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对联(通用12篇)
走近对联 篇1
诗中之诗话对联
话题导入
从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的一朵奇葩。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短,语言凝练,寓意深广,故有“诗中之诗”的美称。
二 名联欣赏
春联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新人新事开一代新风。
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名胜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行业联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
名人与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湖南岳阳楼的对联 咏的是范仲淹。《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名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抒发以天下为己任情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上下联运用对比可以看到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软弱无能,帝国主义入侵者用鸦片毒害我们的同胞,在民族危亡之时,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进行虎门销烟,抵抗外来入侵者。因此,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被历史学家普遍看作是国际禁毒事业的开拓性壮举。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对联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呢,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河南胖东来》对联与文人
大家都知道,在古时候,凡是文人志士,聚在一起就会喝点酒,高谈阔论,然后心情好呢,就会吟诗作对,所以说在古代,一个人对对联功夫的深浅,往往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当然在文学创作方面,许多大文豪在自己的诗歌中也运用了对联的形式,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属于正对,又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便属于反对,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典型的流水对,由此可见,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古奇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戦(战)。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戦(战)。相关链接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牛刀小试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
画亦精,字亦精,------------。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________玫瑰花, 春____香
趣话对联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 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 满门。”账房先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若有所思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这精神文明仿佛渐渐淡忘,没有哪些人会在高兴之余和友人吟诗作对,就算有,恐怕也会被人误解成为疯子,而在国外,很多老外却是对中国的对联艺术相当有研究,记得2011年奥运会期间,一位来自英国的朋友,参加中国的一档综艺节目,在节目中展示的才艺便是对对联,满场的中国观众那是没有人能接招,就连专家评委也自叹不如。读了这则材料能引起你什么思考呢?
面对优秀的对联文化,我们应如何去做?
对联“快乐大本营”
1、请你来贴对联(茶馆、书店、鞋店、粮店、肉铺、饭店)
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
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
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2、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书山有径志能攀
学海无涯勤可渡雨滋春树碧连天
风送花香红满地立志读尽人间书
3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4根据名著或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走近对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2
苏教版第二册练习八中有两副春联,分别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想是不是也该让学生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一下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呢?于是我问小朋友想不想听个对联故事呢?学生一听,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讲:“有个家里卖豆芽的孩子写了副对联,好多自认为才子的家伙都读不出来,一个个落荒而逃,这副对联的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我顺手就把这副对联写在黑板上。学生见了立刻摇头晃脑读读开了:“chángchángchángchángcháng……”我微笑摇头,有个学生立刻抢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应该是zhǎng zhǎng zhǎng zhǎng……”我继续摇头,学生急了,一个个“chángchángcháng zhǎngzhǎng zhǎng”地乱读一气,最后大家都问我:“老师,到底怎么读啊?”我见时机差不多了,公布答案:“上联应该读成cháng zhǎngchángzhǎngchángchángzhǎng,下联应该读zhǎngcháng 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横批是chángchángzhǎngzhǎng。这个小男孩是说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家里的豆芽快快长长。”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啊!太有趣了!”我接着说:“这可是利用了我们学过的多音字知识呀!”
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说:“老师还有嗎?再讲一个吧!”见学生的兴趣被我调动了,我又讲了一个:“有个丞相在家宴客,许多文武百官都去了。其中有个男子很有才华,大家都让他当场写副对子送给丞相,于是他挥笔写道:一品夫人不是人(学生哄堂大笑),当时大家看了都目瞪口呆,丞相气得不行,结果他看了众人的反应后微微笑着接下去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大为惊叹:‘好句啊好句!’(学生笑)谁知这人又写道:两个儿子都是贼(学生哈哈大笑)文武百官又傻眼了,丞相夫人气坏了。他又接着写道:偷得蟠桃敬母亲!(学生又笑)这下大家都鼓起掌来,连连说:好!好!”下课铃响了,学生却缠着我:“老师,再讲一个吧!再讲一个吧!”我说:“其实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小朋友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来找找书上和生活中的对联,然后大家再一起来交流,比比谁找到的对联最有趣,好不好?”学生齐声高喊:“好!”
课后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等方式找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我们在班级里举办了“对联故事比赛”“对联展览”,还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对联,最后大家还一起阅读了《笠翁对韵》,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惊讶地意识到小小的对联竟然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知识,深深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震撼。
对联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学生了解祖国悠久文化的小小“窗口”,教师要让学生从这扇“窗口”看到不曾看到的东西。那学生就会主动、经常地打开这扇窗,尽情领略经典的魅力!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 篇3
前三分钟:被《诗韵悠悠》中的古诗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背的古诗全部来自于咱们的《诗韵悠悠》,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目录,数一数李白的诗共有几首?
生:8首。
师:是啊,一共有八首,这说明李白的诗在诗韵悠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的,李白不仅在诗韵悠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唐朝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诗坛上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那大家对李白了解多少呢?
