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2024-08-02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精选8篇)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篇1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课型:舞蹈艺术课

总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以“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舞蹈知识技能以及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使学生的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1、针对儿童“好奇”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学生丰富直观的舞蹈片段欣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

2、对儿童“好动、善于模仿”的身心特点,在播放小人拼图和舞蹈片段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进行模仿。

3、随着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逐渐增强,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能通过看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及听着音乐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小人拼图,知道小人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拼出来的,(七个小人拼图是七个手位的小人动作)由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并让学生随着小人拼图中的不同手位来模仿其动作。

2、通过几个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逐渐了解舞蹈是与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有关系的。

3、舞蹈与动作的关系。采用蒙族的舞蹈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了解一些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4、舞蹈与服装的关系。通过观看几个舞蹈片段从服装上知道是什么民族,并看各族服装图片猜出不同民族,简单讲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

5、舞蹈与道具的关系。进行了多做运动、多参加体育项目是对自己身体素质有所提高的思想教育。

6、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亲身感受,自己总结出舞蹈是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听音乐能即兴创编出舞蹈动作。

7、通过一系列关于舞蹈的教学活动,知道舞蹈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的艺术。

教学重难点:

1、能知道小人拼图都是用不同的图形和线组合而成的;

2、学生对舞蹈能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几种与舞蹈有关的内容;

3、简单了解一些蒙族的基本动作以及服装、音乐;

4、给无声舞蹈片段配音乐及听音乐自由创编出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旋律问好!

二、观察导入

1、师: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模仿能力呢?好,那我就先考考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很厉害。播小人拼图,问:都由什么拼出的小人?(圆、三角、线)

2、师:用图形和线又拼出几个不用动作的小人,你们能观看小人模仿出他的动作吗?(学生模仿小人图形的动作,是七个舞蹈手位的小人)由舞蹈的七个基本手位引出舞蹈。

三、舞蹈与动作

1、师做几个舞蹈动作(蒙族动作),问是什么民族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由此了解到舞蹈离不开动作,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

2、谁还知道蒙族的一些基本动作?教师带领学生集体做蒙族的特点动作,如:硬肩、耸肩、屈臂、甩手等。

四、舞蹈与服装

1、大家跳的真好,下面老师播放几段舞蹈片段,你除了从动作上能知道是什么民族外还能在哪能看出来?播放汉、维、傣族等片段。看后学生答说在服装上能看出民族,并自己归纳出舞蹈又和服装有着联系。

2、师播几种各民族服装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民族,然后教师对藏族、朝鲜族以及蒙族的服装做简单介绍。

3、同学们对服装了解了很多吧,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服装而且都好漂亮都有自己的特点。

五、舞蹈与道具

1、师:老师编创了一个舞蹈,可是还没有取名字,请同学们帮老师给舞蹈取个好听的名字好不好?(播放《小小乒乓球》舞蹈片段)

2、取名展示,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取?为什么和乒乓球有关系? 生:因为跳舞的小朋友手里拿着乒乓球拍。师总结:他们拿的球拍是为了辅助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在舞蹈里一些使用的器具或是物品就叫做道具。由此我们了解到,有一些舞蹈为了辅助舞蹈的内容所以是离不开道具的。

3、拓展教育:由这些小朋友使用的道具我们知道他们是在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这些小朋友很喜欢锻炼身体,而她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就是打乒乓球;那同学们喜欢锻炼身体吗?那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学生自由答)师总结,运动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多做运动,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六、舞蹈与音乐

1、师:有一群小鸭子就很喜欢游泳,它们正在小河边举行游泳比赛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群鸭戏水》舞蹈片段)

2、“小鸭子”是谁扮演的?(生:小朋友)他们表演的象不象?那我们也来一起跳一跳吧。师生共同参与表演,师对白:在小河里,它们争先恐后的往前游。哎?跳了半天,你们觉得少点什么吗?(生:缺少音乐)噢,原来少了音乐。学生很自然地亲身体会到与舞蹈关系最密切的就是音乐了。

3、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无声舞蹈片段(蒙族),然后再播放两段不同的蒙族音乐,让学生通过观察其动作的频率或根据其他的不同内容,给无声舞蹈片段配上相应的音乐。

4、用另一段音乐让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最后教师总结: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七、舞蹈小结

1、师小结:其实舞蹈就是编舞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而积累创编出来的一种表现形式。老师在课下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创编了一个舞蹈,你们想欣赏吗?看完要说出这个舞蹈是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出现过的?学生跳《算盘交响曲》。学生自由答。(是在用算盘做题时出现的,第一次算错了不气馁,又经过努力终于算出来了。)

2、师问:这段舞蹈都与什么相联系了?(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注:道具是算盘。]你们觉得老师对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吗?老师其实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由此我们知道了,舞蹈就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身边。

课后探索与反思:

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内容。而通过舞蹈片段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中的美感和其中的乐趣;并了解到舞蹈是来源于生活、来自我们的身边,是现实生活中以舞蹈艺术形式的一种呈现。每个环节都渗透着舞蹈基本知识的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把舞蹈艺术的活动作为一件轻松、快乐、自由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并在“不经意间”同时得到舞蹈知识、技能的积累。

通过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采用了与图画相结合的导入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学生对图画中小人拼图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致来模仿出拼图的动作,也就是舞蹈中的七个基本手位来引出本课的中心内容——舞蹈。我感觉这个环节的设计和现实效果是较好的,在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一种兴趣和想去知道并了解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较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和导入的效果。

本节课并没有分出大框进行教学,只是想在一整节课的多种教学活动中,从头到尾潜移默化的进行舞蹈基本知识的简单渗透和了解。在教案设计中体现出了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以及环节题目。我的设计想法是:一个是学生较小,另一个是课程标准不提倡理论化的教学,所以我并没有把每个环节的名称制作到课件中去。而我是在课堂的每个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或是模仿、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活动中,简单了解到关于舞蹈的一些基本内容。而我的目的是在多种艺术活动形式下,潜移默化的和在不经意间让学生体验到舞蹈的美和了解到舞蹈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在最后的环节,我是通过我在课下给几个学生创编的一个舞蹈,在课上的时候以展示并做我本节课的总结环节,因为这个舞蹈包括了我本节课的四个大内容,也就是舞蹈与动作、与服装、与道具、与音乐的联系。而这个舞蹈是10个学生表演的,那天一个是在外校上的课,还有就是表演的学生不是一个班级的,所以在我上课的班只有4个学生参与表演,本来我认为少了大部分的学生表演,在学生欣赏后会觉得舞蹈的内容表现的很模糊或是根本看不明白舞蹈的内容,我正要给学生们再讲述一下舞蹈的内容,可好多的学生都经过认真的欣赏并且出乎我意料的说出了舞蹈要表现的大概内容,这说明我有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其实课后我又反想,每一个学生都存有艺术潜力,而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其魅力在于能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用舞蹈、音乐、表演等一些艺术活动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挖掘出每位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潜力,这就是我们做为一名艺术教师所要面对更要做到的重要职责。我会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积极投身在艺术课教学工作中,尽所能地将综合艺术的优势更好地体验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实践中探索,伴着新课程、新理念共同成长,进步!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篇2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2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4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暖场视频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

