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2024-08-18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精选8篇)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1

陕西省高速公路形成由2条环形线、6条以西安为中心的辐射线、3条南北纵向线、7条东西横向线和18条联络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简称“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或“2637”网),路网总规模8056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3871公里,省级高速公路4185公里。2条环线,即西安绕城和西安大环线,长约440公里。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长约80公里;

西安大环线:渭南-阎良-高陵-三原-泾阳-乾县-杨凌—周至-户县-长安-蓝田-渭南,长约360公里。

6条辐射线,即西禹线、西商线、西漫线、西汉线、西长线和西旬线,长约1297公里。

西禹线:西安-高陵-阎良-富平-蒲城-澄城-合阳-韩城-禹门口,长约217公里;

西商线:西安-蓝田-商州-丹凤-商南-陕豫界,长约239公里;

西漫线:西安-蓝田-商州-山阳-漫川关,长约180公里;

西汉线:西安-户县-洋县-城固-汉中-勉县-宁强-棋盘关,长约360公里;西长线:西安-咸阳-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凤翔路口,长约182公里;西旬线:西安-咸阳-淳化-旬邑-陕甘界,长约119公里;

3条南北纵向线,即榆商线、榆康线和定汉线,长约2530公里。

榆商线:府谷-神木-榆林-米脂-绥德-清涧-延川-延长-宜川-黄龙-澄城-大荔-华阴-洛南-商州,长约749公里;

榆康线:蒙陕界-榆林-靖边-安塞-延安-黄陵-宜君-铜川-耀州-三原-西安-柞水-镇安-安康-紫阳-陕川界,长约1281公里;

定汉线:定边—吴起—陕甘界,长约144公里;陕甘界(大桥村)-陇县-千阳-凤翔-宝鸡-姜窝子-汉中-陕川界,长约356公里;总长约500公里。

7条东西横向线,即吴定线、延吴线、宜富线、合凤线、大凤线、潼宝线和白略线,长约2121公里。

吴定线:吴堡-绥德-子洲-横山-靖边-定边-王圈梁,长约321公里;延吴线:晋陕界-延川-延安-志丹-吴起,长约225公里;

宜富线:晋陕界-宜川-黄龙-洛川-富县-陕甘界,长约190公里;

合凤线:合阳-澄城-白水-铜川-旬邑-彬县-麟游-凤翔,长约330公里;大凤线:大荔-蒲城-铜川-淳化-永寿-岐山-凤翔,长约262公里;

潼宝线:潼关-华阴-渭南-临潼-西安-咸阳-兴平-武功-杨凌-陈仓-宝鸡-牛背,长约331公里;

白略线:鄂陕界-白河-旬阳-安康-汉阴-石泉-西乡-汉中-勉县-略阳-陕甘界,长约462公里。

18条联络线,即榆府线,神米线,榆佳线,清安线,黄渭线,机场专用线,西咸北环线,乾岐线,法门寺连接线,太凤线,商柞线,丹宁线,桐旬线,古镇线,安平线,安镇线,石泉连接线,茶店连接线,长约1668公里。

陕西省下属县市

西安市:临潼区、灞桥区、阎良区、长安区、蓝天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咸阳市:兴平市、杨凌区、三原县。泾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

宝鸡市: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渭南市:韩城市、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富平县

铜川市:宜君县

延安市:延长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衡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安康市: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阜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 商洛市: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2

1 交通标志存在的问题

1)类型单调、数量不足。虽然在建设之初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交通标志的设计和设置问题,但实际使用中的标志数量依然不足,缺乏服务性、公益性等标志。尤其是长直路段行车环境单调,缺乏安全、警示等标志的视觉刺激,驾驶员容易疲劳驾驶,同时由于路况较好,驾驶员往往超速行驶,存在着事故隐患。

2)内容繁杂或多块并设,造成信息过载或信息忽略。这种情况使得驾驶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识读标志并做出选择,而且为了看清标志上的内容驾驶员会无意间减慢车速,形成追尾事故隐患。

3)缺少国、省道信息。现行指路标志未能将高速公路作为全国公路网的组成部分,和国、省道联系起来合理设计指路信息,造成国、省道信息由此中断,使外地驾驶员无法准确判断目的地行驶方向或相应出口。此外,在高速公路与国道重合段,没有指示国道的相应信息。

4)缺乏一致性、连续性,不同种类的交通标志信息未能互相呼应,出现信息指示突然中断或信息指示太突然的现象。

5)设置位置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诱导功能。例如交通标志设置在光线或视线不好的地段,使人的视认性差;内容相近的标志牌近距离并设,易使驾驶员产生同样内容重复的错觉而忽略后者;车距确认标志错设在弯道处,效果不佳,如图1所示。

6)现行标准未对告示牌的设置作规定,导致各地告示牌的设计不合理、不统一。例如“多雾路段、减速慢行”、“严禁长时间占用超车道”等标志采用绿底白字,不符合驾驶员的视觉特性,甚至起不到警示效果,如图2所示。

