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理论

2024-10-03

金融危机理论(精选12篇)

金融危机理论 篇1

2008年世界金融风起云涌, 美国次贷危机的逐步升级, 进一步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美国5大银行先后关闭3家, 股市遭遇连续暴跌, 阴云笼罩华尔街并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内。虚拟经济的衰退也最终影响到了实体经济, 大批工厂倒闭, 就连美国通用汽车这样的百年老字号也未能在这样一场凶猛的冲击中幸存下来。2009年的今天, 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笼罩的人们正在陷入对金融危机深深的思考。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金融危机的定义是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 (证券、房地产、土地) 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一、金融危机的理论及模型

1. 金融危机的第一代理论模型。

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是由Krugman (1979) 在Salant和Henderson (1978) 提出的模型基础上提出, 并由Flood和Garber (1984) 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通常称为KFG模型。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是对货币危机成因的解释, 描述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因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而形成财政赤字而引发物价上升、实际汇率上升, 从而由投机冲击而最终爆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该模型将货币危机看成是国内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制度冲突的必然结果, 认为是国内经济政策之间的内在矛盾和基本宏观经济因素的恶化时导致货币冲击的根本原因。其强调的是经济基本面和投机因素是对金融领域冲击的两个要素。宏观基本面状况的恶化——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放大, 须由中央银行大量发行货币来解决;高通货膨胀率;信用扩张过快, 经常项目赤字严重。这些诱发了投机冲击, 投资者一旦意识到固定汇率已无法维持, 就会大量抛售本币, 进而形成浪潮, 货币危机也就到来了。

Dooley (1997) 进一步扩展了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 他认为外部基本面因素也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 例如发达国家实际利率的提升可导致新兴市场资本持续外流, 最终耗损其外汇储备。

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实际上解释的是货币危机现象, 揭示了货币危机的本质是宏观基本面的持续恶化与钉住汇率的矛盾, 诱发了投机性冲击, 最终耗尽了银行的外汇储备, 而不得不放弃钉住汇率的政策。这一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上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危机。

2. 金融危机的第二代理论模型。

第一代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发生在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应运而生了由Obstfeld (1994) 、Calvo (1995) 、Eichengreen、R ose、Wyplosz (1996) 、Cole和Kehoe (1996) 发展起来的第二代理论模型。第二代理论模型强调的是投机者之所以对货币发起攻击, 并不是由于基本面恶化, 而是在于对未来基本面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存在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导致的, 货币危机在这种自我实现的攻击下就可能发生了。因此, 第二代模型是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上的, 一是假设政府往往面临多个相互矛盾的优化目标, 二是假定经济中存在多维平衡点, 不同的预期会导致出现不同的经济平衡点。也就是强调了市场参与者在决定经济平衡点实现的作用。

在此模型中, 羊群效应、传染效应对危机的形成与扩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当投资者认为现在的经济政策 (比如钉住固定汇率) 与未来长期基本面会发生背离, 政府为了维持原有政策的成本高于放弃政策的成本时, 可能会放弃原有经济政策, 不作为的信息传导, 就会产生贬值预期, 那么即使在目前来说基本面良好的情况下, 政府不作为信息传导和市场对预期的自我实现就会导致危机到来。例如:一国失业率持续上升, 汇率维持固定, 投资者意识到基本面在未来可能发生改变, 而现在的固定汇率制度会在将来形成高昂的成本, 那么贬值可能是必然的结果。投资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贬值, 也不知道会贬值多少, 为了减少损失, 就可能卖出本币, 羊群效应也就出现了。所以, 即便是目前失业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大规模的攻击投机已经开始了。

第二代金融危机模型成功解释了欧洲汇率机制 (ERM) 和墨西哥危机, 在这两次危机中, 基本面都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 但是这两个地区在当时都出现了和长期趋势不相一致的经济政策或者政治事件, 导致了投机者产生了钉住汇率不可持续的预期。

3. 金融危机的第三代理论模型。

1997年7月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对于这场危机爆发的解释, 理论界各有说法, 以有的第一, 第二代理论模型已经不能充分解释, 有别去以往的危机特征, 在危机爆发前,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国内基本面状况良好,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各国增长率都很高, 通货膨胀、赤字预算很低, 经常账户的赤字也处于可控范围内, 资本内流强劲, 各国政治稳定, 并没有什么迹象显示对未来经济发展有明显不利的预期。其次, 大多数受到危机冲击或影响的国家都采取了金融自由化, 国内基本面良好导致大量资金内流, 国内信贷水平提高, 风险累积在中间环节——银行体系。从这次危机中明显能看出具有双重危机的特点:“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

通过大量研究者对东南亚危机的研究和描述,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过程: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导致了资本内流水平大大提高, 从而使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借贷能力大大提升;国内政府对本国银行的存款保险或隐含担保以及IMF对于国际银行业隐含担保使得银行业从事更具风险的贷款活动, 即产生了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国内的金融自由化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 在缺少有效监管情况下, 贷款资产大量投向高风险、非生产的领域, 导致资产价格上升, 泡沫生成;普遍存在裙带关系使得银行贷款投向低效项目, 造成严重资金损失和浪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当银行的坏账积累到一定程度, 泡沫经济不再能持续下去的时候, 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便爆发了。

Tobin在“银行体系关键论”中分析了银行体系在金融危机中的关键作用。由于具有良好的基本面, 金融中介调高对紧急增长的预期, 同时还缺乏严谨的监管措施, 金融中介就会大量借贷, 推升了经济泡沫, 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随着私人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工业化国家取消了对资本账户的限制, 导致国内银行从国际市场借入过量资金, 这些资金又投入到了国内的投机性项目或用于消费信贷。因此, 在商品价格稳定, 通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的风险贷款在不断的累积, 风险贷款的增加又会推动风险资产价格, 使得看起来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比实际的情况要好的多, 经济泡沫就由此而生。到此, 我们已经能够看出, 金融泡沫的膨胀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了, 而虚拟资产最终是要服务实体经济的, 不能独立持续发展。因此, 当某些外来因素出现, 导致金融泡沫破灭的时候, 通过支付体系就传到至整个金融体系。大量的风险贷款就变成了巨额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也会随着市场担忧程度的增加而变的更加困难, 最终, 金融机构无力支付只能破产, 资产价格也会进一步下降, 更多的金融中介在这样一场泡沫破灭中消亡, 这种恶性循环便是金融危机。

4. 金融危机的第四代理论模型。

第四代货币危机模型是在已有的三代成熟的货币危机模型上建立起来的。该理论认为, 如果本国企业部门的外债水平越高, “资产负债表效应”越大, 经济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其理论逻辑是:企业持有大量外债导致国外的债权人会悲观地看待这个国家的经济, 减少对该国企业的贷款, 使其本币贬值, 企业的财富下降, 从而能申请到的贷款下降, 全社会投资规模下降, 经济陷入萧条。

二、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 贸易溢出效应。

贸易途径是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往来的主要渠道, 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时, 与其有着贸易往来的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 并相继发生危机的现象。与危机发生过的贸易往来越紧密, 危机传染的概率就越大。具体现象可以描述为以下两种情况。 (1) 贸易伙伴型传导。当一国发生危机时, 危机国的货币将贬值, 国内产品竞争力加强, 国民购买力下降, 将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增加, 出口减少, 贸易赤字不断增加, 进一步影响到出口订单减少的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工人收入减少, 失业率增加, 基本面状况恶化, 最终引起贸易伙伴国的金融危机。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危机的扩散。 (2) 贸易竞争型传导。假设甲国与乙国同时向丙国出口, 甲国与乙国就是竞争关系, 如果甲发生了金融危机, 货币贬值, 使得出口价格下降, 则乙国的出口就会削弱。乙国基本面恶化, 货币出现贬值压力, 投机者对乙国货币发起攻击, 乙国不得不被迫进行相应的贬值, 危机就会出现了。

2. 金融溢出效应。

金融传染是指一国发生货币危机可能造成其市场流动性不足, 迫使投资者或金融中介为了规避风险, 通过FDI、银行贷款或资本市场等渠道进行其他市场上的资产清算, 这会导致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联系的市场因流动性不足而引发危机。针对溢出渠道的不同, 金融溢出效应可以分为直接投资性的金融溢出和间接投资型的金融溢出。前者是指由于国家之间联系紧密, 一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另一个与其有密切金融联系的国家受到投资冲击;后者是指虽然两国并无直接金融投资联系, 但是通过第三国影响, 导致本身与危机国并无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家遭受投机冲击压力。

金融危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主要是通过全球证券市场进行传导。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开放, 国际投资者越来越多的进行全球范围的投资活动, 在证券市场上也更多地出现外国投资者的身影。一国发生金融危机, 其证券市场表现为股价大幅下跌, 投资者的资本大量损失, 他们往往会在其他证券市场套现。而往往这样的行为会引起其他投资者的更坏的预期, 从而在“羊群效应”下, 更多的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 纷纷套现逃离证券市场, 导致金融危机的范围和危害性被扩大。

摘要:2008年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震动了世界经济, 也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思考。文章通过观察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爆发的所有区域性金融危机, 分别阐述了四代金融危机理论模型, 说明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方式。

关键词:金融危机,危机模型,危机传导

参考文献

[1].苏同华.银行危机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

[2].李小牧.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90年代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3].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4].刘莉亚.新兴市场国家 (地区) 金融危机理论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金融危机理论 篇2

一、单选(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美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和以下哪个国家有关系?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2.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膨胀。

A.1998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4年

3.许小年教授认为,经济研究的重心是以下哪项?

A.货币政策 B.实体经济 C.财政政策 D.微观经济政策

4.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在市场竞争和创新上所做出的贡献至今无人可及。

A.奥地利学派 B.货币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制度学派

5.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货币政策的“绳子理论”是以下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哈耶克 B.熊彼得 C.凯恩斯 D.弗里德曼

6.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美国房地产泡沫到()达到顶峰。

A.2001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7年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主流认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A.华尔街过度贪婪

B.金融创新过度制造了金融泡沫 C.政府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D.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存在问题 2.许小年教授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A.亚当·斯密 B.熊彼得 C.哈耶克 D.凯恩斯

3.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美国没有贷款需求的原因有哪些?