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

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

生:声音、遥控……

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声音?你来试试。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你们再来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生:短信、网络、微信……

教师小结:刚才利用手机通过网络控制了灯的开关。

师:除了手机,还可以用什么设备?

板书:手机(计算机)……网络灯。

设计意图:本课初始利用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表演小魔术,以鲜活的例子抓住学生探究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物联网技术的特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3.学思践悟、走近物联

(1)变一变——网络无处不在

师:老师再表演几个魔术,想看么?请看,这是老师的办公室(摄像头),可以给电水壶烧水(演示),这是空气净化器,开、关(演示)。大家思考一下,你家的电灯、电水壶有这种魔力吗?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样的魔力。要达到这种魔力必须要有网络。

师:是的,这些电水壶、空气净化器等电器+网络就成为一种智能电器,这就是一种加法发明法。同学们要是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板书:电水壶空气净化器……

(2)猜一猜——传感器妙趣多多

师:(打开手机的控制界面)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控制电器的。哪位同学想来体验一下?

学生上台学习演示开关电器。

师:老师不但能开关空气净化器,还能了解办公室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观看手机控制界面上的PM值)大家来猜猜,手机怎么会知道的?

生:手机上装了个东西……

师:老师告诉大家,空气净化器里有一个部件,它能像我们的鼻子一样,感受到空气的质量,这种部件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传感器。(板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非常厉害,它就像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有的像耳朵能听到,有的像眼睛能看见,有的像鼻子能闻到,还有的像皮肤能感觉到,它们都是智能电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将传感器与人体感觉器官类比,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感器的作用,为后面物联网的创意设计做铺垫。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生活实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3)试一试——传感器神奇无比

师:传感器有这么大的作用,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根据课前分组,请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来体验,PPT出示体验要求:1组长至老师处领取体验器材。2仔细阅读器材使用说明,并按要求实验。3说一说实验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想一想传感器的作用。4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拿着实验器材和使用说明汇报结果。

学生实验,教师相应指导,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上台交流。

教师出示PPT,提醒回答的要求:我们做的实验的名称是( ),我们是这样做实验的( ),知道了传感器像人体上的( )发挥了作用。

(4)取一取——物联网顾名思义

师: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传感器的神奇,我们知道,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板书:感知(信息) 传输(信息) 应用(智能)。

师:像一些物体和另一些物体(板书两个大圈)通过网络技术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你能试着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互联网、网络。

师:这种网络是物与物的相连,我们就叫它物联网。(板书揭题:物联网)

设计思路:用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会传感器的神奇作用。利用思维导图概括物联网概念及其特征,将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至理性层面。

4.展望未来、创意无限

(1)自学探究,漫谈应用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联网,物联网不但在家居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一些物联网的应用。

师出示PPT:边看边思考,你了解的是物联网应用的哪一领域?它是怎么样实现智能应用的?请大家注意,每个组浏览一个物联网应用专题。

教师分配任务。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刚才了解了物联网在哪一领域的应用?它是怎样实现的?老师从物联网的应用中找了一个案例,大家来看看到它是如何描述的。(PPT出示案例)

(2)创意无限,设计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研究,我们了解了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物联网了。

教师出示PPT:你想不想来设计自己需要的一种物联网应用呢?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完成创意。(小提示:这种应用可以是较实际的,也可以是未来才能实现的。)

师: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一组至少完成一个创意。

学生展示并读出自己的创意。

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师:这位同学的设计有哪些优点?你觉得如果再加上些什么创意会更好?

师:(学生说学生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通过你们的巧手来实现。

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先浏览网页再漫谈自己的收获,最后再设计自己的物联网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再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憧憬未来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形式认识了一种新的技术叫物联网,开始走近了物联网,你能说说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吗?

生: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的相连。通过传感器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师: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真正走进物联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因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比赛需要,上课学生改为五年级,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更多地从学生已掌握的既有知识与能力出发,意图设计出一堂孩子们喜欢的物联网体验课。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了解物联网的含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物联网在身边的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阿拉丁神灯——百度神灯——智能电灯——神奇的智能家居场景这一系列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被形象的魔术表演所吸引,从而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物联网”的宽泛定义。接着以猜一猜神灯的魔力所在等来体验传感器环节,以想一想传感器与身体的哪个感觉器官类似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实践的过程,理解传感器的实际作用。在浏览物联网应用网站的过程中了解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并最终为自己动手尝试设计一种物联网应用服务。学生在大胆鲜活例子的指引下,思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在最后一个设计应用环节时所表现出的创意不但贴近生活,而且很有个性。

板书设计方面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物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名字,自己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走近物联网服务。

点评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中《物联网》单元的初始课,也是较为常见的初识课。通常情况下,本课以视频、器材等演示为主线,让学生感受体验物联网的功能与作用,但常常失之于结构的松散与体验之肤浅。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杭老师在设计时,着眼点置于以下两点:一是如何走近物联网,二是需要“走”多近。为此他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1创设一体化情境,实施浸润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加学习趣味性。纵观整节课,依托智能家居生活这一情境,由点及面展开教学,为抽象的物联网这一新生概念赋予具体情境,同时又将这一情境贯穿于整节课中,使得课堂教学结构更趋于完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实现了浸润式教学。

2设置多层次任务,“深度”走近物联网。作为初始课,一般在教学时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模仿为辅。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则这样的初识课就只能是浅尝辄止。在本课教学中,杭老师采用“思”、“学”、“践”、“悟”这四个层次的任务引领学生逐步走近物联网,深入了解物联网。通过这四类不同层次的任务,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设计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锻炼,使得学生走近物联网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观赏,而是更有深度的探索与创新。