7)其他问题。一是重要位置标志缺失或不符合规范。例如缺失分合流标志或出口预告标志组中的“前方出口”标志;因改、扩建及新建道路,使新旧标准的标志并存,既不规范且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二是限速标志值选取不合理或设置位置不当,且缺少最低限速标志。例如不同限速标志短距离设置,驾驶员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将车速调整到限制速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三是特殊路段标志设置不足或位置不当,未能有效保障行车安全。例如长大下坡路段设置了紧急避险车道,却没有对避险区及连续下坡的长度进行预告,造成避险车道的闲置;特长、长隧道的标志未配合标线进行设置,不能保障隧道处的安全行驶等。四是快慢车道标志不统一。五是旅游标志数量不足,且版面设计有错误,未起到吸引和指示人们去旅游区的目的。

2 交通标志系统优化设计

2.1优化原则

按照现行国标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标志的优化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陕西省域高速公路及其周边路网,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网布局,从大交通、大物流的现代交通的全局角度来考虑标志改善问题。

2)以不熟悉陕西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路网的外地驾驶员为设计对象,同时兼顾对本地驾驶员的诱导。

3)对重要信息可重复预告,但应避免信息过载和集中设置。

4)交通标志与标线应配合使用,动态交通标志的设置不应妨碍静态交通标志的使用。

5)利用原有的标志,节约投资。

除遵循以上原则外,为使改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还应参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掌握与高速公路相关的规划道路的情况,以便在改造过程中对规划道路预留适当的交通标志。同时在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交通标志设置规范也在不断发展,应参照最新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来进行标志优化改善。

2.2交通标志优化内容

2.2.1 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周边路网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气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充分利用国省道编号、高速公路出口编号等数字化信息,结合服务手册、行车路线图等,使不同种类的交通标志信息互相呼应,最大限度地为用户出行提供方便。

为保证各类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与驾驶人员的预期值相符合,一般情况下,如按照从某一互通式立交驶入高速公路,至下一互通驶离高速公路的顺序应设置标志为:入口预告标志→禁令标志(禁止某些车辆驶入高速公路;限高标志等)→收费站标志(如有)→指路标志(方向、地点)→高速公路入口标志→限速标志→下一出口预告标志→指路标志(地点、距离)→车距确认标志→出口标志→收费站标志(如有)→指路标志(方向、地点)→沿线设施指引标志→出口预告标志→匝道限速标志→出口标志→匝道收费站标志→指路标志(地点、方向)。

2.2.2 具体优化措施

1)高速公路名称及编号。目前,我国对高速公路以下的国、省、县道均已编号,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刚刚出台。为改变陕西省缺乏全国统一的命名和编号,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混乱、编号不统一、标志不清晰等现象,提高陕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服务水平,保障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必要对陕西省高速公路名称、编号及周边路网名称、编号进行重新统一的规定。对于不同期施工完成的路段,若该路未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仅仅是陕西省域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名称采用陕西省自行命名;若该路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则依据最新《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命名和编号规则》及该路在陕西省境内某段来命名。例如:(G65)包头至茂名在陕西省境内均命名为“包茂高速”,并在“包茂高速”下辅以陕西省境段“XX—XX”,其中一个地名为西安,另一地名为国家高速在陕西省境内起、终点地名。

2)高速公路的出口编号。在陕西省范围内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统一编号,拟采用以西安为起点,向外放射的高速公路系统,出口按道路主线的前进方向用数字1、2、3…依次编号。每个互式立交作为一个子系统,采用一个编号,同一立交主线上的不同出口编号为立交编号后加A、B、C…标识。

3)地点、距离标志。为便于理解、减少混淆,地点、距离标志所显示的距离应为距互通立交出口的距离,地名一般不超过3个。一为近程目的地,即沿行车方向的第一个出口所能到达的具有交通意义的地点名称;二为中间远程目的地,可选择沿线附近具有重要意义的城镇名称,如连续设置,则该行内容可以变化,以尽量为用户提供较多的信息;三为远程目的地,可选择沿线市级行政中心。若两个出口间距很大,可在10~15 km间增设一块地点距离标志;若各目的地需经其他国、省道公路到达,则预告相应的国、省道公路的编号前需增加代表陕西省名称的简称,并列在目的地之后。

4)服务区标志。当服务区之间的距离大于25 km,除了在2 km、1 km、减速车道起点及服务区入口处分别设置服务区预告标志外,应在2 km预告标志之前的1 km处设置2~3个服务区预告标志,以方便长、短途驾驶员选择使用。

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有其特殊性,建议在各放射线驶往西安方向上设置的服务区预告标志,把西安市内距离该放射线高速公路起点最近的服务区也考虑在内,以实现服务区标志预告的连续性。此外,可在服务区内增设一块高速公路路线简图标志,以使用户心中有数、明确自己所处方位。

5)告示牌。为了克服工程建设、路线气候、道路环境等因素的缺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效、舒适的行驶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建议陕西省高速公路的告示牌统一设计为黄色底、黑色边框、图符的形式。一般在收费站后不远处或服务区出口后适当位置设置“请系好安全带”、“严禁酒后驾车”的告示牌;在多雾路段、事故多发段等特殊路段前设置“雨雾天气、减速慢行”,“事故多发、谨慎驾驶”等告示牌;在长直线路段,除设置车距确认标志外,若长度允许可适当增设“系好安全带”的告示牌;在服务区前可配合服务区预告标志,设置“请勿疲劳驾驶”、“严禁乱扔废弃物”的告示牌,既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行驶、保护道路环境,又告知驾驶员前方有服务区可供休息、丢弃物等。