学生说出通过查阅资料对李白的了解。(幻灯片出示相应的李白的图片)
师:那今天咱们就通过学习《诗韵悠悠》中的古诗去近距离的了解一下李白,走近李白,去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个人,去读读李白的诗。
二、通过古诗了解李白
(一)学习《静夜思》
出示《静夜思》的古诗配图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指名有感情地读古诗)请同学们思考从这首古诗里能看出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生:思念家乡的人、喜欢看月亮的人……
分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知道李白思念家乡。结合教师意境的语言渲染“寂静的夜晚,望着那一轮皓月,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得出李白常年漂泊在外,是一位行者。
(二)学习《赠汪伦》
师:请同学们读这首古诗,思考通过这首古诗你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生:能读出他和汪伦的感情非常深,是好朋友。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通过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来的。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很深也不及汪伦对李白的感情深,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岸十里桃花,一叶孤舟,正当李白独自踏上离别的路时,岸上传来汪伦的歌声,此时李白非诚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结:李白喜交友
(三)学习《月下独酌》
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读诗《月下独酌》,看看李白还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自由读古诗)
生:李白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是一个孤独的人……
生:通过独酌两字看出李白是独自一人在喝酒,比较孤独
师:那请同学们再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理解李白态度的转变。有一开始的孤独转变为邀请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作伴,以月为伴以影为友,一轮明月,一壶酒,好不自在。写活了月亮,也写活了自己,心情也变得开心起来。
小结:乐观、豁达、爱喝酒的人。
(四)学习《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通过分析诗的意境,了解诗人的行迹得出李白是一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
解李白写诗的特点
(一)过渡:同学们,刚才透过《月下独酌》这首古诗,我们知道了李白是一位喜欢饮酒作诗的人。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三幅图片(幻灯片出示三幅带月亮的意境古诗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三幅图上都有月亮。
师:是的,都有月亮,看来李白作诗的时候喜欢对着月亮,仿佛只有月亮才能最懂的心思,他也对月亮情有独钟,喜欢对月抒怀。所以我们又知道了?
生:李白喜欢对着月亮作诗
小结:对月抒怀,月下作诗
(二)对比《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透过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得出李白作诗特点,夸张。
找学生读出夸张的感觉和气势。
(三)对比《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诗人把月光想象成落地的白霜;把飞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银河,说明其作诗特点为“想象力丰富”
通过把“月光”比喻成“白霜”;把“瀑布”比喻成“银河”得出特点比喻。
(三)对比《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篇4
城三小学: 罗晓芳
3月17、18日,我有幸赴厦门参加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学习,研讨会上展示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王文丽的《李白的送别诗》、讲座《我的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学界传奇人物、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草原上的花》、讲座《就课例谈课改》 “2010年推动读书的十大人物”、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的《诗与图画的婚礼》和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等七节精品课及四次各具特色的学术讲座,名师们的课堂真可谓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这些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们陶醉痴迷,更是令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们收获颇多。
一、走近名师,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
周益民老师的《诗与图画的婚礼》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雨。课上没有老师过度讲解,没有媒体的滥用,周老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如什么是图像诗的特点,长处,所读的每首诗的意义和妙处,这些诗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等等,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去表达,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着图像诗的意境和魅力,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学生放飞着,我们的思维也在跟随周老师浮想联翩。
二、走近名师,走进学生的内心
同精美的课堂相比,讲座更是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周益民老师的讲座《儿童阅读:一条返乡之路》,令我有一种冲动。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启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那么该给孩子读什么书?周老师说“童年里没有童话,人生就是苍白的。我们要给孩子读童话,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老师们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维,从儿童的视觉出发,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篇目让学生阅读,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同样的书目,共同阅读的目的是让师生之间产生共同的语言,产生心灵的密码,从交流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产生思维碰撞,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自己喜欢阅读,带着学生,和学生阅读,让书香陪伴我们。是的。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书,一些大人的书,一些孩子的书。那么,在我们身上所显露出来的,将是一种阅读的气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将是无限的阅读的幸福。多读一些书,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都是幸福的。
三、走近名师,走进教育艺术的殿堂
1、教学态度亲和、幽默,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虽然名师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是他们的教学态度却是一致的,亲和而不乏幽默,谈笑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学起来浑身是劲,学习活动也显得特别充实。例如周益民老师的课《诗与图画的婚礼》,在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孩子们快乐地感受了图像诗的有趣和奇妙,在欢声笑语中去思考和总结。一首《消防队长梦中的埃及风景照》更是让孩子们在爆笑中明白了应根据不同的诗歌内容选择应侧重“读”“写”甚至是“看”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创新、大胆,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北京语文教研员王文丽老师执教的是自创课例《李白的送别诗》。王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课外与课内相结合,从“唐代三绝”中引出李白,精选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几首送别诗来让学生认识情感丰富的李白,由《赠汪伦》体会对王伦的宽厚;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会对王昌龄的真挚、关切„„明白了李白的送别诗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总结出李白送别诗感情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特色。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贯通,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有效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为学生的求知之路打开方便之门。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令整个教程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3、教学语言简洁、精确,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要点。
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一课,语言简洁不多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反复练习,体会作者萧红语言的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通过自读自悟、角色置换、想象体验等形式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及祖父之爱。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抓住文章字眼、经典句段的敏锐感,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知识殿堂。
4、教学过程重读轻讲,还给学生充分读书学习的空间。
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便是如此。他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以读代讲,点拨启导。《草原上的花》语言清新机巧、有韵味,支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由谈初步感受,再逐步细读,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透过朗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驰骋想象,体会文中或机巧、或颇有意趣的句子,感悟内在蕴意。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 篇5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走近《冲天飞豹》 篇6
跟随摄制组才能进入现场,外景地设在阎良某空军试飞机场,“主角”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机“飞豹”。导演王瑞站在塔台附近,用报话机与摄影机保持“单线”联系,摄影机架在千米之外的跑道另一侧。实拍开始,“飞豹”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从我们前面滑过,逐渐加速后突然启动“加力”,仰赖引擎的强大推力,将机身向上“拔”起。真巧,这不正应和了“冲天飞豹”四个字吗?
