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2024-05-17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精选8篇)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篇1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创业不能仅流于形式,而要具体进行实际操作。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进行创业,“吃螃蟹一族”随处可见。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正在创业的人,他们辛苦创业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辛酸故事,创业道路上又有着怎样的坎坷艰辛;创业受挫者,他们是如何面对失败的,而失败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有那正跃跃欲试和喜获创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又有怎样的心理和看法?

下文的几桩案例也许多多少少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案例一:放弃,另一种收获

陈任,现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2级学生,为人诚恳好交际,是桂林工学院为数不多的自主创业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于2003年在学校后门开了一家“大学生休闲吧”,“休闲吧”主要以经营各种主食和特色小吃为主,同时为在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刚开始的时候经营状况还不错,后来由于管理、经营和资金等问题,“休闲吧”在开业一个月之后无奈地关门。

当笔者问及创业的初衷时,陈任坦言:“希望通过创业,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去适应社会。” 对于自己最终选择放弃,他做了如下的说明:“也许是因为自己当时太盲目,还没有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充分的准备。我现在不太提倡在校大学生创业,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去创业。大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不一定要从创业中得到,可以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获得。”他笑道,“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把专业知识学扎实,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对于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我还是对他们抱以鼓励的态度,希望他们成功。” 许多同学认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学业。陈任的看法是:创业,最好是选择在学习不太紧的时候进行,只要自己能把握好度,一般是不会耽误学业的。虽然最终没有坚持下去,但是在采访中他告诉笔者创业的收获很多很多。

陈任的创业例子是比较典型,他代表了目前一些有创业打算和已经创业的同学的心理。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规模较小,而涉及的创业领域大多是起点较低的一些行业,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创业之前大学生没有做好充足的物质与心理准备,对于创业的认识不够清醒和理性。据了解,像陈任这样的在校创业者,他们对于创业基本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对于创业知识的了解也不是很正规和系统。而这与高校的创业教育的薄弱有很重要的关系。在陈任的身上笔者也看到了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些不利因素如社会经验欠缺,创业能力和素质还没有完全具备,市场意识薄弱,具体管理能力较差等。大学生创业应该尽量克服这些不足,因为市场竞争是平等的,市场规则不会因为学生的特殊身分而有所“照顾”。创业的大学生本身不是很多,而成功的学生创业者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创业者在市场洪流面前,无奈的退出创业舞台,对于他们,除了可惜之外,还要肯定的是他们敢于尝试的勇气,尽管没有成功,可是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经验,社交能力,胆量等。

案例二: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张宗华,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于2003年11月7日注册了桂林赛特(SITE)电子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正式入驻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资金30万元,他的公司主要致力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外设产品开发与销售,并运用自身优势,着力于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域名空间、企业邮局销售、电脑组装等业务。公司有着自身的经营策略——“兵马慎动,策略先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公司自成立至今运行情况良好。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创始人张宗华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在公司营运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利用原先积累的经验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赊购了25套OA办公室系统,每套一万五,三个月后回笼资金并且获利数十万,同时他也迅速地树立起自己公司的良好的信誉。张宗华作为学生创业的一个成功的代表,他在大学期间就做了很多次的创业尝试,大一下学期,生活贫困的张宗华为解决生活费就开始自主创业,并在第一次的倒卖土特产经历中成功的淘到第一桶金,而后他先后尝试投资“浪人工作室”、“180度文化休闲吧”、“猎人工作室”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创业成果都如昙花一现,均以失败告终。在创办赛特之前,张宗华承受了很多的失败,付出了时间、精力、资本,收获的却是失败的经验和反省。但也正是这些沉甸甸的精神收获造就了以后成功的塞特、成功的张宗华。张宗华坦言,在创业过程中遭受了很沉重的挫折和考验,而他自身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苦涩多于甘甜,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学生时期创业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张宗华的案例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在同样的资金不足,客观创业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他成功地创办赛特,这其中重要的就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在赛特之前,由于有多次的创业经历还有在校期间丰富的外联实践经验,张宗华克服了社会经验不足的瓶颈。在多次的创业失败以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地进行总结和反省,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创业素质,培养自我的“老板”能力。这是他区别于其它的学生创业者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学生在创业失败后就放弃了,真正有勇气进行二次创业尝试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像张宗华那样一次又一次的再选择和再创业了,也正是经过了多次的不成熟的创业经历的积累,才使他在创业方向的选择及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能够以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其实在真正的创业过程中,政府的优惠政策也好,社会的环境支持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创业者自身这个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各种素质应该作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前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课。此外,张宗华的例子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创业是充满激情而又艰难的,它尤其考验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创业之路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创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

案例三:创业,游走于现实和理想间

李扬,桂林工学院电子与计算机系2002级的学生,2005年三月他与同学合资在学校后门租了一家小小的店面取名“风行”,该店主要是经营有关光盘刻录、网页制作为主,同时还兼营花束礼品等。开张以后小店生意一直惨淡,主要靠一些同学朋友捧场。一个月以后“风行”关门,静待转让。

李扬后来总结自己的创业经历的时候感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创业想的太简单,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发现问题一大堆。由于专业的缘故,他们在创业之初就选择了相关的与电脑有关的领域。由于资金缺乏、广告投入的不足、市场估计欠缺等原因,“风行”最终夭折。“感觉还没有怎么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有点遗憾”,据介绍,他们的这次小本投资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差点血本无归,不过在李扬的脸上似乎还是阳光一片。“毕竟我们创业的目的更多的是为积累社会经验还有为同学服务,至于赚钱倒是其次。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想再尝试创业,不过下次一定要先做好合理的计划还有各方面的准备。”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他有自己的建议:“创业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创业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做好市场调查,再就是要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不要盲目地仅凭热情去投资创业”。看来在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创业失败后,他对于创业已经有了更多的更为理性的认识。

李扬的创业经历很简单,也很有代表性。在他身上笔者看到了众多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和对于创业认识的不足,还有创业经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尽管没有成功,但是就像李扬自己所总结的那样,创业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非常重要,财务管理,任务分工,人际关系,市场定位和市场运行,广告宣传等,而这一些也正是在校大学生自身所欠缺的。相信有了这样的一次创业体验,他们在将来步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走得更为轻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创业意识之外,高校毕业生本身的素质也制约着他们自主创业的步伐。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这些素质的欠缺也是一些休学创业的学生们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国外理财和推销是作为基本技能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的。他多次看到一些西方小孩滑着滑轮向游客兜售饼干,而父母则远远地看着。

好高骛远则是创业的另一大绊脚石。比尔?盖茨的神话,在许多大学生心目中勾勒出创业的远大模板:创业就是从事高科技,就是要一鸣惊人,就是一夜暴富。不少学生走入了误区,在创业时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醉心于挖掘第一桶金的迷梦。对此,我认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第一桶金的观念。徐本亮也指出,大学生在创业时,重心也要下移;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第三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开始练兵。

