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通用6篇)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篇1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抉择
韩晓琴
【该文章阅读量:131次】【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出现严重下滑。面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主要体现,其结构的优化,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
中图分类号:F81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1-0050-04
作者简介:韩晓琴(1966-),女,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世界银行2009年3月31日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滑17%,发达经济体今年将整体下滑29%,其中美国经济下滑24%,欧元区经济下滑27%,日本经济下滑53%。发展中国家经济今年增幅只有21%,大大低于去年世行预测的58%的增幅。6月22日世界银行又发布报告预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29%。世界贸易组织(WTO)则预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大幅减少,全球贸易将迎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了避免国际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单方面或联合采取了降低利率、注资、收购、接管、降税等应急措施,但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2007年GDP增长更是达到了13%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9%,跌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从季度GDP增速来看,从2008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季度GDP的增速分别是106%、101%、9%、68%、61%,季度GDP的增速也在不断下滑。从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很多宏观数据都止跌回暖,呈现出小阳春的气象,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形势比预料的好。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且更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
展。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内部的比例关系,即各项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中期,财政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共品方面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比重将大幅度上升,并将超过其它方面的支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即不断朝着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调整和优化。一方面,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由1980年的5822%下降到2006年的2656%,下降了316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如社会文教费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由1980年162%增至2006年的2683%,上升了1063个百分点。这几年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支出,比如,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增加1264568亿元,增长25.4%,但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560364亿元,增长292%,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59555亿元,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都超过全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然而,财政支出结构在向合理化和有效化迈进的同时,仍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框架,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行政管理费用占比偏高且增长过快
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活动日趋复杂,政府所承担的公共关系事务也随之增多,因此行政管理费用增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成本代价,这项必需的支出应该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从世界各国政府的支出情况看,行政支出所占比重基本上都控制在10%以内。然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支出比重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占总支出的7%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10%以上,目前更是高达19%。不仅如此,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还是各类财政支出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增长速度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此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行政管理费的弹性系数一般维持在0-1之间,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年份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的行政管理费弹性系数均在1以上。过高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势必使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僵化,其他公共支出难以保证,影响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2.民生支出投入严重缺位
民生支出的“缺位”,一是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也不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绝对值逐年增加,但相对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不容乐观,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01%,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51%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也达不到我国政府早在1993年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4%的目标。而且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农村大量存在文盲和科盲,制约农村经济发
展。二是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7年,医疗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112895亿元。可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市场化倾向的改革导致了政府职能的弱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长期低于财政支出以及GDP的增幅。目前中国政府在总体医疗费用中的公共投入仅178%,低于发展中国家27%的平均水平,而居民个人的支出却占总费用的558%,高于世界43%的平均水平。政府投入偏少,使我国医疗防疫控制系统极不完善,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生存危机,再加上公立医院的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三是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
3.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