我被“演员”表演迷住了。近距离看“飞豹”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它强大又具有震慑力。“飞豹”是我国第一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生产的战斗机,它的研制过程凝聚着我国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背后有着太多的感人故事,但一直因保密的原因不被世人所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有关的保密已解禁,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故事——《冲天飞豹》。
王瑞其人
导演王瑞约三十五、六岁,平头,中等个儿,体型粗纩,典型的北方汉子。以前我真没听说过王瑞其人,但一提起他的作品就无人不知了。九一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血战天狮号》,而后又拍摄了电影《歧路英雄》、《离婚了,别来找我》、电视剧《北方故事》等多部作品。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系教师,“第二职业”:导演,第三职业:演员——前几年曾在电影《密闯金三角》中饰演过重要角色。他似乎有“不安分”的细胞,导演系老师干导演理所应当,但干导演的又去演戏当属“越轨”。其实也不难理解,艺术都有相通之处。
幕后的故事
影片《冲天飞豹》讲述了在研制“飞豹”的过程中,新、老两代试飞员孔凡和凌知远为试飞“飞豹”产生的感情冲突和他们舍生忘死的患难故事。
“去年青年厂找我拍试飞员,看了剧本以后觉得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以前极少有人触及,不是因为没有人想拍,而是国家有规定对军级试飞员不能宣传,新型飞机很漂亮但要保密。直到去年十一月珠海国际航展解密以后我们才正式筹拍这部戏。”王导首先给人以同龄人没有的稳建与练达。
“这是一个新鲜的同时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你们怎样保证做好它呢?”对于我们的问题王导回答:“剧本好为成功拍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拍摄前期我们又下来体验生活,结合我们的新感受,再完善剧本。”王导坦言:“这部戏对我挑战很大,是我拍过的最难的戏。可以说困难来自很多方面,比如飞机在我们的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尾旋’、‘颤震’的戏怎么拍?哪些镜头前期完成,哪些要在后期用电脑完成,再比如,拍摄飞机一个起落的费用六万元,为节省费用我们拍摄一次要出三次感觉,这些都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难度大,压力大,但是我们有一个很优秀的创作集体,群策群力,主创人员在拍摄中一边体会,一边不断地融入新东西。”
王导手握三张“牌”
据说王导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导演,他很早就注意现代电影技巧的运用,几年前的两部片子《血战天狮号》和《歧路英雄》都曾创下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次他重新面对压力和挑战,仍旧保持一份自信。对于怎样让这部非商业题材的故事片最终能征服观众,王导很有信心地说:虽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它包含了很多“商业”元素,王导亮出了几张底牌:首先它是真实展现当代军人风采、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这里不是“好人与好人”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简单描写,还有生死的考验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故事激情感人;第二是首次调用了最新研制的战斗机“飞豹”参加拍摄,既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与可视性,又不啻是对我国军事成果地一次检阅;王导最后一张“牌”是三维制作,他说电脑能让我们的影片更生动、更新奇和“超现实感”,让人在电影中看到实际生活中看不到的精彩画面。数字特技在全片中占有十几分钟的篇幅,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冲天飞豹》的两维处理和三维处理都在电影学院数字中心完成,那里拥有雄厚的制作技术。
心系英雄
我第二次在北影录音棚遇到王导时,王导有些激动地告诉我:“前几天看到报纸,一架试飞的飞机‘掉’了下来,为了保全纪录数据,试飞员在最后一刻跳伞,结果摔成了重伤。你知道吗?他就是我们影片中主人公的原型,我跟他很熟。”王导流露出无限的牵挂之情。虽然仅是一部戏的接触,但王导已跟试飞员们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他说我们的影片是靠他们飞出来的,我们的成绩有他们的一半。王导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年轻的试飞员大都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有人还有国际试飞员资格证书,他们是一个既富于献身精神,又不畏危险,不虚伪、人个性的实实在在的群体。每次试飞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如果能面监生死考验,机智冷静地处理一次事故就可立功。”
走近残疾人 篇7
张金迪
【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关爱、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虽然现在政府对于这一群体有很多优待政策,但是由于很大部分公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生活中还是存在很多歧视残疾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是一个孩子们似陌生又不陌生的话题,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且孩子们往往习惯了被人关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甚至更不懂得去关爱、尊重那些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因此还不能体会到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体验,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和老人的关爱之情;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能够理解、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方便,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在必要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残疾人及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4.课前调查身边残疾人的生活及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走近残疾人
活动一:情境导入,走近残疾人。
1、课件出示一组残疾人在残奥会上的参赛画面,配上背景音乐。最后将画面定格。
师:从刚刚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师:在我们生活的大家庭里,有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作为“残疾人”。