3渗透计算思维,加强思维力训练。多层次的任务设置为学生走近物联网提供了多样的实践任务,但这更多地停留在操作层面,如何在思维层面对学生予以提升呢?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杭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对物联网的概念予以概括与归纳,使得抽象的概念图形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走近甲醛”教学设计 篇3

1教学设计思路

从20世纪末开始,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统一性的原则。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整合所有优秀、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把“STS”与“具有结构的科学知识”统一起来,把“HAND-ON”和“MIND-ON”统一起来,是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

⑴本节课是“醛”的第二课时。在完成了乙醛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以生活应用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以实验为手段,继续紧扣结构,走近甲醛、分析甲醛的特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同时也呼吁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⑵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师以有关甲醛的生活事实出发,自然过渡到甲醛的性质(包括如何检验甲醛),再追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甲醛的来源。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性质,学生通过甲醛的银镜反应及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对实验现象汇报、分析,探究甲醛的特性。

⑶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认识甲醛的特性,通过设计安排简便、有效的学生实验:如甲醛使蛋白质变性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甲醛的银镜反应及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与乙醛的性质有明显不同,为学生的思维展开提供了空间;酚醛树脂的制备,承前启后,展示了甲醛应用的两面性。同时,通过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教学设计

2.1教学过程

[引入]这些年来,有关商品质量的投诉和报道屡见不鲜,其中不少事件的主角都指向了同一物质,甲醛。随着媒体的频频曝光,甲醛逐渐浮出水面,进入人们的视线。甲醛,到底何许物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甲醛,一探究竟。

[ppt2]⑴陈先生的“家庭装修”遭遇

⑵黑心水发干货

[提问]这是甲醛的哪些性质惹的祸呢?

[板书]1.基本性质

[学生]①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②易溶于水

[过渡]而福尔马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来动手体验一下。

[学生实验1]甲醛与蛋白质作用

[ppt3]生物效应

[讲述]大家可以看到浸在福尔马林溶液中的兔子依旧栩栩如生。一些不法商贩就是利用这一点来为他们的产品“护肤美容”,而这样的“护肤美容”是对人体有害的。(其化学原理在之后呼应,危害在ppt4中简单展示)

[ppt4]不同浓度甲醛对人体的影响

[ppt5]甲醛的结构

[过渡]甲醛看似娇小的身躯,却会造成不小的危害。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来检验甲醛呢?

[板书]2.HCHO如何检验

[分析]甲醛与乙醛结构相似,所以……

[学生]性质相似。它可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检验。

[过渡]不过HCHO的具体表现会如何呢?和乙醛是否有所不同?事实胜于雄辩,就让我们用实验事实来说话。

[学生实验2]甲醛与银氨溶液作用

[学生实验3]HCHO与新制Cu(OH)2作用

[指导]①根据要求仔细操作,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回顾乙醛的相关现象,对比在反应条件、具体现象上有何异同点

③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现象作出说明,从而得出HCHO的特性。

[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常温下即发生银镜反应 HCHO极强还原性

[过渡]HCHO与银氨溶液已经给了我们一点小小的意外,和新制Cu(OH)2会不会有更大的不同呢?

[学生]①红色沉淀

HCHO+2Cu(OH)2HCOOH+Cu2O↓+2H2O

②有气体产生

CO2

甲酸HCOOH中仍存在结构,还能得

氧,进一步被氧化为

可以检验-CHO

③有Cu析出再次体现HCHO,具有强还原性

[视频录像] HCHO与新制Cu(OH)2作用

[板书]3.HCHO的释放

[过渡]其实在生活的很多角落都有甲醛的活跃身影。以甲醛为主要原料之一的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粘合剂,接下来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感受大名鼎鼎的酚醛树脂

[学生实验4] 酚醛树脂的制备[ppt10]

①请同学观察变化,并展示成果

②[动画演示]介绍HCHO与苯酚的反应:缩合(缩聚)

③若条件允许,请同学打开塞子,用招气入鼻法闻一下产品所发散的气味

[承接]如果装修中使用了劣质粘合剂,由于其中有相当多未反应完全的HCHO和聚合物的分解,它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10年)内逐渐释放,这就是之前陈先生所遇到的问题。而HCHO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与蛋白质作用。

[ppt11]蛋白质与HCHO作用前后的对比

[讲述]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蛋白质中的氨基与HCHO发生类似的缩合,这也就是HCHO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所在了。(这里是通过ppt11中图片的对比,分析得出氨基发生了反应。)

[ppt12]HCHO的结构与性质小结

[讲述](认识HCHO的两面性。)在使用过程中,HCHO表现了明显的两面性。若使用得当,HCHO就是很好的工业原料[ppt13],在各方面都能一显身手。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危害。但罪不在HCHO,而在于不法或不当使用它的人们。我们也无须谈甲醛而色变,如何使用得当才是关键。科学技术就像是把双刃剑,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更好地学习研究相关知识,以便趋利避害。

3 训练与评价

(1)预测HCHO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中的情况;

(2)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HCHO的用途及环保标准。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编.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2]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

附:ppt演示文稿

走近鲁迅教学设计 篇4

——《故事新编》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同学们下午好,我姓黄,是兰化四校一名语文老师,大家现在可以叫我一声黄老师,叫的不够亲切,再来一遍(黄老师)唉,有些同学从我一进入教室就上下打量着我,即然这样请你们来说说在你眼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这么多的赞美之词,看来你们很喜欢我,其实我也特别喜欢咱们六年三班的同学,喜欢你们灿烂的笑容、端正的坐姿和专注的神情,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3(幻灯出示)这是我们熟悉的一句话,谁想读一读?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来读一读 4 看到这句话你想起了谁?没错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其诗作《自嘲》中的一句话。5 幻灯 通过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已经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课文想想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6 那么在大作家臧克家眼里鲁迅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毛泽东主席曾对鲁迅先生作出过高度评价,那么鲁迅在他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 7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没有说完整,我们一起看看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鲁迅的 幻灯这就是鲁迅先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幻灯 他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斗争,揭露社会的黑暗,拯救国人的麻痹心灵,将一生都奉献给人民。先生一生作品众多主要以小说、杂文、散文为主,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作品有哪些?你们真是爱读书的孩子,我为大家整理了鲁迅一生的主要作品 幻灯 读一读,记一记 9 鲁迅曾说我的小说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因此一个又一个