一是对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对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中央一贯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增长,一再减少对农业投入,使全国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历史最高点1343%逐年下降至目前的807%,同时支农手段单调,投资结构不合理,这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是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偏低。研究与开发投入反映一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潜力,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1年出版的《科学应用与发展》中把各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标准,我国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和第二阶段初期。在这个时期,发达国家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均在1%以上,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08%左右的水平,可见我国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水平是比较低的。三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投资有待加强。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更严重的问题是,其内部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明显低于4%的世界平均水平,使能源、道路、交通等公共项目的支出缺口很大,导致“基础瓶颈”制约严重。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抉择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外需萎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直接冲击和最大困难。尽管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在世界消费走软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7%。远高于同期欧盟20%、美国25%、日本30%左右的水平。为应对国际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自去年下半年起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但主要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仍在持续萎缩,导致外贸出口降幅在今年5月份进一步拉大。海关总署2009年6月11日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259%,累计同比降幅比前4个月加深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降幅加深59个百分点。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内需,而内需主要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然严重失衡,2009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迄今最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所以经济增长下半年重在启动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即一方面通过扩大政府投资领域,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民间投资;另外一方面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投入,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无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以公共财政理念为导向,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与传统的“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共财政着眼于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政府解决财政供给的“越位”与“缺位”并存问题,应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支出责任,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通过财政手段去干预,只有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才由政府介入。对于需要政府提供才能最佳配置社会资源的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文化卫生教育支出等等,政府应直接介入,以弥补市场自由配置无法完成的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缺陷。对于旨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公共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可以采取完全政府提供或私人和政府共同提供的方式。对于非公共性质的财政支出项目,政府要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如能源、交通、通讯、生态保护和农业等,应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比较充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2.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压缩行政经费开支,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追根究底,既有人员、机构双膨胀和预算软约束的直接原因,又有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错位等深层次原因,因此,降低政府运作成本的关键不是简单的削减经费,而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率型政府。一方面,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精简、效能、廉洁、高效”的原则,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重新界定部门职能,厘清“决策、执行、监督”的管理体制,将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从分指标、分项目、分资金等逐步转移到法制建设、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上来。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以彻底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同时,要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管理。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长,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公共性开支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而我国长期以来财政预算安排中,用于社会公共性的支出不尽人意。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发展,我们必须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扭转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发展的传统做法,加大公共服务支出,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让全体百姓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改善民生问题。一是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二是增加医疗卫生投入。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四是重视生态保护,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4.以突破“瓶颈制约”为抓手,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加大农业财政投入,才能有效解决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国家对农业的净投入比例逐年上升。二是加大对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支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我国要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强化科技投入力度,真正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此,要着力发挥财政科研投入的主要作用,利用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三是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基础产业更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加大石油、电力等能源基础产业的发展,推动铁路、公路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有利于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也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经济预测.[2]唐朱昌.新编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郭健,王栋.促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J].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06,(08).[4]http://yss.mof.gov.cn/yusuansi 2008年全国财政收支决算情况.[5]谢旭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N].北京:经济日报2008-11-5.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篇2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 为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 面积1105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91.3万,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约490亿元, 位列全国百强县第8名。