(板书:残疾人)提起残疾人,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谈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残疾人的总类。如果学生谈到残疾人的类别,教师就相机进行归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师小结:残疾人就是精神上、智力上、身体上有缺陷的人。现在我们称他们为残障人或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而造成生理缺陷,有的一辈子生活在无声世界,有一辈子生活在黑暗世界,还有的要一辈子坐在轮椅上„„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完整板书: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图片的展示,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唤起孩子们对残疾人的敬仰之情,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热情,进而将话题引入关注残疾人、走近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并适时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活动二:模拟体验,感受残疾人。
1、体验盲人
一部分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自己的座位出发,绕教室一周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另一部分同学可以选择搀扶他们,或是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的观看。(体验3分钟。有的孩子在别人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有的孩子找不到方向,焦急的摸索;有的孩子差点摔倒。当然也可能有孩子出现嬉笑的现象,教师不用急于制止,而是用语言启发。
2、交流感受
刚刚同学们体验了3分钟盲人的生活,相信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交流。
刚刚通过体验残疾人的活动,你们就有这么多想法,试想一下,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一天呢?蒙一年呢?如果你真的失明了,成了盲人,将会怎样?
是啊,失去了眼睛,多不方便呀,可是,盲人就整天生活在黑暗里。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目前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残疾人,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也就是说平均20个人中有一个是残疾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不应当被我们忽视,他们一样渴望生活,拥有梦想。那么你们知道残疾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3、生活中的残疾人
出示残疾人生活的视屏:用脚写字、吃饭,用手触摸辨认人民币,用手杖探路等
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我们感觉到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一件小事对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不容易。想想,他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尽管残疾人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但是他们却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又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小结:孩子们,所有的残疾朋友都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的不幸,值得我们同情;但他们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动!有些残疾人更是身残志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设计意图:模拟体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这时过渡到“生活中的残疾人”这部分内容,将录制好的影片放给学生们看,进一步感受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活动三:欣赏榜样,关注残疾人
1、边小结边放课件,滚动播放开课时的画面。
看到这一副副感人的画面,相信此时,你们一定有更多的感触吧!你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主办权。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残疾人的事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学生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事例。(相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0桑兰自强不息的故事)
教师小结:是啊,这些生活的强者,凭着超人的毅力,通过自己的顽强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是一群生命的强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视频:舞蹈《千手观音》
刚刚同学们欣赏的舞蹈叫做《牵手观音》,是2005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欣赏完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感受?(学习交流:舞蹈很漂亮、动作很整齐„„)那你们知道这些演员是什么人吗?(聋哑人)这些舞蹈演员生活在没有音乐的无声世界里,要练出这么绝美的舞蹈,是要付出多少艰辛啊!他们的舞姿曾经感动了中国,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的演出,更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掌声,震撼了全世界。他们是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4、其实残疾人这个群体他们虽然有着身体的残缺,但他们也有着强于常人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师启发,生交流:听觉更好,触觉更强,平衡感更强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残疾人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展示完毕后,再让学生充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适当进行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验的结果。最后再引导学生共同去发现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让学生的情感由最初的同情,转化为尊重、钦佩。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四:升华情感,理解与尊重残疾人
1、老师谈自己的感受:过去,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觉得自己是一个健全人,离残疾人的生活很遥远,也只是在远远的观望他们,觉得他们很不幸,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老师和你们一样被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深深的打动了,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
2、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学生发言,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关心、帮助、尊重)
当学生提到尊重时,追问:如何做到尊重?
