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经典美文

2024-07-30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共11篇)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 篇1

请让孩子多读的经典美文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不少地方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尤其是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快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而其中的经典诗篇更可谓灿烂的明珠。读一读这些经典美文不仅能对孩子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且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也能起到良好作用。

在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诵读,让他们从小就了解中华文明,知晓华夏文化,扎根于祖国的悠久传统美德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

毫无疑问,现在的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了解很多,而是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流传千古的`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奇葩,可如果仅仅让孩子们读一读语文课本上的几首古诗就认为是在学习古文化,那么无疑是自欺欺人。

当孩子们把诵读《弟子规》《大学》《论语》《中庸》等国学经典当成日常习惯时,他们的文化修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到我国中华经典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可惜我们现在的教育却往往忽视这一点,教育专家早就提出素质教育的说法,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多方面素质。可是多数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往往只关心考试结果,忽视孩子们的综合教育。诵读经典美文无疑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每名学生都能从小学就开始诵读经典美文,那么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相信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在无形中提高,这对学校而言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 篇2

一、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

1. 培养纯善心性。

小学阶段诵读经典的教学, 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了解经典, 引领孩子走近经典, 激发孩子热爱经典。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放长远一些, 再长远一些, 一本经典名著不会也不能教会孩子学习语文, 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 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 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也。”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 善心外在表现为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教育, 就是培育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 纠正其偏差的观念、错误的言行,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若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 就要好读书、读好书, 就要诵读经典。阅读的历程是心灵成长的历程, 冰心曾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 花有色有香有味, 人也应有才有情有趣。”

2. 懂得如何做人。

“人不学, 不知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就在于接受过教育。教育的首要内容是明白人伦之道, 让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所具身份、所处位置, 应尽什么样的义务。人事关系明白之后, 再进一步教给孩子与环境相处的道理。之后, 他就懂得如何做人了, 就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具体要求为:明了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 (领导与被领导) 的关系, 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体怀他人;教导团结协作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图报的道理。

二、在诵读经典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小学阶段进行名著教学, 带领孩子从小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 是和在春日的阳光下与孩子们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样充满诱惑的事。“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每天朗诵固定遍数, 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已背过的经典也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 并读给同桌听, 通过熟读慢慢体会小古文的意境。我们在诵读中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 激发其想象力。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小古文言简意赅, 高度凝炼, 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 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 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 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 开启他们的悟性。任何一篇好文章都包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内蕴。这种内蕴不是三两遍阅读就能体味出的, 也不是一般的讲解分析就能获得的, 一定要学生反复吟诵乃至背诵。正如曾国藩之言:“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在吟读背诵的过程中, 学习者本人自然会受到文章思想情趣的感染和熏陶, 其思想修养乃至文笔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陶冶和熔铸。当提笔作文时, 那些被熔铸的东西自然会流于笔端。可见, 通过背诵进入欣赏境界, 也有一种能力的习得之效。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其他行为习惯

关爱残疾孩子 走近特殊教育 篇3

(2011-05-25 11:57:58)转载标签: 杂谈 ▼

分类:工作笔记

特殊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更为用心,每天都会为孩子写下成长记录。

“可爱的孩子们不在乎汗水湿透小衣衫,以天真无邪的笑脸向命运挑战。枫叶红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期盼的果实。小迪打开了心灵封闭的窗户,和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小斐变得越来越灵活,自己吃饭穿衣玩玩具;小雨终于坐了下来,认真地画画、写字„„”这是一个智障孩子家长写的诗,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孩子亦然,在第2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也走进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和家长以及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中间,从各方面了解了这个平常不为人知的群体里的感人故事。

无忧的孩子 沉重的家

一样的年龄,一样都是父母的宝贝,走进西安市蓝海豚特殊教育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孩子和普通幼儿园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天真可爱,在教室和楼道里玩耍,唯一不同的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长陪在身边,孩子的一日生活和康复训练都是在家长的全程陪同下进行的,据老师们介绍,从外表看,他们这里的孩子看着都很正常,也很漂亮,但他们都是孤独症、智障儿童,每个孩子情况都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康复教育计划,正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就能够学会的行为,对于这些孩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建立,这里的孩子许多都有语言障碍,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以情绪就常常不容易控制,孩子们因为个体的差异,很难像普通幼儿园那样进行集体教学,记者看到在个训课时,孩子们单独和老师一对一的在小隔室里上课,老师通过指令训练着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这里的老师告诉记者,孤独症孩子的教育训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里长征”,孩子的变化是非常细微的。这种孩子其实他们自己内心是很快乐的,只是家长的压力很大,最痛苦的是家长。在这里,记者注意到一个叫轩轩的男孩,他五岁了,长的算是一个小帅哥,大大的眼睛很机灵,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这本来算是一对幸福的母子,但和这位妈妈交流时,她流出了心酸的泪水,这个可爱的孩子不仅患有孤独症,而且还有癫痫病,每天除了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之外,还要吃许多治疗癫痫病的药,药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时的许多内容是相克的,孩子常常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现在妈妈最担心的是孩子以后去哪里上小学,普通小学肯定是进不去,西安市的启智学校虽然属于义务教育,但因为名额太少,而且收的都是恢复比较好的孩子,所以大多数该享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孩子还是无缘享受自己的权利。而且这些孩子也无法享受任何的社会保险,所有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只能家长来独自承受。

特教=教师+康复指导师+训练师+保姆

特殊教师的得名,源于他们服务对象的特别:他们的学生,清一色都是那些因为先天或后天的种种不良因素导致的精神智力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发育性障碍儿童。老师们说:“他们在社会适应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受损或低下,很多时候需要特教老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在记者问到老师们的职业理想时,这些年轻的女老师们沉默了,她们说:“很少想过,每天只想着如何让孩子进步和改变。看到孩子们有了改变,我们和家长一样欣慰。”

所以,跨入这个行业的基本门槛就是无穷大的爱心和对职业的认知度。

在日常的康复教学工作中,特教老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改善孩子存在的障碍,提高能力。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首先需要采用相关专业的评估系统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测评,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障碍程度、生长发育史、家庭背景等资料,制定较为合理的个别化教育训练目标、计划,设计训练活动的内容和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孩子在课程中的反应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很多时候,老师要根据某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设计一整套课程、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备等等。这种差异化对待,实际上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补偿缺陷、减轻障碍、提高能力和发展优势的教育。这就要求特教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超强的责任感和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