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 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已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50多万各标准集装箱。据金华海关的统计, 义乌市2008年全年的出口额约为19亿美元, 约占当年义乌国内生产总值的30%。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义乌出口数据逆势增长
2008年,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全面蔓延, 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极大的震荡, 世界经济短期内的衰退已成定局, 尤其2008年下半年开始, 全球经济形势已经相当恶化。在全球笼罩在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并发的大背景下, 世界各国, 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与购买力都有了显著的下降, 由此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出口额连续几个月急剧持续下降,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 2009年1至6月, 我国每月的出口额都发生了持续的大幅同比下降, 贸易形势十分严峻, 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世界经济与出口形势下, 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形势却是一枝独秀, 据杭州海关与金华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显示, 义乌市2009年1至6月中, 除2月份外, 持续5个月都在增长, 且2009年1至6月的出口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也是小幅增长, 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形势确实出现了逆势增长, 明显好于浙江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 尤其在2009年的1月份, 义乌市出口额为1.84亿美元, 就以同比增长14.5%的“开门红”业绩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是, 2009年2月份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降幅高于全国和浙江省, 这其中除了春节长假与外部需求实质性减少的因素外, 与部分出口企业为了应付金融危机的冲击, 缩减生产规模, 推迟开工的情况也有很大关系。但是, 从3月份开始, 义乌的出口状况还是出现了持续的回暖, 整个2009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还是达到了6.78%的增长, 而同期全国与浙江省的出口总额却都是呈两位数的大幅下降, 义乌的逆势增长显得尤为突出。
根据杭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 2009年7月, 义乌的出口额也达到了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0.4%, 而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 7月份全国的出口额为1054.20亿美元, 降幅仍达23.0%。义乌外贸出口形势的率先回暖,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其深层次的根源, 对其他地区的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三、义乌小商品出口状况逆势增长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 除2月份外, 义乌2009年上半年小商品出口形势的健康稳定增长, 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是义乌整体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的有力见证。具体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义乌小商品内在结构特性——“吉芬商品”、“土豆效应”。
吉芬商品是一个经济学术语, 主要是指某些低档商品, 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 需求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 需求反而增加, 因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的相关研究而得名。吉芬发现, 在1845年的爱尔兰发生灾荒时, 马铃薯的价格虽然急剧上涨, 但它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原因是灾荒造成爱尔兰人民实际收入急剧下降, 不得不增加这类生活必须的低档食品的消费。因此, “土豆效应”也常常用来描述这一经济现象。后来引申为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 消费者逐步较少和舍弃高端奢侈品消费, 转向中低端产品的消费, 从而增加对中低端产品的需求, 推动中低端产品的销售。义乌商品从一开始就具备这一天然特性, 物美价廉几乎成了义乌商品的别称, 产品结构以中低端的生活日用品等小商品为主, 尤其以日用杂货、纺织、小五金、文具办公品等生活必需品和易耗品为主, 本省具有“吉芬商品”的竞争优势, 即使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仍具有相当的市场需求, 是对“土豆效应”的一个有效印证。同时, 义乌小商品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较小的需求弹性, 随经济形势的波动较小, 且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 从而保证了义乌小商品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仍能一枝独秀, 取得了良好的出口表现, 逆势增长, 率先回暖。
2. 义乌市场自身具备相当的抗风险能力。
首先, 义乌具有20多年的出口经验, 有利于维持义乌外贸形势的稳定与增长。其次, 义乌的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本身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再次, 由于义乌市场长期处在出口贸易的第一线, 绝大多数工厂与贸易公司, 甚至小商品城中的摊主都可以直接和国外客户面对面接触与沟通, 可以在第一时间把握出口市场的波动, 了解出口行情的变化, 因此具有很高的市场敏感性, 可以尽快作出应对危机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效抵御风险。
3. 义乌出口目标市场的及时有效调整。
在义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义乌人不断发挥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在保持对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的关注下, 持续开发新市场新客户, 尤其是拉美、东盟等新市场的开辟,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性, 因此在金融危机重灾区的欧美市场持续萎缩的情况下, 仍然可以依靠新的市场需求保持出口规模的持续有效增长。义乌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 义乌对南美出口额达1.9亿美元, 同比增长29.45%, 是义乌外贸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之一。相比以往, 今年中东、俄罗斯、巴西等一些暂时较远离金融海啸的市场, 订单比往年也有大幅增长, 对冲了部分西欧及美国市场的下降量。
4. 义乌企业自身的未雨绸缪。
义乌人的商业敏感性与创新精神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又一次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危机四伏的背景下给企业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生机。早在金融海啸之前, 在将义乌传统产品不断做强、做精、做专主业, 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同时, 部分企业就开始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新产品, 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增强了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
5.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面对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 国家从2008年开始就多次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 2009年又开始实施宽松的信贷政策, 对提高义乌出口企业效益, 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 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义乌市政府对义乌经济的发展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没,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的背景下, 义乌市政府在第一时间未雨绸缪, 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些列政策措施, 对各类企业给予极大的政策指导与扶持, 为企业出谋划策, 和企业共度难关, 使企业尽快从市场严冬中走出来。这其中当地政府的以下几项举措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优惠政策的奖励;二是积极的信贷政策;三是最新有利措施———义乌海关的成立。