3、教师伴随《爱的奉献》歌曲总结:我们的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虽然残疾人他们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之间平等相待:一句友善的话语;一点由衷的关爱;一份真诚的帮助,这都将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友爱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关爱身边每一个需要特殊关注的人,将世界变成爱的乐园。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最后,我提出问题:今后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追问:尊重具体体现在哪里?注重了行动的落实,避免空喊口号。最后的小结语使学生这种关爱残疾人的思绪一直延续下去。】
板书设计 5.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 关心
帮助
尊重
走近鲁迅教案 篇8
授课教师:单国华
1、知识目标:通过交流“研究心得”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笔下经典形象旁边的群体形象——看客。从“看”与“被看”的角度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全新审视。
2、能力目标: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看客”形象中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报国之志、爱国之举。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立国先立人”的大情大爱,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步骤大致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温故、交流、知新、感悟、作业。
一、导入:
这几天学校颇不宁静(仿《荷塘月色》朱自清语),以下是校长室行为规范整治通报(摘录)(幻灯片1):10汽修(1)班学生李阳晚就寝熄灯后故意挑起事端,引发与本宿舍学生张俊肢体冲突,也是他,在极不冷静情况下,竟想动用锉刀作利器解决问题,幸被值日老师及时发现,避免了不测后果的发生。令人费解的是学生会学生章翼等人,在冲突现场,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在老师赶到事发现场之时,竟帮助他人将锉刀藏匿于下水池中。(材料中人物均用化名)
这一幕与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场景何其相似,让我们为鲁迅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因为鲁迅早在上个世纪就对看客予以刻画,对国民的劣根性痛加批判。(幻灯片2)
插入播放《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
①郁达夫《怀鲁迅》中的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中国一位著名作家访问韩国时,向陪访的韩国的教授赞扬韩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这教授高兴的同时却又遗憾,说:“我们没有鲁迅!
③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齐读郁达夫的名言,在良好氛围中教师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走近鲁迅(幻灯片3)。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我用了“从膜拜到走近”这样的标题,长久以来,对鲁迅是膜拜的态度,就像这个背景天坛,高高在上,让人仰望,让人敬畏,实际是隔膜的,但先生不需要我们顶在头上供着,需要去走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幻灯片4让学生感知鲁迅形象)这是先生的遗愿,也是我们的目标。
(幻灯片5)(揭示学习目标)
二、温故:回忆先生教诲
提问:
记得先生的哪些名言?(不设标准答案,可让学生自由谈,说出一两条即可表扬)提示: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幻灯片6展示)鼓动:希望同学们在这个课堂上勇于展现自己课外收集的信息,大胆地说,大声地说,不要做看客。(幻灯片7)
三、交流(课前安排学生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提问
1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2作品中有哪些人物让你记忆犹新?
3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
此时的课堂应是开放的,不设预案,让学生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充分交流,推举代表发言。
重点引申:这些人的身边总有一些旁观者,是鲁迅着力描绘的。
个体典型形象身边的群体形象——看客。
关于“看客”的文字描写(幻灯片8,9,10),作简单介绍分析
1、回顾课文中描写看客的片段(请同学朗读)
(幻灯片8)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神态描写)——呜呼,无法可想!
——《藤野先生》
(幻灯片9)“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神态描写)
——《孔乙己》
——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肖像描写)
——《药》
(幻灯片10)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他惘惘的向左右看,全跟着蚂蚁似的人„„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阿Q在百忙中,“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语言描写)
——《阿Q正传》
学生讨论:(插入播放雅尼的《风儿》营造气氛)
①找出作品中关于看客的描写片段(幻灯片8,9,10)
②试分析所用的描写方法。
教师引导:(开放性问题,不必强求答案一致)
(幻灯片11)
③鲁迅笔下的“看客”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落后不觉悟、怯弱甚至残忍……
④鲁迅先生对看客持怎样的态度?
鲁迅先生对看客的态度是复杂的,既同情悲悯又讽刺批判。
总的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⑤这种态度源于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怀?
这种态度主要还是源于先生对中华民族深沉而热烈的爱。爱之深,憎之切。对看客的愤激之情蕴涵了先生渴盼民族振兴的大情大爱。
小结:“看客现象”是鲁迅心中永远的痛,先生认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把 “看客”当作自己创作的重要主题,让每个人从看客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
引申1:鲁迅杂文中有哪些看客形象?
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例如:刘和珍等人之死,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引申2: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没有看客呢?
学生讨论交流:找一找身边的看客,议一议真正的猛士。
物质贫乏时的看客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的看客却变得有些可憎。(幻灯片13至18)(“集体不让座”“挟尸要价”“笑看坠楼”图片)(让学生在投影上找出看客,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当然生活中也不乏真的猛士(幻灯片20)(张德军被群众举高图片)(辩证看待问题)
四、知新:
社会上对鲁迅的著名评论:
(幻灯片24)我将带上孤岛的是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详细地通读鲁迅,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心愿,虽然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但系统地一字不拉却未曾读过,这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一处痛。读鲁迅,就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五、感悟: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和精神
①交流留言
(幻灯片24)齐读:
先生的精神化作一株胡杨,屹立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教者朗诵:
讽愚刺恶,骨头最硬;悲天悯人,心地最善。
铁肩担道义,热血荐轩辕。
②教师小结:
如果说把鲁迅先生比作一本博大精深的宏伟巨著的话,那么,我们这次研读活动只是翻开了这部巨著的第一页,实现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步。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多读鲁迅的作品,与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从他伟大的人格力量中去汲取养料,使我们的人生更积极、人格更高尚!