老师们说:“与普通教师不同,作为一名特教,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特殊教育更重视早期教育,儿童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智力和语言能力越容易开发,如果错过了最佳教育期,对特殊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来说,后续的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特教老师往往要在同一时段兼具教师、康复指导师、训练师以及保姆等多重身份。特殊的学生构成和年龄层构成,决定了特殊教师的繁重工作量。面对孩子的发展和目前尚不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以民办特殊教师更为严重。据记者了解,西安市特教老师的待遇普遍都很低,而且大多没有编制,不享受普通教师的任何福利。每天和家长在一起,面对家长沉重的期待,老师的精神压力会更大。老师们说这个行业是一个阳光事业,但前途却很渺茫,甚至找不到出路。

无论怎样,他都是我永远的孩子

在采访到孩子家长时,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有着不同的状态,有的谈起孩子会潸然泪下,有的则会低下头长长的叹息,有的面对现实已经比较坦然和乐观,但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他们却流露出一种共性,那就是流淌在心底的对孩子永不放弃的爱和执着。“无论怎样,他都是我永远的孩子”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比普通家长更加用心,每天都会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析记录,总结,和老师沟通,给孩子写成长日记,老师们笑着说,如果中国所有的家长都能像特殊孩子家长那样对孩子用心,教作会容易做的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坚强的父母的心灵语录:

“自从孩子被确诊为智障后,我便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带孩子来到康复机构,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为了在最佳治疗期内让孩子得到康复,我一直在争分夺秒,努力地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学习和进步,孩子每天的进步对我来说都是大大的惊喜。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小费妈

“以前我不愿带孩子出去,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神,怕孩子被人歧视,仔细想想,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我尝试着“只要自己改变,孩子就能改变”。现在的我越来越能包容孩子、理解孩子、爱孩子。甚至有时觉得孩子现在这样就挺好,不奢求让他成为“正常”孩子,因为他比正常孩子快乐、自在,每当看到他天真的笑脸,就觉得自己好幸福,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 小武爸

“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拥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错,孩子更没有错,错的是世俗的眼光,这些孩子他们只是以不同的生命特质存在着,他们同样也是天使,如果每个人能给这些孩子一些宽容和爱,能以平常心来接纳他们,孩子的生活也许会越来越好。” ——小强妈

“有了一个特殊的孩子,我的神经曾几欲崩溃,但从痛苦的深渊里挣脱出来之后,我开始全身心的,由衷的去爱护,去接纳这个老天给我的特殊礼物。在这期间,当老师们告诉我,我的孩子各方面发展极不均衡时,我认真的记录,没有惊讶,没有失望,没有悲观。是的,我的孩子不缺胳膊不少腿,没有多长眼睛多长嘴,他是那么完美,那么善良而又充满灵性,他只是以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生存着,作为他的母亲,我爱他,如他所是!” ——小花妈

“有许多人曾问我,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时,你有没有想过放弃,我说没有,永远不会。而且我认识的所有特殊孩子的父母也和我一样,他们一直在努力,虽然有时几乎看不到希望,但只要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看到孩子开心快乐,我们就很知足。珍惜眼前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可以竭尽全力的照顾孩子,但我们最担心的是当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 ——浩浩爸

“虽然孤独症孩子看上去是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孩子们,几乎每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影子。这意思不是说孩子们都不正常,相反是说孤独症并非那么不正常。不正常的是一些看待孩子的眼睛,是一些唠叨孩子的嘴。特别是那种执着和一个动作的持久的反复,在幼年孩子身上是非常常见的。孤独症儿童在一段时间里会反复一种行为,比如,撕纸巾。普通孩子小时也会有,还有旋转,越小的孩子更喜欢不停地旋转,这司空见惯。孤独症孩子的执着与反复,比普通孩子的相似行为来得强度更大。我总觉得,孤独症者其实都是某方面的天才。天才就是和常人很不一样,所以难以被常人理解。于是天才就被埋没了。那些有些与孤独症者表现相似行为的孩子,都是某方面很有天赋的,他们的那些成人难以理解的表现,一定和其天赋有关系,但是成人看不明白,只想着规范孩子,于是无数的天赋也被埋没了。天才与天赋,如果想不埋没,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与包容。如果你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最好就不要去干涉他,不要去限制他,就让他充分享受其中,因为那个过程,对于他的天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最蠢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是喜欢去规范别人纠正别人引导别人一个“正确方向”的人。哪个孩子生在这样人家,真的是金子埋进了沙。除非这孩子拥有天生的顽强内驱力,否则就只有被埋没的命运。” ——洋洋妈

特教机构生存艰难,许多孩子只能“圈养”在家中

因为孩子,许多妈妈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职业,将治疗和教育这类孩子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在西安市里有许多这样由智障孩子妈妈创建的康复机构,她们以微薄的力量在为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给家庭带来希望。在现实的教育体系中,智障孩子在适龄阶段大多被排斥在义务教育的人群之外,同时也属于捐资助学活动支助的边缘群体,他们大多在一些民间自建的机构里艰难的生活和成长着,有的甚至封闭在家里,他们的父母常常游离于工作和孩子之间,既要承受事业上的压力,又要承受漫长的对孩子的看护和教育,所以家长们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但因为对孩子的爱,每个家庭都在努力,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让孩子融入社会,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享受生命的快乐。在采访中,许多特教机构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介绍:能在民办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儿童只是极少数,“每年2万-3万元的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成本远高于普通儿童,康复中心在必须通过社会支助才能勉强收支平衡,“有时还要倒贴”。国家、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支持还不多,“如果康复教育的学费按实际成本收取的话,相信很多家庭是背不起这个经济压力的。另一方面,现在提供给孤独症儿童的多是学前培训,孩子一到入学年龄,不适合再留在康复中心,普通学校又不收,很多孩子又被重新关回家里,直到父母放弃治疗”。

家长们也表示,他们中许多来自陕西及其它省的偏远地区,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康复训练,只能在机构附近租房子住,每个月2000元的费用,加上房租、生活费,他们被压得喘不过起来,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孩子失去了最佳治疗期。很多家长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孤独才引起的症状,所以只要让孩子不孤独,病自然就好。其实儿童孤独症是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比痴呆和弱智更能损害孩子的智力,没有什么特效方法和药物,无论国内和国外,孤独症患者都是一个终身教育训练过程。所以,孤独症患者带给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要比其他各种残疾更大、更长久。与盲、聋、肢体障碍等其他残疾相比,孤独症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儿童孤独症的治疗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3岁左右被确诊,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通过努力,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孩子有望在学龄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如果超过6岁还没有改善就希望不大了。