6)旅游区标志。充分挖掘沿线旅游资源,增设旅游标志。若旅游景点多,则仅限于对著名景点的指示,并将标志统一设计为示意图的形式,以便增强驾驶员的视认性。在沿线旅游区附近、长直线路段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适当设置由近而远的旅游区标志,可不断刺激驾驶员,缓解疲劳,吸引游客就近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7)紧急避险区的标志。为提高紧急避险区的利用率、保障刹车失灵车辆安全驶入避险区,建议在长大下坡前设置一块告示牌,告知前方长大下坡及坡长;若距离允许,可在紧急避险区前2 km、1 km、500 m、100 m处设置紧急避险区标志;在紧急避险区入口前20 m设置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标志;在入口处设入口标志。如果在长大下坡前设了降温池,则应设置500 m降温池预告标志和入口预告标志。

8)限速标志。综合考虑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车型构成比例、道路条件及路侧环境条件及至少最近12个月内的事故统计数据等,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设计速度或运行速度值,分段进行灵活设置限速标志。当路段设计车速变化时,在变化段起点前500 m应设置限速标志;当两路段设计车速相差大于40 km/h时,应设置以20 km/h为级差的递减限速标志,尽量避免在短距离内设置多块不同限速值的标志。

9)车道指示标志。充分利用沿线的跨线桥,必要时增设门架,同时配合路面文字标记来设置车道指示标志。但需提醒跨线桥不宜设置地点方向、国省道信息等重要指路标志,否则不利于夜间行车时的视认性。

3 结束语

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可靠、有效地向驾驶员传递交通信息。为了充分发挥交通标志的有效功能,保障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高效、安全、舒适、快捷行驶,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将交通标志优化研究与交通安全、交通心理、交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对现有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的完善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摘要:针对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为适应“安全、环保、舒适、和谐”新理念的要求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陕西省高速公路网的服务水平,保障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从功能、安全、经济等方面对交通标志进行改善设计,提出将交通标志优化研究与交通安全、交通心理、交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改善措施,设计

参考文献

[1]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细则[S].北京:北京交通出版社,2006.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2005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丁靖艳.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若干问题的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5-68.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 篇3

目前,该集团承担着十天线鄂陕界一安康、安康一汉中、汉中一陕甘界段,潼关一西安改扩建、西安一宝鸡改扩建、西延高速第二通道西安一铜川、铜川一黄陵段、渭南一蒲城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在建项目总里程约为973公里,建设投资约817亿元。同时还养护管理着西安至延安、西安至牛背、西安至潼关、西安至禹门口、西安至棋盘关等高速公路1200多公里。

近年来,在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精神,按照全省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要求,坚持一手抓改制重组,一手抓建设管理,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巩固改制成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态势良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特别是2006年初改制以来,先后建成黄延、西汉、宁棋等高速公路共计352公里,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90.27亿元,征收通行费142.55亿元,完成养护投资33.71亿元,完成经营收入49.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顺利通过同家AAAA级标准化验收,成为全国交通系统首家通过此认证的交通企业。全系统共建成国家级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1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3个,全国交通行业(系统)文明示范窗N3个,全国、省级文明单位16个,同家级、省厅级青年文明号20个,全国、省部级劳模、先进个人18人,建成省级文明路1200多公里。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跻身中同交通企业百强榜第56位。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工程项目获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帽耳刘立交工程和蒿庄梁隧道工程项目获“鲁班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西禹高速公路金水沟大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陕西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 篇4

《陕西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6—2010年)》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政府自身建设日益加强。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巩固成效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障法律法规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和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提供法治保障。

2基本目标。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受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突出重点,改进方式,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3突出制度建设重点。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科学发展,维护公平正义,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点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坚持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和调研论证制度,集中民智、民意。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立项制度,增强制度建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4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改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起草方式,继续推进法制机构组织起草、委托起草和社会招标起草等方式,加快建立法制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法案起草模式。扩大公众参与政府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专家咨询论证、意见采纳情况说明等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合理诉求、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使制度建设符合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法制机构及主要负责执行的部门应当根据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适时对实施效果、经济社会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加强评估成果的运用,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开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5落实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规章清理机制,每隔5年组织一次全面清理,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相互之间明显不协调的政府规章,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制发规范性文件要明确有效期,到期自动失效。需要继续执行的,经组织评估后重新发布实施。坚持“逢文必审”,所有涉法涉权文件必须经过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发布实施。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法及时备案、严格审查,未经备案审查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逐步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6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2012年前,各级行政机关要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把

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要科学合理界定重大行政决策范围,明确各级行政机关的决策权限,细化决策流程、规则。增强行政决策公开透明度,探索政府常务会议公众旁听制度。

7完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机制。作出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特别是要听取和尊重相关人群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机制,扩大公众在重大行政决策的设计、选择、完善、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参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明确应当听证的决策事项范围,建立科学公正的听证代表遴选制度,提高听证参加人的广泛性。听证前要全面准确真实公开听证事项的信息,对听证意见的采纳情况要说明理由并予公开和反馈,听证结果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

8加快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结果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作出决策的同时,应制定风险化解处置预案。

9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的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重大决策实施后,决策机关和具体执行机关要及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各方面对决策实施的反映及意见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情况和经济、社会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按程序及时对决策进行调整、修正和完善。严格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决策的行为以及决策失误的,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文明公正执法