鲜活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在鲁迅的小说中跃然纸上入木三分,幻灯

比如小说阿Q正传中的农民阿Q受了屈辱不敢正视自我安慰说自己是胜利者,又如小说孔乙己中的穷困秀才孔乙己丧失读书人的尊严成日在咸

亨酒店骗酒喝,而小说药中的麻木父亲华老栓为救儿子竟买了用革命者鲜血做成的人血馒头,再如小说祝福中的农村妇女祥林嫂勤劳能干却最终无家可归惨死在大雪纷飞的祝福之夜,这样的小人物形象在鲁迅的小说中还有很多 幻灯 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八个字,一起读,既同情他们的遭遇又希望他们应该拥有做人的原则 10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鲁迅 板书 感受鲁迅小说的独特魅力 幻灯

二 采薇 请你们先快速读读一读节选材料一二三,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想一想这三段材料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读完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读书习惯 谁先来说说主要人物 板书 聪明极了,你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们要读懂一部小说首要要知道主要人物是谁 谁再来说说三段材料的内容大意?板书 这个问题有点难,知道了主要人物只要想想他们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连起来就是内容大意了。孺子可教也,我一说完你就明白了。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这三段材料边读边想文中的伯夷叔齐是怎么样的人,并勾画出相关词句。可以在空白处做些批注 谁想说一说,先说说你勾画的词句再说说你的体会。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板书语言),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真了不起。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也很棒。你不仅抓住了语言描写还抓住了人物的心里活动描写,掌声送给他。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知道原因吗?其实在刚才阅读的过程中你们已经学会了一种阅读小说的方法。只要你先找出主要人物,再了解内容大意,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展开想象,那些人物就一定会在你的脑海里甚至是眼前出现。幻灯 既然你们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那接下来我就要提高问题的难度了?怕不怕?请听题:究竟是谁害死了他们?四人组成小组讨论并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8 你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出了原因,你通过人物的动作分析出了原因,你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出了原因。你们越说越精彩,关于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然而我们仅仅通过

手中的只言片语就分析出了这么多的原因,这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阅读小说的方法,你们真是最会读书的孩子。读完这三段材料你一定心中还有疑问,伯夷叔齐为什么骂周国,他们又为什么要在山里吃野菜?想知道吗? 幻灯 其实伯夷叔齐是一对亲兄弟,原本都是商朝统治下一个小国的王子,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但他们都不愿意继承王位辅佐残暴的商纣王,所以先后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来到了当时治政严明的周国,而后的故事汉朝史学家司马家在其著作中有过记载,我们一起看看。幻灯 11 自由读一读,有读不懂的地方请告诉我。你们真是善于提问的孩子,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我把司马迁的文字用白话文为同学们讲一讲,请你仔细听并解决心中的问题 兄弟两人来到周国后没过多久,周武王就率领军队攻入了殷商的首都,逼死了残暴的商纣王,而伯夷叔齐觉得武王作为臣子杀害自己的君主是件羞耻的事,所以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从此隐居在首阳山,天天吃一种名叫薇的野草。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不食周粟的由来 幻灯 听完我的介绍你觉得司马迁笔下的伯夷叔齐又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以往人们认识到的伯夷叔齐就是忠诚爱国的,但在节选的三段材料中我们却看到了他们贪心的一面。谁能猜一猜这三段材料的作者是谁?没错就是鲁迅。我们手中的这三段节选材料就是出自鲁迅的短片小说《采薇》 幻灯 请跟我一起把题目写在你的材料上 板书采薇

16这篇小说共1万多字是鲁迅根据《史记伯夷列传》中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不仅如此在1922-1935年这十三年间鲁迅先后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老子出关等八篇远古神话或历史传说重新编著,完成了他人生中耗时最长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的名字就叫 幻灯 一起读 在这部小说集中鲁迅先生打破传统,彻底颠覆了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圣贤和英雄形象,比如采薇当中的爱国忠诚的伯夷叔齐就变成了贪心顽固的人,这就是对圣贤人物的颠覆也正是故事新编的新意所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故事新编看看 幻灯 先看目录,读一读这八篇小说的题目,看完题目,你最想读一读哪篇小说?看来大家都很想读一读这部小说集,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其中一篇的精彩部分,请跟我一起把题目写在节选材料四上。板书奔月 三 奔月

1聪明的谁告诉这部小说是鲁迅根据哪个故事改编而成的?

2看来你们平常很爱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们曾经学过相信大家对内容已经了如指掌,想一想故事中的嫦娥和后羿是什么样的人? 幻灯 3 力大无穷的后羿是男同学的偶像,美丽善良的嫦娥是女同学的目标,那么在奔月这篇小说中的他们又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带着问题请你们认真读一读,边读边勾画出相关语句,注意运用我们刚才提到阅读小说的方法 美丽善良的嫦娥变成了刁钻古怪的泼辣妻子,力大无穷的后羿变成了唯唯诺诺怕老婆的小男人。读完这段材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几个词来形容奔月的语言特色 没错幽默风趣的语言正是奔月的最大特色,也是故事新编这八篇小说共同具有的特色,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故事新编的又一新意所在 幻灯

7其实在小说奔月中嫦娥和后羿还发生了很多变化,另外故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后羿的徒弟逄蒙并未在这段材料中出现,那么他的出现是否会改变夫妻二人的生活,奸诈狡猾的他在鲁迅的笔下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回家之后自己读一读吧,当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八篇小说各具特色,鲁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实现了对古代圣贤英雄人物形象的彻底颠覆,以此暗讽当时病态的社会,所以鲁迅先生将这部小说集命名为故事新编,请跟我一起将它的名字写在你的材料顶部 板书故事新编 四 总结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一转眼就快到说再见的时候了,我心中还有很多不舍,最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这堂课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一起又一次走近了鲁迅,选读了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两篇小说,感受到了鲁迅小说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使你们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但是有了乐趣,再兼顾有效的阅读方法,你的收获才会更大。

走近杜甫(中) 教学设计 篇5

一、授课对象:3—4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意味,了解诗句意思。

3、多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句中作者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大文学家,他生逢唐朝由盛转衰,一生经历坎坷多变,却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作,其诗题材广泛,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其成为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就是诗圣—杜甫。今天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2、请学生谈自己初读后的感受。

3、老师过渡:和煦的春风吹拂下,景色是多么秀丽,这一幕被大诗人杜甫准确捕捉并非常生动形象写进了自己的诗作中。而《江南逢李龟年》更抒发了作者与老朋友久别重逢后的喜悦与感慨。让我们仔细品味,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