融合社会——最深切的渴望

在采访中,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特殊孩子能更多的接受社会的融合,而不是局限在特教机构里,孩子更需要的是和正常孩子的交流,从正常孩子身上得到好的影响和感召,能在小学或者幼儿园里设立特教班一直是特教老师和家长的愿望,但要实现他们的愿望却是举步维艰,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在当下,政府对特殊的孩子关注也在从原来的疏离发展到靠近,各种媒体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倡导,但大家给予这些孩子的最多的都是同情,其实孩子们最需要的却是社会对他们的了解和接纳,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普及相关的知识,营造一个宽容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此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给特殊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关爱。

走近经典,温暖你我作文 篇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璀璨瑰丽,就如闪耀在华夏大地上的一颗明星。我们仰望,我们崇敬,我们迫不及待地沐浴在经典的光辉中,让经典温暖我们年轻悸动的心。

春天的脚步翩然而至,和煦的春风拂落窗前的桃花,也调皮地翻开我案前的书页。这样温暖的午后,最好莫过静下心来诵几篇古文,让我们的心弦柔和下来,在经典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领悟生活的.艺术,不亦乐乎?

中华经典,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我读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到了孔老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同时也向往着陶渊明采菊东篱种豆南山的悠闲生活;乍一回神,我的心又早已淌洋在曹操的沧海星辉中……

青春,是我们的季节,本应是多么生机勃发积极向上的我们,在90后的名牌上,清晰地呈现,我们日渐无视淡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为了一件小事大动干戈的,多是本着“人若犯我,我必以如倍还人”的冲动心态,丝毫不见相如那般的礼让风度;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放弃,却不能发挥追星的执著来追随孔文子“不耻下问”的脚步;凡事总只有三分钟热度,殊不知“要想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的坚持。试问,这样的我们,还能继续无视和背弃我们的民族美德吗?还要拒绝中华经典的熏陶吗?

青春的飞扬,有书香伴随才更美丽,沸腾的心,在儒雅的安抚下归于平静,青春的面孔不是茫然无知,是自信和年轻的闪亮!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普通的土地,经典诗文便是那温暖的阳光,滋润的雨露,辛勤的耕耘,只要你愿意时刻去领悟,去诵咏,我们的理想之花将会开得更艳更持久。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 篇5

为了让每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了解每位教师的工作,我校举行建校以来第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关注。

早上8点,校门口就迎来了和孩子们一起上学的家长,过道中精美的展板和各班的外墙吸引了众多家长的驻足观看。就是短短的驻足时间,就让家长们对每个班的班级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多家长露出了赞赏的眼神。教室里为家长们准备了不少椅子,家长们走进美丽的班级后,纷纷坐了下来,开始了半天的观摩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全校家长的广泛关注,他们积极的参与了全部活动。家长们观摩了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对学校的教学有了最直接的感受。老师们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借助现代多媒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当堂掌握并巩固所学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倾注爱心耐心讲课,给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半天的开放,让家长观摩了孩子在校的早操、生活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情景和愉悦、欢快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开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家长的感叹声、赞美声却是连绵不断的:“我的孩子真开心”“想不到孩子在校的进步这么大,还学会了不少本领”、“见到老师们对孩子的态度,我们都放心把孩子交给你们”。听到这些的话,让老师们备受鼓舞,都表示再怎样累怎样苦,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本次活动的家教课对家长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上午第四节的时间是各班的家校交流会,老师们把班上的学习情况对家长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也对班上出现的状况和家长们交流;不仅鼓励了本段时间在各项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也和家长们交流了学习方法以及其他家长的成功经验。短短的35分钟汇集了老师们的智慧,凝练了家长们的心血。在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家校交流中,老师和家长的思想汇流在了一起,共同为了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走近孩子经典美文 篇6

对于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作为教师的我, 主要是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

一、更新观念,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当今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活动。所以, 实验初期我们便转变了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

例如:在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当中, 教师有了新的做法:先和幼儿及家长一起收集不限品种的材料, 再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将这些材料进行识记和归类。集体活动时, 我不急于向幼儿进行讲解与演示, 而是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些物品放到水中后, 有哪些会不见了, 又有哪些会存在?”让幼儿进行假设性的回答, 然后让幼儿带着问题与思考进行“溶解”实验, 并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在这次活动中, 幼儿讨论得非常的热闹, 我看到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精神。我认为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幼儿记住哪些物品在水中会溶解, 哪些物品不能溶解, 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创造了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机会, 我个人同时认识到教育应以培养幼儿探究意识、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核心, 这种新理念的形成, 将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开拓思路, 发展幼儿发散思维。

探究能力的培养, 必须强化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我注重留给幼儿提供开展发散思维的机会, 安排刺激幼儿发散思维的环境, 养成幼儿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 科学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 我为幼儿提供了果皮、锯末、贝壳、瓶盖、雪糕棒、纸盒等多种材料, 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来帮助帮鸡蛋宝宝完好无损地站起来, 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 他们开动脑筋进行不同的尝试:有的幼儿把蛋宝宝放在瓶盖上, 有的幼儿把纸盒截断后放入蛋宝宝, 有的则把锯末填充在蛋宝宝的周围……结果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够探索出2-3种能使“鸡蛋宝宝站立起来”的好方法, 占全班人数90%以上的孩子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试验活动中群策群力, 各抒己见, 最终, 探索出了40多种能够使“鸡蛋站立起来”好方法, 这都是幼儿思考、探究的表现, 孩子们享受到了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三、随机观察, 从生活中感悟现象。

学会观察, 从观察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这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比如, 一次, 孩子们发现了外面天空飘下了片片雪花, 我意识到他们很想去看看, 更想去亲自去摸摸, 于是, 我提出去户外看看雪花的建议, 他们高兴极了, 在操场上尽情地追赶着雪花, 可是不久, 他们就发现了原来雪花一到手里就融化了, 这是为什么?孩子们来询问我其中的缘由,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原因, 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想一想, 议一议, 在激烈的讨论中, 他们找到了原因。这次随机观察活动, 孩子们感受到了自然科学现象, 更愿意观察身边的科学。

四、关注幼儿, 捕捉创新的火花。

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幼儿在完成多种不同任务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智力的强项和弱项, 在强项的活动领域中幼儿的能力、品质等的表现都大大优于弱项的活动领域中的表现。因此, 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幼儿的智力特长, 善于捕捉幼儿创新的火花,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

例如:构建游戏是大多数孩子的最爱。一次亮亮用插塑积木拼搭了一个“怪物”, 一问方知, 是个可变形的环保汽车人, 我对他的创造行为大加赞赏。不料以后新作不断:空间卫士、太空楼、会飞的汽车等, 得到了同伴的赞赏和老师的肯定, 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创造热情。