义乌海关的正式成立, 是义乌打造服务性政府, 提高政府效率的一个有效见证。更对金融危机下各类外贸企业业务的高效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节省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出口效率, 为今后义乌小商品出口的再次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6. 电子商务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 义乌各类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电子商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相当重视网络推广与网络营销。除了在一般的B2B外贸平台 (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环球资源等网站) 上进行推广外, 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 在上面展示和推广各自的产品,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 部分外贸企业还利用SEO (Search Engine O ptimization, 搜索引擎优化) 、SEM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搜索引擎营销) 等先进网络推广手段, 在Google、Yahoo等知名搜素引擎上进行营销推广, 不断开发世界各地的潜在新客户, 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成果。
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 各国采购商都不断地压缩商务差旅与采购成本, 而电子商务廉价、面广、高效、快速以及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形势, 在当前的形式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义乌外贸企业的业务推广与业绩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成为有效抵御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四、冷静分析义乌小商品出口的逆势增长
但是, 即使在义乌外贸形势逆势增长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外贸出口的良性稳定增长任重道远, 整个外贸出口的形势短期内仍然相当严峻,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客观地看待取得的成绩。为了推动义乌外贸出口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诸多方面仍需改善, 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 必须全面客观看待当前义乌小商品出口的逆势增长, 根据金华海关的反馈, 义乌出口的增长与回暖只是局部行业, 并非每个行业都出现了相应的稳定增长, 且2009年每月的出口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往年, 说明金融危机对义乌的出口还是有很大负面冲击的。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在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 不断推动后进产业的发展也应该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最终能够促进义乌出口经济的整体良性与均衡发展, 提高义乌出口商品的整体竞争力。其次, 当前义乌出口商品的主要竞争力还在于价格的低廉, 物美价廉几乎成了国外买家采购义乌商品的首选因素。具有品牌优势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厂家凤毛麟角, 整体品牌意识薄弱, 产品附加值低, 以代工与贴牌为主, 这也是限制义乌商品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非常致命的因素。因此必须大力挖掘义乌产品的市场潜力, 各类出口企业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 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形成越来越多的“浪莎袜业”类的品牌企业, 提升经济效益。再次, 义乌市的绝对出口额在浙江省所占比重仍比较低, 2008年出口额约为19亿美元, 而整个浙江省的2008年出口额约为1543亿美元, 义乌只占到1.2%, 相对比重很低, 提升空间很大。因此义乌仍需要适度调整产品结构, 适当开发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提高出口的绝对额度。义乌产品的竞争优势仍以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为主, 产品附加值低, 有待进一步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改造, 将创意与创新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去, 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差异化营销, 满足不同层次国际买家的需求, 实现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五、总结
总之,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外部需求明显降低的逆境下, 义乌仍能保持一定规模的出口逆势增长, 领先全国与浙江省, 确实难能可贵。
首先, 这与义乌小商品和义乌市场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正是由于义乌小商品的“吉芬商品”特性, 具有相当的刚性需求和较小的需求弹性, 保证了义乌出口状况即使在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仍能一支独秀。同时, 义乌市场本身商品种类繁多, 风险的分散性以及自身的产业集群与成本优势等因素,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义乌小商品出口的逆势增长。
其次, 义乌人具有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和高度的商业敏感性, 对出口目标市场做出了及时调整, 并依靠自主创新对部分行业实施前瞻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为义乌小商品的出口逆势增长作出了极大贡献, 提高了义乌小商品出口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
第三, 这与国家和义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 如没有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及时调整和宽松的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 没有义乌当地政府2008年以来对企业的种种奖励优惠政策和积极的信贷政策的鼎力支持, 也就不会有义乌出口状况的良性发展与逆势增长。
第四, 信息化时代下电子商务的积极推动和义乌外贸营销模式的创新也是功不可没, 为义乌小商品的逆势增长提供了信息化保障, 有利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抵御负面冲击。
但我们也必须冷静看待这种率先回暖和逆势增长, 仅靠这半年的出口数据就预言义乌小商品出口形势的全面好转还为时过早, 因为全球经济的全面好转目前还存在很大变数, 这种短期增张只不过是义乌出口形势开始逐步恢复常态的过渡性增长。然而,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 义乌出口企业苦练内功, 勇于创新, 不断增强义乌出口产品与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义乌小商品出口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与持续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
摘要:2009年上半年,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全国和浙江省的外贸出口额都持续大幅下降的严峻背景下, 义乌小商品的出口形势却保持了连续几个月的逆势增长, 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及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 必须冷静看待义乌出口形势的率先回暖, 仅凭几个月的统计数据就断言义乌出口形势全面转好仍为时尚早, 义乌出口状况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增长任重道远, 有待时间和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金融危机,义乌,小商品,出口逆势增长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钟闻.义乌的“十字街头”.第一财经日报, 2009.3.10
[3].何青楚.义乌回暖:宽松信贷下的民营经济样本.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6.20
[4].肖继五, 李沂.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反应.财经科学, 2009 (7)
[5].冯留锋, 熊黎.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4)
[6].王则柯.需求定律与吉芬现象.浙江社会科学, 2003 (4)
许连捷:在金融危机中增长93% 篇3
许连捷简介
1979年 开始创办“后林”服装加工厂
1983年 创办“民龙香港拉链厂”
1985年 创办恒安集团
2007年11月 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我们历来都是在宏观调控中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宏观调控,恒安以自有资金购入当时最先进的卫生巾生产设备,企业转型升级,得到迅猛发展;1997年金融风暴后,恒安在香港上市,募得7亿港元资金,得以健康发展到今天;这一次金融危机,只要我们把握好时机,相信也是恒安最好的发展时机,恒安会因此发展得更快。”
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这句话的时候底气很足。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产业的2008年,恰逢恒安上市十周年,也是恒安集团逆势扩张最“凶猛”的一年。据其介绍,到2009年底,恒安纸业的产能将扩大一倍,整个公司的销售收入也将超过百亿,成为泉州第一个百亿集团。
在危机中抓住机会发展壮大,在鼎盛时期居安思危及时调整战略,一直伴随着有着“草根商业教父”之称的许连捷的整个创业道路。在他30年的创业过程中,不止一次地与金融危机相遇,却也不止一次地“浴火重生”。
贫穷而坎坷的少年时代