A.实体经济萎缩

B.实体经济中缺乏投资机会 C.企业家对未来不看好

D.美国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还没有修复

三、判断(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政府不是把利率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该把利率保持在自然利息率的水平上。正确 错误

2.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操作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的,是相机抉择的。

正确 错误

3.许小年教授认为,2001年之后美联储的监管特别放松。

正确 错误

4.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很多人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因为华尔街过度贪婪。

正确 错误

5.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美国的实体经济对QE1和QE2有很大的反应。

正确 错误

6.许小年教授认为,从短期来看,货币政策要基于固定规则而制定。

正确 错误 【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2015年文化馆个人工作总结

在XXXX年X月,本人从XXXX学院毕业,来到了实现我梦想的舞台--XX区文化馆工作。在这里我用艰辛的努力,勤劳的付出,真诚而认真地工作态度认真的做好自身的每一项文化馆相关工作,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工作业绩。随着一场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一台台戏剧的成功出演,在这个带有着梦想和希望的舞台上,转眼之间我已在这里渡过了XX年的青春事业,我亦与舞台共同成长,逐步由一名青涩的毕业生,历练成为了今天的XXX。梦想在于不断坚持,未来的旅途在于不断的前进,在这个承载着梦的舞台上,我持以坚定的信心和丰富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经验,一步一步超前迈进着。下面我将自身XX年来的工作能力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专多能服务

1、高端学识水平。

本人于XXXX年XX月毕业于XXXX大学XX专业。随后于XXXX年X月进入XX区文化馆从事XX工作,至今已有XX年的时间。在本人从事文化馆XX工作的XX年里,我始终坚持积极探索、勤奋学习,做到辅助教学与实际工作相长,坚定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努力攻克各项困难,将提高效益型,能力型的工作绩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自身的素质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强化与提高。

我深知,要不断充实自身能力,深化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为我XX区文化馆的发展与活动做出奉献。为此,我树立起了牢固的学习思想,除积极参加上级机关以及本馆内组织的各项思想教育以及业务培训活动外,我还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学习各类与我文化馆工作相关的理论书籍与系列杂志等相关信息书籍,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广泛的阅读,我吸取了优秀工作者以及高级文化工作人员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逐渐开拓了视野,以高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此外,我还实时关注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新方针,及时总结在党政新政策中有关于文化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研究,并结合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落实自身的党政清廉作风,实际提升自身党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并做到上传下达,实际带领全馆人员展开党政新政策的落实工作,以全面提高我文化馆的整体党政能力。

2、强效专业技能。由于从事XXX工作性质的原因,我需要对在我文化馆内展开的各项大型活动进行具体的策划与组织工作,以确保活动的成功召开。在XX年来的工作中,我曾多次策划组织大型活动XX场,其中文化义演、教学宣传、(XXXX客户可自行添加活动种类)等类大型活动达XX余次,并均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成效。在进行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的过程中,我紧密围绕我区委、区政府的中心规定内容,切实服务于我区文化的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开展活动主题所具有的特殊性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切实使文化活动贴近群众生活,服务我XX区群众,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一定影响、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化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区民的一致好评。在此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是精心策划,善于创新,打造浓厚文化氛围。我XX区文化馆我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通过XX年的工作历练,我深刻意识到我文化馆对于我区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发回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坚定主动出击,做到精心策划,善于创新,努力丰富活动内容、打造多样化活动形式,与相关单位部门联手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主题、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影响效力强盛的文化活动,营造出一系列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文化活动,以提升区民的文化的兴趣以及文化了解度。并精心组织各部门人员以及相关单位部门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准确规划组织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安排专人和部门承担活动的导演、节目创作、编排、辅导以及舞美、灯光、音响、舞台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对每场演出我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求的最好的演出效果。二是关注社会文化现象,紧抓热点问题,在第一时间推出宣传及相关主题活动。在文化活动敲定的当天,我就紧密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主题推送工作,紧密结合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着重关注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敏锐的捕捉相关文化信息,组织一起为题材抓手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筹划相关热点的首场演出。并在准备的同时,及时做好活动的选出以及组织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获得文化活动的巨大成功。

三是立足基层,走进区民,深入服务群众。在活动准备工作展开的同时,我坚持展开深入区民的活动意见调研,征求各级群众以及单位人员的建议,并对收集到的建议以及意见进行总结研究,选出最合适文化活动的建议,进行扩展策划,使得文化活动深入群众生活,进一步推进先进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大大活跃区民的文化生活。四是注重营销,开拓市场,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在从事XX工作的近XX年来,本人共组织策划商业性演出XX余场,营销收入XX万元。在此过程中,本人积极尝试采用市场运作的方法,及时捕捉信息,增强活动的预见性、超前性和自身发展活力,努力提高活动的影响力扩大影响面。并做到积极与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与联系,并及时带回反馈信息,不断修改、调整节目内容,并其满意度得到实际的提升,使得我馆在演出获得良好成效的同时,能够与企业达成建立合作的意向,以推动我文化局的发展效益。

3、专项多能服务。

虽然我本人从事的是XX专业工作职位,但是我却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一专多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还深入活动建设,在展开活动策划工作的同时,我还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丰富了我工作阅历,创新了我的工作方式,并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以创设模拟情景与活动场地模型等方式,丰富了对我馆内XX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实际提升我馆的文化活动效率。此外,我还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亲自上阵结合自身的组织、策划、导演等多方面才能,辅助文化活动,参加舞台的细致化工作。

二、科研能力成就

在从事XX工作的XX年里,我始终坚定落实科学发展体系,实时进行相关文化活动的科学策划研究,并带领全馆人员共同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理念方针。以作为科学体系为主线,以提升文化活动影响力与工作力度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围绕馆内不同层次专业的文化活动建设展开深入的科学调研,做到具体活动细化研究,使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成果在文化活动工作中得以体现。

从XXXX年至XXXX年为止,本人发表过XXX余篇相关性专业论文,其中有:XXXX

三、人才培养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做好我馆的文化活动工作外,我还紧抓馆人人才建设,创新辅助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导与人文培养上不断创新。在XXXX年初,为提升我馆内的人才能力,我从新修订了培养方案。组织我馆内XX名人员参与了活动方案专题论证会,使我馆内的文化活动能够深入馆员工作实际,提升人员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达到更加合理的活动安排效果。此外,我还强化了专业实践环节的训练,将培训实践环节从过去的模拟方式转变为实战,并根据文化活动特色与规律,为馆内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实际提升了馆内人员的活动工作技能,做到将特长与实践相结合。在XX年的人才培养工作里,通过我的不懈钻研与努力,我馆的工作人员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绩效:XXXX

四、管理建设工作

在对我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切实加强了人员素质与制度管理,做到将管理与实践相结合,要求人员做到将工作与服务相结合,并建立起了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制定了定期的培训学习制度,规定馆内人员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能力。并定期开展民主交流会议,使员工在会议中交流经验,深化思想。此外,我还完善了馆内活动机制与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了职工服务职能,以人性化管理方式为职工提供方便。在XX年来,由于我的工作绩效突出,本人曾多次获得XXX奖项。XXXX(客户添加),并且我文化馆也成功举办了XX为数XX次的文化活动,深入的宣扬了社区文化氛围,收到了上级领导与群众的一致好评。(单位绩效客户添加)。

2015年工程部施工员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2015年在紧张忙碌中飞快地过去了,工程部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生产方针,始终把如何有效控制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目标作为部门日常管理的核心工作,与其他部门携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回顾2015年,工程部施工任务刷新了历史记录,2015年我们又取得佳绩。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们工程部完成开工项目76个,验收项目40个,完工待验收项目5个,尚在建跨项目29个,完成总产值约8700万。不可否认,我们是欣喜的,但在欣喜的同时那些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扰我们仍然会谨记于心。那些力不从心日子,那些检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我们刻不容缓解决的日子,那些为了保证工程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我们不辞艰辛的日子……这些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些都是我们存在的不足,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新年新岁新的开始,在此,我代表我们工程部向各位领导及同仁汇报工程部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的工作重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核心工作控制情况

1.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开工前,三级安全交底贯彻到位,安全文明施工设施配备齐全,现场布置到位,严格监督检查,杜绝了较大事故发生。

2.进度控制:2015项目部共计实施了76个项目,70%的项目能在合理计划工期内完成。未能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1)计划制定不合理。没有结合工程所需设备、部分定制材料的供货时间编制,提前进场施工,导致中途出现设备不齐全、材料供货不及时,被迫停工,进而延误了计划的工期。

(2)计划工期控制不严格。工期偏离时未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或纠偏措施不及时。

(3)施工班组施工力量较弱,人员不足,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班组不予积极配合。(4)项目部施工过程未能做到天天梳理,发现问题时也没有及时汇报,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

(5)工程变更增补导致工期延期,不具备开条件进场施工,加之现场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中途停工。

3.质量控制:质量是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我们拥有较为完善的国家和企业施工规范标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工程部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行事,具体表现在:项目部施工现场严格把控,工程部、质检部配合监督检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确保了2015年所有验收项目基本一次通过验收。

4.成本控制:我们对项目实施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关键环节予以把控,侧重事前准备工作,熟悉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条款,实地勘察现场,参与图纸现场交底,优化深化设计图纸,领悟建设目标,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精确的施工材料、设备/构配件的需求计划,降低事中施工期间的材料重复采购、窝工、返工等所产生的可控费用。事中严格对照执行事前计划,控制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损耗,及时完成变更签证手续,完工撤场材料及时统计入库,并将有效时间内完成的竣工资料汇编成册。及时申报并完成公司内部验收流程,对影响项目竣工验收的各种因素,积极面对完善,保障项目及时竣工验收和回款。

(二)存在的问题 1.施工力量不足。一方面,项目经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项目经理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足,对项目管理的理解不够,职责不明确,现场协调能力较差,导致了工程质量缺陷返工、工期滞后、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施工劳务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导致现有施工班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多项目同时施工的要求,同时,新的班组对专业性较强的机房建设,还需要全过程指导,这也就加大了项目经理的管理难度,进而使得部分项目的计划工期滞后,质量缺陷返工,项目成本增加,甚至少数项目还因此推迟了开工日期。以上问题就是2015年管理工作中最为严峻的两大难题,影响了部门的发展。如何解决问题是2016年重要工作之一。

2.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部门有较为完善的项目经理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但在2015年却落实不完善、不彻底。主要原因是部门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分工和职责不够明确,导致了检查工作不够彻底,审核工作不够细致,工程实际成本不准确,部门日常管理文档不够严谨规范,项目实施全过程难以有效把控等问题。