(二)初读感知

1、出示两首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师范读,学生注意语速和自己不认识或拿不准字的读音。

3、学生齐读。

4、指名朗读、正音。

(三)释义悟情

1、老师:《绝句》中诗人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并且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所描绘画面的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你体会到诗人此时的惬意与安闲了吗?而《江南逢李龟年》却与这种安适形成鲜明对比,写的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他是在感慨世态炎凉、感叹自身的漂泊不定。两首诗写出了诗人两种不同的遭遇和截然相反的心情。

2、出示“学一学”:字词注释

3、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老师:现在你再读读译文,看看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名说。

6、老师补充:

《绝句》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这就是著名的成都草堂,举家得以暂时安身,但由于叛乱,杜甫数次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被平定,严武也带兵重回成都就职。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江南逢李龟年》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感伤世态炎凉,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7、学生自读“看一看”,了解诗人。

(四)拓展延伸

《春夜喜雨》和《绝句》都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后所作。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开始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春夜喜雨》中,由于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绝句》也是这一时期所做,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情不自禁,写此诗。但这首诗所蕴含作者感情却较为复杂,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复杂细致的心情,正是此诗的主旨所在。

(五)作业

《走近苏轼》教学范例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走近苏轼。

2、通过品读赏析感悟苏轼。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怎样学习名人。

二、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怎样学习名人。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赏析感悟苏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那么,你最崇敬的人物是谁呢?(学生谈感触,各抒己见)。

看来,同学们所崇敬的名人各有不同,今天,老师想把自己一直以来崇敬的名人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整体感知

1、检查课前搜集。

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思考:整体看来,苏轼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三)理解“苏轼”,研读赏析

1、品读全才的苏轼之诗作代表《饮湖上初晴后雨》及词作代表《明月几时有》。

2、提问补充苏轼的豪放派代表作《密州出猎》等。

3、学习了苏轼的诗词,你的感受是什么? “(方法:先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展示谈体会)

(四)仔细品味,深入了解。

通过苏轼书画作品的简单赏鉴以及民间苏轼的有关知识加深了解和体会。

(五)课后活动

整理搜集苏轼的其他名作,品悟。

写出你在进行完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与感想。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500字。

(七)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苏轼有了一个生动而全面的了解,他是诗词文书法绘画皆绝的千古一人,他也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他还是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甚至可以说,苏轼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崇敬与仰慕,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与感动!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篇7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然而, 应该看到, 在高考招生中,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第五、第六批次录取的, 生源素质相对较低。从整体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能力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合素质不高,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基础差, 不少学生上课犹如听天书一般, 云里雾里, 茫然不知所云。专业学习中枯燥繁多的概念和理论令许多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 从心理上恐惧专业学习, 并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部分学生甚至入学没多久就放弃专业学习。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制约, 长期以来主要以学科为中心、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中仍然占据着主流。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中, 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现象。

因此, 当前落后的教学方式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高职院校的“教育产品”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面对日益紧迫的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已经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 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 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有效教学策略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 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 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人们意识到, 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 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 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事实上,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有效教学”早有相关描述。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闻一以知十”。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变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这种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师生关系论在今天也有着普遍而适用的价值。我国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过:“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教学不能“像注水入瓶一样, 注满了就算完事”, 而必须“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这些教育大家的言论无不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有效教学理念从一些新的角度诠释了教学。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 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 离开“学”, 就无所谓“教”。因此,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 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 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 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成效高。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 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 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旨, 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 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 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 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三、“有效教学”对于课程改革有何意义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这个论题集中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逻辑。

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课程缺乏实用性, 对就业不利;课程思想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呈现方式呆板, 无法使学生感兴趣;课程内容缺乏范例性;课程中实际操作练习、实验内容少;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 将严重地阻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推进。

有效教学被普遍认同, 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迄今为止, 传统教学观在我国各类学校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传统教学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 即所谓课堂教学, 无非就是传递书本知识,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少教师习惯于简单灌输、甚至“填鸭式”教学方法, 不注意或者不会运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技能的办法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只注意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 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长期以来, 课堂耗时很多、收效甚微,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教学效益不高始终是阻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问题。如果能切切实实地逐步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期待的。

有效教学的命题虽然来自国外, 但由此从问题出发、针对问题开展研究, 广大教师十分欢迎也非常乐于接纳。事实证明, 有效教学基本切合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这一命题的重提及其研究的展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推进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高职教育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 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点, 近几年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较以前相比正在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未来5年内, 我国将启动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工程, 大力培养至少30万制造业紧缺的专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以满足增长迅速的社会需求。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 与时俱进, 转变教育观念, 突破束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教学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开放教育,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且重视个性发展, 努力使教育过程适应青少年天性和个性差异, 全面提升民族素质。

有效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合乎教学活动目的性。有效教学虽然谈论教学的效率, 但它的目标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有效教学更关注教学中的人的生存状况, 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 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因此而变得更加自主、自信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 高职教育开展有效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创新教学方式, 让学生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 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这也是高职要着重发展的学生学习活动。

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 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教师首先是“讲师”, 是“教书先生”, 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教师, 差不多就是一个好教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 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 “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教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 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就是传统的教育方式, 以已有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出现的负面影响:一是自学、讨论、实训、调研等处于辅助地位, 创新实践机会少;二是教师控制课堂, 知识灌输和应试训练占据课堂的几乎全部, 学生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学习, 而是被动听课, 其主体地位被扼杀, 个性被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批判性难以发展,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实现要求有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 (主要指教学方式方法) 的创新, 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 也是创新能力超前培养的关键点。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的出现, 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还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 比如“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因此, 应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现场式、案例式教学, 结合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并运用课堂辩论、学生讲课、开放式探究、多元化解读、专题论坛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 应注重人格化教学艺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为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也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 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 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结果才能变化,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 有效的教学设计

实现有效的教学, 必须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策略。只有良好的组织, 才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如利用多媒体CAI教学方法, 通过人机对话手段, 模拟各种现场与场景, 提供丰富动感、身处其境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突破难点, 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思考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另外, 如有条件应实行开放式远程教育。