五、环境创设, 营造良好科学氛围。

(1)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孩子喜欢接近老师, 和老师交谈、游戏, 在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幼儿更愿意表现自己的才能, 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因此, 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特征, 知道他们的个性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活动时, 我从不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指责、训斥, 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力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环境,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进步, 并针对幼儿的逻辑、语言等智能特征的不同层次, 提供难度不同的作业材料, 让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完成任务。只有如此, 才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孩子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2) 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操作活动, 可以让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 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所以我十分注重活动材料的提供。如科学区, 我提供了木条、泡沫塑料、旧钟、废旧玩具等, 鼓励孩子们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自由拆装。通过活动, 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加强了机械操作能力, 更激发了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新《纲要》所提倡的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 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构造!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开始, 是学习的动力, 而探索精神则是学科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孩子对所研究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他们才会积极地探索, 仔细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尤其是3-6岁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课程改革的深入, 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从真正意义上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所以, 在科学活动中, 我力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 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 使幼儿通过自身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

孩子还是老师美文 篇7

“过来!把这些瓶子放好!纸屑!放到垃圾桶去!那个是什么?放好……”张师长教师又在使她的“唠叨神功”了。

张师长教师是我们的语文师长教师。个子1米7,头发烫卷,宽宽的脸上,一双锋利的眼睛总在班里扫来扫去,像X光一样识破你的心。并且,她有孩子般的性格,像我们的大年夜大年夜同伙呢!

她心境不好时,谁惹她,准会换来一阵大年夜骂;心境阳光残暴时,说笑风生,总说些滑稽的话点缀教室。她的`心境像小孩子一样,一会儿好,一会儿坏,谁也摸不透!

那一次,活动会的时刻。比赛停止后,张师长教师为了酬劳我们,带我们去吃麦当劳。桌上,薯条,汉堡,可乐,齐上阵。同窗大年夜大年夜口喝着可乐,咬着汉堡,张师长教师也那着一杯可乐“咕噜咕噜”地喝着,看着同窗的一举一动,脸上满是笑意,锋利的眼睛也变得温柔无比。昔时夜家说到“名字”这个话题的时刻,她插了进来:“你们的名字都挺好的!我的最俗,干脆改叫美丽算了!你们说好听吗?”大年夜大年夜家捧腹大年夜大年夜笑。这时,干事生走过来,爱慕地说:“我以前怎么没有碰着如许的师长教师?”你说,连旁不雅不雅者都如许说了,张师长教师像不像个大年夜大年夜孩子?

她不仅性格像孩子,性格也像孩子一样。有一回,我和几个同窗张师长教师家玩。一进屋,她看了看房间里,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没器械请我们,便要去买。我们,我们怕劳烦师长教师,急速拒绝。谁知师长教师不高兴了,阴沉下脸,瞪了我们一眼,说:“怎么可以呢?你们等一会儿,我去买!”说完,不由分辨地出去给我们买器械了。

孩子的出生情感美文 篇8

当好朋友说问我星期几出生并告诉我答案后,我第一时间感觉,这种小说上的东西,似乎能够刺激人的心里。懂得爱和付出的我,曾经以为我是感情丰富的孩子,我能有一颗去包容别人能去理解他人能去宽恕敌人的心,但是有时候我会做出许多类似相反的举动。比如,有时,我也会取笑那些需要得到爱的人们并讥讽他们不懂的去爱身边的人,嘲笑他们把自己看的太过幼小等等。有时,我也会拒绝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们并借口说我现在很忙于一件事情,其实说不准此时我正躺在被窝里或者呆在电脑旁边或游弋在莫名处。

在懂得爱和付出之前,我们都应该大胆的去做某件事情来证明你是懂的爱和付出的,我想,一个真正愿意去尝试着爱或者是想拥有一分真爱的人,都会想去完成某件事情让她知道你懂的爱和愿意付出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我想去做的,可是不敢,或许是我考虑的太多。比方说,我能去喜欢一个喜欢别的男孩的女孩吗?并且我告诉她,我是懂得爱和付出的,她会相信我的爱或者是这句话吗?现实一棍将我敲醒,剩下的只有我的懦弱和退却了。比方说,纠缠着她告诉她我是多么的懂的爱和懂得付出的。我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谁还会相信呢?有些事情,都是我们经常在脑海浮现的,大多数人都是想想而已,亦或带着少女般的幻想亦或带着少男般的冲动,到最后泯泯笑着忘记自己所想去追求的真爱和自己心甘情愿的付出。

每个人在孤寂的时候即软弱却又很高大,他们时常都会想,为什么我的爱不能去付出给他人,难道找一个付出的对象都很难吗?难道我毫无条件的去爱,不求回报的去表达爱,难道这都不行吗?当现实的梦醒来,一个懂得爱和付出的人就会不承认一切,因为她知道,光是懂得爱和自己去付出是不够的,也许现实很残忍的挑衅,一个懂得爱和付出的人往往是更愿意承受孤独并最后一直孤独着,就像电台里的主持人说过,听电台的孩子都是孤独的孩子,对此我一直还耿耿于怀,或许她正揭陋了我内心的孤独和彷徨,可是每当夜晚到来我依旧会听电台节目,只是白天里我不愿承认罢了,就像我永远不会承认我是一个懂得爱和付出的孩子。

写给孩子的美文:宁儿 篇9

一位女护士带着我走了一圈,安排我在一间小房间,让我躺上床,温柔地为我做各种检查,从我身上抽了五、六支鲜红的血液,之后就安排我住进了一间大产房,产房里面大概住了十个左右孕妈,在等待生产,女护士忙得就像一只陀螺转个不停,大汗淋漓的样子显得有些疲惫,但脸上始终带着微笑,我用双眼扫视了周围的环境,产房布置得很温馨,粉红色的窗帘,屋内的摆设干净又整洁,让人觉得很舒适。看着孕妇们一个个的被推出去,不时会听到哇哇的婴儿的哭声,一个个小生命诞生出来了,这是人类的血脉传承,是祖国未来的朵朵花儿。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两位孕妇一直就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就连喝水也不能坐起来喝,病床可以调节高度,吃喝拉洒都在床上解决,我询问了一下原因,得知,她们从怀孕开始就一直住在医院,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乱动,对于正常人来说,最为普通的动作,比如喝水、梳头、如厕、等等,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艰难的。一个小小的动作, 一不留神就可能会失去肚子里面孕育的宝宝。看着她们虽然这么的难受,但为了能生育一个心爱的宝宝出来,她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常人无法想受的痛苦与折磨,肉体上承受的痛苦折磨并没有摧跨她们的意志,反而促使她们变得更坚强,更具有战斗力,越挫越勇,她们双目炯炯有神,散发出异常的光彩,眼神中透出了对生活寄予的美好愿望,她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微笑。