二、2016年工作重点

(一)完善部门人员结构,实施部门明确分工

充实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加大对项目开工前各项计划的审核力度,严格控制项目开工时机,确保工期制定合理,材料计划准确,监督检查工作及时,从而协助项目部有效控制施工全过程。同时,招聘2-3名项目经理或作为项目经理为培养对象的人员,实施优胜劣汰制度,提升项目经理整体管理水平,保障2016年更高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升项目经理管理水平

项目经理要由始至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项目工程的全面管理,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项目经理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具体做法:

1、激励项目经理通过二建从业资格考核;

2、收集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对项目经理展开全面的培训工作。

(三)完善绩效激励制度,提升部门工作积极性

为稳定部门建设,在2016年我们部门会完善绩效激励制度,对于以往绩效激励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并且根据部门的实际发展和建设做合理的调整;同时,还会将项目增项部分的提成比列做单独的调整,并纳入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中。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项目经理工作的积极性,也是为了提升整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争做同行业中最优秀的工程部门。

(四)落实劳动力资源储备工作,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对于我们工程部门而言,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做好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配合好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保证项目工程准时开工、顺利施工、完美竣工。为此,在2016年我们工程部门要坚决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落实市场调研工作。分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然后,再结合市场调研实际情况,对2015年施工班组的施工单价及标准重新论证,一旦发现有差距就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施工单价合理。避免与市场信息脱节,导致施工单价过高,给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2.落实班组成员整顿工作。一个部门要想发展好、建设好,就离不开一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员工,因此,对部门班组成员的整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16年里,我们部门会坚决落实对现有班组成员的筛选工作。一方面,会先稳定老班组成员,另一方面,对于班组成员中做事不听指挥、施工工艺较差的要坚决予以取缔。确保筛选过后的班组都能以部门的发展和建设为首要工作,对于部门安排的工作也会坚决执行,让部门的员工真正融为一体,发挥出部门团结的力量。

3.落实部门人员招聘工作。根据部门2015年的工作情况,我们会在2016年招聘安装人员2名,木工班组2组,整体分包班组两组,智能化班组两组。对招聘的人员我们部门也会严格做到公开招聘,秉承着“有能者居之”的招聘原则,严格依照公司的规定和部门的要求进行招聘。一方面,可以为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公司更高目标的完成做好储备。

4.落实部门绩效考核制度。一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必须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样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才会心服口服。因此,2016年我们部门会在完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严格落实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将完善后的绩效考核制度展现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面前,人手一份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清楚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然后,分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月为单位,对部门工作人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统一的公布;最后,就是在一年结束的时候再将每月的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将考核结果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但为了让考核更加公平和全面,我们部门还计划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除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部门的员工进行考核之外,还要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批评、指正和考核,鼓励部门干部跟员工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批评、指正和考核,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全面。另外,在考核的同时还要落实员工的反馈工作,如在考核的过程中员工认为有不公平或是不正确的地方,也可以及时反馈给部门干部或是相关负责人,保证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5.落实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培训工作。俗话说:在其位就要谋其职尽其责。这也是一名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在2016年里,我们部门会坚决落实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培训工作,主要从三方面着手:(1)员工的心态培养。要让部门员工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端正自己的工作心态,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或是置部门的利益于不顾。(2)员工的品质建设。作为工程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认识到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如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时间的安排等,绝不允许出现偷工减料、使用不符合标准施工材料等现象出现。(3)员工的压力沟通。做好跟员工的沟通工作,适当地给予员工帮助,不能让员工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6.落实场地建设工作。工程的场地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在2016年,我们部门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严格依照场地建设的相关要素着手:建筑退界、防护距离、防火间距、日照间距、日照分析、防噪间距、建筑高度控制、通视要求、现有地形以及边坡或挡土墙退让。为各项目工程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金融危机理论 篇3

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引发了一场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伟大变革。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第一时间对危机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科学地判断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命运,得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判断和认识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解读、对社会主义未来的阐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主要工作及任务。

一、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解读

各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分析主要包括对金融危机的起源、表现、危害和本质的阐述与揭露。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普拉卡什·卡拉特指出,这场危机是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发展轨迹的直接后果,其背后的推动力是国际金融资本。这场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指明了金融资本为导向的全球化的不可持续性。

卢森堡共产党指出,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危机。欧洲政府的救市计划和财政紧缩政策对工人阶级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青年人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二战结束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银行和大公司却获取极多的利润,这意味着,几千名富人与几百万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希腊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基里洛斯·帕帕斯塔夫欧(Kyrillos Papastavrou)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但这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就要覆亡,就要自我毁灭了,相反,一场危机之后势必经过一个新的恢复阶段,这种恢复将主要依赖于对工人阶级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使新的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成为可能。

德国共产党代表海因茨·斯蒂尔(Heinz Stehr)指出,政府通过削减工资和社会服务支出来弥补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但这一重构措施尚未触痛广大德国民众的神经,从而引发人们的普遍反抗,目前他们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而努力,虽然参与工会活动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反资本主义的理念也被彰显得愈来愈明显,人们呼吁进行自上而下的政府重组,但要求开展政治斗争,实现替代资本主义的要求并未被提到运动的正式议程中去。大多数工人阶级尚未意识到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生活,而由政府媒体所鼓吹的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现改良的想法仍大行其道。

巴西自由祖国党指出,这次危机不是世界的危机,而是帝国主义的危机,是垄断主义的危机,是金融中心国家的危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等。

阿富汗统一党指出,数十年来,阿富汗的反革命分子根本不希望阿富汗向前发展,希望阿富汗人民长期处于愚昧无知和被压迫的地位,这样他们就可以永久地控制阿富汗人民,掠夺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伊拉克、利比亚、埃及、伊朗和许多国家的情况表明,谁试图独立自主,谁就会遭到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干涉,这也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阐释

2012年4月4日-9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普拉卡什·卡拉特总书记在政治报告中指出,苏联解体以来资本主义的节节胜利已经戛然而止,代替它的是对于资本主义未来命运的讨论。人民群众逐渐行动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对其经济权利的侵害。阿拉伯世界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巨大政治变革。拉美的左翼路线则向世人展示了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新道路。卡拉特指出,全世界的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行为、反对金融资本主义的剥削,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唯一的出路就是社会主义。

2010年5月21-23日,美国共产党第二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纽约市召开,全国委员会主席山姆·韦伯作了题为“目前危机的出路”的政治报告[1]。韦伯在报告中指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创造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倾向于批判现有社会秩序的原因在于,目前的社会建构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及精神需求。虽然经济危机这一因素尤为重要,但单是这一因素还无法准备好革命的土壤。同时,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恩格斯在其晚年写道:“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铭刻在心。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应当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应当根植于当代的条件和经验,应当与当前实在、趋势与特点相一致;它应当反映出我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它应当是跨种族、跨国家、跨语言的。

英国共产党(马列主义)主席哈尔帕·布拉尔(Harpal Brar)2011年2月在其《新思维,修正主义的彻底失败》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无力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难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的继续存在正成为阻碍人类摆脱阶级剥削、贫困、饥饿、无家可归、种族歧视和战争,并最终走向繁荣和富裕的生活的真正障碍。资本主义在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复辟,带给人们的远不是修正主义信徒、政客和帝国主义思想家们所承诺的那种繁荣,相反的,带来的是近似于灾难的东西。资本主义不仅无力解决前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同样也无法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已将二战以来资本主义脸上的光芒打磨掉,使其自诩为繁荣和民主的承担者的吹嘘失去光泽。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而提出的帝国主义必胜论现在也消失不见了。福山叫嚣“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毫无畏惧的胜利”,宣称“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的言论现在竟不可思议的变得沉默了。随着这场危机走向深入,英国无产阶级,也像其它国家的无产阶级一样,将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在反对大垄断者、大银行和大金融寡头政治的斗争中,传统的工会和议会的斗争方法已经完全不再适合了。列宁的革命理论、革命策略和组织方法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唯一道路。

三、为了应对危机,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所部署的主要工作及任务

巴西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托尼·迪莱尔曼多(Toni Dilermando)指出,巴西共产党已有90年的历史,一直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实现社会主义,同时也致力于改革教育体系、媒体的民主化、税收改革、城市和土地改革等,这将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开辟道路。

波兰共产党代表巴尔托什·比耶斯萨德(Bartosz Bieszczad)指出,该党一直坚决反对那些反人民的政策和措施,高举“回到社会主义”、“回到人民共和国”的口号,认为人民的力量是反对资本主义残暴性的唯一武器。该党正在积蓄力量,积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斗争的经验,并将与无产者和其他进步力量合作,影响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阶级意识。在此过程中,还将更多地教育和组织青年人,使他们具备社会主义的理想,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土耳其工人党代表指出,当前工人运动存在的一个问题只是表达不满情绪,并没有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换言之,并没有克服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的缺陷。因此,该党明确了下一步的主要任务:第一,重建工会,使其成为工人运动的真正核心;第二,提升工人的阶级意识水平,使其与共产党一起开展斗争;第三,强调开展日常斗争的重要性;第四,拓展人民民主会议的工作范围,与知识分子、环境主义者、受压迫者以及妇女组织建立起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第五,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斗争机关的力量。

阿塞拜疆共产党第一书记捷尔曼·努鲁拉耶夫(Telman Nurullaev)指出,马克思、列宁的经典著作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我们需要做的是研究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领导工人阶级运动,反对资本主义的统治。他指出,当前有些国家同时存在几个共产党,这不利于团结力量,因此目前需要做的两个任务,第一是结束共产党国际中心的多重性,第二在国内将所有左翼力量团结到一个领导中心上去。他以阿塞拜疆的情况为例,提及2011年10月阿塞拜疆国内的两个共产党合二为一的情况。

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一)科学、有效地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一在于以强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国民经济的支撑点。而这一制度优势的最好展现是在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历史上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四万亿投资计划”。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所采取的措施是适时和有效的,这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肯定。美国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在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证明是明智的,中国投资基础设施的做法,比英美着眼于短期项目,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要打分,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的表现,要比英美拿到更高的分数。”[2]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教授郑永年也撰文指出:“中国政府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与西方各国政府不同,中国政府拥有一个庞大的国有经济部门,控制着中国这个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实体经济命脉。就是说,除了财政和货币杠杆,中国政府还具有经济杠杆。应当说,这个经济杠杆是所有西方政府所没有的。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性,主要是因为这个杠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应付危机方面,中国经济模式比美国模式更为有效”。[3]而且从效果来看,“不仅使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企稳回升,2010年回升向好,今年又有政策刺激退出以后,偏快的增长向稳定增长有序转变。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结构调整,推动了技术创新,加强了民生工程,为以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人开始宣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过时论、宣扬多党制和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挑战,其目的直指国家政权。在这种背景下,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从反面教材来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已经向我们深刻表明,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任何意念和做法终将导致政权的丧失、亡党亡国,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已经向我们做出了“示范”。而在当前时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已然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定义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对“四项基本原则”重要性的重新确认,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党中央要求全党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实也是要求不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则自信。

参考文献:

[1]美国共产党官方网站:http://www.cpusa.org/29th-national-convention/.

