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金融危机

2024-11-02

也说金融危机(精选10篇)

也说金融危机 篇1

也说金融危机

好像全世界都在议论FinancialCrisis.....其实很多信息都是网上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想我也不会写下一下的感受。很多人说,西方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很严重吧,人均saving居然是-1%,这个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没办法接受的,又好像说英国好多人还不起贷款,露宿街头,接着说冰岛国家破产了.....消息是很多,但是呢,我所在的欧洲大陆还是比较stable的吧,至少荷兰是比较稳定,也许是因为金融业并不是主要支柱产业吧,看报纸说鹿特丹港口及其周边地区仅仅物流业就有超过6000个岗位空缺,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貌似港口还是一片繁荣!也许中国真的不是偷着乐,港口为何如此繁荣居然跟中国有关!现在全世界都在缩减成本,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多的消费品产自中国,各大船运公司力图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都用大船,外加超载,小的港口都不敢去了,再加上精明的荷兰人采用了电子清关制度,船在到港2个星期前就可以提前清关,大部分往欧洲大陆的船都冲到鹿特丹来了,而港口的生意早已经形成了cluster,自然带动经济的繁荣,所以没感受到金融危机过多的冲击,真的!

暑假时候在国内,只有一个感觉,国内的东西越来越贵了,而最近发现鹿特丹超市的东西还真是偏便宜了。今天的感受特别深,应该说坏小孩是个特别不会过日子的人,平时因为懒,舍不得多走10步路到隔壁便宜点的超市买东西,今天发现平时去的超市东西都没空了,跑到隔壁那家便宜点的德国超市,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买东西很很很不看价格!啊哈!突然想起为什么leo在法国留学的同学ge大姐说,坏小孩是不是特别娇气啊,你看她点菜都不看菜单和价格的!呵呵,估计是说坏小孩很不会过日子,不过貌似被很多很多人说过,无所谓了。只是今天去那个超市买东西,突然想到了以前在莱顿的日子,04年老去那个超市买东西,因为那个很近,也有很多我喜欢吃的巧克力,只是,今天有感触是发现好多东西超便宜,几年都没涨价的样子了,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种巧克力,400克,才1。79欧,几年前也是这个价.....

也说金融危机 篇2

2008年,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3月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也在筹划着合并。2008年9月15日, 历经了158个春秋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美国雷曼兄弟也轰然倒下。在全球都颇具影响力的五大投行现在就只剩留一家。陷于破产边缘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AIG) 将被政府接管。美国最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7日遭政府接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 演变为一场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二、相关概念

(一) 信用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和市场的扩大而产生的。

从主观的角度去分析, 是各个经济主体的需要, 这种需要, 既有利益的要求, 也有伦理的需要;从客观角度去分析, 则是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信用是金融的基础, 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 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现在意义上的信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产生而产生, 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新的动力和调控手段。

(二) 金融危机又叫货币信用危机是

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货币信用制度的混乱和动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一般是伴随着生产过剩而发生的。由于生产过剩流通货币膨胀, 不得已而采取强制收缩, 使货币信用陷入危机。

三、信用危机瓦解的危害

信用体系的瓦解会造成交易者信心丧失, 进而造成投资和消费减少, 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厉教授认为经济生活中每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的权益, 还要和交易者有来往, 所以信用所涉及的不仅是目前的交易, 还是未来的交易。信用是对对方合法权利的维护和尊重, 也是对自身合法权利的维护和尊重。所以对信用的破坏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失。

(一) 信用体系瓦解, 不仅信用交易无法进行, 实物交易与货币交易都会受到影响。

交易方式的演变, 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而信用体系瓦解, 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现代经济中信用交易所以优于货币交易, 货币交易又优于实物交易, 就是因为交易成本逐渐降低。

(二) 信用体系瓦解, 使交易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失, 会引起交易者信心的丧失。

投资者会担心投资合同能否履行, 消费者会担心自己付出了钱, 能否买到相应价值的产品。所以信用体系瓦解会造成交易者信心丧失, 进而减少投资和消费, 也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损害。

(三) 信用体系的瓦解会给社会生活造成灾难性后果。

交易活动只是经济活动很小的一部分, 还有人与人的交往等很多内容不是交易领域内的问题。如果有人从信用体系瓦解中得到好处而没有得到法律制裁, 则自律原则就失去了作用。

四、完善信用体系的相关途径

(一) 加快信用立法工作,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立法

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 使用信用的环境。首先是修改现行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为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实施以及提供不真实数据进行惩罚做准备。尽快建立并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做到奖罚分明, 调动大家自觉维护良好信用环境的意识, 且不让失信的人有机会把生意做大。

(二) 培养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要加强信用教育, 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通过舆论的正确引导, 形成“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

(三) 加快信用信息开放的步伐, 建立信用信息系统

鉴于大量相关的有价值的信用信息掌握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 所以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科技手段, 将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再依次建立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 向社会依法开放。

