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小班

2024-09-20

个案分析小班(共11篇)

个案分析小班 篇1

小班幼儿个案分析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124

文章录入:陆燕 ]

幼儿个案:

这是机关幼儿园小班的新生入园第一个月中,在教师的帮助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案例,在这里,只截取了一部分幼儿行为表现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情况分析:

嘟嘟在班里年龄偏小,入园前曾上过4天托儿所,由于不合群,家人因心疼怕孩子吃亏而未坚持下去。入园以来,嘟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缩在墙角。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行为观察及措施:

片段一:第一周

事件:入园的前几天,嘟嘟情绪相当低落,虽然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号啕大哭,但却不声不响地缩在墙角,一动也不动,任凭大小便解在裤子上,既不吃饭也不睡觉。

分析:嘟的个性既内向又倔强,教师几次让他回座位,但都遭失败。以后,教师采取“软攻”,先带他到图书角,任由他看书(发现他很喜欢);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坐在他的边上给他讲书上好听的故事,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终于肯回座位坐下。

片段二:第二周

事件:通过前一周的接触,嘟嘟与老师之间已建立一点信任感。对集体生活有了一些适应,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厕所解小便,吃饭时还会说:“嘟嘟要吃这个,不要喝汤了”。虽然始终不愿意自己动手,但还会自言自语“嘟是黄星宝宝”。

分析:每天都是老师喂嘟吃饭,评吃饭能干的“黄星宝宝”总也轮不上,妈妈来接时会问:嘟今天是黄星宝宝吗?嘟有些羡慕别人,所以才会自言自语说自己是黄星宝宝。老师针对嘟的这种心理状态对他说:今天嘟要当“黄星宝宝”了,一半自己吃,一半老师喂。嘟开始自己吃了,吃得满天满地都是饭粒,终于当上了“黄星宝宝”,老师大大表扬了嘟,嘟自己吃饭的积极性也大了很多。

片段三:第三周

事件:已经玩过了好几次滑梯了,可嘟都不愿意玩。又玩滑梯了,老师对嘟说:滑梯多好玩呀,你去试试。嘟摇摇头不肯去。第二天又玩滑梯,嘟看见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也在一边手舞足蹈,却不敢上去。

分析:由于家庭中过份的保护和他内向、胆小的个性,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不愿参加自以为害怕的活动。其实,从他的行为外显看,心里还是很想玩的,应该让他尝试一次。老师抓住他的心理特点对他说:上去试试,真的很好玩。顺势把嘟抱上滑梯,嘟快要哭了,但还是滑下来了。还好,感觉并不是那么可怕。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试了一次,又成功了,嘟尝到了奇妙的滋味。

片段四:第四周

事件:这些天,嘟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敢玩滑梯了,和同伴玩得可起劲了,终于融入了集体之中。午睡了,老师到处找嘟,原来嘟在教室帮老师放凳子,老师表扬嘟,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评析:曾让老师担心不已的嘟变化很大,已经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允许他不入座、不午睡,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了嘟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嘟克服了胆怯心理,树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自我中心”,树立了自信心。

个案分析小班 篇2

一、环境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当天是幼儿园开学第二天, 还未进入班级内, 沿着整个幼儿园小班区域行走时, 已经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一片。推开小二班门的那一刻哭声“排山倒海”充斥耳朵, 进入活动室后, 大部分孩子都是嚎啕大哭, 有说:“找妈妈”的, “找爸爸”的, 也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找奶奶”。焦虑与不安的气氛蔓延整个班级, 离开原本的家庭, 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升腾起来, 加之幼儿极其容易受环境影响和刺激, 也许本来不焦躁或已经缓解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

(二) 分析与评价:

霍妮认为,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人、人的心理不是人的生物本性, 而是人的生活环境, 是社会文化、是人际关系。

儿童的焦虑存在于一个陌生或有潜在危险的环境里, 焦虑是他们体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的不良情绪。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熟悉、宽松的家庭环境, 进入一个陌生且具有规则的新环境, 才会产生这样的情感不适, 而这时幼儿并未从情绪上接受、认可幼儿园的人、事、物, 自然而然引发会不安全感, 并且他们的情感需求无法及时得到完全满足, 因而用哭泣的方式发泄情绪、寻求安慰。霍妮曾说:“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 取决于不可分割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陌生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使幼儿陷于无法调和的内心冲突之中, 使他们产生情感的隔离、不安全感、恐惧和无助。

二、幼儿自我、家庭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卫生间里, 五个孩子同时要小便, 张轼看着我希望我抱他站到小便池的台阶上, 我将他抱上去后便扭头看别的孩子, 就这样转身的瞬间, 张时说:“我尿到裤子上了!”我一看, 他的裤子只脱了一点, 裤子湿了一片。我把他抱下来, 拉着他坐到椅子上换裤子, 换好以后, 他眼睛里含着泪用哭腔问我:“能不能让妈妈来接我?”我说:“等你吃过晚饭以后, 妈妈就来接你了。”他眼泪就要掉下来想哭出来, 我说:“你不哭的话, 妈妈会早点来。”他马上收起眼泪, 特别干脆、利落地说;“好嘞!”我让他坐到自己座位上去, 他就乖乖一个人回去了。我赶快去安慰另一个小女孩, 安抚了一会, 小女孩好不容易平静了一些, 张轼哭着跑过来让我给他妈妈打电话来接他, 我又跟他翻来覆去说了一些安慰的话, 这并没有止住他的泪水, 我就抱起他指着窗外的滑梯, 他也环抱着我, 我说:“你看, 那个滑梯漂亮吗?它都有什么颜色呢?红色, 黄色, 绿色, 还有什么颜色呢?哎?旁边还有一个滑梯, 你喜欢哪个滑梯呢?”这会, 张轼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滑梯上, 不再啜泣, 他说:“还有一个颜色呐!”我问:“那是什么颜色啊?”他没回答。我问:“是不是橘黄色?”他还是没说话, 但是他已经不再哭闹着找妈妈了。我把张轼放到地上, 他问我:“妈妈来不来接我?”我说:“肯定来啊!”我让他回到集体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搭火车”到室外活动, 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开我的手。

(二) 分析与评价:

在这样的反反复复“找妈妈”和暂时性焦虑缓解的徘徊中, 幼儿在理想化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中选择, 并且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实质上, 这种表面的平衡感是用极大的代价换取得来的暂时的宁静, 它并没有解决冲突。

首先, 从张轼不知道裤子脱到什么程度不会尿到裤子上可以猜想到他在入园前的如厕行为并不是独立完成的, 以此推断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有限, 也就是说, 他并未能够在基本的生理需求等生活方面适应幼儿园的转变, 这可能是引发入园焦虑的原因之一。而这不单是幼儿个体因素单方面导致, 其背后更是体现出张轼的家长精心、细致的照料和过度的关注。幼儿的焦虑也可能源于父母的焦虑。高育儿焦虑感的父母往往会花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 能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快速应答, 这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依附, 但同时, 父母会因为顾虑孩子的安全而限制他们的探索活动, 使他们对大人的依附感增强, 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很多家长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不了解, 对教师照顾幼儿的不放心。家长的这种分离焦虑情绪在家庭中也会感染到幼儿, 比如常会在接幼儿回家后对幼儿在园情况进行提问, “幼儿园好不好玩?”、“你哭了没有?”、“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喝水了没有?饭菜好不好吃?”、“老师喜不喜欢你?”等等, 一方面, 过多的提问会加重幼儿上幼儿园的紧张情绪, 另一方面, 一些反面的提问会产生幼儿园不好的暗示, 使幼儿害怕和不愿意上幼儿园。

霍妮认为处于焦虑中的幼儿应付外界的主要手段有:趋众、逆众或离众, 张轼则表现为趋众, 即亲近成人、寻求成人的帮助、赢取成人的感情, 并且在成人的指导中控制自己的不安, 尽管他柔弱而恐惧, 他还是有意识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策略来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幼儿情绪控制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且无法分清楚理想化的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区别, 越是急于以“应该做什么”来支配自己, 越是违背真实自我的原始欲望就越是无所适从。可是幼儿并不具备认识现实自我的能力, 从现实改变自己更是天方夜谭, 所以这样的焦虑无法消退。

另外, 霍妮把焦虑分成两类, 一是显性焦虑, 是对显性危险的反应;二是基本焦虑, 是对潜在危险的反应。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 小班幼儿刚入园并未对教师和同伴建立亲密的联结和依恋, 因而在班级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孤独、无助和疏离。霍妮说, 要想真正地解决冲突, 就不是能用理性的决定、逃避或是意志力所能做到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存在于人格本身导致冲突产生的条件。对待小班幼儿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这样的心理问题是正常且可控的, 接受个体的焦虑感, 不要因为焦虑而增加焦虑, 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和功能, 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并且寻求共鸣, 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和他们的家庭生活、提前熟悉幼儿的兴趣, 自然地与幼儿和家长建立亲密的联系。当儿童想念父母时, 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和权利, 允许他们做一些在家里会做的事情, 让他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轻松并且得到尊重。

三、替代依恋、教师与焦虑

(一) 幼儿观察:

户外活动时, 张轼可能被幼儿园里丰富、多变的环境吸引, 不再关注我是否一直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我也有意识地与他保持距离, 照看其他孩子。

户外活动时张轼去了一次卫生间小便, 由我陪同, 我拉着他的手让他自己走上便池, 并嘱咐他把裤子脱的靠下一些。他自己做得很好。

大概二十分钟后, 老师让小朋友们继续“搭火车”返回室内, 张时不愿“搭火车”只愿牵着我的手返回室内。回到活动室的座位后, 他已经不允许我离开他身边, 与此同时, 班里又恢复早上刚入园的景象, 大部分孩子都开始哭, 有的嚎啕大哭, 有的撕心裂肺, 有的边哭边说找妈妈, 此起彼伏的哇哇声好像召唤每个孩子都要加入进来一样。