[2]http://news.qq.com/a/20090911/002324.htm.

[3]http://viewpoint.inewsweek.cn/columns/columns-755-p-1.html.

[4]http://hkstock.cnfol.com/111019/132,2113,10934896,00.shtml.

作者禚明亮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教研部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MarxCollegium)会员;作者张欢欢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金融危机扩散机制研究的理论综述 篇4

M.Allen, C.Rosenberg, C.Keller, B.Setser和N.Roubini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因子模型来重新考虑关于金融传染的研究。文中将传染定义为金融冲击线性传播机制的结构性变化, 得到的结果是“只存在相依关系, 不存在传染”。Dobromi Serwa和Martin Bohl对欧洲股票市场1997年~2002年之间的七次大的金融冲击进行了危机扩散的研究, 文中用异方差调整的相关系数来区分危机扩散、相依关系以及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 得出中东欧发展中股票市场相对西欧发达的股票市场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传播。Francesco Caramazza, Luca Ricci和Ranil Salgado研究了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扩散问题, 检验了金融关联关系在危机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中应用截面probit回归模型对41个新兴市场进行了分析, 发现在墨西哥危机、亚洲危机以及俄罗斯危机中, 关联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uiteretal构造了一个“中心-周边”模型来解释1995年发生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当中心国发生危机后, 某些周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单独放弃了与中心国的汇率平价, 就产生了金融危机的局部扩散。同时, 产生的产业联动效应, 即“存货的加速原理”和产业的“结构性震荡”发生作用, 又对金融危机的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市场传导机制

Kodres和Pritsker则指出, 如果两国资产运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则金融危机会通过跨市场的套期保值迅速地传播。投资者在某个市场受到冲击时, 会重新调整他们的证券组合, 从而把冲击扩散到其它市场。Kaminsky和Reinhart提出了共同贷款人效应, 认为当某国发生金融危机后, 共同贷款人 (某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 往往会大幅收缩与此国经济结构相似的其他国的贷款, 拒绝展期或延长任何已到期限的贷款, 并撤回高风险项目的资金, 导致这些国家同时发生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Dasgup-ta应用均衡选择技术研究了银行同业存款交叉持有如何导致金融危机。在一些银行经营不善时, 这些银行将面临超额流动性需求的冲击, 如果整个市场的超额流动性供给小于超额流动性需求的差额较大, 通过“外溢效应”将可能引发整个市场的危机, 危机的传导是通过相互存款的提出引发整个市场的短期流动性不足而进行扩散的。Calvo, Guitlermo和Enrique G.Mendoza提出一个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内生流动性模型。在该模型中, 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 消息灵通的投资者接到一国经济基本状况变动的信号, 受流动性冲击的影响, 被迫出售他们的资产。消息不灵通者的反应速度较慢, 但最终会依据信号显示机制作出反应。流动性冲击的结果是两国的资产价格变动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Dasgup ta运用carlsson和van-Damme的方法论证了金融危机传导与不同金融机构间的资本关联机制。Kiyotaki&Moore也提出了扩散通过贷款人与企业家之间的信贷链传递, 而资本关联是扩散的渠道的观点。张志波、齐中英运用VAR系统方法, 提出了通过分析危机前后各国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变化、以及被传染国家对危机发源国的冲击响应的变化, 来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新方法。并运用此方法, 实证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三、金融中介传导机制

Goldfjan&Valdes从给国外提供流动资产的金融中介入手解释金融危机的扩散问题。当金融危机发生后, 投资者对存款的提取, 减少了金融中介的流动性, 迫使金融中介机构收回给其它国家的贷款或没有能力给其它国家提供新的贷款, 从而导致其它国家的危机。而Itay Goldstein&Ady Pauzner则在一个两国模型中论述了危机的扩散是由于投资组合在不同的国家间被分散化而引起的。当一国发生金融危机时, 投资者会对其他与该国邻近或贸易联系密切国的资产进行调整, 从而影响这些国家资产的稳定性。Kyle&Xiong把扩散作为财富效应的结果来描述, Schinasi&Smith在此基础上对危机扩散和投资组合分散化、杠杆等特定渠道进行分析, 认为投资组合分散化和杠杆可以有效的解释危机扩散机制。Goldstein&Pauzner提出即使两国的基本面是相互独立的, 每一个国家也可能遭遇自促成危机, 这种危机是由代理人担心其他国家的代理人抽逃投资, 而抽逃其在该国的投资所引起的, 从而引起市场预期更为悲观。Calvo&Mendoza指出单个国家中收集信息的高成本可以导致理性传导。出自成本收益考虑, 理性投资者也会跟随市场, 使传染可能性增加。Kaminsky, Lyons&Schmukler提出了一些统计资料表明国际共同基金是金融危机扩散的主要渠道之一。Forsbes&Rigobvn提出了扩散机制区分为危机随动机制和非危机随动机制。范爱军强调了国际游资的冲击, 强调游资在金融危机扩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一国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 国际游资就会大量涌入, 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量, 加重通货膨胀, 从而引发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 而且会通过金融市场中的投机运作把危机扩散到其他国家。

摘要:针对金融危机的扩散机制的研究, 是当前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当前国内外针对危机扩散机制研究的文献, 得出金融危机扩散机制的三个主流研究方向, 即汇率传导机制、市场传导机制和金融中介传导机制。

关键词:金融危机,扩散,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1]F.Caramazza, L.Ricci, R.Salgado.Crashes:Business Cycles with a Sudden Stop.2005, vol21:158~172[1]F.Caramazza, L.Ricci, R.Salgado.Crashes:Business Cycles with a Sudden Stop.2005, vol21:158~172

[2]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5, 3:115~120[2]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5, 3:115~120

金融危机理论 篇5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什么是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定义

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货币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即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券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国际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陷入金融危机,并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种经济现象。

银行危机

国际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国际银行也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银行也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发生银行破产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

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有: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原理

很多人感觉到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都在问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各种理论、模型,以专业的角度向大家长篇大论地讲解,可是很多人听过之后还是弄不明白金融危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两兄弟种粮》的故事通俗地讲解一下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理。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块不为人知的荒岛,后来探险家们前往世界各地探险,无意中惊奇地发现这块荒岛地域辽阔,地质肥沃,环境也还不错,这一消息传开后,人们不远万里竞相前往这块被誉为宝地的荒岛圈地、抢地。有一家哥弟俩人也结伴前往,好不容易圈占了一处肥沃的土地,与此同时,其他一起赶来到邻居、同行人也抢到了划归自己名下的一块地,就这样,这块荒岛很快就被人们瓜分完毕了。

两兄弟看到眼前这么大块地,激动无比。哥哥说:“弟弟,我们把地划分为两半,一半由我种植土豆,一半由你种植小麦,怎么样?”。弟弟听后说,“分成两半地可以,但是我喜欢吃土豆,不喜欢吃小麦氨。哥哥说,“没关系,等我们各自种植丰收后,我把我收获的一半土豆给你,你把你收获的一半小麦给我,这样我们俩吃的还能够丰富一些,生活不是很好吗?”弟弟一听,觉得哥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哥哥的建议。这一年,哥哥用新圈占土地的一半种上了土豆,弟弟用另一半土地种上了小麦。第一年风调雨顺,两兄弟在各地的田间辛勤劳作,土豆和小麦都丰收了,哥弟俩人按事先的约定交换了粮食,每人都有土豆和小麦,生活过得很美好。

可是第二年岛上的气候发生变化,不再风调雨顺了。哥哥种植的土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没有了收成,但是弟弟种植的小麦基本未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旧有很好的收成。这时候,哥哥为自己的生计而犯愁了,但是想到弟弟种植的小麦还是有收成的,自己也不能在这块岛上挨饿,于是和弟弟商量,说自己先写一张借条,借弟弟的小麦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等自己种植的土豆丰收了再多还一些土豆给弟弟。弟弟想到,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不应该让哥哥饿着啊,而且哥哥一向说话算数的,所以就把自己收获的小麦分了一半给哥哥,自己手里拿了一张哥哥坚持要给他的借条,并存放到了床头的箱子底下。

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第三年,哥哥本来是要把土豆种出来还给弟弟的,但是第三年天公还是不作美,气候条件更恶劣导致土豆颗粒无收。没有办法,哥哥只好厚着脸皮再次向弟弟借小麦,自己仍然写了一张借条给弟弟。

当哥哥从弟弟那里拉回小麦,走进屋子时脑子里瞬间想到:原来这一年我不忙关系也不大啊,我没有吃的时候弟弟是会借小麦给我吃的。就这样,从第四年开始,哥哥就不再用心种土豆了,心里盘算着大不了到时候打一张借条。尽管第四年气候很好,但是哥哥仍然没有用心去打理自己的田地。不过这时候哥哥也在琢磨:要是弟弟不再借给我土豆怎么办?哥哥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准备后路。想到周围几年前一起到岛上来的人,哥哥就在岛上周游看了一圈,看到周围的邻居种着大豆、梨子、苹果等等,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哥哥灵机一动,对一个种苹果的邻居说:“你看我家有小麦,我弟弟种植的小麦产量更是丰盛,你能不能借些苹果给我,我给你一张借条,以后用小麦交换?”种苹果的邻居不知道两兄弟是独立经营,只知道他们家的小麦产量的确很多,想到小麦还是耐以生存的主要粮食,所以就借出了苹果,自己留下了一张哥哥写的借条。哥哥见到此笔交易做成,迅即如法炮制,结果是周围的邻居各自都收到了借条,哥哥想到即将到手的满屋子食粮,心想自己不用种粮也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心里乐开了花。

哥哥由此没有了种庄稼的心思,心里面打起了各种算盘。他盘算着要是弟弟不给小麦怎么办?这可是要用来和周围人进行交换的。这位哥哥的脑袋瓜的确异常敏捷,心里一合计,干脆就不再想种地的事情了,索性在本应用来种土豆的土地一角搭建了一个炼铁的炉窑,制造了大刀,并将第一把制作完成的大刀挂在自家门口。

很快第五年就到了,弟弟要来向哥哥兑现借条,取回自己多年想要的土豆了,到了哥哥家的门口,看到此处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走过哥哥家挂着大刀的门,继续往屋子里走,看到房屋内壁都挂着寒光闪闪的大刀,越往里走心里越是感到害怕,到了屋子大厅一看,厅里虽然小麦不多,但是其他的谷物粮食倒不少,弟弟本来是想要回土豆的,但是看到杀气逼人的大刀和其他粮食,心里想,“哥哥虽然没有土豆,但是还是有其他粮食,应该还得起”。由此作罢,弟弟也就不再向哥哥提及自己的土豆,还收到了哥哥给自己的又一张借条。以后的日子,弟弟手上的借条越来越多,哥哥的日子越来越舒服。

空闲下来的哥哥后来想,这样做还是不行,索性就在种土豆的地上盖起了房子,开了一家酒吧,提供了一个邻里、路人可以饮酒、喝咖啡的休闲、娱乐场所,于是,越来越多的邻居到了哥哥开设的酒吧里喝啤酒、喝咖啡、拉家常。

一天,前来饮酒的一位邻居喝得起兴,有些醉了,就对同桌的伙伴说:“喝酒真是享受啊,我手里的借条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为我带来享受生活的机会呢?”同桌的伙伴一听,就问,“你也有借条?你的借条哪来的啊?”这位喝醉酒的邻居开口就说,“就是这位开酒吧的、这家老大借我东西之后留下的呀。”这一下关于借条的信息曝光了,大家把自己的借条拿出来一看,全是哥哥欠的。这还得了!