而那些已经先行一步的创业学生道出了另一重无形的压力,社会和家庭对学生创业的不理解和不宽容。家长供孩子读书已属不易,自主创业是笔额外的风险投资,与高薪家庭的投资回报期望相去甚远。一位在2000年和同学合伙开软件公司的上海交大毕业生无奈地回忆:当时出去谈判,对方一看是几个毛头小伙子,就百般刁难与不信任―――社会对青年创业的不信任让他们一开始就处于竞争的劣势。

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确在资金、经验等方面存在着软肋。但还是可以采用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等形式,也可以从低成本的虚拟店铺开始入手;而政府也可以在降低学生创业的商务成本方面做些工作,如在都市工业园内建立一桌一公司的公用办公室等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服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系统的创业培训。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要走先打工,后创业的道路。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创业培训在学生心中种下创业的种子,在未来发芽生长。

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材的重要模式。在上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做过这样的预测: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更是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人们说,没有学生创业就没有美国硅谷。高校毕业生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更应当作为一种文化来塑造。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篇2

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中表示“毕业两年内的高校学生均可享有国家创业政策支持”, 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在校大学生群体, 而同样享有政策支持的近年毕业生却很少有人研究。该群体较在校大学生拥有工作经验, 储备了一定的资金、人脉、项目等创业资源, 其创业条件更好。因此笔者将对比研究在校大学生与近年毕业生 (主要为毕业两年内大学生) 两类人群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a.参考类别是:没有b.因为此参数冗余, 所以将其设为零

1 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Stevenson, Roberts和Grousbeck认为创业是不顾现有可控制的资源而寻求和利用机遇。祝敏丹 (2012) 认为创业意愿是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 是一种使创业者为追求特定目标而投入时间、精力及行动的心理状态。

Brayfield、rockett (1955) 、Cialdini和Cacioppo (1981) 通过计划行为模型 (TPB模型) 研究证实创业态度、主管规范、感知控制与创业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Audet (2000) 用创业活动模型 (SEE模型) 对加拿大大学商科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是金钱、自由、机会识别和成熟度等, 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负相关的是公司取向和现实震动等。Brockhaus (1980) 研究指出创业意愿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有关。李俊 (2008) 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和体验占据课余时间多大比重进行调查发现, 从事创业活动和体验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祝敏丹 (2012) 认为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Marry&Mac Millan (1988) 研究认为将创业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主要有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人格、风险承担能力、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个人价值观选择等。

刘群 (2012) 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叶榆枫 (2012) 认为学校是大学生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在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观和引导行为取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形成息息相关。李琼 (2012)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其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相关。

整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笔者了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 如图1所示: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学生, 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包含基本信息和实践经历, 环境因素包含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创业教育和家庭创业支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数据来自于2013年5月初至6月底期间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本文数据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其中在校大学生的数据是在南京五所高校 (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近年毕业生以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群体为主, 以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问卷收集。在校大学生群体共发放220份, 实际回收215份, 有效问卷197份, 有效率89.5%。近年毕业生群体共发放200份, 实际回收189份, 有效问卷168份, 有效率84%。

本文设置两个大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同研究对象在具体的因子设置上略有不同。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包括专业、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和是否担任干部、是否参加创赛、是否参加创业活动等个人经历。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学校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近年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户籍、学历、家族是否有人创业等基本情况, 由于近年毕业生中工作大学生占主要群体, 因此个人经历围绕工作展开, 包括工作情况、工作单位、工作部门及工作职位。环境因素包括政府创业政策满意度和家庭创业支持满意度。

以创业意愿为因变量, 将创业意愿分为较强、一般和没有三个水平;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本文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包括样本描述性统计、创业环境测评描述性统计和创业意愿描述性统计;然后进行多元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 所有分析过程在SPSS20.0上完成。

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样本统计分析

在校大学生样本的性别、户籍、专业、家庭创业情况分布较为均衡。在校大学生中的担任干部、参加创赛、参加创业活动样本比例分布不太均衡。其中有71.6%的担任干部群体, 25.4%的参加创赛群体, 20.8%的参加创业活动群体。在校大学生的学历样本分布较不均衡, 以本科生居多, 占76.1%, 研究生和专科生样本较少。

近年毕业生性别、户籍、家族创业、工作年限所占比例都相当, 各占50%左右。单位类型中私企/外企较多, 占43.5%, 其次为国企32.1%, 事业单位/公务员较少为24.4%。工作部门以销售部门较多, 41.1%, 生产部门其次32.7%, 行政部门、人力部门和财务部门共计26.2%。由于调查的局限性以及样本本身特质等, 样本中的学历、职位和工作情况这三项数据分布不太均衡。其中学历以本科生居多, 占78.6%, 工作职位以基层员工为主, 占80.4%。工作情况数据差距较大, 有工作的近年毕业生占96%。因此后期的研究将集中在工作大学生群体。

a.参考类别是:没有b.因为此参数冗余, 所以将其设为零

3.2 创业环境测评统计分析

创业政策方面, 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不了解、一般、非常了解分别占45.7%, 50.3%, 4.1%;近年毕业生相应数据为57.1%、41.1%、1.8%。不论在校大学生或近年毕业生, 他们对政策的了解都集中在一般水平, 非常了解比例都很低。

创业教育方面, 笔者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 其中创业比赛评分较高, 创业讲座其次, 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 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家庭创业支持方面, 笔者将学校家庭创业支持细分为精神支持、资金帮助和人脉帮助三个部分。在校大学生与毕业大学生评估结果基本走势一致, 评测分值也相当, 家庭的精神支持最高, 资金帮助其次, 人脉帮助最低。

3.3 创业意愿统计分析

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总比例为80.4%,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总比例是74.1%, 两者创业意愿都很高, 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比例略高。在创业意愿程度方面, 两者略有差距。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达到25.6%, 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仅为10.2%。笔者分析, 近年毕业生有社会经验, 较在校大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 因而其强烈意愿比例更高。

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时间选择方面,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选择工作后再创业。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进行创业的比例很少, 仅占14.1%。这说明, 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集中在工作两年以后, 四年、七年以及更长时间, 那能享有政府所提供的创业政策的人群很少。

4 回归分析

由于因变量数量较多, 本次回归分析采用步进式-向前进入法, 逐步剔除模型中不显著的因素, 保留显著影响因素。

4.1 在校大学生回归分析

(1) 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给出了最终模型和模型中只包含截距项 (其他参数系数全为0) 的似然比检验结果, 此处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 远小于0.01, 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 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 参数估计。

由表1可见, 家庭创业支持 (0=0.013) 、专业 (0=0.41) 、家族创业情况 (0=0.21) 、参加创业活动 (0=0.15) 、学校创业教育 (0=0.49) 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家庭创业支持好的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更高, 因为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 其家庭依靠很为重要;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 经管专业的学生创业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家族有创业情况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 家族创业情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观;在校园中参加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为强烈, 因其有创业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好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 因学校是大学生几乎所有活动的平台, 学校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