(四) 成立信用行业协会、发展信用评级制度

在信用服务行业逐步发展的过程中, 应适时成立行业协会, 以对现有信用中介机构进行整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方面的沟通研究等。并利用信用行业协会的资源, 对个人进行信用评级, 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

综上所述, 信用体系的松散毁掉的是企业的信用, 失去的是投资者的信任, 打击的是投资者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好的信用是各个企业个人国家公平竞争的基础, 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也是以相关利益者财富最大化的充分贯彻落实, 对个体及国家各方利益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发展活力。因此, 良好的信用体系是社会各方面各层次日臻趋于规范化、成熟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

摘要:文章以2008年金融危机影射出的信用危机为出发点, 描述了其与金融的联系, 并阐述了信用体系瓦解带来的危害, 从而提出相应解决途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信用危机,危害,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国鲜:《解决金融信用缺失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 2006年2期[1]李国鲜:《解决金融信用缺失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 2006年2期

[2]张灵强、张宇润:《金融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河北法学, 2004 (09) [2]张灵强、张宇润:《金融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河北法学, 2004 (09)

也说“戏曲危机” 篇3

戲曲究竟因何深陷危机而不能自拔呢?得到众多认同的说辞无非有三:其一,各类文化艺术的兴盛分流了观众;其二,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三,古老的戏曲艺术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果真如此吗?的确,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国力的增强,带来了民众物质生活的显著改善,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趋迫切。首屈一指的是影视剧的蓬勃兴起,不仅国产剧每年数量惊人,而且进口优秀片子蜂拥而入,许多影院、电视台都赚得盆满钵溢。虽则如此,不可忽视的是当好的戏曲演出的时候,也不乏一票难求的现象。比如:河北梆子裴艳玲、京剧尚长荣、越剧茅威涛等等,这又是何故呢?如果说“观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那么,这一次次狂热的戏曲演出盛宴所折射出的观众审美需求与渴望,不更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反省吗?尤其是对“古老的戏曲艺术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文明的发展”的断言者,这种说法是否为时过早?

那么,戏曲危机之“危”究竟因何而起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或发展都不是片面、单一的,导致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是内因是起主要根本作用的。因此戏曲危机出现的原因还是得从源头、从自身找起。众所周知,戏曲艺术是起源于田间地头、勾栏茶舍的,也就是说诞生于平民百姓之中。家长里短、好恶是非、忠奸正邪等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入口成曲、纾袖成舞,将中华民族千年美德、传统习俗表面似在不经意中、实则是通过一整套规范的程式表演出来。不同的地域和风俗有不同的戏曲剧种,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戏”,但是通俗、朴实、自然是它们共同的永远不能抹去的特性与烙印,这一点从众多传统戏曲曲目中都得到了印证。当戏曲走到现代,这个根本的特性却在悄然间逐渐淡化了、遗失了。从轻内涵、过度追求外表豪华包装、地域剧种不分、剧(话剧)曲(戏曲)混淆到戏曲歌舞化、影视化等等所谓“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戏曲已经面目全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国至少还存留着有名角、名剧的近百种影响较广的戏曲剧种现已从观众视野中消退大半,依旧被人们记住的剧种已是屈指可数。不再是戏曲的“戏曲”,与其说“危机”,实际上已被摧残得频临覆没。

如上所指,并非是说戏曲不需要创新。相反,创新是戏曲得以延续千百年至今的可贵法宝。不同的是在创新路上,戏曲祖辈们是在奉之圣明的“创新,必须移步不换形”的前提下恪尽职守、小心翼翼地一路走过来的。京剧梅兰芳、越剧袁雪芬等前辈正是在一步步艰难探索中创新,前者使中国京剧跻身世界四大戏剧(曲)艺术之林,后者使诞生于浙江一个小县城的越剧发展成闻名全国的大剧种。成名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动荡岁月的梅兰芳,在谙熟传统的基础上,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进行了改良与深化。他勇敢地突破了京剧诞生以来就以老生为主角、挂头牌的传统,创造了生旦并挂头牌、甚至旦行独挂头牌的新局面。他第一个大胆地创排新戏,并取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各个行当纷纷效仿,争排新戏,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京剧演出剧目,形成了世称“梅派”的属于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无独有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从乡下来的越剧艺人袁雪芬,在进步话剧的影响下也开始越剧改革,聘请专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舞台监督,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使用完整的剧本、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局限,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妆、灯光、音响,逐步形成综合的艺术格局。在表演上,他博采众长,吸收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表演特点,以及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并加以融化、创新,使越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被当时誉为“新越剧里程碑”的新创剧目《祥林嫂》的成功,则是对越剧一系列改良与创新的最有力的检验和认可。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梅兰芳还是袁雪芬进行的戏曲创新,他们都是在遵循戏曲艺术规律的框架内从完善自身表演、充实自身功力和丰富演出剧目入手的。梅兰芳独创的为表现戏曲人物喜、怒、哀、乐的“手指功夫”美轮美奂、优美绝伦、叹为观止;袁雪芬创造的新(尺调)腔淳朴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是“袁派”艺术的特色标志。这些创新,在弥补戏曲自身不足的同时,也与时俱进地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戏曲人,为戏曲艺术生命的延续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已近七十高龄的戏曲大师裴艳玲说:“有人说我守旧,我觉得我还守得不够。如果我守得再深一些,我今天取得的成就远非如此了……”可见,创新只能是在继承传统之上的填补与修正,抛开传统的“拿来主义”不仅不是创新,而且只能是遗下“无知者无畏”的笑柄。