故事发展到这一步,问题就出来了,当大家都想要把手上原本认为有价值的“借条”变成自己应当享有的“果实”的时候,事情就闹大了。

放大到国际经济运营中,国际金融危机也就发生了。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金融危机 拿金融开涮 篇6

大佬们花天酒地把金融玩残了,苦就大家一块背。焦虑、愤怒、无助,这些都有什么用呢?不如我们把金融拿来好好娱乐一把解气,清除心理垃圾,保持心理健康。

金融危机,他们干的!

华尔街

导演: 奥利弗·斯通

主演: 邁克尔·道格拉斯/查利·希恩/达丽尔·汉纳

就是这个名叫华尔街的地方,用所谓的杠杆原理,撬动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骂它,但是这部《华尔街》过去是,今后仍是超棒的股市教科书——从经纪人到操盘手再到并购,最后想做一家企业,真不容易,比读《投行实务》要明细得多。当盖葛大帝直言不讳的对福巴德说“我不去创造,但我能拥有”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

无论如何,这是最棒的金融电影了,以其听所谓的专家在屏幕上喋喋不休,不如愉快的看看这部《华尔街》,听听震撼的股东大会演说:“各位女士先生,重点就在于⋯⋯贪婪,抱歉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贪婪是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可以厘清一切,披荆斩棘直捣演化的精髓。”

信贷时代

导演: James D. Scurlock

这不是一部可以让你开心的电影,但在金融危机的当下,它会让你产生巨大的共鸣。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来自世界上信贷体系最发达的美国的现实——这仿佛是此次次贷危机的谶语。信贷行业的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到底是什么?金融对每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影片中的例子虽然是个案,但那也是事实。信贷充满着机会和危险,你刷卡的时候会想到这些吗? 风险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东西,这就是生活,诱人而残酷,美丽而丑陋。

股海沉浮

导演:詹姆斯·迪尔登

主演:伊万·迈克格雷戈

首先,这绝对不是一部大片,而是一部小制作。本剧以全球金融大户的新加坡为背景,描写翻云覆雨的股市“王牌”交易员尼克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身为股票掮客之子的导演詹姆斯·迪尔登,用他一贯强而有力的戏剧手法拍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内幕。这不是一部史诗般的人物传记,但意义在于生动的看看指数、股价是怎么被人家操纵的,就知道在股海中基本面分析不是救生艇。

股票分析员

导演: Ben Younger

主演: 乔万尼·里比斯/范·迪塞尔

你讨厌投机者吗?这就是一个金融投机的故事,完全不同与《华尔街》的感受。一位中国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这样评论这部电影:刚入学的时候教授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过是一群西装革履的骗子,就像这个故事里面一样。“裂缝”就是我们的追求,股票本身毫无价值,炒卖投机才是利润。而普通人诸如你我看后的评论可能是这样:如果你第一天进去,不知道怎么玩的,也就算了。知道了还接着干就是王八蛋。

股票分析员,都是魔鬼吗?

金融危机中的人们

当幸福来敲门

导演:Gabriele Muccino

主演:威尔·史密斯

电影里没有漂亮的演员,没有花哨的剪辑,也没有精彩的配乐⋯⋯但是却有一个好故事,一个足以令我们深深感动的好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单亲爸爸,在经济危机中因为事业失败穷途潦倒到无家可归,却还得担起抚养儿子重担的故事。支持他咬紧牙关的最大动力,除了宝贝儿子外,就是他始终相信: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这是一部可以让你先心碎然后深深感觉温暖的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危机。

如何抢银行

导演: Andrews Jenkins

主演: Nick Stahl/Erika Christensen

杰尼克斯是个毫不起眼的青年,在经济萧条的美国,无所作为,生活拮据,身边没人关心。杰西卡则是一个对于自己的平凡生活很是厌烦的银行雇员。两个毫无牵连的人,在某一天,一场出乎意料的银行抢劫,使两个人的命运产生了交集,他们被迫共同在劫匪与警察之间进行周旋。其中机智的对白在警匪之间的周旋中,不乏对于银行家和投资商人们投机取巧的冷嘲热讽。会不会穷得想抢银行呢?拜托,看看就算了。

银色快手

导演: Thomas Michael Donnelly

主演:凯文·贝肯

一位股票经纪人在一次交易中,赔光了所有的资产,被迫转到了自行车快递这个行业,开始快递生涯。惨吗?热爱自行车的主人公却不这么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他悠闲的过着风驰电掣,云游四海的快递生活。换一种生活,找回失去的勇气和梦想,人生还是可以快乐的过。

愤怒的葡萄

导演: 约翰·福特

主演: 亨利·方达

40年代的伟大电影,但从来不缺粉丝。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这是一部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好莱坞电影,但它没有个人奋斗、黑帮火拼、种族冲突、政治陷阱和嬉皮嘻哈。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广大农民陷入绝境。穷困潦倒的乔德一家,被迫背井离乡。当约翰一家濒于绝境时,突然一跤跌进了理想国:在名为农业部设立的保护所里,没有警察,人人自治,社区由选出来的代表管理,人们靠为社区劳动谋生,有卫生设备,有孩子们的学校。

多辛苦,我们也能走出去!

铁拳男人

导演: Ron Howard

主演: 罗素·克劳/芮妮·齐薇格

布洛克是一名过气的拳击手,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当他的拳击生涯走下坡路后,紧接着而来的是生活的拮据和入不敷出的家庭状况。布洛克放下自尊去排队领取救济金,却挡不住严冬的即将来临,家里食物短缺,生存问题迫在眉睫。布洛克终于决定重上拳击台,这是他可以挽救家人的唯一办法。他在比赛中英勇挥拳,为了男人的尊严,为了家人的生活。是的,为了生活,请紧握你的拳头。生活总有不公,但是“请用你的手而不是你的嘴”去面对。

从心开始

导演:迈克·宾得

主演:亚当·桑德勒/唐·钱德尔

生活总会有很多的意外,足以把我们都变成精神病,Charlie和Allen就是两个极端的例子。Charlie因为一场灾难失去了所有的家人,而Allen则在压抑的家庭生活里被折磨地发疯。所以Allen帮助Charlie也是在帮助他自己。电影慢慢的节奏,并不逼着你去找寻什么答案,可以跟着Charlie和Allen一起变快乐。开心的时候就骑上滑板车满大街溜达,打游戏机,不高兴的时候就带上耳机把自己隔起来。他们都在不断地尝试通过他们强大的内心来治愈自己的精神病。

最贫穷的哈佛女孩

导演:比德·里温

主演:索拉·伯奇

什么是理想的力量?丽兹就是榜样。Murray的真人故事被搬上大银幕,成就了主人公丽兹。父母都是吸毒者,父亲还是流浪汉,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她,在母亲死后,无路可退,她只有两条路,要么和CHRIS一样去做妓女或者小偷,要么去拼命,虽然这不一定有结果。我们从来没有像她一样无路可退过,我们总有第二选择,没人告诉过我们生活会如此残酷,包括生活本身。她想去哈佛,做受教育最高的人,读所有最好的书,用她所有的潜能去做这件事。

从马克思资本理论看金融危机 篇7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理论,金融危机,资本论

自2007年8月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和冲击强度,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对次贷危机成因的主要解释有金融市场缺陷、金融监管过于宽松、货币政策不当、房地产泡沫破灭、过度信贷与投机等。但上述解释仍没有触及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机制。以制度分析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资本理论可以为次贷危机形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提供更深刻的解释。

一、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实质阐述

早在130余年前,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就已揭露出资本主义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揭示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1. 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强化和虚拟资本的加速扩张。

为了便于分析,首先有必要对表现为金融资产的虚拟资本加以界定。根据有的学者研究,它包括四类:公司股票、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政府债券;证券化过程中的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含商品期货合同,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资产的期货期权合同,各类指数期货、期权合同)[2]。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在经济运行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国家经济金融化趋势明显增强,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专门考察了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他指出,资本主义大银行不仅能创造虚拟资本,而且能牟取暴利。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出来的虚拟资本不是现实资本,但它能像现实资本一样获取利息和利润[3]。

当各种证券化的信用货币为了投机和赚钱而偏离现实交易的需要,脱离、独立于现实生产时,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就会完全背离货币的社会本质———劳动的社会性质体现,虚拟的、证券化的信用货币的泡沫就会破裂,货币危机就会到来。这一切都是由于银行创新造成的,所以马克思讲“银行和信用同时又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越过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3]信用危机和金融危机突出地表现为货币危机,表现为人们对货币的追逐。

货币危机的加深会导致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并进而影响实体经济,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经济走向衰退和危机。此次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历程,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论述。