集体教学活动时, 张轼不看老师, 一直看着我, 我一离开他身边他就焦躁不安, 哭着叫我不能走开, 我只能站在他座位旁边, 不到3分钟的时间他就说要小便, 我就带他去卫生间, 返回后, 他无论如何也不想回到座位, 问我:“妈妈来没来?”我说:“来了, 来了。”他还是一脸委屈不想离开我, 我就蹲下把他抱进怀里, 他马上搂住我, 我说:“不要哭了。”他还是带着哭腔说:“你站起来抱着我。”我把他抱起来, 他搂着我的脖子, 把脸埋进我的肩膀, 抱了一会平静后, 这时候到了午餐时间, 他又叮嘱我要喂他吃饭, 不许走。我说:“那我喂你, 别的小朋友怎么办?”他不理会, 抓着我不让走, 我就一点点喂他吃, 他也不再哭闹, 安安静静吃饭, 吃完菜和小饼, 我说:“喝点粥。”他说:“不。”我盛了一碗粥回来, 继续喂他, 他乖乖吃完。

(二) 分析与评价:

幼儿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影响, 尤其是陌生的幼儿园室外环境, 花草树木、跷跷板、滑梯、沙水区、操场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孩子观察和游戏, 张轼也对幼儿园新鲜、丰富的室外环境产生了兴趣, 但是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是短暂的, 也并不能真正解决幼儿的焦虑困境, 所以孩子还是要在新环境中寻求除了母亲以外的其他依恋对象, 而此时能够对幼儿积极回应和情感满足的人会缓解幼儿的焦虑感和不安, 成为该幼儿的“替代母亲”, 是幼儿新的依恋对象, 所以该幼儿寻求与我的身体亲近、目光的追随, 同时要求我位于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这些都有利于减轻焦虑的痛苦。

再者, 教师组织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也有利于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如果教学活动或者游戏实施的效果不佳并不能及时缓解幼儿的焦虑状况。因此, 幼儿教师宜设计、开展更能引发儿童参与兴趣的教育活动或游戏, 也可以组织丰富的户外游戏、游园活动、发挥大型玩具设施的作用等方式加以应对幼儿的心理不适。

四、建议与反思

在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进行记录、分析与评价后, 我们试图寻求更多的解决路径和思考。实际上, 有些幼儿的焦虑问题如果预先干预是可以避免的, 即使幼儿在入园后产生焦虑也是可以通过及时、合理的应对缓解。

(一) 实行预入园制度

幼儿的不适情绪主要来源于与亲人的分离和对新环境感到陌生, 预入园制度给儿童提供一个提前体验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机会, 使他们熟悉新环境里的教师、同伴、玩具和生活、游戏安排。家长可以借此良机陪同孩子提前感受、熟悉幼儿园里的一切, “演习”入园。起初可以陪孩子在班级内和老师、其他小朋友游戏、学习, 等幼儿基本适应后, 培养其独立在幼儿园半日或全天活动。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 我们总是易于接受我们准备好接受的东西。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的缓冲”、“有准备的环境”、“亲切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二) 培养孩子认识自我、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可以由前文看到, 孩子的自我认知、生活自理能力皆会导致幼儿的不安、无助感、疏离感, 比如幼儿认为自己弱小, 不会穿脱衣服, 自己不会上厕所等都会引发幼儿自我效能感降低、自尊心受挫, 有时候也许无法得到教师及时的照料因而加重焦虑情绪。因此, 家庭教育中不得不在某些部分“放手”, 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独立睡觉、吃饭、穿脱衣物、上厕所这些基本的技能。再次,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积极自我暗示, 树立信心, 家长和教师切忌无意识地灌输幼儿弱小、懦弱、无法应对不良情绪的思想意识, 相反要让他们感受到环境的安全性和自我的强大及应对能力。

(三) 关于教师言语安慰的思考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看到教师在安慰入园焦虑的幼儿时常常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 如“你不哭妈妈就来接你了”、“你今天表现好就让妈妈第一个来接你”等等, 这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出发点是好的, 有时也可以暂时缓解幼儿的焦虑, 但其实质上无法消退不安情绪。长久以来如此广泛地使用这种策略是否对幼儿产生消极作用还需思考。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 幼儿从依恋抚养者转而依恋其他社会成员, 幼儿在这样的一个转变中接受、调整并且学习应对焦虑。本研究随机选取一名小班幼儿为观察对象, 分成三个部分的观察与评价、分析, 细致观察幼儿半日的行为表现, 以霍妮的焦虑理论为依据分析、评价其入园焦虑的因素, 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反思。

关键词:入园焦虑,霍妮,自我,环境,依恋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7) , 23, 3:129.

[2]http://www.zsbeike.com/yuer/34071.html.

[3]隋悦英.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D].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2004:29.

[4]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4:48.

[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CDq Qwpl A1OKHak7n Ocq Erq Q1428Y_ak2RVw O-Nvs_g Ct1UYNm Ehwfy3f WQJdo1XBx Nek Ngbduu_J0le Pi0n Pa.

个案分析小班 篇3

【关键词】培养 健康情绪 人格

前引:虽然外国开展幼儿情绪研究较早,也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国内也自上而下的推行素质教育,但在许多幼儿园对于小班幼儿的情绪抱冷漠态度或听其自然转变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地存在。

国外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培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情商的培养。例如:美国幼儿园经常设计一些专门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和表现各种情绪,并把这些活动作为创造性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任何创造都渗透着强烈的情绪。例如,宇宙飞船的创造,反映着人们强烈渴望到宇宙中自由飞翔和和探索的情绪。可以这样说有了丰富的情绪,可以推动人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活。因此,把培养小班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活动作为提高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也就显得非常的急迫,了解幼儿期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分析影响其主要因素,找到培养、提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重新建构幼儿良好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又急需探索的。

通过近2个学期的个案摘录、分析,我认为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更谈不上有爱心和同情心了,再加上孩子年龄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在他们眼里,我是宝贝,我是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我转,根本不会替别人着想,更别说关心别人了。同时,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情绪教育,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以上的记录只是针对在幼儿园中幼儿较易表现出来的4种情绪的统计,那么,如何对刚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的幼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呢?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去关心和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下面我就根据自己一个学年的观察纪录总结如下:

第一,我们家长和老师要一起合作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时时处处给孩子以示范带头作用。家庭是孩子生长的第一沃土,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父母在有意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榜样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培养健康情绪。在家里,父母对老人的尊敬,对邻居的帮助,对子女的爱护,以及周围人们对家人的帮助,让孩子置身于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使他们耳濡目染,既接受了爱,又懂得要善于给予爱。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

第二,健康情绪的树立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社会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教育孩子爱家乡、爱祖国;在科学课堂上,我会让孩子认识自然界的奇妙、领略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教育孩子爱知识,爱学习;在健康课堂上,我会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学着关心周围有困难的人,教育孩子有同情心,有爱心,学会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在艺术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欣赏绘画作品的美感,陶冶情操,教育孩子懂得美、欣赏美、热爱美;在数学课堂上,我会让孩子置身于数学王国,乐不可支,尽情遨游,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在语言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育孩子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利用特殊节日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情绪。5月11日是母亲节,这天,我在班里问孩子们:“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你想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孩子七嘴八舌,有送康乃馨祝福妈妈健康的,有送手套,让妈妈干活不伤手的……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若妈妈们在场,足以让她们热泪盈眶。孩子们畅说欲言后,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爱心在纸上画成一幅漂亮的画送给了妈妈,接到礼物的妈妈们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我想,这类活动的教育效果会让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第四,利用网络、图片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地震令人触目惊心,现场惨不忍睹,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落泪。为了也让孩子们有一个更为真切的认识,我在电脑上找到了许多图片,让孩子们来亲身感受一下地震带给人们的伤痛。

小班个案记录与分析措施 篇4

————记小沈的普通话提高

观察对象:小班幼儿小沈

观察时间:

小沈平时一向由妈妈给他接送,所以每一天来园较早。今日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妈妈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教师早呀!”小沈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小沈早上要跟教师怎样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教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教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教师早。他妈妈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齐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团体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观察时间:

在与小沈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十分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要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祝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向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此刻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那我让这条鱼离开他会孤单吗”“你有姑妈吗”“有几个姑妈”我变着方法试着跟他谈话,其实是想让他练习发“孤”的发音。经过反复的练习,小沈对孤的发音有了提高,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

观察分析:

在观察中发现小沈对g和d的发音区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话不正确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我的想象来说。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饭就说我要:“卡嘴巴”。这是他自我创造出来的词。另一方面他比较害羞,说话时不敢看人家的眼睛,这样他光靠耳朵听而没有看别人的嘴形发音。长此以往从而导致他发音的不正确。

措施:

1、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普通话发展情景,让家长平时也注意倾听孩子的普通话,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家长平时也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在班级网页与家园栏里共同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

2、给孩子供给在团体面前说话的机会

观察小沈的行为,每次让他到上头来唱歌或念儿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么拉衣服,要么拨指甲。我没有及时的批评他而是先告诉幼儿到上头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后再表演。于是我就选择他感兴趣的活动,他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就选择他很喜欢唱的歌曲让他到上头来唱,以减少他的窘迫感。这样多叫他,他在团体面前说话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教师早,我一开始先应用小红花来刺激他,这种方法虽然不是那么妥当,但对低幼儿童来说还是有必须效果的。当我在发小红花时我就跟他说:“小沈,如果你叫了,那教师就把小红花发给你,这招还蛮有用的。所以有时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红花来刺激他,于是他就叫了。并在平时的孝敬教育时也引导孩子要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跟别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别人,这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与孩子个别交谈

小沈平时来园较早所以我经常利用早上的时间与孩子交谈。在第二次的观察中我就引导孩子如何来正确的发音,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托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点让孩子学说正确的发音,但过于反复的练习,又会使孩子的学习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我及时的应用方法,经过相关这方面的谈话活动来练习幼儿的发音。比如我在让幼儿学念“孤”时就寻找与“孤”相应的字词来让幼儿练习。所以我就问幼儿有没有姑妈这事。平时还能够利用给孩子穿脱-衣服、放学后等一些时间与孩子个别谈话。倾听孩子的发音并及时地给予纠正,让孩子的错误发音纠正在萌芽状态。

取得的成效:

幼儿园小班个案观察分析 篇5

今天如同往日,孩子们也在玩桌面游戏。这时候,有很多孩子把积木放在手指上,然后说:“妖怪来了,妖怪来了。我要吃掉你。”孩子玩得很开心,沈曹一也笑了。于是,我赶紧想了一个他有可能感兴趣的话题问他:“沈曹一,你爸爸妈妈呢?是不是也被妖怪吃掉了?”他一改往日的常态,回答说:“没有被吃掉。”简单的几个人,让我心里觉得暖暖地,孩子们也很惊奇地看着他说:“沈曹一会讲话了。”我赶快又问了一个问题:“那你爸爸妈妈去哪里了?”他说:“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我又问:“妈妈在哪里上班?”是浏河还是太仓?“他又不回答了。接着我又问了几个问题,他好像又不感兴趣了,不做声。虽然回答了两个问题,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他已经能够和我交流了。

分析评价:

开始孩子回答我的问题,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在他的心里,爸爸妈妈是非常重要的人。所以,当我说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被妖怪吃掉时,他很紧张。他觉得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非常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没有。”所以,在这种紧张的逼迫感下,他急着告诉我们大家事实,并且告诉我们爸妈去了哪里。但是面对第三个问题的时候,她又不回答了。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真的不知道,另一方面就是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其他的就不再多说了。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篇6

在我发现一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经过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早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早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或是望着天空,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他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早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要么就疯跑,根本没有听老师的要求,只有我领着他,他才跟着走。

2、游戏

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早餐后的区域活动他最爱玩的就是美工区的橡皮泥,每次都是玩这个,我来的这两个月只要他来幼儿园,区域活动必然玩泥工。在玩泥工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都是安静的坐着玩。但每次开始收区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直到老师过来带他过去,他才把泥工桶和泥工板放回去。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咬勺子,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他不喜欢喝汤,每次吃过饭的那碗汤,他从来没有喝干净过。属于自由派,想喝水了就喝水,自己跑去倒一杯水。

4、上课

在上美术课时,小朋友们都认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画画,而他则自己干自己的,仿佛没有听到老师的要求,并且老是站起来,发出奇怪的声音。等到别的小朋友的画都画完了,再去看看他,那张纸已经被他破坏的不成样子了。他很少能安静的坐在那,一会就离开自己的桌子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5、睡觉 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除非他真的困了,他才会睡着,一般中午他是不睡的,一直睁着眼睛在床上呆着,直到起床。不管是穿衣服还是脱衣服,他都有困难。睡觉之前脱衣服,他就呆呆的坐在那,直到老师过去提醒他脱衣服。起床之后,他到处跑就是不穿衣服,让他穿他也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小班的孩子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已经基本能自己穿衣穿鞋了。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能否判定刘津彤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我只能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这就是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却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从以上观察我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通过以上分析几乎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不怎么关心,他的所有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在操办,每周也难得跟爸爸妈妈见一面,一个月几乎也见不上几面。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沟通也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爷爷奶奶对孙子溺爱,没有很好的教育,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也就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父母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只是让他安静的呆着,并没有采取任何适当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矫正。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建议: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园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幼儿问题行为现状个案分析 篇7

个人情况:中班幼儿, 名叫涛涛, 今年4岁3个月。

家庭情况:家里经济条件好, 有两个店面, 用于租赁。爸爸在一个旅游公司上班, 妈妈在编辑部上班, 还开了一个蛋糕店, 下班后去店里, 白天啊婆在店里管理经营。涛涛接回家后就跟啊婆在店里, 妈妈下班后有些活动, 经常去做健身, 八九点回店里, 十点以后啊婆带小孩睡觉去了, 爸妈打理一下店。婆婆已经退休。父母工作很忙, 很少时间带孩子, 最多色时间就是周末带一下孩子。孩子主要是婆婆在带。婆婆很惯涛涛。

二、具体案例描述

镜头一:晨间入园开始, 其他幼儿都开开心心的和爸爸妈妈入园了, 并和爸爸妈妈再见。涛涛跟个啊婆有些不想入园, 在阿婆的鼓励下勉强进了幼儿园, 医生和他问好并要求检查小手小嘴巴, 他很不耐烦的伸出小手来。来到班级门口, 涛涛更是低下了头, 不理睬班级老师, 阿婆再三鼓励下, 涛涛不是听话而是哭了起来, 阿婆只能抱着他向过道上走去。镜头二:今天老师走到涛涛的跟前, 跟涛涛说:“涛涛, 把书包放好。我们去那边跟小朋友玩。”涛涛一句话也不搭理老师, 一个人无动于衷的背着书包站在那里。老师鼓励了很多次, 涛涛还是站在那里。自己一个人坐在地上玩手指。镜头三:老师拿来很多的雪花片积木, 每张桌子发了一些。涛涛自己拿了几块积木后就一个摆弄起来。同桌的小伙伴看着涛涛就跟涛涛说:“涛涛, 你会搭木马吗?我跟你搭, 我会?”涛涛拿着手里的雪花积木挪了挪, 不搭理小伙伴自己玩了起来。

三、成因分析

1. 父母带孩子的时间太少, 来自父母的爱严重缺失。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到, 涛涛的主要陪伴人主要是阿婆, 父母忙于工作和事业, 陪带孩子的时间很少。长期这样, 首先, 孩子从父母得到的父爱和母爱严重缺失, 情绪情感未得到满足。其次,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少, 因为父母的人际交往活动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社会规则才能在孩子身上建立。最后,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陪伴, 但又不理解和表达, 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和同伴交往时就不愿意讲话。

2. 婆婆对孩子过渡溺爱。

父母对涛涛的陪伴很少, 父爱母爱很缺失, 而婆婆对涛涛又过渡溺爱, 这样的话, 首先, 涛涛不但没从婆婆身上去学习理解父母的难处, 进一步地理解接纳父母, 反而婆婆的溺爱给涛涛有种父母不重视自己的感觉。其次, 婆婆太溺爱涛涛的话, 让孩子学会了一种不符合常规的社会交往——公平的一种社会交往。最后, 涛涛在幼儿园里与老师和同伴的交往中, 找不到与婆婆交往的规则——不符合正常的人际交往规则。

3. 同伴交往少。

从调查中发现, 涛涛早上上幼儿园, 离园后去面包店, 在面包店里很少有玩伴, 就一个人跟婆婆。周末父母只是偶尔带涛涛出去玩, 和同伴的交往的机会少。我们知道孩子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同伴, 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 才会感受到童年的乐趣, 同伴交往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合作, 正常的竞争、谦让等等。

四、幼儿园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

1. 教师多鼓励。

当涛涛来到这个班时, 涛涛就不理小朋友和老师, 喜欢一个人玩, 很依恋婆婆。针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教师先接纳涛涛, 在情况应许的情况下, 教师花跟多的时间去接近涛涛。两个月下来, 涛涛才不排斥教师。快两个月下来才愿意跟教师交流。慢慢地会与极少数幼儿交流。

2. 教师有时采用冷处理。

老师在与涛涛交流时, 问到不想说的, 要求不想做的, 说到涛涛的错误时, 涛涛就要哭着闹着找婆婆。这个时候老师越是安慰涛涛越是苦恼。这个时候老师就跟涛涛说:“你心情好了你就去小朋友玩吧!”说了后就采取冷处理, 让涛涛一个人待一会, 给涛涛自己调整。

3. 进行家访, 做家长工作。

一个学期下来涛涛的人际交往还是有问题, 玩也是只跟几个脾气性格很好的交往。老师也在不断地寻找方法和策略, 最后, 教师经常去家访, 因为只有家庭环境跟能有效地改变涛涛。老师跟家长讲了涛涛在园的情况, 也分析了事业和教育两者的兼顾, 让家长放弃一些自我价值的追求, 花一点时间多带孩子与同伴交往。

五、思考及启示

1. 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

从这个案例可以总结一点,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家里的精神环境。对孩子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在此我们应该思考, 在现在的幼儿家庭教育中如何处理教育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在上面的这个案例中, 明显父母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但孩子的教育没有兼顾到。这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做的思考, 尤其是母亲。

2. 目前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干预主要还是幼儿园教师。

在以往的研究中, 对问题行为的干预主要是幼儿园教师, 或者是专门的教育机构, 父母对幼儿的干预少, 意识到孩子的问题, 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急性的, 没有耐心的父母反而会其反作用。但从这个案列中可以证明, 其实孩子的问题行为最有效的干预对象还是长辈。

3. 爱是不可以代替的。

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行为其实最终只有两个原因就是爱的缺失和教育不恰当。从上面的案例中也给我们父母启示, 爱是不可以代替的。为什么问题幼儿的数量在增加吗?主要原因之一, 父母对孩子的爱变了, 变得不恒定。现在孩子隔代教育的比较多, 不光是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其实双职工家庭也是如此。

摘要:本文对一所幼儿园中班的一个小男孩进行了观察和调查, 涛涛小朋友存在人际交往问题。并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 教师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最后得出几方面的启示, 即家庭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教育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对孩子的爱是不可以替代的。

关键词:幼儿,问题行为,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1]汤燕辉.有社会行为问题幼儿的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 2004.9.

[2]邱文文.爱让我们走得更近_一名行为与情绪异常全托班幼儿个案研究[J].早期教育, 2012.2.

[3]董会芹, 刘倩, 张文新.幼儿说谎与问题行为、家庭功能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第一期.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篇8

记录人:...