10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职能。依法规范政府机构设置、部门职责确定,实现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各级政府所属部门的“三定”规定应当经过法律审核,做到部门职责与其执行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在本行政区域的正确有效实施,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能越权乱作为,也不能失职不作为。

11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及创新,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加快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行的社会组织,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各级政府要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履行的职责,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12继续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立法进程,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2013年前,在所有设区市实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到2015年,每个设区市至少有一半县城实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推进行政执法部门的综合执法工作,深化文化、农业、水利、商务等部门的综合执法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上下级之间行政执法权限、范围,下移行政执法重心,提高基层执法能力,直接面对群众的具体执法任务主要由县级行政执法机关承担,努力解决多层执法问题。继续深化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工作。

1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1年,全省各级政府完成第五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落实行政许可目录管理制度,实现动态管理,确保行政许可项目合法。加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建设,到2013年,省、市、县政府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符合条件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实行集中办理和“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要理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事项的主管部门要充分授权,提高现场办结率。改革行政审批方式,推广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2013年前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14继续深化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依据动态管理,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修改、废止情况,及时调整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及人员,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并向社会公开。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及时查处无资格主体进行行政执法的行为。坚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把案卷评查作为常规化工作,认真组织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要根据立法目的和合法合理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授予的行政裁量权,逐条进行梳理,细化适用条件和执法幅度,制定规范的裁量标准。2012年在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15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各级行政机关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依程序办事。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适用规则,细化执法流程,保障程序公正。2013年前,制定《陕西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16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执法方式,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坚持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

17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持证上岗制度,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核和法律考试,审核或者考试不合格的不予颁发行政执法证件。规范全省行政执法证件,严禁持无效证件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制度,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小时。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法律素质、文明素养、执法技能。在全省开展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优秀行政执法人员评选活动。

18完善行政执法财政保障体系。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保证经费的足额拨付,特别要落实和保障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为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罚缴分离制度,各级政府要确定罚款代收机构,实行罚缴分离,除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一律由当事人到指定的代收机构缴纳。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返还或者变相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行政赔偿费用管理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五、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

19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公开政府信息。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实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的政府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健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相关制度,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在法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对不予公开的要说明理由。

20推进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在办公场所公开办事依据、条件、流程、办理机构和人员、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将办事结果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公开。有关行政机关要依法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21拓宽政务公开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到2013年,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政府及部门网络互联,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各级行政机关要扩大网上办公范围,建立便民服务、交流互动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查询、办事、提出意见建议。

六、加强衔接协调,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2完善行政调解和仲裁制度。明确行政调解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健全行政调解机制,建立起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推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到2015年基本形成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大力推行仲裁制度,加强对仲裁的指导,充分发挥仲裁在解决民间纠纷中的作用。

23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扩大行政复议制度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维护合法权益。各级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机构建设,配备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必需的办案条件和经费,保证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开展。建立行政复议责令受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行政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复议行为,保障行政复议渠道畅通。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切实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推进行政复议人员职业化建设,实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

24继续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信访案件受理、复查、复核制度,抓好重大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切实落实信访工作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依法分流信访诉求,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25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建成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加快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要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及时回应民声民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和初始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健全监督体系,严格责任追究

26自觉接受监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依法报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据《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监督,对行政诉讼案件要积极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要依法履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推行重大行政案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2012年前,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对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

27加强专门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监察,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察,提高行政效能,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保障政令畅通。

28强化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加大《陕西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执行力度,制定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程序,提高监督效能。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政府法制机构要严格履行职责,组织好依法行政的监督,要在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检

查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监督方式,依法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工作的监督。对影响重大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调查,依法进行处理。继续加强依法行政监督队伍、特邀监督员队伍建设。

29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制定《陕西省行政问责办法》,确定问责主体,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使行政问责制度化、常态化。

八、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任务落实

30加强推进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强化行政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订本级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每年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对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作出具体安排部署。要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上级行政机关要认真审查下级行政机关的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报告,提出改进工作的指导意见。

31着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组织3次以上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省政府每年举办依法行政培训班或者研讨班,用4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市县政府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轮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把依法行政纳入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拟任行政机关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情况,并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察和测试情况应当作为任职依据。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32严格依法行政考核。各级政府要把依法行政考核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根据本规划和依法行政重点任务,设定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对推进依法行政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推进工作不力、存在问题较多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着力抓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的评价和意见,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33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要善于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坚持政府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列席常务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以适应法治政府建设的艰巨任务。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职责,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的参谋、助手和顾问。

陕西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测试题 篇5

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学习测试题

结合个人的工作、生活实际,谈谈如何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答:我是一个在幼儿园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谈一谈如何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通过学习我省2011-2020年儿童发展规划的内容,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程度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生活质量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无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来说,也还有负面的影响。在我们本身无法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我们这的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孩子的家庭环境。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要食可果腹、衣能避寒、居有所屋、病能就医、学能从师。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这些,就要认真、勤奋、努力工作。现在的年轻人能独立做到这些的,也很不容易。