六、作业:“看客,我想对你说”
在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祥和校园的今天,校园里任然晃动着不少看客的影子,“看客”仍然阴魂不散,频频出现。„„
心动不如行动,请以“看客,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发送至邮箱:dgh999666@126.com。
注:本教案参考借鉴了上海周菊妹老师的教学内容,特在此致谢!附:
联系地址(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三星南路1号)
邮编(225424)
学校全称(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电话(***)
走近幸福牙科 篇9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了口腔颌面部审美的基础理论、口腔修复美学、口腔正畸美学、口腔内科和颌面外科美学,反映了我国口腔医学美学学科经过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多元视角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以全新的理念和应用成果冲击着传统的审美和技术。实践证明,美学已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提升着口腔医疗的临床效果,甚至解决了许多单纯用医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难题。
应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少宣教授的邀请,国际美学牙医学联盟秘书长、新加坡郑星辉教授,日本齿科审美学会会长平沼谦二教授,副会长寺川国秀教授和松尾通博士,日本齿科色彩学会会长原山伊九右卫门教授及著名牙医斋木好太郎、大板博伸等专程来华做专题学术报告。会议还收到了亚洲美学牙医学学会和韩国美容牙科学会发来的贺电。
郑星辉秘书长介绍,国际美学牙医学联盟成立于1994年,已有20多个国家加盟,在意大利和日本召开过两次大型学术会议。各国牙医注重对技术的追求,也注重美学的运用,每次大会参加人数达1000人以上。联盟负责各国间的联系、沟通,彼此介绍美容牙齿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观点,其宗旨是用一流的技术和美学理念帮助患者重建微笑,从中获得幸福,因此,美容牙科又有“幸福牙科”之说。
日本明海大学教授原山伊九右卫门和名古屋齿科大学的平沼谦二教授介绍,在日本,时尚一族除了把头发染得五彩缤纷、在脸上浓妆艳抹外,就是花重金美化牙齿了,以拥有一口好莱坞明星般的美牙和迷人的微笑为荣。如今日本看牙医,除了牙齿保健和治疗牙疾外,“审美”也是去牙科就诊的一个主要理由。因此,一种融审美学、齿科学为一体的美容牙科日渐受到人们重视,日本演艺界几乎所有明星都为牙齿整过容。
孙少宣教授在《个性义齿临床应用》的学术报告中,除了论述义齿个性表现形式及其美学意义外,还就“装饰义齿”和“文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些女性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换取“高回头率”,以满足“靓得比别人独特”的心理,当她们从头到脚美容到身体各部分时,位于“窗口”的12颗上下颌前牙自然首当其冲的被“施工”。她们拿来黄金、钻石、珠宝等,要求以各自偏爱的形状镶嵌或复盖于义齿唇面,这种装饰义齿在西方和东南亚地区较为普遍。还有人不惜牺牲牙齿正常结构和形态,要求医生用细车针在真牙唇面文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涂上不易脱落的各种颜色,从而使牙齿成为面部继眉、眼、唇后第四个被“文刺”的器官。对于上述两种牙齿的“装修”方式,究竟是审美还是审丑孙教授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的感觉如何观照“美”而产生愉悦之“情”的学科,各人对美的感觉和认知千差万别,口腔科医生面临着一些奇特审美观的挑战,不必大惊小怪,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的“存在,就是合理的”。然而文齿之举,有损于牙齿健康,因为要使文出的图案不脱色,文刺深度往往要达到牙本质层,容易引起冷热酸痛,况且说话或微笑时,开唇露“图”并无美感,是不可取的。
大会交流的论文内容新颖,突出实用,主讲人准备充分,幻灯片制作精美,尤其日本学者的多媒体投影效果,声、色、形俱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愧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对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美学与美容事业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发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走近英雄 篇10
——读《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有感 衡阳市蒸湘区联合小学四年级一班
朱宇轩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读完《光辉的旗帜》中《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这一课,我的耳畔就有一支歌在不断唱响,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中,我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近了我心中的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在一次战斗打响之前,邱少云和战友们埋伏在距敌人很近的草丛里。结果,敌人扔下的一颗燃烧弹落在邱少云的附近,顿时让他变成了一个火球,他的身边就有一条水沟,如果他到水沟里打个滚就可以熄灭身上的火焰。但是,“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在烈火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见《光辉的旗帜》第49页)
默默地望着烈火中的邱少云,我多么想问:邱少云,当火舌吞噬着你的身体时,你难道不痛吗?你怎么就一声不吭呢?连一声呻吟也没有呢?