相比之下,现在的一些“创新”为什么不被观众接受,就不难理解了。戏曲是什么?戏曲是写意的艺术,戏曲是表演的艺术,戏曲是集戏曲文学、音乐唱腔、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要把观众重新请回剧场,前提就是要让观众看到和听到真正的戏曲。在写意的表演舞台上,空灵是它振翅翱翔的天宇。当有限的舞台被层楼建筑、转台阶梯,甚至是活马走兽等等所占据后,试问演员表演的空间还剩几何?观众走进剧场,是去看建筑、去看动物、去看你把机关设计得多巧妙吗?都不是,观众是去看戏、去听戏,去欣赏表演、去享受艺术的。“没戏啊”、“不像戏了”……这样的感叹从很多走出剧场的观众的口中随时可以听到。

nlc202309051117

戏曲为什么“没戏”、“不像戏”了呢?首先,从创排一台戏开始说起。二十多年前,一台新编戏曲剧目的排演成本很低,也就一两万至几万元不等,那时的从业者很敬业也很本份。剧团的投入都用在剧目上,演职人员也都竭尽所能地把一台戏写好、排好、演好。成功了,是大家的荣誉,反响不好,人人都会觉得羞愧。可以说,那时的环境还是相当适合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各剧种的戏曲编剧是在“十年磨一戏”的谆谆告诫中,一字三省地苦吟成文,一个剧本反复修改几遍、十几遍是常情。排演是在前辈老师的“传”、“帮”、“带”下一丝不苟地抠戏、揉戏。无论是在剧本讨论会中,还是在排演场,随时都可见到主管艺术的局长等领导,他们和大家一起劳作、一同奋斗、一起呕心沥血,仅仅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要把最好最美的艺术奉献给观众!当岁月的年轮驶进二十一世纪,躁动、功利开始冲击了这种艺术生产氛围,创排一个新戏从以往的面向观众转向了單纯的谋求获奖。目的变了,生产的格局也随需要而变更。加之一个剧目的生产成本也已拥有数百到千万元之巨,庞大的名利诱惑下,戏曲艺术本身的价值已经微不足道。对基层来说,戏曲成了向上面索要拨款的“人质”,对上面而言,戏曲只是谋求荣誉的“道具”。不管这“道具”是鸡是凤,只要能拍拍翅膀便大功告成。于是乎,外请主创旋即成风,无论你对地方戏知之多少,也无论你是否谙熟戏曲,只要你身后有人脉(能捞评委票的),那么主创之座上宾非你莫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位戏曲名导一年中辗转各地排了五部戏曲,业内人士惊讶质疑“如此赶场,能出好戏?”时隔数年后,就是编剧一年写个七、八部剧本,也不足为奇了。如此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戏曲”多半已经难分姓氏雌雄,话剧加唱式的、戏曲歌化式的,至于内容理不清道不明的、文不通水词泛滥的是应有尽有。奖评完了进仓库,耗费巨资做的新剧除了收获的一张奖状上写着大名外,没有几个观众还能记得住它。有人把这种现象定论为“权利艺术”,虽贴切,但对戏曲来说,很悲剧。

其次,还是那句老话:必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不错,戏曲是歌舞演故事的艺术,但别忘了,故事的主体是人物的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入戏的前提,因人生事与因事由人其结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很多传统经典剧目里,比如京剧《锁绫囊》、越剧《追鱼》、黄梅戏《天仙配》都是遵循着从刻画人物出发来结构剧情的创作规律的,只有人物立住了、鲜活了,这样的戏才耐看、经看。现在的很多戏,要么是只见故事不见人,作为戏曲主体的人物反而成为了为故事服务的工具;要么是把人物弄得不伦不类,比如:有的新版本《天仙配》,本来应该是随董永去上工的布衣粗裙村姑,却偏要着身绫罗绸缎。演员追求美艳无可厚非,但剧中人物的美是于质朴中呈现的,过度的华丽反而得不偿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此打住。说实在的,对从业者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很“磨人”的艺术,尤其对于主创者编、导、演来说,的确须经过一番十磨九练的经历考验。静下心来苦学,耐住寂寞坚守,在当下也许不太现实,但是既然从事了这一行,至少请善待它。