第二、良好的家庭环境还应该有愉快、温馨、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作为家长,应该尊重父母、夫妻和睦、尽量保持家庭完整、爱护子女,在日常生活和孩子勤于沟通,保持一致,对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同情心、同理心。因为是独生子女,溺爱和自私也是问题,家长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第三、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要主动和他们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心情如何、有什么困难和挫折需要你的帮助,还要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缺点,避免望子成龙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矛盾。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压力很大,家长要尽量体贴、照顾孩子,还要锻炼他的独立能力,对他以后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第四、注意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现代健康的概念已经有所延伸,不但是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绿色环保的“乐活”生活模式,健康卫生合理膳食;勤俭、节约生活是良好传统,应该保持,抵制铺张浪费、奢侈成风、浮夸张扬的生活和追求。在心理方面,要有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就会有积极向上是生活态度,有追求、有目标就不会迷失自我。我们要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生活、会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快乐。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6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按照格群拓扑学的分类,人类按社会关系可以分为四类。处理风险时会积极主动地要求企业提供丰富的员工福利保障、认同预防和抑制等风险管理手段的群体是__。A.社会弱势群体 B.个人主义者 C.等级主义者 D.平等主义者

2.万能保险主要提供两种死亡给付方式,投保人可以任选其一。这两种方式习惯上称为A方式和B方式。关于这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A.B方式是直接随保单现金价值的变化而改变的方式

B.在A方式中,死亡给付额固定,净风险保额每期都进行调整,使得净风险保额与现金价值之和成为均衡的死亡给付额

C.在方式B中,规定了死亡给付额为均衡的净风险保额与现金价值之和 D.假定现金价值是逐年递增的,在A方式中,净风险保费是不变的

3.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一定的罚款,罚款金额是____ A:a.每小时降雨量达到10毫米以上 B:b.每小时降雨量达到16毫米以上 C:c.每小时降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 D:d.每小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

4.投资连结保险资产管理费年度百分比最高为__。保险公司将账户资产委托第三方管理时,保险公司与第三方收取的资产管理费之和不得超过年度百分比__。A.2% 2% B.2% 3% C.3% 2% D.3% 3%

5.寿险公司预计利率将会上升,应当投资于票面利率__、期限__的债券,以有效规避利率风险。A.高、长 B.高、短 C.低、长 D.低、短

6.下列属于普通保险的是__。A.农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进出口信用保险 D.财产保险

7.甲保险公司与乙保险公司以某企业的固定资产1000万财产为保险标的,并以甲保险公司名义签发1000万的财产损失保险合同,其中甲公司承担500万的财产损失保险,这一保险方式为____ A:当地保险行业协会 B:当地行政处罚部门 C:当地保险监督机构 D:当地消费者协会

8.建筑工程保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赔额规定,一般只适用于__。A.特殊费用 B.财产损失 C.人身伤残 D.人员死亡

9.责任保险的赔偿范围一般不包括下列__。A.对第三者财产的间接损失

B.保险人负责赔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C.因赔偿纠纷引起的诉讼、律师费用 D.事先经保险人同意支付的费用

10.下列选项中,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是__。

A.甲、乙二人约定,如果甲的儿子考上军校,甲就把房子租给乙

B.王某与李某约定,如果王某按期支付货款给李某,李某就不到法院起诉王某 C.张某与赵某约定,如果张某将黄金50克卖给赵某,赵某就将古字画送给张某 D.丙和丁约定,丁的儿子十八岁时就送他一台电脑

11.下列行为不以走私罪论处的有__。

A.与走私犯通谋,为其提供货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其他方便的

B.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弃物运输进境的 C.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9物品的

D.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没有合法证明的

12.下列哪项是财产保险基本险和综合险都不予以承保的风险?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水 D:龙卷风

13.__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即所谓“防患于未然”。A.损失避免 B.损失预防 C.损失抑制 D.自留风险

14.我国与许多国家一样,保险立法形式上要求投保方履行其告知义务应采取的形式是____ A:分散性 B:负债性 C:保障性 D:广泛性

15.保险人对愿意购买保险的单位或个人(即投保人)所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接受和如何接受的决定过程称为__。A.保险核保 B.保险承保 C.复核签章 D.保险理赔

16.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风险分成不同的种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根据风险的性质分类出的风险的是__。A.收益风险 B.责任风险 C.纯粹风险 D.投机风险

17.业务量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在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A.年平均估算法 B.季平均估算法 C.月平均估算法 D.逐案估计法

18.再保险经纪人是__的中介人。A.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 B.保险公司之间

C.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 D.受益人与保险人之间

19.财产保险合同均属于____ A: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B:保险人和投保人 C:投保人和受益人 D: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20.保险合同特有的原则是__。A.最大诚信原则 B.保险利益原则 C.公平互利原则 D.守法原则

21.2000年度某超赔再保险的赔款成本是3.5%,且双方约定的最低费率是1.5%,最高费率是5.5%,安全系数和费用是45%,那么,2001年度的分保费率是()。A.1.5% B.3.5% C.5.1% D.5.5%

22.新险种的构思源泉是____ A:客户 B:竞争对手 C:情报资料

D:保险公司的调研人员

23.目前,团购已成为获得低价格的一种消费方式,比如小区业主通过团购集体采购装修材料。小区的部分业主为了降低费率组成一个团体向保险公司购买团险也是可以的。__ A.对 B.错

24.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专门从事向分保接受人介绍、安排再保险业务,并从中取得劳务报酬的公司或个人称为__。A.分出公司 B.分保公司 C.分保经纪人 D.代理公司