时间:20xx.3.20

幼儿姓名:真真

兴趣情景:故事、游戏

观察记录

今日美工区让幼儿自我动手制作相框,作为送给家庭其他成员的礼物。云云小朋友在纸上画了妈妈和她两个人在草地上玩耍,涂的颜色也十分的鲜艳。真真小朋友就画了一些花和小草,画的很小,歪歪扭扭的,如果不问他,还不明白原先是花和草,并且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涂的颜色也都是绿色的,一边画画还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画了半天也没画出什么来。

观察分析

中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但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幼儿画得很好,有的幼儿画的很差,这和他们平时的爱好和兴趣是有必须关系的。如云云小朋友喜欢画画,每一天早上都会去画一幅画。而真真小朋友不怎样喜欢画画,平时也很少去画,一般都会去选择玩彩泥和搭积木之类的游戏。

反思与措施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 篇9

今日中午,孩子们和以往一样,欢乐地嬉戏。黄俊杰(帅帅)不停地跑来跑去,欢乐的像一只小鸟“飞来飞去”,招手叫着旁边的小朋友。不一会,他的周围就围了几个小朋友。他这是要做什么?我静静地观察他。只见他拉着叶子涵的小手,走向我们的主题区。给叶子涵一边指着,一边跳着。嘴里不停地说着:“漂亮,漂亮。”是什么让孩子这样高兴?原先,是我班的吊饰布置“秋天里的人们。”过了一会,只见他又走向闫馨予小朋友,拉着馨予,走到了我班的“可爱的蒜宝宝”布置区。指着图片说:“看,我们的蒜宝宝长成这个样貌了。”一会儿,又拉着耿乐腾小朋友走向我班的“秋的嬉戏”展板。指着照片说:“看,这是我和爷爷做游戏。”……帅帅不停地在各个区角布置间走来走去。旁边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

分析:

我们幼儿园每个月都有一个环境布置的主题。本月的主题是“秋天”。我们给孩子布置了许多关于秋的区角。如:“秋的嬉戏”、“秋的游戏”、“巧手分享——幼儿画秋天”、“秋天里的人们”、“可爱的蒜宝宝”……。在本个案中,环境的布置为幼儿的顺利交往搭建了平台。帅帅经过参观三个区角,完成了和叶子涵、闫馨予、耿乐腾小朋友的交往。所以,环境对幼儿的交往起到了进取作用。

小学生绘画心理个案分析 篇10

绘画心理分析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 利用非言语工具, 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 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 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学生在绘画时, 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断, 并把这些情绪、感受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在图画中, 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 分析师可以通过儿童画解读其心灵密码, 透析深度困扰其的“症结”, 从而找出矫治的方法对症下药,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从学生的绘画中反应出的心理问题

从本学期开始, 我尝试根据绘画心理分析的理论和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房、数、人”绘画测验的提示, 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绘画测验及调查。通过测验, 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但学生绘画作品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小觑。

如, 有些学生画的树冠呈椭圆形或颤抖形, 表明学生内心压力巨大, 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有些学生画的人没有耳朵、鼻子或者没有五官, 表明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不善于倾听、且缺乏主见, 等等。

三、个案分析

下面我以一名学生的“房、树、人”绘画测试为例, 做简单的点评和分析。

1. 学生自述:

(1) 作画次序:先画树, 接着画城堡、人、亭子、太阳、小鸟、飞机、云;

(2) 故事情节:周末, 妈妈带孩子到城堡一样的公园去玩, 城堡有很多门, 里面可以坐飞机游览, 玩累了可以在大树下的亭子里休息。

2. 绘画心理分析:

(1) 在学生画的“房、树、人”的图中, 他先画大树, 而且树干粗壮高大, 树冠硕大, 呈圆弧形, 线条直线曲线分明, 连贯性强, 说明他感觉自我的能量很足, 水平很高, 而且是向上的方向, 说明他智力发育良好, 愿意为别人分忧。树上没有果实, 说明他做事目标性较模糊, 有待培养。

(2) 城堡是整个画面最显眼的部分, 占据了一半空间, 而且特别高。城门虽然多却矮小, 而且都是关闭着的, 体现出他的安全感不足, 不愿主动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每扇门上都有把手, 又说明他更希望别人能主动理解接受他。城头凸凹不平的垛口则体现出他的攻击和防卫意识。他介绍说城头飘扬的旗帜是国旗, 可能与他看的战争片场景有关, 这与游乐场所氛围不相称, 从中也能看出他的攻击意识。

(3) 人物的形象很活泼。年轻的妈妈穿着裙子, 梳着羊角辫, 很开心地走在前面, 小朋友高高兴兴跟在后边。人物的结构比较完整, 头发、手脚、眉毛都画了出来, 体现出他良好的智力发育, 健康的心态, 良好的性别意识。没有画出耳朵, 说明他平时不太听取别人的建议和要求, 手指没画可能与他做事的行动力不足有关。衣服上纽扣很整齐, 而且笔力很重, 体现出他强烈的依赖感。人物头部都倾向右边, 左臂短而粗, 右臂细而长, 说明他比较感性, 个性发展中有不平衡的情况。

(4) 从妈妈和孩子的位置和距离看, 一方面说明他有依赖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妈妈对孩子关注不够, 一般妈妈应该在孩子后边。

(5) 亭子似乎是画中多余的部分, 他把它画出来除了考虑作休息用外应该还有依赖的心理因素。因为大树虽然健壮, 却向右倾斜, 他意识到这一点, 画个亭子企图来支撑大树, 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说明他的自信心不足, 亭子尖尖的顶角和树干顶部的尖角也体现了他的攻击性, 不过顶上采用淡淡的横线作为装饰能体现出他对自己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6) 从图画的附着物看, 太阳出现在大树头顶左侧, 光线充足, 体现出他健康阳光的心态和对温暖的喜爱。天空的白云线条比较柔和, 说明他有些心事, 但这些事还不是让他很难过。小鸟和飞机相伴而飞, 体现出他对自由的向往, 也反映出他对自己过强的依赖性其实并不满意。

(7) 这幅图画的提示是:请你画一幅图画, 要有房、树和人。但这个学生不像大多数学生一样在画房子时会画出自己的家, 这可能和他对家没有明确的意识、缺少感觉, 也可能和他总希望走出家门到外面玩有关, 准确原因很难说, 需要进一步具体了解。

总体来说, 这个学生智力发展良好, 显得活泼开朗, 但内心有些自信心不足, 在人际交往和适应新环境, 以及做事的目标性方面需要加强训练。另外, 还应该注意培养他对家的感觉。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30篇 篇11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一:

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情景:午睡室、操场、活动室

表现

其他小朋友都进入了梦乡,铭铭小朋友时不时的坐起来,叫着要爷爷来接,打电话给爷爷,我在旁边陪着他,拍着他让他入睡,也无济于事。

早操活动中,铭铭小朋友表现得不太高兴,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活动的时候,他也一个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时,他表现得很进取。

泥塑活动中,铭铭用橡皮泥制作了一个三层蛋糕,展示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还为他唱了生日欢乐歌,我也为他贴上了小红花。

效果分析

1、铭铭小朋友渐渐地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一个人自说自话的行为也有所减少,他也能够进取地帮忙伙伴们一齐整理玩具等。

2、铭铭最喜欢捏橡皮泥,他能够专心致志地捏出各种橡皮泥造型。

矫正措施

1、进取鼓励铭铭小朋友根据自我的兴趣来表现自我,并展示给全班幼儿看。

2、引导其他小朋友和铭铭进取交流,主动和他成为好朋友。

现有表现

我们慢慢发现,铭铭小朋友整理东西的本事也很不错,有时候小朋友将不一样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齐,他就会及时发现,并且帮忙他们从新分类装好。于是,我就请铭铭小朋友当小组长,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铭铭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慢慢发现,铭铭小朋友能够坐得住了,并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

有效措施

1、继续以铭铭的兴趣点着手,进取鼓励他发挥特长,并挖掘他的其他兴趣爱好。

2、鼓励铭铭与同伴们友好相处,做好小组长的工作,与小朋友们进取交流,共同游戏。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

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异常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教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尔和教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我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我脱鞋了,来,让教师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教师真喜欢你,教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馈孩子在园表现,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我身上发生了什么趣味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供给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异常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对团体进行了解和接纳,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把自我介绍给大家认识,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并且鼓励他,表扬他,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先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了同伴、教师、父母的关爱,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天天变得开朗多了,偶尔也会过来抱抱教师,看着他一点一点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三):

观察时间:20xx年xx月

班级:小二班

观察对象:xx

观察者:xx

观察记录一:

一天早上,葭葭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班级门口,一进门就冲我说:“教师,你看我漂亮吗?”说完,黑溜溜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我一看,哦,葭葭今日穿了条蓝白相间的新裙子。我笑着说:“恩,真好看。”葭葭满意地笑了,跑到建构区,对先来的雅雅展示自我的新裙子,还转了几个圈圈。

观察记录二:

一天午时,孩子们折好孔雀后就自选区角玩。忽然,屹屹大声哭起来。我闻声过去询问,原先是葭葭把他的孔雀撕成了几片,屹屹哭得好悲痛。我问葭葭怎样回事?葭葭鼓着嘴巴不说话。边上的小朋友纷纷指证,是葭葭把屹屹的孔雀撕坏的。我很生气,叫葭葭把她的孔雀给屹屹,葭葭不愿意,我说:“因为你把他的孔雀撕坏了,所以你的就赔给他吧。”葭葭放生大哭。边上的小朋友也纷纷指责她。片刻后,我说:“我折的孔雀送给你吧。”葭葭一扭头,拒绝:“不要”,满脸的泪水。正好快放学了,葭葭没像往常那样跟我们说再见,而是翘着嘴巴跑向来接的妈妈,一副悲痛的样貌。第二天区角中,我拉葭葭到一边问她:“昨日为什么把屹屹的折纸撕坏?”葭葭回答:“因为他折得不对,我要教他,一拉就坏了。”哦,原先是好心办坏事。可是,我跟她说:“教师相信你,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只是想要帮忙他把孔雀折的更好、更漂亮,对吗?”那你要先问问屹屹要不要你的帮忙?”葭葭不说话了,“下次可不能这样做了。”葭葭认真地点点头。

观察记录三:

上午,区角活动中,葭葭手里举着一张纸跑来:“教师,快看!我画的。”我一看,纸上头画了房屋和小树、花朵,颜色搭配得很漂亮。我点点头说:“恩,你画的吗?不错,有提高!”听到我这样说,葭葭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教师,这幅画我能够带回去吗?”“当然能够啦!”葭葭就兴冲冲地地去放自我的画了。

对照《指南》要求分析评价

指南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栏目的教育提议是:多给幼儿供给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齐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在这几次和葭葭的交流中,根据葭葭爱美丽和喜欢画画的特点,我们俩愉快地交谈。指南社会领域中有目标4关心和尊重他人,其中的教育提议有:引导幼儿尊重、关心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经过“撕纸”事件,相信葭葭能逐步学习控制自我的情绪,采取更合理,更让同伴理解的方法来帮忙他们。