其次, 加强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多和实践相联系, 尤其和所学专业相联系。有个口号叫“知识就是力量”, 这是不是说只要掌握了知识, 就拥有能力?其实, 知识不等于能力, 其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填平鸿沟的有效方式就是实践实训。只有通过不断训练, 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最佳组合, 成为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能型”人才。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的现状, 减少演示、验证、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实验性, 实行早期实习, 多次实习。因为学生系统掌握了知识还不能形成创新能力的, 必须创造条件营造创新环境。如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创设问题情境,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和科研等活动,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第三, 打破课程体系的固有编排、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后关系。“教材的体系安排是科学的, 因此, 按顺序教学”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所以先理论后实践”是常见的教学思维定势。这一定势禁锢了有些教师的头脑。“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教学内容为实践服务”, 这是当今职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 有必要对课程体系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顺序进行优化组合。提倡“选择性教学”, 依据就是实践的需要, 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对于特定的内容, 可以采取“边理论边实践”或者“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进行, 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理论困惑”,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使其“豁然开朗”。

(三) 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反思”不只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环节, 它将成为“有效教学”的寄托。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 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 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 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坚持教学反思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开始, 教师对许多问题模糊不清, 包括对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 什么是课堂低效教学, 教师知道的是笼统的, 并不具体;肤浅的, 并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 坚持教学反思, 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质疑自己的课堂教学, 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 进行研究, 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 使原来的教学走向课堂有效教学。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 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效的途径。

五、结语

有效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理解, 更应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基点, 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从而努力建构与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效率观。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必将是高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面对国内外的竞争与挑战, 必须抓住机遇、应势而变、不断探索, 建立适应性更强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以价值关怀贯穿有效教学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 2008-10-17.

走近舞蹈教学设计 篇8

今年的家具展做出了一些令人激动的改变,包括展会大厅的布局,更为强调环境友好的产品,甚至专门设计了“Nature(自然)”标识,免费提供给那些注重自然环保的制造商悬挂,以便让观众能够更容易关注到他们。

一周的时间内,以家具展为核心,同期遍布斯德哥尔摩全城的各种餐会、发布、开幕和艺术活动等让整个斯德哥尔摩成为了一场盛大的设计聚会。有机会亲临现场的人一定会为所有这些新产品、新材料、新知识、新趋势和新方向感到振奋与鼓舞,错过了这一盛会的你也不必失落,现在就一起深入斯堪的纳维亚,欣赏本次家具展和设计周的亮点吧。

走进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一个展览告诉你斯堪的纳维亚家具产业的工作及其价值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家具产业的价值何在?在一件家具的创造过程中,创新、手工艺、建构和生产之间密切关联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切,家具制造业的图景如何变迁?本次家具展上,“走进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展对北欧家具产业背后所隐含的这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格外的关注。

“走进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与TMF(瑞典木材和家具工业联盟)联合主办,并由著名的设计搭档工作室Farg & Blanche承办。其中追踪了一件产品如何从创意到实现,展现了设计、开发和制造的奇妙历程,特别是创造一件历久不衰的经典产品所面临的挑战。

“当我遍访瑞典的公司,我得以看见存在于许多家具背后的奇妙故事。通过这个展览我们想像消费者展现在肉眼所见以外,一件家具的丰富内涵。”瑞典木材和家具工业联盟产业发展主管Cecilia Ask Engstrom说。

本届家具展活动主管Cecilia Nyberg表明:“要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打造一个聚集点,聚焦斯堪的纳维亚家具是一个很自然的决定。本次展览有着高度关联性,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是理性消费者们经过审慎思考作出的选择。”

这项展览由Farg & Blanche构思和策展。由曲面网格木质围墙包裹形成的展厅,让参观者产生踏入一个巨大家具结构中的错觉,并在其中探索精选的斯堪的纳维亚家具们背后的故事,体会其中付出的努力和价值所在。这个结构的形状受到传统欧格衬垫家具启发,就像在鼓起的衬垫表面按下一个个按扣那样。整个结构由160片弯曲的桦木嵌板组成,再通过114个关键部件组装在一起。所有关键部件都是由Farg & Blanche工作室手工打造,装置在特殊的皮面方块中。所有的木工活都是本次参展的Bendinggroup参与制作的,他们同时也带来了重要的展品“校园椅Campus”“帕尔马椅Palma”和“丹特椅Dent”;“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用自己的方式,通过制作这个木结构展厅为斯堪的纳维亚家具工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整个设计展共展出了十件家具产品,在美观的外表之上,更多因其代表的创意和价值观而进行选择,手工艺大师手工制作的椅子与机械工业流水线的产品放在一起,与它们同时展出的是设计和制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模型、草图和原型和蓝本给我们讲述家具的故事。现场还配备了由Hanna Nova Beatrice制作的视频和文字的说明。在展厅最里侧的小型展台上,每天都邀请一位嘉宾,选择两件设计作品展示,并描述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对于自己的意义。今年受邀与观众互动的嘉宾包括:Li Edelkoort,Jamie Hayon,Industrial Facility,MJ?LK fromToronto和llse Crawford。

“能够将我们家具工业的幕后工作这样清晰地展示出来真是很荣幸也很激动,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创新和精工制作。我们想要通过这次展览演示家具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让大家有机会看到展会和媒体报道中不曾展现的部分。太多有趣的故事可以被讲述。”策展人Fredrik Farg和Emma Marga Blanche如是说。

特别的公共休息室

伊尔莎·克劳福德(1Ise Crawford)是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2015年的特邀嘉宾。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入口处所设计的休息区便由她与她的工作室设计,二十多年来受到国际设计师的高度好评。

伊尔莎·克劳福德被评为英国的设计产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是一位充满创造力的专业设计师,作品中充分关照人的需要和一切欲望。对于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本期邀请自己作为荣誉嘉宾制作展会休息区,伊尔莎-克

劳福德表示十分荣幸。她表示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展览,因为这个展会让她感到亲切:“它结合了物质性和现代性,创造性和工业,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快时尚的产物。”伊尔莎对斯德哥尔摩非常熟悉,她喜欢这个城市强大的文化亲和力。伊尔莎·克劳福德的创作与人的关系确实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的西西莉雅·尼伯格表示,家具展举办的多年来,我们都非常关注伊尔莎-克劳福德的工作,钦佩她的作品输出的惊人广度,我们很高兴能有伊尔莎克劳福德作为我们2015年的特邀嘉宾。

伊尔莎·克劳福德出生于英国伦敦,一开始的职业系为一名记者。在27岁的时候,她被委任为英国ELLE装饰杂志的主编,10年后她因为工作原因迁居纽约,在那里她在Donna Karan任网站副总裁。2001年她回到了伦敦,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一Studioilse创意总监和设计,目前有20名员工。