25.保险人对愿意购买保险的单位或个人(即投保人)所提出的投保申请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同意接受和如何接受的决定过程称为__。A.保险核保 B.保险承保 C.复核签章 D.保险理赔

26.{单选26}

27.{单选27}

28.{单选28}

29.{单选29}

30.{单选30}

31.{单选31}

32.{单选32}

33.{单选33}

34.{单选34}

35.{单选35}

36.{单选36}

37.{单选37}

38.{单选38}

39.{单选39}

40.{单选40}

41.{单选41}

42.{单选42}

43.{单选43}

44.{单选44}

45.{单选45}

46.{单选46}

47.{单选47}

48.{单选48}

49.{单选49}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7

关键词:电网,电力营销,发展规划

0 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简称公司)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公司顺利编制完成《“十二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本次规划编制以智能营销建设为核心,围绕售电市场运营、电力营业管理、电能计量管理、供电服务、需求侧管理、智能营销建设、营销标准化建设、营销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系统规范地设计了公司“十二五”期间电力营销发展的总体框架。在营销体系上,建成智能营销管理组织架构、智能营销标准规范体系、智能营销技术支持平台和智能化双向互动营销平台,形成电网与客户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双向互动,从而实现电力营销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技术装备上,引进自助缴费终端、银电联网、POS机等多渠道智能缴费系统,建成覆盖全省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负荷终端控制系统,实现电费实时查询、电量记忆、智能计费、自动控制、高精度计量,帮助用电户即时进行用电分析,达到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目的。在需求侧管理和客户服务方面,将“满意工程”逐步打造成具有陕西电网特色的服务品牌,为客户提供主动服务和个性服务。同时,大力推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积极搭建电力蓄能技术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形成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常态工作机制,综合服务能力[1,2,3,4,5,6]。

1 电力营销现状分析

1.1“十一五”营销发展状况

1.1.1管理体制

(1)组建了公司系统统一的营销“一部三中心”(营销部、电费管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电能计量中心),压缩了管理层级,实现业扩报装、95598电话服务、电费核算发行与账务处理、计量检定与配送等核心业务的集中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2)建立统一的营销业务模型、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与技术标准,共形成19个业务类、139个业务项和764个业务子项,293个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营销业务模型;建立规章制度10大类19项,工作标准42项,涵盖了业扩报装、电费抄核收、电价执行、电能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电力市场分析及开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客户服务等营销主营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1.1.2售电市场

坚持保存量、促增量,巩固直供电市场,拓展趸售区大客户直供电市场。“十一五”期间,新增趸售区直供电大客户59户、容量1 060 MVA;解除淘汰落后产能的小火电、自备电厂机组并网运行,累计关停小火电、自备电厂12个;推进电能替代工程,推广应用电力蓄能技术、热泵技术24项,新增用电容量146 MW,实现供暖面积1.409×105 m2。

1.1.3营销基础管理

(1)建立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推行电费分次划拨及预付费措施,实现电费资金实时归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差别电价执行等国家政策带来的电费回收风险。实现当年电费回收率100%,应收用户电费增长174亿元,应收电费余额比重5.5%。

(2)持续开展营业普查和用电稽查,加强线损管理,规范客户用电行为,累计查处窃电案件462起,追补电量8182.2 MW·h,追补电费和违约使用电费787.32万元;查处违约用电1 234起,追补违约电费1 945.56万元。

(3)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陕西省政府出台加强需求侧管理、有偿服务的政策性收费文件;西安市政府出台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配套费收费政策;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汉中市政府出台“一户一表”建设与改造技术标准;西安市政府出台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配套费收费政策。

1.1.4信息化建设

建成了公司系统集中的“SG186”营销业务应用管理平台,营销业务全面规范开展;开发应用了售电市场分析预测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为科学预测提供技术支撑;推广应用计量资产定位系统、计量检定平台系统,实现了计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搭建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覆盖率达到15%;试点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4座、充电桩200个,积极推动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建设。

1.1.5客户服务水平

公司系统培育了“国家电网”统一品牌下的10大特色服务,丰富了“国家电网”品牌内涵。直供营业区内设有营业网点638个,其中城市营业网点60个、农村营业网点578个;同时与银行、邮政及社会代收费机构合作,建立了1 933个代收电费网点,为客户办理用电业务和缴纳电费提供了便利渠道。

1.1.6营销队伍综合素质

拓展营销业务培训范围,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业扩报装、电费抄核收、电能计量、用电检查、需求侧管理、“SG186”营销系统应用等培训班共78期,培训9360人次;开展计量检定、报装接电、用电检查、优质服务等技能竞赛、普调考共543人次;组织开展了全省营销人员“营销安全及业扩报装百日安全整顿活动”安规考试,使营销人员在思想素质、业务技能、政策法律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销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仍需培训提高,“两种”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2)营销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部分营销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

(3)依法经营管理仍需强化,在业扩报装、收费政策执行、合同管理等方面,工作标准执行不到位,仍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

(4)全省统一的营销业务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集约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原则

2.1 总体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着力构建“大营销”体系和智能用电服务体系,深化“SG186”营销业务系统应用,全面提高营销自动化水平。经过5年努力,建成符合“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方式专业化、技术手段智能化、客户服务互动化、员工队伍职业化”的营销服务体系,实现营销管理由条块分割向协调统一、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综合指标评比保持西北第一,力争达到国家电网先进水平。