2. 经济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引致虚假繁荣和危机爆发。

所谓经济泡沫,是指金融资产(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严重背离其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超常规上涨,从而出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掩盖着隐藏在其背后的矛盾和危险。只要对引发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级贷款的发放及其带来的金融资产极度扩张效应作一考察,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把有害的抵押贷款、信贷泡沫传染给世界,延缓了国内危机,但埋下了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火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世界范围内考察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问题。在当时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他指出,贵金属的流人和流出与产业循环的周期相关。在繁荣阶段,市场商品过剩,虚假的繁荣完全靠信用来维持,这时,通过贵金属外流,利息率逐步提高,信用继续扩大,发生过度膨胀。然而,贵金属外流却会促进信用危机的爆发。这是因为,国内对借贷资本的要求强烈增加,而现金的外流造成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不少资本家纷纷提取存款,贮存货币,收缩信用,提高贴现率或停止贴现,这就造成信用动摇,进而产生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4]。

3. 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在分析货币资本的循环时指出,“以实在货币为起点和终点的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一种狂热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5]银行家们为了创造业绩和赢得巨额利润,就热衷于不断推出创新的金融产品,制造高风险的虚拟资本。这突出地表现在放肆实行高杠杆的运营模式,将投资过多地集中于高风险产品上。

这说明,试图赚钱的狂热总是会驱使资本脱离生产过程而到货币流通领域寻找发财的门路,这一观点精准地预测了发达国家近些年来出现并导致信贷泡沫的经济金融化过程。

总之,结合马克思经济理论,简而言之,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

二、金融危机的现代启示

1. 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

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从根本原因上看,无论是生产过剩的商业危机,还是金融危机,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现象,正是危机的不断发生,才使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特有的周期性。危机是社会化的生产力对无度扩张的贪婪资本的惩罚,是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束缚的体现。当然,不能说此次危机会使资本主义灭亡,但危机总是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2. 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也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它主要通过金融资产及其运动体现。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促进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诚如马克思告诫我们的:不应因虚拟资本具有独立于现实资本的运动形式,就以为它可以远离现实资本无限制地运转,而无视它只不过是现实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纸制复本)。实际上,金融本质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归根结底是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资产泡沫迟早要破灭。

中国经济发展坚持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正确方向,并保持了长期的持续较快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适当比例,决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增长业绩而一味放任金融资产泡沫的生长,制造虚拟的财富效应[6]。

3. 对金融资本的贪婪行为要进行节制和限制。

我们看到,正是金融资本在无节制的贪欲驱动下的疯狂和冒险行为,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基于此,克鲁格曼提出警告:“贪婪足以毁掉华尔街”。

资本的本性———对利润的无限追求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对于金融资本谋取暴利以满足贪欲的行为加以节制和限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随着实体经济的壮大,金融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资本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会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但是,对金融资本图谋暴利以实现贪欲的行为加以必要的节制和限制,也不容忽视。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进程中,应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薪酬加以规范,对高管的薪酬要有一个合理的限制,以节制其进行疯狂冒险和投机游戏的动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广大投资者克服盲目追求过高的回报率甚至一夜暴富的心态,使他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这也是矫正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倾向,促进其稳定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后记

去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恰逢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在一片恐慌与悲观的气氛中,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全世界就想看看中国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些什么?中国为什么能在那么多发展中国家中一枝独秀。

新中国建立近六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每当我们尊重价值规律时,经济就能够平稳发展;每当我们违背价值规律时,社会经济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一问题表现为商品的奇缺;改革开放之后,则表现为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周期波动是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但货币的过剩、信用的滥用、监管的缺失所造成的金融危机,对经济危机也起到了诱发和加深的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警惕。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状况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全球化达到很高的水平,特别是经济金融化和资本在全球范围流动的趋势不断增强,使各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运行受到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从而引起频繁和剧烈的变动。然而,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其虚拟资本理论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仍有很强的解释力。翻开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会发现马克思很多话就像是为今天所写的。

参考文献

[1]胡代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出版社, 2006.

[2]张宇, 等.高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最新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352-368.

[3]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240.

[5]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68.

金融危机理论 篇8

关键词:当代金融危机,经济学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金融危机的特征,实质和根源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 又称华尔街海啸, 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 至此, 经济危机得到了广泛关注。理论界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原因分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

国内的一种观点认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是由美联储货币政策改变和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所导致的, 即由于利率波动和房价下滑引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 (2008) 即持这种观点。首先看美联储利率政策及贷款利率的变化。美联储从2001年初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推动次贷规模迅速提高, 但为了对抗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从2004年6月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与房屋贷款利率。利率的上升给借款人的还款增加了压力。其次是美国房屋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下滑, 利率变动影响到借款人的贷款成本和还款能力, 而房屋价格下降则使得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降低, 两者共同加重了次级贷款的违约率[1]。

2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混乱

从金融市场挖掘次贷危机的原因, 强调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混乱造成的影响。何帆、张明 (2007) 认为利率提高和房价下滑是次贷危机发生的导火索, 从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场操作视角出发, 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宽松的贷款标准和各种花样翻新的贷款品种的证券化以及人为高估的信用评级。

3金融监管不力。

还有许多学者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归结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学者罗熹 (2008) 就持此种观点。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信奉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正是实行此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日益放松金融监管, 这使得上述国家的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一方面, 美联储在金融市场动荡时采取的一些不恰当救市行为助长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被推翻, 混淆了投机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之间的区别, 使商业银行的职能无限扩大, 已明显超出了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次贷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2]。

19世纪中后期, 马克思对全球推广过程中日渐严重的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在马克思危机理论中, 马克思通过贴切实际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以及他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阐述紧密联系, 从而得出货币和金融危机的理论。而且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 金融危机有规律地出现和爆发, 使它的许多特点都表现出来, 这些都在无形中为马克思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条件。他在研究自己所处时代金融危机的同时, 还顺势寻找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对之前的金融危机展开阐述, 阐明了能够造成金融危机的实际条件, 及其本质、发生机制、与生产过剩危机的关系、在经济周期中的表现等, 从而形成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危机思想。

马克思主义建立的金融危机思想, 其出发点就是货币理论。由于货币和商品产生对立, 且一定要进行互换的情况在价值形式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马克思表示这种情况下在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货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概率会很大。

第一, 买卖商品时期相互分离就包含危机的可能性。商品在买卖过程中, 被分成了卖和买两个阶段, 这样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处于分离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下, 商品和货币之间的转变就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进而导致兑现价值和生产商品时出现间断等危机, 所谓危机就是让两种既相干又单独的个体被迫合并在一起。

第二, 商品买卖中货币与商品的时间分歧随着信用机构的不断改革发展而被逐步放大。纵然信用代表的是优良品质, 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虽然统一货币具备多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并可以通过信用实现, 但如果其中某一个企业在支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那么很可能促使在很多点上终止了社会支付链条, 并且涉及信用机构或其他企业,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 但归根结底,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马克思认为, 只要社会经济在发展, 出现经济危机的现象就无法规避, 由于构成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就是货币和商品, 且二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金融危机。马克思曾在其金融危机理论里指出:“万一劳动的社会性质体现在商品的货币存在上, 进而使其成为一个脱离实际生产的物品, 那么不可回避的就要面对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或者独立的货币危机[3]。”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仅组成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而且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生产范围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由资本的本性造成的, 并导致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通常情况下, 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银行信用的危机往往成为经济危机的两种类型。马克思认为, 资金链条的中断表示出现了货币危机, 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债务不能变更为现实货币, 货币也不能用商品转换, 所以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以及引起商品贬值, 信用货币亏损的状况最终导致工厂和银行的破产。

马克思对金融危机特征论述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 突然性

金融危机总是毫无征兆的出现, 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到来。马克思根据十九世纪发生的金融危机非常明确地说出:“所以, 在崩溃之前, 营业都是一如既往, 没什么突发状况……在崩溃即将来临之际, 营业都是像平时一样, 甚至比平时的生意还要好。”[4]

(2) 传递性

在危机比较广泛的时候, 所有国家的支付差额, 特别是商业发达的国家, 都存在逆差, 这样的情况是按照支付的序列, 在这些国家的不同时间段像排炮一样的发生;而且, 不论在任何一个国家, 拿英国做一个比喻, 如果英国爆发危机, 那么所有的国家都会出现一样的危机, 这是马克思以前的观点。

马克思对危机的根本原因作出解释:“所有危机的根源, 都是群众不能进行更多的消费,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 但资本主义生产却无视这一问题, 盲目的进行大量生产, 生产量应该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的。”[6]经济危机出现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产生的有效需求不够与生产量过多。然而, 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理解这一观点。对于局部意义上单纯因投机而产生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否认它们的存在, 这些只能看做是“真正的危机”的一个环节。而并非是马克思所讲的“真正的危机”。

马克思认为危机本身爆发的顺序, 起初从投机领域中逐渐蔓延到生产领域。危机的典型过程:“实体经济危机——虚拟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危机”该过程, 即为典型的危机体现过程, 具有复杂性和联动性特点。还未发生投机危机时, 就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则此时生产领域受到来自投机危机的影响, 最终实体领域受到波及。这恰恰就是现如今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基本原理, 林毅夫提出, 美国在6年之前, 就已经“产能过大”了, 这难道不是爆发危机的前兆?而金融危机一直到如今, 现阶段, 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转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此现象完全和马克思的观点相同。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J].中国经济研究报告, 2008.

[2]何帆, 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 2007 (20) .

[3]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 2007 (12) .