1953年6月16日,许连捷出生于福建晋江后林村一个贫苦的家庭。父母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连捷”,希望他日后能够取得接连的成功,改变家里这种贫穷的面貌。但那时的许连捷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连连告捷。相反,为了生存,许连捷没念完小学就辍学了,他用农民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时甚至达到了生命的极限,尽力想改变许家的窘困,还是难能如愿以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满12岁的许连捷,一心想的是赚钱。因为他知道,有钱才能买到米、买到衣,有钱才不会挨饿受冻。于是,许连捷开始琢磨生财之道。他到这个村买鸡蛋、买芋头,转身到另一个村去卖,钞票就多出来了。赚得虽然不多,但他想,只要锲而不舍,总会积少成多的。他一直在寻找机会。
抢占卫生巾市场“恒安”诞生
1979年,机会终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封闭的小村庄,一直等待时机的许连捷再也呆不住了,在很多人还蒙在鼓里时,他却创办起了“后林”服装加工厂。
破旧的房子变成了厂房,此时的许连捷,又是厂长,又是技术员,同志、朋友、兄弟加邻居,各路人马向许连捷靠拢。几天工夫,这里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工人。港商慧眼识珠,大批大批的订单接踵送到了后林服装厂。
斗转星移,几年的时间,许连捷的后林服装厂就赚了50万元。这一年是1983年,是许连捷的而立之年。
1984年底,有人拿着一叠来自香港的卫生巾设备说明书,敲开了许连捷家的大门。许连捷一听介绍,敏感的市场意识让他感到,机会又来了。许连捷判断,近几年,完全依靠海外订单的服装和拉链加工业在福建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利润肯定会越来越薄。而卫生巾在中国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我们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天下就是我们的。经过几昼夜的思索,许连捷做出了对他一生都十分重要的抉择,放弃服装加工,转产卫生巾。从此,“恒安”的名字诞生了。
许连捷从香港购进了一条生产线,并很快安装完毕,招聘进厂的100多名工人,经过严格培训后迅速上岗。第一批产品下线了,许连捷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安乐”。许连捷说,安乐,是要让千万妇女安全、快乐。
但“恒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闭关自守多年的中国大地,消费观念落后,消费水平很低。“恒安”开始销售卫生巾时,买得起的人羞羞答答,买不起的望洋兴叹。更多的是把购、销卫生巾看作异类。有人甚至嘲笑许连捷说,好端端、红红火火的服装厂不办,去做什么令人难以启齿的卫生巾,哪根神经出了毛病。但许连捷却没有动摇,他坚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要很长时间,中国人会逐步富起来,只要富有,人们的消费观念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他开始运用广告、推销等销售方式向发达地区进军。不出许连捷所料,不到两年工夫,“恒安”就火爆起来,订单雪片般飞来,要货的排起了长龙。
及时转型香港上市一路凯歌
“恒安”的发展一发不可收,10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品仍然供不应求。1991年,《中国名牌》商品评价中心发表公告,卫生巾项目测评表明,“安乐”卫生巾在全国妇女卫生巾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11%,稳居行业产销量第一。同年,“恒安”被评为“中国300家最大规模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许连捷看到这个局面不是洋洋得意,而是感到一种不祥之兆。多年在商业一线的摸爬滚打经验使他具有超乎寻常的商业触觉。他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当生意太好做的时候,都不是好事——有钱谁不会去做?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都来做,行业的利润末日就到了——这就是市场规律。
许连捷意识到产品要更新换代了。于是他开始到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考察。
当时卫生巾产品有三代,恒安1985年生产的是发达国家要淘汰的产品,属于第一代,是长条的;第二代是弧形的,超薄的;第三代是有翅膀的,会“飞”的那种。
许连捷在日本考察后发现,日本卫生巾市场的结构与中国的市场结构一样,原来有几百家工厂,但到第二代产品转型时,只剩下几十家,而进入第三代转型时,只剩下了5家。恒安原先预备购买设备的这家日本公司就是因为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迟了一步,市场让人家给抢了,企业也被淘汰。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于原先的设备购买计划,许连捷决定放弃。因为他深知,国际竞争对手已进入中国市场,产品会“飞”了,恒安再生产第二代产品肯定没有竞争力,会很快被逼出市场。
许连捷下定决心,要购买生产第三代产品的新设备,恒安要从卫生巾的第一代产品直接过渡到第三代产品,让“安尔乐”飞起来。1994年恒安第三代卫生巾新产品“飞”向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随后,许连捷领导的“恒安”又推出了婴儿纸尿裤、妇女卫生护垫、成人尿裤等产品,主导产品也从单一的妇女卫生用品发展到四大类家庭生活用品。
1998年,许连捷坚持以高起点进军生活用品纸市场,推动了国内生活用纸市场一次质的飞跃。“心相印”纸品成为领军同行的第一品牌。同年12月8日,“恒安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以10倍的市盈率顺利入市,同时创下了这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认购倍数的奇迹。
逆市扩张梦想做“中国的宝洁”
在许连捷的心里,做“中国顶级家庭用品供应商”,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他一直在为这个梦想铺路,2008年,他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
所谓家庭用品,按许连捷的理解,无非是超市、便利店中常见的几种,卫生用品、日化用品、食品等。在这个行业中,宝洁公司堪称国际顶级家庭用品生产商。
虽然许连捷保持低调,他认为,恒安与宝洁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在产品线上两者已经非常接近。在早些时候,恒安集团就收购了美媛春及海外化妆品品牌,进入了日化行业。
2008年9月,一向专注主业的恒安国际宣布,以2.29亿元人民币现金代价,间接收购内地零食制造商亲亲食品集团51%权益。亲亲食品集团主要从事零食,包括果冻、海苔、虾片与虾条、薯片及糖果的制造及分销业务,按销售额计算,在中国果冻制造企业中排名第二。
对于外界的不同声音,许连捷表示,收购亲亲食品,符合恒安既定的中国顶级家庭生活用品供应商的战略发展目标;亲亲休闲食品也是快速消费品,在销售终端上,与卫生巾、纸尿裤、纸巾是重叠的,因而仍有可整合之处。
其实,与收购福建亲亲的2.29亿元人民币相比,心相印纸巾生产线的扩张才是恒安国际2009年的重头戏。按照公司计划,公司的纸巾产能将在今年由年产30万吨扩充到36万吨,而这个数字将在2010年增加到60万吨。
对此,许连捷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原本没计划有很大扩张,但看到恒安的竞争对手放弃已预付定金的造纸设备采购合同后,恒安便以“可以说便宜很多”的价格接手此批设备。
“金融危机嘛,有‘危’就有‘机’,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机会,应该把握,别人不扩张,我们应该扩张,市场需求是在增加的;但是别人没有这个条件,靠银行贷款付不起钱啊。”谈到2008年恒安国际的逆市大规模扩张
IC计划,许连捷如是说。
此次恒安纸业大规模扩张产能,完全使用自有资金。“从30万吨到60万吨可能要几亿美元的投入,暂时没有贷款,因为账户上还有一些钱。”
目前,恒安有湖南常德、山东潍坊和福建晋江三大造纸基地,产出的半成品全部用于加工恒安纸巾。在不到两年之后,三大基地总产能将达到翻番的60万吨。
对于此次扩张,许连捷虽然也表示,“在金融危机中再提高一倍的产能,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但一向不打无把握之战的许连捷仍显现出高度自信。
他的自信来源于恒安的表现。与金融危机下多数企业外销连连下降相反,恒安却一路飘红,据许连捷介绍:2008年上半年恒安外销增长了93%,而且为了应对主要原材料木浆的价格继续上涨,降低因成本上涨对毛利率产生的压力,恒安于2008年3月1日起将纸巾产品售价上调5%至10%。“还是照样卖啊,人家认同你的品质。”许连捷说。
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篇4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出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倒闭、减产、停产导致大批就业岗位流失,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2009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从地域看,在南方务工回来的较多。如莒县,输出的13万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其中50%以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这两个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间早、程度深,因此近期从南方省市返回的农民工数量较多。我们走访的返乡农民工多数由南方返回。从行业看,返乡农民工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的比较多。五莲县从省外返乡的17名农民工中,有14人分布在以上行业。日照市东港区冀庄村,有150多名农民在建筑行业打工,有90多人返乡。与此相反,五莲县的家政服务在北京和天津信誉好、影响大、人数多,一直供不应求,很少有人返乡。另外,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业务专长等自身素质高低,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因素。莒县有3名农民尽管当时暂时返乡,但由于他们都是职业中专毕业,分别掌握一定技能,企业并未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每月还支付一定的生活费,返乡属于放假性质。
3、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许多困难。走访中一些返乡农民工向我们反映,回来后想在当地找点活干或者干点小买卖,但却面临活难找、事难干等诸多困难。我们在莒县走访的20名返乡农民中,仅有5人在当地又找到临时性零工,其余全部在家,再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莒县农民王保稳反映,返乡后听说县里一个企业要在当地建冷库,自己想养肉鸭,但一缺信息、二缺技术、三缺启动资金,不知从何入手。