2.2 规划原则

(1)坚持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把握经济发展特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以公司总体规划为指引,立足目前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的工作要求,将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纵深推进,促进营销工作健康发展,结合陕西省电力销售市场现状,确定规划期营销总体发展目标。

(2)坚持营销管理和技术创新的原则。树立“大营销”理念,构建“大营销”体系,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电力市场分析研究,以管理创新引导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管理进步。大力培育新型电力市场,开展智能用电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智能用电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3)坚持营销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作用,以统一的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平台开展营销业务,实现业务模式的统一、业务流程的统一。建立健全覆盖营销管理层级和管理全过程的完整、统一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规范标准体系。

(4)坚持发展与利益协调统一的原则。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及陕西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准确把握适应公司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关系,牢固树立“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统筹兼顾公司、客户和社会三方利益,真正做到使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实现三方利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售电市场又好又快发展,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3 重点任务目标分析

3.1 经营目标

2012年底,售电量突破0.75×108 MW·h,市场占有率达到97.48%;应收电费余额达到1.4亿元,应收电费余额比重达到4%;热泵技术应用采暖面积达到2×105 m2。

2015年底,售电量达到0.975×108 MW·h,市场占有率达到97.53%;应收电费余额达到1.1亿元,应收电费余额比重达到2.4%;热泵技术应用采暖面积达到4×105 m2。

3.2 营销安全管理

2012年,建立营销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营销安全执行体系、营销安全监督体系,编制并下发执行营销业务现场作业指导书和营销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手册;修订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标准。

2015年,实现营销安全管理常态化。

3.3 构建“大营销”体系

2012年,完成三个中心建设。

2015年,深化省级三个中心建设成果,完善省级三个中心功能,实现地市城区营销业务向三个中心的整合,建成“大营销”体系。

3.4 建设智能用电服务体系

构建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以营销信息系统为核心,集智能用能管理、智能服务双向互动、智能量测、客户侧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智能用电服务平台,实现电网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实时互动,形成客户广泛参与、市场快速响应、服务方式灵活、资源配置优化、多方合作共赢的新型供用电服务模式。

2012年,用电信息采集总体覆盖率达到50%以上;新建充换电站20座、交流充电桩400个,内部推广应用电动汽车9辆;建设1个智能用电试点小区;组织开展分布式能源试点研究和建设。

2015年,用电信息采集总体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充换电站54座、交流充电桩1 800个,省会城市建成充电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省充电服务网络,形成公司营业区内充电市场独家投资、独家建设、全面占领的格局。建成2个智能用电试点小区;推广用电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建设高级量测管理体系。

3.5 推行营销标准化建设

2012年,建立适应“大营销”体系、与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完善营销系统客户基础档案信息,实现客户档案完整率、准确率100%;开展“依法治企年”活动;加强营销安全风险防范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15年,依法经营实现规范化;营销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实现常态化。

3.6 营销信息化应用

2012年,实现与农电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完成省、市两级监控软件开发和应用;实现“SG186”营销系统基础数据完整率和准确率100%;专变客户负荷管理终端安装率、数据采集率100%。

2015年,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的高度融合;建成高效实用的营销业务处理平台和营销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对投运分布式能源、用电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的负荷和能量控制;全面完成“SG186”营销系统和营销业务的无缝对接;完成与财务、安全生产管理等其他业务系统的横向集成。

3.7 实施供电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2012年,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基本形成统一优秀的服务文化,文化支撑更加有力;营销员工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队伍保障更加坚实;服务基础更加巩固,供电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推动员工、公司、客户、社会和谐发展。新建营业网点8个,电力服务社区点60个。

2015年,深化开展供电服务品质提升工程,新建营业网点12个、电力服务社区点90个。

3.8 营销队伍建设

2012年,营销一线人员培训率达到60%,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40%;组织技能竞赛、普调考6次以上;执行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015年,营销人员培训率、持证上岗率100%;组织技能竞赛、普调考15次以上;全员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4 保障措施

(1)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深化“两个转变”,推进“大营销”体系建设,通过组织架构变革、管理职能调整、业务流程优化,建立健全营销组织机构,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进一步理清营销业务与其他专业的工作界面,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管理流程顺畅的协同运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十二五”营销发展规划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2)按规划制定分年实施计划,按期完成。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机制,关注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按年度对规划内容进行滚动修订,确保“十二五”营销发展规划实施效果。

(3)深化营销服务同业对标管理,将营销业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纳入对标管理,通过交流和推广典型经验,促进营销业务管理,夯实营销业务基础,不断提升营销综合指标水平。

(4)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向国家电网公司汇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出台城镇居民户表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多网融合、预付电费等支持政策。

(5)完善营销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组织开展绩效考核评价活动,完善营销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分级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能够客观反映岗位特点、专业能力、业绩的考核办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重点指标任务重奖重罚机制,定期通报、督办,保证重点项目、重点指标实施效果。

5 结语

“十二五”期间,陕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计划建成20个产业集群,转移600万农民进城落户,经济增长保持年均12%的较高水平,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以及1000个重点项目建设,将带动用电需求强劲增长,国家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营销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营销工作要认真落实公司发展规划,以构建“大营销”体系、推进智能用电服务建设为核心,加强营销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全面提升营销运营效率和效益,提高智能用电互动服务水平,为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晓英,李复明.陕西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7):10-13.