(作者单位: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 篇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致使美国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继而,受美元体制的影响,全国大多数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且许多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计量。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美元动荡,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危机最初爆发的原因来看,是由于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行为以及一些企业为增加消费量而采取的一些鼓励措施导致许多没钱的人却大肆借贷买房买车,使经济出现了虚假繁荣,到最后,人们债台高筑,还贷不起,影响银行资金周转甚至破产。政府为救市大量印钞,致使市场流通货币量大大加大,美元贬值,物价上涨,进而通过汇率及贸易、外储等因素将危机转嫁,蔓延到世界。这些只是从那个表面上看到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引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与资本日益社会化,而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却使生产资料和成果越来越为部分资本家占有,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希腊政府为帮助其银行部门安然度过危机承诺提供一笔大额资金,到09年,希腊政府突然宣布政府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已远超欧盟规定的上限,情急之下,希腊政府主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由于希腊政府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先后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度下跌,这成为“欧债危机”的导火索。由于市场对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恐慌心理加重,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资产,从而使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继之后,葡萄牙政府称可能削弱缩减赤字的努力及西班牙披露未来三年的预算赤字将高于预测,更是导致市场焦虑急剧上升,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股市暴跌,德国等欧元区龙头国也开始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区面临着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从其造成的影响看来,以英美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由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较低,因此受危机影响较小;但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下滑影响,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拿中国来说,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因此,受欧债危机影响较大。

欧债危机的解决,从目前来看,危机国家以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了,只能依靠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解决。欧元区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体化制度,使得德国、法国等经济恢复较快,经济较为稳定的国家无法“独善其身”,此外,IMF的巨额援助也有利于债务危机的减弱。

由于我国受欧债危机影响很大,因此在西方国家提出让我国出资3.2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时,我们也有一丝犹豫,但是,我们没有被危机冲昏了头脑,援助不等于送钱,欧元区未来经济发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国际组织的救欧行动,我们给于支持,但我们更希望欧洲国家从自己的政策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采取救市政策,适当地降低财政压力。当然,我国也会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其渡过难关。例如:增加向IMF注资、购买国债、增加进口和扩大企业投资等方式,帮助欧洲国家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下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篇5

【摘要】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信息很难共享,监管部门金融监管理念落后。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确立适度监管原则,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加强金融监国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金融动荡发生越来越频繁,1987 年华尔街股市崩溃、1992 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7 -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开始进行金融监管改革,2011 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到全球股市、期货市场、原油价格等各个方面。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内容和理念,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改革。

金融衍生品和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以及信息分享机制不畅给金融监管带来的障碍,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促使美欧各国探寻和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和规则。

( 一) 《巴塞尔协议Ⅲ》。

受到了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催生,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新的巴塞尔协议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成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引发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调整和重组。为了创造出更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协议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第一,提高银行最低资本要求,增强资本质量; 第二,提出新的计量指标,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三,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提高整个银行业在危机中的恢复能力; 第四,引入杠杆率指标,把控银行风险敞口。

( 二) 美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是“两级多头式监管”,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拥有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对金融行业进行分业监管。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2010 年 7 月,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 重建金融监管》的改革方案,其对金融监管制度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1) 组建联邦级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 ( FSOC) ,负责识别和防止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系统性风险,促进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2) 组建全国保险监管局( ONI) ,主要履行保险行业的监督、咨询、建议和信息交流等职责。( 3) 成立全国银行监理署( NBS) ,负责对所有联邦特许存贷款机构、外国银行实施审慎监管。( 4) 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 CFPA) ,将原先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的消费者保护职责予以归并,统一执行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责,对金融产品提供机构进行检查,对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金融机构和市场行为实施处罚。

二、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

( 一) 金融行业经营模式的变化。

中国加入 WTO 之后,金融行业逐步对外开放,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模式业也开始带有一定的混业特征。

首先,监管当局对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一个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1999 年 8 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符合条件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同年 10 月,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又一致同意保险基金进入股票市场。2000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又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获准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2001 年 6 月,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经过人民银行批准以后,可开办代理证券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代理保险业务。其次,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混业经营,即一个金融集团或者非金融集团通过控股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集团内部提供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混业经营在提高金融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 二) 金融创新的发展。

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开展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这些业务本身来源于证券业和保险业,“银证通”、“银券通”等银行业务品种的使用使得大众通过银行网络就可以直接进行证券投资。保险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混业经营的势头尤其明显,新的涉及多个金融业务领域的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如投资联结保险就横跨保险业和证券业两大金融业务领域。

三、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 一) 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危机 篇6

2008年是一个起伏不平的一年,北京2008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但是2008年引发的金融危机却让中国人民重新了解了这个世界!美国政客为自身的利益对金融行业滥用美元价值的黑暗操作然当无实,从而愈演愈烈直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与其说是金融危机还不如称之为“金融海啸”更贴近事实。

全球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濒临“灭绝”较有说服力的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美国三大汽车巨头,AIG。冰岛。东莞合俊.....。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残酷现实,谁想的到他们会倒下了?但他们真的倒下了,全球风暴来了。