思考与收获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人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细心就会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在遇到孩子调皮时,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问题和缺点上,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他们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在观察记录二中我简单地把葭葭的撕纸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在幼儿园的人际环境中,师幼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不仅仅影响着幼儿的同伴关系,甚至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与葭葭的互动中,我往往看到葭葭的调皮对他人的影响,而忽略了师幼关系(我与她)对这种状况的强化作用。所以,我对自我先前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十分汗颜。期望经过第二天的补救,引导葭葭学习合理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简单甚至粗暴的方法。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四):

班级:小(2)

记录人:xxx

时间:20xx.3.20

幼儿姓名:真真

兴趣情景:故事、游戏

观察记录

今日美工区让幼儿自我动手制作相框,作为送给家庭其他成员的礼物。云云小朋友在纸上画了妈妈和她两个人在草地上玩耍,涂的颜色也十分的鲜艳。真真小朋友就画了一些花和小草,画的很小,歪歪扭扭的,如果不问他,还不明白原先是花和草,并且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涂的颜色也都是绿色的,一边画画还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画了半天也没画出什么来。

观察分析

中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但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幼儿画得很好,有的幼儿画的很差,这和他们平时的爱好和兴趣是有必须关系的。如云云小朋友喜欢画画,每一天早上都会去画一幅画。而真真小朋友不怎样喜欢画画,平时也很少去画,一般都会去选择玩彩泥和搭积木之类的游戏。

反思与措施

对于真真,能够平时多多培养他对画画的兴趣,能够给他欣赏一些画刊、杂志上一些小朋友的绘画作品,给他讲一些趣味的绘画故事。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多鼓励他,少批评他,让他多玩玩美工区的画画游戏。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五):

观察记录: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今日吃的是红烧虾和青菜。真真他在自我剥虾,他剥的很慢,但最终还是经过他的努力都剥完了,然后开始吃他的饭菜,刚开始吃的蛮快的,可是旁边的哲哲小朋友和他说话,他就开始和他聊起来,于是我走过去对他说:“今日你是小值日生哦,小值日生吃饭的时候是不说话的。”他听了就不说了,开始安静地吃着。

观察分析

该幼儿的自控本事不是很强,平时上课注意力也不怎样集中,会一会弄弄小手帕,一会弄弄衣服领子。在家,吃饭的时候喜欢一边吃一边弄弄别的东西。可是经过上学期的努力,真真在吃饭方面已经提高很大了,从上学期的要教师喂饭到这学期能自我吃饭,还会自我剥虾,看得出他懂事很多。

反思与措施

能够和真真多多交流,告诉他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做做这样,再去弄弄那样,这样是不好的。对于他良好的自控行为,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与家长也要相互沟通,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要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不要什么是都宠着他,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六):

冬天的早上,天亮得晚。阳光仿佛与人一样,都想睡个懒觉。我和所有上早班的教师一样。7:30分准时来到幼儿园。等待我班的每一位天使。因为时间还早,孩子们还没有来园。这时候,黄俊杰(帅帅)早早来到幼儿园,和他一齐来的还有尤江南小朋友。早到的尤江南、黄帅帅小朋友自我选择的晨间活动是玩玩具。他们一边玩,一边等待着小朋友的到来。开始,两个孩子各玩各的,一会儿,帅帅走到尤江南旁边,对尤江南说:“尤江南,你把红色的玩具都给我。”尤江南说:“你把绿色的玩具都给我。”一边说着,帅帅一边把尤江南筐子里的红玩具都抢过来,尤江南也不示弱,又将玩具抢回,两位小朋友抢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走过去,帮忙两人协调。两个小朋友将所有玩具合在了一齐。两个人开心的玩了起来……

分析:

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中,十分重视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培养安全感、时间概念、自理本事、自制本事和职责感与自信心。文章认为,教师能够从规则的制定、规则的执行和家园联系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此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好吃的、好玩的,一切好东西都给了孩子。这样,无形中养成了孩子“一切好东西都是我的。”这种思想。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看见好玩的都想要。在本个案中,黄俊杰就是因为想要对方的玩具才发生争执。这是因为帅帅不懂得交往的规则。不懂得向别人借东西、要东西要主动协商请求,征得别人同意后方可借用。帅帅不懂这样的交往规则,不懂协商也不会协商。在教师的引导上,帅帅在成长。

经过两个学期的观察记录,黄帅帅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开始的小学大进而发展到如今的大帮小,虽然时时还需要教师的提醒与帮忙,但他已经积累了一些和同伴相处的经验。我们相信,在教师、家长有意识的培养之下,帅帅在今后的交往中,必须会养成许多良好的品质的。

在混龄班级里,供给了大帮小的环境教育,让孩子们长期共同相处,能够让孩子们养成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互爱护、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习惯。自然而然的的“大带小”混龄教育,可让不一样年龄段孩子的职责心和交往本事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增强。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七):

今日中午,小朋友穿着大衣到户外散步回来,大家都在忙着叠自我的衣服。中班的孩子叠的很快,叠完后他们就忙着上厕所、脱鞋,准备睡午觉了。可是,托班的小弟弟、妹妹们总是需要教师的帮忙,每一天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除了帮忙弟弟、妹妹们脱大衣、脱外衣(睡前要脱外衣睡)、脱鞋外,还要整理没有叠好的大衣、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只见,黄俊杰叠好了自我的大衣,看到还有一件大衣扔在地上没有人叠,就快步跑过去,帮忙叠了起来……

分析:

黄帅帅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平时,他总是喜欢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他刚来幼儿园时,还是托班组的孩子,每次教师在给小朋友搬桌子、搬床时,他总是抢着帮忙,经常是搬着、搬着就自我摔倒了,教师常常对他说:“帅帅,等你长大了再来帮忙教师,好吗?”他就会哇哇大哭,边哭边说:“不行,我此刻已经长大了……”我被他幼稚的样貌逗笑了……

今日,他正是在利用自我的优势,帮忙同伴、帮忙教师,积累与人交往的经验……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异常注意习惯的养成”。黄帅帅在托班已经养成了爱动手的习惯,所以,在别的孩子还没有干完自我事情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帮忙别人,并积淀自我交往的人生经验了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八):

中午饭后。孩子们在教师的帮忙下,纷纷穿上大衣,散步了。这个时间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间之一。因为他们能够和自我的好朋友、好伙伴随意嬉戏、交往。笑声不断。

我有意地观察黄俊杰(帅帅),看看他和小朋友是怎样交往的。只见,帅帅和尤江南在平台上跑了一会。他停止玩耍,左右看着,像是寻找着什么?以我这么长时间对他的分析、记录。我猜到,他必须在找自我喜欢的游戏。果然,几个中班组男孩子的猜拳游戏吸引了他。他走过去,和中班几个孩子在说着什么?大家一下拉成了圆圈,又开始玩起猜拳游戏了。

孩子们散步结束后,我问黄帅帅,和哥哥们说了什么?他露出“招牌笑”(两眼一眯,嘴巴一咧,好可爱的表情),对我说:“我告诉哥哥拉上圆圈猜拳好玩。”……

分析:

黄俊杰小朋友采取给中班哥哥们出主意,使游戏更加丰富的方法,加入到中班组男孩子的团队,顺利地完成与中班男孩子的交往。这其中,方法是他自我想的;交往方式也是他自我选的。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当多鼓励他。

陈鹤琴先生说:“凡儿童自我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我做;凡儿童自我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我想。”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九):

今日早上,我班有一节科学实验课——电动玩具。经过教孩子们认识电池、认识正负极、正确组装电池等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开始自由探索自我带来的电动玩具。有的打开后盖,将电池重新装一装,有的感觉别的小伙伴的玩具很好玩儿,就凑过去看一看。黄帅帅看了看自我的玩具,觉得很是无趣,因为这个“托马斯”(小火车的名字)是他在家里玩了无数次的,已经没有兴趣玩了,于是他开始寻找自我的兴趣点。不一会儿,他看上了任鹏旭的小汽车。他对任鹏旭说:“旭旭,你看,我的托马斯可好玩儿了,他会……”经过他的一番描述,成功的将任鹏旭的玩具交换过来……

分析:

黄帅帅此刻的交往本事已经很强了。不管是在什么情景下,他都会从容应对。在与比他小的孩子交往时,他大多会用“强硬的”交往方式(不提倡),遇到比他强的,他就会采用“迂回战术”——“哄”,以此来到达目的;在与比他大的或同龄的孩子交往时,他又会采用“商量”的办法,到达目的。

今日,它就是采用了商量的办法,经过自我的口才,到达了交换玩具的目的,他在与同伴的广泛交往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交往经验,这将是他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

问题表现:铭铭是个十分活泼、聪明的孩子。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总是走来走去,吵着要爷爷,对阿姨说自我要睡觉,对教师说要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可是到了午睡时间,他却又按耐不住,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于是,每一天午睡时间,我就一向陪伴着他,铭铭喜欢拍着背睡觉,可是有时候,无论怎样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向叫着要爷爷来接。

原因分析

⒈铭铭从小由爷爷带大的,爷爷对他疼爱有加,每一天来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⒉铭铭在家里十分的自由,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喜欢走出去玩。

采取措施

⒈个别教育,给予铭铭“异常的爱”(幼儿教育m.smtxjs.),午睡陪伴着他,在一日生活中进取发现他的兴趣爱好。

⒉与家长共同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请家长在家里进取鼓励、疏导幼儿的入园焦虑,并在家里也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一):

今日上午11点左右,孩子们结束工作室的工作。纷纷洗手、喝水。连苡辰小朋友十分专注,将自我的工作全部完成,所以她是最终一个收工作的小朋友。她将自我的工作归位后,心里着急,收工作毯的动作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收工作毯的正确方法进行。我正准备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只见黄俊杰(帅帅)小朋友飞快地跑过去,对连苡辰说:“妹妹,你收工作毯的动作不对,哥哥来教你。好吗?”连苡辰点了点头。黄帅帅认真地将收工作毯的正确动作演示了一遍。一边演示,还告诉妹妹正确方法。我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分析:

黄帅帅的交往方式很多。他总是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完成自我的交往。有些方式是帮忙别人,有些方式是“欺负”别人,引起他人注意。

