素养,树立崇高理想。

三、国学经典进校园的具体措施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进校园,而让小学生与经典为友 与圣人为伍呢?

1.构建经典诵读的校园文化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美丽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国学经典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感情,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接着久远的文化底蕴,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2】

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校园黑板报上,定期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向学生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不断提高学校品味。

2.设计分年级诵读的有效活动

要精心选择内容。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它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典诗词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2】我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等精彩华章绝句随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的诗词贯穿到各学段中。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文字简单朴素,语言精美炼达,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积累。

可分年级有序开展。积极倡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引导师生走进经典、走近名人,使阅读成为习惯。以《弟子规》为入门篇,全校师生普及学习,通学完《弟子规》教材后,再根据年级组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分教材的进行学习: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百家姓》、四年级《道德经》、五年级《增广贤文》、六年级《论语》。

充分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保证一天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晨读时间不得挪作他用。晨读的内容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语文课本中必背篇目及《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为主。对必背篇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作好详实的检查记录做到“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读经典,按照“只求熟读,不求甚解”的理念,教师只须引导学生多念熟背,不着意讲解,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最是书香能致远”,可以想象,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经典融入孩子们的血液,孩子们明确了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察人之方,一定会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成长为一个有修养、高素质、对社会有用的人。【2】

3.搭建百花齐放的展示平台

用好“传统节日”。以春节、元宵节、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为抓手,每学期通过班队主题会教育开展,加深对经典文化内涵的了解,让学生学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切合六一元旦活动。千人诵读,以年级为方块,按学校布置的诵读内容进行表演。

设立校园读书节日。我校将每年的五月份定为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期间,学校或年级组将组织经典美文诵读、古诗背诵、现场作文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笔记等比赛,以展示每年读书活动的成果。学校将根据检查与测试情况表彰一批“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

上一篇:资质挂靠问题研究下一篇:大班优秀韵律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