由于篇幅有限, 这里省略了创业意愿 (一般对比没有) 的参数估计结果, 在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 参加创业活动成了非显著变量, 而参加创业大赛成了显著变量, 创业大赛是偏理论性的创业活动, 创业活动是偏实践性的创业活动, 由此可见, 有实践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更强烈, 有理论性创业活动的大学生创业意愿一般。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2 近年毕业生回归分析

(1) 模型检验。

本次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影响因素后的模型检验结果中卡方检验的值为0.000, 远小于0.01, 说明最终模型要优于只含截距项的模型, 即最终模型显著成立。

(2) 参数估计。

由表2可见, 单位类型 (1=0.000) 、家族创业情况 (0=0.44) 、性别 (0=0.01) 、工作部门 (0=0.002, 1=0.000) 为强烈创业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

单位类型中私企或外企强烈创业意愿高, 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强烈创业意愿较低。这是单位类型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 私企和外企工作环境较波动。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作稳定, 待遇也是大多令人满意。

工作部门中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强烈创业意愿高, 行政部门、财务部门、人力部门强烈意愿较低。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工作性质决定, 其所接触的是销售产品的上级供应商和下级经销商, 久而久之会掌握一定的创业资源, 因此其意愿较高。人力、行政和财务部门则与之相反, 工作性质跟销售产品实物接触少。

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强烈意愿更高。男性强烈创业意愿高于女性。笔者认为家族有过创业情况的群体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 因此创业意愿更高;男性较于女性社会压力更大, 其成就事业的欲望更强, 因此其意愿更高。

由于篇幅所限, 因变量创业意愿 (一般对照没有) 的回归结果表省略。在因变量为一般创业意愿的回归结果中, 性别成了非显著变量, 说明男女生在一般创业意愿中并无显著差别, 其他则与强烈创业意愿变动不大。

4.3 对比分析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家族创业情况、参加创业大赛、参加创业活动、学校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支持这6个因素。近年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家族创业情况、单位类型、工作部门这4个因素。对比分析可发现,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环境因素。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缺乏资金、经验、项目等资源, 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还不完善, 其依靠创业环境因素更多, 因此其受学校、家庭的影响较大。近年毕业生的创业影响因素集中在个人因素, 因工作群体占据绝对多的比例, 因此以个人工作经历为主, 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笔者认为有近年毕业生利用工作经历积累了部分资金、经验和项目资源, 其个人创业方面的条件较为完善, 因此其依靠环境因素较小。在校大学生强烈创业意愿较之一般创业意愿倾向于参加实践性创业活动和受过家族创业情况熏陶的人群, 而近年毕业生强烈创业意愿与一般创业意愿除性别外差异不大。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1) 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政策的了解度分别是55.3%和42.9%, 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近年毕业生, 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了解度都集中在一般了解水平, 仅有1%~4%的比例对政策非常了解。

(2) 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不均衡。笔者根据资料收集将学校创业教育细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培训和创业比赛四个部分。具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创业教育中举办创业比赛评分最高, 创业讲座其次, 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最低。这说明目前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实施较好, 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有待加强。

(3) 整体创业意愿较高, 强烈创业意愿较低。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都很高, 分别是74.6%和80.4%。但大多数集中在一般水平, 强烈创业意愿较少, 分别是10.1%和25.6%。近年毕业生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更高。近年毕业生有工作经验, 较在校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人脉和资源, 因而其强烈意愿更高。

(4) 大学生欲创业时间与政策不相吻合。在对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进行创业时间调查显示, 仅有13%的在校大学生选择毕业直接创业;仅有14%的近年毕业生选择现在创业。将两者信息简单叠加, 仅有27%的大学生尚能够享受国家创业政策的支持。这与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相吻合。

(5)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环境因素, 近年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偏向个人工作因素。两类大学生群体, 因有无工作经历, 其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相差很大。因此在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要注重创业环境的培养, 并可参考近年毕业生实践经历的影响因素运用到在校大学生中。

5.2 建议

(1) 强化创业扶持政策的设计与宣传。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减少税收、创业资金补贴和创业项目指导这几个部分, 政策内容设计较为全面和完整。但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度偏低, 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政策仅仅是听说过的程度。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可借助学校平台, 开展创业政策讲座或开展创业政策课程等方式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宣传。在政策的实施效果方面, 在校大学生和近年毕业生对创业政策的评测结果显示目前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一般, 政府应加大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2) 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集中在创业比赛等课外活动方面, 而忽视了基础的创业技能培训。高校应对在校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可根据“评估市场需求-确定创业项目-选定经营场所-学习企业管理-制定利润计划-提高运财能力-着手开办企业”的创业活动主线展开。创业技能培训中可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 指导大学生制定创业计划书。此外, 还可配合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创业项目跟踪扶持系列服务。

(3) 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分析显示拥有社会实践经历的近年毕业生其创业意愿更为强烈, 因此笔者认为可加强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提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合一的实践创业教育法, 是以学校为链接, 政府为推动力, 企业为平台来实施实践创业教育的方法。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选择进入企业的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实习, 让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真正的实体企业, 感受真正的创业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大学生纯理论化的单纯想法, 有助于其强烈创业意愿的形成。

(4) 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定位毕业两年内, 对于毕业两年后的大学生却没有任何的创业政策支持。调查显示, 大多数大学生想在工作两年后, 积累一定经验、资源后再进行创业, 而彼时创业将不再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应调整创业支持政策, 拓宽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应不限毕业时间, 鼓励所有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 均给予简化审批程序、创业项目指导等非资金支持。对于大学生机会型创业者 (1) , 国家可根据毕业时间和项目技术含量, 给予不同的创业资金、减免税收等支持, 鼓励大学生进行机会型创业。

参考文献

[1]Brayfield, A.&W.Crockett (1955) , "Employee attitudes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2 (5) ;415-422.

[2]Stevenson H.H., Roberts M.J., &Grousbeck H.I..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M].Irwin:Homewood, IL, 1985.

[3]AudetJ.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of university students[J].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abson KaufmannE ntrepreneurshio Research Conference, Boulder, CO, 2002, June.

[4]李永强, 白漩, 毛雨, 等.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 2008 (2) :77-81.

[5]李典芝, 大学生创业问题初探[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66-69.

[6]李琼.基于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0) :132-134.

[7]刘群, 孟永.上海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10) :66-69.

[8]祝敏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65-166.