在本案例中,黄俊杰采用了帮忙连苡辰妹妹正确收工作毯的方法来完成自我的交往。在交往中,既展示了自我的本事,又帮忙了妹妹。这是帅帅的比较成功的交往方式。当教师表扬、肯定帅帅帮忙妹妹时,帅帅十分开心。我们相信,在教师、家长有意识的培养之下,帅帅在今后的交往中,必须会养成许多良好的品质的。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二):

今日中午,小朋友高兴地在户外散步。黄帅帅照例自顾自的到处乱跑了一阵。跑累了,他在小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不一会儿,他被椅子后面的字吸引住了,他看见我,对我说:“教师,我来教你认字吧!?”。我说:“好呀!你教我认一认,上头的字怎样读?”于是,他一板一眼的读起来:“冯教师好!”我被他逗乐了,告诉他说:“上头的字是‘请把我摆放整齐好吗!’”黄帅帅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他歪着小脑袋恍然大悟的说:“哦,原先是这样呀!”……

分析:

黄帅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他喜欢和每个孩子交往和沟通,所以在交往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户外活动时,他也会主动去和不一样的同伴交往,而不喜欢只和一个孩子玩儿。今日活动时,他刚巧看见我,所以他就以他自我特有的方式和我交往起来……

黄帅帅到了识字的敏感期,他在经过交往活动发展它的认知,我会更加的关注他……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让孩子们不仅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孩子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孩子也是如今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他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幼儿园教育资料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三):

幼儿园每个月的最终一周都有图书阅览室活动。我班的阅览室时间是每月的最终一周的周三。

今日是周三。午时,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阅览室。孩子们在阅览室里,按照自我的意愿选择着自我的图书。大家都在认真地看着书。

黄俊杰选了几本书在阅读着。过了一会,黄俊杰走到了我的身边。“拿”出了他的“招牌笑”。——“符教师,你和我玩吧!你和我玩,我就给你讲故事。”我故意逗他:“不行,我要和小朋友看书,不和你玩。”他一边举起书,一边说:“你和我玩,我给你讲故事。看!蓝猫,好看吧!”我故意装着没看过这本书的样貌:“这是什么呀?我没见过。讲什么故事的。”黄俊杰看我有了兴趣,立刻说:“你和我玩,我就给你讲。”“好吧!我答应你,看完书就和你玩。”黄俊杰高兴的给我讲起了蓝猫的故事……

分析:

黄俊杰在与人交往中,采用的方式很多。有时,他会给别人好吃的;有时,他会给别人好玩的;有时,发一点“威风”让别人关注他。本次交往,黄俊杰抓住了环境的有利条件(用趣味的书做“诱饵”完成交往)。而做为教师的我也“抓住”了环境的有利条件(在交往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本事)。可谓一举多得。

陈鹤琴先生说:“要小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在家庭里,做父母的,自我一天之间,总要看看书,看看报;对于小孩子,我们也应当买给他各种相当的儿童读物。开始的时候,做父母的还应当好好地指导他,引起他的兴趣,使他欢喜阅读。”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四):

今日中午,小朋友到户外去散步,有的孩子在玩儿“捉迷藏”的游戏、有的孩子在玩儿“踩影子”的游戏、有的在玩儿“跳方格”的游戏,小朋友们玩儿的很开心。

只见双胞胎兄弟和尤江南小朋友坐在长椅子上玩儿的正开心,黄俊杰一把将双胞胎弟弟推开,自我坐在长椅子上玩儿起了开汽车的游戏,边玩儿边唱“我是汽车小司机,我的汽车就要开!嘀嘀,呜……”

正巧这一幕被我看见了,我坐在黄帅帅旁边,对帅帅说:“小朋友正玩儿的高兴,你把弟弟推开,自我玩儿,这样做对吗?”“不对!”“那应当怎样办呢?”

“我去给弟弟道歉!”说完很快地跑开了……

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可爱的孩子应当是有礼貌的。要使小孩有礼貌,必须教他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当自我受到人家帮忙或理解了别人的好意时,要学会说‘多谢’;当自我对别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或有碍于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并且打招呼要快;当有求于别人时要会说‘请’。把握这三把黄金钥匙,就会到处受人欢迎。”

黄帅帅是新升入小班的孩子,虽然他有时候会违反一些蒙氏教育的规则,可是他能意识到自我的问题并做到知错就改,主动向同伴道歉,我相信他会在交往方面逐渐成熟起来……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五):

今日中午,小朋友们拉着手到户外散步。黄帅帅只管自我玩的痛快,忘记了拉上叶子涵的手(为了帮忙新生,我班采用一对一的帮忙小组),玩儿了一会儿,他忽然想起,别的小朋友都是一帮一的领着弟弟妹妹们玩儿,他赶忙去找叶子涵,可是发现叶子涵正跟闫煜鸾玩儿的起劲儿,他就去拉叶子涵。可是叶子涵就是不愿意跟他走,于是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对她们俩说:“咱们三个人一齐玩儿吧?!”“好吧!”于是三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分析:

黄帅帅刚从托班升入小班,以前是哥哥姐姐照顾他,此刻他还没有照顾弟弟妹妹的意识,所以常常忘记拉叶子涵的手,当他发现以后,赶快去弥补,可是叶子涵俩人正玩儿的高兴,所以不愿意去,于是黄帅帅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和她俩一齐玩儿,解决了难题……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

黄帅帅正是在幼儿园这个良好的环境中逐渐积累人生的经验和技能……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六):

今日中午,孩子们和以往一样,欢乐地嬉戏。黄俊杰(帅帅)不停地跑来跑去,欢乐的像一只小鸟“飞来飞去”,招手叫着旁边的小朋友。不一会,他的周围就围了几个小朋友。他这是要做什么?我静静地观察他。只见他拉着叶子涵的小手,走向我们的主题区。给叶子涵一边指着,一边跳着。嘴里不停地说着:“漂亮,漂亮。”是什么让孩子这样高兴?原先,是我班的吊饰布置“秋天里的人们。”过了一会,只见他又走向闫馨予小朋友,拉着馨予,走到了我班的“可爱的蒜宝宝”布置区。指着图片说:“看,我们的蒜宝宝长成这个样貌了。”一会儿,又拉着耿乐腾小朋友走向我班的“秋的嬉戏”展板。指着照片说:“看,这是我和爷爷做游戏。”……帅帅不停地在各个区角布置间走来走去。旁边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

分析:

我们幼儿园每个月都有一个环境布置的主题。本月的主题是“秋天”。我们给孩子布置了许多关于秋的区角。如:“秋的嬉戏”、“秋的游戏”、“巧手分享——幼儿画秋天”、“秋天里的人们”、“可爱的蒜宝宝”……。在本个案中,环境的布置为幼儿的顺利交往搭建了平台。帅帅经过参观三个区角,完成了和叶子涵、闫馨予、耿乐腾小朋友的交往。所以,环境对幼儿的交往起到了进取作用。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七):

今日是星期四,吃完中午饭,我组织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由于是开学初期,新生比较多,我就请老生(入园时间较长的孩子)带着新生到户外去玩儿。不一会儿,我发现叶子涵坐在椅子上擦眼泪。我连忙走过去问:“你为什么哭呢!”“黄帅帅打我!”我问:“帅帅,你为什么打妹妹呢?”“她哪里都不想去,没意思!”“打人是粗野的行为,有话要好好说,不能以这种方式对小朋友,快给妹妹道歉!”“对不起,我帮你擦擦眼泪!咱们去那边玩好不好?”“好吧!”两个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去玩儿了……

分析:

黄帅帅今年9月刚从托班升入小班,以前是哥哥姐姐照顾他,受到的保护比较多,大家都迁就他,让着他。此刻他已经是小班的哥哥了,由于刚升上来,还不会用语言跟同伴交往,还是采取粗暴的手段。经过教师的正面引导,他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看到黄帅帅的提高,我感到一种莫大幸福,因为我看到了孩子在逐渐的成长……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八):

今日中午散步时,托班组的闫馨予小朋友因为想妈妈,有些不高兴。中班组的豪豪小朋友看见闫馨予不高兴,就过来拉闫馨予的衣服,想带她一齐玩。闫馨予情绪本来不好,豪豪一拉她的衣服,立刻哭起来。我急忙走过去安慰孩子。这时,同是托班组的帅帅看见了,立刻停止了玩耍,走过来,搂着闫馨予的脖子,问馨予:“谁欺负你了?”闫馨予一边哭,一边说:“豪豪哥哥拉我衣服。”帅帅拉着闫馨予的手说:“你不哭了,我们找他去。”我问帅帅:“你找到豪豪哥哥准备做什么?”帅帅大声地说:“让他道歉,好好道歉。”这时,闫馨予的好朋友——媛媛姐姐跑来说:“豪豪没有欺负馨予,他拉妹妹衣服是让妹妹和他一齐玩。”帅帅说:“妹妹哭了,就要道歉。”……最终,豪豪哥哥还是给妹妹道歉了。闫馨予笑了,帅帅也笑了,和妹妹手拉手一齐玩起来……

分析:

帅帅活泼好动,顽皮可爱。有一副热心肠。在交往时,对待比自我小的妹妹格外照顾。本案例中,帅帅一味袒护妹妹,谁欺负年幼的妹妹(哪怕不是真的欺负)都不行。他都要去帮忙妹妹。

陈鹤琴先生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忙人,那这种教育能够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明白应当帮忙别人,明白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

照顾弱小,有利于孩子构成一种热情、友善、进取的态度与别人交往。

阶段小结:

经过本学期对黄俊杰小朋友的个案跟踪。我发现,帅帅是一位热心肠的孩子。在交往中,他会给弟弟、妹妹供给帮忙,把玩具分给弟弟、妹妹;同时,他也会学习哥哥姐姐帮忙他人,为了和哥哥姐姐交往,而采取各种讨好方式完成交往,如:用语言讨好、用行为讨好。同时,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帅帅会用多种方式进行交往。孩子在一天天的提高。

混龄教育的“大帮小”、“小学大”让孩子相处的温馨融洽,也成功的完成了这孩子们交往合作的目的。此刻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每个家庭的唯一的宝贝,这种混龄教育活动不但增强了大班孩子的职责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帮忙弟弟妹妹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帮忙弱小,关心弱小,自我约束、榜样示范,也给混龄班的小朋友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更为孩子供给了一个关爱他人的机会。