邱少云咬紧牙关,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看着我,眼神坚毅而沉静。在我们彼此默默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当一个人把战友的生命,把部队的存亡,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自己的生命就不再重要,自己的生死就已经置之度外!一种悲壮的情怀油然而生,我不忍再看,不由紧闭双眼——想象着那如刀割般的痛一阵阵撕咬着邱少云的身心——一任泪水悄然落下。
因为,我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我已然成了与邱少云并肩作战的兄弟。邱少云宁可牺牲自己而换来战斗的胜利,宁可牺牲自己而换来祖国的安宁,我又怎么能做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人呢?我不能让我的关注、让我的惊呼、让我的疼痛暴露了部队的行动意图,牺牲更多的兄弟,影响整个战斗的胜利!我只能在战斗的号角吹响之后,端起手中的枪,把满腔的悲痛化作怒火扫向敌人!
邱少云,战斗已经胜利,我们一起唱着歌回家吧!当年,我们可是一起唱着这首歌踏上朝鲜这片热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歌声中,我走出了那个战场,眼前赫然出现作家魏巍的一句话: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指导老师:侯琼
2011-6-20 评语:
走近你,懂你 篇11
三(5)班 易均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知道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知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我们不能只埋头课本、困身教室,做沉默的教书匠。我们必须走近学生,并告诉他:我懂你!于是,在“千名教师进万家”大潮的引领下,我走出教室,放眼校外,积极家访。
家访——教师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所谓“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教育。但教师教育能否有效,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及支持程度,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密切的联系。
本班总人数47人,我和英语老师共对3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们感受到家访带给我们的好处:
家访,可以切实地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班上有一名女生,性格孤僻,行动迟缓,衣着邋遢。我曾找她谈过几次话,对她进行批评教育,但效果并不佳。她成了我家访对象的第一人选。当我到了她家,我震撼了,一间房,一张床,真的是家徒四壁啊!我不想细谈那次令人心酸的家访,我只想质问我自己:她该为她的沉默寡言负责吗?她该为她的性格孤僻负责吗?她该为她的行动不自信、服装没朝气负责吗?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负担起更大的责任来呢?家访后,我对她少了批评,多了关怀;没了指责,只有爱护。她呢,则性情大变,干净多了,活泼多了。正是家访,让我了解了她的生活状况,更好地转变了她的思想。
家访,能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班上有个小男孩,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并偷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家访时我说明来意,家长很吃惊。原来,这个孩子经常弄丢文具,所以妈妈故意没有给他配足学具。我告诉他家长,这种做法不仅没用,还会助长他的坏习惯。如果我们定期帮助孩子检查学习用品,再根据他的表现采用适当的奖励,就会转变他们。男孩的妈妈很是后悔。现在这个男孩课堂能遵守纪律,也没再乱拿他人东西了。正是家访,男孩妈妈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及时地帮助孩子改掉了坏毛病。
家访,能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提高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姐妹,经常性地不完成作业。家访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甚是头疼。他们反映两个女儿基础太差,课堂上很多知识掌握得不好,加之家长对作业的具体要求不太清楚,所以他们无从指导。家访后,我和其他两个主科老师都特别留意这两个孩子,课上要求她们认真听课,做好作业登记,一些具体的抄写,我还给她们在作业本上起了字头。课后,经常询问她们一些课上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一段时间后,她们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少,成绩也有了起色。她们的爸爸到办公室来跟我道谢,并希望以后能继续配合,共同提高孩子成绩。正是家访,让家长和老师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走近“克隆人” 篇12
克隆人:是什么,不是什么
最早提出“克隆人”的想法是在1971年。那一年,詹姆斯·怀特松——他曾经因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和另外几个科学家一起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奖,写出了一篇名为《向克隆人进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预言克隆人将产生,并警告人们说,社会将因克隆人的产生而发生恐慌。
果真如此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秀兰介绍说:
(1)因克隆产生出来的人应与我们完全是一样的人,他们不但所有的习性特征都与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而且一样有生殖能力。
(2)克隆人并不是与被克隆者百分之百地相同。在克隆及其发育过程中其基因可能会发生一些较微小的变化;而在其后天成长过程中,环境的不同还能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变化。所以说,克隆人与被克隆人的相似度还没有双胞胎(仅限于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二而成的双胞胎)的相似程度大。
(3)永远不会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以至于某一天你走在街上会看到另一个自己。因为当你的克隆体出生时,他只是个婴儿,所以,你绝不会分不清一个比自己小几十岁的人。
(4)克隆人短命。从目前看,已经克隆出的高级哺乳动物(如多莉羊)确实有早衰迹象。这也是克隆技术在目前仍不成熟的表现。
科学与偷的激烈冲突