[9]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1256名大学生为样本[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6) :23-26.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篇3

为了解掌握我省大中小学生自杀危机规律及趋势,提出合理的预防策略,江西省教育厅组织人员对近年来我省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进行了一次调查。围绕此次调查结果,江西省教育厅课题调研组撰写了《关于近年来我省大中小学生自杀死亡案例调查分析报告》,并向省领导呈阅。时任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在阅读报告后作出批示:“这个报告做得好,可发《江西教育》,并摘发通报各市、县教育局和重点学校。”为此,本刊摘发部分内容,供全省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

今年,我们会同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近年来我省学生的自杀案例进行了调研、收集和分析,意在寻求我省大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及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本次调查采取案例收集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收集了近年来我省学生自杀死亡案例。由于自杀不属于案件,有关部门对死因很少作出明确鉴定,许多案例只能依据相关迹象辨别,案例收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调查分析情况仅供参考。

一、基本状况分析

我们对搜集到的所有案例数据进行了横纵向比较分析。

(一)结构分布

性别:大学生自杀男女所占比例基本相同,中小学生自杀男生高于女生。年级:大学生自杀各年级比例相差不大,中小学生自杀主要集中在初高中青春期。户籍:大学生自杀农村籍高于城镇籍,中小学生自杀农村籍高于城镇籍;农村籍中单亲或留守儿童占一半比例。

(二)动态分布

从年度看,近几年,大学生自杀死亡人数基本持平,中小学生自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不排除时间越久远统计数据越不全的因素)。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析,春季是学生自杀的高峰期。

(三)行为分析

方式:高坠、溺水、自缢是自杀采取的常用方式,其中高坠比率最高。此外,密室烧炭方式呈上升趋势。地点:大学生自杀发生在校内的高于校外,中小学生自杀发生在校内的低于校外。

二、自杀原因分析

(一)心理问题是导致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

根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研究人员测算,目前5%左右的中国人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心理疾病。2014年,江西省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对全省6716名青年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有冲动倾向的有589人(10.37%)、过敏倾向的有639人(11.25%)、恐怖倾向的有642人(11.31%)、学习焦虑的有425人(7.49%)、自责倾向的有415人(7.31%)、对人焦虑的有390人(6.86%)、孤独倾向的有173人(3.05%)。这当中特别是有33人(0.59%)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制订个人指导计划并重点关注。在自杀死亡案例中,因心理及精神疾病方面原因直接导致自杀的占一半以上。心理及精神疾病是造成学生自杀的内在素质根源,这一结论也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其中抑郁症又是引发自杀的头号杀手。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引发学生自杀的重要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原因呈多样化特征,但总体来说有两大类:一是家庭教育的缺位。有不少父母在外务工或工作繁忙,或父母感情不和睦、离异以及再婚等因素,导致父母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与心理沟通。缺位的教育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遇事容易走极端。二是家庭教育的错位。主要表现为“唯分数论”教育和“暴力”教育。“唯分数论”教育是目前大部分家庭的通病。强调学习成绩,强调父母的付出及期望,势必对孩子造成难以负重的精神压力。“暴力教育”具有隐蔽性和高发性,表现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行为、言语及情感上,殴打体罚、指责辱骂和情感漠视对一个理解事物还属于片面期的孩子来说会无限放大,部分处于逆反期或厌学状态的孩子反抗家长的方式更多的是负气自杀。此外,家庭遗传因素在自杀行为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4%。

2.学校因素。一是学业负担繁重。面对大学生的是正常毕业和就业压力,而中小学生是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和升学考试压力。二是学习环境不愉快。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感情受挫,受到歧视或诬陷以及教师不当的教学方式等因素均可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问题或障碍。三是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自杀迹象没能被及时发现而酿成悲剧。

3.社会因素。当年《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问世后,导致不少青少年模仿其自杀行为,美国社会学家Phillips称这种现象为“维特效应”。自杀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一些新闻媒体对自杀事件过分渲染、大肆炒作,可能诱发某些学生的自杀行为。一些网络上流行的自虐游戏和烧炭自杀介绍,都影响到一些学生的自身行为。此外,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导致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模糊,一些不当的恶性竞争会使某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因对竞争失败的结果或预期而感到无法承受。

(三)人际冲突、感情纠纷、学业压力是学生自杀的直接诱因

学生自杀大部分是各种原因综合发生着作用,但总有“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一是人际冲突。人际冲突主要是与亲人和朋友的冲突,而与亲人的冲突是诱发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集中在中低年级,大多是一时激愤,无限放大了长辈的责骂,以死来抗争。本次调查中由于和亲人冲突直接导致自杀的中小学生案例就占较高比例。二是感情纠纷。感情纠纷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部分学生恋爱一旦受挫,有的会万念俱灰,有的想表达“坚贞”悲情的爱,有的想惩罚控诉恋人,无法短时间缓冲冷却,因积聚的负面能量和激愤而选择了自杀。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和中学生失恋自杀案例也占一定比例。三是学业压力。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学习压力是学生自杀最重要的原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杀率最高为初中生。我们收集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

三、建议及对策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心理疾病的极端表现方式。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杀现象客观存在,不可回避。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城市人口自杀率为十万分之10.89,农村人口自杀率为十万分之12.08。

教育部有一份调查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学生自杀率平均为十万分之2.25。而就我省来看,学生总体是阳光的,自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如此,由于自杀事关学生生命,社会高度关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面对学生自杀事件,既不能大肆渲染,也不能刻意回避。要坚持做到正面教育、重点干预、积极防范,最大限度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学校全程督管,防止一般心理问题恶性发展

心理问题是学生自杀的内在原因,不良心理恶性发展导致学生最终走上绝路。实践证明,学校预防学生自杀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心理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如,华东交通大学实施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全程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了“校、院、班、寝”四级预警机制,每年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15名左右的高危个体,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近十年来,该校无一例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其基本经验: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将新生入学第一时间接受心理健康普查作为常态化工作,及早发现高危心理隐患的学生,并建立重点学生心理预警档案,做到“底数清”。二是把好“日常”关,对重点群体主动实行心理干预,进行全程心理跟踪,不断关心和疏导,必要时联系家长及时送医就诊或休学治疗,做到“不失控”。三是把好“处置”关,对突发事件诱发的冲动性自杀行为的学生,学工、保卫等部门要迅速果断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态控制在初发状态,做到“能化解”。

(二)社会齐抓共管,优化学生成长外在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学生自杀是每个家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引导他形成坚强的人格是每位家长应尽的监护义务,而对心理异常的孩子要及时送医就诊并有义务告知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构进行生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防范可能引发自杀行为的隐患。媒体对舆论引导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应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热线、援助机构等求助信息,对自杀事件的报道要尽量淡化,要有所取舍,尤其是对网络和新媒体,网络运营监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决取缔那些教唆诱发自杀的网站、贴吧等。社会中每个人都应重视爱护生命,用科学态度面对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做到不歧视、多关心,尽可能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三)善于把握规律,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调查显示,学生自杀存在一定的规律,把握好事发规律,预防才有针对性。

一是把握事发时间规律,提前进行预警。春季是学生自杀高发季。春季特有的低气压、阴雨天、疲倦困乏现象容易诱发“心病”而导致自杀。重要考试前后、开学及毕业季是学生自杀的高发时间段。学生在这些时间段的压力负担很重,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或无法接受一时的失败,可能引发悲剧。把握这些规律,学校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文体活动来舒缓学生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事先发布危机预警,提醒老师要敏锐观察学生日常状态、行为及语言的变化,及时发现了解其心理变化,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减轻其压力,避免过激言行刺激。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应及时进行疏导或专业治疗。