在中国有第二个香港之称的东莞樟木头首先倒在中国人的最前列。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国人所面对的是什么?接下来又会是怎么样?人民无法去预测也不敢去想象。接受下来眼看一个个工厂倒闭一个个老板跳楼,一个个企业拖欠工资,中国人才真正意识到“它”来了。在12月份广东,浙江两个工业大省先后出现返工潮也就意识著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企业已经在接应“它”的到来。消费力开始削弱。股票开始大幅度下跌。楼价下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暴涨.....。

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危机管理思考 篇7

实际上, 金融危机只是企业危机的一个方面, 企业危机是指能够潜在地给企业的声誉或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因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 也有因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英国公关学者曾对《幸福》杂志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项关于危机的调查, 调查资料表明, 被调查者几乎百分之百地同意他们的公司容易发生的危机不外乎以下11种:生产性意外、环境问题、劳资争议及罢工、产品质量、股东信心丧失、具有敌意的兼并、股票市场上大股东的购买、谣言或向新闻媒体泄漏企业秘密、政府方面的限制、恐怖破坏活动、员工的贪污腐化等。企业面临危机时采用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后果。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成功地化解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还能因祸得福。对于危机的成功处理, 必须要在对企业危机种类充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企业危机也有不同的分类, 大体可以分为经营危机、制度危机、管理危机、安全危机和竞争危机等。另外, 根据企业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 可分为商誉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财产危机、人才危机等。

经营危机又称经营环境危机, 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危机。如金融危机造成经营环境恶化带来的危机。企业经营环境包括两个层次:微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包括产品定价、产品受益、生产成本、企业雇员等因素。这些微观因素影响着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活动。宏观环境不仅包括社会条件、社会总供求矛盾运动, 还包括政府宏观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 国内、国际政治、法律、文化因素也是宏观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企业经营时刻面临着危机。企业经营必须适应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的双重变化,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化解危机, 立于不败之地。

制度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制度不合理给企业带来的危机。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产权构成、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体系和组合方式, 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合理的企业制度能够保证企业活动的正常运转, 协调领导、管理层和员工之间以及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 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相反, 如果企业制度不合理, 将会破坏企业的正常运转, 甚至严重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伦理危机。伦理危机是指企业在社会伦理、公德方面出现的危机。如企业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社会反对进而给企业带来的危机。现代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活动, 不再是单纯的微观企业行为, 还涉及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人道主义、民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日益盛行的社会经济体系中, 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危机。企业伦理准则是指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 应遵循的伦理标准、社会正义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公平与效率、社会期望、平等竞争、广告、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消费者主权、企业行为方式等多方面价值规范。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包括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资金技术危机。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上述危机所带来的挑战, 如人口压力增大、资源不足、环境受到破坏、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物资短缺。生态危机越严重, 管理危机也越大。

安全危机是指企业在内部、外部安全方面出现的危机。典型的案例是近年来出现的毒奶粉事件。企业安全主要涉及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技术安全、资金安全、市场安全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技术安全、资金安全是内部安全问题, 较容易解决;市场安全涉及外部安全, 一旦出现, 如果处理不当, 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破产、倒闭是常事。

竞争危机是指由于竞争对手的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危机。竞争危机主要表现在知识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信息占用与处理能力的竞争、企业预测与决策能力的竞争和应对危机能力的竞争。如数码相机的出现给胶卷企业带来的危机、竞争对手人才争夺带来的危机等。

以上企业面临的危机可进一步归纳为两种:结构性危机和偶发性危机。结构性危机一般是由企业内部系统损坏导致的, 造成危机的因素很早就在企业中存在, 一般都是企业的某项管理功能的实质性失效。一般来说, 结构性危机根深蒂固, 比较难以挽回, 因为结构性缺陷是企业长时间形成的, 根深蒂固, 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造成的损失一般也很难以其他方式得到补偿。所以, 企业面对结构性危机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尽量地减少损失、降低负面影响。而利用危机增加收入或利用危机扩大影响在结构性危机中是很难实现的, 对此企业决策者要克服侥幸心理, 不要企图采取措施转“危”为“机”, 防患于未然是这类危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偶发性危机可以看作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种因素是决定危机存在的基础条件, 往往并不是很大的事件, 本身也不是什么问题, 有的在危机爆发前早就存在, 有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另一种因素是引发危机的特定诱因, 这类危机的实质是经过特定诱因对基础事件的渲染后, 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中诱发的心理认知的崩溃, 很多时候甚至特定诱因本身就是对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件散布的谣言。现实中, 由于这类危机缺少征兆, 爆发时间也没有规律可循, 所以较难预防, 后果也比较严重, 处理不好将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损失。这类危机的成因与利益相关者的心理认知有关, 因此, 如果能及时妥善地改变相关者的心态, 经过适当处理, 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变的, 可以采取措施使之转“危”为“机”。