母爱的伟大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悄然,我心中对她们肃然起敬,她们这种无畏的精神使我无比的钦佩。我的情况相对她们而言就比较乐观,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看到护士忙得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我主动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为她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准妈妈喝水,比如帮她们接尿等等,我挺着大大的肚子,欢快的穿梭于产房内。我在产房呆了三天,没有出现别人和医生所说的见红或破羊水的情况,同我一起住进去的产妇都走得七七八八了,又重先换上了一批新面孔,只有我和那两位保胎的准妈妈还在继续着……我的心开始慌了,急于想见到我的宝宝,找医生询问了我的身体情况,医生说:我身体状况良好,符合顺产条件,我忍不住问医生:为什么我还没有一点动静?医生微笑着说:那是因为宝宝还想在你肚子里面呆着,你不要着急,该出来时他自然就出来了,听了医生的话,我心平静了下来,到了第四天,我开始有了宫缩的迹像,还伴有肚子下坠的感觉,总是想去如厕难受极了。感觉像似搅伴机在我的体内转动,时而力度缓慢地把肉搅得细碎、时而又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强力地搅拌着坚硬的骨头,刀子在体内越搅越快,非要把坚硬的骨头搅碎才肯罢休,同时肚子还伴着一种下坠感,如同一个人从高处往下跳,时而被物阻挡,时而一跃千里……护士看着我难受地皱着眉头,双手捂着肚子,多次冲进厕所,她微笑的安抚着我的情绪,你肚子里的宝宝想出来了,虽然宫缩让我很难受,听了护士的一翻话,我心情转为喜悦,宫缩的频率越来越高,就像一个贪玩的年轻人,在高空寻刺激,做出各种翻滚的危险动作,让人看得胆战心惊,有种忍不住想大声叫喊出来的冲动。难道是孩子急切想出来了?宫缩持续了十几个小时左右,那种滋味真叫人痛不欲生,刻骨铭心,如今还沥沥在目,我一直在心里为自己打气,为了宝宝,鼓励自己一定要坚强下去,必须咬紧牙关挺住,把嘴皮都咬破了,鲜血溢出,像涂上了一层鲜艳的唇膏,引人注目。眼看着产房后面进来的准妈妈一个个生产了,而我……我的心如火燎,像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行,使我坐立不安,如坐针毡。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折腾,子宫只开了三公分,羊水还未破,医生看到我那痛苦的样子,余心不忍,吩咐护士为我采取人工破羊水,护士用手伸入我的体内,搅动了几下,羊水流了出来,但羊水混浊不清,因为调皮的宁儿,在羊水里面拉了便便,宁儿真够淘气,像只孙猴一样,在她妈妈肚子里大闹一翻,时而弄刀弄枪,时而上跳下跳,时而用力躲脚,七十二变,他全使完了,还嫌不够,还要使出一招他自创的神秘招数,看,他撸起袖子、抑起膊子,豪情迈丈地咕咚、咕咚喝下了自己拉的羊水便便酒,一副陶醉的样子,可爱至极,他又把自己当成酒仙李白了,呵呵!我想李白酒仙也无法与宁儿麓比,甘败下风,如此壮举,破世界记录了。宁儿真不愧是奥运宝宝。

嘿嘿!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目呆口呆!宁儿啊!真把她老妈当成了白骨精,手下毫不留情,直到她老妈哭天抢地向他求饶他才痛快收手。真是个调皮捣蛋的孙猴,连六亲都不认。医生对我说:这种情况只能剖了,不然宝宝在肚子里会有危险。护士为我的鼻孔插上了养气也从体内接上了导尿管,导尿管插上时,那种感觉难受得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准备推我进手术室,可就在这关键时刻,尽然有位产妇在生育过程中,孩子的脚先出来了,而头却被卡住在体内,宝宝的生命危于一旦,医生们顾不上为我做手术,把我晾在了产房,狂风暴雨般的宫缩,加上插上导尿管那种从未有过的难受感受,我绝望地顾不上什么淑女样,扭曲着身子,撕心裂肺地叫喊,露出一副狰狞的面孔、嘴唇像涂上了几层厚厚的锅灰,乌黑得吓人,眼睛时而圆睁,时而阖上,时而半眯,身体在不停的抽搐着,青筋暴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沁出,把额前发丝紧紧粘住,披头散发,像个凄厉的女鬼,在黑夜中与人撕杀……时间像断了弦的琴停在那,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琴上落满了尘埃。又像在鬼门关与前来抓我的厉鬼撕打着,发出尖锐的恐怖的叫声,叫声渗透于整个大地,地动山摇,让人不寒而栗。

爱人坐在我身旁,心疼地紧紧抓住我的手,从指尖缝里传来的温情,把我短暂地从痛苦中拉回了现实。一张沧白的脸,双眼布满着血丝,无助地望着身旁的爱人,心身备受煎熬的我仿似绕过了半个地球之久。半个时辰后,护士终于推着我进入了手术室,麻醉医生叫我自己从病床上挪动身子到手术台,可我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无法办到,最终麻醉医生把我从移动的病床上,用力地抱着我上了手术台,我缓慢地平躺在手术台上,紧张得全身发抖,左手握紧拳头,右手用力地抓着手术台的栏杆,心飞快地跳动着,嘴巴哆嗦着,听得见牙齿磨擦时发出的响声,麻醉医生叫我放松,不要害怕。但我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反而抖得更厉害,麻醉医生让我身体往左侧睡,连这么简单的动作我都无能力做到,医生耐着性子协助于我侧过了身。之后,他认真地在我腰部找麻醉点,大概找了五分钟还没找准,这里刺一下,那里刺一下,针刺加上宫缩和肚子下坠,那感觉像万箭穿身,洞口百出,疼痛不已。我口齿不清地叫着,医生快点、快点、我实在顶不住了,医生说:快了,快了,你再忍受一下就好了。我心里不停地为自己打气,为了孩子,一定要坚强挺住,麻醉医生不停的在我的腰部刺着,好不容易刺准了部位。不一会,我的身体开始麻木,后面完全不能动弹了,但头脑意识非常清晰,我躺在手术台上,视线已被垂着的帘所挡住,感觉有人用刀划开了我的肚皮,这里切一切、那里割一割、看着几个模糊的身影在紧张的忙碌着,我几次好奇地想看清,但一次次地失望,最后,我闭上双眼躺在手术台上,任人摆布,我希望时光能像流水一样飞逝,我不停的为自己打气,一定要挺住,宝宝就快要出来了,经历了四十分钟左右,宁儿总算肯出来见她妈妈了,这个调皮的孩子,在出世前非要和他的妈妈玩惊险、刺激、曲折的游戏,他是要让他的妈妈终生难以忘怀啊!嘿嘿!妈妈:我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调皮娃,我的出世就是一个传奇的开始。