伊尔莎·克劳福德为Studioilse概念的创始人,她将多元和哲学带进了拥有伦敦基础理念的团队生活。这意味着创建环境系让人类感觉舒适,公共空间使人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家更要适合居住,并让居住者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意味着所设计的家具,将朝向支持且增强人体的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的方向努力,创造出平衡商业与人的关系的经典品牌。伊尔莎克劳福德为埃因霍温设计学院人本设计(Human and WellBeing)部门创始人,她的使命将延伸到培育新一代设计师,使年轻设计师们能知道他们的设计工作将如何提升至生活应用中。

设计吧:吃什么和怎么吃同样重要

本次家具展上,设计吧(Design Bar)融入了新知识领域,包括演讲台和展览品。设计师Mattias Stenberg主要负责创作区域的整体设计理念,为参观者提供了诺尔兰色彩、材质以及风味的调色板——带着清晰的现代性扭曲。

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的活动经理Cecilia Nyberg在c馆尽头说到:作为一种展会区域和吧台的结合,设计吧背后的理念是为了推选出一个北欧设计师或设计团队。去年改变了其形式,变成了一家高档餐厅,在这里面,食物和设计同等重要。设计吧仍是一个食物和环境相融的场所。明年的展会将会继续发展该理念,当然,我们会将斯德哥尔摩设计师讲座与相关的展会和展览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设计吧的设计是基于船屋模型:船屋,码头,海滩。着眼于其材质,到处都能发现诺尔兰风情。设计吧的菜单基于北方口味,由Mattias Stenberg和餐厅Massrestauranger共同推出。设计吧在展会开放时间一直营业,其餐厅菜单也会随着时间做相应的调整。Mattias Stenberg谈到:布置的灵感来源于我祖父在诺尔兰的船屋。船屋是一个创新型环境,能够鼓励试验和创造力。今年主要以民间风味“Spoonery”为形式,想要传达同样的创新能量给设计吧。设计吧氛围温馨而安静。同时,从演讲台到我们的餐馆到午茶吧,它又是一个可供参观者充电的地方。

生于1975年,Mattias Stenberg现居住于斯德哥尔摩。他曾经就学于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理工学院。在2010年,他创立了Studio Vision A&D,主要关注当代建筑和设Oo他的客户包括Olby设计,Offecct、Nola以及斯德哥尔摩设计工房。在2013年,他获得了斯德哥尔摩礼品展新星设计奖,被誉为年度北欧设计师。

绿屋2015和材料实验室

“绿屋”是家具展上深受欢迎的部分,专为崭露头角的独立设计师与设计院校而设,在此向他们未来的合作伙伴、生产厂商和客户展示其设计样品。来自全球的独立设计师和设计院校踊跃报名申请加入“绿屋”。2015年,“绿屋”迎来33名独立设计师和30所设计院校的加入。

2015年的“绿屋”由“笔记设计工作室”(Note DesignStudio)设计——这是“笔记设计工作室”连续第三年为“绿屋”设计展区。这一次,他们决定将设计焦点对准产品与设计师。参观绿屋的观众就像步入设计师的思想之中,这是一个反映和投射梦想的空间,也是一个在广为传播之前抢先体验原创设计理念和设计样品的空间。

“笔记设计工作室”的埃里克斯·霍克维斯(Alexis Holmqvist)说:“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可以反映“绿屋”的观众和参展商的空间,同时体现“绿屋”的宗旨之一让个人的产品和理念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家具展上的材料与企业社会责任展区由Materialbiblioteket公司制作。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思维模式已成为家具生产和产品设计的常规法则。在家具展中,材料与企业社会责任展区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和制造方法,在这一特色展示中尤为突出的是有关生态智能问题的争议。

Materialbiblioteket的比约·弗洛曼(Bjorn Florman)指出:“目前为止,我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哪些材料是环保的?展区的制作理念是为了启示观众去发现生态智能思维模式的复杂性,当他或她为选择自己偏好的材料而进行辩解时可以振振有词。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材料并不存在,但每一位设计师和产品开发者都有责任采取环保途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Materialbiblioteket每天都为展区安排英文讲解。展区所在的c展厅由设计师马缇亚斯·斯坦伯格(Mattias Stenberg)进行设计,这一区域还包括一个设计吧和斯德哥尔摩设计对话舞台。Materialbiblioteket在斯德哥尔摩展览馆拥有一个永久展厅,在此展出的2000多个材料样品和可能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有塑料、金属、木头、复合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还有制造方法、表皮处理手段及家具流行色趋势,足以让观众不虚此行。

四位设计师共同打造2015/16趋势展

2015年斯德哥尔摩家具和灯饰展,展览邀请了四位室内设计师参加2015/16年趋势展并打造居家以及常用公众空间设计,包括:酒店大厅、午餐饭厅以及居家办公室和卧房的设计。

“介于家用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传统界限正在逐渐消融。我们的趋势展将为如何呈现提供灵感与建议。”——斯德哥尔摩家具与灯饰展策划总监Cecilia Nyberg说道。

本次展会特别邀请了四位艺术家,分别是瑞典设计师JohannaAsshoff、挪威的配色大师Dagny Thurmann-Hoelseth、瑞典的趋势专家stefan NiIsson和丹麦的室内设计师LeneOstenfeldt。

餐厅空间的慢节奏情怀

Johanna Asshoff设计的餐厅简洁明快,大而干净的墙面创造了一个干净的空间环境,从而突出房间内的细节。在此款设计中,她运用大量的天然材料,绿色植物与有机的线条拥抱着屋内的一切。

“随着我们生活步调的加快,生活的加速旋转使得我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快的改变,我们更需要恢复能量和找回安静。午餐是一天里非常重要的时光,它使得我们有机会坐下来与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聊天攀谈。作为一个激发人们想象、赋予能量和为人们创造时间静思冥想的地方,我希望餐厅能够拥抱光芒、呼吸能量。”Johanna Asshoff说道。

Johanna Asshoff在瑞典的Carl Malmsten学院接受室内设计教育并成为设计师,她于2008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Asshoff & Brogard设计工作室。