未来社会更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本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资料和要求。所以,培养幼儿交往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教师能够利用各种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途径。如:利用自然环境,为幼儿营造简便、愉快的友好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方式;利用每周幼儿的分享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交往的环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幼儿的交往本事;在蒙氏教育规则约束下,为孩子们营造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等等。

总之,只要重视孩子在交往中良好品德的培养,孩子们会更加提高的!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十九):

午饭后,孩子们一齐玩游戏。几个中班组的孩子在玩追逐游戏。我观察到帅帅一向跟在中班路庆坤小朋友的后面,想参加游戏。可是,路庆坤总是躲着黄帅帅,不想让他参加游戏。黄帅帅很执着,路庆坤跑到哪儿,黄帅帅跟到哪儿。路庆坤急了,大声喊着:“教师,黄帅帅总跟着我。”我静静地观察两个孩子的行为,观察黄帅帅下一步怎样交往。路庆坤不停地跑着,躲着,黄帅帅随时做好跑步的姿势,路庆坤到哪儿,他跟到哪儿。最终,在帅帅的一再坚持下,中班孩子带他一齐游戏了。

中班孩子的追逐游戏进行着……这时候,我发现路庆坤一脸不高兴地坐到了一边。黄帅帅也停止了玩耍,跟着路庆坤坐到了一边。同时,不停地看着路庆坤,“巴结”地关注着他。

发生什么事了?我急忙过去一问,原先是路庆坤在跑步游戏中输了,独自生闷气。不愿意玩了。黄帅帅看见我走过去,对我说:“教师,谁欺负路庆坤,我就打他。”我告诉他:“小朋友要友好相处,打人是粗野的行为。”帅帅点了点头。帅帅一向坐在路庆坤旁边。之后,路庆坤不生气了,他们又开始游戏了……

分析:

黄帅帅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一齐玩。混龄班级里,在大帮小、大带小活动中,逐渐清晰各种规则与概念,小孩子成长中的提高与大孩子对他的接纳与照顾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吸收了大孩子身上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品质。而大孩子也明显从这种照顾弱小的行为当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会由衷地感到愉悦与满足,并且他们这些优秀的品质与行为也逐渐延伸到其他小小孩身上,一种良好而高贵的社会品质就这样逐渐养成了,充分发挥教育的传播作用。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

今日午时,教学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智力插塑,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忽然,有小朋友告状说:“教师,黄帅帅欺负茂茂了!”我循声望去,只见黄帅帅正和周松茂争抢一个玩具,由于黄帅帅的坚持,玩具最终被他抢了过来。我连忙走过去,对黄帅帅说:“你是哥哥,怎样能抢弟弟的玩具呢?”“我少了一个!”“那也不能抢呀!抢玩具是什么行为呀?”“是粗野的行为!”“对呀!赶快还给弟弟!教师重新给你一个好吗?!”“好!”……经过引导和调解,黄帅帅向周松茂道了歉,最终两个孩子和好如初,高高兴兴地玩耍起来……

分析:

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会遇到玩具不够拼插的情景。年龄大的孩子,会采用合作拼插的方法;而年龄越小的孩子,他们的合作意识还没有养成,经常会采用争抢玩具的方法来解决玩具不够拼插的问题。

黄帅帅虽然是托班年龄组的孩子,可是他是托班组的“大孩子”,他遇到这种情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遇到比他大的孩子,他抢可是,就采用请求合作的方法;遇到比他小的孩子,他就采用争抢玩具的方法。可是,幼儿园是有规则的,遇到这种事,教师只要用规则来约束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混龄教育的大带小、大帮小这对幼儿的年龄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为其供给有利的条件,促进了幼儿构建一个和谐的小社会、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一):

清晨,帅帅早早来到幼儿园。因为时间太早,孩子们还没有来园。早到的帅帅自我选择的晨间活动是玩玩具。他一边玩,一边等待着小朋友的到来。这时候,托班组的闫馨予来了。帅帅殷勤地走到闫馨予旁边,对闫馨予说:“馨予,我给你拿多多的玩具,你和我玩吧!”一边说着,一边把小筐子的玩具都给了闫馨予,两位小朋友开心地玩了起来……

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的,也天生就应当玩的,游戏在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任何别的教育生活方式都不能代替的。”

帅帅用“玩玩具”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照顾小妹妹的。孩子在玩玩具时互动、合作、照顾、学习、分享。虽然,孩子的交往方式显得稚嫩,可是,在玩玩具中,发展了幼儿的交往本事和沟通本事、照顾弱小。“玩具交往”是孩子们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中看得出来,孩子们相互学到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忙等优良品质。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二):

该吃午饭了,小朋友们搬好小椅子、洗好了手,坐到座位上,等待吃饭。只见赵梓彤和黄帅帅正在为一把紫色的椅子争来争去,互不相让。我赶忙走过去问:“这把椅子是谁先拿到的?”赵梓彤说:“是我!是我先拿到的,黄帅帅又来抢!”(蒙氏班有一个规则:谁先拿到的物品谁先用,后面的孩子需要等待。)我对黄帅帅说:“去重新搬一个吧!”“不行!我也喜欢紫色的椅子!”“那你去跟姐姐商量一下,请她把小椅子让给你。你看行不行?”“好吧!”……经过协商,赵梓彤把紫色的椅子让给了他,黄帅帅搬着小椅子高高兴兴地走开了……

分析:

黄帅帅最近到了“色彩的敏感期”。我经常发现他会挑一些异常颜色的物品。例如:班上有六个小盘子,五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每次发盘子的时候,他总是嚷嚷着说:“教师!我想要红盘子!”我总是会尽量满足他的愿望。在这个个案中,黄帅帅喜欢紫色的椅子,赵梓彤也喜欢紫色的椅子,黄帅帅去抢,赵梓彤开始不让,可是经过协商后赵梓彤还是将椅子让给了这个小弟弟,使问题顺利解决了。我想,黄帅帅经过这件事,在今后的交往中也会逐渐地成长起来的……

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忙和启迪;年龄大的孩子能感受到帮忙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们相互学到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忙等优良品质,并且也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职责感。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三):

今日区角活动后。孩子们还陶醉在区角游戏的开心中,一片祥和景象。突然,教室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我立刻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博博小朋友说:“有小朋友推我。”我问他:“谁推你了?”博博指着帅帅:“他推我。”帅帅听见大吼了一声:“我没有推他。”我明白这时候帅帅小朋友必须是有话要说,我选择了“聆听孩子”。果然帅帅放声大哭,他对所有人都选择排斥。我静静地蹲在他面前,静静地看着他,试图拉他的手,他甩开了我的手。最终他最终让我抱着他,哭了有几分钟,委屈地对我说:“教师,我没有推他。”这时,博博小朋友走过来说:“我跟你玩呢。”帅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说:“你好了吗?我陪你洗脸去吧!”孩子顺从地拉着我的手,过了一会儿又谈笑风生了。

分析:

每个幼儿都有交往的愿望。帅帅小朋友也有交往愿望。在帅帅的家中,家人处处让着他,孩子在爷爷、奶奶、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没有受过一点委屈。在家中,有了交往上的争议也总是别人让着他。所以,当小朋友之间发生摩擦时,他不知该如何表达自我的想法,只能选择哭。当同伴向他说明情景后,他如释重负。所以,孩子的交往是各种各样的,这一种应当是被动交往形式。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四):

中午,小朋友们吃完午饭,在玩耍。黄俊杰(帅帅)小朋友先是自我玩了一会。觉得没意思。他开始想和小朋友们玩。他追着中班组的高渊博小朋友跑了一会,高渊博走开了。这时候,中班组的路庆坤小朋友向帅帅招手。我仔细观察他们是如何交往的。只见路庆坤趴到帅帅耳朵边说着什么,帅帅不停地点头。这时,看见帅帅向小班组的谢雪瑶跑去,拉着谢雪瑶向路庆坤走来。路庆坤点点头,又在帅帅的耳朵边说着什么。帅帅一趟趟地跑着,同时,按照路庆坤的“吩咐”办……。

分析:

黄帅帅虽然是托班组的孩子。可是,我多次发现,帅帅喜欢和比他大的哥哥、姐姐在一齐,可哥哥、姐姐仿佛“不领情”。在这个个案里,黄帅帅一味地讨好路庆坤,这种方式叫做“讨好交往”。帅帅的目的就是让大哥哥和自我一齐玩。这种方式在幼儿之间很常见。有些孩子为了和别人交往,会拿玩具、图书、食物、碟片等去讨好其他人,让别人和自我交往。做为教师和家长,碰见这种情形,不用着急。在孩子交往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使孩子的交往顺利。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五):

今日午时,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智力积塑,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自我的玩具玩起来。有的是一个人静静地拼插;有的是两个小伙伴一齐玩;有的甚至是三、四个小伙伴在一齐玩(中班组以上幼儿才会有的合作方式)。我看见黄帅帅走到张家齐小朋友的旁边,趴在地上,对张家齐说:“咱们两个一齐玩好不?”张家齐微笑着说:“好吧!”黄帅帅高兴地将玩具倒在地上,还用手把玩具拨给张家齐,边拨玩具边说:“给你!”……

分析:

黄帅帅虽然是托班年龄组的孩子,可是他却是托班组的“老孩子”(我们通常把上过幼儿园的孩子称为老孩子:他上个学期已经上过一个学期的幼儿园了)。回想上学期,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哥哥姐姐们都让着他、哄着他、关心、照顾他,还常常受他的“欺负”,经常有孩子告他的状。

经过一个学期的团体生活,黄帅帅真正地长大了。此刻,他已经不再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了,他成了托班组的大哥哥,能经常见他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比如,帮小弟弟搬小椅子、帮小妹妹喂饭、给小弟弟擦眼泪……

此刻,他已经到了“交往的敏感期”,他从最初的借助食物交往转换到用玩具建构人际关系,并从中过度到寻找兴趣相投的朋友。我们会细心地呵护他,让他的交往本事得到很好地发展……

大带小、大帮小意在为幼儿营造了类似兄弟姐妹相处的大家庭氛围,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和合作学习的需要。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六):