二是把握自杀高发群体规律,分类开展指导。自杀高发群体第一类是存在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高中学生。对这类学生批评教育,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理性教育,充分体现家长的亲情关爱,杜绝“暴力教育”。第二类是感情受挫的大学生及高年级中学生。对感情受到伤害的学生,父母及教师要做他们倾听诉说的朋友,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引导他们控制情感冲动。第三类是有学业或就业压力的学生。对于学业压力大、考试失败的学生,教师更要及时给予关注鼓励,帮助分析失败原因,挖掘赞美其优点,不吝啬表扬和鼓励,这都是让其树立自信心的途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消除或减缓就业存在的困难给毕业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压力,尤其是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帮扶推荐要更有担当,应积极指导其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第四类是农村户籍生源,尤其是单亲或留守学生。这类学生大多有自卑心理,有孤僻内向缺乏安全感或暴躁冲动缺乏自控的两极化性格。社会、监管人、学校老师同学要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帮助,才会让他们在关爱中自理、自立、自强。

大学生创业案例 篇4

张致广是扬州工业学院11届毕业生,江苏新沂人。曾任扬州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班级班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十分优秀。

“青春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本”

张致广在大学三年中,除了拥有很好的学习成绩、锻炼出十分出色的组织能力,还学会在细节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

2012年,张致广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在这次比赛中,他第一次体会到,“创业”是多么的甘甜。可是,那是比赛,“创业项目”虽然相对完善,但需要的资金与技术却是他现在没有的。“这是一个很好看的饼。”他笑着对羡慕他的同学们说:“可惜现在吃不到。”

2013年11月,张致广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完成毕业答辩之后,开始了大学生涯的实习生活。机械厂的实习工作千篇一律,每天12小时的工作量很是繁重,而且人也如机械似的,一天天地重复同一个流水工作。他认真工作了一个月,把师傅教给的技能都牢牢记住了,然后递交了辞呈,临走的那一天,很多与他在一起实习的同学来送他。当大家问到他辞呈原因时,他如此说:“我并没有歧视机械厂的工作,但我觉得我们还年轻,这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资本,我们应该去闯一闯,而不是在这里消磨时光。”

“在日常生活中谋取‘暴利’”

辞去机械厂工作的张致广并没有回家,因为他觉得,毕业了,就代表着不能再成为家里的负担,他必须在外面养活自己。要养活自己,则必须找到那张“能吃到的饼”。那么,那张“能吃到的饼”在哪儿呢?

在身边!在大学期间得到充分锻炼的他,一直坚信机遇就在身边。他开始认真地审视身边的生活,试着挖掘别人都没有发现的商机。

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吃饭,一不小心,让手机的屏幕上沾满了污垢。回去的路上,他在路边换了个手机膜,高清,20元一张。回到宿舍他肉痛不已。“怎么贴个手机膜那么贵,它成本多少?”张致广想了想,就在淘宝网上查了一下。这一查,顿时让他发现自己寻找已久的“饼”:高清手机膜12元10张,包邮!这就意味着一张手机膜的成本价才1元左右,如果20元贴膜的话,那么纯利润就高达18~19元!

这个发现让张致广激动不已,但他没有草率地就去淘宝手机膜,而是去调查了一下市场,确定一下四周的“贴膜”行业有没有趋于饱和。“事实证明,很多爱面子的大学生不愿意在校门口、大街上做这种生意。”他为自己这个发现感到高兴,回到宿舍后,他马上在淘宝上购买了100元的手机膜:苹果、三星、HTC、小米„„除此之外,他还附带买了一些手机套和手机壳。

三天后,他的“摇钱树”到了。他先是在宿舍对着自己的手机练习了一下贴膜,几次实验后,他就掌握了贴膜技巧,后面几次贴膜,也趋于完美。信心百倍的张致广就带着他的“摇钱树”走到了校门口。

第一天,贴了9张手机膜,卖出2个手机套,赚了170多元!

第二天,贴了12张手机膜,赚了200多元!

„„

„„

„„

除了下雨天,他基本上每天都在那里,每天的收入平均都在200~230之间!

“其实,也有些客户是冲着我的‘头衔’来的,因为我认识很多学弟学妹。也许他们觉得学长给贴膜特有面子。”张致广笑呵呵地对工作回来的同学说。

“不让创业止步”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扫描 篇5

[日期:2010-06-09]

来源: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 作者:

袁 浩

[字体:大 中 小]

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扫描 袁 浩

近年来,由于干群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在一些地方发生了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

6月22日凌晨,一位14岁的女孩在贵州瓮安县西门河溺水身亡。6月28日,这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不法分子对瓮安县委和县政府大楼进行打、砸、抢、烧,一度冲击临近的县看守所,整个过程持续近7小时,共造成1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

这起事件的导火线表面是一名初中女生的死亡导致谣言纷乱,而实质却是公安局不作为,党委、政府的不作为。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现场办公时,大声问大家:这样的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该不该下课啊?代表委员激动地齐声应答:应该!石宗源说:对!该下课的统统下课,决不姑息!大家热烈鼓掌。云南孟连事件

2008年7月19日上午,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发生一起暴力冲突事件,执行任务的民警遭到500多名胶农暴力围攻,41名执勤民警在冲突中受伤,9辆执勤警车被砸坏;危急情况下,民警被迫使用防暴枪自卫,2名胶农被击中不久后死亡,另有15名群众受伤。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机制不健全,群众没有地方讲话,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处理,是这起冲突事件带给广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教训。湖北石首事件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发生了酒店厨师蹊跷坠楼亡事件。6月19日,不明真相的群众在该市东岳路和东方大道设置路障,阻碍交通,围观起哄,现场秩序出现混乱。6月20日凌晨,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制造事端,在停放尸体的酒店内纵火滋事,并煽动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袭击前来灭火的消防战士和公安民警,造成多名警察受伤,消防车被掀翻砸坏。石首事件表面上是由于群众“不明真相”所致,实质上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公开真相,使其公信力降低。中间的数十个小时,是决定事态发展的黄金时间。然而,地方政府却在处理时“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导致一起简单的案件经过一两天的“发酵”之后,引发了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引发了一场群体性事件。漠视群众利益、滥用乱用警力、信息公开滞后,等等,一切皆由干部作风引起,而干部作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干群关系。

云南孟连、贵州瓮安、湖北石首的深刻教训,至今历历在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这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篇6

时间退回5年前,正在清华读研的朱保举从未想过自己的工作会和“卖菜”联系在一起。按照大部分人的想法,他应该进一家大公司,拿一份体面的收入。但到,工作一年后的朱保举打破了周围人的常规设想:辞去国企工作,与毕业于北大的黄礼君一起创业。

天平派是朱保举与黄礼君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定位为餐饮原材料B2B采购平台。饭店在天平派上下单,供货商接单送货上门,体验类似手机淘宝。

上半年进行市场调研,8月成立公司,10月底拿到天使轮融资而后招了公司第一名员工,今年1月测试版上线,3月份正式推广,5月份敲定A轮。天平派的发展正步入黄、朱两人预想的节奏。