4、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诸多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通知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把返乡农民工培训作为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开展的各类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效果不明显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有关政策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和政策。2003年9月9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l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自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农科教又印发了[2007]l号文件《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21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 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当地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措施。
2、学界对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总结梳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有了统一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普遍认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三是对于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但是,以上成果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专门研究基本上是从2008年10月以后开始的,到去年底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骤然提升,很多农民问题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3、国外、省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
从国外来看,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在英国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培训就是农业,在法规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诸多的优惠待遇;美国通过颁布系列法案,建立和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日本建立了一套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农业技术普及与培训机制。韩国政府注重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民成人教育,对农民的选拔、培养和扶持都有较科学、系统和长效的改革尝试等。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国内实践层面来看,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不断加剧,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把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有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返乡农民工情况,了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研究提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科学模式。分为投入机制研究、培训主体研究、培训方式研究、培训效果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创业培训研究几个具体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情况、特点。
(2)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3)研究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策性建议。
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媒体资源,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好基础理论的准备工作。
(2)调研法。一是走访有代表性的县涉农部门,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了解当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走访返乡农民工较多地市,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及培训要求;三是了解破产倒闭的企业都集中的行业和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3)案例研究法。选择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为做好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3月—5月):根据课题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由主持人负责。
2、资料收集阶段(2009年6月-8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搞好资料的整理分类,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3、情况调研阶段(2009年9月-12月)项目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到涉农部门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专题调研,掌握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和培训的情况、存在困难,综合分析调研资料,锁定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策性建议,完成阶段总结报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4、报告撰写阶段(2010年1月—3月),汇总各方面情况,按照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负责起草工作,形成研究报告,并向涉农部门和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最后由主持人终审定稿。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篇5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河南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据郑州海关数据显示, 2005~2008年期间, 河南省进出口总额每年连创新高, 2008更是达到了175.3亿美元, 与上年相比, 增长37.1%, 贸易规模比2007年扩大了47.4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自2008年10月份以来, 河南进出口环比逐月回落, 更是出现了连续负增长。2008年10月份进出口总额为155257万美元, 比9月份下降20911万美元, 降幅为11.9%。同时, 自此开始, 进出口总额更是连续下降。2009年1~8月份, 进出口总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平均下降26.2%。
2 金融危机下河南外贸粗放型增长方式凸显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河南外贸正在经历严峻考验。在这场考验中, 河南外贸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长期以来, 河南外贸是在粗放型的状态下快速增长, 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 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问题更是暴露无疑。
2.1 低端产品为主的出口遭遇重创
据郑州海关统计, 2008年河南省10大出口商品分别是:热轧非合金钢板、人发制品、精炼铜管、橡胶轮胎、热轧普通钢铁卷材、钼
率低, 企业竞争力弱, 棉纺出口企业只有利用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经济低潮时机, 抓紧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突出特色和个性, 打造自主知名品牌,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再以一个品牌带动相关产品档次的提高, 才能增强棉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使棉纺出口企业从低价竞争及棉花价格波动影响的怪圈中突围, 逐步走上高、尖、精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真正成为名牌之下的高出口、高效益型的强竞争力棉纺出口企业。