今日午饭后,孩子们在教师的组织下,练习拍球。这时,我看见中班组的高渊博小朋友跑到黄俊杰小朋友身边,把帅帅(黄俊杰)的皮球踢了一下。我明白,以帅帅的性格,以及他与同伴的交往方式,高渊博踢了他的皮球,他必须会没完没了地缠住高渊博……我拿出手机,静静地观察,准备拍照。

果然,帅帅一向跟着高渊博。高渊博走到哪儿,他“盯”到哪儿。不停地找高渊博的“事”。一会儿告状:“教师,高渊博拿了两个皮球。”“教师,高渊博踢妹妹的皮球了。”……高渊博趁他不注意,准备溜走。他又跟上,高渊博“没办法”了。向我求救:“教师,黄帅帅总是跟着我。”我心里明白,黄帅帅是嫌高渊博不道歉。于是,我引导他俩:“黄帅帅,你为什么总是跟着高渊博?”黄帅帅说:“他把我的皮球踢了,就跑了”。高渊博急忙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我问高渊博:“小朋友不细心踢了别人的皮球,应当说什么?”高渊博急忙说:“对不起!”这时候,我发现,黄帅帅又露出了他的“招牌笑”——小眼睛眯缝成一条线。帅帅拉着高渊博的手说:“没关系。”……两个小伙伴又和好了。

分析: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应当是有礼貌的。要使小孩有礼貌,必须教他把握三把黄金钥匙:当自我受到人家帮忙或理解了别人的好意时,要学会说‘多谢’;当自我对别人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或有碍于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并且打招呼要快;当有求于别人时要会说‘请’。把握这三把黄金钥匙,就会到处受人欢迎。”

此刻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几代人都在惯着他们。爷爷奶奶惯,爸爸妈妈惯。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不管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提出都是要满足的。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在交往时,少了一些谦让,多了一些“自私”。凡事都是“唯我独尊”。有些孩子在做错事时,也不明白道歉。

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在团体中,能够进取与他人合作、与人交往;注重幼儿的随机教育;及时纠正幼儿的不妥的交往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习惯。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七):

观察现象:1、每到团体活动时,她总是缺乏进取性,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在最终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2、从家中带来的食物或玩具从来不与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必须的自私心理。

3、有时犯了错还不准别人批评指正。即使勉强认错,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多长时间该怎样做还怎样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时在班中较进取认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团体活动时(例如:列对做操)都让这位小朋友和她一齐进行,增强团体意识;2、针对蒋雨芮语言丰富这一优点,平时能够请她为别的小朋友讲故事,说儿歌,树立她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她感到她是这个团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多找机会与伙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让她感受和体验到与别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欢乐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处了几天,蒋雨芮每到团体活动时不再拖到最终,也感觉到自我应当和其她小朋友一样以团体为中心,树立团体荣誉感。

2、与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时,有时仍表现出不情愿,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提高。

发展状况:喜欢看图书,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该幼儿进餐速度慢,观察其进餐表现,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使其有所改变。

观察记录:

今日的午餐是白米饭、西红柿炒鸡蛋、糖醋肉和豆腐汤。饭刚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饭、一口醋肉,刚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说起了悄悄话。发现教师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饭,含在嘴里,坐着发呆,约两分钟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汤,吃一口饭,菜几乎没动。之后有点急了,就用手帮忙把米饭放进汤里,连汤带水慢条斯理地吃着。这顿饭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钟。

分析与措施:

该幼儿自理本事较差,动作发展缓慢,虽然已经3岁了,可是上下楼梯还要拉着教师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八):

观察记录:

轩轩和涵涵来到数学区——蜗牛之家玩。

第一次:他们把数字贴在蜗牛的家门前,然后再贴上蜗牛。我一看,数量没有对应。猜测他们可能没有理解如何玩。

第二次:我提了要求,涵涵和轩轩先把所有的蜗牛送到了相应的家里,之后,轩轩开始数蜗牛的数量,手指点着蜗牛一个一个数,“1,2,3”数完之后,她贴上了三个点子。涵涵也学着她的方法,开始其他的蜗牛数量,“1,2,3,4,5”找到了数字5贴在房子边上。

轩轩全部做完之后,她又从头再数了一遍,确定正确之后,她回头看看我,问我对不对。

分析:

第一次的操作两个人没有数对,是没有理解游戏的玩法。

在透过讲解之后,两个人的第二次操作,就做对了。

看轩轩和涵涵的操作过程,看得出他们两个是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并且也认识点子和数字,对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好。

这是实物与数字、点子的配对游戏,在小班下学期,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些数的概念,可是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认识数字,或者不能手口一致点数,但更多的是他们不理解游戏的玩法。

调整:讲清楚游戏的玩法,能够在旁边画一张游戏的玩法图,贴上步骤图,帮忙他们能够自主地游戏。

换一种形式,让幼儿再次去玩,巩固点数的方法和数的概念。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二十九):

观察对象:杜佳欣

观察时间:20xx年5月25日——5月30日

观察资料:

欣欣,已经一周没有来幼儿园了,即使奶奶把她背到幼儿园她也是大声地哭闹,就是不上幼儿园,无奈,奶奶只好又把她带回家。

25日那天,我在家休息,正在为参加市里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比赛做准备。接近午时3点的时候,我决定利用这个时间去看看欣欣,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她突然间不喜欢上幼儿园来了。我拨通了欣欣妈的电话,告诉她自我的想法,她很高兴,全家人正为她整天在家里这么待着为难呢!

我按着欣欣妈妈说的地址很快的找到欣欣奶奶家。门开了,欣欣奶奶很热情地请我到屋里坐。欣欣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上幼儿园,就不上幼儿园。”我向她转达了教师、小朋友们的问候,我告诉她,大家都很想你呢!可是不论我说什么她就是不听,她的爷爷见状把她抱进了里屋。我想了想,对欣欣说:“欣欣,快来看看苹果姐姐给你带礼物了!”这句话还真管用,她立刻从里屋跑出来,我把准备好的小熊维尼送给她。看样貌很开心。从欣欣奶奶那里得知,欣欣是个心事个性重的孩子,这几天在家,就经常问奶奶:“我不上幼儿园行吗”如果奶奶没有回答或是说不行,她就要哭上半个小时。有时还会说:“我不让爸爸早晨打电脑!”如果没回应依然是哭上好半天。没想到她的心事这么重,我必须要想办法让她重新喜欢我们的幼儿园。欣欣找出她的《幼儿画报》给我讲故事,让我看她画的画,其中还有经典的“西瓜变成土豆了”,的确很搞笑。

我告诉欣欣,她订的新一期《幼儿画报》在幼儿园,期望她明天和妈妈去取回家。她说:“让妈妈去吧!”当我离开的时候,她高兴地说:“苹果姐姐再见!”欣欣奶奶陪我走了一段路,她说:“也不明白欣欣明天能不能上幼儿园,教师给您添麻烦了!”我笑了笑,心里想:这都是我就应做的!孩子能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并且在幼儿园的每一天都是欢乐的,这就是我们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26日的早晨,当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欣欣高兴地走进教室,我给她搬了椅子,她开始认真地听课。

27日上午,我去参加比赛,中午才回到幼儿园,欣欣午睡醒来发现我,甜甜地笑了,并对我说:“我这天上主持人课了!”

28日上午,格格妈来上家长助教课,孩子们都很高兴,欣欣也是个性的开心!

29日欣欣依然没有哭,很高兴地到幼儿园来。晚上爸爸来接的很早,临走时,她对我说:“明天我还有上表演课呢!”

30日当我刚开始带领中级二班的表演班学员做口部操的时候,有人敲门,我还以为是迟到的小朋友,打开门一看,是欣欣,她的手里拿了一块儿巧克力。笑着对我说:“苹果姐姐这是我给你带的!”看到欣欣离去的背影,我在想,欣欣,上幼儿园多好!

观察反思:

当孩子忽然间不喜欢上幼儿园时,教师要想出好办法帮忙她们重新建立对幼儿园的喜爱之情。家访就是一个与孩子、家长沟通的一剂良方。自从这次家访后,欣欣再一次高兴地到幼儿园来,这也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我的工作中,也让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我们的幼儿园是最明智的选取。

小班个案观察记录(三十):

地点:小一班活动室、操场

对象:谢子诺等

目的: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情景描述: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不好,经常从一早开始就飘着蒙蒙细雨。为了避免让孩子们感冒,我们决定取消每一天的户外活动,代之以在走廊散步一会儿。这天上午的活动结束了,快吃午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有的小朋友在一齐交谈,有的在相互嬉戏,仅有谢子诺站在靠近走廊的窗户边,透过玻璃窗向外凝神张望了好久,教师叫她也好像没听到。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边是操场的大型户外玩具――孩子们最喜欢爬上爬下的城堡。

午时幼儿要离园了,送小朋友去坐车时,我发此刻谢子诺的奶奶在操场上拖着谢子诺往前走,谢子诺一声不吭,一脸的倔犟,最终拗可是奶奶,老大不情愿地走了。谢子诺的奶奶看到我,无奈地笑着说:她硬要在那里玩要回去呢。

分析:谢子诺也属于我们班典型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家开了间小店,白天在店里忙生意,谢子诺经常也只能和爷爷奶奶一齐在店里玩,较少到外面去玩。自然,幼儿园的大型户外玩具是吸引她来上幼儿园的诱-惑。从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她十分渴望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充分的自由玩耍时间,而不是和老人家在一齐被约束天性。

措施:透过和谢子诺说悄悄话,我了解到她十分想玩幼儿园户外的大型玩具。我和孩子们约法三章,定下了几条玩城堡的“守则”,让孩子们明白有规则才能更欢乐地玩。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思考到幼儿人数较多,最终分组由教师带领去玩户外的大型玩具。和谢子诺的奶奶沟通,让她理解孩子的想法,推荐她趁生意不太忙的周末带孩子来幼儿园玩户外玩具。

反思: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个性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容易涣散,空洞的群众教学活动往往很难吸引孩子的眼光,个性是在操作材料匮乏的状况下,儿童自然表现出的“不合作”尤甚。顺应自然的天性,让幼儿在生命内在驱力的召唤下自由活动,充分运动其肢体,激发其思维,能让幼儿更好地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下一篇:诚信教育讲话稿800字