“天平派A轮在6月份到账,暂时没有资金压力,现在要做的是把产品做好。” 在资本寒冬将至之下,朱保举并未表现出担忧。

上线半年日交易额超百万

创业之初,朱保举与黄礼君参与的项目是饭店线上排队APP“遥遥排队”,为了将饭店线上线下排号打通,除了APP外还做了饭店的排队叫号机。

该项目在20下半年被美团收购。在朱保举看来,尽管当时遥遥做得最早,但在竞争对手的“免费”策略下,无钱可烧的遥遥逐渐被甩下。

“第一次创业,大家没有融资的概念,我们当时去饭店推排队机的时候还收费,它的成本应该是在到3000左右,我们卖的话,一套最高能卖到一万多,最便宜也得卖到三四千左右。”

“当时我们只拿到联想之星的200万人民币天使融资,竞争对手拿到2000万美金B轮。他们拿到钱后就免费送,那跟我们收费完全是两种速度,很多一些忠实用户都被撬走了。”

但此次创业给他们留下了200多个饭店的资源,使得天平派的地推顺畅很多。

天平派做的是饭店和蔬菜米面等原材料批发商的交易平台。一方面餐厅(即买方)可以每天在天平派平台上基于次日店内用料需求下单,体验类似淘宝购物。另一方面,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市场里的这些批发商们,让他们通过平台来触达餐厅用户,提供生鲜原材料批发服务。

根据天平派提供的数据,目前他们平台合作供货商近千家,覆盖厂家、一级、二级和三级,注册餐厅用户超过13000家,日均交易流水超过100万,最高到200万。

近年大学生创业案例 篇7

创新型创业 (区别于模仿型创业) 是创新驱动型的创业活动, 通过关键性创新活动启动新企业, 因而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要驱动力。《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时期, 促进创新型创业是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因此, 建立创新型创业能力指标评价体系, 特别是对大学生知识型创业者启动新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 促进其创新型创业能力的提升是目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创新型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已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已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美国把创新型企业称之为“基于新技术的企业”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 , 认为创新型企业的特征是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 (2005) 也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共包括四个一级指标: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技术创新环境指标。这种观点主要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已有企业的过程创新能力。于新宇等人 (2009) 分析了创新型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关系, 认为每一个环节均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直接影响[1]。赵文彦等人 (2011) 针对已有企业的创新过程, 提出了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营销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2]。强调了经营过程中各种创新活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已有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官建成、王军霞 (2002) 认为: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为创新型企业, 可以从考察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否为创新能力入手;也可以从企业对创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创新投入及创新产出等指标是否处于较高水平等入手考察。从组织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角度构建了对企业创新程度进行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3]。高建等学者选取的指标有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创新管理以及营销能力等[4]。祝爱民等人 (2009) 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效益能力、研究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构建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5]。

综上所述, 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已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很少有人针对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活动能力进行研究, 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知识型创业者在启动新企业时期的创新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笔者认为, 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创新需求和特征, 对启动时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年轻的新手创业者启动新企业的创新倾向和能力缺陷, 有利于加强相关政策、教育等方面的针对性。而且新企业启动时期与发展时期的创新活动在资源、环境、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不能用已有企业的评价指标去衡量启动新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 应该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衡量。由此,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国大学生知识型创业者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问题, 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甄别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关键性创新活动, 构建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综合地评价当前中国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活动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通常认为知识型创业者在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创新优势, 但是, 究竟这种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创新强度如何等问题还需要科学验证。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能够衡量目前大学毕业生创业活动的创新基本状况, 以及初次创业的创新活动能力。有利于针对他们在初次创业时期的创新倾向和缺陷, 从政策支持、教育改革、优化环境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型创业, 这对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已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方面, 很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创业者启动新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而且创新型创业能力及其相关概念并不十分清晰, 这影响了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因此, 澄清相关问题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1 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创新型创业评价指标体系应在正确分析和把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 因此, 应该首先正确地理解创新型创业能力的概念。基于创业活动类型的差异性可以将创新型创业与模仿型 (或复制型) 创业明确区别开来。Archdvili等人 (2003) 认为, 仅有少数创业者可被称为创新者, 而大多数的创业者仅仅是复制者, 他们试图在一个已经建立的市场中建立新企业, 仅对已有产品或服务做出最低程度的变更[6]。指出了创新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的基本区别。Koellinge (2007) 把创业机会分为创新型机会和模仿型机会, 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创业者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所采取的创新程度不同[7]。从风险和创新角度区别了创业活动类型。买忆媛等人 (2010) 认为, 与模仿型创业者相比, 创新型创业者通常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因而创新型创业者应该具有征服未知领域的勇气、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8]。在个性特征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区别。他们试图从各种角度找出明显的特征, 将创新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区别开来。但是, 究竟什么是创新型创业, 并没有一致的定论。在美国, 企业家常被定义为创办属于自己的创新型企业的人。Peter F.Drucker (2002) 指出, “并非每一个新创办小型企业都属于企业家行为或者代表了创业精神。通过运用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 将产品标准化, 设计科学的制作过程及操作工具,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氛围和新顾客群体, 这就是创业精神[9]。”说明识别创新型创业的关键特征在于创业活动中创业者是否具有创业精神, 并在技术或产品、市场以及顾客等方面存在创新。

根据这些观点, 创新型创业者具有创业精神、挑战风险、把握创新机会、高创造性、创新产品和市场等鲜明特征。即创造出新的市场、产品或服务的创业活动才能被称之为创新型创业。综合这些观点, 创新型创业应该是指能够识别或创造具有创新性的创业机会, 通过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新模式 (或专利) 等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 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 创造新的价值的创业活动。基于特征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可以将它与其他创业类型明显地区别开来。创新型创业能力应该是指创业者所具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 并表现出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或新服务的创业活动能力。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系统分析才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的现实意义

中国大学生创新型创业能力与中华民族崛起具有密切的关系。《央视财经频道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分析报告》就12年间获奖者学历进行分析, 总计120人次的获奖者学历统计情况显示, 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获奖者达到111人次, 占总数的93%[10]。这验证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受教育程度与创新型创业能力是成正比的。也说明了从事创新型创业活动的个人发展机遇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具有较高学历的创新型创业者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另一方面, 中国大学生创新型创业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福布斯》中文版分析称, 中美两国30岁以下创业者在全球化和高科技这两个方面的对比发现, 美国年轻人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餐饮等多个领域自由发挥创意, 而中国年轻创业者能施展的行业空间较为狭小, 其中互联网成为他们扎堆的行业。中美30岁以下创业者的区别恰如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 分别位于微笑曲线上的两个端点, 一个在研发, 一个在市场[11]。美国创业者的产品和服务很多都具有全球性和高科技性两大特点, 反观中国创业者, 绝大部分都盘踞于中国市场, 很少有影响世界的创新项目。专家认为, 中国难以出现创新性企业家的原因也许是中国的创业环境、教育制度出现了问题。家庭文化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 不少美国家长会允许子女在哈佛休学创业, 而多数中国家长仍以孩子金榜题名、以竞聘到一个政府工作岗位为荣耀, 而不是让孩子去摸索创新创业。本文的研究数据统计和专家观点都证明, 中国的创业政策、高等教育、社会文化等创业环境在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与已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本文建立的创新型创业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大学生创业者在新创业起动时期的创新活动特征, 它更多地体现了在创业初期资源严重稀缺条件下的新企业创新活动, 即创业者如何采用创新手段启动新企业, 因而它适合用于对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能力评价。一方面, 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活动与已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活动的资源条件不同, 如已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可能拥有庞大的资源支撑, 而新企业启动则往往是在“白手起家”的条件下进行创新。另一方面, 由于研究对象是初次创业活动, 这种新手创业者的市场经验、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与已有企业中老练的企业家的创业经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创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是不同的, 因而不能用同样的评价指标去衡量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创业阶段建立相应的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特别是对新企业启动的创新能力进行衡量, 以加强政策、教育培训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3 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搜集和分析数据, 设计了10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两级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比重, 发现了目前中国大学生在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倾向和弱项。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对创业者的创新型创业能力进行评估的参考依据。