近年来出现的大量危机事件表明, 我国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不高, 大部分企业内部不存在危机管理程序, 当危机出现时, 绝大多数的企业家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应对。正是由于企业对危机的性质、后果、原因等判断迟缓, 极有可能将原本不大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空前的危机。实际上, 在企业危机出现之前往往已经出现不良信号, 企业危机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过程, 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前兆与信号。危机信号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较为隐蔽的危机迹象。通常, 其危害程度小, 对企业的生存还不构成直接威胁, 但时刻消耗着企业的资源和能量, 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潜在危机信号可以通过企业经营中微妙的不良现象来反映, 微妙的不良现象主要有:内部管理出现了不协调的迹象、行为失信、受到新闻界、政府部门“曝光”、社会公众舆论哗然、少量高级人才流失、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盈利能力偏弱、执行力较差、信息沟通、传递不畅、创新能力降低;缺乏发展后劲等。企业应当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 从各个渠道及时捕捉到这些征兆的信号, 并对这些征兆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判断, 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 确保企业的某些薄弱环节不至于转变为危机。

2008金融危机分析 篇8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

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2、银行业虽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我国金融管制较严,致使损失相对较小,涉水不深。中长期看中国有持续降息的预期,但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变更,将在短期内有更多的资金暂时回流到银行,后续就看各家银行如何应对了。

3、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金融危机说 篇9

忠告2:心态要好,这个世界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完美,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重要而且必要的。有志者,事竟成。危机中最忌讳的是浮躁和颓废。浮躁会让你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而颓废则让你丧失机会争取的斗志。

忠告3: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水源,所以,要修水库;一个企业资金就是企业的水库,美国的危机告诉我们,再大的企业如果资金链断流,企业就只能破产;一个人呢?面对人生,你需要自己的人生水库。毕业生只是文凭或学历的毕业,而对于自己的“知识”而已,要知道学无止境。今后的日子代表着,你需要边工作边修自己的水库。

忠告4: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要想不被淘掉,你需要让你变成金子。就我所知,参加一些职业培训,可能是你必要的选择。

忠告5:人生来就不是平等的,在危机面前更是如此,有些人拥有“啃老”的资本,而有些人可能需要的就是一份“工作”,仅此而已。所以,你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而对于多数人而言,毕业意味着从前是父母养你,今后你该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忠告6:现实一些,并不代表理想的丧失。Remembers,You have a great Ideal。(记住,你有一个伟大的理想!)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没有思想就是行尸走肉。当然有理想之外,也需要知道实现这个理想的具体方法。要知道你是不可替代的,也是无人可替代的。要有勇气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少小离家,比如甘心忍受寂寞,比如不随波逐流„„。

忠告7:社会好像一根竹竿,分成若干节。一个人的事业,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阶层更高的阶层去。当然,因为你要向上爬,而必然会有自上而下的阻力。克服它,你就成功了。当然,危机中你需要付出的努力将会更大,但也许更加值得。

忠告8:一个人贫穷,不是口袋没钱叫贫穷,而是脑袋的贫穷;人要有富有的想法,然后才会有富有的生活。头脑致富是未来趋势;翟鸿燊教授说:“如果要投资最好投资脖子以上”。不要做“三等人”: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忠告9:“不是学习没有用,而是因为我没用,因为我没用,所以我没用”如果

你学会了应用,你就会变得很有用,你的学习也才变得有用。精通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知识不是力量,学会使用知识才是力量;用知识创造财富,有财富才有自由;真正的财富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脑袋里有些什么东西。要想有财富先要让自己的脑袋富有起来。所以,你要想成功,你首先要让自己变得有用起来。

忠告10:一位牧师在为第二天讲道煞费苦心,他的妻子外出了,年小的儿子无所事事烦躁不安。牧师随手抓过一本旧杂志,看见其中有一张色彩艳丽的世界地图,于是他用剪刀剪成小纸片。递给地板上的儿子:“儿子,你把这幅地图拼起来,我就给你买一盒巧克力”。牧师想,这样的地图,儿子怎么也会拼上半天。谁知不到十分钟,儿子就来敲门,他已经拼好了。牧师很惊讶,问儿子是怎么拼好的。孩子说:“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想如果我把人拼对了,地图也该不会错吧。”牧师猛然醒悟:“假如一个人对了,他的世界也就肯定对了”。如果你发现你眼中的世界错了,你该反省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活反了呢?