医生抱着刚出世的宁儿,走到手术台前给我看,只见宁儿长着浓密乌黑的头发、双眼紧闭着、红润的肤色、软绵绵的身子、手指甲尖而长,像只可爱的小鼠,与我肌肤相贴了一下,医生就急急地抱着他边走边说:孩子刚出生,身上带血,要感紧去为他清洗,不然容易被感染。我恋恋不舍地目送孩子消失于我的视线。我做妈妈了,我终于做妈妈了,激动的泪珠从眼角溢出。宁儿真会挑选时间横空出世,他特意选定在出生,那一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世界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一年又是雪灾的一年、两个特殊加在一起,是一个不寻常的年,我相信我的宁儿在他的一生中,会创造出不寻常的奇迹。

宁儿从一个刚初生时,嗷嗷待脯的小BB,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小学生,一张天真无邪的小脸,精巧的鼻子,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两朵白云飘在圆溜溜的黑葡萄上,灵光闪闪,最吸引别人眼球的是他那双大大的耳朵,像两把玉扇,在炎热的夏天,仿似会自动起风,给人心里带来一丝丝凉意,让人觉得热感顿时消失。天真、可爱的他又像一朵初绽放的莲花一样出汙泥而不染,纯洁、美丽。

如今的宁儿,有点懂事了,会帮助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有时带他去饭堂吃饭,他一双能干的小手,懂得用拖盘端着一碗滚烫的食物到饭桌,当时,看得我的心为他揪紧,镇定了几秒,我面带微笑的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也叮嘱着他要注意安全,小心走路,别烫伤了别人又烫伤了自己。宁儿的小脑瓜装着无数个为什么?有时候他会一连串的发问妈妈: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人?为什么会有月亮?为什么会有星星?为什么会有小鸟?为什么会有树呀、草呀、花呀?为什么会热胀冷缩?汽车的轮胎也会热胀冷缩吗?等等。呵呵!真是个十万个为什么啊!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我耐心告知他:妈妈懂的知识很有限。你要想得到解答,你自己就要大量去阅读有关书籍,他微笑的点点头。

我的宁儿还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他5岁时,我带他去中山三院看病,在大厅等待时,他小声的问我妈妈:为什么医生诊室的门号没有对上?一共有几间诊疗室,他都一清二楚。对于诊疗室数字号码没有连贯,他小脑袋也产生了凝问。宁儿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同情心,比如,出去逛街时,看到乞丐,他会叫我施舍,比如看到受伤的小鸟,他会叫我把它带回家帮小鸟养伤,记得在的一天,我们在田家炳对过来的一块草地上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受着伤的小鸟,样子楚楚可怜,像刚出世不久的婴儿,它张开小小的嘴巴,声声急切的叫唤着,我告诉孩子别靠得太近,不然,小鸟的爸爸妈妈会不敢飞过来,我们站在附近目不转盯地望着小鸟,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半个时辰,也不见鸟爸鸟妈出现,身旁也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子在看热闹。天已静静黑下来,宁儿说:妈妈、妈妈为什么小鸟的爸爸妈妈还不来找它,我安抚宁儿,叫他要学会耐心等待,又等了将半个小时,天已经很黑了,宁儿好失望又好着急,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怎么办?为什么小鸟的爸妈还不来找它?是不是它爸妈不要它了?宁儿撇着嘴说:小鸟好可怜,我们把它带回家好吗?不然它会饿死或冻死的。我对他说:孩子耐心点,再等等吧!小鸟的爸妈或许会来,哪有不要自己孩子的父母呀,不管是鸟类、或者动物都具有感情的啊! 又等了好一会,还是不见鸟爸、鸟妈来寻找它们的孩子,宁儿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用一双乞求的眼睛望着我,再次开口,妈妈,妈妈,我们快把小鸟带回家吧,不然它会冻死或饿死的。我欣然的答应了他的请求,轻轻的蹲在地方,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宁儿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像太阳散发出来的金光一样灿烂。

我们一起带着鸟儿回家了,到了家,宁儿找了一个小鱼缸,我找了一块舒适的布,垫在鱼缸底下,把小鸟轻轻地放进去,喂了它吃了一点面食,那晚,小鸟叫了一个通宵,而我也彻夜难眠,小鸟的叫声听得我心里酸溜溜的,作为一位母亲的我,想到了,如果自己的孩子受了伤,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孤单地在等待他的父母来寻找受伤的他回家,他是那么的急切渴望着,却一次一次的令他失望,无论怎么叫喊,他的父母始终没有出现,他非常的无助和绝望,像坠入了一个万丈深渊,全身被恐惧吞噬在黑暗中。想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心里痛楚不已,我心想小鸟的父母昨晚也应该快急死了吧,它们的孩子不见了,该有多担心啊!第二天,大清早,我和宁儿,带着受伤的小鸟用小鱼缸装着,小心翼翼的捧着它,急急的下楼,脚步飞快的走到了拾到小鸟的地方。轻轻的把小鱼缸放在一棵矮树上小鸟安静了下来,慢慢的移动了身子,从鱼缸里钻出了,用一双小脚丫站立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在呼唤着它的爸爸妈妈,等待它的爸爸妈妈来领它回家……

在同一个小区,宁儿有几个从小就一起穿着开档裤玩大的小伙伴,他们之间感情很要好,宁儿很会替别人着想,也懂得关心他的好友,比如哪个好伙伴生病了呀,他会很关切的询问他们的情况,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呀,他总会记得为好伙伴们捎上和他们一起开心地共同分享。

宁儿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融恰,每天快快乐乐的去上学,宁儿最喜欢的就是放学后,可以在学校玩滑梯,所以每天放学,他都会在那疯狂的玩,乐止不疲。下午放学了,他不急于回家,在滑梯中快乐的飞翔,这比较叫大人头疼,因为有一大堆的作业要等着他回家做呢!真是个调皮的宁儿,把父母急死了,他还在那嘿嘿笑!