金融危机理论 篇9

脆性首先是一种像玻璃、砖等的材料性质, 在打破了之前没有塑性变形的性质, 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是无形的、不易被察觉的。复杂系统的脆性遭受外部原因时, 成为系统崩溃的根本原因, 但同时也促进和形成了原系统演化的力量。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层次和复杂性的增加, 规模越来越大, 金融系统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一个个简单的子系统组成了金融系统。在所有子系统的运行继续履行自己的进化, 与其他子系统或外部环境的物质, 如能源、资金和信息不断交流。因此, 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从系统运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 这种干扰有一些具有不确定性。此外, 仍然有一些事情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这一系列干扰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任何子系统, 引发连锁反应。在这一点上, 对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也同时显示。因此, 这个复杂的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的定义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 系统不可避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干扰作用, 导致复杂的金融系统中的一个系统 (子系统) 崩溃, 然后引向整个复杂系统的传播, 使得金融系统的功能或部分丧失, 或整体崩溃, 这个特点通常很难被检测到。

二、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脆性过程分析

(一) 脆性联系的形成过程

二战后, 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促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单极世界货币体系, 使美国庞大的经常帐户赤字成为现实, 为次贷危机的脆性源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美元是当前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形式。在与美国的交易中, 世界上其他国家赚取到美元, 为了扩大出口, 避免国家的通货膨胀, 汇率及其它因素获取优势, 国家在买入美元的同时, 在市场上投放大量的本国货币。世界经济本轮急速增长的趋势,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资金高流动性过剩, 并迅速向金融部门流通, 美国的金融产品的大量被购买是这部分资金的主要去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元的发展速度。在国际金融市场, 美元成为世界上的“必备品”, 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的“必备品”, 美元金融资产正在加速膨胀。这实际上是作为金融产品, 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这一切都可以维持在信贷基础上, 但这个基础有时也很脆弱, 它是动态的。这使得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衡, 也是导致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诱因。美国庞大的经常帐户赤字, 使美国金融系统的脆性的时间风险存在, 并且逐渐积累增加。这需要通过资本项目顺差为美国减少风险, 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动态稳定性, 降低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国际金融机构和美元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全球流动, 在美国市场可以最大限度的收入资本化、证券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利益驱动下, 一些稳定低的金融资产一再被利用, 因此金融资产脆性已被多次激发, 并逐步作为风险被转移到国外链。为了分散风险, 继续促进金融机构的经营多元化, 市场全球化, 因而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甚至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国家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 深化了全球化的联系。虽然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和功能的风险, 然而系统性风险却进一步增加积累, 并促进各国之间的风险转移。因而, 在全球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中, 形成以美元流动为主导的运行系统。

(二) 脆性的激发过程分析

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资本统治的金额, 取决于他的资本扩散价值生产过程和持续扩大的需要, 很小程度取决于产品的直接需要, 这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衍生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沟通的桥梁, 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是它的基本特征。它可以通过杠杆效应获取大量的资本, 只是付出非常低的资本充足率。世界上美元的流动性, 都是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的。据此, 美国持续庞大的经济赤字的脆弱性传递到每个子系统中, 并渐渐地被激发。在发展之初, 虽然遭遇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干扰, 但是每个子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组织, 并且强于脆性, 因而仍然可以运行在非平衡态。这时这个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一直处于隐蔽状态, 但金融风险已逐步积累。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为6.5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所以在美国的金融系统中, 如果一个微型元素突然打击到金融体系, 借款人到期无法偿还贷款, 将立即导致次级抵押贷款部门财政快速增长风险。由于系统是开放的,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 并与他们接触到的抵押贷款投资公司中很强的吸收, 以维持其稳定的负熵流的程度。负熵是吸收了大量抵押贷款投资公司也将链接到其他强元素的程度, 金融机构和抵押贷款相关的投资银行、保险机构和其他渗透。金融产品和信贷紧缩的风险进一步蔓延, 使这些金融机构的帮助, 由次级抵押贷款银行和负熵与相关金融机构持有获得稳定的不足以维持自己, 他们也将破产。2007年,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并裁减53.04%的员工, 这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起点。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一些大型抵押贷款公司投资出现接踵而至的危机, 甚至破产倒闭, 如美国两大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纳入政府2008年照顾管理, 美国抵押贷款投资公司2007年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证明次贷危机的房地产金融系统的脆性熵受到冲击的影响。

财务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是非线性的特点, 房地产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倒闭和保险机构吸收其他子系统脆性, 如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其他功能, 使得各金融子系统脆性成为其他的变化的主要矛盾, 金融风险开始从房地产市场逐渐蔓延到其他金融领域。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 最终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已经成为在运行状态的主要矛盾。已经有大量失败的金融机构,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迅速枯竭, 金融资产价格巨大的跳水, 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市场像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 在以美元为主体的运行机制下, 不断吸取其他经济体的负熵, 使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脆性熵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 次贷危机成为由美国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 充分反映了复杂系统、操作性、滞后隐蔽性、金融脆弱性的过程, 其中任何一方面发生问题, 有可能由此酝酿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

三、基于金融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金融危机防范

虽然金融制度的演变日趋复杂, 金融危机的机制也在发生变化, 但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依然是最重要的关系。因此, 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新形式实体的具体表现, 是商品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类型。因此, 可以得出:危机是在商业批发和银行等金融领域中开始爆发的, 不是直接在零售和消费相关的风险和业务中爆发的, 经济危机最初的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

第一, 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经济体系中, 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资产通胀, 消费模式和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类型, 所生产的增长模式表示过剩全球经济失衡的脆性特征。这种脆性在于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经济制度, 存在系统风险和各种缺陷。而要降低这一脆性, 最根本的是要创造和一个主权国家脱钩, 保持货币的国际储备货币的长期稳定, 从而避免主权货币作为储备信贷, 促进货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稳定的货币风险, 供应秩序, 提高整体调节方向, 从根本上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第二, 要避免过度的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金融的脆性, 使之经济繁荣过程中, 投资方只看到了过度使用杠杆效应带来的利润的, 忽视了吸引力将下降, 资产价格的复杂性有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从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可以在金融体系的演变可以看出, 脆性的激发强度和脆性熵风险的程度成正比。因此, 衍生工具的杠杆作用, 将大大增加了无序投资基金, 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完善金融混乱复杂系统脆性, 加快了复杂系统的金融崩溃。

第三, 降低了金融体系的脆性联系, 避免传染给其他市场的风险。现代金融业的风险更复杂的多样形式, 日益密切的关联度, 越来越大的金融体系。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共同作用产生了次贷危机。金融市场缺乏监管力度, 导致次贷危机爆发前, 金融产品能够大行其道。美联储杠杆率的金融市场操作, 以及市场混乱监管不严是局势失控主要原因。因此, 要地切断传播途径的脆性熵的风险, 我们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整体风险管理。

第四, 完善金融体系的自我组织。由于对经济和金融发展、经济转型水平的限制, 一个新兴的经济体已具有高投入, 高负债, 高消费的“三高”特点。国家赤字的增加, 外汇储备的减少。证券投资, 以及购买美国的债券在发展中国家的海外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等之战很小的部分。在金融危机发生时, 极易受到复杂系统的金融脆弱性的蔓延, 缺乏自救能力。因此, 所有国家, 特别是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 应增加黄金储备和其他资产, 以增强国家在危机时期的应对能力。

第五, 加强国际合作, 抵御金融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金融危机到来时, 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金融系统的全球化特征, 使得通过负熵输入外部金融环境, 以减少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内部产生的熵方法成为可能。因此, 通过协调全球各国的行动, 使银行及其他金融领域实现统一监管, 以有效的遏制危机的蔓延, 共同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如通过联合, 以保证银行的再贷款, 银行资本的重组等手段, 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 以提高市场信心, 信贷资金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 从而促进资产价格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建立的一专项资金, 用于对东欧, 亚洲和其他国家出现财政困难提供援助, 协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打破篱笆的贸易学说, 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从而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结论

本文基于对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复杂的系统的研究, 以建立复杂系统的角度看金融脆弱性, 并尝试从这个角度来研究, 对复杂系统理论的金融脆弱性使用金融脆弱性理论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脆性过程,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李琦, 金鸿章, 林德明.复杂系统的脆性模型及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 2005 (1) .

[2]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 2002.

[3]钱学森, 于景元.为一个科学的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 1990 (3) .

[4]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

[5]刘曾荣, 李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 2004 (3) .

[6]周小力.完善法律制度, 改进金融生态[N].北京:金融时报, 2004.12.7.

从马克思信用理论看美国金融危机 篇10

关键词:信用理论,金融危机,虚拟资本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 进而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演变。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信用理论,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信用的二重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对现阶段的金融危机有很强的解释性。

1马克思信用理论概述

马克思认为, 所谓信用就是借贷行为, 借者与贷者发生的一定关系就是信用关系。他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 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可见, 信用就是商品交换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 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运动, 体现着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马克思在论述信用理论时, 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信用的二重作用。他认为信用制度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加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 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 即危机, 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

1.1 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促进作用

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信用可以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由于平均利润的形成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 而信用可以帮助资本的自由转移, 因而有利于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第二, 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一方面, 对于节约因货币流通而产生的费用而言, 信用可以通过节约货币而实现流通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 信用加速了资本流通, 它不仅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同时还可以使整个再生产过程加快, 从而减少准备金, 节约流通费用。第三, 信用促进股份公司的形成。马克思指出:“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1.2 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解体的各种要素

信用虽然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信用是“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 , 因此信用也加速了危机的爆发, 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

一方面, 信用加快了资本集中的速度。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就是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 必然要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但单个的资本家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积累的限制, 因此, 资本家总是运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最大限度的吸收资本, 以突破自身积累的瓶颈, 加快资本积累的过程,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 使可以伸缩的再生产强化到极限。此外, 信用制度使得买和卖的行为可以较长时间在时空上分离, 从而成为了投机的基础。

另一方面, 信用制度的发展, 造成了一种虚假的社会需求, 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事实, 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行为, 必然加剧生产的相对过剩。

信用制度的发展, 加剧了资本主义内在的各种矛盾, 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巨大的伸缩性, 在促使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会带来巨大的生产过剩能力和虚假需求。“只要信用突然停止, 只要还有现金支付的方法适用, 危机, 对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 就必然会明白地出现。”

2运用马克思信用理论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解释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 产生于虚拟经济之中。由此, 在危机的初期, 许多人将危机的根源归于信用制度、信用危机。马克思在讨论信用与虚拟资本时就指出, 信用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但是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 加快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2.1 信用制度下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从表面上看, 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信用过剩, 是次贷及其衍生品为代表的虚拟资本价值泡沫的破灭, 其根源在于经济自由主义。但是,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 我们就会得到更一步的认识:即使在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情况下,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仍是生产相对过剩, 其爆发的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方面, 新自由主义的盛行, 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正是由于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 美国政府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任由其创造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金融机构肆意发放信用, 使得社会信用链条无限延长, 经济的不稳定性也随着加强, 只要信用链条上有一环发生断裂, 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此时,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空前提高,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 财富两极分化的加大, 进一步限制了家庭的支付能力。据世界银行的资料, 美国的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4上升到2000年的0.45, 再上升到2004年的0.462, 可见, 在经济增速降低的同时, 美国国内的财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此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普通家庭的收入并无明显增长。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集中, 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消费能力受限, 而不得不依靠借贷的方式, 实现消费的虚假繁荣。这种透支消费方式的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 而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益, 肆意扩大信用, 盲目放贷所形成的, 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