忠告11:障碍是你看不到目标。《论语》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你的目标如果定的过低,则你的收效也许就更低。300多头鲸鱼因为追逐沙丁鱼被困死在一个海湾里。鲸鱼因为追逐小利而暴死,为了微不足道的目标耗掉了自己的生命。你追求的目标一定是值得追求的才对。

忠告12: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改变的力量;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多花时间学会改变自己。

忠告13:有个北大硕士写了一本《北大毕业等于零》的书,他发现通过互联网,他在北大所学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这让他很沮丧,所以写了这本书。同时告诉青年人:知识只需要检索,根本不需要储备。毕业了,你需要找机会将你的储备释放出来,危机中与其等待徘徊,不如尽快进入角色。

忠告14:态度决定结果。消极的“墨菲定律”认为:任何事情都不会像它看上去那么容易;办任何事情所要花的时间比你想象的都长;问题往往出在你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地方。

而积极的“艾利斯情绪理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真正决定事物结果的根源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于该事物的信念和行动。

忠告15: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美国的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决定于五个要素,取决于信念、态度、目标、潜意识和习惯。他有三个成功法则:成功法则1:成功(V)=自信(S)+意志力(W)+积极心(P)

成功法则2:目标(O)=希望(H)+热情(E)

成功法则3:成功(V)=想象(J)+潜能(L)+努力(M)

也说金融危机 篇10

所谓危机的传染, 是指—个国家的危机导致另一个国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它强调的是某一个国家发生危机的原因就是另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如果另一个国家没有发生危机, 这个国家原本也不会发生危机[1]。目前已有的传染检验方法多集中在资产价格的协同运动上, 主要有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分析、波动性溢出分析、发生危机的条件概率检验、协整分析等。

目前已有的传染检验方法多集中在资产价格的协同运动上, 主要有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分析、波动性溢出分析、发生危机的条件概率检验、协整分析等。资产价格相关效应不能证明Massion定义的“纯粹传染”的存在;波动性溢出分析效应检验的结果可能由于内生变量的异方差的存在而受影响;发生危机的条件概率检验同样由于可能存在变量的异方差性导致结果误差的风险;协整分析则适应于长期动态效应进行研究, 不适应具有短期性、突发性特征的现代危机。

此外, 还有新闻溢出分析、极端值分析等。综观以上各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方差-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来分析市场相关程度, 主要目的是检验数据生成过程中参数的稳定性, 但是如果存在内生变量、忽略变量和异方差性等问题, 其参数稳定性的检验结果往往是有偏的。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正, 但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 并且这些方法都无法再现传染的动态效应, 更无法将传染冲击的力度定量化。

2.检验方法

2.1方法介绍

鉴于传统检验方法的多种弊端, 本文提出运用向量自回归 (VAR) 系统来检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VAR (Vector Autoregression) 系统是Sims于198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它由一组动态联立方程构造而成。与一般联立方程组模型不同, VAR系统将所考虑的经济变量纳入一个系统, 能够反映系统的完全信息。VAR系统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视为内生变量, 避免了划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以及识别模型等复杂问题, 从而解决了以回归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 (潜在的) 内生性问题。在VAR系统中, 经济理论的作用仅限于选择变量和确定变量的滞后长度, 从而使经济理论对统计推断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VAR系统的解释变量全部都是滞后变量, 因而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此外, VAR系统还有独特的分析功能, 如对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脉冲响应 (Impulse responses) 分析等。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并不是建立在参数估计基础上的, 因此它能避免传统的基于参数估计的检验方法中的忽略变量、内生变量和异方差性等问题。正是由于VAR模型具有上述优点和功能, 所以它很适合于检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对金融危机发生前后世界上几个代表性的主要股票指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传染效应。如果危机前后股票指数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则这种情况不存在传染;如果危机前后股票指数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则需进一步分析才能判断是否存在传染效应, 为此, 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分析是指系统对其某一变量的一个冲击所做出的反映, 它可以动态地描述某国发生的危机对其它国家冲击的强度和冲击持续的时间, 如果一个国家的脉冲相应比其他国家的脉冲响应急剧增加, 则可以说明传染效应的存在;否则, 不存在传染效应。

2.2 Granger因果检验

对{Xt}和{Yt}两个时间序列, 依据Granger的定义, 如果相对于仅用Yt的过去值来预测Yt时, Xt的过去值能用来改进对Yt的预测。即如果Xt的过去值能统计地改进对Yt的预测, 则称Xt因果于 (Granger-causes) Yt。Granger因果检验不仅能对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 而且也能对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进行检验。对不存在单位根的两个平稳序列, 可以定义如下方程:

undefined

检验从Xt到Yt的因果关系, 即为检验βj的零假设。

原假设H0:βj=0, j=1, 2, …, m

各择假设H1:βj≠0, ∀j, 1≤j≤m

如果接受原假设, 则不存在Xt到Yt的因果关系;反之, 则存在Xt到Yt的因果关系。

2.3脉冲响应函数

考虑一个P阶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

undefined

其中, Yt由内生变量组成的k维向量, Ai是系数矩阵, B是常数向量, εt是k维误差向量, 其协方差矩阵为Ω。

一般地, 如果 (2) 式是可逆的, 则它能表示成一个向量移动平均模型 (VMA) :

undefined

其中, Ψs是系数矩阵, C是常数向量, 它们可由 (2) 式中的Ai和B求出。

根据 (3) 式可以看出, 系数矩阵Ψs的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 变量i对由变量j产生的单位冲击的S期滞后反映, 即VAR系统中变量i对变量j的S期脉冲响应。