说道宁儿最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他喜欢上厕所时大声唱歌或听黄俊英的相声,在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能气定神如的高歌或听相声,还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上个厕所没有半个小时他根本出不来,我想世界这么大,他也算是个小奇人了吧!呵呵!爷爷奶奶经常会笑他屁股都熏臭了还不出来?他爸爸却很不喜欢他这个样子,经常会批评他,说他的做法对身体不利,不允许他去马桶间,逼着他去蹲厕,宁儿才不吃他老爸那一套呢!照样我行我素,左耳听呀右耳出。我呢!在心里偷笑着,孩子上个厕所你也要管,未勉也管得太宽了吧!宁儿还有个特别的地方,他洗澡时也喜欢大声唱歌,边洗边扭屁股,还时不时跳着精彩的裸体舞,洗个澡呀也至少要半个小时,宁宁爸爸和爷爷、奶奶经常会说他在浪费水,天冷时又担心他洗那么久会着凉。有时候我也会着急,因为我要等着他洗出来后,才去洗,时间就晚了。多次都超过晚上十点了,他还没从澡房出来,可把我气得直跺脚,而宁儿呢,嬉皮笑脸光着屁股从澡房蹦出来。上厕所和洗澡那是宁儿最放松的时候,你们谁也管不着我,哼!我只想按着自己的性子来。

前几天我对宁儿说:儿子你知道怎样才能让校长记住?他说:尊重校长?我说:不是,他说:学习好?我说也不是?我说:你想想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才能让校长记住?他脱口而出,送一个马桶给校长,够突出,这样校长肯定能记住我了,我笑了,我的宁儿真有趣。他还经常会与我开玩笑,比如:和他去饭堂吃早餐,他会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忘记带水了,看到我着急的样子,他调皮的笑着说:逗你玩的,嘻嘻!总之,他是一个无论走到哪?都受人喜欢的小盆友。不过,他也有一些毛病,比如,爱拖拉,不急不慢的,有时也会让大人即头疼又脑火。

美文:原来孩子可以很明理 篇10

一天,在楼下的花园里,一群孩子凑在了一起。其中有一个大约4岁的女孩,手里拿着一袋旺仔QQ糖自顾自地吃着。

沛沛(当时26个月)看着这个姐姐,好奇地问:“姐姐吃什么呀?”

还没等我说话,周围立刻有人替我“解忧”。

一位奶奶说:“那个东西不好吃。”

一位姥姥说:“对。你看***都不吃,沛沛也不要吃哦。”

沛沛满脸困惑,仍然看看姐姐手里的东西,好奇心似乎不止。

一位阿姨继续解释:“姐姐是大孩子,可以吃,沛沛还小。走,我们荡秋千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居然没有一个人正面回答沛沛的问题。而沛沛也很快忘了她想问什么,事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

看见沛沛没有吵着要吃,邻居们显然非常满意她们成功的劝导。

“可、可、可,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无奈,只有苦笑的份儿。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回答孩子的问题呢?(我倒是想回答来着,硬是没插上嘴。)

显然是怕!怕什么?怕孩子闹着要吃。可是——

为什么就不愿意相信孩子仅仅是想知道“那是什么”呢?

即使孩子真的`要吃,为什么就不愿相信他们也有自控能力呢?至少可以相信他们的能力是可以从无到有的吧?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用隐瞒、欺骗的方法来避免事端、达到控制的目的呢?

我真想为孩子们鸣一声冤!

单纯就零食这一问题,我的观点是,对于无害的食品,尝一尝没关系,只要不过度。而这种度的尺度只是装在我心里,在行动上我从不会如临大敌一般戒备。每次带沛沛去超市,她总会问起那些花花绿绿的食品,我从不回避。详细给她解释之后,还会主动问她想不想吃。如果她想要很多种,就明确告诉她妈妈没带那么多钱,这一次买一样,下次再买另一样。可能是从来没有神秘感的原因,沛沛从不会没完没了地要吃。而且对于零食,往往她并不是要吃,而是要玩。

有一次,沛沛从柜子里翻出一罐糖,嚷嚷着要打开。奶奶打开罐子,拿出一颗给她。不行,还要,奶奶又给她一颗。还不行,还要,她要整整一罐糖。这回奶奶可不答应了,而沛沛也同样固执。我见了,就让奶奶把罐子给她,看她究竟要干什么,然后再阻止不迟。谁知沛沛接过罐子后,把糖全部倒了出来,给糖排起了队。之后我又让她按颜色分类玩儿。最终,她一块也没吃。看到这样的结果,奶奶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她有点惭愧。

当然,对于这个年龄的沛沛,也有我不让她吃的东西。比如大果冻,比如QQ糖。说到这里,可能也会有人反对,果冻怎么就不能吃呢?QQ糖怎么就不能吃呢?我想这里没有是非对错,各人有各人的尺度,各人有各人的风险偏好。我就是不愿意有那万分之一噎着的危险,因为以前听说过其他东西噎着问题不大,但果冻一旦呛到气管里后果极严重。

沛沛是知道果冻的,在超市里见过,也曾想要过。但在她第一次要的时候,我就回答她:“想吃果冻啊?好,没问题!等你长到姐姐(旁边一个买果冻的姐姐)那么大的时候,妈妈就给你买,好吗?”我不记得沛沛当时有没有坚持,但只要多动动脑,总会有对付的办法。而这个道理,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有意无意地说给她听。

而后,就有那么一天,沛沛看见院子里一个姐姐在吃果冻,就指着问:“这是什么?”

“你说是什么呢?或者你问问姐姐吧?”我反问她。

她于是对着那个姐姐问:“这是什么?”

姐姐没有回答,旁边的妈妈刚要代答,沛沛已经自问自答了:“果冻。”

看着沛沛好奇的样子,那位妈妈问她:“你要吃吗?”

“我不吃。”说实话,这个回答让我都有些意外。

“那是为什么呢?”我也好奇了。

“因为我太小了。”

“哦?”

“我—我—长到姐姐那么大再吃。”此刻的我感动得一把抱过这个天使。

“好!等你长大一点,妈妈就给你买。你要什么颜色的?”

“绿色的。和姐姐一样的。”

“好!那我们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快快长大。然后就买和姐姐一样的果冻,绿色的,好吗?”

“好!”沛沛也兴奋极了,充满了期待,没有丝毫失落感。

其实,孩子真得可以非常通理,只要你愿意相信她。

用孩子的眼睛看美文摘抄 篇11

老公和女儿回来后,问因,老公哄我。别生气了,不就是一袋牛奶吗?以后咱们不去那里买就行了,要买就到信誉好的大超市去买。

我点点头,英雄所见略同也。

12岁的女儿听了,却不以为然:

“爸爸妈妈,你们别把人家想那么坏吧,不一定是人家故意少给的,也许是厂家装箱时粗心的吧?社区那家便利店,我和小朋友们都常去买零食,都没欺骗过我们小孩子,怎么会欺骗你们大人呢?”