3.1 指标选择的依据

一级指标选择是基于国内外学者的重要创业研究文献的共识性。国外文献样本选取主要是依据发表在《创业理论与实践》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创业管理》 (Entrepreneurship Mgt) 和《管理研究》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等学术期刊选取论文20篇。国内文献样本选取主要是依据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 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相关研究文献30篇, 结合学术界提出的创新型创业概念以及初期创业活动涉及的各种必要活动环节, 提炼出依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指标。这10个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新企业启动时期必须开展的各种活动, 对这个时期的创业活动是否存在创新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由于创新型创业活动受当地创业环境各种要素的影响, 不同的创业环境会导致相应的创新效果。因此, 创新环境成为支持创新型创业活动不可缺少的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创新环境是客观条件, 不属于创业者本人自己的创新, 因此不作为自身创新型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的确定是基于10个一级指标的定义范畴, 经过对近15年来中国302个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案例的调查分析, 选取案例中涉及的创新活动内容进行甄别和确定, 最终筛选出28个二级指标 (不包括创新环境的各项指标) 。其中在所有创业案例中存在创新活动 (在产品或者模式、流程、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所创新, 创造就业较多) 的案例为204项, 无任何创新活动 (完全模仿已有产品、模式等) 的案例为98个。调查案例包括清华大学毕业生创办的“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他们完成了创新团队、创新产品、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创新活动。北京大学毕业生陈生打造的绿色环保猪肉“壹号土猪”品牌, 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国创业的吴楠创办的“小农庄俱乐部”, 复旦大学毕业生顾澄勇的“阿强鸡蛋”、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王子月的“磁性剪纸”, 以及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300多所高校。其中存在一种和一种以上创新活动的案例占67.55%, 创新活动总数为212项 (不包括创新环境) , 不存在任何创新的案例占32.45%, 即几乎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初次创业时期至少开展一种创新活动。案例涉及的行业19个, 包括:花卉、教育培训、蔬菜、餐饮、软件、电子、工艺品、文化传媒、游戏、网络、服装、皮鞋、图书、养殖、口罩、家政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咨询服务、航空服务等。

3.2 数据统计结果

通过对被选择的50篇重要论文涉及的创业启动时期各种创新活动要素的统计, 并结合学术界对创新型创业概念和特征的解释, 提出了依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一级指标 (如表1所示) 。其中有些论文中出现多个指标选项 (一般1-3个) , 而多数论文中只涉及一个指标选项。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些指标选项的含义, 本文依据学者共识和案例对创业活动的表述, 对10个一级指标分别给出基本定义。其中的创新环境指标是指创业者在某种创新政策、创业基金支持下实现创新型创业。虽然它是创新型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不适合作为创业者自身创新型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

为了弄清10个一级指标创新活动数量各占的比重, 即统计结果能够反映出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启动时期的创新活动倾向, 笔者再次对204项存在创新活动的案例进行逐项统计分析, 在得到的212项创新活动中, 创造性组织资源为27项, 机会创新为36项, 产品创新为33项, 团队创新为15项, 市场创新为17项, 服务创新20项, 管理创新11项, 商业模式创新33项, 获得知识产权14项, 公益创新6项。将这些数据分别输入Excel数据表, 通过计算就得到了图1, 即一级指标创新数量各占的比重。根据图1数据, 一级指标统计显示, 创新活动数量最多的是机会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在所有10个创新指标中各占16%。这说明目前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比较注重把握机会、产品和模式三个重要创新活动环节。而在管理创新 (5%) 、团队创新 (7%) 和获得知识产权 (7%) 的创新能力方面表现较弱, 说明在初次创业时期缺乏管理经验, 缺乏组建和依靠团队创新的意识。特别是在获得专利权的能力方面表现更弱, 在302个创业案例中, 获得专利权的只有6个案例 (共11个专利, 其中有一人在大学4年期间获得6个专利) 。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只有少数大学生比较注重公益创新 (3%) , 对多数创业者来说在初次创业时期难以实现社会创业。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生缺乏社会创业的创新意识。

基于一级指标的定义范畴, 二级评价指标确定源自对中国302个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案例的调查, 其中少数为在校大学生, 绝大多数为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案例, 创新总数为212个 (如表2所示, 不包括创新环境) 。他们在初次创业时采用了不同的创新方式创建新企业并进入市场。二级评价指标统计显示,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活动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创造就业、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其中, 创新数量最多的是创造就业, 创造了5人以上就业的案例为23个, 在机会创新指标中占64%, 这表明大学生创业在带动就业方面确实能够做出重要贡献。其次是包括网络创业在内的电子商务, 在商业模式创新指标中占64%, 说明在网络时代和资源稀缺条件下, 电子商务是大学生选择的主要创业方式之一。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创业比较注重在服务、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排在最后5位的分别是收购、产业带动、公益创新、创造新需求和注册商标。一般来说, 这5个指标对初次创业者来说实现创新的难度较大, 因此创新数量最少。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这些方面, 特别是在创造新需求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创新意识。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在创新环境中, 大学生初次创业时期真正得到政府政策和基金等支持的并不多, 在212个创新活动中得到政府相关支持的为16项, 仅占7.55%。其中的孵化中心和风险资本对大学生创新型创业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上述调研统计结果显示了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即青年知识型创业者初次启动新企业的创新活动基本状况, 反映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倾向和弱点, 也反映了政府在创新型创业环境支持方面的缺陷。研究结果对探究创新型创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知识型创业者的创新型创业问题,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的梳理和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创业成功案例的研究, 建立了一、二级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依据案例统计的创新数量计算出一、二级各个指标的比重, 得出了目前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时启动新企业的创新能力倾向和弱项。一级指标显示他们的创新倾向表现在机会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创新弱项分别是管理创新、团队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二级指标显示, 创新活动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创造就业、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 排在最后5位的分别是收购、产业带动、公益创新、创造新需求和注册商标。同时, 数据也反映了虽然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但大学生启动新企业时期的创新活动真正得到政府支持的很少。这个结论提示, 应该优化政府政策、高等教育、社会文化等环境, 在创新弱项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才能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如政府应该优化创新环境, 在创业基金、创业竞赛基金、社区创业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创新型创业的支持力度;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创新型创业, 特别要关注依赖团队创新、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公益创新方面的教育。这些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贡献在于对中国知识型创业者启动新企业时期的创新活动能力进行研究, 揭示了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创新能力倾向和弱项。建立的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评价新企业启动时期的创新活动能力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教育改革和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新宇, 张铁男.创新型企业成长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 2009 (6) :17-20