[2]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电力营销发展规划[R].西安:陕西省电力公司,2010.

[3]王乃永,姚金雄,李冰寒,等.陕西电网“十二五”期间调峰能力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6):14-18.

[4]马钦国,张世强,成巧.陕西电网“十二五”规划的研究[J].陕西电力,2009,37(11):33-36.

[5]钟筱军,李喆,张旭,等.陕西“十二五”期间电网智能化发展研究[J].陕西电力,2010,38(7):14-19.

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8

那么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将提供什么机遇,起到怎样的作用?在《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各省市职业教育将如何更好地发展?陕西是教育大省,近几年,职业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各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方光华,以期深入了解《规划纲要》为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与职业》:您认为《规划纲要》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方光华:《规划纲要》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将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将朝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方向发展。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将越来越体现教育质量的竞争。

《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包括由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构成的完整教育系统。经过上一个10年的努力,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在学规模达到2179万人;全面发展高等教育,2009年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297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2%,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学规模达到1280万人。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将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将朝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方向发展,其受教育对象,一部分仍然是进入高等教育主干道的青年,另外一部分是未进入高等教育主干道而渴望职业培训的青年。这将逐步扩大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使高等职业教育朝着学历与非学历两个方向发展。

《规划纲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的不足有三个估计:一是基础还不够牢固,如生均经费还比较低,投入不到财政收入的4%,各类高等教育结构还不完全合理。二是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都需要提高。三是管理体制还不合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三是高等教育质量。《规划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最突出的主题是提高质量,具体而言就是要跟上时代需要,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特别是满足学生创造性动力”。在《规划纲要》的带动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会有更高的质量要求。

从《规划纲要》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充满前景,但同时也充满挑战,如果我们能够主动适应,就一定能获得发展。

《教育与职业》:请您谈谈近年来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或先进经验。

方光华: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陕西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较快发展。目前,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8所,有国家级示范高职3所,省级示范6所,高职年招生数10余万人,在校生总数30余万人。回顾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收获是:

第一,形成了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着力为全省高职教育良性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一是制定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二是积极倡导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全省除教育厅主管的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外,还有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10所,地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10所,民办高职院校12所,形成了各方力量共办高职的局面。三是政府主动服务,协助院校解决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许多关键问题,如依据区域经济主导产业,调整、合并、重组高职院校10余所,接收划转8所,协助解决了部分高职办学用地、办学贷款等问题,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打造了一批高职教育发展的开放性平台。陕西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6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区、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基地、陕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等5个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指导高职院校根据特色产业要素集聚发展的特点,以省内骨干高职院校为龙头,联合相关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组建了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服务外包、电子、化工、旅游等15个特色鲜明的职教集团,要求高职教育瞄准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拥有29个成员单位,涵盖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集团成员通过校企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双方资源、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以育人为本,双赢为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集团内部现已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动态运行、有序发展”的合作模式,基本实现了产业与教育的融通与协同发展。职教集团为高职教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技术革新提供了抓手,搭建了陕西离职教育良性发展的互动开放性平台。

第三,产生了一批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依据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地增设和调整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几年来,陕西共建成27个省级教学团队,122个省级重点专业,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6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其中3个教学团队人选国家级教学团队,11门课程人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2个重点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各高职院校按照“贴近行业、围绕专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季节分段、工

学结合”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的“工学四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六融合”(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试点运行已趋于成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使近3年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83.3%。

《教育与职业》:您认为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是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呢?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方光华:陕西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够巩固。陕西本科院校多,有3所“985工程”、8所“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是陕西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点。在职业教育方面,中等职业教育被省列为“民生八大工程”之首,得到重点支持和扶持。高职教育处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夹缝,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离职教育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中专和技校升格)和“后天营养不良”(政府对高职重视程度有限),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重心下移(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中职上行(重视素质培养)等因素,使处于夹缝中寻求发展的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关键,也是打造品牌专业的重要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第三,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还不配套。高职教育与技能鉴定分属教育、劳动两个部门,实现“双证融合”在体制上有阻碍,存在着教学与技能鉴定不能接轨、职业种类与专业设置不能接轨的问题。另外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力量,但这些人才从企业流向事业单位有人事制度上的屏障。同时,由于没有国家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企业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校方一头热,造成学生实习、实训困难,加重了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教育与职业》:陕西省将如何利用《规划纲要》提供的发展机遇,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方光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展符合高等教育规律。《规划纲要》已经把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职业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主要内容,把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会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高度重视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继续支持本科高校办出特色的同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力度,督促高职院校更加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有鲜明的办学理念、有特色明显的专业、有定位明确的服务对象、有独具风格的管理模式和品格高雅的高等职业院校文化。

第二,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结合陕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特别是对紧缺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动调整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大“双师型”师资引进培养力度,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支持高职院校聘用企业行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大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全面实施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对人选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落实建设资金,确保它们重点支持建设3个以上特色鲜明、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群,使其在办学理念、综合水平、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要以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导,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扎实推进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积极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发挥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教学资源整合和重组,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进一步向骨干职业院校集中。深化高职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从政策上理顺“双证融合”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关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学生免费取证的规定;制订合理收费制度,为学分制改革创造外部环境。

上一篇:用户需求分析下一篇:关于“两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