我想想。孩子说得也有理,又不缺一袋牛奶钱,只要人家不是故意坑咱,这点小事算个啥呀?这样一想。心里也就舒坦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便忘了这个事。

那晚,散步回来,我带着女儿到那家便利店去买东西,店主见我们过来,老远就打起招呼,我和女儿礼貌地冲她笑笑。

进了小店,我直奔洗化品柜台挑了块香皂和洗发水。付钱时,店主硬塞给我一袋蒙牛奶,笑着跟我们说:“你家小姑娘前几天来买零食时,跟我说了,上个月你在这里买的一箱蒙牛奶少了一袋,我就拿出一袋,让她给你带去。她说不用补了,可能是厂家包装前少装的,又不怪我。她说完就跑了,我追不上,就想等你们啥时来了,再给你们补上”。

我为店主一番交心话所动容,想想曾经的愤然,感到有些可笑。本来是很小很简单的事情,叫我把人心想得那么复杂,凭空生出诸多烦恼。

回头看女儿,她正抿着嘴儿看着我们笑,目光如山泉般清澈。我的心里荡起快乐的波纹。

原来,世事本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沾染了俗世烟尘的心。

周日,起了个大早,买来新鲜的蔬菜水果带着孩子去娘家。

一路阳光,一路歌。中午赶到娘家时,母亲已做好了午饭。

坐下来才发现,四个菜肴有两个是刚热过的剩菜。看着已有些变色的番茄炒鸡蛋和红烧茄子,我有些不悦:之前,我已多次跟母亲说了,晚饭不要做太多,吃多少做多少,可她怎么就不听呢?我把刚买的蔬菜拿到厨房,准备再做两个新菜。

母亲拦住我:“我都做好饭菜了,四个菜,还不够吃?你们能吃多少?”

感到她误解了我,我急了,嗓门也大了:“妈,我说过多少遍了,剩菜过夜不要吃。要多吃新鲜菜。”

母亲脸憋得通红:“昨天你说晚上会采的,想让你们一来就能吃上饭,昨晚我约摸着时间。提前把菜做好了。谁知你后来又发短信说有事采不了,今天再来,这菜我可没动。昨天就直接放冰箱了。怎么能说是吃剩的菜呢?”

真是说不清楚哇。我可不是这个意思,不论是这菜动没动过,炒熟的蔬菜过了夜,而且天这么闷热,还是不吃为妙。我冲进卫生间把隔夜菜倒进了垃圾袋,然后麻利地洗菜、切菜、下锅烹炒,不一会儿就做好了。

坐到饭桌前时,我招呼母亲和女儿快来吃饭,母亲慢腾腾地走过来,拿起筷子。却吃不下饭。时不时,背过脸去悄悄地抹把泪……

来时的好心情早已消失得不见踪影,我闷闷地往嘴里扒饭,说不出嘴里和心里是什么滋味。

“姥姥,笑笑,妈妈,笑笑……”女儿脆生生的话打破了沉闷的空气。

但是,心里都委屈,我们怎么笑得出?

“姥姥,你总是让我们吃新鲜的,你把剩饭剩菜都包了。妈妈心疼你身体,不叫你吃过夜剩饭。妈妈不倒剩菜,你肯定都扒你碗里了,妈妈见了,怎么吃得下?”听了我女儿的话,母亲停下了抽泣。用纸巾擦了把眼泪,往我们碗里夹着菜。

“妈妈,笑笑啊。你教过我——‘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女儿的话,让我冷静下来。是呀,今天首先得怪我,是我不悦的脸色和急吼吼的话伤了母亲的心。事情本来很简单,只需我“怡吾色、柔吾声”地跟母亲解释清楚吃剩饭菜对身体不好,不要为省几个钱忽略了健康,更不是因为我们嫌弃吃她“剩下”的菜……只是,我没处理好,我的急躁无意中伤了她的心。

看着孩子明亮清澈的眼睛。单纯快乐的笑容,我很惭愧。我天天教育孩子对亲人言语诚恳、态度和气,可我却做得还不如女儿好。

心灵间的隔膜被天真的孩子捅破了。饭桌上,又充满了祥和欢乐的声音。

跑了一天,一到家。我把包一甩,躺在床上生闷气。

老公过来问:“谁又惹你了?看你的嘴撅得能挂个油壶了。”

“还不是那个××,让我帮她找工作,我一没权二没钱,但我在尽力帮她呀,我托朋友好不容易帮她找了个工作,可能是觉得工资不高吧,今天陪她去看看,回来她的脸色变得很难看,话也不中听。哼,用得上我时,她满是笑脸;帮不上忙了,她脸难看,话难听。”

“行啦,以后别理她这种人就行。出力不讨好的事多着呢,少生点闲气吧,我说你就是没事干,休息了,不好好在家做饭,跑来跑去管人家闲事,吃饱了没事干了……”老公没好气地埋怨我。

我一气,跟他吵了起来。

女儿闻声从客厅里走进来:“妈,可能没你们想得那么复杂吧?会不会是因为阿姨对你给她介绍的工作抱的希望太高?一看,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心情不好,说话自然不好听。我和院里的伙伴们天天都有争吵的时候,吵完了,还不是一样的好?谁心情不好,脸色都不会好看,说话也不太好听,这很正常。过几天,阿姨会想开的,会理解你的,你们还是好朋友!”

我心一动,是的,她很希望有个像我一样坐办公室的工作,我没有能力给她找到这样的工作,她的确会失望。这个时候。我应该安慰和开导她。而不是跟她偏激的话和冷漠的表情较真。

我跳下床,打开电脑,登录上QQ,寻找她的头像。

头像灰着,我只能给她留言:“对不起,下午你心情不好,我没有及时安慰你。我希望你不要灰心,继续等待机遇,相信有一天,你会有份喜欢的工作的。”

正要下线,那边回话了,原来她在线,只是隐着身:“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下午心情不好,说话有些偏激,请你原谅。”

我的泪一下子出来了,我发过去一个笑脸表情。那边紧跟着发来一个拥抱的图片……

一只小手搭在我肩上。扭过身来,女儿正顽皮地冲我笑着。稚嫩的笑容充满了令人心动的阳光。

上一篇:描写人物面部的作文下一篇: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