[2]赵文彦, 曾月明.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 :14-17

[3]官建成, 王军霞.创新型组织的界定[J].科学学研究, 2002 (3) :319-322

[4]高建.技术创新能力的分解与评价[J],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 1996 (01) :34-38

[5]祝爱民, 刘盈君, 徐英杰.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9 (2) :578-582

[6]ARCHDVILI A, CARDOZO R, RAY S.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1) :105-123

[7]KOELLINGE P.Why Are Some Entrepreneurs More Innovative Than Othe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es, 2007, 31 (1) :21-27

[8]买忆媛, 周嵩安.创新型创业的个体驱动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 2010, 31 (05) :11-20

[9]德鲁克.创新与企业精神[M].张伟,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0]央视财经频道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分析报告[R/OL], 中国经济时报, http://zgjjsb.blog.sohu.com/245212161.html.2012-11-12 16:25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案例分析 篇8

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相继成立。西华大学省级特色专业产品设计,其前身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也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数十届的毕业生相继走向工作岗位,其中有一部分加入了创业大军。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10届毕业生吴龙飞,在毕业后不久就创办了成都森亚家具有限公司。迄今为止公司已经创办四年多,由刚开始三人微小型创业团队发展为二十多人的定制家具服务企业,虽然依旧是个很小的公司。创办企业很容易,经营企业难。在今天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的情况下,能逐步维持并壮大已经实属不易。

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会想到自主创业,相比较其他专业有哪些优势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有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还有在一些课程与校园项目中就逐渐培养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恰好是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创新是所有学设计最强调和注重的,创新的方法也是专业必修课之一,到高年级后逐渐养成了处处寻找创新点的思考习惯。在大三暑假的实习中逐渐意识到,创新不仅是思考与发现,还要付诸行动,而这些都要与企业的决策层有直接的沟通,因此大四找工作期间坚定了创业的行动。相比较其他专业,工业设计的优势就是在就读期间创业的想法萌生了不止一次,想法太多……

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办家具企业

成都被称为中国西部家具之都,上下游产业链都很完整,很容易找到供应商。2006年成都经济委员会提出了“成都家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成都家具产业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家具制造基地、研发基地、营销基地。成都现有家具生产及配套企业近 5000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主要聚集分布在以新都区为核心的周边地区,汇聚了好迪、双虎、全友等众多家具品牌。再加上我本人是四川人,在成都就读四年本科,因此在成都创办家具企业相对来说,有更多的地域优势、政策优势,还有人力成本优势与人脉。

既然成都有5000家家具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创办家具企业

创新不一定是另类或完全的与众不同,既然成都有这么多家具企业,就说明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强大的家具产业的产能。所以别人认为这是创业者应该避免的地方,但我们学设计的恰恰看到的是它所蕴含的机遇。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庞大产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

家具产品有很多种,森亚的家具产品属于哪一种

在学校学习家具制造工艺的时候,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家具产品与家具市场进行过调研,去大型的家具厂参观过,大四时有同学还在这些企业实习。成都是与广东乐从,江苏蠡口、河北香河齐名的中国四大家具产业基地和四大家具流通基地,但成都同时是全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家具生产与销售占四川省的80%以上。因此我们对板式家具进行了更深入的工艺了解和市场了解,相对来说创业成本也比较低。板式家具性价比较高,款式多样,色彩新颖同时不易变形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有较大的市场受众。森亚家具是以整体衣柜、衣帽间、书柜等为主的板式家具。

为什么选择定制化的板式家具

仅仅从事家具设计,靠出售家具设计方案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在方案推广上存在难度,同时在商业关系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板式家具可拆卸、易组装的特性以及相对简单的工艺,决定了板式家具定制化的可能性。再加上板式家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用于较小的室内空间,因此人群的个性需求与空间的限制产生了矛盾,而我们设计师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企业与其他家具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森亚家具专注于定制化的板式家具,以整体衣柜、衣帽间、书柜等为主,以设计与研发为主的的家具产品销售公司。

除了定制化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设计的创业优势

总体上来说,我们把《人机工程学》与《设计研究》课程中所学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与方法扩展成了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

在产品设计之前,我们学设计的都是习惯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产品方案。除此之外还会根据特定的住宅或商业空间进行主动思考,分析用户在这个特定空间的行为特征,把用户潜在需要挖掘出来,把我们设计师的意见反馈给用户,这个建议是用户自己曾经没有考虑周全的或是考虑有欠妥帖的,让用户感到我们是为他而思考,在设计方案阶段就让用户感到物超所值。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和配套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也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把家具的环保性与经久耐用做为衡量产品质量的第一检验标准,如板式家具基材的选择与处理,这样设计师独特的挑剔眼光使得我们比其他从事板式家具销售的企业更注重质量。饰面和油漆的选择直接跟视觉效果有关系,是我们设计师最擅长的,在尊重用户审美的前提下还会给他们科普一点美学常识与优良产品的设计标准。

在产品的安装和售后服务上,我们也相比其他企业要更贴心,比如我们在家具安装完后都有一次性贴膜,这样用户在最终入住前只要撕掉就可以直接使用干净的产品。我们还会赠送一些我们自己研发的小产品,比如鞋架的隔断,部分单身男青年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没有把未来女主人的需求考虑进去,我们会贴心地赠送一些鞋柜隔断增加高跟鞋的储物空间。

在降低产品成本的时候从来不选择牺牲产品质量,即使这些东西最后呈现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可能看不到,但是家具是一个使用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我们坚信可靠的产品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有一个长尾效应,我们需要的就是等待。服务类产品在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会得到更大的市场回报。成都森亚的企业定位除了是消费者家具的私人设计师,也是好家具的总管家。所以创业是长期的规划,不能总看眼前利益。设计是交叉学科,有很多关于心理学、材料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能否给后来的创业者一些建议

在刚起步推广特别困难的时候,非但“第一桶金”没有如期到来,连“第一分钱”都很难见到,合伙人逐渐失去了创业热情,都撤了。但我坚信定制板式家具的市场前景,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坚持下来了。所以首先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亲友的支持尤为重要,内心要很强大。

在大学里所有人都把你看做是未成年人,即使早就超过了18岁,但一旦选了创业就要用成熟的心智来处理一切事情,这种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不仅是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理上的过渡。

一定要把校园力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回头看看自己的创业历程,好像很多道理书上都有提及。坚持、冷静、虚心听取意见,自我充电与学习,不断总结。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叶梦得千古诗词下一篇:小学生写同学的作文:我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