(4) 转移出口市场, 提升棉纺出口产品的相对市场竞争力。对于棉纺织出口企业来说,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2008年至今是自2000年压锭结束以来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随着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 2009年棉纺行业面临的出口环境将更加严峻。事实上2008年棉纺产品的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2009年上半年出口也不会有明显增长。迹象表明,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棉纺织产品市场低迷, 加之发达国家中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导致我国棉纺织产品出口大幅下降, 此时转移出口市场乃明智之举, 出口市场转移的主要方向应由发达国家转向亚洲欠发达国家以及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以彰显相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 棉纺出口企业要想彻底摆脱棉花价格波动影响的怪圈, 必须寻求自身突破, 加速产品技术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技术含矿砂、银锭、铝合金矩形板、30座以上的客车和碳电极。这些出口商品基本属于高污染、高消耗和资源性产品, 且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 这些产品的出口首当其冲遭遇了寒流。据海关总署统计, 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轮胎1.3亿条, 价值33.1亿美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 (下同) 下降18.8%和16.2%。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轮胎2648万条, 下降6.8%, 价值6.6亿美元, 下降6.4%。在此格局中, 我省的轮胎出口受阻, 也自在情理之中。另外, 比如我省栾川是出口钼矿的重地, 自去年年底开始, 国际钼价阴跌不止, 下游企业大部分选择进口国外氧化钼, 钼精矿生产商迫于成本压力, 又没有降价空间, 造成许多企业停产, 出口萎缩。
2.2 内销渠道发展严重滞后
企业外销, 资金周转快, 产品走量大, 而且没有库存积压, 利润可观, 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 所以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外销, 而忽视了内销渠道的建立。而在目前外销受阻的情况下, 内销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企业长期的忽视, 进而使企业遭受到了“内外夹击”, 苦不堪言。比如,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原地区最大的以白灵菇、杏鲍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 产品80%出口, 年度出口额达到400万美元。然而, 自去年年底开始, 该公司的海外代理商因库存积压严重, 中断了合作关系;万般无奈之
量和附加值, 走名牌发展之路, 才能引领我国棉纺行业由棉纺大国向棉纺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7.
[2]张雯丽, 李秉龙.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棉花价格周期性波动分析[J].
价格月刊, 2009. (01) .
[3]赵霞, 穆月英.发达国家取消棉花补贴对棉业经济影响的对比分析
[J].世界农业, 2008, (10) .
[4]翟云飞, 朱美玲, 陈卫东.中国三大棉花产区棉花生产现状和趋势
分析[J].河北纺织, 2008, (01) .
[5]高扬.从产业组织结构看中国棉花产业定价权问题[J].世界农
业, 2009, (03) .
[6]徐涛, 赵明, 卓建伟.中国棉花历史价格研究[J].安徽农业科
学, 2008, (10) .
[7]温思美, 谭砚文.滑准税对中国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C].入世五年
的中国棉业与全球未来市场——2007.中国国际棉花会议论文
集, 2007.
[8]贺晓丽.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2006.[9]王玉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10]谭砚文.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下, 世纪香积极寻求内销之道, 但到了此时才发现, 由于长久依赖进口, 他们忽视了内销渠道的建立, 终致如今“临时抱佛脚”, “无路可走”。目前, 与世纪香有同样遭遇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2.3 出口产品品牌化程度偏低
表面上看, 由于欧盟、美国、日韩市场普遍疲软, 导致订单减少是河南出口下降的原因, 但实际上, 河南出口产品多为资源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 无自主品牌, 缺少国际定价权和国际竞争力, 价格低廉, 最终导致滞销, 这才是根本原因。从总体上看, 河南出口产品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低制造这一低增值环节。出口中满足于来样加工和定牌生产, 在产品品质、款式和服务等各方面始终处于追随者的水平, 大部分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属于“有品无牌”的状态[1]。例如, 河南一些纺织、服装、鞋类生产企业, 由于它们的产品多供应东南沿海的服装加工企业和外贸企业, 因而一旦这些下游企业减产甚至倒闭, 上游的纺织企业就会跟着受牵连。目前这些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2.4 对外贸易市场分布相对集中
欧盟、美国、东盟一直是河南出口比重最大的三位贸易伙伴, 2008年, 对这三个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3.52%[2]。这些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 便会迅速波及河南出口, 这在金融危机中更是凸显无疑。据郑州海关数据显示, 2009年1~8月, 我省进出口总额为84.4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27.9%。其中, 出口额为45.3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下降37.6%。欧美市场成了河南出口下滑的“重灾区”:1~8月, 河南对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出口7.26亿美元、7.05亿美元和3.93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2%, 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3.9%、33.7%和44.4%。
2.5 企业缺乏贸易风险控制力
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 很多外贸企业在贸易风险控制方面的意识不足, 对贸易风险的主动防范和规避的能力有限, 另外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意识普遍淡薄。所以, 当危机来临时,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 只能坐以待毙。而相反的是, 有些企业由于风险控制工作准备充分, 甚至在危机出现前, 就已进行了企业战略调整, 从而使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 甚至变被动为主动, 在危机中趁势扩张。
3 新形势下转变河南外贸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几点建议
3.1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从政府层面上讲, 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发挥河南农业大省的特色, 支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强出口产业基地和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从企业层面上讲, 企业只有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3.2 积极建立并发展内销渠道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 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严重不足充分暴露, 带来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所以, 企业必须积极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人才团队, 培育与发展国内市场。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典型是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瑞贝卡发制品出口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但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2007年, 该公司在继续开拓欧美、非洲等“传统市场”的前提下, 开始打造“回国”战略, 当年就在北京开了3家专卖店;2008年, 在省会郑州开了第一家店后, 该公司将足迹延伸至上海、沈阳、济南、合肥、杭州、武汉、成都等多个大中城市。瑞贝卡“早预见, 早调整”的企业经营思路, 使得瑞贝卡公司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对战略市场进行了调整, 开拓了新的经营领域[3]。
3.3 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2009年4月份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65号) 中提到, 在我省现有55个出口名牌的基础上, 力争两年内培育2个出口超10亿美元、5个出口超5亿美元、10个出口超3亿美元、20个出口超1亿美元的拳头商品。在此目标下, 政府必须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体系, 开展境外商标注册、质量标准认证等活动, 搭建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平台和通道。而作为企业, 品牌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但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持久”的理念、准确的定位、消费者的认同、文化的支撑和策略的营销等, 所以, 企业必须充分规划好品牌发展战略, 稳步实施品牌战略。