2.2 信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1) 信用加快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买和卖在时空上的分离, 就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可能性, 而信用制度的快速发展, 则成为了危机爆发的助推器。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 整个社会实际上被结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信用链。社会信用链的形成, 客观上以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规模放大了社会生产和消费, 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消费不足的矛盾。在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条件下, 社会再生产的链条被无限延长, 生产对消费的反应越来越迟钝, 商品过剩的信息被信用所创造出来的需求所掩盖, 导致生产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此外, 社会信用的无限延伸也使得社会信用网络变得更加脆弱, 一旦社会信用链上某个环节发生断裂, 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引发支付危机, 从而引发金融、经济危机。

2001年以后的五年内美国房价持续上涨, 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过于乐观, 低估了贷款风险, 纷纷降低贷款标准, 使得大量信用等级较差, 收入较低的次级信用者加入了贷款购房的队伍。同时为了转移风险, 银行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通过金融衍生品, 特别是资产证券化, 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结成了信用共同体。当利率上调及房价下跌之后, 许多次贷者受收入的限制而选择断贷, 即不再支付剩余房款。在这种情况下, 房地产开发商应该收到市场反馈的信号而减少房屋的生产和供给。可是, 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各类金融衍生品, 在股市和债券流通领取中套取现金, 弥补由于次贷者断贷产生的呆账、坏账。银行信用进一步扩大, 从而给房地产商造成一种错觉, 仿佛市场仍有巨大的需求, 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过剩。此时, 支持经济发展的不是现实的需求, 而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上的社会信用网络。当不能还贷的次贷者越来越多, 当股市下挫而无法套取现金时, 社会信用链条中银行这一环节发生断裂, 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爆发金融危机。正如马克思所言:“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 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

(2) 信用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由于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双重作用, 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 也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加剧了生产相对过剩, 使得危机的能量不断聚集。此外, 信用还促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 资产价格泡沫化。由虚拟资本引发的危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

马克思认为, 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 (生息资本) 和银行信用制度上产生的, 是以能够带来收入的有价证券形式而存在的资本, 包括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它可转让证券等。虚拟资本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同时, 虚拟资本的发展也让信用链条有无限延伸的趋势。

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有着原则的区别, 它们是虚拟的, 本身不具有价值, 仅是取得一定收益权的凭证, 它的价格是预期收益的贴现。近年来, 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 在生产结构上,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远远超过第一、二产业;另一方面, 在价值结构上, 虚拟资产价值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虚拟资本的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正是在这种经济虚拟化趋势下, 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资产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而由信用链断裂所引起的危机比资本主义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都要严重。在资本主义生产中, 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溃时, 会更加严重起来, 由此引起强烈的严重危机, 突然的强制贬值, 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 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目前, 这场危机正在由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转变, 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 也说明了信用制度在危机中具有加剧的作用。

3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仍然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但信用在其中起到了推动和加剧的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信用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保证一个国家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 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候, 要以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为指导, 正确认识信用在生产中的作用;要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特别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以防止信用工具的滥用。信用和金融是一把“双刃剑”,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也会放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创造出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虚假需求。因此, 要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就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个人信贷法律, 规范抵押贷款放贷市场, 加快金融市场的信息制度建设, 从而让金融市场和信用工具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经济衰退 篇11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且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目前发生在欧美大规模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就是明显的金融危机。

而经济危机主要是指经济基本面发生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而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经济衰退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多项经济指标同时出现下滑,比如就业、投资和公司盈利,其他伴随现象还包括下跌的物价(通货紧缩)。当然,如果经济处于滞胀的状态下,物价也可能快速上涨。经济衰退表现为普遍性的经济活力下降,和随之产生的大量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衰退会被定义为经济萧条。毁灭性的经济衰退则被称为经济崩溃。经济衰退与过量商品存货、消费量的下降(可能由于对未来失去信心)、技术创新和新资本积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随机性有关。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衰退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大约是25%,也就是说4个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由于目前发生的金融风暴只是集中于金融企业的倒闭,并没有引发经济基本面的极端恶化,因此目前的危机只是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可以发展为经济危机,如1929年出现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就是最初由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发的。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会造成长时期的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理论 篇12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总的特征是运用均衡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各种经济模型, 考察在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中, 假如要实现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所需具备的均衡条件。

经济增长最常见的有两种相互联系的定义。一种认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也即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另一种则认为, 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 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二、几个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 哈—多模型。

哈—多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 是在承袭凯恩斯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假定生产技术固定不变, 即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量比率 (V) 是固定不变的, 如果用G代表增长率, S代表储蓄率, 由此可以得出哈—多均衡增长模型:G=S·V或G·V=S。在S和V为既定的情况下,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实现每一年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总是相互平衡的均衡增长, 要求有足够的有效需求, 以便由需求所带动的国民收入 (产量) 的增长率 (G) 所引致的投资 (G·V) 恰好能够完全吸纳既定的储蓄。因此, 我们看到哈罗德和多马强调投资作为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该理论还认为, 在保证S/V=Sw/Vw=Sn/Vn的前提下, 经济将达到一个稳定的增长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宏观经济将以人口的自然增长速率n增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人口平均的产出将趋于稳定。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认为, 哈—多模型假定生产技术固定不变是不符合经济现实的。因为即使假定技术保持不变, 但随着资本积累日益深化 (即每个工人人均资本量随时间增长日益增多) , 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要发生变化, 资本—产出率也要发生变化。所以, 索洛在模型中首先假定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 并假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完全竞争 (隐含规模报酬递减) , 在此基础上, 索洛建立起他的典型的经济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模型) :Y=A+αGk+βGl。其中Y、A、Gk、Gl分别为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α、β分别为资本、劳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在索洛—斯旺模型里, 经济增长过程中最终的收入分配是有利于劳动力而不是资本所有者的。

3.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它与新古典理论相比在以下几方面更趋合理, 更接进现实。一是在新古典生产函数中增加了知识这一要素, 从而说明了长期的资本收益增长, 并解释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二是产品的产出作为知识及其他投入的函数, 具有递增的规模收益, 内生化了知识;三是罗默理论强调投资促进知识积累, 而知识积累又促进投资, 从而得出对知识投资的持续增长可以长久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引入经济增长领域, 视人力资本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并使之内生化。现在, 在卢卡斯等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 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 而且还可以使其他投入函数递增, 从而使经济增长动态化。这明确说明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动力。

4.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

新剑桥模式人为新古典模式中的技术是独立因素不现实, 因为没有投资就没有技术进步。他们提出在资本产出比一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只有调节储蓄率s。而储蓄率是由资本家收入储蓄率Sp和工人收入储蓄率Sw决定的。因此, 社会储蓄率为:s= (P/Y) ·Sp+ (W/Y) ·Sw。该模型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 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利润率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5. 钱纳里的经济增长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批评, 认为这种竞争均衡的分析方法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和约束条件。特别是当把这种方法用于发展中国家时, 缺乏有效性。钱纳里认为, 在发展中国家, 要素市场的非均衡现象表现得非常突出, 诸如要素市场分割和调整滞后等。要素市场的非均衡意味着要素在不同部门中边际生产率可能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通过减少瓶颈和再分配资源于高生产率的部门可以加速经济的增长。一句话, 钱纳里强调了经济结构转变对于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意义。

三、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意义

1. 经济增长在中国的涵义。

经济增长的两种定义对于不同的问题具备各自的优越性。如果研究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 那么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就具有重要性, 如果要研究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那么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就具有决定意义。

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具体情况来看, 经济增长问题在中国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 人均增长也是同等重要的概念。就此我们可以明白在对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上的态度来说, 最好是找到既解决总量增长, 又解决均量增长的理论。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哈—多模型和索洛—斯旺模型都没有解决个量增长, 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可以解决总量和个量的共同增长问题。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运用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时,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能更适合中国国情一些。

2. 资本积累问题。

从哈—多模型我们知道要经济稳定增长, 积累是关键。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优化资本配置结构, 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本保证。但是哈—多模型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 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积累率大于投资很多, 因此就中国的特殊情况来看, 关键还在于刺激投资, 以满足其稳定增长的条件。近来,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的时候, 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家电下乡、汽车减免购置税等促进消费的措施也都成了十分现实和必要的选择。

3. 技术进步问题。

哈—多模型可以解决总量增长, 但是对均量的稳定增长无能为力。虽然索洛—斯旺模型已经引入技术是解决增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样的概念, 但它也同样无法解决均量的稳定增长。只有到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那里均量增长才真正得以解释。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技术等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的模型里面, 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变量。

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总的增长速度增长的前提下个人收入的增长如何也同样保持一种稳定、高速的发展。从西方经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来看,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解决途径只能来自于将内生发展的因素加以重点对待, 也就是说在能够解释总量和均量共同发展的理论与哈—多模型等的差异中寻求解决办法。现在看来, 这就是一个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发展问题。在现实中就是要抓好教育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这里涉及到国家增大在研究开发和教育发展上的投入问题, 国家在这两方面投资, 无论是从经济的长足发展还是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角度来讲都是非常值得的, 这也被国外不少国家的发展证明。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建议中央政府将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相当部分或重新追加部分投资用于上述领域, 各地政府也应该抓住机遇加大投资, 以技术进步去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4. 收入结构问题。

就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来看, 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收入的最终实现时的结论是恰恰相反的。从中国的现实来看, 资本报酬率降低的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而相反, 倒是新剑桥学派关于社会储蓄率是由工人和资本家的不同储蓄率共同的更符合实际。目前, 中国应特别注意收入分配和收入的均等化问题。使储蓄率最终达到适合经济发展满意的水平, 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个税的起征点并同时适当提高相关税率, 在尽可能保持总税收不大幅下降的同时来减少贫富差距。

5.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从钱纳里对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就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来看,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确是一个现存的、严重的问题。因此, 产业结构问题也就具有现实的意义了。

中国现阶段对产业结构调整做法也正是对钱纳里看法的最佳例证。中国是一个产业水平较低的国家, 产业结构落后、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的技术装备程度低、新产业所占的比重低、产业之间关联度低、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工业超前发展形成基础产业瓶颈、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等。这些状况的存在已成为制约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 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正好提供了产业升级换代、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 必须有效把握, 从而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在相互协调的过程中, 朝着现代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给长期的经济增长打下一个良好的产业基础。

四、结束语

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增进经济增长起了重大作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在保持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过程中,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给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思路和方法, 对我们大有裨益。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在中国经济止滑提速的新时期,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发展经济的一些启示, 并给出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危机,中国经济

参考文献

[1]Paul A.Sa.muelsen, William D.Nordhaus, Ecomomics.17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 Compainies.Inc, 2001.

[2]吴易风, 等.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泳明, 潘朝辉.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启示[J].特区经济, 2006, (1) .

上一篇:体育场供配电设计分析下一篇:森林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