人类在生殖技术上的每一次进步(包括人工体外授精、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似乎都对伦理学提出了挑战。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翟晓梅指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上的困难,满足了他们的生育愿望,尊重了他们的生育权利,这种技术使用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但同时,由于生殖技术直接干预到人的生命过程,所以也必然引发公众在伦理学上的争论。比如,为了生育后代而克隆。这条理由本身在原则上可以成立,但在现实中,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后果;如果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呢?这里的伦理问题是:克隆人也是人,如果我们尊重他们,就不能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把他们生产出来,我们不能把克隆人当作为他人服务的手段而利用他们。如果克隆人是为了提供器官,将来用做移植用呢?因为克隆人的器官移植后不发生排异。但这本身也不合伦理。显然,生殖性克隆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文化以及伦理等各种领域,无论社会经济、文化及宗教背景如何不同,但在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上却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生物技术研究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基础上,一定要公正、平等,任何以生殖性为目的的克隆人实验都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在有关克隆人的争论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未来诞生的克隆人,可能像当年的试管婴儿一样,最终会被社会平静而宽容地接受。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前进的原动力,它终究会推动法律、制度和社会观念的改变。20多年前对试管婴儿的怀疑和指责之声尚不绝于耳,而到今天,试管婴儿已被评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并作为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被接受。确实,生活在英国西南部布里斯托尔的路易丝·布朗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她长得金发碧眼,略微发胖。如果不了解底细,谁也想不到20年前她来到这个世界时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人类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78年7月25日深夜,世界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来到了人间。但克隆人不同于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仍然没有成熟,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动物多莉羊已经死亡,克隆动物出现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有目共睹,这种技术的负面作用还没有被认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克隆出一个有灵魂的生命是不是负责任?!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健康的含义。不管把克隆人当作什么,他毕竟是一条生命。为什么我们反对近亲结婚,为什么我们反对一些疾病患者生育子女?还不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要面临很大的健康风险吗?专家认为,目前克隆人的健康风险远大于近亲结婚。
著名科学家、反邪教斗士何祚庥院士却旗帜鲜明地支持克隆技术。他说:克隆一个“何祚庥”,新克隆的“何祚庥”基因跟我一样,但这个人不是我。我今年75岁,克隆出的那个新生孩子至少比我小76岁。因为他还要经过10月怀胎,经过分娩,分娩出来后还要喂养,还要经过教育长大成人。社会公众有一种误解,认为复制出来的一个人跟我一模一样。可我们两个相差76岁,差得太远了。有人问,克隆出的人是你的弟弟还是儿子,还是你的什么?社会身份难以确定,法律难以认定。这还是一个误解。我要问,双胞胎在法律上能不能认定?双胞胎在法律上可以认定,克隆人怎么就不能认定?如果年龄比较接近,差一两岁,我想就是双胞胎或兄弟的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庭伦理关系都能确立,更何况有血缘关系的。社会公众发生最大的误解,是以为克隆人不得了,一模一样。第一,这做不到;第二,克隆出的人不仅有年龄上的差别,而且自然形态,比起双胞胎的共性还要小一点。因为双胞胎是同一个受精卵分成两个的,基因是一样的,同一母亲的怀胎,周围的环境比较相近;当然,出生以后,环境有差别,大体上说还是一个家庭,环境还是相近的。而克隆人,可能是不同的母亲怀胎,他的母体可能有差异,所以克隆人的共性不会比双胞胎更多。如果时间的差距再拉开,可能会更不一样。所以,克隆人的共性超过不了双胞胎。双胞胎能够为社会所接受,为什么克隆人就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我认为,伦理学不能妨碍科学发展的利益,不能妨碍中国人生存发展的利益,不能妨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利益。
部分国家的“克隆”立场
中国: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试验。
美国:2001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禁止一切形式的克隆人的法案。2002年12月27日,白宫发言人重申了美国总统布什坚决反对克隆人的立场。
意大利:曾经颁布过一项法律,禁止克隆任何动物,当然更禁止克隆人。2001年3月,意大利众议院批准了政府于1998年签署加入欧洲禁止克隆人协议。
法国:2001年6月20日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禁止以医学研究为目的克隆人体胚胎。
英国:1990年通过的《人类授精和胚胎学法案》认为,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是非法的。2001年11月22日英国政府公布一项新法案,明确禁止通过克隆技术复制人类个体,但可以进行对人类早期胚胎治疗性克隆。
德国:1991年德国实行《胚胎保护法》,严格禁止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以及克隆胚胎干细胞。2000年11月,德国卫生部提出一项新的《生殖医学法》草案,再次强调在德国不允许进行胚胎干细胞的培育研究。
【走近对联】推荐阅读:
走近06-29
走近国学经典07-31
走近孩子美文08-12
走近艺术家07-02
走近经典亲近阅读10-30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07-30
走近黛玉初一作文08-01
走近京剧的教案09-12
走近“经典” 感悟“经典”10-27
【热】走近鲁迅先生作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