3.4 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 美国、欧盟、东盟市场成为河南出口的“重灾区”, 所以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就必须转变市场相对集中的状况, 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同时, 企业要着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澳洲、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 扩大产品出口, 形成合理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3.5 加强贸易风险管理
首先, 作为外贸企业, 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并设立专门的市场分析部门或岗位, 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流动资产管理, 合理安排负债规模, 规避资金风险;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全面地提高对风险的防范与应变能力。从政府角度考虑, 第一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在充分发挥现有功能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新险种, 采取灵活优惠的保险费率, 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支持;第二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特别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支持它们开拓国际市场, 并尽快建立外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 政府也要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信息服务, 健全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机制, 为企业搭建更好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殷建勇.河南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2]赵秀丽, 张红梅等;优化河南出口产品,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J].企业活力, 2008, (7) .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篇6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原因;影响;虚拟变量;对策
实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经济的增长,然而,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怎样高效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1.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整不当
美国的经济在2000年IT泡沫破灭后就陷入了低谷,而此后的“9.11”事件更是对其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因此,为了遏制经济的衰退,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大幅度的减税,并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来刺激相关行业的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更刺激了房地产泡沫的累积,次贷危机由此开始显现。
2.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不力
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没有及时地适应金融创新形势的变化,从而给了各个金融机构钻监管机构漏洞的机会。
3.过度创新的金融衍生品
在本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在2001年底,美国的房地产的价格一路猛涨,房贷发放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扩大房贷的规模,发行MBS,因此,次贷链条上的贷款公司、贷款买房人、各大银行、各大投行和对冲基金,每个人都想要赚钱。对冲基金 将其购买的CDO债券向银行进行抵押后便又一次得到了流动性的资金,同时还顺利地转移了风险,而投资银行在利益的诱惑下又不断“创新”,既相互赎买CDO,又推出新的产品CDS,这样就把保险公司也拉下了水。这些品种繁杂的、通过按揭贷款衍生出的证券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严重,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发行的次级债券的价格就会不断下跌,而贷款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公司也就会因此而亏损甚至是破产,由此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性的短缺便导致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的次贷危机的产生。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总的来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压力,从而使得其投资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利润水平的普遍下降。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导致了国内需求严重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资金不断紧缩,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理性的做法当然就是减少投资;
二是企业利用外资的能力不断下降。国外的很多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其纷纷将海外的资产进行大甩卖,希望可以收回资金来缓解财务困境,被卷入其中的许多跨国公司和大企业早已自顾不暇,自然使得我国企业可以直接利用的外资大幅度减少;
三是出口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增长趋势不断放缓,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早已接近衰退的边缘,加上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减少。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融资极其困难、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出口的阻力也不断增大,整体效益大幅度下降,而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又直接导致了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大企业的不景气。
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的企业破产或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使得居民的收入减少,其消费的热情必然会下降,即便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未必出现大幅度的减少,但居民的消费意愿一定会有所减弱,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汽车、旅游等奢侈品的消费数量,节约消费。
4.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十分严重,而城镇的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速则迅速下降,并且,国际性的经济衰退还导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裁员现象,一些美国等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失业人员很有可能会选择进入受本次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我国的经济和国际经济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因此,我国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将国内的消费需求和外贸出口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引导国内产业进行升级调整,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同时出台如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等积极的、鼓励创业和扩大、稳定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努力提高国内中小企业的R&D能力,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用于判断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等,循序渐进、防范风险。
四、小结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费、出口和投资等都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力求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不变。
参考资料:
[1] 孙春媛.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 2(12):123-124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推荐阅读: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变革11-18
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关系09-08
货币金融危机05-29
中印金融危机06-21
全球金融危机08-02
北欧金融危机08-18
当代金融危机09-05
金融危机理论10-03
金融危机时期10-31
财会金融危机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