卧房设计——“斯堪的纳维亚”风的高度运用色彩专家Dagny Thurmann-Hoelseth的卧室设计主张强调:“斯堪的纳维亚”的最大化运用—一种与“斯堪的纳维亚极少主义”相对立的闲散、随意的个性化风格,其色彩的选择性范围更大。它可以将完全不同的语汇混搭在一起——昂贵的或是廉价的,集中表现“斯堪的纳维亚式”风格,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风格。“我希望展现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灵活性、室内设计更多的最佳实现手段、色彩配置与构图。这在市场上已经开始占据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但绝不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极简化。当许多居家室内设计的卧房设计已经越来越贴近酒店式风格的时候,我欲将这种对酒店式的渴望变得更加个人化,”DagnyThurmann-Hoelseth说道。

Dagny Thurmann-Hoelseth是挪威奥斯陆的色彩专家,其工作内容包括色彩与趋势分析,各类品牌概念的构成。

居家办公室——新极简主义

这是一个工作时间与环境都变得不再限定的时代,趋势专家Stefan Nilsson创造了居家办公空间,它以体现休闲与美感为主导,却也非常高效。2015年大多主要的流行趋势均为“削减”和“极简主义”。

你可以做的最“潮”的事莫过于一天中只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工作而剩余时间读一本好书,喝茶,或者积攒能量。但这需要你工作的这两个小时必须极为高效和专注。StefanNilsson说道。

这一空间将展示出一个人可以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随意转换的新颖构思。这些都关乎于如何将物品储藏、收走,以及如何再呈现的问题。所有在这个空间中的一切都必须高度实用,以备随时可以拿出或放回。Stefan Nilsson是一位专长于设计与趋势方面的专家,他于200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设计工作室并开始着手设计工作。

酒店大厅——奢华与大气并存

Lene Ostenfeldt设计的酒店大厅为你提供了一个休闲的空间,它可以让你静下来,等待、阅读,或者享受一杯咖啡,做你自己或者社交、认识新人。

“在我的设计里,我希望将我们斯堪的纳维亚的文化根基提升到一个新的全球化高度。空间应该展露出奢华与奢侈的气息,传达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许多年以来,以白色占据主导的极简设计风格很流行,但我想要使用一种经过特别挑选的敏感色系。更多的颜色正在流行,我希望激发人们对于室内装饰领域的勇气。”Lene Ostenfeldt说。

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一切事物都在工业化的实现上变得可能,人们对居家与公共场所的感觉起到了主导作用。仅仅一个室内装潢搭配师是不够的,只有让我们感觉到舒适并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互动的环境空间才可以称之为一项成功的室内装饰设计。Lene Ostenfeldt在丹麦的海滨城市Holbeak工作,是一名室内搭配师、概念开发师、设计记者与作家。

搬到斯德哥尔摩吧,设计师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位于赫尔辛基,奥斯陆和哥本哈根三个北欧国家首都的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社会福利决定了它交通的便利程度,以及庞大的信息储备。斯德哥尔摩设计周期间,很多来自北欧邻国的设计师们响应号召,聚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公寓里,共同探讨和展现有关北欧设计的延续和发展。他们以“我们居住在这里”为题进行了一系列展览及生活空间的设计展示。以HarriKoskinen,Katrin Olina,Kustaa Saksiand Vik Pronsdottir为首的众多来自冰岛和芬兰的著名设计师来到斯德哥尔摩参加这次的活动,包括瑞典著名建筑师Monica Forster,Fara & Blanche andKatrin Greiling等也参与其中,对他们所居住的公寓进行装修改造,并以组合展览的方式面向大众。

这次活动的侧重点放在更换居住地点出现的问题,比如两个人由独居变为同居所造成同样物品的堆叠,意在解决诸如此类在北欧设计中时常存在的问题。

策划人Hlin Helga Gu5laugsdbttir,Elina Aalto and Marika Tesolin这样说到:“我们通过和冰岛和芬兰设计师们的交流,对材料文化,工业设计,新型主题和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对一些项目和对象仔细筛选和比较,通过对我们的作品展示和主题呈现,对于民众所向往的居住环境有着向导性意义。这不仅是对芬兰和冰岛设计场景的展示,更是试图汲取更多的灵感和资源的最佳途径。我们的目标是突出更有意思的东西,而不是设计界时常在讨论的‘新东西’。希望通过我们与最有潜力的芬兰和冰岛设计师联手,打造出如今最能够代表北欧设计的场景。”

展览的整体视觉策划由冰岛平面设计师,插画师Siggi Odds负责,他在保留两个设计团体各自特点的同时寻找共融,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它们的普遍性和亲民性。在公寓里的收音机播放着冰岛语和芬兰语这两种语言的频道和歌曲,在设计师们的壁橱和衣柜里,绝大多数摆放的是北欧时装品牌的单品,包括首饰和箱包。所以观者在参观组合公寓展览的同时,能够同时了解北欧的时尚品牌,以此促进相关设计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于北欧新锐设计师的扶持和推广。在设计周期间,除组合空间展示之外,有相对应的主题派对,午餐交流会,个人作品分享会和工作坊,让来自北欧邻国的设计师们有更多探讨交流的机会和互换意见的平台,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行设计导向型思考并参与其实践过程。

冰岛以及芬兰国家相关推广机构对于本次活动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旨在探索出新的方法来促进北欧设计。冰岛设计中心主任Halla Helgadbttir说,“‘我们居住在这里’作为试验性的交流活动,与北欧邻国组建在实践层面上的合作。这将是我们更紧密地与我们同行业部门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步。我们北欧设计推广机构所想要促成的则是为更多的人分享北欧设计为特色的生活方式并对当下以及未来全球化设计水平进行交流和讨论。”

行走在斯德哥尔摩,每条街,每片海,每个岛,都在向人展示着这独一无二的斯堪的纳维亚风貌。夏日在高纬度的日照下将每个人都装扮成杂志封面与电影镜头中角色的形象;而冬日,透过玻璃窗的屋内,是点着蜡烛的温馨景象。这里的人文气息足以感化任何冰冷的心,高福利和无竞争压力的慢节奏悠闲生活让那里的人多了分亲善,少了分戒备。

中国向美国学习了太多,欲想在市场经济下寻求一片立足之地,就必须打破脑子往前冲,而在瑞典,人们习惯每天工作7小时(最近还在申请一天工作六小时的议案),下了班就彻彻底底安安心心地享受家庭生活,下午三点钟要来杯Fika为劳累的工作缓缓神儿,生活从来不会变得紧迫。湖、树、森林、慢跑的人,低人口密集度让人均分享的自然资源更多。

上一篇:焦裕禄主要事迹下一篇:中考励志主题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