这里隐含了一个假设, 即误差向量εt的各分量之间不相关。但一般情况下上述假设并不成立, 也就是说向量εt不是标准的向量白噪声, Ω也不是对角阵。为此, 常做如下变换:

由于误差向量的协方差矩阵Ω是正定的, 因此存在一个非奇异阵P使得PP'=, 于是 (3) 式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经过变换, 原误差向量εt变成标准的向量白噪声ωt。此时, 系数矩阵ΨsP的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 系统中变量i对变量j的一个标准误差的正交化冲击的S期脉冲响应。

3.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

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了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的法国CAC指数, 英国富时100指数, 德国DAX指数, 道琼斯指数和上海上证综合指数。以周平均指数计量, 共145个观察值。本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股票指数作为分析的对象, 用股票市场指数来判断一国资本市场和另一国资本市场的关联程度,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两国股指变化有因果关系说明两国资本市场关联程度较大, 反之, 说明两国资本市场关联程度较小。

(1) 单位根检验平稳性

由Granger因果关系的定义知, 所检验的时间序列必须保证严格平稳的前提, 否则容易出现“伪回归”所以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之前先对单位根进行检验。这里采用的是LLC的ADF单位根检验。

undefined

假设检验:H0:α=0, H1:α<0

H0假设存在单位根。如果接受原假设H0而拒绝H1, 说明序列y1存在单位根, 是非平稳的;否则说明序列yt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的。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 5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均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即原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后继续检验, 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可见5个国家时间序列均为I (1) 过程, 可进一步对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序列为非平稳的原假设, 1%的临界值为-3.476472.Level为ADF统计量, 1st为一阶差分条件下ADF统计量。

(2) Granger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undefined

使用联合假设

undefined

虚拟假设H0:X不是引起Y的格兰杰原因。

检验结果如表2:

注:因样本容量大于120所以1%、5%、10%的临界值均为1.00.

从上面Granger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在10组数据中, 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的有5对, 单向因果关系的有4对, 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有5对。其中涉及上海上证综合指数的4组数据中只有与美国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 与欧盟的指数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剩余的6组不含上证综指的数据中有4对数据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2对数据具有单向因果关系。

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的国家是:美国与德国、美国与英国、美国与中国、美国与法国、法国与德国。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的国家是:英国对法国、德国对英国、德国对中国、法国对中国。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美国与其他四个国家都存在着资本市场的传染效应。四个国家的资本市场都与美国具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由次可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

(3) 脉冲响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其他四个国家资本市场影响的深度, 本文分别对美国与其他四个国家的指数数据进行脉冲响应检验。

脉冲响应检验的结果可见附录1。

从脉冲响应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国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冲击相比较其他国家比较小。其他国家受到冲击后脉冲图下滑趋势较明显。

4.结论及政策建议

结论

(1) 由以上分析可见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股指变化更具有因果关系的特征, 而中国股指变化与上述四国因果关系较弱, 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与其他几国资本市场的关联程度较低。

(2) 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存在逆向反馈机制。金融市场走向危机的强烈信号及各国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投资的直接损失和心理预期的逆转, 导致相关国家金融市场陷入危机, 并将危机信号向美国反向传递。

(3) 金融危机交叉传染导致危机程度加深。金融危机在国家间的网状交叉传染形成危机传染的恶性循环, 导致危机程度渐进加深。

(4)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非接触性传染渠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季风效应和净传染效应在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国金融危机并没有恶化其他国家的经济基本面, 但与其金融市场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德国, 英国和法国却受其影响较大, 而与资本市场没有全面开放的中国受其影响较小。

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政策建议

(1) 审慎开放资本项目, 加强外资流向监管。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总是出现在金融自由化和较大规模的资本流人之后, 因此, 资本项目的开放要遵循审慎性、渐进性的原则。同时, 加强对外资流向的监管, 防止外资大规模的流进流出对我国造成冲击。

(2) 建立我国金融危机预警体系。金融危机爆发前, 一国经济运行会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迹象, 因此, 我们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预警体系对潜在的金融危机及时预警, 以便采取措施来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并表现出显著的传染性。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 建立VAR模型, 对其传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 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 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影响较小, 最后提出有效的危机传染防范措施。

关键词:危机传染,VAR模型,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

参考文献

[1]王春峰, 康莉, 王世彤.货币危机的传染:理论与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 1999, (1) :44-50.

[2]张志波等.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用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5, (3) :115-120.

[3]李子奈, 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0.231-234.

[4]Sebastian Edwards.Interest.Rates, Contagion and Cap-ital Control[A].NBER Working Paper.2000, No.7801.

上一篇:四年级红领巾红领巾播音稿下一篇:国际关系学院2018年政治学理论专业综合考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